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产业发展规划方案

2023-04-18

一份优秀的方案要对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详尽的安排,包括实施细节、步骤等,也许你已经写过不少方案,但你真的懂得方案撰写的精髓吗?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乡镇产业发展规划方案》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第一篇:乡镇产业发展规划方案

乡镇产业发展规划

为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xx县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增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根据山西省行业结构调整实施办法,本着"积极、科学、协调、前瞻"的原则,特编制《xx县20xx-20xx年产业发展规划》。

一、产业发展现状

(一)自然资源条件

xx因居寿水之阳而得名,春秋时期为马首邑,西晋太康年间置县,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全县辖7乡7镇、206个行政村,人口21.1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83万人。全县地表总面积2100平方公里。 xx位于山西省东部,太行山西麓,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物华天宝。现有耕地面积104万亩,人均耕地面积近6亩,土地耕作性好,保水保肥,适种作物广,宜林宜牧面积130万亩。气候资源独特,年平均气温8℃,年降水量511毫米,无霜期120-150天,日照时数2576小时,昼夜温差大,雨热同季,光照充足,夏季气候凉爽,是理想的避暑胜地。矿产资源丰富,含煤面积490平方公里,地质储量200多亿吨,探明储量70.9亿吨,主要为贫煤和瘦煤,开采条件好;探明铝矾储量1387万吨。石灰石、石膏、云母、硫铁、铁矿石储量大,地质构造简单;紫陶砂矿、粘土矿、高锶和富硒矿泉水储量丰富。区位优势明显,地处太原、阳泉、晋中三市之间,距石家庄、郑州、天津、北京较近,石太铁路、太旧高速公路、307国道、省道榆盂公路和九榆公路自东向西横贯全县,距离太原机场59公里。旅游资源丰富,集红色(刘胡兰式的烈士尹灵芝公园)、绿色(方山国家森林公园、龙栖湖)、古色(清代"三代帝王师"祁隽藻故居、文昌阁、五峰山、及北魏时期以来的170多处古迹)资源于一体,旅游开发价值极高。

(二)产业发展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县委、政府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定不移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xx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近几年国内生产总值以年均11.3%的速度增长。农业上,以茴子白为主的蔬菜、以牛羊为主的草畜、以仁用杏为主的干果经济林和以小杂粮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四大特色产业,初步构筑了xx农业结构总体框架。2004年,粮食总产量2.09亿公斤,其中玉米种植面积48.3万亩,产量1.8亿公斤。蔬菜种植面积35万亩(含套种马铃薯、菜豆角),产量8亿公斤,以茴子白为主的"寿绿"牌蔬菜远销上海、南京、武汉等地,并出口俄罗斯、日本等国;牛饲养量4.4万头,羊饲养量32万只,奶牛饲养量402头,大户规模饲养初具雏形,奶站建设逐步配套,并与三鹿集团建立供求关系;以南燕竹镇大北河、宗艾镇沟西两大仁用杏基地为主的林果产业逐步形成规模;现有一定规模的小杂粮、豆制品加工企业12家,年加工能力2.7万吨,豆制品及小杂粮销往全国各大城市,苦荞系列保健食品远销日本、韩国。工业上,以煤炭为主的工业主导地位日益突出。现有煤矿35座,总设计能力1280万吨/年,核定生产能力680万吨/年,2004年生产原煤600万吨。洗煤企业14户,干式选煤厂3户,原煤洗选比例为50%。民用型煤生产能力10万吨/年。现有在建焦化项目3个,总设计能力120万吨/年。民用锅炉企业12户,生产能力10万台/年,2004年产量4万台。水泥生产企业1户,生产能力8万吨/年。新上硅砖企业4户,生产能力3万吨/年。实心粘土砖、耐火砖、石料、石膏、铝矾、石灰企业较多,还有石油钻具、太阳能热水器、彩钢门窗、挂车等机械企业,糠醛、丁内脂等化工企业。第三产业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大型煤炭营销企业7户,年销售煤炭580万吨。民营运输业发展较快,现有运输车辆万余辆。旅游业方兴未艾,初步形成"一线、三牌、四区、十景点",方山国家森林公园、尹灵芝公园、朝阳阁等正在建设。县城规划区已经形成"三纵四横"交通网络,房地产开发、商贸金融、电力通信、住宿餐饮、文化娱乐、医疗卫生等快速发展,旧城综合改造稳步推进,城区服务功能不断提高。各乡镇依托资源和产业优势,大力发展商贸流通等配套设施。农村电网改造、村村通水泥(油)路、广播电视覆盖等工程进展顺利。

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13.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3.8亿元,第二产业5.2亿元,第三产业4.1亿元,三次产业构成演进为29:40:31。财政收入18888万元,其中煤炭产业税收1.2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622元,农民人均纯收2787元。

(三)产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审视我县三次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农业方面:茴子白等蔬菜优势产品规模化种植有待发展,"寿绿"品牌开发推广利用不够;奶牛产业尚未形成规模化养殖,供销渠道还需进一步拓宽;农副产品加工转化滞后,龙头企业带动能力较弱;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风险能力较差。工业方面:经济发展过度依赖煤炭产业,非煤工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过低;地方煤矿规模小,开采方法落后,回采率低;煤炭加工转化率不高,产品附加值较低;非煤工业体系薄弱,新兴地面工业发展不足;民用锅炉、石料开采企业数量多、规模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商标的产品不多、生产规模不大;企业科技化、信息化水平不高。三产方面:交通运输以个体运输为主,数量多、规模小;旅游景点建设滞后,旅游资源亟待加快开发;商业设施档次不高,不能满足发展需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底子薄、欠帐多,旧城综合改造推进较难;中心乡镇发展滞后,带动辐射功能较差;农民居住比较分散,改善生产生活条件难度较大。

二、产业发展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依托xx产业发展的现有基础,着眼即将形成的优势产业,展望未来可能发展的主要产业,xx今后一段时期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发展为主题,以市场为导向,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XX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为目标,立足本县优势,抓住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全省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历史机遇,全力推进"开放XX县、工业强县、民营XX县"三大战略,倾力实施"特色农业产业化、煤炭产业规模化、非煤产业集群化、三产服务体系化、城镇建设功能化"五大工程,着力打造全省的"优势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新型能源基地、休闲避暑胜地"三大基地,努力实现产业发展由资源依赖型向循环经济型、县域经济由农业大县向工业强县的跨越。

(二)发展目标

20xx年实现"两个翻番"、"四个增长",综合经济实力跻身晋中前四位。"两个翻番":煤炭总产量1200万吨,比2004年翻一番;财政总收入4亿元,比2004年翻一番,力争达到5亿元。"四个增长":gdp达到18亿元,年均增长11%,人均gdp800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00元,年均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3400元,年均增长7%;县城建成区人口达到6万人,比2004年增长2.2万人,城镇化率达到30%以上。

