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电论文范文

2022-05-08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无线电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认知无线电(CognitiveRadio,CR)技术进一步扩展了软件无线电(SDR)的功能,成为解决频谱资源匮乏问题的有效方法。基于认知无线电在无线通信中的重要作用,介绍了认知无线电的概念,概述了认知无线电在民用和军用领域的应用情况,讨论了认知无线电涉及的关键技术,指出了开展认知无线电技术研究的重要意义。

第一篇:无线电论文范文

无线电广播中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应用

摘 要:目前,我国现代无线电广播中已经广泛开始应用软件无线电技术,使用这种技术不仅仅可以提升无线电广播的抗干扰能力,而且能够大幅度提高无线电广播的质量和效率,从而增进用户的使用体验。由此可知,合理运用软件无线电技术,有利于推动整体无线电广播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因此,本文就将主要围绕软件无线电技术,进行总结与概况,并进一步阐述有关软件无线电技术在无线电广播中的应用情况。

关键词:无线电 广播 软件 无线电技术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无线电广播事业也开始朝着网络化、数字化以及交互化的方向在高速运转,在这种背景下,软件无线电技术就应运而生。我们知道,传统无线电广播的模拟信号常常出现质量不稳定的情况,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需求,因此,推广数字化的无线电广播,优化对信息的加工与处理情况,就成为了每个无线电管理部门所应当重视的问题,合理有效地将无线电广播设备的使用程度最大化,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无线电的使用成本,提升其经济效益。那么接下来,本文就将重点介绍软件无线电技术的相关问题,进而说明有关软件无线电技术在无线电广播中的应用举措。

1 软件无线电技术简介

1.1 软件无线电硬件设备

我们知道,软件无线电技术是由软件和硬件两个部分协调合作的,科学应用软件无线电技术的首要便是充分考量相关设备,购入适合的软件无线电硬件设备。一般来说,软件无线电的硬件设备包含模拟前端处理器、数字变频器、宽带设备以及数字信号处理设备4个部分,这些部分构成了软件无线电的基本插件和基础平台,并且由于无线电广播的广泛性特质,致使不同需求的软件无线电设备,拥有不一样类型的软件无线电硬件设备。软件无线电硬件设备具有拓展性强、开放性广以及兼容性高等优势,能够完全适应当今社会中的各项软件无线电指标,提升无线电广播的使用寿命。

1.2 软件无线电的软件

购入合适的软件无线电硬件设备后,就需要相应匹配的软件来辅助支持。由于无线电广播的发送时段、播出内容以及发送途径各不相同,就需要采用不同的软件无线电的软件。软件无线电技术是指依托于无线通信协议,并通过软件来实现无线电广播的播送功用。合理运用软件无线电技术,能够使无线电广播的设备调制、工作频段、信息传输以及数据类型等性能都依托无线电来达到。并且方便了平台的升级,只需要连线升级无线电广播软件中的无线电技术平台即可。相关无线电管理部门为了保障周围的通信条件,往往需要将连接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宽度转换器尽最大可能接近天线,以此来提升通信的效率。

2 软件无线电技术在无线电广播中的应用

2.1 软件无线电技术与计算机科學技术相结合

软件无线电技术在无线电广播中的应用首要体现在于计算机科学技术相结合的方面,其中数字无线电广播电视就是由电视系统模拟信号向数字信号过渡的表现,而软件无线电技术就是通过将A/D变换器靠近射频天线来尽快获得模拟信号,同时有效地将其转变为数字信号。在传统的无线电广播输送时,只要增加一个频段的播送任务,就要增加一定的人员和设备,经济压力巨大,而依托计算机通信技术中的多频段宽带技术,并合理组建核心技术,就能够将广播的频段增至1MHz~4GHz,大大提升无线电广播对社会环境的适应力。在现代数字化广播的时代进程中,离不开计算机的科学技术,需要通过相应的软件编程,实现对广播信号的进程编制,从而有效达到数字化的转变模式。而在实际的无线电广播操作中,合理运用这项科技,不仅能够提升传输的速度与距离,而且能够增强无线电信号,可谓一举两得。

