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型组织的建立

2022-07-22

第一篇:学习型组织的建立

关于建立学习型组织的规划

目的:建立内部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促进组织能力的不断提升和个人能力的不断提升。 学习形式:在线视频学习 组织方:行政人事部 地点:大会议室 校方规则:

1、 每周进行两至三次的培训,最多不超过三次。每次时间初定在周一至周五晚上6:00——7:00(任选两三个晚上)。

2、

3、 计划每周选择一个培训主题。

每一个培训主题,根据培训内容多少及时间长短,分段进行。每段时间一般在45——60分钟之间。通常一个主题最少为两段,最多为六段。如果一个主题为两到三段,我们通常会安排在一周内完成。如果超过三段,则会安排在两到三周持续进行。(每个节段都是在线培训机构事先设置好的,第二天再学下一节,不会影响学习效果。)

4、 每一个培训主题完成后的最后一次课上,我们都将安排闭卷考试,考试成绩将记录在个人培训档案中。

5、 每个月25日——31日期间,组织方会将下一个月的培训计划表公布给公司的全体员工,各位应在培训计划公布后,最迟31日之前报名你要参加的选修课程。每次培训课程,我们不限制参加人数。统计好报名人选后,我们会将课程安排、以及人员报名情况公布出来。

6、 希望各位每一到两个月,至少报名参加一次培训课程。虽然我们不强制要求报名,但多多学习一定会给我们自己带来提升和机会。(学习是一个双赢的过程)

学习制度:

1、 凡报名参加学习者,请按课表时间,准时出席。请各位合理安排好工作时间和生活时间,学习充电。

2、 如确因工作需要请假者,需向组织方请假,并有直接上级的确认方可。

3、

本制度由行政人事部草拟,经董事会批准! 颁布时间:2009年6月19日 培训过程中,非紧急工作原因,不得早退。

第二篇:建立学习型组织的四重功效

讲师:邱昭良

很多人在对学习的认识上存在误区,认为学习就是培训,没有意识到创建学习型组织对自己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应当承担的职责,所以误以为创建学习型组织只是培训部门的工作。事实上,人人都是培训师,都是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推动者,因此,要对学习型组织部门之间的协同达成共识,认识到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意义与价值,培养责任感,提高参与度。

图1学习型组织的四重功效

如图1所示,创建学习型组织对于企业、组织的发展来说有四重功效:适应环境变化、强化核心能力、有效管理知识以及共同创造未来,它们也是伴随组织成长的四个境界。因此,并非只有管理规范的大企业或者快速成长中的中小企业才能创建学习型组织,即使是濒临破产的小企业,也能通过创建学习型组织焕发生机与活力。

一、适应环境变化

创新和适变是看待学习型组织的一个重要视角,学习型组织核心本质的精髓之一就是让组织提高学习应变能力。

案例

——柯达:百年企业的沉浮——

伊士曼柯达公司,简称柯达公司,是一

家百年老店,一度是摄影行业的佼佼者和摄

影的代名词,柯达胶卷一直占有很大的市场

份额。然而,这样一家公司在2012年1月向

纽约地方法院申请了破产保护。柯达之所以

走到这一步,是因为其转型缓慢。讽刺的是,

这一恶果是由柯达自己造成的。

1975年,柯达率先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

数码相机。1976年,柯达将数码摄像技术应

用于航天领域,由此引发了数码摄像的一场

革命,当时柯达公司的创新能力非常强。从

2000年开始,柯达在数码业务上的转型进展

逐渐缓慢下来,当时,其数字产品在销售收

入中占20%,而直到2010年,这一销售比例

也仅为21%,始终没有突破和进展。在数码

相机成为主流,胶卷市场迅速萎缩的宏观大

背景下,柯达无所建树,没有体现出很强的

转型和应变能力,最终陷入困局。

由此可见,柯达的申请破产保护源于其

学习能力的下降。这既有内部因素的影响,

也有外部环境的影响。

在学习型组织的理论研究中,著名学者

Reg Revans教授提出了一个公式:

L≥C

其中,L是指Learn,即组织学习;C即

Change,指内外环境的变化。公式的含义是:

