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集技术论文范文

2022-05-09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分集技术论文范文(精选3篇)》,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摘要】论文简单介绍多天线技术,具体研究了多天线技术中的发射分集技术原理和技术分类,并结合TD-LTE系统,讲述了发射分集技术在实际TD-LTE系统中的原理和应用。【关键词】发射分集;多天线技术;TD-LTE1.多天线技术发射分集技术是多天线技术中的一种,在TD-LTE系统中有着充分的应用。

第一篇:分集技术论文范文

舒适护理对手术病人术前应激反应的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接受普通护理和舒适护理方法的两组手术病人,测定各组病人入手术室前,入室后接受不同护理后的应激相关指标。了解不同时段病人心理、生理的应激水平,从而比较普通护理和舒适护理在手术病人中谁更具优越性。方法 选择 ASAⅠ-Ⅱ级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80 例, 随机分为普通护理组( P 组) 、舒适护理组(S组)(每组40例),测定各组病人入手术室前,入室接受不同护理后的血浆皮质醇浓度、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浓度,同时分别记录两组血压、心率及焦虑程度。焦虑值测定采用 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心理状态评定。该量表含20条测量项目,每条 1~4分, 分4级评分,累计评分50分以上表示有焦虑存在。比较二者有差异性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以此判定舒适护理方法是否更能降低病人的应激反应水平。结果 术前行舒适护理的病人较普通护理的病人术前应激反应水平明显降低,两租患者血浆皮质醇浓度、去甲肾上腺素 和肾上腺素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两组血压、心率及焦虑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普通护理模式相比,舒适护理更能降低患者术前应激反应水平,有利于病人手中的管理及后术后的恢复,是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值得推广的一种护理学方法。

【关键词】舒适护理;手术应激

舒适护理又称为舒适的干预行为, 它可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上达到最愉快状态, 或缩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1]。可以降低病人的病人的焦虑的程度,从而降底病人的应激水平。我院手术室以萧氏舒适护理模式为框架,改变以往手术室以被动功能制护理模式,制定了一系列手术室舒适护理流程,应用于手术室病人的护理,并对相应护理问题进行解答。简述与手术有关的知识,各种配合方式。有研究表明,术前医护人员通个与患者交流可以提高患者手术前心理的自主性,减轻患者的焦虑状态[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行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病人80例(ASAⅠ-Ⅱ),随机分成两组,普通护理组( P 组) 、舒适护理组(S组),每组40例,,常规术前检查,术前访视,所有病人都大专以上学历。

1.2方法 两组病人术前一天都由麻醉医师常规访视,S组病手术室巡回护士前往病房对病人进行访视, 说明访视的目的, 向患者作自我介绍及手术 室环境介绍。全面了解患者病情、个人背景、心理活动、家族史、对手术的认识程度等, 并有针对性的指导患者手术的必要性、术前的注意事项、手术过程、麻醉及术后恢复等。告诉病人术中特殊体位, 取得病人的密切配合。了解患者的心理,关心、安慰、鼓励患者,访视过程中护理人员交谈时应和蔼可亲, 回答询问时认真 耐心, 满足他们的心理舒适需求。入室后P组常规护理,S组,手术当日, 巡回护士将口罩、帽子摘 掉, 等候在手术室门口, 并以笑脸和亲切的问候迎接病人,。当患者进入手术室后, 在交谈沟通的基础上做好术前准备工作, 一切操作要稳、准、轻, 尽量避免因操作不慎造成声响过大, 给病人带来不良刺激。医护人员的言行应严谨有礼, 及时给予患者解釋及安慰, 给他们创造一种安全感, 使之与医生更好地配合。整个过程以萧氏舒适护理模式为框架,制定了一系列手术室舒适护理流程进行护理,

