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小说发展范文

2022-06-02

第一篇:外国小说发展范文

小说发展史

对于小说这一文体,一般定义为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叙述和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体。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可追溯到先秦时期,三千余年的发展历程造就了我国古代小说熠熠夺目的光辉成就。

在先秦时期,文学呈现出一种综合的形态,文学、史学、哲学相交融,文体界限相对模糊。但这一时期涌现出的一批神话传说和哲史故事已经奠定了我国小说发展的基础。神话传说是原始氏族社会人类生活斗争的反映, 马克思这样指出:“在野蛮时期的低级阶段„„已经开始创造出还不是用文字来记载的神话、传奇和传说的文学, 并且给子了人类以强大的影响。” 由于原始氏族社会时期, 社会生产力极其低下, 生产方式也十分简单,人们对自然界表现出一种极大的依赖性, 对于所发生的自然现象如风雷雨电,日月运行, 生老病死都无所了解,无法认识, 于是以天真的想象来解释自然, 幻想出有一种超人力量的“神”,在指挥和控制着天地万物, 正如马克思所说:“任何神话都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 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神话就在这种人类社会初期的思想方式下产生了。中国古代的小说, 也就是山神话传说演化而成的。为什么这样说昵? 按照文学原理的定义,小说, 就是指以叙述故事、塑造人物形象为主的一种文学体裁。神话传说中,《山海经》的神话学价值最高,它是一部具有民间原始宗教性质的书,包含着自然崇拜和图腾崇拜的意识,反映了人类早期的思维特征。随着周代敬礼重德的理性精神的发展,人类社会和人本身的地位得到肯定,各类神灵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怀疑和否定,历史意义和现实意识迅速发展起来,《尚书》、《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散文相继问世,它们标志着我国叙事文的成熟,开启了我国叙事文学的传统。诸子散文中同样保留了大量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这些也对我国古代小说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继神话传说之后, 春秋战国时期产生和发展了寓言故事。“寓言” 一词, 最早见于《庄子》。寓, 即寄托、寄寓。寓言就是采用虚构、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化来寄托某种思想哲理的一种文学体裁。寓言的产生与神话的影响密切相关,寓言普遍运用的夸张、想象和拟人化等艺术形式就是从神话中直接借鉴的。从古代文献记载看,寓言在魏晋以前被看作是小说的一种. 指的是那些有关政治的大道理相对的浅薄琐屑之言,但毕竟寓言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小说,或者还不是小说,但它为小说的创作提供了许多重要的艺术经验。首先,寓言 的讽刺艺术影响着后世的讽刺小说;其次,它开创了虚构故事情节的艺术手法。它在写人、叙事以及夸张、拟人等方面的艺术经验, 对后世的小说创作有很大启发。

发展到秦汉时期,文学发展先是经历了秦朝的低谷阶段,在汉朝得以繁荣。《淮南子》收录了大量神话传说,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等神话名篇均收录在此书中。《史记》代表了古代历史散文的最高成就,能够驾驭复杂事件和宏大场面,在叙事艺术上出神入化、娴熟厚重,同样在人物刻画上更是淋漓尽致、惟妙惟肖。这部书无论是闾巷之人还是帝王将相,通过人物个性与共性的展现、复杂人格的多维透视和旁见侧出的笔法全面刻画。随后的《汉书》和《吴越春秋》也有着很高的成就。乐府诗作为一种新的诗体,是继《诗经》、《楚辞》之后古代诗歌史上又一壮丽景观,而乐府高超熟练的叙事技巧也为小说的创作树立范本。它更多的选取生活镜头,故事情节完整曲折,人物形象各具特色,详略得当。《陌上桑》、《孔雀东南飞》等篇目可谓脍炙人口。

魏晋南北朝时期进入小说的雏形阶段。这一阶段的小说仍然处于文言小说体系,篇幅短小,记叙社会上流传的奇异故事。故事情节叙述、人物性格描写以及作品数量都有着一定的规模,但是缺少艺术的虚构,还不能称为中国小说的成熟形态。这一阶段创作的小说可分为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两类。所谓“志怪”小说, 是指记述神仙方术、鬼魅妖怪、殊方异物、 佛法灵异的小说, 其中充斥着宗教、迷信思想,但也保存了一些具有进步意义的民间故事和传说。“志人”小说, 是指记述人物的轶闻琐事、言谈举止的小说。“态怪”、“志人” 小说的产生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是密不可分的。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的时期, 阶级矛 盾、民族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不仅错综复杂而且相当尖锐。“八王之乱”、“五胡乱中华”使战争此起彼伏。在动荡和战乱的年代, 宗教、迷信思想得到适宜的条件后广泛传播开来。南北朝时期, 在统治阶级的大力扶植下, 佛教十分盛行, 所谓“ 南朝四百八十寺” 正是当时佛教盛行的写照。作为统治阶级最高领导者的皇帝对佛教也投入了大量的热忱, 宋文帝把佛教视为“坐致太平”的法宝;梁武帝宣布佛教为国教, 并且多次出家。佛教宣扬灵魂不灭, 因果报应的迷信思想, 起到了麻醉、迷惑人民的作用。社会的黑暗,生活的动荡,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因此人民常把自己的命运寄托在神异力量的幻想上和宗教想象传说中, 于是志怪的传说与日俱增,后来经过文人的采辑、编写就形成了杂谈怪异的“志怪”小说。志怪小说的发展与宗教、迷信思想的盛行密切相关, 因此鲁迅明确指出:“中国本信巫, 秦汉以来, 神仙之说盛行,汉末又大畅巫风,而鬼道愈炽;会小乘佛教亦入中土,渐见流传。凡此, 皆张皇鬼神,称道灵异, 故自晋迄隋, 特多鬼神志怪之书。”

志人小说的发展, 则是魏晋以来门阀士族崇尚清谈的结果。汉朝末年,士族中就有品评人物的风气。上族对人品评的一毁一誉, 往往决定着这个人终生的成败,而品评的依据往往是人物的言谈举止、轶闻琐事而己。魏晋以后, 士族间又崇尚清谈, 把儒家提倡的名教与老 庄提倡的自然结合起来, 形成一种清谈的玄学。到了东晋, 据《宋书·谢灵运传论》载: “有晋中兴玄风独振,为学穷于柱下, 博物止乎七篇。”足可见东晋的玄风更加兴盛。而志人小说就是士族人物玄虚的清谈和奇特的举动的记录。正如鲁迅所说:“汉末士流, 己重品目, 声名成毁,决于片言,魏晋以来,乃弥以标格语言相尚。惟吐属则流于玄虚,举止则故为疏放„„终乃汗漫而为清谈。渡江以后, 此风弥甚,„„世之所尚, 因有撰集,或者掇拾旧闻. 或者记述近事, 虽不过残丛小语,而俱为人间言动,遂脱志怪之牢笼也。”

魏晋南北朝小说的兴盛, 除上述原因外,上古神话、先秦寓言和史传文学对它的兴盛有一定影响, 其中富于文学意味的描写手法被吸收进来, 丰富了小说的表现艺术。如东晋干宝创作的《搜神记》。志怪小说是我国古代小说发展初期的产物, 除了一些作品在写作技巧上已经较为成熟外, 总起来看, 艺术上还是幼稚粗糙的,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 这时的创作已开始注意人物性格的刻画了。其对后世小说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最为重要的是它为唐代传奇的出现作了准备。宋代洪迈的《夷坚志》、清代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等也是志怪小说的继续和发展。

志人小说记述人物的逸闻轶事、言谈举止,如五代刘义庆创作的《世说新语》。它的艺术成就是比较高的, 鲁迅曾用一句话概括了它的艺术特色:“记言则玄远冷隽, 记行则高简瑰奇。”它往往能在短小的篇幅中, 通过生动的形象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世说新语》对后世笔记小说的发展影响最大, 摹仿者不断出现, 唐代有上方云的《续世说新语》, 宋代 有《唐语林》, 明代有何良俊的《何氏语林》, 李绍文的《明世说新语》, 清代吴肃公的《明语林》, 李清的《女世说》等。甚至到了民国初年还有易宗夔的《新世说》。不仅如此, 《世说新语》也为后世戏曲小说提供了不少素材, 《三国演义》中望梅止渴,七步成诗等都取自《世说新语》。

如果说中国小说在魏晋南北朝时是一个婴儿的话,那么经过百多年的生长, 到唐朝它已经长成大人,成熟了。中国古代小说的成熟, 正是以唐代传奇的出现为标志的。鲁迅指出“小说亦如诗, 至唐代而一变, 虽尚不离于搜奇记逸, 然叙述宛转, 文辞华艳,与六朝之粗陈梗概者较, 演进之迹甚明,而尤显者乃在是时则始有意为小说。”

唐传奇的出现是中国小说史上的一次大飞跃。首先, 唐传奇虽是在六朝小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但它与志怪小说相比,已有根本性的变化。志怪小说的内容主要是记鬼神怪异之事;唐传奇虽然也传写奇闻, 但大多取材于现实生活,作者的意图和作品的意义都已不同。其次,六朝人志怪,是把怪异当成事实来记载,他们并不是有意识地从事小说创作,而唐人传奇才是开始有意识地从事小说创作。

唐传奇能够产生与兴盛,原因在于: 首先, 由于唐代社会政治安定, 城市经济十分繁荣,因而在城市中成为强大社会力量的市民阶层。他们的思想十分活跃, 并要求在文学中得到反映,而传奇小说则比传统诗文更适合这种需要。其次, 科举考试的“ 行卷”、“ 温卷” 风气刺激了传奇小说的创作。所谓“行卷”,是指应试的文人为了获得考官和名公巨卿的赏识, 往往在考前送上自己得意的文章,第一次送上叫“行卷”,再次送上叫“温卷”。这种行卷, 起初是用诗,但后来“渐渐对于诗, 有些厌倦了”,于是就有人把小说也放在行卷里去,而且竟也可以得名。所以从前不满意小说的, 到此时也多做起小说来,因之,传奇小说就极盛一时了。”最后, 唐传奇的发展与其他文体的繁荣密不可分。唐代诗歌和散文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法,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精神都促进了传奇的创作。

唐传奇是指唐代流行的文言小说,作者大多以记、传名篇,以史家笔法,传奇闻异事。这一时期的作品众多,如《李娃传》、《鸳鸯传》等,而且还崛起了白行简、元稹、蒋防三位传奇大家。唐传奇在修辞手法的使用、背景气氛的渲染上都极富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是我国小说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唐传奇后来衰落了,但它对后世小说的创作仍有着重要的影响。宋代传奇就是唐传奇的直接承传: 明初的《剪灯新话》等就是仿唐人传奇而作,清代的《聊斋志异》与唐传奇有一脉相承的关系。至于《醒世恒言》中的《杜子春三入长安》便是取材于《续玄怪录· 杜子春》,《初刻拍案惊奇》中的《李公佐巧解梦中言, 谢小娥智擒船上盗》也直接取材于《谢小娥传》。

中国古代小说经过唐传奇的发展, 到宋元两代出现了新的重人的历史变革, 被称为“话本” 的白话小说成了小说领域的新主宰, 它不仅为中国的白话短篇小说创作奠定了基础,而且对长篇小说的产生也起了重要作用。因此鲁迅指出:“ 这类作品, 不但体裁不同, 文章上也起了改革, 用的是白话, 所以实在是中国小说史上的一大变迁。”故而这一阶段可以看作中国小说的转变阶段。

