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恶人类范文

2022-05-18

第一篇:罪恶人类范文

罪恶与罪爱

“大家不是喜欢我们,就是讨厌我们,但是,没人能忽视我们的存在。”能说出这般不羁之语的,只有t.A.t.U。

她们的音乐里,多是女子的尖叫与挣扎。

Julia与Lena,一个特立独行,一个活泼好动。她们走到了一起,世界便将目光汇聚,迎接她们的登台。

很多人评价t.A.t.U是“年轻又危险的组合”,这对俄罗斯的小姐妹,她们的音乐不再是做秀,不再是肉麻的爱与别离。她们在自己尚能挥霍的青春里,用自己的声音,唱出了对生命的不理解与绝望。于是有人说,她们放荡不羁,她们惊世骇俗。

可我相信,任何一个曾被t.A.t.U的音乐直刺心底的人,喜欢她们,不是为了标榜个性,也不是因为她们的劲爆言行。当那些或关鲜或耀眼的外壳如碎屑般逐一剥落,那真正沉重的内核,那足以略过视网膜而直达内心的,是她们对生命意义的勇敢诘问。比如《200km/hInTheWrongLane》,比如《All The Things She Said》,比如《Gomenasai》。

曾听过有中国乐迷将t.A.t.U的音乐比作是安妮宝贝的文字。那里面充溢着生活的颓败与自我宣泄的快感。t.A.t.U,她们将世俗的一切不完美与阴暗面,决绝地剖了个鲜血淋漓,而后,完全地展现在了我们的面前。所以我们被刺痛了,那种因为懦弱的逃避被揭露之后的痛。可是我们离不开,哪怕

t.A.t.U给我们带来的她们的宣泄和我们的痛感,可是,然而,我们离不开。我们终归是要在现实中跌跌撞撞受伤之后,为自己找一个出口。也许是安慰,也是只是某些切肤的疼。只有那些真真切切的疼痛,才证明着我们的存在。证明着,尚不麻木的,我们的存在。

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30Minutes》里那个女人的笑声。

也许是含着眼泪的笑,也许是眼泪都没有之后的苍凉。

就像t.A.t.U。

就像她们音乐里的,那个世间。

第二篇:蓝天下的罪恶

——我的国恨家仇

1955届 杨曼霞

昆明冬春旱季,大多数的日子天气晴和,万里无云。天是那样地蓝、蓝得澄明、深远,蓝得像大海——滇地。而海子映着蓝天,成为高贵的碧玉。自古以来,昆明人在这青山怀抱着一泓清池,清池边有万亩碧野的地方生活,不辜负“四围香稻,万顷碧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出了多少诗人、画家、英雄。想不到日本侵华战争以来,也给昆明人带来了无穷的灾难。

1938年,日本提出一个行动代号为“火”的计划,对云南实施空中打击。从那年秋到1942年夏,日机疯狂对昆明、大理、下关、保山、蒙自、个旧、河口等地进行轰炸。目的是瓦解云南人民和军队的斗志,打开西线进犯中国的大门。因为云南有滇越铁路,滇缅公路两股输送抗日物资的大动脉,有数十万远征军时刻准备着奔赴抗日前线,昆明的战略地位大大提高了。

1938年秋,日机第一次试探性地光顾昆明,敌电台公然宣播:“从某日起将连续轰炸昆明八天,谅昆明无抵抗力,以后准时来袭。”8月28日,原计划从东寺街沿正义路而上直炸到省政府五华山。后来航向稍偏,从石桥铺向北,一直炸到一窝羊,造成昆明人员死伤惨重。从此日机“守信用”地、豪无顾忌地逐日按时“光临”。伤亡最重的一天在潘家湾、翠湖、北门街一带。翠湖炸断了几棵大树,树下死尸堆中有一孕妇,腹部被炸开,流出的胎儿小腿还动丁动才死去。啊!惨不忍睹。这’次西南联大的一些宿舍、教室、实验室也遭涂炭。1942年春季的交三桥大轰炸,是日本强盗对昆明人民犯下淘天罪行的又一天。这天,城门外的田野分外美丽,金黄色的油菜花、碧绿的豆麦,东一块西一垅错落地生长着,黄色的迎春花则绣满田埂,这黄绿相间的大地毯上,空气

