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监察大队受理范围

2023-01-13

第一篇:劳动监察大队受理范围

纪检监察机关受理信访举报的范围

1、根据《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控告申诉工作条例》的规定,纪律检查机关的受理范围是:

群众对党员、党组织违反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违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利用职权谋取私利和其他败坏党风行为的检举、控告;

党员、党组织对所受党纪处分不服或纪律检查机关所作的其他处理不服的申诉;

其他涉及党纪党风的问题。

2、根据《监察机关举报工作办法》的规定,行政监察机关受理的范围是:

群众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违反国家法律、法规以及违反政纪行为的检举、控告;

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和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不服行政处分的申诉,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由监察机关受理的申诉。

3、一些虽然并不直接涉及纪检监察机关管辖对象的检举、控告、申诉,而是反映社会情况,提出批评、建议或咨询,但只要是有关纪检监察工作方面的问题,也属于应受理的范围。

如何写举报信

举报信一般由首部、正文和尾部三个部分组成。 (1)首部。应注明受理举报的纪检监察机关,同时,还要注明写信的时间,检举人的单位、地址、邮编及电话,部门的名称,被检举人的姓名、性别、职务、级别和政治面貌,被检举人所在单位的名称,被检举问题的性质。

(2)正文。此部分内容是检举信的重点。要求举报人应当尽可能据实告知纪检监察机关被检举人违法违纪事实的具体情节和证据。如违法违纪事实发生的时间、地点,所涉及的相关单位和知情人,知情人的身份、单位和联系电话,相关的书证物证等。如检举的是经济问题,要尽可能详细注明违法违纪的金额、数额,涉及的账号和银行等。对所检举的问题要按问题的类型和性质逐条叙述。

(3)尾部。根据中央纪委监察部有关规定,提倡署名举报。检举人应尽可能签署真实姓名和通讯方式,以便受理部门联系。此外,还应注明同样问题是否向其他部门反映过及反映后调查处理情况,此次举报有何具体要求。 通过信函的形式揭发检举党员领导干部违法违纪行为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要如实客观地检举问题,不准夸大或歪曲事实,更不准捏造材料,诬告他人,如有诬陷行为要承担法律责任;要遵守国家的宪法、法律、法规,不得损害国家、社会和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服从符合法律、法规、政策和党纪政纪的处理,不得提过高要求;举报信在文字表述上要做到文字通顺,详略适当,层次清楚,言之有物,切忌空扣帽子而无实际内容;书写时要用钢笔或毛笔(也可打印),字迹要清楚、整洁。

第二篇:最高院公布劳动争议审理解释(三) 明确案件受理范围

昨天(14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明确规定,对于因用人单位没有为劳动者办理社会保险手续,导致劳动者不能享受社会保险待遇,要求用人单位赔偿损失的案件、因企业改制引发的争议案件以及因企业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等情形引出的加付赔偿金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受理。该司法解释自今日起正式施行。

近两年来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扩散和蔓延,我国经济特别是对外贸易也受到了严重冲击,许多行业和企业经营困难,用人单位难以满足劳动者提高报酬的要求,劳动关系中的各种矛盾日益显现。从用工情况看,一些用人单位出于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用工成本最低化的目的,往往忽视对劳动者利益的保护,执行国家法律政策随意性较强,违法用工、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情形时有发生。从立法层面看,劳动合同法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于2008年1月1日和5月1日相继施行。劳动者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越来越强,人民法院受理的劳动争议案件随之增多。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办公厅副主任孙军工介绍说,这个司法解释旨在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平衡劳资双方利益,加大对下监督指导力度。

该司法解释共18条,主要规定了一下几个方面:

一是合理界定了劳动争议案件的受案范围。

司法解释规定,对于因用人单位没有为劳动者办理社会保险手续,且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不能补办导致劳动者不能享受社会保险待遇,要求用人单位赔偿损失的,人民法院应依法受理。因企业自主进行改制引发的争议,人民法院应予受理。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规定,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应当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对于此类加付赔偿金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二是明确规定了劳动争议案件的诉讼主体。

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用工单位类型复杂、形式多样,甚至鱼龙混杂、主体不明,劳动者在纠纷发生后,往往由于用工单位相互推诿或逃之夭夭而陷入维权困境。为加大对劳动者的保护力度,司法解释规定,劳动者与未办理营业执照、营业执照被吊销或者营业期限届满仍继续经营的用人单位发生争议的,应当将用人单位和其出资人列为当事人。不具备合法经营资格的用人单位借用他人营业执照经营的,还应当将出借营业执照的一方列为当事人。

