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学校党建工作案例

2023-01-19

第一篇:民办学校党建工作案例

学校德育工作案例分析

学校德育工作案例分析

长期以来,大多数学校在德育工作中忽视学生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学生遇到教师不问好、不让路,遇到客人视而不见,学校及上级领导下到班级检查置若罔闻。学生的表现大大有损于学校的形象,同时也反应出了学校在学

生礼仪教育方面的严重不足。

为了提升学校的公众形象,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学校在去年确定德育工作中心为:创建和谐校园,并将三月份定为“知礼仪、讲文明、树新风”主题活动月。现将活动方案简要摘录如下:

(一)、指导思想:教育和引导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二)、总体目标: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和谐文明的万宝中学。

(三)、基本任务:

1、加强对师生安全教育,创建和谐平安校园。

2、加强学生知礼仪、讲文明习惯养成教育,创建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四)、实施方法、措施:

1、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张东富

副组长:张国太

组员:各班班主任。

2、创建和谐校园方法步骤:

①制定方案,动员部署阶段(3.1——3.20日)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书。 ②具体实施阶段3.21——11.1学生知礼仪、讲文明习惯养成教育。由政教处、团支部负责实施;“书香校园”工程由教导处负责实施;“知荣辱学做人,争做文明好少年”主题教育由政教处负责实施。

③总结提高阶段(11月初)各班要对这项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并将相关的总结材料、宣传资料、图片资料、活动照片等上交到政教处。学校对此项教育活动进行全面总结。

(五)、具体安排:

三月份:“知礼仪、明是非、讲文明”主题活动月。

1、主题班团会:学习“和谐校园活动方案”;学习“礼仪常规”10条;学习“日常行为规范”40条。由各班班主任具体负责,政教处对实施情况进行检查。

2、由团支部统一组织开展《守则》、《规范》知识测试。3.19——3.22日开展“校园环保周”活动。

3、加强学生礼仪常规教育:使用好礼貌用语:请、您、您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

四月份:“知荣辱学做人,争做文明好少年”主题活动月。

1、以“安全教育”为主题出一期黑板报。

2、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主题征文活动。

五月份:以诚信为主题的班会活动。(政教处)

六月份:“书香校园”主题活动月。

1、开展“好书进班级”系列读书活动。

2、开展“寻找我身边的科学”活动。

九月份:安全演练活动。(政教处、总务处) 十月份:校园书画展。(美术组、团支部)

活动开展过程中全校师生认真执行“方案”,通过对活动效果展开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当前我校学生文明礼仪素质公众满意率达70%。76%的人认为学生在校文明表现优于其它场所;认为学生能够对教师表现出良好礼貌的占33%、对同学占20%、父母占22%,其它人群总占有率为25%;学生不文明习惯主要表现为骂人(44%)、打架(22%)。

二、案例分析:

1、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不能仅仅依靠自觉性,必要的规范要求是很重要的,学生群体的不文明行为只能说明是学校管理的失职。

2、调查结果显示“知礼仪、讲文明、树新风”主题活动取得了阶段性令人满意的成效。一方面因为制定出了可操作性强的工作计划为指导;另一方面学校重视对班主任关于文明礼仪教育重要性的培训,引起教师思想上的足够重视;再有就是将学生的表现与班级量化考核挂勾,加强了督查力度;同时重视“三结合”教育网络建设,形成合力教育学生。

3、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一个长期工程,不能松懈。现在学生的表现只是在校期间令人满意,在面对教师、同学、父母时能够表现出良好的文明素质。这说明目前学生的行为并非完全出于个人的主观意识,更多的是因为学校制度化要求的结果。今后工作中在继续加大规范学生外在行为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强文明礼仪的传统教育,引导学生由外在表现深入到内部共识,进而反应为更高程度的自觉行为。

荐荐20122012

中德

学育

德处育

工工

作作

计计

荐“学期班主任德育计划”德育工作计划

荐“中学年度德育工作计划”德育工作计划

荐“2009第二学期地理德育计划”德育工作计划

第二篇:农村学校德育工作案例分析

摘要:学生德育工作是一个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开展程度的高低对学生的发展会产生直接影响。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德育工作。这点在农村学校体现得尤为突出。本文通过具体的案例,结合自己的做法,希望能得到有关专家和各位同仁的指导,使学校的德育工作更上一层楼,也使学生的发展更为健康和顺利。

关键词:德育工作 农村 案例

我校地处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鲁家沟镇御风村,是安定区比较偏远的次中心镇,人口共1.6万。当地农民主要靠种植马铃薯和外出打工来维持生计,导致学生不能接受很好的家庭教育,因此加强学校对学生的德育工作,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下面,我通过一则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一、学生基本情况

