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医学建设范文

2022-05-30

第一篇:全科医学建设范文

全科医学 全科医生

全科医学课后感

——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全科医生

随着近年来医改的深入,政府和社会愈来愈认识到培养全科医生重要性。全科医生是公众健康的守门人,全科医学已经成为医改成功的重要学术支撑。发展全科医学,培养全科医生已成为新医改的方向标。

学完全科医学这门课后,我对于全科医学这一学科有了新的认识,对于全科医生这一职业有了更充分的了解。全科医生(GP):是执行全科医疗的卫生服务提供者。又称家庭医师(general practitioner/family physician)或家庭医生(family doctor)。全科医生与专科医生有着不同的职责。专科医生负责疾病形成之后的诊治,通过深入的研究来认识与对抗疾病。而全科医生则是负责健康时期、疾病早期乃至经专科诊疗后无法治愈的各种病患的长期照顾,其关注的中心是人。全科医生与专科医生是各司其职、相辅相成的。一名合格的全科医生不但可以帮助专科医生提高医疗服务效率,而且还能更好地控制疾病的发展,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那么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呢?我认为一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应具备以下几项素质。

首先,当然是要具备综合性的知识。

在国外,全科医生是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中必不可少的。全科医生要根据病人的病情进行分配,是需要到大型医院就诊还是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治疗。全科医生在病人就诊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就对于全科医生的知识综合性有很高的要求。在澳大利亚,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全科医生需要经过三阶段的培训:第一阶段,5年制的医学院校本科学习;第二阶段,住院医师培训;第三阶段,全科医生的继续医学教育培训。在这种制度培养的制度下,保证了全科医生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更好的对于疾病进行分类和初步诊断。尽管,这种培训模式在中国实施起来不太容易,但作为一名全科医生,要时刻注意医学相关知识,不断提高完善自己的技能。

其次,全科医生还要是一名生活经验丰富,具有卓越的领导才能的医生。 全科医生面对着的是一个区域长期固定的人群,全科医生的职责中不仅有治疗疾病还有预防疾病和控制疾病的发展。全科医生面对的疾病多以慢性病为主,需要长期对患者进行医学干预,才能更好的控制疾病。这些都需要全科医生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卓越的领导才能,更好的融入社区人群中,只有得到所管理的病人的充分信任,才更有利与全科医生的工作开展,病人才更愿意配合全科医生的工作。

第三,全科医生要有高尚的品质。

高尚的品质和是每一个医生必须具备的品质。医生面对的对象是饱受病痛折磨的病人,医生的每一个决定都可能事关人命,不能有一丝的疏忽,不能有不良的心理,这就要求医生要有高尚的品质。

最后,我个人觉得十分重要的是,全科医生要是一名好的心理医生。

近来,有文献(对全科医生开展系统心理卫生知识与技能培训的可行性研究,刘冬莹,2010)对于在全科医生中开展心理卫生知识与技能培训的可行性进行研究 ,充分证明了其重要性与必要性。通过分析全科医生的工作性质,作者提出全科医生应掌握的心理卫生知识与技能有以下几个方面:了解心理的个体差异;掌握实用的心理测量与诊断方法;了解冲突、挫折与应激的心理过程;了解心理障碍的特征表现;掌握一些简单实用的心理治疗方法;从心理学角度了解社区常见心身疾病;了解不同年龄阶段人群的心理特点与易发生的心理问;掌握医患沟通技巧与心理护理方法。一个好的全科医生要有一定的心理知识,这样才更利于全科医生对于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更有利于全科医生与患者的交流。

拥有了以上的素质,就具备了成为一名合格医生的资本,但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全科医生,我个人认为还有一点也很重要。要充分认识到全科医生不是万能的,全科不等于全会,所以正确的辨别哪些疾病是全科医生的职责范围,哪些疾病是要依赖全科医生起作用,对于全科医生也是至关重要的。试想,若全科医生不能明确自己的工作范围,过于自信,很容易造成疑难重症患者的延误诊治。当然,目前国家对于社区全科医疗的一些政策可以有效的避免这类事件的发生。国家通过政府投入的方式,减轻全科医疗的机构的经济压力,可以避免全科医生为了经济利益而“过度挽留”患者。只要全科医生不是过度的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不会出现延误病情诊断的情况的。