劳动者与挂靠在其他单位名下的用人单位或个人发生争议的,应当将用人单位或个人、被挂靠的单位列为当事人。此外,司法解释还规定,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仲裁裁决当事人不服向人民法院起诉,发现仲裁裁决遗漏了必须共同参加诉讼的当事人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追加当事人;被追加的当事人应当承担责任的,人民法院直接调解或者判决其承担责任。这些规定为劳动者依法维权提供了便利,避免了因程序纷繁复杂而增加劳动者的讼累。

三是合理分配了加班事实的举证责任。

自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颁布实施以来,劳动者起诉向用人单位追索加班费的案件大幅上升。司法解释规定,劳动者主张加班费的,应当就加班事实的存在承担举证责任,但劳动者有证据证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加班事实存在的证据,用人单位不提供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不利后果。

四是明确细化了终局裁决的认定标准。

虽然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了终局裁决制度,但这类裁决的认定标准界限模糊,缺乏可操作性。为了在审判实践中更好地发挥这一制度的特色优势,简化争议处理程序,司法解释规定:劳动者依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七条第(一)项规定,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如果仲裁裁决涉及数项,每项确定的数额均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十二个月金额的,应当按照终局裁决处理。

五是理顺了仲裁与诉讼的相互衔接机制。

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采取的是“一调一裁两审”制,为严格规范这一制度的运用,防止大量劳动争议案件未经仲裁便迳行进入审判程序,该司法解释规定,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的调解书已经发生法律效力,一方当事人反悔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已经受理的,裁定驳回起诉。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逾期未作出受理决定或仲裁裁决,当事人直接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当事人以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逾期未作出仲裁裁决为由提起诉讼的,应当提交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出具的受理通知书或者其他已接受仲裁申请的凭证或证明。

在谈到退休人员返聘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时,最高法院民一庭庭长杜万华指出,如果企业职工是按照法定退休年龄办理完退休手续又返聘的,与所在单位是劳务关系不再是劳动关系;如果企业职工是提前退休,为企业减员增效而“被退休”的、职工到新企业后与企业确定的是劳动关系;也就是说,职工是按法定退休年龄退休后返聘的是劳务关系,职工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提前退休的是劳动关系。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免费法律咨询,就上中顾法律网)

第三篇:行政诉讼受理范围

许处强裁检(行政许可案件、行政处罚案件、强制措施案件、行政裁决案件、行政检查案件) 侵犯经营权(侵犯经营自主权案件)

保护职责不履行(不履行法定保护职责案件) 违法要求义务听(违法要求履行义务案件) 确认合同各一部(部分行政确认案件、部分行政合同案件) 倾销补贴贸易库(反倾销案件、反补贴案件、国际贸易案件) 平等竞争与给付(侵犯公平竞争权案件、行政给付案件) 诉讼范围要巩固

第四篇:法律援助受理范围

一、行政、民事类

1、依法请求国家赔偿的;

2、请求给予社会保险(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3、请求发给抚恤金、救济金的;

4、请求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的:

5、请求支付劳动报酬的;

6、主张因见义勇为行为产生的民事权益的。

7、交通事故、医疗事故、工伤事故或者其他人身损害事故受害人,追索医疗费用和赔偿的法律事项;

8、残疾人、未成年人、老年人追索侵权赔偿的;

9、其他需要提供法律援助的事项。

二、刑事代理类

1、犯罪嫌疑人在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后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因经济困难没有聘请律师的;

2、公诉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因经济困难没有聘请律师或者没有委托诉讼代理人的;

3、自诉案件中的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诉讼代理人的;

三、刑事辩护类

1、公诉案件中的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因经济困难没有聘请律师的;

2、被告人是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或者是盲、聋、哑人、未成年人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

3、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

4、公诉人出庭公诉的共同犯罪案件中,其他被告人已经委托辩护人的,有重大社会影响的,人民检察院抗诉的,被告人的行为可能不构成犯罪的,人民法院为被告人指定辩护时,法律援助中心应当提供法律援助。

法律援助经济困难条件和应当提交的证明材料

三、符合下列经济困难条件并且符合法律援助受理范围的,可以申请法律援助,并提交相应的证明材料:

(一)领取最低牛活保障金的,出具民政部门有关正在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的证明;

(二)社会福利机构中由政府供养的,出具民政部门颁发的相关证明;

(三)农村五保户,出具民政部门颁发的农村五保供养证;

(四)因残疾、严重疾病、自然灾害或者其他原因造成经济困难,正在接受国家救济的,由国家救济部门出具证明;