是闷人的蜜香,太阳暖洋洋地照着,蜜蜂嗡嗡着。赶早市的农妇正在田里摘青蚕豆——正是吃豆焖饭的季节。男子汉们挑着大木桶进城挑粪——秧田里再泼一次稀粪,小秧再窜一节就可以栽秧了。总不能因为怕小日本的飞机而不种田吃饭呀。今天飞贼不会来了吧?昨天27架日机才炸过市中心,省、市政府损失严重。早点挑了粪赶回去,还是乡下保险——昆明人都是这样想的。

六岁不到的我正在长春坊家中哄两岁的小妹妹玩。太阳斜斜地照在天井的大水池中,池中的金鱼正鼓起大近视眼吐水泡泡。这年月几乎家家都备有水池水缸,无可奈何地对付着飞机轰炸引起的火灾。厨房里已经飘出了炒茄子酢的香气,翠凤嬢已经做好了够吃一天的饭菜,准备着随时跑警报。忽然木板门外,一片木桶相撞声,嘁nU奔跑声传来,颇有经验的我,知道日本飞机来了。翠凤嬢见势不妙,抬头向楼口大喊“先生,快,快走。我领小妹守家!爸爸三脚两步跳下楼,把我往胳肢窝下一挟,向交三桥城门洞奔去。大呼小叫的门洞里很挤,外婆才给我做的新鞋挤掉了一只,我挣扎着要下地,日机的轰隆声已到了头顶,随着陌生的人群,爸爸不容分说地把我按倒在城门边的麦沟里。

麦穗青青,麦沟里的胡麻正开花,像无数的蓝眼睛盯着我。轰轰隆隆几声巨响,我只觉得满身上下被土块打将过来,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抬头张望,啊!只见几步之外的电线杆上,斜挂着一大片血肉!长长的黑头发往下滴着鲜血。的答、的答,正滴在电线杆旁的紫铜饭锅上。轰炸的间隙是死一样的寂静。可怜这个提着热饭的女人,来不及卧倒,被弹片削飞了半边身!我当时联想不到这些,不知道那是几秒钟前活生生的人,也晓不得害怕,睁大眼继续张望着。蔚蓝的天空被尘土染脏了。敌机又转飞过来,我的鼻子被按进了土里。搭、搭、搭搭搭,敌机俯冲下来,又用机枪扫射了一阵。远处又是几声巨响„„

我记不得是怎样回的家。惊吓了一天的我,睡醒,天已黑了,家中不见一

个人——我被反锁在屋里了。只得爬到临街的窗台上,透过玻璃盼着爸爸妈妈快回来。窗外漆黑一片,时断时续地听见凄厉的哭声,时暗时明地看见灯笼照着杂乱的脚步。今夜无人安眠!

我饿了一天,幸好在枕头底下翻到了一颗花生糖,熬不住又睡去了,梦中见妈妈拿胡麻粑粑给我吃,却怎么也吃不出香味,吃不饱。家里出了大事,大人们彻夜未归。

过了两天,堂屋里抬进来一个大黑箱子,它张着大嘴十分可怕,我不知道这个大怪物为什么来到家里?哥哥姐姐们从学校回来了,舅舅也来了。人人都红肿着眼睛,我不见妈妈、心跳得咚咚地。问翠凤嬢:“妈妈呢广她扭过头去指指大黑箱子,抹起泪来。哇!的一声,我大哭起来,妈妈出事了!自从日本飞机轰炸,我就经常看见过抬棺材的,前几天还看见过,妈妈把我拉回家时还说:又有多少娃娃没爹娘了。

