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能和氢能的利用

2023-03-01

第一篇:生物质能和氢能的利用

太阳能、生物质能和氢能的利用教学设计[苏教版]

第四单元

太阳能、生物质能和氢能的利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简单了解太阳能、生物质能利用的现状、开发利用太阳能的广阔前景和尚未攻克的一些技术难题。

[过程与方法] 1.采用查阅资料、收集数据等生动活泼的学习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学习太阳能、生物质能的利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开发、利用高能清洁能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重点]太阳能、生物质能利用的现状、开发利用太阳能的广阔前景和尚未攻克的一些技术难题。

[难点]太阳能、生物质能的利用原理。 [课时分配]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太阳能的利用]

[创设问题情景]从20世纪末统计的非洲、美洲、欧洲和中东地区已经探明的石油储藏量,估计世界各地区蕴藏的石油可以供各地区使用多少年。从估计结果你想到什么?

[展示图片] [学生讨论] 结论:非洲43年、美洲22.5年、欧洲25.7年、中东100年。 [教师讲解]

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科学家对全球化石燃料何时会被耗尽作了估计,其预测结果是——煤227年,石油40年,天然气61年。

为了解决全球的能源危机和燃烧化石燃料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世界各国都在致力于开发和利用太阳能、生物质能、氢能等洁净高效新能源,而太阳能是最诱人的。

[教师补充讲解]开发、利用太阳能的重大意义:

1.从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和能源危机认识利用太阳能的意义。

2.地球上最根本的能源是太阳能。太阳每年辐射到地球表面的能量约为5*1019KJ,相当于目前全世界能耗的13000倍。

3.太阳能是清洁能源,不污染环境。

4.人类开发和利用太阳能已取得初步而又可喜的成果,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如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池等)。

[提出问题]迄今为止,自然界中利用太阳能最重要也是最成功的途径是什么? [交流与讨论]学生各述己见,教师给予引导。

[归纳与小结]植物的光合作用——大自然利用太阳能最成功的途径。 1.太阳能是地球上最基本的能源:P44 2.大自然利用太阳能最成功的是植物的光合作用:P45 (1)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在太阳光作用下,植物体内的叶绿素把水、二氧化碳转化为葡萄糖,进而生成淀粉、纤维素。

C6H12O6+6O2 6H2O+6CO2叶绿素(2)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动物体内的淀粉、纤维素在酶的作用下,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又释放出热量。

(C6H10O5)n+nH2OnC6H12O6

C6H12O6(s)+6O2(g)→6H2O(l)+6CO2(g) △H=-2804 kJ·mol

1-光

催化剂科学家估计,地球上每年通过光合作用储藏的太阳能相当于全球能源年耗量的10倍左右。

[提出问题]大自然通过光合作用利用太阳能是如此的成功和美妙。那么,人类通过什么方式开发和利用太阳能?你知道有哪些途径,已经取得哪些成就吗?

[讨论与归纳](在学生讨论后,教师配合讲解,播放影响资料或课件) 1.太阳能发电站收集太阳能的原理。 2.太阳能发电站。 [阅读与思考]

阅读教材中“太阳能的利用方式”,要求学生在阅读时注意以下几点: 1.联系物理、化学、生物等已学过的知识理解太阳能利用的原理。

2.联系日常生活中利用太阳能的实例,体会这些实例利用太阳能的方式以及对改善人们生活质量方面所起的作用。

3.思考人们在太阳能的开发和利用方面还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 [归纳与小结] 1.利用太阳能的一般方式: [拓展视野]P45~46 (1)光—热转换:利用太阳辐射能加热物体而获得热能。 (2)光—电转换:

①光—热—电转换

②光—电直接转换 (3)光—化学能转换 (4)光—生物质能转换 2.太阳能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1)太阳能吸热板的装置费用昂贵。 (2)太阳能的利用受季节和天气的影响。

(3)大部分太阳能都是在夏天收集。如何把夏天收集的太阳能储存起来,留待冬天使用,仍然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

[思考与研究]鼓励学生就下列问题谈谈自己的想法。

据科学家预测,21世纪,化学科学在创造新物质方面将会有更加辉煌的成就。绿色植物能够在太阳光作用下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葡萄糖。你认为人类能否模拟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直接利用太阳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如能,要做到这一点,你认为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第二课时

生物质能的利用 氢能的开发与利用] [课题引入]P46 二.生物质能的利用 P46

6nCO2+5nH2O 1.直接燃烧:(C6H10O5)n+6nO22.生物化学转换 (1)沼气:

