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外国大学生体育教育发展启示

2024-04-26

论外国大学生体育教育发展启示(精选6篇)

篇1:论外国大学生体育教育发展启示

论国外大学生体育教育发展启示

素质教育 其目的是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从主观上引导并逐步改进我国现有的教学体制及教学环境,真正使新一代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高等院校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其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研究国外先进教育首先是研究其共性部分,其目的在于缩短寻找规律所用的时间

一、国外学校体育教学评价的主要特征

(一)俄罗斯 体育课程包括身体发展、运动技能、卫生、饮食、休息、意志与道德品质的发展、健康的生活方式、心理的身体调节和自我调节方法等多项内容。学校相应地实行了5种体育教学大纲,这在全世界也是独一无二的新兴体育项目。课堂一改单调乏味的局面,更强调趣味性和持续性、更着重于个人技术的课程,(二)法国 教育部的有关文件中明确规定,高中生考大学,体育是主科占了10%。体育课的成绩、竞赛的成绩和上体育课的出勤率等。学校的体育考试项目分为田径、体操和游泳三大类,学生可以从中任选一类。在法国,对任教的体育教师也有严格的规定。本科体育专业学习3年,为期两年的专业培养,考试合格证书之后才能上岗。

法国教学评价的主要特征

法国学校对学生的评价是强调评价的“培养功能”,而不是“标准化功能”。

(三)新西兰、香港地区的主要特征:有助于学生进步和发展的评价

为了使学生发现不足、改进学习、获得提高、不断进步,从而体验到体育学习和成功的乐趣,建立体育学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许多国家或地区非常重视多元化、人性化的评价方法。

(四)德国 教学评价的主要特征

评价应有利于促进积极的学习气氛,树立学生学习体育的信心;评价要引入学生自我评价机制;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要相互结合;评价要反映学生的体育学习过程;评价要注意期末与平时的结合;评价应吸收学生参与

(五)英国 教学评价的主要特征

英国教学评价的主要评价类型有;

第一,改善学习的评价。它伴随课程学习的始终,以自我为参照基础,要求学生了解已有的基础,明确学习目标,并知道如何缩小达到目标的差距。

第二,教师对课程学习的评价。

第三,国家对课程学习的评价。

(六)美国 体育教学评价改革的一些基本情况

第一,“操作评价”、“真实评价”、“档案评价”和“替代性评价”等。最具代表性的是替代性评价,是指通过任何不同于传统的标准纸笔测试、多项选择测试的手段获得学生学习表现的所有方法与技术。它集中体现了这场课程改革和评价改革的核心思想:真实教育和能力教育。

第二,体育教学评价中的替代性评价

体育教学评价应当是过程性评价和个别评价,而不是根据测验分数进行的终结性评价。第三,在美国体育教学中替代性评价的主要方法

(1)、学习档案

(2)、日志

(3)、角色扮演

(4)、健康测试

(5)、书面表达

(6)、口头陈述

(7)、展示

(8)、讨论法

这种体育评价形式使体育教学评价从单纯的标准化技术技能和知识测验发展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将更有利于教育目标的全面达成。

(七)日本教学评价特征

第一,重视个性;

第二,向终身学习体系过渡;(第三,适应时代变化。“快乐体育”、“终身体育”成为体育教学目标的组成部分;学生个性与能力发展以及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

当前我国的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教学评价则是改革的中心任务之一。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体育教学的评价理论和方法明显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二﹑我国体育学习评价发展概况

我国体育教学评价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实践、探索、改革充实和稳步提高的过程。我国体育学习评价的现状:

现行高校体育课考核评价主要存在4个方面的问题:

(1)运动技能评价的误差性;目前的“技评”仍沿袭着传统的方法。难以客观地评定成绩。

(2)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评价的个体差异性;

(3)忽视考核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

(4)忽视终身体育能力的考核。

在评价结果上,仍过分强调终结性评价结论.而忽视各个时期个体的体能进步状况。不能起到促进发展的作崩;忽视科学地进行结果反馈。因此对促进发展的作用有限。在评价方式与方法,多采用传统的运动成绩方式,缺少体现最新评价思想的技术与方法;评价过程显得封闭、静态,缺乏灵活性与动态性

(一)评价形式单一

多数高校对学生体育学习态度的评价单凭出勤情况,缺乏客观性,对学生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产生了不利因素。另外,对学生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的评价重视程度不够,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没有给予允分的尊重。

(二)评价标准的制定有待改善

体育学习评价的标准仍以学校统一制定为主,不能有效、合理、公平地评价学生体育课学习。而绝对性评价标准与相对性评价标准难以有机结合,绝对性评价标准占主导地位.阻碍了学生的体育学习,不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体育学习态度。

(三)评价方法有待改革

定性评价的结合受到多方面的影响难以实现。

三﹑国内外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现状

体育意识

体育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体育现象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人对体育感觉、思维和判断的总和,是人对体育运动总的认识和看法。就学生而言,则是指他们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按照个人对体育的认识,采取个人认为正确有效的方式以决定行为的心理活动。

