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美的声音范文

2022-06-01

第一篇:聆听美的声音范文

聆听窗外声音

我们的老师和孩子们实际上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校园里生活。他们虽然也接触世界,但是他们所接触的世界是经过选择了的世界,他们所听到的声音主要是老师和家长的声音,他们所接受的教育就是从应试走上就业的教育。有人开玩笑说: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都是去求“饭碗”的。但因为饭碗数本身有限,到最后把抢饭碗又归结教育的失败。但是,如果我们的毕业生中如果能够有百分之五的学生不是去抢饭碗而是去制造饭碗,那么他们就能够为另外的百分之五,甚至是百分之十,百分之二十的学生提供就业的机会。比尔•盖茨大学只上过三年,就创造了无数的就业岗位。

一、行动背景

“聆听窗外声音”可以引导师生关心社会,形成多元的价值观;开展“与大师对话”,与大师面对面交流的大型思想碰撞交流会,则可以培养他们创造的激情和欲望。这样,我们才能够看到一个真实的世界,听到真实的声音,寻找到人生与社会发展的本真价值和意义。让我们的学生了解社会,让他们学会崇拜,让他们对未来充满激情,是我们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聆听窗外别样的声音,能让他们了解我们的大千世界,能让他们知晓域外的花样知识,能让他们感悟生活的五彩缤纷,能以饱满的姿态去迎接生活中的每一天。

二、指导思想

我校以“新教育实验”理论为指导,不断开发校内外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开展富有成效的“聆听”活动,丰富学生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学校办学品位,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实验研究体系。

三、研究目标

1、用“窗外声音”改变和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形成一支师德修养高,教育思想先进,教学水平突出,科研能力较强,勇于探索的创新型教师队伍。

2、多层次、多方位地开展“聆听”活动,扩大学生视野,让他们亲近自然,了解社会,感悟人生。激发学生形成多元的价值观,培养他们创造的激情。

3、用“窗外声音”丰富充实学校教育活动,提高办学水平。

4、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新教育”理论。

四、主要工作

(一)通过“聆听窗外声音”拓宽教师视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邀请一些教育专家来校做讲座指导,努力为教师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区教育局组织的“新教育实验”有关活动,从而从“窗外”汲取力量,吸纳百家之长,形成自身特色来提高教师各方面的素质。学校组织工作室负责人和实验教师进行校本培训(每学期5次以上);每位实验教师每学期写1份实验交流材料。

2.充分利用校内现有的教育资源,开展“聆听窗外声音”活动。学校定期组织教师观看学习教育名家的讲座、授课录像,吸纳百家之长,形成自身教育特色。全面开展校内听课活动,发扬团结协作精神,互助互学。每学期教师听课不少于15节,教研组长及中层领导不少于20节,听课教师不但要认真记录,而且要做一番思考与点评,通过听课反思自己的教学,提高教学水平。

3.充分发挥网络教研功能。学校充分利用“教育在线”论坛,及时发布、展示、交流“新教育实验”信息,鼓励教师在“教育在线”上注册、发帖,发表自己的所思所想。

4.聆听来自学生的声音。与学生同听报告、同写心得,与学生同交流;通过学生日记、与学生的书信、便签等走进孩子内心深处。

5.加强教师校本培训,要求教师做到“五个一”:每天坚持学习不少于1小时;每周进阅览室阅读不少于1课时;每半月听讲座(或听课)不少于1次;每学期阅读教育教学理论书籍不少于1本;每位实验教师根据实验任务每周要写1篇教学反思、教育叙事或教育案例,交校实验中心保存,质量较好的由学校专门机构挑选上传到新教育实验网站。

(二)通过“聆听窗外声音”丰富学生知识结构,提升学生文化素养 1.充分开发利用学校广播、板报、宣传栏等宣传阵地,拓宽学生“聆听窗外声音”的渠道,感受多彩世界。

2.举办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展示评比,营造氛围。

(1)好书推介:师生从阅读过的书籍中选出自己认为最好的一本或几本,推介给同事或同学。

(2)实践成果展示:展示学生实践中学会的一项技能,展示学生实践中完成的一件作品,展示学生“聆听窗外声音”的体会等。

(3)“倾听历史”诗词朗诵会:学生通过古诗词朗诵的活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促进精神发育。

3.通过看影视作品聆听窗外声音。配合学期重点阅读书籍,观看相应影视作品,以班级为单位选择其中一部进行话剧表演;通过观看爱国影片、专题片等,进行影评、时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

4.通过举办主题报告会聆听窗外声音。

(1)通过各种渠道,请相关单位为学生做专题报告或讲座。如请公安局、派出所同志为师生作法律知识讲座,请医院的护士或者医生为师生作卫生常识讲座等等。

(2)充分利用学校内部资源,让有专长的教师或学校优秀职工为学生做专题讲座。如请美术老师讲述中国传统的剪纸艺术,请音乐老师介绍著名音乐家的成长故事,优秀员工讲工作故事,优秀往届毕业生讲成长经历等。

