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的定义说课稿

2022-07-10

第一篇:命题的定义说课稿

定义与命题

《定义与命题》的教学反思

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本节课的目标定位,以及知识的重难点分布,考虑到学生的可接受范围,本节课教学处理好“四个关系”

一、定义与命题的关系

定义和命题之间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考虑到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教学上我们进行了适当的处理.从定义和命题所共有的判断功能,切入命题的教学,自然在命题的定义的生成过程中,让学生尝试自主定义,强化命题的特征,体现了定义的价值.使定义和命题的学习相辅相成.

二、题设与结论的关系

在题设和结论的学习之前,教学上进行了铺垫,即对命题的相应位置进行置换,使学生初步感受到命题是有“固定结构”的,形成命题是由“条件”“结论”两部分构成的“心理印象”.有了这样的铺垫,对于某些命题的改写,让学生从命题的结构特征方面来思考,能有效地帮助突破命题的改写难点.三、学生和老师的关系

本节课是一节概念课,从内容分析,学生不易领悟.在课堂教学组织上,更多的注意到了老师和学生的心理距离问题和情感基础问题.通过老师的情感投入、积极的鼓励、激情的调动.激励学生主动地参与,以期在学生为主体的讨论和学习中,使学生能轻松学习,愉快交流.并在此情感基础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四、定义、命题与数学知识体系的关系

定义是数学思维的细胞和思维的基本形式,从定义出发思考问题的解决是数学的基本方式.而命题作为数学推理的基础,是最基本的思维形式.两者都是建立数学体系的基础.在教学中主要抓住定义的必要性、命题的形成过程以及它们的推理价值,来突出和强化这种关系.

本课以黑洞数的数学游戏为载体,使学生经历“实验操作----观察发现-----科学定义----大胆猜想----执着论证”的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发现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研究方法,渗透数学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做到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探索空间,让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索与交流,从而掌握本节课的知识。

第二篇:《定义与命题》教学反思

万春学校 景毅强

我上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册数学第六章第二节课《定义与命题》。这节课分两个课时,本节为第一课时。在整个第六章证明

(一)中,本节课对知识的上下衔接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以后的相关证明知识打下基础。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了解定义、命题的含义。

2、体会实际生活中定义、命题的作用与必要性。这节课的重点是:命题的概念。难点是:命题的概念的理解。

教学中,我先以生活中的几个实例入手,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引入本课的学习。紧接着解读学习目标,明确学习方向。具体教学中,我设计的两个探究点,探究点一研究定义的概念,以及学习定义的必要性。探究点二研究命题的定义和怎么判断命题,并设计了大量的练习。引导学生得出关键二字是:判断。能够根据这个句子知道对和错,就是一个判断,没有判断就不是命题。举例:课本220页的五个例子都是命题。就像我们做的填空题一样,有“如果„„,那么„„”这个结构的一般情况下都会是命题,但没有这个结构的不一定就不是,比如这五个句子。接下来请同学们改造这五个句子,变成“如果„„,那么„„”句式,其实就是一个语文环节中的造句,同学们很活跃,纷纷举手发言。 课堂检测练习我用到的是课本221页习题6.2第

1、2题,有个别同学会做错,做错点在于对判断还把握不够到位,还有少数同学对定义与命题的理解产生混乱。据此,我提出:定义与命题两个概念该如何区别?同学们举手发言:定义是一个描述性的概念,而命题是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还有同学说道:定义就是一个“„„叫„„”的句式,命题就是“如果„„那么„„”的句式。

在教学中,学生对定义与命题的把握还是比较清楚的。大部分学生可以口头完成导学案设计的题目。能够迅速的把一个命题转化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利用疑问句和祈使句的特点,判定不是命题的语句.迅速的掌握情况还是比较可以的。 在教学中出现了几个方面的问题:

1、 时间把握不好,训练案没有在上课时间内解决。

2、 对学生还是不够放心,有的时候不自觉的抢学生的风头,没有把足够的时间,机会留给学生。

3、 知识点的挖掘不够。定义与命题的区别,怎样更有效、更准确的区分定义、命题,是否是命题。

4、 上课激情不够。语言、体态、表情,比较呆板。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不断改进,用新课改的思想严格要求自己,使我的课真正高效起来。

第三篇:定义与命题 教学设计

(二)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1命题的概念 1.命题的组成:条件和结论. 2.命题的真假.