体育习惯是学生在不断重复的练习中而形成的固定化的行为方式,从心理机制上来说,体育习惯是一种定型化和自动化的条件反射,是经过长期的训练、强化和积累而形成的。所以说:体育习惯的养成是建立在良好的体育意识的基础上的。

目前的现状却是:学生因受他们文化修养、道德规范、体育基础、自身素质和他们认识能力等因素的局限性及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等外部环境的制约和影响,致使学生的体育意识淡薄,重智轻体的观念占主导地位,学生的参与意识差,体育意识更令人担扰,所以我认为学校体育工作要注重学生的体育意识的培养和体育习惯的养成。从根本上来扭转这种现状,达到“全民健身”的目标。

终身体育

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指人从生命开始至生命结束中学习与参加身体锻炼,使终身有明确的目的性,使体育成为一生生活中始终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二是在终身体育思想的指导下,以体育的体系化、整体化为目标,为人在不同时期不同生活领域中提供参加体育活动机会的实践过程。

(一)提高学生对“终身体育”的认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将“终身体育”思想贯彻于实践当中。体育教学内容、模式的多样化。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单

一、机械的教学内容,学生就会产生怠倦厌学情绪。结合实际情况 改革传统教材。要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内容,在实践中充分利用体育自身的优势,转限制条件为有利条件,正视自己,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大胆突破,既尊重传统,也不为传统所拘束。

(二)既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方法,也要创造适合本校的的实际方法,让每节课都能体现自己的价值和特点,在改革中走出自己的路,真正地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制定严格措施,保证持之以恒。

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一、前言

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确立了“健康第一”的思想。学校体育是终生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生坚持锻炼的前提。

二、终身体育的主要范围

第一,长期不懈地坚持体育锻炼。

第二,体育兴趣浓厚并稳固持久。

第三,掌握体育基础知识、技术和技能。

第四,参加体育活动时总体感觉好,并伴随快乐的情感体验。

第五,把体育活动作为生活的一部分。

三、加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学校是进行终身体育教育的最有利场所。一个人的体育意识的程度取决于学校体育教育的效果。大学体育作为学校体育的最后一站,作为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衔接点,它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具有特别的意义。

(一)加强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教育

要使学生树立牢固的体育意识,体育宣传工作是培养学生自觉地参加各种课内外体育活动,实现家庭、社会参与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手段。充分利用黑板报、橱窗、广播站、多媒体等宣传阵地,扩大学生的体育知识面,增强学生体育锻炼的自觉性,激发学生锻炼的热情。定期举办体育知识讲座,组织各种竞赛活动。充分发挥体育媒体的作用,不断增长学生的体育知识并开阔眼界,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

(二)激发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动机

体育锻炼是一定动机唤起,并指向一定活动目标的行动过程。动机和目标是唤起人们参加体育活动,坚持体育锻炼的内在动力。首先,要从激发需要入手。体育教学要激发体育需要,传授终身享用的体育保健知识与方法。其次,创造环境,形成产生动机的诱惑。只有具备满足需要的环境条件,需要才会转化为活动的动机。最后,让学生体验体育的快乐。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形成良好的体育动机,产生浓厚的体育兴趣

四、重视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

随着终身体育思想的确定,体育兴趣的培养更加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新的体育课程的改革是培养体育兴趣的有效途径。

(一)从教育入手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直接体育兴趣是指学生被某项体育活动本身所吸引,一旦产生这种兴趣,就会表现出极大的热情。间接体育兴趣是指通过让学生充分认识练习的意义,使学生对体育效果感兴趣,它离不开自身的意志努力。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应从教育引导入手,一是加强知识学习,使学生体会到参加锻炼的价值,加入到锻炼的行列;二是树立正确的目标,对已形成兴趣的学生进一步明确方向,保持稳固的兴趣。

(二)教学手段要多样化

一是丰富教材内容,尽可能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促使学校体育面向全体学生。二是尽可能扩大选用教材的范围,从学生兴趣出发因材施教。

三是选择具有较强吸引力的教材,运用各种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体育兴趣的培养,需要通过实际锻炼加以维持和巩固,没有实践活动,任何兴趣都难以产生。兴趣产生于活动对象的持续接触,只有持续的接触,才能产生心理相容。在持之以恒的锻练中,才能看到锻炼的作用与效果,才能对体育及其方法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形成稳固的体育兴趣。

五、注重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

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加强终身体育意识及兴趣培养的同时,要注重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制定计划、积极组织和参加群体活动、进行体育理论知识指导能力。树立“终身教育”的观点。这一观点是现代教育对体育教育的要求。根据现代教育论的观点,学校教育应成为“终身教育”。而要使学生不仅在学校学习期间,而且在任何环境中,都能独立自主地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发展体能,为终身受益于体育获得丰富的能力储备,以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这就必须使学校体育成为“终身体育”。

要教育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的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与习惯。面对21世纪,学校体育教育的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身体素质和生 活质量;提高运动成绩,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和一大批体育骨干;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和习惯,为学生终身体育打好基础。因此,我们对体育教育观念也应有所转变,应以终身体育观为出发点,对体育教育的认识从低级走向高级,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单一走向多元,由局部走向整体。参考资料:

《大学体育》 孙克成&冯振旗航空工业出版社

《我国普通高校体制管理组织接口的研究》 吴春霞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体育改革发展》国家体育总局干部培训中心 编

