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调查和处理报告

2022-08-25

在我们的学习与生活中,根据自身的需求,编写出格式正确、逻辑合理的报告,已经成为生活与学习的常见流程。该怎么样写出适合自身工作实际的报告?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事件调查和处理报告》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第一篇:事件调查和处理报告

建筑工程事故(事件)报告、调查和处理程序

E OHS/EJB34-04事故(事件)报告、调查和处理程序

修改状态:0

1、目的

为了建立一个有效的事故处理机制,及时报告、调查和处理事故,以有利于采取预防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和减少事故损失,特制定本程序。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对公司范围内的生产安全事故(事件)报告,调查和处理。

3、术语和定义

3.1采用GB/T19001-2008;GB/T 24001-2004;GB/T28001-2001标准及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中的有关术语和定义。

3.2事件:是指职业健康安全中导致或可能导致事故的情况,包括: 3.2.1现场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引发的事件;

3.2.2现场安全防护措施不按规定要求搭设或无防护措施而引发的事件; 3.3事故:是指造成死亡、疾病、伤害、损坏或其他损失的意外情况,包括: 3.3.1造成人员疾病、伤亡的事故; 3.3.2造成财产损失、环境破坏的事故。 3.4 事故等级: 3.4.1一般安全事故

是指直接经济损失在10万元以下的安全事故。 3.4.2较大安全事故

是指直接经济损失在10万元(含10万元)以上,不满50万元的安全事故。 3.4.3重大安全事故

是指直接经济损失50万元以上的安全事故。

4、职责

4.1项目管理部是本程序的主责部门,负责本公司范围内生产安全事故的统计、分析和报告,参加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和处理工作。

4.2 综合管理部负责本公司范围内职业病的统计、调查和防范工作。 4.3 法规监督部参与事故的调查和处理工作。

4.4 事故发生单位负责人要在第一时间内进行事故报告、及时采取应急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并协助主管部门调查和处理工作。

138 E OHS/EJB34-04事故(事件)报告、调查和处理程序

修改状态:0

4.5 发生事故时,项目经理部负责人应参与事故调查、分析、处理工作。

5、程序

5.1事故报告

5.1.1事故发生后,按《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要求,受伤人员或最先发现事故的人应立即报告项目经理部领导或安全管理人员,迅速抢救伤员和排除险情,预防事故扩大;同时,为了调查事故、查清事故原因,必须保护好事故现场(对于为了抢救伤员或防止事故扩大需要破坏事故现场的,应做好事故现场的标识或留下照片)。

事故报告内容应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简要经过、伤亡人数、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和应急措施等。

5.1.2发生轻伤事故时,当事人或发现人应立即报告班组长及安全员或现场负责人;发生一般事故及以上事故时,事故发生单位现场负责人立即报告项目管理部和公司分管领导,项目管理部和公司分管领导根据事故性质逐级上报(上报时限为1小时内)。

5.1.3 如果公司职工被确认患有职业病后,该职工或其亲属立即向公司综合管理部报告,综合管理部根据具体情况逐级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和防范职业病的再次发生。

5.2 事故调查

5.2.1 轻伤事故由事故发生单位现场负责人组织生产副经理、主任工程师、安全员分包方负责人等进行调查,并在十日内将事故处理情况报项目管理部备案。

5.2.2一般事故(指直接经济损失事故)由公司分管生产副总经理领导和组织相关单位人员组成公司事故调查组,进行事故调查。事故调查组的组成包括:项目管理部、综合管理部、法规监督部、现场负责人等。事故调查组的工作程序:

(1)查明事故发生原因、过程和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情况; (2)确定事故责任者;

(3) 提出事故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的建议; (4) 写出事故调查报告。

5.2.3根据事故性质,一般事故(发生二人以下死亡事故)以上事故由公司领导配合上级行业主管部门、公安部门、监察部门、工会组成的事故调查组,按《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第493号令)进行调查。

5.2.4当出现直接经济损失重大事故时,由公司分管生产副总组织项目管理部、综 139 E OHS/EJB34-04事故(事件)报告、调查和处理程序

修改状态:0

合管理部、法规监督部及现场负责人等参加的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分析事故原因,根据公司有关奖惩规定,提出事故处理意见,采取有效措施,在十日内写出事故调查报告。