按照"三年打好基础,五年重点突破,十年大见成效"的总体思路,到20xx年,全面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为提前步入更加富裕的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农业产业化级次全面提升,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煤炭产业实现做大做强,非煤工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形成多元而不分散的工业体系;第三产业规模和档次全面提升,县城和重点集镇基础设施功能完善,城乡面貌根本改观,把xx建设成为一个经济繁荣、社会和谐、山川秀美、具有较强产业集聚能力和较高开放度的现代化城市。

(三)产业发展布局

1、农业发展布局

以北部早熟区和南部中晚熟区为主,发展两大玉米优势产业带;以307国道、榆盂线、九榆线等主干道沿线为主,建设优质蔬菜种植区域带;路北乡镇以圈养为主、路南乡镇逐步由散养转向圈养为主,发展以牛、羊为主的草食畜牧业;以朝阳、解愁、宗艾、景尚等乡镇为主,建设奶牛养殖园区;以南燕竹、宗艾等乡镇为主,建设仁用杏基地。

2、煤炭产业发展布局

在朝阳镇草沟、七里河,温家庄乡盘湾底,平头镇东韩,建设4个煤炭生产与加工园区;以宗艾与解愁、平舒与平头为主,发展2个煤炭生产与加工产业带。

3、非煤工业发展布局

以泥河工业园区为主,发展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加工等产业;以七里河工业园区为主,发展化工等产业;以平头、平舒、宗艾、解愁等乡镇为主,发展水泥、石料产业带;以宗艾、解愁等乡镇为主,发展耐火材料产业带。

4、服务业发展布局

以"一线、四区"(一线指五峰山、龙栖湖、平舒、龙门河、方山、县城旅游线;四区指双龙休闲度假区、祁氏文化鉴赏区、方山生态旅游区、县城中心文化旅游区)景区为主,加快旅游景区建设;在县城、中心集镇发展商贸物流业。

5、县城发展布局

县城规划区为带状城市,采用组团式布局形式,主城区是集行政办公、商贸金融、文化娱乐、医疗卫生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城市办公居住区,向西、向北发展;工业区为城市主要生产区,沿县城向东、向南发展。

四、重点产业发展规划

(一)农业

1、发展思路和目标

"近抓菜,远抓树,不远不近抓畜牧",紧紧围绕农民增收,用工业化的理念发展特色农业、创汇农业、观光农业,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深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围绕区域布局把竞争力调强,围绕产业结构把效益调高,围绕品种结构把质量调优,不断提高产业升级能力,逐步提高主要农产品的种养殖集中度,全面建设优势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20xx年,农业主导产业在稳定规模、提质增效的基础上,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应用面大幅增加,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农产品加工增值率进一步提高,基本形成现代农业雏形。农民人均纯收入以每年8%的增幅递增。

2、主要措施 (1)加强特色农业品牌建设。精心培育和保护"寿绿"蔬菜品牌,加强无公害监测,推进标准化生产;抓好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的产地认证和产品质量安全认证,积极开展"iso9000、iso14000"贯标,加强产地环境安全监测保护。保护现有的豆制品、小杂粮加工知名品牌,统一生产技术标准,限期治理不达标企业。打好"绿色食品"牌,统一原产地标识,加强品牌宣传策划开发,支持"寿绿"蔬菜和知名品牌豆制品、小杂粮进入大中城市消费群,尽快打入国际市场,发展创汇农业。 (2)建设优势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在保护和稳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基础上,积极推广优质专用玉米。重点发展以茴子白为主的"寿绿"蔬菜,扩大种植规模。鼓励企业、经纪人等社会力量投资建设蔬菜加工营销企业。利用丰富的林草资源,重点发展以肉牛、肉羊为主的草食畜牧业,着力培育奶牛产业,鼓励农户发展猪鸡养殖业。大力发展以仁用杏、核桃等为主的经济林,扩大种植面积,完善销售网络,加快产业化进程。积极发展以杨树为主的速生用材林,提高森林覆盖率。逐步与人文旅游资源相结合,营造适应现代生活的绿色环境和优美田园风光,发展旅游观光农业。

(3)精心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培育农副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着力抓好开发引进,以绿色食品为方向,发展杂粮、蔬菜、肉类等产品的加工转化,积极引进玉米转化项目,蔬菜加工突出冷藏和产品系列化,肉类加工突出畜禽产品深加工。豆制品加工企业,近期采取松散联合等形式,严格食品安全卫生标准,完善"企业+家庭"的生产经营方式;远期通过引进战略资本或加盟大集团等形式,不断提高机械化程度,逐步走集团化发展模式。小杂粮加工企业,以荞麦深加工项目为载体,支持现有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加快开拓国内国际市场;引导企业和农户建立稳定的合同关系,合理分担市场风险。奶制品加工企业,支持现有企业建立和扩大生产线,积极引进大型乳业集团开设分厂。

(4)加快农业配套服务体系建设。坚持科技兴农,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联系,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引进优质专用玉米、优质草食畜品种,采用无公害生产加工技术,应用适时适市种养模式。发展旱作农业,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强人字闸、截潜流、浅层井、雨水集蓄的利用和节水设施等农田水利建设,积极争取松塔水库立项。创新和完善市场流通、质量监测、信息服务和科技服务四大体系。完善县乡村农业信息网络,加快市场建设,充分发挥协会和农民经纪人队伍等流通组织的作用,积极开展各种营销活动,继续举办蔬菜节,有针对性地参加各类农业博览会、产品展销会、项目洽谈会。

(二)煤炭产业

1、发展思路和目标

紧紧围绕规模化、集团化、洁净化、多元化和现代化的目标,整合资源,关小扶大,延伸加工,多元经营,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积极发展煤炭加工转化,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20xx年,建成一批竞争力强的集团公司。提高矿井机械化装备水平,实现煤矿开采正规化、生产集中化、矿井规模化、采煤机械化、回采工艺科学化。进一步提高产品附加值和资源回报率,建成全省的新型能源基地。煤炭产量达到2000万吨,煤炭加工转化率达到60%以上。

2、主要措施

(1)实施煤炭规模化、集团化工程。按照全省实施煤炭集团战略的要求,主动承接阳煤集团辐射,一方面配合其加快新元矿井建设,加强七里河等后备区开采前期准备工作;另一方面利用其先进的管理水平、技术装备及人才优势,不断推进现有矿井改造、升级。进一步深化地方煤矿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大力推进矿井建设进度和技改扩规,推广先进采煤方法和回采工艺,积极进行多元开发,尽快建成一批主业突出、产业集中度高、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大公司大集团。

