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环境整治总结

2022-06-25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当一段工作完成后,或是一个项目结束后,回首工作与项目的过程,从中反思不足之处,可获得宝贵的成长经验。因此,我们需要写一份工作报告,但如何写出重点突出的总结呢?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村庄环境整治总结》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第一篇:村庄环境整治总结

村庄环境整治工作总结

**市村庄环境整治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2年7月21日

精心组织

多措并举 扎实推进村庄环境整治

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启动以来,我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始终把这项工作作为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大推进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我市被命名为“江苏省村庄环境整治工作示范县(市)”,司徒镇杏虎村被命名为江苏省首批“三星级康居乡村”。现就我市村庄环境整治工作进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目标任务

根据《**市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实施步骤,我市村庄环境整治总任务2828个村,计划投入整治建设资金20.93亿元,其中市财政承担40%(市级扶贫村60%),镇(区)村承担60%(市级扶贫村40%)。按规划分:规划布点村193个,非布点村2635个。按整治实施阶段分,第一阶段(2012年春节前)完成位于城镇主要出入口附近的5个村庄及沪宁高速公路沿线两侧500米可视范围内25个村庄的环境整治任务;第二阶段前期(2012年6月前)全面完成境内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城际铁路(沪宁铁路既有线)两侧可视范围内,以及城镇、重点工业园区(开发区)、风景名胜区周边和其他重要窗口地带共418个村庄的环境整治任务,其中省、镇江下达我市整治任务为209个村庄;第二阶段后期(2012年12月前),全面完成一级公路沿线两侧375个村庄和其他873个村庄的环境整

- 161491处,清理露天粪坑12307座,建筑物出新700万平方米。

在整治过程中,各镇(区)整治进度不一,整治质量不一,推进方式不一。新桥镇、埤城镇自加压力,已全面启动第二阶段全年村庄整治任务,环境整治各项实施内容亦已按照序时进度要求基本整治到位;吕城镇充分考虑工程量及施工周期,科学制定整治方案措施,破败房拆除、沟塘清淤、乱堆乱放整治、建筑物出新等项目整治名列前茅;皇塘镇整治过程中采取墙面出新、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工程由镇政府统一招投标、选择施工队伍,其他整治项目打包给村组的创新模式,既严把了质量关,又充分调动村组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延陵镇集中精力将规划布点村、施工周期长的村庄先期全面开工整治建设,确保总体进度不落后。

三、主要做法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由市长为组长、市各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村庄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并抽调专人成立整治办公室。各镇(区)行政“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成立领导小组,抽调专职人员组织推进实施。我市还建立了挂钩联系制度,四套班子领导挂钩联系各镇(区),相关部门和镇、村结对共建,有效加大了督查推进力度。

二是强化规划引领。坚持以城乡规划为龙头,综合考虑推进城市化和乡村特色保护等因素,切实发挥规划对村庄环境整治的调控引领作用。全市明确217个规划布点村庄必须编制整治规划和实施方案。目前85%的规划布点村已完成编制整治规划和实施方案。

- 3村本地特色,没有能够彰显江南水乡的特色乡村风貌。

整治资金难保障。全市村庄环境整治工程浩大,预计我市需要投入资金20.9亿元,虽经市政府多方筹措拨付资金并给予政策扶持,但资金缺口仍然较大。各镇(区)、村资金配套难度大,较难按照规定时间节点、序时进度要求推进,影响了整治工作的整体进度。

长效管理待完善。镇、村、组均建立了环境卫生管理制度,配备了保洁队伍,但长效机制还不健全,管理还不到位,监管机制还不完善,个别村庄出现 “脏乱差”回潮现象。

五、下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市将着力在提高标准、创新举措、完善机制等方面下功夫,进一步加大环境整治推进力度,确保如期完成目标任务,使我市村庄环境整治工作走在全省、全镇江前列。