以上就是我在学完全科医学这门课后的心得体会,我的观点也许还有不足之处,希望能够通过以后的学习能够更好的认识全科医学这门课。

第二篇:医学生全科医学论文

浅谈全科医生如何做好人性化服务

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加快,老年病、慢性病、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成为了医疗界日渐重要的问题。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卫生服务的也要求越来越高,而高科技检测治疗手段的应用使得医疗费用不断上涨,重点三甲医院人满为患,“看病难看病贵”难以解决,医生无暇详细问诊病人,导致医患关系剑拔弩张…在应付这些棘手的问题方面,全科医疗和全科医生显示出明显的优势。人性化服务是全科医疗的核心观念和优势所在,人性化服务的概念同时也顺应了21世纪以人为本的发展趋势。如何做好人性化服务,是关乎提升全科医疗水平、推动全科医疗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 加强理论知识的支持,从培养源头抓起

做好人性化服务首先是要加强服务人员的理论基础,以理论知识指导人性化服务的实践。具体包括改善全科医生培养机制,为现有工作人员提供相关理论培训等途径。

社区卫生服务在内容上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与计划生育于一体。由此可见,全科医师不仅要具备临床医学知识,还要有预防医学、社会医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才能完成其功能。而社会医学,心理学,行为科学等学科知识是进行全科医学人性化服务的理论基础。只有掌握了这些知识才能有效与病人进行沟通,了解病人的身体情况及疾病的心理社会背景,真正以病人为中心地做好人性化服务。

我国目前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的人员从总体上看学历、职称结构偏低,所学专业基本为医疗或护理两类,医疗服务侧重于疾病的诊治,无论从知识结构、技术水平和服务模式都不能很好适应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和卫生改革的需求。而这些缺陷与我国独特的医学教育模式有关。建国初期,由于医学人才短缺,我国培养了大批大中专医学生,在当时解决了广大群众基本医疗问题,但随着社会卫生水平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以前的知识结构和服务技能无法适应现在社区服务六位一体的要求,也是导致基层医院就医率不高的原因之一。

我国全科医学是一门新兴学科。目前全科医师的培养主要是针对基层卫生技术人员进行短期全科医学概念及理论培训。这种短期培养没有充分的时间让医师掌握心理、社会学及预防医学方面知识,而在从业后全科从业人员也缺乏良好的途径继续进行预防心理学等方面的学习。因此要加强全科医生的人性化服务水平,就要从培养的源头上抓起,加大对相关理论知识的指导教育。人才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首先在医学生课程设置中应加强对心理社会学、行为科学及预防医学等专业课程的重视力度,加强医学院校的全科医学教育,同时采取措施鼓励医学本科毕业生进入全科医学队伍,提高全科医师的地位及收入等,还可以参照其他国家理发,规定医学本科毕业后到社区工作一定年限后才能从事专科等。其次在平时工作过程中,应安排时间对现有从业人员进行心理学等相关理论知识的培训,以提高医师综合素质,为良好的人性化服务奠定基础。

二 、从细节做起,切实体会病人的喜怒哀乐

全科医生与我们日常所了解的专科医生之间的区别在于:全科医生的工作特点可以总结为:量大,面广,以人为主,与人文社科知识紧密相关。具体说来,全科医生重点以社区为服务对象,提供高素质的医疗服务以及人性化的医疗保障,给予病人持续性、综合性的照顾。

也就是说,全科医生的工作是以社区为范围,以家庭为单位,以病人为中心。他们更注重的是人,而不像专科医师一样,相比更侧重于疾病本身;在对病人进行康复治疗的时候,他们更加注重病人的权利,全科医生必须全面了解每个就诊病人家庭、社会各方各面的详细信息,以便能更好了解造成病疾的原因,采取更加全面且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作为专科医生,则要坐在医院的门诊大楼里等待病人“登门造访”。由于就诊患者数量多,流动性大,势必造成医师无法向全科医生那样了解每个病人,因此也就决定了他们不可能过多的重视病人的社会属性,而只能把重点放在病人生物属性的疾病上面,也就是说他们的任务就是尽可能把生理的病疾医治好。

相比之下,全科医生不仅要解决就诊者的生理病疾,还要注重患者的心理,行为因素,提供长期性服务,以帮助病人杜绝暴露于各种危险因素下。所以说,全科医生的工作更能体现当今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相比专科医疗,全科医疗是一种更为人性化的诊疗模式。

因为全科医学的这些优势和特点,全科医生在进行诊疗服务时,应该从细节做起,从态度,言语,行为等非医学性人文关怀方面做起,与患者之间建立真诚,信任,轻松的诊疗关系。既有利于诊疗的顺利进行,也能帮助了解和解决患者疾病的社会心理障碍。具体而言,在态度上,应该做到尊重,热情,真诚;在行为上注意倾听和心理学共情。积极关注患者的非言语行为,利用医生本身的心理社会学知识,解读患者的非言语信息,并在言语上给予鼓励和指导。从细节上切实体会患者的喜怒哀乐,不仅做到为患者解除身体痛苦,还要尽量解除患者的心理负担和社会压力。只有从细节上做好,才能真正实现人性化诊疗服务。