《体育教学》杂志

《中国学校体育》杂志

篇2:论外国大学生体育教育发展启示

(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重庆400715)

摘要: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内在潜能的充分发挥,鼓励学生自己教育自己,以达到自我实现;这些思想对于今天所倡导的大学生自我教育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根据大学生自我教育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运用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对大学生自我教育提供了一定的借鉴途径.关键词: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大学生;自我教育

一﹑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人本主义心理学20 世纪50 年代兴起于美国,它肯定人﹑尊重人以及人的自我实现,重视研究人的本性﹑动机﹑潜能﹑经验及价值.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原理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于是就形成了一种提倡自由教育、以学生为中心、以发展学生的自我潜能和价值为目标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对人性持乐观态度,强调人的自主性,始终把人的尊严和自由放在核心位置。其主要内容为:

(一)教育目标:从学会学习到自我实现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认为教育的最终目标主要是实现价值、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兴趣的满足、感情宣泄等,此目标的实现必须以现实目标——学会学习为基础,才能达到自我实现.罗杰斯曾说:“只有学会如何学习和学会如何适应变化的人,只有意识到没有任何可靠的知识,只有寻求知识的过程才是可靠的人,才是真正有教养的人.在现代世界中,变化是惟一可以作为教育的依据, 这种变化取决于学习过程,而不是静态的知识”.因此,人本主义教育的基本目标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叫他们自由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最终实现自我.(二)师生关系:从平等关系到以学生为中心

人本主义教育中的师生关系是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教师尊重、理解和信任学生,注重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它还强调在平等的师生关系的条件下,教学要以学习者为中心,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认为只有采取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学生才能自由地、充分地发展潜力,才能愉快、热情地汲取知识和形成人格,进而实现自我。人本主义强调要做到学生为中心,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应是所谓主体与主体的关系,而不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三)教与学:从自我发现到重人格培养和自我内在潜能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认为教育是要培养健全的人格,认为教人”比“教书”更重要;它还重视学生的意义学习和自由探索,强调要充分鼓励学生发挥潜能,认为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体,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鼓励者,是具有良好道德素质的指导者。因此,学生的学习是自我发起的,学习是学习者内在潜能的发挥,且在适当条件下,每个人的潜能和愿望是能够释放出来的.因此,我们应该最大限度的发掘学生的潜能。

(四)教育评价:从外部评价转向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既是“以学生为中心”学习方式的一个特色,也是意义学习的一个条件。它在学生学习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人本主义比较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罗杰斯认为,当学生自我评价作为学习主要依据时,自我评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并在评价过程中使学生不断为自己的学习承担责任,因而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主动性就会得到发展.二﹑大学生自我教育的特征以及存在的问题

自我教育就是指在教育者的启发和指导下,受教育者根据一定的原则、规范,通过自我内部因素的作用,借助一定的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激励﹑自我监督和自我控制手段,为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而进行的自觉的思想转化和行为调控的活动过程.它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是思想教育得以实现的必经途径、必要手段、结果和目标,是学校、家庭、社会诸因素在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中实现其教育力量的内在因素。大学生正处于自我教育的关键时期,其自我教育呈现出鲜明的自身特点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自我认知能力日趋增强,但易带片面性

大学生的各种认知已经达到成熟的水平,这为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提供了深刻的主观基础.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思维敏捷,以思维的发展来说,其理论型抽象思维已逐渐居于主导地位,已经能运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自己,看待人生,并从中寻求自己的人生道路和归宿.但他们的辨证逻辑思维的基础还不深厚,又受认识客体的范围和个人阅历的限制,加之社会经验不足,大学生在认识自我时往往带有很大的片面性。

(二)自我体验趋于成熟,但具有不稳定性

大学生自我情感体验已在良好教育的影响下获得了充分的发展.他们朝气蓬勃,勇往直前,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的发展均趋于成熟。但是大学生的情感体验有很大的波动性和不稳定性.表现在:在取得成绩时沾沾自喜,遇到挫折时悲观失望;而且大学生情绪的外显性和内隐性的矛盾并存,使他们一时难以控制;此外,大学生在爱情和就业方面的自我体验非常敏感,心理困惑也比较多.(三)自我实现的愿望强烈,自我控制和调节能力薄弱

从在校的大学生中不难看出,每个大学生都希望自己将来在事业上有所建树,在社会上占有一席之地.但是,由于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较多的停留在自我认知这一层面上,大学生的自我控制和监督能力较弱,易受外界的影响和干扰,使他们自我调节和适应能力缺乏.突出表现为两个特点:一是对未来有较强的自我设计愿望:二是由于思想发展不成熟,加之不不良社会因素的影响,使他们具有强烈的反抗倾向,即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既有立场坚定的一面,又有失控﹑不知所措的一面.(四)自我评价能力不断提高,但往往具有主观性和固执性

大学生善于根据社会、学校和集体对自己的需要和舆论,不断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评价.例如,大学生对自己的仪表、风度等外部表象的外部形象的评价,而更多的是评价自己的聪明才干、个性、品德和思想。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虽强化了大学生的自信心,从而达到自我完善。但是,大学生的自我评价往往过于主观、片面和固执,这就易于使大学生陷于自负或自卑两个极端,反而不利于大学生的自我教育.三﹑以人本主义教育理论为指导,开展大学生自我教育

