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表现性评价

2022-09-06

第一篇:英语教学表现性评价

表现性评价与初中作文教学

课程简介

表现性评价与初中作文教学

【课程简介】

表现性评价从 2000 年开始受到国内学者的关注,但只停留在观点译介和理论探讨方面,鲜有学者关注如何将表现性评价与中学语文教学相结合,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流程与评价流程。本课程以“表现性评价与初中作文教学”的结合为核心内容,着力探讨如何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嵌入”表现性评价,帮助学生了解优秀作文的评价标准,判断自身与标准存在的距离,并在教师的帮助下逐渐“内化”标准,自觉“接近”标准,逐步提升写作水平。本课程旨在解决初中作文教学中表现性评价标准的确立以及具体的操作方式。课程目标如下:

1. 了解表现性评价的一般特点及操作方式。

2. 了解表现性评价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3. 借助案例明确基于表现性评价的初中作文教学流程。

【学习要求】

在学习过程中,学员要注意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要注意实验校与本校实际情况的差异,重点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1. 表现性评价的一般理论,即表现性评价的特点、基本原则、操作方式。

2. 初中作文表现性评价标准的确定依据及评价维度。

3. 准确理解初中作文表现性评价标准的分级表述。

4. 明确基于表现性评价的初中作文教学基本流程。

5. 了解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6. 深入思考如何立足于本校实际开展基于表现性评价的初中作文教学实验。

专题讲座

表现性评价与初中作文教学

吴欣歆(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副教授)

一、表现性评价的基本理论

(一)表现性评价的概念

在教育评价领域,表现性评价最初只是一个与传统多项选择题目为代表的标准化测验相对立的术语,是以客观测验以外的一类以行动、作品、表演、展示、操作、写作、制作档案资料等更真实的表现来展示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思维思考力、随机应变力、想象力创造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及学习成果与过程的测验。

表现性评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 有助于测查高级思维能力。

2. 有助于测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调问题的真实性与情境性。

3. 重视学生解决问题得出的结论,更重视评定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

4. 有助于优化教学过程,使学生的潜力尽可能得到发展。

(二)表现性评价兴起的现实背景

表现性评价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210 年我国汉代的取士制度,即通过考试与推荐来选拔各级官吏。它之所以重新引起国外教育评价与测量领域研究者的关注,是由于在教育改革的推动下,各国教育界期望通过评价的革新来更好地选拔人才,与此同时,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来促进教学与学习质量的提高。国外学者认为表现性评价方式产生的三个基本原因是:

其一,知识的更新每三年成倍增加,要求学生们采用“记忆”的方式是极为愚蠢的。

其二,高级思维及问题解决过程常常非常复杂,要求多个步骤、多个问题解决这,要求跨时间、跨学科知识与技能的运用,要求补充一些校外工作。

其三,当前评价面临困境,即大部分的教育结果不能转化为客观纸笔测验题目的形式。

其实,表现性评价的出现表现出教育界对以选择题为代表的标准化测验的普遍不满。许多教育者认为,与常见的标准化测验形式相比,表现性评价而已更进一步地测量学生实现志向的能力,甚至可以作为解决当前教育问题的重要方式。

(三)课程嵌入式表现性评价

课程嵌入式表现性评价,又称课堂表现性评价,指的是以教师为评价主体,以学生日常学业表现为评价课题的表现性评价形式,其特点在于与所学课程内容匹配,风险性较低,属于校内评价的范畴。国外学者认为,只有通过经常的、有规律的课堂评价与反馈,学生们才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因此,许多研究者建议将表现性评价作为一种课堂教学工具。还有学者通过研究指出,在实施课程嵌入式表现性评价时,通过在自然背景对学习者的观察与资料积累,表现性评价的重点在学习过程;在实施后期,评价虽然也包括对学生成长的观察,但要越来越注意学习的产品。我们在这里探讨的就是课程嵌入式表现性评价。

(四)表现性评价的特点

根据学术界对表现性评价特点的界定,我认为表现性评价的主要特点有五个。

1.任务框架

表现性评价与学习任务紧密联系,基于表现性评价的学习任务应该是一个有机整体。各个学习任务之间联系紧密,形成系统的框架体系。表现性评价的目的即为整体推进学习任务的完成。

