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感悟回忆范文

2022-06-01

第一篇:聆听感悟回忆范文

聆听感悟

读《与学生一起幸福成长》一书,感觉很亲切很温馨。里面没有惊涛骇浪般的动人心魄,有的是如涓涓细流般的人生感悟。

一、聆听对生活的感悟

韩素静,平凡的名字,平凡的人,平凡的工作,却有着不平凡的生活。因为她懂得感悟生活,她不为生而活,她为活而生,“小事情大道理”在她身上验证。一次与学生偷吃零食让她开心快乐,从中感悟到与学生的关系近,心也近了,感到老师的幸福;与学生在街上的偶遇时一个拥抱让她感动不已,感到老师的价值。

工作是繁忙的,生活是平淡的。怎样从这平淡的生活中演绎出精彩呢?就应该向韩老师一样,去用心的生活,用心的体会。

二、聆听对他人的感悟

正如她所说的:教育之道,道在心灵。只有走进学生心灵的教育,才能够如春风化雨般滋润学生的心田,才能引领学生不断挑战新的人生高度和走向更辉煌的人生,她也是这样做的。日常生活中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去体会。看到别的老师找家长谈话,看到学生的QQ名,她为老师担心,为教育担忧;从一则智力题,感受学生的学习压力,为学生生活在一个没有自由、没有快乐而难过。

同为老师,却感觉与韩老师差距很大。同样的工作,却有着不用的经历,让我又羡慕又自责。羡慕韩老师有这样的幸福生活,自责自己以前真的没有用心去做,没有用心去感悟。也许是没有那么多理论知识做后盾的原因吧,我总是感性地对待生活,对待学生。不怪学生说我孩子气,我知道是我任性,甚至是冲动。看了韩老师的这本书,明白了很多,我要做用心的老师,也要做幸福的老师。

第二篇:聆听名师 感悟作文

——听一线特级教师作文教学有感 临洮县第二实验小学 孙亚平

从教15年来,一直对语文教学情有独钟。在语文教学中,深知阅读和写作这两项训练最难,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及语文水平必须把阅读与写作抓好。 12月24日至12月25日,甘肃省组织了一次特级教师中小学作文教学教法指导经验交流会,我有幸听了聆听了张红、陈长泉、陈延军、武琼,这四位北京一线特级教师的精彩课例,让我饱受了一次营养大餐,感受到了我们的作文课堂是如此的真实,我们的语文教学研究有如此广阔的空间,我们的语文教师有无穷的智慧可以施展,我们的语文教学有这么多说不完的故事,看不够的风景。

北京特级教师张红一节“玩”课,让我们所有听课老师都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没有现代化的多媒体,没有教材,没有任何修饰,有的只是一支普通的粉笔,一块普通的黑板和老师充满智慧的语言。听张老师的课《神奇的莫比乌斯怪圈》作文课很自然、朴实,并没有什么花架子,而学生却上得津津乐道,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使我不得不佩服张老师的教学方法。这堂作文课,张老师的导入就很特别,开始时和学生像朋友聊天一样,从给老师改名谈起,让孩子学做手指操,自然地过渡到这节作文课的主题“写观察日记”然后,引导三年级同学明确:作文的第一件事就是学会审题;接着引导学生明白学会选材,让同学们尽可能的捕捉我们到脑中已有的素材;教给了学生这些方法后就开始做游戏了,这引起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张老师边做游戏边,边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并指导学生有条理地说出游戏的过程(老师的动作、同学们的表现、游戏的结果等)这次作文的内容几乎全部由学生说出来了。正因为学生了有了写作的内容,所以,最后仅用20分钟的时间,学生们就写游戏的过程。听完课有一种感觉:自然、亲切、简约,有情趣。但在简约的教学环节背后,则透露出张老师对作文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心理的高度把握。

想想自己每次作文教学时,与张老师完全相反,先是指导学生怎样写,然后读一些例文,再让学生想一想自己想写哪些内容,所以学生每次都觉得没什么可写的。而张老师是在学生抓出写哪些内容时,再指导学生怎样写,所以学生个个”思绪如泉涌,下笔若有神”。

