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态建设调研报告

2023-01-24

根据工作的内容与性质,报告划分为不同的写作格式,加上报告的内容较多,很多人不知道怎么写报告。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农村生态建设调研报告》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第一篇:农村生态建设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基层生态文明建设的调研报告

[键入文字]

关于商河县生态文明建设的调研报告

摘要:中国梦—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国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因此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显得尤为重要。生态文明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自然以造福自身的过程中,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保护和改造生态环境取得的全部成果。通过调查问卷,我了解到大部分农民已经开始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但是由于设备的落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还有待提高,因此人们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必须改变对自然的态度和行为,敬畏自然,最终走向与自然和谐相处。

关键词:中国梦;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引言

调研目的:为了了解中国梦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相互和谐以及农民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与发展。

调研时间:2013年8月16日—8月30日

调研地点:济南市商河县

调研人员:调研小组

调研手段:调查问卷、群众访问

相关背景:政府把农村的生态文明看的特别要,加快农村的生态文明发展,用专业技术对农村生态发展,统筹城乡建设。

一、农村生态文明的总体概况

1.雾霾天气的存在

现在的雾霾天气特别严重,在2013年初济南商河县的大部分的地区都在雾霾天气当中,有点地方的空气污染都已经到了严重污染,而雾霾天气的出现正是由于空气的污染,生态文明遭到破坏所引起的。气体能直接进入并粘附在人体下呼吸道和肺叶中,对人体健康有伤害。雾霾天气的形成主要是人为的环境污染,再加上气温低、风小等自然条件导致污染物不易扩散。雾霾天气还对交通有着很大的影响,在出现雾霾天气时,视野能见度低,空气质量差,容易引起交通阻塞,发生交通事故。

2.秸秆焚烧

现在空气污染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秸秆的焚烧,农民为了省劲,把秸秆直接在田里焚烧,这样可以把灰直接撒向田里,但是他们却不知道秸秆在不焚烧的时候所以的

能力是更大的,而焚烧之后大部分能量都被消耗掉了。不但不利庄家的生长,还污染了空气,造成了生态文明严重的破坏,这是雾霾天气出现的另一个原因。这是一个需要政府反思,积极寻找对策去解决的问题,一味的强调农民朋友的责任与义务,而不考虑实际情况的行为是可耻的。并且,也不是其对城市的空气质量产生影响的时候,才需要考虑的问题,这涉及到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平衡,农业科技更新不够的方方面面问题。

二、问题与原因分析

1.雾霾的产生与危害

2013年1月份,济南商河县大部分地区出现雾霾天气。在31天中有19天雾霾,而晴天仅有9天,据统计从1月27号以来商河县气象台一共发布了大雾橙色预警信号3次,大雾黄色预警信号2次,霾黄色预警信号2次,省会城市济南1月份的天气就不言而喻了。在调查中,大部分市民知道大雾形成的原因,并且一提及这段时间大家都无不唉声叹气。在能见度小于50m的强浓雾中,严重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甚至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

在这段时间里交通事故频繁发生。虽然人们知道大雾的原因是环境污染造成的,但是具体过程我必须在这里提一下,雾的种类有很多种,像烟雾、混合雾平流雾等等。但是在济南商河县1月份的雾属于烟雾,烟雾是人类活动造成的。由于在冬季正是供暖锅炉的高峰期,大量排放的烟尘悬浮物和汽车尾气等污染物在低气压、风小的条件下,不易扩散,与低层空气中的水汽相结合,比较容易形成雾,而这种雾持续的时间较长,直到1月31号18时的一场小雨才减轻了空气污染。

为了人们的健康,为了世界的未来,人类在认识和改造自然以造福自身的过程中,必须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2.秸秆焚烧与乱砍乱伐现象 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人们为了省劲,总是在秋收时焚烧麦秆和玉米秆的习惯,特别是焚烧玉米秆,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由于农村大批青壮年进城务工、经商,农忙时农村劳动力以妇女、老人为主,要想将机械收割后的秸秆捆扎搬运离田心有余而力不足,在万般无奈之下只得就地焚烧秸秆。本来秋天过后树叶凋零,空气最容易污染,玉米秆尚未全干,即使全干也不能充分燃烧,导致浓烟弥漫,长期以往,使空气质量日益恶化,而且秸秆焚烧还容易引发火灾,威胁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现在农民不仅意识到了这种做法对环境有害,还了解到玉米秆中含有大量营养物质,可以当作肥料,或者干脆卖给饲养大量牲口的人家。这都是一举两得的做法。

