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优质课教案

2023-05-04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鱼我所欲也优质课教案》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第一篇:鱼我所欲也优质课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6课 鱼我所欲也教案 鲁教版

26、鱼我所欲也

教材分析:《鱼我所欲也》是一篇说理性极强的议论文,这篇文章立论深刻,逻辑性强,再 加上语言比较难懂,对学生来讲,理解起来就有了一定的障碍。教师应该在对课文主旨的把 握上下工大。尤其是在文章中心意思方面,做好指导工作。要让学生首先熟读课文,直至能 够诵读。然后,再让学生发挥集体的力量,解决好本文的学习内容。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识记文学常识,作家作品;能准确把握重点句子的深层含义;学会本 文运用多种论证方法来说理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本文比喻恰当,对比鲜明,说理透辟的论证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孟子“舍生取义”思想的进步性及其现实意义;树立正确 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掌握重点词语和重点句子的含义;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并明确其作用;文章论 述的层次和结构特点。 学情分析: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

1、学生认真朗读课文,要求能够达到诵读要求,甚至要背过全文。

2、可以 通过上网查资料,或者查阅有关书籍,了解孟子其人,以及本文的有关知识。

老师准备:录音机、朗读磁带、小黑板 教法与学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一)导语:同学们,我们学过吴晗的《谈骨气》这篇议论文,文中引用丁这么一句话: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谓之大丈夫。同学们知道这是谁说的吗?(学生: 孟了)对,孟‘了是继孔了之后儒家学派又一代表人物,由于他成就巨大,后人称他为“亚圣”,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篇论述深刻精辟,说理性极强的议论文——《鱼我所欲也>。(教 师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检查预习:

1、孟子,名 ,字一,一 时期

一、_ ___家、教育家、散文家。

2、解释词语

①欲——喜爱。②得兼——得到,③患——祸患。(有时可做动词,患得患失。)④甚 ——超过、胜过,动词。(有时用做副词,放动词或形容词前。)⑤是——代词,此。⑥贤— 1 —

才能、德行好 ⑦心——思想。

3、找学生来朗读课文(明确朗读要求:(1)读准字音;(2)读清句读,特别是句中语意 停顿;(3)读出重音,特别是逻辑重音;(4)读出人物不同的语气。)

4、学生起来评价同学的朗读情况。

5、教师放录音,让学生纠正白己朗读过程中的问题。学生可以采用多中形式的听读方 式,可以跟读,可以静听,可以跟着背诵。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l、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巡行指导。

2、以小组为单位,齐读文章,进行朗读竞赛。

3、让学生白我展示朗读才能,白我推荐,到讲台朗诵课文,同学评议。推选出这节课 的朗读之星。

4、教师再次放录音,学生跟读。

(设计这个环节,目的以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熟读课文,因为这是本节课的中心任 务)

5、教师运用投影将本课中的生字、词打出,全班齐读(或指名读)。

6、学生自读课文,参考注释自行翻译课文,理解文章大意,有不懂之处(字、句)可以

勾划出来,准备进行质疑;有特别欣赏的语句也请勾划下来,准备进行交流。

7、学生以小组力币.位,集体翻译课文,然后推举代表发言交流。

三、质疑问难:

让学生提出对本文的知识点认识不清的问题,同学讨论帮助解答。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看 法。

四、拓展延伸:

在课外查阅有关孟子、《孟子》的资料“嗟来之食”的故事以及吴晗《谈骨气》。

五、课堂总结: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老师评价本节课的学习态度。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提出几个有价值的问题,回来和同学交流研究,上课交流。

七、板书设计:

鱼我所欲也

八、课后反思:

孟子

儒家:至圣孔子 亚圣孟子

2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l、抽查背诵情况。(可以以小组为甲,位,集体检查,然后老师抽查)

2、用媒体出示字词,检查对字词的理解。或者由学生相互出题,考查对字词及语句的 理解情况。

3、检查学生对重点句了的翻译情况。

二、精读文章,深入研究

(一)学生交流课前提出的问题,学生能够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解决,学生不能解决的

问题,老师要做好引导启发,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老师以思考题的形式带领学生深入探究课文内容。

(这一环节,老师要带领学生走出第二环节的探究范围,深入到文章内部,对文章进行 深入探究,教师可以0己提出几个有讨论价值的问题,让学生白己或者集体讨论解决,老 师要做好明确工作。)

同学们,通过刚才上一环节的学习,同学们谈得都很好。下面老师给同学们提供几个思 考题,我们呢一起把它们消灭掉,好不好?

