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要点

2023-02-01

第一篇: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要点

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汇报

深化改革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市深化改革领导小组:

为了全面反映全市上半年深化改革工作进展情况,经认真了解掌握各领域改革进度,现将深化改革重点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2015年上半年工作进展情况

今年以来,各县区、各部门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自治区党委十一届三次全委会和市委九届四次全委会精神,积极稳妥推进2015年度各项改革,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初步成效。

(一)改革基础工作

1.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制。成立了市深化改革领导小组、6个专项小组和改革办,制定了《市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工作规则》、《市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专项小组工作规则》、《市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细则》,明确了领导小组、专项小组、改革办的工作职责,建立了深化改革的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

2.分解落实重点改革任务。审议通过了《中共市委关于深化改革推动转型发展的若干意见》(党发„2014‟1号),明确了深化改革总体要求、目标任务、推进步骤、重点任务。制定和印发了《贯彻实施<中共市委员会关于深化改革推动转型发展的若干意见>责任分工方案》(党办发„2014‟41号),确定了6大块、23个方面、175项改革任务,逐项分解落实协调单位、牵头单位、配合单位和完成时限。各专项小组发挥综合协调作用,指导和督促各牵头部门和配合单位,制定了本专项小组承担的改革工作方案。市改革办制定了《市2015年度深化改革任务及推进计划表》,确定了71项重点改革任务。全市32个主要牵头单位制定了深化改革推进任务表,明确了重点改革事项计划,为扎实有效推进改革奠定了基础。

3.调查摸底重点改革进度。协调各部门报送了2011年以来承担全国、自治区改革试点和全市性重大改革事项进展情况,收集了近三年来我市已经出台的改革规划、方案、政策、办法、制度等资料,为做好重点事项备案、评估重点改革实效、深入谋划重点领域改革提供了依据。

4.开展重点改革事项调研。各专项小组及相关部门围绕承担的重点改革任务,组织开展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市属国有企业改革、中小微企业发展、政府性债务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等调研,为推进重点改革理清思路、制定方案、明确重点、提出对策提供了参考。

(二)行政体制改革

1.积极稳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市编办牵头开展调研、分析论证、讨论修改,提出了市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的初步意见,已按规定报市委、自治区逐级审批。

2.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稳步推进。制定印发了《<市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调配办法(试行)>补充规定》(党办发„2014‟17号),进一步规范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调配管理。对市属105家事业单位工作职能和目标任务逐项进行梳理,初步将事业单位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类、公益一类、公益二类等类别,为全面做好事业单位分类工作奠定了基础。稳步开展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试点,促进市光明中学国家试点、市中医院自治区试点工作,已组建了理事会,制定了章程,建立了法人治理机制,为全市事业单位建立法人治理结构积累了经验。改革县区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对一县两区146家事业单位开展调查,已经完成了大武口区26家中、小学和幼儿园的岗位设置工作,其他单位岗位设置工作也在稳步推进。

3.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展较快。围绕审批事项(项目)平均办结时限压缩50%以上,实现审批部门、审批事项、审批环节、审批时间“四减少”和审批服务质量和效率“两提高”的改革目标,部门联动,多策并举,精简、合并、优化行政审批。一是全面开展行政审批事项清查。印发了《清理行政审批事项实施方案》,梳理行政审批事项和具有审批性质的管理事项233项。制定了《市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方案》(党发„2014‟11号)等十个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案,采用取消、下放、合并和调整管理方式等措施,积极推动市本级行政审批事项清理、规范和优化。二是减少项目前置审批备案程序。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政府核准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初步拟定了我市《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暂行办法》,力争年内正式颁布实施。初步制定了《企业投资审批流程优化方案》,规划、国土、环保等部门正在细化《优化前置手续办理流程及时限表》。在网门户网站开设了“在线政务大厅”平台,完成网上行政审批平台和行政审批督查督办平台等软件功能,6月底电子政务网络信息平台、智慧政务网上办事系统正式投入运行后,开始对不涉及国家安全和商业机密的审批事项在网上直接受理办理。三是积极探索建立负面清单制度。初步拟定《市企业投资项目负面清单》(初稿),清单初步列出了限制类14种205项、淘汰类14种228项、落后产品9种114项禁止和限制企业投资经营的行业和领域,逐步将投资由“严进宽管”审批制转变为“宽进严管”备案制。四是减少和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制定了《市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工作实施方案》,编制了行政事业性收费、中介服务收费目录与收费标准,对两个辖区和市属108个行政事业性收费单位、183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进行全面清理审核,重新申报和发放行政收费许可证,注销了15项商品价格和收费管理文件,保留了144项有法律法规依据的项目,在39项临时性行政事业性收费中,取消收费项目20项,将19项“自愿有偿”项目转为经营服务性收费。五是进一步降低中介服务收费标准。对全市73家中介服务组织的收费项目、收费标准逐一进行审核,重新核发了《服务价格备案登记证》,严格落实自治区减免标准,对建设项目前期咨询费、工程监理、勘察设计、环境影响咨询等12项收费项目全部降低了收费标准,对监理、招标服务类和测绘、检验、评估咨询服务类等42项属于市场竞争和协商确定收费价格的项目予以保留,工业企业涉及的共同性项目评估报告以开发区及园区为单位统一编制。

(三)经济体制改革

1.健全完善经济转型升级机制。围绕国家老工业城市转型示范区建设,编制了《市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2013-2022年)》、《市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及配套方案,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工矿和城市棚户区改造、培育发展接续替代产业等方面的工作已启动,《惠农区西河桥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实施方案(2013-2022年)》已经市政府研究通过。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编制了《市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工作方案》及《市工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实施方案》、《市农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实施方案》、《市服务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实施方案》三个专项方案,《宁夏银川—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已委托专业机构启动调研和编制工作,《关于支持陆港经济区发展若干意见》已报送自治区相关厅局。围绕推动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落实《市推进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2015年重点实施29个试验区重点项目,上半年已开工建设21个,完成投资10.8亿元。制定和印发了《市重大项目推进管理办法》,促进项目引进、储备、推进、建设、考评奖惩科学化。

2.进一步深化开发区管理体制。贯彻落实《关于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的若干意见》(党发„2013‟1号)和《关于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体制和事权下放的意见》,以理顺体制、健全机构、下放事权为重点,建立了经济技术开发区与惠农区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健全完善了开发区工作机构,调整核定了人员编制,下放干部人事、项目审批、规划建设、国土资源等9大类24项市级行政和经济管理权限,明确了经济技术开发区与市、惠农区之间的关系,基本理顺了开发区管理体制机制。

3.大力推动市属国有企业改革。印发了《关于推进市属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党发﹝2014﹞13号)、《市属国有企业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党办发﹝2014﹞38号)两个指导性文件,完成市保安公司、童龙公司、沙湖机场公司等7户企业的清产核资及财务审计工作,完成了沙湖机场、童龙公司等企业股权划转,做好了九柱集团生活垃圾填埋厂财产清查、资产清单、产权划转等准备工作及市环保研究所非经营性资产剥离工作。探索建立市属国有企业收益分配制度,修订了《市国有资本经营收益收缴管理办法》。探索组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以础天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为基础,初步拟定了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组建(改组)方案。积极探索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制定了广西柳州化工与市环星海湖开发公司产权转让《方案》。

4.多策并举推进财政体制改革。一是推进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制定了《市预算绩效管理实施方案》、《市结余结转资金管理办法》,完善“单位绩效自评”制度,公开2015年市本级财政预算报告及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和民生支出预算,市直66家一级预算单位全部公开部门预算、“三公”经费预算。二是改进行政成本控制方式。强化以“三公经费”为重点的行政成本支出监管,修订了《市本级党政机关差旅费管理办法(暂行)》,制定了《市本级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进一步扩大公务卡使用范围,加强预算单位资金支付实时监控,严格控制公务接待费、会议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等11项指标。1—5月份,全市党政机关行政运行支出同比下降38.99%,其中公务接待费、会议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日常办公费分别同比下降70.34%、42.99%、25.97%、38.17%。三是探索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机制。制定了《市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工作方案》和指导目录。四是建立金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激励机制。出台了《市本级财政资金存放银行业金融考核办法》、《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考核奖励办法》,有效利用自治区财政厅间歇性资金4.5亿元。