(五)经所在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出具证明,实际生活水平低于市或者区、县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生活标准的。

法律援助管辖

四、申请人中请法律援助,无论其户籍及住址在何地区,均由管辖该案件的一审人民法院所在地同级法律援助中心受理。即区县人民法院管辖的一审案件由区县法律援助中心受理,市高院、一中院、二中院管辖的一审案件,由市法律援助中心受理。如案件处于申请复议、仲裁等阶段尚未进入诉讼而申请法律援助的,仍由将进入诉讼后管辖该案件的一审人民法院所在地同级法律援助中心受理。

案件处于二审、申请再审或者申诉阶段而申请法律援助的,仍由管辖该案件的一审法院所在地同级法律援助中心受理。

在刑事案件中受理案件时不能确定管辖的,暂由办案机关所在地的同级法律援助中心受理法律援助申请。

五、人民法院指定辩护的刑事案件,由人民法院所在地同级法律援助中心受理。即区县人民法院向区县法律援助中心指定,市高院、一中院、二中院向市法律援助中心指定。

法律援助申请和审查

六、申请法律援助应由本人或者委托代理人向法律援助中心提出。申请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由其法定代理人代为提出申请。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与其法定代理人之间发生诉讼或者因其他利益纠纷需要法律援助的,由与该争议事项无利害关系的其他法定代理人代为提出申请。

七、公民申请法律援助应提交的材料: (一)法律援助申请表;

(二)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的身份证明,代理申请人中请法律援助还应当提交有代理权的证明;

(三)经济困难的证明;

(四)与所申请法律援助事项有关的案件材料。

八、法律援助中心收到法律援助申请后,应当进行审查;认为申请人提交的证件、证明材料不齐全的,可以要求申请人作出必要的补充或者说明,申请人未按要求作出补充或者说明的,视为撤销申请;认为申请人提交的证件、证明材料需要查证的,由法律援助中心向有关机关、单位查证。

九、法律援助中心受理法律援助申请后,应当依照有关规定及时审查。对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应当及时决定提供法律援助;对不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应当书面告知申请人理由。

十、申请人对法律援助中心作出的不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通知有异议的,可以向该法律援助中心的同级司法行政部门提出,司法行政部门应当在收到异议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查,经审查认为申请人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应当以书面形式责令法律援助中心及时对该申请人提供法律援助。

农民工、残疾人申请法律援助的特别规定

一、对农民工申请支付劳动报酬和工伤赔偿法律援助的,不审查其经济困难条件。 十

二、家庭人均收入为所在区县最低生活保障标准200%以下的残疾人申请法律援助,不受案件范围的限制。但应当按照法律援助管辖规定向受理案件的法律援助中心所在地同级残疾人联合会提出申请,经审批后转法律援助中心办理。

法律援助的形式

三、提供法律援助形式为法律咨询、代拟法律文书、刑事辩护、刑事代理、民事代理、行政代理、非诉讼调解、公证及其他形式的法律服务。

法律援助的实施

四、法律援助中心可以指派律师事务所安排律师、基层法律服务所安排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或者本中心的工作人员办理法律援助案件。

五、在承办案件过程中,发现受援人不符合法律援助条件时,法律援助中心经过审查核实后,终止该法律援助。

十六、办理法律援助案件,不得收取任何费用、报酬或者财物。

注:为各街镇提供法律援助宣传用语如下:

1.维护困难群众权益 加快构建和谐社会

2.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责任 获得平等保护是公民的权利 3.法律援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4.法律援助 让人人都能平等地站在法律面前 5.开展法律援助 构建和谐社会

6.法律援助 与社会文明共同成长 与民主法制共同进步 7.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法律援助在你身边

8.物质财富的拥有,可以有先后之分;司法正义的获得,不能有先后之别!

第五篇:军事法院受理民事案件范围

为了适应部队建设的客观需要,便利当事人诉讼和法院审理,最高人民法院经过调查研究和总结军事法院审理部分民事案件的实践经验,于2001年6月26日向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法院作出了《关于军事法院试行审理军内民事案件问题的复函》(法函〔2001〕33号)。该函全文如下:

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三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的精神,军事法院试行审理双方当事人都是现役军人、部队管理的离退休干部、军队在编职工或者军内法人的民事案件。

申请宣告军人失踪、申请宣告军人死亡的案件,申请人向军事法院提出的,军事法院可以受理。 民事案件一方当事人为非军人的,由地方人民法院受理。

二、当事人向军事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实行自愿原则,即原告可以向军事法院起诉,也可以向地方人民法院起诉。”