张××,男,14岁,七年级学生。

二、案例分析

(一)个人因素

通过一段时间的认真观察和与张××的多次接触,我发现他的性格比较内向,这一点尤其体现在陌生人面前从不开玩笑。在学习上,学习习惯养成欠缺,上课听讲容易走神,不认真,教师布置的课前课后作业和要求不能认真完成。这些导致他学习成绩很不理想,总是排在全班的倒数,不能体会成功的兴奋和喜悦。这也让他产生了很大的自卑感,看不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总是怀疑自己的能力,心理包袱很大,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严重影响其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家庭因素

通过家访,我得知张××学生的父母均在外务工,监护责任落在了爷爷和奶奶身上。也就是说,他是一个留守儿童。作为留守儿童,他缺乏与父母的交流。加上父母也只有小学文化水平,不能对孩子进行科学的指导和辅助,对于孩子在学习上出现的问题不会科学的分析。

(三)教师因素

由于学校教师自身精力有限,且大多数教师的房子在市区,很多教师在上完课后便开车回家,导致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足够的了解和信任,学生有什么问题也不能和教师及时联系。教师缺乏对学生的了解,就不能形成对学生客观公正的评价,容易导致评价偏薄。长此以往,学生便会产生失落感:不能得到教师的帮助、表扬和肯定,又会受到同学的欺负和家长的数落和教训,从而在教师和家长面前变得胆小怕事,自卑感就慢慢占了上风。

三、辅导策略

通过以上分析,我觉得,张××学生目前最为缺乏的便是自信。这对他的身心健康、生活、学习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和损害。作为教师的我,又该如何做以唤醒他的自信呢?

(一)通过对学生的激励,唤起他们的信心

结合多年的教育实践和教学思考,我发现所有的学生在内心中都有一个理想的世界,他们对这个世界充满期望和憧憬,也会为这个理想世界而努力奋斗,希望成为教师和家长眼中的佼佼者。套用一句耳熟能详的俗语:“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虽然这句话过于绝对化,但是也不乏其合理性。为了消除张××学生的畏惧心理,在课间时间,我经常创造一些让他感觉无意的机会来和他进行谈话,如让他帮我抱作业本或在他自己下课后习惯去的地方遇见他。同时,我抓紧每一次能够表扬他的机会,在课堂上对他进行公开表扬,号召其他学生向他学习。当提问的时候,我总是用眼神来鼓励他,希望他能主动回答问题。还经常对其他学生说:“看,张××同学在课堂上表现的真棒,大家要向他好好学习哦!”“张××同学回答得很真确,能够独立思考,值得我们大家学习。”“张××同学上课开始举手发言了。”“张××同学很会讲故事。”通过上述努力,张××学生开始主动找我进行谈心,这让我觉得我的工作和努力没有白费。

(二)积极建立家校沟通机制,促进学生自信形成

家庭教育的缺失,对于张××的自信心影响也很大。为了减少或消除这一因素对孩子的不良影响,我主动与他的家长取得联系,将他在学校的表现和原因进行了沟通和说明,期望能和家长共同商量帮助孩子改变的办法。如我建议家长要正确看待孩子的成绩问题,多鼓励。为了提高孩子自信心,我建议家长要为孩子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如让孩子在家做力所能及的事,在做事的过程中及时发现进步的地方,并马上表扬他的闪光点。而我则把家中得到的夸奖讲给其他教师和学生,把在学校得到的表扬告诉父母。在评价中,张××从他人的肯定中得到了满足,增强了自信。

(三)教师真心爱护学生,同学相互友爱

由于初中学生的心灵极其简单、脆弱和敏感,所以教师对他们的态度如何,是他们判读老师是否关爱自己的依据。因此,我们应该去真心关心学生,不能对“爱学生”的认识表面化,要更多地从精神上去帮助学生,做到“扶贫”“扶智”“扶志”“扶德”和“扶健”。同时,我们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个性和尊严。

四、辅导效果

通过教师、学生和家长三方的携手努力,张××在性格、学习上有了很大的变化,上课能够静下心来听讲,课堂上开始积极踊跃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下课后能够与同学们积极交往,热爱班级活动,学习成绩由原先的班级倒数到现在的30名前后,成绩在逐渐提高。通过和家长的联系,了解孩子在家里也能够主动学习,喜欢通过电话讲学校和班里发生的事情告诉远在外地打工的父母。

五、德育结论

学生,尤其是初中学生,他们有着很强的可塑性。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的德育工作,用心将其做好。重视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自信的缺失极易让学生产生自卑。因此,对于学生要树立这样的观念:无论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自己,不能失去对学习、对生活的信心,要始终相信自己一定能行,自己是最棒的,最强的,不怕困难。

对于张××在这段时间里面的巨大变化,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激励对于一个学生具有的强大作用以及对于班级这个集体所赋予的力量。因而,当面对类似张××这样的问题学生,教师更要具有耐心和爱心,循循善诱,切记不可操之过急。教师不能因为学生的不良表现而放弃这个学生,要更多地去改变他们,要发挥他们的有点和特长,将他们的优点尽量放大,张开自己的内心世界,对自己形成一个正确的评价和认识,积极融入到这样一个具有爱心的班集体中去,感受同学之间浓浓的感情。同时,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该多元化,通过各项活动和标准来评价学生,让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都能得到发现和肯定。

参考文献:

[1]夏长平.浅谈农村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管理对策[J].现代校长与管理艺术, 2009(8):47-48.