全科医生并不简单。全科医生是居民健康的守门人,人们身边的家庭医生。作为一名全科医生,经常要以家访的形式上门处理病情,和患者保持联系,跟踪病患方便解决病情,还要为居民提供免费健康检查等服务。与专科医生相比,全科医生在与社区、家庭建立紧密的卫生服务关系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此外,全科医生更注重从患者的起居饮食、生活方式方面入手,相比大医院仅仅是程式化的看病模式,他们往往会对患者进行较多的说服教育,从生活的细微处入手,通过改变居民的生活、就医方式做到防患于未然。这种人性化、贴近患者生活的工作方式是全科医学的特点和优势所在,全科医生应该在加强理论知识和完善细节服务的基础上真正做好人性化服务。做好人性化服务,才能实现全科医学持续发展,提升全科医疗的地位。 ,

第三篇:全科医学

1全科医学是一个面向社区与家庭,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及人文社会学科相关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专业学科,是一个临床二级学科;其范围涵盖可各种年龄、性别、各个器官系统及各类健康问题/疾病。

2全科医学的主旨是强调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整体健康的维护与促进为方向的长期负责式照顾,并将个体与群体健康照顾融为一体。

3全科医学基本原则包括人格化的照顾、综合性照顾、连续性照顾、可及性照顾、协调性照顾、以家庭为单位的照顾、以社区为基础的照顾、以预防为向导的照顾、团队合作的工作方式

4全科医学学科特点包括:①是一门综合性的临床医学学科②定位于基层卫生保健领域③是一个广度上的医学专科④具有整体论的临床思维方法⑤高度重视服务艺术⑥具有地域和民族特地

5全科医疗是对个人和家庭提供持续性和综合性的卫生保健,是一门整合生物医学、临床医学和行为科学的宽广医学专业。

6全科医疗的服务对象为社区中的全体居民(病人和健康人、就医者和未就医者),而且提供的是生理、心理的社会文化各方面的服务。

7全科医疗是高水平、高质量的初级卫生保健,同时也是以门诊为主体的专科医疗。 8全科医疗服务内容是集预防、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六位一体。

9全科医疗具有人格化照顾、综合性照顾、可及性照顾、协调性照顾、以家庭为单位的照顾、以社区为基础的照顾、以预防为导向的照顾和团队合作的工作方式的基本特征。

10全科医生应具备的能力:①对健康问题和疾病诊疗的技能②健康问题或疾病的识别或转诊的技能③个体和群体相结合的服务技能④自我发展的潜能⑤团队合作与事业发展的能力

11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一种新型医学观,其核心是将人看作与社会环境密切相关的、具有生物特性和复杂心理情绪反应的整体人。

12患者的背景,主要包括个人背景、家庭背景、社区背景3个方面。

13以人为中心应诊的原则,对患者足够的理解与全面的认识;对患者就医背景的了解;产生就医行为的原因;了解不同层面患者的就医背景;了解特殊缓则的需求和对疾病的反应. 14沿疾病周期的健康服务,主要是围绕疾病发生、发展直至结局的全过程的服务.

15家庭是通过生物学关系、情感关系或法律关系连接在一起的一个群体。其结构包括家庭外部结构和家庭内部结构。

16家庭的外部结构又称为家庭类型,包括核心家庭、主干家庭、联合家庭和其他家庭类型。家庭的内部架构表现为家庭的权利结构、家庭角色。家庭成员的沟通方式和家庭价值观 17家庭的功能主要包括6个方面:满足、情感需要的功能;生殖和性需要的功能;抚养和赡养的功能;社会化的功能;经济支持的功能;赋予成员地位的功能. 18家庭评估方法有家庭基本资料的收集、家系图、家庭图、家庭圈、家庭关怀度指数、家庭资源评估等。

19全科医生在提供以家庭为单位的照顾时,可根据家庭照顾目的和内容的不同,采取家庭访视、家庭咨询、家庭病床、家庭康复等一种或多种形式进行家庭照顾

20社区诊断是社区卫生工作者运用社会学、人类学、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心理学等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方法对社区各方面进行考察,收集并分析资料,发现问题. 21COPC是将以个人为单位、治疗为目的的基层医疗与以社区为范围、重视预防保健的社区医疗两者有机结合的基层医疗实践,即在基层医疗中,重视社区、环境、行为等因素与个人健康的关系

