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安全生产管理概述

2023-01-06

第一篇:建筑安全生产管理概述

电镀生产计划管理的概述

价格不断地下滑,交货期的缩短,产品品质与服务更高的要求等,这些都表明了生产导向时代的逐步结束,顾客导向时代已开始到来。同时,也警示着茸企业经营者、生产管理者要去做好面对更大的考验和挑战的心理准备。

很多企业由于规模快速地扩充,电镀设备生产管理系统的制度建设未能同步跟上,,生产管理的模式未能及时随之调整,必然会导致管理的混乱,一些不正常的浪变成习以为常。诸如停工待料,无休止地加班,前后工序不衔接,材料、半的堆积,返工整修,生产计划频频变更,交货经常延迟,顾客抱怨等不正駕争的现象也会时有发生。

要保证企业生产顺畅如流水,生产管理部门作为企业运作的枢纽,必须真重视生产管理体系的建设,充分地运用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在短交期高品质、低成本的竞争压力下,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物流成本是企业的第三大利润源,如何降低物流成本和制造成本是生产譬管理的关键。为此,必须建立完善的生产管理运作系统。更多电镀设备,详见http://

第二篇:建筑构造专题概述

建筑构造技术专题综述

内容提要:通过对苏州科技学院新校区---石湖校区的某些建筑进行调研来对本学期所学内容中的三个专题(地下室防水防潮构造,变形缝构造,防火构造)分别进行分析与实际应用方面的调查总结。并提出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 关键词:地下室防水防潮构造,变形缝构造,防火构造

一、地下室防水构造 (—)设计思路

在上建筑构造课的开始,老师就说过建筑的防水构造是一个重点与难点,从上学期的墙体防水,坡屋顶,平屋顶防水到这学期地下室防水,从上学期的卷材防水,涂料防水到这学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自身防水„„,建筑的防水部位与做法真是层出不穷。但我自己总结了一下各种防水措施,做法虽然非常复杂多变,但基本原理大体类似,首先用耐水材料将建筑构件包住,即把水堵住,使之不与水直接接触。其次,一旦有了积水,要将水顺利的排走。

目前,地下空间的开发越来越普遍,若建造当地的地下最高水位高于地下室地面时,地下水不仅可以侵入地下室,且地下室外墙和底板还分别受到地下水的侧压力和浮力影响,地下室防水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地下室防水工程分为四个等级,各地下工程的防水方案应根据工程的重要性和使用要求按规定选定。 这方面内容再次不作具体介绍。目前我国地下工程防水常用的措施有卷材防水、混凝土构件自防水、涂料防水、塑料防水板防水、金属防水层等。选用何种材料防水,应根据地下室的使用功能、结构形式、环境条件等因素合理确定。一般处于侵蚀介质中的工程应采用耐腐蚀的防水混凝土、防水砂浆或卷材、涂料;结构刚度较差或受振动影响的工程应采用卷材、涂料等柔性防水材料。 他们的防水原理就像我上文提到的,将有可能与水接触的部位用防水材料完整的包上一层,把水堵住来达到防水目的。

(二)技术要点

(1): 卷材防水

卷材防水是以防水卷材和相应的粘结剂分层粘贴,铺设在地下室底板垫层至墙体顶端的基面上,形成封闭防水层的做法。根据防水层铺设位置的不同分为外包防水和内包防水。卷材防水有柔韧性、能适应结构振动和微小变形的优点,此外卷材的化学稳定性好,能抗一般地下水酸、碱、盐的侵蚀。

具体做法:在铺贴卷材前,先将基面找平并涂刷基层处理剂,然后按确定的卷材层数分层粘贴卷材,并做好防水层的保护。

当然,卷材防水也有一些缺陷,比如建筑结构不宜太复杂,外形应简单、方整、平面和剖面应尽量减少凹凸,否则不易保证质量。竣工后防水层也不容易检查,且难于检查维修。还有环境的温度不能太高,一般不应超过40度,否则应采取隔热措施。