陈长泉老师的课贴近生活实际,他先出示视频:他们学校——北京密云的同学们介绍了他们的家乡特产、景点以及向同学们发出了邀请函;接着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介绍,突出特点;然后让同学们介绍兰州的景点、特产,如:中山桥、黄河母亲的雕塑、水车及特色小吃“牛肉面”同学们有话可说,能自豪的表达,最后就让同学们向密云的小朋友也发出了邀请函。

陈延军老师的《故事编故事》看似平淡,却又语文味实足陈老师在课上让学生读出古诗并大胆想象编故事。陈老师的课体现了以下两点 :

一、平时注重积累词语

陈老师一上课就让学生说说带有“秋”字的2字词语、3字词语、4字词语及古诗等,就是让孩子们平时注意语言的积累。

二、让学生养成快速完成作文的习惯

课上,陈老师在让学生动笔写作时,一直在组间徘徊,不时说出“真棒,已经动笔了” “呦,都快成小作家了!”“5分钟过去了”这既是对学生的鼓励,也是在督促他们抓紧时间,毕竟考试时作文是有时间限制的。 回想自己在作文教学时,有时孩子一节课写不完我就让他们拿回家去写,回来的文章要不是好的“惊人”,当然肯定少不了“高人”指点;要不糟糕的气人,肯定是玩玩写写,敷衍了事。 所以陈老师一直强调要改放在家作文为现场作文,培养学生“一气呵成”的能力。在现场作文,和学生一块儿分析完文题时,和学生商量写作时间,时时提醒,和时间要作文,让学生时时记住“快”字当头。这样自己思维的敏捷性也可得到很大锻炼,水平会有很大提高。

武琼老师给人的印象是多么的和蔼可亲,如一位慈母,亲切地给孩子们讲了一节作文课《“连词成句”游戏》。

在上课时,当老师宣布这节课“我们来玩时”,学生很是兴奋,迫不及待地询问老师“我们玩什么?”“我们怎样玩?”“为什么玩呀?”……一个个疑问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学生的思维闪出了一个个火花。当老师宣布玩 什么,及相关的游戏规则时,学生听得那么仔细,那么认真。因为大家都知道,违反游戏规则将会被淘汰出局,谁也不想。游戏内容:每一组同学上黑板,一人写一个字,要求组成一句完整的话,但不许交流。第一轮游戏,只有一组成功,其余五组写得句子均不完整,或是病句等。对于老师正确的引导、人性化的评语让学生们玩得“乐在其中”。在玩中,不仅让学生学会了评价什么是完整句,而且让学生明白了游戏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学生是否团结一致,心有灵犀。这一道理不是老师告诉他们,而是他们自己“悟”出来的,这一点学生感受很深。

这一节课,武老师展示的不仅是特级教师的魅力,还有她那富有亲和力的言谈举止,让学生玩得兴趣盎然,玩出了花样,玩出了启示。这是学生从未想到的,也是我们听课教师未预料到的。当老师问学生“你们还想玩吗?”全班学生高声回答“想玩!”但老师说,现已是到下课时间了,学生齐声回答“我们继续玩,不下课了!”那一刻,感动的不仅是教者,听课的所有教师都为学生的热情所感动了。平时,为什么我们就达不到这种教学效果呢?“再玩一遍这游戏,我们叫什么?”学生说“再玩游戏。”“第二遍游戏。”老师适时引导“有没有更好听的?”学生又有了“第二局”“第二回合”等富有创意的说法。武老师的教育、引导无处不在,她的一言一行均渗透在教学的每一个细节中,每一处都能品位到她的用心,但又看不出她的刻意修饰,一切是那么随意、那么自然,正如一句诗所云“润物细无声”。