1.3监测指标 分别与手术前一天(T1),入室后(T2),舒适护理后麻醉前(T3)抽血测定两组病人抽取静脉血20 m l, 4 000 r/ m in 离心10 min, 提取血浆, - 70℃保存, 所有样本均一次性同时处理。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检测血浆皮质醇( Cor ) 含量, 液相色谱仪检测去甲肾上腺( N E)和肾上腺素含量(E)。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计数资料均采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采用完全随机设计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T1时段两组病人血浆皮质醇浓度、去甲肾上腺素 和肾上腺素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 ,T3时段两组病人血浆皮质醇、去甲肾上腺素 和肾上腺素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T2T3时段两组患者血压、心率及焦虑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随着现代护理学的开展, 手术室护理工作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技术操作和配合, 而应将舒适护理的理念融入手术护理全过程[3]护理又称为舒适的干预行为, 它可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上达到最愉快状态,或缩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护理干预可降低手术患者围术期的应激状态, 对保障手术顺利完成有积极意义[4]。手术作为重大的心理性和躯体应激源[5]导致机体产生的应激素可使心率、血压、心肌收缩力发生改变, 可使冠状血流明显减少诱发心肌缺血,心肌梗塞以及心律失常等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心理上的疑惧和生理上的创伤直接影响患者的正常生理活动[6],造成心理和躯体的不适,甚至导致强烈的生理与心理应激反应。这些反应如过于强烈,不仅对神经、内分泌及循环系统产生影响 ,而且会直接干扰麻醉和手术,影响病人的治疗方案

【7】。围术期患者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抑郁, 还可以出现切口延期愈合、免疫抑制、痛阈降低甚至会并发应激性溃疡和精神障碍等不良反应,严重影响围术期的准备、处理和术后康复和生活质量, 极大地影响了病人病情的进展与预后。激事件的不可预见性和不可控制性越强, 所引起的心理应激反应越强, 造成的生理紊乱也越严重, 但如果个体在应激事件发生之前对其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则可相对缓解心理和生理的应激反应程度

【8】。手术患者的心理应激反应一般在术前1d或进入手术室后达到高峰。手术应激引起的焦虑是一种较短暂的状态性焦 惧和对病愈的渴望可导致严重的心理冲突。应激反应可启动下丘脑- 垂体- 肾上腺皮质内分泌轴, 导致皮质醇升高,也可激活交感-肾上腺髓质内分泌轴, 引起儿茶酚胺的释放, 故血浆皮质醇浓度、去甲肾上腺素 和肾上腺素浓度,是机体发生应激反应的敏感指标。测定血浆皮质醇浓度、去甲肾上腺素 和肾上腺素浓度就可以反应病人的应激水平。另外,应激反应一般都伴有生理、运动指标的改变, 因此生理指标可间接反映应激反应的水平。本研究中P组和S组病人T2时段血浆皮质醇浓度、去甲肾上腺素 和肾上腺素浓度比较时,P组病人的血浆含量明显升高,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说明舒适护理可以明显降低病人入手室后手术前的应激水平。T2 T3时段两组患者血压、心率及焦虑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血浆皮质醇浓度、去甲肾上腺素 和肾上腺素浓度比较结果一致。王彦荣认为护理干预可降低手术患者围术期的应激状态,与本文的结果一致。这有利于病人术中的麻醉管理以及术后的恢复。与普通护理模式相比,舒适护理更能降低患者术前应激反应水平,有利于病人手中的管理及后术后的恢复,是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值得推广的一种护理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青敏.实施舒适护理的影响因素与研究进展[J].上海护理,2006,6(1):54-56.

[2] j-ling M , N ordahl G , Ol of ss on N , et al . T he impact of pr e- operat ive inf ormat ion on st ate anx iety , post operat ive pain and at isf act ion w it h pain managem ent . P at ient Educ C ou ns, 2003,51:169-176.

[3] 方茜,许敏,王小琴.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探讨[J]。当代护士,2004,(4):24-25.

[4] 辛学银,康静.护理干预对术前心理应激反应影響的观察[J] 临床医药实践,2010,9(19):1278-1279.

[5] 马燕兰,朱涣改,秦力君,等.放松训练对腹部手术病人应激反应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1996 31(7):79.