22社区卫生服务是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全科医生为骨干,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 23健康管理的实施步骤包括收集健康信息、健康危险因素评估、制订健康计划和实施干预三步.其常用的服务流程是健康体检管理。健康风险评估、个人健康管理咨询、个人健康管理后续服务、专项的健康及疾病管理服务

24对已丧失劳动力或残疾者,通过功能康复、心理康复、家庭护理指导等,使病人恢复生活 25全科医生开展临床预防服务的优势:①预防医学观念上的优势②专业性质上的优势③服务时间和地域上的优势④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上的优势⑤服务过程上的优势 26健康教育 目的是对包括病人、易感人群、健康人群提供健康信息. 27健康咨询为预防保健服务,是最常用的一种健康教育方式

28社区预防服务是以社区为范围,以群体为对象开展的预防工作,以健康为中心,以社区为范畴,以人群为对象. 29社区预防服务项目实施与管理分5阶段:社区动员、社区诊断、确定需优先解决健康问题、制订和实施干预计划及评估.

30疾病临床诊断程序包括搜集临床资料、分析评价整理资料、提出初步诊断、确立及修正诊断。 发生率 严重性 可治疗性

31循证医学是 研究依据,结合临床医生的个人专业技能和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价值和愿望

32循证医学三要素是病人 医生 和证据。核心是最佳证据

33循证医学实施步骤:在临床医疗实践中发现提出问题、检索证据、评价证据、应用证据、后效评价

34沟通基本要素:信息源 信息 信息渠道 接受者 反馈

35人际沟通原则包括:①坦诚的表达②互相尊重③理解沟通④耐心和爱心⑤要有适宜的技巧

人际沟通常见方式:①消极顺从型②进攻型③自信型

36沟通能力要:①培养良好的表达能力②培养良好的性格③加强人际沟通知识的学习④培养随机应变的能力

37全科医疗中医患沟通技巧包括 语言沟通技巧 和行为沟通技巧

38医学伦理学基本原则包括:有利于患者原则、尊重患者自主性原则、知情同意原则、公正原则、讲真话和保密原则. 39安乐死实施4个必备条件:患者自愿自决;现代医学无法治的疾病;患者本人遭受难以忍受的痛苦;由医学专家或医疗机构鉴定

40以问题为导向的健康问题记录方式的内容包括个人的基本资料、健康问题目录、病程流程表、健康问题描述和进展状况记录、转会诊记录等内容。 41SOAP包括主管资料:客观资料。客观资料、评估和处理计划

42家庭健康档案包括封面、家庭基本资料、家庭评估资料、家庭主要问题目录. 43社区健康档案包括这区基本资料、社区卫生服务资源、社区卫生服务状况和社区居民健康状况

44初级卫生保健是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重要措施

45早产、出生窒息和感染、营养不良、伤害是儿童的主要死亡原因

46围生期保健包括孕期保健、产时保健、产褥期保健、哺乳期和新生儿保健等

47高血压病、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等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48全科医学教育目标包括医德医术医业 师资包括理论师资 临床师资 社区师资

第四篇:全科医学重点

1全科医师的BATHE问诊方式Bbackground背景,了解病人可能的心理和社会因素Aaffect情感,了解病人的情绪状态Ttrouble烦恼,了解问题对病人的影响程度Hhanding处理,了解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Eempathy移情,对病人的不幸表示理解和同情,使得他们感受到医生的支持。医学人文精神:“人文”即人类的文化、人类的精神文化。应该体现在:尊重人的价值、尊重人的人格、实现人性解放与人生价值的体现,充份调动人的内在潜能与积极性是人文精神的内涵。医学为人服务,离开了人,医学便失去其存在的意义。全科医学的特点决定了它必须是“人文”的。全科医疗处理的多数是早期的、未分化的自限的和更多心理、社会层面的疾病,康复期的、甚至需要终身医学照顾的疾病 全科医生的病人、他们的家属、社区的民众,他们

2 全科医学定义主旨 定义:是一门面向社区和家庭,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人文社会学科相关内容于体的综合性医学专业学科。其范围涉及各种年龄、性别、各个器官系统以及各类疾病。主旨: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整体健康的维护与促进为方向的长期负责式照顾,并将个体与群体健康照顾融为一体。 3全科医生的定义:是经过全科医学专业培训,临床技能全面、医德高尚的高素质基层医疗保健人才,富有独立工作能力,对个人、家庭及社区提供便捷的防、治、保、康、教、计全方位的优质服务(PPT)。

