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组织发挥作用情况

2022-08-08

第一篇:党组织发挥作用情况

[社区党组织作用发挥情况的调研报告]党组织发挥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转变,社区党建这一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课题引起了全党的关注。作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党建已成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对社区领导、密切联系群众、更好地实现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新领域、新途径,它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和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鼓楼区社区党建工作始于1997年,经过5年多来的探索,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并不乏推广借鉴价值的经验,社区党组织在整合社区资源、参与社区管理和营造社区文化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社区党建工作在全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并无现成模式可供套用,在实际运作中还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矛盾和困难,这些问题业已成为社区党建工作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本文拟就此作一些分析和探讨。

一、社区党组织地位、功能和实际作用的考察和评价

中组部《关于加强街道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等重要文件中,社区党组织被定位为“居民区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因此,社区党组织通过整合社区政治资源,加强对社区各项工作的领导,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影响力和号召力,维护社会稳定,发挥其政治保证作用乃是题中应有之义。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社区党组织的作用发挥不尽如人意,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被淡化、弱化和虚化的现象。

一方面,社区党组织负责人淹没于社委会的日常事务中,党建工作被不自觉地“边缘化”。社委会工作主要受街道和政府条口调控,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行之中。通过调查表明,其常年性工作、阶段性工作、季节性工作、临时性工作、报表台帐等累计高达120项。因此,党建工作常常限于维持日常的党员组织生活和完成上级党工委分配的工作,满足于应付,流之于形式的现象比较普遍。社区党组织“宏观决策、凝聚民心”的领导作用难以落实。而社区党组织的上级党组织——街道工委,亦难以挣脱繁杂行政事务的羁泮,对社区党建指导帮助的时间较少。

另一方面,缺乏激励党员参与的动力机制,党建工作显得较为勉强和被动。实践中,情感因素和单位利益成为党建活动的两大支点,社区党建工作的非系统化和非制度化造成零碎而松散、短效而脆弱的局面。活动的指导思想还是沿袭多年的“学雷锋、做好事”,活动方式主要是走访、会议、联谊。党建工作的载体建设也不够理想,如:党员志愿者的志愿化程度不高,专业化、网络化建设薄弱。

社区党建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其目标是形成以街道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党组织为基础、社区全体党员为主体、社区各类党组织共同参与、团结共进的格局。因而,它客观上要求各方主体的协力和认同。但在目前,社区单位对开展社区党建缺乏紧迫感,社区党员缺乏归属感,因而社区单位和社区党员参与社区建设的热度和自主性程度普遍需要提高。

二、影响社区党组织作用发挥的制约因素

1、社区党组织的运作机制问题

虽然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得到了确认,但其行使领导权的方式已不同于传统的地方党委,缺乏必要的行政辅助手段,而只能通过法定程序——社区成员代表会议制度——来实现其作用发挥。198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居民会议由居民委员会召集和主持。” 社区改制完成后,社区的内涵从“纯居民”扩大到“居民、驻区单位和流动人口”,管理职能有了较大拓展。新的社委会按照议行分设的原则开展工作:社区成员代表大会是决策机关,社区委员会是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的执行机构。这一制度设置表明,社区的决策权掌握在社区成员代表手中。社区成员代表的产生方式完全是自治式的,其中党员人数的构成、比例并无明确规定,因而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在代表会大会中,党员人数不占优势,社区党组织就不能引导决策,党组织要发挥“领导核心”的作用只能是一种愿望。

《意见》等文件只是原则性列举了“居民区党支部”的几项职能,并未提及具体的权能,由此造成社区党组织在社区的领导核心作用缺乏机制的保障。街道工委的意图缺乏有效的途径依法在社区传递和落实。社区党组织没有“组织召开社区成员代表会议”的权能,社委会主任很容易从“社区自治”的角度虚置社区党组织的领导。驻区单位党组织对社区的支持和共建多数是出自情谊上的,无法建立有效的共建机制。社区党员双重管理的有效性基本上依赖于党员党性觉悟的高低,无法获得制度上的保证。

2、社区党组织负责人的来源、任职及培养渠道问题

《意见》规定了居民区党支部书记从街道机关和企业的党员中选拔、从党员离退休人员中产生等四种选任途径。从社区党组织的实际运作看,采用的是社委会主任或副主任兼任支部书记的做法,也就是说,支部书记从具有党员身份的主任、副主任中产生。而主任的产生主要采用的是聘任制,即“公开招聘,竞争上岗”,使人很容易联想到企业的用人方式。这种方式,虽然对提高人员的年轻化、知识化程度起了一定作用,但由于社区工作者切身利益欠缺保障,社会养老统筹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因此社委会主任的工作有着明显的短期化倾向,也使党建工作缺乏连贯性和长远打算。实践中存在社工队伍人员流失较为严重的现象,加剧了党建工作的波动性。

目前,全区85个社区党组织负责人中,只有36名党组织负责人曾经有过党务工作经历,占42.35%;

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有30名,占35.29%。社区党组织负责人来源的单一造成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中骨干力量缺乏,结构调整困难。由于社区党组织负责人是从社区主任或副主任中挑选出来的,遴选面不够宽,缺少必要的市场渠道和评鉴体系,与社区党建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社区党建起步较迟,从摸索、实践到形成初步经验,也仅有4、5年时间,社区党组织负责人的专题培训一直未纳入正常的干部培训和管理范畴,造成社区党组织自转能力普遍偏低。