(2)大力推进煤炭加工转化。支持煤转洗(选)煤,加快现有洗(选)煤企业联合兼并,鼓励新建煤矿配套建设洗(选)煤厂;支持煤转焦,适度发展焦化项目;支持煤转型煤,扩大民用型煤生产规模;支持煤转电,积极引进大型坑口电厂,鼓励建设煤矸石电厂、煤焦炉尾气电厂等综合利用项目;支持煤转煤化工、煤层气开发利用,支持煤液化、煤气化项目。积极引入战略资本,提高煤炭加工转化率,增加产品附加值,打造新型能源基地。

(3)鼓励煤炭企业兴办非煤产业。引导煤炭企业开展多元化经营,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采取收费减免、公益事业冠名权等优惠政策措施,发挥重点煤炭企业发展非煤产业的示范效应。新建煤矿和现有煤矿技术改造项目,原则上都要建设相应规模的非煤项目。支持资源枯竭型煤炭企业顺利实现转产。

(4)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科学规划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时序,合理确定煤矿开采服务年限。提高企业机械化采煤水平,提高矿产资源回采率,促进煤炭资源集约利用。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不断增加煤矿安全改造投入,加强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改善煤矿安全生产条件。坚持可持续发展,加强矿区土地治理和生态环境恢复,保护好xx的"蓝天碧水"。

(三)非煤工业

1、发展思路和目标

大力发展非煤工业,逐步提升非煤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突出重点,外引内联,重点推动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加工、建材及化工行业发展壮大,扶持传统优势产业规模化企业。坚持用高新技术和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积极引入新兴地面工业,构建多元而不分散的工业新格局。

20xx年,产业聚集能力进一步增强,经济开放程度进一步提高,企业科技进步和信息化水平明显增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显著提高。

2、主要措施

(1)实施非煤产业集群化工程。抓住全省建立新型能源与工业基地的战略机遇,主动加入周边区域产业集群。抓住中部崛起的战略机遇,充分利用国家、省、市的各项政策。抓住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主动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抓住我国加入wto的战略机遇,积极利用外商投资和各类国外贷款。整合包装本地企业,吸引外来资本扩大企业规模,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

(2)扶持传统优势产业规模化企业。适当提高民用锅炉企业集聚度,重点支持年产锅炉3万台以上的生产企业通过联合兼并等形式发展壮大。适当提高石料开采产业集聚度,鼓励石料开采企业兼并联合,关闭无证开采及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石料开采企业。支持水泥企业技改扩规,培育有市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加快在建化工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竞争力强、污染小的新型化工企业。鼓励和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和知名商标企业做大做强。

(3)大力发展新产业、新产品。积极发展新兴电子、医药等高科技、高附加值企业;支持硅砖、高铝耐火砖、金属镁等产业发展,鼓励利用煤矸石发展新型墙材。鼓励太阳能热水器、挂车、石油钻具、矿泉水、苦荞醋等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利用储量大、品位高的石灰石资源,吸引投资主体投资建设电石乙炔化工企业。进一步加快铝矾、石膏、云母、硫铁、铁矿石、紫陶砂矿等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鼓励相关产业及产品发展壮大。

(4)加快科技化、信息化进程。提高科技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特别是要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机械加工、化工及建材等传统产业,提升非煤工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联系,实施产学研一体化,加快转化利用先进科技成果。加快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逐步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建立行业信息收集发布制度,引导企业主动适应市场变化,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

(四)服务业

1、发展思路和目标

依托一产、二产发展实际,以加快发展旅游业和物流业为突破口,实施三产服务体系化工程,延伸产业链条,提升结构层次,拓展服务功能,实现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的转变。

20xx年,建成大型运输集团,建设大型物流仓储企业,构筑物流信息网络平台,形成设备先进、快速便捷、资源互补、信息共享的现代物流业。"一线、四区"景区建设进一步完善,旅游配套基础设施更加齐全,打造休闲避暑胜地。

2、主要措施

(1)发挥区位优势,完善综合性的交通运输体系。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引导交通运输企业联合重组,重点扶持大型运输集团。对本地大型运输企业,在煤炭运输、蔬菜运输、旅游客运等方面给予支持。引导交通运输业多式联运,多元配送,特别是鼓励发展铁路、公路联运,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

(2)利用气候、资源和地理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合理布局,调整和增加商业网点,积极引进和发展大型商贸集团。结合实际,支持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蔬菜恒温库、石料市场等。在县城、大型矿区周边建设大型购物超市,在干线公路旁建设大型的物流仓储企业。鼓励物流企业与铁路公路运输、集装箱公司、批发企业实行联合,力争建成效率高、服务优的物流配送企业,构建物流配送体系。 (3)加快旅游资源综合开发。科学定位,找准优势,选好切入点,加快旅游规划的出台。加大旅游品牌策划与宣传力度,拓宽投资融资渠道,加快方山国家森林公园、朝阳阁等景点的开发,逐步完善"一线、四区"等景点建设。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加快尹灵芝公园建设。加快配套重点景区服务设施建设,实现"吃、住、行,游、购、娱"的一条龙服务,推动全县旅游业快速发展。

(4)全力打造休闲避暑胜地。充分利用气候、区位优势,打好"休闲避暑"品牌,争取加入全省乃至全国的旅游精品线路,并带动相关产业迅速发展。引入战略资本,重点加快双龙休闲度假区开发。规划建设星级酒店、宾馆和娱乐等配套设施,提高服务档次。

(5)加快发展电力、通讯、金融、保险等其他服务业。加快县域电网建设与改造,建设相应高压等级的变电站等电力设施,保证大型电厂输电和生产、生活用电需要。加快通讯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拓展数字与数据业务,加快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建设。协调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产业发展的信贷支持,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面向农村、服务农业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发挥各类保险在产业发展中的保障作用,化解风险,支持发展。

(五)城镇化

1、发展思路和目标

实施城镇建设功能化工程,加快县城及中心建制镇基础设施建设,瞄准生态型园林城市目标,逐步完善城镇综合服务功能,为三次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配套设施和环境。统筹城乡发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统筹区域发展,加快路南开发。

20xx年,县城建成区达到10平方公里,初步建成服务功能齐全的生态型园林城市。县域中心城镇居住人口稳定在10万人以上,城镇化率达到40%。以县城为中心,以太旧高速公路为依托,以干线公路为骨架,辐射乡镇,连接村庄,形成上下贯通、干支结合、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安全快捷、高中低不同等级的公路网络。中心集镇辐射功能增强,形成各具特色的经济小区。

