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危害及防护范文

2022-06-09

第一篇:辐射危害及防护范文

核辐射的危害和防护

人们在长期的时间和应用中发现,少量的辐射不会危及人类健康,过量发射会对人体产生伤害,导致头昏,失眠,呕吐,溃疡等症状,有时会增加癌症、畸变、遗传性病变发生率,甚至致死。辐射越大,危害越大。

防护措施:

一、体外照射的防护原则

具体措施:当放射性物质释放到大气中形成烟尘通过时,要及时进入建筑物内,关闭门窗和通风系统,避开门窗等屏蔽差的部位隐蔽。

二、体内照射的防护原则

具体措施:如果核事故释放出放射性碘,应在医生指导下尽早服用稳定性碘片。服用量成年人推荐为100毫克碘,儿童和婴儿应酌量减少,但碘过敏或有甲状腺疾病史者要慎用。 远离核辐射

1.进入空气被放射性物质污染严重的地区时,要对五官严防死守。例如,用手帕、毛巾、布料等捂住口鼻,减少放射性物质的吸入。

2.穿戴帽子、头巾、眼镜、雨衣、手套和靴子等,有助于减少体表放射性污染。

3.要特别注意,不要食用受到污染的水、食品等。

4.如果事故严重,需要居民撤离污染区,应听从有关部门的命令,有组织、有秩序地撤离到安全地点。撤离出污染区的人员,应将受污染的衣服、鞋、帽等脱下存放,进行监测和处理。

5.受到或可疑受到放射性污染的人员应清除污染,最好的方法是洗淋浴。

第二篇:公卫:核泄漏和核辐射的危害与防护

李连波 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一、核泄漏与核辐射来源

(一)工业或医疗等领域使用的放射源丢失、失控等 放射源若管理不当,有可能导致放射事故。据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和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1955~1999年间全世界共发生因放射源导致的重大放射60192137事故76起,死亡46人。其中Co、Ir和Cs是放射源应用中威胁人身安全的最值得关注的三种核素。

(二)核电站事故 核电站事故会释放大量的放射性物质,其中一些“寿命短”的放射性物质相对来说危害相对较轻,另一些“寿命长”的放射性物质则要危险得多。这里的所说的“寿命”,是指“半衰期”,也就是放射性物质的原子有半数发生衰变时所需要的时间。核反应堆熔解后,会释放一些较低毒性的放射性气体,包括氮-

16、氚和氪。这些气体比重轻,会快速消散,对人类的危害不大。氮-16迅速转变为稳定的氧。氪气很轻,进入大气后迅速消散。氚气能量很低,半衰期为12年。当它衰变时,会以稳定的氦气形式存在。核反应堆熔解后,还会释放出其他放射性核素,如铯-137。铯-137的半衰期为30年。

(三)核武器爆炸或核试验 核武器爆炸的主要特征是冲击波、热辐射和核辐射。冲击波又称为爆炸波或高压波,是核武器的主要作用方式之一。冲击波及其伴随的强风使楼房等建筑物瞬间倒塌或物体崩射,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热辐射是指核武器爆炸后产生的一个温度高达几千万摄氏度的热球。热球产生的热辐射足以点燃各种物质,发出的强光使人暂时或永久失明。核辐射可分为初始核辐射和剩余核辐射。引爆后第1分钟内所产生的核辐射称为初始核辐射,其后由于放射衰变产生的辐射称为剩余核辐射。

(四)核恐怖袭击 核辐射恐怖事件是指恐怖主义分子为了达到其政治、经济、宗教、民族等的罪恶目的,通过威慑(恐吓)使用或实际使用能释放放射性物质的装置(包括简陋的核爆炸装置和放射性物质散布装置)或通过威慑(恐吓)袭击或实际袭击核设施(包括重大的放射源辐照设施)引起放射性物质的释放,导致显著数量人群的心理、社会影响或一定数量人员伤亡,从而破坏国家公务、民众生活、社会安定与¾济发展等的恐怖事件。