5. 持续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一是全面推开农村土地房屋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平罗县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颁证率、集体荒地承包经营权颁证率和农民房屋确权登记率均达到100%,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颁证率分别达到97.2%和96%,正在积极申报国家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整县推进”试点。惠农区红果子镇等9个自治区试点村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已基本完成并在全区全面推开,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和农民房屋所有权颁证率分别达到86%、83%。二是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及土地经营管理制度改革。平罗县国家农村土地经营管理制度改革试验区建设逐步深入,建立健全了农村土地规模生产经营、农村土地产权抵押交易、农民土地和房屋产权自愿退出转让三项机制,探索开展了农民土地经营权入股和以地养老、以权养老两项试点,已办理农村土地经营权证抵押贷款4100多笔,发放贷款1.6亿元;办理各类农村产权交易650多笔,交易金额5700万元;退出转让宅基地和房屋农户720户,退出转让耕地3600多亩。惠农区围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建成区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并投入试运行,现呈报自治区金融办待批,正探索规范农村土地流转管理、健全农村产权交易规则和建立农村产权评估机构;与银行对接采取担保加确权合同抵押的方式提高贷款额度,发放农业贷款160余万元。三是积极探索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改革。平罗县对23个试点村集体“三资”及债权、债务等进行了全面核查清理,制定并修订完善了《平罗县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认定暂行办法》,积极探索农民对集体“三资”股份的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继承权机制。惠农区对38个村集体“三资”进行了清产核资,实行村级“三资”会计委托代理服务制,加强对集体“三资”处置行为的监督。

(四)社会事业改革

1.积极推动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落实《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见》(党发„2012‟28号)和《市实施“两名三提高”工程方案》,积极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实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以县区为主每年按10%比例实行教师、校长轮岗交流,市、县(区)两级政府制定每年10%自治区、市级骨干教师到偏远落后学校支教。健全教师职称评聘分离机制,研究制定了《推进教师职称评聘分离实施方案》,探索推进教师职称评聘分离。进一步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制定了《市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奖励办法(试行)》,细化《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申报市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审核评估细则》,扶持发展以学前和普通高中教育为重点的民办教育。探索新建公办幼儿园政府购买服务办法,提高了新建公办幼儿园经费补助标准。整合宁夏煤炭工业学校、西北煤机制造高级技工学校、市第一职业中专学校,组建联合学院。

2.改革专业技术职称评聘机制。探索不同类型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总量、类别、等级及其数量的设置和调整办法,初步起草了《市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激励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开展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特设岗位”聘任工作,初步拿出了专业技术人员“特设岗位”聘任名额分配方案,待市政府研究审核后步实施。

3.继续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市属医院已打破编制界限,全部实现同工同酬;县级医疗机构全部取消药品加成。探索开展医师多点执业,推动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工作;在市中医医院2013年开展法人治理结构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制定了《全员岗位竞聘方案》、《外聘职工收入分配方案》及奖惩办法等制度性规定。将平罗县定为全国第二批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单位,落实公立医院独立法人地位。

4.健全完善促进就业创业政策。一是开展智能化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完成硬件设备安装及门户网站建设,形成“同人同城同库同网”,基本实现全市人力资源市场的数据集中、服务下延、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就业服务全程自动化、网络化和一点登陆全市查询。二是开展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诚信体系建设。着手成立全市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行业协会,开展年度服务机构诚信状况评估,打造人力资源服务品牌。三是推进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出台《市大学生创业园区优惠政策和服务实施意见》、《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区建设实施方案》、《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区管理办法(暂行)》等一系列创业孵化园优惠政策,完成了26个项目的征集、评审和入驻。四是实施职业培训示范创建工程。制定了《市鉴定中心建设方案》,成立了筹备工作协调工作小组,统筹现有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建设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建立鉴定资源共享、鉴定信息互通的联系协调机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培训工作的意见》,探索建立“政府引导、企业订单、培训机构让利、个人适度缴费”的培训机制。

5.进一步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一是完善大病保险救助制度。出台了《关于市基本医疗保险新增门诊大病有关规定的通知》,增加了4个城乡居民门诊大病病种,提高了城乡居民在基层卫生院住院报销和肾透析等20种门诊大病报销比例,已累计兑现赔付1129人次,赔付金额724.8万元,共有821户家庭受益。二是改进医保监控机制。制定了《医保基金控费管理若干规定》和《市职工生育医疗费用人头包干结算标准》,完善协议医疗机构准入退出制度、协议管理制度、住院病历二级审核制度、医保用品和一次性医用耗材监控制度、医保医师日常管理和监督考核制度、协议医疗机构诚信制度等八项制度,促进协议医疗机构诚信履约、自觉控费。三是完善就医转院和跨地区就医结算医疗保险管理服务。与银川市9家医疗机构连通了医保结算系统,解决了7000多名在银川居住的籍离退休人员就医即时结算难题,方便了市参保患者区内就医。四是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起草了《市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的实施意见》,筛选农村幸福院建设项目26个,利用农村闲置村部、学校,新建、改建农村幸福院等养老服务设施;争取民政部批准建设市失能失智护理院项目,市永峰养老院一期项目建设顺利推进。五是做好低保提标扩面。把符合条件的城乡居民统一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将城镇居民低保提高到300元/月,农村低保标准由最初的每年420元调整到1930元。六是健全完善保障性住房建管机制。制定了《市保障性住房租售并举管理办法》、《市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并轨管理办法》、市经济适用住房上市交易管理办法,具体事项正在实施。七是完善住房公积金归集、提取政策。立足于扩大住房公积金政策惠及面,将住房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由30万元调整到50万元,最高贷款年限由25年调整到30年,大病提取住房公积金范围由9种扩大到15种,实行父母与子女间联动使用住房公积金归还个人住房贷款,对房租超出家庭工资收入30%(含)以上的低收入家庭可凭证明提取公积金支付房租。将机关事业单位支付工资、且与单位签定劳动合同或形成事实劳动关系三个月以上的职工纳入缴存范围。

(五)社会治理体制改革 1.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清理社区创建达标、考核评比,梳理各部门组织或批准的创评活动共有26项,其中保留24项,撤销2项。推进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改革,制定了《市社会组织深化改革实施方案》,成立“市社会组织党群服务中心”,对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一律取消业务主管单位,实行由市、县区民政部门直接登记制度;对社会组织的分支机构不再进行登记审批,异地商会、非公募基金会的审批权限进一步下放到市、县区民政局。

2.健全完善依法治理机制。一是在党政机关推行法律顾问制度。制定了政府法律顾问团工作规则,建立完善了法律顾问定期服务制度、重大事项集体研究制度、顾问律师工作交流制度等一系列工作制度,明确政府法律顾问团的职责定位,进一步规范法律顾问行为。二是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印发《关于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实施意见》及具体实施细则,进一步规范了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三是健全完善依法处理信访问题机制。制定和印发了《关于加强涉法涉诉信访法律服务工作的意见》,成立了涉法涉诉信访接访服务中心,进一步健全完善了政府法律顾问服务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机制、信访值班律师受理分流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机制、涉法涉诉信访联调联动法律服务工作机制、涉法涉诉信访法律援助工作机制,开展涉法涉诉信访案件联合接访。推行网上受理信访制度,将市、县(区)信访任务较重的职能部门接入全国信访信息系统,建立网下办理、网上流转的群众信访事项办理程序,实现办理过程和结果可查询、可跟踪、可督办、可评价。

3.改进特殊人群管理服务机制。建立了社区矫正人员教育学习与社区服务两项档案制度,制定了《市社区矫正对象定位手机管理办法》,先后为400余名社区矫正人员配备了定位手机,确保矫正对象不脱管、漏管。改进农民工资支付方式,严格执行“月支付、季结算”制度,在13家建筑施工企业推行农民工工资银行直接支付工作,办理农民工工资卡3000余张。完善劳动监察与行政司法的联动机制,研究起草了《关于建立劳动保障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联动工作机制的意见》和《关于建立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联动机制的意见》,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五)文化体制改革

1.整合组建新闻传媒集团。整合日报社、市广播电视台、市网络信息中心3家市属新闻单位,对现有人员、资产、负债等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和清产核资,组建了新闻传媒集团,目前三家单位已实行集中办公。建立重大新闻宣传报道媒体联动制度,在网首页建立《日报》电子版,网取消时政新闻采写,时政记者岗位转型,时政新闻统一采用日报稿件,实现一稿多用,促进报网融合。在网设立网络广播电台专栏,实现网上收听广播电台。

