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理综物理试题讲评

2022-12-01

第一篇:高三理综物理试题讲评

从高三理综物理试题谈高三物理教学

陈敏

“3+X” 高考模式已在全国实施了两年,随着新一轮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近两年高考理综试题日趋成熟,愈来愈体现“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的改革精神。

一、近年全国理科综合测试物理试题的特点

1、物理试题数量有所减少,但更加突出对基本概念和规律的应用能力的考查。 与“3+2” 高考模式时物理单科试题比较,试题的总题量减少了有10题左右。但仔细剖析近两年高考理综物理试题不难发现,虽然不可能像以前单科考试那样有很高的覆盖面,但试题基本包括了高中物理中部分内容的基础知识和重点概念和规律,如2002年的第

15、16题,2003年的第

15、

16、

17、

18、20、题等分别涉及电荷守恒、动量和能量守恒、力的合成和平衡、核反应、振动和波、分子动理论等基本知识,通过对这些学科内主体内容考查,能够较好地反映出考生学习高中物理后的知识和能力水平。

2、物理试题知识点分布明确,侧重科学思维方法和综合能力的考查。

从200

2、2003两年全国高考理综物理试题看,选择题集中在力、振动和波、热、光、电、原子和原子核,大题近年是集中在力和电及能量守恒,知识点分布明确,体现了综合能力测试要努力考查学科重要和主干内容的试题设计思想。重点知识重点考、反复考,但不是考旧题,而是应用新题干、新材料从新角度来考旧考点、旧问题,如2003年第22题考动量守恒定律,就应用物理科研的新发展中K¯介子衰变成带负电π¯介子和不带电π°介子的新材料,因此重要的是要注重知识灵活运用,掌握基本规律和一些科学的思维方法。

3、物理试题的阅读量和信息量加大,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考查。 近几年来,高考理综试题的明显特点之一就是对学生创新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考查增多。如2002年理综第19题来源于生活中户门上的“猫眼”,第26题来源于运动员训练用的蹦床;2003年第25题是从前给自行车灯供电的小发电机;第22题来源科研的新发展K¯介子衰变成带负电π¯介子和不带电π°介子等结合社会实际、科技动态的材料,给予新的信息,学生则要结合学过的知识和规律处理新信息才能完成题目,考查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也要关心社会的发展。

二、高三物理教学的建议

1、立足基础,关注学生实际。

进入高三后,教师不但要研究课本、教学大纲,还应仔细研究近三年的高考试题和考试说明,把知识点、考点、能力要求把握准确,把每节课的组织方式、顺序和内容作好充分考虑,同时关心媒体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不应再花费大量时间去做难题、偏题和怪题,不做毫无根据的猜题。正确对待学科间综合和热点问题,不必当作重点来处理。要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多交流。

尽管学生的层次有不同、基础状况有不同,但他们都要参加全国统一考试,所以还是要认真研究学生实际,研究相应的复习策略。抓住物理学科重要和主干知识,重视对基本现象、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讲述和训练。教师要精心组织试题,训练的题目以小巧(涉及知识点2-3个)为主,抓好定时训练(时间限在45分钟内,形式为8个选择题+2个大题)及时评,以一本复习资料配合课本一心一意抓好基础。

2、借助实验手段和电教手段,提高复习效果。

“理综”物理实验题本来源于教材中的学生实验,加强实验,可以提高做实验题的效果,同时通过实验再次演示一些物理现象、物理事实,演示一些复杂试题的情境和过程,也能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

3、讲练结合中倡导独立思考和规范性解题。

高考是学生能力的考查。能力的提高,首先依靠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独立深入思考和刻苦钻研,依靠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踏实的学习作风,落实在高考中的就是规范的解题习惯。在讲练结合中,讲例题贵在精,学生做题贵在独立思考,都不在多。在高三阶段,训练一定的的试题是必要的,我们知道,学习物理知识的目的是最终解决物理问题,而物理试题就是设置物理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去应用,使物理知识得到深化和发展。但不能认为,只有通过学习较深的内容,做较多的难题才能提高能力,相反,学习最基本的内容,做一些需经努力但属力所能及的题,增强学生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自主性,才是提高能力的第一步。

讲练结合,也要求教师精选试题,定时练、及时改、及时评。

4、有针对性的讲专题,提高综合能力。

分析综合能力是层次较高的能力,从200

2、2003年试卷看,考查分析综合能力的试题虽在整个试卷中所占的比例较小,但它对高分段的考生有突出的区分度,是其他试题不可代替的。所以这种试题的主要目的不是用来区分能否考上高校,而是对能考上高校的考生再作进一步的区分。

5、加强审题能力,培养良好思维习惯和分析能力。

目前高考增加应用性试题,这类联系实际试题阅读量和信息量往往较大,对审题能力的要求较高。提醒学生注意:

(1)对关键词语的理解:审题时要克服只关注题目给出的具体数据的条件,而忽视叙述性语言的倾向,那些叙述性语言有些就是“关键词语”,能否发现和理解关键词语是审题能力提高的重要表现。

(2)对隐含条件的挖掘:有很大一部分题目的部分条件并不明确给出,而是隐含条件挖掘出来,常常是解题的关键所在,仔细思考除了明确给出的条件以外,是否还隐含着更多的条件,这样才能准确的理解题意。

(3)干扰因素的排除:在题目给出的诸多条件中,往往并不都是解题所必须的,有些正是例题者有意设置的干扰因素,只要能找出这些干扰因素,并把他们排除,题目就能迅速准确的得到解答。排除干扰因素的能力也就成为审题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篇:2014届高三理综(生物)周测9试题

内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对细菌耐药性产生机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菌耐药性的获得是由于基因突变等方式获得耐药性基因并表达的结果