(2):钢筋混凝土结构自身防水 从材料和施工两方面抑制和减少混凝土内部孔隙的生成,改变孔隙的形状和大小,堵塞漏水通路,从而提高混凝土自身密实性来达到防水目的。并通过加入化学添加剂以提高混凝土的抗渗能力。 这种做法最大的优点是将防水构造与结构本身一起设计,简化了施工,也减少了资源的利用。 (3):涂料防水

利用不透水的涂抹材料在地下结构的外侧形成整体连续不透水的固化层,从而达到防水目的。防水涂料易于施工,特别是在有转折的处所如某些管道出屋面处,与基层易于结合,而且不存在明显的接缝,整体性好。但由于涂料每层的厚度都有限,且直接涂覆在基层上易受其变形影响而开裂。

(三)发展状况

我个人认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自身防水是一种建筑发展的趋势,在相近的条件下首先考虑这种防水方案。因为它能利用结构本身作为防水的屏障,可谓一箭双雕,施工较为省力。与现代建筑设计观念也相符。首先建筑上不做无意义的装饰,其次,建筑构件可以有多种功能,就像起结构作用的柱子,梁等构件同时也可以作为立面造型的某些元素,这样就使得建筑更加精炼。

二、变形缝构造

(—)设计思路

第一次接触到建筑变形缝这个名词时,估计大家和我一样都有些纳闷,好好的建筑为什么要留条缝。事实上,大家都知道铺路时每隔一段就要空一点距离,为今后使用过程中的热胀冷缩提供了空间,这样来保证道路不会断裂。同样的道理,建筑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当然,建筑上的缝比道路要复杂,除了温度变化外,还要考虑地基不均匀沉降以及地震得因素。因此,建筑变形缝大体有三类: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有很多建筑物对这三种接缝进行了综合考虑,即所谓的“三缝合一”。

建筑变形缝的设计思路很简单,实际上就是把一个整体的建筑物从结构上断开,划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立的结构单元, 之后在变形缝处还要进行必要的构造处理,以保证建筑物从建筑的角度(例如建筑空间的连续性,建筑保温、防水、隔声等围护功能的实现)上仍然是一个整体。

我理解的设置变形缝实际上就是一种减少建筑各个构件之间相互影响的措施,这样,在不利的外界因素下,可减少对建筑物的破坏。

(二)技术要点

(1):伸缩缝

建筑构件因温度等因素的变化会产生胀缩变形。为此,通常在建筑物适当的部位设置竖缝,自基础以上将房屋的墙体、楼板层、 屋顶等构件断开,将建筑物分离成几个独立的部分。由于地面以下温度变化不大,所以伸缩缝一般只设在地面以上构件,基础不必断开。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应根据不同材料的结构而定。伸缩缝的宽度一般为20~30mm。

墙体伸缩缝:为防止外界自然条件对墙体及室内环境的侵袭,变形缝外墙一侧常用浸沥青的麻丝或木丝板及泡沫塑料条、橡胶条、油膏等有弹性的防水材料填充;

楼地板层伸缩缝构造:楼地板层伸缩缝内常用可压缩变形的材料(如油膏、沥青麻丝、橡胶或塑料调节片等)做封缝处理,上铺活动盖板或橡、塑地板等地面材料,以满足地面平整、光洁、防滑、防水及防尘等功能。

(2):沉降缝

若同一建筑物高低相差悬殊,上部荷载分布不均匀,或建在不同地基土壤上时,为避免不均匀沉降使墙体或其它结构部位开裂而设置的建筑构造缝。沉降缝把建筑物划分成几个段落,从基础至顶部完全分隔成段的竖直缝。通常设置在建筑高低、荷载或地基承载力差别很大的各部分之间,以及在新旧建筑的联接处。沉降缝的宽度与地基情况及建筑高度有关,地基越弱的建筑物,沉陷的可能性越高,沉陷后所产生的倾斜距离越大.其沉降缝宽度一般为30~70mm,在软弱地基上的建筑其缝宽应适当增加。

(3):抗震缝

建造在地震区的房屋,地震时会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地震设防烈度为6~9度地区,应按一般规定设防,包括在必要时设置防震缝。设置目的是将建筑物分隔为较小的部分,形成相对独立的防震单元,避免因地震造成建筑物整体震动不协调,而产生破坏。防震缝一般基础不用断开,当防震缝与沉降缝结合设置时,基础也应断开。