2.建立城乡文化互动机制。组织实施文化志愿服务基层行活动,选调基层优秀文艺节目进城市、进社区、进企业,扩大城乡文化交流演出。建立文化辅导员下派制度,下派的36名文化辅导员协助乡镇、街道、社区(村)组建文化活动团体,引导居民参与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按照“资源下移、重心下移、服务下移”的原则,将加强“流动文化服务”能力建设作为文化工作的重点,加大投入、增强服务、组织落实,在服务供给、人才培训等方面努力实现满足基层人民群众欣赏、参与文化活动的需求,在体验经济发展的同时,享受“文化设施网络建设”的便利和“流动文化服务”愉悦身心的快乐,实现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全市文化活动、免费开放、流动服务、电影下乡、信息共享等工作有序组织实施。

3.推进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建设。制定了《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实施方案》等文件,确定了建设市图书馆数字化系统改造一期、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市文化馆电子阅览室、大武口区文图两馆达标建设、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42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电子阅览室建设、47个社区193个行政村文化活动室文化设施配置及挂牌工程等7项重点建设项目,各项目建设正在有序推进。

(五)党的建设体制改革

1.健全完善组织工作机制。制定了《市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抽查核实联系工作机制》,推行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出情况按一定比例进行抽查。《制定了2014——2018年市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努力建立更加开放、更具活力、更有实效的干部培训体系。认真落实《市处级后备干部管理办法(试行)》、《新任职副处级干部到信访部门跟班学习管理办法》的制度,建立全市处、科级优秀年轻干部库。建立干部“干事档案”核查公示和组织部门“双向约谈、深入走访”制度,形成了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平时考查机制和综合分析研判机制。在大武口区开展“智慧党建”试点工作,在惠农区开展机关干部到社区报到试点工作,进一步完善“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制度,成立了市大学生村官促进会。改进干部培训机制,落实《市选派非公有制企业指导员暂行办法》(党办发„2013‟89号),进一步健全完善向非公有制企业选派党建指导员机制。落实《中共市委关于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实施意见》(党发„2013‟42号),推进市县党校改革,撤销大武口区委党校和惠农区委党校,原工作人员和编制由各县区消化,干部培训工作由市委党校承担;平罗县委党校挂市委党校分校牌子,实现教育资源整合共享。

2.健全完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建立党政主要负责人公开述廉制度,制定出台了《市市直部门党政主要负责人向市纪委全委会公开述廉制度(试行)》,在全区率先启动了领导干部在纪委全委会上公开述廉工作。调整市反腐败案件查办协调领导小组成员,修订完善了工作规则,建立了重要信访举报情况、重大案件线索分级移送、处分问责通报等工作机制,强化各执纪执法机关之间的协作配合,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形成了工作合力。加大对县区和部门纪委(纪检组)查办案件的指导和考核,重要案件坚持下查一级,防止压案不查、瞒案不报和查案不力等现象,先后严肃查处了三起严重违纪违法案件。 3. 健全完善人大、政协工作制度。市人大围绕健全完善人大工作制度,进一步密切与人大代表的联系,使代表依法履行职权,更好地发挥代表作用,制定出台了《市人大常委会决议、决定和审议意见、建议督办办法》。市政协制定了政协领导直接联系委员工作制度、政协委员联络服务基层群众工作制度,围绕建立党政府和政协组织实施协商年度工作计划制度,制定了《市政协2015年度协商计划》,确定了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8个协商课题,在市政协十届二次全会上审议通过,积极促进常委会协商、主席会协商、字正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等多层次广泛协商,目前已完成政府采购、中小企业技改资金、理顺工业园区管理体制等课题调研,以咨政形式对政府采购工作进行了协商。

二、深化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等待中央、自治区出台改革决策政策和报批事项。中央、自治区相继召开了2次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研究了一些重大改革事项,但目前相关文件和政策还没有正式出台,我市各县区、各部门担心“抢跑”与中央、自治区改革要求不相符,同时也期望参照中央、自治区改革“蓝本”制定相关规划、政策;一些改革《方案》、《意见》已报送自治区相关部门,但一直未下批复,影响改革事项的实施。

(二)部分改革事项研究不够深入、《方案》不够完善。目前,对一些本市能自主改革的事项,相关部门已草拟了《方案》或《意见》,但由于政策依据不够充分、改革措施可行性不强等因素,有的一直在反复修改,有的未能提交会议研究,影响改革进度。

(三)部分单位对承担的改革事项重视不够、推动乏力。一些单位没有从体制机制、制度建设、工作创新等方面研究思考改革,把抓好常规工作当做推进改革,抓不住改革的重点和关键事项,市委深化改革推动转型发展《若干意见》及其《分工方案》确定的改革任务没有有效落实。

(四)各部门(单位)协调配合还不够紧密。深化改革事项多、任务重,各专项小组牵头单位人力、精力有限,对各专项小组成员单位的改革事项不完全熟悉,推进改革主要依靠承担改革任务的责任单位。对于跨部门的改革事项,相关单位还缺乏深入沟通,分工负责、协力推进机制还不到位。部分单位牵头责任意识不强,协调配合单位不主动,使改革事项各部门、各环节衔接不紧密,各环节之间的进度不平衡,缺乏整体推进的协调性。

三、下半年深化改革的思路和举措

(一)强化领导小组决策职能。组织召开市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第三次会议,进一步完善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议事机制,健全深化改革事项会议研究、资料备案、信息报送、督查考核等制度,强化深化改革的决策研究和指导落实职能。

(二)开展重点改革事项研究。领导小组各成员、个专项小组及各责任单位要及时研究国家、自治区深化改革决策和政策,围绕全市重大改革事项,确定调研课题,开展调查研究,为深化改革提供决策依据。

(三)推动重点改革任务落实。制定《市2015年深化改革任务和推进计划》,指导各专项组坚持试点先行、重点突破、整体推进,抓好各领域改革工作。各专项小组要强化各牵头单位、配合单位职责,增强改革创新意识,增进相互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全面推动2104年71项重点任务,梳理确定重点改革事项和试点工作,确保取得实效。

(四) 加强深化改革督查考核。建立深化改革督查考核制度,制定考核办法和考核细则,发挥考核导向作用,促进各县区、各部门切实抓好深化改革各项工作,市改革办每月对深化改革工作进行统计汇总,每季度开展一次督查和通报,每半年进行一次考评。加强与与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及各专项小组办公室协调,联合开展改革专项工作督查,推动深化改革各项任务落实。

(五)扩大深化改革政策宣传。利用报纸、刊物、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积极宣传改革政策,宣传改革成功经验和典型,发布重大改革方案、重大改革进展情况,营造良好的改革氛围。加强各专项小组牵头单位的协调,及时全市掌握各类改革动态,积极编写《改革动态》,关注改革热点,发掘改革亮点,反映改革成效,总结改革经验,激发和引导全市各领域深化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加强与自治区改革办的协调,争取在自治区改革相关平台上更多反映市深化改革的动态、做法和成效。

第二篇:县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总结

突出重点抓改革 开拓创新谋发展

――**县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总结

(2015年6月18日)

市委四届十次会议召开以来,我县认真对照全市“363”重点改革项目计划,扎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呈现出“整体加快,重点突破,亮点突出”的改革局面。主要作法和成效体现为“3456”:

一、突出抓示范,三项示范创建引领发展

一是争创“全省生态经济示范县”。改革工作启动以后,**更加注重转方式、调结构,大力实施绿色发展战略,努力实现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通过坚持实施“壮生态农业、强生态工业、兴生态旅游、建生态城镇”等系列举措,总体赢得了“绿色崛起、跨越发展”的良好态势,全县绿色GDP比重超过70%,农民人均生态经济收入占比超过60%,三次产业比由2013年的24.6:39:36.4调整为2014年末的23.5∶39∶37.5,绿色发展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旋律。

二是争创“全省电子商务示范县”。立足独特的生态资源优势,以改革创新的精神谋划推进“互联网+**”行动,历时半年时间,已成功嫁接“遂昌模式”,创造了电子商务发展的“**模式”和“**速度”,先后迎来张昌尔副书记等8批省市领导亲临考察指导和全国60多个代表团前来考察学

1 习,成功举办全市电子商务现场推进会。截止5月底,我县电商由2014年底的161家增加到568家,网上创业人员由193人增加到982人,网络交易额由2050万元增加到今年头4个月的9860万元。