[2]郑行宣.驾驭心灵笑迎明天――中学德育案例分析[J].教学月刊:中学版下,2009(7):63-64.

[3]王琰.礼仪教育:培养学生美德的基石――对几则德育案例的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小学教育教学版,2009(6):40-41.

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4]GHB1142。

(责编 张宇)

第三篇:《新形势下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创新案例》

一、项目名称三高育人工程——养成高雅素养

二、项目单位江苏省宿迁中等专业学校

三、项目带头人蔡宏娟

一、项目名称三高育人工程——养成高雅素养

二、项目单位江苏省宿迁中等专业学校

三、项目带头人蔡宏娟高级讲师、13805248206

caihongjuan123@163.com

四、合作者全校师生

五、主要内容

(一)案例简介

党的十七大指出,教育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先成人,再成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也明确指出:德育为先。人的教育是教育的核心和主体。德育教育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智育、体育、美育等相互联系,彼此渗透,密切协调,对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和学校工作具有重要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必须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必须把德育工作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

为实施德育教育,进一步提升育人质量,学校努力创造一个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育人环境和服务体系,创建和谐校园,为学生的成人、成才、成功服务,让学生在接受科学教育和优雅环境影响下拥有较好的教养和修养,进而形成高雅的人格素养,学校实施了“三高育人工程”,即凭借学校优美的校园环境和文化底蕴让学生形成高雅的素养,通过刻苦磨练掌握高超的专业技能,凭借高素养和高技能,借助学校精心创设的就业平台顺利实现高就业(高就业率和获得高薪水),即让学生“养成高素养、掌握高技能、实现高就业”,故简称“三高育人工程”。其中养成高素养是核心,掌握高技能是根本,实现高就业是目标。只有做一个具有高素养的学生,才能实现高就业。因此,形成“高素养”是三高育人工程的核心内容,也是我校实施德育工作的重要平台。

(二)背景分析

由于社会的偏见和“普高热”的日益升温,使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锐减。为了维持生存,各中等职业学校面临“饥不择食”的境地。只要有人报名,就被录取入校。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对象主要以初中毕业生和部分高考成绩不太理想的高中毕业生为主,大部分学生中考、高考成绩分数较低,学习兴趣较差,生源素质参差不齐,造成了上课睡觉,打闹,逃课等不良现象。 学生素质越来越差使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难题越来越多。

1999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出现了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滑坡。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形势更为严峻,很多职业学校报名人数不及计划招生的一半。劳动力市场形势的严峻,中专毕业生自身素质不高,缺乏市场竞争力,就业观念保守,毕业生就业困难,到今年为止,此种状况仍未有一个明显的改进。另外独生子女的父母对子女受教育程度要求提高,家长望子成龙成凤,并带有一种“补偿心态”,但学生学习成绩相对较差,有些人无人生理想、目标,厌学,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之中,贪图安逸享受,追求高标准生活,攀比心理强。这些都导致了职业学校的学生素养较低,难以满足社会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有数据显示企业对职业院校毕业生质量要求的排序是诚信→敬业→责任感→合作精神和职业品质→工作经验→职业技能→认知水平,而这些素养不是天生的,必须靠后天培养。因此,在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中,改变学生素质落后的现状,养成高雅素养是每个职业学校孜孜以求的目标。

(三)主要做法

1、广泛调研,征集意见。由学生上网、调查等方式征集高素养的外在和内在表现;由班主任通过班会的形式加以整理总结;由学校聘请单位和企业的人事部门工作人员做讲座,了解他们对一线劳动者的素质要求、聘用标准。比如IT产业的基本素养要求是沟通能力、团队合作、学习能力、责任感、问题解决能力、诚信、主动性、理解能力、应变能力、抗挫抗压能力、踏实、大局观。这个过程可以让学生认识到高素养的重要性,并形成学习的迫切需求。

2、拟定计划。强化训练。制定详细训练计划和实施步骤,广泛宣传得到全校师生的认同。

第一阶段外在素养的养成阶段。

(1) 通过仪容仪表的检查,规范学生的言谈举止。比如杜绝奇装异服和另类叛逆,要求学生站的

挺直,走的稳重,说的文明。

(2) 通过宿舍文化创建,提高学生生活素养。宿舍要保持干净、整洁、舒适,物品摆放整齐美观,

宿舍文化布置要有彰显个性的同时突出审美品位。

(3) 通过纪律考评,训练学生时间观念。学生要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按时上课,认真学习,