(四)实例调研

我这次选择了石湖校区的教学楼进行了调研,是湖校区的教学楼基本都是井字形的庭院式布局。东西方向的距离较长,因此,为了给构件的热胀冷缩提供空间,必须在长立面上设置伸缩缝,相应的楼面也需设置。

正如前文所说,变形缝只是将一个整体的建筑物从结构上断开,但建筑的使用空间,立面造型等仍然是一个整体。

三、防火构造

(一)设计思路

建筑物的防火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问题,从建筑构造这门学科来讲,重点研究的是防火分区以及安全疏散。

防火分区指的是在建筑物中采用耐火性较好的分隔构件将建筑物空间分隔成若干区域,防止火灾扩大蔓延。其实与上面所讲的变形缝类似,就是减少各个构件之间的互相影响已达到减少破坏欲损失的目的。

安全疏散讲的是建筑物发生火灾时,人员必须尽快撤离。为此要求建筑物应有完善的安全疏散设施,为安全疏散创造良好的条件。简单地说,就是发生火灾是,人们可以方便的找到与之相近的楼梯或出口,以便迅速逃生。

(二)技术要点

(1):防火分区与防火分隔

水平防火分区一类高层:1000m2 二类高层:1500m2 地下室:500m2设有自动灭火系统的防火分区,其允许最大建筑面积可增加1.00倍;当局部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时,增加面积可按该局部面积的1.00倍计算。高层建筑内设有上下层相连通的走廊、敞开楼梯、自动扶梯、传送带等开口部位时,应按上下连通层作为一个防火分区。高层建筑中庭防火分区面积应按上、下层连通的面积叠加计算。也应将其当做一个防火分区。

各防火分区之间应用防火墙隔开,防火墙由不燃烧体构成,耐火极限不低于3h。门窗要用防火门窗。值得注意的是,两个防火分区之间的防火门窗必须是甲级。----适用于当建筑物较大洞口时,应设防火卷帘。防火卷帘帘面通过传动装置和控制系统达到卷帘的升降。起到防火、隔火作用。

(2):安全疏散

一般规定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且应分散布置,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高层建筑内的观众厅、多功能厅、餐厅等,其室内任何一点至最近的疏散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宜超过30m;其它房间内最远一点至房门的直线距离不宜超过15m。走道的净宽不应小于1.3m(单面布房)或1.4m(双面布房)。疏散楼梯间及其前室的门最小净宽不应小于0.90m。

出口附近设置疏散楼梯。楼梯间应靠外墙,宜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当不能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时,应按防烟楼梯间规定设置。

楼梯间应设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楼梯间的首层紧接主要出口时,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内,形成扩大的封闭楼梯间,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防火措施与其它走道和房间隔开 入口处应设前室、阳台或凹廊,前室面积不小于6平方米。

(三)发展状况

上构造课时,老师一再强调,防火设计是建筑设计中最容易产生危险的一项内容。而且如今,建筑物的跨度,高度不断增加,也使得防火设计的重要性和难度不断提升。

从建筑构造来讲,我觉得首先还是要防火分区设置的到位,然后材料的选择不能掉以轻心,立面的门窗洞口在设计时也要符合防火规范,而不是仅仅考虑造型或者功能。

(四)实例调研

我选择了石湖校区的图书馆作为调研对象。整个建筑呈大写L型,总建筑面积近4万平方米,主楼11层,裙房4层。建筑功能大体分为图书区,办公区,苏州名家工作室与展厅。

防火分区:该图书馆内没有明显有危险根源的房间。对于危险辐射面大的房间如报告厅,设计者把它放在了一楼,有两个房间入口,且与建主出入口很近,十分便于火灾时的疏散。从整个建筑来讲,设计者把阅览这一相对人流量大的功能体放在了高层建筑的裙房内,裙房高三层和四层,疏散起来相对方便。而高层主体即5层和5层以上的部分就是人流量相对较少的办公区和名家工作室。一旦发生火灾,因为人相对少,即使较高,人们也能够有序的撤离。