小妹妹不吃不睡,只是一个劲地叫:“我要妈妈,要妈妈!”我被吓呆了,嗓子里堵着一口痰,抱着小妹妹在天井里。

认识不认识的大人,忙乱了一个上午,把我和妹妹和那个大怪物一同装上了大木船——到西山脚的高峣村去。

船拢岸了,我的外婆喜滋滋地跑向岸边,接女儿、孙女来啦。她的女儿,前几天还捎信来说:赶着把长春坊的房子卖了,就一家回来跟外婆住。省得担惊受怕地跑警报。(妈妈那天早上就是出去找买房子的人)这下可好了,儿、孙们回来了。又可以听宝贝孙女唱:摇阿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叫我好宝宝了。怎么?船上半天下不来一个人,只听见一阵呜呜的哭声。突然一伙白衣、白巾的人,抬着一个黑棺材下来了,外婆懵了,什么?是谁!?男人们一个个走过,独不见她日夜盼望的女儿„„。外婆惊呆了,继而没命地踉踉跄跄地扑向棺材,

哭着,撞击着那个夺去她,女儿的怪物。接着她就昏倒了,被七手八脚地抬回府上。

我不会哭了,双眼直直地瞪着那个大黑怪物。是日本飞机,是那个棺材吃了妈妈。邻居姐姐又过来拉我,她说:我叔叔死了,你妈也死于,来这躲日本飞机的人家,差不多家家都死过人!“死是什么?”我不懂什么叫“死”。“就是永远没有了。”“永远?永远有多远„„。”

第二天,舅舅对我哥哥姐姐说:“部队要开往滇西作战,我要去为你们的妈妈报仇。”他是某部队的医生。他说:交三桥的惨景,我永世难忘,那天凶残的轰炸和扫射,是昆明死伤人数最多、场面最惨的一次。有500多人死去,上千人受伤。交三桥城门外有几十个大坑,堆满了横七竖八,血肉横飞的尸体。半夜了,还有成千的人哭喊着,打着灯笼翻找自己的亲人。你们妈妈大腿被炸飞了,人也认不出来,是凭着翠风认识的内衣才找到。人棺前装了一只木头退才抬上山的。他又说:“可不敢告诉外婆哦广

大哥看了报纸也说:当时敌机飞得很低,连鬼子憎狞的笑脸也能看清。三哥说:同学们传唱:“天上乌云赶乌云,日本飞机炸昆明、卖国汉奸打信号,敌机投弹炸平民。”

其实,是那天巫家坝停有一架民用飞机,因为日机来得太早,没有及时隐蔽,临时向金殿方向飞去,被日机发现,追到大东门,城市躲警报的人群跑到交三桥,被几辆大卡车所阻。敌机发现如蚁的人流,就势向无辜的民平大肆进行了屠杀。

我在高峣村读小学,我学会唱的第一支歌曲是小白菜》。“小白菜呀,地里黄呀;三岁两岁没有娘呀„„。”

第三篇:罪恶的库存(本站推荐)

罪恶的库存

发表时间:2006-4-22 邓为民

来源:中国人力资源网

关键字:库存

库存掩盖了企业运作中的问题,库存能够给企业带来很大的危害,但是很多人对库存的危害仍然认识不足。

日本人把库存比作湖水,把企业运作中存在的问题比喻成水中的石头,库存太高,掩盖了企业的问题存在,当要降低库存时候,企业的问题就暴露出来。

按照传统运作管理教科书上的解释,库存存在的原因有三:一是为了保持运作过程必要的经济性,比如获得大量购买的价格折扣、批量运输以降低运输成本;二是为了调节供需之间的不平衡性,生产连续平稳的,需求是波动的,因此需要一定的库存来调节供需平衡,三是为了规避风险:如预测原料市场将会涨价,通过储备库存规避风险。毫无疑问,这些原因永远都是正确的,但是如果说企业保持一定量的库存是正确的就值得怀疑了,这三个原因会导致企业存在一定的库存,但是企业存在的库存往往不是这些原因造成的。

运作过程中的问题导致了企业的库存,而追求经济性、解决供需时间不一致的矛盾以及规避市场风险等,并不需要特别大的库存,戴尔能够在很低的库存情况下能够应对这些问题,为什么其他企业不能够呢?所以库存本身是企业运作问题的反应。在可能情况下,库存要尽量低,库存本身不是目的,库存只是解决问题手段之一,这种解决手段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也会带来巨大的副作用,企业还有其他可以解决企业运作问题的副作用更低的手段。所以,管理先进的企业大都采取加强信息化建设,加强上下游供应商协作关系,优化企业内部流程等方式来降低库存,应对市场风险。戴尔是这方面的典范。

