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防护原则范文

2022-05-26

第一篇:辐射防护原则范文

防护实行分级防护的原则

分级防护制度

一、标准预防的概念

1.隔离对象:将所有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 排泄物视为有传染性,需要隔离。 2.防护:实施双向防护,防止疾病双向传播。

3.隔离措施:根据传播途径建立接触、空气、飞沫隔离措施。

二、标准预防措施

1.洗手: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后可能污染时,脱手套后洗手或使用快速手消剂。

2.手套:当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及破损的皮肤黏膜时应戴手套;手套可以防止医务人员把自身手上的菌群转移给病人的可能性;手套可以预防医务人员变成传播微生物时的媒介,即防止医务人员将从病人或环境中污染的病原在人群中传播。在两个病人之间一定要更换手套;手套不能代替洗手。

3.面罩、护目镜和口罩:戴面罩、护目镜及口罩可以减少病人的体液、血液、分泌物等液体的传染性物质飞溅到医护人员的眼睛、口腔及鼻腔粘膜。

4.隔离衣:穿隔离衣为防止被传染性的血液、分泌物、渗出物、飞溅的水等污染时使用。脱去隔离衣后应立即洗手,以避免污染其他病人和环境。

5.可重复使用的设备:用过的可重复使用的设备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为防止皮肤粘膜暴露危险和污染衣服或将微生物在病人和环境中传播,应确保在下一个病人使用之前清洁干净和适当地消毒灭菌,一次性使用的部件应弃去。

6.环境控制:保证医院有适当的日常清洁标准和卫生处理程序,在彻底清洁的基础上,适当地消毒床单、设备和环境的表面(床栏杆、床单位设备、轮椅、洗脸池、门把手)等,并保证该程序的落实。

三、三级防护

1.基本防护(一级防护)

适用对象:在医院传染病区、发热门(急)诊以外的从事诊疗工作的医护技人员。 防护配备:白大衣、工作裤、工作鞋、戴工作帽和外科口罩。 防护要求:按照标准预防的原则。

2、加强防护(二级防护)

防护对象:进行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等可视污染物的操作时的医、护、技人员;进入传染病区的医护技工作人员;传染病流行期间的发热门诊等。

着装要求:在基本防护的基础上根据诊疗危险程度,使用以下防护用品;隔离衣(进入传染病区时) 、防护镜(进入传染病区时,进行可能被体液喷溅操作时) 、医用口罩(进入传染病区时) 、手套(医技人员皮肤破损或接触体液、血液可能污染时) 、面罩(有可能被体液、血液 分泌物喷溅时) 、鞋套(进入传染病房或病区) 。

3、严密防护(三级防护)

防护对象:进行有创操作如给呼吸道传染病病人进行气管插管、切开 吸痰时。 防护要求:在加强防护的基础上,可使用面罩。

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感染管理科

2013.03.01修订 2013.03.03执行

第二篇:放射防护的基本原则

为保护工作人员免受射线的伤害,国家制定的放射防护条例规定最大允许量为5Rem(测量放射人员受量单位)。放射防护的基本原则是:

1、减少受照剂量

照射量与源的放射性强度成正比。在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应尽量减少操作人员的受量,使其在国家制定的允许标准之内。

2、缩短受照时间

照射量随接触时间而增加。在保证医疗质量条件下,工作宜迅速,减少在其周围的停留时间。

3、增加辐射距离

照射量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可利用长柄工具或机械手远距离操作,减少放射量,从而起到保护工作人员的作用。

4、增加防护屏蔽

利用防护屏障可有效地减低照射量。

此外,放射工作人员应接受剂量监督,定期做保健检查。

第三篇:呼吸防护用品的选用原则和注意事项

(1)根据有害环境的性质和危害程度,如是否缺氧、毒物存在形式(如蒸汽、气体和溶胶)等,判定是否需要使用呼吸防护用品和应用选型。

(2)当缺氧(氧含量<18%)、毒物种类未知、毒物浓度未知或过高(含量>1%)或毒物不能为过滤式呼吸防护用品,只能考虑使用隔绝式呼吸防护用品。

(3)在可以使用过滤式呼吸防护用品的情况下,当有害环境中污染物仅为非发挥性颗粒物质,且对眼睛、皮肤无刺激时,可考虑使用防尘口罩;如果颗粒物质为油性颗粒物质,则有害环境中污染物为蒸汽和气体,同时含有颗粒物质(包括气溶胶)时,可选择防毒口罩或过滤式防毒面具;如果污染物浓度较高,则应选择过滤式防滤式防毒面具。