5.2.5如果公司职工确认患有职业病后,综合管理部会同项目管理部等成立职业病调查组,对职业病的发病原因、病情、防范或应急措施等提出书面报告,报告应在十五日内作出,报分管副经理、总经理、董事长及当地安全生产监督主管部门。

5.3事故处理

5.3.1对轻伤事故的调查处理,由现场负责人提出事故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责成事故发生单位处理。

5.3.2对于一般事故(指直接经济损失事故),由公司分管领导主持召开事故责任分析会,按照“四不放过”原则处理,责成事故单位制定安全防范措施,由项目管理部监督、指导,项目经理部具体落实整改措施。

5.3.3对于一般事故(死亡)以上事故,由建设主管部门组成的事故调查组提出事故处理意见,事故发生单位负责落实处理措施,并完成事故调查报告。事故处理期间,公司范围内所有施工现场进行停工整顿,制定纠正措施和安全防范措施,以改进安全管理工作。

6、相关文件

6.1《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

6.2《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493号令) 6.3《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程序》 6.4《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7 记录

7.1《事故调查报告》

140

第二篇:校园突发事件和安全事故调查处理规定 文档

校园突发事件和安全事故

调查处理规定

校园内出现反动传单、游行、示威等属突发事件。凡发生火灾、群体性疾病、食物中毒、致人伤亡的暴力伤害事件等均属安全事故。为有效处理校园突发事件和安全事故,特制定校园突发事件和安全事故调查处理规定如下:

1、校园内发生突发事件和安全事故,在场教职员工,尤其是辅导员应当在第一时间向学校领导报告。学校领导应及时赶赴现场,积极参与组织、指挥、调度现场,做好稳定、抢险、救助工作。

2、安全事故发生后,负责人或临时负责人要根据现场条件和自身能力对事故作最好的应急处理。学校要做好相关现场保护工作。事故调查必须采取“四不放过”原则(事故原因没有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没有追究不放过;师生员工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任何部门或个人不得违反规定,隐瞒事故调查。

3、为了预防突发事件和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学校加强对重、特大事故的隐患排查和整改。

4、对安全事故采取漠视、退避、推诿或掩盖的,要给予严厉批评,并视情节轻重作出相应处理。

第三篇:生产安全事故、事件调查处理报告规定

安全管理制度

第6部分:生产安全事故、事件调查处理报告规定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各部门对生产安全事故(以下简称事故)处理的职责和事故、事件调查处理程序的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公司范围内所有事故、事件的调查、分析处理、统计和上报。

2 目的

通过对事故的调查,准确分析出事故的原因并且落实责任,使广大员工受到教育,并有针对性的制定出整改措施,举一反三,杜绝事故的重复发生。

3 术语和定义

生产安全事故

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事件。

4 职责

4.1 安全保卫部负责各类事故的统计,并主管协调或监督各类事故的调查报告和处理,办理工

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工作。 4.2 各部门领导、安全员负责本部门各类事故的统计,并将其上报公司安全保卫部。 4.3 相关职能部门参加事故的报告、调查和处理。

5 工作程序与管理要求

5.1 人身事故分类

5.1.1 特别重大事故,是指一次造成30人以上死亡;一次造成100人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一次造成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

5.1.2 重大事故,是指一次造成10-29人死亡;一次造成50-99人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一次造成5000万元-1亿元直接经济损失。

5.1.3 较大事故,是指一次造成3-9人死亡;一次造成10-49人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一次造成1000万元-5000元万直接经济损失。

5.1.4 一般事故,是指一次造成1-2人死亡;一次造成1-9人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一次造成100万元-1000万元直接经济损失。 5.1.5 记录事故: a) 员工受伤,但伤情甚微,未造成歇工或歇工未满一个工作日的事故; b) 已发生的威胁人身安全的风险事件,但未造成人身伤害的未遂事故; c) 已发生的性质恶劣,严重威胁人身安全的风险事件,但未造成人身伤害的严重未遂事故;

d) 重伤事故——指造成职工肢体残缺或视觉、听觉等器官受到严重伤害,一般能引起人体长期存在功能障碍,或劳动能力有重大损失的伤害。具体是指符合《事故伤害损失工作日标准》(GB/T15499-1995)中损失工作日等于和超过105日的失能伤害;

e) 死亡事故——指一次事故中死亡1人的事故;道路交通、火灾和水上交通事故在7天内死亡或失踪超过7天的;其他事故在30天内死亡的(因医疗事故死亡的除外,但必须得到医疗事故部门的确认)或失踪超过30天的; f) 急性工业中毒--是指人体因接触国家规定的工业性毒物、有害气体,一次或短期内吸入大量工业有毒物质使人体在短时间内发生病变,导致人员立即中断工作(入院治疗的列入急性工业中毒事故统计)。

