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味地黄丸治疗糖尿病肾阴虚证的临床分析

2022-09-11

糖尿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的慢性疾病[1]。 糖尿病肾阴虚证是糖尿病的一种并发症[2]。 糖尿病患者由于机体长期处于代谢紊乱的状态, 很容易致使肾组织发生病理改变,导致气阴两虚、阴虚燥热,时间长了就会形成淤血,导致精微外泄,形成糖尿病肾阴虚证[3]。 中医辨证理论认为治疗糖尿病肾阴虚证必须以滋阴补肾为主要治疗原则。 六味地黄丸是由熟地黄、酒萸肉、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等中药组成的浓缩丸,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改善肾功能、增强免疫力等功效[4]。 对此 ,该院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150例糖尿病肾阴虚征患者将六味地黄丸用在糖尿病肾阴虚证的临床治疗当中 , 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自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所收 治的150例糖尿病肾阴虚证患者,纳入标准:均符合WHO有关糖尿病的临床诊断标准:空腹血糖大于或等于6.1 mmol/L,餐后2 h血糖大于或等于7.8 mmol/L;均符合《中医内科学》中有关肾阴亏虚征的辨证分型标准;临床表现为口干唇燥、腰酸膝软、尿频、尿多、 头晕目眩、舌红、脉沉细数等。 排除标准:妊娠及哺乳期的患者; Ⅰ型糖尿病患者;合并严重的心、肝、肾等器官功能性障碍的患者。 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75例。 对照组中,男33例 , 女42例 , 年龄45~85岁 , 平均年龄 (53.71±6.34) 岁 , 病程2~15年 ,平均病程 (6.37±0.79)年 ;治疗组中 , 男30例 , 女45例 , 年龄43~83岁,平均年龄(54.94±7.34)岁,病程1~12年,平均病程(3.37±0.71)年。 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饮食上以低盐、低脂、低糖、高蛋白的食物为主;加强运动锻炼;口服降糖药物:口服阿卡波糖(国药准字H19990205,规格 :50 mg×30 s),起始剂量 为50 mg/次 (1片/ 次),3次/d,以后逐渐增加至0.1 g/次(2片/次),3次/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六味地黄丸(国药准字Z41022128,剂型:丸剂, 规格:200 s浓缩丸)治疗,药方的成分主要有熟地黄、酒萸肉、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等中药。 口服,8丸/次,3次/d。 两组疗程均为2周。

1.3评价标准

1观察指标:以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变情况、尿白蛋白排泄量、肾阴虚状况、血糖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为观察指标。 2疗效判断标准[5]:以患者的空腹血糖 (FPG)、餐后两小时血糖(2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lc)等数值以及临床症状改变情况、肾阴虚状况等为判断标准:显效:口干唇燥、腰酸膝软、尿频、 尿多、头晕目眩等临床症状基本全部消失,肾功能正常,FPG<6.0 mmol/L、2h PG<8.0 mmol/L、Hb Alc<7.0%; 有效 : 临床症状有所改善 , 肾功能检 测基本恢 复正常 ,FPG在6.0~7.8 mmol/L之间 、 2h PG在8.0~10.0 mmol/L之间 、Hb Alc在7.0%~9.0% 之间 ; 无效 : 临床症状没有任何改变, 生命体征不稳定, 肾功能存在障碍, FPG>7.8 mmol/L、2h PG>10.0 mmol/L、Hb Alc>9.0%。 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 ) / 总例数×100%。

1.4统计方法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 16.0对两组患者的相关数据资料展开分析,计量资料表示为(±s),行t检验,计数数据用率(%)表示,采用 χ2检验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临 床总有效 率为94.7%, 对照组临 床总有效 率为78.7% , 治疗组临床疗效要明显优于对照组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7.14,P<0.05)。 见表1。

注:* 和对照组比较,χ2=7.14,P<0.05。

2.2两组治疗前后的尿白蛋白排泄量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尿白蛋白排泄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142,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尿白蛋白排泄量均明显降低,其中治疗组降低较明显,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541, P<0.05)。 见表2。

2.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 对照组有2例患者出现低血糖,3例出现食欲减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治疗组有3例出现消化道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3,P>0.05)。