为了生存,组织学习(Learn)的速度必须大

于等于环境变化(Change)的速度。如果学

习的速度慢于环境变化的速度,企业就有可

能被淘汰,柯达的遭遇便是例证。所以说,

组织学习的速度、质量和水平决定着组织的

生死存亡。

对柯达而言,外部环境变化飞快,数码

摄像机取代胶卷摄像机的速度突飞猛进,在

这样的背景下,要求组织转型的学习速度也

要非常快。然而,柯达被过去的成功所拖累,

柯达的员工养成了根深蒂固的经验主义心智

模式,其认为自身具有在传统胶卷这一主流

业务上的优势,这种心态导致整个公司的态

度非常保守。

2000年以后,引领柯达变革的CEO出走,

柯达引进了一位新的CEO,新进CEO制定了

新的业务规划,也试图引导公司转型,然而,

柯达许多中高层的领导不以为然,甚至阳奉

阴违。数年后,由于无法推动企业转型与变

革,新进CEO也被迫离开。后来企业又换了

几任CEO,基本都没有起色,最终只能沦为

接受破产保护的境地。所以说,柯达的转型

缓慢、应变能力下降是源于过程的成功所带

来的固有的心智模式。

柯达的经历与管理学上的温水煮青蛙的寓言相似:在外界环境发生潜在的重要的颠覆性变革的大背景下,企业如同温水中的青蛙,由于水是用文火慢慢加热,水温变化缓慢,青蛙感觉不到,等到水温已经很高,青蛙想要跳出时,已经丧失了行动能力,只能被活活地煮死。同样,很多企业正是坐在自己的功劳薄上,沉湎于过去的辉煌,逐渐丧失了警惕性、学习应变能力,最终被环境所淘汰。可见,成功也能种下失败的种子。因此,即便一家企业现在是行业中的佼佼者,也绝不能掉以轻心,必须时刻谨记,不断维持和提高组织学习能力,尤其是创新应变的能力。

案例

——联合利华的崛起——

1995年,联合利华在荷兰的一家食品公

司也曾陷入困境:公司财政紧张,产品质量

下降,市场占有率节节下滑,工人缺乏凝聚

力,对企业漠不关心。

在这种困难情况下,企业任命了一名新

CEO,让其对企业进行评估,以决定是关闭企

业还是扭转局势。新CEO上任后,通过建设

学习型组织,逐渐将企业调整到一个非常好

的状态,并走到了整个联合利华企业集团的

前列,引发了整个集团的改革。

这名CEO后来根据自己的经历写了一本

书《走出沙漠》。“走出沙漠”是个隐喻,

象征企业当时已经陷入困境,但是在沙漠中

利用学习型组织实现了企业再造。

上述案例体现了学习型组织对企业的第一重功效——让企业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存活下来。目前,国内有很多中小企业挣扎在生存线的边缘,它们应当做出创建学习型组织这一战略性决策,适应环境的变化,使企业重新获得生机与活力。

第三篇:建立学习型组织是企业发展的主旋律

张声雄:学习型组织的建立,是企业一种核心能力的形成。反过来,核心能力积累的关键也就在于创建学习型组织,在不断修炼中增加企业的专用性资产、不可模仿的隐性知识等.在美国排名前25位的企业中,80%已经按照"学习型组织"管理理论进行了企业再造;在世界排名前100位的企业中,已有40家 (包括福特、微软等)公司进入了建立学习型企业的轨道;我国的宝钢集团、海尔集团等部分大型企业集团,也开始注重学习型企业管理模式,不断地培养和积累企业的核心能力。因此,建立学习型组织已成为企业发展的主旋律,对于21世纪的企业来说势在必行,从图表中,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找到答案。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早在1983年就大胆预言:"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以创造和分配信息为基础的经济社会。"随着科学技术(尤其是计算机、通讯等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因特网的横空出世和飞速壮大,信息社会已经在我们眼前,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组织学习对于现代企业至关重要。它不仅是企业的一项重要职能,更是为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提供了先决条件,并成为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与基础,对于企业的成败兴衰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建立学习型组织是企业发展的主旋律

