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索寓言新范文

2022-05-22

第一篇:伊索寓言新范文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8课《人生寓言》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课题:《人生寓言》

学习目标:

①理解寓言的含义。

②正确地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

③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精美的表达。

【相关资料】寓言:文学体裁的一种。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结构大多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素材起源于民间传说。西方文学中最著名的寓言有古希腊的《伊索寓言》等。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已盛行寓言,有不少保留在《庄子》《韩非子》等著作中。

【正音】嬉戏xī 撤销chè 风韵yùn 皎洁jiǎo 禀告bǐng 厄运è 金窖jiào 抢劫jié 行乞qǐ 落难nàn 泯灭mǐn 俘虏lǔ 阴晴圆缺qíng 心旷神怡kuàng 险象迭生dié 【寓意】《白兔与月亮》拥有巨大的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 《落难的王子》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的坚强起来。 【自主学习】

1. 第三段中的“白兔仍然夜夜到林中草地赏月”与第一段的哪些语句相照应?

2.第三段中“从前的闲适心情”与第一段的哪些词语相照应?

3.第

一、三段对白兔的心情用了对比的方法进行描写,请从这两段中,找出四个构成鲜明对比的四字词语。

4.从文中找出运用了比喻、拟人修辞方法的句子各一个。 比喻: 拟人: 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寓意。

6、本文有两次转折,请你找出来,并分析这样的写法有何好处?

用心

爱心

专心

7、白兔最终要求诸神之王撤销这个决定,说明了什么? 【合作探究】

1)这则寓言要说的意思是,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为此作者拟定了一个王子的形象,请问文中是怎样极写他的脆弱的?

(2)寓言为什么把落难王子的遭遇编造得如此凶险? (3)为什么写“我”亲眼见过王子,还跟他交谈过? (4)文中“天哪,太可怕了”反复三遍的作用是什么?

(5)“我”在情节的发展中起什么作用? 提示:线索人物。王子落难全过程的见证人。

导、学、练

一、下列加粗字注音完全正确的是

A.嬉戏(xī) 慧心(huì) 慷慨(kǎi) 禀告(bǐng) B.落难(nàn) 熟悉(shóu) 拐杖(guǎi) 抢劫(jié) C.金窖(gào) 风韵(yùn) 行乞(qǐ) 皎洁(jiǎo) D.折磨(mó) 厄运(è) 心旷神怡(kuàng) 奴隶(lú)

二、解释下列词语中加粗字。

举世无双: 慧心未泯: 险象迭生: 心旷神怡:

三、下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A.在众多的兔姐妹中,有一只白兔独俱审美的慧心。 B.他自己也被敌人掳去当了奴隶,受尽非人的折摩。

C.在她的眼里,月的阴晴圆缺不再各具风韵,反倒险象迭生,勾起了无穷的得失之患。 D.当他终于逃出虎口时,他已经成了残费,从此流落异国他乡,靠行乞度日。

四、判断下列句中说法不正确的一句是

A.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言在此而意在彼,给人以生活的启示。

B.《落难的王子》以一位王子的亲身经历讲述人没有不能承受的苦难。

用心

爱心

专心

C.《白兔和月亮》中的白兔被作者赋予了人的思想感情。

D.《白兔和月亮》讲述的是如何面对巨大的财富,应以平常心坦然面对突然降临的财富。

五、阅读。

(一) 落难的王子

有一个王子,生性多愁善感,最听不得悲惨的故事。每当左右向他禀告天灾人祸的消息,他就流着泪叹息道:“天哪,太可怕了!这事落到我头上,我可受不了!”

可是,厄运终于落到了他的头上,在一场突如其来的战争中,他的父王被杀,母后受辱自尽,他自己也被敌人( )去当了奴隶,受尽非人的折磨。当他终于逃出虎口时,他已经成了残废,从此流落异国他乡,靠行乞度日。

我是在他行乞时遇到他的,见他相貌不凡,便向他打听身世。听他说罢,我早已泪流满面,发出了他曾经有过的同样的叹息:

“天哪,太可怕了!这事落到我头上,我可受不了!” 谁知他正色道——

“先生,请别说这话。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只要他不死。[至于死,就更是一件容易的事了]。”

落难的王子撑着拐杖远去了。有一天,厄运也落到了我的头上,而我的耳边也响起了那熟悉的叹息:

“天哪,太可怕了„„” 1.请在文中空白写出汉字。

2.文中画线的三句话分别出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口,作者这样写的用意何在?