2. 评价先行

基于表现性评价的作文教学,评价是带动学习任务前进的“火车头”,而非判定任务完成情况的“火车尾”。学生先明确写作的评价标准,在写作过程中主动向“标准”靠近,逐渐将评价标准内化为自身对写作的认识与理解。

3. 标准自定

表现性评价标准是基于学习任务和学生情况制定的,情境特点较为突出。因此,依据同一个评价标准体系,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学习任务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自定”充分体现出教师在评价过程中的主体性,体现出教师对写作教学的认识与理解。

4. 主体多元

表现性评价的主体包括教师、学生、家长以及其他成员。评价主体多元有助于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地了解自身的写作情况,多方获得鼓励与支持。主体多元也有利于写作教学的多元互动和资源共享,扩大学生思考的广度,增加学生思考的深度。

5. 自主修正

学生参与了评价过程,对自己的习作与评价标准的差异有较为清晰的认识,有利于发挥评价的完善、修正功能。评价过程对学生的自主修正起到了较好的启发和激励作用,能够帮助学生养成主动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

二、初中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初中作文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没有为学生的写作营造良好的作文环境。作文教学的随意性大,很多教师都是走进教室,在黑板上写一个题目,要求学生完成写作任务,教师批改,发回作文本,一次写作教学宣告结束。这样的写作教学,一是缺少序列性,二是缺少学生自主感受、修正的空间。另外,学生在写作前和写作过程中都没有得到教师的有效指导,只是在完成写作任务后得到教师的几句评语,学生处于“被匡正”的状态,写作能力的提高没有“助推力”。

这里所说的“作文环境”,不是指作文时的课堂气氛、课堂纪律、训练的状态,而是指学生在作文之前和作文之时这两个时段中,对作文的动机、欲望、冲动、兴奋,这是一种作文的内驱力,这种内驱力是源于学生自身的。

良好的写作环境包括四个因素:

第一,学生想写,有写作的动机、欲望和冲动。

第二,学生有的写,教师帮助学生营造现实情境,引发学生的回味与联想,帮助学生在生活体验与作文题目之间建立起联系,

第三,学生能写,教师帮助学生深化情感、思考与感悟,帮助学生找到与写作内容相适合的表达方法与写作方法。

如果教师能够从整体上设计写作教学的序列,每次作文教学都注意写作前的指导与写作后的点评,学生就能在良好的写作环境中整体提升写作能力与写作水平。

三、表现性评价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表现性评价的最大作用就是帮助教师和学生明确标准。

首先,教师借助标准明确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发展方向,借此设计写作任务,为学生寻找达到标准的路径。

其次,学生借助标准明确自己写作努力的方向,并在写作过程中努力实践。 最后,师生通过评价明确学生现有水平,进而明确现有水平与标准的差异,共同制定计划,整体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与写作水平。

表现性评价并非独立于作文教学的“评价”,而是融入作文教学全过程的,是作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表现性评价的引领下,师生更容易明确方向,确定方法,了解差距,教师的教学更有的放矢,学生的完善、修正更有路可循。

四、初中作文表现性评价标准的制定

评价标准的制定一般可以有“自上而下的演绎”和“自下而上的归纳”两种形式,如果采用两种形式得出的评价标准一致性较高,评价标准的信度就比较好。相比较而言,“自上而下的演绎”更多地体现着社会的要求,“自下而上的归纳”则更多地反映学生的需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明确规定了第四学段写作的阶段目标,学生的中考作文能够反映其写作水平及有待提高的角度。本方案结合《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表现确定评定标准,“自上而下的演绎”和“自下而上的归纳”相结合,既能反映学生的发展成长也能表现出他们各自的弱点,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初中作文表现性评价”评价标准的基本框架如下表所示:

价评价维度 项

作搜集列纲修改加工 过素材 起草

内容 表达 文面

对象

明确

视角详略写独特 得当 作书写美观 材料语句结格式规范 真实 生动 果 标点正确 发散词汇

合理 丰富

感悟

真切

每个评定维度又分为 3 — 0 四个分数等级。具体描述如下。

“初中作文表现性评价”评价项目及评价维度描述

写作过程

搜集素材

3. 能够根据写作目的和内容自觉搜集丰富的写作素材。

2. 能够根据写作目的和内容自觉搜集写作素材。

1. 能够在教师的要求下根据写作目的和内容搜集写作素材。

0. 没有搜集写作素材。

列纲起草

3. 能够根据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构思立意。

2. 能够根据构思立意自觉列纲起草。

1. 能够在教师的要求下列纲起草。

0. 没有列纲起草的过程。

修改加工

3. 已经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修改作文,做到文从字顺。

2. 已经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能借助语感修改作文,做到文从字顺。

1. 能够在教师指导下修改作文,借助语感修改作文,做到文从字顺。 0. 没有修改作文的过程。

写作成果

内容·对象明确

3. 写作对象明确,能根据写作目的和对象选择恰当的写作内容。

2. 写作对象明显,能根据写作目的和对象选择写作内容。

1. 写作对象不明显,能根据写作目的选择写作内容。

0. 选择写作内容时没有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

内容·视角独特

3. 能够选择独特的写作视角呈现写作内容。

2. 能够选择恰当的切入点呈现写作内容。

1. 有选择切入点的意识,但在行文中表现不明显。

0. 没有选择切入点的意识。

内容·材料真实

3. 写作内容真实具体,叙事有细节,描写景物特征明显。

2. 写作内容真实,叙事清晰,描写角度明确。

1. 写作内容比较真实,叙事完整,有描写。

0. 写作内容不够真实,叙事不完整,没有描写。

内容·发散合理

3. 合理运用联想和想象,写作内容丰富且发散合理。

2. 合理运用联想和想象拓展写作内容

1. 写作内容有所发散,但发散不够合理。

0. 就事论事,写作内容没有发散。

内容·感悟真切

3. 情感真挚,能够表达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真切感悟。

2. 情感真挚,能够表达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真实感悟。

1. 情感真实,能够借助别人的观点表达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 0. 情感不够真实,没有表达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

表达·详略得当

3. 能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2. 能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1. 能显现出叙事的先后和详略,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0. 写作顺序不合理、详略不得当,表达不清楚。

表达·语句生动

3. 能根据表达对象和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运用个性化的语言表情达意。

2. 能根据表达对象和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语言准确、流畅。

1. 能根据表达对象和中心选择表达方式,语言通顺。

0. 不能根据表达对象和中心选择表达方式,语言不通顺。

表达·词汇丰富

3. 词汇丰富,能够选择有表现力的词语。

2. 词汇比较丰富,能够选择表达准确的词语。

1. 词汇不够丰富,但用词准确。

0. 词汇贫乏,词不达意。

文面·书写美观

3. 文面整洁,汉字书写美观。

2. 文面整洁,汉字书写规范。

1. 文面不够整洁,汉字书写正确。

0. 文面凌乱,汉字书写有错误。

文面·格式规范

3. 标题位置正确,分段符合要求。

2. 标题位置正确,能够准确分段。

1. 标题位置不正确,段落划分不准确。

0. 标题位置不正确,没有分段。

文面·标点正确

3. 能够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借助标点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2. 能够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1. 能够有意识地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0. 标点符号的使用不正确。

五、基于表现性评价的初中作文教学流程

初中作文表现性评价方案采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传统的评价方式以他评为主,虽然评价结果客观、科学、全面,但不利于评价标准的内化。评价标准是外在于评价者并要求评价者接受的社会要求,这种接受过程在以他评的方式进行时,由于认知差距等因素的影响,接受的速度比较缓慢,评价标准内化的过程变长。而通过自评,可以通过评价实践加深领会评价标准,使评价标准变成自我接受的准则,加速评价标准的内化。

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在保证评价结果客观的同时,对学生写作能力的促进作用也更加明显。另外,初中作文表现性评价方案的评价标准是在分析学生实际状况的基础上确定的,是一种期待性的评价标准,其意义主要在于借助评价标准的导向性,期待更合理、更有效的写作策略的出现,帮助学生的写作水平逐步提高,最终实现阶段目标。

评价过程是学生写作过程的一部分,与整个写作过程紧密联系。传统意义上的评价活动大都在写作后进行,延误了评价的最佳时机。评价应该是促进学生写作的动力,而不是“跟着车头走的车厢”,如果学生一开始脑子里就有评价的概念,他们就能够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在更高的层次上去思考、探讨问题,寻求问题的解决办法。