点燃nC6H12O6 (2)乙醇:(C6H10O5)n+nH2O2C2H5OH+2CO2↑ C6H12O63.热化学转换

[拓展视野]P47 生活垃圾中生物质能的利用 三.氢能的开发与利用 1.氢能的三大优点: (1)燃烧放出的热量多。

(2)燃烧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 (3)制备的原料是水,资源不受限制。 [交流与讨论]P48 2.氢能的产生方式:

(1)以天然气、石油和煤为原料,在高温下使之与水蒸气反应而制得。 (2)以天然气、石油和煤为原料,部分氧化法制得。 (3)电解水制得氢气。 (4)生物质气化制氢气。

(5)光解水制得氢气。(后两种应该是最佳方式) 3.氢能的利用途径:

(1)燃烧放热(如以液氢为燃料的液体火箭) (2)用于燃料电池,释放电能(如氢氧燃料电池) (3)利用氢的热核反应释放出的核能(如氢弹)

[教师讲解]为进一步开发氢能,推动氢能利用的发展,“氢能技术”已被列入《科技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年远景规划(能源领域)》。 发酵酶4.储氢技术:[拓展视野]P48~49

第二篇:苏教版必修教案课时1 太阳能、生物质能和氢能

第4单元

太阳能、生物质能和氢能

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简单了解太阳能、生物质能利用的现状,了解开发利用太阳能的广阔前景和尚未攻克的一些技术难题。

2.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学习太阳能、生物质能的利用。 3.认识开发、利用高能清洁能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4.通过活动与收集资料,增强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太阳能、生物质能利用的现状、开发利用太阳能的广阔前景和尚未攻克的一些技术难题。

教学难点:太阳能、生物质能利用的原理。

三、设计思路

本单元是专题2“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中的最后一部分内容。在前三单元介绍了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限度、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之后,提出了太阳能、生物质能、氢能等新能源的开发问题,向学生展示了开发利用新能源的美好前景。更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能源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息息相关及能源在社会发展、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上的重要作用。

因此在教学中,突出介绍开发利用新能源的美好前景,说明新能源的开发利用需要新的科学技术,强调科学技术的应用价值。突出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将为解决能源危机、环境污染问题、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生活需要做出重要的贡献。强调开发利用新能源要综合应用物理、化学、生物、材料科学等多学科的

知识和技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教学中可紧密联系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使学生领悟到开发新能源与自己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进一步认识到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分析太阳能、生物质能、氢能利用的化学原理,设想解决开发利用新能源中尚存问题的方法,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展示图片]2001年世界能源消耗比例(PPT2)

[创设问题情景]从20世纪末统计的非洲、美洲、欧洲和中东地区已经探明的石油储藏量,估计世界各地区蕴藏的石油可以供各地区使用多少年。从估计结果你想到什么?

[学生讨论][教师讲解]

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科学家对全球化石燃料何时会被耗尽作了估计,其预测结果是——煤227年,石油40年,天然气61年。

为了解决全球的能源危机和燃烧化石燃料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世界各国都在致力于开发和利用太阳能、生物质能、氢能等洁净高效新能源,而太阳能是最诱人的。

[学生讨论、教师补充]开发、利用太阳能的意义(PPT

3、4) 1.从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和能源危机认识利用太阳能的意义。

2.地球上最根本的能源是太阳能。太阳每年辐射到地球表面的能量约为5×1019kJ,相当于目前全世界能耗的13000倍。

3.太阳能是清洁能源,不污染环境。

4.人类开发和利用太阳能已取得初步而又可喜的成果,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提出问题]迄今为止,自然界中利用太阳能最重要也是最成功的途径是什么?

[交流与讨论][归纳]植物的光合作用——大自然利用太阳能最成功的途径。 1.太阳能是地球上最基本的能源。

2.大自然利用太阳能最成功的是植物的光合作用。(PPT

5、6)

(1)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在太阳光作用下,植物体内的叶绿素把水、二氧化碳转化为葡萄糖,进而生成淀粉、纤维素。

C6H12O6+6O2 6H2O+6CO2叶绿素(2)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动物体内的淀粉、纤维素在酶的作用下,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又释放出热量。

(C6H10O5)n+nH2O催化剂nC6H12O6

C6H12O6(s)+6O2(g)→6H2O(l)+6CO2(g) △H=-2804 kJ·mol-

1 [提出问题]大自然通过光合作用利用太阳能是如此的成功和美妙。那么,人类通过什么方式开发和利用太阳能?

