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优质课教案

2024-04-27

麻雀优质课教案(共11篇)

篇1:麻雀优质课教案

《麻雀》优质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正确认读“嗅、摇撼、扎煞、掩护、拯救、嘶哑、搏斗”等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无可奈何、扎煞、掩护”等词语。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够找出描写小麻雀、猎狗、老麻雀的神态、动作的句子,感受爱的强大力量。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找出描写小麻雀、猎狗和老麻雀神态、动作的句子,体会三者的形象,感受爱的强大力量。

教学难点: 体会第四、五自然段中描写老麻雀神态、动作的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即“一种强大的力量”就是爱的力量。

三、教学过程

(一)感知文本中浓浓的爱意

1.同学们,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写的《麻雀》这篇课文中有哪些角色?(“我”、猎狗、小麻雀、老麻雀)2.这些角色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请快速读课文,完成填空。出示课件: 在打猎回来的路上,猎狗想()小麻雀。老麻雀()小麻雀,吓()了猎狗。我()了猎狗。3.学生读文,交流。

4.这个看似简单的故事中却蕴含着一种浓浓的味道,不知你感受到了吗?(爱)

(二)感悟小麻雀的可怜

1.这浓浓的爱意,是由一只小麻雀的遭遇而展开。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麻雀呢?请同学们朗读课文的一至三自然段,找出描写小麻雀的句子并用横线画出来。2.学生交流。

预设:学生说到小麻雀神态的句子。出示课件: 我顺着林阴路望去,看见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

预设:(1)这是对小麻雀哪方面的描写?(神态)(2)请认真读读这句话,想想这是一只什么样的麻雀?(可怜、无助的麻雀)从哪些词语可以感受到?(呆呆地、无可奈何)(3)“无可奈何”在这里指什么意思?(引导学生结合上文理解:小麻雀没有办法可想感到很无奈),带着小麻雀的无奈,我们再读这句话。

预设:学生说到小麻雀外形的句子。出示课件: 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是刚出生不久,从巢里掉下来的。(1)这是对小麻雀哪方面的描写?(外形)(2)从这外形的描写中,你感受到小麻雀怎么样?(小、可怜)3.因为麻雀太小,所以才会从巢里掉下来,站到这陌生的地方,遇到庞大的猎狗,它呆呆地、没有一点办法,只能无助地拍打着小翅膀,多么可怜啊!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一起读一读第三段。

(三)感悟猎狗的可怕

1.刚才,我们通过朗读描写小麻雀的神态和外形的句子,体会到这是一只可怜的小麻雀。那这是一只怎样的猎狗呢?请读课文第四自然段,画出描写猎狗的句子。

2.学生交流。出示课件: 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

3.自己轻轻读读这句话,说说你的感受。(猎狗这样凶,小麻雀多危险啊)出示课件:猎狗张开大嘴图。4.看看此时的猎狗,张开血盆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显得多么凶狠。想想那刚出生不久的小麻雀,嘴角还是嫩黄,个头不过咱们拳头那般大,如果猎狗一口咬下去,后果不堪设想。这是多么令人害怕的一幕!你感觉到这紧张的气氛了吗?一起读读这句话。

(四)感悟老麻雀的勇敢

1.就在这危急关头,谁出现了?(老麻雀)2.它是怎样做的,哪些语句让你感动呢?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课文的四、五自然段,画出描写老麻雀的句子。3.学生交流。出示课件: 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1)这句话中主要描写了老麻雀哪个方面?(动作)哪些动作?(飞、落)(2)“像一块儿石头似的”是什么意思?(突出表现老麻雀为保护小麻雀的勇敢和坚定)(3)小小的动作描写带给我们的思考,一起来读一读。4.它还有什么动作令你感动?学生交流。出示课件: 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1)什么叫“扎煞”?(张开)(2)它张开了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它可能在叫着什么?(走开,你这可恶的猎狗!不许你伤害我的孩子!)(3)它为什么要“绝望地尖叫”?(它感到很害怕)带着这种感觉再读这句话。出示课件: 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呢?(爱的力量)在老麻雀看来,猎狗是个庞大的怪物,它知道自己不能打败它,但这种强大的力量,让它能为了孩子,毫不犹豫地从树上飞下来,奋不顾身地去拯救自己孩子,哪怕是牺牲自己,哪怕是只能延续孩子一分钟的生命……这种强大的力量,让身躯弱小的老麻雀变得如此高大,变得如此勇敢。对,只有爱的力量才能如此强大!带着这些感悟,我们一起再读读第四、五自然段。

(五)感悟爱的奇迹

1.麻雀斗猎狗无疑是以卵击石,可正因为老麻雀那震撼人心的爱,产生的巨大力量,使得那令人惊恐不安的险情出现了奇迹。请大家读一读第六、七自然段,想想结果是怎么样的? 2.面对着毫不犹豫、奋不顾身的老麻雀,猎狗退缩了,这真是奇迹啊!回想一下猎狗开始看到小麻雀时是什么样子的?这是多么鲜明的对比啊!请男、女生分别读一读。出示课件: 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

(六)感恩有爱的生活

1.正是这种强大的爱,拯救了小麻雀;正是这种伟大的爱,吓退了猎狗;正是这种伟大的爱,感动了充满爱心的作者──屠格涅夫。《麻雀》选自屠格涅夫的小说《猎人笔记》,在原文的结尾,其实还有这样一段话: 出示课件: 是的,请不要见笑。对那只小小的、英勇的鸟儿,对它的爱的激情,我是怀着虔敬之情的。我想,爱比死,比死的恐惧更强大──只有它,只有爱,才维系着生命,并使它充满活力。──屠格涅夫《猎人笔记》 3.用你们的妙笔把故事写下来吧!4.分享爱的故事。

(七)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录好词佳句。

篇2:麻雀优质课教案

一、活动名称:

《小麻雀》

二、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受大小调的不同音乐情绪。

2、学习三角铁和摇铃的使用方法。

3、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4、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三、活动准备:

哭脸和笑脸的卡片

小鸟玩偶

三角铁、手摇铃

四、活动过程:

1、热身律动

——《Hello歌》

2、音感练耳

——老鼠按钟(3、5)

a、聆听单音(加上柯尔蒙手势)

