镶嵌的优质课教案

2024-04-10

镶嵌的优质课教案(通用11篇)

篇1:镶嵌的优质课教案

数学综合实践课《平面图形的镶嵌》教案

徐州市西苑中学

解春玲

一、教学课题

《平面图形的镶嵌》

二、教案背景

《平面图形的镶嵌》是在苏科版八上教材中以数学活动的形式呈现的。课标中已将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将所学过的知识有机地结合,增强对知识的理解;注意与实际问题有机地结合,进一步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增强应用意识。

三、教材分析

(一)学习目标分析:

本课是在信息环境、资源环境中让学生通过实例认识图形的镶嵌,理解构成镶嵌的条件,在发现只用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六边形可以镶嵌的基础上,上升到任意三角形、四边形可以镶嵌平面,再将图形的镶嵌知识由平面拓展到空间。通过学生思考,相互讨论,动手操作,丰富学生对镶嵌的认识,提高动手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增强审美意识。

(二)资源环境分析:

现代信息技术及各种有效的资源既能调动学生思维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创新精神,又能使学生活跃思路,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问题。为此,我构建了图形镶嵌的图片资源、拼图动画资源、现场实物操作资源等环境。在思考、操作、欣赏与提高各板块的活动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欣赏图形的镶嵌、感受到图形镶嵌的魅力;在合作学习、快乐体验中达到学习目标。

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积极性很高,最后学生在欣赏图片中,将图形的镶嵌知识由平面拓展到空间,从而达到了活动的高潮。

(三)学生学习心理分析:

我所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对事情有自己的看法,他们的学习在很大的程度上受着兴趣、情感的支配。信息技术的运用 1 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新异刺激,可使其充分集中注意力,更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内在动机。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从儿童心理学角度看,儿童具有直观、形象的思维特征。所以我同时又在信息环境的氛围中采用具体、形象的教学形式,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引导下清楚的了解到图形镶嵌的实质。学生在整个活动中思维活跃,从接受灌输的被动地位转变为发现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主体地位,构成了探究式的学习氛围。

四、教学方法

本课力求突出数学综合实践的特点,以问题为主线,以“图案欣赏——探究镶嵌——拓展应用”的模式展开教学,学生在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的过程中积累数学经验,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课件展示拼图的图片。

【本课开始展示拼图的图片,勾起学生美好回忆,拉近生活和数学的距离,再辅以上述问题,激起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课件上展示生活中瓷砖的图片。

师:生活中,地砖铺地,墙砖贴墙,都要求砖和砖之间不能重叠,不留有空隙,而且要把地面或墙面覆盖。从数学角度看,用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一种或几种平面图形进行拼接,使图形之间没有空隙,也没有重叠地铺成一片,这就叫做平面图形的镶嵌。

【从生活中铺瓷砖的事例中,提炼出平面图形镶嵌的概念,学生便于理解。】

(二)探索活动:

师:只用同一种全等的图形,哪些图形可以镶嵌呢?先从最简单、最特殊的平面图形开始研究。生:先研究等边三角形。生:也可研究正方形。

师:我们就从这两种图形开始研究。

【这一问题的提出,想带领学生先从同一种全等的图形开始研究镶嵌,但全等的图形,涉及的范围较大,于是采用从一般到特殊的方法,降低问题的难度。】

师:用全等的等边三角形可以镶嵌平面吗?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操作。(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课前准备好的边长是5厘米的等边三角形集中到一起。)生:可以镶嵌!

师:全等的等边三角形为什么可以镶嵌平面?

生:我知道了,等边三角形的3个内角和为180°,可以构成一个平角。6个内角可以在一个顶点处构成一个周角,因此可以镶嵌。师:很好!用全等的正方形可以镶嵌平面吗?为什么呢?(可以!有了前面的问题做铺垫,这个问题很好回答了。)

生:正方形的4个角可以够成一个周角,在一个顶点处构成一个周角,因此可以镶嵌。

师:全等的任意三角形可以镶嵌吗? 请同学们小组讨论。

(学生热烈的讨论着,教师深入到各小组,倾听学生们的讨论,鼓励学生大胆的讨论,对其中合理的回答给予肯定,对有困难的小组及时进行指导。)生:可以的。任意1个三角形的3个内角都可以构成1个平角。用6个这样全等的三角形可以进行镶嵌。我是这样镶嵌的:

【这一问题的解决是以后学习的关键,学生独立回答,比较困难,因此这里采取小组合作,教师指导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合作中学习与人交流,通过交流,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清楚的解释这一问题,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师:回答的非常完美!(学生给予热烈的掌声。)师:全等的任意四边形能否镶嵌?请小组讨论。

生:任意1个四边形的4个内角可以构成1个周角,而且在镶嵌的时候要把相等的边互相重合。

(学生答毕,教师展示课件中任意四边形可以镶嵌的动画,学生一目了然。)师:能镶嵌的图形在一个拼接点处有什么特点呢? 生:在一个顶点处,可以构成360°。生:相等的边互相重合。

师:这两位同学的回答结合在一起,就非常全面了。师:用全等的五边形能镶嵌平面吗?请说明理由.生:不能!

