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

2023-01-27

第一篇:农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

行政处罚法、农业行政处罚程序试题

(若发现试题有误,请及时与市农业局法规科或执法支队联系)

一、个人必答题

1、行政处罚无效的要件是什么?

答案:没有法定依据或者不遵守法定程序的。

2、行政处罚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答案:法定原则;公正、公开的原则;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无救济即无处罚原则。

3、实施行政处罚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答案:教育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自觉守法。

4、地方性法规不能设定哪两项行政处罚? 答案:限制人身自由和吊销企业营业执照。

5、规范性文件能设定行政处罚吗? 答案:不能。

6、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时,应怎样处置当事人的违法行为? 答案:应当责令当事人改正或者限期改正违法行为。

7、对同一违法行为的处罚应注意什么? 答案: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

8、违法行为的追溯期规定是多少?

答案: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

9、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告知当事人哪些事项? 答案: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

10、执法人员在履行法定职责时人数有什么规定?

答案:行政机关在调查或者进行检查是,执法人员不行得少于两人。

11、在哪种情况下,执法人员可以当场收缴罚款?

答案:依法给予二十元以下的罚款的;不当场收缴事后难以执行的。

12、执法人员当场收缴罚款的必须在几日内上交? 答案:应当自收缴罚款之日起二日内,交至行政机关。

13、《行政处罚法》何时通过、实施? 答案:《行政处罚法》于1996年3月17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同年10月1日起施行。

14、受行政处罚可否免除相对人民事责任、刑事责任?

答案:不能免除。因为相关法律规定,行政处罚不能代替刑事处罚及民事责任的承担。

15、行政处罚的责任年龄有何规定?

答案: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从轻或减轻行政处罚。

16、行政处罚的三大程序是什么? 答案:听证程序;简易程序;一般程序。

17、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应注意什么?

答案: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在宣告后当场交付当事人;当事人不在场的,行政机关应当在七日内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将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当事人。

18、行政处罚的对象是哪些?

答案: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应当给予行政处罚。

19、行政处罚的实施机关是什么?

答案:行政处罚由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 20、什么是行政处罚的“过罚相当原则”?

答案:“过罚相当原则”是指设定和实施行政处罚,不仅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其处罚程度还要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

21、什么是简易程序?

答案:行政处罚的简易程序,是行政主体对违法清楚、确凿、情节简单、轻微的违法行为给予法定的较轻的行政处罚并当场作出处罚决定时所适用的程序。

22、罚款与罚金的区别?

答案:罚款是行政处罚的一种,是行政机关对违法行为人的处罚。而罚金是一种法律制裁,是人民法院判决被告当事人必须履行的法律责任。

23、受委托的非行政机关可否实施行政处罚?

答案:受委托的组织在委托范围内,有权以委托行政机关的名义实施行政处罚。

24、加处罚款有什么规定?

答案:当事人到期不缴纳罚款的,每日按罚款数额的百分之三加处罚款。

25、行政处罚决定的履行期限是多少?

答案:行政机关对当事人作出的罚款的处罚决定,当事人应当自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到指定的银行缴纳罚款。

26、《农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何时修订、施行?

答案:《农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业经2006年4月13日农业部第10次常务会议修订通过,自2006年7月1日起施行。

27、农业行政处罚遵循的法律是哪些?

答案:《行政处罚法》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农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

28、《农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制定的依据是什么? 答案:《行政处罚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29、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是指哪些?

答案:《农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所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是指种植业、畜牧(草原)、兽医、渔业、农垦、乡镇企业、饮料工业和农业机械化等行政主管机关。

30、农业行政处罚机关是指哪些?

答案:是指依法行使行政处罚权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农业管理机构。

31、具体承担农业行政处罚工作的是哪个部门?

答案: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设立的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机构具体承担农业行政处罚工作。

32、法律、法规授权的农业管理机构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答案:法律、法规授权的农业管理机构在法定授权范围内实施行政处罚,并对该行为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

33、当事人的同一违法行为,两个以上的行政处罚机关都有管辖权的由谁管辖?

答案:对当事人的同一违法行为,两个以上的行政机关都有管辖权的,应当由先立案的农业行政处罚机关管辖。

34、执法人员在作出当场处罚决定是应注意什么?

答案:填写《当场处罚决定书》,当场交付当事人,并应当告知当事人,如不服行政处罚决定,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35、证据的种类有哪些?

答案:证据包括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勘验笔录和现场笔录。

36、执法人员在对证人或当事人时应注意些什么?

答案:一问一答,即一个询问人一次只能询问一个被询问人,不能同时询问多个被询问人;被询问人必须是完全行为能力人;不能采用恐吓、诱骗等手段。

37、证据先行登记保存的要求是什么?

答案: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经农业行政处罚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先行登记保存。

38、在什么情况下使用《产品确认通知书》”?

答案:农业行政处罚机关在进行抽样送检时,从非生产单位直接抽样的,农业行政处罚机关可以向产品标注生产单位发送《产品确认通知书》。

39、证据登记保存的期限是多少?

答案:农业行政处罚机关对先行登记保存的证据,应当在七日内作出处理决定并告知当事人。

40、对案件有利害关系的怎样处理?

答案:实行回避。案件调查人员的回避,由农业行政处罚机关负责人决定;农业行政处罚机关负责人的回避由集体讨论决定。

41、案情复杂或者有重大违法行为需要给予较重行政处罚的应由谁决定? 答案:应当由农业行政处罚机关负责人集体讨论决定。

42、农业行政处罚案件的办结期限是怎样规定的? 答案:农业行政处罚案件自立案之日起,应当在三个月内作出处理决定;特殊情况下三个月不能作出处理的,报经上一级农业行政处罚机关批准可以延长至一年。

43、《行政处罚听证会通知书》应当在几日内送达当事人?

答案:听证机关应当在举行听证会的七日前送达当事人,并告知当事人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听证主持人名单及可以申请回避和可以委托代理人等事项。

44、听证参加人员有哪些?

答案:听证参加人由听证主持人、听证员、书记员、案件调查人员、当事人及其委托代理人组成。

45、案件调查人员在听证会上职责是什么?

答案:案件调查人员提出当事人的违法事实、出示证据,说明拟作出的农业行政处罚的内容及法律依据。

46、《农业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的方式有哪些? 答案:直接送达、邮寄送达和公告送达。

47、公告送达的时间是怎样规定的?

答案:自发出公告之日起经过六十天,即视为送达。

48、行政处罚决定的连续性如何确定?

答案:农业行政处罚决定依法作出后,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除法律另有规定外,行政处罚决定不停止执行。

49、农业行政处罚的内部文书有哪几种?

答案:《行政处罚立案审批表》、《案件处理意见书》和《结案报告书》。 50、农业行政处罚的外部文书有哪几种?

答案:《询问笔录》、《勘验笔录》、《现场笔录》、《抽样取证凭证》、《证据保存清单》、《查封(扣押)通知书》、《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行政处罚决定书》、《行政处罚听证会通知书》、《行政处罚听证会报告书》和《送达回证》。

二、集体必答题

1、颁布《行政处罚法》的意义是什么? 答案:《行政处罚法》对我国的法律制度是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改革。表现在:(1)有利于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有助于廉政建设;(2)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的法律责任制度;(3)推动行政程序法制建设。

2、《行政处罚法》规定的行政处罚种类有哪些?

答案:(1)警告;(2)罚款;(3)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产;(4)责令停产停业;(5)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6)行政拘留;(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3、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的条件是什么?

答案: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1)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2)受他人胁迫有违法行为的;(3)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4)其他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的。

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

4、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在行政处罚中享有什么权利?

答案:根据《行政处罚法》第六条规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在受到行政处罚时,享有陈述权、申辩权、申请行政复议和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5、什么是听证程序?其意义是什么?

答案:听证程序是指行政机关在作出一项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给予当事人参与并发表意见的机会,或行政机关的决定对当事人有不利影响时,必须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允许当事人申辩、质证。其意义在于:(1)保障公民合法权益,防止行政专横,减少行政争议;(2)保证行政机关高效、合法地行使行政权;(3)保证处罚证据的合法、客观、公正和全面;(4)加强公民对行政机关的监督作用。

6、哪些行政处罚必经听证程序?

答案:根据《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二条规定,有三种行政处罚,在作出处罚决定之前,行政机关应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听证结束后,行政机关才可作出是否处罚的决定。三种行政处罚为:(1)责令停产停业;(2)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3)较大数额罚款。

7、适用简易程序的条件是什么? 答案:行政处罚简易程序是行政机关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当场进行处罚的程序,适用简易程序必须符合两个条件:一是违法事实确凿且有法定依据;二是对公民处以50元以下、对法人或其他组织处10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案件。缺少其中任何一个条件而当场进行的行政处罚无效。

8、调查、检查程序是如何规定的?

答案:(1)行政机关在调查或者进行检查时,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并应当向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出示证件。(2)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应当如实回答询问,并协助调查或者检查,不得阻挠、询问或者检查应当制作笔录。(3)行政机关在收集证据时,可以采取抽样取证的方法;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经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先行登记保存,并应当在七日内及时作出处理决定,在此期间,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不得销毁或者转移证据。

9、什么是一般程序?

答案:行政处罚的一般程序:又称为行政处罚的普通程序,是指行政主体对于事实较为复杂、情节较为严重的违法行为给予法定的较重的行政处罚时所适用的行政处罚程序。它是行政处罚的基本程序。

10、对当事人的合法权利的保护有何规定?

答案:农业行政处罚机关在作出农业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

农业行政处罚机关必须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及证据,应当进行复核;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农业行政处罚机关应当采纳。农业行政处罚机关不得因当事人申辩而加重处罚。

11、制作《询问笔录》应注意些什么?

答案:笔录必须经被询问人阅核后,由询问人和被询问人签名或者盖章,被询问人要每页签名,并按手印(在姓名、数字、页数、涂改和齐缝处)。被询问人拒绝签名或盖章的,由询问人在笔录上注明情况。

12、农业行政处罚机关在调查案件有哪些权利?

答案:农业行政处罚机关为调查案件需要,有权要求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协助调查;有权依法进行现场检查或者基斟验;有权要求当事人提供相应的证据材料;对重要的书证,有权进行复制;执法人员对案件有关的物品或者场所,有权进行现场检查或者斟验检查。

13、农业行政处罚机关对先行登记保存的证据如何处理?

答案:应当在七日内作出下列处理决定并告知当事人:(1)需要进行技术检验或者鉴定的,送交有关部门检验或者鉴定;(2)对依法应予没收的物品,依照法定程序处理;(3)对依法应当由有关部门处理的,移交有关部门;(4)为防止损害公共利益,需要销毁或者无害化处理的,依法进行处理;(5)不需要继续登记保存的,解除登记保存。

14、送达《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应当注意什么?

答案:农业行政处罚机关制作《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送达当事人要注意以下四个问题:一是告知拟给予的行政处罚内容及其事实、理由和依据;二是告知当事人可以在收到告知书之日起三日内,进行陈述、申辩;三是符合听证条件的,告知当事人可以要求听证;四是当事人无正当理由逾期未提出陈述、申辩或者要求听证的,视为放弃上述权利。

15、贵州省对较大数额罚款是怎样规定的?

答案:

一、对非经营活动中公民的违法行为处1000元(含1000元)以上罚款、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违法行为处5000元(含5000元)以上罚款为“较大数额罚款”;对经营活动中公民的违法行为处3000元(含3000元)以上罚款、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违法行为处1万元(含1万元)以上罚款为“较大数额罚款”。

二、法律、法规、规章对某类违法行为罚款有最高限额规定(含具体罚款金额和违法所得百分比、倍数规定)的,罚款数额超过最高限额百分之五十(含百分之五十)的为“较大数额罚款”。但对非经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罚款数额不足1000元(不含1000元)、经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罚款数额不足3000元(不含3000元)的,不视为“较大数额罚款”。

16、当事人在听证中的权利和义务是什么?

答案:(1)有权对案件涉及的事实、适用法律及有关情况进行陈述和申辩;(2)有权对案件调查人员提出的证据质证并提出新的证据;(3)如实回答主持人的提问;(4)遵守听证会场纪律,服从听证主持人指挥。

17、对生效的农业行政处罚决定,当事人拒不履行的,农业行政处罚机关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1)到期不缴纳罚款的,每日按罚款数额的百分之三加处罚款;(2)根据法律规定,将查封、扣押的财物拍卖抵缴罚款;(3)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18、《当场行政处罚决定书》应载明哪些内容?

答案:《当场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载明当事人的违法行为、行政处罚依据、罚款数额、时间、地点以及行政机关名称,并由执法人员签名或者盖章。

19、为什么说行政处罚必须依法进行?

答案:首先,必须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具有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而且这种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是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必须给予行政处罚的,具有特定行政处罚权的行政主体才能依法实施行政处罚。其次,实施行政处罚,必须依照行政处罚法规定的具有行政处罚立法权的主体所制定的行政法律规范文件实施,并且应当依照法定程序进行。没有法定依据或者不遵守法定程序的行政处罚无效。

三、抢答题

1、制作《现场斟验笔录》文书的要点是什么?

答案:①现场地点、方位、周围地理位置状况、名称、周围有无固定附着物等作出记录;②现场物品摆放位置、数量、包装、产品名称、标示等;③违法物品的外观形状、特征一一记录下来,掌握现场斟验的原始证据。

2、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①案号同《违法行为处理意见书》必须一致;②受处罚当事人是法人的要写单位全称,相关栏目填写齐全,不能为空;③记载明确违法事实、处罚内容和法律依据。将查证当事人的违法事实简要叙述。如果当事人具备从轻或减轻处罚情节,还应当引用《行政处罚法》第27条。对告知情况及告知后当事人的态度和采取的行为也有必要简要叙述,而且对陈述和申辩理由是否采纳也应作必要的叙述和说明。对经过听证的案件,对听证的过程、是否采纳当事人提出的陈述申辩理由等也必须叙述清楚;④有充分证据;⑤有的当事人有两个以上的违法行为不能写在一起;⑥《处罚决定书》的时间、内容应当合法;⑦注意立案和处罚决定的时间。

3、当场处罚的程序是什么?

答案:(1)表明执法身份,出示证件;(2)确认违法事实,说明处罚理由和法律依据;(3)填写处罚决定书;(4)处罚决定书要写明当事人不服处罚决定,可以申请复议或者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以及申请复议或者提起诉讼的期限;(5)处罚决定书必须由当事人签名;(6)处罚决定书必须当场交付当事人。

4、哪些机关和组织有权实施行政处罚?