出示思考题。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章开头写“鱼”和“熊掌”有什么作用?

3、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欲”可以指哪些事情?

4、“所恶有甚于死者”“所恶”可以指哪些事情?

5、“故患有所不辟”“患”指什么?

6、“非独贤者有是心“是心”指什么?

7、第■段中说得了“方钟”是为了什么?

8、请用简短的话概括本段的两个事实论据

学生讨论发言,老师明确

1、“舍生取义”。

2、鱼和熊掌两样东西的价值不同,鱼低贱而熊掌珍贵。■者不能同时得到,必然舍弃 鱼而选取熊掌:同理,生命和正义的价值也不同.正义要比生命重要得多,二者不能同时得 到的情况下,必须舍弃生命选取正义。这里运用了类比推理,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 点。

3、这里的“所欲”应指正义的事业,如为人民谋解放,为了四化建设,为了别人的安 危等。

4.这里的“所恶”应指不正义的不合法不道德的事情,如叛变革命,贪污受贿,滥用 职权,杀人放火等。

3 5.指遭到迫害,遇到生命危险等。

6、讨论并归纳:指侧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这些善心。

7、为了“宫室之美”,为了“妻妾之奉”,为了“所识穷乏者得我”。

8、乞人不食“嗟来之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三)教师点评总结:本文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提出了“舍 生取义”的中心论点。他对比了两种人生观,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 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告诫人们不辨礼义而贪求富贵的行为是不可取的。

(四)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消化吸收上述知识。

三、质疑问难:让学生起来谈对这节课的理解,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或者不能消化的 知识,诖同学起来帮助解决。

四、拓展延伸:

1、作为继孔子之后的又一著名的儒家大师,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的名言, 请同学们根据白己的积累,试写出其中的两条(不得从文中选取)。

2、你还能从中国古代和现代举出几个有骨气的例了吗?再谈一谈,你读了本文,你有 了什么感受。

五、课堂总结: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老师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

六、布置作业:课后,重新改写本文,可以重新安排顺序,可以填补论据,名言警句, 可以自己选定议论文的结构。

七、板书设计:

先从正面说理 道理论证

鱼和熊掌设喻—◆提出中心论点 再从反面说理

乞人不食“嗟来之食”

八、课后反思: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举例论证

第二篇: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 第26课《孟子》二则 鱼我所欲也教案 语文版

鱼我所欲也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文中实、虚词的用法。

2、弄清各段之间的联系。 能力目标

1、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及其特点。

2、引导学生结合实际领会文章论点蕴涵的深刻哲理。 情感目标

领会人处于困境才会奋发有为,国无忧患往往遭到灭亡的道理。 【教学重点】

1、掌握文中实、虚词的用法。

2、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结合实际领会文章论点蕴涵的深刻哲理。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句名句的作者是谁?(孟子)今天我们再学习他的散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二、作者简介

孟子,约前372~前289年,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受业于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人。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又一最有影响的大师,封建时代被尊为“亚圣”,又与孔子并称“孔孟”。 孟子提倡“仁政”、“王道”,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曾以所学游说诸侯,但不为所用。退而与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作《孟子》七篇,计261章。

在孟子生活的时代,百家争鸣,“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孟子站在儒家立场加以激烈抨击。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孟子》与《大学》、《中庸》、《论语》合称四书。

三、整体感知

1、齐读课文,版述学生读错的字词并解释:

畎(quǎn )亩 :田间水沟 傅说(yuè ) 曾(zēng)益:同“增”,增加 胶鬲(gé )

拂(bì )士:同“弼”,辅佐君主的贤士 拂(fú )乱:违反、阻挠

2、自由朗读课文,疏通文意,教师出题检查掌握情况:(学生圈点勾画出颖难字词,并且学生之间自由讨论,共同解决) A、词类活用。

劳(形容词活用为使动词,使......劳累)其筋骨 饿(使......饥饿) 空乏(使.... 穷困缺乏) 所以动(使......惊动)心 忍(使.......坚韧)性 行拂乱(使......受到阻挠)其所为

人恒过(名词活用为动词,犯错误、犯过失) 入则、出则(动词活用为名词,国内、国外)