5.2 人身事故、事件报告

5.2.1 发生记录事故(不含严重未遂事故)由事故当事人或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向班(组)长报告,由班(组)长向部门负责人或安全员报告。

5.2.2 发生严重未遂事故,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报告部门负责人或安全员,由部门负责人或安全员立即报告安全保卫部。

5.2.3 发生轻伤事故,由事故当事人或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向班(组)长报告,由班(组)长报告部门负责人或安全员,部门负责人或安全员应在在第一时间报告安全保卫部。 5.2.4 发生重伤事故、死亡事故和重大伤亡事故,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报告单位负责人,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5.2.5 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5.3 事故的救援与现场处置

5.3.1 事故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启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或者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5.3.2 事故发生后,有关单位和人员应当妥善保护事故现场以及相关证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事故现场、毁灭相关证据。因抢救伤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事故现场物件的,应当做出标志,绘制现场简图并做出书面纪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 5.4 事故调查

5.4.1 事故调查组根据实际情况,由公司工会、安全保卫部、设备动力部、制造部、工艺部及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组成,公司安委会主任或副主任任组长。 5.4.2 事故调查组的职责:

a) 查明事故发生的经过; b) 查明事故发生的原因; c) 查明人员伤亡情况; d) 查明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 e) 认定事故的性质和事故责任; f) 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g) 总结事故教训;

h) 提出事故防范措施和整改意见; i) 提交事故调查报告。 5.4.3 事故调查组的职权

a) 有权向有关部门和个人了解事故有关的情况。事故发生部门的负责人和有关人员应当随时接受事故调查组的询问,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b) 有权获得相关资料,事故调查组根据事故调查工作需要,有权向事故单位和相关部门、单位及个人调阅、复制相关文件资料,有关单位和个人必须及时、如实提供,不得拒绝。

5.5 事故处理

5.5.1 记录事故(不含严重未遂事故)由部门领导、安全员负责处理并登记。 5.5.2 严重未遂事故由部门负责人负责处理,填写严重未遂事故报告,报送安全保卫部调查处 理。

5.5.3 轻伤事故由部门负责人报安全保卫部处理,填写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登记表,一式三份(附事故调查分析报告和诊断书正本),于事故发生三日内报送安全保卫部。 5.5.4 重伤事故由公司安委会负责处理,事故部门负责填写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登记表一式三份(附事故调查分析报告和诊断书正本)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报告书(附事故现场照片,受伤部位X光片技术鉴定资料,原始记录等),于事故发生一个月以内报当地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 5.5.5 死亡事故由公司总经理参加或组织,会同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公安部门、技术监督局、工会等有关人员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处理,事故部门负责填写企业伤亡事故登记表一式三份(附事故调查分析报告和诊断书正本),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报告书(附事故现场录像资料),于事故发生一个月内报送参加事故调查的有关单位及部门。

5.5.6 对于重伤以上事故主管安全副总经理应主持召开事故现场会,提出防止事故重复发生的措施。

5.5.7 事故处理应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处理,防止类似事故重复发生。 5.5.8 安全保卫部对已经结束的事故处理结果,以通报的形式下发到各部门,达到吸取事故教训的目的。

5.5.9 安全保卫部应建立工伤事故及惩处台帐,事故惩处按《安全生产奖惩规定》及公司有关行政处罚规定有关条款执行, 5.5.10 职业病处理办法

a) 患有职业病员工应享受待遇,按《工伤保险条例》执行;

b) 人力资源部根据职业病的管理要求,给患有职业病人员安排合适的工作岗位,并办理相关手续;

c) 公司工会有权监督检查患职业病员工有关待遇落实情况,并确保员工的合法权益。

5.5.11 事故调查、处理过程中产生的记录,由相应的组织调查部门管理。

6 考核(集团公司)