张声雄:学习型组织的建立,是企业一种核心能力的形成。反过来,核心能力积累的关键也就在于创建学习型组织,在不断修炼中增加企业的专用性资产、不可模仿的隐性知识等.在美国排名前25位的企业中,80%已经按照"学习型组织"管理理论进行了企业再造;在世界排名前100位的企业中,已有40家 (包括福特、微软等)公司进入了建立学习型企业的轨道;我国的宝钢集团、海尔集团等部分大型企业集团,也开始注重学习型企业管理模式,不断地培养和积累企业的核心能力。因此,建立学习型组织已成为企业发展的主旋律,对于21世纪的企业来说势在必行,从图表中,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找到答案。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早在1983年就大胆预言:"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以创造和分配信息为基础的经济社会。"随着科学技术(尤其是计算机、通讯等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因特网的横空出世和飞速壮大,信息社会已经在我们眼前,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组织学习对于现代企业至关重要。它不仅是企业的一项重要职能,更是为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提供了先决条件,并成为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与基础,对于企业的成败兴衰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学习性组织是企业发展的主选律

阶段大规模生产的企业学习型的企业

设计思想

预定原材料设备及劳动力,超前

指定严格生产的计划生产中不断改进,随时指定

合适的对策

执行新生产线大量投资,在达到最大有一些培训成本,但

规模状态前成本较高相对于生产成本的削减还是

很小的

学习机器安装后,较高的初施单位成本各部分连续运营,不断调试

和机器停工及转产成本产品方向始终正确

纠正对学习型组织的曲解

张声雄:学习型组织理论对企业的变革有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尤其是它在全球顶级企业的运用取得了惊人的成效,更让学习型组织理论备受关爱。在我们中国,越来越多的声音围绕着这个话题,企业家、政治家们争相提出要在几年之内建设我们自己的学习型企业、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城市乃至学习型国家,这当然是可喜的,但我们的热情必须用在正确的方向上,很多人理解的学习型组织离真正所包含的含义,还有相当大的距离。

最为普遍的一个曲解就是把学习型组织建设理解为强调人们要学习更多的知识,主要是理论知识和书本知识。认为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越来越多地成为人们工作的工具,因此学习知识变得越来越重要,认为强调组织内人人都要学习知识就是学习型组织的真正含义。按照这种直接而片面的理解,很多人感到似是而非的是,学校不就已经是学习型组织了吗?

发生在现实中的种种曲解,有的是因为理解的片面所致,有的是接受知识的不完整所致,有的是想当然所致,有的是多年来人们批评的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所致,如有的地方提出建设学习型组织的思路是培养思考型干部、知识型员工等,就有生搬硬凑之嫌了。学习型组织建设恰恰要克服的就是形式主义表面文章、一知半解不求真实、局限思考舍本逐末、保守封闭集体智障等。

解析中外成功典范

张声雄:对学习型组织有了正确的认识,我们还得明白,创建学习型组织不是一时头脑发热的事,它需要企业长期推进的系统工程,应该分阶段(通常每段为2-3年)制定自己的战略目标,并在内部自检的基础上结合外力,在深入企业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定性定量的客观科学的评估。

我们可以以世界IT业巨头微软为例,看看它们的学习型组织是如何建立的。

微软提出的学习理念是:学习是自我批评的学习,信息反馈的学习,交流共享的学习。为此,微软提出了四个原则:

首先,从过去和当前的研究项目与产品中学习。

为此开展了五大活动,分别是:事后分析活动;过程审计活动;休假会活动;小组间资源共享活动;"自食其果"活动。目的是要求自己的员工首先使用自己开发的产品,通过这些活动来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批评,从而得以学习。

其次,数量化的信息反馈学习。

微软把产品的质量问题分为四个不同程度的要求:整个产品不能使用;一种特性不能运行,并无替代方案;一个产品不能应用,但是可以替代;表面的、微小的问题。微软规定要把产品的质量信息公布于众,使公司有关部门的员工从中知道问题的严重性,经过反思,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

第三,以信息为依据进行学习。

微软为什么能如此成功?就是因为它想尽办法整合一切学习资源。

微软通过"内部获得信息"和"外部获得信息"两种方式,每天获得6000个用户咨询电话的信息资源。为了鼓励用户提意见和咨询,产品售出90天内,电话费由微软付款。因此,它每天承受的长途电话费相当可观。之所以这样做,就是为了发挥用户信息这个重要的学习资源。