“话本”就是“ 说话”(说书) 艺人用于讲唱用的底本, 相当于现在演员演出用的剧本。宋元话本的繁荣来自“说话”艺术的发达、兴盛。话本早在隋唐时就已出现, 虽然那时话本远不如宋元话本成熟, 但它们作为宋元话本的先驱影响了宋元话本的出现。由于宋元时期手工业、商业较之以前有更大的发展, 随之而来的便是城市的繁荣和市民阶层的不断扩大。又由于当时市民阶层生活比较富裕, 他们有条件改善文化生活, 对文化娱乐的要求不断提高, 这就大大的刺激了包括“说话”技艺在内的各种技艺的发展。“ 说话”在众多技艺中是最受市民喜爱的一种文化娱乐形式, 这样就促进了话本的创作, 因而话本创作呈现出非常繁荣的局面。 宋元话本, 特别是长篇话本为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形式——章回体, 作了酝酿和准备。 宋元话本, 确立了白话小说这样一种崭新的文体,为后代通俗小说的繁荣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就长篇小说来看, 从《三国志平话》到罗贯中的《三国志通俗演义》,从《宣和遗事》到施耐庵的《水浒传》, 从《人唐三藏取经诗话》到吴承恩的《西游记》, 从《七国春秋平话》到冯梦龙的《新列国志》, 无一不是与宋元平话一脉相承的关系。就短篇来看, 影响了明清短篇小说的创作,出现了《三言》、《二拍》中的大量拟话本作品。

宋元话本闯进了诗歌、散文占统治地位的文坛,使整个文学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先是三足鼎立, 分庭抗礼, 后来随着小说的发展, 竟取霸主地位代之, 所以说宋元话本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元代叙事性文学第一次居于文坛主导地位,作家与下层人民的联系更为密切,在社会上影响更为广泛。小说话本、讲史话本、说经话本、诸宫调都是这一时期叙事文学题材,更有戏剧的高度繁荣,这些都为明清小说的创作提供了广泛的素材。时至明朝,商业经济进一步发展,市民阶层壮大,新的读者群和作家群形成,文学的世俗化、商业化加强,自然促进了 小说、戏曲等通俗文化的繁荣。尤其是章回体小说的发展和定型是明代对中国文学作出的最为宝贵的贡献。

元末明初时出现了两部重要的小说, 一部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另一部是施耐庵的《水浒传》。前者是中国古代历史演义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部小说,后者是中国英雄传奇小说发展的高峰。二者后来同列四大名著之中。明代中叶以后, 资本主义开始萌芽, 城市空前繁荣,商品经济得到很大发展, 市民阶层不断壮大,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同时在思想文化领域内兴起了以李贽、“ 三袁”、冯梦龙等为代表的启蒙思想。社会的变迁需要文学做出反映, 传统诗文的枯燥、乏味和呆滞,民间说唱的粗俗、简单, 都不能起到很好的反映社会的作用。而市民阶层也在寻找、呼唤能表现他们生活情趣的,满足他们欣赏趣味的文体与作品。小说的大容量、写实性无疑是展现日新月异的社会的最佳体裁, 而它的 生动感人、雅俗共赏的特点也符合了市民阶层的阅读口味。于是, 小说便得到了长足发展。 这一时期, 小说卷轶浩繁, 流派众多。历来被后人誉为名著的小说, 几乎都产生于此时。总的说来, 这一时期长篇和短篇都得到了长足发展。长篇小说可分为历史演义, 英雄传奇、神魔小说和世情小说四大类。如《新列国志》、《北宋志传》、《西游记》、《金瓶梅》等。纵观这一时期长篇小说的发展历程, 可以看出它有四个特点: 首先, 由人民群众的集体创作到文人整理加工, 进而到作家个人独创; 其次, 由历史题材到神话题材, 再转入现实生活题材; 再次, 由古典现实主义到积极浪漫主义, 再到具有近代性质的现实主义,最后, 逐渐形成了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 鲜明的民族形式和民族风格, 并形成了中国古代小说的主要流派. 这一切都为清代长篇小说的进一步繁荣莫定了坚实的基础。

明朝后期, 由于社会的大**和明清两朝的朝代更迭, 中国古代小说创作曾一度陷于困境, 后来清政权得到稳固, 社会经济趋于恢复、发展。中国古代小说便走出低谷, 柳暗花明, 峰回路转, 又呈现出繁荣的局面。清代小说(鸦片战争前) 发展的阶段性和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基本一致, 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从顺治到康熙, 前后共七十九年的时间。这一时期, 地主阶级和农民的矛盾相对得到缓和,而满族统治者和汉族及其它民族的矛盾冲突是社会斗争的中心,以曲折的形式维护民放的酋严,拐露社会的黑暗成了当时小说创作的基本内容。讲史小说《水浒后传》 和《说岳全传》便是这样的代表作。它们既揭露了统治者的贪婪、凶残, 又着意描写了抗金英雄的斗争,借前朝故事, 抒民族义愤, 是文学史上带规律性的现象。这一时期出现的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用唐传奇的手法来志怪的, 它以很高的艺术成就把文言小说推到了一个 高峰。

第二阶段, 从雍正到乾隆,前后共七十三年的时间这一时间, 社会环境安全, 农产品丰富, 商业经济繁荣小说的创作, 作品数量多, 但平庸之作也多。由于雍乾时期文字狱更为严酷, 使得大多数作品缺乏生活现实的光彩。但这一时期值得肯定和骄傲的是出现了对封建社 会生活各方面都进行了深刻批判. 表现出了启蒙主义思想的长篇巨制《儒林外史》和《红楼梦》。

第三阶段, 从嘉庆元年到道光二十年, 前后共四十五年的时间。这一时间, 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而衰, 终于走向解体。文坛和政治经济一样黑暗窒闷, 缺乏民主主义的新鲜、清新的空气。小说创作不仅数量少, 且思想水平不高, 除《镜花缘》外, 都未能超出前人的窠臼。清代小说艺术的盛衰涨落, 和封建社会晚期的政治局面是相对应的。清初到清中叶的小说, 无论是在题材、人物、语言、创作手法上较之前人都有所突破, 有所创新。几部高峰之作如《聊斋志异》、《红楼梦》等, 都具有集大成的性质, 它们继承和发展了优秀文化的传统,使中国古典小说艺术进入了新的、更高的境界。

《三国演义》描写了黄巾起义到西晋统一的近百年历史,表现了作者在理想与历史、正义与邪恶、感情与理智、“人谋”与“天时”的冲突中,带着一种悲怆和迷惘的心理,对于传统文化精神的苦苦追寻和呼唤,是一部波澜壮阔、气势恢弘的历史画卷,是一部呼唤民族大众传统文化精神的史诗。

《水浒传》是明代小说的又一奇葩。它记述了源于历史事实的宋江起义的故事,把视角移向民间日常的生活和普通的人。《水浒传》是一曲“忠义”的悲歌,可以用“奸逼民反与替天行道”来概括这部书。这部书围绕“忠义”二字展开情节,揭示了那样一个社会的暗无天日,揭示了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其思想的深刻性在文学界是难能可贵的。

清代的小说创作达到了顶峰,《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红楼梦》代表着这一时期的最高成就。《聊斋志异》在志怪小说中是最有创造性、文学成就最高的。它将狐鬼花妖人情化和意象化刺贪刺虐,实现现实伦理与精神的超越,情节丰美,叙述语言平易整洁,在文学史上产生了深远巨大的影响。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中最杰出的代表。它以知识分子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为题材,对封建制度下知识分子的命运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探索,尖锐的批判了科举制度,体现了作者追求道德和才华互补兼济的人生境界。

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我国小说发展的顶峰。《红楼梦》记述了宝黛钗爱情婚姻悲剧和封建大家族贾家的没落。这是一部青春和生命之美被毁灭的悲剧,作者不仅哀悼美的被毁灭,而且深刻揭示了造成这种悲剧的根源,这是对封建社会和文化进行的深刻反思,也是一种精神的觉醒。小说情节的确亦真亦幻,却尤显出小说的悲感,千红一哭,万艳齐悲,让人不得不叹。在叙事上,《红楼梦》写实与诗化相结合,伏笔照应俯仰即是,形成了浑融一体的网 状结构,作者的过人才情和炉火纯青的艺术造诣得以充分体现。

此后,随着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传播,小说界革命勃然兴起,来适应求变求新的时代洪流,中国小说创作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作为抉发时弊、开启民智的利器,“四大谴责小说”、鲁迅白话小说等新的小说形式以及纷纷涌入的翻译小说,启迪了中国现代小说意识的觉醒。

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历程悠久,成就也极其高,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第二篇:中国小说发展史

浅谈中国小说的发展史

1

浅谈中国小说的发展

我们把先秦两汉看作是中国小说的萌芽时期,这一时期的神话、寓言、史传、“野史”等,都孕育着小说艺术的因素。而唐人小说是一次质的飞跃。小说发展到宋代,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也就是话本的产生。文言小说逐渐转为以白话为主流的小说史;同时文言短篇小说沿着它的轨迹发展。这样中国小说史至此由文言、白话两条线索交互发展。金元时的小说没有超过宋代,但也出现了一些较有影响的集子。到了明代,文言短篇小说在文言小说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是白话小说蓬勃发展的时代。明末清初,出现了拟话本创作热潮。《红楼梦》之后,小说创作走向了低谷。至晚清,小说才又繁荣起来。

明清时期出现了现代化趋势,翻译文学繁荣;“小说界革命”和小说创作的繁荣;话剧萌芽产生。“五四”前后一批留学归来的学子和更多的人们,较之以前的小说作家,创作了大量有西洋、东洋、苏俄风格的小说,史无前例地影响和改变着中国的小说风格。建立了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密切关系,而五四形成的现代作家队伍是以后半个多世纪的文学创作的主体力量。30年代小说发展成熟,50年代中期以后,长篇小说创作丰收,这一时期代表时代主流特征而包容着复杂性,台湾出现武侠小说,在香港通俗文学中,历史小说和科幻小说是两支劲旅。1978年以来中国小说界,万象纷呈多元化。“寻根文学”、“意识流小说”、“反思文学”和“新写实小说”出现。此后,小说发展到大众化、娱乐化,“80”后的作家也在文坛上有一定的影响。

中国传统主流小说是“说”出来的,欧美传统经典小说是“写”出来的。中国小说创作不宜全盘西化。

中国古代小说起于何时?源于何书?较之诗歌、散文要求却更多更高,非一时所能形成,更非一书所能标志。我们把先秦两汉看作是中国小说的萌芽时期,这一时期的神话、寓言、史传等,都孕育着小说艺术的因素,为小说形成准备了条件,不过中国古代早期小说与历史传记难以截然分开来。

一、 上古神话传说、先秦寓言故事影响小说。

2 女娲造人造万物,大禹治水,精卫填海,先秦寓言故事都影响小说。

二、 先秦两汉历史散文影响小说。

《史记》这一伟大的历史著作,对后世小说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史记》中许多故事在古代广为流传,成为后代小说取材的对象。我国最早的古小说,即魏晋志人志怪小说,《世说新语》和《搜神记》。

三、 唐传奇的兴盛和发展。

“小说亦如诗,至唐而一变”。从中国小说发展史的角度来审视,唐人小说是一次质的飞跃。唐人小说仅《太平广记》一书收录的单篇就有40余篇,专辑40余部,约在千篇之数,大体分为两类:一为传奇,一为志怪。唐人小说繁荣发展的原因,除对童年小说创作经验的继承发展外,与当时的政治昌明、文化发达以及科举“行卷”、“温卷”之风有直接关系。

唐代城市经济的繁荣,促进了市民阶级的发展。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说书和其他讲唱艺术相应地发展起来。“说话”人讲故事用的底本叫“话本”,为我国古代白话小说的开始。

四、 小说发展到宋代,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就是话本的产生。

以文言短篇小说为主流的宋以前小说史,从宋代开始,逐渐转为以白话小说为主流的小说史;同时文言短篇小说沿着它的轨迹发展。这样中国小说史自此由文言、白话两条线索交互发展,它们既有各自的特点,又相互吸收、相互渗透,千姿百态,美不胜收,高潮迭起,在中国文学史上小说所占的分量越来越重,地位也越来越高。

文言短篇小说发展是这一条线,至宋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传奇体;二是笔记体短篇小说;三是志怪体。宋人传奇小说的成就远不如唐人。北宋初期,多记唐五代事;北宋中后期,多记本朝事;宋代的志怪小说,其成就还不如记历史琐闻的笔记。宋人的文言短篇小说的成就虽不甚高,然数量与种类繁多,在小说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五、