可以说人本主义的教育思想无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它对于我们今天的大学生自我教育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也为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开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其具体表现如下:

(一)坚持主体性原则,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意识

根据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要坚持主体性原则,以大学生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这是因为,一是德育中大学生自我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大学生成长和发展,而成长和发展又是一种自觉和主动的过程;二是德育中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是一种教人与自教的活动,教人是手段,自教是目的.要达到目的,就必须让大学生以主体的身份直接参与这一活动.另外,自我意识是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心理条件,主体性原则可以使自我实现需要得到满足。德育中的自我教育过程就是不断提高大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政治素质的自我意识的过程。这是人本主义对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最重要的借鉴作用.因此,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加强大学生的自我意识:

1.加强大学生的自我认知,使之更全面﹑更客观.首先,使他们在认识社会的发展中去发展性的认识自我,使之在社会中给自己准确定位,注意自我调节,以便自我发展;其次,在社会发展中充实自我,不断调整自己,使自我意识处于良性循环当中;再次,要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不断剖析自我和肯定自我,防止自我认知的片面化和狭窄化.2.注重情感体验,使之建立良好的自信心.教育者要教育学生正确地对待人生的挫折,做到自重、自爱、自强、自立。一方面,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判断标准,正确看待己的缺点和不足,引导他们发现他们自身的闪光点,建立学生的自信心;另一方面,引导大学生积极投身到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活动中.使他们实践的过程能很好的自我评价、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要通过引导他们参与实践,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使之从中受到锻炼,提高自我体验水平,从而形成和完善自己优良的个性品质。

3.强调自我调节,使之高度自制.自我调节是自己对自身行为与思想言语的控制,也是主观我对客观我的制约作用.它是一个人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重要机制,表现为启动良好行为或制止不良行为、心理活动的转移、动作的协调一致等。培养一个人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约束和支配自己言行的能力的自制力,对一个大学生的全面成长是十分重要的。自我调节能够是大学生克服消极情绪,坚定理想信念,改善精神状态,从而保证大学生的健康成长.4.引导自我评价,正确认识自我.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开展自我批评,使他们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思考,并克服缺点,发扬优点.这有利于学生产生自尊、自爱、自重的道德情感,也有利于道德规范的内化;大学生自身要深刻地领会和运用评价标准,正确认识自我,在具体化(生理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的认知中,有的放矢地全方位地置自己于评价标准之中,避免评价的盲目性;他们更要广泛地接触社会,积累丰富经验,深刻地探索内心世界,以便有能力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深入思考,从而理智、客观地评价自我.(二)坚持尊重原则,重视教师的激励和指导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强调尊重学生,但是过于夸张,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教师的指导作用, 是值得我们思考的。自我教育虽强调学生为主体性,但由于大学生的身心未完全定型,加上一些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决定了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还需要教育者积极的启发、引导和培养.因此,教育目标的实现以不仅依赖学生,更要依赖于教师的引导功能的顺利实现.1.大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中,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良好自我教育效果的前提.德育的过程中,要是把学生看作是一个个独立的、平等的个体.尊重学生的建议和意见,要从根本上转变自己的不良认知模式,不要以领导自居,要经常和学生交流和沟通;并及时改变学生的不良认知模式,启发和鼓励大学生敢于对社会上的一些风气和问题进行思考,提出看法.使他们认真学习马列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引导学生经常性的进行心灵的洗礼.2.自我教育不是放任自流的教育形式,它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但是,教师必须重视与学生的直接接触,开通师生情感交流的渠道,特别重要的是,面对日益增多的校园问题,教师要懂得心理学的知识,一旦发现学生的不良情绪和不正当的行为问题,要对学生进行及时、耐心的疏导和教育,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心理调节和控制,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真正使学生实现自我接受、自我负责和自我实现,真正的做到自我调节、自我教育,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心智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学习目标的实现.(三)坚持环境原则,构建和谐的自我教育支撑环境

人不能脱离环境而生长,学校的教育环境深刻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对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具有同化和感染作用.大学生不断从外部环境中汲取和交换信息,从而发生自身的改变,最终达到自我实现.而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忽视了社会文化条件对人的发展的制约作用, 片面夸大了情感的作用, 过分强调了学生的自我选择, 它也存在负面影响,容易导致极端个人主义。因此,学校应以此为鉴,积极构建和谐的自我教育支撑环境,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导航。首先,学校要将理念教育作为大学生自我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以人文教育为核心价值,把理念教育具体化、情节化,并使之学生的成长、成才、成功的体验中能转化为内心的永恒信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相互信赖、民主平等的教育观念,创建健康、向上和谐的自我教育氛围,尊重每一个大学生,用爱的情感、爱的行为和爱的艺术,培养和调动起每一个大学生的参与自我教育的意识,使大学生真正投入到自我教育活动中,从而成为自己的主人。