6.1 按照安全生产“分级管理、分线负责”和“一岗双责(业务谁主管、安全生产谁负责)”的原则,集团公司、直属单位及成员单位根据事故调查组的调查报告,对事故发生单位和各级有关人员进行责任追究。 6.2 集团公司负责各直属单位副职及以上领导和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的责任追究;各直属单位负责本单位相关责任人员及所属成员单位副职领导的责任追究;各成员单位负责本单位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追究。

6.3 责任追究以行政处分和绩效考核形式进行,包括:绩效扣分、通报批评、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 6.4 受行政处分的期间为:

a) 警告,6个月; b) 记过,12个月; c) 记大过,18个月;; d) 降级、撤职,24个月。

被处分人员在受处分期间不得晋升职务和级别,其中,受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处分的,不得晋升工资档次;受撤职处分的,应当按照规定降低职级。 6.5 一般事故按以下原则进行责任追究:

6.5.1 一次发生1-2人重伤事故,对直属单位给予通报批评;视事故责任,对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给予通报批评或警告处分;对成员单位业务分管领导、安全生产主管领导给予通报批评、 警告处分或记过处分。

6.5.2 一次造成1-2人死亡,或者3-9人重伤,视事故责任,对直属单位相关负责人给予通报批评、警告或记过处分;对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直至撤职处分;对成员单位业务分管领导、安全生产主管领导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直至撤职处分。

12个月内连续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单位,按以上要求视情节从重处分。 6.6 发生较大、重大、特别重大事故的,按照《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和上级有关部门的规定进行处理。 6.7 凡存在以下情况之一,造成责任事故的,对责任事故单位主要负责人及所在直属单位相关负责人从严给予行政处分:

6.7.1 忽视安全生产,无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未按规定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6.7.2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健全,特别是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奖惩制度不健全,无章可循的;

6.7.3 发现事故隐患,不及时采取防范措施,造成事故的; 6.7.4 建设项目未执行安全设施“三同时”规定,引发事故的; 6.7.5 违章指挥、玩忽职守,引发事故的;

6.7.6 未按规定参加或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培训,特种作业人员未取得安全操作证书而上岗操作,引发事故的;

6.7.7 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事故的;

6.7.8 事故发生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伪造或者故意破坏事故现场的;转移、隐匿资金、财产,或者销毁有关证据资料的;拒绝接受调查或拒绝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的;在事故调查中作伪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 6.7.9 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在事故调查处理期间擅离职守的。

6.8 对事故发生单位和各级有关人员的责任追究由安全生产主管部门提出意见,经安全生产委员会审议批准,由人力资源主管部门印发文件,并按本法进行考核。

第四篇:环境事故事件报告、调查与处理程序

Q/THJNJ126-2009环境事故事件报告、调查与处理程序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分公司环境事故事件报告、调查与处理

的控制要求,以便于为了建立一个有效的环境事故事件处理机制,对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环境事故或事件,尽快进行调查,做好事故事件的报告和处理工作,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防止扩大并减少损失。

本标准适用分公司与环境管理体系有关的事故事件报

告、调查与处理等工作的控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

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记录控制程序

不符合、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应急准备与响应控制程序

3 控制要求

3.1 环境事故事件的管理职责

3.1.1 安全管理部负责环境事故事件的统计,并主管、协调或监督环境事故调查的报告和处理工作,确保该程序的有效运行。

3.1.2 责任部门对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环境事故事件,要根据本程序要求,尽快做好报告、调查和处理工作。

3.2 环境事故、事件控制的工作流程

环境事故事件报告、调查和处理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

是、遵守科学的原则。

3.2.1 环境事故、事件报告

环境事故事件报告内容应包括其发生时间、地点、部

门、简要经过、污染范围和采取的应急措施。

3.2.1.1 环境事故、事件发生后,责任人或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直接报告安全管理部。

3.2.1.2 发生轻微污染事件,责任部门应立即报告安全管理部;发生严重污染事件,责任部门应立即报告安全管理部,安全管理部应立即报管理者代表或经理,发生重大污染事件,安全管理部除按上述要求进行报告外,应在2个小时内向当地环保部门报告。