二、辐射危害

核泄漏或核事故时可以释放多种放射性物质。所谓放射性物质是指能自然向外辐射能量、发出射线的物质,一般是原子质量很高的金属,如钚,铀等。放射性物质放出的射线主要有α射线、β射线和γ射线等。各种核反应可产生中子和γ射线。放射性核素主要有氚、钴-60、镍-6

3、硒-7

5、锑-1

24、碘-1

31、铯-1

37、镭-2

26、钚-238等。

微量的放射性物质不会影响人员健康,只有较大剂量放射性物质泄漏才会对健康造成危害。放射性物质对人员的影响分为分布在空气和体表时的外照射和吸入性内照射。β、γ、X射线和中子辐射主要引起外照射,α射线主要是内照射。不同种类射线对人员损伤程度不同,在相同辐射剂量情况下,中子辐射损伤最重,γ射线次之,X射线轻于γ射线。在同样剂量放射线作用下,胎儿危害最大,其次是儿童,再次是成人。人体对放射线最为敏感的部位是造血、免疫、生殖器官和胃肠道等。

一定剂量的放射线对人员的危害主要有:外周血细胞下降、感染、贫血和出血等表现;免疫功能低下,易疲劳;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等临床表现;性功能低下,甚至不孕、不育等。胎儿受照射后主要危害有:胎儿死亡率增加、器官形成障碍,出现死胎或畸形发育;新生儿死亡率增加;出现小头畸形、智力发育不全、生长发育迟缓和畸形儿几率增多等。

一定剂量的放射线对人员的危害除产生急性损伤效应外,还可能引起远期效应:外周血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和血红蛋白减少;骨髓中白细胞可呈成熟障碍甚至再生低下。骨髓和外周血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增加;可引发白血病和其他类型恶性肿瘤如甲状腺癌、肺癌、乳腺癌、皮肤癌、恶性淋巴瘤等;可加速老化,毛发脱色或变白,皮肤弹性减弱;可能缩短寿命;可发生骨髓纤维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及多发性骨髓瘤等疾病。

此外,核事故跟其他重大灾害一样,均可引起公众(或人群)不同程度的社会心理反应,轻者很快消失,重者可影响身心健康,其后果可波及整个社会,导致重大损失。已有的经验证明,核辐射事故可造成很大的社会心理影响,引起人群心理焦虑、恐慌、紊乱及长期慢性应激,易引起人们的恐惧心理。

三、防护方法

主要介绍针对核泄漏的基本防护方法。

(一)核泄漏早期采取的防护措施 主要有:①隐蔽:在放射性污染物到达以前躲在室内,关闭门窗。必要时可用砖、土坯、沙袋将窗户加以屏蔽。②尽可能快速撤离:撤离的人群应是受照剂量较高、可能发生确定性损伤效应的较小人群。③必要的药物防护:可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碘化钾片。 (二)核泄漏中期采取的防护措施 主要有:①搬迁:即将人群从污染区迁移出去;②控制人员进入污染区;③控制摄入受污染的食物和饮水:如必须食用沾染食物时,可用水洗或去掉被沾染的表层、削去果皮的方法去除蔬菜和水果表面的放射性污染物;④洗消建筑物、道路及工作场所受到放射性物质的污染:可进行清扫、水洗、覆盖或刮去表层等。

(三)核泄漏时个人防护措施 主要有:①呼吸防护:可用防尘口罩,也可用手帕、纸巾、餐巾、衣服等捂住口、鼻。如果将口罩或其他防护材料浸湿,其防护放射性物质效果更佳;②体表防护:可用任何着装用品如帽、头巾、雨衣、手套和靴等,并可翻起衣领、围上围巾、扎紧袖口和裤脚等方法,可减少体表放射性物质的沾染;③洗消以除放射性物质沾染:皮肤除沾染的最好方法是淋浴,在没有淋浴的情况下,可用水洗身体裸露部位,如脸、手、颈部等,特别应注意有油泥的部位以及耳、鼻、眼周围,应进行彻底擦洗;④健康检查:一旦发现有异常放射性物质或上述不适症状,应尽快到专业医疗机构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试题:

1.简述核泄漏与核辐射主要来源。

2.核辐射对人体的健康危害主要有哪些? 3.核泄漏早期一般应采取哪些防护措施?