2、主要措施

(1)实施城镇建设功能化工程。尽快修订并实施城镇体系规划,遵循经营城市的理念,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建设。尽快启动污水处理场、垃圾处理场建设,加强给排水、供气、供热等配套设施建设,盘活存量土地,加大对"城中村"的开发改造。以"安居"工程为重点,大力发展房地产业。建设市民广场、朝阳广场,实施县城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建设生态型园林城市。及早考虑人口老龄问题,规划建设一定规模的老年人活动场所。加快医疗卫生、文化娱乐等设施建设,进一步增强和完善城市的各项功能。

(2)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在继续加大对村村通水泥(油)路、通有线电视、通电话投入的同时,全面放开城镇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建设的投资市场,积极吸引各类社会资金参与城镇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建设,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城镇建设新格局,提升城镇基础设施服务功能。引导乡镇企业进入小城镇,鼓励农村新办企业向集镇集中。

(3)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重点依托国道、省道主干线,全面改造提升县乡村公路等级,打通出县口。实施以城带乡、以工哺农。结合县情研究制定路南开发的政策措施,构建九榆线经济走廊。

(4)鼓励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深化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加快移民规划的实施步伐,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岗前培训力度。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鼓励发展社区商业服务、卫生服务、家政服务、再生资源回收等多种形式的社区服务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鼓励土地集约化经营,引导土地合法流转。放手让农民搞活生产和流通,鼓励他们办厂、设店、发展各种服务业,因地制宜地兴办各类生产资料市场、劳动力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建筑市场,促进农村人口向县城和中心集镇转移。

五、产业发展保障措施

(一)更新观念,转变职能,营造创业发展的环境

全县上下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树立"招商有功、创业光荣"的意识。转变政府职能,切实将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变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优发展环境上来,努力为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县乡政府部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始终把工作重心放在加快发展上,以建设服务型、法制型政府为重点,坚持依法行政,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坚决杜绝有法不依、搪塞推诿、作风粗野、无为行政等行为和"三乱"行为。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严厉打击商业欺诈、不正当竞争、假冒伪劣等违法、违规行为,保护公平竞争和合法经营,努力营造诚信、公正、健康、有序的产业发展环境。

(二)招商引资,项目带动,为产业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立足现有的资源优势,全方位进行对外开放,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建设生产基地,实现"高位嫁接"。鼓励本地企业与同地区、同行业的相关企业联合和合作,以专业化分工和协作为基础,实现合作共赢。设立对外招商专项经费,加强与重点招商对象的密切联系,确保招商引资的高效性和延续性。加快园区规划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六通一平",加大项目入园的引导力度,真正成为资金、技术、人才汇聚的创业板块、经济亮点和核心辐射区。建立项目储备库,围绕产业选项目,瞄准市场上项目,科学论证定项目,争先发展抓项目,集中精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三)壮大民营,深化改革,为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加快县域经济民营化进程。积极为民营企业创造良好环境,充分调动民营企业家的积极性,依法保护民营企业的各项权利。鼓励和支持多种形式创办民营企业,支持民营资本进入法律未禁止的领域,开展多元化经营。鼓励和促进民营企业进行二次创业,向高新化、规模化、集团化方向迈进。按照"专、精、特、新"的要求,培植发展更多的中小型企业,形成与大企业、大集团分工协作、专业互补的关联产业群体。打破隶属和所有制界限,鼓励民营经济以租赁、购买、兼并、联合等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改制。积极推进现有企业的改制重组,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四)创新科技,用好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加快高新技术发展和信息化进程,坚持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全面提高产业素质。建立健全创新体制,引导和激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合作,进一步推动科研与生产的结合。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模式、新设备,实施技术改造项目和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发展壮大重点产业。进一步完善引进和激励机制,重点培养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全面引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重点培养和引进高层次技术人才,同时要重视本土人才的选拔运用。加大选拔和培养力度,造就一批既具有创新精神又善于管理的科技型企业家。

(五)政策扶持,资金支持,为产业发展提供财力支撑

充分发挥政策扶持的作用,用足用活国家、省、市的优惠政策,研究采取符合实际的、有利于推动产业发展的地方优惠措施。对急需融资的企业与项目,通过政府协调、银企互动等形式,帮助解决制约发展的资金瓶颈。加强对土地、环保、拆迁等项目建设中重大问题的协调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对产业发展的支持作用,建立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和项目,采取贴息或补助方式,每年定额,滚动使用。重点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和农副产品深加工项目,以及有利于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有利于促进资源综合利用的项目建设。

(六)完善机制,精心组织,全面实施产业发展规划

成立县产业发展指导协调领导小组,负责产业发展规划的论证、评估和组织实施。各乡镇、各部门要把规划实施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针对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切实抓好落实工作。通过各种媒体和信息网络平台,将产业发展规划、重点招标项目和相关法规、政策措施等向社会公布,用正确的宏观信息引导产业发展。根据新形势和经济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适时对产业发展规划进行调整。适时对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后期评估,建立重点产业运行检查评估机制和指标考核体系,科学评估各个产业发展的状态和目标的实现水平,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

第二篇:乡镇发展规划

XX镇

“十二五”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新阶段。“十二五规划”是确保未来五年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是稳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基础,是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环节。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线,以发展为第一要务,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以加快经济发展为主题,以工业为主线,加快农业产业化,推进工业化进程,提升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综合经济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出发点和归宿,构建和谐社会,不断推动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实现我全镇经济和社会协调、可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二、总体目标

到2015年,力争全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8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5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固定资产投资突破2亿元,国民素质整体提高,社会文明不断进步,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更加富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初步建立起和谐文明幸福的乡镇。

三、“十二五”规划的具体措施:

(一)建设工业,着力培育区域经济支柱

工业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强大推动力量。要进一步突出工业发展的核心地位,以全镇工业区开发为核心,以重点优势产业发展为龙头,加大项目引进建设力度,促进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

1、明确战略目标,制定发展规划,突出工作重点,统筹规划,规范管理,确保各种资源得到有序合理的开发利用。

2、培育和发展支柱产业,“十二五”期间要在“十一五”规划完成的支柱产业基础上,优先选择农产品深加工和制造业作为支柱产业加以培育和发展,把有限的资源用于支持市场需求量大、经济效益好、示范作用强的产品和行业,建成一批事关全局、影响深远的工业项目,尽快形成优势,增强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

3、积极支持发展环保高效,有发展潜力的工业项目,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和科学、先进的管理方法,改进传统优势产业,加快新兴产业的发展。同时要做好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争取实现集团化产业基地建设,形成一至二个重点优势产业群,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夯实基础,创造条件。

(二)发展特色农业,快速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加快科技兴农步伐。要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个主题,坚持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力