[6] 何志晶,汤盛饮,吴其常,等.手术前焦虑与心理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1996,31(7):421.

[7] 崔振辰,耿军.择期手术病人的心理应激及护理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1996,31(7):692.

[8] 任建军,田新民,于希香,等.观察心理与音乐干预对妇科手术患者术前心理应激反应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0,11 (26):983.

作者:邹吉莉

第二篇:结合TD-LTE探究多天线技术中的发射分集技术

【摘要】论文简单介绍多天线技术,具体研究了多天线技术中的发射分集技术原理和技术分类,并结合TD-LTE系统,讲述了发射分集技术在实际TD-LTE系统中的原理和应用。

【关键词】发射分集;多天线技术;TD-LTE

1.多天线技术

发射分集技术是多天线技术中的一种,在TD-LTE系统中有着充分的应用。探究发射分集技术,应从多天线技术谈起。

多天线技术其实并不陌生,在TD-SCDMA应用的关键技术中,有一项智能天线技术,就是多天线技术的一种体现形式。智能天线技术采用自适应阵列天线,获取并利用接受信号的空间信息,通过阵列信号处理和赋形技术来改善链路质量,降低多用户间干扰,提高系统容量。

多天线技术是指在无线通信的发射端或接收端采用多副天线,同时结合先进的信号处理技术实现的一种综合技术。多天线技术在TD-LTE系统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从而衍生出了多种传输模式,大大提升了系统的各项指标。具体来说,采用多天线技术后,可以获得以下增益:

功率增益:多天线系统采用n个通道发射,发射总功率相当于单通道的n倍,因此获得10lg(n)dB的功率增益;

阵列增益:对比单天线系统,在相同的的发射总功率下,多天线系统通过对信号的相干合并,提高了接收端的平均信噪比,从而获得了阵列增益;

空间分集增益:由于无线信道的衰落性,在单天线系统中,可能存在着深衰落,多天线系统使各天线上的信号衰落相互独立,合并后的接收信号信噪比也变得平稳,从而改善了接受信号的质量,获得了空间分集增益。

干扰抑制增益:多天线系统中,接收端通过适当的多天线空域加权,合并期望信号的同时,抑制干扰信号,从而获得接收端平均信噪比的改善,获得了干扰抑制增益。

空间复用增益:在多天线系统中,可在相同的时频资源上传输多个并行数据流,从而改善了数据吞吐量或者传输速率,获得了空间复用增益。

2.发射分集

发射分集是一种多天线技术,其设计思想是将同样的信息通过多个独立衰落的信道发送出去,并在接收端利用分集合并技术将多个信道的信号进行合并。在信道质量不好的覆盖区域,合并的信号衰落比单路信号衰落降低很多,从而获取了较大的分集增益。发射分集在对抗衰落、提高链路可靠性方面有着显著的成效。

发射分集可分为延迟发射分集、循环延迟发射分集、切换发射分集(TSTD和FSTD)、空时(频)编码四类。

2.1 延迟发射分集

延迟发射分集是最早提出的发射分集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在发送端使用多个天线,并为每个天线上的发送信号人为添加不同的延迟,使各个信号相互独立。为了抑制延迟发射分集造成的码间干扰,接受端必须采用能抑制码间干扰的均衡算法,增加了接收端的复杂度。