本复函是法函〔1992〕130号的适当扩大和完善,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军事法院由最高人民法院指定审理部分民事案件仍是试办。根据立法法和人民法院组织法,军事法院的组织和职权应当由全国人大党委会立法规定,虽然军事法院组织法已经列入本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规划,但该法的出台仍待时日,最高人民法院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三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的精神,指定军事法院试办军内民事案件,是对地方法院和军事法院审理案件范围作出的适当分工,这样有利于解决地方法院在审理军内民事案件中的困难,更方便军内当事人进行民事诉讼。

第二,军事法院只受理部分民事案件,所以军事法院受理民事案件的主体有严格限定。军事法院只受理双方当事人都是现役军人或者部队管理的离退休干部、军队在编职工或者军内法人的民事案件。如果某一民事案件中有一方当事人如第三人非现役军人,则不由军事法院受理。现役军人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武装警察部队的现役军人即军官、文职干部、士兵和具有军籍的学员。部队管理的离退休干部是指军队干部离退休后,其组织关系、行政关系、住房和工资待遇等都由军队统一管理的人员。根据国家有关安置离退休干部的政策,部队离退休干部应当逐步由地方政府负责,因而部队管理的离退休干部越来越少,将来部队只

负责管理离休干部,而不管理退休干部。军队在编职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五十年代初开始,军队为了保留技术骨干,将一部分军队干部和战士退出现役,改为占军队队列编制员额的职员。这些人就是部队在编职工,他们在部队工作,受军队组织领导和管理,供给国防经费开支。1987年以后,军队不再实行在编职工制度,所以现在军队在编职工人数逐年减少。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部队改革了劳动人事制度,现在部队在编职工制度被军内正式职工代替。军内正式职工属军队事业编制,是根据年度用工计划,由军队和地方劳动人事部门审批,由军队事业费开支,纳入军队管理的正式职工。军内正式职工不占军队队列编制,主要从事军事保障、技术保障和后勤保障工作,如装备修理、营房维修、仓库保管,医疗、教学辅助工作等。法函〔2001〕33号号没有将军队正式职工间发生的民事纠纷列入军事受理民事案件的范围。如这部分人间及其与军人间的民事纠纷有必要由军事法院受理,可以在以后的规定或立法中再明确。军内法人是指部队机关法人、事业法人和企业法人。其中,机关法人一般指团以上单位,事业法人和企业法人须经相应的登记与批准。军事法院受理的民事案件必须是当事人都为军内的人,这是原则,但有两种案件例外:一是申请宣告军人失踪;二是申请宣告军人死亡的案件。这两种案件中的申请人,无论是军人还是非军人,只要向军事法院申请,军事法院可以受理。如果军事法院认为受理后,审理不便,也可以告之申请人向地方法院提出申请。

第三,实行自愿原则。也就是说,军内民事案件的原告既可以向军事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也可以向地方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例如,有的当事人离地方法院近而离军事法院远,那么他完全可以选择向地方法院起诉。原告向军事法院或地方法院起诉后,只要符合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受理条件,有关法院不得拒绝;被告不得因军事法院或地方法院受理而提出管辖异议。原告不得就同一案件同时向军事法院和地方法院分别提起民事诉讼。原告向军事法院或地方法院起诉,有关法院受理后,如果想改变受理法院而撤销,则按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撤销的规定处理。但是,合同当事人可以在合同中协议选择军事法院或地方法院管辖。

军事法院试行审理民事案件,下列问题值得注意:一是地方法院已经受理的军内民事案件,能否移送军事法院审理。由于法函〔2001〕33号号规定了当事人的自愿原则,因此只要原告向地方法院提起诉讼,不得向军事法院移送。二是

应当便利当事人诉讼问题。军事基层法院的管辖区域非常广,通常一个军事基层法院至少管辖一个省以上的部队,因而,一审军事法院应当按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一条的规定,根据需要进行巡回审理,就地办案,便利当事人诉讼。由于绝大多数军事基层法院与其上一级法院相距遥远(在武警、空军、海军部队表现最为突出,武警、空军、海军基层法院在全国各地,而其上一级法院即武警军事法院、空军军事法院和海军军事法院却在北京),因此,为便利当事人诉讼,二审法院除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可以进行书面审理外,应当按照该条第二款的规定,到案件发生地或者原审法院进行审理。三是保障当事人平等行使诉讼权利。民事诉讼法规定,当事人有平等的诉讼权利,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和便利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虽然军队在军事活动中严格遵循下级服从上级的原则,但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的诉讼地位不因其军内职务不同而受影响。

上一篇:劳动局专用劳动合同新下一篇: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