金元时期文言短篇小说,无论数量或质量都未超过宋代水平。

这一时期小说的发展线索未断,且有一些较有影响的作品,如元好问的《续夷坚志》、刘祁的《归潜志》等。

六、 明代是白话小说蓬勃发展的时代。

明人从三个方面做出了贡献:一是加工润色宋、元、明三代艺术上有缺陷、忍气吐声的话本;二是搜集整理话本小说集;三是创作了大量的拟话本。明代白话小说最繁荣的时期是万历以后,尤其是南方,都市经济发达。最有代表性的是冯梦龙的“三言”和凌濛初的“二拍”,它们同时是最早的拟话本集,凌濛初的思想不及冯梦龙进步,但在艺术上“抒情写景,如在耳目”。

《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相继问世,标志着中国小说又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从此,中国小说史以短篇小说为主转而进到了以长篇小说为主的新时期。“四大奇书”在所属各类题材中独占鳌头:《三国演义》既是历史上第一部全面描写农民起义的巨著,也是一部写英雄传奇的典范;《西游记》既是第一部长篇神魔小说,也是一部神魔小说典范;《金瓶梅》是一部写世情的长篇小说,又是第一部由文人独立创作成功的长篇小说。“四大奇书”的巨大成就深刻地影响着长篇小说的创作,以至形成了长篇小说的这四个系列,也影响着整个社会,影响着文化思想,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这种巨大的潜移默化的力量是难以估量的。

七、

清初至清末的小说。

(一)《儒林外史》和《红楼梦》两部长篇巨制问世,《儒林外史》 在“四大奇书”之外,另辟了一条蹊径。它不仅直接影响了晚清谴责小说的创作,也影响着后来鲁迅的杂文。至于《红楼梦》的成就和影响就毋庸多言了,无论其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是中国小说史和文学史上的巅峰,也是世界文学中的名著。它的巨大成就,可视为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现实主义创作艺术的辉煌总结。《红楼梦》的读与讲,早在士大夫中成为了一种习尚和时髦。两百多年来,评论者比肩接踵,早已形成了一种学派——“红学”。而今它已成为一门世界性的学问,这是中国人的骄傲。

(二)《隋唐演义》是清朝前期出现的一部历史演义小说,是集隋、唐故事之大成的世代累积型小说。《聊斋志异》的出现,成为中国古代最为卓越的文言小说集,它奠定了蒲松龄在中国文言小说史上尤其是传奇小说史上的崇高地位。

八、

“五四”以来的小说。

晚清形成了文学观念的变化与现代性的格局。而“五四”张扬理性,追求个性,创作方法呈现多样化探索。

(一)问题小说代表作家:叶绍钧、许地山、冰心、王统照、庐隐等。鲁迅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人,在小说创作方法上取得很高成就。代表作《呐喊》、《彷徨》两部短篇小说集,《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阿Q正传》是最早被介绍到世界上的中国现代小说。

(二)30年代小说题材空间拓展,长篇小说的成熟,小说流派的涌现,普罗小说、左联青年作家群、社会剖析小说等相继出现。其中,社会剖析小说成为当时重要的小说流派。老舍创作了俗白、凝练、纯净、生动而又风趣幽默的京味儿小说;茅盾的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以及《蚀》也是30年代小说的重要作品;巴金的《激流三部曲》以及老舍的《骆驼祥子》、茅盾的《子夜》等,他们以各自卓异的艺术风格标志着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成熟。

(三)到了40年代,张恨水是中国现代通俗小说界的集大成者,赵树理在解放区小说创作中最具代表性,《小二黑结婚》对中国传统的评书体形式加以改造,创造了一种新的评书体小说形式,推进了中国现代小说的民族化。

九、

五六十年代的小说。

主要作品有:赵树理的《三里湾》,曲波的《林海雪原》,梁斌的《红旗谱》,杨沫的《青春之歌》,姚雪垠的《李自成》等,另外也有“干预现实”的小说,主要有王蒙的《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宗璞的《红豆》、丰村的《美丽》等作品。

(一)本时期台湾文学。赖和的小说把现实主义与时代精神、本土环境相结合,为台湾新文学树起了第一面反帝反封建的旗帜,开创并确立了台湾现实主义与乡土文学的传统;在台湾言情文学大潮中,琼瑶是很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主要作品有《几度夕阳红》、《在水一方》等;与上述作家相比,古龙的成就更高,影响更大,位居台湾武侠小说家之首;高阳的历史小说取得了骄人成绩;梁羽生是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代表作品是《白发魔女》。

(二)在香港通俗文学中,历史小说和科幻小说是两支劲旅,科幻小说以卫斯理最为著名。而金庸,成为香港最著名的文化人,以第一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一举成名。此后,写下了不少武侠经典,如《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侠客行》、《鹿鼎记》等等。

十、

1978年以来的中国小说,呈现出多元化的特色。

(一)“反思文学”体现了当代作家理性精神的复苏。

(二)“寻根文学”的主要作家及作品如下:韩少功《爸爸爸》、阿城《棋王》、张承志《黑骏马》等。寻根文学对新时期文学的美学质地的整理性超越是一次质的飞跃。

(三)“意识流小说”出现在新时期文学之初,成为一个轰动文坛的事件。王蒙创作了《春之声》、《海的梦》、《夜之眠》,还有宗璞的《我是谁》等一批小说对西方现代主义小说技巧的借鉴和运用,引起了文坛的关注。

(四)80年代后期最为引人注目的文学现象,是新写实小说思潮的崛起。创作方法虽然仍以写实为主,但注重对现实生活“原生态”的还原;主题上,更多的表现现实的荒诞、丑恶、灰暗与无奈;大多采用客观化的叙述态度,有意采用一种缺乏价值判断的冷漠叙述等,代表作家及作品有刘震云的《一地鸡毛》、《官场》,池莉的《烦恼人生》,方方的《风景》等。

十一、

九十年代小说文学。

随着市场经济中心的确立,人们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发生了转变,文学的人文主义精神价值正被淡化,文学的非意识形态化特征得到了强化。

刘震云是新写实小说重要的代表作家,新写实主义小说表现出强烈的现实参与意识,它以河北“三驾马车”——谈歌、何申、关仁山的崛起为标志。这一时期出现了新历史主义文学思潮,陈忠实的《白鹿原》,莫言的《红高粱》,刘震云的《故乡天下黄花》等作品在当时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十二、

新世纪中国小说大众化娱乐化。

新世纪的中国小说界,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界。生产方式的变化导致了小说本身的变化,也使文体数量激增。网络写作的方式,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小说写作的类型化趋势,当时的作家很多都是以此为生。

十三、

80后文学的创作潮流。

“80”后的作者有专门的创作网站,在当下的图书市场上,他们和所有的前辈们是平分秋色的。“80”后是依赖于网络的,他们中的代表作家有相当一批是出自“新概念”,比如韩寒、郭敬明等人,他们的作品也进入了“产品—销售

6 —利润”的快车道,成为巨大的利润符合。“80”后迅速地连接市场,平步青云,在文坛上崭露头角。

综上所述,可以知道:中国传统的主流小说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是在听说互动的过程中完善的。外国传统经典小说是写出来的,便于阅读;而我国的传统主流小说,既适于阅读,更适合说书。我国小说的发展从文言到白话,从历史故事到网络的转变,继承并发展着我国灿烂辉煌的文化。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感到无比地自豪和骄傲。

以上就是我对中国小说创作发展的一些观点,有不到之处,请老师多多批评、指导。谢谢!

第三篇:中国小说的发展史

一、史家对于小说的论述: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1、小说之名,昔者见于庄周之云:“饰小说以干县令”(《庄子.外物》)。认为小说乃琐屑之言非道术所在。

2、桓谭言:“小说家合残丛小语,近取譬喻以作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与后之小说类似。

3、班固《艺文志》:“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之所造也。”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

二、中国小说的起源:神话传说 上古神话

1、 定义: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 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通常以神为主人公,包括各种自然神和神化了的英雄人物。神话的情节一般表现为变化、神力和法术。神话的意义通常显示为对某种自然或社会现象的解释,有的表达了先民征服自然、变革社会的愿望。:“故神话不特为宗教之萌芽,美术所由起,切实为文章之渊源。”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2、产生与功能:只有当人类可以凭借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表达对自然和社会的领悟的时候,神话才有可能产生。

首先,人们讲述神话,为的是保持社会习俗及社会制度的意义和合理性。神话在维系人们的社会性上具有重大的意义。其次,由于生产力低下,尤其是面临着令人敬畏的自然界,个人必须把自己溶入氏族之中才能生存。神话是把个人和集体联系为一体的一条强有力的精神纽带。再次,神话故事可以使难以理解的现实呈现出种种戏剧性的属性,人们在对世界假想性的把握中宣泄了种种令人不安的情绪。

3、保存和记录:《山海经》最具有神话学价值。该书记载了100多个邦国,550座山,300条水道。约成书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之间。是我国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全书分为山经五卷、海外经四卷、海内经五卷、大荒经四卷,内容极其驳杂,除神话传说和宗教祭仪之外,还包括我国古代地理、历史、民族、生物、矿产、医药等方面的资料。其余散见经史子集中。中国古代著名四大神话: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在《淮南子》中。

4、中国神话的分类及其蕴涵的民族精神

神话的内容丰富而复杂,简要分类如下: (1)、创世神话。以盘古故事最为著名。表明了先民对宇宙等自然现象积极探索的精神。 (2)、始祖神话。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首推女娲的故事。各部族自己的始祖神话,如关于商民族始祖契,周民族始祖后稷的诞生。 (3)、洪水神话,关于鲧禹父子。反映了先民在同自然作斗争中所积累的经验和表现出的智慧。 (4)、战争神话,如关于黄帝和炎帝,黄帝和蚩尤之间战争的神话。 (5)、发明创造神话,如后羿发明弓箭,射落九个太阳的神话。 神话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民族精神的形成及其特征。 首先,中国古代神话体现了深重的忧患意识。 其次,中国古代神话具有明确的厚生爱民意识。 再次,中国古代神话体现了先民们的反抗精神。

5、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

神话思维是与原始先民的心智能力紧密相联的。

1 首先,以己观物、以己感物的神话思维特征。 其次,神话思维是一种具体、形象的思维。 再次,神话思维伴随着浓烈的情感体验。

所以,神话思维实际上是一种象征性或隐喻性的思维。

6、中国神话的特点及影响 特点

(1)、零散无严密系统。

(2)、将人神话,神话的神秘化。

(3)女性地位较高。

(4)无爱神

(5)围绕生存主题。

(6)科学的语言和幻想。

(7)积极浪漫主义精神。

影响: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及表现手法对后代的小说、诗歌、戏曲的影响。 (1)提供创作素材,启发想象力。

(2)对后代作家进步世界观的形成有深远影响。

7、神话历史化

所谓神话历史化,就是把神话看成是历史传说,通常的做法是把天神下降为人的祖神,并把神话故事当做史实看待,构成了一些虚幻的始祖以及它的发展谱系。

二、汉人小说皆为伪作。

三、魏晋南北朝小说::“亦非有意为小说,盖当时以为幽明虽殊途,而人鬼乃皆实有。故其叙述异事与记载人间常事,自视固无诚妄之别矣。”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1、魏晋南北朝小说的分类: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两类。

2、志怪小说分为三类:

一、地理博物。如张华的《博物志》。

二、鬼神怪异。如干宝的《搜神记》。

三、佛法灵异。如颜之推的《冤魂志》。3志人小说的兴盛与士族文人之间品评人物和崇尚清淡的风气有很大关系。

3、志人小说分为三类:

一、笑话。如魏邯郸淳《笑林》。

二、野史。东晋葛洪所作《西京杂记》。

三、逸闻轶事。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是成就和影响最大的一部。4魏晋南北朝小说篇幅短小,叙事简单。

4、《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的编撰者为南朝宋刘义庆。又称《世说》、《世说新书》,梁刘孝标为之作注。《世说新语》主要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虚清淡,是一部魏晋风流的故事集。语言简约含蓄,隽永传神。:“记言则玄远冷俊,记行则高简瑰奇。”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影响深远。

四、唐传奇的发展历程

1、定义:

唐传奇是指唐代流行的文言小说,作者大多以记、传名篇,以史家笔法,传奇闻异事。“传奇”之名,似起于晚唐裴铏小说集《传奇》。后来才被认为是一种小说的体裁。:“始有意为小说也”。

2、 唐传奇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

(1)初盛唐时代为发轫期。如王度《古镜记》,无名氏《补江总白猿传》。张鷟《游仙窟》是唐人传奇中字数最多的一篇。

(2)中唐时代是传奇发展的兴盛期。中唐传奇题材多取自现实生活,涉及爱情、豪侠、梦幻等诸多方面,以爱情小说的成就最为突出。爱情小说如陈玄佑《离魂记》、沈既济《任氏传》、李朝威《柳毅传》。后有白行简《李娃传》、元稹《莺莺传》、蒋防《霍小玉传》。 2 中唐传奇还有一些借寓言、梦幻以讽刺社会的佳作,其中沈既济《枕中记》和李公佐《南柯太守传》最具代表性。此期还有不少以历史故事为题材的传奇作品,如陈鸿《长恨歌传》、《东城老父传》等。

(3)晚唐为退潮期。出现了不少传奇专集,如裴铏《传奇》、薛用弱《集异记》、李复言《续玄怪录》等,大多篇幅短小,内容单薄。杜光庭《虬髯客传》是晚唐豪侠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一篇。现存大部分唐传奇作品都收在宋初编的《太平广记》。

3、唐传奇的艺术特色 (1)、注重作品的审美价值,注重小说愉悦性情的功用,成“作意好奇”,虚构想象成为其基本手法。

(2)情节曲折委宛,引人入胜。 (3)人物描写生动传神。

(4)语言简洁明快,含蓄优美。

4、俗讲与讲经文:

俗讲是僧徒依经文为俗众讲佛家教义的一种宗教性说唱活动。唐代俗讲盛行。俗讲的底本,就是讲经文。散韵结合,说唱兼行。讲经文取材全为佛经,一些作品故事情节生动,引人入胜。如《维摩诘讲经文》。宋诸宫调、明清弹词等说唱故事的体制,可以看出俗讲的影响。

5、转变与(敦煌)变文:

唐五代时与俗讲同时流行的民间说唱伎艺称为“转变”。转变,就是说唱变文。变文,或简称“变”,乃转变的底本。其特点是说唱相间,散韵组合演述故事,或辅以图画。现存敦煌变文有四类:一是宗教性变文,如《八相变》。二是讲史性变文,如《伍子胥变文》。三是民间传说变文,有《舜子至孝变文》等。四是时事与人物,如《张议潮变文》。敦煌变文想象丰富,生动形象。声情并茂地演述故事,是它最突出的艺术特点。

五、宋元话本(入话、得胜头回、平话)

宋元时期说话人演讲故事所用的底本。分为小说、讲史两类。小说多为白话短篇,主要是爱情故事和公案故事。讲史多用接近口语的浅近文言,初具长篇规模。宋元小说话本的体制,大体由入话(头回)、正话、结尾几个部分构成。入话是小说话本的开端部分,它有时以一首或若干首诗词“起兴”,往往与故事发生联系;有时先以一首诗点出故事题旨,然后叙述一个与些题旨相关的小故事,其行话是“得胜头回”,实则这个小故事与将要细述的故事有着某种类比关系。正话,则是话本的主体,情节曲折,细节丰富,人物形象鲜明突出。正话之后,往往以一首诗总结故事主题。宋元小说话本描写细致,生动逼真,字里行间留存说书艺人的风致,表现出叙事的口语化、声口的个性化、谈吐的市井化等特点。宋元的讲史话本,又称“平话”。说话四家:小说、说经、讲史、合声。

六、明代小说

(一)、章回小说

1中国古代长篇小说主要的体裁形式。2章回小说是在宋元讲史等话本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它的特色是分章叙事,分回标目,每回故事相对独立,但又前后勾连,将全书构成统一的整体。3章回小说保存了宋元话本中开头引开场诗,结尾用散场诗的体制。正文常以“话说”两字起首,往往在情节开展的紧要关头煞尾,用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套语,中间又多引诗词曲赋来作场景描写或人物评赞等。4明代章回小说在体制上得以定型的同时,在艺术表现方面也日趋成熟。以《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词话》“四大奇书”为主要标志,清晰地展示了长篇小说艺术发展的历程。

(二)、明代长篇小说艺术发展的历程P13:

主要表现在:1成书过程从历代集体编著过渡到个人独创;2创作意识从借史演义,寓言寄托,到面对现实,关注人生;3表现题材从着眼于兴废争战等国家大事,到注目于日常生活、 3 家庭琐事;4描写的人物从非凡的英雄怪杰,到寻常的平民百姓;5塑造的典型从突出特征性的性格到用多色、动感的笔触去刻画人物的个性;6情节结构从线性的流动,到网状的交叉;7小说的语言从半文半白,到口语化、方言化;如此等等,都足以说明明代的章回小说在我国的小说史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三)、明代长篇小说的主要类型(综合) 1历史演义。如《三国演义》。2英雄传奇。如《水浒传》。3神怪小说。如《西游记》。4世情小说。如《金瓶梅》。

(四)、《三国演义》

1、历史演义

《三国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所谓“历史演义”,就是用通俗的语言,将历史题材,敷演成完整的故事,表明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美学理想。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为世所尚,效颦者日众,形成了创作历史演义的传统。

2、《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

(1)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提供了丰富的素材。(2)隋代文艺表演中已有“三国”的节目,据杜宝《大业拾遗记》载,隋场帝看水上杂戏,就有曹操谯水击蛟、刘备檀溪跃马等内容。(3)李商隐有《骄儿》诗云:“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到晚唐,连儿童也熟悉三国的故事。(4)宋代的“说话”艺术,已有“说三分”的专门科目和专业艺人。已有明显的尊刘贬曹的倾向。(5)元至治年间刊印的《三国志平话》和内容大致相同的《三分事略》。其故事已粗具《三国志演义》的轮廓。(6)金元时期搬演了大量的三国戏。拥刘反曹的倾向十分鲜明。(7)在众多的群众传说和民间艺人创作的基础上,罗贯中创作了《三国志演义》。

3、《三国演义》的版本

(1)现存最早的刊本是明嘉靖壬午年(1522)刊刻的《三国志通俗演义》。该书24卷,240则,每则前有七言一句的小目。(2)《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本,将240则合幷为120回,回目也由单句变为双句。(3)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以李卓吾评本为基础,参考了“三国志传”本,对回目和正文进行了较大的修改、增删,作了详细的评点。毛本《三国》成为后来最流行的本子。

4、《三国演义》的思想内容: (1)、讴歌理想:理想政治:仁政,批判暴政;

理想人格:德才,圣君贤臣(忠义智勇)

(2)、批判现实:上层统治者内部尔虞我诈,争权夺利。

人民的苦难。 (3)、总结经验:夺取政权:三本:民心(立国之本)人才(兴邦之本)谋略(成败之本)

巩固政权: (4)、探问人生:天人关系。

5、《三国演义》的艺术特色: (1)虚实结合。“七分事实,三分虚构”(章学诚《丙辰札记》)。

(2)非凡的叙事才能。结构有条不紊、主次分明。可归纳为五条线:以汉亡为引线,以晋国一统天下为终局,中间的主线是魏、蜀、吴三方的兴衰。这几条线,交互联络,建构成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

(3)以描写战争为主,是一部“全景性军事文学”作品。

(4)创造了具有特征化性格的艺术典型。如关公之义,诸葛之智。

(5)语言是“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浅近文言,雅俗共赏,简洁明快,洋溢着一种阳刚之气。

6、《三国演义》在塑造这种特征化性格的人物时所采用的手法

(1)出场定型。如写诸葛亮隐居隆中时的非凡抱负,可以说是一种性格的“亮相”。(2)反复皴(cūn)染。围绕着人物性格的主要特征,多角度、多层次地加以强化、深化。如写曹操。(3)多用传奇故事和生动的细节来突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如“温酒斩华雄”。(4)善用对比、烘托等手法。如“三顾茅庐”。

7、英雄传奇与历史演义之异同: (1)《水浒传》通常被称为英雄传奇,有别于《三国志演义》。(2)这两类小说有共同点,即主要人物和题材都有一定的历史根据。两者又有相异点:前者一般是从宋元小说话本中的“说公案”之类发展而来,而后者是由“讲史”话本演化而成;前者以塑造英雄人物为重点,而后者着眼于描写历史;前者的故事虚多于实,甚至主要出于虚构,后者比较注重依傍史实。这些不同也就使前者将目光移向民间日常的生活和普通的人。

(五)、《水浒传》

1、《水浒传》的成书过程: (1)《水浒传》所写宋江起义的故事源于历史真实。《宋史》及其他一些史料都曾提及。(2)从南宋起,宋江的故事就在民间广泛流传。宋末元初人龚开作《宋江三十六人赞》已完整地记录了36人的姓名和绰号。(3)同时代罗烨的《醉翁谈录》,已著录了如“花和尚”、“武行者”等说话名目。这显然是一些独立的水浒“小说”。(4)《大宋宣和遗事》写了杨志卖刀等,已把水浒故事联缀起来,展现了《水浒传》的原始面貌。(5)元代出现了大批“水浒戏”。(6)在这基础上,产生了长篇小说《水浒传》。

2、《水浒传》的版本 (1)《水浒传》的版本复杂,有繁本与简本之别。(2)繁本系统中,最早的是《忠义水浒传》一百卷,已佚。今存最早的的百回本是康熙时补修万历本。(3)另有万历容与堂刊《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也是百回本。(4)繁本中的120回本,增加了平田虎和王庆的故事,在文字上与百回本略有不同,也附有“李卓吾”的评语,故称《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全传》。(5)明末金圣叹将120回本“腰斩”成70回本,砍去了大聚义后的内容,而以卢俊义一梦作结,名《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6)简本是繁本的节本,现存较早而完整的简本是双峰堂刊《水浒志传评林》。

3、《水浒传》的艺术特点

(1)白话语体成熟的标志。能娴熟地运用白话来写景、叙事、传神。 (2)英雄群像:同而不同 (鲁智深、李逵、武松、阮小

七、石秀)

性格在环境制约下的发展。(林冲、武松、杨至)

传奇性与现实性的结合。《水浒》作者把超凡的人物放置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上,注意细节真实,逼近生活;使传奇性与现实性结合起来,增强了作品的生活气息和真实感。

(3)连环勾锁、百川入海的结构。《水浒传》的情节结构是以单线纵向进行的。上半部是以人为单元,下半部则以事为顺序,连环勾锁,层层推进。前半部犹如长江的上游百川汇聚,形成主干;下半部则如长江的主流奔腾而下,直泻东海。

(六)、《西游记》

1、神怪小说:

明代后期,在通俗小说领域中兴起了编着神怪小说的热潮。其主要特征是尚“奇”贵“幻”,以神魔怪异为主要题材。以《西游记》为代表。

2、《西游记》的成书过程: (1)《西游记》的演化过程则是将历史的真实不断地神化、幻化,最终以“幻”的形态定型。(2)玄奘(602~664)取经是唐代的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由门徒辨机辑录成《大唐西域 5 记》一书。(3)唐代末年一些笔记如《独异志》、《大唐新语》等,记录了玄奘取经的神奇故事。(4)北宋年间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大致勾画了《西游记》的基本框架。书中出现了猴行者的形象。(5)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四人取经故事在元代渐趋定型。(6)《西游记》的最后写定者,一般认为是明代的吴承恩。

3、《西游记》的艺术风格 奇幻和诙谐。

(1)极幻和极真。

(2)塑造人物形象能做到物性、神性与人性的统一。

(3)把人物置于日常的平民社会中,多色调多角度地去刻画其复杂的性格。 (4)穿插大量的游戏笔墨,使全书充满着喜剧色彩和诙谐气氛。

(七)、《金瓶梅》

1、世情小说

世情小说,就是以“极摹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笑花主人《今古奇观序》)为主要特点的一类小说。《金瓶梅》是世情小说的开山之作。明清两代的世情小说,或着重写情爱婚姻,或主要叙家庭纠纷,或广阔地描绘社会生活,或专注于讥刺儒林、官场、青楼,内容丰富,色彩斑斓。