基于这样的认识,本方案的评价流程如下。

(一)公布写作任务和评价标准。

(二)学生依据评价标准完成写作任务。

(三)作者本人、小组成员和教师三方共同完成“初中作文表现性评价”报告单。

第二篇:表现性评价与初中作文教学作业

(表现性评价与初中作文教学)表现性评价与初中作文教学作业

联系自身的写作教学实践,对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写作(写话/习作)部分课程目标与内容,探讨当前写作教学的经验与不足。

作业要求:

(1)字数要求:不少于300字。

(2)作业内容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作业,成绩为“0”分。

(3)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档编辑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4)本次培训作业分三批发布,您需要完成6份作业

对于初中生来说,部分语文功底薄弱的学生都对作文有着厌烦子那里,把写作业当成任务,而不会在作文中说自己的话和没有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写出的作业特别空而无味。

一、想解决写作的这个难题,我认为应培养好学生的阅读和记好笔记。

1、阅读和作文是相通的,培育作文能力,一靠多读,二靠勤练;然而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正视组织学生多练而不年夜注重指导他们多读,却是存在着的现实问题。 阅读是作文的基本。阅读就是念书,经由过程念书可以体味前人堆集起来的常识和珍贵的糊口经验,可以领略前人考验成熟的思惟作风和合适纪律的思维体例,能够进修到前人来自糊口的经由加工的说话精髓和熟练的表达技巧。作文是对说话文字的运用,其中领受长短常主要的基本。教学生作文,必然要让他们体味念书的主要性,让他们热爱念书、学会念书、读更多的书,从阅读中多多领受说话常识和说话技巧。鼓舞激励学生多读多看。这是堆集的一个主要方面。"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能吟"的古训说得极是。良多喜欢读课外书的学生作文好,就是因为课外常识丰硕。书是常识的海洋,具有充实和培育人的丰硕资本和强年夜魅力。古今中外,凡有丰硕常识的学问家,写作成就卓越的文学家,无一不是孜孜不倦的博览群书者。对学生进行语文教育,也要鼓舞激励他们下功夫多念书,这是为了丰硕学生的常识。培育他们的阅读乐趣和阅读能力。全面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需要。

2、指导学生勤记读书笔记。记笔记也是一种写作,对提高作文能力有着直接意义,最好可以让学生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

二、师生共同支撑起写作的环境

1、教学理论告诉我们:任何教学使命的完成都需要师生的双向沟通。调动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养成学生的主体意识。

2、优化教师的主导浸染。

现代化教学,教师必需力争登上时代和科学的制高点,才能顺应时代成长潮水。正如常言所说:"打铁先得自己硬"。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就应该以尊贵得师德、文德,过硬的功底,强化自己,优化自己,最后达到优化教学之目的。

三、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1、创设情境,营造放飞空间。对新鲜事物好奇与好问,是学生的天性。作文教学可以利用生活、实物、图画、音乐、语言、表演等途径,创设丰富的、形象生动的情境,然后引导学生对情境进行细致观察。这样,既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又使学生获得愉悦的感受。充满情趣的活动情境,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手、脑、口,使学生全身心地沉浸在活动过程中。

2、积极评价,激发表达欲望。学生都是好表扬、爱模仿的。教师只有善于运用评价,才能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激发他们强烈的表达欲望。

3、注重生活实际,放飞理想和希望。生活与语言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在习作中,倡导向生活开放的习作素材观,指导学生习作要重视生活这源头活水, 从生活中去摄取,我们可以利用孩子爱玩的天性,引导他们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课余活动中选择习作素材,让他们在游戏中完成习作。

四、加强指导,让学生高效率的写作

1、要认真审题,把握好文章的方向。

2、确立文章的主旨中心,主旨中心要结合实际,要反映一定的社会现实或给人以启迪,一定要符合题目的要求。

3、围绕中心选材,所选的材料一定要为主旨中心服务,要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组织材料列提纲,提纲视其时间而定,可详可略,但一定要注意,必要的步骤一定要说清楚。

4、文学体裁的确定,表达方式的运用。

5、修辞手法的选取,根据不同的内容选取最合适的修辞手法。

6、文章结构的安排、布局,从全篇和局部都要有所考虑。精心拟定题目,一个好的题目也是作文成功的关键。俗话说得好“磨刀不误砍柴工”,做好作文前的准备工作是写好一篇优秀习作的基本要求和有力保障。