第三篇:手机电磁辐射污染及防护

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污染源日益受到各界的关注,这就是被人们称为“隐形杀手”电磁辐射。电磁辐射污染是一种能量流污染,人类难以“感知。近几年来,手机作为一种便捷的移动通讯设施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日益普及。而与此同时,手机作为一种电磁辐射的发射源,其电磁辐射危害与隐患值得密切关注。

电磁辐射是指电磁场能量以波的形式向外发射的过程,作为一种能量流污染,它不易被人体所感知。手机之所以能够随时保持通信联络,简而言之就是因为它是一个无线电信号的发射机与接收机,通过电磁波与手机信号站保持联系,当手机被使用的时候,它就会将通话信息转换成高频电信号,进而通过手机天线以电磁波的形式向信号站发送,同理也就可以接收到相应的电磁波信号,通过再转换实现通话过程。在此过程中产生的电磁辐射对人体正常的细胞代谢与组织器官活动产生显著的不利影响。

研究表明,手机电磁辐射对于人体主要有以下两类直接影响:(1)高能级射频辐射致热效应,即手机辐射产生的微量电磁波,被人体吸收后会使局部组织升温,进而对生物组织产生破坏;(2)低能级射频辐射的非致热效应,这种影响主要体现为长时间使用手机的人,可能会产生比较严重的神经衰弱症,比如头痛、头晕乏力、记忆力降低等目前尚无法进行定量研究的生理表现。 手机发射的辐射微波,容易破坏免疫系统、基因细咆及生殖能力,女性因此容易产下畸形儿甚至演变成不孕症。经常使用手机,容易造成听力减退或失聪、脸部神经麻痹或脸部局部肌肉抽搐及精神容易疲劳等现象,并且也会破坏血液细胞的结丰茸。挂在腰部的手机会不断发出辐射,其电磁波磁场可能穿过皮肤,影响肾脏和肝脏的功能。

手机辐射对人体的影响最关键的是使用手机的次数、时间长短及使用年限。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手机使用建议:第一,限制使用手机的时间;第二,使用免提设备减少头部和身体其他部位受到的电磁辐射;第三,驾车时避免打手机。这几点是大原则。另外有医生还建议,手机如随身携带,最好将手机挂在左腰,因为从医学角度出发,左侧器官较步,肠器官对电磁波的耐受力较强,肾脏也位于后腹腔,影响相对较小,而右侧除了肾脏外,还有对电磁波耐受性不强的肝脏。

总之,手机电磁辐射不可避免,应深刻了解电磁辐射可能对人体产生危害,那么一方面,关于手机电磁辐射方面的研究的开展和标准的制定仍需要不断进行;另一方面,全世界数以亿计的手机用户都应对于手机的电磁辐射防护引起足够重视,根据提出的有效防护措施自觉减少电磁辐射危害,尽最大限度来保证自身健康与现代化生活设备使用的兼容,真正提高生活质量。

第四篇: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

1.职业危害 1.1粉尘危害

粉尘是翻新胎行业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 之一 , 在生产加工过程中, 清洗、打磨等岗位中都有大量的粉尘飞扬。从粉尘组分来看,翻新胎行业的粉尘成分较简单,主要为打磨形成的橡胶粉。粉尘对人体的危害比较大,不仅对上呼吸道有影响,且能引起矽肺、炭黑尘肺、 滑石尘肺等疾病,是危害工人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此外 ,还能与其他有害因素联合作用危害人体,例如由于粉尘粒径小 ,在空气中能长期滞留,吸附空气中水蒸汽和各种有害气体而形成烟尘、飘尘,它们含有多种重金属及其氧 化物,在其氧化作用下,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转化为相应的酸。这些飘尘会引起呼吸道和肺部疾病。再例如 , 粉尘联合吸烟这一危害因素将会大大提高肺癌的发病率 1.2有机化合物