[讨论与归纳]

1.太阳能发电站收集太阳能的原理。 2.太阳能发电站。

[阅读与思考]阅读教材中“太阳能的利用方式”

1.联系物理、化学、生物等已学过的知识理解太阳能利用的原理。 2.联系日常生活中利用太阳能的实例,体会这些实例利用太阳能的方式以及对改善人们生活质量方面所起的作用。

3.在太阳能的开发和利用方面还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 [归纳与小结]

1.利用太阳能的一般方式(PPT7)

(1)光—热转换:利用太阳辐射能加热物体而获得热能。 (2)光—电转换:

①光—热—电转换

②光—电直接转换 (3)光—化学能转换 (4)光—生物质能转换

2.太阳能利用中存在的问题(PPT8) (1)太阳能吸热板的装置费用昂贵。 (2)太阳能的利用受季节和天气的影响。

(3)大部分太阳能都是在夏天收集。如何把夏天收集的太阳能储存起来,留待冬天使用,仍然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

[过渡]绿色植物能够在太阳光作用下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葡萄糖,进而生成淀粉、纤维素,将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起来,并被人们所利用。

[板书]二.生物质能的利用 (PPT9)

点燃6nCO2+5nH2O [介绍]1.直接燃烧:(C6H10O5)n+6nO22.生物化学转换 (1)沼气:

nC6H12O6 (2)乙醇:(C6H10O5)n+nH2O发酵2C2H5OH+2CO2↑ C6H12O6酶3.热化学转换

[阅读] 生活垃圾中生物质能的利用

[过渡]有没有洁净、高效、无污染的能源呢?“氢能”被称为21世纪的“绿色能源”。

[板书]三.氢能的开发与利用

[讨论与交流]

1、氢能的优点:(PPT11) (1)燃烧放出的热量多。

(2)燃烧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 (3)制备的原料是水,资源不受限制。

2.氢能的产生方式(PPT12)

(1)以天然气、石油和煤为原料,在高温下使之与水蒸气反应而制得。 (2)以天然气、石油和煤为原料,部分氧化法制得。 (3)电解水制得氢气。 (4)生物质气化制氢气。 (5)光解水制得氢气。

3.开发利用氢能有待解决的问题:如何廉价的制取氢气?如何储存和运输氢气?(PPT13)

[阅读]储氢材料

[介绍]为进一步开发氢能,推动氢能利用的发展,“氢能技术”已被列入《科技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年远景规划(能源领域)》。

第三篇:谈谈初中生物教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在教学过程中,为了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条件,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应该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课程实施过程中所需要的资源。 它包括:学校资源、社区资源、家庭资源、媒体资源、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等等),应当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这是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需要。以下谈谈我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 充分发掘和利用学校现有资源

学校提供的课程资源除教材、教学参考书外,还有生物实验室及相应仪器设备、生物教具(挂图、模型)、多功能白板、投影仪、音像资料等。它们是完成生物课程的重要保障。

1、教师要认真研究课标、理解教材,理解编者的意图;了解教材内容呈现的方式、顺序;审视教材内容和教与学的矛盾,确定教学的侧重点。

2、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课程资源。比如,有关生物体的结构:细胞的结构、根尖的结构、叶的结构、花的结构、心脏的结构等,实物或模型具有真实感或立体感,可以作为首选的课程资源;挂图或多功能白板具有图像清晰,各种结构名称有明确标注等优点,可以在观察实物或模型后用来进一步观察和识别。关于动态过程的内容,可选择相关的动态模型,如:心脏搏动与血液循环模型、人体呼吸运动模型、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教具等;也可以选择视频或动画,可以使一些原本枯燥的、抽象的原理变得亲切、生动、直观、形象。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实验室资源,学生主动参与,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实验室资源,积极营造良好的实验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鼓励学生设计富有创造性的探究实验,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也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比如,在学生掌握了使用显微镜方法后,组织学生学会制作临时装片,观察植物细胞(如,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西红柿果肉细胞、鸭趾草叶表皮细胞)、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以及人体细胞的其它永久玻片。又如:学习制作培养基,培养菌落;学会鉴定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鉴定种子中含有丰富的淀粉以及了解种子中淀粉的存在的部位;鉴定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等等。学生在实验室中,分享着成功与失败,体验着像科学家那样进行探究活动。