其次,学校在鼓励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同时,也不要忽视教育管理,切实改变教育而不管理,或者以活动代管理的做法,应该把大学生的人格教育放在优先的位置,使之具体化并辅以管理的手段,使学生把它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去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以促进良好的道德风尚的形成.再次,学校要重视人的自然属性,遵循大学生的认知特点、身心发展需求和个性发展规律,尊重大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把他们真正视为活生生的有思想、有情感、有欲望、有需求、有积极性、有创造性并应该受到充分尊重的人,使大学生在人性化的环境中和谐发展。此外,良好的社会风尚在大学生的自我教育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因此,学校要引导学生的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把实践作为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并将其纳入考核的范围,以驱使学生在实践中磨练意志、增长才干、体验人生,.进而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和自我实现.总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对当今的大学生自我教育起着很好的借鉴作用,它对大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对于大学生实现自我都是很好的向导.但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还要受教师的指导,学校的管理和良好社会风尚这些外在因素的制约,它们对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作用是相辅相成的,不可缺少的,只有这几方面的和谐发展,大学生自我教育的目标才能得以更好的实现.参考文献:

1.Rogers, C.R.Freedomtolearnforthe 80’s(2nd)[M ].Columbus:M errill, 1983.2.叶浩生.西方心理学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3.邢红.人本主义心理学对创新教育的启示,广州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年第2期

4.卢斌,李玉华.大学生自我教育地作用及其能力培养途径,辅导员新论, 2005.11

5.高海英,张立勇.引导大学生正确树立自我意识,北方经贸,1998年05期

6.张民省.浅析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和培养,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

7.杨青松.试析德育过程中的自我评价环节,德育园地,2001年11期

8.陈素霞.自我评价与学生品德教育,江西教育科研2001年第8期

9.彭印中.自我评价教育是提高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教育探索,2001年第3期

10.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杭州大学教育系编译.现代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流派论著选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299—300.

11.李彬.教育环境与大学生素质发展,江苏高教, 2005.6

12.刘卫平.论高校和谐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构建,湘南学院学报,2005.4

ImplicationsoftheHumanisticEducationalThoughtsfor universitystudents´self-education

Tian Feng-Juan

(ResearchInstituteofEducationofSouthwestUniversity, Chongqing400715)

Abstract:The core of human-oriented psychology is the thought of people

-orientedness.It emphasizes that students are the core of study and pays attention to the exertion of internal potential.Itencourages students to educate

themselves,consequently they can achieve the goal of self-fulfillment.These

thoughts have implications for universitystudents´self-education sparkpluged today.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universitystudents´self-education and the existenting problem,the paper provides the way ofresolvingit, using HumanisticEducationalthoughts.Keywords:Humanism;educationalthoughts;university students;self-education;个人简历:

篇3:高校大学生体育精品社团发展启示

1高校大学生体育社团案例

1 . 1复旦大学“无限排球协会”

复旦大学无限排球俱乐部成立于1997年5月,是复旦规模最大的协会之一,也是社团综合指数和知名度最高的社团之一。以“无限”(infinity)完美诠释了运动的无极限和无局限,也充分体现了排协成立的宗旨:以无限活力,吸引更多的同学来领略排球运动的无限美丽。现有会员800余人,分布于全校所有院系,包括本科生、专科生、研究生、留学生等。多年来,排协通过组织举办各种各样精彩的活动,为众多热爱排球的同学提供了学习和展现个人风采的舞台,极佳地传承并发展了作为这一拥有复旦悠久历史的运动。同时,复旦排协也走出校门,通过与上海甚至全国各大高校互动交流合作,积极推动排球在大学生间的普及和发扬,以其独具一格的常规和特色活动赢得大家的好评,让“无限”口碑深入人心。

1 . 2上海财经大学“风雷轮滑社”

上海财经大学风雷轮滑社从建立之初就确立了“创新校园文化,丰富同学们课余生活”的宗旨,“友谊长存,激情无限”是我们发展的理念,“风雷潮人,轮行天下”是我们的口号。“风”和“雷”分别体现了大学生的自由感和爆发力。会员以“winder”(风行者)相称。开展学习和表演旱冰(轮滑)运动,为财大学生增强身体素质和丰富体娱生活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目标是成为财大的一个风味十足的特色体育社团,并且成为财大学生青春活力形象的象征。活动包括:使用直排轮、双排轮等器材,在规定场地进行竞赛、训练、表演、培训、技术交流、娱乐。

1 . 3上海体育学院“大学生球迷协会”

上海体育学院大学生球迷协会的诞生于1998年,会员人数300余名,是目前上海体育学院最大的学生社团,也是上海市最大的高校球迷组织之一。在上海体育学院“星级社团”评选活动中,上海体育学院球迷协会多次荣获“五星社团”、“四星社团”的称号。

协会每年举办全校性的七人制迎新足球赛,目前已连续举办7届,累计参与人数超过1500人次。结合世界杯、欧锦赛等大型足球国际赛事,协会多次举办赛事文化宣传及球迷趣味活动,并定期组织会员现场观看中超联赛,集体观看精彩国际足球赛事。

在积极与校内各兄弟社团加强合作的同时,协会还与同济、复旦等高校的同类组织保持密切的联系,同时,其它地区不少高校的球迷组织也表示希望能与我们上海体育学院球迷协会建立合作关系。