翻新胎行业接触的有机化合物主要为溶剂和原材料橡胶。溶剂主要是汽油,在半成品或成品干燥过程中产生溶剂挥发气而使工人受到伤害。按照国标,生产车间空气中溶剂的控制标准(m s/ m) :苯和甲苯 < 4 0 、二 甲苯 <1 0 0 、 汽油 <3 5 0 。另外, 硫化过程中产生的微量硫化氢也会对人体有一定程度的毒害。 1.3 噪声

翻新胎加工过程中,由于机械摩擦、振动、撞击所 产生的噪声, 使长期处于高噪声环境中操作的工人身体健康受到影响,例如导致耳聋、高血压、中枢神经受损等。按照国家标准G B J 8 7— 8 5 《 工业企业厂区各类地点噪声标准》规定,生产车间及作业场所( 工人每天连续接触噪声 8 h ) 噪声限制值 <9 0 d B 。经过实测, 橡胶厂多数工段在 8 0 d B上下, 少数工段则超过9 0 d B[ 7]。另外,翻新胎加工生产过程中诸如高温、振动等,也是不容忽视的危害因素。

2.常见职业病情况

目前在国内的研究发现,该行业尘肺病以尘肺为主。 2.1 尘肺

在翻新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橡胶粉尘比重小、颗粒小 ,很容易悬浮于车间空气中。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网织阴影和肺纹理增 多、增粗并伴有呼吸系统疾病, 自觉症状有咳嗽、 咳痰 、鼻腔干燥等;有尘肺发病的潜在危险。

尘肺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 其次是胸痛、气短。X线特征以不规则形小阴影改变为主, 类圆形阴影致密度较低 , 边缘欠清晰锐利;炭黑尘肺的大结节多见于肺上叶,可能是这些部位的活动度比下叶要小, 使已到达肺泡的粉尘不易咳出之故。 2.2其他疾病

橡胶制品生产对作业人员健康的影响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因素长期综合作用,对机体具有多方面的影响。除橡胶粉尘影响外,还存在潜在的有机溶剂慢性危害。

尘肺病目前主要提倡早期预防和对因治疗为主, 晚期则以综合治疗为原则 ,即在营养和运动疗法的基础上 ,依据病人的病情进行肺灌洗,使用抗纤维化、减轻或控制非特异性炎性反应、调节免疫功能、增强免疫力、抗脂质过氧化等药物。结合肺部理疗、雾化吸入治疗以及对症支持疗法等综合治疗措施。同时加强预防和治疗肺气肿、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及肺结核、 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等并发症。因目前对尘肺病的治疗尚无突破性的进展,故尘肺病防治的根本措施在于预防。

3.橡胶行业职业病预防措施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工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基础较薄弱。但我厂高度关注工业卫生问题。有以下几点预防措施 : 3.1阻断接触途径

橡胶制品加工厂要与时俱进,用新技术、新工艺。积极进行工艺改造, 如密闭硫化、自动称量、粉料造粒等,从根本上杜绝或减少生产性有害因素的接触机会。如对粉尘的控制方面, 在打磨岗位加设吸风罩,确保能将生产中产生的粉尘吸入罩内,以保证有效的除尘效果; 给接触粉尘的作业人员及时、定期发放个人防护用品,并要求工人及时 、正确佩戴,做好个人防护;对生产设备及防护设施应定期检查,维修保养,保证生产车间吸风排毒装置、 通风设施的正常运转 ,并达到良好的吸风排毒、通风效果,将作业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的浓度控制到最低限度。消除尘肺的最好途径是控制病因, 通过改进工艺流程和采取除尘措施,消除污染源,阻断接触途径,是防止尘肺发生的关键。 3.2加强职业健康教育

一方面是教育职工,只有广大职工真正理解了工业卫生工作的重要性,了解职业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威胁, 尤其是慢性危害的可怕后果,掌握了个体预防的知识和方法,主动参与和执行各项预防规定,才能真正达到预期的目的。另一方面,企业的工业卫生专业人员和医务人员亟需提高专业水平, 扩大知识面,能提出有针对性的,切合实际的预防措施和整改建议,能识别和治疗职业有关疾病,保证健康监护工作的开展。经过对该企业工人进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及职业卫生安全、健康知识教育与培训等措施干预,提高健康行为形成率、 职工综合素质等。 3.3开展健康监护工作

