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食品农业经济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中国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

摘要:农村土地流转问题一直以来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是“三农”经济的稳定与高效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党中央和国务院也高度重视土地流转和利用问题,从2004年至今已经连续14年发布中央一号文件,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和富农的新政策,充分体现了我国政府对土地问题的高度重视。由于我国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速度加快,导致大量农村劳动力转向城市,从事非农产业,由此出现了农村土地弃耕、撂荒和粗放经营等现象。为了更好地发挥有限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迫切需要改变我国当前农地小规模分散经营的现状,在稳定土地产权关系的前提下,通过解决土地“三权分置”和规模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促进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良性发展。但是目前我国的土地流转效率一直不高,在实践中面临着很多方面的阻碍因素。因此,进行中国土地流转问题和目标模式不仅有利于实现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水土资源安全,而且有利于加快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建设。本文全面系统地分析了国内外土地流转中土地地租、土地产权交易市场、规模经营、法律制度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马克思土地地租理论及其土地产权效益的平衡化对我国土地流转的作用;总结了邓小平关于农村改革的重要论述及其对我国农业发展的作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的“两权分离”,明确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方向是集体经济,农业发展的动力是科学技术;高度概括了习近平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置”的重要论述及其对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与适度规模经营的推动作用,发展现代农业和进行农村改革的关键在于进行土地流转和多种形式的规模化经营。坚持家庭经营的主体地位,促使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和合作经营等经营方式的创新化,尽快建立新型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要“三化”带“三农”,用产业发展的最新理念来经营农业。同时,运用西方土地产权的增效、激励、约束和匹配功能,农业经济学的土地级差地租理论和发展经济学的创新农业技术、转变农业发展和增长方式等理论,并以这些理论为指导,以解决我国土地流转的问题,完善土地流转体系,推进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的发展。其次,研究了土地流转的一般规律。在探讨了城市化发展、市场化发展、农业现代化、二三产业发展、法律诚信规范化、社会保障完善等土地流转的社会经济基础与土地流转的关系的基础上,剖析了市场化发展、农业经济效益低和经营者利益差是影响土地流转的主要原因。城市发展、劳动力转移、规模经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土地交易市场的建立是土地流转的动力和前提,“两权分离”到“三权分置”的多元化土地流转方式,从而推动了种粮大户、能人经营、集体经营、家庭农场、协会经营、专业合作社、农业科技企业(企业带动型)、股份制经营、金融科技股份综合型等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模式的发展。揭示了土地流转对推动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增强资源配置和农业经济与社保体系建设的作用等土地流转的一般规律,分析了影响土地流转的若干因素及其运行机制与发展趋势。第三,首次系统剖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土地制度改革与土地流转的成效与问题,剖析了不同土地流转模式的特点、功能与可持续能力。