积极主动参加班级的集体活动。

(4) 通过阳光晨跑,调高学生身体素质。学校每天早上6:30开始阳光晨跑,在阳光中在微风里开

始 一 天的锻炼,既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也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

第二阶段 内在素养的养成阶段

(1)进行励志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阅读励志书籍,背诵名人名言,学习古诗名句,激发

学生的生活激情,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通过升旗仪式,提升学生民族精神 。 通过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和“纪念运动红歌比赛”激发学

生的爱国热情,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培养和弘扬团结一致、爱好和平、勤劳勇一

二、九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让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代代相传,经久不息。

(3)通过专业技能训练,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技能大赛为核心,让学生感受专业的价值,重塑

学生的人生目标,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

(4)通过学习雷锋精神,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通过开展学习雷锋活动月活动,让学生感受新时代

的雷锋精神。雷锋是爱的化身,他对人生对生活充满的无限的爱恋。雷锋是积极阳光的典型,虽然生活困苦,但是他阳光快乐,不被苦难压倒,无论生活怎样回敬他,他总是微笑着回报生活。雷锋是敬业的模范,他热爱工作,刻苦钻研,被称为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雷锋。雷锋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成为心灵的守护神。

(5)通过法制报告会,强化学生的法制观念。通过法制报告会的精彩讲座、模拟法庭的生动再现、

劳教所少年犯的真诚忏悔等活动,给学生心灵带来冲击和影响,树立法制观念。

第三阶段 高雅素养提升阶段

(1)组织活动,提升风采。鼓励学生认真组织参加各类活动,如“向不文明行为告别”万人签名活动。教育学生要做胸怀开阔、心理健康、勤奋自主、勇于创新的“主人”;在家里要做孝顺父母、关爱亲友、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的“帮手”; 在学校要做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尊重他人、善于合作的“伙伴”; 在社区和公共场所要做爱护公物、讲究卫生、保护环境、遵守秩序的“卫士”;在社会要做热爱祖国、文明礼貌、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标兵”。

(2)互帮互助,感恩社会。通过爱心捐赠、自愿献血等活动让学生学会感恩,懂得回报。每周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好事。定期到敬老院服务,义务劳动。

(3)深入社会,寻找价值。利用周六周日和假期的时间,组成各种不同的团体的志愿者,深入到城

市的街道、社区进行文明交通、节约粮食、节约用水、节约能源、爱护环境等公益事业的宣传,为企业搞促销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自身价值的实现和升华,享受美好的人生。

(4)开展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的守纪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

3、考核评比,互相促进。

对开展的各类活动做到安排之前有计划,实施过程有督促,活动结束有考核、评比、总结,考核评比工作坚决遵循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注重实绩的原则,考核工作采取自查、抽查和普查方式。坚持分类表彰的办法,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四)基本成效

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学生整体状况正按照如下目标向好的方向发展。

1、思想道德素养:(1)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积极参加各项有益的活动,能够发挥表率作用。(2)能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公道正派,诚实守信,养成个人的美德,遵守职业道德。(3)积极参加学院、班级组织的各项集体活动,形成团队精神,在活动中能够团结同学,尊敬师长,服务他人。(4)做到学法、懂法、守法。能主动向不文明行为告别。

2、知识素养: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善于学习、勤于思考,有丰富的想像力,并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善于赢得最高学习效率。能主动分析问题、解决难题。

3、审美素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学会感受美、认识美、鉴赏美,正确地分析、看待周围的事物,增强分辨美丑善恶的能力。发展想象力、创造力、认识力。能主动创造美。

4、创造性实践素养: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养成勤劳的习惯。经历克服困难的过程,锻炼意志和毅力。通过不同劳动实践调节大脑机能,增强体质促进健康。培养对生活的自信心,能独立面对各种困难。能主动进行创造性实践。

5、身体素养:有足够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的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压力。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不挑剔事务的巨细。善于休息,睡眠良好。应变力强,能适应环境的各种变化。体重得当,身体均匀,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行如风,坐如钟,立如松。能主动养成练体强身的好习惯。

6、心理素养:(1)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有着良好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具备良好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考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具有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促进身心正常发展,提高自身心理健康水平。(2)调动积极健康的情绪情感,激发实现目标的强烈责任感。积极参加学校各部活动,锤炼意志品质,学会掌控欲求和愿望。能积极制定意志锻炼的计划。

