环首都贫困带5年脱贫

2024-04-28

环首都贫困带5年脱贫(精选4篇)

篇1:环首都贫困带5年脱贫

环首都贫困带5年脱贫

赵勇事后接受京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河北的扶贫攻坚打了一套组合拳,比如搞产业扶贫、金融扶贫、教育扶贫、搬迁扶贫、科技扶贫等,通过多种方式这两年每年河北有近百万人摆脱贫困。但现在河北还有52个贫困县共7963个村,扶贫对象还有352万人。

赵勇说:“特别是在首都周边还有一个贫困带,有9个贫困县,我们感到压力很大。”

他表示,今年河北要把扶贫攻坚作为战略任务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扶贫目标要落实到年度,每个年度要有多少人稳定脱贫。要倒排时间表,到2020年这5年时间,让贫困群众全面实现小康。”

赵勇介绍,河北的扶贫也要规划到乡村,要让每户都有征收项目,每个村都有脱贫产业,按照市场规律使贫困地区稳定脱贫。

“过去的扶持是撒胡椒面,资金太分散,本来资金就不够,分到各家几千块钱什么都干不了。所以现在我们集中在农村推股份合作制。”赵勇说,贫困群众可用土地、山场和扶贫资金来入股,这样可以稳定地得到三分收入:保底股金,公司分红,打工的收入,从而实现稳定脱贫。

他同时表示,扶贫采取的系列措施不能浮于表面,要让贫困群众真正受益,关键是看贫困群众有没有增收、生活有没有改善,而不是看这个贫困县县城、马路变得怎么样了。

赵勇说,扶贫工作要责任落实到人头,省里给7963个贫困村都派了工作队,工作队也要负起责任,“我们还是有信心,到2020年不让一个群众在小康路上掉队。”

篇2:环首都贫困带5年脱贫

1. 人均教育经费投入。

人均教育经费投入是区域教育质量的基本保障, 据河北经济年鉴显示, 2013年河北省的教育总支出为4 779 069元, 22个贫困县合计教育经费投入为371 661元, 远低于河北省。各贫困县教育经费投入差距明显, 究其原因, 主要在于其政策指标不同, 导致教育经费投入占总预算支出的比重有了明显的差异, 例如, 平泉县的教育经费支出占总预算支出的比重为23.58%, 而22个贫困县中, 教育经费投入最低的崇礼县其教育经费投入仅占总预算支出的比重为12.28%。经过以上数据分析可以得出, 教育经费投入的提高不仅需要使教育经费占总预算支出的比重增大, 使经费投入更多的倾向于教育投入, 还需要增加总的财政预算支出, 才能切实的提高人均教育支出。

2. 中小学生师比。

中小学生师比是区域师资力量的重要标志, 也是区域基础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如图1所示, 保定市贫困5县的小学和中学师资力量均较差, 廊坊市贫困6县的小学师资力量较低而中学师资力量较高, 整体水平一般, 张家口市的11个贫困县整体师资水平较高, 造成则中现象的原因主要与当地人口数量有关。2005年之后, 各地区中小学生师比均衡分布在15左右, 表明区域基础教育师资力量有了很大提升并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

3. 平均受教育年限。

2000年22个贫困县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相差不大, 均匀分布在7年左右, 2010年22个贫困县平均受教育年限整体比2000年高, 约为8.5年, 表明整体受教育水平和教育观念以及教育质量有了提高, 而且各县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差距缩小, 几乎处于同一水平, 但总体上平均教育年限仍为男性高于女性, 男女在教育观念上的差异有所缩小但仍未消除。

二、人口素质状况

1. 文盲率。

即15岁及以上文盲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统计数据显示, 2000年22个贫困县的文盲率分布差异不大, 其中较高的有涞水县和围场县, 其余各县分布在10%~12%之间, 以张家口市11个县的文盲率处于较高水平, 这种现象与该市受教育程度相关。而在2010年22个贫困县的文盲率中, 尤其以张家口市张北县、康保县、沽源县、尚义县和赤城县处于较高的水平, 文盲率为12%左右, 其余各县文盲率维持在2%~6%之间, 与2000年相比, 文盲率较大幅度下降, 表明教育水平提高, 受教育人数比重增大。总体水平上, 男性文盲率低于女性, 主要因为教育欠发达地区落后的传统观念。

2. 人才密度与人才资源总量。

人力资源是指能够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 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人们的总值, 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 人力资源总量=人力资源数量*人力资源平均质量。人才密度是指人力资源占人口数量的比重。统计显示, 河北省的人才密度指数为11.51%, 环首都贫困带的人才密度均低于全省的人才密度, 表示当地的人力资源总量远低于人口数量, 但人才密度较低的原因主要是紧邻北京和天津的地理位置造成对周边地区的人力资源虹吸作用, 大量的高素质水平劳动力流入北京和天津等发达地区。