经过全科医学专门训练的工作在基层的临床医生,能够为病人个体及其家庭成员及社区居民提供优质、方便、经济有效、全方位负责式健康管理(中国家庭医师协会)。

4全科医师的6个“全” 主动服务于社区全体居民;影响居民健康的全部问题都过问;整合各临床专科,提供覆盖各科常见病、常见问题的临床“全科” 服务;生物、心理、社会,提供全方位服务;以病人为中心,兼顾家庭和社区,提供全范围服务;依靠团队,防医保康教,六位一体,提供全综合服务(多领域)。

5 医患沟通基本技巧: 态度性技巧:尊重(对患者接纳,礼遇,信任,隐私保护),热情(兴趣,在意,交流结束时鼓励支持指导),真诚(真实表达感受,坦诚说明自己不足,必要时转介或协诊。适当自我暴露);行为性技巧:倾听、共情(将心比心,感受理解与尊重)、积极关注(关注或强化患者的言行的积极面)、非言语行为(重视第一印象,注意体态和姿势,利用面部表情,目光接触,合适的身体接触,解读患者的非言语行为);言语性技巧:提问(开放或封闭性,避免审问式)、解释(专业性,权威性)、指导技术(专业性,亲和性,不能权威逼行)。

6 全科医疗与专科医疗的区别:服务人口,较少而稳定(1:2000 –2500左右)/大而流动性强;照顾范围,宽(生物、心理、社会三方面)/窄(局限于某系统/器官);病患类型,社区常见健康问题/疑难危重症;技术,基本技术、费用可以接受/高新技术、昂贵;方法,综合各科及替代医学的方法/分科;医患关系,连续性/间断性;

服务内容,防治保康教(计)一体化/医疗为主;态度宗旨,以健康为中心全面管理以人为中心病人主动参与/以疾病为中心救死扶伤以医生为中心病人被动服从

7 糖尿病患者在社区服务中心转诊指征:合并急性并发症:酮症、高渗、低血糖;新诊断糖尿病:尤其青少年;血糖控制差、妊娠糖尿病;需改换胰岛素治疗或强化治疗病人;慢性并发症进展,需治疗;合并重症感染、急性心脑血管病变;糖尿病足、外伤

8 全科医学服务内容:是一门综合性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科,包括内、外、妇、儿等专科服务,还涉及行为医学、心理学等领域的服务;横向的六位一体(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教计生技术服务)针对人群,通过团队合作完成/纵向的六位一体针对来就诊的病人提供整体性的服务。

第五篇:全科医学

全科医学的定义:全科医学是一个面向社区与家庭,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相关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性相关医学专业学科,是一个临床二级学科;其范围涉及各种年龄、性别、各个器官系统以及各类疾病。其主旨是强调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整体健康的维护与促进为方向的长期负责式照顾,并将个体与群体健康照顾融为一体。

全科医疗的特点:强调持续性、综合性、个体化的照顾;强调早期发现并处理疾患;强调预防疾病和维护健康;强调在社区场所对病人提供服务,并在必要时协调利用社区内外的其他资源。

全科医生是对个人、家庭和社区提供优质、方便、经济有效的、一体化的基础性医疗保健服务,进行生命、健康与疾病的全过程、全方位负责式管理的医生。

全科医生的素质:

1、强烈的人文情感

2、娴熟的业务技能

3、出色的管理能力

4、执著的科学精神 全科医学的基本原则与特点:

一、基础医疗保健

二、人性化照顾

三、综合性照顾

四、持续性照顾

五、协调性照顾

六、可及性照顾

七、个体-群体一体化的照顾

(一)以家庭为单位的照顾

(二)以社区为基础的照顾

八、以生物-心理-社会模式为诊治理论基础

九、以预防为导向的照顾

十、团队合作的工作方式

全科医疗与专科医疗的联系:(1)各司其职

(2)互补互利

(3)“接力棒”式服务

全科医学的历史与发展

1、1969年家庭医学称为美国第20个医学专科

2、全科医学产生的基础:

一、人口迅速增长与老龄化

二、疾病谱与死因普的变化

三、医学模式的转变

四、医疗费用的高涨与卫生资源的不合理分配

五、医疗保健机构功能分化与对基层卫生的重视 第五章

以人为中心的健康照顾

1、生物医学模式的优越性:

(1)以生物科学为基础,具有客观性和科学性。 (2)其理论和方法简单、直观、易于掌握。

(3)资料如实验室检查,活检或尸体检查结果可以得到科学方法的确认。 (4)可使医师治愈许多原来是致命的疾病,并控制许多尚不能治愈的疾患。 缺陷:(1)以疾病为中心,忽视病人的需求 (2)医患关系疏远,病人依从性降低 (3)医师思维的局限和封闭