三是建设“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今年4月,**作为全省之

五、黄冈唯一县市,入选国家发改委等11部委联合发文明确的首批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名单。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专门发文请示省委、省政府重视支持,省政府将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以此为契机,以改革的思维全面梳理审视当前的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重新修改完善了《实施方案》,重新规划明确了生态产业、生态城镇、生态环境、生态文明等四大建设任务及保障措施,确保到2020年把**建设成为示范区中的样板区、绿色发展的先行区、生态文明的率先区。

二、着力抓试点,四项试点工作率先突破

一是党代会常任制试点。抢抓试点机遇,积极探索,务实创新,推行的党代会党任制“六制”确保了“一个中心三个党组”高效协调运转,在全市率先启动的乡镇党代会年会制取得明显成效,创新开展的“委员与党代表面对面”专题调研活动和建立完善的“1+10”制度体系引起省市关注,成功举办全省县(市、区)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工作鄂东片调研座谈会,试点工作为全省全国推广提供了有益参考和基层经

2 验。

二是大别山试验区试点县。在试验区建设上不等不靠、先行先试,大胆探索资源整合办法,主动从整合规划、整合项目、整合资金三个方面入手,“各出一道菜、共办一桌席”,先后策划实施了九资河鸠鹚小镇、三里畈温泉小镇、万密斋产业园、引凤入城、新义饮水等项目,共整合水利、农业、交通、财政、国土等部门资金4.5亿元,河东新农村试验区、大别川百里生态画廊等五个“点中点”已完成货币工程量过60亿元,建设成效连续三年位居省市前列。

三是大别山片区扶贫攻坚。大力实施精准扶贫,通过“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着力在增强“造血”功能上下工夫。完成国家“雨露计划”试点工作任务,培训贫困户子女1908名,实施扶贫搬迁184户700人、生态移民20户,全县贫困人口累计减少17.09万人。结合**县情,创新开展林果产业、畜牧产业(种草养畜)、乡村旅游三个10亿元的产业扶贫倍增计划,培育了一大批脱贫致富先进典型。前不久,省委办公厅余大桥副主任带领二处一行8人前来**开展了为期三天的调研。

四是全省农村垃圾处理试点县。分批次组织领导干部到浙江安吉、桐庐等地考察学习“美丽乡村”建设,结合**实际编制了全县垃圾处理《规划》,出台了《工作方案》,正按照“四镇示范、三带联动、整体推进”的模式全力推进,先

3 期完成四个示范镇150个村的垃圾处理,重点完成罗

九、罗胜、318三条百里画廊沿线村庄环境整治,探索建立了“户入桶、组保洁、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体系。

三、重点抓改革,五项重点改革迈向纵深

一是政府机构改革。按照省市部署和精简统一效能原则扎实推进,整合工商、质检相关职能,新组建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新组建了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新组建了县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整合县文化局(县新闻出版局、县版权局)、县广播电影电视局职能,稳妥组建县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

二是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和管办分离的要求,已对全县402家事业单位进行了摸底,并与对应上级主管部门进行沟通协商,全县事业单位分类方案正在按程序审批。

三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县共清理出行政审批服务事项4098项,其中行政许可308项,审核取消92项,确认205项;非行政许可58项,审核取消46项,保留12项。建立行政权力清单制度和动态调整机制,推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收费清单、负面清单。行政审批“三集中、三到位”基本完成,自加压力提出的“行政审批申报资料减少30%,办事时限压缩50%”抓紧落实,审批服务群众满意率大幅提升。

4 四是农业农村工作改革。大河岸镇月山庙、三河口、花艮岩等3个村的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试点为全县改革提供了借鉴。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改革整合房屋、土地、林地登记同步进行。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65家、联合社2家、家庭农场9家、专业大户135户,全县新增土地流转面积5.1万亩。创新开展集体土地股份合作试点,凤山镇蔬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成为全市第一家直接向股民分红的社区股份合作社。

五是信访工作制度改革。规范信访程序,推行阳光信访,出台了《**县逐级上访和分级受理制度》等制度,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网上信访工作的通知》,建立完善了网上信访事项办理平台,全部信访事项“网下办理,网上流转”,重要环节在网络公开,让群众的诉求网上“可查询、可跟踪、可督办、可评价”。

四、注重抓创新,六项机制创新成效明显

一是创新生态保护机制。大力推进禁止乱砍滥伐、禁止乱采沙石、禁止乱施化肥农药、禁止乱排乱倒、城区禁鞭“五个禁止”,大力实施治山、治水、治土、治林、治污“五个治理”, 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初步呈现。

二是创新社会治理机制。“四位一体”便民诉讼网络建设受到中央领导孟建柱肯定,平安创建、“法务前沿”、社区矫正、民意主导警务等特色工作在省市乃至全国有影响。城

5 乡网格化管理实现全覆盖,农村网格化建设名列全市前茅。

三是创新融资筹资机制。城投、交投等融资公司融资能力明显增强,中小企业担保公司资本金增加到2亿元,第六届“五个一批”活动融资总额突破31.2亿元,农商行改制工作全面完成,引进的荆州农商行正式挂牌运营,大别山金融工程储备上市企业5家以上。

四是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建立了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出台了《实施细则》,先后引进高素质人才15人,实施“三支一扶”、大学生实习实训引导就业1038人,在开发区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就业孵化器,绿叶公司与朱英国院士共同建立院士工作站,与黄冈师院签订了校县合作协议。

五是创新环境优化机制。出台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实施意见》,建立了重大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和审批服务零接触、跟踪服务、集中会审、马上办四项机制,完善了县领导带部门联系企业、纪检干部住点企业监督、政法干警联系保护企业工作制度。

六是创新干事创业激励机制。分别由组织部和县纪委牵头出台了《**县党员干部日常行为规范》和《关于严肃纪律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的暂行规定》,组织开展了“守规矩、有作为”学习考察和电视访谈活动,鼓励干事、宽容失败,教育引导全县党员干部勇于担当、奋力作为。

第三篇:乡镇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自查报告

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求真务实,奋发进取,镇党委、政府深入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深化改革,全镇综合经济实力稳步增长,农民生活水平进一步增高,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进步呈现出健康发展的好势头。

一、改革进展情况

(一)建章立制

立足当前,建立健全工作制度、管理制度、考核制度和督促制度,以制度机制固化建设成果。

1、深化干部考核制度改革。

全面推行干部职工考核目标管理责任制,把年度工作实绩考核、动态跟踪管理考核、民主测评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完善考核方式,形成了以科学发展为中心,以整饬作风为手段、以群众满意为标准的评价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

一是不断完善考勤制度,严肃上班纪律。制定并出台《霞寨镇干部职工绩效管理考核办法》,明确规范上下班纪律、请销假制度。每周定期抽查到岗情况,每月初通报上月出勤情况。考勤情况与绩效工资等福利挂钩,年终汇总的考核结果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条件。同时建立镇纪委、监察室巡查制度,严禁上班时间做与工作无关的事,集中整治慵、懒、散现象,提高工作效率。

二是加大违纪处罚力度。对违反机关效能建设和作风建设有关规定的干部职工,先教育,后惩处。对违反上班纪律、违反八项规定等干部,情节较轻者责令其作出书面检讨,情节较重者扣除当年度绩效奖金并进行通报批评,情节严重者上报县有关部门处理。

三是坚决制止“走读”现象,建立切实可行的管理机制,要求干部认真领会制度精神,严格约束自己,至少利用 3 个晚上下村了解村情。

2、深化便民服务制度改革。

目前,我镇已在 27 个村居全部建立村级便民服务点,逐步规范管理,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打造一支为民服务队。

一是实行定岗定责制。各窗口单位固定人员值班,细化责任范围,突出各窗口单位效能建设主体责任,责任到人,进一步加强了窗口干部管理,转变了干部作风,提高服务群众的效率。

二是强化纪律意识。修改完善《便民服务中心制度》,要求各窗口充分认识到提高工作效能的必要性和服务群众的严肃性,转变观念,履行岗位职责,严禁工作时间离岗、上网聊天、炒股、玩游戏和浏览与工作无关的网页。

三是强化服务意识。制定《窗口部门执法服务职能工作制度》,端正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进一步优化服务承

诺制、限时办结制等制度,建设一支为民、务实、清廉的服务队伍。

四是强化考评落实。制定《部门绩效评定细则》,将机关效能建设与绩效考评相结合,实行绩效情况月登记和考评累积制,进一部加强便民服务中心管理,年终将对照考评细则兑现奖惩。

