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词汇组织模型综述

2022-09-14

1 语义网络

语义网络是目前关于心理词汇组织形

式的主要模型之一, 它把词汇组织看作是一个由相互联系的概念或接点组成的网络。其中词用接点来表示, 接点和接点之间通过词的语义关系而相互连接。该模型能较好的解释词汇联想作业中的意义关联, 而且语言使用者和学习者都知道, 词汇总是通过多种方式与彼此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而网络正好可以解释这种联系, 另外, 语义网络与大脑中神经原的连接方式的相似性也使它更具吸引力。

2 分级网络模型

分级网络模型主要体现词的范畴关系和属性关系, 不同词的接点在网络中有高低之分, 如表示“动物”的接点比表示“家禽”的接点高。这一模型主要以Collins和Qullian (1969, 1970, 1972) 的研究为原型。

Collins和Quillian还提出了一些假设:首先, 在关于特征关系信息的存储问题上, 他们认为用于存储语义信息的空间是有限的, 因此, 最有益的方式是将信息存储于某一特定的地方, 这一假设即“认知经济原则”。他们还进一步指出, 所有信息都会存储于可能的最高接点。例如, “鸟会呼吸”这一信息就会存储于“动物”这一接点, 因为所有动物都会呼吸。研究者还指出, 信息只会在某一接点存储一次, 然后通过语义关系提供给其它接点。因为人类具有推测能力, 节约存储空间的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这一现象只出现在有信息冗余的情况下, 否则, 信息还是直接存储于当前接点, 如“鸟会飞”就会存储于“鸟”这一接点。

分级网络模型能够解释一些现象, 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它不能解释“典型性效应”:即当陈述正确时, 对于某一范畴的典型成员进行验证语义作业所需要的时间比对非典型成员进行验证所需的时间短, 反之, 当陈述错误时, 对于某一范畴的典型成员进行语义验证所需的时间要长。

后来, Rosch等研究者提出特征信息存储于网络中较熟悉的接点而非最高接点的看法 (R o s c h, M., G r a y, J., &B o y e s B., 1976) 。他们指出, 在多数词汇等级网络中部的某一等级上的词条中存储着特征信息。这些词条被称为基础水平项目。这些项目是儿童首先学习的对象, 也是当被要求为某一概念举例时, 成年人会选择使用的内容。

3 扩散的激活模型

扩散的激活模型摈弃了分级的概念, 接点之间的距离既考虑分类关系这样的结构特点, 也考虑典型性效应这样的现象。激活是从某一接点向周围扩散的过程。

Collins和Loftus于1975提出的关于心理词汇组织形式的观点是扩散的激活模型的典型例子之一。他们认为词汇知识的心理表征以网络的形式存在于大脑中, 但是其组织形式并不遵守严格的等级原则的观点。相反, 其组织方式更近似于一个内部相互连接的接点组成的网络, 接点之间的距离既取决于结构上的特点如范畴关系, 又取决于典型性以及各概念之间的联系。

因此, Collins和Loftus既保留了分级网络模型的部分观点, 又吸收了该模型所引起的批评中有价值的看法。即保留了概念以网状形式相互联系的观点, 但修订了认为同一等级的概念完全平等的假设, 而是认为使用频率、典型性效应等因素会使某些接点代表的概念更容易提取。

另外, Collins和Loftus也改进了关于语义信息检索过程的假设。与交叉搜索不同的是, 他们认为搜索是在扩散激活的过程中实现:即激活从某一接点开始, 然后在网络中平行扩散。距离增加, 激活相应减弱, 因此距离较近的接点比距离远的接点更容易激活。

可以想象, 扩散激活的过程就象往平静的湖水中投一个石块, 扩散从石块的落点开始向各个方向延续, 而扩散的范围大小有刺激的强度, 落点与湖面其它地方的距离以及投入石块的后时间来决定。

Collins和Loftus的扩散激活模型比严格的分级网络模型有了较大的进步, 但是它也有一些不足。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 该模型只是一个概念模型, 它对词汇的语音、句法、词法等方面的知识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

4 结语

本文主要介绍了心理词汇组织的三种模型, 即:语义网络, 分级网络模型和扩散的激活模型。语义网络是一个通过多种联系连接在一起的概念的网络, 而在分级网络模型中, 词汇知识虽以语义网络的形式储存, 但是提出分级的假设, 即认为一些单词表示的概念处于较高的接点, 另一些处于较低的接点。分级网络模型可以解释一些实验结果, 但是因为它强调严格的等级距离而难以解释典型性效应等现象。最近出现的扩散的激活模型弥补了这一不足, 当然, 该模型也有自己的不足, 如忽略了词汇的拼写知识、词汇间的指称意义方面的联系等等, 因此, 也有待语言研究者进一步对其进行完善。

摘要:心理词汇 (mental lexicon或internal lexicon) 是指在人脑的长时记忆中所存储的词汇知识的心理表征, 包括语音、句法、词法和语义知识等方面。心理词汇领域主要研究词汇是怎样存储在记忆里和怎样被提取的。其中心理词汇的组织形式一直是心理语言学家、认知心理学家所研究的课题之一。近半个世纪以来, 对心理词汇组织方式的研究方兴未艾, 心理语言学家、认知心理学家提出了很多相关的模型, 极大的促进了人们对词汇组织形式的认识。但是到目前为止, 每种模型本身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还没有一个模型能够完美地解释各种现象。本文将较为系统地介绍一些有影响的模型。

关键词:心理词汇,组织模型

参考文献

[1] 白人立, 词汇联想反应[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5 (1) .

[2] Carroll. The Psychology of Language, third edition.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3] 戴曼纯, 论第二语言词汇习得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0, 32 (2) .

[4] 桂诗春.新编心理语言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5] 桂诗春.实验心理语言学纲要:语言的感知、理解和产生.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1.

[6] 桂诗春, 李葳.中国学生心理词汇研究.载桂诗春 (主编) .中国学生英语学习心理.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2.

[7] 骆涵.第二语言习得心理模型评述[J].中国外语, 2006 (4) .

[8] Michael Garman.2002. Psycholin-guistics. 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9] 孙蓝.从认知制约看心理词汇[J].外语教学, 2001, 22 (4) .

[10] Thomas Scovel. 2000. Psycholing-uistics.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s Education Press.

上一篇:绿色建筑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下一篇:新时期主题乐园体验式营销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