微软每年要花50万美元进行用户满意度调查,分别对用户对微软产品的满意度、微软公司的满意度、售后服务的满意度三大方面进行调查。再从中选出对三大方面都满意的用户作为"忠诚客户",让他们保证以后都买微软的产品,向别人推荐微软的产品。

第四,促进各产品开发组之间的联系,通过交流共享学习成果。

微软的重要理念是通过交流学习实现资源共享。为了交流共享,微软采取了成立共同操作、沟通系统、相互交流三大措施。要求员工工作时间到各产品开发组之间多走一走,看一看,随时随地沟通、交流,相互学习。

由此不难看出,微软的成功绝不是偶然的,而是实至名归的。

我们国内的企业也不乏成功的例子,如上海汇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是从创建学习型班组开始,然后推广到创建学习型科室,最后建成学习型企业。它们开展了"三自活动",即:自我发现、自我学习、自我解决问题。

走好关键的第一步

张声雄:所谓"万事开头难",我们首先要了解究竟什么才是学习型组织。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今天不论在中国还是在全球尚无统一的认识。比较认同的意见都是指:通过有效的激励,培育全体员工坚持终身学习,长盛不衰的学习毅力使他们能持续提高政治素质、道德水平、知识程度和技能等级,并在此基础上加强组织学习,产生乘积的迭加效应,即将分散在每个员工头脑中的知识、信息和经验整合成巨大的知识力量推动企业的成功与发展。学习型组织能最大限度地开发人的潜能,使人力资本增值,创新永远与发展相伴,使企业充满生机和活力,不断从辉煌走向新的辉煌。

有了正确的认识,那么我们就可以按部就班地开展学习型组织的建设了。

步骤一:这一步尤为重要,企业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企业有没有做到鼓舞员工彼此分享学习成果?有没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计划?是要我学习还是我要学习?员工头脑中有无组织愿景?能否主动适应愿景需要?有没有组织鼓励员工,并为员工提供资源和条件促使员工实现自我导向的学习?

步骤二:增进组织学习积极性

不能用高压与逼迫的方式组织学习,而应该以关心和谐的态度去动员员工学习,使学习组织具有开放性与协调性。

步骤三:使学习能持续发展

保持共识,建立完善的学习体制,有良好的制度,使员工都产生有影响力的行动;通过教育使员工获得成功,而非帮他们做事;提高员工解决问题的能力,把解决问题纳入生活方式。

步骤四:奖励冒险

每次危机都是学习的机会,它可使组织获得更多的成功。

步骤五:使员工成为学习资源

员工彼此之间就是相互学习的最大资源,倘若能善于运用,往往可以大大提升组织效能。

步骤六:把学习引人工作

成功的学习具有三大特点:学习与工作结合;学习过程为启发过程;学习亦即发现。

步骤七:通过学习由大家描绘出组织发展愿景,并成为员工共同努力的方向与目标。而组织的愿景是由员工群策群力铸成。

步骤八:将组织愿景融入生活

学习型组织必须强调其远景转化为行动的原则,这就需要使之融入整个生活。

步骤九:系统思考

学习组织要通过回顾、目标、规则、继续进步、反馈、落实到行动这六个方面的系统努力来实现。

步骤十:明示未来努力的方向

想让所有的步骤得以彻底实行,企业的高层必须有一颗坚定的心,勇于带领自己的团队面对一切挑战带来的机会,不断确定未来的发展方向。

学习型组织带来的良性氛围

张声雄:学习型组织会为企业铺平一条良性的发展道路。从企业内部来看,组织成员拥有一个共同的愿景,这来源于员工个人的愿景而又高于个人的愿景,它是组织中所有员工共同愿望的景象,是他们的共同理想,它能使不同个性的人凝聚在一起,朝着组织共同的目标前进。

"自主管理"是使组织成员能边工作边学习并使工作和学习紧密结合的方法。通过自主管理,可由组织成员自己发现工作中的问题,自己选择伙伴组成团队,自己选定改革、进取的目标,自己进行现状调查,自己分析原因,自己制定对策,自己组织实施,自己检查效果,自己评定总结。团队成员在"自主管理"的过程中,能形成共同愿景,能以开放求实的心态互相切磋,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进行创新,队而增加组织快速应变、创造未来的能量。