在游戏中,老师关注着每一位学生的表现。在第二回合游戏中,有一位急功近利的学生由于按耐不住内心的激动,不由自主的喊出了“句号!句号!”。原来,他是在提醒他们那一组最后一位同学不要忘了写句号。对这一位没遵守游戏规则的学生,老师及时引导,“应怎么处理?”学生说:“淘汰出局。”老师说:“虽然我为这一组感到很惋惜,但是违反了游戏就应该受到惩罚。否则,游戏就失去了应有公平、公正。同学们,你们说呢?”那一组同学听到老师的正确评判,输得心服口服。同时,也让学生深深懂得了,做任何事要遵守规则。“教书育人”是老师的天职,在追求功利性的今天,我们仅仅在“教书”,而忽视了“育人”。在这节课上,武老师让我们看到了育人的可贵、育人的重要性。

“现在,你们能告诉我,为什么还想玩这个游戏吗?请你把想说的话写在纸上。”几分钟之后,教师让每一位学生说出了自己的观点。每一位学生的发言,是那么的精彩,那么的真诚。“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耐心地倾听每一位学生的心声,送给每一位学生富有个性化的评价语言,…….”武老师的一言一行无不在告诉我们教师,这一切,你都真正的做到了吗?

这节作文课,她有太多的精彩之处,让我有太多的感动,太多的收获,可惜我无法用言语准确表达。此时此刻,我感到自己的语言是多么的贫乏、多么的无助…….。

聆听了几位特级教师的课和报告,感触颇多,整理如下:

1、要说真话,指导学生仔细观察.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我们还作文教学一个“真”字。要写出真情实感,没有“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是不成的。张老师、陈长泉老师和武老师的作文课在引导学生说真话方面卓有成效。

2.重视想象作文练习。用陈延军老师的话说,就是要大量写“虚”。陈老师认为新课标和旧的教学大纲在作文教学上的本质区别,就在于新课标要求作文教学要“虚实相济”,要增加想象作文的分量。他把中国人缺乏创新精神的原因,归结于中小学不重视学生的想象训练。而让学生利用古诗改编故事,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这方面,我们确实做的不够,要引导教师注重写“虚”练习。

3.关注学生的作文的修改。从四位老师的课堂中我们可以看出,老师们特别注意学生自己对作文的修改。他们让孩子们写完作文之后要把自己的作文多读,边读边改。陶行知曾经说过,好作文都是读出来的,改出来的。

4.评价方式采用先肯定后建议。几位老师在课堂上展示孩子作文时都毫不不吝啬鼓励的语言,先肯定他们的优点,再让同学指出不足及建议,老师做适当的补充,这样孩子就有了写好作文的信心。

5.要大幅提高学生的阅读量。陈长泉老师在讲座中提出,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需要引领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这一点我深为认同。在立足课本的基础上,跳出课文,把学生带向更广阔的天地,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文化大餐。在扩大阅读视野,提高阅读量这方面,现在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广泛涉猎,快速浏览,注重量的提高;一条是精读精背,不断积累,注重质的提升。因为我认为,抓住小学阶段学生的记忆力强这一特点,让学生头脑中多装一点经典的东西,会让学生一生受益。

总之,在今后的作文教学中,我要认真学习特级教师的作文指导与批改的方法,尽快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第三篇:聆听课改 用心感悟

聆听课改

用心感悟

对于“课程改革”这个词组并不陌生,但是对于这个概念的内涵却是知之甚少。而当真正走近它了解他的时候,它却要辞旧迎新,去粗取精,以全新的面貌示人了。幸得我校成为区内首批“深化课程改革”试点学校,也幸有市内权威人士来校解读,让我对它,有了初步的认识,虽尚肤浅,却是良好开端。 28日下午,聆听了市教育学院张建芳处长关于“深化课程改革”的讲座,受益匪浅。张处长的讲座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声情并茂、深入浅出,让我对“深化课改”有了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认识,在讲座即将结束的时候,我已经对接下来将要进行的具体操作有了丝丝渴望,虽然我知道,这其中还有许许多多的困难和挑战,要耗费许许多多的精力,但我依然渴望践行。