一是强化考核督查,加大整治力度。要求各镇(区)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大推进力度。由整治办联合市府办、监察局等部门,整合督查力量,进一步强化督查和问责机制。同时,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推进”的原则,对各镇(区)下半年整治任务倒排序时进度,分阶段推进,确保圆满完成整治任务。

二是注重特色内涵,提升整治水平。按照“六整治、六提升”的要求,结合各村村情村貌、历史传承和文化底蕴,突出村口、绿化、建筑风貌特色的营造,尤其是要突出滨水景观的打造,体现水乡特色。坚持把村庄环境整治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与发展乡村旅游相结合,与保护历史文化相结合,注重一村一品,有条件的村积极争创“三星级康居

- 5

第二篇:高胥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总结

我村共有8个村民小组,常住户数339户,户籍登记人口1181人,常年在外人员18人,外来人口980人,耕地1163亩。2011年农民所得总额890.27万元,人均纯收入7906元,先后多次被评为省、丽水市和云和县市文明村、小康示范村、云和县卫生村和省级生态示范村。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山水童话乡村”建设、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精神,我村紧抓经济建设不放松,在狠抓经济建设的同时,我村坚持建设和谐新农村的理念,不断加大投入,进行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今年我村已投入117.1万元进行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分工分线开展多项村庄环境治理工作,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投入12万元建成高骨村健身广场。老人活动中心,图书馆,等。给村民营造了一个很好的休闲健身场所,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2、投入34多万元对村庄道路进行集中整治。其中投资9万元忖主干道宽3.6 米、长330米的路面硬化;投资13万元建成通村主干道—护栅,并沿路安装路灯;投资12万元对村内2条干道进行集中整修及路面硬化,方便了村民出入。

3、投入15.5多万元对村庄溪沟进行整治。按照“三清一建”要求(即清淤泥、挖深溪道、疏浚水系、改善水质;清除水面水生植物;

清除杂草,改善环境,建立长效管理制度,巩固整治成果),对村庄溪道进行了全面整治。整治疏浚村庄溪道110米,并投入大量资金建溪设防洪堤坝200米。达到水系畅通,水面清洁,环境优美的要求。

4、投入5.6万元对村庄进行绿化、美化。我村不断加大村庄、美化绿化工作力度,在村路两侧栽200多棵和200多平方米;大力提高绿化建设和养护管理水平,绿化景观进一步改善。

5、投入近50万元对村庄进行改造。为解决村民生产生活用电问题,投入23万元新增315千瓦变压器1台;线路改造700米。部分自来水管老化,有漏水现象,因此在村庄路道整修时投入1万元进行改造;由于我村人口较多,且村会议室又小漏雨,投入26万元进行改造装修。

6、成立了专职保洁队伍,各人分区负责,签订责任书,实施道路、公厕保洁的长效管理,建成垃圾池10个,购置垃圾桶30个,购置垃圾清运车1辆,垃圾收集率、清运率和处理率达到100%。

目前我村基础配套设施已初具规模,干道路道平整通畅,杆线排放整齐有序,休闲广场景色怡人,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初步达到绿化、亮化、洁化、美化。当然,我村在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个别村民对村庄整治工作不理解、不支持,垃圾乱倒、畜牧乱放。但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我村有信心、有决心把村庄环境治理工作做的更好!

云和县白龙山街道高胥村俩委会

二0一二年九月二十四日

第三篇:后河村村庄环境整治示范村提升工作总结

安吉县后河村位于溪龙乡西北部,西苕溪南岸,南界徐村湾村,东北界新丰村,西北隔西苕溪与梅溪镇相望,东边是溪龙村,行政村以村内后河而得名。

全村区域面积3.48平方公里,辖6个自然村,全村共有农户330户,人口1173人,2008年本村经济总收入 34余万元,人均集体可支配收入 28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973元。近年来在全村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后河村的各项事业呈现出蒸蒸日上的发展态势。先后获得了省级“全面小康示范村”、省级“绿化示范村”、省级“卫生村”、市级“文明村”、市级“全面小康示范村”、湖州市四星级“民主法制村”、县级“文明村”等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为进一步改善村居环境,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根据浙农办[2008]10号文件、湖村整建办[2008]4号文件以及安政办发

