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硕士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我国法律硕士人才培养现状评价及制度完善建议

摘要:法律硕士(Juris Master)教育,简称JM,是我国培养高层次的复合型、实务型法律人才的主要途径。自1996年创建并试点,2006年进入正式创办阶段,教育部与部分培养机构己历经近20年的实践和探索,形成了一些基本性的培养框架与制度,如全国联考入学、入学考试科目的确定、培养目标,学位论文要求等,然而备受瞩目的高层次、复合型、实务型的培养目标还是差强人意,那么完善JM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M人才培养制度以达到既定的培养目标成为我国法律硕士教育研究中的焦点问题。本文根据调研,通过提出观点,发现问题,内外比较,提出建议的途径来探讨我国法律硕士的人才培养制度。以教育部对法律硕士的培养目标为导向,从教育学的视角为切入点,构建法律硕士人才培养的评价标准,设计问卷调查,对几所大学毕业及己毕业的法律硕士生进行调研,分别从宏观与微观层面发现我国法律硕士教育存在以下问题:由于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的限制,JM教育预期的高层次的复合型、实务型的培养目标未实现;各培养机构对JM的培养缺乏清晰的培养理念;JM师资结构有待优化;JM的课程设置等教学内容缺乏特色与实务化;专业实践环节薄弱。针对上述培养中的问题,分析其背后存在的原因,再结合国外高层次法律职业人才培养方面的实践与经验,最后分别从宏观与微观层面提出改革与完善我国法律硕士人才培养的对策。JM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构建一个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培养制度。从制度层面的培养目标出发,是完善与改革法律硕士教育的旗帜;因地制宜创新JM教育培养理念是完善JM培养制度的先导[1];吸收国外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的先进经验是完善法律硕士培养制度的有益借鉴;有针对性的对出现的问题予以矫正和完善是法律硕士培养制度改革的核心所在。

关键词:法律硕士;培养目标;法律教育;完善;制度

学科专业:法律(专业学位)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法律硕士教育概述

1.2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1 选题背景

1.2.2 选题意义

1.3 文献综述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5 论文结构

第二章 我国法律硕士人才培养现状的评价标准

2.1 评价标准

2.1.1 培养理念

2.1.2 课程设置

2.1.3 考核机制

2.1.4 教学方法

2.1.5 师资队伍结构

2.1.6 专业实践

2.2 问卷调查的对象与方法

2.2.1 调查对象

2.2.2 调查方法

2.2.3 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和结果分析

第三章 我国法律硕士教育实践中凸显的主要问题

3.1 宏观层面的问题

3.1.1 法律硕士教育成效不明显

3.1.2 缺乏明确的培养理念

3.2 微观层面的问题:培养过程存在瑕疵

3.2.1 教学考核方式单一及形式化

3.2.2 教学方式亟待改革

3.2.3 课程设置有待优化

3.2.4 实践环节相对薄弱

第四章 西方发达国家高层次法律人才培养的经验

4.1 美国法律职业教育的实践经验

4.1.1 美国法律教育与法律职业的形成

4.1.2 美国法律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

4.1.3 美国法律职业教育所采用的教学方法

4.1.4 重视律师考试的通过率

4.1.5 美国法律职业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4.2 德国法律职业人才培养的经验

4.2.1 德国法律人才的培养目标

4.2.2 德国的法律人才的培养模式

4.2.3 实习规定与法律职业教育

4.2.4 法律教育与司法考试相联系

4.2.5 德国法律职业人才培养对我国的启示

4.3 日本高层次法律人才培养的经验

4.3.1 日本的法科大学院教育

4.3.2 日本法科大学院教育对我国JM教育的启示

第五章 我国法律硕士人才培养制度的完善建议

5.1 宏观层面的制度完善建议

5.1.1 完善法律硕士的指导机制

5.1.2 深化培养目标

5.1.3 明确培养理念

5.2 微观层面的制度完善建议

5.2.1 完善考核方式

5.2.2 构建结构合理的课程体系

5.2.3 增强实务化教学

5.2.4 优化师资力量与结构

5.2.5 强化实践教学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技术培训论文提纲下一篇:中药学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