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生命意义有感范文

2022-06-10

第一篇:观生命意义有感范文

观生命意义展室感想

叹兮,赞兮

------观生命意义展室再次步入生命意义展室,已是第三次进入这间并不大的屋子。

大一入校,第一次进入这里,记得那天没有阳光。第一次接触这些,有些震撼。

大二参加第一次党课学习,第二次来到这里,记得那天下了小雨,没有带伞,一路上,想想展室里那些沉默的遗嘱,心中有无限滋味。

大三,今天,再次步入这里,遗照依旧,遗嘱依旧,气氛凝重依旧。是的,这里,这间不大的屋子,躺着它盛不下的灵魂。每一次,眼睛都不忍离去,又不忍看去。他们的照片上,没有畏惧,没有遗憾,“我志愿将遗体捐献给祖国医学事业……”,他们,没有要求,甚至没有骄傲。如此朴实的,简单的,留下这样的遗嘱,志愿将遗体捐献给祖国医学事业,仿佛是原本该做的事。

站在这里,我的心底对他们的敬叹从未减过一丝一毫,只是今天,我想说说自己想到的其他的事。

遗体捐献,是指自然人生前自愿表示在死亡后,由其执行人将遗体的全部或部分捐献给医学事业的行为,以及生前未表示是否捐献的自然人死亡后,由其近亲属将遗体的全部或者部分捐献给医学科学事业的行为。遗体捐献可用于器官

移植:如捐献角膜、肾脏等一个或数个器官,用于患者的角膜移植、肾脏移植等器官移植。可用于临床病理诊断及解剖:通过病理解剖,明确诊断,可以进一步研究疑难病症,总结经验,提高诊断水平,以达到帮助更多人摆脱病魔的目的。可用于医学院校解剖教学:供医学院解剖课医学生观摩和解剖,使后人能够享受更好的医疗服务。可用于塑化教学及科普教育展览,提高整个社会的健康意识。

遗体捐赠意义深重,不管是对于病人、医学院校、还是国家民众,不管是近看还是远虑,然而,每天每年,有多少人离世,又,有多少人愿意将遗体捐献?我们无法知道确切数字,我们都明白前一个数字很大很大,后一个数字很小很小。而在中国,尤其如此,古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中国人讲究落叶归根、入土为安、完整离去,火化尚有很多人难以接受,等不要提将遗体捐献……在百度里输入“为什么会有人反对或不愿意捐献遗体器官“,得到这样的答案:”谁愿意把自己的身体或器官给别人搞来搞去的啊,再说了现在的捐献流程大家都不清数,不知道自己的身体或器官会捐到哪里?是不是真的帮助了需要的人,万一你捐献了,却被别有用心的人拿来赚取暴利,这就是谁也不希望的!“

我的声音或许弱小,我的逻辑或许不清,可在这里,我依然想大声说出来:生命的意义在于活着,那么努力踏实生

活,活出每一天的精彩和幸福,而无论由于什么原因,当死亡是无法回避的现实,坦然的,去面对。灵魂或有或无,信就在,不信就无,遗体大可捐献给需要的人,心安则灵魂就安。捐到哪里我们无从得知,但必然会被需要的人所用。借助遗体器官谋取暴利的人或许大有人在,但必然不得安宁,也必然终会受到该受的惩治。国家已经在出台完善相关法律政策,我们有理由相信,遗体捐献中的问题会被慢慢解决。

末了,在此,此时此地,面对着这些静默铺在展室里的遗嘱,我想深深鞠躬,你们会被永远记得、敬仰、学习,作为中医院校的一名学子,我将尽心学习,无愧于学校的培育和期待,无愧于今天的所思所感。

第二篇:参观生命意义展有感

——奉献自己,照亮他人

针灸学院10级中医康复班万孟瑶

参观生命意义展,无论你去了多少次,每一次的感触都有所不同,国家红十字会为无偿捐献遗体的个人建造了元宝山庄奉献碑,这座丰碑是对遗体捐献者的缅怀,更充满了对他们心系祖国医学事业的无限敬意,崇高精神的魅力是永恒的,崇高精神的力量的巨大的,玻璃橱柜里一篇篇遗嘱是他们一生崇高精神的追求,是崇高道德境界的实践。

当我们看到这些朴实无华却感人至深的遗嘱时,心灵的震撼是那么强烈,无论是为新中国的建立立过战功的革命老前辈,还是文化发展史上留下精神财富的知识分子,无论是默默无闻地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的工人、农民,还是为他人的健康兢兢业业奉献一生的医务工作者,他们把自己的遗体奉献给医学事业的同时,也留下了崇高的、不朽的精神。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有的人一生庸庸碌碌,无为而终,有的人却用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是可贵的,“春蚕到死丝方尽”,他们的生命是精彩的,是没有遗憾的,是我们后人去顶礼膜拜的典范。