[2009]29号文件要求,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村班子两委成员及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我村在前几年“改路、改房、改水、改厕、改线及美化环境”为主要内容的村庄环境整治的基础上,以三改两完善为重点,因地制宜进行高标准整治建设,达到“布局优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河塘净化、环境美化、管理强化”的八化标准。我们具体做了以下工作: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

为了确保“村庄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扎实有序开展,我村成立了以支部书记为组长,主任为副组长、村两委干部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并召开全体党员和村民代表大会,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增强开展村庄环境整治提升工作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按照整治标准,并结合本村的实际,制定村庄整治提升总体实施方案,经过认真调研和实地考察,确定具体的整治方案和整治目标计划,把整治工作任务分解细化,做到目标明确、责任到人,使全村村民对环境整治提升形成了一种共识,营造了环境整治的氛围,为整治提升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思想上和行动上的保证,使村庄整治工作更具科学性和操作性,增强整治提升工作的实效性。

二、制定规划,优化布局

(一)为使全村“村庄环境整治提升”工程布局更趋合理,工作更加有序、持续、高效的展开,在进行村庄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全面启动时,在原有规划的基础上,邀请了浙江大学规划设计院、县规划设计院等相关部门,以今年我村创建“中国美丽乡村”为契机,重新进行村庄建设规划,以“浪漫水乡、诗意后河”为主题,营造水在村中,村在水中,水网纵横,富有浪漫诗意的田园水乡美景。

(二)妥善处理村庄建设与土地利用关系,做到二规合一;加大对农民建房等各项整治建设,使农民建房依法办理规划审批手续,并严格按照建设规划实施,2009年,全村农民建房共 5处,无一处不符合土地利用规划,规划实施率达100%。

三、综合治理,美化环境,

通过这一阶段的工作,在我们村两委的积极努力之下,在广大党员村民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后河村的村庄整治提升已初建成效,到目前为止已累计完成总工程量的90%。。

1、道路硬化,路灯亮化。

根据村庄建设的规划要求,村级道路做到合理布局,对中心村到杨家湾的村道进行硬化拓宽,总长500米、宽4米,并建造了一个80平方米的小型停车场,投入资金15万元;新区到老村部建一条长220米、宽4米的道路,投入资金10万元;在全村的主要道路上又新安装路灯及景观灯45只,通过此次整修和新建,村内主干道、支道道路硬化率达100%,主要道路和村内公共活动区域都合理设置了路灯,极大的方便了群众的出行。

2、村庄绿化,环境美化

我村按照规范布局,在道路、河道两侧及新建的中心公园、老湾公共活动中心等场所植树种花、铺草坪。到目前为,已种植各类大小树木5万余株,铺设草坪6000平方米左右;农户庭院美化整治,绿化率达96% ;拆除危旧房3处;墙面粉刷15000余平方米。

3、池塘净化,卫生洁化

(1)对我村的中心村池塘、村部门口池塘、大昌门井港以及老湾二处池塘集中进行清杂清淤,共清走淤泥 3200余车;目前清淤清杂工作已完成;根据规划建设,对中心公园的水岸进行砌石护坡和堤、

岛、以及水边的景观设施建设,在老湾自然村填埋了两个小池塘,改造成自然村的公共活动中心。

(2)中心村已建设完成污水处理系统建设约300立方米,生活污水处理率达100%,污水经集污管网、厌氧消化降解、生物处理、硬材料处理、物理过滤、湿地、氧化塘处理后达标直排于附近的河道,为了满足更好地解决农户污水排放的问题,在大昌门又增加建设一处集中式污水处理池,修建排污管道1600米;另外新建单户或两户共用五格式污水处理池32处,以前的已建好的三格式污水处理池进行五格式改造的农户共计35户。