2.2 在接收系统中的应用

软件无线电技术在无线电广播中的应用其次体现在接受系统的应用途径中,在完整的无线电广播任务中,如我国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TD―SCDMA中就有效结合了智能天线、软件无线电以及全程话音压缩编码技术等新兴的通信技术,同时以蜂窝基本结构为核心进行新软件的安装与升级,极大地促进了数字通信技术进入市场,并在一定的精度前提下,运用硬件来实现侧向以及检测等环节。首先,DSP模板将数字信号转码为本地兼容的模式;其次,经过DSP进行基带信号的处理,并针对性地进行降频工作,转化为基础的数字信号。而软件无线电技术在整个过程中,发挥着统筹协调的作用,利用对预制模板进行功能性的调制,使得无线电各个部分按照既定的程序进行运作,既有利于数字信号的传输,而且有利于提升工作质量与效率。但是在接收系统中关键在于DSP系统能否正常运作,只有DSP系统能够正确对基带信号进行传输与处理,才能保障数字信号的持续性传输,如若出现DSP系统的卡顿和不正常运作等现象,就会导致相关用户体验度降低。因此,有关无线电管理部门应努力优化硬件设备,降低内存的占用情况,让DSP系统顺畅的进行系统资源的运作。

2.3 软件无线电技术在DRM中的应用

软件无线电技术在DRM中的应用也是软件无线电技术在无线电广播中的应用途径之一,DRM发射机是无线电广播中常见的发射设备,有助于无线电广播实现信号的远距离传输。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现在我们可以借助网络实现DRM的高质量播放。但是因为在实际应用中,无线电广播的带宽比网络带宽要大,常常使无线电广播在进行传输中不能达到预期目的。这就需要相关无线电管理部门在利用网络进行传输时,合理依靠软件无线电技术,拓宽网络带宽,从而达到预期播放的无线电广播带宽。诸如数字电视广播,一种在数字音频广播出现后产生的新型广播技术,软件无线电技术就为数字广播注入了新鲜血液。

2.4 大数据下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应用

软件无线电技术在无线电广播中的应用最终体现在大数据下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应用中,众所周知,无线网络遍布各地,无线电广播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取胜,除了依托广播的节目质量外,还需要有效拓宽无线电广播的传输范围与途径。但是现阶段随着移动网络的高度发展,如若相进行4G网络与无线网络的信号的有效传输,就需要考量不同带宽间的频段问题,相关无线电管理部门应当有效地使用软件无线网技术将信号数字化,并科学地通过DSP进行解码工作。例如,华日公司的小型检测系统就成功的应用了软件无线电技术,其中跟踪新技术的能力是其中的最大优势,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成本与时间的问题,并且软件无线电技术消除了需要预先定义的空中接口工作。在大数据的背景下,科学使用软件无线电技术不仅能够达到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单一传输需求,而且能够实现双向(无线电广播者与听众用户)的互动,提升使用的体验度。除此以外,还能够使得无线电广播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向着APP化的方向进行发展,在最大程度上缩减听众与无线电广播间的距离,并增添新的功能与性能。

3 结语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无线电广播事业也开始朝着网络化、数字化以及交互化的方向在高速运转,需要相关无线电管理部门有效利用软件无线电技术,从而推动整体无线电广播事业的发展与进步。只要相关的无线电工作人员努力开拓创新,深入研究,我们就有理由相信,我国无线电广播工作一定会朝着更为科学和完备的方向进行发展。

参考文献

[1] 严振.浅析数字广播电视系统中的软件无线电技术[J].中国新通信,2016,3(5):56-57.

[2] 席鹤鹏.关于数字广播电视系统中的软件无线电技术探究[J].电子制作,2015,4(7):67-68.

[3] 张龙.数字广播电视系统中的软件无线电技术研究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15(1):3-5.

[4] 束锋,刘毅峰,罗琳,等.正交频分复用通信系统的联合同步算法[J].应用科学学报,2001(4):327-332.

作者:张炜

第二篇:认知无线电到软件无线电

【摘要】认知无线电(Cognitive Radio,CR)技术进一步扩展了软件无线电(SDR)的功能,成为解决频谱资源匮乏问题的有效方法。基于认知无线电在无线通信中的重要作用,介绍了认知无线电的概念,概述了认知无线电在民用和军用领域的应用情况,讨论了认知无线电涉及的关键技术,指出了开展认知无线电技术研究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认知无线电;软件无线电