5---3---

b、乐器加嗓音

c、辨别高低音:55555(双手举起来)

33333(双手敲地板)

d、再见

3、倾听音乐

——导入:出示难过的表情和伤心的表情

今天,娇娇给小朋友带了两个有趣的表情,请小朋友观察一下这两个表情有什么不同,并请小朋友模仿一下这两个表情。

——出示小鸟玩偶,讲述故事

教师拿出表情卡纸,幼儿做出相应反应,并听音乐旋律,引导幼儿听辨音乐情绪,并做出相应反应:

——微笑卡纸表示开心(音乐为大调)

哭脸卡纸表示难过(音乐为小调)

4、感受音乐

——幼儿跟随老师一起做音乐律动

5、表现音乐

——主教老师拿难过的表情卡纸,助教老师拿开心的表情卡纸,"屈,老师.教案,网出,处!站在不同的位置,当音乐中出现不同情绪时,小朋友走到手持相应卡纸的老师身边,用肢体表达与之相对应的情绪。

6、综合呈现

——教师介绍乐器名称,并示范乐器使用方法

——(播放收发乐器音乐)将幼儿分成两组(一名老师负责带一组幼儿进行乐器演奏),分发两种不同的乐器

三角铁表示悲伤的情绪(长调)

手摇铃表示开心的情绪(短调)

——乐器演奏结束,播放收发乐器音乐,助教老师收乐器,助教老师带幼儿进行放松运动

7、再见仪式

——《再见歌》

五、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音乐课应该是活泼、轻松的。在教《小麻雀》一课时,学生学会歌曲之后,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创编歌词的。书上的原创歌词是这样的: “ 小麻雀喳喳叫,走起路来蹦蹦跳,见了妈妈唱支歌呀,见了小朋友问声好。” 在引导学生创编歌词前,我请大家先想一想小麻雀的特点是什么,爱喳喳叫,爱蹦蹦跳,所以作者把它写成一个爱唱歌、懂礼貌的小麻雀。接着我请学生来填词:小花猫(喵喵叫),走起路来(静悄悄),见了妈妈(爱撒娇呀),见了小朋友(转身跑)。学生们唱得很尽兴,学得很扎实。这就是我想要达到的效果。

整节课下来,基本按照教学目标完成了教学内容,学生能完整演唱《小麻雀》,并通过动作感受小麻雀生动的形象。但是在教唱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第三句歌词 “ 见了小朋友 ”,部分同学没能把三拍唱足,还有休止符的停顿等细节的处理,仍需改进。虽然教学过程比较顺利,但还是疏忽了课堂中的机动环节,完成教学内容后,还有余多的时间,只能用来表演唱和比赛,不免有些浪费。在以后的教学设计中,我会对有些部分内容进行设计,使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利用时间,以便更好地掌握音乐知识。

篇3:麻雀优质课教案

一、教学的环节要完整

优质课更加强调过程的完整性, 如情境导入, 教学过程, 课堂的总结, 习题巩固检测, 课堂中的实验为知识服务, 实验时间大概占三分之一左右。而实验优质课知识为实验服务, 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验设计, 探究过程, 体验科学探究的6个步骤, 学生的动手操作, 时间占课堂的三分之二。而在这次比赛中, 有的老师仍然是优质课的模式, 实验的比重较少。

二、二者的关注点不同

优质课更加关注知识、概念的形成, 学生带着一系列的问题来, 没有任何疑问走;而实验优质课是学生没有问题来, 带着很多问题走, 更加注重实验的创新、开放度, 体现教师的教学机智。生物课堂上的探究实验总是在鼓励倡导创新, 创新也是生物探究性课堂的灵魂。要鼓励学生积极就生物学科特点、联系生活实际以及理论知识, 大胆创新, 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 这次比赛中, 有个老师的课题是《污水对生物的影响》, 那么这个实验为什么选择鱼?学生提出污水对鱼的影响有多种观察指标可以选择、运动、呼吸、身体的变化等等, 我们可以将这个知识延伸到课下。

三、对两种课的评价不同

实验优质课更加注重对实验的设计, 创设一定的情境, 让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或许提出的问题作出的假设甚至制订的计划有错误, 但是科学就是一个试误的过程, 主要是对于学生不同意见的引导, 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感到惊喜, 学有所获。

四、课题的选择和整合

在这次比赛中, 有的老师讲的内容是原封不动的课题, 这不是实验课, 而是优质课, 实验课需要有课题的整合, 从学生的材料、步骤、方法上要有不一样的地方, 让学生有新的感觉。如果照本宣科, 学生便会味同嚼蜡, 积极性大打折扣, 实验优质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 需要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延伸和拓展, 使学生具有未来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如, 泰山学院附属中学的王鲁美老师讲授的《探究种子的萌发的环境条件》一课, 为我们做好很好的示范, 老师引导学生就实际生活观察提出问题、做出假设之后, 实验计划中, 鼓励学生大胆思考, 根据自己的设计自选实验材料, 从实验方案的设计, 实验材料的准备, 可以看出, 王老师创新实验设计得非常充分。老师对课本实验的创新, 深深影响了在座的每一位学生, 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 大胆思考和创新, 升华达到探究的灵魂关键所在。

五、老师的不同表现

年轻老师成长的速度很大部分取决于其反思能力, 而优质课的交流为老师的成长提供了一个反思交流的平台, 特别是年轻老师, 而有些教师一直太过关注自己的预设, 课堂时间的把握, 害怕说错话, 而忽视了学生的反应。比如, 有的学生提出了超出预设的范围, 老师就感到很紧张, 硬性地把学生拽到自己的预设上来。极高的课堂驾驭能力和较高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一直是调动课堂氛围毋庸置疑的关键点。德州市的徐春霞老师, 在讲解《比较不同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一课中, 由一首轻快的儿歌《水果蔬菜真是好》导入, 随着师生跟随歌曲旋律自然进入课程内容, 使整个课堂顿时轻松很多。有的老师的课堂, 学生分组实验老师以亲切的教态耐心指导, 始终保持微笑, 在声调的起伏节奏转换中, 不断引导学生就自己实验反思总结, 注重学生思考。在实验后总结交流中, 也让自己置身学生中间, 贴近学生的语言, 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针对学生的回答和总结, 有针对性地给予学生合理的积极评价, 提高了学生的探究兴趣。比如, 山大附中的马晓嵩老师, 讲课《种子的萌发》课前的将各个阶段萌发的种子的情况让学生进行了观察, 这种将种子的发育过程直观形象地表示出来, 再让学生一起探究种子各部分的发育情况, 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是美中不足的是这位老师太紧张了, 以至于这么好的设计, 没有能充分发挥它的效果。同样的教学设计, 不同的老师上课的效果截然不同。