图书馆的功能分区很好的体现了防火分区的规范要求。每一层上,各个功能体都是组团布置,组与组间用防火墙进行相对分隔,有效的减少了火势在水平方向的蔓延。以图书馆的一层为例,三个功能体通过共享大厅联系在一起,但是各个功能体又有防火墙等物件隔开。即流线是通达的但阻止火势蔓延时有效的。而且他们的面积都未超过1500平方米,符合最大面积要求。其他各层与一层类似。

图书馆的中庭周围都设有防火卷帘门。一旦火灾,放下中庭卷帘门,中庭就可以变为一个独立的区域,尽量使火势不向其他区域蔓延。在垂直方向上,由于该图书馆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楼板都是由钢筋混凝土制成的,耐火性能好,能够有效阻止火势相垂直方向蔓延。

安全疏散:以图书馆一层为例分析,首先,出口均匀分布在建筑的四周,有利于人们向各个方向疏散。而且,每个防火分区都有至少两个出口。第二,人员密集的房间如报告厅,在一层有两个门,间距大于5米,整个报告厅大约25*18,满足室内任何一点至最近的疏散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宜超过30m的规范。第三,整个建筑内的走道宽度几乎都大于2.0m,很宽敞,满足最小净宽度要求。最后,有分析图可以清楚地看到,出口附近都设置了疏散楼梯。一旦火灾发生,楼上的人可通过疏散楼梯下至一层,然后马上找到出口离开建筑。 该图书馆每层都设有室内消火栓,感烟感温和手动、自动报警系统,喷淋系统等,且各个防火门上方和走道墙壁设有安全出口标志。便于人们认清方向。

该图书馆内的疏散楼梯都为有乙级防火门隔开的封闭式楼梯,但是有好几个楼梯无法做到自然通风采光,于是这些楼梯的顶上安装了排烟阀。楼梯宽度基本在1米5左右,适于疏散。且每个楼梯都有防烟前室,面积超过6平方米,比较宽敞。该图书馆均以隔墙为防烟分区手段,没有挡烟垂壁和不低于顶棚半米的梁作防烟手段。

四、结语

通过这一年建筑构造的学习,我有两点深刻的体会。第一,记得老师在第一堂课时得讲的一句话,建筑构造的做法千变万化,但是原理通常很简单,因此学构造时要注意对实例背后原理的掌握。而不是基于表层做法。

第二,建筑构造我觉得不是一般人理解的设计课的辅助课程,很多时候,构造设计也是建筑设计很重要的一部分,尤其在做立面造型的时候,很多元素的比例尺度问题最终会化归为构造尺寸的问题。在大三的四个设计中,我也发现自己逐步增强了这一方面的敏感度,每画一笔,都会想一下相关的材料与构造问题。的确,关注材料与构造是一个建筑师成熟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1.《《建筑构造与材料》》

2.《《建筑构造原理与设计》》

班级:建筑1012 学号:1020101207 姓名:周佳卿 日期:2013.6.17

第三篇:大冶市学校安全与后勤保障管理工作概述

提升后勤保障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大冶市学校安全与后勤保障管理工作概述

以学生吃、喝、住、洗、用、学、安全、健康为主要内容的学校后勤工作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基础和保障,是落实《规划纲要》中“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重要指导精神最基础、最直接、最现实的举措。近几年,我市学校安全管理工作以加强学校安全规范化建设、构建七大体系为重点,确保了学校无重大责任事故的发生。后勤保障管理工作以“后勤标准化示范学校”建设和“四个创建”活动为抓手,先后投入资金5500余万元加强后勤设施建设,先后两次被《中国教育报》典型推介,得到全国人大副主任顾秀莲、国务委员刘延东等国家领导人的肯定,被评为“全省后勤保障管理先进县市”,实现了“领跑黄石、创新全省、影响全国”的预期目标。