(4)选配呼吸防护用品时大小要合适,使用中佩戴要正确,以使其与使用这脸形相匹配和贴合,确保气密,保障防护的安全性,达到理想的防护效果。

(5)佩戴口罩时,口罩要罩住鼻子、口和下巴,并注意将鼻梁上的鼻子(金属条)固定好,以防止空气未经过滤而直接从鼻梁两侧漏入口罩内。另外一次性口罩一般仅可以连续使用几个小时到一天,当口罩潮湿、损坏或沾染上污物时需要及时更换。

(6)选用过滤式防毒面具和防毒口罩时要特别注意,配备某种滤盒的防毒面具口罩通常只对某种或某类蒸汽或气体滤盒、防汞蒸汽滤盒及防氨气滤盒等,分别用不同的颜色进行标实,要根据工作或作业环境中有害蒸汽或气体的种类进行选配。

(7)佩戴呼吸防护用品后应用进行相应的气密检查,确定气密良好后再进入含有毒害物质的工作、作业场所,以确保安全。

(8)在选用动力送风面具、氧气呼吸器、空气呼吸器、生氧呼吸器等结构较为复杂的面具时,为保证安全使用,佩戴前需要进行一定的专业训练。

(9)选择和使用呼吸防护用品时,一定要严格遵照相应的产品说明书。

第四篇:关于《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

的实施细则

为维护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有效预防和控制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感染艾滋病病毒等血源性疾病,根据国家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本医院实际,制订以下实施办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组织机构

(一)成立防护工作领导小组及防护专业组

为全面贯彻执行《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切实加强对艾滋病等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防护工作的领导,成立院领导任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任成员的艾滋病等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防护工作领导小组及专业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二)机构职责

领导小组:在上级的领导下统一组织布署、协调指挥全院艾滋病等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防护工作;做好艾滋病等血源性疾病防护及疫情监测、登记上报工作;协调物资、药品准备(防护物品、消毒液和抗艾滋病药品);督促检查科室艾滋病病毒等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防护工作;组织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艾滋病病毒等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培训。

防护小组:负责对艾滋病等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级别及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评估,指导科室对污染的物品、医疗器械的消毒及处置,

1 对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实施预防性用药,对发生职业暴露者及科室分析发生原因,查找环节漏洞,提出整改措施等。

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向上级部门及时报告相关信息;收集、整理、拟定相关资料;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各项任务。

二、加强艾滋病病毒等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培训 医务、护理、院感、防保及各相关科室组织开展经常性的艾滋病等血源性疾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和宣传活动,组织全院职工学习《指导原则》及相关知识,提高医务人员对艾滋病病毒等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的防护意识和防护技术水平。

三、制订职业暴露防护相关规定

根据《指导原则》,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订《XX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管理暂行规定》以及《XX医院择期手术、待产病人术前、产前传染病筛查制度》,要求各科室认真组织医务人员学习,严格遵照执行,严禁违规操作。医务人员预防艾滋病病毒等血源性疾病感染的防护措施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医务人员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标准预防措施;同时重视血源性疾病的术(产)前筛查。

四、做好防护物品及药品准备

院感科按照相关规定拟订艾滋病等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防护物品、药品购置计划以及设立职业暴露应急药箱。物品购置计划交医务部和护理部审核并由院领导批准后,交后勤部门购买并在相关高危科

2 室定点存放并专人管理;药品购置计划交医务部审核及院领导批准后,由药剂科购进,定点放置于本院急诊科及院感科的职业暴露应急药箱内。

五、做好职业暴露级别和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的标准认定 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等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后,须立即按照《XX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管理暂行规定》中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防护处置流程执行,并立即报告科室主任,科主任报告院感科,再由专业组负责对其暴露的级别和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进行评估和确定,由医务部、护理部、院感科指导临床科室对可能或已被污染的物品、医疗器械进行消毒及处置。

六、对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实施预防性用药

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必须按照《XX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用药方案》在规定时间按照规定程序及时服用预防药。其中艾滋病职业暴露预防用药方案包括基本用药程序和强化用药程序。基本用药程序为逆转酶制剂,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使用28天。强化用药程序是在基本用药程序的基础上,同时增加一种蛋白酶抑制剂,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使用28天。