库存掩盖了企业运作中的问题,库存能够给企业带来很大的危害,但是很多人对库存的危害仍然认识不足。我们发现,供应链管理中存在一个矛盾的现象:就是大多数供应链管理不好的企业都存在库存高与市场断货并存的现象,这似乎是一对矛盾。但是仔细分析一对矛盾,似乎又有一定的必然联系。由这个问题出发,进一步的分析我们发现,长期的高库存甚至会导致企业慢性死亡。因此,国外有人说:库存是一种罪恶,并不遗余力追求零库存。我们来看看库存究竟有哪些罪恶。

让我们先看一个案例:某日化类快速消费品企业,某大类产品在渠道中的库存是180天,在自己的仓库中有90天的库存,同时在渠道上包括经销商和二批商手中也有约90天的库存。该企业是一个老牌国有企业,虽然一直在消费者心目中有一些名声,但是企业总是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在行业中处于中下游地位。对于这个高库存,企业长期以来已经习以为常了,作者猜想也许正是这个高库存,才使企业长久以来没有快速成长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样是快速消费品企业:宝洁只有2天的成品库存(在库库存),娃哈哈也只有2天在库库存,加上在途库存时间,总的库存天数最多10天时间。那么库存究竟对企业有哪些影响呢?

我们知道库存对于企业最为直接的不利因素就是:第一:库存占用资金,引起企业现金流紧张,增加企业的利息支出。银行短期贷款的年利率是4.62%,而一般的竞争比较充分的行业的平均净利润率大概也就4%左右,显然,如果产品库存一年,则利息已经把可能的利润消耗掉了,还不包括在促销、降价、仓储保管上的支出;第二:库存增加会增加存储运输费用,增加库存,就需要额外增加仓储保管费用,如果企业自身仓库有限,就需要租用第三方物流公司的仓库,这不仅需要增加仓储包管费用,还需要增加在企业与仓库之间的短途运输费用。某快速消费品企业,根据市场行情额外采购了1万吨液态原料,由于自身罐容能力不足,只得租用罐容,结果租用费用以及存储运输费用增加了200万元,单位成本增加约200元;第三,库存增加企业运作风险。市场是波动的,企业持有库存,既可能规避市场波动风险,也可能增加企业的风险。从总体趋势来说,随着技术进步,生产力水平提高,大多数产品的价格呈下降趋势,因此持有库存对于企业来说,风险更大而不是规避风险。

上面所说的库存的不利因素都不是根本的,也不足以解释为什么企业总是高库存与高缺货率并存,以及库存为什么会影响企业的根本竞争优势和生死存亡?

这个世界是快速变化的世界,企业的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消费者的偏好变化越来越快,这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每一件商品在市场上都只有一个短暂的销售周期,比如:电脑产品很快就会更新换代,新的产品不断出现,老的产品很快淘汰。对于服装制造业来说, 市场的潮流变化迅速,大多数服装企业一年分四季推出新品,部分服装企业一年计划推出6季。假设一年分四季推出新款,这意味这一件服装在市场上的销售周期只有3个月(新的款式会很快把过时的款式挤出货架)。为了保证这三个月的销售,如果有20天的时间呆在库存中,这就意味着这件服装失去了三分之一的销售机会。同样的事情害发生在书店行业:书可以长久保存的知识载体,但是这种知识载体也在不断更新,从花样不断翻新的IT技术丛书,儿童书籍到不断变化的管理励志类图书,每天都有新的热点,如果《没有任何接口》没有抓住新品上市机会提升销量,则《加西亚的信》会很快充斥市场。市场永远不缺乏热点,书籍可以保存很久,但是对于市场运作来说,每一本书的销售时间其实是很短的。同样对于快速消费品来说,新品促销是企业获得利润的主要源泉,比如前面案例中提到的,产品在市场上销售的时间周期大约是一年,而有180天时间躺在仓库中,这也意味中减少了一半的销售机会,(考虑产品新鲜度、更接近时尚等因素,销售机会减少不止一半)。如果其他企业库存周期30天,仅仅从销售时间考虑,就立刻可以在企业之间分出胜负来。