(3)沟通家校联系。通过家长,了解学生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反映以及教师的职业道德精神。每学期,各年级分别召开全体学生的家长会,邀请不同职业不同年段的家长讲课,介绍教育子女的方法,期望子女成才的迫切愿望,特别是让家长介绍自身的经历,使学生了解社会,关注社会,沟通与家长的思想感情。

以上形式的报告会和影视作品观看次数总和,每学期10次。

5.通过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聆听窗外声音。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校门,开拓实验,转变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1)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参观活动。安排学生到企事业工厂、医院、博物馆、街道社区等单位参观,撰写参观心得体会,增强学生关心家乡建设、关心社会的意识,进而激发学生为家乡、为社会的美好而努力学习的热情。本活动可以安排在周末、假期,由家长陪同进行,每学期不少于3处。

(2)组织学生进行社会体验活动。各班建立活动小组,积极参与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社会体验活动,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认识、拓展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才干,从而促使学生精神境界的提升,使之把对文化知识的追求转化为一种自觉的需求。 窗外,有书如氧气,有网络比天空还广袤,有学生、专家和朋友灿若星辰,还有那心灵的共鸣„„还是听听窗外的声音吧。我相信,一个人的视野有多宽,其创造力就会有多大。

第二篇:聆听专家的声音

德育观念和方法的再认识

高庄苍龙峡联小

亓文钰

中国教育学会德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李本初教授,一位来自北京的德育专家,在《以校长为首,品德课程为主,构建小学德育课程体系的实验研究》会议上,作了题为《德育观念和方法的再认识》的报告。我把报告的内容整理如下,愿与老师们一起探讨分享。

一、我们的教育到底是为了什么?

一位当年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当上了美国一所中学的校长。每当一位新老师来到学校,他就会交给那位老师一封信,信中这样说:“亲爱的老师,我是集中营的生还者,我亲眼看到人类不应当见到的情景:毒气室由学有专长的工程师建造;儿童被训练有素的护士杀害;妇女和婴儿被受过高中或大学教育的人们枪杀。看到这一切,我怀疑: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我的请求是:请你帮助学生成为具有人性的人。你们的努力绝不应当被用于制造学识渊博的怪物,多才多艺的变态狂,受过教育的屠夫。只有在能使我们的孩子具有人性的情况下,读、写、算的能力才有其价值。”

在文化大革命时期, 1966年8月18日到9月18日,仅仅一个月时间,北京市有1447人被活活整死。受害的人群大多是辛勤的园丁、教授和专家,他们被自己辛勤培育的学生活活打死,或者被迫从一楼爬到六楼,或者关进牛棚,或者被活活烤死„„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理论和实践证明,德育工作应该理直气壮地抓道德,抓做人的教育,突出人格教育。

1.优秀的人格是人的良好品德的稳定的心理品质的总和。

人格教育和人性教育必须从小抓起。“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句话并非毫无根据。美国一项最新研究显示,人的性格在童年早期就能形成,从

六、七岁孩子身上,可以预测出他成年后的一些行为。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善良和情感没有在童年中形成,那么无论什么时候你也培养不出这种感情来”。

有一项跟踪调查:

儿童时健谈,中年是爱动脑、高智慧的人; 儿童时不健谈,中年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 儿童时适应环境强,中年性格态度开朗; 儿童时不适应环境,中年人际关系冷漠; 儿童时易冲动,中年性情广泛; 儿童时不易冲动,中年胆小害怕; 儿童时爱占便宜,中年将是自私的的人。

2.一个品质和性格不完善的人是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有所作为的人。

陶西平同志在《在多元中立主导——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导向》一文中强调:“道德比智慧更重要”。爱因斯坦:“优秀的性格和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重要”。

高尚的思想品德是最高的学位。只有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修养,保护他们的自尊和自信,激发他们的梦想和激情,才是教育的最大成功,才是一名教育工作者神圣的职责。

举例:一位中国留学生在德国努力多年,学有所成,以优异成绩取得博士学位。当他到德国的一家大公司求职时,笔试、面试的表现都不错,从主考官的笑容里,他仿佛看到了成功。不料几天后,他却得知自己被这家公司拒聘了。自恃才高,他又参加了另外几家公司的应聘,结果如出一辙,开始都很顺利,最后都不聘用。在他的再三追问下,一家公司的招聘人员道出了实情:该生在德国留学期间,有三次逃票的记录。据统计,在德国乘坐地铁,一年一万个人中,也就是有三个人不买票,逃票率是万分之三,一张地铁票才3.5马克,合人民币19.33元。如果遇到更大的诱惑,你能经受得住吗?