充分发挥每一位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潜能,将是企业获得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前提。长期以来,西方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广大员工的积极性。

在很多公司中,由于员工不了解公司的情况和自己的工作任务,因此他们的工作就成了单纯的应付。为了充分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很多管理者和管理学家费尽心机,但要充分发挥员工的全部潜能,就必须借助组织学习。学习型组织的

真谛在于使组织成员在组织中"逐渐在心灵上潜移默化,而活出了生命的意义"。只有在学习型组织中,员工和组织才会真正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从企业外部环境看,组织学习对企業的生存与发展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为了跟上顾客需要的变化,保持竞争优势,公司必须具备越来越强的能力。这就必须使公司各部门的人紧密协调,配合无间,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这一切正是学习型组织追求的目标。其次,学习型组织对环境的变化反应更快,这是因为人们知道如何预料即将来临的变化,也知道如何创造他们想要的变化,变化与学习并不严格地等同,但它们密不可分。当今时代,技术进步日新月异,大量涌现的新技术将在未来极大地改变我们的生活,,只有学习型组织才能更好地生存,顺应时代变迁,而且学习型组织将会创造新世界,并不是简单地对其作出反应。

第四篇:建立学习型组织

目前创建学习型组织已在我国企业界以及整个社会掀起了一股热潮,以2004年2月全总等十部委下发“创争活动”文件为标志,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活动由民间自发行动上升为政府推动。随之以后,涌现出了许多有关学习型企业理论学习班、研讨会,创建“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家庭”、“学习型城市”等口号此起彼伏。学习借鉴“学习型组织理论”这种当今世界最前沿的管理理论本来是一件好事,反映了我们跟踪世界管理潮流的可贵进取精神。但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对学习型组织理解的泛化、庸俗化、片面化的现象,最突出的表现是一些单位或个人根本就不去认真领会学习型组织的内涵和本质,使创建学习型组织成了一种赶时髦的形式主义。

中国企业的“学习型组织建设”但到底学习组织能给中国企业带来什么,及如何创建,从理论到实践都需要积极探索。本文依据笔者对学习型组织—第五项修炼的研习和在学习型组织建设咨询工作中的体会,提出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几点思考,供正在创建学习型组织的企业参考。

创建学习型组织要防止“四种倾向”

学习型组织—第五项修炼的作者彼得•圣吉1947年出生在美国芝加哥。当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西方普遍沿用了一百多年以泰勒科学管理为基础,以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为主导的传统的管理理论,强调职能分工,条块分割,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管理方式,强调“金字塔”式的等级权力控制型的组织结构。虽然在工业经济前期曾起过巨大的作用,但随着由工业经济时代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这种传统的管理模式,愈来愈不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激烈竞争取胜的需要,愈来愈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经济学家、管理学家、企业家都在孜孜不倦地研究、探索,寻找一种能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新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模式。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当今最前沿的管理理论之一——学习型组织管理理论应运而生了。 其他许多管理固定模式被组织有终点只管企业发展专门(专业)型告诉型管理方法的变革学习型组织管理自己创建自发组织无终点也管家庭、个人发展开放容纳型学习型心灵的变革学习型组织传统的层级组织横向组织 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写道:学习型组织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组织,在其中,大家得以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创造真心向往的结果,培养全新、前瞻而开阔的思考方式,全力实现共同的抱负,以及不断学习如何共同学习。”这就是作者对“学习型组织”含义的描述。

“真正的学习,涉及人之所以为人此一意义的核心。通过学习,我们重新创造自我。通过学习,我们能够做到从未能做到的事情,重新认识这个世界及我们跟它的关系,以及扩展创造未来的能量。事实上你我心底都深深地渴望这种真正的学习。这就是学习型组织的真谛……才能让大家在组织内由工作中活出生命的意义。”

当前中国企业创建学习型组织有热情也有误区,有写企业和个人望文生义地认为学习型组织就是组织员工开展学习活动,或对员工进行培训,把“学习型组织”错误地理解成了“组织型学习”,更有甚者,有的企业领导者把“学习型组织建设”当成个人的“政绩”进行“炒作”,均脱离了“学习型组织”本身的宗旨和目标。