3、强化内部管理机制

建立完善《规范发文和召开会议制度》,严格控制会议经费支出,节约会议精神;完善《“三公”经费支出管理制度》、《公务车辆管理办法》、《公务接待管理制度》,实行“派餐单”制度,严格公车管理,减少经费支出。

(二)深化农村产业结构改革。

推动产业转型,促进结构优化。不断打造碧初文人名片,大力弘扬榜眼精神,提升乡村文化游;建设高寨富美乡村,推介特色蜜柚文化,培育特色文化名镇,推动农业观光游。国庆长假以来,高寨富美乡村共吸引游客约 5 万人次,极大促进当地群众创业激情,创收近 20 万元。

二、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做法

通过不断的探索发展,不仅创造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同时也产生一些新的经验:一是根据霞寨镇实情,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出台《霞寨镇干部管理考核办法》,对便民服务中心实行定岗定责制,不断提升服务群众的效率。二是

以项目建设为契机,巩固和加强现有效益,不断深挖周碧初、榜眼府、高寨美丽乡村等文化资源,做大做响宣传文化品牌。

三、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虽然我镇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在探索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改革创新意识不强,大胆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够,存在一定程度色求稳怕担风险保守理念;二是农业产业结构单一,产业结构转型的力度还不大,对蜜柚的依赖性还比较高;三是真正探索的内容不够深入,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足。

四、对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1、深入贯彻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精神,突出深化改革工作,贯彻依法治国,强化依法行政,加强制度建设,细化服务,促进公正文明执法。

2、进一步增强进取意识、机遇意识和责任意识,以全面深化改革破解经济发展难题,转变单一产业,加快优化产业结构建设,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3、结合实际合理确定发展目标,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摒弃腐朽观念,鼓励领导、干部大胆改革,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争取在重点项目和关键环节上有所突破,不断激发活力。

乡镇全面深化改革总结

20XX 年,我乡按照县“1+18”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总体

要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及《中共安福县委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实施意见〉的实施意见》、县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年度工作要点》和各改革专项、专责小组《年度工作计划》,县委改革领导小组和改革办下发的其他相关文件精神,以____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为指针,围绕市委、县委的工作部署,启动实施改革措施,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现将我乡 20XX 年改革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20XX 年工作总结

(一)强化领导,切实提高思想认识

一是成立了以党委书记周祖华同志为组长,各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有关部门、站、所、办成员为小组成员的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并定期分赴各村督查、指导该项工作。二是组织学习了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切实加强党员干部的责任心,自觉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

(二)加大宣传,努力营造良好氛围

一是在改革工作中,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明确分工,按照改革要求各负其责,逐条抓好落实,从上到下一条线地进行贯彻落实。全乡先后召开工作推进会议 5 次,确保了该项活动深入人心。二是多次对乡、村干部进行理论和业务培训,通过组织机关党员干部定期开展理论学习,加深党员干部对相关业务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彼此间交流经验和教训。为改

革工作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三)整体推进,取得良好效果

建立了乡直单位、部门联动机制,行政效率明显提升。整合乡镇站所办、卫生学校部门建立联动工作机制,组织各站所办联合办公,实现一站式服务;加强各部门相关成员信息沟通,完善信息互通渠道,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作。简化办事程序,建立便捷有效的办事流程,进一步简政放权。不仅方便了群众到政府办事,提高了行政效能,也增强了政府公信力,为打造服务型政府起到了较好的先导作用。

建立了村级便民服务代办制。一是依托村级便民服务站将计生、土管等审批下放至村级为民服务站,代办村级权限业务,目前已在三个中心村建立了为民服务站;二是建立了代办联络员队伍,每个村派驻一名代办联络员,蹲村代办相关事项;三是建立了重点企业代办员制度,对辖区的重点企业派驻代办员,帮扶相关事项。

二、当前深化改革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改革发展攻坚阶段,各种矛盾和问题突显,我乡在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过程中,也充分暴露出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

一是管理制度不创新和机制不完善的问题。目前,乡干部队伍老龄化严重,不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乡没有建立行之有效的人员流动机制。这既不利于开展工作、完成任务,

也不利于提高干部职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终无法形成有序交流的机制。

二是经济综合实力上的差距。从纵向上看,近几年来我乡是大力发展,各项工作成绩显著,但从横向上看,我们与部分乡镇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我们的优势也正被赶超。目前我乡还缺乏能支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大项目,尤其缺乏能大幅增加财政收入的骨干项目。同时,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加快发展的难度也很大。

三、20XX 年工作计划

一是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贯彻落实上级关于细化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及责任制执行情况专题报告等制度。健全公众参与、咨询论证、风险评估和集体讨论决定“四位一体”的决策机制。研究制定公务接待、公务用车等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二是深入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目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已进入查摆问题、开展批评环节。20XX年,我乡认真贯彻“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重点开展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进行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同时,对存在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深入剖析根源,认真制定整改方案,抓好整改落实。推动改进作风常态化、长效化,确保教育实践活动落到实处。

三是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清理和精简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取消或简化前置性审批,实施流程再造,并与网上审批相对接,简化办事程序,建立便捷有效的办事流程,进一步简政放权。

我们要正确把握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坚定信心、开拓进取,在新的起点上开创各种工作新局面。

第 4 篇:林业局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自查报告林业局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自查报告

按照县委《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意见》(委发〔2014〕15 号)和县委办公室、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中共县委关于全面深化改革意见〉重要部署责任分工方案的通知》(委办发〔2014〕37 号)文件精神,县林业局高度重视深化改革工作,认真开展学习研究并积极组织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今年深化改革工作报告如下。

一、建立机构,明确责任

局成立了以局长蒲俊担任组长,副局长白洪、龙海洋、总工程师张强任副组长,办公室、监察室、林政资源股、产业股、造林股、森防站、绿委办、防火办负责人为成员的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林政资源股主要负责抓好深化改革日常工作。并成立了由总工程师张强为组长,局其余五位高级工程师为成员的重大生态影响评价小组,负责协调配合环保局等相关部门执行重大生态影响评价。

二、高度重视,落实任务

局党组高度重视深化改革工作,将深化改革工作纳入单位年度工作安排,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对县委县府关于深化改革的新目标,新要求及时传达到每一位干部职工,并将县委全面深化改革重要部署责任分工涉及林业部门的工作,逐个分解到相关科股室进行实施。要求按时完成县委改革领导小组和县委改革办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重在落实,并及时向县委改革办上报创新改革工作开展情况信息。

三、组织实施,创先争优

按照县委全面深化改革重要部署责任分工,2014 年度,我局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全面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2008 年我县全面启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来,已完成林农确权登记 20 余万户。今年以来,我局积极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回头看活动。一是组织乡镇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开展检查,对过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纠错。全年为漏登的林农办理林权证 1268起,为错登的林农纠错 420 起,协助乡镇人民政府调解林权纠纷 6 起。今年 5 月,我局在全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工作会议中被评为筹备、组织和服务先进单位,县目标办给予了 0.5 的年度目标考核加分。二是积极支持业主使用林权证抵押贷款 2000 余万元;三是在省林业厅印发新的《省集体林权流转管理办法》于今年 8 月 1 号生效以后,我局及时

向螺湖国际养老社区和龙凤峡侏罗纪地质公园通报了林权管理新政策,并引导他们率先在其开发建设区域,租赁林农公益林,在不改变林地用途、公益林性质、不违法国家林业政策法规的情况下,挖掘利用森林观赏效应,充分发挥森林三大效益,既实现了自身发展目标,又加强了公益林管护,也增加了林农收入,有效地激发林农的造林护林积极性。形成多赢格局。

2.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力度,严守森林资源利用保护红线。一是严格控制森林采伐限额指标。今年我县森林采伐限额指标共 42047 立方米,全县全年共采伐林木 39200 立方米,其中,公益林采伐 1700 立方米,商品林采伐 37500 立方米,未超过年采伐限额,确保了森林资源稳定增长。二是严厉打击乱砍滥伐、偷拉盗运等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全年共办理各类林业违法案件 34 件,其中刑事案件 2 件,林业行政案件 32 件,共刑事拘留 1 人,起诉 1 人,网上追逃 2 人,收缴木材 50 余立方米,罚款 10 余万元,收缴作案工具 40余件,取缔非法加工场地 3 处。三是严格林地征占用管理。今年我局分两次全面开展了违法占用林地的清理工作,加强了林地的监督管理。按照“提前介入,依法加快”的办法,对逾期不办理征占用林地审批手续者,发放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并依法查处毁损林地行为。严格按照林地征占用相关政策,加强政策宣传,对接相关职能