在社会上,球迷协会的活动得到了各赞助商的大力支持,赞助商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和资源,使活动更专业化,系统化和多样化。另外,各界媒体也对球迷协会的活动予以充分的肯定, 上海电视台五星体育频道等媒体均对协会的活动进行过相关的报道,使上海体育学院球迷协会在社会上树立起良好的形象。

2高校大学生体育社团发展启示

2 . 1“品牌兴社团, 文化兴品牌”, 文化建构是社团发展的核心

一个优秀的社团必须孕育着先进独特的社团文化,文化是决定一个组织寿命的因素,社团的生命系于它的文化。复旦大学“无限排球协会”,以Infinity的理念完美诠释运动无极限、运动无局限, 社团文化秉承“IECE”的社团工作理念,并有自己的会旗、会徽、会刊、会衫、网站、口号、社团宗旨及使命等特色文化建设,保证了组织的精神力量,促进了集体凝聚力的形成,赋予组织以旺盛的生命力。

社团文化又是社团核心竞争力的动力之源,复旦大学“无限排球协会”和上海财经大学“风雷轮滑社”在它们各自的专业领域都形成了独特核心文化,若将这种核心文化予以集合、扩展,必有利于整个学校社团文化的形成。一个好的文化氛围,会使社团成员有很大的认同感,促进组织的持续发展。一方面,“无限排球协会”通过做项目等一些实践性的活动来推动内部文化的建设,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身心,满足了学生对活动项目的兴趣爱好,而且还能促进学生间彼此的交流合作,增加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有利于学生形成一种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另一方面,“无限排球协会”、“风雷轮滑社”和“大学生球迷协会”通过开展活动、友谊比赛等方式不断与其他社团交流合作,通过校际间的交流学习,对其他社团文化兼收并蓄,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得以创新的发展,有利于自己特色文化的进一步完善,并且通过交流社团还可以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交际能力,有利于学生的社会化进程。

此外,网络应用是未来高校学生社团的大势所趋。当今社会是网络信息的社会,网络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但在社团众多宣传途径中网络作为最方便快捷的方式,却运用较少。目前多数学生体育社团都没有自己的网站,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不利于自我更好的宣传。“无限排球协会”从1998年成为复旦第一个在BBS上拥有自己版面的社团,1999年拥有自己的网站主页,2007年,在社团之家开办了自己的空间,多样性的网络建设使校内的同学能够更多的了解到社团的相关信息,并和校内其他社团更好地交流。这样不仅增强了社团的宣传力度,扩大了影响力,而且还可以节省宣传经费的投入,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运用一种快捷的方式认识了解社团,从而使社团的影响力不断提升,社团文化建构不断完善。

2 . 2开展特色活动, 走出校门、走进社会、深入社区是新时期社团发展的需要

通过以上三个案例可以发现,几个社团几年来都注重创新特色活动的开展,如“无限排球协会”07“球”色平分迎奥运大型展览、“无限关怀、无限魅力”,长期组织会员义务教授民工子弟打排球、“5.12”汶川大地震—大爱无疆—心系灾区、中小学排球义务培训—心系公益、情系奥运,圆梦08等活动;“风雷轮滑社”与复旦、同济等高校的相关性质社团共同举办联谊性的跨校大赛;“大学生球迷协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海赛区足球比赛志愿者,参与2007年女足世界杯志愿者活动,协助李宁公司在上海成功举办大学生足球技巧挑战赛等活动,扩大了社团的影响力,促进了学生参与社团的积极性。

首先,通过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深入社区,利用所学知识技能服务于社会,在服务大众的过程中,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增强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而且学生在活动中增长了知识、提高了素质、增长了阅历、锻炼了能力,加速了学生的社会化进程。

其次,通过广泛参与社会服务,增强了社团的社会影响力,扩大社会认同感,对于引进社会资金、争取社会支持具有重要意义。

再次,通过与社会体育组织的有机结合,可以充分利用社会体育社团的人力、物力和才力资源,扬长避短促进自身的发展,与社会体育共筑一座互动、互利、联动共享的终身体育的桥梁,构建高校体育社团与社会体育发展的新模式。

最后,学生体育社团发展成服务型社团是未来社团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目前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多为培训型、健身型、竞赛型、表演型、交往型等,而服务型的社团几乎没有,引导体育社团发展成服务性社团是社团发展的新尝试,以上三个社团案例都不同程度的参与到社会公益服务中,这不仅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服务、树立服务意识,而且还使学生在为社会服务中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得以升华,另外,学生通过服务型社团与社会交流、联系,也是学生参与社会、体验社会的最好途径。

2 . 3社团要以人为本, 尊重会员的主人翁地位, 关心广大会员的利益, 调动会员的创造精神, 激发创新能力

个人离开组织成不了大事,而依靠一个能把大家团结在一起、密切配合、互助协作的严密组织却能开创辉煌的事业。“人心齐,泰山移”,通过运用智慧将整个团队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于一处, 整个团队拥有同一个精神支柱和精神追求,各方面的价值得到融合,从而迸发出创造力,主动将个人的行为与社团的荣誉融为一体。优秀社团文化是社团在长期实践运营中所形成的群体意识和精神风貌,为使社团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培养形成团结协作的精神至关重要,团结协作是社团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社团负责人应该尽量营造一种轻松的氛围,真正做到让会员人人有话可说,人人做社团的主人,尊重成员的主人翁地位。

