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工作总结

2022-08-25

时针滴滴答答,流逝的是光阴,在季节轮回的过程中,我们的工作留下了成绩证明。每周、每月、每个季度的我们,在工作方面都有着独特表现,获得成绩的同时,也有着众多的难忘时刻。面对成长过程中的我们,是该写一份工作报告,记录我们的工作之路。为便于大家更好的编写工作报告,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设计师工作总结篇一》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设计师工作总结篇一

篇一:《周长的认识 》教学设计

一、教学依据

人教课标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材第41页的内容。

二、设计思路

(一)指导思想

本节课围绕学生对“周长”的认识和理解,创造让学生充分猜想、探索的活动空间,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大胆去设想、推测、表达、交流,逐步探索出“周长”的含义,进而,在大量的操作活动中体验、理解周长的实际含义,使学生对周长的认识在实践中得以升华,并对以后“周长的计算”的学习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充分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有效培养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因此,本节课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水平出发,通过让学生仔细观察、亲身体验、动手操作、分析判断这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在体验中理解周长的含义,在活动中掌握测量方法。从而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做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品质。

(三)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人教版教材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四边形》的第三课时《认识周长》,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平面图形周长的教学。教材没

有直接给出周长的定义,而是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在获得直接感知的基础上认识周长的含义。接着,以已有的直接经验为基础,让学生根据给定的实物去量一量它的周长,进一步理解周长的含义,知道可以怎样测量周长。为下节课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做准备。

(四)学情分析

周长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学生的认知基础:一是在二年级学会了测量长度,二是在二年级(下)已对长、正方形进行了认识,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这些都有利于学生认识周长。

三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抽象思维有待发展,平时我们呈现给学生的所有图形,学生直观看到的是一个平面图形。而要让学生说到周长就会去想到“围图形一周的长度”则是一个较难的认知过程,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则是对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挑战,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对此要注意启发、指导学生的学习。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周长。初步学会表达测量的过程和结果。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说一说,动手摸一摸、画一画,结合实际测量活动,经历认识周长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鼓励学生积极与同伴合作,体验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乐趣。

四、教学重点

理解周长的含义,掌握正确地测量物体周长的方法。

五、教学难点

会用不同方法,不同测量工具能正确测量物体的周长,最终理解周长的含义。

六、教具准备

树叶、国旗、一元硬币、五角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卡片。

七、学具准备

直尺、线、软尺;树叶、国旗、一元硬币、五角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卡片;表格。

八、教学过程

(一)巧用“周”字,引导探索“周长”的含义。

1.谈话引入

课始,教师采用机动灵活的方式引入“周”字,并板书:周。 师:大家知道这个“周”字是什么意思吗?

学生的回答有:一星期、一周;周围、一圈儿;人的姓氏;等等。

2.揭示课题

师: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知识就与这个“周”字密切相关。

(教师把树叶、国旗、一元硬币、五角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卡片贴于黑板)

揭题:我们要研究的就是这些图形的“周长”。

补充板书:长(完善课题“周长”)。

[巧妙的引入,唤醒了“周长”在学生大脑中的第一认知经验,激发了学生在此基础上的大胆猜测,推理和实践的主动探索的愿望,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3.猜测,探索

师:猜猜看,这些图形的周长有可能会跟“周”字的哪种意思有关?生推测:与“周围”“一圈儿”这种意思有关。

师:那么,照大家的这种理解,数学课本的周长应该是指它的???请学生在实物上摸一摸。说一说:怎样是一周?(从某一点开始绕一圈回到这个点)

请你将树叶的周长画在练习本上。

4.归纳认识

师:这些图形的大小、形状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有自己的周长。那么,“周长”究竟是指这些图形的什么?能不能用语言表达出来?试一试!生1:比如三角形的周长就是它三条边的长度。

生2:周长是一个图形所有边的长加起来。

生3:像圆形,没有直直的边,它的周长就是它一周的长度?

师:我们看看课本41页是怎样介绍的。

齐读: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它的周长。

师质疑:这里好像有个词不常见?

生:封闭。

师:谁能解释? 生解释。教师画图说明。(圆、长方形:封闭与不封闭)

教师小结:像这样首尾相接起来的就是封闭图形,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周长。

[让学生尝试着表达对周长的理解和认识,学生要经历独立把自己对图形周长的零碎的表象认识归纳并表达出来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你能指出我们身边的物体表面的周长吗?

师:下面请和你小组同学指一指、说一说自己找到的周长。指的时候要注意首尾相接,说的时候要说清是哪个面上的周长。学生活动,汇报交流。

(二)操作活动,自主体验“周长”的意义

1.谈话引入

师:我们有办法知道上面这些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吗?

生:可以量一量。

师:你有信心测出上面这些图形的周长吗?[实践出真知,学生只有在操作中才能更进一步体会周长的意义,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新的探索空间和发展空间。]

2.渗透要求

师:老师准备了 “智慧小手测量单”,请你先看一看。

篇二: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41页。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知道周长的含义,建立周长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实物,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能初步测量图形的周长。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演示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思维。 教学重点: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并计算图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理解周长的含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直尺、线、卷尺、图片、计算周长表格等。 学具准备:直尺、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建构模型

1、以游戏话题谈话引入,课件演示喜羊羊绕水塘跑一周的画面。提醒生注意观察喜羊羊跑过了哪些路线。动画演示跑过一圈的路线。接着演示美羊羊绕另一水塘跑一周的动画。

提问:如果它们以同样的速度绕各自的水塘跑一周,谁先回到起点?为什么?

2、引入“周长”,提示课题。

水塘一周的长度,就是水塘的周长。我们这节课就来认识数学新朋友——周长。

二、尝试探究,认识周长

1、出示各种图片。学生观察。

这些图片都认识吗?它们的周长在哪里?

2、指出图形的周长。

先抽生演示指图形的周长,老师引导明确从起点出发走一周回到起点。再让每生选三个图形指出它的周长。

3、找身边物体的周长。让学生找然后汇报。

5、变式练习,加深对周长的理解。谈话:我们找了这么多图形的周长,是不是所有图形都有周长呢?

(出示“下面图形是否有周长”和“下面图形的周长是否标对了”两道题)

4、理解周长的含义。

你认为什么是图形的周长?

抽生试说

看书上描述的概念同时板书(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三、合作探究,强化理解。

置疑:有什么办法能知道这些图形的周长?

1、 抽生说方法。

2、小组为单位测量周长,填在表格里。

3、汇报方法及结果。引导发现方法的多样性。

四、学以致用,练习巩固

课件出示练习题,完成、汇报、讲解。

五、全课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篇二: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周长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五册第41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构建和理解周长的含义。

2、让学生通过动手测量平面图图形的周长,促进对周长的理解。

3、初步发展学生的客观空间。

教学重难点:建立并理解周长的概念。

教学准备:一片树叶、一本数学书、一个三角形、一个正方形、一个圆。 学生准备:小组一张碟片,一张长方形,每人一张题卡。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感知周长。

今天,老师想请孩子们帮帮忙,你们愿意吗?前几天,老师去商店买了一块圆形的桌布,老师觉得这块桌布不够漂亮,想用丝带在四周围上花边,老师要买多长的丝带,既够用又不浪费呢?(课件显示出桌布一周的长度) 生:买和桌布一周一样长的花边就可以。

师:我们只要知道桌布一周的长度就可以了。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用什么方法才能知道桌布一周的长度?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交流一下。

生:用米尺量、用软尺量、用绳子量。。

2、孩子们想的办法可真不少呀,那桌布一周的长度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周长,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位生活中的新朋友。板书课题:周长的认识。孩子们,齐读课题。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周长。

(1)、师:刚才我们找到了圆形桌布的周长,那其他图形的周长在哪里呢?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孩子请看,这片树叶,它的叶面也有周长,谁能指出它的周长?(找一个学生指一指)他指的对吗?