2、《金瓶梅》的艺术特色

(1)寄意于时俗。长篇的题材从历史到现实是一个重要的转变。 (2)从歌颂到暴露。冷静客观。 (3)人物性格的立体化。

(4)网状结构。从线性到网状。 (5)妙在家常口头语。:“市井之常谈,闺房之碎语”。

3、《金瓶梅》的续书及其影响 (1)《金瓶梅》最早的续书名《玉娇李》(或作《玉娇丽》)。 (2)明末遗民丁耀亢作《续金瓶梅》。 (3)《金瓶梅》以后的世情小说主要有两大流派,一派是以才子佳人的故事和家庭生活为题材来描摹世态的,另一派是以社会生活为题材、用讥刺笔法来暴露社会黑暗的。前者以《红楼梦》为代表;后者以《儒林外史》为代表。

(八)、白话小说

1、《清平山堂话本》、《熊龙峰刊四种小说》 现知最早的话本小说总集是嘉靖年间洪楩编刊的《清平山堂话本》。原书分《雨窗》、《长灯》、《随航》、《欹枕》、《解闷》、《醒梦》六集,共60种,故又称《六十家小说》。今仅残存29篇一般学者认为它们基本上保存了宋元明以来的一些话本小说的原貌,有较高的研究价值。继《清平山堂话本》之后,万历年间书商熊龙峰也刊印了一批话本小说,今存仅四种,名为《熊龙峰刊四种小说》。

2、拟话本

明代中叶以后,随着话本小说的流行,一些文人在润色、加工宋元明旧篇的同时,开始有意识地模仿“话本小说”的样式而独立创作一些新的小说。这类白话短篇小说有人称之为“拟话本”。从鲁迅起,一般将“三言”之后的白话短篇小说都归属于“拟话本”一类。

3、“三言”、“二拍”

定义: (1)“三言”是明代冯梦龙编著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小说集的总称。《喻世明言》亦称《古今小说》,但“古今小说”实为“三言”的通称。 “三言”每集40篇,共120篇。“三言”包容了旧本的汇辑和新著的创作,是经过文人的整理加工到文人 6 进行独立创作的开始。它“极摹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是宋元明三代最重要的一部白话短篇小说的总集。它的出现,标志着古代白话短篇小说整理和创作高潮的到来。 (2)在“三言”的影响下,凌濛初编着了《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人称“二拍”。 “二拍”与“三言”不同,基本上都是个人创作。它已经是一部个人的白话小说创作专集,标志着中国短篇小说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艺术性:

(1) 将平凡的故事写得曲折工巧。常常采用巧合误会的手法。为了使情节巧妙多变,作者运用一些“小道具”贯串始终,使整个故事既结构完整,又波澜迭起。如《蒋兴哥重会珍珠衫》。悲剧性与喜剧性的情节交互穿插,创造一种“奇趣”。

(2) 细致入微的写心艺术。

(3) 体式和语言的变化。冯梦龙在加工、编写“三言”的过程中,实际上已经超越了说话人的话本模式,而重塑了一种专供普通人案头阅读的、白话短篇小说的文体。语言更加通俗贴切。

4、《今古奇观》:

至明末,有署“姑苏抱瓮老人”者,见“三言”与“二拍”共200种,“卷秩浩繁,观览难周”(笑花主人《今古奇观序》),故从中选取40种成《今古奇观》。后三百年中,它就成为一部流传最广的白话短篇小说的选本。

(九)、文言小说

1、《剪灯新话》:

明初瞿佑的《剪灯新话》是一部文言小说集。此书共4卷20篇,另有附录一篇。大都写元末天下大乱时的一些故事,具有幽冥怪奇的色彩。书中多爱情婚姻故事,散发出一些市民的气息。4《剪灯新话》措词巧妙,情节动人。影响很大。

七、清代小说

1、《水浒后传》

清初陈忱《水浒后传》依据原书的结局,叙写梁山英雄中剩存的李俊、燕青等32人再度起义,反抗入侵的金兵,寄托了陈忱的亡国之恨。这种借小说人物抒情写意的笔法,也就使小说带有抒情写意性。这是通俗小说文人化带来的新的艺术素质。

2、《醒世姻缘传》

《醒世姻缘传》署名“西周生”。作成于清初顺治年间。《醒世姻缘传》是继《金瓶梅》之后问世的一部长篇世情小说,没有借用旧的故事框架,是一部作家独创的长篇世情小说。《醒世姻缘传》写了两世的两种恶姻缘,有着浓重的荒诞神秘的色彩。描绘出相当丰富的真实而鲜活的世态人情。用方言俗语描摹人物情状,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诙谐幽默的情趣。

3、李渔的短篇小说

明清之际的拟话本小说,最有特色的是李渔的《无声戏》、《十二楼》。他摆脱了改编、因袭的作法,有自觉的创造意识。他所营造的小说世界,大都是与现实世界似是而非,而是他别出心裁的经验之论和游戏人生的意趣。在白话小说创作中,李渔是最早勇敢地投入自己、表现自己的作家。李渔的小说创作突出地表现着一种玩世的娱乐性。

4、才子佳人小说

清初的才子佳人小说是从晚明话本小说发展而来,成为章回式的中篇,书名也多仿照《金瓶梅》由主要人物姓名中的一个字拼合而成,如《玉娇梨》、《平山冷燕》。文字比较清顺、规范,中间夹有较多的诗词韵语,大多数是以诗词为主人公发生爱情的契机。这类小说叙才子佳人才色相慕,终成连理,却严守礼教规范。内容形式单调。清初才子佳人小说对后世小说创作产生了相当的影响。如《红楼梦》。

5、《聊斋志异》的艺术性

7 (1)一书而兼二体,用传奇法以志怪。 (2)神怪、梦幻的艺术形式化。 (3)狐鬼花妖的人情化和意象性。 (4)情节的丰美。

(5)小说诗化倾向,叙述语言平易简洁,人物语言多样。

6、《阅微草堂笔记》

清代大学士纪昀作,是一部艺术成就较高的文言小说。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举其体要,则在尚质黜华,追踪晋宋。纪昀本长文笔有襟怀夷旷,故凡测鬼神之情状,发人间之幽微,托狐鬼以抒己见者,隽思妙语,时足解颐。叙述复雍容淡雅,天趣盎然,故后来无人能夺其席。”

7、《儒林外史》

主题:科举制度下的文人图谱

理想文士的探求 艺术成就(特点):

(1)长篇结构的新形式。全书无主干,虽云长篇,颇同短制。作者根据亲身经历和生活经验,以此为线索把“片断的叙述”贯穿在一起,构成了《儒林外史》的整体结构。 (2)叙事艺术的新特点。《儒林外史》摆脱了传统小说的传奇性,淡化故事情节,通过精细的白描来再现生活,塑造人物。作者不但写出了人物性格的丰富性,而且写出了人物内心世界的复杂性。如王玉辉劝女殉节。 (3)讽刺艺术的新成就。《儒林外史》将讽刺艺术发展到新的境界, “戚而能谐,婉而多讽”, “无一贬词,而情伪毕露”。《儒林外史》具有悲喜交融的美学风格。吴敬梓能够真实地展示出讽刺对象中戚谐组合、悲喜交织的二重结构,显示出滑稽的现实背后隐藏着的悲剧性内蕴,从而给读者以双重的审美感受,使讽刺具有巨大的文化容量和社会意义。《儒林外史》将中国讽刺小说提升到与世界讽刺名著并列而无愧的地位,这是吴敬梓对中国小说史的巨大贡献。

8、《红楼梦》 主题:

家庭悲剧、爱情悲剧、婚姻悲剧、青春悲剧、人生悲剧、社会悲剧 人物塑造: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晴雯、袭人等 叙事艺术:

(1)写实与诗化融合。 (2)浑融一体的网状结构。 (3)叙事视角的变换。《红楼梦》虽然还残留了说书人叙事的痕迹,但作者与叙述者分离,作者退隐到幕后,由作者创造的虚拟化以至角色化的叙述人来叙事,在中国小说史上第一次自觉采用了颇有现代意味的叙述人叙事方式。叙述人叙述视点的自由转换进一步改变了传统的叙事方式。

(4)个性化的文学语言。

9、《绿野仙踪》和《镜花缘》: 在《儒林外史》、《红楼梦》创作的前后,还有许多长篇小说出现。《绿野仙踪》和《镜花缘》是其中较好的两部作品。 (1)《绿野仙踪》作者李百川。《绿野仙踪》以明嘉靖间严嵩当政、平倭寇事件为背景,叙写主人公冷于冰愤世道之不良,求仙访道,学成法术,周行天下,超度生灵,斩妖锄怪,最后功成德满,驾鸾飞升,可见其愤世嫉俗之意。 (2)《镜花缘》的作者李汝珍。《镜花缘》是一部借学问驰骋想象,以寄托理想、讽谕现实 8 的小说。《镜花缘》表现出了对妇女的地位、境遇的关注、思考。《镜花缘》最富特色的是前半部书写唐敖游海外诸国的经历、闻见。小说后半部分主要是铺排众多才女在两三天里的欢聚。《镜花缘》思想机敏,富有幽默感。奇思异想,别开生面,在小说史上占有一定地位。成就更高、影响更大

10、《儿女英雄传》

《儿女英雄传》作者是近代文康。小说以何、安二家冤案为由展开情节,书中较成功地塑造了英风侠概的十三妹形象。《儿女英雄传》具有切近世态人情的长处,所谓“描摹世态,曲尽人情”。《儿女英雄传》采用市井细民喜闻乐见的评话形式。小说结构翻新出奇,善用伏笔,巧设悬念。此书尤为擅长的则是它纯熟、流利的北京口语。成为京味小说的滥觞。

11、近代世井风情小说(“狭邪小说”)

嘉、道以降,迄于同、光年间,文人创作的人情世态小说,有陈森《品花宝鉴》、魏秀仁《花月痕》、韩邦庆《海上花列传》等。这些小说(1)展示的是浓厚的市井风情,(2)带有浓郁的主观抒情色彩,(3)淡化故事情节,笔触多及人文景观,(4)追求平谈自然的小说美学风貌。

12、四大谴责小说在清末“小说界革命”浪潮中涌现的最具影响的长篇小说,是被鲁迅称为“谴责小说”的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老残游记》、曾朴《孽海花》四部作品。这类作品抨击腐败,直抉时弊,形成近代一股强劲的批判现实的文**流。

13、《老残游记》小说艺术的现代性

《老残游记》的艺术品位甚高,留下蜕旧变新的明显印记。

(1)叙事模式的转变,由说书人叙事转为作家叙事。小说具有浓郁的主观感情色彩,作家的创作个性和主体意识得到充分弘扬。小说视角也由传统的全知叙事转为第三人称限制叙事。

(2)心理分析手法的运用,颇有现代心理分析的意味。

(3)体现了中国小说由叙事型向描写型的转变。掺入诗和散文的笔法,开拓审美空间,其文笔之清丽潇洒,意境之深邃高远,都达到很高境界。白描自然景色,尤见艺术功力。如写大明湖秋色,明湖居白妞说书,精彩绝伦。

第四篇:论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历程

引言:作为四大文学体裁的小说,在今天已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网络小说,奇幻小说等等的兴起,给小说带来了一片崭新的天地,然而随着新派小说的兴起,古典小说却逐渐被人们遗忘,而中国小说之发展历程,需要更多人们去关注。对古代小说发展历程的研究,已经有很多大家下了苦功夫,其中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无疑具有很大的影响力,鲁迅先生以严谨的笔墨写出了中国古代小说曲折的发展趋势,本文也参考引用了鲁迅先生的很多观点,再加入自己一些独到的见解,希望以此来展现另一个方面的古代小说的发展历程。

小说,作为四大文学体裁之一,它没有诗歌的高雅,没有散文的韵味,没有戏剧的复杂,然而它却以通俗易懂的故事情节赢得了广大读者的热爱。究其原因,实在是与小说的本质大有关系。