近年来,我们还发现政府对环境治理抓的也比较紧,最突出时表现就是禁止乱砍乱伐。有很多买卖树木的人以前都是随便砍树,只要买卖双方达成协议即可,而现在买树的人必须办砍伐树证,这样即使卖家愿卖,卖家没有伐树证也不敢买,大家都知道树木对环境保护的作用是很大的,这样就更有利于国家对环境的治理。

三、对策建议

1.加大农村的生态文明治理

在商河县我们得知,农村现在也重视对废物的利用,例如沼气池的建立,原来人们做饭大多燃烧液化气,而现在有很多大方开始兴建沼气池,这种减少了液化气的使用,不仅减少了成本,还可以起到保护环境的效果,只是沼气池的使用并没有普及农民,我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使用沼气池的队伍中。

农村进步的另一个原因是工业污染的治理,近年来大部分农民都种大蒜,伴随着大蒜营销市场的扩大,很多对大蒜加工的工厂悄然建起。在我村附近大多是建蒜片加工厂,那段时间里的大量废水未经加工便排放到人们用来灌溉的河流里,是农村以及附近的村里被臭味笼罩,还影响到人们来年的庄稼收成。政府在意识到这些影响之后,都取消了他们的营业资格证,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治理。

虽然国家政策和村民都齐心协力的治理环境,但村民的环保意识还是比较薄弱。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仍有些人以环境为代价获取自己的利益。并且人们为了丰收,大量施用化肥的现象不减反增,导致耕地质量不断衰减,水能源污染现象也日益加重。

2.中国梦,我们共同努力

“中国梦”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深情的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追求、不懈奋斗的历史,中国梦是每一个人的梦。但是应从基础做起,让基层觉醒才能更快的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国梦必须从农村做起。

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中国将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彻底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更加自觉的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明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生产生活环境。

结语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分化统一的,我们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可能产生一些负面效应,这些问题不单纯是自然系统内平衡关系的严重破缺,实际也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严重失衡。恩格斯早就提出自然界对人进行报复以及“人类同自然界的和解”问题。马克思也认为,应当合理的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人类本性的条件下进行这种物质交换。再者而言,社会生产要顺利进行,就必须要求在生产中所消耗的资本在价值上得到补偿,同时要求实际生产中所消耗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得到实际替换,否则社会在生产就会停止,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就会受到威胁。

因此,人们应合理的利用资源,保护环境。让我们共同携手,创建和谐美丽的家园,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郭凤海.《中国梦,人民的梦》光明日报2013 B1

[2]陈军.《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中国梦的绿色基础》 现代物业(中旬刊) 2013年第07期

[3] 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2013

第二篇:XX村农村生态保护与建设调研报告

生态保护与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为进一步了解XX村环境保护基本现状,查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科学制定农村环保对策措施提供依据,切实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根据镇党委政府统一安排,我村调研组及时深入实地,对XX村自然环境及资源、环保现状进行调查了解,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村地处XX镇东北边,北靠兰坪县金顶镇、南接长新乡永香村马渡登、东剑川县象图乡、老君山镇,西至中和村、松水村,是全县海拔最高的一个村委会,集“民族、山区、边远、贫困”于一体,境内最高海拔3638米,国土面积73.80平方公里。全村辖17个自然村,19个村民小组,625户2149人,有耕地面积2889亩,2011年人均生产粮537公斤,人均纯收入2956元,大畜牧存栏1887头,出栏786头,小畜牧存栏5192头,出栏6552头。有饮用水源地25个,太阳能用户60户,森林覆盖率68%,农药、化肥年用量近30万公斤。

二、存在的问题

(一)燃料结构不合理。

- 1 -

目前,XX村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上还是以燃烧薪柴为多,沼气池利用数为零,少数农户使用电气、太阳能,这种习惯不仅浪费木材,破坏植被,容易造成空气污染,影响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二)畜禽养殖不规范。