三、结语

由以上分析可知, 22个贫困县的受教育程度很低,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贫困地区经济不发达, 教育资源有限, 使得外出务工人员增多青壮劳动力减少, 导致贫困县的人口素质难以提升, 这也是贫困地区难以脱贫致富的重要原因。但综合2000年和2010年22个贫困县的受教育程度, 2010年总体受教育比重要比2000年高, 这表明时代在进步, 人们的观念也在发生开放式的变化, 逐渐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 这也与国家大力推进九年义务教育的政策实施和对教育资源的重点投入密不可分。

摘要: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振兴中具有先导性、基础性、全局性地位, 能够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 关系民族生存与发展。因而环首都贫困带22县的教育现状更值得我们去关注和探究, 这将对研究该贫困带的贫困原因和人力资源开发有重要意义。基于此, 从以下几个方面考察22个贫困县的教育状况及对人口素质的影响。

篇3:赵勇:求解环首都贫困带

早在8年前,亚洲开发银行的一份报告,首次提出了“环首都贫困带”的概念。报告指出,在北京和天津的周围,环绕着河北省的3798个贫困村、32个贫困县,囊括了272万贫困人口。

与国外很多国家从大都市走出去几百公里面貌都相对一致相比,在河北与北京的地理衔接处,比如赤城与延庆,滦平与密云,涞水与房山,其贫富却有云泥之别:一条马路紧相连,一个界碑左右却是两重天。

当地的百姓笑称,他们离北京近得连双方的鸡鸭都可以互相串门子,对面谁家吵架都听得一清二楚,但繁华跨过界碑就是贫困。界碑这边是雄心勃勃急于跨入“世界城市”行列的现代大都市,界碑那边是住旧房、没新娘、种“棒棒”(玉米)、晒太阳的极端贫困县。

自 “环首都贫困带”被提出以来,对于形成的原因,舆论将矛头指向了北京:正是因为北京掠夺式发展的强大吸附力,才导致“大树底下不长草”。

一方面贫困带地区自然条件恶劣,首都周边自古以来都是军事要地,1949年后,长期被列为军事禁区,在很长时间内,基本上不修路,不上电,不设项目。其中赤城县1996年获准对外开放,丰宁县1998年获准对外开放,开放时间滞后近20年,错过了国家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和先期开放发展的战略机遇。

另外,位于首都周边的贫困县,是北京重要的水源地和生态屏障。由于负有为首都保护水源和生态的特殊使命,国家对这一地区实行限制开发政策。

如今,“环首都贫困带”不仅未能缩小与北京周边郊县的贫富差距,反而愈加落后。河北省发改委与河北省扶贫办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这一地带仍分布有25个国家级和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贫困人口235.9万人。

2010年10月,河北省提出环首都经济圈战略,后改为环首都绿色经济圈。2011年,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写入河北省“十二五”规划纲要,且一度成为河北省区域战略的首位。

使环首都贫困带脱贫,成为河北的重任,负责这项工作的是中共河北省委副书记、省委省政府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赵勇。1963年出生的湖南益阳人赵勇今年整50岁,早年在湖南省澧县永丰乡当干部,一路从公社到县到市到省再到中央。至1998年,赵勇出任团中央书记处书记。

2005年11月,赵勇调任河北省委常委,历任宣传部部长、唐山市委书记。在唐山期间,改造危旧平房,开发曹妃店沿海经济带,淘汰落后产能,促进唐山经济转型。如今每个县都有自己的园区,新城区和森林公园,一座能源城市的绿色发展,让赵勇获得了百姓的口碑。2010年8月,赵勇出任河北省副省长,次年11月当选中共河北省委副书记。

两会期间,针对扶贫攻坚问题,赵勇接受了《中国新闻周刊》的专访。

中国新闻周刊:“环首都贫困带”存在了这么多年,原因在哪里?

赵勇:自然因素、历史因素、人为因素、政策因素等等多重因素叠加造成的。

中国新闻周刊:和也没有什么自然资源的义乌、温州相比,造成如此大面积贫困的存在,河北是否也有自身的原因?

赵勇:部分干部群众思想保守,缺乏开放意识也是重要原因。要树立扶贫开发的新理念,以发展的思路、综合施治的办法、农村现代化的眼光、遵循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来推进扶贫工作。

中国新闻周刊:2012年河北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干部下到农村的运动?