3、驻区单位党组织的社区意识问题

驻区单位党组织在行政管理和组织管理上与社区党组织没有隶属关系,因此,社区党组织整合社区政治资源效果的好坏,往往取决于驻区单位党组织的社区意识强弱。现存的问题:一是宣传社区不够,责任意识不强。社区对执政党来讲,承担着稳定社会和选举代表两方面重要作用,它是各种社会阶层不同利益诉求的交汇点,在政治体制改革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党放弃在社区的影响力,就意味着无法在今后的政治体制改革过程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现今,党内对此缺乏统一认识,宣传社区党建重要性的工作不够深入,抓好社区党建没有放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二是驻区单位党组织服务社区的要求不够明确。执政党对社区群众和驻区单位的影响是通过“服务”这个载体来实现的。党在社区群众和驻区单位中的凝聚力、影响力、号召力直接取决于服务群众的质量和群众满意程度。不同的驻区单位党组织,要根据其单位优势服务社区,亮出党组织的旗帜,使社区群众和驻区单位感受到党的温暖和关怀。但目前,中央和省、市委尚未提出这方面的意见,驻区单位党组织主动关心社区政治建设的积极性还不高,支持和帮助社区党组织的力度还不大,由此也造成社区群众对社区党组织缺乏正确认识,对其作用发挥持怀疑态度。

三、对加强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的建议

1、分设基层组织,完善运作机制

社区党组织与社区居民委员会分设,通过社区党组织对社区成员代表会议的组织、引导、协调来实现对社区居委会的政治领导职能,是在“社区自治”的框架下保证党组织领导作用实现的较好方式。具体来讲,就是把党组织建在“社区成员代表会议”上,而不是建在“社区居委会”上。从“社区居民代表会议”的组成入手,扩大党员代表比例,把社区成员代表分成“社区议事”、“社区事务督察”、“社区事务评鉴”等小组,解决社区居民委员会“做什么”、“做了没有”和“做的成效如何”等问题。赋予社区党组织对社区成员代表会议和各代表小组“组织、引导、协调”的职能,“社区成员代表会议”和“代表小组活动”的主持由“轮执主席”或“轮执组长”负责,社区党组织可以在“轮执主席”和“轮执组长”中挑选素质好的党员作为社区党组织班子成员或下属支部、党小组负责人。这样,社区党组织就不需要延续过去的“行政领导”方式,而更替为符合法律程序的“政治领导”方式。而且,小组代表的一致意见对代表会议的通过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社区党组织从“社区成员代表会议”入手,建立了对“社区居民委员会”和“社区各项事务”的领导核心机制,从而保证党组织在社区作用的发挥。

2、拓宽选才渠道,建立岗位“公职化”管理

社区党组织所担负的重要职责必然要求其负责人具备较高的素质,目前的选任方法无法适应社区党建发展的要求。今后应当明确社区书记的基本条件,面向社会,采取开放的招录形式,并建立相应的人才库,以备出缺选任。作为执政党的重要基层组织负责人,社区书记应当实行“公职化”管理方式。所谓“公职化”管理就是社区书记岗位由地方党委统一招录,享受公职人员待遇,纳入街道党工委干部管理范畴,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要求,特别突出的可以作为区管后备干部人选培养。这样做的目的,一是可以提高素质,稳定人员,保证力量;

二是可以凸现岗位重要性,社区书记可以地方党委和政府在社区的工作人员的身份,方便地与驻区单位党组织联系和开展工作;

三是可以增强社区书记责任感,不断加强和深化社区党建工作。

3、加强街道党工委对社区党建的领导和指导

当前,城区党的组织形成了由地方党委、街道党工委、社区党支部三级网络架构。其中,街道工委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位置,一方面担负着贯彻执行上级党组织决议、决策的重任,另一方面又担负着对社区党组织的领导和指导职责。正确处理街道工委和社区党支部的关系,必须把握两项原则:一是党委主导原则,也就是在社区党建工作中,地方党委和街道党工委应把握主动权,运用有效的行政、经济、法律、舆论手段协调和调动社区各种力量,开发、利用社区各种资源,把握正确的工作方向和进程,保证整个社区党建工作有序、健康发展。二是党管干部原则,社区党组织负责人的产生和选任不能脱离上级党组织的领导,坚持社区自治是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

街道党工委是区委的派出机构,根据区委的授权领导街道社区的工作,要通过工作方式的创新,更好地体现领导的针对性和权威性。街道工委的领导方式应从纵向的行政管理模式向协调、指导、服务的横向模式转变,真正把街道、社区两级党组织的精力集中到整合资源、解决民愿和宏观决策上来。

4、有意识地提高社区代表中的党员比例,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的议事协调机构

社区成员代表会议是社区委员会决策权的来源和基础,因此,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的决议是否能自觉体现党的方针政策,社区代表的素质至关重要。应有意识地提高代表中的党员比例,这样社区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才具备坚实的组织基础。社区党组织应当引导社区党员以社区代表的身份积极参与社区事务的管理,加强对社区党员的教育和激励,制定党员双重管理的意见,将党员和党组织的评优和社区党支部的考核意见相联系,就能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社区党组织和党员更好地关心、参与社区党建工作。

社区党组织作用发挥好坏,关键在于社区党组织能否有效了解、把握社区群众和社区单位的“心声”,通过有针对性地服务,满足社区群众和社区单位的需求。因此,建立以具备党员身份的社区代表为基本成员的社区党组织议事协调机构,健全社区党组织与驻区单位党组织联动网络,对完善社区党组织议事、决策规则至关重要。可以在借鉴“社区党员代表会议”、“社区党建协调委员会”等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成立“社区党组织议事会”、“社区党组织决策协调会”,加强社区党组织对社区建设和发展的引导、支持和保证作用,发挥党组织在社区建设、社区服务和社区文化道德建设中的中坚和骨干作用。