生:因为在图形的每一个拼接点处,无法用五边形中的某些角构成周角。

【在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又从特殊回到一般,比较几种图形的共性,用比较归纳的方法得到能够镶嵌的图形在一拼接点处所具有的特点。通过这一特点的归纳,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感受新知。】

师:一木工厂的废料堆里,堆放着大量废木料,都是形状、大小相同的不规则的四边形。如果把它们做成比较规则的四边形,须锯掉一些边角,就要浪费很多木料,有人建议用这些木料来铺地板,你说行吗?为什么? 生:可以,因为全等的任意四边形能够镶嵌。

【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价值所在。】

(三)拓展延伸:

师:若等边三角形与正方形的边长都相等,用等边三角形与正方形的组合能镶嵌平面吗?为什么?小组讨论研究。

生:在一个顶点处用3个等边三角形和2个正方形可以镶嵌。

师:当等边三角形与正方形组合镶嵌平面时,设一个顶点周围有m个等边三角形的内角,n个正方形的内角,那么,这些角的和就应该满足方程:

m3因此可以组合镶嵌平面。60m90n360由此得到方程的正整数解为n2【这一问题的设置,是将镶嵌从同一个图形拓展到多个图形研究。学生回答这个问题时,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得出结论。教师则从理论上讲解,学生能够建立新的知识体系,为学生进一步探索提供可能。】

(四)作品欣赏:

师:著名的版画家埃舍尔的作品《骑士》,是由深、浅骑士镶嵌而成。杨振宁的书《基本粒子发现简史》就是以《骑士》作为封面的。

师:在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人脸还是花瓶? 生:花瓶!人脸!花瓶和人脸!!师:这幅图片是由人脸和花瓶镶嵌而成!

师:这节课我们主要探讨的是平面上的镶嵌,现实生活中,还存在许多空间镶嵌的例子:

例如,蜂巢由正六边形镶嵌而成,足球由正五边形和正六边形镶嵌而成,乌龟壳上的图案由一些不规则图形镶嵌而成„„

六、教学反思

个人认为,数学综合实践课不同于其他的数学课,教学时,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和已有知识,在信息环境、资源环境中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篇2:镶嵌的优质课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秋游观察,教幼儿用种子进行镶嵌画,表现出自己看到的印象最深的物体形象。

2、发现自然材料美,体验成功的乐趣。

3、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4、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习惯,保持桌面干净。

活动准备:

1、幼儿与家长共同收集不同种类的种子,如黄豆、芝麻、黑豆等。

2、教幼儿课前学习绘画奶牛、树叶、菊花等。

3、操作纸、浆糊、勾线笔、棉签、抹布。

活动过程:

(一)出示种子盒,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1、教师摇盒子,幼儿根据声音,猜测盒子里是什么?(棋子,种子等)。

2、小朋友想想看种子可以做什么呢?

师小结:小朋友刚才说了种子可以种,做粥等等,今天老师用种子做一个样特别的东西,你们喊1-2-3把它请出来,好不好?

(二)出示范画,引导幼儿观察,讨论作画步骤。

1、小朋友,请你们仔细观察,看看这幅图和平时看到的有什么不一样呢?(平时用蜡笔涂颜色,这幅图上镶嵌着各种各样的种子。)

2、小朋友再来找找看,老师贴上去的种子有什么规律呢?(相邻的部位贴得颜色不一样。)

3、小朋友刚才仔细地观察了老现的图画,你们觉得漂亮不漂亮呀?那今天请你们也做一幅画,用种子把它打扮得漂漂亮亮的。

4、小朋友用勾线笔把你想画的东西画好,因为这次要用种子来打扮你的画,所以小朋友画得时候要比平时画得大一点,这样种子才能贴上去。画好后,可以按照先贴外面的轮廓,再贴里面部位的顺序,用棉签均匀地涂上浆湖,然后放上你要贴的种子,用小手轻轻一按,种子就贴上去了,我们用同样的方法把其它的部位也贴上各种各样的种子,这样我们的画就变得更漂亮了。(师边讲边示范)

(三)师交带要求,幼儿操作,师指导。

现在请小朋友想一想秋游时,你看到的印象最深的一样东西是什么,有的小朋友看到的是秋天的落叶,有的小朋友看到的是奶牛等,今天请你们把它画下来,然后用桌上的种子把它打扮得既干净又漂亮。

注意:

1、画图时要画得大一点。

2、涂浆糊时要涂得均匀一点,不能涂得太多。

3、取种子时要相互谦让。

4、保持画面干净。操作完后把棉签放在空盒子里,把浆糊的盖子盖好。现在请小朋友想想自己看到的印象 最深的一样东西是么,想好后就把它画出来。

(四)、点评。

选2-3幅画点评:

1、请幼儿介绍自己看到的印象最深的东西。

2、构图大小是否合理。

3、画面是否干净。

4、是否表现出了物体形象。

(五)、结束活动。

请做好的小朋友把你的画累累地放在后面的科学区时,让老师和其他同伴一起欣赏,并认识你所用的种子。

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中也有几点不足之处,需要在以后的课程中多加注意,如:粘贴时不均匀、牢固性不强、还有构图过大或过小的现象,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会多让孩子利用身边的物品进行各项活动。

篇3:一堂失败的优质课

今年5月18日, 市里举行了体育优质课展示活动, 我有幸成为上课教师之一。为了能够上好这堂课, 我积极查找教学资料, 规划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语言, 前前后后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进行准备。

由于是借班上课, 授课学校的教师带我提前去了解学生的情况, 期间, 该教师对学生说:“这堂课是市级的公开课, 全市的体育老师都会来的, 没有特殊情况下午的体育课谁也不能请假。李小璐留下, 其他同学解散!”他和李小璐小声地说了几句, 然后带着我向办公室走去。路上他介绍说:“这个班有49个学生, 她是女同学中个子最小的一个, 如果她不来上课刚好每排12人共48个人, 这样课的效果会更好!”面对这样的热情“帮助”, 我选择了默默接受。