B、古今异义词。

举于版筑之间(今义:建筑、修路 古义:捣土用的杵) 举于士 (今义:士兵 古义:狱官 ) C、多义词。

于: 舜发于畎亩之中(从) 而:而后作(承接连词)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给) 而死于安乐也(并列连词 )

征于色(在) 生于忧患(由于,在) 是 :于是人也(这样的) 今义,判断动词 发:发于畎亩(举,被任用) 发于声(表现)

拂:行拂乱其所为(阻挠,违反) 拂士(同“弼”,辅佐,辅弼)

3、齐读课文。

四、精段阅读

(一)分析课文第一段

1、请一学生示范朗读第一段,并请另外一名学生翻译这一段

2、这段提到古代几个人物?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六个,都出身贫贱,都经历了磨练,最终都大有作为)

3、作者举例想说明什么?(说明了要想成才必先经历磨练;只有经过磨练才能有所作为)

4、请你举出古今中外同类型的事例。

(韩信受胯下之辱成将军;爱迪生经历上千次实验发明了电灯;诺贝尔发明炸药,实验中多次被炸伤;贝多芬耳聋后写出《命运交响曲》;居里夫人发现了镭元素;;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领导人开创了新中国的历史;张海迪高位截肢自学了四国外语……)

(二)分析课文第二段

1、第一段是记叙,那么第二段属于什么? 议论

2、请一学生示范朗读,并请另一同学翻译,老师给予纠正出现的错误。

3、作者在这段中议论的观点是什么?

古往今来受“大任”、成大业的人,起先都要吃大苦,经历种种肉体和精神的折磨,从而锻炼意志,增加才干。

4、背诵第二段(采用抽查一两个学生的形式)

(三)分析课文第

三、四段

1、一学生示范朗读,另一学生翻译

2、这段从哪两个方面来论述了什么道理?

从正、反两方面论述了个人成才与国家存亡的道理,指出一个人老犯错误,就能促使他改正错误,思路阻塞不通, 就能促使他猛然省悟,自己的不足。 一个国家,如果内无坚守法度的世族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无足以与之抗衡的邻国和外患的入侵,这样的国家就会灭亡。

3、最后,作者提出了一个什么观点?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是本文主旨所在。

五、归纳总结

1、本文的论证方法。(特殊论据——一般论据——中心论点。)

2、本文写作特点。 (正反对比论证,排比手法。)

六、布置作业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 )于畎亩( )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 )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 ),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

故于将降大任( )于是人也,必先苦( )其心志,劳( )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 )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 )心忍( )性,曾( )益其所不能。 1.“大任”指什么?“是人”指哪种人?

2.用横线标出“是人”需要经受哪些磨炼?

3.通过这些磨炼能带来什么好处?(用原文回答)

4.概括本段主要内容。 5.翻译下面的句子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6.有人说:“逆境能成才”,“顺境也能成才”,请你举例谈谈对此说法的看法。

人恒( )过( ),然后能改;困于心,衡( )于虑,而后作( );征( )于色( ),发于声,而后喻( )。入( )则无法家( )拂土( ),出( )则无敌国外患( )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本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什么?说明什么?

3 2.用自己的话概括人常遭遇哪些困境?

3.经过痛苦斗争过程而得到的好处是什么?(用文中的三个字概括)

4.造成一个国家灭亡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5.从本段推出原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用原文中语句回答)

6.翻译下面的句子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7.本文中心论点在结论部分,即“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从全文看,作者着重强调或议论的重心应是其中的“

”一句。

8.“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与“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两句分别从人们的

两方面说明人处困境能激发斗志的道理。如果译为现代汉语,前一句的意思是

。 9.第二段文字说的是( )

A.困境能造就人才的道理。 B.只有肯吃苦,就没有一个不成才的道理。 C.只有穷苦出身的人,才能成为人才的道理。D.顺境也能造就人才。 10.划分本文结构层次。①②③④

11.选出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于”字意义及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 A、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B、贫者语于富者曰 C、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D、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12.选出诵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2分)(

)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B、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C、苟全性命/于乱世 D、几处/早莺/争暖/树