(二)能力训练要求1能够判断什么是命题. 1.能够分清命题的题设和结论.会把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能判断命题的真假. 2.通过举例判定一个命题是假命题,使学生学会反面思考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通过举反例的方法来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说明任何事物都是正反两方面的对立统一体. 2.通过了解数学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情分析:本节课针对的是八年级上学期的学生,他们在数学学习上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但从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角度来学习和理解数学中最基本的概念,对学生来说是第一次,在设计教学上要考虑学生对知识的可接受程度。

教学重点

找出命题的条件(题设)和结论. 教学难点

找出命题的条件和结论. 教学方法 讲练相结合法. 教具准备 投影片七张

第一张:想一想(记作投影片§7.2.2 A) 第二张:做一做(记作投影片§7.2.2 B) 第三张:想一想(记作投影片§7.2.2 C) 第四张:做一做(记作投影片§7.2.2 D) 第五张:想一想(记作投影片§7.2.2 E) 第六张:做一做(记作投影片§7.2.2 F) 第七张:想一想(记作投影片§7.2.2 G) 教学过程

Ⅰ.巧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寻找下面唐诗中的命题。说说命题的定义。 [生]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叫做命题. [师]好.下面大家来想一想,下列说法哪些是命题,并说明理由. 1.你. 2.小苹果. 3.你吃苹果. 4.你是小苹果. 根据学生的回答,明确判断命题的要点:1.句子。2.表示判断。结合第4小题的回答引出真命题与假命题的概念。

Ⅱ.讲授新课

一 、1.新知学习.显然,第4小题有同学认为是一个错误的命题。那么与之相对就有正确的命题。给出真命题与假命题的概念。

2. 新知应用。下面句子中,那些是命题,那些不是命题。并指出真命题。

(1).对顶角相等。

(2).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4).a,b两直线平行吗?

(5).玫瑰花是动物。

(6).若a的平方等于4,求a的值。

(7).若a=b,则a=b. 根据学生的回答,明确判断命题真假与一个句子是不是命题是两种不同的问题。同时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探究判断命题真假的方法与步骤。

二.新知探究

1.做一做:判断下面的命题的真假,并说明理由。

(1).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是对顶角。

(2).内错角相等。 (3).大于90度的角是平角. (4).如果a>b,b>c,那么a>c. 22引导学生分析所给命题的结构,引出命题的题设与结论的概念。并板书。探究题设与结论之间的联系与命题真假之间的关系。并解答上述小题。

Ⅲ.课堂练习 做一做:

指出下列命题的题设与结论并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1.等边三角形式锐角三角形。 2.同角的余角相等。 3.直角都相等。

Ⅳ.课时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研究了命题的组成及真假.知道任何一个命题都是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组成.命题分为真命题和假命题. 在辨别真假命题时.注意:假命题只需举一个反例即可.而真命题除公理和性质外,必须通过推理得证. 大家要会灵活运用本节课谈到的公理来证明一些题. Ⅴ.课后作业

(一)课本P199 习题7.2.第2,3题

(二)课外拓展:见投影片。

板书设计

§7.2.2 定义与命题二 一·命题的定义。

二、命题的组成

一般地:命题常写成: “如果„„,那么„„”

三、做一做 真命题

四、命题的真假

假命题

五、课时小结

六、课后作业

第四篇:说课定义及评分标准

说课材料1 说课是当今教学改革的新课题,是教研工作的新形式。说课活动的开展引起广大教师和领导的广泛重视。为教学研究工作引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一. 说课的含义