张处长的讲座中提到“课程整合”,对此我有较为强烈的共鸣,而在他所列举的例子当中,我也恰好看到了当时自己授课时所感受到的内容。2014年第一学期时,教授五年级语文(上)和品德(上),新学期伊始,在熟悉教材过程中,看到语文22课的《圆明园的毁灭》和品德中《圆明园在哭泣》在内容上有重合,有互补,而两者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对学生的影响和教育,则是吻合的,当时我就想:是否可以将两者合为一处来为学生呈现呢,也许教材编写者正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才做了如此安排呢的?在窃喜可以节省教学时数之后,顾虑随之而来:若是把握不好,把语文课上成了品德课,那就得不偿失了,我暂且无此能力,还是按部就班吧,虽如此,但总有些不甘。这次,听了张处长的讲座后,我也算是找到理论依据了,今后再遇到类似的情况,便可以由浅入深的去操作了,当然,这不仅仅是形式上的改变,不是为了节省课时,而是真正的将学科知识和学生德育相结合,让课堂教育效果最大化。

讲座中,最令我感到耳目一新的,还是课程内容的变化,其实对于“串珠”、“编织”、“折纸”等等课程内容,我们并不陌生,因为我们学校已经有过类似尝试,并且深受学生喜爱,收到了一定成效。但是这次却有了不同的体会,首先,我知道了还有很多的内容可以走进我们学校,走进我们的课堂,它可以让我们的课堂变得如此多姿多彩,可以让孩子们真真正正的走进我们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并且参与其中,当然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我们还需用心去设计,用心去操作,因为一旦施行,就不应该仅仅流于表面,走过场,看热闹,而是让孩子们全身心的投入——这一点张处在讲座中也做了提醒。其次,我却没有想到这些内容还可以真正的走进课程表,走进学生们每天的学习生活,成为一个单独的体系——有教材,有过程,有评价。如此的变革,将会给孩子带了些什么呢?我和他们一样期待„„

教师招收学生,学生将会根据自己的好恶来选择课程,选择教师,这样的形式原来只在大学校园中见到:某位教授的讲座,人满为患;某位学者的课堂,门可罗雀。而今,这样的形式已经走进我们的小学校园,不久的将来,也将走进我们秀实的校园了。上学期,我们也选课,但走的是平均主义路线,最终使每门拓展课程的听课人数达到平衡,从教师的工作量来考虑,这当然是极好的,但是这就使得很多课程的受众参差不齐,有的孩子在某方面没有兴趣和天赋,却因为喜爱的科目满员而只能委屈求全。如果真的将更多分主动权放还给学生,那将会更加别开生面吧?

很久以来,我一直对推行的“素质教育”心存疑虑:渴望它的普及,带给孩子真正的“全面而又有个性的发展”,但是又不敢全面放手,以身尝试,究其原因,我想归根结底是在于那场改变人生的“高考”,因为它的背景太深了——已经走过了两千多年;它的波及面太广了——牵动这个星球六分之一的人口。高考制度不改革,一切都是昙花和浮萍。 而今,它真的要发生变化了,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也可以真的走向更深入的变革了。

第四篇:2感悟生活 聆听心声

初次相见

有人说:生活如酒,有甜有辣,丰富多采;有人说:生活如茶,有苦涩有醇香,淡泊而隽永;有人说:生活如水,有深有浅、有清有浊,平凡但真实……

晨光微曦,漫步在校园中的林间小径,欲在这难得的幽静中,寻找其真谛,感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大学是我们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从你步入校园的那一刻开始,你也许就会感受到:大学生活与以往生活有着那么多的不同。种种改变难免给我们带来欣喜和惆怅。就这样,我们带着这些体验不断成长,或忙忙碌碌、或清闲自得、或满载而归、或一无所获。也许有一天,你会听到心中这样一个声音:生命是短暂的,对于每个人而言都是可贵的。一片树叶离开了枝干,获得了自由也失去了生命。一只鸟划过天空无痕,一群鸟后依旧是光滑的碧空,遥望之后还是一无所有。