六、学科的价值所在

生物是学生进入初中接触的第一门自然学科, 很多学生抱有很高的兴趣, 但是有些老师为了上课省事, 而省略了很多实验, 使课堂变得枯燥乏味, 我们要做有情趣的生物老师, 要让学生感到我们对生活是充满热情和信心的, 我们没有理由剥夺孩子实验的机会, 否则孩子有可能这辈子也看不到可爱的草履虫究竟是怎样运动的, 原来酿酒是这么简单的事。

摘要:全国各地都在开展实验优质课评选活动, 在各种各样的听课活动中, 大家不仅见识到了老师们的新型教学理念、高超的教学艺术, 也同样在思考怎样的课堂才是优秀的实验课?实验课与优质课的差别到底在什么地方?为此, 来谈一谈实验优质课和优质课的区别。

关键词:实验优质课,优质课,思考

参考文献

[1]蒋树宝.优质课评选点滴谈[J].青海教育, 2008 (Z3) .

[2]尹凤霞.一次市实验优质课的课后反思[J].新课程:教研版, 2009 (09) .

篇4:麻雀优质课教案

一、寻找合适教案

在寻找教案之前,必须对教师自身素质进行分析,扬长避短。如口语表达能力、表现能力强的可选择上语言课,绘画能力强的可上美术课,表现力较强、唱歌比较好的就选择上音乐课或舞蹈课,而针对表现能力不是很强,但语言简洁,逻辑思维强的就选择上科学课。根据自身特点选择优秀教案的领域范围,有目的地寻找,不至于漫无目的,浪费时间与精力。

活动领域确定后,必须明确此领域的要求,如科学领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利用学生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3~6岁儿童发展指南》强调: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带着这些新的教育理念去寻找相关优秀教案,我曾在《山东教育·幼教园地》上看到一则大班科学活动案例“巧顶纸板”,将幼儿生活中较常见的几种材料:纸板、易拉罐、铅笔、纸筒芯等作为教具,引导幼儿主动尝试用不同材料巧妙顶起正方形、正三角形、圆形纸板,教师与幼儿一道津津有味地探索稳稳顶住纸板的秘密。幼儿通过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亲历了探究的全过程,从而有助于培养积极探究的态度,养成积极探究的习惯。

二、调整优秀教案

虽然现成的优秀教案上已标明施教对象,但不同地区的孩子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地域差异,且许多教育方式更是因人而异,此时必须根据本园孩子的实际情况对优秀教案进行适度的调整。当我选中大班科学活动案例“巧顶纸板”后,先进行预操作:准备一些材料和铅笔、易拉罐、纸筒芯、圆形纸板,不作任何提醒与练习,让大班孩子试着用这些材料顶起圆形纸板,结果发现大多数孩子都能成功顶起圆形纸板。很显然,在大班上这节课的活动设计没有挑战性。用同样的方法在中班做试验,40名幼儿中有14名幼儿轻易地把纸板顶起来了。于是根据预操作的结果,我决定将它由大班科学活动改成中班科学活动。在预操作的过程中发现,较薄的纸板容易变形,影响操作效果,在准备材料时要尽量选择硬实、不易变形的纸板,排除所有不利于操作的干扰因素。预操作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教育对象、活动材料、活动目标等,以便活动能够科学地顺利地进行。

《山东教育·幼教园地》上一则大班科学活动案例“巧顶纸板”,教学过程是这样设计的:

1.欣赏:激发幼儿顶纸板的兴趣(播放获奖杂技表演、幼儿用身体部位顶住纸板的游戏现场)。

2.尝试:发现顶纸板的最佳位置(幼儿用纸筒芯自由尝试顶纸板、发现成功的秘密、幼儿合作找并画出中心点)。

3.探索:分析用不同材料顶起纸板的难易程度(猜想并记录、尝试并记录、集体验证操作结果)。

4.讨论:找出有利于顶纸板的因素。

5.表演:分享顶纸板的快乐。

以上活动设计是适合大班幼儿的,程序比较复杂,而我的施教对象为中班幼儿,就不能照搬硬套,让幼儿合作找中心点对大班幼儿来说并不难,而中班幼儿的合作能力、协调能力并不强。找、画中心点有一定的难度,我就进行修改,幼儿操作结束后请两个幼儿示范稳稳顶起圆形纸板,教师帮着画中心点,然后请幼儿观察教师做的记号,发现能稳稳顶住纸板的位置,通过观察得出结论:只有顶住圆形纸板的中心点,才能稳稳地顶起纸板。于是我对活动过程进行适度调整:

1.欣赏:激发幼儿顶纸板的兴趣

2.探索:用不同材料(铅笔、纸筒芯、易拉罐)顶圆形纸板并讨论:为什么有的材料容易顶起纸板(纸筒芯、易拉罐),而有的材料很难顶起纸板(铅笔)?