答案:(1)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但必须在其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行政处罚国,超越法定权限实施的行政处罚无效。(2)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可以在授权范围内实施行政处罚。(3)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在行政机关委托的范围内,可以以委托的行政机关的名义实施行政处罚。

5、行政处罚的设定有何要求?

答案:在规范性文件中设定行政处罚,必须符合法律规定,否则所设定的行政处罚无效,不能作为行政处罚的依据。哪些规范性文件可以设定哪些行政处罚种类,应符合下列规定:(1)法律,是由全国人大及常委会制定的。它可以设定各种行政处罚。其中,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法律设定。(2)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制定的。它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处罚。(3)地方性法规是由有地方立法权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它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吊销企业营业执照以外的行政处罚。(4)行政规章,是由国务院各部、委制定的。①可以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给行政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作出具体规定;②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的,规章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可以设定警告或者一定数量的罚款。

6、行政法规设定的行政处罚是什么?

答案:行政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处罚,法律对违法行为已经作出行政处罚规定,行政法规需要作出具体规定的,必须在法律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规定。

7、地方法规设定的行政处罚有哪些? 答案:地方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吊销企业营业执照以外的处罚。法律、行政法规对违法行为已经作出行政处罚规定,地方法规需要作出具体规定的,必须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规定。

8、国务院各部、规章设定的行政处罚是什么?

答案:国务院部、委员会制定的规章可以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作出具体规定。

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的,前款规定的国务院部、委员会制定的规章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可以设定警告或者一定数量罚款的行政处罚。罚款的限额由国务院规定。

国务院可以授权具有行政处罚权的直属机构依照本条第一款、第二款的规定,规定行政处罚。

9、省人民政府、省会市人民政府及国务院批准的较大市人民政府设定的行政处罚有哪些?

答案: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人民政府以及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可以在法律、法规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作出具体规定。

尚未制定法律、法规的,前款规定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可以设定警告或者一定数量罚款的行政处罚,罚款的限额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规定。

10、什么是地域管辖?

答案:由于行政管理的复杂性,可能导致部分行政主体之间职责不明,或职责虽明,但行政主体之间互相推诿可互相争取,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行政主体对管辖发生争议的,应报请共同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指定管辖。

地域管辖也称区域管辖或属地管辖,它是指同级行政之间在各管辖区内处理行政处罚案件的权限和分工。即地域管辖确定了行政主体依职权实施行政处罚的地域范围。行政处罚地域管辖的内容是:行政处罚由违法行为发生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主体管辖,即由违法行为发生地行政主体管辖。 但是,如果违法行为发生地在多个地方,则多个地方的行政主体都有权管辖。一般来说,应由最先发现违法行为的行政主体管辖。

11、行政机关违反规定自行收缴罚款和执法人员徇私枉法的应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答案:行政机关将罚款、没收的违法所得或者财物截留、私分的,由财政部门或者有关部门予以追缴,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执法人员利用职务上便利,索取或者收受他人财物、收缴罚款据为己有,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情节轻微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12、执法人员玩忽职守应承担什么责任?

答案:执法人员玩忽职守,对应当予以制止和处罚的违法行为不予制止、处罚,致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遭受损害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3、行政机关违法实施行政措施应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答案:行政机关违法实行检查措施或者执行措施,给公民人身或者财产造成损害、给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予以赔偿,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4、听证程序有哪些?

答案:(1)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当在行政机关告知后三日内提出;(2)行政机关应当在听证的七日前,通知当事人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3)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外,听证公开举行;(4)听证由行政机关指定的非本案调查人员主持;当事人认为主持人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有权申请回避;(5)当事人可以亲自参加听证,也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代理;(6)举行听证时,调查人员提出当事人违法的事实、证据和行政处罚建议,当事人进行申辩和质证;(7)听证应当制作笔录,笔录应当交当事人审核无误后签字或者盖章。

15、行政机关违法实施哪些行政处罚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答案:行政机关实施处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1)没有法定的行政处罚依据的;(2)擅自改变行政处罚种类、幅度的;(3)违反法定的行政处罚程序的;(4)违反本法第十八条关于委托处罚的规定的。

16、农业行政处罚案件移送有什么规定?

答案:农业行政处罚机关发现受理的行政处罚案件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应当移送有管辖权的行政机关处理。受移送的农业行政处罚机关如果认为移送不当,应当报请共同上一级农业行政处罚机关指定管辖,不得再自行移送。

17、办理跨行政区域案件时有些什么规定?

答案:县级以上地方农业行政处罚机关在办理跨行政区域案件时,需要其他农业行政处罚机关协查的,可以发送协查函。有关农业行政处罚机关应当予以协助并及时书面告知协查结果。

第二篇:海关办理行政处罚案件程序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办理行政处罚案件程序规定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一般规定

第三章 案件调查

第一节 立案

第二节 查问、询问

第三节 检查、查验

第四节 化验、鉴定

第五节 查询存款、汇款

第六节 扣留和担保

第七节 调查中止和终结

第四章 行政处罚的决定

第一节 案件审查

第二节 告知、复核和听证

第三节 处理决定

第五章 行政处罚决定的执行

第六章 简单案件处理程序

第七章 附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海关办理行政处罚案件程序,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行政处罚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海关行政处罚实施条例)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海关办理行政处罚案件的程序适用本规定。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海关侦查走私犯罪公安机构办理治安管理处罚案件的程序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执行。

第三条 海关办理行政处罚案件应当遵循公正、公开、及时和便民的原则。

第四条 海关办理行政处罚案件,在少数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共同居住的地区,应当使用当地通用的语言进行查问和询问。

对不通晓当地通用语言文字的当事人,应当为其提供翻译人员。

第五条 海关办理行政处罚案件过程中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海关工作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应当保守秘密。

第二章 一般规定

第六条 海关发现的依法应当由其他行政机关或者刑事侦查部门处理的违法行为,应当制作案件移送函,及时将案件移送有关行政机关或者刑事侦查部门处理。

第七条 海关在调查、收集证据时,办理行政处罚案件的海关工作人员(以下简称办案人员)不得少于2人,并且应当向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出示执法证件。

第八条 办案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回避,当事人及其代理人有权申请其回避:

(一)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当事人的近亲属;

(二)本人或者其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

(三)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

第九条 办案人员的回避,由其所属的直属海关或者隶属海关关长决定。

第十条 办案人员要求回避的,应当提出书面申请,并且说明理由。

办案人员具有应当回避的情形之一,没有申请回避,当事人及其代理人也没有申请他们回避的,有权决定他们回避的海关关长可以指令他们回避。

当事人及其代理人要求办案人员回避的,应当提出申请,并且说明理由。口头提出申请的,海关应当记录在案。

第十一条 对当事人及其代理人提出的回避申请,海关应当在3个工作日内作出决定并且书面通知申请人。

对海关驳回回避申请有异议的,当事人及其代理人可以在收到书面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向作出决定的海关申请复核1次;作出决定的海关应当在3个工作日内作出复核决定并且书面通知申请人。

第十二条 在海关作出回避决定前,办案人员不停止办理行政处罚案件。在回避决定作出以前,办案人员进行的与案件有关的活动是否有效,由作出回避决定的海关根据案件情况决定。

第十三条 化验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的回避,适用本规定第八条至第十二条的规定。

第十四条 海关办理行政处罚案件的证据种类主要有:

(一)书证;

(二)物证;

(三)视听资料、电子数据;

(四)证人证言;

(五)化验报告、鉴定结论;

(六)当事人的陈述;

(七)查验、检查记录。

证据应当经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第十五条 海关收集的物证、书证应当是原物、原件。收集原物、原件确有困难的,可以拍摄、复制足以反映原物、原件内容或者外形的照片、录像、复制件,并且可以指定或者委托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对原物、原件予以妥善保管。

收集物证、书证的原物、原件的,应当开列清单,注明收集的日期,由有关单位或者个人确认后盖章或者签字。

收集由有关单位或者个人保管书证原件的复制件、影印件或者抄录件的,应当注明出处和收集时间,经提供单位或者个人核对无异后盖章或者签字。

收集由有关单位或者个人保管物证原物的照片、录像的,应当附有关制作过程及原物存放处的文字说明,并且由提供单位或者个人在文字说明上盖章或者签字。

提供单位或者个人拒绝盖章或者签字的,办案人员应当注明。

第十六条 海关收集电子数据或者录音、录像等视听资料,应当收集原始载体。收集原始载体确有困难的,可以收集复制件,注明制作方法、制作时间、制作人、证明对象以及原始载体存放处等,并且由有关单位或者个人确认后盖章或者签字。

海关对收集的电子数据或者录音、录像等视听资料的复制件应当进行证据转换,电子数据能转换为纸质资料的应当及时打印,录音资料应当附有声音内容的文字记录,并且由有关单位或者个人确认后盖章或者签字。

第十七条 违法行为在2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前款规定的期限,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法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第十八条 期间以时、日、月、年计算。期间开始的时和日,不计算在期间内。期间届满的最后一日是法定节假日或者法定休息日的,以其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为期间届满日期。

期间不包括在途时间,法定期满前交付邮寄的,不视为逾期。

第十九条 当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或者其他正当理由耽误期限的,在障碍消除后的10日内可以向海关申请顺延期限,是否准许,由海关决定。

第二十条 海关送达行政法律文书,应当直接送交受送达人。受送达人是公民的,本人不在交其同住成年家属签收;受送达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应当由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其他组织的主要负责人或者该法人、组织负责收件的人签收;受送达人有委托接受送达的代理人的,可以送交代理人签收。

直接送达行政法律文书,由受送达人在送达回证上签字或者盖章,并且注明签收日期。送达回证上的签收日期为送达日期。

第二十一条 受送达人或者与其同住的成年家属拒绝签收行政法律文书,送达人应当邀请见证人到场,说明情况,在送达回证上注明拒收事由和日期,由送达人、见证人签字或者盖章,把行政法律文书留在受送达人的住所,即视为送达。

第二十二条 直接送达行政法律文书有困难的,可以委托其他海关代为送达,或者邮寄送达。

委托其他海关代为送达的,应当向受托海关出具委托手续,并且由受托海关向当事人出示。

邮寄送达的,应当附有送达回证并且以送达回证上注明的收件日期为送达日期;送达回证没有寄回的,以挂号信回执或者查询复单上注明的收件日期为送达日期。

第二十三条 海关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有住所的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企业或者组织送达行政法律文书,适用本规定第二十条至第二十二条规定。

海关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没有住所的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企业或者组织能够直接送交行政法律文书的,应当直接送达。受送达人有委托接受送达的代理人的,海关可以向代理人直接送达,也可以向受送达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设立的代表机构或者有权接受送达的分支机构、业务代办人直接送达。海关对授权委托有疑问的,可以要求代理人提供经过公证机关公证的授权委托书。

直接送达行政法律文书有困难并且受送达人所在国的法律允许邮寄送达的,可以邮寄送达。

海关向我国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送达法律文书的,比照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没有住所的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企业或者组织送达法律文书的相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四条 受送达人是军人的,通过其所在部队团以上单位的政治机关转交。

受送达人是被监禁的或者被劳动教养的,通过其所在监所、劳动改造单位或者劳动教养单位转交。

受送达人在送达回证上的签收日期,为送达日期。

第二十五条 经采取本规定第二十条至第二十四条规定的送达方式无法送达的,公告送达。

依法予以公告送达的,海关应当将行政法律文书的正本张贴在海关公告栏内。行政处罚决定书公告送达的,还应当在报纸上刊登公告。

公告送达,自发出公告之日起满60日,视为送达;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没有住所的当事人进行公告送达,自发出公告之日起满6个月,视为送达。 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以及我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中约定有特别送达方式的除外。

第二十六条 违法事实确凿并且有法定依据,对公民处以50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的,可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五章第一节的有关规定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第三章 案件调查

第一节 立 案

第二十七条 海关发现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依法应当由海关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的,应当立案调查。

第二十八条 海关受理或者发现的违法线索,经核实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立案:

(一)没有违法事实的;

(二)违法行为超过法律规定的处罚时效的;

(三)其他依法不予立案的情形。

海关决定不予立案的,应当制作不予立案通知书,及时通知举报人、线索移送机关或者主动投案的违法嫌疑人。

第二节 查问、询问

第二十九条 办案人员查问违法嫌疑人、询问证人应当个别进行,并且告知其依法享有的权利和作伪证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违法嫌疑人、证人应当如实陈述、提供证据。

第三十条 办案人员查问违法嫌疑人,可以到其所在单位或者住所进行,也可以要求其到海关或者指定的地点进行。

办案人员询问证人,可以到其所在单位或者住所进行。必要时,也可以通知证人到海关或者指定地点进行。

第三十一条 查问、询问应当制作查问、询问笔录。

查问、询问笔录上所列项目,应当按照规定填写齐全,并且注明查问、询问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办案人员应当在查问、询问笔录上签字。

查问、询问笔录应当当场交给被查问人、被询问人核对或者向其宣读。被查问人、被询问人核对无误后,应当在查问、询问笔录上逐页签字或者捺指印,拒绝签字或者捺指印的,办案人员应当在查问、询问笔录上注明。如记录有误或者遗漏,应当允许被查问人、被询问人更正或者补充,并且在更正或者补充处签字或者捺指印。

第三十二条 查问、询问聋、哑人时,应当有通晓聋、哑手语的人作为翻译人员参加,并且在笔录上注明被查问人、被询问人的聋、哑情况。

查问、询问不通晓中国语言文字的外国人、无国籍人,应当为其提供翻译人员;被查问人、被询问人通晓中国语言文字不需要提供翻译人员的,应当出具书面声明,办案人员应当在查问、询问笔录中注明。 翻译人员的姓名、工作单位和职业应当在查问、询问笔录中注明。翻译人员应当在查问、询问笔录上签字。

第三十三条 海关首次查问违法嫌疑人、询问证人时,应当问明违法嫌疑人、证人的姓名、出生日期、户籍所在地、现住址、身份证件种类及号码、工作单位、文化程度,是否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行政机关给予行政处罚等情况;必要时,还应当问明家庭主要成员等情况。

违法嫌疑人或者证人不满18周岁的,查问、询问时应当通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到场。确实无法通知或者通知后未到场的,应当记录在案。