师边指边说:对,像这样从一个点起绕叶面一周,又回到起点,这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孩子们只能是这点能作为起点吗?还可以从哪里开始呢?请个孩子指一指。(贴树叶)

师:是啊,无论从哪一点开始,只要绕叶面一周又回到这个起点就是叶面的周长。(课件显示叶面的周长并且出示:叶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生读一读。

(2)、师:孩子们,我们最亲密的伙伴------数学书,它的封面是什么形状的?你能边指边说出它的周长吗?同桌相互说一说。孩子们说得可认真了,谁愿意站起来给全班的同学们演示一下。(声音真响亮,说得很准确)对,数学书封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课件显示)孩子们,举起数学书,咱们一起来一边说一边指出它的周长。(老师领着说)

(3)、(举起手中的三角形)这是什么形状?你能说出它的周长吗?学生描、说。课件显示出三角形的周长。

(4)、小结:(课件显示)刚才咱们一起找到一些图形的周长,桌面是一个圆形,叶面是一个不规则图形,数学书的封面是一个长方形,还有三角形,我们发现这些图形都有周长,那什么是图形的周长呢?用一句话把它说出来。(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板书。

2、描周长。

刚才孩子们已经找到了不同图形的周长,那你能一笔描出不同图形的周长吗?这是什么?(碟片、正方形)请两个孩子上台试一试。他们描得对吗? 孩子们是不是也想试一试呢?拿出题卡,用彩色笔描出图形的周长。 展示学生作品。

孩子们请看,这些平面图形,老师描出了它们的周长,老师描的对吗?

小结:原来必须要一周的长度才是它的周长。(老师在一周的下面加重点号)

3、理解封闭。

孩子们真棒,那老师要考考你们了,这个图形你能找出它的周长吗?为什么没有?和之前图形有什么不一样?

生:有个缺口、不能从起点饶一周又回到这个起点。

师:不能从起点绕一周又回到这个起点,就是没有封闭,所以这个图形没有周长。前面的这些图形都是封闭的,因此它们才有周长,为了让周长的概念更完整更清楚,我们在这前面加两个字------封闭。(板书)只有封闭的图形才有周长。(老师在封闭的下面加重点号)读一读。读出关键词。这就是周长的概念,打开书本41页,把这个概念的关键词标上小圆点。让我们响亮的齐读一次。

孩子们读得真响亮,现在请孩子们来找找,下面的图形那些有周长,那些没有周长?

4、师:其实图形的周长指的就是它一周的长度,也就是它所有边长度的总和。所以,量周长要用什么单位?(长度单位)

四、探究求周长的方法。

孩子们已经能找出一个封闭图形的周长,那你能量一量、算一算封闭图形的周长吗?

现在四人一小组坐好,课前老师发给小组长的学具拿出来,每个小组都有两个物体,碟片和扑克牌,请你们先找出他们的周长,然后用手里的工具去量一量、算一算。

汇报,你们测量碟片用的是什么方法。

生1:用绳子围出它的周长,再量出绳子的长度。

测量扑克牌用的什么方法。

生1:用直尺量出每边的长度再加起来。

2、量出两条边的长度,就知道对边了,然后再加起来。

小结:通过刚才的结论我们发现:一个物体的边是直的,我们可以直接用直尺来量,一个物体的边师弯曲的,我们就用绳子围出它的周长,在量出绳子的长度就可以了。

五、拓展运用。

我用两根同样长的绳子围城了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四边形,谁的周长大?为什么?

六:总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孩子们,周长在生活中的用处可大了,我们买裤子,要知道腰围,也就是腰的周长。我们操场上的围栏的长度就是操场的周长,孩子们,课后去我们的身边找一找,看那些地方还用到了周长的知识。

第二篇:篇一:七巧板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拼图,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2、 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与同学的交往,合作意识。

3、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发展想象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感悟平面图形特点,培养学习兴趣,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创造性地拼图。

教具准备:课件,师、生每人一副七巧板。

教学过程:

一、动画演示,引入课题

1、复习已认识的图形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许多图形,不知道小朋友还认不认识它们,记不记得它们的名字,师出示图形生辨认图形。

2、欣赏图形

师:小朋友们喜欢玩拼图游戏吗?老师拼了许多漂亮的图形,想不想欣赏一下?课件演示拼好的图案,学生欣赏。

3、揭示课题:

师:这些漂亮的图形都是七块图形拼成的,这七块图形叫“七巧板”。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趣的七巧板》。(板书:七巧板)

二、初步感知,建立表象

1、认识七巧板

师:你想了解有关七巧板的哪些知识?

生1:七巧板有几块?

生2:七巧板是由几种图形组成的?

生3:七巧板有什么奇妙?

……

师:你们提了这么多问题,等学完这节课,就会知道答案了

2、介绍七巧板的来历

课件出示七巧板

师:七巧板是我国古代发明的一种图形玩具,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用七巧板可以拼成几百种不同的图形,外国朋友对我们的七巧板也很感兴趣,给它取了个神奇的名字叫“东方模板”。

师:有的小朋友问到一副七巧板有几种不同的图形?谁来说一说?

生:有三种图形,有三角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师:数一数,每种图形各有几个?

生:三角形有5个,还有1个正方形和1个平行四边形。 师:比一比,哪些图形是完全一样的?

生:2个大三角形一样大,2 个小三角形一样大。

三、自主探究,开发潜能

1、组织竞赛。

师:你们想不想也用七巧板来拼一拼?今天我们8个小组就来比一比,举行一次夺星大赛,哪一队得的合作星最多就是今天的冠军队。就把老师拼的作品奖励给这个小组。(出示作品)

2、 用两块拼

师:先来简单一点的,请用七巧板中的两块图形拼成一个正方形,哪位小朋友说说可以选用哪两块?

生:我用2块大三角形拼成一个正方形。

师:有不同的意见吗?

生:……

师:刚才我们用大小完全一样的两个三角形拼成了一个正方形,你还会用这两块三角形拼成其他的图形吗?

指名回答。评比贴星。

师小结:用这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通过不同的摆放,可以拼成我们认识的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这三种不同的图形。

3、用三块拼

师:如果拿出七巧板中的三块,可以拼成哪些已经认识的图形呢?请你试一试,比比哪个小队的同学拼的图形种类最多。

学生动手操作,小组长进行统计。

小组长汇报统计结果。

师小结:用七巧板中的三块可以拼成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五边形等。

4、用

四、

五、六块拼

师:这一次我们要来难一点的,用七巧板中的四块、五块或六块也能拼出我们认识的图形。如果有困难,小组内可以商量商量,同桌两个也可以合作,合作的时候只能用一副七巧板中的几块;你还可以打开课本第23页仿照书上的图形拼。拼好后先在小组内说说你用哪几块拼出了什么图形。

学生动手操作,组长进行统计。

发现有创意的进行展示,说说你是怎么拼的?

小组长汇报统计结果:

第一组组长:我们组拼了两种图形,五边形和平行四边形。 第二组组长:我们组拼出了三种图形,其中2个同学拼的都是平行四边形,一个人是用4块三角形拼的,还有一个是用正方形、和4个三角形拼的;还有两同学拼的是三角形和五边形。

师:你说的非常具体,非常完整。其它小组还有要发言的吗? 评比贴星。

5、用七块拼

师:七巧板不仅能拼出我们学过的图形,还能拼出生活中看到的各种有趣的图形

(1)模仿

师:老师现在放一段动画片,请小朋友在观看动画片时,结合故事情境,猜猜他们各代表什么?