“小说”一词来源于《庄子》,这种带有故事性的说理被庄子认为不可取,小说即小道理之意,事实上,这是小说的本意和本源。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环境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往往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多数情况是作者心目中几个人的集合体,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

小说的主体是故事,虚构性是它的本质,新奇是它的防腐剂,通过故事反应组综合创作思想是它继续发展下去的动力。中国古代小说经过几千年曲折漫长的发展,才逐渐有了后来辉煌的成就,它比诗歌散文晚熟,略早于戏曲。古代小说坎坷的发展,它强大的生命力终于使得它有了成就辉煌的那一天。古代小说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分别叙述。

一、先秦两汉时期-------萌芽期

古时,人类思想蒙昧,巫术盛行,神话鬼怪由此而生,开始了古代小说的萌芽。中国神话自成体系,如盘古开天,女娲造人,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都有简单的故事情节,同时也表达出了一些简单的思想意识,已经初步具备了小说的基础要素。如果说神话是人们迷信思想的产品,那寓言的产生则是人类的自主创作的杰作,相对于神话,寓言主要是用来说明事理的,用生动的故事来向人们说理,如刻舟求剑,揠苗助长等。

寓言短小精悍又富有讽刺力量,他夸张的写法,讽刺的艺术,均作为后世小说发展的营养而被汲取。萌芽时期小说的高级形式,就是传记文学和野史,如《史记》,它改变了以往以编年体或国别体记叙史事的传统,而以人物为中心,通过人物的历史性的活动来说明历史。就其对小说的影响而论,除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外,还细致地描写妙趣横生的故事场面,惟妙惟肖地表现人物的身份、性格。故事生动、人物逼真,富于戏剧性和小说意味,特别是其列传部分更是纯粹以突出人物性格为主,本纪里面如项羽本纪也把书中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脱出了历史的枯燥。这种创作方式不仅为后来的小说提供了丰富的题材,更重要的是为小说文体的形成直接提供了编写故事情节和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经验。

二、魏晋南北朝--------童年期

这个时期小说的发展走上了两条路,志怪和志人,志怪以干宝《搜神记》为代表,志人以刘义庆《世说新语》为代表。

志怪小说产生的原因,一方面是传承古代神话及思想,一方面是这一时期社会发展缓慢,战乱频繁,人们对生活充满恐惧紧张感,希望通过怪力乱神来缓解自己的压力和得到自己精神的寄托。而志人小说则是在当时注重清谈的风气上形成的,这种被称为笔记体小说的个人创作,其实从根本上来说没有作者主观的创作因素,和志怪小说一样,两者都是单纯的搜集并记录听到的一些事,而没有自己进行再创作。

这个时期小说虽然已经被人们公认为一种文体,不再是小说家言那样的待遇,然而这个时候小说的发展却非常缓慢,童年时期的小说,只是一些文人搜集整理记录不属于自己创作的故事、不可否认的是,这个时期的小说也有一定的优点,就是他搜集的故事为以后的小说家创作提供了素材。

三、唐五代时期-----成熟期

唐代是一个繁荣的时代,它创造出的不论是物质文明还是精神文明都为人们津津乐道,唐诗发展到了它的辉煌时期,散文也是登峰造极,在小说方面也是焕然一新,唐人开始了有意识的创作小说。虽然粗涩然其中也不乏精品。唐代小说的成就,在唐代传奇上集中体现。《李娃传》《莺莺传》《柳毅传》《霍小玉传》等作品,无不看出作者已经是有意识的的在创作小说了。这时候的小说,从结构上来说已经成为真正的小说了,从鬼怪奇人轶事转向了现实生活,使得小说更加具有吸引力,更加接近人们的生活,作者在创作时候就更能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内涵,小说家的创作空间得到了扩大,思想意识更加开阔。唐代传奇也有他本身的缺陷,简单列举如下。

1、文言文小说文言文苦涩难懂,下层百姓难以理解,因此流通性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2、篇幅短小,很多小说是一人一事,只不过是详细的叙述了一个身上发生的很多事情的结合,篇幅普遍短小。

3、虽有精品然不乏许多滥作,唐传奇中很大一部分故事千篇一律,很多小说看开篇就知道了结局。

四、宋元时期---发展转折期

小说发展到宋代,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就是话本的产生。从此,以文言短篇小说为主流的宋以前小说史,从宋代开始,逐渐转为以白话小说为主流的小说史;同时文言短篇小说的沿着它的轨迹发展。这样中国小说史自此由文言、白话两条线索交互发展,它们既有各自的特点,又相互吸收、相互渗透,在中国文学史上小说所占的分量越来越重,地位也越来越高。

从文言短篇小说发展的这一条线来看,至宋,文言短篇小说大体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传记体,这是唐人小说的延续;二是笔记体短篇,它是童年期志人小说的演化;三是志怪体,这是童年期志怪小说的延续。宋代传奇多写历史题材,总体成就不高,但也不乏散金碎玉之作,如奏醇的《谭意歌伟》等。北宋初期,多记唐五代事,如孙光宽的北梦琐言;北宋中期以后,多记本朝事,如司马光的《涑水纪闻》;而南宋人则多记北宋旧年,如周辉的《清波杂志》等。宋代的志怪小说,其成就还不如记历史琐闻的笔记,但也有几部颇有影响的作品,如洪迈的《夷坚志》、吴淑的《江淮异闻录》等。宋人的文言短篇小说的成就虽不甚高,然数量与种类繁多,在小说史上应占有一席之地。而宋人对文言小说的最大贡献,在于编辑了一部卷帙浩繁的《太平广记》,北宋初年以前的许多文言短篇小说,多赖以保存下来。

金元时期的文言短篇小说,无论数量或质量都未超过宋代水平。但发展线索未断。

从白话文小说发展历程看,白话小说无疑是在宋朝开始发端的,话本就是说书人的底本。最初是以讲故事的形式流传,也就是一人讲,大家听,如此自然只能是白话文了。今天我们经常听到说书的开篇就说“话说„„”“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就是当时的情况。 话本是民间说话人的创作﹐既具有口头文学清新活泼的特色﹐又发扬了志怪传奇等古代小说的优良传统﹐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都有突出的成就。宋代话本分两类,一类是讲故事。多是短篇=,称为话本。一类是讲史,篇幅较长,称为平话。

五、明清时期---高潮期

明代是白话小说谎蓬勃发展的时代。就白话短篇小说而言,明人从三个方面作出了贡献:一是加工润色宋代的话本,二是搜集整理话本小说集,三是创作了大量的拟话本。而冯梦龙更是在收集整理的基础上,创作出了拟话本,两者合起来称为“三言””(《喻世明言》、《醒世通言》、《醒世恒言》)。与之几乎同时期的凌濛初的“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相比,“三言”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内涵上都比“二拍”进步的多。然“二拍”也有它的优点,一方面它是属于个人创作的拟话本,另一方面是它里面的抒情写景颇有新意,读来让人耳目一新。

明末清初,在 “三言”、“二拍”的影响下,出现了拟话本创作热潮。它们的思想与艺术性虽不及“三言”、“二拍”,也还有些作品值得一读,如“天然知叟” 《石点头》、李渔的《十二楼》等。

明代,是小说史上的伟大时代,那就是长篇小说的诞生。《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相继问世,标志着中国小说史又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从此,中国小说史以短篇小说为主转而进入到了以长篇小说为主的新时期。虽然短篇文言、白话小说一直在按照自身的规律发展前进,并且时有佳作,时有高潮,但总体说来,其成就与规模则无法与长篇小说相比拟。“四大奇书”在所属各类题材中独占鳌头:《三国演义》既是历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一部历史小说的典范;《水浒传》既是第一部全面描写农民起义的巨著,也是一部英雄传奇的典范。它们各自开创了一个长篇小说的创作领域。“四大奇书”的巨大成就深刻地影响着长篇小说的创作,以至形成了长篇小说创作的几个系列:《三国》系列、《水浒》系列,也影响着整个社会、影响着文化思想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这种巨大的潜移默化的力量是难以估量的。

清代把中国古代小说推向了最高潮,在短篇文言方面,蒲松龄《聊斋志异》是文言短篇小说的结晶。它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它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中国古典短篇小说之巅峰。其中最为出彩的是人与狐妖,人与鬼神,人与人之间最纯真的爱情故事。同时书中的批判讽刺因素也占据很大比

的重。

《儒林外史》的问世,把讽刺小说推向了巅峰。在此以前,虽不乏有讽刺的文章,然而却都是欲说还休,没有一部称得上是讽刺小说的样板。而《儒林外史》,恰恰弥补了这一方面的不足。它的创作,在“四大奇书”另辟了一条蹊径。它直接影响了晚期谴责小说的发展,他的艺术成就,直到今天都还在为人们津津乐道。与《儒林外史》不同,《红楼梦》的问世,有着更深远的影响和成就。无论其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是中国小说史和文学史上的巅峰,也是世界文学中的名著。它的巨大成就,可视为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现实主义创作艺术的光辉总结。与以往的小说不一样,它在民间及士大夫间都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以致当时评论红楼蔚然成风。更甚的是,因为两个文人对里面人物形象的观念有偏差而几乎反目,遂相约终生不对谈红楼梦而传为佳话。可见其创作艺术性的深远宏大。 “红学”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它是中国的骄傲、作为中国古典小说最杰出的作品,它当之无愧。

晚清基于社会现实,小说出现了多元化的发展。黑暗的社会现实加上求变图存的社会风气,小说中出现了很多新因素,体现了变革时期的特点,但总的说来,晚清小说比起明代和清初期都显得很薄弱。

综上所述,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以宋代为分水岭,宋以前,文言短篇小说缓慢发展。宋代以后,文言、白话、短篇、长篇多线发展,交相辉映,迅速发展,并把中国古典小说推到了巅峰,使得中国古典小说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据一席之地

第五篇:科幻小说发展简史与现实意义

科 幻 小 说 发 展 简 史 与 现 实 意

我们对科幻小说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误解解——不是贬损过低,就是吹捧太高,甚至认为科幻是一种完全超现实的存在。在此通过对科幻小说的发展,与作品的分析,展现科幻小说与现实之间的联系,消除我们对科幻小说常见的误解。

提到科幻小说,我们总认为这类小说是描写一堆太空人,经历一场陈词滥调的冒险,碰到一些新奇古怪的科技玩意,并同地球外的起义生物进行怪诞接触,而太空船上老是有着各式各样看起来新奇却毫无意义的仪器。将科幻小说冠上“妄想、虚构、不足为信”等评语。另一些人,则对此持完全相反的态度,他们将科幻小说中的那些新奇技术和构想直接当科学看待,把科幻小说当科普读物,而忽略其小说的虚构性,认为科幻小说家们都是全知全能的预言者。这两种观念都是对科幻小说极大的偏见。两种误解,其实都指向一个问题,长久以来,人们把科幻小说当作一种脱离现实创作出来的存在——不是荒诞妄言,就是如神谕一般的未来天启。

然而科幻小说并不是如此简单的读物,在其发展史中我们不难看出,其实它并非妄想亦不是神谕,科幻小说家的创作都与他们所生活的时代息息相关,作品中所展现出的思想也是当时人们最为关注的话题。只不过作家们使用了科学幻想的手段,让一切现实中故事变得看起来超现实了。

一、科幻小说误读——妄言?预言?