13.语段主要论述了凡是能担天下大任的人才,都必须经受一定的磨炼,这样才能取得“曾益其所不能”的效果或成就。请你从历史或现实中,列举一个经受艰苦磨难,终于成就了不平凡事业的人物事例。(所举事例必须包括人名、所受的磨炼、取得的成就) 人物: ,事迹: 14.语段说:“人恒过,然后能改”,有人对这句话持不同见解。请阅读下面链接材料后,结合自己的思考谈一点你的看法。

【板书设计】 4

第三篇:优质课教案

第四课

画坛巨匠(活动一)

教学目标: 了解画坛巨匠齐白石、毕加索相关生平故事及艺术风格。

能让学生自主地从多角度欣赏、感受其代表作品,并能用语言描述、分析、评价作品。分析、探讨在过程中渗透的相关美术术语,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美术素养。培养学生视觉感受能力,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齐白石和毕加索的生平及其艺术风格,并能简单评述作品。

教学难点:评述美术作品。

教学准备: 课本、笔、纸等,如果要体验国画,还应准备国画相关绘画材料。

教学过程:

一、出示的作品,学生欣赏。(5分钟)

提问:仔细观察作品,画家画了些什么?请你描述。看了作品你有什么感受?(分组讨论,指定学生说一说。)

二、 了解画家及生平。(20分钟) 1.教师对齐白石生平作简介。3 2.讲讲有关齐白石的故事。6 (1)齐白石画虾。《群虾》

最初,齐白石画的虾,长臂和躯干变化不多,长须也大多画成平摆的6条长线。他自己很不满意。于是,他在家中案头摆了一只大海碗,碗里养着几只活蹦乱跳的小虾。齐白石每天都在碗旁仔细观察小虾的活动。从此,他画的虾就更加神态多变,活灵活现了。河虾与对虾的结合,创造了艺术中的“虾”。

(2)齐白石画花鸟鱼虫的小故事。

一天,齐白石跟师傅出去做活,在顾主家见到了一本乾隆年间翻刻的《芥子园画谱》,他如获至宝,与顾主好说歹说借了回去。回家后,他跟母亲商量好,从每月工钱里拿出一点钱来买纸和颜料,一笔一画地临摹起来。白天干活晚上画画,常常画得两眼酸痛,连鼻孔也被照明用的松明子熏黑了。半年后,一部《芥子园画谱》全部被他临摹了下来。从此,这本画册成了他的美术教科书他知道自己年纪大了以后画工笔画会很吃力,于是就趁年轻时画了很多张工笔的小虫,但是并不添加其他内容。年纪大了以后,只在每一幅画中添加写意的花草即可完成每日自己规定的绘画量。

3.教师小结并引导学生再次欣赏作品。3

尝试用一句或几句话对画家或作品做出评价,也可谈一谈自己的感悟或收获。 4.齐白石不仅是一位画家,还是一位书法家、篆刻家和诗人。3

他所画花鸟虫鱼虾蟹,笔墨纵横雄健,造型简炼质朴,色彩鲜明热烈;阔笔写意花卉与微毫毕现的草虫巧妙结合,神态活现。论画谓“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篆刻布局奇特有力。 5.分组研究(欣赏、学生模仿分析)5

(1)书中其他作品的特点(意境、表现方法、画面效果等) (2)选一幅你最喜欢的作品,谈谈它给你的感受。

三、评述过程10

1.帮助学生进行评述归纳。 2.对自己喜欢的一幅作品进行评述并用书面的形式写下来。

四、拓展过程5

1.为学生介绍相关网址,推荐相关书籍。 2.欣赏齐白石的其他作品。

第四篇:优质课教案

优质课教案:《范进中举》

新密市曲梁第二初级中学

马 宏 伟

《范进中举》教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封建社会庸俗腐败的人情世态,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2.学习通过对话、对比的细节等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 3欣赏本文的讽刺艺术。

重点难点

1.重点:

(l)学习通过对话描写、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2)学习对比写法。

2.难点:欣赏本文的讽刺艺术。

教学设想:

强调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多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后阅读古代名著,掌握基本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思想感情是本文取得成功的关键。