(3)中心村沿主路每80米左右设置一个垃圾箱,各自然村按照布局合理设置,共配置固定及可移动垃圾箱85只,清运车1辆,聘请卫生保洁员 6 人,清运工 1 人,村内所有垃圾收集处理率达到100%;为了改善村内环境,我村全面消除了简易厕所和露天粪坑,共拆除简易厕所和露天粪坑5座,农户改厕10户,农户卫生厕所使用率达90%以上;农户饮用水入户率达到100%。

四、完善设施,提升服务

今年,后河村以“美丽乡村”创建为锲机,着力完善以下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社会公共服务水平。

一是多功能厅。为了让村民有更好的娱乐休闲场所,在红竹园小区新建了一座约300平方米的集农户摆酒、培训、娱乐、运动、演艺等为一体的多功能用房。

二是老年活动中心。在原有的活动中心甚而上,又重新进行装修整改,装修后的老年活动中心整体面积450平方米,总投资约5万元,主要有图书室、棋牌室、乒乓球室、台球室等,目前图书室有藏书1800多册,报刊杂志10种。

三是建立中心花园。新建的中心花园占地面积约 10余亩,位于红竹园小区,计划投资约100万元,主要包括灯光球场、景观亭、拱桥等,预计所有工程将在12月底完成。届时建成的中心花园将是集休闲、观光等为一体的乡村公园。

五、建章立制,强化管理

农村村庄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是一项艰苦长期的任务,如果没有一套完善的长效管理机制,必然会出现反弹,导致前功尽弃;为巩固整治提升成果,维护村容村貌向好的方向发展,为此我村建立健全了一系列长效管理机制,落实了岗位责任。以激励为主,放权、放手、放活,在实践中探索更趋完善的管理方法及管理体制,从而提高全村农民的整体素质和自觉维护村庄环境的意识。

最后,我们后河村全体干部、群众将一如既往地团结一心,齐心协力,朝着一个新的目标,为建设自己的美好家园、争创“中国美丽乡村”精品村做出努力。

第四篇:村庄环境整治规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普遍改善村庄环境面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目标,以“六整治”、“六提升”为主要内容,全面实施村庄环境整治,加快改善村庄设施条件,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努力形成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特色鲜明的乡村面貌,为把江苏的明天建设得更加美好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二)基本原则

——党委政府组织、农民广泛参与。各级党委、政府通过政策鼓励、典型示范等措施推进村庄环境整治,优先解决农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受益最直接以及影响村庄环境最突出的问题。加强宣传发动,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科学规划、注重特色。统筹兼顾经济社会发展、城乡空间优化、生态环境保护、文化特色彰显等要求,优化村庄布点,完善村庄规划。切实强化规划的引导作用,倡导集约建设,突出整治重点,挖掘地方特色,展现乡村风情。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结合各地村庄地理区位、资源禀赋、发展水平等条件,确定不同的整治目标和方式,并正确处理近期建设与长远发展的关系。加强对不同区域、不同类型村庄的分类指导,科学有序实施环境整治。

——健全机制、协调推进。坚持以块为主,建立省、市、县、乡镇四级联动机制,形成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合力。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努力巩固整治成果,持续改善村庄环境。

二、目标任务及实施步骤

(一)目标任务。用3-5年时间对全省村庄环境进行综合整治,推进村庄净化、绿化、美化和道路硬化,普遍改善环境面貌,苏南等有条件的地区提前完成村庄环境整治任务。规划布点村庄要突出抓好“六整治”、“六提升”,重点整治生活垃圾、生活污水、乱堆乱放、工业污染源、农业废弃物、河道沟塘,着力提升公共设施配套、绿化美化、饮用水安全保障、道路通达、建筑风貌特色化、村庄环境管理水平;非规划布点村庄要结合实际,突出生活垃圾、乱堆乱放、河道沟塘等环境卫生整治,保障农民群众基本生活需求,有效改善村庄环境。主要目标是:

——村容村貌更加整洁。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等得到有效治理,乱堆乱放得到全面清理,村容村貌得到普遍整治,环卫保洁机制基本建立。

——生态环境更加优良。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取得显著成效,各类污染得到有效控制,自然资源得到合理保护和集约利用,绿化美化水平显著提高,河塘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环境质量全面提高。

——乡村特色更加鲜明。山水田林自然风貌得到保护,历史文化得到弘扬,建筑特色得到彰显,平原地区更具田园风光,丘陵山区更具山村风貌,水网地区更具水乡风韵。

——公共服务更加配套。推进乡村道路、给水排水、绿化环卫、清洁能源、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达村到户,村庄公共管理、科技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会服务等设施配套齐全、功能完善。

(二)实施步骤。全省村庄环境整治分两个阶段推进。 1. 突出重点、初见成效阶段(2011-2012年)。全面动员部署村庄环境整治工作,组建工作机构,制定考核标准及办法,开展技术培训,兼顾不同区域和村庄类型实施示范项目。全省20%以上村庄实施环境整治,完成主要交通干线沿线、城镇和重点工业园区(开发区)及其周边村庄环境整治,苏南等有条件的地区力争完成40%以上村庄环境整治任务。 2. 全面实施、显著改善阶段(2013-2015年)。全面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实现环境整治目标,村庄环境面貌得到普遍改善,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苏南等有条件的地区在2013年底提前完成村庄环境整治任务。

三、全面整治村庄环境

(一)整治生活垃圾。建立完善“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城乡统筹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苏南地区进一步提高村庄生活垃圾收运设施标准化和保洁队伍专业化水平,苏中苏北地区加快村庄日常保洁和垃圾清运制度建设,集中清理积存垃圾,配置必备的环卫设备设施,实现村庄保洁常态化。积极推动村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源头减量、资源利用。到2015年,全省建立比较完善的城乡统筹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镇村生活垃圾集中收运率达80%以上。

(二)整治生活污水。合理选择接入城镇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就地建设小型设施相对集中处理和分散处理等治理方式,突出太湖流域、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和通榆河清水走廊等重点区域,优先推进位于环境敏感区域、规模较大的规划布点村庄和新建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建立村庄生活污水治理设施长效管理机制,保障已建设施正常运行。加快无害化卫生户厕改造步伐,完善村庄排水体系,实现污水合理排放,有条件的村庄实行雨污分流。根据村庄人口规模、卫生设施条件和公共设施布局,配建水冲式公共厕所,原则上每个村庄至少配建1座。到2015年,基本完成无害化卫生户厕改造,苏南50%、苏中25%和苏北15%的规划布点村庄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

(三)整治乱堆乱放。加强村容村貌管理,全面清理乱堆乱放、乱贴乱画。整治露天粪坑、畜禽散养、杂物乱堆,拆除严重影响村容村貌的违章建筑物、构筑物及其它设施,整治破败空心房、废弃住宅、闲置宅基地及闲置用地,做到宅院物料有序堆放、房前屋后整齐干净、无残垣断壁。电力、电信、有线电视等线路敷设以架空方式为主,杆线排列整齐,尽量沿道路一侧架设。

(四)整治工业污染源。加强村庄工业污染源治理,建立工业污染源稳定达标排放监督机制,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及环保“三同时”制度。开展小化工、小制革、小漂染等“十五小”企业专项清理整治,对已审批的落后、淘汰工艺,责令企业限期进行技术改造。对未经审批的“十五小”、“新五小”企业,以及未取得资质认可的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加工点,要坚决依法取缔、关闭。

(五)整治农业废弃物。推广畜禽养殖等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提高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水平。禁止随处堆放和就地焚烧秸秆,推进秸秆工业原料化、能源化、饲料化等多形式综合利用,加快农村沼气和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建设。积极引导规模化、集约化畜禽养殖,推进生态健康养殖。加快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对污染物实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治理,限期治理或关闭不符合养殖条件、造成环境污染的养殖场。到2015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规模畜禽养殖场粪便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率达85%。