人们对科幻小说的误解就是两种:

1科幻小说只发生在未来的故事,甚至是对未来的预言。其实科幻并不能遇见一个真实的未来世界,它只是常常把现实的情况放进一个将来“可能会”的情况去,把未来以历史的观点去处理,甚至把历史当作一种循环来处理。

然而正如牛顿所言:人类受想象力的限制,远多于他受物理定律的限制。任何的想象都是建立在个人已知的经验之上的,想象是无法脱离事实的存在。科幻作家们的创作也不例外,他们所设想出来的世界都是以他们生活的现实世界为依托的,他们所幻想出的新科学新技术新理论都是在现实发展的基础上扩展延伸的。

2科幻小说就是传奇、民间神仙故事、荒诞奇幻故事、神话套上高科技外衣:科幻小说常常写到神秘的旅程、英雄的启蒙,并强调行动而不强调主角的性格,因此有人认为它是一种传奇类作品。

其实不然,神仙故事最大特点,是不理会经验法则,完全依靠想象力自给自足,用魔法和神秘力量来推动情节。而科幻它有自己特殊的组合因素,有一定程度的认识逻辑和事实证明,将可能性变为现实,而非借助超能力。并且它的描述也非常写实,科幻小说家们总是尽可能把他们建构起来的虚拟世界变得现实。不注重人性阐述,在初期的科幻小说中确实存在这样的问题,但20世纪60年代新浪潮的科幻小说已经回到重新注重小说人物的个性发展了。20世纪这种强调个人化的小说发展,也反映出这个时代的一种意识形态、社会结构和哲学系统。

朱迪丝·麦里尔用“推测小说”这一术语来解释“科幻小说”:“科幻小说是一种‘推测小说’,其目的是通过投射、推断、类比、假设和论证等方式来探索、发现和了解宇宙、人和现实的本质。”“什么是科幻小说” 李伟才 ——《科幻,后现代,后人类》 P53正是解释出了科幻创作的内涵“用幻想艺术的形式,表现科学技术远景或者社会发展对人类影响甚至是对现实的隐喻。”由这个定义我们不难看出,作为科幻小说虽然是种幻想、是对现在未知事物、科技发展的描写,但它又扎根于社会现实,反映社会现实中的矛盾和问题。这就提醒了我们在研究科幻小说时,不仅要看到它对未来的构想,也要看到它与现实的联系。这是因为科幻小说是来源于现实却又有别于现在的,它通过借用未来设定的外衣,反映了现实中人类最迫切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对未来可能造成的影响。下面列举科幻小说历史上的几个代表作家,他们的作品正显现了这一点。

二、社会发展与科幻小说创作

(一)玛丽·雪莱《弗兰肯斯坦》——工业化下的人造人

两次工业革命和达尔文的进化论导致真正科学幻想小说的中兴。蒸汽机、轮船、火车的发明,电气的使用;以及在这之前,哥白尼确立了太阳的中心位置,开普勒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三大规律,牛顿找到了万有引力定律。所有这一切,都强烈地改变着世界的面貌,冲击着社会的政治和经济,也冲击着人类的心灵。人们禁不住要问道:科学到底带来了什么?还将带来些什么?

正是在种种情况下,文学,这个作为社会现实的一个晴雨表的意识形态领域里,一种新的门类——科幻小说产生了。1818年,年仅20岁的英国女子玛丽·雪莱(Shelley Mary Wollstonecraft)创作了世界上第一部纯粹的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标志着这个影响深远而又饱受误解的文学品种正式诞生。当代英国科幻作家奥尔迪斯(Aldiss,BrianW)在自己的科幻史著作《万亿年的狂欢》(1973年出版)中,最先把科幻文学诞生的标志性事件追溯到雪莱夫人这部作品的出版。

没有看到这本书的人常常把“弗兰肯斯坦”误认为是书中那个丑陋的人造人,其实,那是作者给作品里的青年科学家起的名字。弗兰肯斯坦可以说是早期的唯科学主义者,颇似今天执着于培养克隆人的雷尔教徒。他为了制造生命,从停尸房等处收集不同人体的器官和组织碎片,利用当时的生物学知识,拼合成一个人体。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雷电使这个人体拥有了生命。人造巨人天性善良,但由于面貌丑陋,被社会视为一种威胁,无法融入正常社会。他要求创造者为自己制造一个配偶,答应事成之后,与同伴双双远离人间,隐居生活。弗兰肯斯坦答应了怪人的请求,但在接近成功的时候,又担心怪人因此繁衍出自己的种族,反过来对人类社会构成危险,遂毁去了尚未成活的女性人造人。怪人杀死弗兰肯斯坦的未婚妻作为报复,从此与人类决绝。弗兰肯斯坦追踪自己的造物一直到北极地带,最后双双消失在冰天雪地之中。

史料中记载,玛丽创作《弗兰肯斯坦》的时代,恰恰是电学大放异彩的时代。《弗兰肯斯坦》确实有资格被视为世界上第一部科幻小说,因为它具备了太多的科幻文学的本质特点。它用自然观解释故事里的超现实情节:是雷电而不是魔法令怪人拥有了生命。它体现了科幻文艺的重要主题:科学进步与宗教、社会道德之间的冲突。书中对技术的态度,使人想到一个进退维谷的人类代表,站在新时代的十字路口时,所可能具有的种种复杂心态。一方面,科学向上帝挑战,创造了奇迹;另一方面,这奇迹又与人类的传统本性格格不入。近200年来,这种尖锐的冲突在人类与技术进步之前一直没有停止。但是,在当时这部作品最大的意义并不是在其后一个方向,而是认为它在勇敢地证明,技术可以向上帝挑战。在雪莱夫人笔下,科学家成了造物主,《弗》的主题就是上帝不再造人了,人于是接管了下来。这是E达尔文(进化论创始人C达尔文的祖父)的准进化观点,即一旦人被造出来了,进步的工作就留给其后代的活动,上帝不再干涉了。

早期的科幻小说最核心的问题,即人类利用技术改造自然,人取代神成为宇宙的中心,科学的发展带给了人类无限的可能性。这正是那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带给人们无限膨胀的自信心,虽然对于未来带有恐惧、未知,但是那时的人们乐于利用发展科技去挑战传统,去创立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国。而科幻作家们运用自己无限的想象力,去刺激着人们对强大技术的渴望与探索。如果说当时的科幻小说家对未来科学技术的发展起了极大的引导作用,这种作用的原动力仍然是因为社会生产力发展所赋予的。

(二)弗兰克·赫伯特《沙丘》——后技术时代人类的生存境遇

进入20世纪,人类文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人类在这百年内发展到了之前几个世纪都无法达到的高度,但是社会急剧的变化、科学飞速的发展在带来各种便利和优长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各种弊端并埋下了各种隐患。旧体系的崩溃,智慧和财富用于战争,世界交流更加频繁但各种族间冲突却日趋严峻。在人类还来不及对新事物进行完全消化的同时,社会却不断加速向前,人们再也无法像前人一样感受科技社会发展带来的信心与希望,更多的则是对动荡社会的不安和各种威胁的恐惧。

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后,旧的世界格局全然打破,到了20世纪60年代,世界进入了以美苏为首两大阵营以核军装备和发展太空技术竞赛为标志的全面冷战时代。由于冷战压力,革命思潮席卷全世界,原战前殖民地国家以民族主义加社会主义群众运动的手段争取民族解放。妇女争取女权、西方黑人争取种族平等,环保者争取绿色和平,同性恋者争取特殊权利。意识形态对当下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对抗,使全世界每个角落都笼罩着冷战阴影。两大阵营的科技竞赛,带来了进一步改变人类宗教、道德、文化和思维习惯的“礼物”——多弹头核武器、彩色电视、改变基因的生物工程、登月计划和太空航行等等。“核威慑”的暗示正好使人类在其他领域陷入“疯狂”(同归于尽的英文MUTUAL ASSURED DESTRUCTION缩写为MAD恰好是英文疯狂一词)的裂变。人口爆炸、信息爆炸、消费爆炸、性爆炸,一切东西都在裂变,而能源在枯竭、道德在沦丧、思想苍白无力、环境日益污染。然而讽刺的是,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科幻小说却处于黄金时代。现实中种种危机反而成为科幻小说创作的最佳素材,科幻作者把现实问题嫁接到了未来或者是外太空,将现实中的种种敏感话题用虚构的手段在作品中呈现,引起了读者的热烈反响。

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一部集大成的科幻作品,弗兰克·赫伯特的《沙丘》(1969年)。美国科幻作家赫伯特在《沙丘》中塑造了一个完全沙漠化的行星阿拉基。这里生活条件极其恶劣,但因为出产能使人形成预知能力的香料而成为宇宙间的宝藏。在类似于中世纪的银河国家里,皇帝和贵族都在谋取这个行星,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明争暗斗。

不同于过去的作家,通过科幻小说,弗兰克*赫伯特试图探讨诸如哲学、宗教、心理学、政治学和生态学等方面的复杂问题。赫伯特小说最大的特色是对人的生存与进化问题的深入思考。弗兰克*赫伯特在《沙丘》小说中涉及的关键主题有:*对领导权的关注。他深入研究了人类容易盲目跟随拥有超凡人格魅力的领袖的倾向,并且钻研了官僚组织和政府机构的各种优缺点。*他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生态循环发展理论,通过人类对“沙丘宇宙”的建设将自己的生态观念实施。*宗教、政治和权力的关系。*人类的生存和进化。*人类的潜能和人性的诸种可能的表现。*理性和疯狂的本质。*能够改变人的意识的化学物质所可能造成的影响和后果。语言怎样影响人们的思考方式。*社会生态学、我们的本能如何在不知不觉中影响我们的行为和社会。*学习、教育和思考。《沙丘》中文译版前言对此作的概述

有一群几乎狂热的读者,他们阅读赫伯特写过的所有小说和非小说类文章,并将赫伯特奉为精神领袖。他的很多读者都认为是赫伯特引导他们了解了哲学和心理学。正因为受到一部分爱好者如痴如狂的崇拜,赫伯特也时常被人指责说他试图通过小说制造宗教狂热。

在科幻小说发展史上,《沙丘》具有里程碑式的地位, 在《沙丘》之前,科幻小说想要成功,就必须具备精彩的技术构思,人物和情节往往都被忽视了。《沙丘》将更多的文学元素诸如了科幻小说之中,通过主人公保罗的成长和宇宙中各个利益集团的斗争探讨人性。同时《沙丘》是第一部“生态科幻小说”,赫伯特是第一个普及“生态学”和“系统思想”这两个概念的科幻作家,他强调人的思维必须有系统性和预见性。通过《沙丘》,赫伯特使得“生态学”这个科学名词委大众所熟识。在《沙丘》广受欢迎后,赫伯特开始在许多大学中举行讲座,向学生们探讨沙丘居民和我们人类在所面临的环境问题方面的相似性。最后,《沙丘》构建出了一个宏大的史诗般的世界。《图书馆杂志》评价说:“沙丘在科幻文学中的地位就如同《魔戒》在奇幻文学中的地位。”弗兰克想象出了“沙丘宇宙”中的几乎每一个方面,包括术语表、引文和历史资料等,给读者以无比生翔实的感觉,而在《沙丘》之前,没有一部科幻小说能营造出如此细致入微的真实感。而对于“沙丘宇宙”的构想,正是他对现实社会体系深入研究后的复刻,在这个虚构的社会体系中存在着现实中的各种阶级体制,并且仿照现实的政治制度建立了“沙丘宇宙”的“议会”,通过借用主人公保罗之手,赫伯特指出了这个制度的弊端,并在小说中进行了革命斗争,重新塑造了他的“理想国”。

没有深奥的科学名词,没有惊人的技术预测,“不安全和压力,是由于我们生存的世界充满了战争、怀疑和憎恨的结果。”——这种观念是《沙丘》最重要的主题。在赫伯特的“沙丘宇宙”中,他故意抑制了技术描写,以便能着重探讨人性,并思索人类和人类制度的变迁方式。

(三)卡德“安德”系列——全球化下的异文化沟通困扰

历史的车轮不断向前,两极分化的格局终于也抵挡不住时代的洪流面临崩塌的命运。20世纪80年代开始,科学发展一日千里,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所有的一切都能以数字化信号在整个宇宙时空中传播,人类沟通方式发生了本质变化。但是这一科技显示效益和光辉的年代,人类又面临更为严重的问题:国际恐怖主义盛行、霸权主义的军事干涉、贸易竞争和保护主义带来的地区间敌视和纠纷。国际关系的复杂化、社会流动的加剧以及各种观念、物质、人员的“大流通”,大的区域隔绝正土崩瓦解,逐渐失去强大联盟依靠造成更多的区域文化冲突,人们一方面渴望沟通交流、另一方面又更加封闭保守。