XX村畜禽养殖以自由放养为主,畜禽粪便排放,给环境造成了污染,同时由于水源地均在本村,但又没有水源保护,畜禽粪便的随意排放有时会造成水源污染。

(三)农药化肥使用不当。

化肥的大量使用使土地对化肥的依赖性越来越强,部分农民对农药化肥使用不当,特别是化肥的流失率高,容易造成农田土壤污染,破坏了农村生态环境。

三、阻碍环保的因素

(一)农村整体环保意识不强。

在大部分农村,人们的生态环境意识淡薄,重视生产发展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绿色消费的社会氛围还未形成,绿色就是效益,环境就是资本的观念还未形成。

(二)环保设施投入不足。

“整村推进”等一批新农村建设工程的实施,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建设新农村,但是由于农村生态建设基础设施薄弱,融资渠道不畅,单靠政府投入显得

明显不足,制约了农村生态建设的快速发展。

(三)环境保护规划尚未形成。

由于没有统一的规划和布署,大部分农村没有生态保护规划目标,出现“重发展,轻生态”的局面。

(四)农村环境治理尚未形成合力。

农村环境治理没有地域、界限,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组织领导,缺乏农村环保的长效管理机制、体制,政策、资金、技术支持力量分散,投入效益受到影响。

四、对策与建设

保护好农村生态环境,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托,是改善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是在广大农村地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保障。

(一)提高认识

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重塑村庄的生态优势,重现村庄的田园风光和山水美景,是农民的生存之本、发展之本,也是农村的潜力所在、魅力所在。生态环境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从根本上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保障人民生活质量长久可持续的提高,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是推进生态农村建设的重要切入点,是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内容,是一项为民谋利的系统工程。

(二)科学规划

科学规划,突出规划的整体性、配套性、多样性,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成片推进。要着力美化村容村貌,借山用水,充分体现山区特色;要全面治理,尽快改变环境脏乱差的局面,一个村一个村整体推进,努力取得村庄环境整治的整体效应;要强化基础,形成城乡一体的“路网”、“电网”、“水网”、“气网”和“生态环保网”,发展农村社区服务,努力方便农民生产生活。

(三)发展生态经济

1、发展绿色农业:推进农产品基地建设,以主导农业为基础进行区域化布局,产业化开发、专业化生产,发挥特色,树立品牌,集中进行农业废弃物的处理和利用,强化农业产业内循环,实现生产与市场对接、基地与加工配套、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使得农业资源、耕地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重点发展核桃、茶叶、林下中药材等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业。

2、发展生态旅游: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旅游业大有可为。要发掘山水、路桥、溪流等各种自然优势,充分利用历史人文资源,在保持原有村庄特色风貌的前提下,建设一批别有风韵的自然生态、历史文化村庄。体现云龙特色的古村落、古桥、古路要保留,创建生态旅游村。

(四)改善生态环境

1、以新村规划为龙头,美化环境。根据有利生产、方便生

活、节约用地、合理布局、环境优美等原则,完善村镇规划,规划明确工业、农业、居住、商贸等功能区划,对新村建设、道路环境绿化、生活排污、垃圾处理、医疗设施等进行综合规划,实现村庄布局合理、规模适度、村容整洁的新村格局。

2、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畅通村庄道路,实施道路硬化,亮化主干道,加强河道治理。加强环境卫生整治,污水管网建设与集中处理,垃圾集中处理,卫生厕所普及,开展“四害”控制。

3、健全长效机制。要健全管理机制,通过建立健全门前卫生、绿化“三包”制度,签订文明卫生责任书,制订村规民约等,使人人都参与整治创建活动,共享共保创建成果。同时要加大对农民的教育力度,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卫生和生活习惯。

(四)打造生态文化

加强对村民的生态意识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生态意识、转变其对环境污染及其解决方法的态度。宣传并培训有利于农田控磷减氮优化施肥技术,使农民掌握新技术并愿意接受;宣传无公害产品的相关内容等,使农民懂得生态农业对保护自然环境的积极贡献等等。结合农村当地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作为普及生态环境教育的内容。

2012年11月20日

第三篇:创建文明生态村—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道路的调查报告

迎恩铺"老干部、新观念"创建文明生态村

--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道路的调查报告

赵县新寨店镇迎恩铺村是纯农业村,全村1380人,350户,耕地面积2728亩。自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开展以来,该村共投入6.7万余元,对村内主要街道实施绿化,栽