第三十四条 被查问人、被询问人要求自行提供书面陈述材料的,应当准许;必要时,办案人员也可以要求被查问人、被询问人自行书写陈述。

被查问人、被询问人自行提供书面陈述材料的,应当在陈述材料上签字并且注明书写陈述的时间、地点和陈述人等。办案人员收到书面陈述后,应当注明收到时间并且签字确认。

第三十五条 查问、询问时,在文字记录的同时,可以根据需要录音、录像。

第三十六条 办案人员对违法嫌疑人、证人的陈述应当认真听取,并且如实记录。

办案人员不得以暴力、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手段获取陈述。

第三节 检查、查验

第三十七条 办案人员依法检查运输工具和场所,查验货物、物品,应当制作检查、查验记录。检查、查验记录由办案人员、当事人或者其代理人签字或者盖章;当事人或者其代理人不在场或者拒绝签字或者盖章的,办案人员应当在检查、查验记录上注明,并且由见证人签字或者盖章。

第三十八条 办案人员依法检查走私嫌疑人的身体,应当在隐蔽的场所或者非检查人员视线之外,由2名以上与被检查人同性别的办案人员执行。

检查走私嫌疑人身体可以由医生协助进行,必要时可前往医疗机构作专业检查。

第四节 化验、鉴定

第三十九条 在案件调查过程中,需要对有关货物、物品进行取样化验、鉴定的,由海关或者海关委托的化验、鉴定机构提取样品。提取样品时,当事人或者其代理人应当到场;当事人或者其代理人未到场的,海关应当邀请见证人到场。

提取的样品应当予以加封确认,并且填制提取样品记录,由办案人员或者海关委托的化验、鉴定机构人员、当事人或者其代理人、见证人签字或者盖章。

海关提取的样品应当及时送化验、鉴定机构化验、鉴定。

第四十条 依法先行变卖或者经海关许可先行放行有关货物、物品的,海关应当提取1式2份以上样品;样品份数及每份样品数量以能够认定样品的品质特征为限。

第四十一条 化验、鉴定应当交由海关化验鉴定机构或者委托国家认可的其他机构进行。有关货物、物品持有人或者所有人应当根据化验、鉴定要求提供化验、鉴定所需的有关资料。

第四十二条 化验人、鉴定人进行化验、鉴定后,应当出具化验报告、鉴定结论。

化验报告、鉴定结论应当载明委托人和委托化验、鉴定的事项,向化验、鉴定部门提交的相关材料,化验、鉴定的依据和使用的科学技术手段,化验、鉴定部门和化验、鉴定人资格的说明,并且应当有化验、鉴定人的签字和化验、鉴定部门的盖章。通过分析获得的鉴定结论,应当说明分析过程。 第四十三条 当事人对化验报告、鉴定结论有异议的,可以申请重新化验、鉴定1次;海关经审查确有正当理由的,应当重新进行化验、鉴定。

化验、鉴定费用由海关承担。但是经当事人申请海关重新化验、鉴定的,如果化验、鉴定结论有改变的,化验、鉴定费用由海关承担;如果化验、鉴定结论没有改变的,化验、鉴定费用由重新化验、鉴定申请人承担。

第五节 查询存款、汇款

第四十四条 在调查走私案件时,办案人员查询案件涉嫌单位和涉嫌人员在金融机构、邮政企业的存款、汇款,需要经直属海关关长或者其授权的隶属海关关长批准。

第四十五条 办案人员查询案件涉嫌单位和涉嫌人员在金融机构、邮政企业的存款、汇款,应当表明执法身份,出示海关协助查询通知书。

第六节 扣留和担保

第四十六条 海关依法扣留货物、物品、运输工具、其他财产及账册、单据等资料,应当出示执法证件,制作扣留凭单送达当事人,当场告知其采取扣留的理由、依据及其依法享有的权利。

扣留凭单应当记载被扣货物、物品、运输工具或者其他财产的品名、规格、数量、重量等,品名、规格、数量、重量当场无法确定的,应当尽可能完整地描述其外在特征。扣留凭单应当由办案人员、当事人或者其代理人、保管人签字或者盖章;当事人或者其代理人不在场或者拒绝签字或者盖章的,办案人员应当在扣留凭单上注明,并且由见证人签字或者盖章。

海关依法扣留货物、物品、运输工具、其他财产及账册、单据等资料,可以加施海关封志。加施海关封志的,当事人或者其代理人、保管人应当妥善保管。

第四十七条 海关扣留货物、物品、运输工具、其他财产以及账册、单据等资料的期限不得超过1年。因案件调查需要,经直属海关关长或者其授权的隶属海关关长批准,可以延长,延长期限不得超过1年。但是复议、诉讼期间不计算在内。

第四十八条 在人民法院判决或者海关行政处罚决定作出之前,对扣留的危险品或者鲜活、易腐、易烂、易失效、易变质等不宜长期保存的货物、物品以及所有人申请先行变卖的货物、物品、运输工具,需要依法先行变卖的,应当经直属海关关长或者其授权的隶属海关关长批准。

海关在变卖前,应当通知先行变卖的货物、物品、运输工具的所有人。如果变卖前无法及时通知的,海关应当在货物、物品、运输工具变卖后,通知其所有人。

第四十九条 海关依法解除对货物、物品、运输工具、其他财产及有关账册、单据等资料的扣留,应当制发解除扣留通知书送达当事人。解除扣留通知书由办案人员、当事人或者其代理人、保管人签字或者盖章;当事人或者其代理人不在场,或者当事人、代理人拒绝签字或者盖章的,办案人员应当在解除扣留通知书上注明,并且由见证人签字或者盖章。

第五十条 有违法嫌疑的货物、物品、运输工具无法或者不便扣留的,当事人或者运输工具负责人向海关提供担保时,办案人员应当制作收取担保凭单送达当事人或者运输工具负责人,收取担保凭单由办案人员、当事人、运输工具负责人或者其代理人签字或者盖章。 收取担保后,可以对涉案货物、物品、运输工具进行拍照或者录像存档。

第五十一条 海关依法解除担保的,应当制发解除担保通知书送达当事人或者运输工具负责人。解除担保通知书由办案人员及当事人、运输工具负责人或者其代理人、保管人签字或者盖章;当事人、运输工具负责人或者其代理人不在场或者拒绝签字或者盖章的,办案人员应当在解除担保通知书上注明,并且由见证人签字或者盖章。

第五十二条 依法对走私犯罪嫌疑人实施人身扣留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实施人身扣留规定》的程序办理。

第七节 调查中止和终结

第五十三条 海关办理行政处罚案件,在立案后发现当事人的违法行为应当移送其他行政机关或者刑事侦查部门办理的,应当及时移送。

行政处罚案件自海关移送其他行政机关或者刑事侦查部门之日起中止调查。

第五十四条 海关中止调查的行政处罚案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恢复调查:

(一)其他行政机关或者刑事侦查部门已作出处理的海关移送案件,仍需要海关作出行政处罚的;

(二)其他行政机关或者刑事侦查部门不予受理或者不予追究刑事责任,退回海关处理的。

第五十五条 经调查后,行政处罚案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终结调查:

(一)违法事实清楚、法律手续完备、据以定性处罚的证据充分的;

(二)没有违法事实的;

(三)作为当事人的自然人死亡的;

(四)作为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无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受其权利义务,又无其他关系人可以追查的;

(五)其他行政机关或者刑事侦查部门已作出处理的海关移送案件,不需要海关作出行政处罚的;

(六)其他依法应当终结调查的情形。

第四章 行政处罚的决定

第一节 案件审查

第五十六条 海关对已经调查终结的行政处罚案件,应当经过审查;未经审查程序,不得作出撤销案件、不予行政处罚、予以行政处罚等处理决定。

第五十七条 海关对行政处罚案件进行审查时,应当审查案件的违法事实是否清楚,定案的证据是否客观、充分,调查取证的程序是否合法、适当,以及是否存在不予行政处罚或者减轻、从轻、从重处罚的情节,并且提出适用法律和案件处理意见。

有关案件违法事实不清、证据不充分或者调查程序违法的,应当退回补充调查。 第五十八条 不满14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但是应当责令其监护人加以管教。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 第五十九条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有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但应当责令其监管人严加看管和治疗。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时有违法行为的,应当给予行政处罚。

第二节 告知、复核和听证

第六十条 海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并且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

作出暂停从事有关业务、暂停报关执业、撤销海关注册登记、取消报关从业资格、对公民处1万元以上罚款、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10万元以上罚款、没收有关货物、物品、走私运输工具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 在履行告知义务时,海关应当制发行政处罚告知单,送达当事人。

第六十一条 除因不可抗力或者海关认可的其他正当理由外,当事人应当在收到行政处罚告知单的3个工作日内提出书面陈述、申辩和听证申请。逾期视为放弃陈述、申辩和要求听证的权利。

当事人当场口头提出陈述、申辩的,海关应当制作书面记录,并且由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确认。

当事人放弃陈述、申辩和听证权利的,海关可以直接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当事人放弃陈述、申辩和听证权利应当有书面记载,并且由当事人或者其代理人签字或者盖章确认。

第六十二条 海关在收到当事人的书面陈述、申辩意见后,应当进行复核;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海关应当采纳。

第六十三条 海关不得因当事人的申辩而加重处罚,但是海关发现新的违法事实的除外。

第六十四条 经复核后,变更原处罚告知事实、理由、依据、处罚幅度的,应当重新制发海关行政处罚告知单,并且依据本规定第六十条至第六十三条的规定办理。

第六十五条 当事人申请举行听证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行政处罚听证办法》规定办理。

第三节 处理决定

第六十六条 海关关长应当根据对行政处罚案件审查的不同结果,依法作出以下决定:

(一)确有违法行为,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根据其情节和危害后果的轻重,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二)依法不予行政处罚的,作出不予行政处罚决定;

(三)有本规定第五十五条第

(二)至

(四)项情形之一的,撤销案件;

(四)符合海关行政处罚实施条例第六十二条第

(三)、

(四)、

(五)项规定的收缴条件的,予以收缴;

(五)违法行为涉嫌犯罪的,移送刑事侦查部门依法办理。

海关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应当做到认定违法事实清楚,定案证据确凿充分,违法行为定性准确,适用法律正确,办案程序合法,处罚幅度合理适当。

第六十七条 对情节复杂或者重大违法行为给予较重的行政处罚,应当由海关案件审理委员会集体讨论决定。

第六十八条 海关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或者不予行政处罚决定的,应当制发行政处罚决定书或者不予行政处罚决定书。 第六十九条 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载明以下内容:

(一)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包括当事人姓名或者名称、海关注册编码、报关员海关注册编码、地址等;

(二)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规章的事实和证据;

(三)行政处罚的种类和依据;

(四)行政处罚的履行方式和期限;

(五)不服行政处罚决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

(六)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海关名称和作出决定的日期,并且加盖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海关的印章。

第七十条 不予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载明以下内容:

(一)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包括当事人姓名或者名称、海关注册编码、报关员海关注册编码、地址等;

(二)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规章的事实和证据;

(三)不予行政处罚的依据;

(四)不服不予行政处罚决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

(五)作出不予行政处罚决定的海关名称和作出决定的日期,并且加盖作出不予行政处罚决定海关的印章。

第七十一条 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在宣告后当场交付当事人;当事人不在场的,海关应当在7日内将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当事人。

第七十二条 根据海关行政处罚实施条例第六十二条的规定收缴有关货物、物品、违法所得、运输工具、特制设备的,应当制作收缴清单送达被收缴人。

走私违法事实基本清楚,但是当事人无法查清的案件,海关在制发收缴清单之前,应当制发收缴公告,公告期限为3个月,并且限令有关当事人在公告期限内到指定海关办理相关海关手续。公告期满后仍然没有当事人到海关办理相关海关手续的,海关可以根据海关行政处罚实施条例第六十二条第一款第

(四)项的规定予以收缴。

第七十三条 收缴清单应当载明予以收缴的货物、物品、违法所得、运输工具、特制设备的名称、规格、数量或者重量等。有关货物、物品、走私运输工具、特制设备有重要、明显特征或者瑕疵的,办案人员应当在收缴清单中予以注明。

第七十四条 收缴清单由办案人员、被收缴人或者其代理人签字或者盖章。

被收缴人或者其代理人拒绝签字或者盖章,或者被收缴人无法查清但是有见证人在场的,应当由见证人签字或者盖章。

没有被收缴人签字或者盖章的,办案人员应当在收缴清单上注明原因。

根据海关行政处罚实施条例第六十二条第一款第

(四)项的规定而制发的收缴清单应当公告送达。

第五章 行政处罚决定的执行

第七十五条 海关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后,当事人应当在行政处罚决定书规定的期限内,予以履行。

海关对当事人依法作出暂停从事有关业务或者执业、撤销其注册登记、取消其报关从业资格等行政处罚决定的执行程序,由海关总署另行制定。

第七十六条 当事人确有经济困难向海关提出延期或者分期缴纳罚款的,应当以书面方式提出申请。 海关收到当事人申请延期、分期执行申请后,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准予延期、分期缴纳罚款的决定,并且制发通知书送达申请人。

海关同意当事人延期或者分期缴纳的,应当及时通知收缴罚款的机构。

第七十七条 同意当事人延期或者分期缴纳罚款的,执行完毕的期限自处罚决定书规定的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不得超过180日。

第七十八条 当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海关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一)到期当事人不缴纳罚款的,每日按照罚款数额的3%加处罚款;

(二)当事人逾期不履行海关的处罚决定又不申请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海关可以将扣留的货物、物品、运输工具变价抵缴,或者以当事人提供的担保抵缴,也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七十九条 海关依照本规定第七十八条规定采取加处罚款、抵缴措施之前,应当制发执行通知书并且送达当事人。

第八十条 受海关处罚的当事人或者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在出境前未缴清罚款、违法所得和依法追缴的货物、物品、走私运输工具的等值价款的,也未向海关提供相当于上述款项担保的,海关可以制作阻止出境协助函,通知出境管理机关阻止其出境。

阻止出境协助函应当随附行政处罚决定书等相关行政法律文书,并且载明被阻止出境人员的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出入境证件种类和号码。被阻止出境人员是外国人、无国籍人员的,应当注明其英文姓名。

第八十一条 当事人或者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缴清罚款、违法所得和依法追缴的货物、物品、走私运输工具等值价款的,或者向海关提供相当于上述款项担保的,海关应当及时制作解除阻止出境协助函通知出境管理机关。