3.文中加括号的句子什么意思?你能举出一个这样的例子吗?

4.请在文中划出本文的主旨句。

二、阅读理解

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在从多的兔姐妹中,有一只白兔独具审美的慧心。她爱大自然的美,尤爱皎洁的月色。每天夜晚,她都来到林中草地,或是无忧无虑地嬉戏,或是心旷神怡地赏月。她不愧是赏月的行家,在她的眼里,月的阴晴圆缺无不各具风韵。

用心

爱心

专心

于是,诸神之王召见这只白兔,向她宣布了一个慷慨的决定:

“万物均有所归属。从今以后,月亮归属于你,因为你的赏月之才举世无双。”

白兔仍然夜夜到林中草地赏月。可是,说也奇怪,从前的闲适心情一扫而光了,脑中只绷着一个念头:“这是我的月亮!”她牢牢盯着月亮,就像财主盯着自己的金窖。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惟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在她的眼里,月的阴晴圆缺不再各具风韵,反倒险象迭生,勾起了无穷的得失之患。

和人类不同的是,我们的主人公毕竟慧心未泯,她终于去拜见诸神之王,请求他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

[乙]有一个故事里讲,一位富商花费巨资收藏了许多珍贵的古董、字画以及各种珍珠、翡翠等,为防失窃,他安装了严密的保安系统,平日里很少进去欣赏,只当成个人财富的一部分来炫耀。

有一天,富商忽然心血来潮,决定让大厦清洁工进去开开眼界。

清洁工进去后,并未流露出艳羡之色,只是慢慢地逐一浏览,细细地欣赏。待步出厚厚的铁门时,富商忍不住炫耀说:

“怎么样?看了这么多的好东西,不枉此生了吧?”

那个清洁工说:“是啊,我现在自觉与你一样富有,而且比你更快乐。” 那富商大惑不解,面露不悦。

“你所有的宝贝我都看过了,不就是与你一样富有了吗?而且我又不必为那些东西担心这担心那的,岂不比你更快乐?”

6.白兔在未得到慷慨决定之前心情是________的,(用文中的词语)这就和清洁工的心情是________的一样。(用文中词语)

7.白兔请求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是因为________的。(用清洁工的认识)

8.白兔牢牢盯着月亮,像盯着金窖,惟恐丢失,仿佛遭到抢劫,这就和富商________一样。(用文中的语句)

答案1.每天夜里,她都来到林中草地„„心旷神怡地赏月。2.无忧无虑 心旷神怡 3.无忧无虑,心旷神怡;紧张不安,心痛如割 4.略 5.拥有财富并过分地看重财富,就可能失去人生的许多乐趣。拥有巨大的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 6诸神之王宣布月亮属于白兔,是一个转折。此前,白兔是心旷神怡地赏月;此后,却紧张不安心痛刀割。最后白兔请求诸神之王撤销决定,又是一个转折。前一个转折,前后构成对比,后一个转折体现了寓意。 7白兔

用心

爱心

专心

慧心未泯。悟到拥有月亮并非好事,使她生出无穷的得失之患,所以放弃了所有权。 1)生性多愁善感的王子是一个极端脆弱的人:“每当左右向他禀告天灾人祸的消息,他就流着眼泪叹息道:‘天哪,太可怕了!这事落到我头上,我可受不了!’”通过王子对别人灾难的叹息极写他的脆弱。(2)落难王子的厄运,如国破家亡、又当奴隶,又成残废,行乞度日极为凶险,作者意在用落难王子之口,说出厄运使人坚强的道理。(3)寓言构思奇妙,用第一人称,“我”是落难王子的同时代人,亲眼见过王子,还有一段对话,似乎不是寓言故事,而是亲身见闻,增强故事的可信度和说服力。(4)“天哪,太可怕了”在文中反复三遍,第一次出自王子之口,第二次出自“我”之口,第三次是在“我”耳边响起,重复半截,略去半截,耐人寻味。厄运一旦落到自己头上怎么办?有王子的经历在前,这样的故事又好像是在不断重复,对人很有启发。