植松树、冬青500余棵,对主要街道铺路沿石、砖砌便道600余米,目前建沼气池80个,达到全村总数的22以上。在群众性文娱活动中,组建了100余人的秧歌队和锣鼓队,购置了旱船、服装等文娱用品。秧歌队、锣鼓队组织健康文体活动替代了打麻将、甩扑克、说闲话等不良习气。不思进取、游手好闲的人少了,勤奋务实争相致富的人多了。党群干群关系密切、融洽、邻里和睦,处处体现出一派现代新农村的气息,处处显示出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的新气象。

从调查中,我们发现该村在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中,有几点值得肯定的做法。一是推动工作开展,必须优化村班子思想。该村班子成员大部分是30年的老党员,工作20余年,平均年龄在52岁以上。但他们能够积极响应上级政策号召,抓住时机创建文明生态村。始终坚信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扎扎实实的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模范带头作用。迎恩铺村是传统农业村,经济薄弱,上级补助的资金又不能及时到位,但他们克服"等、靠、要"思想,采取一切切实可行的办法多方筹措资金,一部分是向有关部门争取的,另一小部分由施工队垫资建设,使创建活动稳步进行。二是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推动工作开展。针对街道垃圾卫生问题,动员党员干部分片划段承包街道卫生,临近街面的环境卫生由临街农户负责,从而解决了街道卫生保洁问题。党员干部上街义务劳动,清理街道垃圾,为群众作出了表率,受到了群众的赞扬。因此,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是推动工作顺利开展的活力源泉。三是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多挖信息资源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为农民经济增收创建新路子。村干部主动与新寨店工业区企业建立劳务信息联系,及时为村民提供劳动岗位信息。依托淀粉加工企业,该村从事煤炭、玉米、淀粉贩运等运输队伍不断扩大,据统计,该村350户人家中汽车、三轮、拖拉机的拥有量达260余辆,户均3/4车,日均收入近60元,真正富裕了全村的农民。四是在改变农民精神状况的同时又提高生活质量。秧歌队、锣鼓队的组建丰富了群众的业余生活,增强了群众的身体锻炼。通过多方宣传扩大组织的影响,在2005年11月份与金赵州酿酒集团有限公司达成协议,举行酒文化文艺宣传活动。宣传队伍达50余人,围绕赵县县城巡回演出十天。此次宣传活动仅十天就为组织创收1.5万余元,真是既丰富了群众的精神生活有提高了生活质量,并且让农民看到了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希望。五是政务公开,发扬民主。班子成员以身自律,坚持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良好作风。村主任和支书都常说:"村里虽是清水衙门,我们也应该保持良好心态,以身作则,不搞特殊身份,不沾村里一点光,坚决不让村里有外债。"长期以来就建立村财务透明制度,坚持把每一笔笔收入、支出列得一清二楚,及时公开帐目。凡是花钱的事,都经过村民代表讨论通过,接受群众监督,都给群众讲明来路和用途,群众心里明白了,对村班子信任了,村内各项工作就更顺利了。正如中医学所说:"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我们更应给把它用到实际工作中来,及时和群众沟通,把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进一步增强了群众干部之间的鱼水之情,积极配合用我们自己的双手创建美好家园。

经过调查,我们得出一下有益启示。

1.建设文明生态村要从强化班子抓起,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坚实的基础。迎恩铺村创建文明生态村的成功,不但得益于有个勤奋务实、勤政廉政的好带头人,而且得益于有个团结战斗、勇于开拓创新的领导班子。他们积极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三个文明"一起抓,较好地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干部的先锋作用,党员干部把困难留给自己,把实惠让给群众,从而赢得了群众的信赖和支持。在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上,要做到勤换思想少换人、不换思想才换人,尽量保持农村干部相对稳定。

2.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道路,必须转化农村经济机制。我县多数农村都是传统型农村,要发展必须依靠搞副业,积极寻找依托或创建项目,根据自身或周边有利条件有效转移剩余劳动力,扩大影响、形成规模走集体致富致主义道路。