也许企业并不是在市场需求的时候才生产发运,在需求产生之前就已经发货了,即库存时间并不占用销售时间,那么会导致下面的问题:

在前面的案例中,产品在渠道库存中要流动180天才能达到终端,这就意味着我们今天在商店购买的该企业的产品是180天前生产的。或者对于企业来说,如果假设材料采购和生产周期为60天,则该企业需要在240天之前就要预测消费者需要购买什么产品。相对应的是,宝洁只需要在70天前预测消费者需要什么(实际上只在大约15天之前确定要为消费者生产什么,大部分材料是通用的)。谁更能够生产出消费者需要的产品呢?如果消费潮流变化了,谁能够更快满足消费者变化的需求呢,显然是库存周期短的企业,因为可以对消费者需求进行快速响应,更能够抓住消费者的心。同时对于需要提前240天预测客户需求的企业来说,当客户需求变化时,面临的情况就是缺货。因为在240天之前,你根本无法预测消费者需要什么,甚至无法与市场流行方向一致。你生产的不是消费者需要的,那么终端缺货也就在所难免了。这就是为什么多数供应链运作不佳的企业总是面临库存高与缺货率高并存的根本原因。同时,我们也不难理解,对于这些供应链运作优秀的企业,库存低同时终端缺货率也低。竞争优劣立现。

前面分析了为什么高库存总是高缺货率并存,企业在高库存的情况下,还会面临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卖不出去的货怎么办?办法很多:加大促销力度,降价销售,继续库存同时在财务上提取库存跌价损失准备金,并且支付储存费用。我想企业不管采用那一条都不是它本身所愿意的。同时市场的竞争就像生命一样持续不断,当这个企业在处理库存的时候,竞争对手却在不停的销售新品获取超额的利润,当企业把库存处理完的时候,新的产品又成为了过时的库存。这让我想起了节约的老一代中国人:为了不扔掉苹果,每次总是吃快要坏掉的苹果,结果永远都是吃快要坏掉的苹果,这是一个恶性循环,需要通过降低库存来解决,如果每次只买一个苹果就能够绝对地解决这个问题。对于企业的运作来说,高库存不仅仅是吃坏苹果这样简单,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如果不能从根本上降低库存,那就企业丧失竞争优势,也可能意味着会最终出局。

第四篇:用良知击退罪恶杂文随笔

“不妥协,理想主义和他漫长而又起伏多变的一生,使索尔仁尼琴成为一个来自小说中的英雄,一个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继承人。”法国总统萨科齐如是说。这段话引起了我的兴趣,更确切地说兴趣点源于提到索尔仁尼琴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继承人,因为对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的尊崇而关注索尔仁尼琴,将厚厚地《古拉格群岛》买回家,面对上中下三册共2000页的书籍,并没有犯怵,因为陀翁的书也都是厚重的,带着期待与欣喜翻开此书。

今晚终于读完最后一页,这一月对这本书的阅读使我几度涕泪交加,屡次心痛如绞,不止一次想将此书束之高阁,每当此时就会背背古诗词或读其它作家的书,心情略平静后,继续读之,思之,记之。

从书中可以感受到索尔仁尼琴对那段历史深深的痛恨,因为他个人因1945年在写给朋友的信中戏称斯大林为“大胡子”就在东普鲁士前线被逮捕,逮捕他时德国的炮弹正在上空呼啸。他被当局以“反苏宣传和阴谋建立反苏组织”为罪名判刑8年,刑满释放后再度流放到哈萨克遭受迫害,直到1956年苏共20大以后才获得平反,隔年恢复名誉。作者结合更多个体的经历,体制的剖析与对比,历史文化的变迁,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全景式的“古拉格群岛”众生相,也引发读者对造成这一悲剧的本质进行未尽的挖掘与思考。

