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2022-12-10

中国画具有博大精深的文化背景,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 深受儒家、道家以及佛教的影响。中国画与西方绘画不同, 它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和造型表现方法, 和古诗词的结合也十分的紧密, 因此中国画也具有诗意性。自顾恺之始, 文人已经步入画坛, 并逐渐形成了中国画诗化的特质, 影响至今。到了宋代, 以苏轼为代表的文人画思潮将这种特质推向了成熟的顶峰。他们不拘泥于形似, 在画中抒情寄兴, 状物言志。从题材、技法而至形式, 都是为了适应审美意趣的要求而产生, 以诗意入画, 放大了绘画艺术的审美愉悦功能。

在艺术概论中虽然把艺术的作用划分为教育作用、认识作用、审美作用, 但是中国艺术本身具有强烈的思想表现性, 所以艺术的本质性因素仍然是它的思想表现性。艺术家所崇奉和深受影响的政治的、哲学的、伦理诸因素对其形成的价值观念和因此而产生的思想感情, 这一切都会在其艺术作品中有意无意的流露出来, 中国画的诗意性特征也因此得到了一定的体现。对于中国画而言, 如何将诗意表达在画面中, 如何更好的传达画家的精神和情感, 如何用笔墨渲染表现, 是中国画诗意性体现的关键环节。

中国古典诗歌以抒情诗为主, 从《诗经》到唐诗三百首都是如此, 或借景抒情, 或借物言志, 或借事抒情。“诗以道志”, “道志”正是寄情。所以在“寄情”这个相同点上, 使得中国绘画巧妙的和诗歌联结起来, 相得益彰。苏轼在评王维的画时这样说, “味摩诘之诗, 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 画中有诗。”我们听过许多关于“诗画结合”的评价, 经典者当属于苏东坡。观者和作者产生了精神上的共鸣, 从他的诗中读懂其思想, 从他的画中品透其情感。《宣和画谱》中提到王维的诗句如“寒山转苍翠, 秋水日潺潺”、“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之类。读王维的诗, 仿佛欣赏到了一幅优美画作;赏王维的画, 又能从画中感受到浓浓的诗意。王维作画, 具有高度婉丽洗练的笔墨和清新淡雅的风致。

在重精神尚意趣的这个方面来谈中国画的诗意性, 表现最多的是在文人画领域, 而文人画也是中国画构成的一个重要部分, 是中国画诗意性发展的一个顶峰。比较知名的如吴门画派、扬州八怪等等。这些文人名士大都精通于诗、书及画, 他们因看透了官场的险恶, 也不满吏治的腐败, 便索性淡泊仕途, 游走于山水间, 在诗书画的互相生发中, 抒发心中的愤懑, 寄托自己的情怀。所以倪瓒这样说:“逸笔草草, 不求形似, 聊以自娱耳。”除了文人画派, 当然还要提到泼墨大写意创始人徐渭。他在生宣纸上任意挥洒笔墨, 在画上题诗, 把写意花鸟画的境界提升到能抒发内心情感的高度。诗书画的巧妙结合, 让观者体味到感性形象中寄寓和表现出来的强烈的内心情感。

中国画的艺术语言是博大精深的, 类型是丰富多彩的, 不同类型的中国画传递出来的诗意性之美也是有微妙差别的, 接下来就根据不同类型的中国画来赏析下不同的诗意美。

《老子》有语;“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水墨画正是体现了“道法自然”的根本特性, 通过水墨对自然景物进行赋色以达到“气韵高清“的意境。如范宽的《雪景寒林图》是表现北方雪景山水的巨作, 也是山水画诗意境界得以体现的佳作。图中雪峰高耸, 山顶密林丛生, 山脚寒林萧然, 前景寒水深湛, 中远景岸渚汀州, 远山雪雾弥漫, 含万千气象于幽深静谧之中。这幅画使人感受到一种摄人心魄的奇特魅力, 而且还可以体味出一种沉思和内省的精神境界。范宽也因此被誉为“得山之骨, 与山传神。”古人讲究内心感悟, 将作者的内心所感寄托于画作, 这种“因心造境”的方法使中国山水画的境界具有一种超自然的观念意味, 只有我们中国的山水画才能达到这样的诗意境界吧。

文人士大夫的水墨花鸟画不拘于陈法, 寄情于笔墨, 更多的追求笔墨意趣。如明代花鸟画家徐渭, 是明代写意花鸟画的杰出代表, 他以狂草般的笔法纵情挥洒, 在似与不似之间, 着眼于整体生韵的体现。他在生宣纸上充分发挥水墨的艺术表现力, 将写意花鸟画提高到可以抒发内心情感的境界。最著名的作品莫过于《墨葡萄图》了吧, 一句“笔底明珠无处卖”也让这幅作品得以流芳千古, 但它着实是诗画结合的典范之作。图中枝叶错落纷披, 一串串晶莹的葡萄仿佛是作者的泪滴, 徐渭以豪放泼辣的水墨技巧造成酣畅淋漓的气势, 并在画上题诗:“半生落魄已成翁, 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 闲抛闲置野藤中。”诗以行草书写, 字势跌宕起伏, 切合画意, 似乎象征作者坎坷的一生。诗书画的巧妙结合, 更让观者体味到画中的诗意境界和作者强烈而真挚的感情。

以笔活气, 以墨生韵。笔墨不仅是一种工具, 一种表现技巧, 而且寄托着画家的情感, 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内涵的载体。在人物画中同样也是需要通过笔墨来塑造人物形象, 表现人物的精神气韵, 传达画家的情思。南宋画家梁楷创造出减笔、泼墨的写意人物画, 用笔根据不同对象采取不同手法, 有的转折方硬, 有的潇洒似行云流水, 以笔墨之精简追求“气韵生动”的艺术效果, 开创了人物画的新境界。如他的《泼墨仙人图》, 寥寥数笔, 以水墨泼洒, 勾勒出仙人的醉态。仙人宽袍大袖, 坦露腹部, 步履蹒跚, 看起来既狂放不羁又滑稽可爱。没有过多的细节刻画, 而是抓住对象的主要特征, 表达其动态和神韵。写意不拘形似, 画法洗练, 令人感到浓浓的诗意韵味。

当我们对西方的具象和抽象有所了解后, 发现中国画和他们并不处于同样的美学境界。中国画是中和的, 在抽象与具象之间。中国画笔法是抽象的, 讲究书法用笔, 以书入画, 但最终展现在画面上的形象却是具象的, 因此它是一个从抽象到具象的过程。中国画的指导思想是“天人合一”, 强调人性与自然的融合, 将内心世界和自然世界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并延伸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感悟, 进一步追求精神美和自然美的融合。所以中国画相对西方绘画来讲, 并不是要通过画面真实再现自然世界, 它融入了画家的情感和思想, 带有一定的诗意性质, 是另一种美学境界。

参考文献

[1] 郭熙.林泉高致[M].山东画报出版社, 2010, 8:99-120.

[2] 李泽厚.美的历程[M].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1, 3:128-131.

[3] 李青.中国艺术与意象美学[M].三秦出版社, 2008, 8:130-141

上一篇: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临床分析下一篇:变压器差动保护误动的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