3讨论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胰岛素抵抗导致的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好发于中老年人[6]。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发展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 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糖尿病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代谢紊乱、多尿、 多饮、多食、体重下降、乏力、视力下降等。

中医认为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素体阴虚, 五脏柔弱,复因饮食不节,过食肥甘,情志失调,劳欲过度,而导致肾阴亏虚,肺胃燥热;病机重点为 阴虚燥热 ,而以阴虚为本 ,燥热为标;病延日久,阴损及阳,阴阳俱虚;阴虚燥热,耗津灼液使血液粘滞 ,血行涩滞而 成瘀;阴损及阳 ,阳虚寒凝 ,亦可导致 瘀血内阳[7]。 糖尿病肾阴虚证是糖尿病常见的一种并发症 ,肾病早期为气阴两虚, 痰热郁疲互结于肾之络脉。 主要临床表现为尿浊、水肿、腰膝酸软、两腿无力、眩晕耳鸣、盗汗等,属于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理论的阴虚症状[8]。 根据糖尿病肾阴虚证的发病机制 ,在临床治疗上应以滋阴补肾为主要原则。

六味地黄丸是由熟地黄、酒萸肉、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等中药组成的中药浓缩丸。 药方中的熟地黄是由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块根经加工炮制而成,含有梓醇、核黄素、甘露醇、维生素A类物质、多种糖类、多种氨基酸、磷酸等,具有填精益髓,滋阴补肾的功效[9];酒萸肉也称肉枣 、枣皮 、药枣 、红枣皮 ,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的干燥成熟果肉,性酸、涩,微温,具有补益肝肾,涩精固脱的功效。 具《本经》记载,酒萸肉“主心下邪气寒热,温中,逐寒湿痹,去三虫。 ”《别录》:“肠胃风邪,寒热疝瘕,头风,风气去来,鼻塞,目黄,耳聋,面疱,温中,下气,出汗 ,强阴,益精 ,安五脏,通九窍,止小便利,明目,强力”。 牡丹皮为毛茛科植物牡丹的根皮,根含牡丹酚、牡丹酚甙、牡丹酚原甙、芍药甙等,具有清热, 凉血,和血,消瘀的功效。 具《本经》记载,牡丹皮“主寒热,中风瘈疭、痉、惊痫邪气,除癥坚瘀血留舍肠胃,安五脏,疗痈疮”。 山药性甘、平、无毒,归脾、肺、肾经,《本草纲目》指出山药“治诸虚百损、疗五劳七伤、去头面游风、止腰痛、除烦热、补心气不足、开达心孔、多记事、益肾气、健脾胃、止泻痢、润毛皮,生捣贴肿、硬毒能治”。 茯苓归心、肺、脾、肾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的功效。 泽泻入肾、膀胱经,具有利水,渗湿,泄热的功效。 全方合用具有滋阴补肾的功效,将其用在糖尿病肾阴虚证的临床治疗当中, 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腰膝酸软、两腿无力、眩晕耳鸣、盗汗等临床症状,提高心肌耐缺氧能力,增强免疫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通过该文的研究,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尿白蛋白排泄量分别 为 (76.31±9.73) mg/24h,(127.38±10.46) mg/24h,和治疗前相比较,两组患者的尿白蛋白排泄量均明显降低,其中治疗组降低较明显,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541,P<0.05)。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7%,显著高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78.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4,P<0.0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3,P>0.05)。 这说明 ,采用味地黄丸治疗糖尿病肾阴虚证,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稳定血糖,提高临床疗效,因此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六味地黄丸治疗糖尿病肾阴虚证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所收治的150例糖尿病肾阴虚证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六味地黄丸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尿白蛋白排泄量、血糖及肾阴虚状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尿白蛋白排泄量均明显降低,其中治疗组降低较明显,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541,P<0.05)。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7%,显著高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7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4,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3,P>0.05)。结论 采用六味地黄丸治疗糖尿病肾阴虚证,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稳定血糖,提高临床疗效,因此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六味地黄丸,糖尿病,肾阴虚证,血糖

上一篇:浅谈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下一篇:浅析文书档案管理的办公自动化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