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德育案例分析

2022-08-03

第一篇:班主任德育案例分析

班主任德育案例分析

班主任德育案例分析

案例:选择相信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信任很重要。从接班以来,我一直喜欢相信我的学生,我不想质疑这些稚气未脱的孩子们。但这也导致了某个学生的屡次以请假看病为借口外出上网,以解网游之瘾。

韦振同学一直都有玩游戏的网瘾,这个我是略晓一些。而这学期他的病假很多,一周有两到三次,让我很是怀疑他的动向。每次请假的借口都是生病了,比如感冒发烧、头痛、手痛、脚痛等等,我也曾与家长了解他的身体状况,家长

说他从小体弱多病,我刚开始也没在意,就相信了。而后来愈演愈烈,我又一次打电话告知家长,家长不太在意,让我给他批假,我也就没什么好说的。不过我要求他把医院的看病证明给带回来。而这一次,他迟到了,而且没有医院的凭证,只在药店买了一盒药,这样我更加确信他是外出上网了。可是他怎么都不承认,说了一大堆,也没有丝毫要承认的意思。鉴于我也没有证据,只好作罢。而导火索则是端午假期,因为只有一天半的假期,故不回家的同学需要写留宿申请。而他没有写,但经过和家长核实,他也没有回家。这件事完全触怒了我,这学生毫无可救了。于是就把他找来问话。

我开门见山,直接问他有没有回家,他说没有,去了同学家。我把他怎么去的同学家,几点到的,几点离开。去之前做了什么,离开之后做了什么,问得一清二楚。他知道事情的严重性,都老实交代了。去同学家之前在网吧,

离开之后也在网吧,上网时间达到十个小时。再问之前请假有没有在外面上网一段时间再回来的,他也承认了。而问他是否在傍晚时间溜出去的,他没有承认,这一点和我向其他学生了解的情况不符,但也没有证据。随之,我和他谈话,历时两节课。开始时,问他是否喜欢这样的生活,以玩游戏为中心,上课睡觉或者发呆,浑浑噩噩地过日子。他也坦言不喜欢。这点认识是好的。随后,跟他谈谈学习方法,谈谈他的家人,谈谈他的未来,从中也看到了他悔改之意,我在心里暗想,真是没白说。后来,他也渐渐放松,没有那么拘谨,我相信他会变得越来越好的。

然而,第二天的考试考到9:30,考完后他径直走出了校门(门卫不拦),出去了,中午才回来。我越想越生气,敢情昨儿白浪费一番口舌了。又把他拿来问话。还没等我问,他就直接承认他出去了,说他不知道还要上课,也听某个班的同学说不用上,便出去逛了一会,

说要买件衣服给他妈妈,后来没买着,就回来了。我问他有没有趁机去上网,他没说没有。虽然他的行径很让人质疑,不过我还是选择相信他,只因他的诚实,还有他的孝心。我相信他不会来妈妈来说事,来当借口。再后来,我就既往不咎了,我给了他一次机会,我希望是值得的。

从后面的这段时间的观察,他为人也开朗许多,课堂上也认真许多,小组讨论也积极地参与,见到我也不再是愁眉苦脸的了。这是我希望看到的,是我很欣慰的,我相信他的改变会让他自己为之骄傲的,我希望他能继续坚持对,改正错的,走好自己的人生路。

第二篇:班主任德育案例分析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比较繁琐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好班主任工作,关键在于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行成,而并非单纯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这是我第二年担任高一班主任工作,对于刚进入高中的学生来说,学校充满新鲜感以及和初中不同之处。通过班主任工作,我深深体会到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繁琐性与艰难性。在管理方面从学校大局着想,确保一方稳定;在育人方面,先教会学生做人,再做学问;在协调方面,起到教师与学生之间纽带的作用。很多人称班主任为“班妈”,我认为这种称呼是对班主任工作辛劳的一种肯定,一个班集体就是一个大家庭,班主任所做的工作就是保证家庭成员的团结和睦,共同进步。