当然,学生的整体素养提升不是短期就能实现的,需要长期的坚持不懈的努力,许多工作需要更加的细化。

(五)创新点

对于职业类学校,特别是职教中心,促进学生知书识礼,做一个讲文明、知荣辱的人,一般从思想品德、行为习惯、身心健康、自身素质几方面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培养。而我们学校的创新点在于从三个方面开展了“成人”教育:“成人”中的“成”,其含义不是“成年”,也不是“成熟”,而是“成长”。所以,“成人”是指“成长为人”。对于如何才算成长为人这个问题,不同的办学层次“成人”的标准是不同的。从职业中学的学生这个特定的社会角色来说,最起码应具备以下三个要素,即健全的人格、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强烈的创新精神。

如何能够成长为人?成长为人不是以个人为标准,而是以社会为尺度。对于当代中国的学生来说,要把个人成长与祖国前途、民族复兴、集体荣誉自觉联系在一起,才能真正成长为人。

首先,民族精神的薪火不能断。经历了五千年的历史沉淀,我们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一致、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与此同时,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又形成了井岗山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航天”精神等等,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民族精神的内涵。当前,我们要把牢固树立和积极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任务。学校党委要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使大学生明于荣辱之分,做当荣之事,拒为辱之行,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努力成为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表率。

其次,艰苦奋斗的传统不能丢。现在的大学生多数是八十年代中期出生的独生子女。由于社会和家庭对独生子女的过度关爱和照顾,一些大学生在思想上缺乏理想信念,不太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缺乏奉献精神;在学习上缺乏刻苦钻研和耐得住寂寞的意志;在生活上贪图享乐,挥霍浪费,穿名牌,讲排场,消费水平超出家庭经济承受能力,写信、打电话回家最主要的事就是向父母要钱;在就业选择上,嫌苦、嫌累、嫌报酬低,贪图享乐,坐享其成。现在提倡要艰苦奋斗,也许有人会说,人是为了过上好日子才去艰苦奋斗的,勤俭节约是为求生存的初期积累阶段,一旦生活条件优越了,就不必再奋斗勤俭。也许还有的大学生会持有这样的观点,要提倡消费,才能拉动经济发展。其实,艰苦奋斗是人的精神动力。事非经过不知难,得之点滴却艰辛。即使居家过日子,也要懂得“成家犹如针挑土,败家如同水推沙”的道理。所以说,艰苦奋斗精神不仅没有过时,而且对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新世纪,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有其新的内涵。它不单单表现在学习上的刻苦钻研和消费方面的克勤克俭,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之上形成人生的价值观念、内在动力和行为作风。

第三,团结合作的意识不能淡。团结合作是人的生存方式、道德规范、品格修养。具有团结合作意识是现代人的重要素质。现代社会是一个高度复杂的有机体,现代化大生产和快节奏的社会生活需要人们高度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人类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学科间的渗透和融合决定了个人的单打独斗很难达到成功的彼岸。团结就是力量,合作就是能力。载人航天工程的成功就是最好的例子。整个工程汇聚了全国100多个行业、3000多个单位的几十万科技人员。增强团结合作意识,就要从日常的学习生活做起。同学之间应该经常交流思想,互帮互学,学会正确的“争”、可敬的“让”,在共事中共同体验合作的迫切感。

(六)推广普及

我们学校的“三高育人工程——养成高雅素养、掌握高技能、实现高就业”,符合时代的要求,符合社会的需要,符合企业的标准,能够做到与时俱进,既有针对性,又有时效性;即体现创新,又具有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特点;可以实现教育与管理同步结合的原则。自推行以来,学生整体素质明显提高,行为习惯逐渐改善,文明程度逐渐提高,思想道德品质逐渐完善,能够做到热爱祖国、爱岗敬业精神、积极进取、文明礼貌,符合国家对德育工作的要求,符合用人单位的标准,能够为社会输送更多合格人才,使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适应自己的工作岗位,这项工作值得推广和普及。

(七)社会反响等情况(可以配上相关照片)。

1、得到学生的大力支持。学生能够按照学校的目标和计划一步步改变自己,提高自己。

2、得到家长的广泛认同。很多家长放心把孩子交到我们学校培养。

3、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许多用人单位与我们签订订单培养的合同。

4、得到领导部门的一致认可,学校被评为优秀德育先进单位。

第四篇:新形势下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创新案例_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院_刘峥

关注“课桌文化”

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刘峥

【案例简介】:

针对班级里出现有学生对现有的教学工具进行破坏这一情况进行探讨,弃绝传统的一教到底的教育模式,采用“交流-考察-分析-探寻-动手”这一套全方位立体式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和教育,有效的解决了“课桌文化”这一扎根在班级里的顽疾。

【案例背景】:

我们教室去年换了新课桌,可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课桌上出现了同学写画的痕迹,不少同学向我反映有的写得很不文明,据了解,这是一种普遍的现象,而且屡禁不止,很是头疼。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我决定和学生一起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探询解决问题的办法。于是就有了这次活动„„

【主要做法】

一、交流、引导,发现问题

学校为了让同学们更好的学习环境,上学期投资几万元装备了所有教室,新添了一些硬件设施,我发现有些同学在上课的时候注意力总是不够集中,眼睛总是看课桌他们看到了什么?