前微软研究院首任院长李开复给青年写了一封万字信,主张要做“诚实守信”的人。

有一家微软公司要找一位年轻的部门经理,条件是有专业特长,并且要诚实。有这样一位年轻人前来应聘,他说:“我是某某微软公司的员工,掌握很多公司机密,如果你录用我,我会把我掌握的信息毫不保留的告诉你„„你想,这样的人哪个公司敢收留,说不定哪一天,他会用同样的手段出卖你。这说明:道德比智慧更重要。

教育不仅仅是捧上一张张高级学校的录取通知书,而是捧出一个个有鲜明个性善良的人;教育不仅仅是追求百分之多少的升学率,而是追求每个学生的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使他们成为快乐的、有所成就的人;教育不仅仅是汇报时的总结,评比时的数据,而是教师与学生心灵的沟通,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和共同成长的幸福。

要奥数还是要萝卜

日本的幼儿园里,有一门课是专门教小朋友如何种菜,不是在网上种,而是在真正的菜园子里。老师带着一帮小朋友下地,穿统一的胶鞋,女小孩是粉红色的,男小孩是蓝色的。到了收获的季节,电视新闻里就会播出这样的镜头:小朋友们卖力地在菜园子里收菜,一个小姑娘捧着带了泥的萝卜,喘着气、愉快地对着镜头说“我很开心”之类的话。

只能从电视和大街上,窥探异国的稀奇,皮毛过眼后,反倒生出太多疑问,比如,这个紧邻的国家,据说深受中国影响,但他们的小朋友却以我们学奥数的热情,去种萝卜。在这个小朋友种萝卜的社会里,诺贝尔奖获得者有18名,今年就占了2个名额。对于这种现象,我们是不是应该好好思考一下啊?

二、只有教育思想不断解放,德育观念才能逐步更新

德育观念的更新首先是教育思想进一步的解放,克服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倾向。

哲学知识告诉我们:“形式”与“形式主义”是有本质区别的,形式是事物的载体,离开了一定的形式,德育工作将无法开展,形式主义是只重形式和现象,不管内容和实质的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风。

1.民主、公平、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树立“师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发展和成长”的观念。坚守“儿童是成人之师”的信条。

北京师范大学檀传宝教授认为,当代德育观念的一大谬误是对儿童品德实际发展规律的误读。其中最主要的表现之一就是品德发展上的“年龄歧视”。这里所谓的年龄歧视主要包括“年岁歧视”和与之相关的“代际歧视”两种。“年岁歧视”是指将儿童的年岁与品德发展程度画等号,认为品德发展既然是从低级到高级的一种发展,年岁大的儿童品德水平就一定比低龄儿童要高,成人当然有理由对青少年居高临下地展开道德、政治、思想的说教。但从经验上看并非所有的成人在德行上一定比儿童的水平更高。从分析的角度看,儿童在乐于助人、同情心等方面反而比成人程度高。如果教育工作者无视这一品德发展的维度,将无法实现与青少年真诚的价值对话,也无法真正实现德育上的“因材施教”。

南京师大教授班华仔《班主任》杂志上发表了一片文章“引导学生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他认为:

“不要以为年长者在思想道德方面一定高于年幼者”; “不要以为老师在思想道德方面一定高于学生”;

“不要以为学问高者在思想道德方面一定高于学问低者”;

“不要以为社会地位高者在思想道德方面一定高于社会地位低者”; “不要以为从事道德教育者在思想道德方面一定高于非道德教育者”。 要坚持“儿童是承认之师”的信条,要虚心地真诚地向自己的学生学习,师生应该同心、同行、共同成长。

西伯利亚一位小学美术教师米哈多夫,工作非常敬业,绘画技术很高。课上,他在黑板上画了十几个色彩鲜艳的苹果让学生照着画。这时,在教室后面坐着一个不认识的小男孩,是才转校来的,名叫尤里卡。这个男孩画了一个又长又窄、米黄色的苹果。

米哈多夫问:“这不是一个梨吗?” 尤里卡说:“是梨苹果。”

“什么?梨苹果?”米哈多夫吃惊的问。

“我原来住在西伯利亚森林里,有一年,森林失火,仅剩一半的苹果树和一半的梨树生长在一起,结出了世界上唯一的梨苹果!”

米哈多夫显然不信。他向全体同学问:“你们见过这样的梨苹果吗?” 同学们异口同声的说“没有!” 米哈多轻声的说:“这棵树死了。”

米哈多被轰出教室,因为老师认为他是在故意捣乱。并且要求他画出“真正”的红苹果。

第二天,米哈多上交了一张老师满意的苹果画,不过,在又大又红的的苹果旁边,留有点点泪滴。自从米哈多被赶出教室后,他是越来越抬不起头来。

这件事情无意中被植物学家米秋林知道了,他说:“我还真没见过这样的梨苹果,不过,给我三年时间,我让你看到真正的梨苹果。”经过三年的努力,米秋林经过嫁接,得到了黄澄澄的梨苹果。“嫁接”,它的灵感来自于一位老师和一个学生——米哈多夫和尤里卡。从此,美术老师米哈多夫再让同学们画苹果时,总是说“不用和我画的一个样!”