3.二次探索:探索用铅笔成功顶起纸板的秘密——顶住中心位置(幼儿尝试顶纸板、请成功幼儿表演、老师画出中心点、幼儿观察中心点发现成功的秘密)。

4.表演:分享顶纸板的快乐。

三、打磨出优质课

优秀教案只是上好课的前提,还有诸多因素影响着一节活动课最终的效果,如教师的组织能力、教育技巧、孩子预知的经验、教具的准备等。为了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打磨出一堂优质课,还需在实际操作中不断结合教学实际进行调整、优化。经过以上环节,我在上课的过程中发现了如下问题,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调整、优化,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反响不错。

(1)问题设计具有局限性。活动的导入部分,请幼儿用身体的不同部位顶纸板,孩子站在原地,只能想出几种玩法:用头、肩、背顶纸板,仅局限在身体的几个部位,并不能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封闭了孩子的思维。于是我就重新设计:请小朋友想出多种办法和纸板玩游戏。幼儿想出了许多种玩法:纸板变成了方向盘、飞镖、滑板车、陀螺、红绿灯,用一只手指、两只手指、三只手指、头、手臂、背等部位顶纸板。开放性的问题设计,使幼儿活动内容更丰富,激活了幼儿的思维,更激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2)继续探索的兴趣不浓。第三环节向难度挑战,练习用铅笔顶各种规则图形纸板,找中心点。操作材料比较单一,且学生不能立马掌握其中的奥秘,有的孩子一会儿就成功了,有的孩子因失败而兴趣索然,玩起了别的花样,幼儿探索的兴趣不浓。经过反思,我想可能是材料比较单一,就增加了几种规则图形,如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请幼儿用铅笔顶起不同形状的纸板,不断地去尝试,激起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增加难度,让轻易顶起纸板的幼儿在纸板上加顶纸杯、乒乓球,调动起这些幼儿继续探索的兴趣。科学合理地投放适宜的活动材料,有利于幼儿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并增加探究的深度。

一堂优质课的形成,需要在实际操作中不断进行打磨、调整。只有对自身素质、幼儿水平了如指掌;借鉴优秀教案的科学设计,融入自己的独到见解,进行重新组织、整合与创新;在积极不断的推敲、改进中,对设计的新教案进行实践论证、打磨,才能酝酿出一节优秀教育活动课。(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幼儿园)

篇5:麻雀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文中麻雀的“不自由,毋宁死”的尊严和气节。

2、学习本文借麻雀表达人类社会观念的写法,即“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关键词句,感受文章中麻雀为尊严而战,为自由而死的精神,理解文章的主旨。

2、难点: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麻雀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鸟类,请谈一谈你对麻雀的印象。

二、默读课文,初步感知

1、大家对麻雀的印象主要停留在它的外形和习性上,那么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文章《麻雀》,作者又是怎样评价麻雀的呢?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从文中找到两个作者评价麻雀的句子。

“麻雀是唯一不曾向人类屈服的鸟类!” “麻雀是动物界最后的烈女”

三、再读课文,圈画品读

1、我们先来看第一句评价的句子,“唯一”说明什么?说明其他鸟类都已经向人类屈服了。作者在文中写了哪些向人类屈服的鸟类,他们是怎样的表现?

文章第6节到第9节分别写了宠物鸟、喜鹊、乌鸦、白头翁,鹰和鹦鹉、鱼鹰。(1)宠物鸟屈服的表现?

宠物鸟们有着美丽的羽毛、动听的歌喉,但却被关在笼子里一代代繁衍着,羽毛已经退化,歌喉只为取悦于人。如果将其放归自然,已经不能生存下来,即时把笼门打开,他们也已经无动于衷。为什么无动于衷,鸟儿不应该在天空自由翱翔吗? ——为了不劳而获的一把小米,他们背叛了整个天空。

请同学们注意“不劳而获”和“背叛”这两个词语,这两个词语一般用来写人,用它们

来写宠物鸟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宠物鸟们享受着人类送来的食物,心甘情愿被人类关在鸟笼,以至于即时再次打开鸟笼它们也不愿离去,因为离去就没有“饭来张口”这样不劳而获的生活。可以说这样的生活方式是毫无尊严的。是鸟儿就应该在天空飞翔,鸟类最动人心弦的美便是它们搏击长空时的矫健,可是宠物鸟们竟然为了不劳而获的一把小米这样的蝇头小利的诱惑不再飞翔,“背叛”这一词带有贬义的情感,说明宠物鸟们的行为对天空是一种背叛,说明他们已经彻底不知道尊严为何物,放弃了对理想和自由的渴望,也可以看出作者对这样的宠物鸟是持鄙视的态度。

(2)请同学们自由交流7-9段喜鹊、乌鸦、白头翁、鹰和鹦鹉、鱼鹰、鹦鹉屈服于人类的表现和后果。

明确:喜鹊、乌鸦、白头翁他们投与人类的脚下是因为他们禁不起都市的诱惑,本应该在山野辛劳地觅食却在面对都市琳琅满目的食物时丧失了尊严,自愿被人类禁锢,向人类乞讨食物,这是好逸恶劳的表现。

鹰是鸟中之王,是最勇敢和自由的,然而在人类的折磨和死亡威胁面前也选择了乖乖就范,成了人类捕获其他生活的工具。可以说,这是由于他们意志力不坚定,禁不起折磨和诱惑。

做了人类奴仆的鸟命运是轻贱和悲楚的。鹦鹉智商略高,却没有思想,随声附和人类,丝毫不去辨别所附和语言的内容是否肮脏,甚至充当算卜者的帮凶去欺骗别人,这种行为轻贱至极。被驯服的鱼鹰命运十分凄惨,劳累一天的猎物没有一点是自己的,想活命只能指望主人微薄的施舍。

3、宠物鸟、喜鹊、乌鸦,白头翁,鹰,鹦鹉,鱼鹰这些鸟类他们在体型、外表、歌喉、对人类的生存依赖程度上都优于麻雀,他们更有能力自由生存,然而却被利益所累,主动或被动地都成为了人类的奴役,没能逃脱作为奴仆的轻贱和悲楚命运。如果他们不向人类屈服,最多是生活过的艰难而曲折些。而没有动人歌喉也没有漂亮羽毛、体型瘦小的麻雀如果不向人类屈服,那会怎样?死亡。

4、为何这样说,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依据。

明确:文章1-4段从对麻雀的生活习性角度告诉我们,它们在食物和居住上是对人类依赖最强的鸟类。

5、依赖性这么强,如果麻雀被饲养时屈服于人类,应该被强烈指责吗?我们来看看作者的观点。请同学们齐读文章第15节。

6、麻雀这么弱小,可以说是鸟类中的弱势群体,然而面对人类的饲养却不屈服。不仅不屈服,表现得还非常决绝。请同学们齐读第12/13自然段,找出文中表现麻雀不屈服的词语或短语。

——捍卫着自由、倔强地抗拒着、以死抗争、视而不见、绝食、至死都紧紧地闭着眼睛和嘴、一副凛然不可冒犯的神态、抵御、顽强

(1)这些词和短语可以看出麻雀的什么性格?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刚烈。(2)作者用了什么词语来形容麻雀的这种行为?——烈女。

(3)“烈女”的意思?——旧指刚正守节的女子,也指以死保持贞节的女子。

那么当麻雀面对被人类关在笼中饲养这种屈辱的情形时像个烈女一样刚烈地绝食,以死抗争,它们是在维护什么呢?