下午, 我提前来到场地布置器材, 脑海里想着教学过程……铃声响起, 体育委员整队报告人数——“实到48人”, “李小璐真的没有来。”我心里暗暗地说。“同学们, 这节课我们学习篮球的胸前传接球……”在简单的说明、导入后, 进行到准备活动环节——热身游戏。“啊, 好痛!”热身游戏进行到第二个环节时, 突然, 一个女生双手抱着踝关节大叫着坐在了地上, 我马上跑过去, 一边询问她受伤的部位和受伤的情况, 一边扶她到场外。回到场地后我总在想, 这个游戏我已经在课堂上做过多次而且游戏本身不是太剧烈, 怎么会受伤呢?同时我又不断地提醒自己“不要乱想, 正在上公开课”。“真好玩, 我学会胸前传接球了!”一些学生高兴地喊了出来, 随着课的推进我悬着的心也放了下来。当我扬起手擦额头的汗时, 看到对面教学楼的一个教室有个小脑袋正偷偷地向操场上张望, “这会不会是李小璐呀?”这个问题在我脑海里闪过。“老师, 篮球除了胸前传接球外还有其他的传接方法吗?”几个篮球基础比较好的学生不满足现有教学内容而高声地问道。“当然有了!”撇开思绪的我来到他们当中说道:“还有头上传接球、反弹传接球等, 你们先练习一下, 然后再试验看还有哪些传接球方法。”……

当铃声再次响起时, 我来到受伤的女生身边。“老师, 对不起!”还没等我开口她就胆怯地说道:“今天中午下楼时我不小心把脚扭了, 没能坚持到你上完课!”“啊!”我很惊讶地问道:“你不是做游戏时受伤的, 我不是让见习生出列吗?”女生吃力地站起来, 激动地对我说:“老师说了, 这堂课很重要, 没有特殊情况谁也不能请假!”我有些哭笑不得地问道:“你的脚没事吧?”“没事的, 我又不是娇小姐!”她一边一瘸一拐地走了两步一边继续说道:“李小璐比我还要惨, 喜欢的体育课不能上!”“那个是她吗?”我把手指向了那个小脑袋问道:“她真的很喜欢体育吗?”受伤女生一边向教学楼走一边说:“当然了, 她昨天知道要上公开课, 今天特意穿了双新运动鞋, 上课的时候她还不停地看我们呢!”听了她的话, 我的手无奈地在头上挠了挠, 心里涌起了一种说不出的感觉。

二、案例反思

评课时, 看课教师有的说这堂课教学过程连贯、合理, 有的说笔者示范动作规范、到位……这次课由于自己的精心准备, 教学效果很不错, 应该说是一堂成功的优质课。但是, 喜欢体育课且身体健康的学生孤单单地坐在教室里, 受伤的学生不能参加体育运动却站到了操场上, 这难道不是一堂课的失败所在吗?如果能从学生的真实情况出发, 再有上面看课教师的评价, 那才是真正的成功课啊!

教学的对象是学生, 他们在体能、运动技能、爱好、个性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这种差异的确与后天的学习有关, 也与先天因素密切相连, 而先天因素往往是后天难以弥补的。如果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 对所有学生提出同样的要求, 就会造成部分学生获益, 使这些学生产生高人一等的思想;另一些学生则可能会遭受挫折或失败, 进而影响体育学习和活动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个别学生久而久之就会变成“问题学生”。这次课提醒了我们, “关注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 保证每一位学生受益”这一理念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篇4:镶嵌的优质课教案

一、寻找合适教案

在寻找教案之前,必须对教师自身素质进行分析,扬长避短。如口语表达能力、表现能力强的可选择上语言课,绘画能力强的可上美术课,表现力较强、唱歌比较好的就选择上音乐课或舞蹈课,而针对表现能力不是很强,但语言简洁,逻辑思维强的就选择上科学课。根据自身特点选择优秀教案的领域范围,有目的地寻找,不至于漫无目的,浪费时间与精力。

活动领域确定后,必须明确此领域的要求,如科学领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利用学生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3~6岁儿童发展指南》强调: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带着这些新的教育理念去寻找相关优秀教案,我曾在《山东教育·幼教园地》上看到一则大班科学活动案例“巧顶纸板”,将幼儿生活中较常见的几种材料:纸板、易拉罐、铅笔、纸筒芯等作为教具,引导幼儿主动尝试用不同材料巧妙顶起正方形、正三角形、圆形纸板,教师与幼儿一道津津有味地探索稳稳顶住纸板的秘密。幼儿通过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亲历了探究的全过程,从而有助于培养积极探究的态度,养成积极探究的习惯。

二、调整优秀教案

虽然现成的优秀教案上已标明施教对象,但不同地区的孩子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地域差异,且许多教育方式更是因人而异,此时必须根据本园孩子的实际情况对优秀教案进行适度的调整。当我选中大班科学活动案例“巧顶纸板”后,先进行预操作:准备一些材料和铅笔、易拉罐、纸筒芯、圆形纸板,不作任何提醒与练习,让大班孩子试着用这些材料顶起圆形纸板,结果发现大多数孩子都能成功顶起圆形纸板。很显然,在大班上这节课的活动设计没有挑战性。用同样的方法在中班做试验,40名幼儿中有14名幼儿轻易地把纸板顶起来了。于是根据预操作的结果,我决定将它由大班科学活动改成中班科学活动。在预操作的过程中发现,较薄的纸板容易变形,影响操作效果,在准备材料时要尽量选择硬实、不易变形的纸板,排除所有不利于操作的干扰因素。预操作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教育对象、活动材料、活动目标等,以便活动能够科学地顺利地进行。

《山东教育·幼教园地》上一则大班科学活动案例“巧顶纸板”,教学过程是这样设计的:

1.欣赏:激发幼儿顶纸板的兴趣(播放获奖杂技表演、幼儿用身体部位顶住纸板的游戏现场)。

2.尝试:发现顶纸板的最佳位置(幼儿用纸筒芯自由尝试顶纸板、发现成功的秘密、幼儿合作找并画出中心点)。

3.探索:分析用不同材料顶起纸板的难易程度(猜想并记录、尝试并记录、集体验证操作结果)。

4.讨论:找出有利于顶纸板的因素。

5.表演:分享顶纸板的快乐。

以上活动设计是适合大班幼儿的,程序比较复杂,而我的施教对象为中班幼儿,就不能照搬硬套,让幼儿合作找中心点对大班幼儿来说并不难,而中班幼儿的合作能力、协调能力并不强。找、画中心点有一定的难度,我就进行修改,幼儿操作结束后请两个幼儿示范稳稳顶起圆形纸板,教师帮着画中心点,然后请幼儿观察教师做的记号,发现能稳稳顶住纸板的位置,通过观察得出结论:只有顶住圆形纸板的中心点,才能稳稳地顶起纸板。于是我对活动过程进行适度调整:

1.欣赏:激发幼儿顶纸板的兴趣

2.探索:用不同材料(铅笔、纸筒芯、易拉罐)顶圆形纸板并讨论:为什么有的材料容易顶起纸板(纸筒芯、易拉罐),而有的材料很难顶起纸板(铅笔)?