B.抗生素的使用使病原微生物产生了适应性的变异

C.耐药性增强是由于抗生素对细菌的变异定向选择的结果

D.耐药性增强的过程中细菌耐药性基因频率增大

2.下列与生物进化相关的 描述,正确的是()

A.进化总是由突变引起的B.进化时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

C.变异个体总是适应环境的D.进化改变的是个体而不是群体

3.有关基因频率和生物进化的关系,正确的说法是()

A.生物只要发生进化,基因频率就会改变

B.只有在新物种形成时,才会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

C.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一定引起生物的进化

D.生物在进化过程中不一定引起基因频率的改变

4.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阻止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B.物种的形成都必定先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

C.遗传组成上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D.多倍体植物的产生不需要经过地理隔离

5.某植物种群中,AA基因型个体占30%,aa基因型个体占20%。若该种群植物自交,后代中AA、 aa基因型个体出现的频率以及A、a基因频率分别为()

A.55%、45%、45%、55%

B.42.5%、32.5%、45%、55%

C.55%、45%、55%、45%

D.42.5%、32.5%、55%、45%

6.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A.图中A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B.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是形成新物种的前提

C.图中B表示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D.图中C表示生殖隔离,指两种生物不能杂交产生后代

7.下列观点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

1A.环境的变化可引起种群基因型频率发生定向改变B.所有新物种的形成都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

C.狮和虎可以交配并繁殖后代,它们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D.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在同一环境中共同进化的结果

8.某岛屿上存在着尺蛾的两个变种,该地区原为森林,后建设成为工业区。下表

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定向变异作用B.自然选择作用

C.灰尺蛾迁入,黑尺蛾迁出D.工业煤烟使灰尺蛾变成黑尺蛾

9. 某植物种群中,AA个体占30%,aa个体占10%,该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和自交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的变化依次为()

A.增大,不变;不变,不变B.不变,增大;增大,不变C.增大,不变;增大,不变D.不变,不变;不变,增大 10.某种群中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如图所示,其中阴影部分表示繁殖成功率低的个体。则该种群经选择之后,下一代中三种基因型频率的结果最可能是图中

()

11.下列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以下说法正确 的是()

A.①是生物的突变和基因重组B.②是自然选择C.③是自然选择学说D.④是物种多样性

12.下列关于生物进化问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生殖隔离是地理隔离的必然结果 ②不同物种之间必然存在生殖隔离③种群基因库间出现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④隔离、可遗传的变异和自然

选择导致了物种的多样性 ⑤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 ⑥自然选择导致了生物的定向变异与进化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④⑤⑥D.①③④⑤

二、双项选择题(共24分,每小题全对6分,少选3分)

43.《物种起源》出版已有150年,但依然深深影响着现代科学研究,达尔文()A.提出了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观点B.提出了用进废退的理论

C.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D.认识到变异广泛存在并能遗传给后代

44.下列关于自然界中影响物种形成的因素,不正确的是()A.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物种形成的内因B.自然选择是物种形成的外因

C.地理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D.物种的形成有的不需要经过隔离

45.人工养殖一群鸡,下列措施不会造成该鸡群基因库发生变化的是()A.淘汰鸡群中体质较弱的个体B.从外地引进新的品种加入鸡群

C.将该鸡群置于条件与原来相同的环境中饲养D.让该鸡群中的雌雄个体自由交配繁殖后代 46.某种群产生了一个突变基因S,其基因频率在种群中的变化如下图所示。对于这个突变基因,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S的等位基因在自然选择中被逐渐淘汰 B.S纯合子的存活率不可能高于s纯合子 C.S纯合子的生育率不一定高于杂合子

D.该种群基因库中S频率的变化表示新物种将产生

三、非选择(每空2分共28分)

47.I.(10分)下图是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物种演化的模型,A、 B、C、D为四个物种及其演化关系。据图回答:

(1)A物种进化为B、C两个物种的内部因素是是,进化的实质是 。 (2)甲岛上的B物种迁到乙岛后,不与C物种发生基因交流的原因是 。 (3)迁到乙岛的B物种可能会是 。

II.(18分)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的关系十分密切,自然和人为的因素都会改变基因频率。

(1)在自然状态下,基因频率变化的原因有 。(2)桦尺蠖的体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黑色(S)对灰色(s)为显性。1870年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生活的桦尺蠖种群中SS基因型频率为10%,Ss为20%,ss为70%,此时黑色(S)的基因频率是。工业革命后,这种桦尺蠖种群中黑色(S)的基因频率会,这种基因频率的改变是 所致。

(3)用人工选择的方法也能改变种群基因频率。果蝇的灰身(B)对黑身(b)为显性。现用纯种灰身果蝇与黑身果蝇作亲本进行杂交得子一代,子一代自交得子二代。从子二代中选出灰身雌雄个体,使其自由交配(实验在理想条件下进行),得到子三代。将子三代的基因型频率与基因频率填入下表。

2014届高三理综(生物)周测9答题卡

班级考号姓名分数47.I

(1)(2)(3)47. II.(1)(2)(3)

2014届高三理综(生物)周测9答案

一、选择题:

47.I.答案(1)遗传变异甲、乙两岛环境不同且有地理隔离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2)已形成生殖隔离(3)形成新的物种

47.II.答案(1)突变、基因重组、自然选择等 (2)20%上升自然选择 (3)如表

第三篇:2014届高三调研测试理综生物试题及答案

2014届髙中毕业生调研测试

理科综合试卷(生物)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生物大分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物大分子都是以碳链为骨架

B.生物大分子以主动运输方式出入细胞膜

C.多糖、蛋白质、核酸都可以水解生成大量的单体

D.DNA双螺旋结构解旋后仍可表达遗传信息

2、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实验中需要另设置对照实验

B.模拟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表明细胞体积越大,物质运输效率越高

C.绿叶中色素的分离原理是色素能溶解在无水乙醇中,且不同色素溶解度不同

D.恩格尔曼的水绵实验中好氧细菌的作用是确定水绵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部位

3、下图是研究物质A和物质B对某种酶活性影响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物质A能提高该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B.物质B能提高该种酶的催化活性