近期我班出现一个让人头疼的男同学,由于是留守儿童,父母都在外地工作,在姑姑家住宿,可能因为父母长期不在身边,他的性格有点乖张,学习成绩在班里属于中上级别,但在班里表现不佳,上课喜欢说话,说笑等等。

前几天的一个晚自习,值班老师的点名的时候,点到一个女生没来他却帮忙应到,惹火了值班老师,在教室当场与值班老师吵了起来。值班老师立即叫我过去处理。说实话,这种情形我很头疼,毕竟我还年轻,跟他们年纪相差不大,平常都像朋友一样交谈,现在却是要端着老师的架势去教育一个学生,的确心里没啥底。

我到的时候这位学生双眼冒火,死命瞪着值班老师,说这老师侮辱他的父母,连忙问怎么回事。通过交流一番之后,这位学生承认自己是一时好玩帮人应到,那么我就同他分析了这不仅仅是一个玩笑那么简单,如果那学生没来但学校没发觉,那么万一在校外发生什么事情也不能及时通知家长。后来他沉默了,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也诚心像值班老师道了歉。

事后觉得这名学生对自己父母的感情还是处于孺慕而又有点叛逆的阶段,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只是通过电话叮嘱好好学习,心理难免有点埋怨。总想做点事情让父母关注自己。经过深层次的谈心之后,这名学生上课表现改善很多,成绩也由班里前20进入前10。这是我希望看到的,是我很欣慰的,我相信他的改变会让他自己为之骄傲的,我希望他能继续坚持对,改正错的,走好自己的人生路。

当然,作为班主任,像这样的例子都很多,它只不过是我们在班级管理中再普通不过的事了。然而,这也恰恰说明,我们的班主任工作最重要之处就是教会学生做人,教会学生做一个成功之人。在今后的班级管理工作中,我仍会一如既往的走下去,不段的完善自己,多为社会输送有用之才。

第三篇:班主任德育案例分析

初一年级

黄希萌

我们班上有一位男同学叫陈安华,他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大男孩,母亲也是教师,从进校时这个男孩就表现出了较为丰富的知识面。从家长那里我了解到,从小他看的书很多,阅读量比起班上其他同学来说要多得多,几次考试下来他也基本在班上前十名,是一个学习上比较有潜力的孩子。但是陈安华生活上的坏毛病不少,主要表现在虽然住的很近但是早上经常迟到,老师屡次批评甚至请他家长交流之后仍然我行我素,迟到照旧。同时,由于他看书较多,知识面比较广,但他不能控制好自己发言的时机,经常在课堂上不经老师允许就大声插话,或者提一些自以为高明问题博得同学们的关注,这样经常使老师的课堂节奏被打断。英语课时他的这种非常散漫的态度表现的最明显,经常在课堂上与周围同学肆无忌惮的聊天或者睡觉,因此学习成绩直线下降,英语只能考三四十分。不仅如此,该同学在本学期刚开学时这种散漫的态度越来越明显,家校练习本经常不交,面对老师的谈话和沟通也显得很不以为然,对班上的老师没有礼貌,甚至出言顶撞,对同学也没有礼貌,经常打断其他同学发言或者嘲讽一些学习比较差的同学。下课和做课间操时他和同学追逐打闹,经常有同学反映他仗着比较高大欺负个子小的同学而且每次打闹时下手很重,还有轮到他值日时经常不扫地就逃跑了。针对陈安华的这些学习和生活中的坏习惯,我找他谈过几次话,并且也和陈安华的父母进行过交流,他的母亲也向我反映由于从小在家中给孩子创建了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且家中老人和父亲都比较宠爱孩子,教育理念不同,使孩子比较自由散漫。每次我和他或者他的家长沟通之后,他会有一些改变,但他始终缺乏毅力,所以这些好的改变无法长期维持。