软件无线电(softvaie radio)是JoeMitola于1991年提出的一种无线通信新概念,他指的是一种可重新编程或者可重构的无线电系统,意思是说,无线电在其系统硬件无需变更的情况下,可以在不同的时候根据需要通过软件加载来完成不同的功能。软件无线电概念虽然是从通信领域提出的,但这一概念一经提出就得到了包括通信、雷达、电子战、导航、测控、卫星载荷及民用广播电视等整个无线电工程领域的广泛关注,已成为无线电工程领域具有广泛适用性的现代方法。经过近20年的推广和全世界范围的深入研究,软件无线电概念不仅得到了普遍认可,而且已获得广泛应用;尤其是近几年,软件无线电的发展势头更猛,已触动到无线电工程的每一个角落。都是以软件无线电概念进行设计、开发的适应未来导航技术的发展需要。可以这样说,软件无线电的思想已对现代无线电工程的设计和开发产生重大影响。

在需求牵引和技术推动下,认知无线电技术应运而生。认知无线电(Cognitive Radio, CR)[3~6]W概念最早由瑞典Joseph Mitola博士于1999年提出,是对软件无线电(Software Defined Radio,SDR)功能的进一步扩展。JosephM itola博士提出认知无线电的概念,最初的主要目的是想解决频谱资源的有效利用问题。认知无线电可以感知周围电磁环境,通过无线电知识描述语言(RKRL)与通信网络进行智能交流,并实时调整传输参数(通信频率、发射功率、调制方式、编码体制等),使通信系统的无线电参数不仅与规则相适应,而且能与环境相匹配,以达到无论何时何地都能达到通信系统的高可靠性和频谱利用的高效性。也就是说,SDR关注的是采用软件方式实现无线电系统信号的处理;而CR强调的是无线系统能够感知操作环境的变化,并据此调整系统工作参数,实现最佳适配。从这个意义上讲,CR是更高层的概念,不仅包括信号处理,还包括根据相应的任务、政策、规则和目标进行推理和规划的高层活动。所以,认知无线电是智能化的软件无线电。作为一种更智能的频谱共享技术,CR是具有频谱感知能力的智能化软件无线电,理论上允许在时间、频率以及空间上进行多维的频谱复用,从而大大降低频谱和带宽限制对无线技术发展的束缚,因此,这一技术被预言为未来最热门的无线技术。

简单而论,认知无线电实际上是把软件无线电与频谱监视和管理有效地结合在一起。认知无线电可以对周围的电磁环境进行扫描监视,确定频谱利用状况,选取最佳的工作体制和参数,最终建立起可靠的通信链路。从电子侦察的角度来看,认知无线电实际上就是把软件无线电与通信侦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认知无线电发射一方,通过对周围电磁环境的自主侦察、分析,选择最佳频段或最佳信道(无干扰或干扰电平在允许范围内)主动向接收方发送通信链路建立信号;在认知无线电的接收一方,自动截获联络信号,并对其进行分析识别和解码,一旦信号格式匹配就立即建立起通信链路,实现通信。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软件无线电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软件无线电的概念也是逐步被认识、被理解的。提出软件无线电概念的重大意义在于,它使人们的设计思路从以硬件为核心转向以软件为核心,这一设计理念已不知不觉地被现代无线电工程的各个领域所广泛接受。认知无线电又是在软件无线电的基础上提出的智能化的无线通信技术,它着力解决频谱资源的有效利用问题;认知无线电概念的提出将对现行的频谱管理体制提出挑战,并给无线通信带来新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将有力促进软件无线电的更快发展。

认知无线电可以感知周围电磁环境,通过无线电知识描述语言(RKRL)与通信网络进行智能交流,并实时调整参数(通信频率、发送功率、调制方式、编码体制等),使通信系统的无线电参数不仅与规则相适应,而且能与环境相匹配,以达到无论何时何地都能保持通信系统的高可靠性和频谱利用的高效性。对于传统的模拟无线电系统,其射频部分、上/下变频、滤波及基带处理全部采用模拟方式,对整个系统频带进行采样,即从中频(甚至射频)开始就进行数字化处理,这是软件无线电的一个突出特点。而认知无线电是建立在软件无线电的基础之上,采用了随时变化的通信协议技术,同时增加了一个新的元素——依靠人工智能的支持,感知其所在的环境及其所处位置,并在此基础上改变其功率、频率、调制以及其它参数,以求更高的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软件无线电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提出软件无线电概念的重大意义在于,它使人们的设计思路从以硬件为核心转向以软件为核心,这一设计理念已不知不觉地被现代无线电工程的各个领域所广泛接受。认知无线电是在软件无线电的基础上提出的智能化无线通信技术,它展现了一种全新的频谱管理模式,并将自身与外部环境智能匹配,它着力解决频谱资源的有效利用问题;认知无线电概念的提出将对现行的频谱管理体制提出挑战,并给无线通信带来新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将有力促进软件无线电的更快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彩丽,张天魁,曾志民,等.认知无线电关键技术及应用的研究现状[J].电信科学,2006(8).