一、A

二、全;消失;连续;和乐

三、C

四、B

五、

(一)1.掳 2.王子、我、其他人;对比写出人世间没有不能承受的苦难3.(略) 4.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只要他不死。

二、6.无忧无虑、心旷神怡 快乐7.不必为那些东西担心这担心那8.安装严密的保安系统,平日里很少进去欣赏9.能够欣赏,常常比实际拥有更快乐

用心

爱心

专心

第二篇:最新: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寓言两则_ 人教新课标-文档资料

第24课《寓言两则》(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会认读2个生字,能够书写9个生字,有条理地口述课文中的故事。 2.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领悟寓意,懂得做事要脚踏实地、不可急于求成,以及互不相让 只能让别人得利的道理。

【教学重点】

了解寓言故事所包含的寓意。

【教学难点】

在阅读中领悟寓意。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成语故事吗?你知道哪些成语故事呢?(图片介绍)

师:今天我们也要学习两个成语故事。这两个故事都是寓言。

2. 板书课题“寓言两则”。

师:什么是寓言呢?

就是用有趣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师:这两则寓言会告诉我们什么深刻的道理呢?让我们去课文中看看吧!

二、初读感知

1. 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1)自由阅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 交流识字方法:

通过熟字加偏旁识字:贝——则、木——宋、皮——疲、力——勃、心——闷、古——

枯。

教师指导学生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寓”上下结构。上小下大,注意下边的笔画顺序。 “焦”上下结构。上大下小。 “弱”左右结构,左右字形一样。 (2)教师范读课文,同学们标出自然段。 2. 寓言两则的内容是什么?

揠苗助长

鹬蚌相争

3.理解词语。小组内合作学习,扫除生字、词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 出示词语:

jiāo

bàng

zhuó

mēn

sòng

ruò

焦急

疲惫

啄食

枯死

闷热

宋国

兴致勃勃

毫不示弱 A. 教师领读

B.男女生比读

C.同桌互读。 理解词语:

兴致勃勃:形容兴头很足。

筋疲力尽:形容精神和身体极度疲劳。 得意洋洋:形容称心如意、沾沾自喜的样子。

毫不示弱:一点也不表现出软弱的样子来,不甘心表示自己比别人差。 喜笑颜开:形容心里十分高兴,满面笑容。

三、精读领悟

1. 品读:第一则《揠苗助长》

(1)农夫“焦急”什么?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农夫心情很着急?

禾苗长得太慢。

巴望,天天到田边去看。

(2)农夫想到了什么办法?他为什么会筋疲力尽?

将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

他从中午一直忙到天黑,累得筋疲力尽。

(3)结合插图,你能说一说此时农夫是怎么想的吗?

农夫虽然累得筋疲力尽,可心里却暗自高兴:“这下好了,我的禾苗一下子就长了这么 高,今年肯定能有一个好收成。

(4)农夫兴致勃勃地对家里人说了什么?

真把我累坏啦!可力气总算没有白费,咱家的禾苗棵棵都长了一大截!

(5)他的儿子有什么表情?他的儿子纳闷什么?

纳闷。

禾苗怎么会在一天之内长了一大截呢?

(6)结果怎么样?

所有的禾苗都枯死了。

(8)看到枯死的禾苗,如果你是农夫的儿子,你会对父亲说些什么?

农夫的儿子唉声叹气的说:禾苗生长有自己的规律,其实,禾苗每天都在生长,是你太

着急了。你拔苗以为能够让他长得更快,反而让他们都死了。

(9)假如你是这农夫,你会说些什么?

农夫长叹道:真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聪明反被聪明误呀,怎么作出了这么愚蠢的事 情呢?

(10)你感悟到了什么道理?

违反了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的更糟。

(11)你想对农夫说些什么?

欲速则不达。

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12)你能列举身边这样揠苗助长的人或事吗?