学校安全管理实现大跨越。我市历年来高度重视学校安全工作,特别是近几年,重抓过程管理,开展学校安全管理规范化建设,建立了规范管理长效机制,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强学校安全规范化建设的意见》、《大冶市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防范标准(试行)》、《大冶市学校安全规范化建设综合考核评价方案》等重要文件,构建了领导、责任、制度、教育、防范、应急、评价等“七大安全管理体系”,创新推出了十多项管理制度,形成了全方位安全教育网,制订了考核评价标准,定期对学校安全工作进行综合评价,并将考核结果同教师绩效工资、评优晋级、干部选拔任用相挂钩。通过学校安全管理规范化建设,形成了“上下齐抓”的良好工作局面,连续6年实现“零事故”。

后勤设施建设实现大突破。近年来,我市新建、改扩建食堂20

幢,新建和维修改造宿舍32幢,新(扩)建校园超市26个,改扩建旱厕34个,新建澡堂12个,添置餐桌椅、钢架床、洗衣机、蒸饭柜、消毒柜等各类后勤设施5000多台件,新增绿化面积9.3万平方米,全市共评出“放心食堂”“文明宿舍”“放心超市”“绿色生态校园”74个,“后勤标准化建设示范学校”11所,70%以上的寄宿制学校实现了“十有八配套”建设目标,一些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生活设施和管理水平已赶超城区学校。

后勤基础管理实现大提升。近年来,全市各校以“精细管理”和“人性服务”为目标,在食堂管理中创新推出了定期招标、民主管理、责任追究、成本核算等20多项制度,创造性开展了学生帮厨、厨师比武等系列管理活动,在宿舍管理中,养成教育实现常态化,积累了“六无八有”、“十个一条线”、“五上墙”、“七统一”等成功管理经验,在校园文化、卫生、绿化、美化等管理中,制定了一系列规范制度和评价细则,后勤管理成功经验已编印成册在全市学校推广。

学生营养干预实现大丰收。我市在全省率先成立大冶市学生卫生营养促进会,并以促进会为平台成功实施了“学生饮用奶计划”、“学生营养配餐”和“菜篮子工程”三大营养干预工程。目前,全市每年有4万学生喝上“课间奶”,推广范围拓展到了农村学校;有1.2万学生吃上营养配餐,试点工作正在稳步推广;有45所学校建成蔬菜副食基地,累计出产蔬菜45万公斤,出栏牲猪1900余头,出产成鱼45000余公斤,近20所学校实现蔬菜自给或基本自给,学生营养健康水平迅速提升。

第四篇: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的概述与发展展望

(一) 摘要: i.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的介绍

ii. 本学科在当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iii. 未来发展主要方向及趋势

iiii. 个人学习本专业的计划与打算

(二) 关键词: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通风、空调、太阳能、地源热泵

1.1.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主要培养从事室内环境设备系统和建筑公共设施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管理及国民经济各部门所需的特殊环境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1.2.主要课程: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建筑环境学、机械设计基础、自动控制原理、流体输配管网、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建筑给排水工程、建筑电气、空调技术、制冷技术、供热工程、设备自动化、锅炉及锅炉房设备、工业通风、建筑设备自动化、高层民用建筑空调设计、燃气工程、建筑设备工程预算等。

1.3.本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暖通空调、城市燃气、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1.4.专业已往的发展:在我国,以前本学科的学科基础与热能动力工程一致,即以传热学、流体力学和工程热力学为基础。这些与当时的国情是符合的。建国初期,我国的重工业基础薄弱,因此当时主要发展重工业。而且,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不高,迫切需要解决的是温饱问题。因此,那时本专业的主要应用领域多是工业建筑环境的控制,侧重采暖通风。科学技术是用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的。随着我国经济的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使的本专业的应用领域扩展迅速,而且迅速向民用建筑普及,对本学科的技术发展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自1999年新专业目录在全国的实施以来,原“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工程”专业就正式更名为“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了。这个改变不仅仅意味着专业名称的改变,更重要的是随着国际上本学科科研与技术应用的发展,人们对本专业的认识加深,对本专业有了更明确的定位。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随着科学技术、教育理论的进步,人才的培养方式、专业内容、教学方法、课程体系等均有了相应的改进以适应社会不断变化的需要。