第八十二条 将当事人的担保抵缴或者将当事人被扣留的货物、物品、运输工具依法变价抵缴罚款之后仍然有剩余的,应当及时发还或者解除扣留、解除担保。

第八十三条 自海关送达解除扣留通知书之日起3个月内,当事人无正当理由未到海关办理有关货物、物品、运输工具或者其他财产的退还手续的,海关可以将有关货物、物品、运输工具或者其他财产提取变卖,并且保留变卖价款。变卖价款在扣除自海关送达解除扣留通知书之日起算的仓储等相关费用后,尚有余款的,当事人在海关送达解除扣留通知书之日起1年内应当前来海关办理相关手续,逾期海关将余款上缴国库。

第八十四条 自海关送达解除担保通知书之日起1年内,当事人无正当理由未到海关办理财产、权利凭证退还手续的,由海关将相关财产、权利凭证等变卖折价或者兑付,并且上缴国库。

第八十五条 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的,海关应当填写申请执行书,并且提供人民法院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第八十六条 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应当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并且在下列期限内提起:

(一)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后当事人未申请行政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在处罚决定书送达之日起3个月后起算的180日内;

(二)复议决定书送达后当事人未提起行政诉讼的,在复议决定书送达之日起15日后起算的180日内;

(三)第一审行政判决后当事人未提出上诉的,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5日后起算的180日内;

(四)第一审行政裁定后当事人未提出上诉的,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10日后起算的180日内;

(五)第二审行政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80日内。

第八十七条 当事人实施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的行为后,发生企业分立、合并或者其他资产重组等情形,对当事人处以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或者依法追缴走私货物、物品、运输工具等值价款的,应当将承受当事人权利义务的法人、组织作为被执行人。

第八十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中止执行:

(一)处罚决定可能存在违法或者不当情况的;

(二)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人民法院裁定中止执行的;

(三)行政复议机关、人民法院认为需要中止执行的;

(四)其他依法应当中止执行的。

根据前款第

(一)项情形中止执行的,应当经直属海关关长或者其授权的隶属海关关长批准。

中止执行的情形消失后,应当恢复执行。

第八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终结执行:

(一)据以执行的法律文书被撤销的;

(二)作为当事人的自然人死亡的;

(三)作为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被依法终止,又无权利义务承受人的,也无其他财产可供执行的;

(四)海关行政处罚决定履行期限届满超过2年,海关依法采取各种执行措施后仍无法执行完毕的,但是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情形除外;

(五)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人民法院裁定中止执行后超过2年仍无法执行完毕的;

(六)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后,人民法院裁定终结执行的;

(七)其他依法应当终结执行的。

第六章 简单案件处理程序

第九十条 海关对行邮、快件、货管、保税监管等业务现场及其他海关监管业务中违法事实清楚,违法情节轻微的案件,可以适用简单案件处理程序。但适用本规定第二十六条规定程序的除外。

第九十一条 适用简单案件处理程序的案件,海关进行现场调查后,可以直接制发行政处罚告知单,当场由当事人或者其代理人签收。

第九十二条 有以下所列情形之一的,海关可以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一)当事人当场放弃陈述、申辩或者听证权利的;

(二)当事人当场进行陈述、申辩,经海关当场复核后,当事人或者其代理人接受复核意见。

当事人当场放弃陈述、申辩、听证的权利,或者当场进行陈述、申辩以及是否接受复核意见的情况,应当有书面记载,由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确认。

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应当制发行政处罚决定书,并且当场送达当事人。

第九十三条 适用简单案件处理程序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海关不得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应当按照一般程序规定办理:

(一)海关对当事人提出的陈述、申辩意见无法当场进行复核的;

(二)海关当场复核后,当事人对海关的复核意见仍然不服的;

(三)当事人当场依法向海关要求听证的;

(四)海关认为需要进一步调查取证的。 第七章 附 则

第九十四条 办案人员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索取或者收受他人财物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九十五条 海关对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企业或者组织给予行政处罚的,适用本规定。

第九十六条 本规定由海关总署负责解释。

第九十七条 本规定自2007年7月1日起施行。

第三篇:新版食品药品行政处罚程序规定(试题)

科室:姓名:

注:满分100分,填空题每空1分,简答题每个10分。

1、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违反食品、、、、医疗器械管理法律、法规、规章的单位或者个人实施,应当遵照本规定。

2、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建立制度。

3、对当事人的同一违法行为,两个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均有管辖权的,由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管辖。对管辖权有争议的,;协商不成的,报请共同的指定管辖。

4、受移送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将及时函告移送案件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认为移送不当的,应当报请共同的上一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指定管辖,。

5、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查处案件时,发现违法行为,应当按照《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的要求,及时移送。

6、依法应当吊销或者撤销批准证明文件 1

的,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决定。

7、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进行案件调查时,执法

人员不得少于人,并应当。

8、首次向案件当事人收集、调取证据的,应当告知其

有权利。

9、执法人员进行现场调查时,应当制作笔录。笔录应

当注明、、及调查目的。执法人员应当在笔录上签字。

10、笔录经核对无误后,被调查人应当在笔录

上,并在笔录上注明。笔录修改处,应当由被调查人签字或者按指纹。

11、办案人员应当依法收集证据。证据

包括书证、物证、、证人证言、、、鉴定意见、、电子数据、现场检查笔录等。

12、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经

分管负责人批准,可以,并向当事人出具。

13、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案件调查时,经可

以依法采取查封、扣押等行政强制措施。

14、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实施先行登记保存或者查

封、扣押时,应当,并在现场检查笔录中对采取的相关措施情况予以记载。

15、查封、扣押的期限不得超过日;情况复

杂的,经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分管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但延长的期限不得超过日。

16、案件调查终结后,案件承办人应当撰

写,简易程序除外。

17、调查终结报告内容包括:、案由、

违法事实及证据、等;拟给予行政处罚的,还应当包括。

18、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进行案件调查时,对已有

证据证明有违法行为的,应当出具,责令当事人改正或者限期改正违法行为。

19、承办人提交案件调查终结报告后,食品药品监督

管理部门应当组织名以上有关人员对、性质、情节、、办案程序、等进行合议。

20、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作出处罚决定前应当填

写,告知当事人违法事实、和依据,以及当事人依法享有的。

21、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作出、吊销许

可证、撤销批准证明文件、、等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当按照组织听证。

22、拟作出的应当报食品药品监督管理

部门负责人审查。

23、对情节复杂或者给予较重的行政处罚,

应当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人决定。

24、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对公民处以元

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的,可以当场作出。

25、法人员当场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应当在个工

作日以内报所属部门备案。

26、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在宣告后交付当事人;

当事人不在场的,应当在日内依照本章规定,将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当事人。

27、受送达人应当在送达回执上注明收到或者盖章。签收日期即为。

28、直接送达有困难的,可以委托就近的食品药品监

督管理部门代为送达或者邮寄送达的,即为送达日期。

39、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依据本章规定的其他方

式无法送达的,公告送达。自发出公告之日起日即视为送达。

40、公告送达,可以在受送达人原住所地张贴公告,

也可以在、等刊登公告。

41、当事人确有经济困难,可以提出

的申请,并提交。经案件承办人员审核,确定延期或者分期缴纳罚款的期限和金额,报批准后执行。

42、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申请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但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期间决定或者裁定停止执行的除外。

43、作出罚款和没收违法所得决定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与分离。除按规定当场收缴的罚款外,执法人员。

44、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及其执法人员依照本规定作出处罚决定后,当事人向指定的银行缴纳罚款的,经当事人提出,执法人员可以当场收缴罚款。

45、执法人员当场收缴的罚款,应自收缴罚款之日起2日内交至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在日内将罚款缴付指定的银行。

46、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又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向人民法院申请。

47、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前应当填写,书面催告当事人履行义务,并告知、依法享有的陈述和申辩权,涉及加处罚款的,应当有明确的金额和给付方式。

48、行政处罚决定履行或者执行后,办案人应当填写,将有关案件材料进行整理装订,归档保存。

49、本规定中的期限以、计算,开始的和不计算在内。

50、本规定中的“以上”、“以下”、“以内”,均。

51、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载明哪些事项(简答)

52、办案人员有哪些情形,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也有权申请其回避(简答)

第四篇:黑龙江省工商行政管机关行政处罚程序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和保障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正确实施行政处罚,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行政处罚法》、《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及其他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全省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实施行政处罚,适用本规定。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实施行政处罚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合法性原则,即实施行政处罚必须有法律、法规、规章依据;没有依据的,不得给予行政处罚;

(二)合理性原则,即实施行政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正确行使自由裁量权;

(三)公开性原则,即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将法律、法规、规章等执法依据,执法办案机构、人员、职责、权限,执法办案程序,行政处罚标准,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行

1 政处罚救济途径等内容依法向案件当事人及相关人员通过政务信息公开网站等形式予以公开;

(四)及时性原则,即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及时地行使法律、法规、规章赋予的行政职权。

(五)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即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可通过行政指导等方式,教育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自觉守法;

(六)回避原则,即办案人员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第四条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行政处罚案件应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和网络技术实现书面操作程序与网上办案流程同步进行,相应的文书应在网上同步生成。

第二章 管辖

第五条 行政处罚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县工商行政管理局、市(地)工商行政管理局区分局、垦区工商行政管理局所属分局管辖。

第六条 市(地)工商行政管理局、垦区工商行政管理局管辖本辖区内发生的重大、复杂案件。

第七条 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管辖全省范围内发生的重大、复杂案件。

2 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认为必要时,可以直接查处应由下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管辖的案件。

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有权指定某一类或者某一个案件由某一个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管辖。

第八条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发现所查处的案件不属于自己管辖时,应当将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受移送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管辖权有异议的,应当报请共同上一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指定管辖,不得再自行移送。

第九条 下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认为应当由其管辖的案件属重大、疑难案件,或者由于特殊原因,难以办理的,可以报请上一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确定管辖。

第十条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发现所查处的案件属于其他行政机关管辖的,应当依法移送其他有关机关。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发现违法行为涉嫌犯罪的,应当依照本规定第九章的规定移送司法机关。

第三章 行政处罚的一般程序

第一节 案源信息

第十一条 本规定所指的案源信息是指管理相对人涉

3 嫌违反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信息。包括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履行监管职责过程中主动发现的案源信息,以及所接收的其他组织和个人投诉、申诉、举报的案源信息,上级机关交办或其他职能部门移送的案源信息等。

第十二条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强化对案源信息的管理,建立案源信息登记簿,规范案源信息的采集受理、反馈回复,提高案源信息处理的及时性、有效性。

第十三条 案源信息应符合下列条件:

(一)行为人的行为涉嫌违反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规定,应给予行政处罚的;

(二)有明确的违法主体和基本违法事实; 第十四条 各办案机构应在发现或接收案源信息后的当日填写《案源信息呈报表》,并附相关证据材料,经办案机构负责人签署意见后,报主管局长。

第十五条 将《案源信息呈报表》递交主管局长的同时,各办案机构应在7个工作日内从以下角度进行核查,特殊情况下,可以延长至15个工作日: (一)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是否有权管辖;

(二)本机关是否有权管辖;

(三)是否超过《行政处罚法》第29条规定的2年追责期限;

(四)其他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或者本机关是否已经给予

4 了处罚的,对于当事人被处罚后又继续从事同样的违法行为的除外。

第十六条 经核查认为符合立案条件的,办案机构应按本规定第二十三条的规定填写《立案审批表》,报主管局长批准立案,主管局长认为符合立案条件的,应在2个工作日内决定是否批准立案。

第十七条 办案机构经核查案源信息后认为不符合立案条件的,填写《不予立案审批表》,报同级法制机构审核,法制机构与办案机构意见一致的,由办案机构报主管局长批准。法制机构与办案机构意见不一致的,由双方分别阐述意见,由办案机构主管局长决定是否立案,办案机构主管局长认为必要的,由局长办公会集体研究决定。

第十八条 上级交办的案源线索不得再次向下交办。其他案源线索,办案机构认为需交下级工商机关办理的,应经办案机构主管局长批准。

第十九条 对于不予立案的投诉、举报、申诉,按本规定第二十五条的规定处理。

其它案源信息需要反馈处理情况的,由办案机构根据案源信息的来源渠道反馈给案源提供者。

第二十条 各办案机构对流通领域的商品进行抽检的,每次送检后2个工作日内,应将抽检的商品的数量等详细情况报主管局长。收到检验报告后2个工作日内,应将检

5 验结果列出清单,报主管局长。

第二十一条 各级法制机构在工作中发现以往较少触及的新案源信息,应将该案源信息及该案的调查终结报告及时报送省局法制处,省局法制处将此类案源信息进行甄别整理后,定期对全省发布。

第二节 立(销)案

第二十二条 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经办案机构负责人同意,案件线索可以不经案前核查,直接进入立案程序。

(一)违法行为危害严重必须立即制止的;

(二)违法事实清楚,必须采取强制措施防止证据灭失的;

(三)上级机关交办或者有关部门转办、移送的案件,事实清楚的;

(四)其他应当直接立案的。

第二十三条 立案应当填写《立案审批表》(《立案审批表》必须同时在网上生成),同时附上与立案审批相关的材料(投诉材料、申诉材料、举报材料、上级机关交办或者有关部门移送的材料、当事人提供的材料、监督检查报告、已核查获取的证据等),由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负责人批准,办案机构负责人指定2名以上办案人员负责调查处理,

6 并从2名以上办案人员中指定1名案件主办人。

案件主办人可以根据案件需要选择案件协办人员,拟定调查方案。

案件主办人对办理的案件负主要责任,其他协办人负相应责任。

第二十四条 立案案件经过调查取证,证明违法事实不能成立的;违法行为情节显著轻微,依法可以不予行政处罚的;案件需要移交、移送其他部门的,按正常结案程序进行销案,并同时在网上生成《销案审批表》。

第二十五条 对于不予立案的投诉、举报、申诉,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负责人批准后,由办案机构将结果告知具名的投诉人、申诉人、举报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将不予立案的相关情况作书面记录留存。

第三节 调查取证

第二十六条 立案后,办案人员应当及时进行调查,收集、调取证据,可以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对生产经营场所进行检查,制作《现场检查笔录》。

第二十七条 办案人员调查案件,不得少于2人。办案人员调查取证时,一般应当着工商行政管理制服,并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工商行政管理行政执法证》。