(六)整治疏浚河道沟塘。按照畅通水系、改善环境、修复生态、方便群众的要求,进一步加大村庄河道沟塘整治疏浚力度,努力打造“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村庄水环境。全面清理河道沟塘有害水生植物、垃圾杂物和漂浮物,疏浚淤积河道沟塘,突出整治污水塘、臭水沟,拆除障碍物、疏通水系,提高引排和自净能力。加快河网生态化改造,加强农区自然湿地保护,提高水系自净能力。推进河道沟塘轮浚机制建设,实现农村河道沟塘疏浚整治和管理养护经常化、制度化。到2013年,全省村庄河道沟塘基本疏浚一遍;到2015年,全面建立农村河道轮浚机制。

(七)提升公共设施配套水平。推进村庄公共活动场地、邻里休闲场地和健身运动场地建设,满足村民日常需求。在完成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目标任务基础上,按照村级“四有一责”(有持续稳定的集体收入、有功能齐全的活动阵地、有先进适用的信息网络、有群众拥护的双强带头人、强化村党组织领导责任)建设行动计划要求,实施面积较小、难以满足实际需要的村级综合服务中心改扩建。结合推进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优化配置教育、卫生等资源,强化便民服务、科技服务、医疗服务、就业创业服务、平安服务、文体活动、群众议事等功能,形成功能完善、覆盖面广、城乡差距逐步缩小、基本满足城乡居民需要的公共服务体系。到2015年,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功能更加完善,城乡统筹的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八)提升绿化美化水平。充分利用现有自然条件,突出自然、经济、乡土、多样,大力推进村旁、宅旁、水旁、路旁以及村口、庭院、公共活动空间等绿化美化。村庄绿化应以乔木为主、灌木为辅,少用草坪;注重与村庄风貌相协调,通过植被、水体、建筑的组合搭配,形成四季有绿、季相分明、层次丰富的绿化景观。积极推进村庄公共绿地建设,方便群众休闲健身。到2015年,苏南地区和苏中、苏北地区村庄绿化覆盖率分别达30%、35%以上。

(九)提升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积极推进城乡区域供水,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使用自备水源的村庄要配套建设净化、消毒设施,满足村庄用水水量和水质要求。靠近城镇和基本具备区域供水条件的村庄,优先选择城镇配水管网延伸供水。大力加强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集中开展水源地整治,有效改善水源地水质。

(十)提升道路通达水平。提高农村公路通行服务水平,改善村庄内部交通及出行条件,构建城乡一体的客运网络。结合村庄规模形态、地形地貌、河流走向和交通布局,合理确定村庄内部道路密度、等级和宽度。村内道路铺装形式根据道路功能确定,主要道路实现硬质化,并合理配套照明设施;次要道路及宅间路可采用砖石、沙石等乡土生态材料进行铺装;具有历史文化传统的村庄道路宜采用传统建筑材料。到2015年,全省规划布点村庄道路和行政村客运班车通达率达100%,开通镇村公交的乡镇比例达50%以上。

(十一)提升建筑风貌特色化水平。引导促进农村民居建筑风格与村庄整体风格相协调,充分体现自然地理和历史人文特征,有条件的地方可实施既有建筑物出新。严格规划管理,依法处置违法违章建筑。对具有传统建筑风貌和历史文化价值的住宅,进行重点保护和修缮。结合村庄环境整治和救灾救济工作,推进农村危房改造。

(十二)提升村庄环境管理水平。积极探索农民参与和自主管理村庄环境的有效途径,引导制定农民群众普遍接受和遵守的村规民约,落实设施维护、河道管护、绿化养护、垃圾收运、公厕保洁队伍。建立专项规章制度、固定管护队伍以及村民参与的监督制度,做到运行有效、管护到位、群众满意,使村庄环境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轨道,确保环境整治有成效、不反弹。