2.热爱、尊重、呵护每一位学生,树立“每个学生都有一颗善良的心,每个学生都能成才”的观念,坚守“人人都是好学生”的信条。

实践证明:没有不变的学生,你认为所谓的好学生有可能将来变差,甚至变坏,你认为所谓的坏学生、差学生有可能将来变好,变得出类拔萃、我们应该用辩证的、发展的、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待学生。

只要我们坚持这个信条,爱学生爱得真诚,深沉感人,什么学生都可以转变过来,什么事迹都可以创造。

很多犯错误的高官,在中小学都是好学生,从小被家长和老师宠坏了,他们认为:我就得得宠,我就得当官,甚至在法律面前也跃跃欲试„„由此,由一个好孩子变成了社会蛀虫。

有一次春游,老师带着全班学生和自己的孩子划船,结果自己的孩子不慎掉到了冰冷的水里,有五个孩子奋不顾身地从十几米的水中把孩子救起,这五个孩子中,有三个是倒数,还有一个曾被记过处分。其实,孩子都是好孩子,问题学生总是用与众不同的方式引起别人的关注,激起爱的渴求,逃离被遗忘的角落。所以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每一个学生。

3.德育重在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树立“让学生在未来一生能够适应社会、能够生存、能够幸福”的观念,坚守“善良加能力,才能永远生存”的信条。

我提出的口号是:让学生的生命因教育而精彩。

提倡“生命德育”:认识生命的价值——欣赏生命的美丽——尊重生命的需要——珍爱生命的全部——增强生存保护能力。

增强生命保护能力是学校“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也是一切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让孩子们懂得:生命是一种责任;生命是一种宽容;生命是一种善良;生命是一种关爱;生命是一种付出;生命是一种自护自救生存的能力。 4.关照、珍爱、呵护每一位教师,树立“学校的任何成果都是集体劳动的结晶”的观念,坚守“教师队伍中一个也不能少”的信条。

这个理念的出发点是:把学校建成一个温馨的大家庭,让每一位教师都能找到每天都“愿意来,不愿意走”的幸福感。 学校“以学生为本”,首先要做到“以教师为本”。老师感到不幸福,学生也不会得到幸福。

学校领导让“一个教师也不能少”,基于三点认识: (1)教育的任何成果是集体劳动的结晶。

(2)育人工作大量是无形劳动,是默默无闻的付出,是每一位教师师德的感染和熏陶。

(3)教育的“生产”周期相当长,教师的劳动成效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显现出来。

我提出五个不能忽略:

不能忽略那些始终未得到过或很少得到过表扬和奖励的人; 不能忽略那些在班级成绩经常处在末尾的老师和班主任; 不能忽略那些在校内各级评选中成绩始终上不来的班主任;

不能忽略那些“主观已尽力,但因能力有限”而成绩始终不突出的老师和班主任;

不能忽略那些家庭中有各种困难情绪比较低落的人。 总之,要关注学校教师队伍中的“弱势群体”。

三、只有观念更新,方法才能创新

1.积极构建全体教师参与的德育工作体系。比如:①“全员德育导师制”、 ②“以班主任为核心的教师德育共同体”

2.学校文化建设,突出班级文化建设。如①“温馨教室的创建:人际关系的和谐”、 ②“推进五角文化,构建灵动班级”

3.班主任专业化发展。①校内班主任双职称制,②评选首席班主任制③试点班级管理改革,取消单一班主任制

南京市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取消原来的班主任负责制,改有班主任、任课教师、家长、学生组成教育小组共同管理班级,每个班有3-4名教师,2名学生代表,两名学生家长共同组成,学校出台了新的评价方式和分配方式,将原来注重教师教学考核改成教学和管理考核并重。 4.养成教育,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重庆万盛区南桐镇中心校,提出“月目标教学法”,发动学生制定每个月养成习惯目标,大家制定措施、制定奖惩制度、

5.建立道德教育的激励机制,开展“道德银行”体验活动。用市场化的激励机制呼唤儿童道德的回归。

6.主题班会要探究新路。如,杭州师大附小——亲密接触式主题班会

第三篇:聆听文明的声音

河南省濮阳市油田第一中学高一

(七)班 杨净慧

踏着暖风,翩然前行,花瓣纷飞,和谐柔美。方寸之间,轻踏石阶,步履清脆之声,为这美景再添音乐之美。一时间,竟有了“石径踏过千万载,茅舍柴扉依旧在”的诗意感受。

袅袅炊烟拨弄着夕阳温润的面孔,略带顽皮,又透出一种和谐之美。

文明的声音无处不在,却又“处处不在”,它已隐匿于斗转星移、花飞花落之中了。

依稀记得那个清晨,雾的浓遮住了日的明,凉润的空气笼罩了这片土地,置身其中,顿感心旷神怡,仿佛行于深山幽谷中,领略着心中那份固有的清明。

冰凉的雾像极了晚秋的山气,无时无刻不在用它的锐气将“梦境”中的你碰醒。向远处望去,朦胧之中,方寸之间,篱笆上的绿藤也变得勇猛起来,即使另一边是悬崖峭壁,也会通往直前地向前攀爬;即使没有条件,也要自己创造条件,其精神之可贵,又怎么不能与奏出文明之声者媲美呢?