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等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后,专业组人员应当按照《XX医院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血清学追踪检测时间表》规定的时间给予随访和咨询。

七、登记、报告

3 院感科要对艾滋病病毒等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经过;暴露方式:暴露的具体部位及损伤程度;暴露源种类和相关病毒携带情况;处理方法及处理经过,是否实施预防性用药、首次用药时间、药物毒副作用及用药的依从性情况;定期检测及随访情况;并每半年将发生艾滋病病毒等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情况进行汇总,上报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第五篇:辐射防护

1、 在核电站,RP

一、二级授权的期限和复训周期为2年,获得一级授权后三个月可申请

二级授权。

2、 辐射工作划分,

一、

二、

三、四级辐射工作,其中一级辐射工作的辐射风险最高。

3、 核电站的辐射分区:非限制区、监督区和辐射控制区;辐射控制区子区划分(绿黄橙红

四个子区)、松散污染控制区、低剂量等待区(临时休息用)等。

4、 GB《电离辐射防护和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中,对辐射防护标准的基

本限值规定:职业照射全身有效剂量限值5年时间内平均每年20mSv,但任何一年剂量不能超过50 mSv。

5、 PWR电厂的主要辐射源:裂变中子、裂变产物、腐蚀活化产物,其中腐蚀活化产物Co-60

造成的职业剂量最多,在反应堆和乏燃料池工作要考虑中子辐射的危害。

6、 NPC外照射剂量的来源是γ射线,一般使用铅作为防护材料,外照射防护方法:时间、

距离、源强、屏蔽防护。

7、 内照射防护的关键是切断放射物质进入体内的途径:食入、吸入、皮肤渗入、通过伤口

进入。防护方法包括:集体防护(空气净化、稀释和防止放射性物质扩散)和个人防护(穿戴呼吸保护装置和良好的工作习惯)。

8、 表面污染分为固定污染和松散污染,其中松散污染的防护是重点,松散污染环境采取的

防护用品包括:纸衣、橡胶手套、鞋套、防尘口罩。

9、 放射性碘主要在人体甲状腺沉积,锶主要在人体骨骼中沉积。

10、原子序数大于84的核素都具有放射性,但并不是原子序数小于84的核素没有放射性。

11、三门核电的卫生出入口设置在附属厂房和SRTF中,其中SRTF卫生出入口的男员工进

出口设置在1楼,女员工进出口设置在2楼。

12、对于初次进入核电站的工作人员,想要进入辐射控制区工作,需要提交体检报告,核电

站只认可最近1年内的体检报告。

13、进入辐射控制区之前,开通电子剂量计所必须的号码是RP证号和工作号。

14、辐射控制区的工作结束后,工作人员可将可压缩废物放入黄色塑料袋,其他废物放入蓝

色塑料袋中。

15、退出卫生出入口主要由三部分组成:脱防护用品、更换衣物、污染检查。

16、使用各类沾污仪,如有疑问或仪器报警,不要惊慌,可联系辐射防护人员。

17、手脚沾污仪用于监测工作人员手部和脚部是否有沾污。

18、电子剂量计需佩戴在连体工作的左胸处,用特殊防护用品时(气衣、铅衣、纸衣等),电

子剂量计应戴在连体服上,不可戴在特殊防护用品外部。

19、在控制区工作,电子剂量计报警时,应暂停手中工作,立即撤离现场。

20、在辐射控制区内,被禁止的行为有:吃东西、吸烟、随意躺、随意坐。

21、严禁工作人员穿自己衣服、鞋、袜子进入辐射控制区。

22、在辐射控制区内不准吃东西、喝水、抽烟等,工作时,不能用手摸面部、颈部等暴露部

位。

23、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中,根据放射源同位素的类型和活度,

从管理上将放射源分为5类。

24、保健物理主管部门负责核电站场内所有放射源的总体管理和安全监督工作。

25、放射源根据包装类型可分为密封源和非密封源。

26、射线探伤工前会须包括探伤工作组和核电站辐射防护人员。

27、射线探伤过程中应注意: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探伤区域;探伤工作辐射控制区边界剂量率

的测量(15uGy/h)。

上一篇:佛前供花禁忌范文下一篇:父亲节致辞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