课件演示:拼好的人、大树、兔子图形。

师:边放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教育学生做一个勤劳的孩子。 指名说说这三个图案各代表什么。

师:你喜欢哪一个图案?或者从书上23页选一个喜欢的照样子动手拼一拼。拼的时候,先仔细观察,用哪几块,每一块的位置在哪?拼好后小组内互相看一看,比一比哪一组动作最快奖智慧星。

同时请三名同学到黑板上拼一拼。

评价:这三个同学谁拼的最快、最好。

集体反馈,评比贴星。

(2)创新

师:刚才我们是模仿来拼七巧板的,你能自己动脑拼出一些漂亮的图案吗?把你拼好的图案贴在纸上。

学生拼好后可以走下来参观其他小朋友的作品。

(3)参观、点评作品。

师:你最喜欢谁的作品,为什么?

篇二:七巧板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数学教材第四册第四单元实践活动课“七巧板拼图”.教学目标:

1、拼摆七巧板,巩固对平面图形的认识,并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小组协作精神,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利用七巧板拼出不同形状的图案。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协作精神与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教学准备:

教具:电脑、实物投影。

学具:七巧板、表格。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课

1、师导入:我们以已经认识了长方形、三角形等一些图形朋友。今天图形朋友来到我们班,想和同学们做游戏,你们看图形朋友上场 了。

2、看图(出示课件:七巧板中7个图形拼成美丽的金鱼、帆船等图,让学生观察)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试一试看能不能提出个数学问题? 解决问题:

(1)每个图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

(2)每个图是由几个图形组成的? .二、认识七巧板

1、刚才的图形都是由7个图形拼成的。我们把这样的七块板拼在一起,恰好得到一个正方形,这就是七巧板。它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拼图游戏,人们能运用这充满魔力的小板,拼成各式各样的形状,就像我们刚才开始看到的那些漂亮图案,也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这节课我们就利用七巧板来做拼图游戏。

师:你们想知道七巧板是怎样做出来的吗?

2、赏图片:(电脑演示如何把正方形剪成7块板,并注有编号。)

师:请你细致地观察画面,看看哪位同学有新的发现。

生可能回答:

(1)七巧板中三角形最多。

(2)七巧板中平行四边形。正方形最少。

(3)两块大角形一样大。

三、实践练习

1、你能用其中的两块板拼成一个正方形吗?你来试一试。

你能用其中的三块板拼成一个正方形吗?谁来拼一拼?指生拼

2、 你能用七巧板拼成三角形吗?长方形呢?平行四边形呢?梯形呢?哪个组来拼出来?(课件展示)

3、展开想象

看,这是用七巧板拼成的美丽的图案。你能用七巧板拼成自己喜欢的图案吗?

利用手中的七巧板拼出自己喜欢的图案,(小组内展示,选出拼得最好的一个到台前展示,说一说为什么想拼这个图形)。

我们利用七巧板拼出了许多精美的图案,它千变万化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奇妙的世界。

四、开放性习题

看,这是一名同学在学了七巧板的知识后用七巧板画的一幅图画。你能用七巧板画出一幅图画并发挥想象编一则小故事,向全班同学展示你的成果吗?请你构想一下你想表达的故事,再把它画下来。下节课我们进行展示。

第三篇: 篇一:我们的共同理想教学设计

篇二:《我们的共同理想》教学设计

《我们的共同理想》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本节内容对于初中生来讲比较抽象,因而提前布置学生查找相关资料,运用具体事例、表格、故事等形式使同学们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增强教育效果。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明确我们的最高理想和现阶段我们的共同理想;

2、把握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的辩证关系;

3、理解小康水平包含的内容;

能力目标: 通过图表展示,培养学生读图表和分析图表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教学重点

我们的共同理想

教学难点

1、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的关系;

教学手段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1、自制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都知道,从2005年1月开始,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很多同学的父母也参加了这次活动。

1、走进共同理想

活动一

师:在中外历史上,出现过许多伟大的理想主义者,他们曾经为建立一个理想社会提出了自己的设想甚至付诸于实践。

学生3:我想给大家介绍十九世纪初三个着名的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他们是法国思想家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思想家欧文。 ?? 师:这些思想家都提出了自己对理想社会的设想,并进行了一些尝试,但为什么他们的设想都没有成功呢?

学生2:因为他们的设想缺少支持,所以不能成功 ?? 师归纳:同学们分析的有一定道理,在阶级社会,主要阶级的根本利益是对立的,而这些空想社会主义者把希望寄托在个别统治者和开明富豪的支持上,幻想通过说服教育、典型示范的方式,和平地解决对立阶级之间的矛盾,这无异于与虎谋皮。所以只能是一种空想。

师问:你能想象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是怎样的吗?

学生2:没有国界,没有贫富差距,人人平等,产品将非常丰富。 学生3:所有的工作都由机器人来干,人们只需要操作机器人。

??

活动二

学生3:年仅15岁的共产党员刘胡兰在敌人的屠刀面前大义凛然、坚贞不屈,在生命的最后一息,奋力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在敌人的铡刀下英勇就义。

学生4:只有28岁生命历程的夏明翰烈士,以自己光辉的经历在党的历史上写下了重要篇章,临行前挥笔写下了光照千秋的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 师归纳:在艰苦的战争年代,无数革命先烈之所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之所以威武不屈、气壮山河,其中的原因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就是因为有一批又一批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忠贞不渝的先锋战士。

活动三

指导学生看书p111页-112页

学生2:实现共同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必要准备和必经阶段。

师归纳,课件展示: 师:因而,在现阶段,我们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也就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

课件展示: 我国经济社会大体分三步走: 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2、同绘小康蓝图

学生活动: 说一说:我家的生活越来越好

?? 教师出示课件: 小康水平基本标准: (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500元(按1980年的价格和汇率计算,2500元相当于900美元); (2)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2400元;(3)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元; (4)城镇住房人均使用面积12平方米;(5)农村钢木结构住房人均使用面积15平方米; (6)人均蛋白质摄入量75克;(7)城市每人拥有铺路面积8平方米; (8)农村通公路行政村比重85%; (9)恩格尔系数50%; (10)成人识字率85%; (11)人均预期寿命70岁; (12)婴儿死亡率3.1%; (13)教育娱乐支出比重11%; (14)电视机普及率100%;(15)森林覆盖率15%

师归纳:所谓小康水平,是指在温饱的基础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达到丰衣足食。它既包括物质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实;既包括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也包括社会福利和劳动环境的改善。

教师出示课件: 材料一:2003年各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比较(美元) 美国

日本

法国

中国

国内生产总值(gdp)(万亿) 10.9 4.3 1.7 1.4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 37610 34510 24770 1100 材料二: 材料三: 表

一、我国东西部的差距 项目

区域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 居民人均收入 1978年 1998年 1978年 1998年 东部 1765元 9522元

东部是西部的1.5倍 东部是西部的4倍 西部 1349.8元 4031 表

二、我国城镇和农村的差距 2004年人均可支配收入 城乡差距

城镇 9422元

1983年为1.82:1 农村

篇三:我们的共同理想教学设计

我们的共同理想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我们的最高理想,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之间的关系;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2.能力目标

结合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奋斗的历史,感悟对共产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不断取得胜利的巨大精神力量;

从生产力发展水平、人们的精神境界等方面把握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之间的内在关系;

培养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既要看到我国人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这一历史性成就,又要看到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结合无数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不断奋斗的历史,确立为共产主义奋斗的价值目标;

结合我国人民衣、食、住、行、用等实现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增进对社会主义的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之间的关系

为什么说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如何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教学方法和手段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确立,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正确引导。在教学过程中,请结合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共产主义理想前仆后继、流血牺牲的历史,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的巨大成就,引导学生感悟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的激励作用,引导学生逐步确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请教师注重从生动的、富有启发性的材料中引出令学生信服的科学结论。善于从学生能接受的角度解答学生的疑惑、消除一些误会。理想的确立、艰苦奋斗精神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课前准备

本课内容安排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依据 (2)学生面临的问题

教学活动设计

第一组:

1、我国东晋大诗人陶渊明;

2、康有为的《大同书》幻想一个所谓“无邦国,无帝王,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社会。

第二组:《圣经》里的伊甸园,柏拉图《理想国》,英国的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空想社会主义

学生介绍:我想给大家介绍十九世纪初三个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他们是法国思想家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思想家欧文。

师:这些思想家都提出了自己对理想社会的设想,并进行了一些尝试,但是他们的设想都没有成功,所以只能是一种空想。

师问:你能想象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是怎样的吗?