二、灵活运用生活中的课程资源,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科特点,结合教学内容选择恰 当的、有趣味性的资源。例如:在学习《社会行为》一节时,引入故事“刘邦与项羽在楚汉战争中,项羽败退至乌江边,看到由蚂蚁组成的大字‘霸王自刎功于乌江’,最后自刎于此。这是刘邦军师张良的一计。”从故事中,你知道蚂蚁是怎样生活的吗?它们不同成员之间有什么特点? 又如:在学习《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一节时,通过一些有趣的图片欣赏或动物搞笑视频的观看,让学生投入到动物世界的趣味生活之中。接着提出,假如:这人世界没有动物会怎样?学生的兴趣盎然,气氛热烈。

三、重视网络课程资源,启迪心灵,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仅靠有限的书面材料难以满足学生对生物科学技术知识的渴求和教学的需要,教师应充分重视网络课程资源的利用,利用网络获得更多的生物科学进展的最新信息,充实教学内容。如,在学习了《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一节后,结合今年入秋以来,天气转冷,很多的候鸟由西伯利亚飞往南方,候鸟在经过湖南、江西边界的罗霄山脉时,遭到了人们拉网式的捕杀。你对此有何感想?同学们讨论热烈,学生对保护的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得于提升。此外,在网络中,还可以获得与动、植物有关的趣闻、图片、视频、课件等教育资源,通过筛选和剪辑应用到自己的生物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开发和利用当地资源和家庭资源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许多实验的材料在实验室中是没有的,教学经费又存在问题,教师尽可以地开发和利用当地资源,如:与同学们一起抓鼠妇、挖蚯蚓、抓小鱼、拾凋落的紫荆花等生物材料来完成探究活动。指导学生利用家庭资源学习酒的酿制、酸奶的制作、泡菜的制作等等。在这些过程中,学生初步学会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了科学探究能力。同时,也获得了相关的生物学知识。

总之,新课程赋予了教师课程开发的权利和义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树立新的课程资源观,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我,做一名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充分发挥各种课程资源的优势,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四篇:八年级生物上册《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学反思一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这一节在教学安排上是两个课时,本节课是第一个课时。 我首先从学生已经知道的细菌和真菌的种类入手:你知道的哪些细菌和真菌是对人体有害的?哪些是有益的?同学们想到的往往是害处,然后锋头一转,细菌和真菌对人类还是有好处的,整节课都围绕着为细菌和真菌“平反昭雪”而进行。

在细菌、真菌与食品制作这一个知识点上,有一个发酵现象的实验,先拿我课前已经制作好的、现象较明显的装置给大家看现象:冒泡泡、气球胀大,然后问学生知道瓶里装的是什么吗?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让两个学生做演示实验,告诉大家里面有哪些物质,怎么操作该实验。在这个过程中,其他学生的动手能力没有得到锻炼和提高,在两位同学示范后还可以问问他们做实验的感受,更提起学生做实验的兴趣。

把刚做好的实验装置和现象明显的做比较,为什么刚做的气球没胀大呢?引起学生思考:时间短,温度不够。第二点学生没有想到,我把装置放到阳台上有阳光的地方,想等到课快结束的时候再引导大家,但是由于后来时间有点紧,忘了给学生再分析,还是在学生的提醒下,才想到的,这是本节课一个失误的地方。

在分析了实验现象后,引出发酵现象,然后让学生自己举例在生活中所见到的发酵现象有哪些。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在蒸馒头或者烤面包的时候用到过,而且还把蒸馒头的过程简单讲了一下,和现实生活联系很密切。然后接连提出三个问题,让学生了解酸牛奶、醋和甜酒的发酵现象,在书p72页还有一个制作甜酒的方法,由于课上时间的限制让学生到课后去探究。这里最好能找一段制作甜酒的视频材料直接向学生介绍,让学生课后去制作可能目标不能实现。

在细菌、真菌与食品的保存这一知识点上,主要是让学生了解食品腐败的原因及食品保存的方法。课前让学生准备了一些包装袋,先从准备的包装袋入手,有哪些保存食品的方法。然后我准备了p73页观察与思考中的图片,让学生小组讨论后选择一个向大家介绍保存方法及原理。在这一点上,还可以让学生发挥更多,充分让学生来介绍,而在我的课上,我讲的过多了一点。