第二篇:林业局党组织发挥作用情况汇报

实施管护经营责任制条件下 林场所党组织发挥作用的问题研究

**区于1999年初开始实施森林资源管护经营责任制试点工作,2000年底在林场所全面推开。森林资源管护经营责任制有效解决了实施“天保”工程后,林区“资源如何管、人向何处去、钱从哪里来”的问题。管护经营责任制的全面推行,为林业生产力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为职工群众增收致富开辟了新的渠道,给林场所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森林资源增长、林场所振兴和职工致富三大目标的同步实现。然而,在实施管护经营条件下林场所党组织的作用是如何发挥的,有哪些新鲜的作法,有哪些值得探讨的问题,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对西林区实施管护经营责任制条件下林场所党组织发挥作用的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基本情况

**区现有三个林场所党组织,共有职工580名,其中党员69名。林业施业区面积38,147公顷,有林地面积22,913公顷,其中管护经营面积15,450公顷,占有林地面积的67.4%。从事管护经营的职工156人,其中党员19人。近年来,随着林业改革的深入,管护经营责任制的实施,林场所党组织党建工作的重点逐步转移到管护经营上来,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使党组织在管护经营条件下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主要做法

(一)党组织积极参与,保证了管护经营工作全过程的顺利实施

在推进森林资源管护经营的工作中,各林场所党组织强化了推进措施,加速了管护经营工作进程。一是组成了以党员为骨干的调查设计队,严格责任区划。通过实地踏查,准确地掌握了施业区内的经济植物资源种类、数量及分布状况。根据资源调查,党组织通过召开班子会议和党员大会,经过几上几下的讨论,反复征求职工群众的意见,出台了《森林资源管护经营责任制承包揭榜方法》。管护承包工作以职工林班、小班为单位,结合管护难易程度,本着公开、公平、公正、合理的原则,将15,450公顷的有林地公开分配给156户职工。二是依法定立合同,细化管护内容。党组织充分发挥保证监督作用,规范合同双方的经营行为,使管护人签订了森林资源管护经营合同书,管护期为10年,经营者既要在管护区内培育和保护森林资源,又可以发展林下多种经营,做到小可养家糊口,大可发家致富,实现管护经营和多种经营共同发展。三是转移重心,加强经营管理。实施管护经营责任制以后,林场所党组织把抓生产要素管理转移到管护责任人教育上来;把抓生产经营环节的管理转移到为管护人搞好服务,科学地确立多种经营项目上来;把单一的行政管理转移到多元管理和服务的轨道上来;为156名职工制作发放了管护证,参与管护的职工配带管护标志进行管护,调动了管护经营人的积极性。四是建全规章制度,实行规范管护。为规范职工的管护行为,各林场所党组织都建立了《天然林资源保护管理制度》、《国有生态公益林经营管理制度》等5个规章制度。在封山的林班、职工的管护责任区共挂牌221块,并设栏、建卡,做到了管护规范,科学合理,有力地保护了管护责任人的权益。

(二)适应管护经营的需要, 活化党组织活动形式,充分发挥党员作用

实施管护经营责任制后,林场所党组织为了更好地发挥保证监督和政治核心作用,使党建工作贴近管护经营的工作实际,适时改变了过去传统的党建活动方式,结合管护经营,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党建活动。一是按照党员不同岗位,确定不同的目标任务。党组织按照工作目标任务,结合每名党员工作性质和管护特点,制定出不同岗位党员的目标管理任务,从事管护经营的党员以森林管护和林下经营项目为目标管理内容,做为检验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依据。二是按照不同的生产作业方式,划块分片开展组织活动。实行管护经营后,根据党员分散、难以集中的实际,在以党支部、党小组为单位的前提下,采取划块分片、小型分散、适当集中的办法开展组织生活,保证了每名参与管护经营的党员都能及时参加党的组织生活,经常接受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同时层层划定党员责任区,实行了班子成员包点责任制,把目标管理内容和责任层层落实到每名党员、每一点和每一户上。三是按照不同的生产季节,采取相应的活动方式。夏秋两季,针对多数党员分散搞林下经济的实际情况,党组织活动方式向管护经营和营造林生产倾斜,由党组织成员联系党员,深入到职工管护经营责任区和林班小号组织小范围活动。在冬春两季,针对从事管护经营和林下经济的大部分党员都参与冬季抚育伐生产的实际,党组织活动方式向采运生产一线倾斜,把党组织活动着力点落实到山上林班工棚。通过活化党组织活动形式,使党员的带头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79%的党员做到有多种经营项目,承担资源管护经营任务19名党员,在自己的管护经营区内分别增加了平贝、人参、五味子、黑木耳等经营项目,并且涌现出了以平贝致富的省级劳动模范候树庭,以养牛种地致富的市级劳动模范***等一批典型人物。