”古拉格”俄文的意思是“劳改营管理总局”的意思,随着时间的推移,古拉格一词己经成为苏联的劳动苦役营系统本身。即按照一个人投入到惩戒体制的经历,从被侦查、抓捕到押解、运输,再到“劳动”、苦役,进而到释放、流放,每个阶段的叙述都详尽而全面。令人读之神经紧绷仿若亲身历练之般,难免心有戚戚。

这本书将那个时代所有的人尽囊括在内,其中的一些描写直逼《1984》,令人难以卒读。而对古拉格很多人的角色多重性的描写入骨三分,如加害者和受害者的双重性,在错综复杂的形式中就连那些创立“古拉格”的拥护者和追随者,迫害者也难以逃脱被古拉格吞噬的厄运。如曾为“古拉格”罪魁之一,对人民犯下磬竹难书罪行的叶若夫,他的死令人拍案称快。

索尔仁尼琴通过本书对人从表象向情感与内心的深入挖掘,在书中你可以读到这场悲剧实际上不是所谓的斯大林的残暴那么简单,而是一场加害者与受害者自觉与不自觉的“共谋”。比如,加害者们挖空心思想着如何将人不引起动静的抓走,而受害者也不做声的默默承受,目击者也静静的装作什么都没有发生,直到一天,这样的灾难以同样的方式降临在自己头上。面对强权,个体总是弱小,因为弱小而常常胆怯,于是,加害者或许也感受这样的残酷而动有恻隐之心,但是也不得不向瑟瑟发抖的人们踩上一脚,因为加害者明白也恐惧地知道他不踩就换成他被踩。因而恶行愈发蔓延膨胀。甚至多少看起来平凡的个体,突然会显得面容可憎,残忍无比。

而书中关于孩子们在体系下加倍残忍的描述更令人胆寒。从呱呱坠地侥幸而活,到120人共用一套餐具,争抢,厮打,告密,各种暴行将孩子变成令人发寒的怪物。于是,各个角色,为整个社会不断编织一个难以挣脱的囚衣,越来越大,越来越紧,令人窒息,将个体不断卷入体制的怪兽的腹中,填饱它,让它畸形和庞大,也越来越营养不良的坍塌。

掩卷后陷入长久地悲哀中,是的,最恐怖、最压抑、最难熬的令人痛彻心痱日子终己过去。苦难结束了,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第五篇:读《望春风》有感:罪恶之花

罪恶之花

——读《望春风》有感

子夕

《望春风》榜单中我读的第四本书,也是四本中读起来最令我满意的一本。

同其他三本一样,《望春风》描画的也是一副乡村画卷。刚看到开头的时候我是有些失望的,总觉得最近乡村题材的书是在是太多了,看得有些腻味了。但好在这本书没有局限于乡村的"质朴".书中第一部分以一个总起的位置描写了所有人看似错综复杂的关系,第二部分再以单个人物为单位进行关系的拆解。第三部分则可以看做一个后续。虽然第一部分看似复杂、冗长,但坚持读到后面这分冗长就会变成连续爆炸的烟火,接二连三的炸出绚烂的花朵。

相比《慈悲》、《山中的糖果》,格非老师的写作更胜一筹。前二者只是单单写出了质朴感,格非老师却以一个中年人的身份描写出了乡村人的那种愚昧偏见和七情六欲。相较之下,前二者就显得青涩很多。

在格非老师生动详细的描写手法下,这个乡村里的农作物、花鸟和人物都栩栩如生。连我这样一个没有农村经验的读者都仿佛置身在那个愚昧却自然的村子里。

这是一个我不理解的世界。我不明白为什么农村里的出嫁和出轨可以互不影响地存在。

这个村子里,嫁娶是为了过上更好的日子,而不是二人情意所在。而出轨则是家常便饭。但从来没有人反思过自己的感情问题,也不去追求真正的"爱".是不是因为那个年代的农村就是这样的呢?因为物质的匮乏,成家就变成了保障物质的一种手段。或者是类似于春琴那种"算命"的结果。不管是哪一种,在我看来都很可悲。春琴和"我"的感情还算是在正轨上,但那时的他们早已迈入黄昏,文中对他们二人的感情发展也并未做太多详述,所以我也不好说这两个人究竟是真爱呢,还是亲情。