争实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农业发展布局上,以果树、小麦、玉米种植为主体,以饲养、蔬菜种植等为辅助。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同时,提高现有产业的经营和管理水平,达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加大农业技术培训的力度,尤其要加大果树种植方面专家型技术人才引进工作,建立健全农村农业科技服务站,争取每个村拥有一支技术精湛、热情周到的科技人员队伍,确保农民在生产中遇到的问题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同时要开展农业新技术速成班教育,从河北农业大学或相关科研单位邀请资深专家,为广大农民提供新思路,传授新技术,让广大农民不断接触到农业科技的最前沿,不断推进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2、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加强对市场竞争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建设,争创一批在市场上信誉好、发展快的农业知名企业,为农民和企业牵线搭桥,积极促进“订单式”农业发展,切实解决农民梨果销售难题,争取实现种植、销售、深加工“一条龙”建设。

3、加快农村市场建设。在广大农村建立小型连锁超市,构筑新型农村市场流通网络,积极建设现代物流服务业,加强农村市场监管力度,规范农村市场秩序,切实保护农民合法权益,调动农民进入市场积极性,使农民真正成为市场主体。

(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尽快改善农村居住环境

结合新农村建设规划,全面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使全乡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得到较大改变。

1、农村公路建设。从各种渠道筹措资金,抓住国家公路项目建设的机遇,积极向上争取项目支持和优惠政策,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确保公路建设,争取实现各村之间四通八达的交通网建设。同时要加大对受损公路的修补力度,根据各主干线的车流量,区别对待,分层管理,尤其要保证主干线的顺利通车,为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2、农村水利建设。以农村饮水、田间灌慨为重点,加大水利项目建设力度。加大以人畜饮水为重点的农村安全用水工程建设,确保全镇100%的农户安全卫生用水。在田间灌溉上,以加快建设节水型农业和节水型社会为目标,加快推进滴灌式和喷灌式农田建设,对采用新方式灌溉的农户予以经济和技术上的支持,彻底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3、加快全镇中心的建设

从实际出发,以全镇为中心,出台相关政策,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聚集,尤其要加大配套设施建设,争取尽快建立起集贸中心,带动相关产业向全镇中心靠拢,以此为辐射,促进城镇化建设。

(四)加强公共事业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1、广播电视公共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广播电视事业,加大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实施力度,力争到2015年,开通有线电视农户占农户总数50%以上;大力发展通讯网络建设,争取村村实现宽带上网。

2、文化教育体育事业。以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加强健身设施、幼儿园、敬老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对小学、中学的资金支持力度,改善校园面貌,提高教学质量;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繁荣农村文化,丰富农民文化体育活动,到2015年,建立文化体育服务中心,每个村都要建立文化活动场所和阅览室。深入开展健身运动,进行健康知识巡回讲座,在全全镇范围内开展以健身为主的各类农民健身活动,并结合农村实际情况,适当的组织一些农民健身运动会,提高他们参与的积极性。

3、卫生事业。加强农村基层卫生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农村卫生人员专业知识和医疗水平,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普及卫生知识,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营造良好的卫生环境。巩固提高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成果,政府要积极引导,加强参保力度,加强医疗保健,提高救助水平,基本解决农民家庭看病难的问题。对于一些特殊群体,要组织卫生队对他们进行定期医疗服务,让每一位群众都看得起病,能够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4、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以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为重点,引导广大育龄妇女自觉参与到计划生育管理的工作当中,不断完善计划生育工作机制,促进计划生育整体水平提高,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五)不断推进党的思想建设,加强党的队伍建设

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前一阶段的成果,全面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积极调动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定期举办干部培训班和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加强党的后备力量建设,尤其是要加大对广大青少年的引导教育,提高他们对党的认识。争取把提高党的建设与各项工作紧密有效结合起来,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工作理念,认真学习体会上级会议精神,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争取建立起一批基层战斗堡垒,推动各项事业稳步前进。

第三篇:乡镇农业发展规划

第一章 农业发展现状

一、草铺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1.地理位置:草铺镇位于安宁市西郊,西连禄裱镇和易门县,北连温泉、青龙两镇,南接县街镇,东邻连然镇。距安宁市区12公里,交通便利。草铺地处低纬度高海拔的高原地区,全镇总面积171平方公里,最高海拔2400米,最低海拔1600米,年平均气温14.7℃,年降水量676.3毫米。全镇辖8个村委会和1个社区居委会42个村(居)民小组,全镇总户数4239户,总人口数为16122人(其中农业人口13505人,城镇居民人口2617人)。共有耕地面积13707亩(其中:水田4854亩,旱地8853亩,人均耕地面积1亩),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第三产业为发展重点,成立了三家村养殖协会、邵九茶叶协会和三个企业服务队伍,为本地农村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农业生产的基本情况:近年来,由于狠抓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农业生产中做到良种、良法、最佳节令规范化种植、科学化管理,因而在种植面积相对减少的情况下,粮食产量依然稳中有升,连续六年粮食总产量都突破6000吨,确保了人民群众的生活用粮。在面向市场调整产业方面也有新的突破,在管好原有300亩板栗、400亩茶叶的基础上完成优质梨高换740亩,种植青花椒2041亩,试引种冬桃150亩、日本甜柿100亩、早熟泡核桃104亩,发展规模化辣椒种植300亩,取的了较好的效益;以利之源公司为依托大力发展商品鸡规模养殖,现已发展商品鸡规模养殖户187户,2007年出栏商品鸡79万羽,完成畜牧业产值3399万元;积极培植种养营销大户(全镇现有规模养猪专业户32户)。面对烤烟双控政策,坚持走科技兴烟之路,不断加大轮作力度,实现100%漂浮育苗,使全镇烤烟生产水平有了较大提高。2007年种植烤烟4500亩,完成烟叶收购13000担,实现产值930万元。2007年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证补换发4239户,实现土地流转299件面积702亩,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1249人;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7199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754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干部思想解放程度还不够强,对农民和企业的服务意识、服务水平和工作方式亟待改进;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农民的素质不高,市场经济意识不强,与发达地区相比农业生产总体水平不高,新科技、新材料推广应用的力度不大,名特优新产业发展难以形成规模,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2.随着大工业项目的陆续进入,环境污染逐步加剧,涉农污染事件时有发生,加上就业机会的增多,劳动力的不断输出和国有土地的不断征占收储,给草铺的农业产业化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制约。

三、农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1.农业发展机遇:当前,全国正处于体制转型、机制转换、社会转型、公民转性的重要阶段。昆明正进入工业化加速、城市化提升、市场化转型、国际化拓展的时期,城乡要素纵向交流加速,外来要素横向交流正在扩大,加快发展面临良好机遇。从发展的环境看,随着党的十七大精神的贯彻,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尤其是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我镇加快发展正逢其时;从区位优势看,西连禄裱镇通易门,北接温泉进青龙,南连县街接八街,东邻连然通省会,随着大工业项目的陆续进入和集镇新区的开发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空间及前景广阔;从产业基础看,道路四通八达,交通极为便利,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较好,以上条件为我镇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