2、disease译为“疾病”,是医学术语,只可以判明的人体生物学上的异常情况,可以从体格检查、化验或其他特殊检查加以确定。

Illness译为“病患”(有病的感觉),指一个人的自我感觉和判断,认为自己有病,可能确实有病,也可仅仅是一种心理或社会方面的失调。

Sickness译为“患病”,指一种社会地位,即他人(社会)知道此人现处于不健康状态。

3、病人disease(疾病:生物学异常)

Illness(病患:有病的感觉)

Sickness(患病:社会承认)

(三者可单独、同时、交替存在) 医师 显微镜:细胞……..disease

肉眼:人…….illness

望远镜:社会背景…….sickness

4、全科医生应诊中的四项主要任务 (1)确认和处理现患问题 (2)连续性问题的管理 (3)预防性照顾 (4)改善求医遵医行为

5、BATHE问诊方法

B(background)——背景,了解病人可能的心理或社会因素 A(affect)——情感,了解病人的情绪状态 T(trouble)——烦恼,了解问题对病人的影响程度 H(handling)——处理,了解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

E(empathy)——移情,对病人的不幸表示理解和同情,从而使他感受到医生对他的支持。 第六章

以家庭为单位的健康照顾

1、家庭的定义:指通过情感关系、法律关系和生物学关系连接在一起的社会团体。 2、家庭的功能:(1)情感需求 (2)性和生殖的需求 (3)抚养和赡养 (4)社会化功能 (5)经济功能 (6)赋予成员的地位 3、家庭的类型

(1)核心家庭:是指父母及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

(2)扩展家庭:指由两对、或两对以上夫妇与其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 1)主干家庭:是指由一对已婚夫妇与未婚子女及父母组成的家庭。

2)联合家庭:主要指至少两对、或两对以上的同代夫妇及其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 (3)其它类型家庭:指同性恋、单亲、丁克、同居、独身、群居体等特殊团体。 4、家庭的权力结构 1)传统权威型 2)工具权威型 3)感情权威型 4)分享权威型 5、家庭角色 1)角色学习 2)角色期待 3)角色冲突

6、家庭照顾中的三级预防 第一级预防:1生活方式相关问题

2健康维护

3家庭生活教育 第二级预防:1医-病共同监测健康

2鼓励及时就医

3监督遵医嘱

第三级预防:1对慢病成员,即督促其遵医嘱,又保持适当的独立活动能力

2对慢病成员带给家中的变化,全体家庭成员作出相应调整

3对重病或临终家庭,以团队合作照顾家庭

家庭生活周期的照顾 新婚期

第一个孩子出生期 学龄前幼儿期 学龄儿童期

青少年期 孩子离家期 空巢期 退休期

总疼痛:是指多种躯体(骨浸润痛、呼吸困难、便秘……)、心里疼痛(死亡恐惧、再见不到亲人…..)、社会疼痛(离婚、失业、亲人早逝…..)、灵魂疼痛(自责、内疚、悔过……)、和经济疼痛(谁来养活孩子、偿还债务……)的总体感受。

家庭功能内容的五项指标:适应度(adaptation)、合作度(partnership)、成长度(growth)、情感度(affection)、亲密度(resolve)。称为APGAR家庭评估问题表

家庭治疗是指对家庭功能、角色、互动模式的调适,涉及心理、行为问题的治疗。

家庭压力事件造成成员强烈的心理刺激和伤害,甚至难以愈合,严重地影响了家庭的内动力。我国家庭压力事件大体分为(1)地位改变

(2)失落

(3)家庭负担加重

(4)道德行为问题 以社区为范围的健康照顾

社区:若干社会群体(家庭、氏族)或社会组织(机关、团体),聚集在某一地域里所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

以社区为导向的基层医疗(COPC)的三个要素:基层医疗、社区人群、解决问题的过程 影响社区人群健康的主要因素有环境因素、生物因素、生活方式、和健康照顾系统 社会环境因素主要包括社区文化背景、经济发展和社会心理因素。

社区诊断:以流行病学为基础,体现整体人群的发病率、死亡率和环境致病因素对健康的影响,与社区群体的发病机制相关,其基本目标与传统的公共卫生相似,即预防、控制并消除疾病。

社区诊断的目的(1)发现社区的健康问题,辨明社区的需要与需求;(2)判断造成社区健康问题的原因,并了解解决问题的程度和能力;(3)提供符合社区需求的卫生计划资料

社区诊断的步骤:(1)汇集诊断资料;(2)确定解决卫生问题的优先顺序;(3)社区计划实施;(4)计划效果评估

社区调查的任务是为社区诊断收集资料。社区调查的步骤:(1)调查设计;(2)实施;(3)总结 第八章

以问题为导向的健康照顾

1、以问题为导向的健康照顾在全科医疗服务中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在实践工作中,全科医生的工作范围大,内容多、服务方式多样,因此要求工作必须有所侧重。