部门,督促和指导各业主依法征占用林地,严格林地勘验,并依法审核报批。今年,我县排查非法占用林地 25 宗,涉及面积 9.6 公顷,除移交森林公安立案查处 5 宗外,其他全部实施行政处罚和责令限期恢复还林,收缴罚款 3 万余元。督促市县重点工程办理征占用林地手续 8 宗,涉及面积 255亩,收取植被恢复费 151 万元。通过依法审批,实现依法占用,为我县涉林工程依法启动建设奠定了基础。四是加强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治。测报准确率达 97.2%,成灾率控制在 3‰以内,无公害防治率任务达 100%。五是森林防火工作力度不断加强。按照《省森林防火条例》要求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在加大宣传力度的同时,做好重点林区、风景区森林防火工作,完善各种巡山护林制度,组建专业扑火队伍,并率先在金华山道观进行森林防火“六有”标准建设。全年全县未发生一起重大森林火灾,将森林火灾损失率控制在了 0.1‰以下。今年 12 月 1 日,我县的森林防火工作代表全市在市政府召开的“全市森林防火工作会议”上作交流发言。通过上述工作,有效保证了我县的森林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严守了森林资源利用保护红线。

3.加强国土绿化和全民义务植树,开展生态破坏修复工程。一是抓好春季、秋季大造林和全民义务植树运动。今年全县共营造林 3 万亩,植树 200 余万株,建设太湖湿地公园 75.48 万平方米。二是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省级

环境优美示范县城”等活动,促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常态化。对城区内各节点、广场及道路绿地、行道树的绿化严抓细管,按要求对花、草、树木定期修枝整形、提干疏枝。对城区苗木进行了全面施肥两次,共计 26 万余平方,并定期进行病虫害防治,保证了城区苗木生长茂盛,绿地整齐美观。新建绿地 82.5 亩,补栽补植树木 8.2 万余株,草坪 5000平方米。完成通道绿化补植 32 公里,完成江河补植 9.5 公里、塘库补植 10 余亩。近期,我局还将组织绿委成员单位在河东片区开展涪江生态修复工程冬季大造林。三是改变木质原料林建设方式。将过去的一家一户分散落实土地造林,改为统一落实土地,由木材经营加工业主集中造林,便于造林质量监督管理,统一落实人员管护,保证造林效果。全年将在青岗、曹碑集中投入 30 万元,成片营造木质原料林 1000亩以上,可预期收益 240 万元。全年森林面积增加 1.07 万亩,森林蓄积增加 13 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 41.51%。通过森林资源的不断增长,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净化污水、降低噪声、维护生态平衡、美化环境、促使人体健康等生态效益得到充分发挥。

4.加强林业龙头企业和林业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我县采取以林业项目为依托,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为重点,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经济林基地和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基地,从而带动林业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一是《县

核桃良种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通过了市林业局审批,实施单位太阳湖公司正积极开展项目实施工作,目前已完成“平灵一号”、“平灵二号”本土优质核桃品种的申报工作;二是以金皇乐爽鹿业有限公司为野生梅花鹿驯养繁殖基地,开发了青岗、大英两处养殖分厂。目前该公司获得国家林业局颁发的野生动物专用标识产品贴签正式启用,全省仅此一家。精制鹿血酒包装获得国家级设计优秀奖,圣鹿尚品鹿胎胶囊的研发也正式启动。三是林业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今年我局在开展全县林业专业合作社摸底调查工作的基础上,切实做好了专业合作社建设项目的方案编写的指导和项目实施的检查督促工作,积极为我县林业合作社发展做好分类指导,大力开展林业合作社示范社创建活动,凤来镇居家沟村香玲核桃专业合作社获得省级财政专项资金 50 万元。瞿河乡牛心村鑫清泉核桃合作社被评为市林业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并获得省级财政专项资金 50 万元。

5.完善森林资源动态补偿机制。一是大力宣传林农参加森林保险,并积极配合协调保险部门做好森林保险工作。2014 年,全县 20 余万林农全部参加了森林保险,参保面积达 52.8 万亩,保险公司提前支付森林病虫害防治经费十万元用于生物防治,尽可能减少林农因森林病虫害、森林火灾等造成的经济损失。二是开展森林生态效益补偿。严格贯彻国家惠民政策,将森林管护资金以一折(卡)通形式补助给

林农,2014 年,我县实施天保管护面积为 33.58 万亩,兑现林农生态效益补偿资金 495.305 万元。

6.积极利用林业项目进园区,促进农业和农村改革发展。一是利用新增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建设项目,全县共发展青花椒面积 8400 亩、补助资金为 300 万元,规划用于种植210万元,基础设施补助90万元。规划机耕道建设11.25公里,标准为 8 万元每公里。其中威迈农业有限公司在万林乡发展青花椒 3400 亩,生产便道 4.5 公里;丁乙公司在沱牌证、万林乡发展青花椒 5000 亩,生产便道 6.75 公里,目前该项目正在进行补植补造。二是在瞿河高家沟村实施育林基金城乡绿化项目,省级投资 100 万元,通过公开招标,招标资金 59.52534 万元,分别在瞿河乡高家沟村、老城村、牛心村实施。该项目目前正在实施过程中。三是在广兴塔子山到双溪建成良种核桃示范基地 2000 亩。四是在沱牌镇开展森林抚育 1000 亩,金鹤乡开展森林抚育 1000 亩,荒山造林 620 亩。

7.实现林业废弃物转化成可利用资源。引导新尺度木业有限责任公司秉承“节能、环保、生态、绿色”理念,抓住国家大力发展生物质能源政策,利用生产加工过程产生的林业“三剩物”即采伐剩余物、造材剩余物、加工剩余物和周边丰富的秸秆原料资源,投资 5138 万元,在金华镇实施“年产 10 万吨生物质固化成型燃料加工项目”,年产值可达

4000 万元,今年十月已经正式投产,推动了我县森林资源综合利用迈上一个新台阶。

8.推进新的化工原料林品种发展,打造新的林产品,促进林企合作共嬴。引进省恒美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在我县青岗镇车家沟村流转土地打造皂角树、菩提树(学名无患子)种植示范基地,建成种植示范基地 1000 亩。以提取皂角树、菩提树的果实富含的药用、保健、油脂等成分,开发高价值的洗洁、皮肤保健、美容、生物质油料产品,预计生产规模达到 10 万吨,实现税利 3000 万元。既推进了我县闲置土地的利用,又提高了植被覆盖,改善了生态,美化了环境,增加了农民收入。

四、存在的问题

1.由于地方绿化投入减少,致使一些乡镇对造林绿化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抓的力度不大,造林效果不理想。

2.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日趋隐蔽,打击难度进一步加大,森林资源保护任务艰巨,森林资源稳步增长难度大。

3.我县林业产业规模普遍较小,品牌特色基地少,缺乏具有竞争优势的龙头企业,生产装备、工艺落后,林业专业合作社助农增收脚步缓慢。

4.投入不足。国家对林业投入政策缺乏持续性和可操作性,项目投资少,特别是对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几乎没有项目扶持。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明年,我局将进一步深化林业改革,创新林业发展。

1.全面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积极开展林业产业化经营和林业产权经营试点示范,进一步巩固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成果,规范组建林业合作社,有序流转林地,规模经营森林资源,提高林业效益。

2.积极搭建林业产权交易平台,为林业产权交易创造条件,加速森林资源向效益的转化。

3.积极推进林业产权融资,促进森林资源向资本转化,增加林业再投资能力。

4.大力扶持龙头业主兴建林业特色种、养基地,兴办林产品开发企业,做长产业链,提高林业收益。

5.全面推行木材经营加工者投资森林管护和原料林基地建设,将森林资源开发利用者转化为森林资源培育保护者,以短养长,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

第四篇:乡镇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总结

全力以赴抓改革 开拓创新谋发展

——XXX2016年度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总结

区委办:

2016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中省区全面深化改革要求部署,以改革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不断巩固提升改革成效,持续有力推进改革落地,全镇改革工作进展有序、成效显著。

现将我镇年度全面深化改革工作以下总结:

一、领导组织有力,有序深化改革

在区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我镇不断强化领导组织,加大宏观调控和科学指导作用,各项改革工作稳步有序进行。

(一)细化了工作目标。按照《区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6年工作要点》《2016年着力推进的重点改革任务》和《2016年自主改革任务》要求,我镇经过广泛深入调研和反复研究论证,结合镇情实际,制定了《×××2016年度镇委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要点》,明确了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等10个方面51项重点任务,并确定了教育体制改革、卫生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四项自主改革任务。形成了《×××2016年度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台账》,明确了各项改革改革任务的具体牵头部门、配合部门,要求落实进度要求、体现成果形式、跟进完成情况。

(二)强化了工作制度。为有效推进改革,形成了一系列便于操作、执行力强的改革方案和制度。全年共举行改革专项工作会议8次,传达中省区改革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改革工作,加强改革部门之间的联动作用,形成系统整体合力。提出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工业系统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议案》等议题,形成了《×××2016年度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方案》《×××政府职能转变和党政群机构改革方案(草稿)》《中共×××委关于加强和改进镇乡(镇)人大工作的实施意见》《×××车改实施方案》等制度。通过公开遴选的方式,在镇直部门中遴选了四名同志进入改革办,强化了改革工作队伍。

(三)取得了明显成效。据统计,全年共形成了《把握发展机遇 稳步推进医改》等14篇分量较高的改革工作调研报告,围绕各项改革工作亮点重点,刊发《改革专刊》27期,向区委改革办报送改革动态信息100多条,在报、台、网分别发布《改革征文启事》,共收到相关改革征文60余篇,经筛选向区委改革办报送40余篇,有4篇被《××日报》择优刊发。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有力带动下,全镇各项事业发展成绩显著……

二、注重统筹兼顾,扎实推进改革

结合各项改革工作,我们注重做好统筹兼顾和责任落实,在做好“规定动作”的同时,加大自主创新和积极作为,在一些重点领域中取得了扎扎实实的改革成效。

(一)教育体制改革迈上新步伐。按照《关于全面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在2014年清涧中学和昆山中学成功实施“四制”(即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岗位责任制和绩效工资制)改革的基础上,今年加大了强化保障和深入推广力度,成效十分明显。一是教育投入力度加大,用1000多万元实施了×××中学的整体搬迁工程,用30万年薪聘请名师担任×××中学校长,对区委组织部下达的人才经费,不折不扣用于名师招聘和绩效奖惩,不断提升教师竞争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二是启动教学新模式,在昆山中学探索实行“家校合作办学”模式,强化教学管理工作,解决了大量学生外出就读问题,留住了一大批计划外出上学的学生。三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利用“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教师培训发展战略,强化了教师的业务素质水平,中考高考升学率明显提升。

(二)镇村综合改革展现新作为。按照省区镇村综合改革总体要求,我镇超前谋划、及时部署,制定了《×××关于镇村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率先在全区完成了改革任务。目前,乡镇总数由12个减少到了9个;各乡镇“五办三站”职能整合方案初步拟定(上报待批);在小并大、差并好、弱并强、远并近和土地资源不动、固定资产不动、债权债务不动的“三不动”原则下,按照45%的撤并比例,全镇639个行政村将整合撤并为383个行政村。镇村综合改革的顺利完成,切实优化了镇村组织机构设置,降低了行政成本;选优配强了村“两委”班子,提升了农村管理服务水平;有效整合利用了集体资源,为乡镇和农村发展增添了新活力、带来了新机遇。

(三)文化体制改革取得新突破。立足优质自然和人文资源,我镇全面加大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加快文化旅游新型朝阳产业发展步伐。一是加大文化资源开发力度,《白草寺庙会》和《×××枣木根雕》文本、影像制作全部完成,进入申报省级、区级非遗阶段,同时积极申报陕西省×××无定河蛇曲群地质公园。二是加速文化事业发展进度,组建成立了清涧道情演艺公司、文化旅游有限公司,成功改制了镇文工团,“文艺下乡”活动形成规模,电视广播“户户通”和“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三是加快旅游景点建设步伐,截至目前,总投资2000万元的路遥书苑主体竣工;总投资2亿元的北国风光景区完成藏雪楼主体和门户区土方工程,毛主席诗词馆有序推进;总投资3000万元的黄河太极湾景区门户区开工建设。

(四)宜居城区建设迈上新台阶。以创建省级园林镇城为契机,扎实推进宜居生态工程建设。一是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与棚户区改造、移民搬迁有机结合,群众意愿得以满足,基本住房得到保障,各项惠民政策有效落实;二是城区管理秩序明显好转,绘制出了《城区环境卫生和交通管理示意图》,《城区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初步拟定,按照区场化运作方式,建成了东沟农贸区场及停车场,旧城区“三乱”问题、停车难题得到彻底解决;三是生态文化园建设稳步推进,按照“四季常青、三季有花、山山有文化、处处受教育”的思路和“多元投资、捆绑使用,合力推动、各记其功”的机制,截至目前,植绿30万株,建成林果观光园、特色文化广场、文化亭廊各6个,拓宽环山道路9公里,一个20平方公里的生态文化园初具规模。

(五)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新进步。一是大力发展产业建设,坚持“东枣西果桃”战略,全力推进红枣低产园改造,扩大了苹果、设施蔬菜、小杂粮种植面积,发展了蚕桑、黄花菜、红葱等新型产业,积极推进土地流转、枣林流转和家庭农场资格认定等工作,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的决定》,探索了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二是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整合农业、国土、林业、财政等部门资源,结合涉农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形成了石咀驿康家湾、双庙河南洼、下廿里铺贺家塬、乐堂堡师家沟等种、养、加一体发展模式,以及“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农业产业模式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三是深入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结合农民增收“十强乡镇百强村”创建活动,出台了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13条意见,鼓励“能人”创企业、群众创农业,加强在政策、财力等方面的保障,发挥政策引导和区场调解“两只手”作用,在现代农业巩固规模、提质增效上取得新进步。

(六)依法治镇水平实现新提升。一是强化法治宣传,提升领导干部依法执政水平,健全和完善法律制度,启动执法问责机制,在经济发展、项目建设、民生保障、企业运行等方面依法推进。二是深入推进“三官一律”(即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进社区(村组)工作,明确了责任片区和责任人,加大违法乱纪打击力度,严明法律章程,加大“法治清涧”建设力度。三是深入推进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全面推行“131”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即信息预警机制、三级联调机制、信息宣传反馈机制),探索运行“三警合一”试点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七)人事管理制度实现新进步。一是将部分原由镇委常委会研究任命的科级干部和享受科级待遇干部的管理权进行下放,事业单位企业管理的人事任命由镇政府管理任命,科级非领导职务任命由镇委组织部管理任命,工会主席任命由镇委组织部与工会共同负责,新任工会主席不与行政级别挂钩;二是严格干部提拔使用、管理考核,制定了《领导干部综合研判办法》和《镇委全委会对正科职领导干部拟任人选和推荐人选票决办法》,构建起“三位一体”考核机制,有序消化超配科级干部24人。三是加大对优秀年轻干部的培养使用力度,通过考试,从大专以上高学历人才中招聘近200人,充实到教育、卫生系统,以及各乡镇和部分镇直事业单位中,交流挂职副镇长9名。

(八)资源整合利用取得新成效。一是科学整合原公安局办公场所、镇招待所、原中医院等单位办公资源,实现合理利用,有效解决了34个机关单位长期租房办公问题,每年节约租房费300多万元;二是加快推进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对现有便民服务大厅实行扩建,建成1000平方米以上的标准化政务服务中心,预计年底前建成投用,彻底结束行政审批分散办公、串联审批的历史,有效提升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水平。三是加速“多规合一”改革进度,结合清涧境内山大沟深,地下矿产资源匮乏、农业生产条件差等镇情实际,将发改、住建、土地、环保等多种规划统筹、整合起来,各类规划繁多、部门各自为政、协调衔接困难、行政资源浪费等弊端得以有效革除。

与此同时,纪律检查体制“三转”改革全面有效推进;政府机构职能和事业单位改革方案上报待批;公车制度改革全部完成,成立了公务车辆服务运营中心,收交公车87辆;卫生体制去行政化改革调研正在深入进行;“三证合一”改革制度全面启动;民主法制、国有企业、农村产权等改革工作均按要求、按进度同步推进。