2.在看到机遇和有利条件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面临的困难、压力和挑战:部分干部思想解放程度还不够强,对农民和企业的服务意识、服务水平和工作方式亟待改进;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农民的素质不高,市场经济意识不强,与发达地区相比农业生产总体水平不高,新科技、新材料推广应用的力度不大,名特优新产业发展难以形成规模,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大工业项目的陆续进入,环境污染逐步加剧,涉农污染事件时有发生,加上就业机会的增多,劳动力的不断输出和国有土地的不断征占收储,给草铺的农业生产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压力;水资源的紧缺,降雨量的不均衡,农资的涨幅大于农产品的涨幅,农民总体收入和消费不成正比,给我镇的农业产产业化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的制约。

第二章 经济发展定位、思路和目标

一、经济发展定位 草铺镇区位优势明显,镇域内矿产资源丰富,交通发达便捷,电力通讯设施齐全,投资环境良好,工业发展初具规模,经济发展定位为“精细化工业园区和新型建材基地”。

二、发展思路和目标:

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把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放在突出位置,紧紧围绕“加快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这一目标,调整经济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强与联系单位对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招商引资平台,走工业强镇道路;进一步加强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促进社会全面、和谐发展。

2.发展思路: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加大工业反辅农业的力度,引进可促进农户增收致富的农业龙头企业;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稳步推进商品鸡规模养殖,抓住大工业进驻的机遇,发展劳务经济,每年转移劳动力200——300人。到“十一五”期末,力争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7年的4754元增加到6000元。

3.经济社会的发展目标:农村经济总收入年增长10%;地方财政预算收入年增长 12%;个体和私营经济总收入年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长10%。

第三章 优势农业和特色农业发展规划

一、优势农业和特色农业发展现状

农业产业发展现状:①农业生产科技含量高:工作中狠抓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做到良种、良法配套推广,最佳节令规范化种植、科学化管理,农业生产水平有了较大提高。②产业基础好:现有板栗园300亩、茶园400亩、优质梨果园740亩,青花椒基地2041亩,冬桃150亩、日本甜柿100亩、早熟泡核桃104亩,规模化辣椒种植基地300亩以上;以利之源公司为依托的商品鸡养殖已初具规模,部分产业经济效益和示范效应显著。③农业基础设施好:集镇交通便利,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较好,生产中广大劳动者有着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

二、发展规划

1. 粮油生产:全镇全年稳定粮油种植面积14000亩,其中:小春粮油种植4000亩,大春粮食种植10000亩,稳定粮食总产量6000吨以上,狠抓农业科技措施的推广应用,确保人民群众的生活用粮。 2. 产业调整:充分利用草铺镇交通便利和驻集镇人口多这一优势,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为目标,以适应市场需求、调优农业结构为重点,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的基础上,重点发展优质稻、辣椒、鲜销蔬菜、水果等高效经济作物。巩固林权制度改革成果,积极探索山林、土地流转机制,鼓励和引导山林、土地向种植大户和专业能人集中,逐步培育规模种植。在稳定全镇4500亩烤烟的基础上,做好名特优新产业项目引进推广工作,做大做强权甫辣椒、邵九和权甫冬桃、白土黄梨、核桃箐樱桃、乐营核桃、邵九余兴磨锅茶、青龙哨花椒产业,使之成为草铺具有影响力的特色农产品。“十一五”期间,计划种植本地樱桃200亩、辣椒1500亩、早熟泡核桃1500亩,稳定板栗300亩、茶叶400亩、优质梨740亩,青花椒2041亩,冬桃150亩、日本甜柿100亩,做好产品与市场的衔接工作,着力打造草铺特色农业品牌,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3.养殖业:强化防疫和品种改良,扩大规模养殖,加强饲养技术培训,拓展市场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积极扶持利之源饲料加工厂的建设,建三个50户以上商品鸡养殖小区,进一步壮大地方农户养殖规模,提高养殖质量;加强竞争机制建立,在扶持和壮大原有规模养殖的基础上,在权甫引进华港科朗育种有限公司万头父母代猪场项目建设,以进一步推动我镇畜牧业产业化发展。

第三章 农业产业化实施的途径和保障措施

一、切实抓好各项惠农政策,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加强农业科技的推广和应用,稳定粮食生产。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完善防洪减灾保障体系。开展多种形式的知识技能培训,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技文化素质,培育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二、提供条件,搞好服务。农民、农业龙头企业和外地客商是投资和开发设施农业的主体,要积极鼓励支持,充分调动他们发展设施农业的积极性。要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制定规范的土地流转制度,积极促进耕地使用权的有序流转,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优良的软环境,因“市”因“势”利导,着力引进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外商资本开发农业。

三、充分发挥中介机构作用,推进农业的产业化发展,各级组织要立足本职,充分发挥机构信息集中快捷的优势,在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前提下,实行有效宏观调控,并积极做好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

四、加强劳动者业务技能培训及劳动力转移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劳动者素质。在产业结构调整种植上,只有加强科技知识培训,提高农民群众素质,才能不断推进农业产业的规模发展。科技人员对种植重点村、社要搞好培训工作,让种植农户掌握农业科技新知识,提高种植质量和种植水平,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根据市场要求自主选择种植适销对路品种,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前提下不断农业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示范效应。

五、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保持财政支农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完善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抓好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巩固发展优势产业,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特色农产品及深加工产业群,延长产业链;抓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土地流转,健全农业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定提高农民群众的收入水平。

六、保持财政支农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完善健全激励奖励机制,抓好农民经济人队伍和技术服务队伍建设,着力培植农业龙头企业及种养营销大户,鼓励和引导山林、土地向种植大户和专业能手集中,进一步壮大地方农户种养规模,提高种养质量和水平;加强竞争机制建立,在扶持和壮大原有规模养殖的基础上,在权甫引进华港科朗育种有限公司万头父母代猪场项目建设,进一步推动我镇农业经济好又快发展。

七、抓住西部大开发战略整体推进及大工业项目进驻的良好机遇,充分利用草铺镇交通便利和驻集镇人口多这一优势,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为目标,以适应市场需求,调优农业结构为重点,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烤烟、优质稻、辣椒、鲜销蔬菜、水果等高效经济作物及名特优新产业项目,做好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整体推进工作,着力打造品牌农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

第四篇:乡镇规划发展思路和举措

(一)发展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抓“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发展机遇,以扩权强镇为动力,以推进跨越式和赶超发展为主题,进一步解放思想,确立“以新型工业为核心、以现代农业为基础、以现代商贸物流为支撑,集文化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化小城市”发展目标,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现代化和经济外向