这个村子里的出轨故事太多,男人女人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这些都让我瞠目结舌,无法理解。如果非要说有什么正面的夫妻榜样的话,或许朱虎平算是一个。

所以,婚姻忠贞之外的情欲就成了书中的一大亮点。作者用直白的语言描写女人的身体,用旁敲侧击的方法描写情欲之事。这种感觉就好像挠痒痒,时而找对了地方,时而隔靴搔痒。进退之间,作者掌控自如。不会低俗,也不会虚情假意。这是我认为精彩的地方所在。他所披露的那种情感很真实,也很负罪。

要说情欲,王曼卿这个人物不可绕过。

在同彬的眼里,王曼卿是一个欲望女神一般的存在。哪怕是多年后,和两个莉莉都有过感情之后,他还是会啧啧回忆王曼卿的身体。

在《曼卿的花园》一节中,作者这样描写道:

到了每年的三四月间,在春风的梳拂下,那株海棠总是在不经意间悄然开放。花苞初呈秾丽的胭脂色,丝丝缕缕,有一种黯然神伤的幽逸。但空濛的春雨很快将它的颜色洗淡,绽放出一派饶有风韵的粉白。花瓣层层叠叠,累累纷披,在初生柔叶的映衬之下,独立斜风细雨,瞻望四方,蹙然有思。

当然,赵锡光先生家的庭院中不光有海棠。

每到盛夏七月,绚丽的大烟花迎风怒放之时,那些妖冶多姿的绛红色、紫色或白色的花朵,挤挤攘攘,织成一块色泽斑斓的云锦。这些传说中的销魂之花,仿佛一心要为自己洗去莫须有的恶名,使出浑身的解数来涂脂抹粉,顾盼之间,流波横溢,摄人心魄,为这座古旧、冷清的院落平添一抹活泼的明丽。

这是曼卿和同彬云雨前对她家花园的描写。赵锡光(曼卿的丈夫)在花园里偷偷种了罂粟,那些销魂之花便是罂粟花。这罂粟花既像王曼卿,又像王曼卿和同彬的关系。

"仿佛一心要为自己洗去莫须有的恶名,使出浑身的解数来涂脂抹粉,顾盼之间,流波横溢,摄人心魄,为这座古旧、冷清的院落平添一抹活泼的明丽。"

不得不说,这样一个环境的铺垫实在是妙哉。就好像你还没有偷窥到房间内的事,就先闻到了那股罪恶的花香。

二人罪恶关系的开始,格非老师如此描写道:

她慢慢地转过身来,手里没有眼药膏,却捏着一把花剪刀。为什么说是花剪刀呢?因为两个半月形的剪刀把上,密密麻麻地缠着蓝颜色、绿颜色、黄颜色、红颜色的玻璃丝。大概是怕剪东西时硌手吧。我问她,拿剪刀干吗?她只是把头拼命地往后仰,咬着嘴唇,像笑不像笑,用极小的声音对我说:‘我要把你身上的小黄瓜剪下来。’我死死地箍住她腰。她的身体软塌塌的,脖子里全是汗。过了一会,她见我不吱声,突然又笑了一下,说:‘要不,剪舌头也行。快,把舌头伸出来!’我就闭上了眼睛,真的把舌头伸了出来。嗨,你猜她怎么弄?嗨,她把我的整个一条舌头,全都裹在了她嘴里……

同彬和"我"说,现在就是立刻让我去死,这辈子也值了。

罂粟花徐徐绽开,大红色的花瓣下,是黑不见底的花蕊。

噢,农村里不只种农作物,还可以种罂粟。

相比《北鸢》呢,格非老师的文笔更生动,也更真实。葛亮老师的书卷气太重,虽然很适合民国题材,但作为小说阅读起来还是累赘了点。

这本书的缺点呢,如其他读者所说,人物过繁,没有把每一个人物都树立起来,甚至记不住。故事很精彩,但是阅读后故事带来的反思和冲击还是小了点,浅了些。

上一篇:真爱无价范文下一篇:浙大物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