C.减小底物浓度可以消除物质A对该种酶的影响

D.增大底物浓度可以消除物质B对该种酶的影响

4、将甲种伞形帽伞藻的A部分与乙种菊花形帽伞藻的B部分(如

图)嫁接在一起,第一次长出的帽状体呈中间类型,若切除这

一帽状体,第二次长出的帽状体为与甲相同的伞形帽。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甲、乙两种伞藻细胞均含有多种具膜的细胞器

B.中间类型可能同时含甲、乙两种伞藻的蛋白质

C.若再次切除帽状体,长出的帽状体仍为伞形帽

D.该实验证明了帽状体的形态建成只受细胞核控制

5、某健康人感染流感病毒后,出现了发热、肌肉酸痛等症状。

该患者体内一般不会发生的是:

A.浆细胞通过与病毒结合抑制其增殖

B.效应T细胞裂解被病毒侵入的细胞

C.下丘脑的部分神经细胞活动增强

D.肌肉细胞中无氧呼吸的比例增加

6、玉米属雌雄同株异花植株,雄穗着生于植株顶端,雌穗位于茎杆中部叶腋间。隐性突变b基因纯合使植株不出现雌穗而变成雄株,隐性突变t基因纯合会使原来产生花粉的雄穗变成雌穗而转变成雌株。若要后代只获得雄株和雌株,则最佳的杂交组合是:

A.BbTt(♂)XBBtt(♀)B.BbTt(♂)Xbbtt(♀)

C.bbTt(♂)Xbbtt(♀)D.bbTt(♂)XBBtt(♀)

Page

1二、非选择题

7(一)、(10分)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有氧条件和无氧条件下都能生存,常用于科学研究。某小组在注射器中加入3mL含酵母菌的培养液,吸入9mL空气后加塞密封(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发现针管内的气体体积增加。请回答:

(1)在缺氧条件下生长的酵母菌,细胞中线粒体的数目会逐代减少。若用高倍显微镜观察这种变化,通常用____染液将线粒体染成蓝绿色。

(2)吸取少量培养后的培养液,滴加适量的酸性重铬酸钾溶液,若

溶液颜色变为____,则说明气体体积增加是由于酵母菌进行了

____(“有氧”、“无氧”或“有氧和无氧”)呼吸。

(3)为排除气体体积增加是由外界环境条件改变引起,应在实验时

增设一对照组同步实验。请描述对照组的设置,并预测实验结果。

(二)、(9分)植物激素突变体是研究植物激素合成、代谢途径

以及生理功能的重要实验材料。某课题组为了研究生长素和赤霉素

对遗传性矮生植物的作用效应,将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和赤霉素分别

喷施到5个不同突变体(生长速率分别为

lg1.2,lg1.4,lg1.6,lg1.8,lg2.0毫米/7天)的矮生豌豆幼苗上,实验结果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赤霉素能促进____从而引起植株增高;生长

素也具有促进生长的功能,其作用表现出____性。

两种激素在植物体内都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而是给

细胞传达一种____代谢的信息。

(2)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图中设

置③组的作用是____。

(3)根据实验结果可知,体外喷施____能明显促

进矮生豌豆的生长,生长速率越慢的品种,对该激素生长反应越____(显著、不显著),其原因可能是遗传性矮生植株体内缺少____。

8、(11分)一个正常眼色的果蝇种群由于受到射线照射,出现了两只褐眼雌果蝇,分别记为果蝇A和果蝇B。为研究果蝇A和果蝇B的突变是否为同一突变,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果蝇A X 纯合正常雄果蝇→F1中40正常(♀):38褐眼(♀):42正常(♂) 实验二:果蝇B X 纯合正常雄果蝇→F1中62正常(♀):62褐眼(♀):65正常(♂):63褐眼(♂)

实验三:实验二中F1褐眼雌雄果蝇互相交配→F2中25正常(♀):49褐眼(♀):23正常(♂):47褐眼(♂)

综合上述实验结果,请回答:

(1)果蝇A发生的突变是____(显、隐)性突变,且该突变具有致死效应,突变基因位于____染色体上。请解释实验一出现异常比例的原因,用遗传图解表示(基因D、d表示)。

Page

2(2)果蝇B发生的突变时____(显、隐)性突变,该突变也具有致死效应。果蝇B的突变发生在____上,理由是____。

(3)若上述突变基因均能独立控制褐色素的合成而表现褐眼,让果蝇A与实验二中F1代褐眼雄果蝇杂交,则褐眼的遗传遵循____定律,其后代出现褐眼果蝇的概率是____。 9

(一)、(9分)随各地规模化养殖快速发展,养殖场污水的排放造成环境污染问题日渐突出,下图是利用人工湿地对养殖业污水进行处理和生态综合利用的示意图。请回答:

(1)人工湿地中属于第一营养级的生物有____和绿化区植物,生物D属____级消费者。输入该湿地生态系统的能量有____。

(2)该人工湿地主要通过物理沉降、动植物吸收和____,达到净化的目的。为避免环境污染,在加剧净化同时,还应加强对污染源的控制,其生态学理由

是____。

(3)上图中A、B、C、D为该湿地中的四种鱼,其中C种群的数量变

化曲线如图所示,则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为____;若人工全部移

除B种鱼,则C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将____。

40、

(二)(15分)

下面是有关胚胎工程的相关问题,请回答:

(1)胚胎工程是对动物____或____所进行的多种显微操作和处理技术。胚胎工程任何一项技术获得的胚胎,都必须通过____给受体才能获得后代。

(2)哺乳动物的体外受精主要包括____、____和受精等几个主要步骤。若要充分发挥优良母畜的繁殖潜能,可给供体注射____,使其排出更多的卵子。

(3)卵子需要发育到____时期,才具备受精能力。此时的卵子____(能、不能)与直接取自附睾尾部的精子受精,原因是____。

(4)精子与卵子在体外受精后,应将受精卵移入____中继续培养,以检查受精状况和受精卵的发育能力。

Page

3生物答案

1-6 BDDDAC

29.(1)健那绿(2)灰绿色无氧(3)另取一相同装置,将注射器中的含酵母菌的培养液换成等量的灭活的培养液,其它都相同。若对照组实验前后气体体积不变,表明气体体积增加不是外界环境条件改变引起的(其它合理答案也给分)

30、答案:(1)细胞伸长两重调节(2)不同生长速率的突变体喷施的试剂种类对照(3)赤霉素显著赤霉素(或合成赤霉素的酶、基因)

31、答案:(1)显X

(2)显常实验二与实验三中子代眼色性状与性别无关

(3)基因的自由组合

32、答案:(1)芦苇区植物、浮游藻类次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污水中有机物的能量

(2)微生物的分解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3)b增大

39.答案:(1)胚状体阶段愈伤组织激素的种类及其浓度配比

(2)完全未开放醋酸洋红不适宜

(3)花蕾消毒不彻底

(4)单染色体加倍缩短了育种周期

40.答案:(1)早期胚胎配子胚胎移植

(2)卵母细胞的采集精子的获取促性腺激素

(3)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不能精子未获能

(4)发育培养液

Page 4

第四篇:安徽省高三理综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安徽省合肥市2013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

理科综合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3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0:16 S:32 Fe:56 Br:80 Ag:108 第II卷 选择题

(本卷包括2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6分,共120分) 1.生物膜系统是真核细胞中重要的结构,下列有关生物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膜、细胞器膜和细胞核膜相互联系共同构成生物膜系统 B.细胞中组成各种膜的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大都可以运动 C.生物膜系统使细胞内多种化学反应既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

D 细胞膜是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等组成的双层膜结构 2. mRNA上的起始密码子是AUG和GUG,对应的氨基酸是甲硫氨酸和缬氨酸。但蛋白质 的第一个氨基酸往往不是甲硫氨酸或缬氨酸。产生此结果的原因是 A. 甲硫氨酸和缬氨酸可能对应多种密码子 B. 起始密码子是核糖体进行翻译的起点 C. 转录生成的mRNA可能进行加工修饰 D. 翻译生成的多肽链可能进行加工修饰

3. 细胞分化是多细胞生物生命历程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下列有关细胞分化的叙述正确的 A. 细胞分化导致基因选择性表达,细胞种类增多 B. 蝌蚪发育时尾巴消失的过程没有发生细胞分化

C. 浆细胞能进行mRNA的合成,说明它已经产生了分化 D. 癌细胞类似于胚胎细胞,都脱离了细胞的正常分化

4.下图为某二倍体生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含量的变化,对图甲、乙、丙进 行比较,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ab段上升的原因均是DNA分子复制的结果 B.处于bc段的细胞中均含有姐妹染色单体 C.cd段下降原因不一定是着丝点分裂的结果

D. 处于de段的细胞中可能不含有同源染色体

5 下图是关于不同浓度生长素生理作用的图像

图①表示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图②中虚线表示对植物生长既不促进也不抑制的浓度。

图③是生物小组探究促进月季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时所得实验结果。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图①中C点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应用于去除麦田中的双子叶杂草 B. 图②可表示植物幼苗水平放置时,茎远地侧生长素浓度的变化 C. 由图③可知促进月季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应该大于10-8mol/L D. 图①②③均说明生长素具有低浓度促生长,高浓度抑生长的两重性 6.下列关于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能量传递的效率总是随着食物链的增加而减少

B. 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的能量储存于其体内有机物中 C. 生产者同化的能量可以用生产者的干重增加量表示

D. 食物链中能量流动就是不同营养级生物体内ATP的合成与分解 7. 毒品可卡因又称古柯碱(分子结构如下图所示),是一种具有局部麻醉作用的天然生物碱, 因其毒性大且易成瘾,现已被其他麻药所替代。下面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古柯碱是高分子化合物

B. 古柯碱分子结构中不存在非极性键 C. 古柯碱难溶于水和盐酸

D. 0. O1mol古柯碱分子中含甲基约1.204X1022个

8. 下列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通入SO2气体后仍能大量共存的一组是

A. C. 9.

B.D.下列实验能够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 ①可用于表示:0.1mol·L-1的NaOH溶液滴定盐酸的滴定曲线 B. ②可用于证明;氧化性:Cl2>Br2>I2 C. ③可用于证明:

D. ④可用于证明:非金属性:Cl>C>Si 10. 汽车尾气净化中的一个反应如下:

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某一个条件,下列示意图曲线①〜⑧中正确的是

A.①⑥⑧ B.①⑤⑦ C.②③④ D.③⑥⑦

11. 工业品氢氧化钟溶液中含有某些含氧酸根杂质,可用离子交换膜法电解提纯。电解槽内装有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通过),其工作原理如 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阴极材料可以是Fe,含氧酸根杂质不参与电极上放电 B. 该电解槽的阳极反应式为:C 通电后,该电解槽阴极附近溶液pH会减小 D. 除去杂质后氢氧化钾溶液从出口B导出

12. 已知磷酸分子结构中的三个氢原子都可以跟重水分子(D20)中的D原子发生氢交换。又知次磷酸(H3P02)也可跟D20进行氢交换,但次磷酸钠(NaH2P02)却不 能跟D2O发生氢交换。由此可推断出H3P02的分子结构是

13. 某酸HX稀溶液和某碱YOH稀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两溶液混合后,下表各组关系合理的是

A. 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4.如图所示,细线连接着A球,轻质弹簧两端连接着质量相等的A、B球,在倾角为θ的光 滑斜面体C上静止,弹簧与细线均平行于斜面。C的底面粗糙,在水平地面上能始终保 持静止,在细线被烧断后的瞬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两个小球的瞬时加速度均沿斜面向下,大小均为gsinθ B. A球的瞬时加速度沿斜面向下,大小为2gsinθ C C 对地面的压力等于A,B和C的重力之和 D. 地面对C无摩擦力

15. —卫星绕某一行星表面附近做匀速圆周运动,其线速度大小为v,假设宇航员在该行星 表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质量为m的物体重力,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F,已知引力常量为G,则这颗行星的质量为

A.