一次,在做课间操时,由于全班同学集队太慢,拖拖拉拉,我要求中午放学时全班同学一起重新以最快的方式集队,话音刚落他就当着我的面向周围其他同学大声地说:“今天中午我们一起跑掉把!”我觉得这个事情是一个教育他的好时机,所以我当即把他叫进了办公室。首先我非常严厉地批评了他刚才的举动和他所说的话,然后让他到一旁去反思刚刚他所做的事,并且我告诉他,如果他能用他所学过看过的书当中任何一位成功的名人的例子来证明他刚刚所做的事情是正确的,我就不再追究这件事。陈安华在一旁反思了许久,终于磨蹭过来和我说:“老师,对不起,刚才我做错了。”我趁热打铁问他,我们学过的那些成功的历史名人中,有谁是生性散漫不听别人劝阻的,他说没有,我又举了刚学过的项羽兵败自杀的故事,问他一个人如果平听不进去别人的建议和批评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他若有所思的低下头。我又拿出学校的规章制度让他朗读了中学生课堂行为规范,之后又让他仔细阅读了附录上的一篇《台湾校长高振东的演讲》,我问他这篇演讲讲的如何,他说讲的很有道理。谈话的最后我引用了一句话来向他提醒:“一个人的才华如果支撑不起自己的野心,那你就该静下来学习了。希望你能做到:我听过的会忘记,我看到的会记住,我做过的才真正明白。对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负责。”

之后的一个星期中他偶尔还是会犯以前的一些毛病比如上课有时还是会插嘴,但是他迟到的次数明显减少,上英语课也不再肆无忌惮地说话睡觉。前段时间有一次他上数学培优班的一道题目不会做,就拿着题目来问我,我晚上回去思索很久后第二天教会了他这道题的做法,他在家校本上给我留言说他确实还有很多需要学习。这个聪明的孩子身上有很多闪光点,也有很多不良习惯,但我觉得这个学期的几次交流和沟通之后,他的确在发生着好的改变。

第四篇:班主任德育案例—网络德育三例

班主任德育案例—网络德育三例

网络这把“双刃剑”,在给我们的德育工作造成诸多麻烦的同时,也给它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网络教育所拥有的信息的丰富性、传播的便捷化、表现的多样化、交流的互动性、时空的无限制性和虚拟化等特点,都为德育的深化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关键是我们如何用好这把“剑”…

当前,随着网络的普及,青少年中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网民。有的青少年由于从网上接触了黄色、反动的信息,误入歧途,道德失范甚至走上犯罪道路。于是,有人惊呼“网狼”来了,有人提出强制青少年远离网络。网络真的那么可怕吗?网络技术难道是德育工作的煞星吗?如果我们进行深入研究,就会发现,在德育工作中,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我们造成诸多麻烦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或者说,网络不仅仅对德育提出了挑战,它还具有一种潜在的促进功能。网络教育所拥有的信息的丰富性、传播的便捷化、表现的多样化、交流的互动性、时空的无限制性和虚拟化等特点,都为德育的深化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关键是我们如何用好这把“剑”。下面试举三例,加以简析。

1.运用“E-mail”实现师生之间平等真实的对话。

传统德育工作往往是教师一言堂,即使是最民主的教师,也不可能使学生知无不言,因此,教师“受蔽”是常事。这也是传统德育的致命弱点。但是,如果运用网络中的“E-mail”功能,则可弥补传统德育中的这一弱点。由于“E-mail”的匿名、隐蔽的特点,能充分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消除教师职业所赋予的权威给学生带来的威压感,学生可以大胆地各抒己见,真实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

【案例】

开学第一课,我给学生唱了一首《朋友》的歌,然后深情地说:“天底下最难得的是知心朋友,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份快乐;你把忧愁告诉一个朋友,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我希望从今天开始,我们能够成为可以共享快乐,共担忧愁的朋友。”

掌声响起。

我接着说:“因为咱们还不太熟悉,同学们还不了解我,还不一定敢当着我的面说心里话,因此我公布我办公室的电子信箱地址,欢迎大家随时随地给我发‘伊妹儿’。”

欢笑声响起。

我的话立竿见影,第二天我的电子信箱便被塞得满满的:

——老师,您的头发长了一点,请注意为人师表。

——请老师不要当着学生的面抽烟。

——老师,您说话很风趣,但有时候严肃不足。第三天,火药味渐浓,第四天,我就有点受不了了,第五天的一封“犯上作乱”的“伊妹儿”终于使我大光其火。我憋不住,当众质问道:“今天的‘伊妹儿’是谁发的?”