学生告诉我:我们的教室设施是很齐全,但是我们发现课桌上总有一些刻画的痕迹,我们上课的时候总会情不自禁地去看这些内容。结果导致没有认真听老师讲课,降低了上课45分钟效率,影响了课程的学习。

二、实地考察“课桌文化”

这些东西就是人们常说的“课桌文化”课桌文化这东西是早有渊源的。你们除了在我们的教室里看到过还在其他教室里看到过。

内容比较“丰富”,有简单的画儿,还有鸟兽鱼虫甚至奥特曼等动漫形象,还有看上去蛮通顺诗歌,有的绘画,颇有专业水平,当然也有的是乱涂乱画的一些很不文明内容。 通过观察和分析,我们看得出所谓的“课桌文化”的内容开始有文学,不成文词或是词组,再有些短句;甚至连诗、散文,连ABC也搬上了桌面。在众多的内容中也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是不健康的甚至是不堪入目的。至此时,课桌上的东西便俨然形成了一种文化——于是有大家美其名曰为“课桌文化”。

三、分析“课桌文化”出现的原因。

“课桌文化”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呢?不少学生认为主要是无聊

有同学对我说:老师啊!说实话,有的是因为实在无聊,学校生活太乏味了。有的是因为表现一下,还有的人是看别人写了他也就效仿了。有的把考试内容抄在桌子上,方便考试作弊。当然,还有的人素质不好,故意破坏,刻画一些不堪入目的东西„„

实际上,“课桌文化”的出现有其深层次的原因。职校生正处在青春叛逆期,荷尔蒙的分泌过剩决定了他们相比我们成年人有着更旺盛的精力,水满自缢,精力也一样。当课堂内容无法吸引孩子,没法让孩子集中注意力,没法让孩子释放精力时,孩子就把注意力放在别的方面,利用肢体去释放掉那些过剩的精力,因此,“课桌文化”就在这个特定的环境下慢慢滋生出来了。

四、探寻杜绝“课桌文化”出现的方法。

其实,不单单在我们苏高职,在很多的学校都有“课桌文化”现象,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仅仅靠批评教育是不够的。于是我们在活动中请同学出主意,看看我们有没有办法减少或杜绝“课桌文化”出现并把好的建议写出来。

同学们交流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调查的情况,并针对“课桌文化”现象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我们认为所谓的“课桌文化”出现原因:校园内出现的这种“课桌文化”,首先是因为人们有一种把自己的主观想法留在客观事物上的意愿,这能使他们的心理产生一种成效感;其次,少数正值青春期的学生,总想发泄内心的情绪,但又没有发泄的途径,于是他们就通过这种课桌留言的形式刺激自己;第三是环境问题,即有的学生看到桌子上已经有人留下了刻痕或笔迹,就去模仿,这便使“课桌文化”愈演愈烈。

当然,课桌文化的产生,教师也值得反思,如果仅仅是让学生去整、去改,只解决表面问题而不去挖掘改变深层次的东西的做法是否具有长效性?在我看来,只疏不导,治标不治本的做法只能解决燃眉之急,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不是应该改变一些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加入一些具有灵活性的,具有互动性的元素,这样一来丰富了教学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上课的效率;二来释放了学生过剩的精力,从根本上杜绝了课桌文化的衍生,起到了一个双赢的作用。

五、自己动手。治理“课桌文化”

要改变这样的状况,首先应该加强教育与管理,由于教室人员流动量大,出现问题不容易找到“始作俑者”。所以我首先将班级学生排定座次,即使每周轮换座位,也做到桌椅一起换,做到包产到户。同时,每周的班会课都进行定时的督察,一旦发现问题, 及时找到

课桌的所有者,采用一些手段如罚做值日,有限赔偿等方法进行及时处理,以儆效尤,杜绝“课桌文化”泛滥成灾,将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

其次,针对已经出现的“课桌文化”同学们提出了很好的治理方法。

1、对出现的用笔写的文字和图形课余用擦洗的方法进行清除;

2、对刻画在课桌上面的文字和图形,先用砂纸打磨,然后用清漆油漆。

3、实在因严重破损而擦洗不了的文字和图片,采用上报总务,由总务派专业人士进行处理,费用由班费支付。并做好历史记录。

4、建议老师上课多给我们开展些动手又动脑的实践活动,让我们班级那些捣蛋鬼没那时间也没心思再去开发课桌文化。

同学们的建议非常好,也有操作性,为了验证建议的可行性,我们利用一节班会课的时间先对艺术教室的“课桌文化”进行整治,我们用擦洗和油漆的方法将课桌文化进行了彻底的清除。有的同学还顺便将破损的课桌椅进行修缮。大家表现的都很积极。同时,我也和大家保证,老师今后将会多多开展一些课堂互动性教学,让大家的手动在学习上而不是课桌上。大家听了都很高兴,响亮的掌声顿时在班上响起。