(学生讨论得出答案)

活动二

学生3:年仅15岁的共产党员刘胡兰在敌人的屠刀面前大义凛然、坚贞不屈,在生命的最后一息,奋力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在敌人的铡刀下英勇就义。

学生4:只有28岁生命历程的夏明翰烈士,以自己光辉的经历在党的历史上写下了重要篇章,临行前挥笔写下了光照千秋的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师归纳:在艰苦的战争年代,无数革命先烈之所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之所以威武不屈、气壮山河,其中的原因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就是因为有一批又一批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忠贞不渝的先锋战士。

师问:共产主义理想是人类社会的最高理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它需要经历很长的历史过程和许多发展阶段,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表现为不同的奋斗目标。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

(师归纳,课件展示)我们现在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正走在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小康”一词,最早出自《诗经》。大意是有饭吃、有房住。小康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目标,是邓小平首先提出来的(配音)。现在我们要同绘小康蓝图。

(学生观看) 网友1:很长一段时间,甚至直到参加工作,我都是穿着母亲千针万线为我缝制的布鞋。穿着母亲亲手做的鞋,心里总是踏踏实实的,暖暖乎乎的。那时,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做“老土”,当然那时经济比较困难,没有条件“享受”,也不可能“洋化”。我清楚地记得,由于母亲的眼睛不太好,加之家中的生活条件稍好了一点,我就劝母亲不要再为我做布鞋了,从此我穿上了当时还算“讲究”的解放鞋。

网友2:改革开放后我家有了存款,当时有存款就算“有钱人”了。记得第一张存款是100元,存期竟然是7年,因为7年的利息高。现在想起来,我们还很激动。当时自行车也有了,手表也每人一只。

网友3:我家两代人有四位教师,分别教大、中、小学,其中有三位是中共党员。最值得一书的是大儿子,他大学毕业后在中央企业工作,享受厂里知识分子津贴。

师:通过以上分析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我们的衣、食、住、行、用等都实现了哪两大历史性跨越。

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国家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事实上,这种变化已经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和世界的历史。但小康水平有一个从低到高的过程,总体小康只是刚刚跨入小康的门槛。

材料一:2003年各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比较(美元)。(要求学生分析) 材料二:我国人民物质生活的满足程度还比较好,但教育、文化等生活方面的水平还不高,农村教育还比较落后,人民群众对文化、体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医疗保障方面的需求还没有普遍得到满足。从人口来看,全国达到小康水平的占74.8%,但还有一部分人尚未解决温饱。到去年底,全国有2800万农村贫困人口,城市中还有最低生活保障人口1930万。

(学生回答)

师:面对我国小康是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我们应该建设什么样的小康?

(学生回答)

师: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学生看视频)

2020年,我们的未来社会是什么样的呢?(可以用文字,也可以用图画,或者是歌曲等形式描绘)(4分钟)。 的同学聚会》。几位同学画一幅画(策划)。经济方面: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等。政治方面: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社会秩序更加良好;各民族更加团结、和睦等等。文化方面:享有更加良好的接受教育的机会;医疗卫生体系进一步完善;全体社会成员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等等。

(学生成果展示)

让学生听:2020年,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我们的先进文化将成为东方的旗帜;中国语言作为世界最美丽的语言之一,不仅为普天之下的中华儿女所珍爱, 而且也将成为国际经贸界的主流语言。

师:美好理想社会的实现需要那些条件?

师小结:

1、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教学反思

本节课围绕课程标准要求进行教学设计,既有学生个人自主探究,也体现了小组合作探究。

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强调问题教学,要求教师和学生要关注问题的提出与解决。新课程认为,问题意识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还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在本节课中,积极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就深刻,既准确地解决了问题,又理顺了知识的脉络体系。没有对问题的认真思考,就不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没有对教材内容的深刻理解,就不会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建构不出自己的知识网络。

第四篇:篇一:复式统计表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过程与方法: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必要性和数据分析方法的多样性,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3.情感与价值观: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正确填写数据,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表格 标签

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

同学们,为了我们的健康,每年我们都要进行一次体检,在体检中有一项是称体重,你们还记得吗?今天,老师带来了我们班同学的体重统计表,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出示课件)

1.1.你能简单地说一说同学们的体重情况吗?

1.2.你怎么看出来的?(学生说:我是从下面这张统计表中看出来的……)

【设计意图】通过边演示边说想法,明确一沓就是一个十,几沓就是几十,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2.探究新知

教学例

1(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生交流:同学们,课余时间你有什么兴趣爱好?

(相机出示情境图中的六项活动)提出问题:我们班同学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怎样验证你的想法?

学生意见不一,引发用统计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创设了一个调查学生最喜欢的活动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统计的必要性,为复式统计表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自主探究,构建新知

2.1.复习旧知,铺垫新知

(1)收集数据

统计一下本班同学最喜欢的活动(每人限选一种)。你打算用什么方式进行调查呢?

预设1:全班集体举手表决;

预设2:男生和女生的特点不一样,喜欢的活动也有很大差别,应该分开统计。

集体讨论后,用男女生分开统计的方法进行调查统计。

(2)整理数据

根据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并填入以下表格。

问题1:观察统计表,能验证你刚才的想法吗?

问题2:从统计表中还知道哪些信息?在使用统计表时有什么发现?

(3)分析数据

从上面的表格中,可以知道哪些信息?

2.2.对比分析,引发冲突。

(1)观察讨论:这两张表有什么共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

(这两张表统计的项目都是一样的,但调查的对象不同,每项的数据也不同。)

(2)提出问题:最喜欢看书的是男生多,还是女生多?多多少?最喜欢踢球的是男生多,还是女生多?多多少?……

(3)引发冲突:两张表不方便比较,有更好的方法使男女生各项对比更方便?

2.3.合并表格,揭示课题。

(1)合并表格,认识“表头”。

(2)比较表格:这张统计表与合并前的统计表有什么不同?

(3)揭示课题:复式统计表。

2.4.解读信息,体验优势。

这张表包含哪几项内容?根据上表回答下面的问题。

(1)男生最喜欢哪种活动的人最多?女生呢?

(2)参加调查的一共有多少人?

(3)你对调查的结果有什么看法和建议?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新课教学的主体,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培养数据分析观念。从复习二年级上册学过的单式统计表入手,把握学生知识的起点,通过对比分析,引发学生内在的认知冲突,从而产生合并创造一个更简洁的表格的欲望,真切地感受到复式统计表的优越性和必要性,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3.课堂练习

3.1.课件出示教材第37页“做一做”。

(1)全班讨论,集体收集数据。

(2)记录数据,小组讨论分析。

(3)解读信息,完成三个问题。

3.2.课件出示教材第38页练习八第1题。

思考:这个表格与例题相比有什么不同?怎样阅读表格?