Fv2Fv4mv2mv4GF

BGF

C. Gm

D. Gm

16. 如图所示,A、B两小球离光滑地面髙度均为h=5m,相距 l=4.8m,将A以大小为2m/s的初速v0向B水平抛出的同 时,B自由下落。A、B与地面发生弹性碰撞前后,水平分速度 不变,竖直分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相反。B球质量m=0.2kg,不 计空气阻力及小球与地面碰撞的时间,g = 10m/s2。B球第一次与地相碰的过程中,合力对B球的冲量大小I及A、B第一次相碰时,B球离地高度 H为 A. I= 2N • s,H=0.8m B. I=2N • s,H=4.2m C. I =4N • s,H =0.8m D. I=4N • s,H=4.2m 17. 如图甲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静止平板车,车上放一物 块,物块与平板车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t = 0时,车受水芊外力作用开始沿水平面做直线运动,其v-t 图象如图乙所示t= 12s后车静止不动。平板车足够 长,物块不会从车上掉下,g取10m/s2。关于物块的运动,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 O-6s加速,加速度大小为4m/s2,6〜12s减速,加速度大小为4m/s2 B. 0-6s加速,加速度大小为2m/s2,6〜12s减速,加速度大小为2m/s2 C. 0-6s加速,加速度大小为2m/s2, 6〜12s先加速后减速,加速度大小为2m/s2 D. 0-6s加速,加速度大小为2m/s2,6〜l2s先加速后减速,加速度大小为4m/s2 18. 空间中有一个正方体,在正方体的d和g两顶点处分别固定着等量异种点电荷,如图所 示。现在各顶点间移动一正试探电荷,关于该试探电荷所受的电场力大小和具有的电势 能、以下判断正碗的是

A. 在e点和b点所受电场力大小相同、电势能相等 B. 在e点和b点所受电场力大小不相同、电势能相等 C. 在a点和f点所受电场力大小相同、电势能相等 D. 在a点和f点所受电场力大小不相同、电势能相等

19. 如图所示,A、B、C为三块竖直平行放置的相同金属板,A、B与电源连接后,用绝缘细线 悬挂的带电小球处于静止时,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a,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 保持K闭合,把C板向右平移一些后,a减小 B. 保持K闭合,把C板向右平移一些后,a变大 C. 断开电键K,把C板向右平移一些后,a不变 D. 断开电键K,把C板向右平移一些后,a变大

20. 光导纤维是利用全反射传递光信号的装置,如图为一光导纤维,AB为其端面,纤维内芯 材料的折射率为n1,外套材料的折射率为n2,在如图所示的情况下,可在此纤维内传播 的光,其入射角i的正弦值的范围是(光由折射率为n1的介质进入折射率为n2的介质 时,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正弦之比等于n2/n1), A.C.

第II卷

(本卷共11小题,共180分) 21. (18分)

I.(10分)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

(1)为测量单摆的摆动周期,测量时间应从摆球经过______ (选填“平衡位置”或“最高点”)时开始计时;某次测定了 40次全振动的时间如图 中秒表所示,那么秒表读数是______s; (2) 改变摆长l,共测定了6组摆长l和对应的周期T。为了求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4位同学提出了4种不同的处理方法:

A.从测定的6组对应值中任意选取1组,用公式g=4π2l/T2求出g作为测量值

2g4l/T求出 g作lTB.先分别求出6个l值的平均值和6个T值的平均值,再用公式

B. D.

为测量值

C.先用6组l,T的值,用公式g=4π2l/T2求出6个对应的g值,再求这6个值的平均 值作为测量值

D.在坐标纸上以了T2为横轴,l为纵轴,据6组l和T的值作出l-T2图象,计算出图线的斜率k,根据g=4π2/k是求出g作为测量值 以上4种方法中,错误的是_______,其余正确方法中,偶然误差最大的是_______ (填入相应的字母)。

(3) 某同学只测量了悬点到球间摆线的长度L,测得6组L和对应的周期T,画出如图所示的L-T2图线,并在图线上选取了A、B两个点,其坐标如图所 示.据此可得计算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为g=_______。

II.(8分)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电路测定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备有下列 器材:

A. 待测干电池

B. 电流表G(满偏电流1mA,内阻Rg= 1OΩ) C. 电阻箱R,阻值范围为0〜9999Ω D. 定值电阻R1(阻值1990Ω) E. 定值电阻R2(阻值2990Ω) F. 开关与导线若干

(1) 根据题目提供的实验器材,图中R0应选用_______; (2) 某次调节后,电阻箱面板示数如图所示,读得电阻值是_______Ω

(3) 多次调节电阻箱,读出多组电阻箱示数R 和对应的电流表示数I,由测得的数据,绘出了如图所示的图线,则由图线可以得到被测干电池的电动势E =_______V,内阻r=_______Ω。(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2. (14分)如图所示,相距为L的平行金属导轨ab、cd与水平面成θ角,导轨两端分别接有 阻值均为2 R0的电阻R1,R2,两导轨间有方向垂直轨道平面斜向上的匀强磁场,磁感应 强度为B。质量为m、阻值为R0的导体棒MN放在两导轨上,棒与导轨垂直并保持良好 接触,它们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重力加速度为g。棒由静止下滑,最终达到稳定状态 时速度恒定。