小明说“我爸爸,天天要我做一大推课外习题,恨不得要我从现在的六十几分一下子考

到100分。

小芳每天回家都要弹钢琴,一弹就是几小时,而且都是很难的曲子,如果弹不好,妈妈

妈就发火,恨不得要她一下子就成为钢琴家。 2.品读:第二则《鹬蚌相争》

(1)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图片介绍)

鹬,为水滨鸟类,体中小型,羽毛多灰、褐而不艳丽。食昆虫及其他无脊椎动物、鱼、 蛙等,也吃种子、浆果、细根等。

生活在淡水里的一种软体动物,介壳长圆形,表面黑褐色,壳内有珍珠层,有的可以产 出珍珠。

(2)鹬蚌为什么相争呢?

鹬啄住了蚌的肉,蚌夹住了鹬的嘴。

(3)鹬蚌怎么相争呢? 鹬和蚌相持着,谁也不让谁。 (4)哪些语言表现两人互不相让?

鹬用尽力气,还是拔不出嘴来,便威胁蚌说:„„ 河蚌毫不示弱,得意洋洋地说:„„ (5)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并演一演。 (6)鹬蚌相争的结果是什么?

渔夫没费一点力气,就把它们一齐捉住了。 (7)渔夫捉住了鹬和蚌,心里会想什么呢?

渔夫心里暗自高兴:今天真是好运气,鹬蚌他们两个真是愚蠢呀,互不退让,结果让我轻易获利。

(8)这时,鹬和蚌又会想些什么呢?

鹬垂头丧气地想:不应该轻易吃蚌,让自己身处困境,还威胁蚌。现在白白丢了性命呀!

蚌心里十分后悔,心里想:不该赌气不放开鹬,造成两败俱伤。现在让渔夫得利呀!

师:这真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9)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双方争利、互不相让,结果可能是两败俱伤,反而让别人从中获利。 3.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其它的寓言故事吗?

亡羊补牢

掩耳盗铃

自相矛盾

杯弓蛇影

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

四、课堂总结

师:学习了这两则寓言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总结:我们祖国有许多生动、有趣的寓言故事,每个寓言故事中都蕴含着深刻的 道理。今后我们应该多看一些寓言故事,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五、课堂练习 1.补充词语。

筋疲(力尽)

喜笑(颜开)

兴致 (勃勃)

得意(洋洋) 2.我会组词。

勃(勃然)

枯(枯死)

闷(闷热) 脖(脖子)

姑(姑父)

问(问题)

六、作业布置 1.完成课后习题。 2.摘抄好词佳句。

【板书设计】

揠苗助长

原 因

做 法

结 果 巴 望──── 拔 高──── 枯 死 道理:按事物规律办事 急于求成,事与愿违

鹬蚌相争

鹬——啄——威胁

蚌——夹——毫不示弱

互不相让

渔翁得利

【教学反思】

《揠苗助长》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不顾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鹬蚌相争》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双方争利、互不相让,结果可能是两败俱伤,反而让别人从中获利。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想象说一说假如你是寓言故事中人物,你会怎么想?从而加深学生对蕴含道理的理解。

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让学生表演鹬蚌相争,这个活动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学生在表演中,领悟了内容,体验了情感,提高了语文素养。

第三篇: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读后感

这个暑假我读了一本书,名叫《伊索寓言》。这本书是世界文学史上流传广的寓言故事集之一,两千年来以其特有的人生智慧。和艺术魅力受到各国人民尤其是隐射当时社会现实的,更多的篇章表现的是劳动人民生活的经验和智慧,还有不少故事是借动物形象嘲讽人类缺点的。 《伊索寓言》里面有很多有意义的故事。我最喜欢的寓言故事是《天文学家》和《行人和梧桐树》,因为它们给我很大的启迪。

先说说《天文学家》吧,这篇讲述了一位天文学家习惯每天晚上出去观察星象.有一天,他来到郊外聚精会神地观察天空,结果一不小心掉进一口井里。他大声叫喊起来。附近的人听到呼叫声后,走过来弄清楚了情况,便对他说:“喂,朋友,你用心观察天上的东西,却没有看地上的事情。”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人首先要做好地上的最普通的事,才谈得上天上的高深的事。我觉得这则寓言说的就是我,我经常基础的事都还没做好,就在那想着事情做完后的好处和赞赏,结果连手头的事都还没做。