(三)适应加强“三个文明”建设的需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作用

实施“天保”工程之后,林场所党组织把搞好管护经营,培育森林资源,发展多种经营,建设文明场所,解决好职工的物质文化生活问题作为主要工作,紧紧把握党建工作与林场所重点工作的结合点,充分发挥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一是发挥党组织搞好管护经营、壮大特色经济的示范作用。林场所党组织在党员管护经营区中建立了示范林,发挥引导示范作用,引导职工管护经营好森林资源。二是发挥党组织在活跃场所文化生活,提高文化素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带头作用。在工作中,林场所党组织一方面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强文明场所硬件建设,一方面组织党员利用业余时间和节假日开展义务劳动,使场容所貌实现了净化、绿化、美化。同时,结合生产实际适时举办多种球赛和棋类比赛,组织职工开展联欢活动,使职工群众在工作之余,通过参与文化活动陶治了情操,增强了企业的吸引力。通过举办关于十六大辅导班精神、平贝种植、林蛙养殖等各种类型的培训、辅导班,提高党员和职工的思想文化水平,掌握从事多种经营的技能和本领,党员文明户、示范户明显增加,西林经营所连续多年保持市级文明单位标兵荣誉称号。三是发挥党组织在解决职工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帮助困难职工脱贫致富方面的带领作用。各林场所党组织在党员领导干部中推行了关心职工生活的“三到场”和“三必访”制度,即职工家有红白事到场、职工有病住院到场、职工家庭出现重大矛盾到场和职工情绪不稳定必访、职工与干部出现矛盾必访、重要节日对退休职工和困难职工必访。通过坚持制度,使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有效发挥。2002年9月份,西林经营所有一名职工不慎摔伤,卧床不起,家中无钱治病,所长***立即拿出1,000元钱,送到这名职工家中,并跑前跑后,帮助联系就医,在他的帮助下,该职工得到及时治疗;为扶持职工发展平贝经济,西林经营所班子成员和部分党员把价值2万余元的平贝种子以低于市场价格赊给困难职工。一年来,林场所党组织组织党员义务修路3,400多延长米,提供生产技术服务45人次,扶贫帮困累计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3万多元,帮助职工销售产品价值6万多元,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四是善谋发展之策,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头雁作用。管护经营责任制实施后,各林场所党组织不是把林子分完后让职工自己找出路,而是紧紧围绕“率先致富奔小康”这个主题,就管护人在管好林、护好林、育好林的前提下,合理开发经营林下资源,带领职工群众共同走上致富之路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各林场所党组织结合“三个带头人”活动,确定了“以平贝经济为龙头,发展林下多种经营,致富职工群众”的经济发展思路,以此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开展了林业职工争创多种经营万元户活动,有100多名职工当年的多种经营收入就超过了万元。为了扩大平贝的种植面积,各林场所党组织班子成员和党员逐户帮助职工落实发展计划和措施,在技术、信息、地块等方面提供服务和支持,形成了向规模化发展的浓厚氛围。2003年,三个林场所平贝种植面积比2001年增加了8万平方米,有15个职工家庭的年收入超过了2万元,林场所运输业、养殖业、个体加工业、饮食服务业发展迅速,形成了多业支撑的经济发展格局。三个林场所有280户职工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商饮服务业和加工业,共种植平贝94,700多平方米,种植柴胡、防风等中草药12亩,年栽培木耳10万袋,养鸡3万只,林蛙放养面积6,621公顷,养鱼40,000尾,多种经营产值从1997年的240万增长到2003年的456万元,年均增长率达到13.7%。

三、存在的问题

尽管在实施管护经营责任制条件下林场所党组织作用得到了较好的发挥,但通过调查,感到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党组织抓思想政治工作的力度还不够大

从我们调查了解的情况看,大部分党员干部和职工群众能充分认识到实施管护经营责任制是对传统林业经营机制的重大突破,是对林场所经营机制的重大改革,是实现富民、兴林、强企目标的最有效途径,但仍有相当一部分职工群众对管护经营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发展林下经济的积极性不高,只管护,不经营,林下经济一片空白的现象依然存在,必须进一步加大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力度。

(二)党组织解决部分贫困职工实际困难的能力还不够强

虽然党组织在发挥作用方面作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但面对少部分贫困职工,在帮助他们致富上,显得力不从心。主要是由于林业采伐量的锐减,林业生产任务减少,大部分职工收入偏低,企业没有多余的资金用于发展林下经济,在这种情况下,党组织在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方法单一,缺少筹集更多的资金用于帮助职工从事多种经营的能力。

(三)党组织带领职工走林下经济产业化、规模化之路的步伐还不够快

随着管护经营责任制的推进落实,大部分职工在林下有自己的经营项目,但产业零散、产品单一的现象比较突出,职工自营的随意性较大,想搞什么就搞什么,对市场分析不准,党组织在帮助职工选择林下经济项目的主动性不够,造成了职工发展林下经济的盲目性。2001年,由于对市场预测不准,销路不畅,各林场的职工积压了4,000多斤干木耳没有销路,给职工造成了近万元的损失,影响了林下经济的发展进度。

四、方法与对策

(一)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林场所党组织的感召力

林场所党组织要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开展一次实施管护经营责任制的再宣传、再教育、再发动,使职工群众充分认识到实施“天保”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面向新世纪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一项浩大而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影响深远,意义重大,认识到实施管护经营是林业职工致富奔小康的有效途径。要向职工讲清管护经营责任制的利益是建立在保护森林资源的基础上的,森林资源蕴藏着巨大的生产力,为职工的致富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要通过管护经营责任区经济的投入和产出分析,让职工明白管护经营责任区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要通过政策的宣传,让职工理解实施管护经营责任制既是加强森林资源管护的措施,也是发展经济和致富职工的有效途径,是一项双赢战略。要通过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使林场所广大党员和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到,实施管护经营,调整森林资源经营方向,既要加大森林资源管护力度,又要加大林下经济的发展力度,最终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二)认真解决实际问题 ,提高林场所党组织的凝聚力

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协调、指导管护经营责任区内的生产管理、技术方法、销售渠道等各个环节,把管护经营责任区经济发展列入三个文明建设考核体系,使管护经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要积极筹集发展资金,开展借贷服务,建立签订合同保证偿还工作程序,做好资金扶持工作。要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开展管护承包达标竞赛和党员干部沟系包扶活动,形成良好的发展氛围。要建立产、加、销服务体系,党组织要积极组织有关人员外出考察市场,寻找项目,提供信息,帮助职工发展林下经济,特别是要针对责任区的生产状况,筹建木耳加工、成立中草药和山野菜收购站,加工、贮藏、销售多种经营产品,为提高管护经营责任人的经济利益创造条件。