明确:维护和坚守作为鸟儿就要在天空飞翔的自由和尊严,这是鸟儿的天性,天性不可背叛。因此,麻雀是动物界最后的在用生命维护和坚守鸟儿尊严和天性的烈女,这种为尊严而战,为自由而死的精神值得我们人类和其他生物的敬畏。

7、师生合作,朗读课文,生读第4、5节和第11节,师读6/7/8/9节,最后一遍生读完第11节后再读12/14/16/18节,(PPT出示)

四、总结文章,升华主旨

作者先说“麻雀是唯一不向人类屈服的鸟类”,然后说“麻雀是动物界最后的烈女”,“唯一”和“最后”相互照应。评价麻雀从“鸟类”再到“烈女”,用“烈女”时赋予了麻雀人格化的特点,形容其他鸟类时所用到的“不劳而获”“背叛”“乞讨”这些词语也带有明确的感情倾向,这些都提醒我们文章中的鸟类已经不仅仅是鸟类,而是被人格化了的事物。这是一种托物言志的写法,作者想要表达的不仅仅是对麻雀“不自由毋宁死”精神的赞颂,也是在歌颂具有麻雀精神的这种人,同时也表达了对那些像甘为人类奴役的鸟类一样的人的鄙视

五、作业布置,巩固复习。

篇6:麻雀优质课教案

设计意图:

《爱唱歌的小麻雀》是一篇充满关爱之情的温馨小故事,作品围绕爱唱歌的小麻雀不能唱歌这一悬念,通过简单、重复的对话,使孩子逐步理解故事内容,体验美好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到作品中角色较多,我将有关角色认知的内容放在最前面,为理解故事埋下伏笔;故事后半部分层层递进,既给孩子清楚明了的记忆、理解、想像的线索,又将活动气氛推向高潮。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关爱朋友的美好情感。

2、愿意在集体面前较自然地表述。

3、在感知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理解角色特点。

4、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活动准备:

1.用旧挂历自制的有层次的图书及可粘贴操作的动物卡片,书的内页制作如图,前一页都比后一页短一些,每一页上都有一棵树的造型。

2.利用图书的封面、封底绘制一棵大树。

3.故事录音。

活动过程:

一、第一遍听故事,突出认知――别人睡觉时不要唱歌,不能吵醒别人。

1.初步了解故事。

(1)出示图画书,展示用封面、封底制作的大树,并介绍故事名称。

(2)引导幼儿通过故事名称猜猜故事可能讲些什么。

2.理解故事内容。

(1)边引导幼儿观察画面,边完整讲述故事。

(2)提问:谁住在最上面?它的下面是谁?谁住在最下面?

(3)提问:小松鼠为什么叫小麻雀不要唱歌?

二、第二遍听故事,激发情感――结合生活经验,为小麻雀想想办法

1.展示图书。

教师打开图书,让幼儿了解本书结构,然后将动物卡片分别粘贴在不同的页码上,合上书。

2.合作讲述。

教师放慢速度讲述,故事对话部分留给幼儿讲述。

3.分析讨论。

提问:小麻雀可喜欢唱歌了,可现在不能唱了,怎么办呢?(轻轻地唱;到别的地方去唱;一起睡觉,等等。)什么时候小麻雀才能唱?(鹿宝宝醒了再唱。)

三、第三遍听故事,行为练习――和小麻雀一起为小鹿唱最好听的歌

1.播放录音故事。

2.引导幼儿静静地等待小鹿醒来,在最后时刻,教师用醒来的小鹿形象调换原来熟睡的小鹿形象。

3.带领幼儿和小麻雀一起为醒来的小鹿唱歌、跳舞。

4.以小鹿的口吻感谢懂得关心别人的小麻雀和小朋友。

附:爱唱歌的小麻雀

在高高的树顶上,住着一只爱唱歌的小麻雀,她的歌声可好听了,小动物们都喜欢听。

有一天,小麻雀又站在高高的树顶上,大声地唱起了歌:“大清早的树林里,有只麻雀爱唱歌……”突然,从下面传来一个声音:“上面的小麻雀,请你不要唱了。”小麻雀想:“是我唱得不好吗?为什么不要我唱?我得下去问

教学反思:

结合平日对小班幼儿的观察不难发现,他们在说话时,不太会控制音量,有时很大声,常常会影响到别人,之所以选择这节《爱唱歌的小麻雀》因为它是一篇充满关爱之情的温馨小故事,作品围绕“爱唱歌的小麻雀却不能唱歌”的主线,以小小的悬念吸引着孩子,通过简单重复的对话,使孩子慢慢获得一份情感的愉悦,从而延伸为内化的行为。

同时,小班孩子对周围环境具有好奇心,尤其对小鸟、小乌龟、小兔子等动物充满了关爱之情,而小班孩子在言语表达上有些不完整、有些单一、个别小朋友还出现不愿意说等现象。为了鼓励孩子们愿说、敢说,我根据孩子的认知水平及生活经验选择以动物为主角的故事、让他们在喜欢的角色中更加激发孩子其说的愿望。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语言领域中提出“鼓励幼儿大胆清楚表达自己想法和感受”“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理解和体验”根据这一教学目标结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制定目标。