3.2.1.3 重、特大环境事故事件发生后,责任部门在报告的同时,应按《应急准备与响应控制程序》的要求,开展救援工作,防止事态的扩大。

3.2.1.4 发生环境事故的同时发生火灾事故时,安全管理部应立即向消防部门报警。

3.2.2事故事件调查

3.2.2.1 轻微污染事故,由安全管理部负责召开事故分析会,形成调查报告,并在月末进行汇总后,上报管理者代表。

3.2.2.2 重大污染事件,由管理者代表及其指定人员组织技术、设备等有关人员参加调查。

3.2.2.3 发生重、特大环境事故事件,由上级主管部门组织调查组进行调查,安全管理部予以配合。

a. 查明环境事故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经济损失情

况;

b. 提出环境事故事件责任者;

c. 提出环境事故事件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建议;

d. 写出环境事故事件调查报告。

3.2.2.4 发生环境事故事件的部门应积极配合事故调查,不得干涉调查的正常工作,并负责为调查提供资料。

3.2.3 环境事故事件处理

3.2.3.1 环境事故事件分析会或调查组提出的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建议,应由责任部门在规定的时间内加以落实,并将完成情况书面上报生产部,安全管理部组织人员对防范改进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验证。

3.2.3.2 对于严重污染事件,经理应组织管理者代表、安全管理部以及责任部门相关人员召开环境事故事件分析会,并执行《不符合、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3.2.3.3 环境事故事件处理应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防止类似事故事件发生。

3.2.3.4 安全管理部对环境事故事件处理结果,以通报形式下发到分公司各分厂、部、室,达到预防目的。

3.2.3.5 责任部门在发生环境事故事件后,应按规定填写相应记录,并报安全管理部。

3.2.4 环境事故事件处理过程中发生的记录由安全管理部按照《记录控制程序》的规定实施控制。

二○○九年八月六日

第五篇:关于19路公交车张贴标语事件的调查处理报告

遂宁市交通局公路运输管理处

关于市城区第19路公交车擅自悬挂标语

有关情况的报告

市委督查室:

9月15日上午,市城区第19路公交车相继打出了“欢迎乘坐30万元豪华公交车”、“冬天冷空调,夏天热空调”等与创建省级文明城市极不相符的标语,市交通运输局、市运管处领导高度重视,立即派员进行了调查处理,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市城区第19路公交车特许经营权系遂宁市远达运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远达公司)于2006年4月参与市国资委组织的城市公交特许经营权公开招标取得。远达公司投标价为427万元,经营年限八年,共投入车辆20辆。远达公司采用承包经营的方式经营,并向承包人收取了25万元的经营保证金双方签订有承包经营合同,远达公司承诺购置价值30万元的车辆交给承包人经营。近来,以杨武等为代表的部分承包人以远达公司未按承诺的购置价值30万元的正规厂家的公交车,而是购买的价值11万余元质量很差的组装车,车辆车况差,现车身严重破损,存在严重安全隐患为由,拒绝向远达公司交纳承包费。经市建设局多次协调,市远达公

司承诺由企业出资维修并对车辆维修期间的经营损失给予补偿,但承包人要求更换新车,双方无法达成协议。近日,远达公司以承包人拒绝交纳承包费,将承包人告上法庭引起承包人不满,遂于今日采用在车辆上悬挂与创建文明城市不符,损害遂宁形象的标语,以期引起相关部门重视。

二、市交通运输局及我处采取的工作措施

(一)2010年9月15日上午,市交通运输局局长王正平、党委书记周和平先后指示市运管处采取有效工作措施,化解矛盾,消除影响。

(二)2010年9月15日上午10点,我处副处长辜良君专门约见了远达公司负责人熊定会和承包人代表杨武、陈树伦、唐坤素、韩世财等,仔细询问了他们的想法并向他们作了宣传、解释工作,他们答应晚上取掉标语,有事通过正规渠道反映。

(三)2010年9月15日下午4点,市交通运输局局长王正平、党委副书记舒兆康带领市运管处相关工作人员又来到市火车站广场,与第19路公交车车主进行了沟通,详细了解了事件经过,并要求第19路公交车承包人通过正常渠道反映情况,现正值创省级文明城市关键时期,要顾全大局,维护遂宁的良好形象。在场的承包人一致同意今晚对标语进行拆除。

三、我处建议下步采取的工作措施

1、我处进一步做好宣传、解释工作,确保该线路车辆的正常运营和稳定。

2、建议由市政府牵头,市督查室、市国资委、市交通运输局、市安监局、市建设局、市公安局等相关部门参与,对第19路公交车在承包经营过程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调查,形成详实的调查报告,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报市领导审定。

二〇一〇年九月十五日

上一篇: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下一篇:社会组织重阳节活动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