1.5.现在这个专业越来越与室内环境息息相关,专业的涉及面也越来越广、宽。广到只要涉及到室内空气品质的地方都需要,宽到冷藏场、办公室、家庭环境、工厂等等。这一切说明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的应用范围之广,但也正应为应用范围广,要解决的问题多,专业更是在面对困难与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发展。特别是在控制室内空气品质的过程中,由于影响室内空气品质的因素复杂,人们的住房环境中的现代化产品增多,如空调、电脑、冰箱、电视、各种装修材料等等。因而人们在解决室内空气污染的问题,只能处于比较被动地位。还有建筑能耗的问题。2008年建筑能耗约占我国社会总能耗的28%。据建设部测算,2020年—2030年左右,我国建筑能耗将占总能耗的30%—40%,达到欧美目前的比例,超过工业,成为全社会第一能耗大户。由此可见,加强建筑节能是我们必须面对的。

2.2009年12月7日—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这是继《京都议定书》后又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全球气候协议书,毫无疑问,对地球今后的气候变化走向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这是一次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虽然最后哥本哈根会议未达成具法律约束力协议,但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承诺:延缓二氧化碳的排放,既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而且中国的自主减排不附加任何条件。

2.1.1.节能减排,事关重大,建筑能耗在我国总能耗中占了如此大的比例,自然的建筑节能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间,提得最多的是“生态建筑”、“绿色建筑”。目前可再生能源技术尤其是太阳能技术已成为建设节能建筑住宅的首选。其中,太阳能热水器与建筑结合的工程应用是实现节能建筑的重要措施。太阳能热水器是一种节能、环保、经济、使用方便的绿色能源产品,应用

太阳热水器是解决我国广大居民生活用低温热水和工农业生产低温用热的现实、经济、有效的途径,具有广泛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市场潜力。由此,如何在建筑中结合太阳能技术来降低建筑能耗应该是“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这个学科以后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2.2.其次,地源热泵系统在中国快速发展,是行业节能发展的方向之一。因此,地源热泵也应该是“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这个学科以后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据统计,2005年,我国地源热泵系统的应用面积约为3000万平方米,这一数字到了2007年上升至8000万。可见,地源热泵伴随着中国节能减排政策的步伐,未来的发展空间广阔。

2.3.在学习这门专业时,我们首先应该摆正态度:认真、仔细、踏实、创新。要学好专业的基础,有了一定的专业基础后,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解决问题,实践能力。还要在实践的过程中找到自身的不足,进而将自己的专业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参考文献: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概论》卢军主编

《建筑环境更新设计》高祥生著

《建筑环境设备控制技术》刘耀浩主编

《冷热源工程》主编龙恩深;编著黄忠[等]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3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2

第五篇:建筑安全管理论文建筑安全论文

浅谈建筑企业现代安全管理

[摘要]随着宿迁建筑业的发展,实行现代安全管理已成为我们安全生产的当务之急。本文结合目前安全生产状况,就现代安全管理的含义,危险源辨识、控制,应急救援预案和企业文化谈些粗浅的认识。

[关键词]建筑企业 现代安全管理 现代安全文化

一、现代安全管理的含义

现代安全管理以消除人的不安全状态为中心,其重要特征是强调以人为核心的安全管理,把安全管理的重点放在激励职工的士气和发挥其能动作用方面。把保障职工生命安全当作预防事故的首要任务,充分调动每个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让职工人人参与安全管理。同时,现代安全管理十分注重企业领导者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以“一把手”负责制为核心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现代安全管理体现了系统安全的基本思想,以危险源辨识、控制和评价为管理工作的基本任务。企业要不断改善劳动生产条件,控制危险源,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从企业全局考虑,把管理重点放在危险源控制的整体效应上,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使企业达到最佳安全状态。

二、现代安全管理中危险源的辨识

系统安全理论认为,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源(Hazard)是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系统安全的基本内容就是辨识系统中的危险源,采取措施消除和控制系统中的危险源,使系统安全。

按其在事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危险源可划分为两类。作用于人体的过量能量或干扰人体与外界能量交换的危险物质是造成人员伤害的直接原因。这