3.二次探索:探索用铅笔成功顶起纸板的秘密——顶住中心位置(幼儿尝试顶纸板、请成功幼儿表演、老师画出中心点、幼儿观察中心点发现成功的秘密)。

4.表演:分享顶纸板的快乐。

三、打磨出优质课

优秀教案只是上好课的前提,还有诸多因素影响着一节活动课最终的效果,如教师的组织能力、教育技巧、孩子预知的经验、教具的准备等。为了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打磨出一堂优质课,还需在实际操作中不断结合教学实际进行调整、优化。经过以上环节,我在上课的过程中发现了如下问题,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调整、优化,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反响不错。

(1)问题设计具有局限性。活动的导入部分,请幼儿用身体的不同部位顶纸板,孩子站在原地,只能想出几种玩法:用头、肩、背顶纸板,仅局限在身体的几个部位,并不能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封闭了孩子的思维。于是我就重新设计:请小朋友想出多种办法和纸板玩游戏。幼儿想出了许多种玩法:纸板变成了方向盘、飞镖、滑板车、陀螺、红绿灯,用一只手指、两只手指、三只手指、头、手臂、背等部位顶纸板。开放性的问题设计,使幼儿活动内容更丰富,激活了幼儿的思维,更激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2)继续探索的兴趣不浓。第三环节向难度挑战,练习用铅笔顶各种规则图形纸板,找中心点。操作材料比较单一,且学生不能立马掌握其中的奥秘,有的孩子一会儿就成功了,有的孩子因失败而兴趣索然,玩起了别的花样,幼儿探索的兴趣不浓。经过反思,我想可能是材料比较单一,就增加了几种规则图形,如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请幼儿用铅笔顶起不同形状的纸板,不断地去尝试,激起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增加难度,让轻易顶起纸板的幼儿在纸板上加顶纸杯、乒乓球,调动起这些幼儿继续探索的兴趣。科学合理地投放适宜的活动材料,有利于幼儿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并增加探究的深度。

一堂优质课的形成,需要在实际操作中不断进行打磨、调整。只有对自身素质、幼儿水平了如指掌;借鉴优秀教案的科学设计,融入自己的独到见解,进行重新组织、整合与创新;在积极不断的推敲、改进中,对设计的新教案进行实践论证、打磨,才能酝酿出一节优秀教育活动课。(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幼儿园)

篇5:《争论的故事》优质课教案

教材分析:

《争论的故事》(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讲的是盛老师给同学们讲了一个故事,并引导学生交流听后的感想,说明做事应把握好时机,如果陷入无休止的争论,必将贻误时机而一事无成。

教学目标:

1.读好文中人物的对话,读出争论的语气,并练讲这个故事。2.联系上下文和结合工具书理解文中生词的意思,如“争论不休”、“不以为然”等。3.领会故事所蕴含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教学重点:领会故事所蕴含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要确立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整个教学中只是一个引导者。依据这一理念,课堂中教师要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通过引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个别读,小组读,分角色朗读,练讲故事,说话训练等形式,为学生搭建自主交流、探究、发现、创新的舞台。从而使学生能更深层次地走进文本,进而超越文本。由此也达到了新课标提倡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教学流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听写词语(指2名学生在黑板上听写,其余的学生在本子上听写)

充饥 不以为然 争论不休 评理

无影无踪

2、结合听写的词语说说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3、根据学生的回答补全板书:起因、经过、结果

师:课文讲的是哥哥和弟弟为怎样吃大雁而争论的事,那么,他们是怎样争论的呢?

二、读好对话,练讲故事。

1、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自由的轻声读故事,用“——”线画出哥哥的话,用“ ”画出弟弟说的话。

(1)学生交流画出的句子。

(2)指导朗读对话。

A、出示“我要是能把大雁射下来就煮着吃。” 哥哥的这句话强调要怎样吃大雁? 指导朗读。

弟弟同意哥哥的做法吗?(不同意)

B、出示“再好的东西,一煮还有什么味道呢?依我看,只有用火烤才好吃。” 谁能把弟弟的话换一种说法,你觉得哪句话争论的味道更浓?反问句更能表现争论的激烈。“只有„„才„„”表现了什么语气?坚持!指导读好弟弟的话

同桌一人当哥哥,一人当弟弟,练习相互争论。指同桌朗读。

过渡:弟弟说得有理有据,哥哥同意弟弟的话了吗?(不同意)文中哪个词表达的是这个意思。

哥哥的话中也说明了这个词的意思,指名读哥哥的话。“你这话不对” 理解“不以为然”。出示“然”的三种解释,让学生结合语境想想选择哪一种解释。

C、出示“你这话不对,大雁就该煮了吃,烤了吃,烟熏火燎的,能有什么好味道?” 这也是——反问句,意思是什么?

这句话该怎样读,用什么语气读,引出“大声争辩”。指多名学生读出语气 D、弟弟很不服气:“鸭子不是可以烤了吃吗?皮香肉嫩,味道多美呀!为什么大雁就不行呢?”