对于这样纷繁复杂的社会局势,科幻作者再次将现实搬到未来的太空进行了思考和回应。奥森·斯科特·卡德的“安德”系列小说的核心命题——智慧生命种族间的沟通和理解,正是以文明冲突为背景创作的。首部作品《安德的游戏》(1977年、1985年)的科幻内核是模拟战斗室的设想。但炫目的科学技术、未来的战斗发展不是小说的主题,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肩负人类存亡使命的少年英雄的成长,更有对未来世界政治的思考和对战后(星球大战)文明毁灭的担忧。在《安德的游戏》中,正是因为两种智慧生命间交流的障碍造成了几近种族灭绝的战争,主人公开始思考为了保护自己的种族而去毁灭其他种族的做法是否正确,是否是真正的正义,最后作者得出之所以会产生冲突是因为无法沟通造成的误解,所以如果两种文明在行动前进行努力交流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牺牲。到了第二部作品《死者代言人》(1986)中,星际战争结束后三千年漫长岁月中,人类再没有发现另外一个智慧种族,——直到发现卢西塔尼亚星球。一个文明初生的智慧种族给人类提供了赎罪的机会。为了让这个称为坡奇尼奥的种族正常发展,星际议会严令:只有外星人类学家才能接触他们。 但是,种种严格的禁令仍然没能阻止悲剧的发生——人类和坡奇尼奥的种族还是发生了流血事件,而愤怒的人类再次想到屠杀异族。作者借用主人公姐姐之手提出了系列的核心理论“异生物学”,即将不同于己的生命形式分类为:生人——人类,与我们同处一个星球,一个世界,只不过来自外地;异乡人——来自不同星球的人;异族——另一种族的智慧生命;异种——一切动物,人类无法与之交流的别种智慧生命也包括在此,使真正异化于人无法沟通的生命。此为“安德”系列 作者 奥森·斯科特·卡德 原文中的 分类。卡德通过这个划分影射了现实中人群的隔绝,造成的文化沟通的障碍。而作品中高高在上的人类,虽然标榜着保护初生智慧的旗帜,其实却以一种统治者的姿态出现。作者借用主人公“代言”被毁灭的文明对毁灭者的控诉,暗示了现实中文化霸权主义对非我文化的控制和破坏。

(四)特德·蒋短篇——科学向哲学的回归

20世纪这100年,在机械世界观主导下,工业文明和衍生的商业文化,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了具有深远影响的物质革命,给人类带来了生活方式的变革和巨大的社会福利,同时,也给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了难以弥补的伤害。这些恶劣的后果直接戕害到人类的道德、政治、文化、经济、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的各个领域。而世纪末的末世预言,很大程度加深了人类生存的恐惧感。到了21世纪,比起物质的飞速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精神上的需要,人们逐渐将发展重心从不断地去征服自然、开拓外部环境,转向到关注人类自身的变化,尤其是思想和意识的自省。而客观科学的发展也不再与主观意识相对立,转而向哲学回归。

科幻作家们的创作也越来越脱离固有的技术外壳,转而向人的内心、思考方式去探究新的科幻定义。不在只是实事层面上的技术的狂欢、社会问题的忧虑,更多的是对人性的思考、对人类信仰、价值的探索和思考,甚至很多作者在作品中流露出人类千方百计改变自然、发展科技,最后仍不过是自然变化一环的宿命感和无助感。

而特德·蒋的创作正是这一代科幻作者的典型。特德·蒋的作品不多,自1990年发表处女作《巴比伦塔》至今,总共发表的作品只有8篇,且都是短篇或中篇。尽管如此,他在美国科幻界却享有很高的声誉。个中原因很简单:他的作品虽少,却几乎篇篇称得上精品。8篇小说让他捧回了包括雨果奖、星云奖、斯特金奖、坎贝尔奖在内的所有科幻大奖的奖杯。

特德·蒋在《巴比伦塔》中用一连串令人惊叹的细节,舒展自如地将一座只能存在于想象世界中的通天塔永久地矗立于读者心间。小说中恣肆张扬的想象、凝练传神的语言,充分展现了人类想象力的奇伟。 《巴比伦塔》还探讨了好奇心对人类的左右。一代又一代,我们一直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探寻。科学在突飞猛进,我们的狂妄在与日俱增,正如同那些努力凿穿天底的工匠。特德·蒋在小说结尾给出了向上帝挑战的结局,当然,更恰当地讲,这个结局只是我们作为人类一员自省的开始。

《你一生的故事》是一篇少见的以语言学为核心的科幻小说,对于那些热衷于描写地球人与外星人交往的科幻作家来说,智慧生物之间交流所必需的语言本是他们必须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但是很显然,绝大多数作家都狡猾地回避了这个问题。在他们的故事中,语言障碍总是被一笔带过:故事开始不久,他们就让地球科学家拿着自动翻译器出现在了外星人面前。 从语言学角度切入描写两种智慧生物的交流是对想象力的挑战。科幻有史百余年来,只有特德·蒋在应对这种挑战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你一生的故事》在将语言学的魅力表现到极致的同时,更奠定了特德·蒋科幻名家的地位。 《你一生的故事》中的外星人被称为“七肢桶”。七肢桶文字,颇有几分像中国的象形文字,所不同的只是,七肢桶不是靠一个个具有独立意义的字词来表意,而是将所有需要表达的语意都统一在一个字内。语意越是繁复,这个字就越是复杂。 更奇妙的是七肢桶语言背后的感知世界的方式。那种方式与我们完全不同。我们依照前后顺序感知世界,将各个事件之间的关系理解为因与果;而“七肢桶”则同时感知所有事件,过去、现在、未来在他们眼中没有界线,恰如一本完整的史书,既可以先看“因”,也可以先看“果”。 这种感知世界的方式深深影响了故事的主人公(她受政府委托掌握七肢桶语言的过程,就是她感知世界的方式发生改变的过程),她因而洞悉了自己,以及她那个暂时还不存在的女儿的一生。虽然我们很明白这意味着什么,但是,当读到“然后,突然间,我已经在太平间。一个勤杂工掀开罩单,露出你的脸。我看见的是25岁时的你(她的女儿)”时,那种惊悚,还是让我们猝不及防。

小说独具匠心地采用了第一人称视角与第二人称视角交替推进的手法,字里行间充溢着科幻小说特有的奇异感。读者在感受七肢桶语言独特魅力的同时,更感受到一种缘于宿命的忧伤:那忧伤融合着诗一般的意象,最终凝聚成女主人公的感叹——“一瞥之下,过去与未来轰然同时并至,我的意识成为长达半个世纪的灰烬,时间未至已成灰。我的余生尽在其中。”

同《巴比伦塔》一样,《地狱是上帝不在的地方》写的都是一个完全由想象力创造的假想世界。小说讲述了天使下凡在给人间带来恩惠的同时,所引发的灾难与信仰冲击;作者在后记中写道:“想到灾难,自然会联想到无辜的普通人在这种灾难中所遭受的痛苦。对于这种人,人们必定会从宗教上多方开导他。但不可能所有遭受痛苦的人都能接受这种开导。能抚慰一个人的方式用在另一个人身上,很可能会让他怒不可遏……最后我想到,可以把天使当成一种具有可怕威力的现象,天使下凡跟自然界发生的其他灾变一样。”《你一生的故事》——特德·蒋 P273通过对尼尔宗教情感心路历程的追寻,探讨了爱与回报以及什么才是真正的信仰的问题。这些探讨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回想空间。

三、科幻小说——超越了现实的现实

从最初的科技变革带来的无限自信,人类开始挑战上帝的权威;到过度发展带来的忧患意识,人类力图通过自己的手创造出所谓的“理想国”;再到看清一切皆是历史发展的阶段,人们打破宗教崇拜后,却又发现冥冥中自有天意,物质高度发达而信仰缺失带来的恐慌和再寻找。科幻小说作者顺应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用不同于主流文学的别样方式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既虚幻又真实的世界。

科幻小说发展到今天,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接受,但把它作为脱离现实的写作仍是大众对科幻的认识,如前面所说,要么有人认为科幻小说借用遥远的未来“逃避现实”太虚假;要么另一些科幻小说的簇拥者,却认为科幻文学完全就是神谕,科幻作家们都是超凡脱俗的预言师。可回顾科幻小说发展史——

如果说科幻小说果真是逃避主义的话,那么他可真是算是逃避现实的文学中的一种奇特形式了。它既然采用人口膨胀、环境污染、太空探索、遗传工程以及其他许多现象作为素材。科幻小说提出这些问题不过是比现实世界处理这些问题要早,这些问题在现实中不是不存在,而是在一定时期内未被人重视。所以如果说科幻小说逃避的话,它正是逃进现实中取材!而与主流小说相比,借用外星环境或者未来预言,科幻小说更容易触及社会的敏感话题。事实上,我们在科幻小说中所碰到的,正是我们应强调的高瞻远瞩和人类生存意识。这常比那些自称是谁会现实主义的作品更接近世界的真实,更具有深远意义。

另一方面,其实科幻家们之所以是预言家,并不是说他们真的能够预言未来,他们的幻想也是从前人的知识中发展而来的。正如有了现代医学解剖学,才有了雪莱作品中人造人的结构图,正因为了解到了电的存在和运用,才有了她对由电产生激活人动力的想象。科幻作品中那些神奇的机器,那些超越当代科学的技术,在科学的领域中同样有人正在研究,甚至很多科幻作家本人亦是科学家,而科学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需要长期的实验和探索。但是这其中的奥妙不是一般人可以接触和理解得到的,正是他们通过科幻这种通俗易懂的文学把隐藏在这个现实世界表象下的本质浅显地告诉大众。正如英国著名科幻作家布赖恩·奥尔迪斯指出:“科幻小说不是为科学家写的,就像鬼怪小说不是为鬼怪写的一样。”当然不可否认,他们的幻想也给了实际研究这些问题科学家们以启示和将幻想变为现实的途径。但亦不能说是他们过去的预言直接形成了今天的世界。

所以说科幻作品并非空中楼阁。它们都是根植于现实世界这个基座之上的超凡创作。甚至可以说,每一代科幻作家的作品上都有着那个时代深深的烙印。他们投身于想象世界,他们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为我们创造出与现实完全相异的图画,可是他们关注的重心有一点是一致的,就是不论他们所强调的是什么,他们所关注的热点一定与现实世界的发展相通。只是他们看到的是现实世界事物发展的内在联系,而非一个个独立的外部表象。科幻小说不仅关心即将发生的或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更重要的是它同样关注正在发生的事以及现在发生的事对将来的影响。它既是超现实的亦是现实的;科幻作者既是时代的先知亦是历史的信徒。如果说科幻作家可以预见未来,并不是他们比同时代的人走得更远,而是在同样的问题上他们思考的更深。

科幻小说家强调着一种科学世界观的意识。他们注重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描写各种可能出现的变化,探索发展变化的后果,表现敏锐的思维和洞察力。深刻地揭示人们的理想、希望,恐惧以及对时代的内心压抑和紧张感。以丰富的内容把社会的要求和理想戏剧化,使人们可以更清楚地认识社会中的种种反常现象。

结论

科幻小说是现实的反映,但对现实又有预见性,即科幻小说是现实生活的未来预见。科幻小说家所关注的是现实的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从最早反神学回归人性到关注生态环境与未来人类面临的思想困境和灾难的警示等,都是借用幻想、未来的镜子折射出人类现实“真实”的生存状态。

[参考文献][1]吴岩,吕应钟.科幻文学入门[M].福州: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2006.. [2]王建元,陈洁诗.科幻、后现代、后人类[M].福州: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6.

[3][英]玛丽·雪莱.弗兰肯斯坦[M].陈渊,何建义译.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

[4][美]弗兰克·赫伯特.沙丘[M].顾备译.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

[5][美]奥森·斯科特·卡德.安德的游戏[M].李毅译.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6][美]奥森·斯科特·卡德.死者代言人[M].段跣译.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7][美]奥森·斯科特·卡德.外星屠异[M].王荣生译.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8][美]特德·蒋.你一生的故事[M].王荣生译.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9][英]特里·布劳斯.20世纪看得见的历史[M].周光尚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10][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北京[M].董书慧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上一篇:舞龙教学课件范文下一篇:晚风男女歌词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