三、认真总结反思,科学谋划改革

回顾2016年的改革工作,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不少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继续保持清醒头脑,深入总结、理性分析,并科学谋划、合理部署好2016年工作,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持续推进,“四个××”宏伟蓝图早日实现。

(一)强化“三种意识”。一是强化主动意识,在思想上实现“要我改”到“我要改”的转变,在行动上实现“填空选择”到“发散思维”的转变。二是强化推进意识,杜绝不想改、不会改、不敢改的消极情绪,杜绝怕担胆子、怕惹人、怕出事的心理,杜绝推诿扯皮、避重就轻、蒙混过关、得过且过的现象。三是强化创新意识,摈弃经验主义和本本主义,敢于打破常规、推陈出新,在“新”和“变”中求突破。

(二)注重“三个统一”。一是统一认识,坚信改革才是发展的唯一出路,自觉认清发展形势,主动适应发展新常态,从严从实转变工作作风,以实实在在的行动践行改革。二是统一目标,重点抓好“多规合一”、“十三五”规划编制、2016年重点改革工作梳理等工作。三是统一方针,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确保改革精准落地生根。

(三)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建议建议上级部门能强化指导,下派专业人才进行示范指导,组织活动强化交流学习,帮助我们在全面深化改革工作中进一步明确方向、坚定信心、掌握方法,实现改革成效的最大化。二是建议上级部门在考核验收改革成效时候,结合镇情实际,尤其是尤其南六镇基础差、底子薄,尽量减少横向比较。三是建议上级部门能够加大倾斜、扶持力度,尤其是政策和资金上的扶持。

第五篇:司法局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汇报

为深入推进我县全面深化改革,今年以来,县司法局认真贯彻《县委办公室关于印发及 8 个专项小组 2019 年工作计划的通知》(泰字[2019]94 号文件)精神,紧扣增强群众获得感这一重点,树立争先创优这一目标,扎实推进我县深化改革各项工作。

一、2019 年工作总结

(一)积极落实政法机关机构改革。

根据机构改革相关文件精神,县政府法制办公室的政府法制工作相关职责已划入县司法局。调整后,我局有 6 个内设机构分别是:办公室、政工股、普法与依法治理股、法律服务管理股、社区矫正管理股、法制股;我局局机关政法专项编制 13 名。设局长 1 名,副局长 2名,政治处主任 1 名(副科级)。县政府法制办相关档案已移交县司法局,由专人保管。机构改革后,法制办转入 3 名干部,但我局全局编制没有增加,出现超编两人的情况。乡镇司法所政法专项编依旧为32 人,没有改变,机构改革后,我局更加突出以民为本的工作理念,局机关全体人员进一步加强了政治理论学习、业务学习,能够按照机构改革任职和岗位调整部署,迅速进入角色抓好各项工作。

创新服务方式,打造法律服务综合平台。

县法律服务中心设在白凤大道旁,交通便利。该中心是集法治宣传、法律援助、法律咨询、人民调解、行政复议、社区矫正、安置帮教等多项职能于一体的多功能、一站式法律服务平台,将有力地引导群众从“有事找政府”向“有事找法律”转变。群众只要有法律服务需求,

该中心可争取实现一次性为其解决法律难题,让群众真正感受到高效、便捷。中心窗口保持一人一岗,挂牌上岗。全面落实岗位责任、服务承诺、首问负责、限时办结、服务公开等制度,健全法律服务质量反馈机制、评价机制、监督机制、失信惩戒机制,并公示上墙,自觉接受来自政府、社会和群众的全方位监督,规范法律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行为。

积极落实涉法涉诉信访改革工作意见要求。

我局切实抓好涉法涉诉信访改革工作。一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涉法涉诉信访领导小组。二是规范投诉和行政复议案件办理程序。三是认真组织开展案件评查活动。四是集中开展法律宣传咨询活动,增强群众法律意识。五是组织律师参与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化解,切实做好稳控工作。今年来,司法局指派律师、公证员等法律服务工作者参与涉法涉诉信访案件 28 件,有效防止了矛盾激化。六是实行案件代理报告制度,依法维护信访当事人权益。七是认真开展法律援助工作,预防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发生。我县法律援助中心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开展工作,积极参与信访工作,围绕人民群众“热点”和“难点”开展法律服务,做到应援尽援。八是加强人民调解工作,认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及时组织化解,从源头上预防产生涉法涉讼案件。无一件因纠纷调解不及时引发的越级上访、群体性事件,有力地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继续在全县农村推动实施“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

实施农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以来,各乡镇以培养农村“法律明

白人”为抓手,引导村民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去年,各乡镇按照农村“法律明白人”培养标准和要求,完成了一村一名“法律明白人”骨干,普通“法律明白人”占农户总户数 15%的目标任务。今年要在去年的基础上再完成 15%,达到 30%。建立健全工作考核机制,把农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作纳入高质量发展、全面依法治县、综治考评体系、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和“七五”普法中期检查内容,先后开展工作督导 3次。组建了由各普法责任主体单位推荐的 17 名讲师组成的县级农村“法律明白人”讲师团,分赴各乡镇各单位开展培训。县妇联充分发挥妇女工作的优势,率先在全县开展农村妇女“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在各乡镇组织农村妇女“法律明白人”培训班6期,“法律小课堂”13次,培训村级妇联干部 1500 人次,培养农村妇女“法律明白人”骨干 200余名。全县各乡镇各单位在坚持以往召集法律明白人进行会场集中培训的模式下,结合本乡镇、本部门其它主要工作及自身特点,将培训的模式因地制宜多样化,深入化。

(五)持续推进行政检查“双随机一公开”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

一是完善随机抽查事项清单。根据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由各行政执法单位根据法律法规规章的修订情况和工作实际进行动态调整,及时向社会公布。2019 年 7 月 2 日,根据上级法律法规的立改修废情况,公布了《关于公布政府部门随机抽查事项清单的通知》,及时对全县各部门的随机抽查事项进行调整,确保随机抽查事项的合法有效。二是调整平台单位。因机构改革和我县部门单位的实际工作情况,

对进入平台的单位进行了调整,由去年的 36 个调整为 26 个。三是动态调整随机抽查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各行政监管单位就抽查清单,建立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要求名录库所有人员必须在岗在编,并且办理了行政执法证件,并及时进行动态调整。四是各平台使用单位通过平台及时制订本年度的行政执法检查计划,抽取检查任务,并组织开展行政执法检查。截至 12 月 5 日,今年全县各行政执法单位都已经制定了年度检查计划,共通过平台制定了 40 个检查计划,生成检查任务 55 个,录入检查结果 952 个,执法案件 27 个。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人员编制数少。法制办合并之后未增加编制数,合并之后出现超编现象,新上任的副局长尚未解决编制问题,司法所新提拔的12 名所长也尚未入编,一定程度上影响工作积极性。

(二)保障的力度有待增强。我县农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人数多任务重,经费缺口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工作的开展。

(三)“法律明白人”培训的效果有待提升。培训形式单一、内容不够精准,照本宣科、照念法条的灌输式教育培训效果有待实践检验。少数乡镇党委政府主体责任缺位,支持力度不大,思想上对农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还是不够重视,责任单位主动参与意识不强。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要抓关键,强示范。抓好村“两委”干部的法律学习培训,然后再向农村党员、有文化的组干部延伸,继而进一步向普通法律明白人辐射。以农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六个一”达标创建活动为抓手,

实施一乡一示范点、一村一示范骨干的“双示范”工程,确保每个乡镇打造 1 个以上示范点,让群众足不出村就能享受优质、高效、便捷的公共法律服务,降低群众使用法律服务成本。

(二)要抓配合,强协调。各乡镇是培养一户一名“法律明白人”工作的主体。党政一把手要亲自过问,分管领导要具体负责,乡镇综治办、司法所负责督促和指导,驻村干部挂村帮育,各村委会积极配合落实。

(三)要抓整合,强保障。强化组织保障和经费保障。发挥党委领导的组织优势,统筹安排。善于发挥各部门优势,整合各种力量、资源。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采取以案释法、案例教学等方式,对农村“法律明白人”及其骨干开展现场观摩教学。

(四)要抓机制,强督导。将培养工程纳入高质量发展、法治建设、综治考评内容,增加单项分值。强化依法治县办工作队伍和能力建设,加大情况通报、督导推进力度,进一步压实各级党委、政府主体责任,推动培养工程健康有序规范发展,力争在年度法建考评中取得优异成绩。

上一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心得下一篇: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