2.2 循环延迟发射分集

为了简化接收端难度,有人提出了循环延迟发射分集技术。在循环延迟发射分集系统中,每路信号经过循环移位后并行发送。该技术适用于OFDM等分块传输的系统。

循环延迟发射分集不同于延迟发射分集,各天线信号之间不存在真正的延迟,因此不会产生码间干扰。循环延迟发射分集将空间分集转化为频率分集,这点与延迟发射分集是一致的。

2.3 切换发射分集

当发射端存在多个天线时,我们可以按照预定的模式进行发射天线的切换,这种切换可以是时间切换(TSTD)分集,也可以是频率切换(FSTD)分集。

在TSTD中,不同的天线在不同的时间段内发送信号,TSTD消弱了同一码块内符号之间的相关性,使等效信道产生了时间选择性,接收端通过纠错编码获得分集增益。

在FSTD中,不同的天线使用不同的子载波合集发送信号,从而减小了子载波之间的相关性,使等效信道产生了频率选择性,接收端同样可以通过纠错编码获得分集增益。

2.4 空时(频)编码

空时(频)编码是较新的发射分集技术,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有着充足的研究和广泛的应用。其实是两种技术,一种是空时编码(STBC)技术,一种是空频编码(SFBC)技术。

在STBC中,以2根发射天线为例,发送信号首先通过星座映射,以两个符号为单位(S1和S2)进入空时编码器。在第一时刻天线1上发送的信号为S1,天线2上发送的信号为S2,下一时刻天线1发送-S2*,天线2发送S1*。(“*”表示复数的共轭)。其原理如下图所示:

图2.4-1 空时编码原理图

在SFBC中,其码组结构与STBC完全相同,唯一不同的是SFBC是以空间和频率作为二维参数进行编码的,而不是STBC中的空间和时间。同样以2根发射天线为例,在子载波1上天线1发送符号S1,天线2上发送的信号为S2,在子载波2上天线1发送-S2*,天线2发送S1*。

3.TD-LTE中的发射分集

TD-LTE系统采用OFDM多址技术方案。OFDM在频域把信道分成若干正交子信道,可以有效地抵抗符号间干扰ISI。STBC和SFBC能够充分利用空间、时间和频率上的分集,因此将空时或空频编码与OFDM相结合构成空时(频)编码OFDM系统,能够大幅度地提高系统的信道容量和传输速率,并能有效地抵抗衰落、抑制噪声和干扰。

TD-LTE系统的传输模式2采用的方式为:在两天线端口时采用SFBC,在四天线端口时采用SFBC+FSTD。

天线端口是数据传输的逻辑端口。传输数据的码字经过层映射和预编码后对应到天线端口上。天线端口与物理天线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

两天线端口时的SFBC原理如图3-1:

在图3-1中,天线端口0中以Si和Si+1两个符号为一个单位,全都是原始调制符号。天线端口1以与之同频的两个符号进行对应,具体见2.4内容。

四天线端口时的SFBC+FSTD原理如图3-2:

图3-2 四天线端口时的SFBC+FSTD原理图

在图3-2中,天线端口0和天线端口2成对构成SFBC。天线端口1和天线端口3也是SFBC的关系;天线端口0和天线端口1成对构成FSTD,天线端口2和天线端口3也是FSTD的关系。

SFBC应用于TD-LTE系统后,在降低解码复杂度的同时,使系统性能获得很大的提高,能有效改善移动通信系统的性能,克服频率选择性哀落,降低误码率,提高分集增益。FSTD的应用进一步提升了系统的频率选择性,加强了分集增益,使得TD-LTE系统高质量和易实现。

参考文献

[1]王映民,孙韶辉.TD-LTE技术原理与系统设计[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2]沈嘉,索士强.全海洋等.3GPP长期演进(LTE)技术原理与系统设计[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作者:刘蓉