创建“学习型组织”绝不是照搬照抄,一定需要与企业经营管理实际紧密结合,要防止四种倾向:

一是速效化:把学习型组织当成速效感冒丸,一学就灵,药到病除。有的企业搞了三个月,就想治好企业所有的毛病。把学习型组织创建当成类似于ISO9000一类的贯标。像电灯开关,说开就开,说关就关。搞了几天不见效果,立刻收兵束之高阁,或再搞其他花样。

二是运动化。把学习型组织创建搞成一场运动,雷声大,雨点小,水过地皮不湿。几年之内全国冒出了上百个“学习型城市”、几千个“学习型社区”、几十万个“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组织被泛化甚至庸俗化,把学习型组织当成个筐,什么东西都往里装。到底什么是学习型组织,为什么搞,如何搞,并没有搞清楚,急于贴标签。

三是表面化:认为创建学习型组织就是人人学习、全员培训。发几本书,搞几次讲座,贴几个标语,喊几句口号。结果是学习成为一种负担,职工产生了抵触情绪。其实任何组织都在抓学习,路边店也在抓学习。整天抓学习就是创建学习型组织吗?

四是概念化:把学习型组织当成灵丹妙药,拿来就治企业百病;什么心智模式、蝴蝶效应,概念满天飞,搞的云山雾罩;有个企业上至董事长下到班组长,人手一本《第五项修炼》,对外宣称企业成为学习型组织了。

学习型组织理论要求组织中的每一个成员不仅要终身学习,不断补充新知,而且要开放自我,与人沟通,最终达到从个体学习、组织学习到学习型组织的目标。我们理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建设符合中国国情的学习型组织,并且能结合行业特点,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如何创建学习型组织,应当是因地制宜,再好的种子也必须找到适宜的土壤。从当前中国成功的实践来看,都是从企业的问题点切入的。以结果为导向,解决企业发展中的瓶颈问题。任何工具和方法都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

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圣吉模型”

管理大师彼得·圣吉认为:学习型组织不在于描述组织如何获得和利用知识,而是告诉人们如何才能塑造一个学习型组织。他说:“学习型组织的战略目标是提高学习的速度、能力和才能,通过建立愿景并能够发现、尝试和改进组织的思维模式并因此而改变他们的行为,这才是最成功的学习型组织。”

(1)自我超越——实现心灵深处的渴望。

自我超越的修炼是学习型组织的精神基础。它是指突破极限的自我实现或技巧的娴熟。

自我超越首先是不断理清并加深个人的真正的愿望,集中精力,培养耐心;其次是在不断学习中,客观地观察现实,了解目前的真实情况。真正整体对于学习的愿望与能力,植基于个别成员对于学习的意愿和能力。

对于学习型组织来讲,要设计出鼓励组织内的成员不断成长个人职业生涯设计;对于个人来讲,要理清对我们真心向往的事情为起点,让我们为自己的最高愿望而活。

(2) 改善心智模式——用新眼睛看新世界。

“心智模式”即存在于人们大脑的许多设想、信念或图象、印象。这种“心智模式”通俗地讲,就是心理素质和思维方式。“心智模式”是根深蒂固于人们的心中,它源于对过去事物的认识过程,但又参与对现实事物的认识。人的心智模式影响着你看世界、对待事物的态度,有时可能直接决定你的成功与否。

怎样才能改善心智模式呢?第一,把镜子转向自己,是心智模式修炼的起步。学习发掘内心世界的图象,使这些图象浮上表面,并严加审视;第二,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第三,以开发的心灵容纳别人的想法。

(3) 建立共同的愿景——打造生命共同体。

“共同愿景”是指组织中人们共同愿望的景象。它要求组织的全体成员拥有一个衷心的共同的目标、价值观与使命感,把大家凝聚在一起,为了实现大家衷心渴望实现的目标,而主动地认真努力学习、追求卓越。