7 第二十八条 首次向案件当事人收集、调取证据的,应当告知其有申请办案人员回避的权利。

向有关单位和个人收集、调取证据时,应当告知其有如实提供证据的义务。

第二十九条 办案人员应当依法收集与案件有关的证据。证据包括以下几种:

(一)书证;

(二)物证;

(三)证人证言;

(四)视听资料、计算机数据;

(五)当事人陈述;

(六)鉴定结论;

(七)勘验笔录、现场笔录。

上述证据,应当符合法律、法规、规章等关于证据的规定,并经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依据。

第三十条 办案人员收集的证据应从以下方面审查其合法性:

(一)证据是否符合法定形式;

(二)证据的取得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和规章的要求;

(三)是否有影响证据效力的其他违法情形。

第三十一条 办案人员收集的证据应从以下方面审查

8 其真实性:

(一)证据形成的原因;

(二)发现证据时的客观环境;

(三)证据是否为原件、原物,复制件、复制品与原件、原物是否相符;

(四)提供证据的人或者证人与当事人是否具有利害关系;

(五)影响证据真实性的其他因素。

第三十二条 下列证据材料不能作为定案依据:

(一)严重违反法定程序收集的证据材料;

(二)以偷拍、偷录、窃听等手段获取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证据材料;

(三)以利诱、欺诈、胁迫、暴力等不正当手段获取的证据材料;

(四)当事人无正当事由超出举证期限提供的证据材料;

(五)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以外或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形成的未办理法定证明手续的证据材料;

(六)当事人无正当理由拒不提供原件、原物,又无其他证据印证,且对方当事人不予认可的证据的复制件或者复制品;

9

(七)被当事人或者他人进行技术处理而无法辨明真伪的证据材料;

(八)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证人提供的证言;

(九)不具备合法性和真实性的其他证据材料。

第三十三条 以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或者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方法取得的证据,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第三十四条 证明同一事实的数个证据,其证明效力一般可以按照下列情形分别认定:

(一)国家机关以及其他职能部门依职权制作的公文文书优于其他书证;

(二)鉴定结论、现场笔录、勘验笔录、档案材料以及经过公证或者登记的书证优于其他书证、视听资料和证人证言;

(三)原件、原物优于复制件、复制品;

(四)法定鉴定部门的鉴定结论优于其他鉴定部门的鉴定结论;

(五)原始证据优于传来证据;

(六)其他证人证言优于与当事人有亲属关系或者其他密切关系的证人提供的对该当事人有利的证言;

(七)数个种类不同、内容一致的证据优于一个孤立的证据。

第三十五条 以有形载体固定或者显示的电子数据交

10 换、电子邮件以及其他数据资料,其制作情况和真实性经当事人确认,或者以公证等其他有效方式予以证明的,与原件具有同等的证明效力。

第三十六条 办案人员可以询问当事人及知情人。询问应当个别进行。询问应当制作笔录,询问笔录应当交被询问人核对;对阅读有困难的,应当向其宣读。笔录如有差错、遗漏,应当允许其更正或者补充。涂改部分应当由被询问人签名、盖章或者以其他方式确认。经核对无误后,由被询问人在笔录上逐页签名、盖章或者以其他方式确认。办案人员亦应当在笔录上签名。

办案人员(询问人)的执法证复印件、被询问人的身份证复印件及当事人给被询问人的授权委托书、当事人的营业执照复印件应当附在询问笔录之后。

第三十七条 办案人员可以要求当事人及知情人提供证明材料或者与违法行为有关的其他材料,并由材料提供人在有关材料上签名或者盖章。

第三十八条 办案人员应当收集、调取与案件有关的原始凭证作为证据;调取原始证据有困难的,可以提取复制件、影印件或者抄录本,由证据提供人标明“经核对与原件无误”、注明出证日期、证据出处,并签名或者盖章。

第三十九条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取得的证据,应当说明来源,经所在国公证机关证明,并经中华人民共和国

11 驻该国使领馆认证,或者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证据所在国订立的有关条约中规定的证明手续。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取得的证据,应当具有按照有关规定办理的证明手续。

第四十条 对于视听资料、计算机数据,办案人员应当收集有关资料的原始载体。收集原始载体有困难的,可以收集复制件,并注明制作方法、制作时间、制作人等情况。声音资料应当附有该声音内容的文字记录。

第四十一条 对有违法嫌疑的物品或者经营场所进行检查时,应当有当事人或者第三人在场,并制作现场检查笔录,载明时间、地点、事件等内容,由办案人员、当事人、第三人签名或者盖章。

必要时,可以采取拍照、录像等方式记录现场情况。 第四十二条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抽样取证时,应当有当事人在场,办案人员应当制作抽样记录,对样品加贴封条,开具物品清单,由办案人员和当事人在封条和相关记录上签名或者盖章。

法律、法规、规章或者国家有关规定对抽样机构或者方式有规定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委托相关机构或者按规定方式抽取样品。

第四十三条 为查明案情,需要对案件中专门事项进行

12 鉴定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出具载明委托鉴定事项及相关材料的委托鉴定书,委托具有法定鉴定资格的鉴定机构进行鉴定;没有法定鉴定机构的,可以委托其他具备鉴定条件的机构进行鉴定。鉴定结论应有鉴定人员签名或者盖章,加盖鉴定机构公章。

第四十四条 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以对与涉嫌违法行为有关的证据采取先行登记保存措施。

采取先行登记保存措施或者解除先行登记保存措施,应当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负责人批准。

第四十五条 先行登记保存的有关证据,应当场清点,开具清单,由当事人和办案人员签名或者盖章,交当事人一份,并当场交付先行登记保存证据通知书。

先行登记保存期间,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不得损毁、销毁或者转移证据。

第四十六条 对于先行登记保存的证据,应当在7日内采取以下措施:

(一)根据情况及时采取记录、复制、拍照、录像等证据保全措施;

(二)需要鉴定的,及时送交有关部门鉴定;

(三)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可以查封、扣押(包括封存、扣留,下同)的,决定查封、扣押;

(四)违法事实成立,应当予以没收的,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依法予以没收;

(五)违法事实不成立,或者违法事实成立但依法不应当予以查封、扣押或者没收的,决定解除先行登记保存措施。

逾期未作出处理决定的,先行登记保存措施自动解除。 第四十七条 必须对自然人的人身或者住所进行检查的,应当依法提请公安机关执行,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予以配合。

第四十八条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据法律、法规规定采取责令当事人暂停销售,不得转移、隐匿、销毁有关财物等措施,应当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负责人批准,书面通知当事人,由当事人履行。

第四十九条 办案人员在调查取证过程中,要求当事人在笔录或者其他材料上签名、盖章或者以其他方式确认,当事人拒绝到场,拒绝签名、盖章或者以其他方式确认,或者无法找到当事人的,应当在笔录或者其他材料上注明原因,必要时可邀请有关人员作为见证人。

第五十条 当事人认为办案人员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有权申请办案人员回避;办案人员认为自己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申请回避。

办案人员的回避,由所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负责人决定。

14 第五十一条 案件调查终结,或者办案机构认为应当终止调查的,按照下列方式处理:

(一)认为违法事实成立,应当予以行政处罚的,写出调查终结报告,草拟行政处罚建议书,连同案卷交由法制机构核审。调查终结报告应当包括当事人的基本情况、违法事实、相关证据及其证明事项、案件性质、自由裁量理由、处罚依据、处罚建议等。

(二)认为违法事实不成立,应当予以销案的;或者违法行为轻微,没有造成危害后果,不予行政处罚的;或者案件不属于本机关管辖应当移交其他行政机关管辖的;或者涉嫌犯罪,应当移送公安机关的,写出调查终结报告,说明拟作处理的理由,报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负责人批准后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处理。

第四节 强制措施

第五十二条 在履行工商行政管职责的过程中,为制止违法行为、避免危害结果发生、控制危险扩大、防止证据灭失或事后难以取得,以及防止当事人转移财物逃避法定义务的情况下,可以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采取强制措施。

第五十三条 法律、法规规定查封、扣押等行政强制措施的,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实施。采取强制措施的,应当告知

15 当事人有申请行政复议和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采取查封、扣押等行政强制措施,或者解除行政强制措施,应当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负责人批准。

第五十四条 采取强制措施必须有明确的法律、法规依据,且被采取强制措施的标的必须是与违法行为有直接关系的财物以及法律、法规规定可以采取强制措施的其他标的。

对法律、法规尚未设定强制措施的违法行为,严禁以任何理由对违法行为人的财物或者其他标的采取强制措施。

第五十五条 强制措施必须以立案查处违法行为的县级以上(含县级及城区分局,下同)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名义实施。

县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委托基层工商行政管理所(分局)以其名义查办委托权限内的违法案件或基层工商行政管理所(分局)以自己名义查处的违法案件需要采取强制措施的,应当报经县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批准。根据工作需要,县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以委托基层工商行政管理所(分局)行使强制措施批准权。

第五十六条 查封、扣押当事人的财物,应当当场清点,开具清单,由当事人和办案人员签名或者盖章,交当事人一份,并当场交付查封、扣押财物通知书。依法先行采取查封、扣押措施的,应当在法律、法规规定的期限内补办查封、扣押手续。

16 第五十七条 实施强制措施应当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收集与违法行为有关的证据,在网上生成《行政处罚案件有关事项审批表》(以下简称《审批表》),报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分管负责人或受委托的基层工商行政管理所(分局)分管负责人(以下简称分管负责人)批准。

(二)在紧急情况下,办案人员可以经分管负责人口头批准,实施强制措施。但应当在24小时内补办审批手续,并将情况在《审批表》备注栏内注明。

(三)查封、扣押当事人的相关财物时,应当有当事人在场,并开具财物清单,由办案人员和当事人签名或者盖章。经通知当事人不到场或者无法查找到当事人的,或者当事人到场但拒绝签名或者盖章的,应当注明原因。有其他人在现场的,可由其他人签名,也可以请公证人员到现场作证据保全公证或者采取法律、法规、规章许可采取的其他方式。

(四)制作并向当事人依法送达《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采取行政强制措施通知书》。通知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1、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住所;

2、采取强制措施的事实、理由和依据;

3、强制措施的种类;

4、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

5、作出强制措施决定的行政机关的名称、印章和作出决定的日期。

(五)被查封的物品应当加贴盖有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印章的封条,可拍照留存并由当事人签名或者盖章。

(六)被查封、扣押的物品,经分管负责人批准,委托他人保管的,应当填写《查封、扣押物品委托保管书》送达保管人,未经许可不得动用;由当事人自己保管的应当由当事人出具保证书。

第五十八条 查封、扣押的财物,应当妥善保管,不得使用、调换、短少、损毁、灭失等。

第五十九条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实施查封、扣押的强制措施后,应当及时查清事实后,作出如下处理:

(一)对违法事实确凿,依法应当没收的财物,将查封、扣押的财物没收;

(二)法律、法规规定应当销毁的,依法销毁;

(三)容易腐烂变质或其他不易保管的物品,可以先行处理;

(四)查封、扣押的财物,经查明确实与违法行为无关或者不再需要采取查封、扣押措施的,应当解除查封、扣押措施,送达解除查封、扣押通知书,将查封、扣押的财物如数返还当事人,并由办案人员和当事人在财物清单上签名或者盖章。

第六十条 除采取强制措施外,下列事项亦应报所在局负责人批准,制作并向当事人依法送达有关法律文书:

(一)先行处理易腐烂变质或者其他不易保管的物品的;

(二)法律法规规定可以延长查封、扣押期限的;

(三)解除查封、扣押强制措施的;

(四)委托他人保管查封、扣押财物的。

第六十一条 查封、扣押的财物,当事人下落不明的,工商机关可以在查封、扣押期限届满前发布公告,自公告之日起3个月内,当事人不来认领的,视为无主财物上缴财政。

查封、扣押的财物依法应当没收,但在作出处罚决定前,当事人主体资格丧失且无合法继承人的,作为无主财物上缴财政。

查封、扣押的财物依法应当发还当事人,但当事人主体资格丧失且无合法继承人的,作为无主财物上缴财政。

第六十二条 对依法查封、扣押的物品进行处理,应当填写《物品处理记录》,放入案卷存档。

第五节 自由裁量权的适用

第六十三条 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是指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据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依法查处行政违法行为时,根据具体案件中的违法事实、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以及当事人的年龄、主观状态等因素,在职权范围内选择

19 对当事人是否处罚以及如何处罚的权限。

第六十四条 行使自由裁量权时应当全面分析违法行为的主体、客体、主观方面、客观方面及社会危害后果等因素,对违法行为处罚与否以及处罚的种类和幅度进行判断,并作出相应的处理决定。

第六十五条 同一违法行为违反了不同的法律规范的,应当优先适用效力高的法律规范;效力相同时,优先适用属于特别法规定的法律规范;效力相同且都不属于特别法的,优先适用生效时间在后的法律规范。

对于相同性质的违法行为,应当适用相同的法律规范予以处罚。

第六十六条 法律规范中规定处罚种类可以单处或者可以并处的,可以选择适用。规定应当并处的,不得选择适用。

法律规范中规定应当先作没收处罚,再作其他处罚的,不得选择适用。

第六十七条 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不予行政处罚:

(一)不满14周岁的;

(二)精神病人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

(三)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

(四)除法律另有规定的外,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

(五)其他依法不应予以行政处罚的。

20 第六十八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依法责令其改正或者限期改正。及时改正的,不予行政处罚:

(一)按照机构改革要求,事业单位或者社会团体实行企业化经营,未申领营业执照即从事经营活动,时间较短的;

(二)下岗失业人员未申领营业执照从事非前臵许可项目的个体经营,时间较短的;

(三)股东以非货币财产出资,但未按出资期限办理财产权转移手续,时间较短的;

(四)超出核准登记的经营范围从事非前臵许可项目的经营活动的;

(五)公司登记事项发生变更时,公司未按规定办理相关变更登记的;

(六)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登记事项发生变更未办理变更登记的;

(七)公司未按照规定办理有关备案的;

(八)非公司企业法人不按照规定申请办理注销登记的;

(九)未将营业执照臵于住所或者营业场所醒目位臵的;

(十)个人独资企业不按规定时间将分支机构登记情况向登记机关备案的;

(十一)广告语言文字不符合国家有关广告语言文字管

21 理规定的;

(十二)企业分支机构经营期限到期后,未办理延期手续继续开展非前臵许可项目的经营活动,时间较短的;

