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聋哑人犯罪新特点分析

2022-09-12

聋哑人, 即又聋又哑的人, 属于残疾人之列。我国刑法第十九条规定:“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 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这是我国刑法出于对聋哑人和盲人这一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 而采取较轻缓的刑事处罚政策。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更多的聋哑人开始走向社会, 为社会为自己创造和谱写新的篇章。但因各种原因, 聋哑人犯罪日趋增多, 由于我国相关法律、司法解释的滞后, 致使司法实践中, 涉及聋哑人犯罪有种种问题与困难, 迫使我们去面对和思考。

一、涉案人员主体身份特点

一是犯罪主体年龄年轻化且文化程度较低。近几年来, 聋哑人刑事犯罪案件中, 聋哑人的涉案年龄有近一半在25周岁以下, 且多为小学以下文化, 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年轻化趋势。此外, 女性聋哑人涉嫌犯罪比例占较男性更高。

二是犯罪人员籍贯外来化、无业化。由于自身生理缺陷和社会偏见, 聋哑人在社会就业中施本来就处于弱势地位。外来的聋哑人没有一技之长, 更难找到正当职业。故该群体因缺乏经济来源而不惜以身试法。

二、聋哑人犯罪案件特点

一是共同犯罪情况突出, 犯罪多为二人以上结伙作案, 分工协做。且聋哑人犯罪呈组织型、紧密型发展趋势。有的聋哑人犯罪团伙存在自上而下的等级制度, 团伙内部分工明确, “首领”进行统一调配和分工, 为防止成员流失, 还采用各种方法来笼络人心, 以控制其成员的人身自由。

二是犯罪手段趋于职业化。因涉案聋哑人无固定职业, 一些聋哑人长期固定从事犯罪活动。有的犯罪集团甚至规定“工作”制, 把外出作案称为“出去工作”, 对其成员进行“工作”安排, 并采取按日付酬、按“劳”分配的分配方式。

三是盗窃犯罪占绝大多数。在近三年起诉的聋哑人犯罪的案件中, 盗窃犯罪占绝大多数。其盗窃方式多集中在人员较多, 较为拥挤的公共场所, 如公交车上进行扒窃。

四是聋哑人犯罪案件查处难。办案实践中发现由于语言沟通障碍, 导致审讯难、取证难、查清真实身份难、查清前科劣迹难。首先是身份年龄问题, 他们被抓后, 往往称自幼父母双亡或被父母遗弃, 长期在外流浪, 对自已的姓名、年龄、家庭住址、亲属等情况一概不知或胡编乱造, 导致公安机关难以核实他们的年龄身份情况, 因而出现了类似“无名氏XX”等代号;有的明显已是成年人, 但仍坚持自已不满十六岁或十四岁。由于犯罪嫌疑人的年龄直接影响到其刑事责任能力, 而现行的骨龄鉴定办法还不足以明确确定其年龄。其次, 绝大部分聋哑人均是两人以上共同作案, 但由于案发后很难抓获全部作案人员。而被抓获者不但对自已的作案经过守口如瓶, 对其他同案犯的情况更是拒绝回答, 使在逃的案犯难以得到应有的处罚, 更难以深挖查明窝点, 抓获真正的幕后操纵者, 使打击犯罪的力度只流于表面。五是翻译工作规范性有待提高。一是诉讼程序有待规范。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着审查团伙案件时一人同时为多名犯罪嫌疑人进行翻译和公、检、法各诉讼阶段同时请一人进行翻译的情况, 难以确保口供的真实性和证据的有效性。二是翻译资质有待规范。由于通晓哑语人员较少, 翻译的人员自身素质参差不齐, 请翻译问题缺乏统一规定进行规范。

三、建议和措施

一是讲究办案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司法机关在可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手段, 在确保打击力度, 维护社会稳定的同时, 保障聋哑人的合法权益。主要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对于密集型和组织型的聋哑人团伙犯罪和恶性犯罪, 公、检、法应进一步形成合力, 增强打击力度, 有效抑制犯罪的上升势头。

二是对于偶犯、初犯应当以引导教育为主, 打击惩罚为辅, 根据法律规定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保障其合法权益。特别是对于未成年聋哑人, 应当充分考虑到其具有较强可塑性的特点, 从挽救的立场出发, 以求得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统一。

二是调动积极因素, 加强与聋哑被告人的沟通。在司法实践中, 对聋哑人犯罪案件的处理在某些方面可以参考未成年人犯罪案件, 在一些具体环节上加以完善, 以实现法律上的特殊关怀。三是拓宽聋哑人就业渠道。通过分析发现, 聋哑人犯罪嫌疑人均为无业人员, 做好社会保障工作是减少犯罪的有效途径之一。首先要注重对聋哑人的生活、生产技能的培养和训练, 使其掌握就业技能, 适应社会需要。其次是全社会应当共同关心弱势群体, 为其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四是建立聋哑人犯罪预防机制。首先是要建立家庭监控机制。其次由基层残联负责组织和管理组建聋哑人协会或俱乐部, 建立聋哑人与社会的沟通协调机制。再次, 要尽量满足聋哑人的各种合理需求, 从而消除聋哑人的不平衡心理, 减少犯罪。最后, 要发挥法制的抑制机制。应该在聋哑人中宣传典型案例, 使聋哑人特别是青少年聋哑人认识到犯罪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从而消除犯罪意识, 减少犯罪。

摘要:针对我国刑事政策对聋哑人的特殊规定, 随着社会的发展, 聋哑人犯罪也呈现出新的特点。本文试从司法实践中聋哑人犯罪出现的新特点进行分析,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聋哑人,犯罪,特点,对策

上一篇:《南方周末》新闻特稿的采写特点及发展趋势下一篇:建构主题文化铸造学校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