赵勇:去年河北省政府开展了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从省市县选派15000名机关干部,深入到了5010个发展相对较慢的村进行集中帮扶。锅碗瓢盆都自己带着,不能让村里花一分钱。

大家普遍认为,这项活动探索了一条迅速改变贫困落后地区面貌的新路子。活动集中了76亿元资金,建设了80000多个项目,在帮扶村办了群众最关心的饮水安全、村街道路硬化、村卫生室建设等“十方面实事”。今年继续选派15000名干部,他们已经成为扶贫攻坚的一支重要力量。

中国新闻周刊:那对于县里呢?

赵勇:省委、省政府决定在涞水、赤城等环首都9县建设环首都扶贫攻坚示范区,实施的是“七个一”帮扶举措:为示范区每县安排一个省直综合厅局、一所省属大学、一所科研院所、一家省属企业、一家央企、一家金融机构进行对口帮扶,并协调审批一个省级开发区。今年,阜平县被纳入到“七个一”帮扶范围。还对示范区的贫困村实行“六个一”,即每个村配一名第一书记、一名大学生村官、一名处级干部、一名科技特派员,有条件的村还要有一名大学生村医和规划师。

主要是要树立新理念,把增加群众收入与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结合起来,把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起来,把解决“三农”问题与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结合起来。目标就是推动环首都扶贫攻坚示范区3年脱贫,阜平县5年脱贫、8年建成小康社会。仅去年就投入资金104亿元,大力发展林果业、畜牧业、蔬菜种植业等富民产业,发展现代农业,完善基础设施,培育新农民。

中国新闻周刊:这个环首都绿色经济圈的建设主要还是围绕“绿色”?

赵勇:这一区域的发展要牢牢把握住“绿色”两个字,在首都周边的发展一定是绿色发展。当然整个河北省在奔小康的过程当中都是绿色发展,尤其是首都周边,一个是搞绿色产业,所有的产业发展要严格执行准入标准,不能造成污染,要达到能耗节能减排的最严格的国家标准。第二就是搞绿色城市,首都周边肯定要搞一些卫生城市,但这些卫生城市都要逐步按照生态城市的标准来进行建设。第三就是搞绿色交通,主要是建设轻轨,比如地铁要和北京同城化、一体化。第四就是搞绿色环境,要大规模地植树造林,我们这几年每年造林都是在50万亩以上,在北京周边,这有利于涵养水源,保护周围的生态、改善环境。最后还要搞绿色能源,在北京周边张家口、承德、保定、唐山、廊坊都要发展风能、太阳能、沼气,以及生物质能源。我们现在丰宁县推广农民把秸秆做成生物煤块替代烧煤,这样减少周边的污染。总得按照绿色的理念来发展,和首都实现共赢。

中国新闻周刊:北京在发展中也碰到了很多问题,比如说环境污染、交通堵塞、房价居高不下等,首都经济圈等于也给北京开了一条路。针对北京的这些问题,河北在一些区域功能规划的时候有哪些考量?

赵勇:针对首都经济圈列入国家战略发展规划,河北启动实施了环首都绿色经济圈的建设,实践了三年。实践证明,环首都经济圈的建设是疏解北京的一些功能,这几年北京有很多功能开始向河北周边转移。比如福田汽车,现在研发和销售总部在北京,一些零部件制造放到河北承德。在产业转移上,尤其是首钢的搬迁,在转移的过程当中产业实现了升级。再比如廊坊正在搞一个大的会展中心,今后很多会展不进北京,大量进京的人流就减少了。

现在PM2.5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首都也在反思,怎么样把这些相关的功能,首都不需要的功能,不应该有的功能疏解出去,河北周边就是首要的承接地,我们觉得这也是一个责任。

中国新闻周刊:这给环首都贫困带也带来了很多契机。

赵勇:大家都知道,首都周边形成一个增长极几乎是全世界各大首都的一个现象,实际上是一个规律。东京经济圈占到日本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首尔经济圈占到韩国经济总量的60%,而我们首都的经济圈现在占我们国家GDP总量才9.7%。一个方面看到差距,另外一方面也是很大的潜力。

篇4:环首都贫困带5年脱贫

关键词:环首都经济圈,贫困带,可持续发展

一、相关理论

(一)贫困带范围的界定

环首都经济圈是指以北京为中心并把这个地域范围向四周延展,以市级行政单位为单元将毗邻北京的张家口市、承德市、保定市、廊坊市和唐山市包涵其中的这部分地区。

在明确了环首都经济圈范围后,环首都经济圈贫困带就是指在此范围内的所有国家级和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环首都经济圈范围内国定和省定贫困县共二十二个,分布在张家口、承德和保定三市,这二十二个县集中连片分布在冀西北呈带状环绕北京周边,即为本文所指的环首都经济圈贫困带。