学习过程

一、导入课文

1 、简介作者生平导入,并简要介绍封建科举制度,给学生以相关的“三要素”中的社会环境感知以利于下文的人物分析和课文理解。本文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作者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安徽省全椒县人,清代小说家。出生于官僚地主家庭。父亲吴霖起,是一个具有儒家正统思想的知识分子,对吴敬样的思想有一定影响。吴敬梓不善于治理家业,又喜欢慷慨资助别人,与朋友歌吟豪饮。父亲死后,不几年家产便变卖殆尽。他二十三岁中秀才,此后科场一直不利,到三十岁还没考上举人。家业荡尽,功名又无希望,被族人视为败家子,于是迁居南京,靠卖文和朋友接济为生,生活相当贫困。由于科场不遇和家道衰落,他饱尝了世态炎凉,逐渐认识了八股科举的腐朽糜烂,产生了厌弃功名富贵的思想。广泛的交游,长期同官僚、政客、名士之流的周旋,使他对官场的腐败,儒林的堕落,有了较深刻的认识。这一切使他胸中郁结了忿世嫉俗之情。安徽巡抚推荐他去参加博学鸿词科考试,他抱着鄙薄功名富贵的态度,托病拒绝了。乾隆十六年,皇帝南巡,别人都去恭迎“盛典”,他却“企脚高卧向栩床”,表示了对最高统治者的鄙视。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就是在作者这样的生活和思想基础上写成的。

2.关于作品《儒林外史》是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是中国古典文学中讽刺艺术的最高峰,给后世的谴责小说以直接影响。它以整个封建社会为批判对象,以不同类型的封建知识分子为中心,通过对他们生活和心灵的描绘与剖析,勾画了一群“儒林”的丑恶形象。

3.关于封建科举制度。科举制度始于隋唐时代,随着封建社会的日趋没落,科举制度从内容到形式都越来越反动腐朽。明代开始实行八股取士,考试限定由四书五经命题,写文章必须“代圣人立言”,不许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形式上

2 讲究起承转合等八股格套,钳制人民的思想,培养忠顺的奴才。许多读书人都把举业当作人生第一要义。他们寒窗苦读,皓首穷经,精神空虚,百无一能,成了科举考试的奴隶。在鲁迅的小说《孔乙已》中就有这样的一个人物。清代的科举制度是这样的:清人为了取得参加正式科举考试的资格,先要参加童试,参加童试的人称为儒童或童生,禄取“入学”后称为生员,又称为库生,俗称秀才。这是功名的起点。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1)乡试(2)会试(3)殿试。乡式通常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一次。乡试取中后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会试在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在礼部举行。参加会试的是举人,取中后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殿试是皇帝主试的考试,考策问。参加殿试的是贡土,取中后统称为进土。殿试分三甲禄取。第一甲踢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第一甲禄取三名,第一名俗称状元,第二名俗称榜眼,第三名俗称探花,合称为三鼎甲。

二、检查预习

1.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星宿(Xiù 斋公(zhāi 醉醺醺(xūn) 癞虾螟(lài há ma )阎王(yán ) 攥(zuàn)带挚(qie)啐cùi )簇拥(cù)侥幸(jiǎo) 2.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作揖:拱手行礼。

倒运:事情不顺利,倒霉。 狗血喷头:形容骂得很凶。

不省人事:昏迷,失去了知觉。 商酌:商量斟酌。

3.请同学简单复述小说主要情节。

三、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小组合作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组内讨论并归纳交流后全班展示。

参考:全文分成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l~2段):写范进进学回家到中举前的情况。 第一层(1段):写范进进学回家,丈人胡屠户前来贺喜。 第二层(2段):写范进向胡屠户借盘缠应乡试,遭到拒绝和辱骂。 第二部分(3~结束):写范进中举后情景。 第一层(3~5段):写范进中举后喜极而疯。 第二层(6~10段):写胡屠户治疯。 第三层(11~结束):张乡绅拜会和胡屠户受赠。 下面分法也可:

中秀才 胡屠户“贺喜” (第 1 节)

中举前(1--4节) 借盘缠 范进遭骂 (第 2 节) 断炊烟 范进卖鸡 (第3- -4节) 见报贴 范进发疯 (第 5 节)

中举后(5-12节) 打贵人 胡屠巴结 (第 6- -9节) 送贺礼 士绅附势 (第10-12节)

2、分析社会环境的特点 (1)、范进的生活在中举前后有很大的改变,体现在哪些方面? 提示:分析书中的细节部分

3 可以此板书:

