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研究

2022-09-12

21世纪是信息时代, 计算机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与核心, 是信息社会的主要技术, 这一点是毋庸质疑的。当前, 计算机与网络逐步渗透于各行各业, 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贴近, 使人们清醒的看到:不掌握计算机知识和计算机基本技能, 将难以在现代信息社会中有效地工作和生活。

信息技术属于新兴学科, 加上各地实际情况千差万别, 所以信息技术教学没有既定的教学教法, 与其它必修课相比, 信息技术课程的最大特点是一门集知识性和技能性于一体的基础性课程。信息技术教学作为以培养创新精神、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新的课程, 它强调让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 提出问题, 收集材料, 对研究性问题进行探索、分析、研究, 最后基于问题解决模式, 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科学的价值观及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造能力, 并学会解决生活中与信息技术学习有关的实际问题。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课的教师, 最理想的教学境界就是让学生既有知识又有技能。在信息技术教学方法上, 我一直在摸索和总结中, 但我最有感触的是这一学科的教学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兴趣, 从而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动性。下面我就几年来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所获得的启示谈谈我的看法, 以同行共勉。

1 立足实际、搞好教学

不同的校情, 计算机资源的配置也因此而异, 我认为信息技术教学应当立足于校本。我校于2000年10月建设了两个专用于教学的多媒体网络教室, 配有计算机8 0台, 外加一台教师机, 教师机与学生机通过多媒体网相连, 教师讲课时能统一控制学生机, 可以锁定他们的屏幕, 进行教学演示, 学生练习时能开放学生用机。基于这样的配备, 我的整个教学基本在机房中进行, 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模式:

1.1 边讲边练

信息技术教学过程分为理论课、上机课和课外实践三种形式, 按《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试行) 》要求, 上机课的课时应占信息技术总课时的7 0%以上。因为计算机学科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 必须注重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讲授理论知识, 而不给学生充分的练习时间, 计算机教学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反之, 教师不讲, 只让学生盲目的上机练习, 那么, 学习效率难以保证, 很多中学生的心理比较脆弱, 自学能力较差, 面对一无所知的新兴知识茫然无措, 上过一、两节这样满头雾水的课之后, 就会失去对该课程的兴趣。所以一堂课我一般只安排8~1 0分钟进行讲解、示范, 按照需要, 该堂课的内容可以一次讲完, 也可以分几次进行, 讲完一个问题就让学生实践一下, 等他们掌握以后再讲下一个知识点。这样每堂课讲授的知识学生们都能应用于实践并得到巩固, 最后达到熟练掌握。

1.2 精讲多练

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适当调整授课内容, 力求精讲, 把同学们普遍感到陌生的知识点及难点作为主要内容来讲, 把时间最大限度的让给学生去操作实践, 实践证明, 学生在操作时提出的问题远比讲理论时提出的问题要多得多, 这说明操作实践能有效地促进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积极主动的思考。

1.3 结合多媒体课件, 使教学过程形象、生动

多媒体课件以其生动的图像、声音等效果已越来越受到各学科教师的欢迎。传统的教学强调教师讲的作用, 在课堂上多是利用粉笔、黑板, 教学过程显得非常单调;而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可使学生手、脑、眼、耳并用, 使学生有新颖感、惊奇感、独特感、直观感, 能唤起学生的“情绪”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1.4 演示教学过程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的功能, 将教学过程中的操作步骤一步一步演示给学生看, 一边演示一边讲解, 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能充分认识、了解课本中的理论知识是如何与实践相结合的, 事实证明, 以这种方式进行知识的讲授, 学生学习的效率非常高。

2 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 加强学生上机时的引导

正所谓“百看不如一练”, 学生亲自动手练习要比听、看有效得多。教师通过对知识的讲解、演示, 只能使学生把一个模糊的概念转化为其思维体系中一个模糊的认识, 而能不能将这个认识清晰化, 关键的一步就是能否让学生去动手、去实践, 在实践中把握真知, 在实践中创造成果。所以, 应加大上机时间在教学时间中的比重, 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练习, 让模糊的知识清晰化。例如, 我们在讲解存储容量的单位时, 并不是让学生去死记硬背, 而是让他们看文件、文件夹的属性, 通过看属性中文件的大小及硬盘的容量, 学生对容量的单位有了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

在学生上机时, 可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 如果老师能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解答、引导, 就会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 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触类旁通”。

3 重视因材施教,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及特长爱好都是不同的,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爱好和需求,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总是有少部分学生对一些学习内容兴趣不浓, 如果再施加给他们过高要求的学习任务, 也只是徒劳。为了实现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我们应对这少部分的学生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 降低教学目标, 让他们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是教学主体, 学生是学习主体, 只有富有创造力的教学主体, 才能焕发学习主体的创造活力。教师要善于引导, 比如Word2000教学中, 当学生已掌握基本编辑方法时, 对一些修饰性操作可让学生自己去学习体会, 通过多媒体系统的传送会使学生在不断的成功体验中增强自信, 并逐渐养成求知探索的习惯, 才能在应用中有所创新, 有所收获。

4整合学科, 多面发展

“希望学生能把所学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应用于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是《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中提出的要求。因此, 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就必须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 让学生自觉做到“学有所用”。

例如在教W o r d 2 0 0 0时, 结合学生实际, 让他们用计算机进行作文创作、修改等;教学画图软件时, 让他们配合美术课, 进行实际的绘画;在教学上网时, 结合自然、语文、社会等学科, 查找自己需要了解的知识……这样, 使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过程中完成其他学习任务, 让学生感到计算机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培养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增长了学生的知识面, 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 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学科, 与其他学科相比, 缺少现成的教学经验供我们借鉴;而且信息技术本身就是一门飞速发展的技术。我还只是一个新手, 但探索新的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却是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刻不容缓的责任。让我们共同努力, 为创造适应2 1世纪的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奋斗!

摘要:21世纪是信息时代, 计算机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与核心, 是信息社会的主要技术。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学科, 没有既定的教学教法, 缺少现成的教学经验供我们借鉴;而且信息技术本身就是一门飞速发展的技术, 探索新的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是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刻不容缓的责任。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上一篇:大学生地方文化英语产出能力实证研究下一篇:高职旅游专业校企合作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