引导学生根据表格结构有序地阅读信息,在此基础上完成本题辨析。

3.3.课件出示教材第39页练习八第2题。

要求:先将记录单中的数据整理在统计表中,再说一说这个班的体育成绩。

3.4.设计活动(课件出示对应内容)。

4.拓展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分层练习,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巩固运用复式统计表,在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5.课堂小结

(1)回顾课堂,畅谈收获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

(2)新旧对比,积累经验

复式统计表和单式统计表相比有什么不同?它有什么优势?

(3)师生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把两张单式统计表,合并成一张复式统计表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总结、畅谈收获让学生重温回顾本课内容的同时,也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复式统计表的优越性,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深化统计思想,享受数学的简洁美。

板书

复式统计表

篇二:复式统计表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新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

36、37页及做一做第1题。

【教材分析】

《复式统计表》是新版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习了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了单式统计表,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同时认识复式统计表。教材中的例题设计了分男女调查学生喜欢的活动的情境,要求把两张单式统计表合成一张统计表,使学生认识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的关系,了解复式统计表的结构,并在填表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统计表进行分析。复式统计表包括了几个单式统计表的全部内容,更加便于分析和比较各个数据,找出数据之间的关系,所以复式统计表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为后面复式统计图的教学垫定了基础。

【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了单式统计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生已经对统计表的结构填写方法、对表内数据的分析有了一定的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对多张单式统计表进行合并,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学会填写复式统计表,并能对统计表作简单分析。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和对比活动,引导学生经历复式统计表的产生过程,并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会填写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2、使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经历复式统计表的产生过程,并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

理解复式统计表,知道使用复式统计表的意义,会对复式统计表进行分析。

【教学准备】ppt课件、小组合作表格。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及活动

1、咱们今天先算几道特殊的加法算式。

最后一条:

师:等于什么呢?很多人有自己的想法了,真不错,带着我们的猜想,一起进入今天的课堂吧!

孩子们可以上课了吗?(上课)

课件出示7项学生常参与的课外活动情境图,让学生猜想男女同学喜欢的活动一样吗?(学生回答)

二、创设情境、了解新知

(一)出示数据,直入新课

1、师:孩子们,宋老师请了我班的两个小助手,他们帮我做了我们班上的以上活动最喜欢的情况调查统计,并且分别制成了两张“单式统计表”

师:请看[边说边按课件]让我们静静思考、静静读懂它。 [课件出示单式统计表]

三(2)班男生喜爱的活动统计表 静待5秒

[课件出示单式统计表]

三(2)班女生喜欢的活动统计表 静待5秒

2、回答问题,激发矛盾

师:孩子们,哪个活动是男女生都喜欢的啊? 预设生[猜测]:玩电脑??或其他??

师:咦,怎么会有不同的答案呢?(原来刚才男生表还没看清楚啊!) 师:那你希望老师把这两张表格怎么放就能一眼看出来呢?

3、逐步合并

(1)左右放置

(2)上下放置

(3)调整活动项目顺序放置

(4)去掉第二张表格的活动及项目名称推上去。

三(2)班学生喜爱的活动统计表

师:为什么可以这样并?(因为两张表的活动项目是相同的,所以可以去掉一张表里的活动项目,直接推上去)

(5)交流讨论

师:[手指活动及人数一列]那么这些是不是都很合理了呢? 师追问:你觉得这里不合理,你想怎样改呢?

学习小组各有一张表格,咱们把它给填完整,把不合理的地方变得更加合理,比比看哪组做得又快又美观。

(二)设计复式统计表

师:孩子们,来,宋老师已经收到了很多作品,咱们一起来点评一下:

(1)预设:老师,可以把上面的那个格子分成两部分,用斜线划开。 师:哦,你想说的,是不是这位同学所表达的意思啊?

师:来,隆重请出这位同学也来说说自己的意思。

(2)预设: [课件出示]师:孩子们,我这儿还有1张很特殊的表格,这孩子把这格变成了这样,我好想听听他们组的想法。

请学生介绍想法。师在表格中画箭头。

师:[用红笔圈]这个同学真了不起,把复式统计表的表头做得如此科学明了。

(3)师:咦,我还惊讶地发现你们怎么把标题都给改了啊?这是为什么呢? 预设:现在指的是全班生喜欢的活动。 标题改为:三(2)班全班学生喜欢的活动统计表

(三)课件演示复式统计表合并、及进一步了解复式统计表

1、[课件演示]

师:孩子们,带着刚才的经验,我们进一步将这张表补完整吧。

2、师揭题:孩子们,像这样的统计表我们就叫它复式统计表。师将板书:单式统计表+单式统计表=复式统计表补充完整。

师:咱们最大的创新在哪里?(在第一个格子)[课件演示圈出]师:这个格子啊!咱们叫它表头。

师:来,谁愿意介绍一下,咱们的表头是怎么创新的呢?

①第一行是我们统计表中的活动,竖下来第一列是性别,中间这两行是人数,我们在最头这格应该分几小格写上这三个内容呢?(分三格)

(第一格就写了“活动”,第二格写人数,第三格写性别,边说边用手势比划,边板书:表头)

这一空格也就是这个统计表的表头,这样设计能很清楚地反映出这张统计表的内容。

(四)比较新旧、感受新表优势

1、师:来比比看,复式统计表与原来的单式统计表相比有什么不一样呢?(学生说不同)师:孩子们,现在你能很快找出哪个活动是男女学生最喜欢的吗?

2、概括优点

师:孩子们,现在你来说说看,咱们的复式统计表有什么优点啊?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便于比较、简洁。

(五)解读统计表并思想教育

师:这样棒的复式统计表,让我们仔细看看它吧,你还发现哪些重要的信息呢?

师:咦,这里面有两个3,它们所代表的意思一样吗?[课件演示:圈出3]

师:你有什么话想跟这这些同学说?

(六)了解生活中的复式统计表

师:复式统计表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得无处不在,你见过吗?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复式统计表]

三、生活应用、巩固新知

[课件出示]金牌统计表

师:孩子们,这是中美俄三届奥运会金牌统计表,这张复式统计表完。

篇三:复式统计表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105-107页例

1、练一练、练习二十第

1、2题。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使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制作复式统计表的全过程,体验收集信息、整理、分析的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会填写复式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计算器。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校开设了好几个兴趣小组(书法小组、绘画小组、手工制作小组),我们班有很多同学都参加了自己喜欢的兴趣小组,使自己的学习生活变得更加多姿多彩。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参观一下青云小学,看看青云小学五年级同学参加兴趣小组的情况,好不好?

提问:这是青云小学五年级四个兴趣小组的活动情况,从图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让学生分别说出是什么兴趣小组,各有几名男生,几名女生。)

教师提出要求:你能把四个兴趣小组的人数填在统计表里吗?出示4张统计表。学生在教科书上各自填写,提醒学生注意核对数据。

请同学们比一比:这四张表格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相同点:结构中都有性别和人数两栏;

不同点:每张统计表都只反映了某一个兴趣小组的男女人数情况。

从这4张表上,我们知道了那么多的信息,现在老师有几个问题你能回答吗?

提问:4个兴趣小组一共有( )人,男生有( )人,女生有( )人。( )组的男生最多,( )组的女生最少。

学生回答后,师:可是刚才这位同学在回答中,有关五年级兴趣小组活动人数情况,要看几张表?方便吗?

师指出:这里的每张统计表都只是反应一个兴趣小组的男女生人数,如果要对不同小组的男女生人数进行比较,就显得不太方便。

问:那谁能出个好主意,让我们比较起来方便些?如果把这4张统计表合并在一起观察,分析、解决问题也就容易多了。

二、认识复式统计表

1.在合并过程中初步感受。

师:那怎么合并呢?(学生可能回答,把四张表竖着接在一起,教师出示表,课件演示,四张单式统计表竖着接拼在一起)

组织学生讨论:对合并后的统计表你有什么修改建议?(把性别、合计一栏重复的部分删去)

提问:你觉得这张统计表明确吗?哪里不明确?