首先从认知目标中让孩子理解故事,通过图片感知故事中动物上、下空间方位。

其次在能力目标中培养孩子根据图片内容参与故事讲述,学说故事中对话部分。

最后在情感目标中感受故事中关爱朋友的美好情感,培养移情意识。在活动中我让孩子重点学说故事中对话部分,同时突破难点让孩子感知故事中动物上、下空间方位。

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不是为了教而教,而是采取恰当的教学手法!根据幼儿认知水平和教材的自身特点,我在这节课中利用废旧挂历,通过翻阅自制的绘本书,吸引幼儿的注意力,通过移动教具让孩子感受上、下空间方位,从而让幼儿有兴趣的接受并理解故事内容,学习故事中动物的对话,感受愉悦情感。最后通过对故事的学习培养幼儿移情意识,进一步感受故事中关爱朋友的美好情感。整个活动下来虽然很流畅,但也存在了一些问题,我觉得平时孩子还要活跃,在这节课中还需要提高孩子的互动性,让全体孩子都能更加大胆的去学习故事中的对话。同时在反思中我想是否可以再加入情境性游戏,让小班的孩子在操作中或者游戏中显得更加活跃。

篇7:麻雀优质课教案

1、引导幼儿能抓住螃蟹的特征,用不同的材料制作螃蟹,并为自己的作品感到自豪。

2、在手工活动中,喜欢探究,专注,想象力丰富有信心。

3、能正确运用各种手工材料,有良好的手工活动习惯。

活动准备

1、范例:一次性饭盒制作《螃蟹》作品一个。

2、各种材料:火柴盒、易拉罐、豆腐盒等等。

3、手工工具、双面胶、剪刀等等。

4、废旧材料箱。

活动过程

一、导人活动引起兴趣。

师:“今天我们邀请了你们的爸爸妈妈来到我们班,老师还邀请了两位小客人你们看它们是谁:”(螃蟹)师:“前几天我们已经认识了螃蟹和它们作朋友,这两只螃蟹和我们以前看到的真螃蟹和图片上的螃蟹一样吗?”

师:“这是老师做出来的你们仔细看看老师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二、探索制作的方法。

1、“螃蟹的身体上是用什么材料做的?为什么要选用一次性盘子和饭盒做它的身体? 小结:螃蟹的身体是方圆形的?一次性饭盒是方的,盘子是圆圆的,它们看上去很象,所以老师用饭盒和盘子做它的身体。

2、“螃蟹的八只脚是用什么材料做?为什么用插座和吸管做脚呢。”

小结:“螃蟹的八只脚是细细的长长的,所以老师选用吸管和插座做它的脚。

3、“螃蟹还有一对脚呢?我们看看这对脚拿什么?(钳子,剪刀)老师选用夹子和插子做螃蟹螯足。

4、“然后在点上眼睛,这只螃蟹就更象了。”

三、幼儿制作

1、介绍材料

师:“老师给小朋友准备许多材料,请小朋友开动脑筋用你们灵巧的小手做出多种多样的螃蟹。让我们先来看看有哪些材料。

2、启发幼儿如何运用材料制作螃蟹。

(1)“这些材料哪些可以做螃蟹的身体?为什么?”一次性纸杯能做螃蟹的身体吗?能不能想想办法?(2)“哪些材料可以螃蟹的脚呢?”

提醒幼儿没有满意的材料还可以到材料箱里找一找。

3、幼儿自由选择材料探索制作,教师提醒幼儿拼一拼摆一摆然后再作。

四、展示作品

篇8:“优质课”须除“匠气”

“同课异构”“借班上课”是优质课评比的常见形式。我们先把目光投向它。

有一参评教师如此介绍它“可爱”的特点———“同课异构”是一篇课文由多位老师来上, “借班上课”则比赛时不用自己班级的学生。采用它, 或只采用“借班上课”等, 评委可进行横向比较, 体现评选的可比性、公平性……好课是磨出来的, 为了一节参评课, 我像众多参评教师一样, 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磨所教课文, 对未知学生做多种预设……

见之, 你也许也会反思:组织者明显犯下了不将“因材施教”中的“材”当作学生, 而看着教材、文本的低级错误。这违背因材施教教育原则的评比, 早有多人指出。如, 李镇西在《人民教育》2002 年第3 期发表《话说“借班上课”》文章就是一例。即10 多年前, 李镇西就指出, “借班上课”无法首先“备”学生问题。若问“同课异构”“借班上课”这样的优质课评比明显长处在哪, 看来它一定很方便组织者, 不然不会受到较多组织者多年的宠爱, 但这不能成为众人喜欢它的理由。

再看一优质课获奖者向他人推广经验、谈体会。他说, 优质课评比不同于日常课堂教学, 参评者除了面对“陌生”的学生还要面对“挑剔”的评委……因此要选好课文, 多试上。他说, 他像有的专家一样, 多年来用一篇课文上优质课, 不断雕琢, 最终取得大奖。

为了参评, 这位教师出人意料的重视“课文”, 但不重视学生, 不研究不同班级、不同学生的特点, 如此, 连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都不懂、不遵守, 教教材的能力即使突出于人, 会有人说其扮演的仍是“教书匠”的角色。这样的教师获奖, 与优质课组织者、评委有较多关系。我看, 表现的不仅是参评教师身有“匠气”……

优质课评比是一种有益的教研活动, 运用好能有效传播先进教育理念, 引领教师, 提高教师业务素质。但至今, 优质课评比活动不能获得众人一致的掌声, 原因是多方面的。

如, 常见优质课评比活动, 参评者轮流上阵, 评委们接连打分。参评者只管讲课不谈思路。观摩者没有相互交流的机会。评委眼中的课有什么特点, 难见评委说清楚。作为教育教学研讨, 为何不方便交流者, 设立, 或较多设立同伴、专家交流平台?再说, 有教学个性的教师连介绍自己理念, 介绍自己眼中学生特点的机会都没有, 怎能吸引较多人, 尤其是保守的, 最需要获取新理念、吐故纳新教师的眼球?