四、提高村庄规划建设水平

(一)优化完善村庄规划。结合城镇总体规划修编,适时优化调整镇村布局规划,综合考虑当地城市化进程和农业现代化、乡村特色保护等因素,合理确定劳作半径和集聚规模,选择与生产相适应的居住方式,科学确定村庄布点和数量。根据实际需求充实完善村庄规划,统筹安排村庄各项建设以及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保护、防灾减灾等工作,强化对村庄环境整治的引导作用;注重保护村庄地形地貌、传统肌理,营造优美环境和鲜明特色,引导适宜产业加快发展。村庄规划报批前须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同意,依法批准的村庄规划要在村庄显著位置予以公布。

(二)推进康居乡村建设。以“布局合理、道路通畅、设施配套、环境宜居、特色鲜明”为目标,组织开展省级康居乡村建设试点示范,引导各地加快推进康居乡村建设。苏南地区要以率先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导向,全面推进康居乡村建设;苏中、苏北地区要在优先引导和鼓励有条件农民迁入城镇的同时,以改善农民最需要的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有序推进康居乡村建设。到2015年,全省建成1000个省级“康居示范村”,带动10000个规划布点村庄达到康居乡村建设标准。

(三)引导农民适度集中居住。依法加强村庄建设的规划许可和用地审批,严格规划实施管理。注重通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改善规划布点村庄人居环境。充分尊重农民意愿,采取自建、联建与统建相结合的方式,积极稳妥引导农民向规划布点村庄有序集中。以第一产业为主的村庄以低层独院式联排住宅为主,引导以第

二、第三产业为主的村庄建设多层公寓式住宅,限制建设独立式住宅。新建农房要结合地形地貌及道路走向等灵活布局,力求空间围合丰富、户型设计多样,体现乡村风貌和地方特色,并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加强农村集中居住点建设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确保新建农房符合节能、节地、节材、节水、抗震等要求,切实提高农房建筑质量。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省成立村庄环境整治推进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抽调相关部门人员集中办公,组织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实施计划制定、目标任务分解、协调指导和督查考核等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认真履行职责,密切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各市、县(市、区)党委、政府对本地区村庄环境整治工作负总责,要将这项工作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结合实际建立相应组织领导机构,并制定实施方案,细化职责分工,落实政策措施,切实加大统筹推进力度。

(二)突出工作指导。根据各地村庄基本条件,分区域、分类型指导推进村庄环境整治。苏南等有条件的地区要注重城乡、区域环境连线连片综合整治,强化地方特色和农村风貌塑造,实现环境优良、生态宜居;其他地区要加强环境卫生治理,营造整洁、自然的村容村貌。突出规划布点村庄的环境整治,靠近城镇的要按照城镇社区标准进行整治,具有自然和人文特色的要注重特色保护和培育,经济条件较好的要加快配套完善各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经济薄弱的要优先建设和改善农民群众需求最迫切的道路、供水、排水、垃圾收运、河塘疏浚整治等基础设施,提升村庄环境面貌。对非规划布点村庄,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实施环境卫生整治的具体要求。加强与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的结合,整合资源,集中力量,促进村庄环境整治各项任务和措施的落实。

(三)强化政策扶持。落实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政策,探索跨村组宅基地置换,保障村庄规划建设整治用地需求。切实做好农村土地整理工作,土地增值收益全部用于农村建设和集体经济发展。加快农村土地和农民住宅确权登记发证,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农村住房抵押贷款试点。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严格执行各项惠农政策。加大对村庄环境整治和康居乡村建设的财政投入力度,并按照村庄环境整治实施计划,有效整合和利用现有各类农村环境整治专项资金,对符合支持范围和条件的项目给予补助。通过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村集体经济收入、县乡财政补助等,筹措河道管护、道路维护、污水处理、垃圾收运、绿化养护等村庄环境长效管理经费。鼓励社会力量以捐资捐建的方式,支持村庄环境整治。企业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或设立专项的农村公益基金会,用于建设农村公益事业项目的捐赠支出,不超过利润总额12%的部分准予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四)提供技术保障。加强乡镇建设管理服务机构建设,提高指导服务能力。组织开展基层干部村庄规划建设和环境整治技术培训,提高科学组织实施村庄规划建设和环境整治的能力。选择不同地区、不同类型村庄开展示范,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探索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资源环境条件下推进村庄环境整治的有效途径。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村庄实地进行技术指导,大力开展科技、规划、技术下乡,建立科技、规划、设计单位“一对一”技术帮扶机制。制订村庄环境整治、农房建设等相关技术导则和指导图集,免费发放给基层单位及农民参考选用。