学生可能会指出各个兴趣小组的名称不明确,教师组织学生将表格中的第一列分别注明:航模小组;民乐小组;书法小组;美术小组。

那么性别这栏该怎么填写?(制作表头)

提问:同学们怎样从表中反映出四个兴趣小组一共多少人,其中男生一共有多少人,女生一共有多少人?

师:再添总计一栏,添在最下面。

师强调:为了醒目给人一眼看出合计数和总计数,一般总计这一栏放在最上方。

2.讲述“表头”的含义。

教师指着第一行第一列这一格讲述:这是统计表的表头。

提问:表头被分成几个部分?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表头中的三部分分别与统计表中的哪部分有关系呢?(“性别”表示横栏内容,“组别”表示纵栏内容,“人数”表示表中的数据)

结合学生的回答,课件演示统计表中相应的区域覆盖颜色。

3.学生填写统计表

提出要求:现在请同学们把刚才几张单式统计表中数据填写在这张统计表中,会不会?试试看。

汇报交流:填写统计表时,你先填写了哪些数据?哪几格的数据时通过计算后填写的?

4.讲述统计表“合计数”与“总计数”的区别

你是怎么填写总计这一栏的?(两种方法,培养学生验算的习惯。)

提问:合计与总计有什么不同?(合计是指各个兴趣小组男女生人数之和,而总计是指所有兴趣小组人数之和以及男女生人数之和)

5、制作标题和日期。

这张统计表完成了吗?还缺少什么?(标题和日期)根据实际情况,我们在制作表格时,有时还需要加上填表人,这里我们就不写了。

6.分析表格

(1)启发:从现在的这张统计表中,你又能方便地知道什么? 教师再次提出课始的问题:四个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男生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哪个组的男生最多?哪个组的女生最少?学生观察后口答。

如果下个学期青云小学只开设两个兴趣小组,你觉得会开设哪两个兴趣小组吗?说说你的理由(航模、美术比较受喜欢)。

(2)比较:你觉得这张统计表与刚才的四张统计表比较,有哪些特点?对我们分析数据有哪些帮助?同桌讨论。

结合学生发言指出:刚才的每张统计表都只反映了一个兴趣小组的男女生人数,不便于比较,这张统计表能反映出各小组的男女生人数,便于我们总体分析。

教师随机揭示:之前我们填写的四张统计表叫单式统计表,那么今天我们制作的这张统计表叫什么呢?像这样的统计表叫复式统计表。板书课题:复式统计表。

追问:复式统计表一共有哪几个大部分组成?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标题日期表格(表头、横栏、纵栏、数据)

三、巩固应用

1.完成“练一练”

师:20xxx年的北京奥运会,它令世界瞩目。作为一个体育爱好者和一个有心人,小明收集了几届奥运会奖牌的数目。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几届奥运会我国体育健儿的表现吧。

学生在书上填写数据后,交流核对,提醒学生题中数据是“横着”告诉我们每一届的奖牌数,而统计表中要“竖着”填写每一届的奖牌数,填写数据要注意“对号入座”,最后别忘了填写日期。及时反馈填写正确率。

提问:你是如何计算金、银、铜牌合计数的?又是怎样计算每一届的奖牌总计数的?226枚是怎样算的?(两种方法)

谈话:从这张统计表中你了解了什么?同桌说说,指名交流(这4届共获得226枚奖牌;这4届金牌数最多,铜牌数最少;第26届获得的奖牌总数最少,第28届奖牌总数最多;等等)

师:同学们,有谁知道在我们中国北京举行的第29届奥运会奖牌总数是多少?( 奖牌总数:83枚,其中金牌46枚,银牌15枚,铜牌22枚)

你想对奥运健儿说些什么?你不想对自己提点希望吗?让我们一起为奥运健儿加油喝彩,让我们也积极投身到全民健身活动中去。

2.完成练习二十第2题。

在奥运会期间,很多人都非常关注出行问题。现在你们就一起随老师去参观一下我国几个民用机场的情况吧。

先让学生说说题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学生在书上填表后(提醒学生可用计算器计算),集体交流核对。提醒学生别忘了填写日期,及时反馈正确率。

提问:为什么表中没有“合计”、“总计”?

师指出:统计表需不需要“合计”或“总计”,这要根据实际情况,它是有变化性的。(长、宽与面积无法合计,总计不同机场的长、宽、面积也没有意义。)

四、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具体的收获呢?(先和同桌互相说一说,再指名回答)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其实今天我们学的只是最为简单的复式统计表,在生活中,人们要作出分析、比较的时候,总会用上各种复式统计表。如学校各年级男女人数统计表、奥运会各国奖牌统计表、天气情况统计表、校运会各班分数表等等。

五、作业

随着科技的发达,通讯工具已进入寻常百姓的家中,她让距离不再遥远,她让我们的心贴得更近。

完成练习二十第1题。

揭示“固定电话”、“移动电话”词语的意思。

第五篇: 篇一:彩色的非洲 公开课教学设计

《彩色的非洲》教学设计

章振鸿

一、教学目标

1.能认读生字词语,会书写较难的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找关键句,梳理课文脉络,了解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表现非洲是个彩色的世界的。

3.通过自读自悟,反复品读,融情想像等方法,了解非洲彩色的植物世界,体会作者对彩色非洲的赞美之情。

4.通过对非洲植物世界的学习,能迁移运用、举一反三,自学非洲彩色动物世界。 5.学习作者的写法,并能进行仿写

二、重难点:了解“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表现在哪些方面,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 课前交流。谈谈收集到的非洲资料,以及对非洲的了解。 2. 有位作家彭仁用这样一个词语来形容他心目中的非洲——师板书:彩色的。(彩色粉笔)(出示世界地图)同学们,看,这就是非洲(地图上看非洲)非洲是“阿非利加洲”的简称。希腊文“阿非利加”是阳光灼热的意思。

3.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感受那里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异域文化吧!

二、初读课文,梳理脉络结构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检查预习。出示词语

2.说说读了课文后非洲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用一两个词语简单说说) 课文中也有两个句子表达了作者对非洲留下的印象,请你快速浏览课文,把它们找出来。

(指名说: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啊!啊,非洲,好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你划的也是这两句吗?(齐读)同学们,你们看,这两句话分别出现在课文的——第1和第8自然段。色彩斑斓和多姿多彩又意思相近,像这样,课文开头这么说,结尾又这么说,我们称这种写法为——?(首尾呼应)

3.那么,非洲的色彩斑斓、多姿多彩都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我们再到课文中去看看。请你默读第3自然段,想想,这一段,作者围绕色彩斑斓,主要写了

哪方面内容?(根据学生回答,让学生抓关键词,得出:骄阳蓝天)其它几个自然段,你也能像这样,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吗?快速默读课文

3.课堂交流,课件出示。非洲的______是色彩斑斓的(植物世界、动物世界、日常生活、艺术)你是用什么方法快速准确地概括出来的呢? 4.出示过渡句:

(1)非洲不仅植物世界是彩色的,动物世界也是彩色的。

(2)非洲的自然景观是彩色的,非洲的日常生活也无一不是彩色的。

(3)非洲的艺术也是彩色的。 (像上面两句这样来说说这句)

如果我把蓝天骄阳、植物世界、动物世界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一下,你认为该用什么词语比较合适呢?(自然景观)那么日常生活、艺术呢?(人文景观)

4、现在你明白课文的结构了吗?(总分总)小结:同学们,平时我们读书的时候,就可以抓住一些概括性的关键句子,它能帮我们快速理清文章的脉络,还能帮我们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这也是长文短读的一种方法。这么重要的句子,那就让我们一起再用心地读一读吧!(生齐读句子)

三、走进植物世界,感受彩色的非洲

1、过渡:刚才徐老师带着大家快速地走进了彩色的非洲,现在让我们放慢脚步,一起先走进非洲的植物世界,去静心品读植物的彩色之美吧!