再说说《行人和梧桐树》,这篇讲述了一个十分炎热的夏季中午,几个行人疲倦极了,看见一棵梧桐树,便走到树底下,躺在树荫下休息。他们仰望着阔大的树叶,彼此大发议论:“这树不能结果,对人没有什么好处。”树回答说:“不知好歹的人们!你们现在正享受着我的恩惠,还说我是不结果的无用之树。”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人们总是不珍惜自己眼前的美好。在生活中,我们总是理所当然地享受爸爸妈妈的付出,不知道感恩。

伊索寓言是古代人们的智慧的结晶,就算过了两千多年,它蕴含的哲理到现在都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第四篇: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

阅读目标:

1、通过课外阅读指导:把学生的阅读范围延伸向课外:在阅读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读书的快乐,阅读的乐趣。

2、通过阅读示例,使学生掌握圈点勾画的阅读方法,,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良好习惯;从寓言中感受到生活的真谛,领略到生活的智慧,做人的道理。 课前准备:每人一本《伊索寓言》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想让自己变得更聪明吗?

生:想!

师: 那就让请我们一起走进课外阅读吧!(出示屏幕,揭题)

今天老师想借新课标必读的书籍《伊索寓言》,跟同学们一起聊聊如何进行有效阅读,使自己变得更聪明。大家都知道《狼与小羊》、《龟兔赛跑》、《狐狸和葡萄》这几个故事吧,这几个故事都出自《伊索寓言》。

二、 读故事作方法指导(示例)

下面老师就其中的一个故事通过投影做一次阅读示例。

《狐狸和葡萄》

有一天,一只饥饿的狐狸溜进葡萄园找食吃。望着高高的葡萄架上,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沉甸甸地挂在藤上。狐狸的口水都流出来了。他憋足了劲往上蹿啊蹦啊,可就是够不着。“哼,谁要吃这样的酸葡萄!”狐狸安慰这自己,转身走了。

学生齐读。

先说说我的阅读收获:

昨天我在读这则寓言时,有这样的阅读收获。

1、整体感知后知道故事内容是:狐狸吃不到葡萄却说葡萄是酸的。

2、圈点勾画出好词好句,做批注:

例如:我读到“一只饥饿的狐狸溜进葡萄园找食吃”时,我发现动词“溜”字用的很好,形象地写出了狐狸趁人不注意偷偷地进了葡萄园,想偷吃葡萄。

①一只饥饿的狐狸溜进葡萄园找食吃

②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沉甸甸地挂在藤上

③ 他憋足了劲往上蹿啊蹦啊

④谁要吃这样的酸葡萄!

3、从故事背后我悟出:

①有些人能力小,做不成事,就借口说时机未成熟。(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② 一些人总能为自己的无能解嘲。

③故事讽刺了那些受到了挫折就退缩、敷衍自己、缺乏自我挑战、战胜自我能力的人

4、由故事展开想到的:

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说一说。

明确:阅读方法:

老师:简短的故事,我从多角度阅读中得到了一些阅读收获。当然,不同的文章可以采用不同的阅读方式,如果只是为了了解大概内容,一般可以采用略读、泛读的方式。如果从阅读中发现精彩的地方我们可以采用精读的方式,以上这个故事老师主要采用了哪种阅读方式?

学生:精读。

老师:是的,在精读时我们可以运用圈点勾画、做批注的方法,如果时间足够你也可以采用摘抄的方法。阅读后可以讲讲故事的内容,品品文中的语句,评评相关的人物,谈谈读后的感想,写写由故事所想到的身边的人或事。

不过不管是略读、泛读还是精读,我们都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好习惯(即笔不离手)。

三、演练场

接下来我们进行实战演练,请同学们把书翻到P11,用序号标出自然段,运用圈点勾画、做批注的方法,阅读《埋在葡萄园中的珠宝》,然后说说自己的阅读收获。

阅读P11的《埋在葡萄园中的珠宝》

师生互相交流:

讲讲故事内容(可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一位老农在临终前告诉他的三个不争气的儿子,说在葡萄园里埋着一个装有

珠宝的瓦罐。后来老农的三个儿子不停地挖土翻地,但仍没挖到珠宝,却意外地获得了葡萄园的大丰收,这才明白:老农给他们的珠宝就是他们这双劳动的手。

品品文中语句:

评评相关人物:老农三个儿子(三兄弟)

谈谈读后感想:

①有多少付出就会有多少收获,有辛勤的耕耘才有了丰硕的成果

②没有耕耘,就不会有收获。劳动创造了财富。在学习上也是这样,不想付出努力,就不会取得好成绩的。„„

老师:在阅读的时候同学们是否发现了文中的四字短语特别多?

学生:是的

老师:我找了一些,请看屏幕:让我们齐读一遍

四字短语:

日出而作、日落而归 、美中不足 、我行我素、游手好闲、

坐吃山空争先恐后小心翼翼好吃懒做灰心丧气

口干舌燥美如甘露愁眉不展吃喝玩乐 若有所悟

安身立命寿终正寝撒手归西

老师:刚才这则寓言说的其实是关于一个话题,你知道是关于哪个话题的? 学生:勤劳

老师:请你马上搜索记忆信息库,说说与这个话题有关的格言警句。

补充:教师准备格言:

(屏幕显示)

勤劳:生产好比摇钱树,节约好比聚宝盆。

黄金本无种,出自勤俭家。只有勤来没有俭,好比有针没有线。

春天种下秋天收,如今存下将来用。有勤又有俭,生活甜又甜。

遍地是黄金,单等勤劳人。若要生活好,勤劳、节俭、储蓄三件宝 。一勤天下无难事

老师:勤是无价之宝。

劳动创造了财富。没有耕耘,就不会有收获。在学习上也是这样,不想付出努力,就不会取得好成绩。

四、总结

寓言是一个魔袋,虽然很小,却能拿出很多东西。

《伊索寓言》作为古希腊文学中的一块瑰宝,数千年来以其独特的智慧和艺术魅力令人爱不释手。

这使我想起了着名诗人歌德所说的一句话:“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世界上有许多好书,但是这些书,只是为那些会读书的人准备的(俄国 皮苏略夫)

是的,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在书的海洋中去积累语言,去亲近母语,去陶冶情操。

阅读,阅读,再阅读,学会读书,会让自己变得更聪明!

让我们一起主动走进课外阅读吧!

第五篇: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一.寓言的特点: 1.鲜明的教育性 2.强烈的讽刺性

3.故事情节的虚构性 4.语言精炼,极富表现力 5.一般篇幅短小,结构紧凑

6.常用手法为:比喻,夸张,象征,等手法

二.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蕴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是民间口头创作。如:《 揠苗助长》、《自相矛盾》、《郑人买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剑》、

世界各国的寓言作品也很多。最早的寓言集是《伊索寓言》,其它比较著名的寓言集有《克雷洛夫寓言》、《列那狐的故事》《百喻经》《拉封丹寓言》等

三.《伊索寓言》,是古希腊民间流传的讽喻故事,它不是一人一时之作,伊索,可能是其中的一位重要作者。《伊索寓言》大多是动物故事,以动物为喻,教人处世和做人的道理。伊索寓言形式短小精悍,比喻恰当,形象生动,对后代影响很大。其中《农夫和蛇》、《狐狸和葡萄》、《狼和小羊》、《龟兔赛跑》、《牧童和狼》、《农夫和他的孩子们》、《蚊子和狮子》等已成为全世界家喻户晓的故事。

教学目的:

1.学会生词;

2.理解故事中的关键词“白费劲”“成熟”“惊慌失措”“一贯”“圈套”“戒心”; 3.用自己的话把故事的意思叙述出来 教学过程:

师:现在有把握认识这课的生字新词吗?