于是,我们开始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时间,努力为我们这短暂的生命之旅留下些美好而难忘的记忆。在明白害怕是解决不了问题后,学着坚强。即使心里害怕也要装着坚强。试着微笑,给自己积极的暗示。让自己学会坚强!坚强,也许我们可以躲避内心的脆弱,可以让自己不必感受生命的脆弱。但是要知道:我们也许只是这个世界中的一粒微尘。可是对于我来说,我是独一无二的!面对生活,我们也该有种坦然有种坚强。

每个人都常常有独处的时刻。请不要轻易放弃这种机遇。因为面对一个人的天空,你可以平静安宁的思考和遐想,静静的去感悟生活,聆听心的声音。生命如此短暂,如果你还在马不停蹄的赶路,而忽视了身边的人或事,请你停下来歇歇脚,把寂寞留在风里,把快乐送给自己,把孤独留在雨里,把欢笑送给知己。在感悟生活之余留下你的足迹……

(DQ09102 周蓬勃)

-2-

第五篇:聆听音乐 感悟人生[定稿]

聆听音乐

感悟人生

——《音乐与人生》一课教学反思

许艳德

《音乐与人生》一课是高中新课改教材的第一课。最初看标题时,十分不理解为什么把它设为第一课,这一题目看似很大,也不具体,让人很难想象要学习的具体内容都有些什么,让学生掌握些什么。但当我认真把要欣赏、学习的内容看完之后,才真正了解了这一课在教材中的重要地位。

本课的单元标题是“学会聆听”,这是音乐欣赏的必备条件,而从聆听音乐中,能感受出它给我们带来的喜、怒、哀、乐,是音乐欣赏的最高境界。不同时期,不同境遇的作者,会创作出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这些音乐作品影响了一代、甚至几代人。而同样的音乐作品,因听者不同的心境,也会有不同的感受,这就说明音乐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很大的联系。

本节课所选的三首作品中,《草原放牧》和《长江之歌》给人以欢快动听、气势磅礴的感觉,让人们仿佛看到活泼可爱的草原小姐妹和雄伟壮丽的长江,这两首作品都能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引导,同时,我们也能体会到作者创作时的心境。而柴科夫斯基的《第六(悲怆)交响曲》则完全不同于前两首,它创作于柴科夫斯基晚年,受生活环境的影响,他晚年作品常常表现出苦闷彷徨、不知所措的思想情绪,而这首著名的《第六(悲怆)交响曲》是他一生中的最后一首作品,学生在欣赏时,不用讲解,就能马上与其它两首的情绪分开,用学生的话来说“听的比较压抑,心情不好。”这说明音乐可以使人的心灵相通,只要用心聆听音乐,就会从中听出作者的心声,知道作者的意图,从而感悟音乐所描绘出的人生。

在学习完本节课后,我让学生以小组形式收集一些自己喜爱的明星的成名史,从中体会这些歌星演唱风格上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音乐与人的生存环境息息相关。在第2节课上,学生把收集来的周杰伦、 1 王力宏等歌星的成名史,及不同时期的演唱风格讲解的十分清晰,有些是很多学生以前都不知道的,他们不由自主地发出赞叹声,为自己喜欢的明星,投上敬佩的一票,而我也为他们讲了阿炳、水木年华、郑智化等创作风格,更深一步的了解“音乐与人生”,让学生坚信自己将来也会有一个同音乐有关的人生。本单元唯一有些遗憾的是课节太少,要是再有一课时就好了,这会让学生有更深的了解。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不仅让学生对音乐作品有了一个重新认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会怎样去聆听,音乐带给我们的人生启迪,为今后的音乐欣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让他们逐步地做到从聆听音乐中,感悟人生。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聆听感悟回忆范文】相关文章:

聆听与感悟范文05-21

聆听中感悟范文05-21

聆听欣赏感悟范文06-01

聆听名师感悟作文07-17

聆听自然感悟自然07-18

聆听历史范文05-17

主动聆听范文05-18

聆听美的声音范文06-01

聆听学生心声范文06-01

聆听心声考试范文06-01

上一篇:统计整改报告范文下一篇:团堡中心小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