(十三)其他违法行为轻微,及时纠正后,危害后果较小的违法行为。

第六十九条 对于本节第六十八条所列行为,承办案件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制作《责令改正通知书》。能够当场改正的,责令其立即改正;难以当场改正的,应当责令其在一个合理的具体期限内改正。

第七十条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执法人员将《责令改正通知书》交当事人签收时,应当出示执法证件,口头告知违法的事实、认定违法的法律依据和不及时改正违法行为的法律后果,督促其及时改正违法行为。

第七十一条 经责令改正或者限期改正,当事人逾期不改正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依法予以行政处罚。

第七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一)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

(二)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

(三)受他人胁迫有违法行为的;

(四)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

(五)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生活确属困难的;

22

(六)有聋、哑、盲等残障的;

(七)应当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的其他情形。 第七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依法从轻处罚:

(一)主动改正或者及时中止违法行为的;

(二)在共同违法行为中起次要作用或者辅助作用的;

(三)违法行为尚未产生社会危害后果的;

(五)可以依法从轻处罚的其他情形。

第七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依法从重处罚:

(一)违法情节恶劣、造成重大不良影响的违法行为;

(二)有悖于国家或者省阶段性重点工作的违法行为;

(三)有社会影响的重大活动中出现的违法行为;

(四)违法行为被行政处罚或刑事处罚后,又实施同类违法行为的;

(五)故意逃避或者阻碍工商行政执法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

(六)故意转移、隐匿、销毁证据或者与违法行为有关的物品的;

(七)对申(投)诉人、举报人、证人打击报复的;

(八)严重损害农民、农民工、老人、妇女、未成年人、下岗失业人员、学生、残疾人合法利益的;

(九)利用自然灾害、疾病流行等突发事件实施违法行为的;

23

(十)依法应当从重处罚的其他情形。

第七十五条 对于下列严重扰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行为,应当依法从重处罚:

(一)坑农害农等严重损害农民利益的违法行为;

(二)严重危害食品安全的违法行为;

(三)情节严重的传销或者变相传销行为;

(四)严重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违法行为;

(五)药品、保健食品、化妆品和医疗、美容广告发布中的违法行为;

(六)严重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商业贿赂行为;

(七)严重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

(八)严重危害公共安全、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或者严重扰乱社会管理秩序、市场经济秩序的其他违法行为。

(六)符合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应当从重处罚情节的。

第七十六条 同时具有一个或多个减轻、从轻、从重情节的,应当综合考虑,根据主要情节作出具体处罚决定。

第七十七条 法律、法规、规章中未规定最低处罚金额的,适用时一般不得低于最高处罚金额的百分之十。

第七十八条 违法行为涉嫌构成刑事犯罪的,必须及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不得以行政处罚代替刑事处罚。

第七十九条 案件调查终结后,案件承办人员应根据案件事实和情节,严格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及本办法规定的

24 执行标准提出拟处罚建议,并在调查终结报告中,对适用或改变本办法规定的执行标准情况作出说明。

第八十条 办案机构建议减轻、从轻或从重处罚的,案卷内都必须附有证据材料,以证明符合本办法规定的减轻、从轻或从重情形。

第八十一条 案件核审机构核审案卷时,要对自由裁量权的适用一并核审,认为应当改变处罚种类及处罚幅度的,应当提出核审意见并说明理由;认为办案机构的处罚建议缺少必要证据证明的,应当退卷或要求办案机构补充调查有关证据。

第八十二条 本节所称“不予处罚”,是指因法定事由的存在,行政机关对违法行为人不给予行政处罚。

第八十三条 本节所称“减轻处罚”,是指行政机关对违法行为人在法定的一种或几种处罚种类之外选择适用更轻的处罚种类或者在一种处罚种类法定幅度最低限以下予以处罚。

第八十四条 本节所称“从轻处罚”,是指行政机关在法定的处罚种类和处罚幅度内,对违法行为人在几种可能的处罚种类中适用较轻的处罚种类或者在一种处罚种类的法定幅度内选择较低限度(指从最低限到最高限这一幅度当中较低的30%部分,包括最低限)进行处罚。

第八十五条 本节所称“从重处罚”,是指行政机关在法定的处罚种类和处罚幅度内,对违法行为人在几种可能的

25 处罚种类中适用较重的处罚种类或者在一种处罚种类的法定幅度内选择较高限度(指从最低限到最高限这一幅度当中较高的30%部分,包括最高限)进行处罚。

第八十六条 本节所称“时间较短”,是指在三个月以内的时间。

第六节 案件核审

第八十七条 办案机构调查终结后,应将调查终结报告、行政处罚建议书连同案卷交由同级法制机构核审。工商行政管理所(分局)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政处罚的案件,由工商行政管理所(分局)的法制员负责核审。

第八十八条 案件核审应当在网上生成《案件核审表》,核审机构接到办案机构的核审材料后,应当予以登记,并指定具体承办人员负责核审工作。

第八十九条 案件核审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所办案件是否具有管辖权;

(二)当事人的基本情况是否清楚;

(三)案件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充分;

(四)定性是否准确;

(五)适用法律依据是否正确;

(六)处罚是否适当;

26

(七)程序是否合法。

第九十条 核审机构经过对案件进行核审,提出以下书面意见和建议:

(一)对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依据正确、定性准确、处罚适当、程序合法的案件,同意办案机构意见,建议报机关负责人批准后告知当事人;

(二)对定性不准、适用法律依据错误、处罚不当的案件,建议办案机构修改;

(三)对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案件,建议办案机构补正;

(四)对程序不合法的案件,建议办案机构纠正;

(五)对违法事实不成立或者已过追责期限的案件,建议销案;

(六)对违法事实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案件,建议不予行政处罚;

(七)对超出管辖权的案件,建议办案机构按有关规定移送;

(八)对涉嫌犯罪的案件,建议移送公安机关。 第九十一条 核审机构核审完毕,应当及时退卷。办案机构应将案卷、拟作出的行政处罚建议及核审意见报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负责人审查决定。

27

第七节 告知

第九十二条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负责人对行政处罚建议批准后,由办案机构以办案机关的名义,告知当事人拟作出行政处罚的事实、理由、依据、处罚内容,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陈述、申辩权。

第九十三条 采取口头形式告知的,办案机构或者受委托的机关应当将告知情况记入笔录,由当事人在笔录上签名或者盖章。

采取书面形式告知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以直接送达当事人,也可以委托当事人所在地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代为送达,还可以采取邮寄送达的方式送达。

采取上述方式无法送达的,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以公告的方式告知。

自当事人签收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或者办案机关挂号寄出之日起15日内,或者自公告之日起15日内,当事人未行使陈述、申辩权,也未作任何其他表示的,视为放弃此权利。

前款规定的邮寄送达,如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特殊情况,当事人在规定的期间没有收到的,应当自实际收到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行使权利。

凡拟作出的行政处罚属于听证范围的,应当告知当事人

28 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行政处罚案件的听证程序,按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案件听证规则》的规定执行。

第九十四条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告知当事人拟作出的行政处罚建议后,应当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认真进行复核。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成立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予以采纳。不得因当事人陈述、申辩、申请听证而加重行政处罚。

第八节 听证

第九十五条 听证,是指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属于听证范围的行政处罚案件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依法听取听证参加人的陈述、申辩和质证的程序。

第九十六条 听证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内设的法制机构具体组织。

第九十七条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作出下列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

(一)责令停业整顿、责令停止营业、责令停止广告业务等;

(二)吊销、收缴或者扣缴营业执照、吊销广告经营许可证、撤销商标注册、撤销特殊标志登记等;

(三)对公民处以3千元、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3万

29 元以上罚款;

(四)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作出没收违法所得和非法财物达到第

(三)项所列数额的行政处罚。

第九十八条 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可以在听证告知书的送达回证上签署意见,也可以自接到告知听证的通知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以书面或者口头形式提出。当事人以口头形式提出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将情况记入笔录,并由当事人在笔录上签名或者盖章。

自当事人签收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或者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挂号寄出听证告知书之日起15日内,或者自公告之日起15日内,当事人不要求举行听证的,视为放弃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

第九十九条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自接到当事人要求举行听证的申请之日起3日内,确定听证主持人。

第一百条

案件调查人员应当自确定听证主持人之日起3日内,将案卷移送听证主持人,由听证主持人阅卷,准备听证提纲。

第一百零一条

听证主持人应当自接到案件调查人员移送的案卷之日起5日内确定听证的时间、地点,并应当于举行听证7日前通知当事人。

第一百零二条

听证主持人应当于举行听证7日前将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通知案件调查人员,并退回案卷。

30

第一百零三条

听证应当公开举行。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听证不公开举行。

公开举行听证的,应当公告当事人姓名或者名称,案由以及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

第一百零四条

听证按下列顺序进行:

(一)案件调查人员提出当事人违法的事实、证据、依据以及行政处罚建议;

(二)当事人及其委托代理人进行陈述和申辩;

(三)第三人及其委托代理人进行陈述;

(四)互相辩论;

(五)听证主持人按照第三人、案件调查人员、当事人的先后顺序征询各方最后意见。

第一百零五条

当事人可以当场提出证明自己主张的证据,听证主持人应当接收。

当事人和案件调查人员经听证主持人允许,可以就有关证据进行质证,也可以向到场的证人、鉴定人、勘验人发问。

第一百零六条

记录员应当将听证的全部活动记入笔录,由听证主持人和记录员签名。

已举行听证会的,听证笔录应当经听证参加人审核无误或者补正后,由听证参加人当场签名或者盖章。拒绝签名或者盖章的,由听证主持人记明情况,在听证笔录中予以载明。

第一百零七条

听证结束后,听证主持人应当在5个工

31 作日内写出听证报告并签名,连同听证笔录一并上报本机关负责人。

第一百零八条 听证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听证案由;

(二)听证主持人和听证参加人的基本情况;

(三)听证的时间、地点;

(四)听证的简单经过;

(五)案件事实;

(六)处理意见和建议。

第九节 决定

第一百零九条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负责人经对案件调查终结报告、核审意见或者听证报告,当事人的陈述、申辩意见,拟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进行审查,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出给予行政处罚、销案、不予行政处罚、移送其他机关等处理决定。

第一百二十条 工商行政管机关对重大、复杂案件,或者重大违法行为给予较重处罚的案件,应当提交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有关会议集体讨论决定。

重大、复杂案件,或者重大违法行为给予较重处罚的案件范围,由省局另行确定。

32 第一百二十一条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应制作说理式书面形式的行政处罚决定书。

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内容包括:

(一)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等基本情况;

(二)违反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事实和证据;

(三)行政处罚的内容和依据;

(四)是否采纳当事人陈述、申辩的情况及理由;

(五)行政处罚的履行方式和期限;

(六)不服行政处罚决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

(七)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名称和作出决定的日期。

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加盖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印章。

第一百二十二条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投诉、举报、申诉所涉及的违法嫌疑人作出行政处罚、不予行政处罚、销案、移送其他机关等处理决定的,应当将处理结果告知被调查人和具名投诉人、申诉人、举报人。

以上告知,依照有关规定应予公示的,应采取适当的方式予以公示。

第一百二十三条 适用一般程序处理的案件应当自立案之日起90日内作出处理决定;案情复杂,不能在规定期

33 限内作出处理决定的,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30日;案情特别复杂,经延期仍不能作出处理决定的,应当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有关会议集体讨论决定是否继续延期。

案件处理过程中听证、公告和鉴定等时间不计入前项所指的案件办理期限。

第四章 行政处罚的简易程序

第一百二十四条 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对公民处以50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的,可以当场作出处罚决定。

第一百二十五条 适用简易程序当场查处违法行为,办案人员应当当场调查违法事实,制作现场检查、询问笔录,收集必要的证据,填写预定格式、编有号码的行政处罚决定书。

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当场送达当事人,由当事人和办案人员签名或者盖章。

第一百二十六条 前条规定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载明当事人的基本情况、违法行为、行政处罚依据、处罚种类、罚款数额、时间、地点、救济途径、行政机关名称,加盖行政机关印章。

34 第一百二十七条 办案人员在行政处罚决定作出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当事人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当事人进行申辩的,办案人员应当记入笔录。

第一百二十八条 适用简易程序查处案件的有关材料,办案人员应当交其所在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归档保存。

第五章 期间、送达

第一百二十九条 期间以时、日、月计算,期间开始之时或者日不计算在内。期间不包括在途时间,期间届满的最后一日为法定节、假日的,以节、假日后的第一日为期间届满的日期。

第一百三十条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送达处罚决定书,应当在宣告后当场交付当事人;当事人不在场的,应当在7日内按照下条的规定送达。

第一百三十一条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送达文书,除行政处罚告知书和听证告知书外,应当按下列方式送达:

(一)直接送达当事人的,由当事人在送达回证上注明收到日期,并签名或者盖章,当事人在送达回证上注明的签收日期为送达日期;

(二)无法直接送达的,可以委托当地工商行政管理机

35 关代为送达,也可以挂号邮寄送达,邮寄送达的,以回执上注明的收件日期为送达日期;

(三)采取上述方式无法送达的,公告送达。公告送达,可以在全国性报纸或者办案机关所在地的省一级报纸上予以公告,也可以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公告栏张贴公告,并可以同时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网站上公告。自公告发布之日起经过60日,即视为送达。公告送达,应当在案卷中记明原因和经过。

第六章 行政处罚的执行

第一百三十二条 处罚决定依法作出后,当事人应当在行政处罚决定的期限内予以履行。

第一百三十三条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当事人作出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处罚的,应当由当事人自收到处罚决定书之日起15人内,到指定银行缴纳罚没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由办案人员当场收缴罚款:

(一)当场处以20元以下罚款的;

(二)对公民处以20元以上50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不当场收缴事后难以执行的;

(三)在边远、水上、交通不便地区以及其他原因,当事人向指定银行缴纳罚款确有困难,经当事人提出的。

36 办案人员当场收缴罚款的,应当出具省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罚款收据。

第一百三十四条 办案人员当场收缴的罚款,应当自收缴罚款之日起2日内,交至其所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在2日内将罚款缴付指定银行。

第一百三十五条 当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一)到期不缴纳罚款的,每日按罚款数额的3%加处罚款;

(二)根据法律规定,将查封、扣押的财物拍卖或者将冻结的存款划拨抵缴罚款;