五、教师利用表现性评价做好学生作业的评价 所谓表现性评价是指通过观察学生在完成实际任务时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已经取得的发展成就。表现性评价充分考虑学生的已有发展水平,重视学生在整个写作过程中的全部表现,尽力发掘其闪光点,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写作信心。对于单次作文结果不理想的学生,表现性评价也充分顾及他们的自尊,给予他们重新回炉的机会,少打慎打甚至于不打“不合格”等伤自尊的等级,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总之,初中作文教学的探索任重道远,只要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不畏艰辛、不惧力微,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一点一滴地累积,一定可以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最终会写出优秀作文来。

第三篇: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表现性评价研究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表现性评价研究

摘要:表现性评价是指“通过学生自己给出的问题答案和展示的作品来判断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表现性评价的常用形式有历史小论文、口头表述、历史情境演示及历史调查四类。表现性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表现性评价是客观测验量性评价的反思与革新,是传统性评价的补充。

关键词:量性评价 质性评价 表现性评价 表现性评价形式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呈现出许多的不能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问题,尤其是对学生的评价方面,测验考试这种量性评价成了对学生的唯一评价标准,过分强调教师对学生这种上位对下位的评价模式,忽视了对质性评价作用的认识与实践。在这次新课程改革浪潮下,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着重于形成以评价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评价体系,所以课程设置中增加了学科研究性学习等内容,反映了今后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受到了重视。但在贯彻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如何来评价学生的这些能力呢?表现性评价能很好地完成这一任务。

一 什么是表现性评价?

表现性评价最早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并以其明确的评价标准、客观的评分规则、灵活的评价方式以及有效的评价结果为教育界所推崇。

表现性评价目前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美国教育评定技术处(TheU•S•Office of Technology Assessment,1992)将表现性评定界定为“通过学生自己给出的问题答案和展示的作品来判断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此定义主要有三层含义:

第一、表现性评价,学生自己必须创造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即答案)或用自己的行为表现来证明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而不是选择答案。

这样就侧重于评价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要求学生建构各自独特的答案,因为答案没有对错之分,不提供被选答案,以便使学生有充分作答的自由,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第

二、表现性评价,评价者必须观察学生的各种行为表现、作品或者思考等。它是一种直接的描述性的评价,相对于传统的纸笔测验而言,不仅仅是一个分数,能较好地反映了学生发的状况。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详细的评分规则进行观察和记录才能全面、完整、真实地体现学生的准备、参与、反思和改进的过程,要经过长期不断的观察、记录、收集和整理。

第三、表现性评价,要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知识和发展能力。表现性评价的目的不是在于评价,而是在于重视学生参与评价的过程。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自定目标、自我评价、自我调整,从而促进学生学习非结构性知识,发展实际操作能力,获得全面发展。表现性评价是学生发现问题、自我提高的一种方式。

以上三层含义总的来说,都要求教师精心设计好表现性任务给学生,这种任务可以让学生生成书面的或口头的答案,或者是参与群体活动,或者是创造具体的产品。并且根据任务,明确评价的准则,根据高中历史学科的特殊性,考虑这一任务中包含的知识技能是什么,要考查学生哪一方面的和水平,按等级水平用准确的语言进行描述,并赋予一定的分值,将分值与相应的等级水平联系起来构成评分标准。

二、历史教学中常用的表现性评价形式

(一)历史小论文

这是在历史教学中最常用的表现性任务的形式。让学生或学生群体就某一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或某一特定的历史专题进行史论结合的评述,发表自己对这一人物、事件、现象或专题的创造性见解。通过这种形式,学生学会查找资料、分析文献;学会组织、构思论文;学会处理文字、语言表达;此外学生还要创造性、批判性地解决问题,从而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作出评价。

对于历史小论文,一般采用以下评价标准:

A级

能对某一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或某一历史专题做出史论结合的评述;论点突出、论据充分;能质疑求真,有创造性;语言较流畅,条理较清晰。

B级

能对某一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或某一历史专题做出评述;论点较突出;能引用历史材料论证;语言较流畅,条理较清晰。

C级

小论文写成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介绍;论点不明确;对论点缺乏材料论证;语言不够流畅D级