在2013感动中国颁奖礼上,也出现了遗体捐献者,颁奖词是这样写的:“何处春江无月明。正是花样年华,你却悄然离开。你捐出自己,如同花朵从枝头散落,留得满地清香。命运如此残酷,你却像天使一样飞翔。你来过,你不曾离开,你用平凡生命最后的闪光,把人间照亮。”12岁的何玥因肿瘤扩散至脑部组织,2012年11月脑死亡,在她听说自己的生命只剩3个月时,决定将自己的器官捐献给需要的人。为了给小何玥治病,何玥父母已经欠下了10万元的债务。但为了完成女儿的遗愿,他们拒绝了器官捐献的补贴,也从未主动找过接受何玥器官救助的患者。他们想以最美的方式,实现女儿的“最美愿望”。

“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将生命的伟大绽放的无比耀眼。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这也是党员必须履行的义务。

我校的遗体捐献者钱雅勇副教授,在部队医院从医20年,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广受好评,在我校工作期间,作为日语专家,工作勤勉,兢兢业业。她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事业,热爱生活,一生曾在多个岗位上从事过不同的工作,受过不公正待遇,但始终无怨无悔,她心系中医药事业发展,为医学教育事业做出了最后的贡献。

生命的意义就在于,无论你是谁,无论你身处怎样的处境,你都能用有限的生命创造无限的价值,雷锋曾经说过“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能永远不干,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一起的时候才能有力量。”

这种奉献精神日日温暖着我们、震撼着我们、引领着我们,让我们在人生海海中寻找到了前进的方向;这种奉献精神夜夜激励着我们、警醒着我们、鞭策着我们,让我们努力实现自身的价值;我们会时刻牢记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克己奉公,多做贡献!

第三篇:参观生命意义展室有感

大善大爱

——参观生命意义展室有感

上善若水,大爱无言。这是一次精神境界的升华,更是一次灵魂的洗礼。生命意义展览室用嘴简单的方式向我展示了一个崇高的境界,一种令人肃然起敬的品质。

2010年4月17日我有幸随着党校来到参观生命意义展室。展室简单的陈列、朴素的装饰,但是整个室内的气氛、每个文字间所流露的感情深深触动了我。

展室陈列了遗体捐献者的遗嘱。他们生前从事的工作各部相同,但是他们无偿捐献自己的遗体嘱托是相同的,他们的遗嘱反映的崇高道德境界是相同的。

有一位医学爱好者的遗嘱里写道:“我想人死之后火葬也好土葬也好,又有什么价值呢?为什么不做一些有益于人们的事情呢?……本人有生之年在医学上没有贡献,死后愿将遗体献出,作为在医学上的贡献,培养出更多的医务工作者,救人之患,以此了却本人多年的夙愿。”

看着这简简单单的数行文字,我的心里却波涛汹涌,敬仰之情油然而生,我深感自己的渺小,他的崇高道德境界令我望尘莫及。我为这社会做了什么?我为他人做了什么?

想到当年在上解剖课时,某些同学对标本的破坏和污蔑,我对此深感可耻,但是我当时没有制止,没有对其进行教育,对此我进行自我

检讨,自我悔过。我应该时时以党员的要求要求自己,除了自己不断完善自我,积极地向党组织靠拢,还要向周边的人宣传我们政党,帮助他们向党组织靠拢。现阶段的我,作为一名大学生,只有不断地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同时助人为乐,克己奉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这才能从某个很小的方面对得起党,对得起政府,对得起人们,对得起那些前人。

上善若水,大爱无言。这就是大善这才是大爱!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过多的语言,让我向这些遗体捐献者致以深深地敬意!

中医学院***

第四篇:参观生命意义展示有感

2013年3月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参观了天津医科大学生命意义展室。作为一名天津中医药大学的积极分子,我感受力良多。特别是讲解员对生命意义的讲解,更是让我从内心深处感悟到生命奉献的真谛。

“我为欢乐而生,为欢乐而死,在我的坟上安放悲哀的安琪儿是不公平的”。 ”在主题为生命的意义的展览中,我看到了很多遗体捐献者写下的遗书或者遗体捐献书,以及他们的家人子女朋友写下的证明信等,令人感触颇多。他们都不是一时的冲动,有些先辈在他们很年轻的时候就已经做好了这样的打算,有些前辈由于自己的疾病原因很早就写下了证明,他们中还有些是夫妻双双做了这样的打算。他们中有工人,医生,学者,军人,教授,可是不论是身份如何,他们本着无私奉献,大爱无疆的精神奉献了自己的一切。