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第一则小故事,读时把这几个“拦路虎”给消灭掉:“白费劲”、“无望”、“成熟”,开始吧。

师:指名读《狐狸和葡萄》第一节,这一段哪句话是具体写“白费劲”的? 范咏钰:“他想尽了各种办法去够葡萄”这句话是具体写“白费劲的。 师:想想看,狐狸会想出哪些办法够葡萄呢? 生:„„

师:刚才你们说的这些都是狐狸在干什么? 生:绞尽脑汁想办法。 师:但结果怎样? 生:没有够着。 师:这就叫? 生:白费劲! 师:狐狸绞尽脑汁想办法结果却白费劲。此时此刻,狐狸心里是怎么想呢! 师:这就叫什么? 生:无望! 师:你们真聪明!再动动你们的聪明脑,默读这则故事的

一、三小节,思考这两小节中“成熟”一词的不同含义。

一个“成熟”指的是食物生长到一定的时候长熟了,第二个意思„„不知道了 师:你们现在不敢举手,原因是你们现在思考的还不够? 生:成熟!

1 师:是的,这就是第二个成熟的意思,它是“成熟”这个词的引申义。还可以举例说明?

师:请用心读第二则故事,理解“惊慌失措”和“一贯”的意思。

师:课文里不仅写到村民们的“惊慌失措”,还写到了谁的“惊慌失措”? 周兴路:还写到了放羊孩子的惊慌失措。

师:想象一下,放羊孩子是怎样惊慌失措的呢? 一贯”就是“经常”。

联系《狐狸和乌鸦》一课,默读《蝉和狐狸》,思考“圈套”、“戒心”的意思,并思考蝉和乌鸦的结局为什么会不一样?

刘怡然:“圈套”在这里就是“计谋”的意思。 董术艺:“戒心”是防备中计的心思。 孙渝雯:“戒心”就是防备的意思。

刘凌峰:蝉和乌鸦的结局不同是因为乌鸦爱听甜言蜜语,而蝉却善于观察发现,所以蝉能识破狐狸的计谋,蝉救了自己。

师:蝉是如何识破狐狸的计谋的呢?请从文中找出根据。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这三则故事,能用自己的话把故事的意思叙述出来,说明你们很了不起!课后希望你们带着自己的理解,能很有感情地把这三则故事读好,并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三则寓言的理解。继续读一读《伊索寓言》这本书,把你的心得体会,抄写下点明故事寓意的语句来。

《伊索寓言》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理解故事的寓意。能从寓意中获得教益。 教学过程: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伊索寓言》里的三则故事,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其中一则寓言的主要内容?

(生叙述故事) 这三个故事有趣好玩,你们看,这些故事中的人物出来说话了。 “这些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 “狼来了,狼来了!”

“您的歌声多么美妙!您真是个天才的歌唱家。” 指名读这三句话,评价。

比较一下,三句话的意思不一样,但是有相通的地方。 不着急,比较是思考的一个办法,比较会产生问题。 这三句话都是骗人的

板书:说谎。

那两只狐狸和那个放羊的孩子,为什么要撒谎呢? 狐狸为什么要撒谎? 板书:安慰自己。

师:谁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呢?

生:上次我违反了纪律组长训我,我非常不服气,心想:“哼!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个组长吗?”其实我心里一直想当个组长,甚至还有当班长的野心呢! 吃不到葡萄,就说是酸的。

狐狸先生的这句话,已经是世界性的俗语了。

假如葡萄架上的一只麻雀,知道葡萄是甜的,她会告诉狐狸,狐狸会怎样酸溜溜的说呢?

生:我才不吃呢,我家多的是,干嘛要吃树上的呢。 生:那些葡萄肯定被麻雀和虫子弄坏了。

生:不吃也罢,我反正已经吃饱喝足了,要吃这些干嘛呢? 我们换一个故事来交流。

狼来了,狼来了,是为了骗村民,寻开心的。 板书:寻开心。

为什么要寻开心,要撒谎呢? 板书:恶作剧

从那个词语看出来是恶作剧? 哈哈大笑。

师:牧童第二次叫喊呢?