(三)抓龙头带基地,提高林场所党组织的战斗力

要做好管护经营这篇大文章,使管护经营责任制在实现森林资源良性增长、林场所经济发展和职工脱贫致富奔小康等方面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林场所党组织就必须不断提高战斗力,努力保证管护经营责任制在管护经营责任人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的同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就必须努力把各个管护经营责任区培养建设成林业多种经营某一领域、某一项目的产业龙头,在产业化发展上下功夫;就必须在建设龙头企业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林场所党组织的组织、协调、服务及推动作用和党员的带头、带领、带动及示范作用,向管护经营户提供信息、资金、技术等方面全方位的服务,保护职工管护经营的积极性;就必须树立市场意识和战略思想,在实施管护经营过程中引导管护经营户开发新的多种经营项目,积极发展订单林业,努力发展外向型林业经济,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树立品牌意识,争取早日创出有自己特色的品牌,使管护经营“火”起来,管护经营责任人“红”起来,龙头企业“靓”起来,逐步形成“龙头企业”+“基地建设”+“管护经营户”+“组织保障”的良好格局,使林场所党组织真正成为带领职工实施管护经营致富奔小康的“火车头”。

第三篇:关于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发挥情况的

调查与思考

一个基层党组织就是一个战斗的堡垒,一名共产党员就是一面前进的旗帜。基层党组织是党全部工作的战斗力的基础,担负着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的重要职责。党员是党的细胞,是党组织联系群众的纽带。党员队伍状况直接决定着党的威信、影响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围绕“农村基层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这个课题,我们调研组通过深入XXX镇进行了详细的调研。总体来说,通过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有了明显增强,广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也得到了显著发挥。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严重影响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两个作用”的发挥。

一、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部分村级领导班子老化弱化,缺乏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农村大部分有一定文化、头脑比较灵活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留在村里的基本上都是年龄偏大、文化偏低、外出打工缺乏门路的人,造成村干部选拔缺乏应有的后备人选,部分村甚至长期难以选到合适的人选,村级班子后继无人问题比较突出。在XXX镇156名村干部中,56岁以上的村干部90名,占总数的52%;初中以下文化程度110名,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仅有15名。

- 1234567 -

第四篇:对社区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情况的调查

日前,我们萨尔图区委组织部,组成调查组,对全区社区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情况进行了专项调查,认真的分析了当前全区社区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时地研究下步对策。具体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区共有9个街道党工委,下设50个社区党组织。其中,社区党委2个,党总支18个,党支部31个。社区党员4166名,占全区党员总数的59.1%;在社区党员中,离退休职工党员3596名,占社区党员总数的86.3%;下岗职工党员425名,占10.1%;转业军人和新毕业学生党员51名,占1.2%;家属党员108名,占2.6%。

二、主要做法、取得的经验及现状分析

几年来,面对新形势下社区党建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我们对社区党建工作做了积极探索,尤其注重发挥社区党组织在社区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推动了社区党建工作健康发展。

1、理顺关系,夯实基础,强化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调整隶属关系,实行属地化管理。把原来的183个居民委重新调整划分成50个社区,同步建立了50个社区党组织。撤消了经委、商委两个党委,把区属1262名改制企业党员、256名私营企业党员、3596名离退休职工党员、51名待分配毕业生和转业军人党员的组织关系全部按居住地方便就近活动的原则,划转到街道社区党组织管理,派出所的118名党员也划归街道管理。改变以条为主,条块分割的管理方式,形成以块为主,条块结合新的管理格局。及时调整街道社区党组织设置。结合新形势下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需要,将9个街道党委全部改建成街道党工委,相应明确了工作职责,选好配齐了党委委员。在党员人数达到335人的东安街道府明社区成立了党委,选派一名科级干部任党委书记,目前我区有2个社区成立了党委。按照便于组织、便于管理、便于活动的原则,加大了对离退休、下岗、流动等不同类型党支部的组建力度,对党员实行分类管理。全区已有离退休职工党员支部35个、流动党员支部12个、下岗职工党员活动站24个,健全了组织,保证了各类党员不脱管、不漏管,消除了党员管理"空白点",增强了党员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选好配强街道社区干部。采取选、派、聘、兼的方式,强班子、精队伍。派7名处级后备干部到街道任党工委书记,把38名高素质的年轻科级干部充实到街道领导班子中,全区9个街道党工委有7个配备了专职副书记。经过笔试、面试、考核,把70名大中专毕业生聘到社区工作,将不符合条件的77名社区干部依法解聘,改变了街道社区干部素质偏低,年龄偏大的状况。实行"双选制",重点推进了社区书记、主任"一肩挑"进程。把符合条件的社区党组织书记提名为社区主任候选人,把党员主任提名为书记候选人,由党员大会和居民代表大会分别进行选举。全区街道班子平均年龄由原来的52岁,下降到36岁,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提高到94.5%;276名社区干部平均年龄由原来的40岁下降到34岁,大中专以上学历提高到80.4%;37个社区实现了书记主任"一肩挑",占72.5%,所有的社区全部配备了专职副书记。抓好硬件建设。通过政府投、企业帮、社区筹、党费补的办法,有效地解决了社区无办公场所、无活动经费、支部书记无待遇的"三无"问题。街道和社区办公场所总面积达9870平方米,社区办公室平均面积达到90平方米。社区书记的待遇不低于委主任每月520元的标准。仅党费一块,就为社区返还近3万元。全区所有社区均已达到有场所、有设备、有经费、有待遇。