师引读这句话。

指导读出不服气的语气。

(3)出示四句对话,分小组读。(一、二组读哥哥的话,三、四组读弟弟的话。)(4)同桌互相分角色读。

2.兄弟俩争论出个结果了吗? 师引读:“兄弟俩就这样争论不休,谁也说服不了谁„„飞得无影无踪了。” 引导理解“休”及“争论不休”

老人为兄弟俩想出了什么办法?这主意既考虑哥哥的想法,又满足弟弟的心愿,这就叫——两全其美。

3.老人想出来两全其美的办法,可是当兄弟俩抬头一看,大眼早已飞得——无影无踪了。

三、畅谈感想,深化故事。

1.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你们有什么感想吗?课文中的盛老师讲完这个故事,她的学生也纷纷发表了很多感想,谁来读一读?(指名读)(板书:抓住时机 先做起来)

2.同学们感想很多,课文没有一一写出来,就用了一个特殊的符号,省略号,而且它有十二个点,我们平常用的都是六个点,六个点省略的是一句话或者几句话,十二个点省略的可以是一段或者几段话,如果你是盛老师的学生,你会发表什么感想呢?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事你抓住时机做好了?那些事没有抓住时机做好?

3.学生写感想。(联系生活)

4.盛老师聚精会神地听同学们的感想,不时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盛老师这“赞许的目光里会说些什么呢?”

四、总结全文,升华道理。

1.同学们,过多的争吵和犹豫会让机会和我们擦肩而过,与其争吵不如先做起来,付诸于行动,只有行动才会有收获,下面老师要送给大家两句话,出示名言,齐读。

希望同学记住《争论的故事》,记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出示齐读“抓住机会,先做起来”。

《争论的故事》教后反思

作为一名乡镇小学语文老师,能参加这样的活动我很激动,紧张三天的准备,从研读教材,到教案成熟,从试教到正式上课,真正让我感受到了上好一节课的确不是一件容易之事。再反思自己的这节课,有成功也有遗憾。

备课时,教案反复修改,力求做到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完完全全为学生。

1、本想在公开课上寻找点与众不同的方式,于是备课开始,我就准备用表演故事的形式来促动学生读好对话。第一次试教,发现这个要求对于三年级学生是超标了,太高了。学生连人物的语言都没法读记住,更谈不上加上动作、表情表演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我想,围绕目标读好对话,我的教学任务就完成一半了。于是我就放低要求,简单一点,着力指导学生读好对话。采用了多种方式(个别读,小组、同桌分角色读,指名现场再现情景读„„)让学生反复练读,读出争论的语气。尤其是反问句语气的指导,是我这节课读的一个重点。后来我发现,的确如此,反问句读好了,人物争论的语气也就读出来了。

2、苏教版课后习题是我们课堂教学要解决的一个重点。这篇课文中好几个成语要让学生理解,怎样做更好呢?如果总是老师讲学生听,那就太枯燥了,也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而且也不符合三年级小朋友的年龄特征。于是在教学“不以为然”时,我先让学生明白哥哥的不同意就是“不以为然”,哥哥的话中“你这话不对”就是“不以为然”的意思,明白了词的意思,“然”的意思就不难理解了。再让学生从字典中三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的理解就水到渠成了。“争论不休”、“两全其美”等词我也是让学生自己结合语境从而理解了,这也是第二学段理解词语的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3、这篇课文并不难理解,主要能从故事中明白道理,所以我讲完故事后,引导学生讲故事,再一次让学生明白故事中蕴含的道理。然后我先让学生说说听故事的感想,学生的感想是我没有想到的:“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心动不如行动„„”我明白了学生真正走进了故事。学生的能力被充分挖掘出来了,学习很到位,课堂气氛活跃。

4、课的结尾处我设计了一个争论的内容,是我最得意的地方,让学生真正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真正明白“无论做什么事,要抓住时机。”的真谛所在!

当然教学中还有许多的不足:

课堂上为完成讲故事这一教学任务,在教师故事还没教结束就让着急让学生练讲,上台讲,显得很仓促,教学环节显得不够流畅。

教学语言还不够严谨,对学生的评价语不够到位,激励性的语言苍白无力。对学生的错误答案没能进行深入的方法指导,显得过于肤浅。

篇6:《好玩的报纸》优质课教案

1、通过活动增强幼儿身体的平衡能力和灵敏性,训练手臂的控制能力和目测能力。

2、积极探索纸棒的多种玩法。

教学重点、难点

1、探索报纸的多种玩法。

2、掌握报纸的玩法与技巧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对报纸的认识和玩报纸的经验;

2、物质材料准备:老师和幼儿每人自制纸筒一个,长度与幼儿两手臂伸平的长度相同。

活动过程

一、播放音乐,教师带领幼儿园做律动游戏(猪八戒吃西瓜)。

二、教师出示纸棒,幼儿出示纸棒:

1、鼓励幼儿自主玩纸棒;

2、让幼儿说说自己是怎样玩纸棒的;

3、小结:大家玩的很有创意,那么你们还想不想玩更多的纸棒游戏呀?

三、集体游戏:好玩的纸棒

游戏(一):转身捉棒

游戏规则:幼儿各拿一根纸棒,相距一定距离,四散站在场地上。

游戏开始:幼儿用双手扶棒,垂直立于地面,听到老师的口令后,迅速转体一周用手扶棒,使棒不倒地,可重复进行。

游戏(二):接力捉棒:

游戏规则:幼儿沿圈以一定间距面向圆心站好,手持纸棒垂直于地面。听到口令后,幼儿松开纸棒,沿圈迅速向前跑步,用手扶住前面一位幼儿的纸棒,使纸棒不倒地。老师和幼儿共同进行游戏。

活动延伸:

篇7:金色的草地优质课教案

金色的草地优质课教案精品

三、分小组自学,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小组长带领组员商量准备用什么方法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扫除文字障碍。 2、教师指导提出学习方法。www.520xy8.com/youer/学习方法可概括为四读: 一读:扫读(扫除障碍读)。小声自由读课文,把课文中的字音读准,把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词做上记号,查字典解决。 二读:连读。小组内成员分自然段连读课文,读通课文,检查字的读音。 三读:想读。小声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 四读:选读。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3、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学生自学课文。(教师巡回指导) 4、检查自学情况 (1)(板书生字)在自学生字时,你有哪些困难?(在字音、字型、字义等方面的困难) 在自学生字时,你还有哪些好的方法要告诉同学们? 师生共同解决困难,教师相机指导理解开心、一本正经、揪掉、合拢,可让学生做一做相应的动作,重点理解 下一页 温馨提示:本文章的地址是:www.520xy8.com/bsdwz/12/18017.shtml欢迎并请保留地址,非常感谢!