更令人惊叹的是藤上开得镇定自若的小黄花,身处“绝境”也毫无退却之意,与嫩绿的叶相得益彰,显出一丝寒冷而忙碌的秋意。身处“大山”之境,周围“白云”环绕,手捧红宝石般的石榴,衔宝石,品果香,宛若神游仙境,初饮玉液琼浆,殊不知置身于田园之中。几只鸟儿飞落院中,鸟鸣打破了“仙境”之宁静,真有一种“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灵动之美。如此和谐美好的意境,又何尝不是文明之声飘落处的升华呢?

一时间,我竟不忍离开这“仙境”,直到日出雾散,一切尽收眼底,爬满绿藤的篱墙外,是茵茵的草坪,再向外,是小区的长廊,向前看,是林立的楼房。我恍然大悟:原来我本身就在城市之中啊!

原来,文明就在我们每个人身边,在我们身边的一草一木中。文明的最高境界便是诗意中透出和谐的韵味,而最大的诗意,就是要从普通平凡的事物中发掘它那深藏的美。

“上行,下效,存乎中,行于外。”当一个国家真正能够自上而下发自内心地追求和谐、追求美好、追求文明,那么这个国家文明的声音将更为浑厚而悠远。

第四篇:聆听历史的声音

----崂山八中青年教师比赛课听课感受

历史组 解丽丽

本学期学校举行了青年教师比赛课活动,为我们历史组提供了自我展示和相互学习的平台,历史组参赛的有赵锟和孙涛两位老师,听了他们执教的《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同课异构课,我充分感受到: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合作、互动的舞台;课堂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课堂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且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课堂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运作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

一、两位老师都采用板块式教学,主题突出,观点鲜明。 孙涛老师是调整了教学内容,改变了课文原来的设计,设计了三个重点探究:

(一)探究王羲之书法的艺术特色,

(二)了解顾恺之及其作品,

(三)探究辉煌的石窟艺术。这样设计师教学更加系统化、科学化。

赵锟老师则是对教材内容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了艺术再加工,创设了新的情境,将这堂艺术欣赏课设计成一个“鉴宝”栏目,穿插历史史实和故事情节,帮助学生更好的欣赏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作品。

二、课堂导入新颖,符合课题,注重启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生活常识来调动学生,激发兴趣。 孙涛老师导入时,展示了学生的习字作品并简单评价,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提问,激发了学生的热情,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赵锟老师则开门见山直接角色转换充当了《鉴宝》栏目的主持人,并出示“马”字的各种字体,让学生角色也转换成大众评审团,对作品进行鉴赏评价。让学生直接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给学生提供了展现个人风采的机会。

三、教材处理得当,挖掘到位。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有条理、有层次、有深度。

孙涛老师根据新课标精神,积极的开发和利用了新课程资源,把本节课的重点王羲之的书法艺术,顾恺之的绘画艺术和云冈龙门的石窟艺术,处理的精当、鲜活、生动、深刻,让学生通过学习,学会了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历史人物,评价历史人物,也使学生认识到人民群众是艺术的创造者。

赵锟老师则通过让学生出示宝物,其他同学根据书本知识进行鉴别,既让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又提高了鉴赏能力。同时教师还设计了几个探究题,如在电脑日益普及的今天,我们还需要学习书法吗?为什么?又如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都是北魏统治者为加强统治而修造的,那么这些石窟的存在有没有什么现实意义呢?我们应该怎么评价这种带宗教色彩的石窟呢?对教材进行了深度挖掘,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四、教学形式多样化,学生参与面广。教师提出的问题能让学生接受,能激活学生思维,学生自愿的积极参与。 以课本为载体,以课堂为平台,师生交流融洽,情感渗透充分,注重学生感悟能力,引入主题愉快轻松,在内容呈现上更是凸显了教师的深厚内功。 孙涛老师,设计了角色表演《书成换白鹅》,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了解了王羲之的思想,体现了主动学习和合作精神。还让学生动手临摹《兰亭序》中的几个典型字,使学生亲身体验了王羲之的书法特色。还引导学生讲故事,如《洛神赋》、《女史箴》等。还组织学生进行辩论“如何看待石窟艺术?”,引导学生辩证学习历史。

赵锟老师则通过课堂讨论、角色扮演、即兴表演、视频、音乐等方式,更多的给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展现个人的风采。