健康监护的目的在于控制和减少暴露人数,早期识别和检出职业危害的亚临床改变及患有就业和上岗禁忌证者;早期检出职业病患者。健康监护主要运用在作业场所劳动卫生监测和职业性健康检查两方面。在卫生监测方面,要根据监测和检查结果 ,经常开展劳动卫生监督检查,尽早发现和杜绝严重职业危害 ,防止和减少橡胶加工工作对工人的危害,保护橡胶制品加工工人的身体健康。针对不同群体的特点,提出切实可行的治理和防护建议或方案 ,采取不同防护措施。如对危害较重的岗位工人或接触致癌物质的工人, 除加强个体防护外 ,考虑实行定期脱岗休养或采取轮岗制 ,对生育期职工尤其要防止生殖功能和子代危害,加强女工保护和毒物登记工作。在职业性体检方面,根据国家职业病防治法的要求, 为从事有职业危害的劳动者建立起职业健康监护档案,详细记录劳动者的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 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和职业病诊疗等有关个人健康资料; 在有职业危害的场所进行作业时,应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健康检查, 随后定期进行检查, 工作结束后还应进行离岗职业健康检查。对流动和临时作业工人要建立健康档案,实行健康跟踪管理, 医学检查时, 在查体中发现的患者均应及早诊断和治疗,尤其是职业病和与职业有关疾病,定期复查、迫访,详细记录存档。橡胶行业是职业危害较严重的行业之一, 危害因素较多,对工人健康的影响也较大,是职业病预防工作的重点之一,只有采取以上综合预防措施,才能降低工人患职业病的可能性。 4.结语

翻新胎生产行业的职业危害不容忽视。由于我厂生产机械化、自动化水平较高,作业强度较小,劳动条件较好,因此职业病防护主要以加强员工职业健康教育与定期体检为。使从业人员了解预防防护知识,通过对工艺流程的研究及安全调查,了解工作中出现的危害健康的有害物质和有毒气体。出现的疾病及日常预防情况。对从业人员有个很好的参考。促进身体健康。

第五篇:浅谈机房总体设计及电磁辐射的防护

2009-01-05 18:0

2【摘要】 在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电子计算机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各领域。近些年,在我国建成了很多大、中、小各种规模的计算机机房。电子计算机的可靠运行要依靠电子计算机机房的严格的技术条件来保证。为了保证计算机系统稳定可靠运行,计算机机房必须满足计算机系统以及工作人员对温度、湿度、洁净度、风速度、电磁场强度、电源质量、噪音、照明、振动、防火、防盗、防雷、屏蔽和接地等要求。电磁辐射干扰对计算机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有着直接影响,电磁辐射对计算机系统及其数据产生的干扰、破坏、窃取与篡改的危险性与日俱增,成为严重的社会化问题。

【关键词】 机房;总体设计;电磁辐射

在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电子计算机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近些年,我国如雨后春笋般地建成了很多大、中、小各种规模的计算机房。电子计算机的可靠运行要依靠电子计算机机房严格的技术条件来保证。为了保证计算机系统稳定可靠运行,计算机机房必须为计算机系统寻求和建立能够充分发挥其功能、延长机器寿命,以及确保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并满足其各项要求的合适的场地。下面结合国家规范对计算机机房工程建设中所涉及的机房总体设计、计算机电磁辐射危害与防护两大部分内容逐一进行论述。

1 机房总体设计

1.1 计算站场地的组成 依据计算站的性质、任务、工作量的大小及计算机类型的不同,计算机对供电、空调等的要求及管理体制的差异可选用下列房间(允许一室多用或酌情增加)。主要工作房间有:计算机机房。基本工作房间有:数据录入室、终端室、通信室、已记录的磁媒体存放间、已记录的纸媒体存放间、上机准备间、调度控制室。第一类辅助房间有:维修室、仪器室、备件间、未记录的磁媒体存放间、未记录的纸媒体存放间、资料室、硬件人员办公室、软件人员办公室。第二类辅助房间有:高低压配电室、变压器室、变频机室、稳压稳频室、蓄电池室、发电机室、空调系统用房、灭火器材间、值班室、控制室。第三类辅助房间有:贮藏室、衣换鞋室、缓冲间、一般休息室、盥洗室等。