化”战略,强势推进“项目大突破、园区大发展、环境大变化”,提升中心镇集聚辐射能力,加快产业集聚,增强产业扩张力和城镇经济实力,促进xxxx又好又快发展。

(二)发展原则

1坚持改革开放,创新发展原则。

2坚持跨越式发展,重点突破原则

3坚持错位发展、配套协作原则

4坚持绿色增长,可持续发展原则

(三)战略定位

1全省“扩权强镇”示范镇

2皖江城市带连接中部地区重要经济节点

3中部地区区域性化工产业配套基地

4皖江城市带西南部重要港口物流基地

5皖西南佛教文化旅游基地

6宿松县域经济副中心

(四)发展目标

经过六年努力,力争到2015年,把xxxx镇建设成为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现代化“工贸型”小城市,成为皖江沿线一流强镇和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副中心。

1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2特色园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3镇域规模不断扩大

4招商引资取得明显成效

5民生工程得到加强

6人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感显著提高

(五)产业发展重点和方向

化工业、 新型建材业、商贸物流业、机械(船舶)制造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和旅游业

(六)发展举措

1、先行先试,做好扩权强镇示范工作

深入贯彻落实扩权强镇政策紧抓四项中心任务为全国小城镇改革积累示范经验

2、发挥比较优势,做大做强临江产业园

①高起点建设临江产业园

②加快形成产业集聚态势

③积极申报省级开发区

3 、扩展镇区规模,打造县域经济增长的新载体

①扩展构建新的城镇框架

②发展壮大镇区经济

③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有序转移

4、加大开放和招商引资力度,高水平承接产业转移

①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②高水平承接产业转移

③积极打造对外开放市场

5、扶持龙头企业,培育产业集群

①大力扶持龙头企业

②积极发展配套服务型企业

③加快培育产业集群

6、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新农村建设

①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②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

③打造安全食品生产基地

④千方百计提高农民收入

⑤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

7、大力实施民生工程 全面发展社会事业

①进一步贯彻落实民生工程

②稳定推进人口与计生工作

③不断推进科教文卫体事业

8、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提升综合配套服务水平

①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

②积极鼓励创业

③着力降低集聚区综合商务成本

增强产业配套服务水平

9、倡导绿色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①倡导节约生产

②积极推行清洁生产

③推进循环经济试点

第五篇:乡镇农业产业规划情况汇报

一、镇情概况

**镇位于**东南部,距县城54公里,东毗邻**县的勐佑镇和营盘镇,西接本县**乡,**、两乡,东西宽12.5公里,南北长26公里,国土面积298平方公里。全镇辖9个村139个村民小组。海拔在1010米至2175米之间,年平均气温19℃,年均降雨量1361毫米,气候立体,雨量充沛,土地肥沃,既有亚热带低热河谷地区,也有温凉山区,适宜多种经营。有耕地面积31379亩,其中水田面积11375亩,旱地面积XX4亩。经济建设以农业产业发展为主,主要产业有粮食、甘蔗、香料烟、茶叶、林业和畜牧业,后续产业有甜龙竹、蚕桑等。

XX年年末,全镇总人口6015户25240人,其中农业人口5736户24116人,少数民族1799人;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8358万元,同比增1666万元,增合24.9%;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2060元,同比增362.7元,增合21.4%;完成本级财政收入356.3万元,同比104.6万元,增合41.6%;完成镇级固定资产投资1226万元,同比增311万元,增合34%;实现个私经济收入4096万元,同比增534万元,增合15%;实现工业总产值1033万元,增加值470万元;同比分别增203万元、134万元,增合24.5%、39.9%;实现粮食总产1060.5万公斤,同比略增,人均占有粮食440公斤。

二、农业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镇农业工作在全镇上下共同努力下,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推进农业产业化为主线,按照“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生态化”的农业发展思路,不断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品种布局,扩大优势产业规模,积极培育和扶持新兴产业。通过提升全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到2008年9月,各项主要产业培植情况如下:

粮食产业:小春粮食产量95万公斤,实现收入110万元;完成大春粮食栽种2.42万亩,其中水稻1.02万亩,包谷1.1万亩,其它杂粮0.3万亩,预计实现大春粮食总产944万公斤。

甘蔗产业:完成新植蔗5519亩,甘蔗面积达2.38万亩。07/08榨季实现甘蔗社会产量8.3万吨,入榨产量7.7万吨,实现蔗农收入1700多万元。

香料烟产业:香料烟种植总面积9745.5亩,完成产量26596担,实现烟农收入1497.3万元,提供烟叶税299.5万元。

茶叶产业:茶叶总面积11551亩,其中投采面积8700亩。完成干茶产量60.7万公斤,实现农业总产值531.9万元。

畜牧产业:完成大牲畜存栏11076头、生猪存栏39617头、山羊存栏6914头、禽类存栏77946羽,完成肉类总产1104吨,实现畜牧产值967万元

蚕桑产业:全镇共有9个村107个村民小组1384户农户种植桑树2687.1亩,第一批蚕茧于8月6日交售,共交售蚕茧725.55公斤,平均单产49.4公斤/张,平均单价20.3元/公斤,张效益996.2元,蚕农满意度达95%以上。第二批中秋蚕全镇共饲养67.25张,共涉及9个村53个村民小组165户农户,计划交售蚕茧3350公斤,实现蚕农收入6.7万元。

林业生产:核桃总面积达44500亩,投产产量400吨,实现产值176万元;竹子总面积32600亩,其中甜龙竹16500亩,投产25400亩,其中甜龙竹14600亩,实现产值110万元。

果蔬产业:水果总面积2363亩,总产量185.3吨,实现产值50多万元;蔬菜总面积6715亩,总产3770吨,实现产值670万元。

三、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十一五”期间,镇党委、政府的总体工作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央、省、市、县各项方针政策,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一步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民主政治建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加快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坚持以人为本和关注民生,紧紧围绕“经济提速、财政增长、农民增收”三大目标,着力实施“农业稳镇、项目强镇、科教兴镇、招商富镇、集镇美镇、稳定和镇”六大战略,突出抓好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重点的“三农”工作、基础设施建设、财税工作、固定资产投资、结构调整、社会稳定六大重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农商并进,山坝统筹,努力把**建成“**南部重镇”,促进**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十一五”期间农业产业发展的主要目标为:粮食总播种面积3万亩、产量达1000万公斤、人均400公斤;甘蔗总面积稳定在2万亩左右、农业产量达7.5万吨、入榨7万吨,实现蔗农收入1800万元;香料烟总面积1.12万亩以上、产量达3.3万担、实现烟农收入1980万元;蚕桑面积6190亩,养蚕5110张、产量17.9万公斤,产值306万元;茶叶总面积1.2万亩、产量达125万公斤以上、实现产值1250万元;核桃总面积达53000亩,投产产量800吨,实现产值450万元;竹子总面积36600亩,其中甜龙竹20600亩,投产30000亩,其中甜龙竹16600亩,年创经济效益1100万元;肉类总产3000吨、实现产值XX多万元。