(1) 求金属棒下滑后,当通过电阻R1的电量为q1时,金属棒减 少的重力势能;

(2) 金属棒加速下滑的某段时间内,电阻R1上产生的焦耳热 为Q1,求在这段时间内金属棒克服安培力做的功;

(3) 求金属棒达到稳定状态时的速度vm

23. (16分)如图甲所示,以两虚线M、N为边界,中间存在平 行纸面且与边界垂直的水平电场,M、N间电压UMN的变 化图象如图乙所示,电压的最大值为U。、周期为T0 M、N两侧为相同的匀强磁场区域I、II,磁场方向垂直纸面 向里,磁感应强度为B。t=O时,将一带正电的粒子从边 界线M上的A处由静止释放,经电场加速后进入磁场, 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周期也为T0。两虚线M、N 间宽度很小,粒子在其间的运动时间不计,也不考虑粒子 所受的重力。

q(1) 求该粒子的比荷m;

(2) 求粒子第1次和第2次从右向左经边界线N离开磁场区域时两位置间的距离Δd; 1(3) 若粒子的质量增加8,电荷量不变,t=0时,将其在A处由静止释放,求t=2T0时粒 子的速度。

124. (20分)半径为r的光滑4圆弧轨道FE固定在竖直平面内,与水平轨道CE连接.水平轨道的CD段光滑,DE段粗糙。一根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C处的竖直墙面上,另一端 与质量为2m的小物块b刚好在D点接触(不连接),弹簧处于自然长度。质量为m的小 物块a从顶端F点静止释放后,沿圆弧轨道下滑。物块a与物块b第一次碰撞后一起向 左压缩弹簧。物块a,b与DE段水平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1=0.2和2=0.4, 重力加速度为g。 (1) 求物块a第一次经过圆弧轨道E点时对轨道的压力; (2) D,E间距离l取何值时,a、b能且只能发生一次碰撞?

25.(15分)X、Y、Z、T、W五种元素的性质或原子结构如下表:

(1) 元素X的一种同位素可测定文物年代,这种同位素的符号是_______;W元素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

(2) 元素Z与元素T相比,非金属性较强的是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下列表述中能证明这一事实的是______________。

A.常温下Z的单质和T的单质状态不同

B. T的氢化物比Z的氢化物稳定

C. 一定条件下Z和T的单质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D. T的电负性比Z大

(3) 常见溶剂XZ2的分子中,含有的键与π键个数比为_______,它所形成的晶体类型为_______ ; Y的常见氢化物易液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 (4) ①自然界常见的X元素含氧酸的钙盐和适量T的氢化物溶液反应时,每产生4. 4g 气体(不考虑气体溶解)放热a kJ,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②上述反应至无气泡逸出后,取适量残留溶液,插入pH传感器并逐滴滴入碳酸钠溶液,测得PH变化 曲线如下图所示

请用离子方程式表示BC段、CD段发生的反应:

BC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D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0 26. (15分)某有机物G分子结构的球棍模型如右图所示(图中小球分别表示碳、氢、氧原子,球与 球之间的连线“一”不一定是单键)。用芳香烃A为原料合成G的路线如下s

试回答:

(1) G的分子式为_______;G中环状基团被氢原子取代后的有机物名称为_______。 (2) 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 ;D中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 (3) B→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E的同分异构体中可用通式表示(其中X、Y均不为H),且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有_______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有6个峰的物质结构简式为 (写出一种即可) ________________。

27. (14分)利用酸解法制钛白粉产生的废液[含有大量FeS0

4、H2S04和少量Fe2(S04)

3、 TiOSO4 ],生产硫酸亚铁和补血剂乳酸亚铁。其生产步骤如下:

请回答:

(1)步骤①中分离操作的名称是_______;步骤⑥必须控制一定的真空度,原因是_______ (2) 废液中的TiOSO4在步骤①能水解生成滤渣(主要成分为TiO2•xH20)的化学方程 式为_______;步骤④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步骤⑤中加乳酸能得到乳酸亚铁的原因_______。 (4) 配平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 Fe2+ + _____ MnO4- + _____ H+ = _____Fe3+ +_____ Mn2+ +_____ 取步骤②所得晶体样品a g,溶于稀硫酸配成100.00 mL溶液,取出20. 00 mL溶液,用KMn04溶液滴定(杂质与KMn04不反应)。若消耗0.1000 mol·L-1 KMn04溶液20.00mL,则所得晶体中FeS04 • 7H2O的质量分数为(以含a的式子表示) ______________。

28. (14分)向溴水中加入足量乙醛溶液,可以看到溴水褪色。据此对溴水与乙醛发生的有机反应类型进行如下探究,请你完成下列填空: I.猜测:

(1) 溴水与乙醛发生取代反应; (2) 溴水与乙醒发生加成反应; (3) 溴水与乙醛发生_______反应。 II.设计方案并论证:

为探究哪一种猜测正确,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提出了如下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l:检验褪色后溶液的酸碱性。

方案2:测定反应前用于溴水制备的Br2的物质的量和反应后Br-离子的物质的量。 (1) 方案1是否可行? 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 (2) 假设测得反应前用于溴水制备的Br2的物质的量为a mol, 若测得反应后n(Br-)= _______mol,则说明溴水与乙醛发生加成反应; 若测得反应后n(Br-)=_______ mol,则说明溴水与乙醛发生取代反应 若测得反应后n(Br-)=_______mol,则说明猜测(3)正确。

III 实验验证:某同学在含0. OOSmolBr2的1OmL溶液中,加入足量乙酸溶液使其褪色;再 加入过量AgN03溶液,得到淡黄色沉淀l.88 g(已知反应生成有机物与AgN03不反 应)。根据计算结果,推知溴水与乙醛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IV 拓展:

请你设计对照实验,探究乙醛和乙醇的还原性强弱(填写下表)。

29. (26分) I. (U分)光呼吸是指植物在光照下吸收0

2、分解有机物、产生CO

2、不产生ATP。光 呼吸发生的场所有叶绿体和线粒体等等。

(1) 比较细胞呼吸与光呼吸,细胞呼吸的场所是_______、不同于光呼吸的条件有_______不同于光呼吸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

(2) 利用光呼吸抑制剂亚硫酸氢钠喷洒小麦,能取得明显的增产效果(其有效浓度:1OO-300ppm)。为了探究亚硫酸氢钠使小麦增产的适宜浓度,请完成下列实验步骤:

①将环境相同且适宜、小麦长势均相同的大块实验田平均分成4等份,分别标号为

1、

2、

3、4。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在小麦生长期,适时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实验方法正确,则结果将使实验田小麦在上述亚硫酸氢钠浓度范围内,增产情况接 近正态分布。

(3) 以上实验避免了盲目操作造成的浪费,此实验被称为_______。为了进一步探究亚硫酸氢钠使小麦增产的最适宜浓度,应该如何进行实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12分)家蚕蚕体有斑纹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A控制,基因型aa表现为无斑纹。斑 纹颜色由常染色体上另一对基因(B/b)控制,BB或Bb为黑色,bb为灰色。 (1) 现选用两纯合亲本甲,乙杂交得到F1,F1测交结果如下表:

亲本甲的性状为无斑纹,乙的基因型为_______ (2) F1雌雄交配所得F2的性状和分离比为_______。F2中自交不发生上述性状分 离的个体占_______。

(3)A/a所在染色体偶见缺失现象,如图所示。染 色体缺失的卵细胞不育,染色体缺失的精子可育。基因型为A0a的蚕雌雄交配,子代的表现型和比例为_______。

⑷家蚕中,雌性性染色体为ZW,雄性性染色体为ZZ。家蚕体壁正常基因(T)与体壁透 明基因(t)是位于Z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现用有斑纹体壁透明雌蚕(A0aZtW)与 有斑纹体壁正常雄蚕(A0aZTZT)杂交得到F1 ,将其中有斑纹个体相互交配,后代中有斑纹体壁正常雄性个体和有斑纹体壁正常雌性个体分别占_______、_______。 30. (19分)

I.(10分)有一种药物能阻断兴奋的传导或传递。请你根据下面反射弧的结构,完成相 关探究实验并回答问题:

(1) 为了探究该药物的作用部位,请完成下面实验: ①步骤1:刺激_______,观察_______。

②步骤2:用该药物分别处理a(突触间隙)和b,重复步骤①。如果_______,则说明该药物作用于a„ (2) 回答问题:

①步骤1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通过实验,证明了该药物只能阻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则阻断的原因可能是 该药物能引起突触后膜上某些阴离子进入细胞的通道蛋白_______ (开放/关闭)。

II. (9分)为了探究甲状腺素(TH)对垂体细胞促甲状腺素(TSH)分泌的影响,某兴趣小组 设计如下实验步骤:

(1) 请指出实验步骤①、②、③中不合理之处。 步骤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经改进后,探究实验的方法步骤正确,并且最终得出实验组大白鼠血液中TSH 含量较低的结果,那么能否由此得出“TH作用于垂体细胞,抑制其分泌TSH”的结论?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

31. (9分)利用玉米秸秆生产乙醇,其技术流程为:

(1) 玉米秸杆经预处理后,应该选用纤维素酶进行水解,使之转化为发酵所需的葡萄糖。 纤维素酶可以从能分解纤维素的细菌培养液中提取。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分离土壤中 纤维素分解菌的实验流程: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鉴别培养。 ①从土壤中分离出分解纤维素细菌的培养基配方如下:纤维素粉5g, NaNO3 1g、 Na2HPO4 • 7HZ0 1.2g、KH2PO4 0.9 g,MgS04·7H20 0.5g、KCl 0.5g、酵母膏0.5g、水解酪素0.5g(蒸馏水定容到IOOOmU9该培养基能初步选择出分解纤维素细菌的 原因是______________ ②为了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和进一步纯化菌种,可以在鉴别培养基上加入_______染液,将筛选获得的菌液稀释后用涂布平板法方法接种到鉴别培养基上,然后挑选产生_______的菌落作为菌种进行扩大培养。

③从分解纤维素细菌中提取出的纤维素酶首先要检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便更好地将酶用于生产实践。为了使分离出的纤维素酶能够反复使用,最好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将酶固定化。

(2) 发酵阶段需要的菌种是酵母菌,在产生酒精时要控制的必要条件是______________。 (3) 发酵时乙醇浓度升高会对酵母菌产生毒性,从而影响进一步的发酵。科学家利用基 因工程方法创造出一种对乙醇浓度有高耐受力的酵母菌新菌种,该过程需采用PCR 技术扩增目的基因。在PCR反应体系中,除了要加入模板、原料外,还需要加入_______和_______等

第五篇:安徽省合肥市2010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检(理综物理部分)word(含答案)[推荐]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安徽省合肥市

2010年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

理科综合能力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3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将有己的学校、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在指定

位置;核对条形码上本人的姓石和准考证号码,无误后,将其粘贴在指定的方框内。

2.非选择题答题书写要工整,字迹清晰。修改答案时禁止使用涂改液或涂改胶条。

3.请在题号指定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题号指定区域以外答题或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

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监考人将答题卷收回,试卷不收回。

第I卷

选择题

14.小球在空中由静止开始下落,与水平地面相碰后又上

升到某一高度,其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已 知g=10m/s2,由图可知

(

)