2、实行 "三纵两横"工作新机制,强化社区党组织的核心地位。"三纵":一是加强对

街道社区党的纵向领导,提升社区党建工作水平。实行了区领导包扶街道社区制度,区委常委、党员副区长每人包一个街道,定期深入街道社区党建联系点了解情况,指导工作,解决问题。并采取两步走的办法,推进社区党建工作提档升级。首先开展了标准化社区党组织创建活动,打牢了基础。在此基础上,开展创明星社区活动,靠典型促发展,推动社区党建上水平。二是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的纵向领导,促进了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针对我区非公有经济发展建设快,私企大户多的实际,在实行街道属地管理的基础上,向规模较大的非公有制企业选派了78名政治指导员,指导帮助企业建立组织,开展活动。通过单独建、联合建、挂靠建三种方式建立非公有制企业党委1个、党总支1个,党支部32个。组织党员紧紧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开展"三争一创建"活动,提高了非公有制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我区非公有制企业已经成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安置就业的主渠道。三是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纵向领导,保证了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连续性。在流动党员集中的市场、居住区内建立了流动党员党支部12个,统一印制了流动党员活动证、管理卡、联系卡,实行了"一证两卡"的管理制度,做到信息准、流向清、表现明,使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两横":一是加强与辖区内单位党组织的横向联系,实现了党建共商,资源共享。区委成立了社区党建工作指导委员会,街道党工委成立了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社区党组织建立了党建协作区。通过三级协调组织,各街道、社区党组织为辖区1243家企事业单位提供了政策指导、法律咨询、用工信息等10个方面的服务,解决实际问题730多个,辖区单位共为街道社区提供办公及活动场所2万多平方米。二是加强与在职党员的横向联系,实现了党员联管,服务联抓。建立了在职党员在社区登记制度、双向反馈制度。各社区党组织通过填写反馈单、反馈卡、组织居民划票等多种形式,认真向区委反馈党员干部8小时以外的表现。根据在职党员的特长,组建了在职党员志愿者服务队,深入社区为居民提供义诊、修理、培训、咨询等服务。东安街道万隆社区在职党员志愿者医疗服务队,利用节假日义务上门为孤寡老人检查身体1000多人次,免费送药3500多元。

3、加强了载体建设。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党组织在服务群众中的核心作用,带领广大党员无私奉献,帮民困、解民愁、聚民心,践行"三个代表"。在服务众人上发挥作用。全区共建立社区服务中心7个,社区服务站15个,社区服务网点3700多个。从满足群众多层次的文化需求出发,推广了小区、广场、假日三种文化,以街道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党员为骨干,在全区成立了72个文体活动站,开展了以"剑拳刀、歌舞操"为主要内容的文体活动,举办歌舞演出、模特大赛等群众文化活动,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以党员为骨干组建政策法律宣传队、文体活动队、义务巡逻队等"十员十队"组织134支,共有3254名党员和群众参与。选树了就业信息中介员王婉丽、医疗服务员王佳凡、扶贫帮弱队王继续党小组等"十员十队"的典型20个,形成了"一个党员一面旗、万旗招展红社区"的生动局面。在救助穷人上发挥作用。号召党员为弱势群体办实事。社区党员共为社区群众办实事9300余件,进一步密切了社区党组织与群众的关系。针对社区低保户子女就学难的问题,区委成立了助学基金会,党员干部每年都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一部分钱,为助学基金会捐款,累计达16万余元,资助贫困职工子女就学达567人。在街道社区党组织中开展了"我为下岗职工找岗位"活动,社区党组织积极为1000多名下岗职工牵线搭桥,使834名下岗职工重新走上就业岗位。在下岗职工党员中开展了以带头再就业,带领再就业,争创再就业先锋为主要内容的"两带一争"活动, 使178名下岗职工党员率先实现再就业,带动了900名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在打击坏人上发挥作用。成立了由街道党工委牵头,派出所、物业等辖区单位共同参与的社区综治委员会,加强了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领导。在社区成立了调委会,设立了警务室,建立了以离退休职工党员为骨干的治安联防队、巡逻队,形成了群防群治,打防控一体化的工作格局。富强街道党委在社区内成立了4支以"老党员、老会战、老劳模、老干部"为骨干的社会治安"四老"义务巡逻队,

为公安机关提供各类线索百余条,协助公安机关破获了一个盗窃团伙,抓捕了3名网上逃犯,辖区治安案件同比下降了58.3%,刑事发案率下降了79.8%,有效地维护了辖区稳定。存在的突出问题

总体看,我区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在一定程度上还不平衡。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好的有25个,占50%;作用发挥一般的有19个,占38%;作用发挥差的有6个,占12%。主要原因:一是资源分布不均。主要体现在新老城区的差异上,一方面,新城区资源丰富、经济活跃、人口集中,便于各类资源的有效整合。就我区而言,比较大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多数分布在东风、东安、会战等街道。这几个街道的社区党建工作开展的相对比较好。另一方面,新城区在规划建设上,配套设施完善,相应的各类文化活动场所多,社区党组织能够及时地组织党员群众开展活动,党组织发挥作用的空间比较大。二是党员素质不均。同样是离退休职工党员多的社区,新村一带以离退休干部党员居多,素质相对较高,参加党组织活动自觉性强,乐于支持、参与社区党建工作。而铁西一带的离退休职工党员以退休工人居多,他们收入相对较低,家庭负担比较重,在一定程度了影响了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三是社区党务干部素质不均。党务干部政治素质好、组织协调能力强的,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发挥的则好一些,反之,则差一些。具体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党员数量的骤增与活动场所短缺的矛盾,影响了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98年以来,我区陆续接收了中省直、市属二级单位的离退休职工党员3000多名,外加下岗职工党员、转业军人和待分配学生党员实行属地化管理后,社区内的党员由原来的567名增至4166名。虽然我们努力地通过多种渠道解决了一部分社区办公及活动场所,但仍然很难满足这么多党员活动的需求,这一问题直接制约社区党建工作的发展,影响了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

2、部分社区党务干部素质不适应新形势下社区党建工作的需要,影响了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虽然我们加大了调整力度,陆续地配备、调整了社区党务干部队伍,社区党务干部队伍年龄和文化结构有了明显改善。但总体看,还有部分党务干部素质偏低,尤其是缺乏党务知识。有的社区党务干部缺乏工作创新能力,只沿用传统的党员教育管理形式,很难适应新形势下多层次、多类别党员教育管理的需要。