中举前——穷困潦倒,乡邻冷遇、丈人辱骂

今 (住茅草棚,卖鸡买米,拱手作揖) 欺贫爱富 非

昔 趋炎附势 比 (社会环境) 中举后 ——丈人巴结,乡邻捧场,乡绅附势 (2)、提问:这篇小说里的环境描写和《孔乙己》的有何不同? 提示:前者是直接交代社会环境,而后者是通过范进中举前后他身边的人对他态度的变化表现当时社会环境的特点。

3、提问:课文是怎样描写范进的喜极发疯的过程? 讨论并归纳:范进喜极发疯的过程可分作四层。 第一层写昏厥。用“看”“念”“拍”“笑”写范进喜极的动作,用“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写范进昏厥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中“嗷’写出惊喜过望的心情。“好了”几十年追求功名,一旦实现,富贵荣华滚滚而来。 第二层写疯跑。用“爬将起来”“拍着手大笑”“飞跑”这些动作描写,写足了范进的疯劲。用重复的语言,写狂喜的心情。

第三层写跌倒。用富有讽刺性的外貌描写,写范进一脚端在塘里的丑态,“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包含了极其强烈的讽刺意味。 第四层写疯走集上。“拍着笑着”的动作描写,写尽范进的疯态。

4、提问:课文写范进的喜极而疯说明了什么?

讨论并归纳:在封建社会,读书人一旦中举,那就平步青云。范进未中举前穷愁潦倒,受尽屈辱。中举后,即能吐尽几十年的苦水闷气,从此将身价百倍,富贵荣华。因此,这是范进梦寐以求的,一旦到手,竟喜极而疯。文章着重刻画范进颠狂的丑态,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5、范进是本文着力刻画的中心人物,试分析范进的人物形象。(提示学生可从人物中举前后变化,从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等描写入手分析。) 讨论并归纳:范进是一个热衷功名的下层知识分子,大半生穷困潦倒,到54岁才考进秀才。他中举之前,穷得揭不开锅,邻里没有一个借米周济他。他地位卑微,受人歧视岳父可以任意辱骂他。他中了秀才.社会地位才有所改变,可是胡屠户对他的态度仍然十分粗野傲慢,臭骂他,训斥他,他总是习惯的“唯唯连声”,逆来顺受,甘受屈辱。范进中了举,情形就完全不同了。几十年来的贫困、屈辱一旦过去,梦寐以求的功名富贵一旦出现,政治、经济、社会地位一旦政变就使他惊喜得发了疯。那可憎可笑的疯癫形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范进的喜疯病被胡屠户一骂一打治好后,他回忆疯额中的情景,别的都“昏昏沉沉”记不得唯独“记得是中的第七名”。课文深刻刻画了范进这个为功名利禄而神魂颠倒的典型形象。

6、小结:本文着力刻画了范进这个热衷科举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描述了穷秀才范进中举前后的生活经历,深刻揭露并辛辣地讽束了封建科举制度,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及其对读书人的腐蚀和毒害。

四、欣赏本文的讽刺艺术。

提问:讽刺是本文突出的艺术特征,找找全文可笑的地方,想一想在笑的背后隐含着什么?

相关语句可从对人物的描写中找到很多。分析讨论并归纳:在笑的背后隐含着作者对科举制度怀着深恶痛疾的态度,作者痛感科举制度已把读书人腐蚀到了

4 不可救药的地步。作者借小说人物的塑造,深刻揭露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以及对读书人的腐蚀和毒害。

五、体会对比写法。

提出问题,学生讨论:

1、本文还运用了对比的写法,主要体现在哪儿?

(两点:①范进中举前后的社会地位;②胡屠户对待范进前后的态度。)

2、对比的方法对于表现本文的主题有什么作用? (范进先贱后贵,胡屠户前倨后恭,这种对比深刻而鲜明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深刻地揭示了主题。)

六、作业

1、读《儒林外史》,谈谈作者还讽刺了哪些人物哪些事,《儒林外史》是一部怎样的小说?你还有什么感想。

2、掌握字词

3.思考胡屠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第五篇:优质课教案

五年级语文优质课教案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驿城区沙河店镇沙西学校

孙方

2014年3月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设计

沙河店镇沙西小学

孙方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歌颂边疆建设者的感人力作。文章记叙了在高寒缺氧,自然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施工条件异常艰苦的条件下,我们的西部建设者们以他们的智慧和力量,克服了一个个世界难题,攻克了国际性技术难关,修筑了青藏铁路的故事。整篇文章充满了昂扬的向上精神和英雄气概。字里行间包含了对西部建设者们的歌颂与赞美。