小论文写成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简单介绍;没有论点;语言不流畅,缺乏条理。

(二)口头表述

口头表述是指要求学生以独白或对话的形式来完成的表现性任务。如做课堂演讲、参与辩论等。通过口头表述的测查,可以较好地反映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的逻辑性和概括能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的思维过程以及对所掌握知识的理解程度。很多历史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开展的“课前三分钟”、作业演示、回答问题等让学生说出他们的知识,在此过程中使用其口语技能,学习的目标集中于语言的流利及交流技能的方式上。辩论也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口头表述,让一个学生与另一个学生或一组学生与另一组学生对立起来,评价则集中于论证与辩驳的逻辑与说明的质量上。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很多史学界争论的未定的观点可作为任务提供给学生辩论,如在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Ⅱ》第6课中的“近代前夜的危机”中就可将“康乾时期是盛世或是危世”表现性任务。

对于此类形式,有很多的表现性评价,可采用以下评价标准:

A级

论据鲜明,典型充分,提问有针对性,反驳切中要害,雄辩有力,条理清晰,反应敏捷,分工合作,配合默契

B级

论据比较鲜明、充分,提问较有针对性,反驳比较有力,条理清晰,反应比较敏捷,分工合作,配合默契

C级

论据不够充分,提问缺乏针对性,反驳没有抓住要害,条理比较清晰,反应比较敏捷,能较好地分工合作

D级

论据很不充分,提问完全没有针对性,反驳无力,没有条理,分工、配合不当。

(三)历史情境演示

为配合或代替真实情境中的表现,局部或全部模拟真实情境而设立的表现性任务。在历史学习中学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创造性地将他们对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的理解表现出来。如在学习岳麓版的《高中历史必修Ⅰ》中的第一第二单元后,可以让学生用简单语言和动作扮演秦始皇、唐太宗、屋大维等历史人物,体现其特点。又可以布置表现性任务让学生

按小组或个人分别设计演示秦朝、汉朝、唐朝、宋朝、明朝及清朝皇帝与大臣之间的关系。在学习岳麓版的《高中历史必修Ⅱ》中的第13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时,可布置让学生分别演示不同时期的见面礼等,以此类推。

这类表现性任务,可制订以下评价标准:

A级

站立姿势自然,与听众保持良好的目光接触,面部表情适当,有效使用肢体语言,音量适当,吐字清楚,以有条理的方式呈现观点,正确使用修辞,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理解准确而且以很好的方式表达。

B级

站立姿势比较自然,与听众有较好的目光接触,面部表情较适当,较有效地使用肢体语言,音量适当,吐字清楚,以有条理的方式呈现观点,能正确使用修辞,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理解比较准确而且以较好的方式表达。C级

站立姿势不自然,与听众保持较少目光接触,面部表情不自然,不能有效使用肢体语言,音量过小,吐字不够清楚,阐述的观点没有条理,使用修辞不正确,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理解不准确而且表达的方式不适当。

D级

站立姿势非常不自然,与听众完全没有目光接触,所阐述的观点完全没有条理,使用修辞错误,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理解完全错误而且表达的方式很不适当。

(四)历史调查

这也是一种按要求作出的能力表现,学生从中计划、实施及解释经验研究的结果。历史调查可以评价学生是否运用了适当的探究技能与方法,可以评价学生是否形成了适当的观念框架及对所调查现象是否作出预测、而后收集、分析数据,展示分析的结果,假设其发展方向或可能的错误等,最后是能有效地交流调查的结果。例如对家乡历史名胜古迹、历史名人、历史传说或革命传奇等的考察和调查。学生既可以个人完成,也可以组成研究性学习小组共同研究合作完成。

对于这类历史调查,一般可以有以下的表现性评价:

A级

内容详实,能清楚介绍历史名胜古迹、历史名人或历史传说的历史、概况;对参观、考察或调查的结果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并言之有据;对宣传、开放、保护名胜古迹能提出较合理的意见。

B级

内容较详实,能较清楚地介绍名胜古迹的历史、概况;对参观或考察的结果能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能简单地提出保护名胜古迹的建议

C级

能介绍名胜古迹的历史、概况;对参观或考察的结果能发表一定的见解和看法

D级

不能清楚地介绍名胜古迹的历史、概况对参观或考察的结果不能发表任何意见,抄袭他人作品。

„„

三、表现性评价的意义

美国哈佛大学的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HowardGardner)在1983年的《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每个人都同时拥有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关系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然观察者智力和存在智力等九种智力,只是这九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组合存在,