[2]王翔.无线通信技术发展分析[J].通信技术,2007.

[3]杨小牛.从软件无线电到认知无线电,走向终极无线电一无线通信发展展望[J].中国电子科学研宂院学报,2008,2(01).

[4]尤文坚,黄欣,刘桂英.认知无线电的相关技术研宄[J].通信技术,2008,41(12).

作者:武颖

第三篇: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以规范化信息化创新无线电管理

3月4日,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国家无线电频谱管理中心(简称中心)“四库一化”建设讨论会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会议梳理了频谱、监测、台站、卫星等业务数据库建设的数据需求,明确了今年“四库一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工作计划。3月15日,全国“两会”落下帷幕,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参与的无线电安全保障工作圆满完成。除此之外,2015年CoE(国际电联在亚太地区的高级培训中心)工作计划正在制定,卫星支撑工作研讨会、频谱资源科学配置课题研究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中……春节一过,中心的各项工作全面展开。

加强“四库一化”建设

无线电频谱是重要的国家战略资源。当前,无线电技术快速发展,无线电应用加速普及,无线电频谱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国防建设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对无线电技术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今年的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强调,要加强无线电频谱资源集中统一管理,推动出台加强卫星频率轨道资源管理的指导意见,保障重点领域用频需求,抓好频率台站管理,维护空中电波秩序;要增强部属单位的支撑能力,准确定位,主动衔接,密切合作,形成合力。2015年1月19日,苗圩部长在来中心调研时指出,中心要在强化基础管理、保障用频安全、提升技术能力、维护国家利益等四个方面狠下工夫。

“当前,国家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在两化深度融合、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大背景下,信息技术创新步伐不断加快,无线电技术应用领域不断拓宽,无线电管理内涵不断延伸,中心作为国家无线电管理技术机构,必须在战略、政策、规划、标准等方面为部无线电管理工作提供强大的支撑服务。2014年,中心已将打造无线电管理智库平台作为一个战略目标,开始注重业务工作内容与数据的总结、分析和提炼,主动服务、支撑无线电管理政策制定与实施。但要看到,我们围绕重要工作、重大任务输出的有价值、有分量的成果还不多,影响力还不大。”中心主任刘岩说。

因此,2015年中心要重点开展的工作是全面加强“四库一化”建设。即加快频率、监测、台站、卫星等业务数据库的建设,强化各类数据库的应用与关联分析,促进建成国家级无线电管理数据中心。坚持“一盘棋”思想,大力推动中心信息一体化建设,在数据安全准确、技术路线统一的基础上,推动各类业务数据库标准的制定及应用。

刘岩说,这是当前的紧迫任务,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关乎中心科学发展的根基。大数据时代,谁掌握数据,谁就能拥有核心竞争力、赢得发展主动权。频谱资源的科学管理离不开对频率、台站、监测、卫星等数据的综合利用和关联分析。中心掌握了大量业务数据,但大都是分散的、碎片化的。我们迫切需要加强业务数据库建设,构建国家级无线电管理数据中心,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做好整理、提炼和分析,为频谱资源配置和管理提供科学有力的决策支持。目前,中心已初步搭建起一体化基础平台,相关技术规范也已颁布实施,为建立健全各类业务数据库并实现资源共享奠定了基础。下一步,中心的各部门都要增强实现信息一体化的全局意识,借助现代化技术手段,加强相关业务数据库建设,通过数据、服务、功能集成,实现工作流程自动化、业务服务规范化,全面提升无线电管理信息化水平。

提升管理能力做好频率规划支撑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除了“四库一化”建设之外,中心今年还将重点开展几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加强频率台站管理技术工作。切实做好全国频率使用情况核查专项活动相关工作。开展重点频段监测数据比对分析。摸清重点频段频率分配、指配情况,初步实现频率规划、分配等信息与台站信息的关联及查询,全面掌握频谱使用情况。做好重点频段频率规划支撑工作,开展700MHz频段4G技术与数字电视、模拟电,视的兼容性试验,以及1.9GHz频段TD-LTE频率扩展技术试验。做好全国台站数据管理和数据检验工作,对全国无线电台站数据进行定期在线情况监控、结构测试和质量检验,指导各地台站数据库结构标准的全面落实,引导全国无线电台站数据库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加强台站数据应用,组织实施边境(界)、沿海地区台站数据分析应用、展示和台站数据中心建设工作,全面提升台站数据分析、应用能力。