篇8:镶嵌的优质课教案

通过这堂课, 笔者对“优质课”的感悟如下:

首先, 其必须体现出“创设问题情景——自主探究与交流——反思评价”这一过程。

一堂课如果没有“创设问题情境”这一环节, 那么这一堂课难免会是枯燥乏味的。一个好的“情境创设”有时胜过繁琐的长篇大论。譬如, 英语教学中在给学生讲解购物或环境方面的对话时, 如能利用相关的图片或多媒体进行教学, 则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为图片或多媒体往往能够化抽象为具体, 使学生进入佳境, 从而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例如, 有位教师在讲解一篇关于环境方面的文章“Saving the earth”时就用到了多媒体进行教学。在讲解之前, 其先在屏幕上调出正在排出浓黑废气、污水的工厂, 以及另外几张关于沙漠、旱灾、洪灾与森林砍伐等的图片, 且每出一张图片, 都会用英语问学生“What’s this?”在学生回答后, 再把相关的词汇如drainage (排放) , waste gas (废气) , factory (工厂) , desertification (沙漠化) , drought (旱灾) , flood (洪灾) , deforestation (乱砍乱伐) 等以渐进的方式显现在屏幕上。待这些图片一一显示完后, 再问学生“what has happened to the earth ? (地球上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大都能用英语如是回答“The earth is now being destroyed and our environment has been seriously polluted (地球正受到破坏, 且我们的环境正受到严重污染) ”, 然后, 该教师又在屏幕上调出预先设计好的关于这篇文章的几个问题, 并要求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就这篇文章进行快速阅读, 这一步完成后再串讲全文。文章讲解完后, 学生很快就明白了“保护地球家园”的重要性, 从而也了解到了“环境问题”是目前人类急需解决的一个极为重大的问题, 学生也因此懂得了保护环境必须从现在做起, 从我做起, 且对该篇文章中环境方面的英语词汇也能烂熟于心。可见, 创设问题情境对英语教学的重要性来说, 是不言而喻的。

此外, 教学中也常见到这样的情形, 即同样的教学内容, 有的教师上起课来, 课堂气氛活跃;而有的教师, 则不然—— 一上课, 学生不是打瞌睡, 就是做一些其他与本节课无关的事情。其实, 课堂气氛不活跃, 除了与教师不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有关外, 还在于有的教师上课总喜欢搞一言堂, 由其一人唱独角戏。对于一些问题, 不是让学生在充分探究与交流的基础上得出结论, 而是由教师一人说了算, 其说“是”就是“是”, “不是”就是“不是”, 由此, 学生与学生之间缺乏交流, 教师与学生之间没有互动, 课堂气氛又怎能活跃得起来?为了让课堂氛围充满生机和活力, 教师应该根据需要尽量多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而这种有组织的“讨论”, 正是实现目前新课改中所大力倡导的“自主探究与交流”理念的一种有效方式。通过这种活动, 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且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从而极大地活跃课堂气氛, 使课堂由一潭“死水”变成“活水”。

然而, 光有“创设问题情境”以及“自主探究与交流”还是不够的。在完成了“创设问题情境”与“自主探究与交流”后, 教师对学生的自主活动应该有一个总体的评价。否则, 学生对自己的“自主活动”会缺乏一个定性的认识。长此以往, 学生会变得毫无兴趣, 从而使得这种“自主活动”因变成“自由活动”而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因此, 在学生的“自主活动”结束后, 教师应该对其“活动”做一个简短、中肯的定性发言, 指出学生所提出的观点或解决办法中哪些是可行的, 而哪些是行不通的,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反思评价。这样, 随着学生对所讨论问题有了一个较为清醒的认识, 这种“自主探究与交流”活动也就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其次、在“创设问题情景——自主探究与交流——反思评价”这一过程中, 又必须体现如下原则:

(1) 情景设计要引人入胜; (2) 内容呈现要循序渐进; (3) 评价反馈要及时有效; (4) 教学过程要收放自如; (5) 探究交流要以生为主; (6) 传授知识要精讲多练。

以上所讲的是一堂课应注意的过程和遵循的原则。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 尤其是在新课改理念下, 只要我们注意了这几个方面, 那么一堂课就不能不说是一堂“优质课”。

摘要:何为“优质课”?枯燥乏味的课不是“优质课”;多讲少练的课不是“优质课”;师生互动差的课, 更不是“优质课”。只有真正体现了“创设问题情景——自主探究与交流——反思评价”这一过程的课, 才能算是“优质课”。

篇9:优质备课:上好优质课的前提

一、选好课题,事半功倍

准备一节优质课,首要是选好课题。选择一个合适的课题,上课就有了正确的方向,就向成功迈进了一大步。在选择课题时,要紧扣新课程标准,善于发挥自己的优势。

每位音乐教师都有自己的专长,如器乐、声乐、舞蹈等,在选择课题时,教师应该尽量选择易于发挥自己优势的课题,这样更容易驾驭课堂,也更容易出彩。同时,教师对选择的课题应有着发自内心的喜爱。试想,如果教师自己对教学内容都没有感触的话,凭什么让学生产生火花?只有当教师自己沉浸其中,深深被那种音乐之美吸引时,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步入其中,去感知美、体验美。