他们的奉献精神让我不禁思考,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怎样活着才算有意义?活着为自己还是活着为他人?这是每个人都要考虑的问题。站在展室里,我被一种高尚的力量所吸引。这些捐献者的身份各不相同,但遗嘱都无一例外地感人肺腑,催人泪下。这些珍贵而特别的遗嘱饱含着逝者对奉献真谛最透彻的理解,对医学事业最无私的支持。“祖国就是我的母亲,我的妈妈把生命给了我,现在我要离去了,我同样只能把生命归还给我的母亲--祖国。”;“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人总有一死,这是自然规律。我志愿将遗体无条件地奉献给祖国医学科学事业(包括眼角膜)。”;“我的尸体很有科研价值。一生动过8次手术,身上有10个刀口。为了后世人的幸福,早日攻克癌肿,我决心、家属也同意,我死后将尸体献给天津医学院科研用。”;“活着助人为乐,死了也要助人为乐” 奉献是不计报酬的给予,是“有一分热放一分光”,是“我为人人”。奉献者付出的是青春,是汗水,是热情,是一种无私的爱心,甚至是无价的生命。奉献对我而言,就是要在爱的召唤之下,把本职工作当成一项事业来热爱和完成,从点点滴滴中寻找乐趣;努力做好每一件事、认真善待每一个人,全心全意为学生老师服务,履行一名共产党员的职责,秉承奉献精神。努力地用这份爱去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用大家的无私奉献编织出事业的美丽蓝图。

先辈们为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他们不需要华丽,不需要地位,他们要的,只是平平安安,坦坦荡荡的幸福生活。只要能挽留住脆弱的生命,对他们来说就是最大的幸福。在面对死亡的时候,他们想的是回报社会,他们感恩的心给了他们释怀的勇气,他们用他们的真诚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使我们不得不停下脚步,去思考生命的真正意义。

第五篇:观《生命线》有感

生命线—观后感

肇东广播电视台韩明哲

为深化广大党员干部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认识和理解,党支部组织广大党员和领导干部观看电视片《生命线》。

《生命线》。全面系统的讲述了,我们党的光辉发展历程,从解放战争,到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四代领导集体团结带领人民。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把党的群众路线作为推进社会发展,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重要法宝,通过观看该纪录片,让我感受到了我们党在90多年里的发展历程,通过讲述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发展历程以及我们无数优秀共产党员的感人故事,让我了解到了我们的党在风云变幻、天翻地覆的近一个世纪的岁月里所依靠的力量——那就是我们的人民群众。我们的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我们党早在建党之初就把自己植根于群众之中,把代表和维护群众利益作为自己的政治追求,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党的纲领强调要把工人、农民、和士兵组织起来,深入群众,

动员群众,依靠群众,组织群众。人民群众是推进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既是马克思的历史观,又是共产党人科学世界观的基石。通过观看陈毅将军的淮海战役以及红嫂的故事,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当时人民群众的力量和他们坚定的信念。人民为了支持共产党的工作,老区人民把最后一碗米当军粮,把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把最后一件棉袄盖在担架上,把最后一个儿子送到战场上。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动着我们,也激励着我们。

纪录片中讲述了古代希腊神话中的大力士安泰,在离开了大地的庇护就变得不堪一击,让我深刻的认识到再强大的政党一旦离开了生养他的大地母亲人民群众,就断了地气,像安泰一样,不堪一击。这个故事让我意识到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是党的事业不断发展壮大历经艰辛而生生不息的源泉。

在我们党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进程中,涌现出了无数优秀的党员,他们是时代的先锋楷模,是映衬共产党人心灵的镜子。我们兰考县县委书记焦裕禄为了人民群众夜以继日,不断奋斗,最终积劳成疾。还有我们云南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以晚年幸福为代价承包荒山种树奉献给宝山人民一片精神财富。还有我们的孔繁森、任长霞、郑培民等无数优秀党员,他们是人民的好儿女,以自己的好作风和优秀形象在人民心目中树立起了一座座永远的丰碑。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

动践行着我们党为人民服务的神圣宗旨。

曾经的北大荒,如今的北大仓,沧海桑田,现在已经是共和国第一大粮仓,北大荒的巨变绝不是大自然演变的结果,而是几代垦荒人用劳动和智慧创造的人间奇迹,更铸就了北大荒精神“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这就是我们北大荒人的精神。北大荒人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终于将5万多平方公里的莽莽荒原,建成了闻名遐迩、举世瞩目现代化农业的黑龙江垦区。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承传中熠熠生辉,这是我们北大荒人的骄傲,也是我们要永远铭记和坚持的北大荒精神。

通过观看这次的纪录片,让我对我们党的根本路线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屏幕中的画面任然在我脑海中不断浮现,此时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们现在的安逸生活,是我们的前辈用他们的热血和他们的生命换来的,是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用自己对党的无限忠诚信仰换来的,我做为一个共产党人,也将在未来的生活中,秉承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将其发扬下去,为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继续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把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作为战胜各种曲折和困难的生命线。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作为新时代的共产党人,我们更要铭记于心,把我们党的精神发扬下去。为实现中国梦共同努力奋斗。

上一篇:工商局学习心得范文下一篇:公司晚宴邀请函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