A.小球下落的加速度为10m/s

2B.小球初始位置距地面的高度为2m C.此过程小球通过的路程为1.375m D.小球在上升过程中的加速度大于12 m/s2

15.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t=0时刻的

波形如图中实线所示,t=0.2 s时刻的小波形如 图中的虚线所示,则

(

)

+ A.t=0.2 s时刻质点P运动到了P的位置

B.t=0.2 s时刻质点Q向下运动 C.波的频率可能为0.8Hz D.波的传播速度可能为30m/s 16.一个摆长为l1的单摆,在地面上作简谐运动,周期为T1,已知地球质量为M1,半径为R1;另一个摆长为l2的单摆,在质量为M2,半径为R2的星球表面作简谐运动,周期为T2,若T1=2 T2,l1=4 l2,M1=4 M2,则地球半径与星球半径之比R1:R2为 (

)

A.2:1 B.2:3 C.1:2 D.3:2 17.风能是一种环保型能源。风力发电是风吹过风轮机叶片,使发电机工作,将风的动能转化为电能。设空气的密度为,水平风速为v,风力发电机每个叶片长为L,叶片旋转形成圆面,设通过该圆面的风的动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恒为η。某风力发电机的风速为6 m/s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 1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1)在小车某次运动过程中,打出了一条纸带如图乙所示。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并量出了相邻计数点之间的距离。该小车的加速度a=

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一组同学先保持盘及盘中的砝码质量m一定,探究加速度与小车(包括车中砝码)质量M的关系,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

) A.平衡摩擦力时,应将盘及盘中的砝码用细绳通过定滑轮系在小车上 B.每次改变小车的质量时,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C.实验时,先放开小车,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

D.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可根据m以及M,直接用公式a=

mg求出。 M(3)在保持持小车及车中的砝码质量M一定,探究加速度与所受合外力的关系时.二位同学根据各自的实验数据分别作出的a—F图线如图甲、乙所示,对这两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甲图图线不通过原点,可能是因为计算

F时未计入砝码盘的重力;

B.甲图图线不通过原点,可能是因为没有

平衡摩擦力;

C.乙图图线的弯曲部分,是因为小车的质

量太大。

D.乙图图线的弯曲部分,是因为盘中的砝

码总质量太大。

Ⅲ.(6分)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电潞探究一种电阻丝的电阻率。均匀电阻丝(总阻值在

4Ω~5Ω之间)固定在刻度尺上的两端接线柱a和b上,刻度尺的中间有一个可沿电阻丝滑动的触头c,c的上端为接线柱,触头c与电阻丝通常不接触,当用手按下时,才与电阻丝接触,且可在直尺上读出触点的位置:所用器材为:电压表(0~3V,电阻约为

3kΩ)、电流表(0~0.6A,电阻约为0.5Ω)、电池组(电动势3V,内阻很小)、保护电阻R0=1Ω、螺旋测微器、开关S和导线。

实验的主要步骤如下:

①用螺旋测微器测得电阻丝的直径为d=2.000mm;

②正确连接电路,触头c移到右端,合上开关,读出电流表的示数I=0.5A:

③通过改变滑动变阻器触头c的位置,分别测量出了多组a、c间电阻丝长度L及对应的

电压U的数据,并据此在U—L坐标纸上描出了对应的点,如图所示。请你: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 3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24.(20分)如图所示,内部光滑的木糟质量为mA=m,置于水平桌面上,精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槽内有两个小球B、C,它们的质量分别是mB=m,mC=2m,两球间是很短的被压缩的轻弹簧(球与弹簧不连接),且B球到木槽左端、C球到木槽右端的距离均为L,这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EPmgL,同时释放B、C球。并假设小球与槽碰撞后不分离,碰撞时间极短。求:

.

(1)第1个小球与槽碰撞后的共同速度; (2)第2个小球与槽碰撞后的共同速度;

(3)整个运动过程中,桌面与槽因摩擦而产生的内能。

参考答案

第Ⅰ卷

第Ⅱ卷

选择题

14.C 15.D 16.A 17.C 18.C 19.B 20.A

(本卷共11小题,共180分)

21.(18分) Ⅰ.(6分)负:0.5 Ⅱ.(6分)(1)1.66(或1.65)

(2)B

(3)AD Ⅲ.(6分)(1)图略;

(2)kd24I;

(3)1.26×10

-5 22.(14分)(1)运动员由A到B做平抛运动水平方向的位移为xv0t 竖直方向的位移为y1分 1分

12gt 2

xtan37 y

2分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 5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1m

tmT2qB

3分

24.(20分)(1)释放瞬间:mBvBmCvC

1分 1分 Ep1122mBvBmCvC 22

联立解得:vB41gL vCgL 33 2分

物体B经时间t1L3L先与木槽A相撞, vB4g

1分

有:mBvB(mAmB)v1共 解得:v1共 1分

gL3

1分

(2)木槽A与B球相撞后,一起向左匀减速运动,加速度 a(mAmBmC)gmAmB2g

2分

木槽A与B球相撞后速度减为0的时间t2v1共aL

12g1分

在(t1t2)这段时间内,物体C和槽移动的距离之和为:

13sv0(t1t2)v1共t2LL,所以在C与A相撞前A已停止运动

24或:t2这段时间内,物体C和槽移动的距离之和为

2分

sv0t211Lv1共t2L 2421分 所以在C与A相碰前A已停止运动

再经过一段时间,球C和木槽相撞,有mCvC(mAmBmC)v2共 解得v2共 gL12,方向水平向右

1分

(3)第一次相撞后A与B的总动能全都转化为摩擦热: Q1Ekl11(mAmB)v12共mgL

23 2分

整个过程中桌面和木槽因摩擦而产生的内能为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 7

上一篇:高速收费系统培训教材下一篇:公司年中总结会议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