2、社区常见健康问题的特点

(1)多数健康问题处于疾病的早期和未分化阶段 (2)健康问题具有很大的变异性和隐蔽性 (3)健康问题具有多维性和多层次性 (4)健康问题的系统性和联系性 (5)健康问题的广泛性

3、常见健康问题的诊断策略

(1)充分利用个人、家庭、社区的健康档案资料,为诊断提供背景资料和诊断依据

(2)充分利用全科医生服务过程中的动态性、连续性优势,实现对健康问题的跟踪观测和考察,进一步完善对问题的诊断和处理

(3)耐心询问、充分交流和沟通是获取对健康问题诊断的关键 (4)掌握对健康问题进行初步诊断分类的基本技能 (5)运用流行病学方法建立诊断假设,进行初步诊断 (6)掌握对诊断假设进行验证的基本方法

4、以问题为导向的处理原则 (1)应尽可能准确掌握问题之所在

(2)疾病处理过程中应遵循全面性、联系性和系统性的原则 (3)寻求问题的根本性解决,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标本兼治原则 (4)动态、渐进性的问题处理原则 (5)以人为中心的健康照顾原则

5、全科医生在实施以问题为导向健康照顾中的优势

(1)全科医生与病人及家庭、社区人群之间存在良好的关系基础

(2)全科医生对病人及家庭存在持续性的照顾关系,因此可以观察到病程的变化及治疗的效果

(3)全科医生为居民提供协调性的健康照顾,可以利用各方面资源、动员包括家庭、社区在内的多方面积极因素来解决问题

第九章

以预防为先导的健康照顾

1、三级预防策略

第一级预防:亦称病因预防或发病前期预防。采取各种措施以控制或消除致病因素对健康的危害,是最积极的预防。

第二级预防:亦称临床前期预防或发病期预防。即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从而使疾病能够得到早治愈而不致加重和发展。

第三级预防:亦称临床预防或发病后期预防,即对患者采取及时治疗措施,防止疾病恶化,预防并发症和病残。

2、临床预防医学史随着医学模式转变而形成的一门新学科,它是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在临床场所对疾病发病和损伤危险因素的评价和预防干预来实施的,是对健康者和无症状的“患者”采取的个体化预防措施,是在临床环境下第一级预防和第二级预防的结合。

3、临床预防医学的一般原则

(1)降低发病率、伤残率及死亡率是临床预防医学服务基本原则 (2)对临床预防服务方法应遵循个性化的原则

(3)对危险因素的选择参照以下标准:1.危险因素在人群中的流行情况;2.危险因素对疾病影响的大小 (4)对疾病的选择宜参照以下标准:1.将疾病的严重性和危险性作为优先考虑因素,对罕见病、早期发现方法尚不成熟且发现后有没有很好疗效的疾病一般不宜列入优先考虑的范围;2.将疾病的预防是否具有确切效果作为决定参考指标

(5)对临床预防服务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

4、临床预防医学服务的主要内容

(一)健康咨询:是医生与咨询对象之间进行交流,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改变咨询对象的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来降低疾病和损伤的危险因素,阻止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二)免疫接种

(三)疾病筛检

(四)化学预防:是指对无症状的人使用药物、营养素(包括无机盐)、生物制剂或其他天然物质作为第一级预防措施,提高人群抵抗疾病的能力,以防止某些疾病。已出现症状的病人服用上述物质来治疗疾病不在化学预防之列。

5、全科医生开展以预防为导向的社区高血压病例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早期发现危重病人尤其是早期发现高血压并发症

二、对危重患者早期进行适当的处理和及时转诊

三、高血压患者的随访和健康教育

四、社区一般人群的管理 第十章

健康档案的建立与管理

1、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目的: (1)掌握居民的基本情况和健康状况

(2)开展全科医疗服务

(3)为解决社区居民主要健康问题提供依据 (4)为全科医学教学和科研提供信息资料

(5)为评价社区卫生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提供依据 (6)为司法工作提供依据

2、问题描述及进展记录(POMR)