2 . 4建立组织管理灵活多样的长效机制更有利于社团的发展

“无限排球协会”的理事会管理模式,理事会下设各部,各部又下设社团的具体管理处,同时又由无限顾问委员会组成监督机制, 形成了层层扩展的树状模式,各部门分工合理,各负其责,保障了社团内部管理的有效运行,同时协会根据需要下设无限排协(男、女)队、“无限”裁判班等,使组织资源得以充分的利用,最大限度的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管理模式灵活多样,如对“无限”裁判班采取“裁判长—组长—组员”的管理方式,充分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增强了社员的归属感,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有力地避免了人员的流失。

篇4:论外国大学生体育教育发展启示

【关键词】外国;档案鉴定;发展历程;启示

0.引言

根据实践表明,一般来说档案价值的鉴定并不是与档案工作同时产生的,它的发展于档案工作发展的中间阶段。十四世纪开始,在造纸技术的发展下,欧洲一些国家的档案数量出现快速上升的趋势,给历史材料的保管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压力,一些地方为了减轻档案保存压力采取一些淘汰公文的做法,将有用的档案进行保存处理。这种保存形式的产生及时最早的档案鉴定工作的雏形,但是由于受到当时社会发展形式的限制,并没有将此种鉴别进行理论性的传播,也只是出于简单的萌芽阶段。

1.外国档案鉴定理论的发展历程

二十世纪初期,德国方案学者迈斯奈尔首先提出了档案内容和来源作为档案管理的鉴定和标准,这一了理论的提出,在世界范围具有非常重要的开创性,成为世界第一个较为系统的鉴定原则理论性基础。并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档案鉴定过于简单的做法,进一步促进了档案鉴定的实践工作,对国家历史档案进行妥善保存工作,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1922年,对于档案的挑选和销毁方面的理论鉴定首先出现在英国学者西拉里·詹金逊所撰写《档案管理手册》中,提出文件证据的神圣性是行政官员决定鉴定的基础,是行政活动的有力证据,要做好原始证据的保存工作。这一理论的提出,为现代档案鉴定产生一定的理论指导,其较为科学的一面成为档案价值鉴定的重要依据。但是其销毁文件理论的提出在现代社会发展已经不适合现阶段的社会的发展状况,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在当今社会的应用中已经过时。以上发展阶段,可以称之为档案鉴定理论思想来源以及标准的萌芽阶段,是档案鉴定理论不断完善的基础性发展过程。

因此,自二十世纪中期,在完善前者档案鉴定思想来源与档案鉴定标准,波兰学者卡林斯基,以及美国学者菲利普在这两者上做出很大的贡献。在鉴定来源上提出了文件的形成在政府机构体系中的地位和职能的重要作用,通过此方式,进一步确定档案文件的价值和保管期限,这种理论在当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普遍性,得到社会的认同;另外,在完善档案鉴定的标准上,提出了通过档案的方式反映机关的历史意义,职能意义,以及普遍的学术信息的要求,这种理论的提出既对迈斯奈尔的早期理论进行了完善,又对西拉里·詹金逊的理论进行了扩展,对档案鉴定理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档案鉴定理论进一步发展成就主要有:20世纪50年代的“文件双重价值论”和60-70年代的“利用决定论”,这两种理论形成于二战时期的美国。受到战争的影响,产生的档案文件也逐渐增多,面临这种新形势,美国档案馆为了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以及对档案贮存设施的有效利用,引发了文件双重价值论的形成,并细分两种价值的鉴定方式分别为行政管理人员来鉴定,以及鉴定标准要以文件内容性信息标准为主体,由档案工作人员完成鉴定工作。此种鉴定理论的形成在原有的基础之上具有明显的进步意义,为后来欧美的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提出奠定了基础。此外,美国的一些档案学者还提出了将利用标准作为档案鉴定的最重要的标准,以判断文件价值为首要标准,将为提供鉴定文件的新标准。并通过研究信息利用与提供利用的方式之间的关系,确定文件及其所含信息的价值和档案的实践意义。

现代档案鉴定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因此而产生了电子文件背景下的档案鉴定理论的新发展。在电子环境的影响之下,档案的鉴定理论所面对的不再是纸质文件的形式,而是通过对分析机构活动的有机联系以及机构职能,活动和业务的重要性来决定文件的存留,通常鉴定理论中都强调了只能鉴定的标准性。因为管理电子文件的费用将大量用于为保障其安全性、可读性、易用性等所需要的技术设备和环境维护中,这会对留存文件的方式、方法、时限等一系列问题产生极大的影响。

2.外国档案鉴定理论对我国档案工作的启示

随着外国档案鉴定理论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对我国的整体档案鉴定工作产生了一定的借鉴作用。因此,我国要在本国国情的基础之下,在国外档案鉴定理论历史发展经验中找出适合本国发展的方式方法,做好本国的档案鉴定工作。