学情分析: 由于时代的久远,时过境迁,对孩子来讲,距离还是比较远,因此,在教授此课时,我让孩子先自己去收集资料,然后自己也准备了有关青藏铁路修筑时的相关资料,以帮助孩子能更好地了解这条铁路修筑的不易,和西部建设者面对困难毫不畏惧的奉献精神。

设计理念: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学生应该结合前两篇课文,凭借阅读提示的内容,去自行读书、思考、讨论、交流,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好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个性的学生差异,鼓励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推进学生自学。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条理清晰的表达方法,称赞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是学习这篇文章的主旨。

教学策略: 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青藏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兴趣,鼓励有条件的学生浏览“青藏铁路网”,关注青藏铁路的建设情况。

教学目标: 1、认识“妖娆”等14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条理清晰的表达特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

3、使学生感受到建设者们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感受建设者勇克难关,顽强拼搏的英勇气概。继续增加对西部开发的

了解。

教学重点:

1、了解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所遇的困难,感受勇克难关的英勇气概。

2、学习本课条理清晰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增进对西部的进一步了解,培养对西部的感情。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查找有关青藏高原、青藏铁路及拉萨等方面的资料。 2、教师收集有关图片。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引发兴趣

观赏了一碧千里的大草原,游览了神秘的丝绸之路,祖国的西部真是景色奇丽,蔚为奇观。现在,让我们一起去欣赏西部的雪域圣城──美丽的拉萨。

课前同学们收集了有关资料,现在就你们收集的资料,你也来谈谈你心目中的拉萨好吗?学生交流资料内容,了解拉萨这个城市。

师:在人们的心目中,“出国易,入藏难”。拉萨地处偏远,交通闭塞,给物资流通,文化交流带来了重重困难,是全国唯一一座未通火车的城市。为了造福广大人民,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党中央决定在2001年的10月18日开始,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板书课题: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师生共同读题

二、结合阅读提示,明确学习目的

师生交流,明确学习内容:

1、默读课文,说说青藏铁路是一条什么样的铁路。

2、建设者在修建青藏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

3、将收集到的有关西部大开发的资料,讲给同学听。

三、初读课文,理清作者写作脉络

1、学生自学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作以批注。 2、检查学生自学生字,生词的情况。

3、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成为文章的主线,文章中四次出现。

四、再读课文,画出含义深刻句子

要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那么,在修建过程中,建设者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生自读课文,画出相关的语句,并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和小组内的同学进行交流。

五、共同探究,体会修筑困难

出示句子:“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学生交流,教师主要抓住以下几点随机点拨:

1、“正在修建的是一条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冰土铁路。”

⑴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

文中哪些句子说明了什么是“冻土”“海拔”。

⑵联系资料谈谈高原冻土给施工带来了哪些阻碍?

⑶从“昼夜”“反复”,你体会到了什么?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 ⑷指导朗读第5、6自然段,感受那种战风雪,斗严寒,在生命禁区的高原,进行施工的现场。

2、“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轮番向这支队伍进攻”: ⑴理解词语:哪些词语体现了科技人员的艰辛? ⑵想象“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的工作情景。

进一步使学生体会到“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六、品读文章,称赞挑战精神,置留作业

1、再读全文,要把自己的豪迈建立在建设者的勇克难关,顽强拼搏之上,共奏生命强音,谱写铁路建设史的新篇章。

2、把此时你最想表达的感情表达出来。和同桌商量一下,尽情抒发你对建设者们的崇尚、爱戴、赞美之情吧。

3、青藏铁路的竣工,将引起西藏的巨大变化,我们不能忘记曾在这片冻土上挥洒血泪的建设者。如果要在铁路经过的海拔最高处为建设者立一块丰碑,你会在上面写下什么呢?(生动笔写。)

板书设计:

遇到的困难 多年冻土区 恶劣天气 极度缺氧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鱼我所欲也优质课教案】相关文章:

鱼我所欲也优质课07-25

小班公开课优质课教案03-20

音乐优质课公开课教案04-30

梦优质课教案04-08

鸟优质课教案04-17

社会优质课教案04-23

省优质课教案04-24

蝉优质课教案04-25

麻雀优质课教案04-27

初中历史优质课教案05-06

上一篇:银行标杆网点培训感想下一篇:银行保安个人述职述廉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