3.在发挥政府作用的同时,必须发动群众广泛参与。抓现代新农村建设既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又是当前广大农民的迫切要求。因此在创建活动中必须坚持政府引导,党员群众共同参与,政府不能包揽一切,要靠广大农民群众用自己的双手建设美好家园。广大农民群众是环境的受益者和创造者,也是环境的维护者,他们才是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的主体。如何有效的调动起广大群众参与

的积极性是开展好这项工作的关键,在发动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文明生态村建设重大意义的同时,要首先统一领导干部,特别是基础干部的思想,可采取分批组织村支书到本地或外地参观学习,邀请专家进村指导等多种形势,让群众真正感受到文明生态村建设的好处和实惠,是广大农民群众充分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自觉转变行为观念,积极参与到创建活动中去,使文明生态

村创建保持永久的生命力。

迎恩铺村的实践证明,广大农村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体制要求,必须在转换管理体制的基础上转换服务方式,切实转变农民经济收入增长方式,这样才能充分挖掘农村内部潜力,提高农民群众的整体素质和精神文明、物质生活水平。迎恩铺村的做法为全县农村从传统的农业体制向社会主义新农村体制,从全面管理向全面服务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提供了借鉴经验。

第四篇: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困境有:农民自身生态观念与生态建设生态保护意识的薄弱,农村生态环境基础设施不足和设施建设投入不够,农村村舍建设的不合理性,农村散放式养殖产生的危害,水土流失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工业产品大量进入农村引发的环境危害,不当的农业生产方式导致的危害,不文明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和不良的农村风俗导致的危害等等。

农民自身生态观念与生态建设生态保护意识的薄弱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构成了一个巨大的精神障碍。农民生态保护意识的薄弱是农民肆意破坏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要精神原因;农村生态环境基础设施不足和设施建设投入不够,是引发农民生态保护意识不强的重要物质因素,良好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有利于培养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农村村舍建设的不合理性,严重损害了农村的村容村貌,浪费了很多农村生态资源,也增加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本;农村散放式养殖加快了农村生态环境的恶化和治理难度;农村水土流失不仅造成了农村生态环境的破坏,也加大了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难度,其对农村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城市工业向农村的转移,使得工业污染更加深入到农村,特别是一些具有高污染性的企业在农村扎根驻营,使得很多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甚至对农民的生命安全构成了巨大的威胁;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进一步增加,一些很少进入农村的消费品也开始大量进入,由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不完善、不健全,大量的农村生活垃圾得不到及时或有效的处理,特别是大量无机垃圾在农村得不到有效处理而导致农村的环境污染出现新的特点,即由以前的单纯由工业生产导致的污染向多种污染形式并存转变,如农村由于自身消费导致的“白色污染”;农村一些不当的农业生产方式也对环境产生了很大的危害,如农业生产过度依靠化肥导致的土壤酸化、硬化,大量使用农药对农村生态系统的破坏等;农村很多不文明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以及一些不良的农村风俗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构成了严重的非物质危害,特别是对农民农村生态文明观念和生态文明价值观树立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如农村的赌博风气、丧葬风俗、迷信观念等。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所面临的困难与现状,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构成了巨大的挑战,同时也让我们明白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任务的紧迫性与必要性。因此,探索一条符合我国农村现状的科学合理有效的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模式,成为解决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所面临困难的重要课题。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模式探索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模式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模式和农村生态文明保护模式。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所针对的是农村生态文明所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注重对现有农村生态特别是跟生态文明建设相关设施的改造与新建,既包括物质层面的,也包括精神层面的。农村生态文明保护是指对农村已有的良好生态文明形式进行保护和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所要取得的成果进行保护与维持,其同样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的内容。

探索一条符合我国农村实际情况的切实有效的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模式,必须立足于农村,服务于农民,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因此,这样的实践模式必须是科学的、实效的、因地制宜的。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模式不能一刀切,因根据各地的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实践模式。城市郊区与城市远郊、远郊与边远地区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模式应有所不同,发达地区的农村与不发达地区的农村在生态文明建设上,更不能走相同的道路。各个地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与模式可以不同,但无论走哪种模式与道路,在实践效果上都应有统一的衡量标准,不可在标准上存在差异。因此,本文将从我国农村普遍存在的情况来探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一般性实践模式。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模式是一个系统的模式,它包括农村价值观念的转变模式、农民知识结构的转型和农村教育方式的更新模式、农业生产方式的改进与创新模式、农村环境治理模式、农村生态环境的建设与保护模式、新农民精神面貌的塑造模式、政府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投入模式等多方面的内容。