说课就是对教材某章节有准备的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理论,对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全面的设计与阐述。不仅要层次清晰地说明这节课怎样教,而且要简练精辟的解释这节课为什么要这样教,然后又评委说,提出改进意见,再由授课教师修改,完善其教案设计的教研形式。即:说课就是全面的阐述和完善教学设计的过程。

二. 说案的撰写

说案是按照说课的内容的内在逻辑来撰写的,在教学工作中,把说课的方法总结为“四说”,“二写”,“一展示”。

1. 四说:(1).说课堂教学指导思想及课程标准教材

(2).说教法

(3).说学法指导

(4).说教学程序 2. 两写:(1).写出本节课的课题

(2).写板书设计

3. 一展示:展示自己参与设计和制作的演示实验,辅助教学课件等。设计的演示实验,制作的课件要起到突出本节课的重点,降低本节课的难度,突破难点的作用,展示课件时还要阐述设计,制作的思路及过程。

其中的“四说”为: 第一说:说课堂教学指导思想及课程标准教材

根据素质教育的理论和要求,说明本节课教学的指导思想;根据课程标准,说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说明本节课在教材体系的地位和作用,分析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第二说:说教法

说明在本课中将采用的教学方法和运用的教学手段,以及这样做的原因。要着重说明其中的独创做法,特别是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具体做法。

第三说:说学法指导

说明在本课中将教给学生哪些学习方法,以及调动后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还要说明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具体措施。

第四说:说教学程序

按照教学的先后顺序,说明每一个环节的大体时间,重点说明主要环节的教学活动,要立志于教学重点的突出和教学难点的突破,并简要说明理由。

其中的“二写”为:

第一写:在黑板上写出本节课的课题

第二写:在黑板上写出一份板书设计,展示本节课结束时应在黑板上保留的板书内容。

三. 说课的实施

说课不同于一般的发言稿和课堂教学,它要求说者较系统的介绍教学的设计及其理论依据,而不是宣讲教案,也不是浓缩课堂核心于说理,而是在于说清楚为什么要这样教。将说课的重点放在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何突破上,在说课的过程中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1).使用普通话

(2).有激情,慷慨自然 (3).紧凑连贯,简练准确 (4).自然有效的使用各种媒体

总之,说课能够使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深入研究教材,主动转变教育理念,自觉学习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等。从而能够提高教育教学技能,更好的深入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评价说课的标准

一. 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分析准确

2. 教学目标的确立及目标确立的依据要恰当 3. 重点,难点明确

(依据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学生现状)

二. 教材处理

1.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合理 2. 学生状况分析准确,采用对策恰当

三. 教学方法

1. 教学方法的选择及依据要恰当 2. 教学方法灵活实用

四. 教学手段

1. 教学手段新颖

2. 实验,教具,电化等教学手段运用恰当 五. 教学程序

1. 新课导入自然新颖 ,新课讲解透彻 2. 实验正确科学,反馈练习恰当 3. 归纳总结简洁明确,板书设计精当

六.教学基本功

1. 语言清晰准确,逻辑性强 2. 板书字迹工整准确美观。

第五篇:《梯形的认识》说课稿——获奖说课稿

《梯形的认识》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梯形的面积是青岛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信息窗3中的内容,位于课本的73页。 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特征的基础之上学习梯形的认识的。在整个小学阶段属于最后一类直线型平面图形,与前面已学的各种图形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可以相互转化).为进一步探究梯形的面积作铺垫。

二、学情分析:

本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本质特征和平行及平行线间的距离等有关内容,为本课教学作好了一定的知识、技能准备。梯形虽然是学生初次接触的图形,但在生活实际中,学生已建立了一定的表象。只是很难准确的抽象出它的本质属性,另外对于梯形高的概念的理解和作法上存在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了解梯形各部分名称;理解掌握梯形的本质特征,认识几种特殊的梯形及其属性。

数学思想目标: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观察、分类、比较、操作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活动。

问题解决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类比归纳、操作想象等能力,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形成一定的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成功,建立自信,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审美情趣,感受数学中的转化思想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掌握梯形的本质属性,理解梯形高的概念,会作梯形的高。