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想想:这一段作者又列举了哪些景物来表现植物世界的色彩斑斓?在课文中圈一圈有关的词语。

(1)生交流,师点拨引导。 野花——开花的树——花树(课件出示)

(2)(芒果树等)这些树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他们都会——开花,我们可以称它们是——开花的树。真好,我们可以根据几种事物共同特点来概括一个总称。请你也和老师一样在旁边注上这个总称。

3、过渡:那么作者又是如何把非洲的植物之美描写具体的呢?让我们再来大声读读这一段,边读边想: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了植物的彩色之美,用波浪线画出来,也可以在旁边简单地写上自己的感受。在关注词语的同时也可以关注一下作者的写法。待会儿请你带大家来欣赏,好吗?(生自由朗读感受)

4、交流:谁来说说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了非洲的彩色之美?

交流体会,指导朗读。 说了很多方面:你真会读书,一下子找到了两个方面的内容。那你能先从一个方面来说说你的感受吗?

预设:

不仅花美,而且花的数量也多,范围也广。

你还体会到了花的鲜艳、生命力旺盛,真了不起。

(2)芒果树开的是星星点点的白花,仙人树开的是金灿灿的黄花,玉兰树高擎着白色或白里透青的玉杯,火炬树绽放的花朵比绿叶还多,一棵似一团火,一排似一片霞。

◆指名生交流感受。

——(课件出示句子,颜色的词组变红色)你也来读读这些彩色的词语。 ——边读边想象,更能读出色彩之美。女生来试试。

—— 一棵似一团火,一排似一片霞。多么有气势啊,男生来读读。

◆师生合作读这句话:那么多的花,不仅色彩丰富,而且姿态各异,让我们合作着来读读这句话好吗?芒果树开的是( ),仙人树开的是( ),玉兰树高擎着( ),火炬树绽放的花朵比绿叶还多,( )。

(3)还有一种叫做花树的树,更是妙不可言,远远望去,树上像是开满了五彩缤纷的花,非常壮观。走近一看,却是满树的彩叶,紫的、黄的、绿的、红的,好似含情脉脉的少女,向人们频频点头。

指名生交流感受 ——这么贴切的比喻,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花树的柔美。 ——即便只是树叶,都可以与鲜花媲美,花树真是妙不可言啊。

——你还发现了作者的观察顺序,由远及近,真厉害。

朗读不好——紫的、黄的、绿的、红的,加快点速度会读得更好,试试看。 ——你看,读好了这个“的”字,更活泼,跳跃,让花树有了一种动态的美。 ◆是啊,这满树的彩叶,就像是一位位含情脉脉的少女,它好像正在发出邀请,请你去非洲看看呢。让我们再次美美地读读这句话。——还有一种„„

5、这么色彩斑斓的植物世界,让我们再次走进非洲,去欣赏一下吧。欣赏图片,

6、回顾中心句:欣赏了这么美的景色,此刻你还想说些什么呢?是呀,如此美景作者怎能不发出感叹呢?(课件出示,生齐读)——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啊! 啊,非洲,好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就让我们跟着音乐在美美地读读非洲的植物世界吧。

7、学法小结:(课件出示表格)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了非洲的植物世界之美。作者在描写植物世界时,运用丰富的颜色词语,列举了“野花、开花的树

和花树”这些景物,有简单的列举,也有具体的描写,使文章的条理非常清楚。同时,作者在具体描写时还用了丰富的联想,使植物的彩色之美形象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这就是作者写法的高妙之处。25分钟

四、学法迁移,自读动物世界部分

1、刚刚我们学习了非洲的植物世界,我想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刚刚是怎么学习这一个自然段的。(默读-找找作者列举的事物-抓重点词句体会表现非洲彩色的方面-感悟作者的写法)过渡:下面就请同学们按照我们刚才的学习方法,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边默读课文,边摘录你感受到的表现非洲彩色之美的词语。

2、生自主摘录,完成表格。师巡视指导。

难怪作者一次次发出这样的赞叹——(课件出示:生齐读)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啊! 啊,非洲,好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

由于时间关系,请同学们用刚刚自学的方法课后自己学习课文中的人文景观部分。

五、仿写

彩色的非洲不仅仅只表现在课文中的这些内容,还有一些事物也能表现非洲的彩色。出示图片

再回顾作者的写法 列举景物,既有简单的描写也有重点的描写,运用了丰富的联想 篇二:彩色的非洲教案(原创公开课教案) 28 彩色的非洲

一、欣赏图片,谈话导入

1. 有谁知道这是哪里的地图?(非洲)(板书:非洲)

2. 课前大家都去收集了有关非洲的资料,谁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生汇报) 3. 老师也收集了一些非洲的图片,你们看!(播放非洲风情风光的课件) 4. 看完这些图片,你们想说什么?可以是一个词,可以是一句话。(生说)

5. 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他的神奇与美丽。有一位作家看过非洲的部份景色后的感受是非洲是彩色的。(板书:彩色的)他还将所见所感写成了一篇文章,也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出示课件(28课彩色的非洲) 6.来,我们一起读课题。

7.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靠大家自己读懂它,你们有信心吗?

二、了解预习中字词掌握情况。

1. 昨天已预习了,看看你们学得怎么样?

出示词:

斑斓、炽热、湛蓝、充沛、硕大、火炬、巨蟒、渗透、聆听、木薯、强悍、粗犷、篝火、繁花似锦、含情脉脉、目不暇接 2. 指名读,师生评价、指正。

过渡:同学们,预习还不错!现在我们走进课文看看吧。

三、初读课文。

1.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用横线画出直接抒发作者对非洲风情文化的赞美之情的两个句子。

(生回答,出示课件: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啊!啊,非洲,好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

(1)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两个句子,你发现了什么?(总述句,首尾照应,都是感叹句,两个表示颜色的词是近义词。)谁会写“色彩斑斓”和“多姿多彩”?请上来写在黑板上。

(2)为什么不都用“彩色”,而用“色彩斑斓”和“多姿多彩”?(用词丰富,更加优美)

我们写作的时候要像作者一样表达相同的意思用上不同的词,使文章语句更加优美生动。

同学们都有一双慧眼,仅仅两句话就能学到这么多知识。

2. 请同学们再次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围绕“彩色”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画出有关词句,完成填空。(出示课件)

(生边汇报边上前板书:骄阳蓝天、植物世界、动物世界、日常生活、艺术。) (出示课件)

(1)同学们再观察一下,你又发现了什么?(文章结构是总分总)这样的文章结构 严谨,给人一目了然的感觉。

(2)你们这么快就知道作者从这几方面介绍非洲是彩色的,老师想知道你用什么方法读懂的?(抓住重点句、过渡句)

(3)现在请你们把文章所有过渡句用波浪线画出来。(学生汇报后课件出示) 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过渡句。(生读)

过渡句起什么作用?(承上启下)(出示课件)

三、细读课文。

过渡语:作者是如何把体现非洲彩色的五个方面写具体呢?只有细读课文后才知道。课文这么长怎么办?我们就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 1. 小组合作学习(出示课件:1. 各组从描写非洲彩色的几个方面中选一个喜欢的方面细读。2. 交流自己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好在何处,并有感情朗读。) 2. 学生汇报交流。