共同愿景为学习提供了焦点与能量。它有三个层次:个人愿景、团队愿景和组织愿景。建立共同愿景的领导艺术是从建立个人愿景出发而确立共同愿景。

(4) 团队学习——激发群体智慧。

团队学习是指发展团体成员整体搭配能力和提高实现共同目标能力的过程。当团体真正在学习的时候,不仅整体产生出色的成果,成员成长的速度也比其他的学习方式更快。在团体中,进行的讨论和深度会谈,可以让每个成员的想法开展自由交流,以发现远比个人深入的见解,从而克服有碍学习的自我防卫。

在现代组织中,学习的基本单位是团队而不是个人,因而,团队的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

(5) 系统思考——见树又见林。

系统思考要求人们运用系统的观点看待组织的发展。它引导人们,从局部到纵观整体,从看事物的表面到洞察其背后的结构,以及从静态的分析到认识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进而寻找一种动态的平衡。

在《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中,作者刻意将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放在其他四项修炼之上,这是因为系统思考是整合其他各项修炼成一体的理论与实务。系统思考强化其他每一项修炼,并不断的提醒我们:融合整体能得到大于各部分总和的效力。

“系统思考”需要有“建立共同愿景”、“改善心智模式”、“团体学习”、与“自我超越”四项修炼来发挥它的潜力。“建立共同愿景”培养成员对团体的长期承诺。“改善心智模式”专注于开放的方式,反思我们认知方面的缺点失误。“团体学习”是发挥团体力量,使团体力量超乎个人力量的总和的技术。“自我超越”则是不断反照个人对周围影响的一面镜子;缺少自我超越的修炼,人们将陷入“压力——反应”式被动困境。

改善心智模式和团体学习这两项修炼是基础;自我超越和建立共同愿景这两项修炼是向上张力;第五项修炼是核心,好比是火箭的发动机。如果将五项修炼比作等待发射的火箭的话,火箭没有稳固的基础是不能发射的,火箭没有发动机的发动产生推力是升不了天的。

创建学习型组织的“三个抓好”

在创建学习型组织中一定要结合实际,循序渐进,先行试点,逐步推开,务求实效。笔者结合国内优秀企业创建学习型组织的经验和案例,总结出来了创建学习型组织的“三个抓好”,确保创建成效和达到预期目标。

抓好学习观念转变:提高对学习型组织的理解和认识

抓好“学习”观念转变,重新界定学习的概念,明确学习的定位,真正将学习融入工作实际。在学习型组织里,“学习”的特定含义为:一是学习与工作不可分离,既要把工作的过程看成是学习的过程,在工作的全过程中不断总结、反思、学习、提高,把工作学习化;又要把学习看作与工作一样,提出要求,进行规划、检查、考核,将学习工作化。二是习大于学。只有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不断地进行演练,才能将各种原理、知识、企业价值观、行为规范、岗位要求转变成为共同愿景、岗位能力和自觉行动。三是在强调个人学习的基础上,更强调团体的学习、组织的学习和所有层次上的学习。通过学习使彼此连接,实现信息反馈、交流与共享,为组织、个人带来新的创造能力。因此,学习型组织的学习,不仅是知识的学习和传递,还承担着组织的改革与创新任务,是创新知识和能力的学习。在学习型组织创建中,要使员工树立“终身学习”、 “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 “团队学习” 、“创新性学习”理念。

通过组织学习,把个人发展、公司发展和社会需求有机的结合起来。并能以最快的速度,在短时间内把学习的新知识和获取的信息应用于企业变革和创新,迅速不断提高企业的业绩,以适应市场和客户的需要。这是现代企业的根本所在。无数事实表明:企业唯一持久的优势,就是有能力比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更有效率。

第五篇:建立学习型组织——创建学习型组织

创建学习型组织

创新组织的形式,打破沟通的障碍,打通系统的边界,让愿景落地生根。

作者:陈芝麻

来源: 《世界经理人》杂志

发表时间: 2009-04-10

说起学习型组织,康易成清晰地记得13年前第一次接触《第五项修炼》这本书时,自己感到颇为苦恼。作为江淮汽车公司(JAC)培训中心主任,她当时正领导着一个课题小组,任务是将这本大家普遍认为很深奥的书消化吸收,然后开发成员工都能接受的、通俗易懂的教材。