探索农村价值观念的转变模式,是农民树立生态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与方法,其要达到的目标就是实现农民从传统单纯追求农业的经济产值向追求农业生态价值观念转变,从而树立农村新的生态价值观念;实现农民知识结构的转型和农村教育方式的更新,对农民形成生态文明理念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农民知识结构的转变,就是通过对农民进行现代科技知识和人文知识、生态理论的教育来改变农民的知识结构从而形成现代农民意识。农民知识结构的转变既包括对现有农民知识结构的升级,也包括实现农民知识结构的多样化和科学化。要转变农民知识结构,必须要更新农村的教育方式,加大对农民科技知识和生态文明知识的培训力度,如选拔农村优秀青年到职业学校或高等学校进行相关知识与技能培训,充分利用农村现有的教育资源对农民进行培训,把农村中小学校建设成一个既可以对农村小孩进行九年义务教育的场所,又可以成为农民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与技能的好地方,从而让农民在不影响农业生产、不用离开家门的前提下提高自身的科技文化素质;农业生产方式的改进与创新,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途径与方法,也就是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科技农业、生态农业的转变。农村环境治理模式,即探索怎样对农村现有存在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特别是已对农村环境构成的危害进行治理,并制定出解决的方法与途径。它包括对农业生产所造成的污染与危害的处理、对农民生活与健康有危害的环境问题的治理、工业生产对农村造成的环境危害的处理等多方面的内容;农村环境治理主要是指对农村环境已构成危害的问题进行治理,而对于农村生态环境的建设与保护来说,则主要指的是对在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问题上存在的硬件与软件方面的不足加大资金与人力的投入和对已有的农村生态文明成果进行保护,如对农村公共产品、公共设施的建设与保护,对农村村舍建设的合理规划,农村能源的综合利用,农村生态文化建设与保护等多方面的内容;农村精神面貌的塑造模式,就是要探索怎样提高农民的幸福指数,怎样培养农民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观,怎样树立农民的崇高人生理想以及农村生态文明理念的实践模式,另外,还有怎样消除农村落后的生活习俗、封建迷信思想等方面的内容;政府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投入模式,指的就是怎样能够利用政府现有的资源来更好地建设农村的生态文明的实践模式。它包括政府怎样利用自身的资源对农业生产与农村生活进行有效的技术帮助与指导、建立或进一步完善农村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与保护投入机制、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投入机制等方面的内容。

第五篇:发展农村沼气建设生态家园

——石桥镇党委、政府

石桥镇位于嘉禾县北面,面积57.84平方公里,人口3.4万人,是个典型的农业大镇。近年来,我镇立足实际,大力发展畜牧业,年出栏生猪10万余头,家禽38万只。为了将畜禽粪便这一“废物”变成“宝贝”,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改善生态环境,建设文明新村”这一目标,把沼气建设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切入点,建设生态农业的载体,按照“小沼气,大产业”的思路,积极实施沼气工程,“猪一沼一鱼一菜一粮”五位一体的生态发展模式,已经成为我镇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自2006年以来,我镇新建沼气池850口,其中仅2010年完成220口,占全年任务的210%。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明确目标,突出一个“动”字。

一是行政推动,强化组织指导。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土地、财政、农业服务中心等相关单位的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农村沼气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李柏福同志担任办公室主任。制订下发了农村沼气建设实施方案,选配了事业心、责任感强的专业干部,并将沼气池建设作为促推农业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纳入目标管理考核范畴,明