(1)骄阳蓝天:a.用了表示颜色的词;b.比喻,展开想象。

(2)植物世界:a.比喻、拟人;b.用了表示颜色的词;c.从颜色、数量、种类三方面介绍。

你喜欢这些句子吗?请你选择一句你认为最美的读给大家听。(指名读)

作者一边观察一边展开丰富的联想,所以才能带给我们这么美的感受。同学们,你们也喜欢这句吧,那一起读一下吧。(生齐读)

(3)动物世界:a.用上表示颜色的词;b.有详有略。

有人说过:非洲是上帝创造的伊甸园。世界上最大的野生动物园,就在非洲!我们一起来看看非洲的动物吧。(播放课件)

看完有什么感受?(生说) (4)日常生活:从服装、食物、住房来介绍。

(5)艺术:介绍了绘画、工艺品、音乐舞蹈是彩色的,用了排比句;重点介绍了“篝火晚会”。

师:非洲的舞蹈是非洲艺术的灵魂,它特别质朴、清纯、火热,有着无穷的魅力。我们一起去欣赏欣赏吧。(播放课件)

3. 这激情洋溢的舞蹈,来自舞者的心灵。它诉说着非洲的原始与神秘,诉说非洲的热烈与奔放。难怪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出示课件

“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啊!”

“啊,非洲,好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

(生读)

师:是啊!说非洲是彩色的在于它的色彩斑斓,更在于它的多姿多彩!让我们再一次赞叹这彩色的非洲吧!(生再次读)

四、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不仅了解了非洲,还学到了许多写作方法,课件出示(齐读)

五、小练笔。

师:我们常说“学以致用”,下面我们进行小练笔。(出示课件)

生写后交流。

六、作业

1.摘抄文中优美词句; 2.推荐阅读:《非洲地理杂志》《非洲之旅》 篇三:彩色的非洲_公开课教学设计

《彩色的非洲》教学设计

王静

一、教学目标

1.能认读生字词语,会书写较难的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找关键句,梳理课文脉络,了解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表现非洲是个彩色的世界的。

3.通过自读自悟,反复品读,融情想像等方法,了解非洲彩色的植物世界,体会作者对彩色非洲的赞美之情。

4.通过对非洲植物世界的学习,能迁移运用、举一反三,自学非洲彩色动物世界。 5.学习作者的写法,并能进行仿写

二、重难点:了解“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表现在哪些方面,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 课前交流。谈谈收集到的非洲资料,以及对非洲的了解。 2. 有位作家彭仁用这样一个词语来形容他心目中的非洲——师板书:彩色的。(彩色粉笔)(出示世界地图)同学们,看,这就是非洲(地图上看非洲)非洲是“阿非利加洲”的简称。希腊文“阿非利加”是阳光灼热的意思。

3.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感受那里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异域文化吧!

二、初读课文,梳理脉络结构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检查预习。出示词语

2.说说读了课文后非洲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用一两个词语简单说说) 课文中也有两个句子表达了作者对非洲留下的印象,请你快速浏览课文,把它们找出来。

3.那么,非洲的色彩斑斓、多姿多彩都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我们再到课文中去看看。请你默读第3自然段,想想,这一段,作者围绕色彩斑斓,主要写了哪方面内容?(根据学生回答,让学生抓关键词,得出:骄阳蓝天)其它几个自然段,你也能像这样,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吗?快速默读课文

3.课堂交流,课件出示。非洲的______是色彩斑斓的 你是用什么方法快速准确地概括出来的呢?

4.出示过渡句:

(1)非洲不仅植物世界是彩色的,动物世界也是彩色的。

(2)非洲的自然景观是彩色的,非洲的日常生活也无一不是彩色的。

(3)非洲的艺术也是彩色的。 (像上面两句这样来说说这句)

如果我把蓝天骄阳、植物世界、动物世界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一下,你认为该用什么词语比较合适呢?(自然景观)那么日常生活、艺术呢?(人文景观)

4、现在你明白课文的结构了吗?(总分总)小结:同学们,平时我们读书的时候,就可以抓住一些概括性的关键句子,它能帮我们快速理清文章的脉络,还能帮我们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这也是长文短读的一种方法。这么重要的句子,那就让我们一起再用心地读一读吧!(生齐读句子)

三、走进植物世界,感受彩色的非洲

1、过渡:刚才徐老师带着大家快速地走进了彩色的非洲,现在让我们放慢脚步,一起先走进非洲的植物世界,去静心品读植物的彩色之美吧!

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想想:这一段作者又列举了哪些景物来表现植物世界的色彩斑斓?在课文中圈一圈有关的词语。 生交流,师点拨引导。 野花——开花的树——花树(课件出示)

3、过渡:那么作者又是如何把非洲的植物之美描写具体的呢?让我们再来大声读读这一段,边读边想: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了植物的彩色之美,用波浪线画出来,也可以在旁边简单地写上自己的感受。在关注词语的同时也可以关注一下作者的写法。待会儿请你带大家来欣赏,好吗?(生自由朗读感受)

4、交流:谁来说说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了非洲的彩色之美?

交流体会,指导朗读。 说了很多方面:你真会读书,一下子找到了两个方面的内容。那你能先从一个方面来说说你的感受吗?

预设:

你还体会到了花的鲜艳、生命力旺盛,真了不起。

(2)芒果树开的是星星点点的白花,仙人树开的是金灿灿的黄花,玉兰树高擎着白色或白里透青的玉杯,火炬树绽放的花朵比绿叶还多,一棵似一团火,一排似一片霞。

◆指名生交流感受。

——(课件出示句子,颜色的词组变红色)你也来读读这些彩色的词语。 ——边读边想象,更能读出色彩之美。女生来试试。

—— 一棵似一团火,一排似一片霞。多么有气势啊,男生来读读。

(3)还有一种叫做花树的树,更是妙不可言,远远望去,树上像是开满了五彩缤纷的花,非常壮观。走近一看,却是满树的彩叶,紫的、黄的、绿的、红的,好似含情脉脉的少女,向人们频频点头。

指名生交流感受 ——这么贴切的比喻,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花树的柔美。 ——即便只是树叶,都可以与鲜花媲美,花树真是妙不可言啊。

——你还发现了作者的观察顺序,由远及近,真厉害。

朗读不好——紫的、黄的、绿的、红的,加快点速度会读得更好,试试看。 ——你看,读好了这个“的”字,更活泼,跳跃,让花树有了一种动态的美。 ◆是啊,这满树的彩叶,就像是一位位含情脉脉的少女,它好像正在发出邀请,请你去非洲看看呢。让我们再次美美地读读这句话。——还有一种„„

5、这么色彩斑斓的植物世界,让我们再次走进非洲,去欣赏一下吧。欣赏图片,

6、回顾中心句:欣赏了这么美的景色,此刻你还想说些什么呢?是呀,如此美景作者怎能不发出感叹呢?(课件出示,生齐读)——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啊! 啊,非洲,好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就让我们跟着音乐在美美地读读非洲的植物世界吧。

7、学法小结:

四、学法迁移,自读动物世界部分

1、刚刚我们学习了非洲的植物世界,我想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刚刚是怎么学习这一个自然段的。(默读-找找作者列举的事物-抓重点词句体会表现非洲彩色的方面-感悟作者的写法)过渡:下面就请同学们按照我们刚才的学习方法,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边默读课文,边摘录你感受到的表现非洲彩色之美的词语。

2、生自主摘录,完成表格。师巡视指导。

难怪作者一次次发出这样的赞叹——(课件出示:生齐读)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啊! 啊,非洲,好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

五、仿写

彩色的非洲不仅仅只表现在课文中的这些内容,还有一些事物也能表现非洲的彩色。

上一篇:审计局信息工作制度下一篇:四级鉴定要素细目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