彼时,为JAC赢得赫赫声名的瑞风商务车还没有出世。但JAC早已摆脱了90年代初濒临倒闭的小厂形象,其推出的新款100p轻卡在市场上风头正劲。在逐步摸索的过程中,JAC管理层也总结出了一些较好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并运用于实践。“但是大家都觉得还需要更好的理论来支撑,才能让企业更有序地发展,永葆青春的魅力。”康易成回忆道。直到董事长左延安在《经济日报》上看到《第五项修炼》的连载时,才觉得自己找到了公司所需要的这种理论。这本书的作者圣吉(Peter Senge)通过深入研究发现,人类总是习惯于将问题加以分解,把世界拆成片断来理解,而组织也很容易缺乏一种系统思考的能力。这对组织来说是致命的,许许多多的企业因此走向衰落。故而,要使企业茁壮成长,必须将企业变成一种学习型的组织,以此来克服组织智障。

“它不仅是教你一种管理的方式,更重要的是一种思路。这种思路不仅可以提升你的管理技能,还能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向着和谐、真诚的方向转变。”康易成觉得这就是学习型组织这一概念有别于其他管理思想的最重要的一点。

哪怕是有咖啡和红酒相伴,康易成们当初解读《第五项修炼》的过程也并不轻松。“不断地相互启发,反复地讨论与修改”,这项任务占用了课题组五位成员整整八个月的业余时间。教材开发出来之后,JAC又进行了两年的中层干部轮训,一年的全体员工培训。培训结束的作业呈报上,很多员工都表示“受到了一次心灵的洗礼”。

目前已经是JAC大学校长的康易成认为,通过创建学习型组织,JAC最大的收获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会了系统思考,二是培养了习惯性的反思能力。这种收获也体现在了JAC的业绩上。在本次金融危机到来之前,JAC连续保持了17年的高速增长,位列国内汽车企业前10位。通用电气(GE)原CEO韦尔奇(Jack Welch)曾说:“一个组织的学习能力,是其竞争优势的核心。”JAC的成长,是对这句话的最好证明。

让愿景落地

在圣吉看来,学习型组织的一个最大特征是“有一个人人赞同的共同构想”,也即企业的愿景。在1996年,JAC便确立了“制造更好的产品,创造更美好的社会”的愿景。这一愿景推动着JAC一路高速行驶,成为国内汽车行业的一支重要生力军,每年都创造一项历史之最。

然而,越来越忙碌的员工开始无暇参与学习型组织的创建工作,甚至将其当成一种负担。康易成开始感到JAC多年来学习型组织的创建工作不过是搭了一个外围的框架,并没有真正深入。这实际上是所有企业在创建学习型组织的过程中都会遇到的一个挑战—如何将员工个人的学习与企业的发展统一起来,即让愿景落地。

2002年,正当康易成感到学习型组织的创建工作遇到瓶颈的时候,JAC迎来了圣吉。在与这位世界级管理大师进行有效的交流之后,康易成开始意识到,企业的愿景必须层层分解,让每一位员工都能理解并变成个人的愿景。“只有当个人的愿景与企业的愿景相一致时,才会产生最大的作用力,推动企业更快发展。”

于是,公司开始把企业的共同愿景及每年的经营管理目标进行层层分解,从子公司到部门,再到班组,一直分解到个人。公司还召开了多次会议,让员工根据企业的大方向和总体愿景勾画出自己的愿景,并相互分享。

愿景分解工作的影响是巨大的。“当每位员工都畅谈自己的愿景时,你会发现他们不是为了应付差事而工作,而是在积极认真地工作,真正地在实现自己的梦想。这让他们更多了一份工作热情,更多了一份主观能动性。”

在JAC,有一个关于愿景的有趣故事:公司下属的前桥厂经过全体讨论,将愿景确立为“谋发展,创和谐团队;开新篇,造精品前桥”。此后,“精品”成为厂长陈光亮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他甚至将自己的宾悦车牌号码选择为JP518,当有人开玩笑地说他开着一辆“日本(Japan)518”时,他轻轻一笑,说:“我这可是精品518。”可见其实现愿景的决心。

上一篇:小学语文听课心得下一篇:小学校园文化特色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