五、充分体现了历史知识的内外迁移。

孙涛老师主要体现了知识的内迁移,如出示龙门石窟中的北魏《帝后礼佛图》问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中的什么问题?由石窟艺术联系到上节课的北魏孝文帝改革。

赵锟老师出了内迁移外,更多体现了知识的外迁移,如联系语文中的古诗《江南春》,讨论石窟的现实意义等。

六、非常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两位老师都注重对学生进行艺术欣赏能力的培养还有引导学生学习艺术家的可贵品质,如王羲之身上有哪些治学品质?顾恺之有哪些人生智慧?等。

即使美玉也有暇,针对两节课,我觉得各有一点点小瑕疵: 孙涛老师,给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机会少,想通过生生互动来解决“王羲之的艺术特色”和“石窟艺术的内涵”,但把的过多,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失去了自主思考和创新的空间,学生灵活处理知识和辩证认识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赵锟老师的课立意新颖,但细节上略显粗糙,在框架结构、师生对话和材料的选用上可再详细研磨一下。另外因电脑故障,老师略显凌乱,影响了课堂节奏。

另外,两位老师的课可更多的加入一点美术课的东西,使文化内涵更丰富一些。

在听课之后我也有几点感悟:

一、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人类的好朋友。只有读书,我们才能学贯中西,博采古今,锤炼自己的课堂语言。才能让学生信服,自己满意!

二、多动脑、多思考。作为老师我们需要思考,需要动脑,充分考虑我的课该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

三、多交流、多合作、多反思。我们要发挥团队合作的优势,好好研讨我们的课堂教学。自己要静下心来做学问,多反思,才能有所提升,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鲁迅说过:“一千个读者中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我要说,一千个教师,就会有一千种教学风格,每一种教学风格,都有着它独特而富有魅力的闪光的一面,而我,愿自己是只辛勤的蜜蜂,采得百花后,最终酿成蜜! 通过听课总结出以后讲课时要注意的问题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所学知识信息,并重视信息的交流,让学生根据信息提出问题,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学生亲身体验比学生被动的学要记忆深刻。

教学环节的设计要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历史情景模拟是很好的随时都简便可行的途径

学法研究得重视

要想讲好课,心态最重要!心态决定行动

总之,我在听课中学到了不少东西,也不是一两句话能概括的,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取长补短,加强业务学习和进修,多与同事切磋教研,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同时更希望学校多提供给教师这样学习的机会,因为,人人都需要学习,需要历练,否则大家都会落伍的。

1、反思:

1、教师自身的语言素质和教学素质两者显得更为重要。要求教师在史实的占有量、历史观点的明确方面、对学情的把握和分析方面,应有扎实的功底。另外,作为一名历史教师也要有较强的思维素质。这就需要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和当前的教育教学先进经验,以指导自己的教学,使自己的教学再上一个新的台阶。钻研新课标,转变教学观念,认真备课,研究教学方法,课前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案和导学案。

2、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理解能力或者知识水平,我想这点是最难把握的,却也是最最重要的。努力开发多方面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开拓学生视野,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3、 上课时大胆放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

4、向课堂教学要效率,要注意整体设计的逻辑性。加强活动中的设计链接,上一个活动要为下一个活动做好铺垫,为学生搭好台阶,让学生能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和提高,学生也能更容易地学会和掌握。开展激励性评价重点在于如何抓好契机,也就是说老师要善于做“及时雨”。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去鼓励。在课堂上,当一个学生及其所能解答了一道疑难问题的时候,教师就应该当堂表扬他;当一个学生回答问题错了的时候,教师也应先肯定他勤于思考,勇于回答问题,然后再鼓励他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适时适度的激励表扬,学生学得专注,也学得开心。

经过一节课的教学,还是感觉自己这两节课教得不是很成功,甚至有失败的成分:三大块的内容都涉及,但重

点还是不够瞧突出;在能力培养方面做得不够,特别是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在情感教育中,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

传统,学生方面还是有比较深的感受,但创新精神的培养,在课堂上还没有具体的表现出来,或者说应该通过一种

特别的渠道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这种精神才是重要的;难点还是没有分解。这些不足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通史得到克 服,将这一课教得更好。

第五篇:聆听花开的声音

巴马县第二小 罗谚茗

班主任工作是精心、繁琐而复杂的,转眼又是一年过去,做班主任的酸甜苦辣又涌上心头。我热爱这份职业,所以我始终觉得快乐。哪怕是很多的麻烦和心酸,过后也便是甜蜜的回忆。