(五)深入宣传发动。广泛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宣传教育,强化环境卫生意识,引导农民群众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体的作用,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开展村庄环境整治的重要意义和党委、政府采取的政策措施,动员广大农民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到村庄环境整治、维护和长效管理中来,努力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村庄环境整治的良好氛围。

(六)严格督查考核。把村庄环境整治作为更高水平小康、科学发展、市县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实绩等考核的重要内容。制定考核标准和考核办法,采取年初签订目标责任状、年底考核评价的办法,加强对各地村庄环境整治进展情况的目标管理考核。建立定期督促检查和情况通报制度,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来自:省委办公厅 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全省村庄环境整治行动计划》的通知

苏办发〔2011〕40

第五篇:村庄环境整治卫生公约

村村庄卫生公约

环境卫生关系到居民身体健康,一个好的环境对陶冶人们的精神情操、净化人们的心灵、振奋人们的精神起着重要作用。为维护村庄整洁、美观卫生、规范卫生管理,特订立如下卫生公约,希全体居民共同遵守。

一、自觉维护公共卫生,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做到讲文明、讲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门前、屋后三包,保持清洁、干净。不准占道摆摊,不准在门前屋后、街边、路边堆放杂物,违者强行搬走并处罚款100元。

三、 搞好家庭卫生,室内经常打扫,清洁明亮,家具整洁、摆放有 序。

四、 生活垃圾必须倒入垃圾箱,由环卫人员统一清理,不得乱丢、 乱扔,违者一经发现罚款100元,并负责清理干净。

五、 路边的果壳箱仅用来投放果壳皮屑,不得投放生活垃圾,也不 得在此四周堆放垃圾,违者一经发现罚款100元。

六、 爱护公共设施,爱护草、木、绿化设施等,维护公共环境卫生。 损坏公共设施、绿化里的草、木,应罚款及加倍赔偿。

七、 建筑用的砂、石、灰等各种材料,应按规定堆放,并要做到:

1、不影响交通,做好交通安全工作。

2、加强材料管理,所有材料要堆放整齐,并经常打扫、清理。

3、施工完毕及时清理运走,打扫干净,如造成污染者罚款100-500 元。

4、堆放建筑材料前,要提出申请,由村建管员审批,并按规定位 置堆放。经审批同意堆放后,需押金500元,材料清理干净,经审批人检查合格后退回押金。不清理干净的,押金作为清洁余料费。维修房屋的余泥堆放也应申请、交押金,当天运走。

5、所有新建、翻建、维修和装潢的建筑垃圾一律不得乱倒乱放,必须送到村里规定的建筑垃圾堆放处。违者一经发现,罚款500元。

八、严禁向河道、道路、花坛乱倒杂物,乱扔垃圾。不得在花坛种植任何蔬菜。

九、家禽、家畜、家犬做到圈养、拴养不散放。否则发生任何意外均由主人承担一切责任。

十、不得随地大、小便,痰盂、马桶倒入公厕。

十一、维护公共卫生秩序,遵守社会公德,互相监督。对不讲卫生等不文明现象应及时制止、举报。举报有奖、违约处罚。

十二、以上罚款如不能及时缴纳,村里将从该户的分配中强行扣除,外来人员的执行由该人的房东负责。

以上公约,希共同遵守执行。

二0一四年八月

上一篇:初中教导工作计划下一篇:初中地理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