首先,要综合外国鉴定理论,根据国家档案管理状况,坚持鉴定的效益原则。在国外的理论发展中曾经提出将保存费用作为档案鉴定的要素之一的看法,指出一种严格而实在的费用核算是所有例行鉴定工作的必要条件,同时还强调了档案鉴定中技术条件、场地限制等隐私,对每一个细节进行价值的权衡。因此,在我国的档案鉴定中就要结合我国的背景条件,在档案鉴定时严格拒绝不计成本的观点,认真做好每一份档案的保存价值分析,通过效益标准,将那些具有较高利用价值有可能为社会产生巨大效益的档案保存下来,避免那种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保管那些价值较小的档案,促进馆藏档案质量和数量的优化。

其次,要坚持档案鉴定的来源原则。外国档案鉴定来源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对档案鉴定理论和鉴定方法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20世纪比80年代以来,社会分析和职能鉴定轮更是充分体现了来源原则对传统鉴定理论和方法的改革。因此,在此基础之上,我国现阶段采用的来源标准引入了外国的很多鉴定思想,在机关档案文件鉴定的标准中占有重要地位,并且,坚持来源原则具有更加广泛的实践意义。

另外,要在国际的发展环境之下,坚持档案鉴定标准的多元化。在现代档案鉴定工作中,在传统纸质档案向电子文件的转化形势下,必须要采用多元化的鉴定标准,综合考虑,以便使鉴定工作更加科学合理,并进一步的将鉴定工作明确划分为阶段责任,更加有利于促进文件中心的发展壮大,使文件管理趋于先进合理。

【参考文献】

[1]于力.中外档案鉴定理论与实践的历史比较,档案学通讯,1997.

篇5:论外国大学生体育教育发展启示

1.Jack C.Richards & Theodore S.Rodgers.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Teaching [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Wallace, J.M.Action Research for Language Teachers[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3.Brown, J.D.The Elements of Language Curriculum: A Systematic Approach to Program Development[M].外研社出版.4.Widdowson, N.G., Aspects of Language Teaching[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5.H.D.Brown.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6.Rebecca Oxford,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What every teacher should know [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外国语学院教学论学科方向(英语)学生必读书目如下:

1.Rebecca Oxford,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What every teacher should know [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2.Wallace, J.M.Action Research for Language Teachers[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3.Brown, J.D.The Elements of Language Curriculum: A Systematic Approach to Program Development[M].外研社出版.4.Widdowson, N.G., Aspects of Language Teaching[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5.饶玲,《课程与教学论》,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4年。

篇6:论外国大学生体育教育发展启示

关键词 素质教育;体育教育;大学生;素质培养;作用

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个热点问题。教育理论界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探讨,许多高校正积极探索大学生素质培养的有效途径。高校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专门型人才的地方。因此,人才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素质教育是高校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在培养21世纪专门型人才中发挥积极作用。体育教育作为一门学科,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德育、智育、美育等一起形成培养我们现代化事业所需要的、跨世纪的全面发展新人的完整教育体系。从体育本质看,它不仅造就人的健康的体魄,它还造就人的美好心灵。又由于体育教学有别于其它学科,是师生两方面互相作用而形成的一个复杂的活动过程,在大学生全面素质培养中更具有参与性与实践性。因此, 体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就应全面发挥它在素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一、体育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

素质教育可以包括两点:一是以提高国民整体素质为根本目的;二是以发展学生的整体素质为办学宗旨。素质教育主要是指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劳动素质、审美素质、个性心理品质等方面的教育。其特性主要包括全面性、全体性和个体性。全面性是指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体性是指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健康成长;个体性是指教育要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根据素质教育的全面性来看,以发展学生身体素质为主的体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体育教育中,也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全面性、全体性、个体性等特点,那么,也可以说体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之一。

1.体育教育是以发展学生身体为主的教育活动,但是德育、智育、美育等方面也是不可缺少的内容,体育对身体素质发展的影响, 实质就是通过体育促使青少年的身体形态、机能、能力和精神几方面得到充分的、均衡的发展。而发展身体素质是体育的核心。体育活动能改善和提高中枢神经的工作能力,促进有机体的增长、发育,提高人体运动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及内脏器官的机能,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体育对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体育教育可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利用不同的方法和途径,将德育渗透到体育之中。可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 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体育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正确的审美观:从体育美学的观点讲,体育中的美育主要指通过协调发展身体,来塑造匀称的体态、完成有力、熟练敏捷的优美动作,以及培养开朗的胸襟、坚毅的性格、高尚的情操。体育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21世纪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实了新内容,在体育教学中可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战胜自我的能力以及组织能力。

2.体育教育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培养对社会的责任感:当今时代科技日新月异, 竞争十分激烈,只有具备创造能力,竞争能力的人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个性的发展要求就是要培养青少年在德、智、体诸方面创造性地主动得到发展,为学生将来走上社会打好基础。要走上社会,不仅要进行某种职业训练,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一种社会责任感,使他们了解社会,了解他人,了解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责任。学习期间认真学习,不仅为了个人成长, 而是一种社会责任感,身体素质是其它素质的基础,有了强健的体魄才能在将来为社会作出贡献。

上一篇:利息支付协议下一篇:创业项目选择的七大取舍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