在学生介绍其它保存食品的方法时,如冷冻、冷藏、紫外线、防腐剂,可以让学生讨论哪些保存食品的方法不利于人类的健康,还可充分利用学生所带的包装袋,看看包装袋上的配料里,是不是含有常见的防腐剂,并提醒学生尽量少吃含有防腐剂的食品,达到关爱人类健康的情感目标。

第五篇:开题报告:《民族地区高中生物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临夏县土桥中学生物组 执笔:赵正祥

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现提交我校赵正祥同志申报的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规划课题“民族地区高中生物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开题报告,请各位专家予以审议,提出修改意见。

报告分以下五个部分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概念的界定和理论依据

二、主要研究目标和内容

三、课题研究方法、课题实施规划

四、研究计划(分阶段计划)

五、课题实施保障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概念的界定和理论依据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生物新课程教材有许多优点,但对于民族地区农村中学的学生、教师而言,由于教学设备的相对落后,信息量不充分,学生体验不足,实施起来有一定难度。生物新课程教材的问题太侧重于大城市的实际,从而偏离了农村实际,特别是民族地区农村中学的实际;另外,有些例子又过于理想化与学生学习的实际不符。因此生物新课程教材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发现配套资源不完善,对教学内容难度把握不准,缺乏新课程实施的操作性等。加强高中生物人教版新课程教材与校本教材资源整合利用是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是根据农村学校的实际需要而出发提高成绩和素质的措施,势在必行。

(二)概念的界定

课程资源,是指教师和学生在学校教育教学内容的来源,它主要分三部分:课堂教学课程资源、校内课程资源、校外的课程资源。本课题所研究的“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课程资源”,是指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指导下整合三部分资源,使其能够进入高中生物教学中,有助于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一切资源。高中生物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开发,实质就是探寻一切有可能进入高中生物教学课堂,能够与教育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资源。高中生物课程资源的利用,实质就是充分挖掘被开发出来的高中生物教学中课程资源的教育教学价值。

(三)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为了支持学习者的主动探索和完成意义建构,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为学习者提供各种信息资源(如文字材料、书籍、音像资料、CAI与多媒体课件以及Internet上的信息等)。

2.多元智能理论关照下的课程观:多元智能理论关照下的课程观强调课程模式多元化,课程设计个别化和课程实施情境化。

3.缔造取向的课程实施观:缔造取向的课程实施观关注的是师生的课程建构问题,认为师生是课程知识的创造者,他们应当致力于课堂中自然发生的课程问题。同时,缔造取向的课程实施观非常强调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师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特别是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课程设计能力,因为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而且还是课程的设计者,教师必然要参与到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去。

二、主要研究内容和目标

(一)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通过图书馆和网络,了解国内外关于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现状。

(2)关于本校高中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及利用现状研究,通过问卷法、访谈法等形式,了解我校已开发和利用的课程资源的类别,把握学生对尚需开发的高中生物课程资源的需求。

(3)有效提高生物教师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研究,如建构概念图、模型建构法、课堂利用错误资源、差异性教学的实践等。

(4)高中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研究,从校内课程资源、校外的课程资源、信息化课程资源三个不同的维度探讨高中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策略,学校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模式的研究,在学生中进行探究性学习方式的研究等。

(5)将课程资源整合到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有效途径研究。立足课堂教学,通过一课三议、三课一评等形式推进课程资源整合到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二)本课题研究要实现以下几个目标:

1、生物教材资源的使用是要民族地区农村学生在生物新课程学习中能轻轻松松地理解知识、消化知识、掌握知识,并且能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2、生物教材资源在配合生物新课程教材下能与民族地区农村中学学生成长的需要相一致,能与民族地区农村中学的教育目标相一致。

3、生物教材资源的开发对人教版统编生物新课程教材和课标起到补充、印证、丰富和发展作用。

4、利用因地制宜,发掘资源开发为生物教材资源与生物新课程教材的整合利用奠定基础。

三、课题研究方法、课题实施规划

(一)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用在开题之初,通过图书馆和网络,了解国内外关于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调查研究法:用在开题之处,通过问卷法、访谈法等形式了解师生对课程资源的了解和需求。

(3)行动研究法:用在实施阶段,利用教学活动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进行实践研究。

(4)案例研究法:用在实施阶段,根据教学实践形成案例,进行思索,摸索规律。

(5)经验总结法:用在结题阶段,依据一定的教学理论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对教学实践按课题研究要求进行阶段性小结和课题研究结果时的总结,形成结题报告与论文。

(二)课题实施规划

根据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通知精神。本课题实施规划如下:

本课题研究周期为3年,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13年9月—2014年5月):理论研究阶段:召开课题论证会,细化完善研究方案,人员培训,文献研究, 建立课题组;设计研究方案,制定研究计划;学习有关理论;设计问卷,了解本校高中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及利用现状;进行理论模式的探讨;构建理论模式,形成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2014年6月—2015年5月):实践研究阶段:依据理论模式,进行“高中生物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实践。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反思,提出问题,针对问题,开展研究、写出论文,制作课件、光盘,进行实践模式的探讨;如整合现有的ppT资源基础上加以改造,运用于课堂教学,借教学效果检验该课件的可用性;下载网络上已有的视频进行辅助教学,在教学中检验运用视频的效果;搜集与课本中的难点相对应的视频,构建实践模式。形成中期成果论证报告。

第三阶段(2015年6月—2016年6月):总结阶段:主要对理论模式与实践模式进行研究修改,形成教学课件集锦和教学辅助视频集锦,总报告的撰写,主要成果的形成。总结成果形成结题报告。

四、课题实施保障

(一)研究对象及实施教师

1.研究对象:全校高

二、高三理科25个班及高一年18个班的全体学生

2. 实施教师:研究课题实际实施的全校生物教师。

(二)软硬件建设

学校每间教室均配备多媒体设备,本组成员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组内拥有一台摄像机和数台数码相机,可将所搜集的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学校积极支持并提供经费进行课题研究,学校的图书馆可作为教学资源的检索和资料来源。

(三)研究保障

1.课题人员情况

赵正祥:从事高中生物教育教学二十六年以来,在各类刊物上发表论文十多篇,获州级优秀指导教师奖、全国中学生生物竞赛省级指导教师二等奖、州级“园丁奖”优秀教师奖、州级中小学骨干教师、中学高级教师。

周世芳:从事高中生物教育教学十六年,在课堂教学中经验丰富,高考成绩名列前茅,多次被评为校级优秀工作者、优秀教师、获州级优秀指导教师奖、全国中学生生物竞赛省级指导优秀奖、教学质量奖。

马远平:多年担任生物教研组长和高三生物教学工作,教学经验丰富,会考和高考成绩名列前茅有很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多次获得县级高考质量奖和校级优秀工作者。

梁金平:担任生物备课组组长和高二生物教学工作,教学经验丰富,善于引导教学,探究思路清晰,教学认真规范。曾获得县级高考质量奖和校级先进个人、优秀备课组长。

张延政:从事高中生物教学中治学严谨、教学研究方面积极探索,勇于实践,曾获地区高中生物毕业会考成绩三等奖,两次被评为校级优秀工作者的殊荣,两次获得县级主管教育部门的奖励。

张学荣: 参加工作以来,教学有一套自己的方法和措施,能大胆的探索教学并用在教学实践中,多年担任高三生物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多次获得县级高考质量奖和校级优秀工作者。

刘忠东:历年来担任高中生物一线教学,经验丰富。长期致力于多媒体教学研究,并形成大量课件,对多媒体教学有一线教学经验,并形成自己的理念,待到全校师生的认可和赞许。

刘娟娟:从事高中生物教学中治学严谨、教学研究方面积极探索,探究思路清晰,教学认真规范,课堂教学优秀,两次被评为校级优秀工作者的殊荣,两次获得县级主管教育部门的奖励。

常承霞:从事高中生物教学中治学严谨、教学研究方面积极探索, 在会考中成绩优秀,获学校领导和师生的好评。

高生俊:从事高中生物教育教学以来,在各类刊物上发表论文十多篇,在课堂教学中经验丰富,特别在生物实验和实践方面经验丰富。获州级优秀指导教师奖、全国中学生生物竞赛省级指导优秀奖、教学质量奖。

张红兵:从事高中生物教育教学工作以来,治学严谨、勇于创新、大胆探索、业务能力娴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把握新课改的理念,主要探索多媒体辅助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都是各师范院校本科毕业生,学识水平、治学经验、业务能力、教学成绩、课堂教学都是一流的,为我校的生物教学水平提高和生物教学成绩提高做了贡献。

3.研究时间保障

所有参与者都上高二或高三的生物课,直接参与课堂教学设计,本课题组成员均为一线教师,全部时间均可用于教学研究。

4.学校一贯重视教研工作,对课题研究工作尤其重视,明确承诺:全力支持课题研究工作,足额保证研究经费。

上一篇:送温暖献爱心活动方案下一篇:税务所上半年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