篇9:麻雀优质课教案

关键词:麻雀;教学设计;爱的力量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1-162-02

一、教学要求:

1、掌握本课的生字和生词;着重理解课后第2题中带点词语的意思。

2、体会老麻雀为保护小麻雀所表现出的临危不惧的精神,感受“爱”的强大力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理解大麻雀依靠爱的力量战胜了猎狗。

三、教学时间: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创设情境,激发想象

(1)在丰富多彩的自然界中,动物是其中的一员。动物界有许多令人难以置信而又名副其实的故事。(请看大屏幕,课件播放动画故事,内容如下:一只狼崽出生几天后,狼妈妈就死了。狼爸爸为了自己的小宝宝能生存下去,捕获了一只羊妈妈为自己的宝宝哺乳。狼崽慢慢长大了,羊妈妈就走了。有一次,羊妈妈带着自己的羊宝宝在山坡上吃草,不幸遇到了两只狼,狼前后夹击慢慢逼近小羊,万分危急时刻,羊妈妈对面的那只狼认出了面前的羊妈妈正是自己曾经的妈妈。它们立刻停止了追捕,羊得救了。)

看完这个动画片说说你的感受。

(2)请再观察一幅画,猜想他们之间可能会发生什么故事?(课件出示小麻雀和猎狗)

导语:孤立无援的小麻雀能否逢凶化吉?我们看看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笔下的小麻雀的命运是怎样的呢?

(3)板书课题:麻雀 学生齐读课题。

2、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课文描述的是怎样一件事

3、自学课文。要求学生读懂每一段课文讲的是什么意思。自由读课文,把不懂的词句画出来

4、检查预习、自学情况

(1)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组成词语。

(2)理解词义:摇撼、扎煞、绝望、安然、无可奈何等。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主要讲的是猎狗要吃一只从树上掉下来的刚出生不久的小麻雀,一只老麻雀为拯救小麻雀从树上飞下来要与猎狗搏斗,“我”深受感动,带走猎狗的事。

5、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想:自然界中的嘛去如何遛狗相比谁强?谁弱?

故事中的猎狗谁强谁弱?你相信吗?

学生质疑:就这种非常矛盾的现象你有什么疑问?

学生一: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让人不可信的结果?

学生二:故事中的麻雀是考什么战胜了凶猛的猎狗的?

学生三:……

问的好,这些有趣的问题我们下节课再来研究,这节课就到此结束。

6、作业

(1)写生字和词语。

(2)根据课后的练习1体会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1、复习生字、新词。

2、研读探疑,丰富人文。

(1)请同学们仔细听一段录音,说说你明白了什么?

生汇报:麻雀战胜了猎狗。

小麻雀被妈妈救下了。

(2)请你把老麻雀放在图上最恰当的地方,并说说理由。(学生在电脑上操作)

(3)自然界生存的规则是弱肉强食,可是现在的画面上明显两只麻雀并不是猎狗的对手。你有何疑问?

弱小的麻雀是怎样战胜凶猛的猎狗的呢?

(4)学生自由读课文,回答问题。

学生一;这是一只勇敢的麻雀靠不怕死的精神战胜了猎狗。

学生二:这是一只有爱心的麻雀,靠爱的力量战胜了猎狗。

导语:麻雀靠得是一种无形的力量震慑了猎狗,而不是近距离的搏斗。

(5)你从哪些语句中感悟出来的?

3、品读课文,以读悟情。

认真的读课文,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动,画出有关的句子多读几遍,用心感受一下这动人的场面。

(1)小麻雀

①我顺着林荫道望去,看见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理解“无可奈何”。

②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是刚出生不久,从巢里掉下来的。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③指导朗读,读出小麻雀的可怜和无助。

(2)猎狗

①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什么?

②比较句子:

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

猎狗愣住了,它可能没料到老麻雀会有这么大的勇气,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

③读句子,找出两句话的不同之处,并说说你体会到什么。

④猎狗为什么退缩了?

(3)老麻雀

①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启发谈话:“飞”常常给人一种轻盈轻快的感觉,可是句子却写到“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说明了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如果去掉这半句话还有没有这种效果?指导朗读这句话。

②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的尖叫着。可是因为紧张,浑身发抖了发出嘶哑的声音。它呆立着不动,准备着一场搏斗。

理解“扎煞”的意思。人在突然受到非常巨大的惊吓的时候,全身出现鸡皮疙瘩,汗毛直直的立起来。当情绪稳定的时候,这种想象就慢慢消失了。动物和人一样,只是它的羽毛直直的立在身上。

你从这句话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一:老麻雀也很害怕,害怕的全身都在发抖,甚至连声音都变了。

学生二:老麻雀已经害怕到极点了。感到自己的对手很强大,自己根本没有战胜的可能。

老麻雀害怕什么?

学生一:害怕自己战胜不了猎狗。

学生二:害怕自己被猎狗吃了。

学生三:害怕小麻雀呗猎狗吃掉了。

到底害怕什么,请同学们朗读下面这句话。从中寻找答案。

“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地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一种强大的力量”指的是什么?

学生一:这就是伟大的爱。

学生二:这就是临危不惧的勇气。

学生三:这就是一种保护保护弱小的责任。

③让我们来感受这种爱的力量吧!学生接读描写老麻雀的语言。

让我们来赞美这位临危不惧的老麻雀吧!学生再次接读。

让我们来欣赏这位可亲可敬的老麻雀吧!学生三次接读。

听了大家的朗读,我被文中的老麻雀感动了,读读课文的最后两段,你会发现还有谁也被感动了?

学生:猎狗和猎人

是的,猎狗怀着一种敬畏之情慢慢地后退了,猎人怀着无比的崇敬之情唤回了自己的猎狗。难怪有人说,“世界上最伟大最神奇的力量就是爱”,正是爱的力量使危险者化险为夷,绝地逢生。故事的结局让善良的读者都松了一口气。读一读故事原文的结尾是这样的:我赶紧叫开受窘的狗——于是我怀着极其恭敬地心情,走开了。是啊,请不要见笑。我崇敬那只小小的,英勇的鸟儿,我崇敬它那爱的冲动。爱,我想比死和死的恐惧更加强大。只有依靠它,依靠这种爱,生命才能维持下去,发展下去。

④学生感情朗读这段话

篇10:小班公开课体育优质课教案

1、跟着老师模仿小手操,感受手的不同活动方式

2、学会四散跑。

3、对体育活动感兴趣

活动准备:

《摇太阳》音乐一段、录音机、幼儿三轮车每人一个、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引出小手

1、师:小朋友,老师今天要请你们猜个谜语,你们听好了。

五个兄弟心连心,

我们各个都爱它,

洗脸、穿衣、解纽扣,

样样事情都会做。(手)

教师伸出手:对了,老师今天就要和小朋友们一起玩大手跟小手的游戏,把你们的小手都伸出来。

教师引导幼儿跟着老师一起做:小眼睛看好了,老师的大手要出发了哦!你们的小手在哪里?