些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称作第一类危险源。导致约束、限制能量按照人们的意图流动、转换和做功的措施失效或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称作第二类危险源。

第二类危险源往往是一些围绕第一类危险源随机发生的现象,它们出现的情况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第二类危险源出现的越频繁,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越大。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第一类危险源在事故发生时释放出的能量是导致人员伤害或财物损坏的能量主体,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决定事故发生可能性的大小。

在我国的安全管理实践中,往往用“事故隐患”来描述事物的不安全状态,用“三违”(违章操作、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来描述人的不安全行为。这种传统的安全管理是以查找隐患、评估隐患和治理隐患以及反“三违”为中心的安全管理。但这些只是一些表面现象,属于第二类危险源中的一部分,或控制方面出了问题的第一类危险源。

根据现代安全管理理念的要求,有必要把对“事故隐患”和“三违”的表面、局部的认识进化到对“危险源”的本质、整体的认识,从而实现对事故发生机理认识的重要飞跃。

三、现代安全管理中危险源的控制

安全技术措施是消除、控制危险源,防止危险源导致事故,造成人员伤害和财物损害的工程技术手段,采取安全技术措施的基本理论依据是能量意外释放论。

控制第一类危险源的安全技术,这包括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和避免或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两类,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的基本出发点是采取

措施约束、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防止其意外释放,常采用的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有以下几种:一是消除危险源;二是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三是隔离。避免或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其基本出发点是防止事故时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达及人或物,或者减轻对人或物的作用。

第二类危险源是一些围绕第一类危险源随机出现的物的故障、人失误或环境因素,控制它们是一件十分困难的工作,主要应从防止物的故障方面考虑,可以通过三条途径来减少物的故障,即采用安全系数,提高可靠性和设置安全监控系统。其次是采取在系统,设备的一部分发生故障或破坏的情况下,在一定时间内也能保证安全技术措施,即故障—安全设计(Fail-Safe)。一般来说,通过精心的技术设计,使得系统设备发生故障时处于低能量状态,防止能量意外释放。

四、现代安全管理中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

《安全生产法》第六十八条规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此规定是针对我国特大生产安全事故频繁发生的现状作出的,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也是现代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应急救援预案主要包括:(1)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机构;(2)应急救援预案的日常协调和指挥机构;(3)相关部门在应急救援中的职责和分工;(4)危险目标的确定和潜在危险性评估;(5)应急救援组织状况和人员、装备情况;(6)应急救援组织的训练和演习;(7)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的紧急处置措施、人员疏散措施、工程抢险措施、现场医疗急救措施;(8)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的社会支持和援助;(9)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和经费保障;(10)应急救援预案的其他内容。

五、现代安全管理中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一种弥漫于企业组织各方面、各层次的组织风气、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在生产经营和管理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观念形态、文化形式和价值体系的总和。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关心人、重视人、尊重人、调动人的积极性。由于安全的基本目的是保护人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安全文化更能够体现“为了人”和“人的管理”的人文特点。

安全文化管理是企业的一种精神,没有全体人员的参与,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安全文化。为此,管理层应运用现代管理的方法,公布企业的安全政策、业绩以及存在的不足;加大安全宣传与培训力度;鼓励全体员工参与企业的安全工作;收集反馈信息,对安全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予以重视;调动员工的安全积极性、自豪感、责任感,使每一个员工感受到企业的安全离不开自身的努力,促使所有的员工都密切关注安全,强调人的因素在保证安全上的主导地位,并以此提高企业的整体安全文化水平。安全文化建设的关键在于企业的领导层。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是企业全体职工,在安全文化建设中起基础作用的是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对安全的理解力。建设安全文化的核心是完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从根本上预防事故。

上世纪末,建立安全管理体系问题受到世界各国和中国政府的重视。1999年10月国家经贸委颁布了《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认证标准(试行)》,要求企业建立符合该标准要求的现代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并开始试行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认证工作。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是系统化、结构化、程序化的管理体系,是遵循PDCA管理模式的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

上一篇:监狱应急队伍职能运作下一篇:家用中央空调如何清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