(三)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由办案机构按民事诉讼程序向人民法院提起。

被处罚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的,应当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应当自被处罚当事人的法定起诉期限届满之日起180日内提出。

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其具体行政行为,应当提交申请执行书、据以执行的行政法律文书、证明该具体行政行为合法的材料和被执行人财产状况以及其他必须提交的材料。

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前,有充分理由认为被执行人可能逃避执行的,可以申请人民法院采取财产保全措施。

37 第一百三十六条 当事人确有经济困难,需要延期或者分期缴纳罚款的,应当提出书面申请。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负责人批准后,由办案机构以办案机关的名义,书面告知当事人延期或者分期的期限。

分期缴纳罚款的,在规定的期限内首期缴纳不得低于罚款总额的50%。

延期缴纳罚款的,到期必须足额缴纳罚款。 延期或者分期缴纳的最长期限不得超过150天。

第七章 涉案财物处理

第一百三十七条 本规定所指涉案财物,是指工商机关依法采取查封(封存)、扣押(扣留)等行政措施,或者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予以没收的现金、结算票据、有价证券、物品(包括工具,下同)等。

第一百三十八条 各级工商机关对涉案财物管理工作应当实行专库存放、专人保管、专项审批,案件承办人与物品保管人员相分离、物品保管与处臵相分离的原则。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挪用、使(借)用、调换、私存、私分或者擅自处理罚没和扣押财物。

第一百三十九条 各局办公室是涉案财物的主管部门,负责设立保管仓库、建立财物台帐和财物档案、保管财

38 物,并和办案部门共同处臵罚没和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财物:

(一)财务部门负责罚没收入、扣留的款项、结算票据和有价证券的核算和管理;

(二)办公室确定专门人员负责其他票证、物品等的保存、管理和处臵。

第一百四十条 各级工商机关应当指定一个银行账户作为本单位暂扣款专用账户,确定与执法办案情况相适应的保管场所作为本单位存放涉案物品的专用仓库,并确定专人负责保管。

案件承办人员不得担任涉案物品仓管员。

第一百四十一条 有条件的市、县、区工商局,应当建立较大库容的涉案物品专用仓库,实行同城集中、专库存放、统一保管的涉案物品管理制度,提高涉案财物管理水平。

行政区域较大的县、区工商局,可以在距离专用仓库较远的工商所设臵涉案物品分库,并指定工商所专人负责保管涉案物品。

第一百四十二条 各级工商机关依法采取查封(封存)、扣押(扣留)等行政强制措施,应当按照国家工商总局规定的格式制作法律文书并依法送达当事人;需要出具票据的,应当使用省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专用票据,并严格执行票据缴核销制度。

39 第一百四十三条 各级工商机关对依法扣押(扣留)的涉案财物,应当按照以下规定处理:

(一)依法扣押(扣留)涉案钱款的,各级工商机关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将涉案钱款存入本单位暂扣款专用账户;

(二)依法扣押(扣留)没收涉案物品的,办案人员应当在送达当事人法定文书之日起2日内,将涉案物品送交专用仓库保管;确需延期送交的,经分管局长审批可适当延长;

(三)扣留物品由办案部门保管更为有利的,办案部门应当提出由其保管和扣留物品的建议,经局长批准后,方可由办案部门保管。

(四)对易燃、易爆、冷冻等需特殊条件存放的涉案物品,本机关不具备保管该物品条件的,经分管局长批准,可以委托其他单位保管,但不得交给经营单位保管。

委托保管涉案物品必须签订委托保管合同,由委托单位、受委托保管人签字或盖章确认。委托保管合同一式三份,一份受托保管人留存,一份归入案卷,一份财务部门备案。

(五)对运输困难、存放库容要求高的大宗涉案物品,办案人员应当在核实涉案物品种类、清点数量和查验物品性状,制作查封(封存)涉案物品清单后,依法就地查封(封存);当事人愿意对涉案假冒伪劣商品先行采取自行销毁等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措施的,案件承办机构应当准许,对其销毁实施全程监督,并留样、制作现场笔录、

40 拍照或录像留存证据。

第一百四十四条 扣留、罚没物品移交专用仓库,办案人员应当向物品管理人员提供《财物清单》、《实施行政强制措施通知书》。物品管理人员对接收的物品清点核对无误后填写物品入库台账,由办案人员签字确认,将物品验收入库。

扣留物品由办案部门保管的,办案部门应当自向当事人送达法定文书之日起2个工作日内向涉案财物的主管部门提供《财物清单》、《实施行政强制措施通知书》。涉案财物的主管部门将扣留物品情况记入物品入库台账,注明由办案部门保管,办案人员签字确认。

第一百四十五条 办案部门提请主管局长批准,依法解除行政强制措施、需要将扣留物品返还当事人的,办案人员应当凭《解除行政强制措施通知书》、《财物清单》办理出库手续,经清点核对无误后,由物品管理人员填写物品出库台账,办案人员签字确认,将物品返还当事人。

第一百四十六条 各级工商机关应当建立严格的涉案物品入库、出库台账,并按照物品性状和保管要求妥善保管、合理存放,不得损坏、调换、丢失或者任意处臵。

第一百四十七条 在仓储期间,涉案物品发生变质、风化、生锈等非人为性损坏,物品管理人员应当如实记载,并立即向分管局长报告,及时采取补救措施;需要立即处臵的,由案件承办机构提出先行处臵建议,报分管局长审定。

41 第一百四十八条 工商机关对扣押(封存)期限在30日以上的机动车辆和船舶、贵重电器和通讯器材以及房屋等,应当按季度将扣押财物清单报财政部门备案。

第一百四十九条 执法机关不得向被扣押物品的单位或者个人收取或者变相收取费用。因保管扣押物品发生的费用,财政部门应当予以核拨。

第一百五十条 工商机关对依法扣押(扣留)的涉案财物决定没收的,应当按照下列程序办理:

(一)对暂扣的涉案物品,办案人员应当在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当事人后,凭《行政处罚决定书》和《涉案物品清单》到专用仓库办理物品转为没收的备案登记;

(二)对已经存入暂扣款专户的涉案钱款,在处罚决定书依法送达后,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将暂扣钱款转作罚没收入上缴财政,并将相关手续存入案件档案;

(三)对决定拍卖、销毁或收购的涉案物品,办案人员应当在处罚决定书送达当事人后,凭《行政处罚决定书》、《涉案物品清单》和涉案物品处臵审批手续到专用仓库办理涉案物品出库;

(四)涉案物品出库时,物品管理人员应当根据《行政处罚决定书》、《涉案物品清单》和涉案物品处臵审批手续,核实涉案物品种类、清点数量和查验物品性状,并确认《涉案物品清单》与实物一致后,制作物品出库台账,领出涉案

42 物品。

第一百五十一条 依法收缴的罚没物品,按照下列方式处理:

(一)依法可以自由买卖的物品,由各级工商机关会同财政部门共同委托拍卖行公开拍卖。但价值不超过一千元人民币或者鲜活、易腐烂变质等不易保存的物品,可以由执法机关参照市场价格及时处理,处理后2日内将变价款上缴指定的暂扣款银行帐户;

(二)国家专管、专营的物品,由专管机关或者专营企业收兑或者收购;

(三)国家和省保护的各类文物、野生动植物及其制品等,工商机关应无偿移交文物、野生动植物保护等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四)违禁品、无使用价值的物品,由工商机关在财政部门监督下组织销毁;需要特殊处理的,报财政部门备案后移交国家指定的机构处理;

涉案物品销毁应当符合国家卫生、环保、消防等有关规定,并由办案人员制作涉案物品销毁记录,如实记载涉案物品销毁的时间、地点、方式、品名、数量等内容,经由销毁人员、监督人员签章后归入案卷档案。

(五)对人身、财产安全和环境不构成危害的伪造冒用物品,有使用或者回收利用价值的,经过相应技术处理后,

43 由各级工商机关会同财政部门公开拍卖或者移交有关部门用于慈善、救灾等公益用途。

(六)其他财政部门认可的方式。

第一百五十二条 执法机关收缴罚没物品应当详细填写罚没物品上缴清单,在15日内报送财政部门。

第一百五十三条 涉案财物的当事人不明确的,案件承办机构应当经分管局领导批准,采取公告方式通知当事人在6个月内认领财物。通知或者公告的认领期限届满后,无人认领的,工商机关可以按照有关规定采取拍卖或者变卖等方式处理物品,变价款保存在暂扣款专用帐户上,并注明无主物变价款。

自处理物品之日起1年内仍无人认领的,变价款扣除为保管、处理物品所支出的必要费用后上缴财政。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一百五十四条 对涉嫌犯罪案件或应移送其他行政机关的案件的涉案财物,工商机关应将与案件有关的其他材料一并移交公安机关或其他行政机关。已采取强制措施的,应依法解除行政强制措施。移交时,接收人、移交人应当面清点核对涉案财物,并共同在交接单据(一式两份)上签名或者盖章。

对涉案财物已作出罚没决定的,办案机构应在按规定完成缴解入库手续后,将相应材料及时移交公安机关。

44 第一百五十五条 司法机关或其他行政机关向工商部门移交案件并附随涉案财物的,办案人员应当核实涉案物品种类、清点数量和查验物品性状,并报告分管局长同意后办理相关手续。涉案财物接收后,案件承办机构应当根据本办法的规定办理入库、出库手续或进行处臵。

第一百五十六条 执法机关和财政部门对公开拍卖和其他需要确定其价值的罚没物品,应当委托同级价格主管部门设立的价格鉴证机构进行价格鉴证。

第一百五十七条 扣押财物经依法确认应当退还当事人的,执法机关应当及时通知当事人领取,并出具扣押财物返还清单;自通知送达之日起超过180日未领取的,应当视同无主财物上缴财政。

第八章 立卷归档

第一百五十八条 案卷包括书式档案和电子档案。 书式案卷档案分一案一卷和合案立卷。一般程序案件一案一卷,简易程序案件可合案立卷。

第一百五十九条 案件承办人在案件办结后要认真整理全案材料,按照要求及时装订、立卷、归档。

第一百六十条 一般程序案件应当分正卷和副卷。 案卷封面应填写以下内容:案件名称,处罚决定书文号,

45 办案单位,案卷主办人、协办人,立卷人,归档时间,归档号,保管期限,卷内文件数量及页数等。

正卷按下列顺序装订:

(一)案卷材料目录;

(二)立案审批表;

(三)行政处罚决定书;

(四)对当事人制发的其他法律文书(采取或者解除强制措施通知书、处罚或者听证告知书等);

(五)送达回证;

(六)听证笔录;

(七)证据材料;

(八)财物处理单据;

(九)其他有关材料。 副卷按下列顺序装订:

(一)投诉、申诉、举报等案源材料;

(二)调查终结报告及批件;

(三)核审意见;

(四)听证报告;

(五)其他有关材料。 卷内文件内容按以下标准执行:

(一)卷内文件目录

应按序号、文号、题名、文件提供人、页号、备注等顺

46 序依次填写。

(二)立案(不予立案)审批表

应包括当事人的基本情况,案发地,案件来源、案源登记时间、核查情况及立案(不予立案)理由,办案机构负责人意见,机关负责人意见等内容。其中办案机构负责人意见栏内要写明具体意见并由负责人亲笔签名,机关负责人意见栏内局长(或主管副局长)要写明具体意见并亲笔签名。

(三)处罚决定书

在“ⅩⅩⅩ(处罚机关名称,下同)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决定书”文头下方应写明“ⅩⅩⅩ(处罚机关简称,下同)工商处字(20ⅩⅩ)ⅩⅩⅩⅩ(顺序号,下同)号”字样的文号。处罚决定书文号由办公室统一编排、核发、备案。

(四)扣留、封存财物或先行登记保存证据通知书 在“ⅩⅩ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扣留、封存财物或先行登记保存证据通知书”文头下方应写明“ⅩⅩⅩ工商扣(封、存)字(20ⅩⅩ)ⅩⅩⅩⅩ号”字样的文号。扣留、封存财物或先行登记保存证据通知书文号由办公室统一编排、核发、备案。

内容应包括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涉嫌违法行为的性质,扣留、封存财物或先行登记保存证据所依据的法律、法规,不服扣留、封存财物措施的救济途径和期限,财物清单,

47 作出扣留、封存财物或先行登记保存证据决定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名称、印章和作出决定的日期。

财物清单应有当事人、保管人、案件主办人、案件协办人的亲笔签名。

(五)行政处罚(听证)告知书

在“ⅩⅩ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告知(听证告知)书”文头下方应写明“ⅩⅩⅩ工商处告(听告)字(20ⅩⅩ)ⅩⅩⅩⅩ号”字样的文号。处罚(听证)告知书文号由办公室统一编排、核发、备案。

行政处罚告知书直接送达当事人的,应自当事人签收之日起满3日后下发行政处罚决定书;行政处罚告知书采取邮寄或公告方式送达当事人的,应自办案机关挂号寄出之日起15日后,或者自公告之日起15日后下发行政处罚决定书。

(六)行政处罚听证通知书

在“ⅩⅩ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听证通知书”文头下方应写明“ⅩⅩⅩ工商处听通字(20ⅩⅩ)ⅩⅩⅩⅩ号”字样的文号。处罚(听证)告知书文号由办公室统一编排、核发、备案。

(七)听证笔录

听证笔录应当经听证参加人审核无误或者补正后,由听证参加人当场签名或者盖章。拒绝签名或者盖章的,由听证主持人记明情况,在听证笔录中予以载明。记录员应当将听

48 证的全部活动记入笔录,由听证主持人和记录员亲笔签名。

(八)听证报告

听证报告应当包括听证案由,听证主持人和听证参加人的基本情况,听证的时间地点,听证的简单经过,案件事实,处理意见和建议等内容。

(九)财物处理单据

应注明财物名称、数量、处理方式、处理参加人。处理参加人应亲笔签字。

(十)案件调查终结报告

内容应包括当事人的详细情况、违法事实的详细经过、相关证据及证明事项、案件性质、自由裁量理由、处罚依据、处罚建议、案件主办人、案件协办人等。其中处罚依据应具体到适用法律、法规及规章的条款项并列明详细内容,案件主办人、案件协办人要亲笔签名并注明案件调查终结日期

(十一)处罚决定审批表

应包括当事人名称或姓名、案件性质、立案时间、当事人涉嫌违法的主要事实、建议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理由、依据及内容,当事人陈述申辩或者听证中提出的主要意见、办案机构复核意见或者听证主持人听证意见、拟作出行政处罚的内容、机关负责人意见等内容。其中办案机构复核意见或者听证主持人听证意见栏内要写明具体意见并由负责人亲笔签名,机关负责人意见栏内局长(或主管副局长)要写明