3、社区内的各单位共建意识不强,影响了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社区党组织协调属于条型管理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工作难度大。一些社区单位党组织认为社区党建工作,应当由街道、社区承担,对于单位来说是"份外事"。有的甚至将社区党建与单位党建对立起来,认为单位党建工作任务已经不少,再腾出精力参与社区党建,怕影响单位党建和单位工作。社区党组织在协调工作时,对辖区内的大单位没有一套完整的、操作性强的约束机制,辖区单位对社区党建工作的参与程度,往往取决于街道、社区领导干部协调能力的大小和个人关系的好坏。一些事情街道主要领导不出面,就无法协调。下步对策

基于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我们研究认为,加强新形势下社区党建工作,发挥好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一方面要从加强对社区内党员的教育管理上入手,强化社区党组织的核心地位,另一方面,要在外部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利用上功夫,加强与社区内各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协调,强化他们的社区共建意识,自觉地支持和参与社区党建,形成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党员为主体,社区内各单位党组织积极广泛参与的社区党建工作格局。

一、活化党员教育管理方式,提高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

积极探索适应新形势下层次复杂化、主体多元化和需求多样化党员群体需要的教育管理模式,把各类党员紧密地团结在社区党组织周围,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一是根据各类党员的不同需求,对党员实行分类建支、分类管理,分类教育,加大对离退休、下岗、流动等不同类型党组织的组建力度。二是有针对性的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改变过去组织生活千篇一律的做法,活化教育形式,突出实际效果。针对离退休职工党员身体多病、行动不便,尤其是一些刚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离退休职工党员,对社区缺乏认同感,心理上存在失落感等现象,社区党组织要本着"寓教于乐,陶冶情操,占领阵地,稳定社会"的原则,深入开展理论学习、文体活动、艺术欣赏等系列教育活动。组织生活可以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每两个月或每季度组织一次,活动内容紧紧围绕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加强先进文化和思想的传播,如通过开办老年大学向离退休党员介绍养花种草知识、老年保健知识,利用社区业余党校上党课,组织琴棋书画大赛等形式丰富老党员的业余文化生活,占领业余文化阵地;针对下岗职工党员对就业信息需求大的实际,除必要的先进性教育外,还要充分发挥街道和社区单位的人才、信息、资金、场地优势为下岗职工党员服好务,采取举办培训班、专题讲座、参观学习等多种形式,提高再就业能力,通过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赢得他们对社区党组织信任。针对流动党员分布面广,流动性大,怕参加组织生活影响生产经营的实际。通过各种途径,动员流动党员主动自觉亮身份,如发出《致流动党员一封信》,组织街道社区干部深入市场、企业与流动党员交流、谈心等形式,深入做好动员工作,强化组织意识、引导流动党员主动自觉亮身份,让他们在社区内安家落户,并采取开短会、派专人联系、个别交流、电话沟通等多种形式加强教育管理,使流动党员日常工作和组织生活两不误。社区党组织还要积极引导流动党员在生产经营中做表率,在行业中树新风。如开展党员示范摊位、党员示范窗口、党员义务献工等活动。对于在职党员,要注重发挥他们8小时以外在社区的作用,按特长建好在职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使他们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义务奉献社区,服务居民。三是选好载体,发挥党员作用。采取划分责任区、建立服务队、设立先锋岗等多种形式,结合党员压担子、委重任、定职责,畅通发挥作用的渠道,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二、强化社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共建意识,形成社区党建合力

适应社区党建工作对象的多样性、复杂性需要,充分有效地利用好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社区共建意识,解决共建合力不强,内在动力不足的问题,实现党建共商、事务共管、资源共享、共驻共建。一是加大宣传力度。以社区党组织为主体,以党校、宣传栏为主阵地,深入开展社区党建宣传周、宣传月等活动,提高广大居民群众和社区单位对社区党建的认识,组织社区党务干部深入楼区内做好居民党员和群众的动员工作,主动与辖区内的各单位进行协调沟通,动员社区内的广大党员和各二级单位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强化"社区意识"。逐步形成"社区为我,我为社区"的新观念。二是从制度上强化社区党组织的核心地位。在建好党建协作区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操作性强,实用性强、制约性强的制度,明确社区党组织职责,理顺社区党组织与社区其他各单位党组织的关系,从体制上保证社区党组织处于领导核心地位。三是赋予街道、社区必要的职权。使社区能够直接为社区内各单位和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为辖区内的各单位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赢得社区内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对社区的支持。

三、从根本上解决社区党务干部素质偏低的问题,形成强有力的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一是配强班子。结合社区工作实际,广开渠道,通过多种形式配齐配强支部书记。在党员人数多的社区党组织中,把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群众威信高的居民委党员干部,选到社区党支部书记岗位上。对党员数量少、党务干部缺乏的社区,要从街道中挑选政治素质高的党员任党支部书记。同时要努力实现社区党支部书记和居委会主任"一肩挑"。 二是优化队伍。针对以前社区党务干部临时性思想比较严重,队伍相对不稳定的实际,从区

机关和街道机关中选派一批思想政治素质好,有一定党务工作经验的年轻后备干部到社区党组织中任专兼职党务干部。对于党员人数超过100人,规模较大的社区要成立党委,从机关中选派党委书记。三是加强培训。一方面要定期举办社区党务干部培训班。培训内容以党务、社区建设、市场经济等方面的知识为主,进一步提高社区干部素质。另一方面要组织社区党务干部到外地参观学习,开阔视野,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四是抓好典型的选树工作。树立精品意识,推出亮点工程,注重发现和培养在社区党建工作中,领导核心作用强,工作效果好的社区党组织典型和党务干部典型,尤其是在社区党建工作中有特色、有效果、有经验的社区党组织典型,定期组织社区党务干部,现场参观,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