【基本成效】

经过努力,教室焕然一新,当同学们看到修缮一新的课桌整齐排列在教室里的时候,都开心地笑了。同时,大家也知道了这份整齐来之不易,同时也知道,如果自己的课桌出现人为的“课桌文化”,那自己将会承担一定的思想责任甚至经济责任。因此大家不但不再破坏自己的桌椅,还保护好自己的桌椅不让别人破坏。通过这样一套管理体系的执行,在整个一学年中,班级再也没有出现“课桌文化”事件。学期结束时,教室桌椅就像新的一样。

【创新点】

在整治“课桌文化”的过程中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由于学生课余文化生活的缺乏,使得他们对学习生活产生了无聊和厌倦的感觉,这些成为“课桌文化”产生的温床。简单的进行口头教育,去掉痕迹只是从表面清理掉“课桌文化”。而要让所谓的“课桌文化”永远消失就需要我们各方面一起努力,我的做法是:加强教育宣传,教室定人定课桌,经常性进行检查和监督,并将检查结果和个人操行甚至德育学分挂钩,从制度上保证了此项整治活动的效果。此外,我们还应组织丰富多彩校园文化活动,开展多元化的教学课程。让学生将自己的艺术才华发挥出来,有了正确的引导和施展才华的舞台,他们也就不用在课桌上“一显身手”了。认为此项活动不仅仅是让课桌表面干净整洁了,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在活动中增强是非观念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他们以后的成长具有积极意义。

【普及推广】

利用“交流-考察-分析-探寻-动手”这一套体系来代替传统的口头说教教育,使我在此次“课桌文化”上的整治获得了成功。因此,我将这套方法的主干原理运用到了后进生教育,班级文化建设等方方面面。利用这套体系来对我的班级进行管理和教育。

第五篇:学校德育案例

励志点亮人生

————沂源二中励志教育全员育人导师制

励志教育全员育人导师制简介:励志教育,是应用教育心理学、教育激励学和教育管理学理论,激发、唤醒和培养学生内动力,使学生从“被成长”中产生生命自觉,让学生用自己的力量成长,最终达到成人成才的目的。在学校,教师“一岗双责”,既是任课教师又是励志教育导师。每位导师带领着一部分学生通过励志教育系列活动达到提升文化素质,明确人生方向,培养坚强意志,志当祖国栋梁的目的。

我校农村生源多,生源质量差,有相当部分学生初中时就经历过许多失败。他们在学习、生活、行为习惯、心理上都存在着诸多问题,如知识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不浓、学习信心不足、行为习惯养成差、意志力薄弱、对生活和学习缺乏激情、不懂感恩、人生目标不明确、学习内动力不足等等。面对这些问题,如何对学生因势利导,如何构建新的育人模式,如何让学生充满自信、充满激情地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成为我们必须面对和尽快解决的新问题。为此,我校引入了励志教育全员育人导师制。我们将励志教育全员育人导师制与我校德育实际相结合,使我校德育水平再上新台阶。 一.树立一种理念. 加德纳有一句名言:“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经常表现为不同的形式。”在人的潜能中,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对于孩子的成长都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坚信每个孩子的内心中都充满着对成长和进步的强烈需求,充满着对被激励和被表扬的强烈愿望,充满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有很多成长中的困惑需要有人给予疏导。励志教育全员育人导师制旨在唤起学生的生命自觉。通过励志教育系列活动塑造学生对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创造美好生活的激情,让学生感恩于生活、家庭、学校的给予,树立学生对自己的责任感。全方位、多层面地促进学生道德素质的提升,健康个性的培养,多方面能力的提高。

二.形成一种模式。

以班级为单位,以班主任为班级总导师,任课教师为导师;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学生分组,导师指导;学生定期读信,定期写成长记录,定期反思评价自己;导师定期谈心,批改成长记录。三个年级依据学校实施方案,结合自身实际开展有年级特色的励志教育活动。学校进行阶段性评比和考核。

学生励志体系,学生励志每周三大步,每两周一个主题。采用的办法是读、思、行。第一环节是“朗读”,第二环节是“反思”。第三环节是“行动”。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环节:提高道德认识与集体朗读励志信

德育教育先从认知开始。根据各个年级的实际,年级组确定主题,开展励志信的创作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我们创作的励志信有《惜时篇》、《奋斗篇》《感恩篇》《拼搏篇》《进入高Ⅹ的承诺》等数十篇。确定了励志信的内容后,每天集体朗读励志信。朗读的姿势要求是,全体起立,挺胸抬头,双手捧信,齐声朗读。学生励志体系,通过集体朗读励志信的方式,实现道德认知,培养道德情感。