系统分析了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至2012年十八大和十八大以来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政策演变、土地流转对我国农业经济和农民收入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并阐述了土地非粮化利用、市场中介和土地银行匮乏、土地利用监督机制缺失、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农业补贴与土地经营权分离、农田基础设施落后、规模化社会化服务欠缺、农民技能素质低等土地流转规模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分析了转包、出租、转让、抵押、互换、入股、信托等土地流转方式的优缺点及其对土地流转的作用,探讨和研究了种粮大户、能人经营、集体经营、家庭农场、协会经营、企业带动、专业合作社、股份制经营和公司+合作社+股份制+科技+金融+互联网综合型等9种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模式的基本情况、特点、作用及前景,通过其缺点与长处、功能与作用、适应区域与范围、生命力与可持续能力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种粮大户生命力与可持续能力较弱,更适宜近期的土地流转;集体经营、能人经营、协会经营型、企业带动型生命力可持续能力处于中等水平,更适宜中、近期的土地流转;而家庭经营、专业合作社、股份制和公司+合作社+股份制+科技+金融+互联网综合型具有较高的生命力可持续能力,适宜中、远期的土地流转。第四,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提出了我国土地流转的检验标准、基本原则和目标模式。通过借鉴美国、法国、日本、以色列等农业发达国家土地流转经营的成果经验,确定了我国土地流转是否有利于农业现代化与规模经营、是否有利于农民增收、是否有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资源安全、是否有利于推动土地经营权的合理流动等4项检验标准和坚持农民自愿、保障农民权益、坚持因地制宜、坚持土地农用、兼顾公平和效率、坚持适度推进等6项基本原则。研究提出了我国土地流转的近期、中期、远期和未来土地流转的总目标和目标模式,其中未来总目标模式为大规模、超大规模的公司+合作社+股份制+科技+金融+互联网金融科技股份综合型模式,甚至跨国现代农业集团经营模式,大规模或超大规模的股份制家庭经营模式、股份制专业合作社及其一体化模式将会占据一定的份额;总目标为职业农民约占总人口的10%,农村土地全面流转、规模经营面积5000-20000亩/个以上,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和品牌化智能规模农业占全国农业生产总量的80%,农业gdp比重下降到5%,人均粮食产量500kg以上,有机绿色食品保证率100%,粮食净出口量占5%以上,智能化生产覆盖率和资源利用效率达80%以上、农民收入翻两番达到9万元。近期土地流转呈现多元化模式并存,家庭农场、专业化合作社、能人经营、企业带动型等模式将逐步占据主导地位,其次为种粮大户、集体经营、协会经营型等模式,大规模的股份制经营、金融科技股份综合型经营模式则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目标为农村土地流转达到40%~50%、规模经营面积平均500-1000亩/个以上,市场化水平达40%以上、信息化覆盖率50%以上、有机绿色食品保证率30%以上、资源利用效率提高30%以上、农民经济收入增加50%左右。中期目标模式为日益发展成熟的家庭经营模式、股份制经营模式、专业合作社及其一体化模式、企业带动型模式、集体经营模式等中等规模以上的土地流转模式占绝对优势,大规模的家庭农场、股份制专业合作社及其一体化模式、股份制经营模式、金融科技股份综合型模式得以发展,所占的份额将逐步扩大,现代化农业跨国公司将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兴起和发展;发展目标为农村土地流转流转率达到65%以上。通过股份制或市场的有偿转让等将土地集中连片,规模经营规模平均2000-10000亩/个,市场化水平达到70%以上,信息化覆盖率80%,智能化覆盖率30%以上,形成以知识创造为中心的技术生产体系,实现科技化农业生产,使有机绿色食品保证率50%左右、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到60%以上,农民经济收入翻一番,形成相对成熟的市场经济体系。远期目标模式为中等规模的家庭农场、企业带动型模式、集体经营模式、专业合作社、股份制经营等土地流转模式将升级换代,大规模的股份制家庭农场、股份制专业合作社及其一体化模式、金融科技股份综合型模式所占的份额将首次超过中等规模以下土地流转模式的总和,出口创汇农业遍地开花,现代化农业跨国集团日趋成熟;发展目标为全面实现农村土地的自由流转,流转面积占家庭承包地总面积的85%以上,市场化水平达到90%以上,规模经营规模平均2000~5000亩/个,农业生产全面实现生态化、智能化的特色现代化农业,有机绿色食品保证率75%以上,信息化覆盖率100%,智能化农业60%以上,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到65%以上,人均粮食产量480kg以上,农民经济收入增加150%以上,形成发达的市场经济体系、良性生态循环的高效农业生产体系及现代化农业跨国集团群体。最后,提出了实现我国土地流转目标模式的路径和对策建议。针对我国土地流转的问题与目标模式,研究提出了深化改革、市场资源优化配置、城市反哺乡村、工业支援农业、发展规模经济与智慧农业等实现我国未来土地流转目标模式的路径,以及强化农民技能教育、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资本化运作、完善城乡一体化土地产权流转市场与流转银行、拓展经营权实施保险制度、科教服务引领产业品牌化与标准化、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城镇化建设、创新土地流转法律诚信机制和推进“一带一路”跨国现代农业发展等11条实现我国未来土地流转目标模式的对策建议,为推进我国土地流转与规模经营提供了科学依据,并促进和激发我国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品牌化的现代农业发展与壮大。