49 具体意见并亲笔签名。

(十二)扣留、封存财物或先行登记保存证据等有关事项审批表

内容应包括案件名称,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审批事项,提请审批的理由及依据,办案机构意见,局领导意见。其中办案机构意见栏内要写明具体意见并加盖机构印章并由负责人亲笔签名,局领导意见栏内局长(或主管副局长)要写明具体意见并亲笔签名。

(十三)送达回证

应载明送达文书名称、送达文书文号、受送达人、送达时间、送达地点、送达方式、收件人签字盖章、见证人签字盖章、送达人签字等内容。收件人若非当事人,还应注明与当事人的关系。送达回证文号由办公室统一编排、核发、备案。

第一百六十一条 简易程序合案立卷的案卷应有总目录,每个案件材料排列的先后顺序为结论性文件、证据材料和其他有关材料。

第一百六十二条 案卷材料应当依次编写页码,页码用打码机统一打在有物资内容的材料外侧右上角。

第一百六十三条 案卷材料应当去掉金属物,破损的材料按档案技术要求修复,字迹模糊或褪色材料应复制并与原件一并立卷,纸张过大按规定折叠,纸张狭窄须经补边后装

50

第五篇:山东省食品药品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实施细则

发布日期:2014-09-26 浏览次数:4947 信息来源:法制处

字号:[ 大 中 小 ]

SDPR-2014-0500003

山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关于印发《山东省食品药品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实施细则》的通知

鲁食药监发〔2014〕37号

各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省局机关各处室、省局稽查局:

现将《山东省食品药品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实施细则》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山东省食品药

201

4年9月16日

山东省食品药品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实施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食品药品行政处罚行为,保障行政处罚合法、适当,根据《食品药品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山东省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关行使行政处罚权,应当遵守《行政处罚法》、 (公

) 《行政强制法》、《食品药品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山东省行政程序规定》、《山东省行政处罚听证程序实施办法》、《山东省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的有关程

法律、法规、规章没有规定或者规定不明确的,按照本细则执行。

第三条 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关按照法定行政处罚权限和管辖职责分工,实施行政处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关的内设机构、直属稽查机构(以下称为“承办机构”)具体承办行政处罚案件,经机关负责人或者分管负责人批准,作出与行政处罚有关的行政行为。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关可以委托其设置的直属稽查机构独立承办行政处罚案件,具体实施立案、案件移送、调查取证、证据先行登记保存、处罚事先告知、听证告知、处罚决定、文书送达、执行等与行政处罚有关的行政行为(含相应内部审批),但行政强制措施、对重大复杂案件给予较重行政处罚的决定除外。具体委托程序按照《山东省行政程序规定》执行。

第四条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关设置的派出机构没有法律、法规授权的,以设置机关的名义实施行政处罚,有法律、法规授权的,在授权范围内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政处罚。

派出机构实施行政处罚的程序规定,由设置机关参照本细则制定。

第五条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关通过法制审核、案卷评查等措施加强对行政处罚的内部监

第二章 管辖

第六条 山东省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关实施行政处罚的管辖分工如下:

(一)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县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均有行政处罚权的违法案件,原则上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县(市、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关管辖。

(二)设区的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关管辖下列案件: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关应当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的行使,实行说理性行政处罚决定书。

1.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由市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处罚的; 2.吊销本机关核发的有关许可证或者批准证明文件的;

3.本级政府或者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指定直接查处的;

4.本机

;

5.县(市、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关报请管辖的; 6.认

(三)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管辖下列案件:

1.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由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处罚的; 2.吊销本机关核发的有关许可证或者批准证明文件的;

3.4.省本政机府关

或组

者织

国的

家总重

局点

指监

定督

直检

接查

查发

处现

的的

; ;

5.设区的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关报请管辖的;

6.认

第七条 违法线索、案件涉及的有关管辖问题,按照以下原则依法处理:

(一)涉嫌犯罪的,应当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二)不属于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监管职责范围的,应当移送有管辖权的行政主管部门

;

(三)不属于本机关属地管辖或者级别管辖的,视情况移送有管辖权的同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关或者移交下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关、报请上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关处理;

(四)本机关管辖的违法案件中涉及其他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关管辖的违法行为,应当向其移送涉案线索和相关证据材料,必要时报请共同的上一级机关组织处理;

(五)涉及吊销许可证、撤销批准证明文件的,在本机关法定权限内作出行政处罚的同时,应当报

;

(六)吊销许可证、撤销批准证明文件的,应当告知相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进行后续处理

第三章 立案

第八条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关应当对发现的、接收的或者通过其他渠道获得的违法线索、案件

。 。

立案前调查或者检查过程中依法取得的证据,可以作为认定事实的依据。

第九条 经初步调查核实后,应当在7个工作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符合立案条件的,办理立案审批手续;不符合立案条件的,按照以下原则依法处理:

(一)无明确违法嫌疑人或者违法事实的,将不予立案的有关情况书面记录存档;

(二)有明确违法嫌疑人和违法事实,但无法定行政处罚依据的,视情况采取责令改正、限 期改正或

;

(三)不属于本机关管辖的,按照本细则第七条处理。

对不予立案的投诉举报,应将处理结果反馈投诉举报人。

第四章 调查取证

第十条 执法人员应当按照《食品药品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参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调取、审核、采纳证据,确保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关联性 第十一条

。 。

对当事人依法应当保存的票据、凭证、记录等相关材料,应当要求其当场提供;因合理原因当场不能

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事后难以取得的,应当按照《食品药品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六条规定先行登记保存,做好证据保全。

第十二条 对既是物证又是违法标的物的,应当按照《行政强制法》、《食品药品行政处罚程序规

依法应当予以没收的违法物品,应当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并附没收物品凭证。

第十三条 案件调查中发现的涉嫌假冒产品,可以交由被假冒的企业进行鉴别。经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关查证后,可以将企业出具的鉴别证明材料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证据。

第十四条 违法行为的主体、事实、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当事人案发前后的表现等均应当有证据证明,保证行政处罚裁量权行使的适当性。

对情节严重或者后果严重,需报送原发证、审批机关吊销许可证或者撤销批准证明文件的案件,应当同时报送有关案件事实、执法程序的证据材料。原发证、审批机关认为证据不足的,应当按照《食品药品行政处罚程序规定》调查取证,根据查证的事实依法作出是否吊销许可证或者撤销批准证明文件的行政处罚决定。

第十五条 适用简易程序的行政处罚案件,执法人员应当制作现场检查笔录、调查笔录。

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向当事人告知认定的违法事实、处罚的理由和依据,以及当事人享有的陈述申辩权,并记入笔录。当事人进行申辩或者放弃申辩的,一并记入笔录。

第十六条 适用一般程序的行政处罚案件调查终结后,承办人应当撰写调查终结报告,经承办机构分管负责人审查后,提请案件合议。

(调一查)

终案

结由

报及

当告事

的人

内的

容基

本如情

下况

: ;

(二)案件来源及调查经过(包括证据保全、行政强制、抽样检验、协查等情况);

(三

)

;

(四)证据目录(包括证据名称及证明对象);

(五)

;

(六)处理建议及依据(包括处罚裁量);

(七)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如当事人在调查过程中提出的申辩事实及理由等)。

第五章 案件合议

第十七条 案件调查终结后,承办机构负责人应当适时组织案件合议,并明确专人负责具体

案件合议由承办机构负责人或者其委托的分管负责人主持,确定3名以上合议人员参加。案件承办人列席;根据案情需要,商许可、检验、审评等部门派员参加。

第十八

(一)主持人宣布合议人员组成,说明合议的案由; ((二三))

案合

件议

承人

办员

围人绕汇合报议调内查容

终发

结表

报意

告见

; ;

(四)合议人员形成结论性意见;不能形成一致意见的,由主持人决定;

(第((一五十)二

)九本)

主条机违

关法持案对主案人件件体宣合是认

布议否定

合的具是

议内有否管结容辖准

束为权确

。 : ; ;

(三)案件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凿充分;

((((四五六七))))拟处办

适处罚案

用理裁程

序法意量是律见

依是是否

据否否符

合合合是法理法否、、定

准适公要

确当正求

; ; ; ;

(八)违法行为是否涉嫌犯罪,并需要移送司法机关。

第二十条 案件合议时,承办机构应当制作合议记录,载明合议意见并由合议人员签字确认;有不同意见的,应当在记录中如实注明。

案件合议意见为:

(一)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充分、适用依据正确、定性准确、处罚适当、程序合法的,予以行政处罚(含具体内容);

(二)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改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

(三)违法事实不成立或者已超过追责期限的,撤销案件;

(四)违法行为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

(五)违法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要求承办人补充证据或者重新调查;

(六)案件定性不准、适用依据错误、处罚不当的,纠正承办人的处理建议,形成新的处理意见;

(七)程序不合法或者有瑕疵的,要求承办人补正;

(八)涉及管辖问题的,按本细则第七条规定的原则处理。

第六章 法制审核

第二十一条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关对拟给予较重处罚的或者重大、复杂的案件实行法制审核。

法制审核的案件范围如下:

(一)本级政府或者上级主管部门指定直接查处的;

(二)涉嫌犯罪的;

(三)涉外且影响较大的;

(四)案情复杂、难以定性的;

(五)在当地有一定社会影响的;

(六)拟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撤销批准证明文件的;

(七)拟对有关责任人处以资格限制的;

(八)拟罚款和没收违法所得合计数额较大的(省局50万元以上,市、县级局根据本地实际确定);

(九)其他需要审核的案件。

第二十二条 法制审核的程序如下:

(一)承办机构将调查终结报告、合议记录和全部案卷材料送交机关法制机构;

(二)法制机构于5个工作日内完成初审,形成书面审核意见;法制审核的内容和意见参照本细则第十九条、第二十条规定;

(三)法制机构经分管负责人同意提请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关负责人对案件进行集体讨论。

第二十三条 案件集体讨论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关领导班子成员参加;根据案情需要,许可、检验、审评等部门派员列席。具体组织工作由机关法制机构负责。

第二十四条 案件集体讨论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关主要领导或者其委托的分管领导主持,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

案件集体讨论的程序如下:

(一)主持人宣布集体讨论的人员组成,说明讨论的案由;

(二)案件承办机构汇报调查情况和合议意见;

(三)法制机构汇报审核意见;

(四)围绕焦点问题、分歧意见进行集体讨论;

(五)形成结论性意见;不能形成一致意见的,由主持人决定;

(六)主持人宣布集体讨论结束。

第二十五条 集体讨论结束后,法制机构应当制作集体讨论记录,载明结论性意见并经参加人员签字确认;有不同意见的,应当在记录中如实注明。

第七章 处罚决定

第二十六条 案件承办机构根据重大、复杂案件的集体讨论意见和一般案件的合议意见,分别做出如下处理:

(一)给予行政处罚的,制作行政处罚事先告知或者听证告知文书,经批准后送达当事人;

(二)不予行政处罚或者撤销案件的,制作相应文书,经批准后存档;

(三)涉及管辖问题的,制作相应移送文书,经批准后移送司法机关或者其他有管辖权行政机关;

(四)补充证据、重新调查或者补正程序。

第二十七条 当事人要求听证的,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关法制机构按照《山东省行政处罚听证程序实施办法》、《山东省行政程序规定》、《山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听证程序实施办法》组织听证。

当事人放弃听证权利的,不影响以其他方式进行陈述申辩。

第二十八条 案件承办人应当对当事人在陈述申辩和听证中提出的事实、理由、证据和依据进行复核,必要时补充调查取证。根据核实的结果,承办人提出是否采纳、是否改变原行政处罚意见的建议,提请二次合议。

第二十九条 案件承办机构经二次合议,分别做出如下处理:

(一)维持原行政处罚意见或者对一般案件从轻、减轻处罚的,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经批准后送达当事人;

(二)对重大、复杂案件改变原行政处罚意见的,按照本细则规定进行二次法制审核;

(三)根据重大、复杂案件集体讨论意见,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于案件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期限届满前5日报分管负责人批准后,送达当事人。

第八章 期限和送达

第三十条 食品药品行政处罚案件应当自立案之日起60日内做出行政处罚决定。不能按时完成的,经本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30日,并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当事人。

依法实施查封、扣押行政强制措施的食品药品行政处罚案件,应当自实施行政强制措施之日起30日内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不能按时完成的,经本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30日,并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当事人。

以上期限不包括执法文书送达的在途时间和依法需要听证、检验、检测、检疫、勘验、鉴定所需的时间。行政机关应当将所需时间书面告知当事人。

第三十一条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关按照《食品药品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参照《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送达执法文书。

受送达人拒收执法文书的,送达人可以把执法文书留在受送达人的住所,并采用拍照、录像等方式记录送达过程。

第九章 立卷归档

第三十二条 行政处罚决定执行完毕,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关应当按照下列要求及时将案件材料立卷归档:

(一)案卷应当一案一卷,可以分正卷、副卷;

(二)各类文书齐全,手续完备;

(三)文书用黑色或者蓝黑色钢笔、签字笔书写或者打印;

(四)案卷装订应当规范有序,符合文档要求。

第三十三条 正卷目录如下:

(一)行政处罚决定书;

(二)证据目录及证据材料;

(三)按时间顺序制作的其他执法文书;

(四)送达回证;

(五)罚没款收缴票据(加盖财务专用章的复印件);

(六)没收物品凭证。

副卷目录如下:

(一)立案审批表及案源材料;

(二)案件调查终结报告;

(三)法制审核意见;

(四)案件合议记录;

(五)听证意见书;

(六)案件集体讨论记录;

(七)其他内部审批文书;

(八)行政处罚结案报告。

第三十四条 案卷保管及查阅工作按照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行政处罚信息公开按照政府信息公开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章 附则

第三十五条 食品药品行政处罚文书格式和制作规范适用《食品药品行政处罚文书规范》(食药监稽〔2014〕64号)。本细则调整并补充有关文书。

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关可根据工作实际调整使用。

第三十六条 本细则自2014年10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19年9月30日。《山东省药品监督管理行政处罚案件审核办法》(鲁药监发﹝2003﹞26号)同时废止。

上一篇:农业综合开发典型材料下一篇:你只是从我的天空飞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