众学生如惊弓之鸟,默不作声。我威严地扫视了一下全班同学,希望能从他们的脸色中找到蛛丝马迹。但我失望了:学生的眼神、脸色基本保持一致。

我原以为接下去会收到更出格的“伊妹儿”,但是我错了,第六天的信箱是空的,第七天还是空的,我感到了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正在拉大。终于,我向学生作了诚恳的检讨,希望同学们不计前嫌,继续把我当朋友,给我发什么“伊妹儿”都行。第八天,我又收到了两封“伊妹儿”:

——希望叶公好龙的故事不要发生在我们可爱的老师身上。

——老师,那天的“伊妹儿”是我发的,事后我也很后悔。因为我的粗鲁的语言,不只伤害了老师的自尊心,更说明我还不是一个合格的东中人。

【评析】

这是一个典型的成功的网络德育案例。班主任为了及时了解新生,加强与新生的沟通,在发表了一通热情洋溢的“演说”后,把自己的电子信箱公诸于众,从而激发了学生与教师接近的兴趣,并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自主心理。然而,当有学生接连不断地向自己“发难”时,这位教师未能正确处理,居然破起案来,这是德育的大忌,结果学生噤声不语,师生之间良好的沟通就此中断。好在这位教师严于律己,及时向学生作检讨,才重新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那两封伊妹儿,一封希望老师能够真正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能够真正虚心地听取学生的批评意见,而另一封则说明学生已折服于老师的人格魅力,作了认真的自我批评。这位教师以此实现班主任工作目标的第一步,为今后德育目标的实现打下了基础,较好地体现了网络的德育促进功能。

2.运用网络模拟功能,模拟生活中的德育情景,做到寓教于乐。

德育工作过于严肃的“面孔”,往往使学生产生一种压抑感,而苦口婆心的说教又容易使学生两耳生茧,产生厌倦心理。也有的老师组织学生编写、演出校园剧,开展辩论、演讲等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学生学习时间紧,要充分保证这些活动的开展,难度较大。利用电脑技术模拟生活中的德育情景,让学生在虚拟的社会生活中开展道德实践,既具有强烈的娱乐性,又有着相对的真

第五篇:班主任德育案例

德育案例

学困生转化

2015-2016学第一学期

四(3)王刚强

我班有个学生叫郭沫桥。我刚接这个班时,他上课无精打采,要么搞小动作,要么影响别人学习,提不起一点学习的兴趣;下课追逐打闹,喜欢动手动脚;作业不做,即使做了,也做不完整,书写相当潦草……每天不是科任老师就是学生向我告状。于是,我找他谈话,希望他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按时完成作业,知错就改,争取进步,争取做一个他人喜欢、父母喜欢、老师喜欢的好孩子。他开始是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后来口头上答应了。可他又一如既往,毫无长进,真是“承认错误,坚决不改”。此时我的心都快冷了,算了吧,或许他是根“不可雕的朽木”。但又觉得身为班主任,不能因一点困难就退缩,不能因一个后进生无法转化而影响整个班集体,必须面对现实!我内心一横:不转化你,誓不罢休。他无进步,或许是他并没有真正认识自己的错误,没有真正要做个他人喜欢的人的念头。

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工作,我决定先让他认识自己的错误,树立做个受人喜欢的人的思想。于是我再次找他谈话,谈话中,我了解到他心里十分怨恨二年级的班主任老师。我心里一喜,让他认识错误的机会来了。我轻声问他:“你为什么会恨那个老师?”他不好意思地回答:“因为她常常批评我。”我顺着问:“老师为什么会常在课堂上批评你,你知道吗?”他说:“因为我常违反纪律,没有按时完成作业,书写也不工整……”“你已经认识了自己的错误,说明你是一个勇于认错的好孩子,但是,这还不够,你觉得应该怎样做才好?”“想改正错误吗?想做一个受他人欢迎的孩子吗,你要怎样做才好呢?”“我今后一定要遵守纪律,团结友爱,认真完成作业……”“那你可要说到做到哟!”“好!”后来,他无论是在纪律上,还是在学习上,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当他德育案例