课题要有广度、有深度,可对比、可挖掘。优质课与常规课的评价是不一样的,优质课的教学内容要丰满并厚实,要有可讲之处,能够对比体验,可以从各个角度切入。比如,人音版高中教材第二单元中的第三课《独特的民族风》,介绍了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的民歌。教材的设计是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三个民族民歌的民族风格。如果教师在整合教材时,只选维吾尔族的民歌这个课题来教,就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是过多强调与音乐无关的生活经验,如新疆的风土人情、文化传统等;二是强调音乐经验,对维吾尔族民歌中的爱情歌曲、劳动歌曲、历史歌曲、习俗歌曲等体裁进行学习认识。但实际上,这两种情况都不符合新课标的理念。高中音乐教学应强调音乐本体即音乐经验,而非生活经验;对维吾尔族民歌的各种体裁进行感受、认识,是强调了音乐经验,但这些民歌体裁并不是学生作为“社会人”必须掌握的知识。如果课题选择出现偏差,那么不管教师教学流程的设计如何流畅精彩,课堂教学效果都会大打折扣。

二、目标精准,有效引领

新课程标准将教学目标分成三个维度,教师们都知道要从三个维度出发去设定教学目标,但在常规教学中却容易将三个维度混淆,导致定下的目标大而空。如,在执教《走进舞剧》一课时,我刚开始把教学目标定为:

1.愉悦地聆听舞剧音乐的片段、感受舞剧舞蹈的肢体语言,从而感受舞剧的魅力;2.运用对比、试唱、体验等方法感受音乐,对音乐在舞剧中的作用有所了解;3.能积极参与各项感受、讨论活动,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了解舞剧的相关知识。

随着磨课的深入,我慢慢领悟到,“对音乐在舞剧中的作用有所了解”出现在“过程与方法”中,其实这应该是“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舞剧的相关知识”这一点未落实,在课堂评价中实际上是不可测评的。经过几次试讲,反复琢磨后,我把教学目标改为:

1.能愉悦地欣赏舞剧《天鹅湖》的片段,通过欣赏,能感受到舞剧魅力并喜爱这种艺术形式;2.运用体验、实践、比较、合作等方法,获得对舞剧形式、芭蕾舞风格及音乐与舞蹈关系的理性认识;3.了解芭蕾舞剧特点及其音乐与舞蹈的关系,并能准确地唱出白天鹅的主题旋律。

经过这样修改后,整体教学目标更加具体,更加具有可操作性,上优质课就有了目标保障。

三、过程精细,重点突出

教师准备的优质课应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而教学过程的设计就是这些理念的载体。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详细备课,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的设计应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流畅,节奏控制得当。一节优质课的教案往往非常简洁,这是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后所显现出来的简洁,是高效课堂的特征之一。通过有效聆听、巧妙提问、合理拓展,把课堂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自然而然获得审美体验。

备课时要注意调动一切形式让学生关注音乐。高中的音乐课主要是让学生关注音乐本身,但这绝不仅仅是“提问——聆听——回答”的过程,而是通过一切可能的手段去感知音乐。如,让学生通过线条去感知旋律,通过踩踏舞步去体验节奏,通过画图案来表达感受等。教师要充分发掘有效的教学形式去引领学生体验、感知音乐。

责任编辑 严 芳

篇10:圆的认识优质课教案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2、会使使用工具画圆。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概括及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准备

圆规教具、圆形纸片、正方形纸片

三、教学过程

(一)、源于生活,初步感知

1、举例圆:在生活中你们还见过其他哪些物体表面是圆形的?

2、揭示课题:圆的认识

(二)、动手操作,探究画圆

1、感悟画圆法

A、用钢笔沿着硬币外围画一圈,画出一个圆。

B、用三角板上的圆形窟窿画一个圆。

C、在绳子一端系一支铅笔,按住绳子一端,也画出一个圆。

D、用圆规画出一个标准的圆。

2、动手操作,用圆规画圆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意思是说,如果没有圆规,是画不好圆的。可见,圆规是我们画圆必备的工具。

学生用圆规画圆,并交流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定长、定点、旋转一周。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自主学习认识圆心、半径、直径

在准备好的纸上随意点一个点,用o表示,拿一根长度为r的细绳子一端固定在o处,一端绕着o画圆。称r为圆的半径,o为圆的圆心,通过o的任意一条圆内直线为圆的直径d。并通过测量得知d=2r。

2、深化半径、直径的特征。

(1)请同学们在圆纸片上画出半径,10秒钟,看能画出多少条?直径呢?

(2)请同学们用直尺量一量画出的半径有多少厘米?你发现了什么?直径呢?

有无数条半径;同样也有无数条直径。并且所有d=2r。

3、谈古论今,感受圆文化

谈话: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就有了关于圆的精确记载。墨子在他的著作中这样描述道:“圆,一中同长也”。学完了今天的知识,你是怎样理解这段话的?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感触或是想法?

(四)、巩固知识,深化认知

1、抢答:知道半径填直径或知道直径填半径。

2、(1)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

A、半径长度B、直径长度

(2)从圆心到()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半径。

A、圆心B、圆外C、圆上

(3)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叫直径。

A、直径B、线段C、射线

3、下面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1)直径的长度一定是半径长度2倍。

(2)同一个圆内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也都相等。

(3)半径3CM的圆比直径5CM的圆小。

篇11:童年的发现优质课教案

《童年的发现》文是对往事的回忆,回忆的内容按时间先后安排。文中有多处内心活动的描写。这些描写把“我”发现胚胎发育规律过程中及受老师惩罚前后的内心世界展现出来了。

教学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会认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胚胎、祸患、滑翔、天赋、妨碍、岂止、痴迷、厘米、羞愧、幸亏、驱逐、随心所遇、运转自如、绞尽脑汁”等词语。读读记记“澄澈、困窘”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是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4.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入情入景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等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实际、激趣导入

1.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说说童年生活中有哪些有趣的发现。

2.以激发学生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发现的学习兴趣进入新课学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2.找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理解词语。

3.课文课讲了一件什么事,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课文重点写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再读课文,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作者围绕着童年的发现先讲了些什么?再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

课文先概述了作者童年的发现,然后具体叙述这项发现的经过,最后讲了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了证实。

2.激趣朗读,作者的发现有趣吗?选择最感兴趣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四、阅读理解“‘我’发现了什么?”