围绕上述目标,镇党委、政府在认真总结“十五”所取得成绩、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认真分析面临困难和存在问题,确立了“优化粮油、巩固甘蔗、突破烟茶、发展畜牧业,壮大竹子和蚕桑”的产业发展思路。紧紧抓住农业这个最基本的中心工作,加大对产业的培植力度,多角度、多渠道发展产业,切实加快地方经济的发展,改善人民的生产条件,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一)紧抓粮食产业发展,保障粮食安全。

近几年,**镇在加强产业发展的同时,毫不放松对粮食产业的发展,积极引导农民群众调整粮经作物比例,优化产业结构,拓宽农民群众的经济收入渠道,“优化米粮仓,丰富钱袋子”。在粮食生产上,加大对优良品种的推广应用,不断加大投入,改善生产条件,搞好服务,推广良种良法,强化科技实施,培育优质水稻基地,办好粮食科技示范样板,加强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提高单产,稳定总产,保持**“粮仓”风貌。

(二)巩固发展支柱产业,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经济保障。

1.巩固发展甘蔗产业。镇党委、政府通过认真分析镇情,深刻认识甘蔗产业在全镇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合理布局,走“大力推广优良品种、依靠科技、主攻单产、提高效益”的路子,甘蔗面积巩固在2万亩,预计产量7.5万吨、入榨7万吨,继续为全镇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经济支持。

2.优化提升香料烟产业。2008年,镇党委、政府决心发展香料烟11580亩,实现产量1650.5吨,并采取有力措施抓实香料烟生产:一是坚持扶持政策到位,即保护价、物资赊销、穿烟机补助、面积补助、标准钢架调制棚优惠提供、大田碎垡补助六条政策;二是坚持强有力的工作措施,即走质量安全效益型发展路子、合理规划种植面积、狠抓十大关键技术、保障烟叶安全、抓好水浇地工程建设五项措施;三是坚持推行风险激励机制,严格考核奖惩,实行完成种植面积奖和风险抵押金制度;四是坚持转变作风,严肃纪律,保障产业健康发展。

3.稳步发展茶叶产业。**种植茶叶历史悠久,长期以来,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一手抓茶园茶地建设,一手抓茶叶加工营销。特别是在今年茶叶价格极速下趺的情况下,镇党委、政府切实加强领导,采取措施稳步发展茶叶产业;一是加大茶叶生产的宣传力度,分类指导农户适时采摘,分级采摘;二是及时动员茶农加强茶园中耕管理,抓好低产茶园改造,依靠科技,提高单产,增加产量;三是认真督促制茶企业实行分等级收购鲜叶,以质论价,注重抓茶叶生产加工,提高产品质量,提升**茶叶的市场竞争力,从而增加农民收入。

4.做强做大畜牧产业。围绕“兴牧富民”的发展思路,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和畜牧科技推广,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稳定生猪产业,推进生产方式和增长方式转变,实现畜牧业数量、质量、效益同步增长。2008年末,计划完成大牲畜存栏9750头、生猪存栏37108头、山羊存栏6600头、禽类存栏76000羽,完成肉类总产2956吨,实现畜牧产值1900多万元。

(三)积极培育后续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1.加大扶持蚕桑产业。2009年,镇党委、政府计划发展蚕桑3500亩、总面积达6190亩,养蚕5110张、实现产量17.9万公斤、产值350万元。为此,镇党委、政府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东蚕西移”的政策机遇,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培植发展蚕桑产业:一是成立由书记任组长,镇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村支书、镇直有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蚕桑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领导,同时,在农业中心专门设立蚕桑产业办公室,具体抓好蚕桑产业发展工作;二是广泛开展好对农户的宣传发动工作,激发广大农户种桑养蚕的积极性;三是在酒药村酒药寨建设300亩的县级样板一块,充分发挥示范样板带动作用;四是积极向上争取产业扶持资金,加大对蚕桑产业的扶持力度。目前,已完成投资23万元,建盖指挥部1所、架设水管6公里。

2.发展壮大核桃产业。全镇虽然有核桃总面积44500亩,但是投产面积较少,产量较低,针对这一现象,镇党委、政府结合土地资源、气候优势、产业发展、结构调整等实际,按照“统筹兼顾、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规划发展”的原则,一方面组织林业部门做好核桃品种改良和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动员各村认真组织开展工程造林和社会造林。2008年,全镇共完成核桃工程造林2500亩,社会造林5000亩。

(四)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加快全镇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充分发动全镇广大人民群众及社会各方力量投入到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这个工作上来,抓住机遇,搞好重点工程建设,带动面上工程建设。一是坚持项目投入这个总抓手不动摇,按照经济和社会事业项目齐抓、大中小项目并举的项目工作思路,切实抓好烟水配套、农业综合开发、以工代赈、农水扶贫、土地复垦等项目资金的投入使用;二是切实增加本级财政投入,加强支农资金监管,确保使用规范和使用效益;三是鼓励农民自主投入。大力推行“一事一议”,规范农民自主筹资筹劳机制,引导农民开展直接受益的公益性设施建设。

四、农业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近年来,我镇农业产业化经营得到了较快发展,在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今年香料烟产业任务重,加之产业争劳力现象突出和大棚蔬菜对香料烟产业的冲击,部分群众种烟积极性受挫,工作难度较大。

二是今年甘蔗砍工价格偏高和甘蔗亩效益偏低,蔗农种蔗积极性受到影响。

三是我镇辖区内工业只有1家糖厂、2家砖场和几家茶场,规模和数量不足,工业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发挥不明显。

四是农业标准化程度不高,精品、名牌农产品少,农民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意识不强,不能适应市场准入制度和市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

五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农技推广体系不健全,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少,手段单一。

六是缺乏大的项目支撑,农业投入不足,农业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

五、对上级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意见建议

1.建议县委、政府在下达产业发展任务目标时,充分考虑各乡镇的发展潜力和空间,合理下达各项产业发展考核指标及任务。

2.建议加大对温凉山区核桃和茶叶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增加山区群众的经济收入,缩小山区与坝区之间的差距。

3.希望各级党委、政府给予我镇项目支持,加大农业投入,夯实农业基础设施,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上一篇:校园足球年度工作计划下一篇:行政部门年终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