今年我担任的是六年级(3)班的班主任。曾带过几届毕业班,对六年级学生的学习生活还算是了解。不过,我越来越发现,现在的孩子见多识广,对社会,家庭,环境的了解更深,还有留守儿童很多,这些孩子通常是缺少家庭的温暖和关爱的,很多孩子个性得不到健康的发展。因此,要想当好这个班主任还真是不容易。我努力地接近他们,去聆听每个孩子的心声,把自己融进儿童的天地。于是,我和我的学生建立了很深的感情。我喜欢这群孩子,他们各有不同的特点,有的文静,有的活泼,有的见解独到,有的知识丰富、思维敏捷,有的乐于助人,有的心胸宽广,有的调皮捣蛋,有的关心他人……

我们这个班是内宿班,两个周才能回家一次,一个学期下来,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学校里度过的,也很少有家长来探望,学生的点点滴滴都得你班主任过问。为了当好这个班主任,说确切些,为了能和学生融洽地生活、学习在一起,我做了大量的工作,从孩子们的角度考虑,给孩子自由的空间,让他们得到更多的锻炼 。一个班,关起门来就是一个大家庭,如果这个大家庭中的每一个同学都如兄弟姐妹般互相关心着、帮助着、照顾着、鼓舞着,那么她便是温馨的、温暖的。每当同学们有困难时都愿意和你说说心里话,把你当亲人、朋友看待,毕业时都对你有一种依依不舍的眷恋之情,说真的我觉得好幸福,因为我付出的心血都有了效应,他们也都认可了我。那么,我是如何走进孩子们的心灵,去聆听孩子们的心声的呢?

一. 用“爱”架设起师生间沟通的桥梁。作为一名老师,爱学生是基本要素。这个爱字可不要随口乱说。爱学生,就要随时随地了解学生的感受,善于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解决问题。此时,你不仅是一位老师,还是学生的朋友。从上个学期接任这个班的班主任以来,我都在努力这么做。

1.厚爱后进生和“问题”生 在班级管理中,我努力将自己“与人为善”的爱心和班集体“普遍的友爱”倾注给后进生和“问题”生,给他们以更多的关注,更多

1 的投入。在班集体中,我总精心营造一种平等、和谐、友爱的气氛,让他们体验集体的温暖和同学间的友谊,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在班上有一席之地。大胆吸收这些学生参与班级管理,让他们在管理中克服自身不良的行为习惯。就说我们班的黄丽娇同学吧,因为父母离异,无人管教,和后妈冲突很大,性格有点变异,还常和家人撒慌,自从她前个学期转到我们班来,就很少见她笑,但上课很爱讲小话,学习成绩不怎么样,数学测验还常不及格。了解这些情况后,我耐心地开导她,不断地鼓励她,在生活上,学习上给予她母亲般的关爱,让她感到集体的温暖,渐渐地她开始喜欢上我了,把我当成朋友看待,脸上也开始有了笑容,学习也慢慢跟上,前个学前期末双科都考了90分,我还特意给她发了进步奖。这学期,因为和后妈关系不好,快要升学考的最后一个月里,情绪时好时坏,学习也很不稳定,周末回去还向她后妈撒了一个很大的慌,说学校要收他们每人100元钱的毕业考费,于是向她后妈要100元钱,钱没拿到,就向她爷爷、叔叔告状,说后妈欺负她……闹得家里人的关系很紧张的,害得她后妈跑到学校来问我情况。我说:“你来对了,没这回事,我是交代他们这次回去,回来每人交两张一寸的免冠相片给我,还交每人1.5元的义务教育证费,其它的没有了。”后来通过和她妈妈聊聊,才知道了事情的原由。真是气死我了,但静下心来想想也挺可怜她的。过后我极力做她们母女俩的思想工作,特别是黄丽娇的思想工作,我一点也不敢怠慢,过了两个星期她后妈来看望她时很是感激我,说;“自从上次你教育了黄丽娇后,她回家开始和我讲话了……” 看到她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喜悦,我也有说不出的快乐。这次毕业考黄丽娇以双科总分221分的优异成绩考取了县一中重点班,我们大家都皆大欢喜。还有我们班的陈向贵同学,是全校出了名的“问题”学生,上学期,对他我虽做了很多工作,但还是有违纪现象,这学期开学初,语文老师都要求他转学了,在他父亲的极力要求下才接收了他。这学期期初,我让我们班同学以投票的方式选举班干部,出乎我的意料,在选纪律委员时,陈向贵的得票数最高,于是我趁火打铁,一不罢二不休,大声在班上对他表示祝贺,并对他提出了要求,希望他不要辜负大家对他的期望,还真管用,依靠大众的监督力量,他这学期再也没违反过纪律,而且还配合老师和其他班干部把班级管理得很好,因此我在班上常表扬他,鼓励他。看着他在进步,我暗地里庆幸:这招真可谓是以毒功毒的了。毕业时他还特意给我送了份礼物,在接过他的礼物时,我的心

2 是甜的……说句心里话,每当看到我的学生进步了,懂事了,我就觉得无比的开心和快乐!爱:能逾越鸿沟,能架起桥梁,能融化冰山……实践证实,在教育教学中,班主任给予学生无微不至的关爱,班级工作就如同雨后春笋,春意盎然,到处是一片生机。