教学难点:探究梯形的本质属性的过程,以及做梯形的高。

四、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了如下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采取“分类、比较、操作”等方式方法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

2.组织学生开展有意识的小组合作交流学习。

五、教具学具:我准备了课件和各种梯形卡片,直尺,量角器,这样充分发挥现代教学手段的优越性。

六、说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分类比较,初步认识梯形

1.组织教学,复习引入:“老师这有一些图形,摆放的有些混乱,谁能帮老师整理一下。”学生上台分类。“你是怎样划分的,你能说一说它们的本质特征吗?”“谁来说一说这组图形的几何名称,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

3.揭示课题:梯形的特征。出示学习目标。

4.生活感悟:联系实际,说说生活中有哪些有一个面类似于梯形的物体?(出示图片)

【设计意图:引导观察比较,激发探索动机,培养发现意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经验,让学生体验数学源于生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联系生活实际,引发思维共振,培养发现能力】

二、操作体验,了解特征

1.学生活动:拿出学具袋中的1号梯形和平行四边形,再借助手中的工具(三角板、直尺、量角器)通过对比来发现梯形的特征并做好记录。

2、学生分层次汇报,集体总结概念。课件出示概念。学生齐读,圈出关键词,只有一组对边平行后学生再读。

3、教师板画一梯形,引导学生说出梯形各部分的名称。

4、画一画,量一量:画出一个梯形,指出各部分名称并作高。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比较、交流和讨论,从中认识梯形,发现梯形的基本特征,认识梯形的高,认识等腰梯形。高的意义指的是两底间的距离;并明了两底间的垂线段(高)有无数条。更清晰的展示出梯形的主要特征,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既符合直观性原则,又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三、操作探究,深化新知

活动一:利用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或正方形,任选其一,沿直线剪一刀,变成一个梯形。

(说明:破坏一组平行线)

板书:直角梯形

活动二:利用三角形,沿直线剪一刀,变成一个梯形。

(说明:创造一组平行线)

活动三:利用一条类似于长方形纸条,沿直线剪一刀,变成一个梯形。

(讨论交流、归纳小结:等腰梯形)

说明:直角梯形和等腰梯形是梯形的两种特殊形式。

引导主体参与,预设活动进程,强化发现能力

本环节,以小组合作、操作探究为主,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转换,进一步加深了对梯形本质属性的理解,同时又认识了“直角梯形”及“等腰梯形”的独特属性。主要优点有:

1.通过观察思考,合作交流,动手实践,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意识,符合新课程要求。

2.由共性到异性,由表象感知到创造新知,体现阶段渐进性原则,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

3.创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开放性动态学习进程,没有刻意区分梯形与各种图形的特征差异,而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充分体现比较、归纳的数学思想。

四、游戏活动,拓展新知

1.找一找

出示七巧板图,设疑:图中你能找出几个梯形?这个梯子最多能达到多高的高度?(见课件)

2.拼一拼:

①利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出一种你熟悉的图形。

②利用多种梯形图片,摆出一种最喜欢的图案。

创设问题情境,深化思维层次,构建知识体系

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充分体现“玩中学,学中玩”的新课程理念。

2.教会学生在活动中运用新知、拓展思维、加深认识,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体意识。

3.在拼摆中渗透转化思想,为梯形的面积推导作铺垫,构建新知学习的立体框架。

五、交流评价,总结升华

1.小结全课:

谈谈你的收获及感想。

2.集体评价:

自评、互评自己在本课中的表现。

完善知识结构,训练思维品质,升华发现能力

①通过人性化语言,体现以人为本思想。

②引入互动评价方法,交流活动感受,形成自我反馈机制。

六、课堂评价

本节课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比较为主线,以师生互动、自主探究为主要方式,辅之以多媒体教学,让数学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原有经验,使学生主动学数学,探究学数学,快乐学数学,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中互动生成的动态结构模式,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取得了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上一篇:门市销售工作总结下一篇:梦想课爱绿小卫士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