1.自读课文一、二自然段,说说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发散开去,以课文内容为切入点展开讨论。

2.朗读体会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发现胚胎发育规律时的欣喜和自豪,及当众受到惩罚的愤懑。

读中评价,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入情入景体会作者的感受。

五、开放拓展

收集同学间童年的发现,看看谁的发现最有意义。

第二课时

一、回忆导入

引导学生说说作者童年的发现是什么。以作者是怎样发现这童年的秘密的导入新课教学。

二、细读体会童年秘密的发现过程

1.“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

分小组学习,将找到的句子读一读,并谈自己的.体会。讨论交流不理解的问题。

(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2)我们一起找到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

(3)老师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便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4)“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亲自抓来鱼,仔细观察,想从鱼身上发现人应具有的某些特征。

(5)“我”经过思考、推算,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2.从“我”的发现过程中,那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找出来读一读,谈谈自己的体会。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中体会作者执著探究的精神。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作者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这个秘密的,并结合自己的实际回忆讲述生活中探究秘密的小事。

三、体味作者秘密被证实后的感受

1.学生自读课文说说作者的秘密被是怎样被证实的。

2.引导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这句话的意思。

让学生通过举例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引导学生说出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等人的遭遇理解这句话。

引导通过朗读体会作者内心愤懑的感受。

四、从课文中,看出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通过学生的读书,感悟,交流,知道费奥多罗夫是个天真无邪、求知若渴、善于探究和想象,并有着执著精神的孩子。

五、总结交流

通过学习课文,受到了什么启发?

引导学生说说学习这篇课文后受到了怎样的启发。在生活中要养善于观察的习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思考,最为重要的是有坚持不懈的勤奋钻研的精神。

拓展阅读:《童年的发现》课文

我在九岁的时候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这完全是我独立思考的结果。

听完这句话,你大概忍不住会哈哈大笑,愿意笑你就笑吧,反正笑声不会给你招来祸患。我跟你可不同,事情过去了三年,有一次我想起了自己的发现,情不自禁笑出了声音,竟使我当众受到了惩罚。

我的发现起始于梦中飞行。每天夜里做梦我都飞,我对飞行是那样迷恋,只要双脚一点,轻轻跃起,就能离开地面飞向空中。后来,我甚至学会了滑翔,在街道上空,在白桦林梢头,在青青的草地和澄澈的湖面上盘旋。我的身体是那样轻盈,可以随心所欲,运转自如,凭着双臂舒展和双腿弹动,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那里。

我以为在同学中间只有我一个人具有飞行的天赋,可是,有一天我终于弄明白了,每到夜晚,我的小伙伴们也都会在梦中飞腾。那天,我们几个人决定去见我们的老师,让他来解答这个奇妙的问题。

“梦里飞行,说明你们是在长身体呀。”老师解释说。

“为什么只有晚上睡觉时才长?”

“白天你们太淘气,妨碍细胞的生长。到了晚上,细胞就不停地繁殖。”

“那么为什么人在生长的时候就要飞呢?这究竟是什么道理?”

“这是你们的细胞回想起了远古时代,那个时候,人还是飞鸟。”

“人怎么会是鸟?”我们万分惊讶。

“岂止是鸟!人是由简单生命进化来的。最开始是草履虫,后来是鱼,是青蛙,是猴子……所有这些知识,等你们升入高年级,上课时老师都会给你们讲解。”

高年级,离我们是那样遥远,而飞行却仍在继续。和老师的一次谈话,更加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从河里抓到一条鱼,我都会翻来覆去地看个仔细,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乡村的孩子从小就知道母亲怀胎九个月才生下婴儿。“为什么是九个月呢?”我绞尽脑汁思考这个问题的答案。想啊想啊,嘿!终于想出了眉目:“哈!这就跟画地图差不多。地上的距离很远很远,在地图上画出来只不过几厘米。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时间。现在,这一段时间就折合成一个月。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很长时间,又折合成一个月。这样推算下来,到变化成人,正好是九个月。”我的发现竞是如此简单明了,我为此感到格外高兴。我想大概还没有人发现这个道理。

又过了三四年,我上了六年级。老师开始给我们上生物课。有一次,年轻的女教师一本正经板着面孔讲人的起源,讲人的发育和进化。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听见老师说,按照进化论的观点,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当时教室里安静得出奇,大家都默不作声。我忽然想起了自己的发现,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音。老师狠狠地瞪了我一眼。

“费奥多罗夫!……你笑什么?再笑就从教室里出去!”

“奥尔加·伊万诺夫娜,我……我想起了自己的发现……”

教室里一阵笑声。奥尔加·伊万诺夫娜气得脸色苍白,大步朝我走来。

“费奥多罗夫!……你立刻从教室里出吉去……”

我的脸由于困窘和羞愧一下子涨得通红。这时候我意识到,老师误解了我的笑声,以为我的笑不怀好意。幸亏她没有容我解释,不然的话,同学们听见我说自己三年前就发现了进化论,还不笑塌房顶!不过,被轰出教室,站在外面,我倒想出了一条自我安慰的理由,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 五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发现》精选教案

★ 童年发现的作文

★ 童年的发现作文

★ 小学五年级语文《童年的发现》教学教案

★ 《发现》作文教案

★ 关于童年的发现的作文350字

★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

★ 童年的发现作文350字

★ 语文童年的发现教学反思

上一篇:留村无非法拆迁补偿政策下一篇:胡一菲出的脑筋急转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