做好无线电监测与安全保障工作。巩固打击非法设台专项治理活动成果,加大力度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无线电相关问题,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落实打击“伪基站”工作长效机制,支撑做好“伪基站”治理工作。全力做好庆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等重大活动无线电安全保障工作。落实民航、铁路等专用频率保护长效机制,保障航空、铁路等专用无线电频率使用安全。建设完成短波、卫星监测数据库及超短波监测示范数据库,加强数据分析,强化卫星监测网能力和空中碎片监测技术研究。各监测站要不断拓展、提升无线电监测与保障核心能力,充分利用现有技术设施并不断建设完善,扎实做好卫星、短波、超短波监测和无线电安全保障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监测站在国家和地方无线电管理工作中的作用,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及国防建设服务,促进建设、管理、应用上水平上台阶。

强化空间业务支撑。积极加强卫星频率轨道资源管理支撑力量建设。以卫星网络国际协调和空间业务监督管理需求为导向,加强卫星监测数据分析应用,制定卫星网络国内协调规范要求,提高国内、国际协调水平和效率。以微小卫星管理规则为突破口,进一步深化对国际规则和国际标准的研究。继续开展边境地区地球站国际协调和登记工作,指导对拟设地球站进行协调状态审查,编写《地球站国际协调与登记技术手册》。

推动设备管理工作和检测机构发展。推进通用高端设备检测验证平台和无线电监管技术设施测试验证平台的建设工作。继续开展第三期设备检测实验室能力验证工作,对申请无线电设备检查机构的可行性进行论证,着力加强检测机构能力建设。继续开展大功率设备空间辐射测试方法的研究和非固定用户终端设备的检测工作,有效提升检测工作技术水平。检测认证工作是中心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支持检测中心应对挑战、抢抓机遇,保障现有检测主业平稳运行,推动检测事业多元化发展。积极稳妥推进检测中心转企改制工作,支持检测事业做强做大。

力求智库平台建设取得实效。立足业务工作,发挥技术与人才优势,完善研究工作机制,大力提升决策支持影响力。积极开展5G关键技术、动态频谱管理模式、无线电管理可视化、《条例》修订后续相关支撑等研究,重点组织做好无线电频谱资源市场化配置、无线电设备事中事后监管体系研究。启动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自主可控的信息技术等领域所需频率资源规划研究。加强重大项目和技术方案的前期预研论证,推动完善无线电领域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积极参与国家无线电管理“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组织编制中心“十三五”发展规划。注重研究成果向决策建议的转化,做好中心简报编报工作,加大智库成果输出,从战略、政策、规划、标准等角度发挥智库平台作用。积极开展全国性、区域性业务研讨与培训活动,促进全国无线电管理技术水平的整体提升。继续在全国各省(区、市)推广建设远程高清视频系统,进一步完善数字图书馆,为中心及全国无线电管理技术人员构建多样的学习渠道。

做好国际无线电管理技术事务。站在维护国家利益高度,充分发挥国家无线电管理技术机构作用,努力增强参与国际无线电管理事务能力,提升我国在国际无线电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全力做好世界无线电通信大会(WRC-15)参会工作,以及亚太区域准备工作第四、五次会议(APG15-4、APG15-5)等重要会议的筹备和参会工作。建好国际电联高级培训中心(CoE),举办一期国际培训班。继续组织实施“边境(界)无线电频谱资源保护行动计划”,做好无线电台站国际申报、边境(界)电磁环境测试、边境电磁环境监测数据库建设等工作。加强频率资源国际协调相关工作,做好ITU地面业务组织协调工作,组织指导各行业主管部门及边境(界)省份完成台站数据国际申报登记。强化国内申报数据和涉及我国的国际登记数据的检验和分析,完善工作流程,维护我国频率台站使用合法权益。

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培养专家型、创新型、国际型尖端人才创造条件、搭建舞台。深入推进教育培训体系建设与完善,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多方式开展教育培训工作。不断完善人才引进机制,拓宽人才培养渠道,积极向国际组织输送优秀人才。认真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职称评聘制度。以关键业绩指标(KPI)为指引,进一步完善工作目标责任制,推动完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各监测站在完成好主体业务工作的同时,要继续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完善国家无线电管理技术设施战略布局。

上一篇:列宁论文范文下一篇:乡村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