第三篇:剖宫产术同时行肌瘤剔除术72例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同时行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72例剖宫产术同时行子宫肌瘤剥除术病例资料(观察组),并与同期72例单纯行剖宫产术的产妇病例资料(对照组)对比分析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病例资料显示在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具有差异性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天数及子宫复原时间比较无差异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施行剖宫产术同时行肌瘤剔除术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同时也能够有效的减少患者的再次手术的痛苦,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孕产妇;剖宫产;肌瘤;剔除术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道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子宫肌瘤合并妊娠发病率占妊娠总数的0.3%-0.5%[1]。伴随着高龄孕妇增多,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发病率逐年有上升趋势,尤其是妊娠分娩时易被忽略,给患者造成二次手术痛苦。因此,在剖宫产术同时行肌瘤剔除术逐渐被应用开展。本文对我院68例剖宫产术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文144例病例资料均选自2009年6月至2012年12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住院患者。其中观察组72例产妇在剖宫产术同时行子宫肌瘤剥除术病例显示:年龄(24-36)岁,平均年龄28.5岁,肌壁间肌瘤31例,浆膜下肌瘤26例,黏膜下肌瘤15例,单发,42例,多发30例,肌瘤直径1.5-8cm;对照组72例单纯行剖宫产术的产妇病例资料显示:年龄(25-38)岁,平均年龄29.6岁,其中肌壁间肌瘤33例,浆膜下肌瘤25例,黏膜下肌瘤14例,单发44例,多发28例,肌瘤直径1.5-9cm;两组病例资料术前经超声检查方法确诊妊娠合并子宫肌瘤,临床资料等对比分析无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手术方法本组144例病例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新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2]。其中观察组72例在胎儿及胎盘娩出后,在子宫体注射催产素20U,缝合子宫切口,将子宫挽出腹部切口外,同时静滴生理盐水500ml加催产素20U,切开肌瘤子宫假包壁,深达肌核外假包膜,从假包膜中。用刀柄或指腹分离取出肌瘤,用1/0可吸收薇荞线间断逐层缝合肌壁,不留死腔,最外层用3/0薇荞线单纯连续缝合瘤腔。在子宫肌瘤剔除术前注射欣母沛1支,以加强子宫收缩;术后给予两组病例静脉点滴抗生素预防感染、同时依据个体差异不同给予不同剂量的缩宫素促进产妇子宫收缩。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病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及子宫复原时间对比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效果。

1.4统计学方法观察指标计量资料选用SPSS13.0分析处理,以平均值χ±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文两组病例资料在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具有差异性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天数及子宫复原时间比较无差异性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对比分析统计见表1。

3讨论

子宫肌瘤属卵巢激素依赖性常见的妇科良性肿瘤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子宫肌瘤治疗方法主要采取手术治疗,同时我国妊娠女性在分娩时的剖宫产收率也较高,因而近几年来有关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报道增多[3]。有报道剖宫产时剔除肌瘤,可使90%的单发肌瘤患者及近半数的多发肌瘤患者避免子宫切除术[4]。另外也有部分观点认为孕产妇在进行剖宫产术后,孕产妇的产褥期感染机率更高且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患者的子宫复原情况[5]。但随着如今医学科技的飞速发展,临床上剖宫产术的成熟度提高,治疗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疾病可根据患者的临床体征在剖宮产术时行肌瘤剔除术。本组观察组72例剖宫产术同时行肌瘤剔除术病例资料与对照组72例单纯行剖宫产术的产妇病例资料显示在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具有差异性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天数及子宫复原时间比较无差异性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对于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在施行剖宫产术同时行肌瘤剔除术的手术方法具有可行性。同时在对患者进行剖宫产术同时进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手术的视野清晰,有利于彻底行子宫肌瘤剔除术,降低二次手术的几率。与72例单纯行剖宫产术病例相比,减少以后再次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痛苦及肌瘤恶变的可能。更重的是剖宫产术同时进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孕产妇产褥期的产后出血情况,有效降低产褥感染的发生[6]。

综上所述,通过对剖宫产术同时行肌瘤剔除术病例资料分析观察,该手术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同时也能够有效的减少患者的再次手术的痛苦,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刘新民.妇产科手术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68-769.

[2]马彦彦.新式剖宫产术[M].第1版.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44-51.

[3]冯丽娟,王岚,刘菊莲,等.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剖宫产时处理方法的探讨[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5,115(5):301-302.

[4]王俐英.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剖宫产处理方法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3,13(11):132-133.

[5]程忠平,杨伟红,戴虹,等.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联合肌瘤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09,10(3):182-185.

[6]郎景和.妊娠合并肿瘤的处理策略[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7,10:737.

作者:陈雅男 周锐

上一篇:冲压工艺论文范文下一篇:城市地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