使得每个人的智力都各具特色。因此这世界上就并不存在谁聪明谁不聪明的问题,而是存在在哪一方面聪明以及怎样聪明的问题。表现性评价就是从多个角度来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重在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并发展学生的潜能。这正是新课程改革中学生评价所倡导的方向:关注学生个体间发展的差异性和个体内发展的不均衡性,评价内容多元、评价标准分层,重视评价对学生个体发展的作用。

在历史教学中重视表现性评价,但并不意味着完全否定客观测验的量性评价,这种量性评价在逻辑思维、理解概念、言语推理等方面更优越,而且客观形式的量性评价更易于评分,得出的结果更可信。所以在实际应用时,最好是两种评价方法相结合,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以求对学生作出更全面的更具发展性的评价。

第四篇:表现性评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可行性及应用策略

摘 要:作为一种新型的评价方式,表现性评价侧重于学生学习过程与学习个体的评价,评价更为公平、公正和全面,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国内外学校课程评价和课堂教学中。本文主要探讨了表现性评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可行性及应用策略建议。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表现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092-011 表现性评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可行性

1 表现性评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可行性

尽管表现性评价具有实施费时费力的明显不足,当前在我国初中数学课堂中的推广度、实施度及落实度都不尽人意。但事实上,简要来讲,表现性评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可行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1 新课改的实施为表现性评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在《标准》的“课程基本理念”中明确提出:“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对于正处于身也发展关键期、迫切希望得到他人认同的初中生们,我们不能局限于单一方面的关注(如学业成绩),而应多角度关注、多方面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与长处,为学生指引正确的发展方向,促进师生及生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在《标准》的“实施建议”版块给出了详细的评价建议,要求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应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即应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情感态度”、“数学学习过程”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他,评价重心也转移至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而非最初的检验学习结果(即数学成绩)。根据表现性评价的特性,在完成实际任务时,随其具体内容的不同,其评价标准也会有一定的不同,并非一成不变、不可更改的。基于表现性评价的多维性,能够较为全面的对学生进行评价,使评价不至于太过片面。同时表现性评价多采用激励性的评价结语,有利于消除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对于数学学习的消极情绪,增强他们对数学学习的自信。

1.2 当前教师培养模式为表现性评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打下良好基础

当前,多数学校都会利用暑假期间对在校教师进行再培训。通过送种集中培训的方式,不仅能够帮助教师掌握必备的教学技能,更新教育理念和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师们的综合素养。同时,随着校与校之间的交流、合作的不断加深,表现性评价的传播度与应用度正逐渐加大,这些都为表现性评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打下良好基础。

1.3 大众的认可为表现性评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给予实施便利

1.4 教材编制与考题设计为表现性评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提供充足条件

作为一口逻辑严密的自然学科,数学学习的目的不是定义、定理及运算规律的简单记忆,而是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来有效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实际生活应用题被编制于初中数学教材中,同时开放性试题在中考考题中的设计比例正日益增大,促使教师对于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讲解越来越多,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得到了不断提升,这些都为表现性评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充足条件。

2 表现性评价运用于初中数学课堂的几点策略

(1)认真研究学生的身也发展规律,根据其特点有针对性的制定任务。同时,基于学生所处年级、所在学校的不同,在认知水平与学习能力上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教师必须重视这种差异性,依据所带班级的实际情况来制定适宜的任务。例如,对于初中生,教师可制定具有一定思维难度的任务,当然难度要适中,测量等侧重考察计算能力的简单任务为主。

(2)考虑到一些表现性任务往往较为耗时,无法很好地体现学生的真实水平。因此,教师在设定表现性任务时,应尽量避免实施时间过长、参与人数过多的任务。良好掌握代数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数感与符号意识。

这是一道有关不等式知识的拔高训练题,在学习完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的相关知识和老师对于常见不等式证明方法的讲解之后,考察学生对于不等式证明方法的掌握情况。在初中数学不等式证明中,分析法、比较法、换原法、反证法等方法常被用于不等式的证明过程中。本题具有一题多解的特性,能够采取多种方法进行求解,对于考察学生对于不等式相关知识的掌握度、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十分有益。