1.2 计算站场地面积 计算机机房的使用面积S=KA。式中:S为计算机机房的面积,单位平方米;A为计算机机房内所有设备台(架)的总数;K为系数,取值(4.5~5.5)m2/台(架)。计算机机房最小使用面积不得小于20 m2。研制、生产用的调机机房的使用面积参照2.1执行。其他各类房间的使用面积依据人员、设备及需要而定。基本工作房间和第一类辅助房间所占的面积总和不宜小于计算机机房面积的1.5倍。

1.3 站址的选择 机房应避免放置于地下室或潮湿地点,同时禁止设置在设备进出口过小、搬运不便之地,应保留或设计足够大型设备出入口。同时也应注意将来设备扩充空间位置、电力系统、空调设备计算上也要预留未来若干年内扩充需求。在确定站址时一般应遵守下列条款[1]:(1)应尽量建在电力、水源充足,自然环境清洁,通讯、交通运输方便的地方。使用独立型消防系统。(2)应尽量建在远离有害气体源以及存放腐蚀、易燃、易爆炸物的地方。(3)应尽量避免建在低洼、潮湿、落雷区和地震活动频繁的地方。(4)应尽量远离强振动源和强噪声源。(5)应尽量避开强电磁场的干扰。(6)应避免设在建筑物的

高层或地下室,以及用水设备的下层。(7)机房内部不得铺设地毯,在入口处需放置防静电脚垫,以防止人员进出时将静电及灰尘带入机房内。(8)上述各条如无法避免,应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2 计算机电磁辐射危害与防护

电磁辐射干扰对计算机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有着直接影响,电磁辐射对计算机系统及其数据所产生的干扰、破坏、窃取与篡改的危险性与日俱增,成为严重的社会化问题。

2.1 环境电磁辐射对计算机的干扰破坏[2] 一般来讲,计算机属于低电频系统,以低电压传送信号,所以它们在电磁环境之中以受扰为主。计算机的工作频率范围在150~500 kHz,是一段包括中波、短波、超短波和微波段很宽的频带,它基本上与工业、科技、医学高频设备(诸如高频淬火、高频焊接、介质加热、塑料热合等),广播、电视、通信、雷达等射频设备的工作频段相同,致使计算机工作在一个相当复杂的电磁环境之中,存在着被干扰与破坏的危险性。

2.1.1 射频辐射干扰 外界电磁辐射对计算机的危害主要是指电磁干扰,即电噪声干扰,计算机所受的危害程度取决于干扰场强的强度、频率和自身的电磁敏感度。当电子计算机房处在电磁干扰污染区域内,例如机房附近有大功率无线电发射台、雷达发射台、电视发射塔、高频大电流设备等,当它们工作时其空间场强超过1 V/m时,则必然对计算机形成严重干扰,造成计算机系统工作的失误。

据调查研究,在大中城市里,由于广播电视与某些大功率射频设备的使用,致使城市的某些局部环境空间场强较高,对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构成了直接威胁,计算机系统的任何一个部位受到电磁干扰后都会危及整个系统的安全,使其稳定性受到损害,硬件电路受到破坏,数据信息被破坏。

2.1.2 工频电源干扰 一般情况下,计算机系统的电源取自工频交流电网,当电网上的其他用电设备,特别是大功率负载启动或停机时,会造成电网的瞬时电压波动。电源电压的大幅度波动或电流冲击,有可能通过电源线进入计算机系统,将与正常信号迭加,致使计算机信息出错,更为严重者,将威胁到计算机系统及其元器件的使用寿命。此外,某些用电设备所产生的尖峰干扰脉冲,工业火花等可经过供电线路的耦合窜入计算机系统,破坏计算机的信息处理。例如,一次开关电传机,可在电源线上产生高达1000 V的尖峰脉冲,将某些器件损坏。近些年来,公用电源中的各种电磁干扰和电压波动对计算机的影响是相当严重和突出的。美国的IBM公司的两位专家重点研究了来自电源引起计算机发生差错,(即程序差错,存贮丢失与系统损坏)的尖峰脉冲干扰与衰减振荡干扰,而且做了认真的统计:尖峰脉冲干扰平均每月发生50.7次之多,衰减振荡干扰平均每月发生62.6次之多,其他干扰平均每月发生15次。