S(subjective date)代表病人的主观资料,是由病人提供的主诉、症状、患病史、家族史、社会生活史等,尽量按病人的陈述来记录。

O(objective date)代表客观资料,记录诊疗过程中医务人员所观察到的数据,包括体征、实验室检查、x线诊断以及病人的心理、行为测试结果等。

A(assessment)代表评估,是问题描述的关键部分,完整的评估应包括诊断、鉴别诊断、与其他问题的关系、问题的轻重程度及预后等。

P(plan)代表对问题的处理计划,是针对问题提出的诊断、治疗、预防、保健、康复和健康教育计划。

3、健康档案建立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 (1)逐步完善的原则 (2)资料收集前瞻性原则 (3)基本项目动态性原则 (4)客观性和准确性原则 (5)保密性原则

第十一章

全科医学中医患关系与沟通

1、医患关系的基本模式:

(1)医师权威式:在医疗过程中医师作出权威性的决定,病人只能被动地服从。亦称家长主义模式。 (2)病人自主式:这种模式与医师权威式相反,是对家长主义模式的逆反。在这种模式中病人成为顾客,医师及其医疗行为受病人的意见左右。

(3)医师及病人道德模式:这种模式要求医师尽其道义上的职责,在做出医疗决策是充分考虑患者的利益,给予患者较多的决定权,并帮助患者实现这些权利。亦称为信托性模式。 实现此种医患关系模式的基础是: 医师应将病人的利益放在首位。

医师应理解对病人人格的尊重是其职责之所然。

病人应该对医师信任,对纯技术性的问题应该尊重医师的决策,并应该理解这样做并不影响自己独立自主的人格,从而主动地接受医生的建议。

2、良好的医患关系对全科医学的重要性

(1)全科医师对病人实行持续性医疗保健服务,对病人的责任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

(2)全科医师对病人实行个体化的医疗保健服务,全科医学的工作理念是注重于人而不是病,全科医师应将病人看成是一个“人”,而不是一个家庭和社会的成员。

全科医师给予病人的应该是可亲性的医疗保健服务,所谓“可亲性”是指时间上、地域上的亲近。 (4)全科医师服务是综合性的保健服务,不但不分性别年龄、也不分预防治疗。

(5)全科医学为病人提供协调性保健服务,即充分利用病人家庭的、社会的各个方面,凡能有利于病人治疗康复的医疗的、社会的、经济的资源为病人服务。 第十二章

全科医疗质量与全科医疗资源管理

医疗质量:代表着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质量,指医疗机构向社会提供的医疗服务效果的优劣。 全科医疗质量:指全科医师向社区居民提供的全科医疗服务效果的优劣。 全科医疗质量的特点 内容的广泛性

范围的扩大性 影响因素的复杂性 学科的综合性 技术的相对性 提供者的敏感性

全科医疗质量分为:全科医疗基础质量、全科医疗环节质量、全科医疗终末质量 全科医疗基础质量:就是指形成、维持和支撑整个全科医疗质量的基础条件。

全科医疗环节质量:就是全科医师从事全科医疗活动中各个阶段、工作节点、有关步骤所表现出的服务效果,是在全科医疗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质量。

全科医疗终末质量:是反映整个全科医疗活动终结后的质量,是对全科医疗服务活动效果的评价。 全科医疗质量管理的特点;首先,要树立主动为居民服务的思想。第二,要体现预防为主的思想。第三,对全科医疗服务要进行系统管理。第四,要进行标准化管理。第五,要进行数据化管理。第六,全科医疗质量管理方法必须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

全面质量管理:由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和行动(action)所构成简称PDCA循环。P(plan)计划:包括方针和目标的确定以及活动计划的制定。D(do)执行:具体运作,实现计划中的内容。C(check)检查: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分清哪些对了,哪些错了,明确效果,找出问题。A(action)行动或处理: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予以标准化;对于失败的教训要总结,以免重现。 PDCA管理循环的特点 大循环套小循环 按程序办事 螺旋式上升

PDCA循环实施时的八个步骤:

第一步,找出问题。

第二步,分析原因。

第三步,确定目标。 第四步,制定计划。

第五步,实施阶段。

第六步,检查阶段。

第七步,巩固措施。

第八步,遗留下问题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去解决。 全科医疗质量控制方法 1.按时限进行质量控制的方法 事前控制 事后控制

2.按对象层次进行质量控制的方法

(1)自我控制

(2)逐级控制

(3)平行控制

(4)越级控制

13、全科医疗资源:是在一定条件下,国家、社会、个人提供的用于全科医疗服务的人力、财力、物力、技术、信息的总称,是卫生资源的组成部分,具有一般卫生资源的特点。

14、全科医疗人力资源:主要是指提供全科医疗服务的全科医师和社区护士。由于全科医疗服务是一种综合的、团队式的服务,因此离不开医技人员、公共卫生人员、心理精神卫生工作者、康复医学工作者、社区营养师、社会工作者等。

上一篇:青春英文翻译范文下一篇:全国职工书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