第五篇:基层妇联组织作用发挥情况调研报告

一、目前基层妇联组织作用发挥的现状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妇女已成为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她们是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维护社会稳定、建设现代新农村的重要力量。基层妇联组织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纽带,承担着组织、宣传、教育、服务妇女的工作职责,在长期的农村妇女工作

中形成了独特的优势。

(一)帮助农村妇女提高素质,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努力提高妇女素质,不断深化以“学文化、学技术、比成绩、比贡献”为主题的“双学双比”活动,着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女农民,注重“巾帼科技致富示范基地”建设,通过现场示范、基地培训、科技接力等形式,为农村妇女的生产发展、科技致富提供了有效服务。

(二)扶持农村妇女增收致富,实现农村富余女劳动力的就业。

创建“科技示范基地”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妇联建立了“妇”字号科技示范基地。几年来通过基地培训100余期,培训妇女5980多人次。村里80%的妇女参与科技生产工作。成为镇、村的支柱产业,加快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步伐。

(三)深化文明家庭创建工作,推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积极探索文明和谐家庭创评机制,切实加强农村妇女思想政治工作,组织开展“美化新家园、亮化新村容”、争当“五好文明家庭”等农村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系列活动;推广普及现代教育理念和科学家庭教育知识,让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走进千家万户,提高农村妇家庭的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

二、新形势下基层妇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情况来看,这些年基层妇女工作虽然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是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角度来看,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重视不够,工作开展难。

由于乡镇中心工作繁重,妇联工作大多是党政领导分管工作中的一项,妇联工作缺少硬任务,因此导致党政领导工作忙时,“中心工作先行,妇联工作让道”,处于“边缘化”状态;这种情况在村级妇代会中更加突出。基层妇联组织虽已建立健全,但主要任务是配合中心工作,妇女工作成了“副业”。部分乡镇妇联没有将工作融入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仅仅是组织妇女群众搞一些文体活动,或是配合乡村妇女群众进行几次学习和培训,调解一些家庭邻里纠纷等,开展活动的规模小,内容也较为单一,难以充分调动广大妇女群众的积极性。

(二)兼职过多,职能发挥难。

乡镇妇联主席兼两职以上的现象较普遍。这种现象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妇女工作的开展。一是由于乡镇妇联归党政办公室领导,而党政办公室所承担的中心工作任务相当重,这些工作又有严指标、硬任务,因此,无暇顾及妇女工作,导致妇联机构形同虚设。二是乡镇妇联干部一人兼两项工作,如兼任宣传、团委、统计、办公室等多项繁琐的工作,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常常顾此失彼,工作处于被动应付状态,使妇联工作流于形式。三是乡镇干部各自包点,工作包罗万象,妇女工作都是在中心工作之余干,又不能把妇女工作与农村各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造成妇女工作重点不突出。另外,村级妇代会主任主要尽力从事计划生育工作的现象普遍存在。

(三)工作经费无保障。

乡镇妇联要在提高女性素质及女性维权等方面提供服务,创造条件,都需要有一定的经费作保障;《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章程》也规定各级妇联的行政经费、业务活动和事业发展经费主要由政府拨款,列入各级财政预算。但绝大多数乡镇没有将妇女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更没有必须保障此项开支的硬性措施和规定,只有开展活动时向政府专题申请活动经费,这就对我们基层妇联工作造成较大的约束和被动,不能自主地开展工作。由于缺少专项工作经费,各种活动和培训开展的不够,使妇女工作缺乏生机和活力,有组织无活动无培训的现象比较普遍。妇联干部在开展各项工作中,由于经费无保障,因此产生一些畏难、抵触情绪,阻碍了妇联工作的发展。

三、对策和建议

一是要健全党建带妇建的工作机制。党建带妇建,根本在“建”,关键在“带”。要把妇联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建工作一起规划,一起部署,一起推进,要争取把妇女工作纳入党政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定期研究妇女工作的例会制度。将妇女工作纳入党建工作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其党政领导自然会主动思考、积极指导、尽力支持妇联工作,让妇联组织在新形式下更好的实现“党政所急,妇女所需,妇联所能”的工作宗旨,更好的服务全局。要多渠道、多形式落实乡村妇女干部的政治、经济待遇,适当提高工资待遇,或适当减少所兼工作项目,稳定基层妇女干部队伍。

二是要营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宣传氛围。要进一步提高各级党政领导对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认

识,更好地将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特别要纳入到党校培训的重要内容,使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特别是高层领导干部通过培训,从思想上和行动上有所提高,以便在实际工作中加强对妇女工作的重视和支持。

三是要进一步加强妇联干部队伍的能力建设。当前,乡镇妇女工作任务繁重,要求妇女干部知识面要广,工作能力要强,而且群众越来越需要服务型、引

导型、示范型的干部。因此,加大对乡镇妇联干部的培训力度。积极与党校、组织部门联系,争取把乡镇妇联干部的培训纳入各级党校干部培训和农业、科技等部门的培训计划。并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妇联干部参加妇联系统业务培训及外出学习考察。要引导、教育乡镇妇联干部处理好专兼职工作的关系,明晰自身工作的主要职责,充分发挥兼职的优势,提高工作效率。

四是加强对妇联工作的考核验收。考核验收历来是落实工作的主要方法,也是落实工作的手段。要加强对基层妇联工作的管理和监督,规范工作考核,适当规定一些硬指标,采取一些严措施,实行“软”工作“硬”考核。

五是要推动妇联工作的创新发展。要把妇女工作放到全面建设新农村大局中去把握,把工作定位到发展城乡经济,引导城乡妇女增收致富上来,不断推动妇女工作的创新与发展。要着眼于加快农村发展,在统筹城乡发展上想办法、做文章,将城乡妇女工作进行对接和有机地融合,构建“城乡互动、统筹发展、共同进步”的妇女发展工作格局,推动基层妇联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上一篇:党总支换届选举程序下一篇:党总支书记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