(3)向学生讲解表现性评价的基本理论与大致实施流程,让学生对表现性评价体系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实施表现性评价之前,教师应向学生讲解表现性评价的基本理论与大致实施流程,让学生对表现性评价体系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这样在实施表现性评价时,学生能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一定深度的思维活动,真正体现其真实能力。

第五篇:师德表现评价

该同志从教多年来,始终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从无有损教师形象和教师职业道德不良现象,更无以教谋私、违法乱纪的不良现象。在工作中,确实做到了教书育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以其高尚的师德表现和出色的教育教学业绩,深受学生们的欢迎,深得领导和同事的好评,被学校树为师德的表率。

该同志能够严格的遵守法规制度,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能够以大局为重,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从不因个人原因贻误工作,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有损教师形象的话不说,有损于教师身份的事不做。没有任何违法违纪行为,在群众中享有较高的威望。

该同志热爱教育事业,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多年来,始终表现强烈的事业心和极高的工作热情,可以说,没有任何事情能够干扰和影响他的工作积极性。做为班主任,他全身心用在班级管理上,早来晚归,同学生谈心,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帮助学生解决困难,进行家访、组织活动等一系列工作,这样做法得到充分发展并成功在全校推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教学工作上,一丝不苟,备课、讲课、辅导、评改,从来都是精益求精,在这一点上,他深得学生的好评和老师们的推崇。

该同志关心热爱学生,无论是班主任工作还是教学工作,都能对学生一视同仁,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个学生,尤其是对待后进生,他非常善于做他们的转化工作,而且效果明显,是学校公认的转化后进生“专家。”他“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

1 馈,反复抓,抓反复”的转化后进生做法,在学校推广后受到了较好的效果。在实施教育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良好表现,因而师生关系密切,深受学生拥戴和家长欢迎。

该同志为教清廉,不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从不乱收费、滥推销学习资料、收受学生礼金、搞有偿家教等不良行为。在这方面,做为一名骨干教师,该同志在全校起到了榜样的作用。 学生对老师教学工作的评价

1、XX老师授课有条理,有重点,对同学既热情又严格。上课有时非常幽默,有时非常严格。老师教学认真,课堂效率高,授课内容详细,我们学生能跟着老师思路学习,气氛活跃,整节课学下来有收获、欣喜,使我们对XX课程兴趣浓厚。

2、XX老师治学严谨,能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循循善诱,平易近人;板书认真工整,批改作业认真及时并注意讲解学生易犯错误;最重要的是,XX老师能虚心并广泛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反馈信息,做到及时修正和调整自己的教学。总之,XX老师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教师。 教研组或年级组的审查意见

该教师自任职以来,始终具有明确的政治目标,崇高的品德修养,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关心时事,认真贯彻教书育人的思想,积极实践 三个代表 ,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在工作中,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思想素养,热爱、关心全体学生,从不歧

2 视后进生和学困生,对学生的教育能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科学的世界观。同时在不断学习,以加强自身修养。

该教师本科毕业,学历达标,熟练掌握XX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练就娴熟的实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注意知识的更新和业务的进修,积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知识,认真钻研新课程教学改革理论和现代化教学技术,还不忘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经过XX年的教育教学实践,该教师现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科学教学的基本规律和很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并能熟练地将这些基本规律和教学方法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去。教学能力强劲,能胜任各年级教学工作,教研基本功扎实。教学常规工作能力过硬,能结合教学大纲、教材和学生状况制定教学过程,并能按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精心备好每堂课,上课时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坚持启发式和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注意课堂的艺术性和效率意识,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对学生辅导实行下班教学管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面批面改。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该教师在做好常规教学工作的同时,还积极从事教育科研活动,主动积极地进行课堂教学的实验与改革,有很强的教学科研能力。自工作以来,该教师还一直担任导师工作,共同协助班主任把班级管理好,使学生能在一个比较好的学习环境中吸取知识的养分,茁壮成长。该教师还负责学校科学趣味实验兴趣小组的

3 组织、培训工作,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浓厚兴趣。

该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始终做到对学生、家长、学校、社会负责。如上所述,足以可见该教师在我校的工作成绩是显著的。我作为学科教研组组长认为该教师已经具备了作为初中中高级教师的资格,而且也能够胜任这一工作。

4

上一篇:医院人事科管理制度下一篇:英语介绍五一劳动节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