研究认为,工频电源干扰和通过电源线传输的射频干扰,对计算机系统,特别是计算机干扰几率与程度都十分严重。

2.1.3 静电干扰 静电是计算机系统半导体元器件的“大敌”,当机房处于干燥的季节,将由于许多摩擦现象而生产静电。美国曾作过统计,由于静电原因每年造成的计算机及其元器件损失高达5亿美元以上,电磁干扰不仅可以使磁记录被破坏,还可以造成计算机设备外壳的静电放电,容易导致MOS器件栅介质被击穿。

2.1.4 雷电干扰 在夏季多雨的季节,常伴有雷电发生。雷电侵入计算机,主要是通过电网之供电电源。由于外线受雷电过电压几率大,被感应的雷电波侵入。结果使计算机受损。一般情况下,雷电波的侵入所引起的干扰包括共模干扰与差模干扰两类。

计算机受雷或引起雷击事故多有发生,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例如,我国有一个铁路局,其财务管理采用计算机管理,在开机工作时受雷击毁坏。我国某气象局中心引进日产大型计算机,两次受雷击。成都铁路局计算中心曾遭雷击损坏一台主机与5台终端机,严重地影响了铁路运输秩序。

雷击属于随机性干扰源,它不仅以电磁干扰形式窜入计算机内产生干扰与破坏,而且以雷电形式作用于计算机系统,因此,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特别是在多雷雨的地区,更要注意雷电波对计算机系统的冲击。

2.2 计算机系统电磁辐射危害的抑制技术与措施

2.2.1 距离防护 根据电磁场强度在传播过程中随距离的加大衰减很快的原理,可以采取将计算机置于远离任何辐射源的地方的做法,这是简而易行的措施。距离防护实质是关于计算机房的地址选择问题,根据技术要求,计算机房场地选择应当具备[3]:(1)避开环境污染区:附近无大功率发射设备,无大功率的工、科、医射频设备,无高压线输电线与大型负载,绝对保证在计算机房的附近环境空间场强控制在1 V/m,稳定磁场强度在100 e以下。(2)避开大型震动源,特别是铁路沿线及工业生产震动,冲击设备应当绝对避开。(3)避开雷电多发区。(4)避免置于高层建筑物上层,计算机房应当安置在地面第一层或通风良好的地下室,妥善保证低阻抗接地。

2.2.2 屏蔽与接地 首先强调的是屏蔽与接地应当是互为一体的不可分割的,这一点无论在设计,还是施工中都必须统一起来。计算机房的屏蔽与接地是极为重要的关键措施,屏蔽机房一方面可以防止外界电磁场院干扰或破坏计算机系统的工作,另一方面又可以防止机房内计算机信息的泄漏与失密。关于计算机的屏蔽与接地,国外许多国家作为法规,规定所有机房必须屏蔽与接地,在我国,由于认识上的原因尚未采取屏蔽措施,因而发生了许多事故。

采取完善的屏蔽技术,主要包含下述内容:(1)屏蔽机房必须是全屏蔽,实现整个屏蔽机房电气一体化。(2)所有电源线路必须滤波,尽量使用高抗干扰电源。(3)信号线路滤波。(4)良好的接地技术,且交流接地、直流接地、防雷接地、电磁接地等接地线设计合理,分别设置,互不相连,互不代替。

2.2.3 加强数据传输通道接口的防护 采用多级防护方案,在多级防护电路中,每级的防护效果决定于所用的防雷元件及所配的阻抗值,阻抗值的选择要兼顾信号传输和防护技术的要求,而对每个防护器件而言,应当具备抑制过电压能力与通流能力。

上一篇:副县长述廉报告范文下一篇:防煤气中毒安全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