关键词:土地流转;问题;一般规律;检验标准;基本原则;目标模式;路径;对策

学科专业:国民经济学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土地流转问题研究的基本情况

一、土地流转的概念

二、国内土地流转问题研究概况

三、国外的土地流转问题的研究概况

第三节 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研究拟解决的问题

二、研究思路与写作框架图

三、研究方法

四、可能的创新与未来研究方向

第一章 指导本文研究的相关理论及运用

第一节 马克思的土地产权理论

一、马克思的土地产权理论的基本概括

二、该理论与本论文相关联的核心内容

三、该理论对本论文的指导作用

第二节 邓小平关于农村改革的理论

一、邓小平关于农村改革的论述

二、该理论与本论文相关联的核心内容

三、该理论对本论文的指导作用

第三节 习近平关于农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重要论述

一、习近平关于农村土地流转及经营权的重要论述

二、该理论与本论文相关联的核心内容

三、该理论对本论文的指导作用

第四节 西方的土地产权基本理论

一、西方土地产权理论的基本概括

二、该理论与本论文相关联的核心内容

三、该理论对本论文的指导作用

第五节 农业经济学理论

一、农业经济学理论的基本概括

二、该理论与本论文相关联的核心内容

三、该理论对本论文的指导作用

第六节 发展经济学理论

一、发展经济学理论的基本概括

二、该理论与本论文相关联的核心内容

三、该理论对本论文的指导作用

第二章 土地流转的一般规律研究

第一节 土地流转的社会经济基础

一、城市化发展与土地流转

二、市场化发展与土地流转

三、农业现代化和二、三产业发展与土地流转

四、法律诚信规范化与土地流转

五、社会保障功能的完善与土地流转

第二节 土地流转的一般规律性要求

一、土地流转的原因

二、土地流转的前提

三、土地流转的方式、模式与动力

四、土地流转的作用

第三节 土地流转因素运行机理与发展趋势

一、影响土地流转的若干因素

二、土地流转的运行机理分析

三、土地流转的发展趋势分析

第三章 中国农村土地流转的问题研究

第一节 目前中国土地流转的基本概况

一、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2012 年十八大前

二、2012 年十八大——2017 年

第二节 土地流转的方式与模式

一、土地流转采取的主要方式

二、土地流转经营模式、特点、作用及前景分析

三、不同土地流转经营模式的比较研究

第四章 国外土地流转问题研究

第一节 美国土地流转的问题

一、美国土地流转的简况

二、美国土地流转的成功经验

三、美国土地流转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美国农业土地流转模式对我国的借鉴

第二节 以色列土地流转的问题

一、以色列土地流转的基本情况

二、以色列土地流转的成功经验

三、以色列土地流转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对我国土地流转的借鉴

第三节 日本土地流转的问题

一、日本土地流转的基本情况

二、日本土地流转的成功经验

三、日本土地流转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对我国土地流转的借鉴

第四节 法国土地流转的问题

一、法国土地流转的简况

二、法国土地流转的成功经验

三、法国土地流转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对我国土地流转的借鉴

第五章 我国土地流转的未来目标模式

第一节 土地流转成功与否的检验标准

一、有利于促进农业现代化、规模化经营

二、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

三、有利于推动土地经营使用权合理流动

四、有利于粮食安全和资源安全的保障

第二节 土地流转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农民自愿的原则

二、保障农民权益的原则

三、坚持土地农用的原则

四、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原则

五、因地制宜的原则

六、坚持适度推进的原则

第三节 未来土地流转的目标模式

一、土地流转的未来总目标(2050 年市场经济高度发达阶段的基本内容)

二、近期土地流转目标模式(2020 年市场经济快速发展阶段的基本内容)

三、中期土地流转目标模式(2030 年市场经济水平较高发展阶段的基本内容)

四、远期土地流转目标模式(2040 年市场经济水平发达阶段的基本内容)

第六章 实现未来土地流转目标模式的路径和对策建议

第一节 实现未来土地流转目标模式的路径

一、深化改革,优化土地制度,推进土地规范化流转

二、城市反哺农村,实现城乡土地一体化流转

三、工业支援农业,推进土地规模化流转

四、发展适度规模经济,推进土地集中连片和规模流转

五、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推进土地专业化流转

六、发展智慧农业,提升土地科学流转

第二节 实现未来土地流转目标模式的对策建议

一、增强农村劳动力的专业化,鼓励农业出种田能人、农机大工匠

二、建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服务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

三、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吸纳转移农民

四、鼓励农民财产权资本化、承包权资本化、经营权多元化

五、建立完善的城乡一体化产权流转市场和流转银行,提供足量支持

六、拓展经营权,服务经营主体,实施保险制度,确保经营收益率

七、为经营者提供科教支持,综合支持引领标准化、品牌化发展

八、建立农村社保体系,解除农民后顾之忧

九、加快城市化和小城镇化建设,促进农民市民化

十、制定土地流转法律,保护承包权,给农民吃定心丸

十一、推进“一带一路”农业建设,树立中国品牌农业,积极参与跨国现代农业

参考文献

上一篇:成人教育目标创新探析论文提纲下一篇:一体化物流管理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