小手,小手,摆一摆

小手,小手,点点头

小手,小手,跳跳跳

小手,小手,抓一抓

最后一句,教师把手伸向幼儿:哦!大灰狼了,要吃你们的小手来咯!促使幼儿四散跑。

教师把手藏到背后:小手,小手,藏起来

哦!大灰狼跑掉了,小手,小手快回来幼儿再回到老师身边。

2、教师放音乐,幼儿跟着音乐和老师一起做小手操。

3、休息,玩开小汽车的游戏。

排队,回教室,洗手喝水。

教学反馈:

篇11:劳技优质课教案

学包粽粑 教学目标:

1、德育目标: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集体协作精神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知识目标:掌握包粽粑所需材料、方法、步骤等,了解家乡的民俗。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学重点:包粽粑的艺术、包粽粑的技巧。教学难点:包粽粑的技巧。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材料准备:糯米、香粽叶、五花肉、绿豆、酥麻杆灰、稻草芯。

一、导言:

云南是一个神奇美丽和多种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居住着勤劳善良、热情好客的壮、苗,瑶、彝等少数民族,在云南文山则是以壮族居多。壮家人有很多传统节令食品,如:、、、(出示各种壮乡食品),每逢节日,亲朋之间都要互赠食品,以表示盛情和敬意,祝福吉祥如意,愉快幸福。特别是春节时制作的粽粑(出示粽粑图)不仅外形美观,而且色香味俱全,深受人们的喜爱,作为壮族的子孙,我们应该把这些民族饮食文化传承下去。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包粽粑(出示课题:包粽粑)

二、新授:

1、包粽粑需要的材料是(出示):糯米、香粽叶、五花肉、绿豆、酥麻杆灰、稻草芯。

师:下面我们先来观看包粽粑的方法和整个过程。

2、播放包粽粑的录像,配音介绍过程。

(1)先把新鲜的粽叶洗干净,多余的茎剪掉一点,用干净的抹布把水分擦干。(2)将洗好的糯米用盐和酥麻杆灰拌匀(酥麻杆灰!就是用晒干的酥麻杆烧的灰!少了这个可就做不成黑粽粑了!这种黑粽子的特点是颜色呈青灰色,清香扑鼻;而且由于原料中所加的酥麻杆灰,就不容易变质,能保存较长的时间。有些人吃糯米不容易消化,吃黑粽粑就没这个问题,它比较容易消化。酥麻杆灰不要放太多,将糯米染成灰色既可),把糯米平铺到粽叶上;再在糯米上放上捣碎的绿豆,绿豆可以放多些,然后再将切好的猪肉放到绿豆上。注意:五花肉要加适量的盐、五香粉淹制,肉要肥一点,要不然猪油的分量不够渗透到糯米里。

(3)用稻草芯系紧。粽粑包出来好不好吃和系的紧不紧很有关系,所以用两根稻草芯包扎的时候就要注意包扎得紧,而且每根稻草芯相隔的距离在2至3厘米。在煮的时候米就不会暴溢,这样的成品即美观又好吃。

(4)煮粽粑: 先用水浸泡一个小时后才煮,注意加水时要淹过粽粑。大火煮大约煮5个小时左右。煮粽粑也很讲究:中间千万不要停火,一定要保持水大开,因为一次性煮不熟下次就难煮熟了。(5)祭祀:壮家的风俗是在大年初一把煮好的粽粑和整鸡、酒、肉、水果等供品摆在祖宗的牌位前、进行祭祀后方可食用。

3、教师示范。(重点要配上幻灯片和文字出示)师:

(1)先把处理好的两张粽叶平铺在桌子上,放上合适的糯米,推平后在中间扒开一条沟,放上豆和五花肉,再添上一些糯米,把肉和豆盖住。

(2)两只手抓住粽叶的两边沿,往中间折叠,捏紧粽叶的中心点,把两张粽叶的小边沿重叠折下去,在粽粑的底部把剩余的粽叶往后折叠。

(3)抓住已成形的半边粽粑,用刚才的方法折叠另一半粽粑,注意折叠的方向要相反。

(4)用两根稻草芯先把粽粑的中部系紧,绕圈,剩余的稻草芯紧贴粽粑,每隔2---3厘米扎一次,分别向两边扎,一边扎一边整理,注意要在扎紧,不能使米露出。

师:作为新世纪的少年儿童,应该能大胆创新,超出前辈,老师相信,你们的巧手一定能包出形状更美观的粽粑。现在请同学们可以两人合作,也可以四人合作,根据包粽粑的基本步骤,发挥你们的想像力来包粽粑,包出特色!现在开始吧。

4、学生小组合作包粽粑,教师巡视指导。

5、学生作品展评:

师:请大家把作品放到前面。你们比较喜欢哪个作品?为什么?(生回答,相机引导学生从形状来说)

师:聪明的壮族人民也发挥他们的智慧,把粽粑包得形状不一。这是老师收集的各形粽粑图(点击课件)

师:壮家的粽粑需要很长的时间来煮,今天由于时间关系,同学们的成品只好下去后自己拿到家中煮,相信你们亲手包的粽粑不仅美观而且味香。

6、品尝粽粑

师:我们壮家吃粽粑也很有趣,就用包粽粑的稻草杆直接在原有的勒痕上割切成块状即可食用,这样既方便又可以保持原汁原味。(师操作师范)

师:老师这里有些煮熟的粽粑,请每个组长上来拿一个下去,用这种勒割方法把粽粑切开,然后品尝看看。(学生品尝粽粑)交流粽粑味道。

7、在味道上进行创新

师:是呀,粽粑的味道真鲜美呀,如果让你自己准备粽粑的佐料和材料,你会包出什么味道的粽粑呢? 指名回答。

8、扩展

同学们的想法非常独特、新颖,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张卡片,可以把自己如何配制粽粑新味道的方法写下来,也可以收集、调查大众喜欢的、利于健康的口味,课后和老师进行交流。(发卡片)

三、总结:

上一篇:肃纪整风活动心得体会张下一篇:小孩满月酒宴庆典仪式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