1确职责和任务。同时,岐峰、周家、上坪、石古元等四个重点村也分别成立了沼气建设实施领导小组,在全镇上下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推进机制和互动机制。为明确干部职责,按照“镇规划、村实施、组监督、户落实”的要求,镇政府与项目村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各村在实行村干部包组包户责任制的同时,还与农户签订了“一池三改”合同书。为确保有序推进,真正把工作抓到点子上,把资金用到刀刃上,我们专门制定了《石桥镇社会主义新农村暨农村沼气建设实施意见》,制定了农村沼气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质量标准、进度要求和责任目标,对沼气池建设进行责任定位,消除工作“死角”,真正体现了“抓准、抓精、抓好”的要求。二是宣传发动,提高群众认识。大力宣传发展沼气的综合效益,用典型引导农户积极投入,建设和使用沼气。镇党委、政府组织相关人员到外地参观学习,邀请县能源办技术人员现场讲解沼气使用技术,介绍沼液沼渣综合利用的效果。通过走访养殖户,现身说法,印发宣传资料,同农民算经济帐、环境帐、综合效益帐等办法,使广大农民认识了沼气的意义和作用。三是示范带动,调动工作激情。首先,干部带群众。为推广沼气生产和综合利用技术,我们确立了“示范带动,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村支书、村委主任和妇女主任等带头建沼气池,通过他们带动家族、亲戚、邻里建池,采取稳步推进的办法,做到建设一处,成功一处,

带动一处。岐峰村委主任刘华锋、石古元村委主任罗日生、上坪村支部书记廖日生、木牛村支部书记罗建民、文书罗朝喜等村干部建成投入使用沼气池后,各自村支两委班子就立即组织农户前去参观学习,使群众知道使用沼气不仅能照明、做饭,而且省钱又省事,方便实用,消除了心中疑虑,增强了建设沼气池的信心和决心。其次,先进带后进。对于发展慢的村,镇党委政府组织召开沼气现场会,让后进村到先进村学习参观。如组织石市、泮桥、村尾、仙江等发展慢的村干部群众到岐峰、周家、上坪、木牛去学习参观,开现场促进会,现场办公,现场讲解,现场宣传,有效促进了全镇沼气建设的快速发展。

二、加大投入,用活一个“奖”字

农村沼气建设是国家重点扶持的“六小工程”之一,是县政府确定的重点项目,也是我镇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坚持国家确定的建设投资直接兑现到其他农户这一政策的前提下,为充分体现财政投资的引导作用,达到有效整合建池要素,圆满完成“一池三改”任务的建设目标,把国家投资政策和镇政府采取的“以奖代补”措施有机结合起来,镇里决定在项目投资不变的情况下,对达到要求和标准,并通过验收的“一池三改”户,每户补250元。对于进入农宅规划点,并使用沼气的农户,优先审批办理建房手续,同时对建筑营业税采取先征后部分返还的办法给予奖励。对缺劳动力的农户,村

里帮助备料,帮助运输,优先建池。通过一系优惠政策的扶持引导,极大的调动了农户建池的积极性,既保证了沼气建设有效资金投入,又缓解了“三改”投入对农户的压力,触动了农民迫切改善生活条件的兴奋点,激发了农民大力发展沼气建设的积极性。为保证用好以奖代补资金,我们专门制定了《石桥镇农村沼气建设奖补办法》,设立了社会主义新农村暨农村沼气建设发展基金,做到奖补资金落实,奖补标准明确,奖补对象公开,使奖补措施真正成为促进农村沼气建设的“助推器”。

三、讲求质量,强化一个“优”字。

为严格按照“一池三改”标准建设,确保建设质量,我们把“优”字细化到每个工作步骤和施工环节,实行优胜劣汰,双向选择。一是在生态示范户选择上,我们在鼓励、支持的同时,明确了严格的入选标准,提出了“四不原则”,即没有养殖业的不建,没有综合利用“三沼”能力的不建,“三改”不配套的不建和居住地点不固定的不建;二是在施工队伍选择上,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全县具有沼气生产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中选择技术过硬、工作细心、责任心强的人员施工;三是抓好技术培训,岐峰、周家、石古元、上坪等村从本村抽出了几名技术能手,聘请有沼气资格建设人员进行技术指导,使其掌握建沼气池的要领和操作方法,然后由具有沼气生产资格施工人员牵头,把他们组成分队,帮助农户建沼气池,

技术指导,真正让建沼气池的农户达到会建池,会管理,会使用;四是对建池技术员实行严格标准,“包建设,包质量,包建后服务”,确保建一个成一个,见效一个;五是采取多种办法,加快实施进度。

上一篇:农村中学新课改之我见下一篇:年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