引读:狼真来了„„

师:哪位同学愿意读一读这两段?尤其要读出牧童喊两次“狼来了”前后不同的心态。牧童第二次喊“狼来了”,„„同学把牧童的紧张求救的语气读得非常到位。

生活中你有过这样的经历或见过、听过类似的例子吗? 生:„„

师:是呀!我们任何时候都要做一个讲诚信的人,如果一贯使用欺骗的手段对待别人,人们就会对你缺失了诚信。即使你说的是真话也没人能相信你的。

3

换个故事交流。《狐狸和蝉》

读书就是要一遍一遍的把自己的感觉调细,让自己的感觉和课文相同。 谎言的背后有一个圈套。

谎言的背后是一个美丽的陷阱,有一个可怕的阴谋。 齐读这三个词语:圈套,陷阱、阴谋。

思考“圈套”在这一课中是什么意思。

生:“圈套”是在这则故事里指的是狐狸想把蝉从树上骗下来吃掉它所用的计谋。

这次狐狸算遇到对手了,看看蝉上当没有?„„

生:这只蝉太聪明了,他用一片树叶便识破了狐狸的嘴脸。 师: “蝉察觉其中有诈”,他是怎么察觉到的呢?

生:蝉可能从狐狸说“你能下来让我见识一下您那动听的歌喉吗?”这句话中察觉到的。

师:狐狸的这句话说的有何破绽?

生:蝉一直在树上唱歌,而且歌声很响亮。狐狸在树下可以非常清楚地听到蝉的歌声,不必要让蝉飞到树下来唱给他听呀! 师:蝉还会从哪里察觉有诈呢?

生:狐狸说:“你的歌声多么美妙!您真是个天才的歌唱家!”这句话里察觉的。因为在动物王国里,大家都知道狐狸心术不正。对于心术不正的人说这么好听的话一定是有他的目的的。所以蝉察觉这其中必定有诈。

文中还有这么一句话:“狐狸以为是蝉,猛地扑了过去。”此时此刻,狐狸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生:喜出望外。 生:惊喜万分。 生:非常激动。

师:请带着你的理解读好这三小节。

我们了解了谎言背后的心理,有的谎言是为了安慰自己,有的谎言是因为无聊,是为了恶作剧,有的谎言背后隐藏着阴谋和圈套。

我们默读课文,比较这三篇课文,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这三篇课文后面都有一个道理。格言式结尾。(画龙点睛的作用) 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三句话: 有些人无能为力„„ 一贯说谎的人„„

一个聪明的人„„

我们还读过类似的故事吗?

揠苗助长、狐狸和乌鸦、农夫和蛇、鹬蚌相争。

伊索寓言产生于2000多年前的古希腊,经受了时间的检验,他有300多个故事,都装在老师的口袋里,想不想听呀,自己课后去找。下课!

4

另外:

课文中的狐狸,为什么会吃不到葡萄却说葡萄酸哪? 一是狐狸特别想吃葡萄。

二是狐狸,真是没有能力吃到葡萄。

三是狐狸非常失望。四是狐狸心存不甘。

在这种心里的作用下,狐狸才为自己找借口,自我嘲讽:“这些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

《牧童和狼》的寓意中,暗含了一个因果关系:因为一贯说谎,即使说了真话,也没有人会相信。

重点在于理解这种一贯说谎的危害。

对比的手法写牧童与村民的表现: 哈哈大笑——惊慌失措,

喊破喉咙——没人前来帮忙;

对比的手法写狼来先后牧童的神态变化: 哈哈大笑——吓坏、慌忙、喊破喉咙。

通过对比研读,学生明确牧童与村民前后的系列变化,都是由于牧童一贯说谎造成的。且这些词语感情色彩强烈,给读者震撼,给读者警醒。

《蝉和狐狸》

故事中哪些地方表现蝉聪明?

一为察觉。蝉因为得到乌鸦的教训,很快察觉其中有诈。

二为实验。它摘了一片树叶扔下来,狐狸果然上当,以为是蝉,猛扑过去。 三为推理。蝉从狐狸的粪便里掺杂蝉的翅膀中,推理出狐狸想吃它的本意。这是从现象中推理,推理是人类重要的思维能力。

四为用外交的手法。蝉对狐狸的话,柔中带钢,用商量的语气显得客气。“你看,朋友,„„”。它看似客气,实为讥讽狐狸。

上一篇:医师自评表范文下一篇:医院工间操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