第二环节:培养道德道德与书写和批阅成长记录

我们根据各年级的实际编印了《沂源二中励志教育成长记录谈心本》,内容包括:步入高一(高

二、高三)的承诺,作为我们慷慨激昂的宣言;学年学习档案(高考奋斗目标、阶段推进目标)作为学生的进步台阶;年级成绩变化曲线;成长记录和谈心记录。记录的基本要求是“记进步、记忏悔、记快乐、记烦恼,反思以求明志,改变以求发展。”这种要求,促使学生反省和自励。通过实践,我们发现,成长记录已经成为导师育人的重要载体。成长记录不但可以使学生自我反思,由于导师的“批阅”,更增加了师生交流和导师关爱的机会,成为了导师多元评价和正向引导平台。根据学校的实践研究,我们提出了“主题式成长记录”,以规划的主题或者校本的主题,去引导学校、班级和宿舍的文化导向。学生书写成长记录的热情非常高,有同学字数达到300字左右,有的文笔流畅,抒发胸臆,排解苦恼,有的谈自己的学习进步情况,谈进步后的担心和心慌;有的询问导师如何提高这一科目的学习方法等等。有同学写道:“在我们班,有合作,有竞争。说实话,压力很大,但也正因为有那么多的榜样,我充满了信心。希望自己可以抓住机遇,每天进步一点点。”有的同学写道:“经过一次月考,不能说是彻悟,但我多少有了些不同于以往的经验,选择题不能太过纠结;问答题要条理,简洁;字迹要工整。地理老师说,高考考得不只是能力,更重要的是心理素质。”

常态化的填写和批阅成长记录,形成师生思想交流的一部分。励志教育全员育人导师制采用“四导”策略,即思想引导、学业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并把“四导”策略作为导师工作的基本内容。对于每一种策略都做了具体的解释和提出了详细的要求,这为导师的批阅和谈心提供了思路和方向。学生的书写,写出了真情。导师的批阅传递了鼓励、温暖、信任、爱护、真理。同时,导师的批阅加谈心成为学生道德情感反思的重要参考,激发了学生发展的原动力。如夏侯导师在给一位同学的批语中写道:“为父母奋斗便是为自己。无论如何人生需要搏一搏,不白活一回,苦也不觉得累。你在成长,相信自己。”李导师对一位做主观题有困难的同学写道:“要有技巧,审模块,题型、主题、主体,审材料中的信息;联系教材原理,明确答题的指向,分层次,分角度答题。你一定会有进步的,我对你有信心。”

导师的引导下,《励志教育成长记录谈心本》成为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主要平台;成为学生获得导师个别辅导的重要渠道;成为学生迷茫时指路的灯塔。

第三环节:落实行动与自我激励、自我促进

落实行动与自我激励要求学生树立细节决定成败的理念,天天有所行动,持之以恒;导师进行跟踪指导、矫正和谈心。要求学生能在每单元的励志和德育主题下,天天有所进步。

学生对自己的行动,每天给自己打分,认为极好记4分,很好记3分,好记2分,差记1分。常态化的“落实行动与自我激励、自我促进”,是学生自我提升、自我发展、自我评价反思的过程,无疑是一次“道德长跑”。

学生励志按照“朗读、反思、行动”这三步,各年级围绕自己的主题进行。一个主题,需要进行两周。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效果明显。

三.凝聚一股合力

1.学校、班级、宿舍文化形成了一股合力。以励志教育全员育人导师制为核心,学校校园、班级、宿舍积极开展以励志为关键词的文化建设活动。学校政教处、团委以重大节日为载体开展以爱国主义、责任教育、感恩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等为主题的活动,如:演讲比赛、书法绘画比赛、英语口语大赛、诗歌朗诵会、优秀试卷学案展评、与不良行为告别的签名活动等。宿舍、教室文化更是丰富多彩,室内文化、走廊文化、门窗文化等无处不体现励志教育的身影,导师与学生谈心的身影、精彩的批阅、学生活动的精彩镜头、绘画书法的优秀作品随处可见。在文化建设中,我们注重将活动放手给学生,取得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2.全体师生形成一股合力。学校研究制定了全员育人模式下的励志教育评价体系,对教育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精细的评价办法,在学校考核的大框架下,各级部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细则。年级评和学生评相结合,给予行政表彰和奖励。

教育是与人的生命共始终的,励志教育也是一次人生的长跑。我们学校在这一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面临的困难仍然很大,需要积极创新的工作还有很多。我们相信,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励志教育,势在必行。

上一篇:目标是成功人生的方向下一篇:民办学校办学情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