2.严爱优等生

优等生,谁都爱他们。也正因为如此,优等生的缺点往往容易被忽视,掩盖,被原谅、袒护。但小的缺点也会造成大的隐患,对这类学生,我从不宠坏他们,更不迁就他们。时时提醒他们"做学问得先做人",做一个正直的人,热情的人,向上的人。

3.博爱中等生

中等生往往是一个班中容易忽略的群体,他们有比较稳定的心理状态,他们既不像优等生那样容易产生优越感,也不像后进生那样容易自暴自弃。他们是班级体的一面镜子,他们希望老师重视他们,但又害怕抛头露面。对这类学生我掌握他们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的积极因素,正确对待他们的反复,始终如一地尊重、理解、信任他们。

二.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学生的眼睛是雪亮的,老师偏爱谁多一点,处事哪里不合适,他们心中有数。要想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其中一点就是要像天平般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例如,班上的黄永和和韦崇山同学,有一天晚饭后,两人在洗漱间洗碗,本来是嬉戏你推我我推你做玩耍的,但地板铺的是瓷砖,很滑,由于不小心黄永和挨跌伤,送去医院检查用去了100元钱。当晚上晚自习课,就为这事,我严肃地批评了他俩。同时也告戒其他同学:“还记得我开学初跟你们说的话吗?凡事间都存在着相互关系,正因为有你的这样……才有他的那样……象今晚的黄永和和韦崇山同学,正因为有你们的嬉戏,才有摔伤这事,黄永和你也不能怪罪韦崇山,他不是故意的;而韦崇山你虽说不是故意的,但已造成了黄永和受伤,你也负有责任,你也要承担一定的医药费。我平常也给你们举了很多例子,讲了很多道理,许许多多的大事都是小事引起的,希望你们引以为戒。”过后我怕韦崇山不服,又找他谈了一次话,让他知道到对自己的过失也是要负责任的,我还给他举了很多例子,他听后心服口服,意识了“责任”这两个字的分量,第二个周就拿来了50元钱,一起付黄永和的医药费。通过这事的处理,同学们都觉得我很公正,对我很信服。过后一有什么事都愿意跟我说。就这样,和谐的音符在师生间唱响了,教育教学工作在班级里的开展就很顺畅了。

3 三.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民主的。传统型的师生关系在今天已经显得有点过时了。学生也有自己的主见和想法。新一代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平等的、民主的。在接任这个班一段时间后的一节班会课上,我和同学们作了一下交流:我说:“我给你们上了这么久的课 ,你们觉得我怎么样,喜欢我吗?有什么意见或看法要告诉老师的?”“喜欢!”同学们显得很兴奋。“能告诉老师吗?我可是你们的朋友哦!”“你上课时不会板起面孔,说话声音很响亮……”“你上课很风趣、幽默……”“你上课很注意联系生活实际,注意强调着重点……”“你上课爱笑 ……”“你不会骂人……”“你字写得漂亮,人也很时尚,我们喜欢听你的课……”教室里气氛很活跃,同学们都争着说。“我有这么好啊,都没缺点?”“没有。”同学们还是很兴奋。“那你们还没把我当朋友看。”班长这回站起来了,同学们觉得很吃惊,所有的眼光都聚焦到班长身上,屏息聆听。“老师,我想向你提个意见,你在上课时,语速能不能慢点。”“看你那傻样,还以为你有什么高见呢?”同学们都冲着他笑“呵呵,我是实话实说嘛……”教室里又恢复了热闹。同学们天真无邪的发言,使我感悟很多:我们教师和学生之间只有知识的多与少、先知与后知的差别,没有人格上的区别,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如果课堂上师生关系紧张,“火药味”浓,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师生关系如猫鼠,教室里学生大气都不敢出,哪还谈得上爱学习?因此,改善师生关系,营造一种民主氛围,实行民主教学,使教学活动做到:师生之间既有追求知识的同频共振,又有思想交流的情感共鸣;既有教师诱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信息输出,又有学生对教师创造性劳动的深刻领悟的信息反馈。教师与学生之间密切交往,关系融洽,教师态度和蔼可亲,对学生充满关爱和信任,学生会具有一种良好的心境而对学习倍感兴趣,从而获取良好的学习效果。课堂教学,师生间能彼此心心相印,水乳交融,这也是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主导与主体相结合的最佳境界。

班主任工作是繁琐、复杂的,我用心贴近孩子们的心,倾听孩子的心跳。虽然很累、也很苦,但我时常会感动着、快乐着,幸福着。因为,我听到了花开的声音,看到了花开的绚烂……我无怨无悔,并将会一如既往地热爱着孩子们,热爱着我从事的这份事业。

4

上一篇:题库知识问答范文下一篇:天气应急预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