(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1989年提出一个权威的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21实际议程》标志着可持续发展观的正式形成。

二、贫困带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一)贫困分布普遍化

环首都经济圈贫困带共包含国家级和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2个,占全省贫困县总数的41%。根据2014年河北省各县贫困人口建档立卡数据可知,贫困带的贫困发生率最低值(博野县11%)也高于同期全国农村和河北省农村的贫困发生率,分别为7.2%和8.5%。由此可以看出该地区贫困普遍化的特征十分明显。

(二)发展水平低差距大

据2013年河北统计年鉴数据统计,环首都经济圈贫困带的人均GDP为2107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699元,财政收入平均值2522元。环首都经济圈贫困带的22个县分布在张家口市、承德市和保定市。这三个市都属于河北省范围内,通过和河北省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可以直观呈现出贫困带发展水平处于非常落后状态的客观情况。河北省人均GDP为38651元,省农民人均纯收入9102元,财政收入平均值4996元。贫困带人均GDP明显低于河北省人均GDP水平,贫困带农民人均纯收入和财政收入平均值仅为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和省财政收入平均值的一半,可见两者差距之大。

三、贫困带致贫原因

首先是由于贫困带地区开放开发晚等历史因素引起的。此地区紧邻我国首都,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军事等多方面原因,开放开发比其他地区晚很长时间。基础设施简陋,政策管制严厉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该地区发展的脚步。

其次是自然因素。贫困带虽然处于矿产资源丰富地区,如今只有少部分资源得到开发利用,但是丰富的自然资源大多仍深埋地下,并未对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支撑力量。贫困带地处燕山-太行山腹地,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

最后是体制和经济因素。贫困带紧邻京津的特殊地位,使其成为京津发展的后盾保障,基于维持良好生态环境方面的考虑,国家对贫困带实行严格限制开发的政策,再加上贫困带地区本身经济基础薄弱,产业发展不足,劳动力匮乏,客观上不具备带动经济发展的条件和能力。

四、贫困带可持续发展要素分析

(一)人口要素分析

贫困带人口稀少,从贫困带的人口集中系数和人口不均衡指数可以看出贫困带人口稀少的特征,加上人口向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迁移流动,对贫困带的人口结构及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贫困带的人口科学文化素质水平较之前有所提升,文盲率呈逐步下降的趋势,人口受教育层次不断提高,但与全省县域水平相比仍有明显差距。

要实现环首都经济圈贫困带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可支撑本地区持续发展的人口体系。针对本地区人口分散,劳动力匮乏的人口问题,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政策,例如优化布局,就是按照人口和产业集聚趋势对县域镇村体系进行的空间结构调整,即引导人口集中又加快了城镇建设。大力提高人口质量,增强人口素质,只有实现人的发展,才能带动社会向更高的社会模式发展,以实现最后理想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二)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要素分析

贫困带地区自然资源丰富,文章之前提到过由于贫困带特殊的地理位置,国家并未对该地区进行大量的开发,虽然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于其他地区,但也保护了当地的自然环境,保存了大量的自然资源,深埋于地下的财富需要人们在今后的开发利用中,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观念,“不仅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贫困带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过度放牧和开垦导致植被资源破坏,土壤风化、沙化、碱化,土壤侵蚀,水土流失现象严重,严重影响当地农业生产。

我认为贫困和环境破坏是互为因果的关系,贫困导致人们只看重眼前的利益,以过度开发和破坏环境为代价,这是人们不得已的现实之法。但是环境是支撑人类发展的基础,环境的破坏反过来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又陷入贫困的境地。面对贫困带的环境现状,重建和恢复生态环境对改善脱贫,增强本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经济要素分析

贫困带产业结构落后,经济增长乏力。第一产业以传统种养业为主,生产条件差,生产结构单一;第二产业以资源型工业为主,但是没有具有核心市场竞争力的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整体滞后。对贫困带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还具有很大的空间和潜力。

可持续发展不仅要保证经济发展在数量上的增加,还应注重质量的提升。坚持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取向,对贫困带的结构优化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坚持规划先行,优化布局。加快推进县城建设,建立起经济繁荣的中心城镇。第二壮大产业基础,强化城镇化的产业支撑,实现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合理化。

参考文献

[1]武义青,张云.环首都绿色经济圈:理念、前景与路径[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180.

[2]张云,赵一强.环首都经济圈生态产业化的路径选择[J].生态经济,2012(4):69.

[3]姜石良.河北省环首都地区与北京协调发展研究[J].城市规划,2011(9):89-91.

上一篇:电话铃声里的爱作文下一篇:对舞厅的安全疏散要求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