有一点进步时,我就及时给予表扬、激励他。使他处处感到老师在关心他。他也逐渐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明确了学习的目的,端正了学习态度。

为了提高他的学习成绩,除了在思想上教育他,感化他,我特意安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耐心细致的女同学――王一朵跟他坐,目的是发挥同桌的力量。事前,我先对王一朵同学进行了一番谈话:为了班集体,不要歧视他,要尽你自己最大的努力,耐心地帮助他,使其进步。王一朵同学满口答应,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或课堂时间帮助他,教育他。有时,王一朵同学也会产生一些厌烦情绪,说他不太听话,不太乐学……此时,我就跟王一朵同学说:要有耐心,慢慢来。后来,他取得进步时,除了表扬他,我还鼓励他们说,这也离不开同学们的帮助,特别是王一朵同学的帮助。在同学们的帮助下,他自己的努力下,他各方面都取得了不小进步。他学习上更努力了,纪律上更遵守了,甚至自己当起了值日生,劳动也更积极了,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为此,我会心地笑了。后来,有一次我找他谈话时,他说:“老师,王一朵同学这样关心我,爱护我,帮助我,如果我再不努力,对得起她吗?”我笑着说:“你长大了,懂事了,进步了。我真替你高兴。”

在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中,他取得了63分的好成绩。我为了鼓励他,奖给他一本日记本。奖品虽少,但能表示老师的一点心意。第二学期,他学习更努力了,在期中测试中,他取得了78分的好成绩。

一、以人为本,付出师爱

作为一个教师,都应“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我们教育学生,首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对于郭沫德育案例

桥这样特殊的后进生我放下架子亲近他,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认识并改正错误。

二、以生之助,友情感化

同学的帮助对一个后进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同学的力量有时胜过老师的力量。同学之间一旦建立起友谊的桥梁,他们之间就会无话不说。同学是学生的益友。在学生群体中,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过于直率,尤其是批评他们的时候太严肃而接受不了。因此,我让郭沫桥同学与其它同学交朋友做起,和王一朵同学一起坐,让他感受同学对他的信任,感受到同学是自己的益友。让他感受到同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让他在快乐中学习、生活,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无穷的快乐!通过同学的教育、感染,促进了同学间的情感交流,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一个后进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必然要求班主任深入了解弄清学生的行为,习惯,爱好及其后进的原因,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正确引导。郭沫桥的情况比较特殊,主要是自制力差,对自己的错误、缺点认识不足,对老师的批评教育产生厌恶、憎恨心理。因此,我就以爱心为媒,搭建师生心灵相通的桥梁。与他谈心,与他交朋友,使其认识错误,树立做个好学生的念头;充分发挥学生的力量,编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的同学跟他坐,给予学习和思想上的帮助;自己面批面改他的作业,让他感到老师的关心、重视……用关爱唤起他的自信心、进取心,使之改正缺点,然后引导并激励他努力学习,从而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

通过一年的潜心努力,精心转化,终于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果:郭沫桥同学摇身一变,由“捣蛋鬼”转变为纪律委员,由后进生转变为德育案例

先进生!他无论在哪里见到我,都会亲切叫上一声:“老师,您好!”我总是报之一笑,并说上一声:“你好。”

在更新教育观念的今天,作为一个热爱学生的教师,有责任让学生树立信心进而达到育人的目的。愿:我们携起手来乘赏识之风,捧起关爱之情,燃起信心之火,播下希望之种,使每一位后进生都能沐浴在师生的关爱之中,共同把后进生转化成为先进生,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上一篇:班组长述职述廉报告下一篇:班主任培训心得体会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