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水旱灾害应急预案

2023-04-20

第一篇:乡镇水旱灾害应急预案

乡镇地震灾害应急预案

地震灾害是指由地震引起的强烈地面振动及伴生的地面裂缝和变形,使各类建(构)筑物倒塌和损坏,设备和设施损坏,交通、通讯中断和其他生命线工程设施等被破坏,以及由此引起的火灾、爆炸、瘟疫、有毒物质泄漏、放射性污染、场地破坏等造成人畜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灾害。下面由小编给大家整理乡镇地震灾害应急预案,欢迎大家阅读参考。乡镇地震灾害应急预案篇1

根据国土资源部4号令《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和《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结合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及省地质灾害调查队调查,预测地质灾害的发展趋势,提出预防和防治措施,贯彻以“预防为主”的方针,为我镇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决策和依据,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避免灾害损失。

一、基本情况

(一)孕灾环境

红白段横跨多个大地构造单元,北西、南东两侧发育,北川——映秀大断裂和江油——灌县大断裂,中间则密集平行分布众多次发生断层,又被后期平移断层切割,形成网络分布格局,岩层破碎,节理裂隙发育,受长期地质营力的作用,特别是“5.12”地震后,岩体稳定的力学结构受到破坏。

该地区属中山沟谷切割地貌,高差大,地形陡,沟谷多呈“v”字型,水系发育,呈树枝状,水位随季节变化,汛期受暴雨影响陡涨陡落。

该区域植被覆盖率70%左右,局部受人类工程活动影响,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二)诱发因素

人类工程活动和降雨量,降雨强度是诱发地质灾害的主控因素。

(三)危险对象

区内工矿企业、居民点众多,交通线路原水系分布,旅游景点初具规模。地质灾害隐患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已制约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

根据以上因素,结合地质灾害调查成果,预测如下:

地质灾害发生的次数、规模及危害均将有所增加,红白是地质灾害高易发区。

1、松林村四组——木瓜坪地质灾害高易发区

该地区地形陡峻,地质构造作用强烈,矿山开采工程活动频繁,暴雨集中且强度大,洪水冲刷侵蚀作用强烈,特别是“5.12”地震后,该区域极易诱发和产生地质灾害,应特别注意广青路沿线、赵家坪滑坡、岳家山泥石流、干河口滑坡、马槽滩泥石流、将军岩崩塌、水磨沟地面塌陷等不稳定地质灾害。该地区地质灾害具有类型多、规模大、稳定性差、治理难等特点,严重危害矿业生产、农林生产、交通建设和职工居民安全。

2、红白镇地质灾害高易发区

该区沿石亭江和通溪河分布,受区域地质构造影响岩体破碎,完整性、稳定性较差。残坡积松散堆积物覆盖厚度大,河流、水位在汛期陡涨陡落,易引发滑坡。应密切注意椅子框潜在崩塌,石岗坪潜在滑坡及金河磷矿子弟校滑坡。瞿家山地裂缝有大规模滑坡发生的先兆,应加以注意。

3、峡马口地质灾害高易发区

红钟公路新修段危险性斜坡群,红金公路新修段危险性斜坡群,桦头尖——红星煤矿一带的泥石流等。

以上各区地质灾害的发生是明显的季节性,降雨量和降雨强度是诱发地质灾害的主控因素,地质灾害的发生主要集中在6-9月的汛期,要特别注意6月底-9月上中旬的区域性暴雨和局部暴雨对该区的影响,可能诱发该地区规模较大的地质灾害。

二、预防措施

(一)加强领导,认真贯彻执行有关法规和要求。

(二)制定地质灾害防御预案,落实预防措施,分户发放防灾工作明白卡。

(三)建立“群测群防、群专结合”的监测体系。

防御地质灾害是一项社会公益性工作,“群测群防、群专结合”是防御地质灾害的根本方针。大力宣传和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的科普知识,使广大干部群众掌握基本的地质灾害识别、监测、预报知识和避让措施,强化防灾、减灾和救灾意识。增强全社会防御地质灾害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有关部门和责任人在灾情发生时应及时出动,确保汛期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及时监测方法得当,组织避险措施得力,险情信息反馈迅速。

(四)完善制度,协调配合,增强应急反应能力。

红白镇已成立地质灾害防御领导机构,完善汛期值班制度,建立应急指挥系统,加强与防洪、气象、地震、救灾等相关部门的联系,及时掌握雨情、水情、灾情,为制定当地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提供正确依据。确保镇、村、组三级之间信息畅通,联系密切。

组织有关负责人和责任人定期或不定期对本地区重点地质灾害和危险区进行巡回检查,了解其发展趋势,督促有关部门落实预防措施,努力变被动救灾为主动防灾、减灾。

根据地质灾害分布情况,安排以下几条汛期巡回检查路线:

1、红白——西部惊奇欢乐谷;

2、红白——峡马口——钟鼎寺;

3、红白——观通桥——金莲池。

重点预防区域:

(一)赵家坪地面塌陷

1、采空区回填,采区预留保安矿柱,防止塌陷继续下陷和诱发新的地质灾害。

2、坑道闭坑道应严格按规范验收,特别是对采空区的处理,闭坑报告的提交应严格按程序,并要求真实客观反映井下情况。

3、禁止非法进入矿井挖掘残余矿柱。

4、搬迁采空区上部及塌陷影响区居民。

(二)岳家山泥石流

1、首先应要求治理泥石流上游形成区的滑坡、崩塌防止河道两岸的松散残坡积物淤积河道,切断泥石流的物质来源。

2、清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2页上一页[1][2]理河道中已经淤粉的松散堆积物,保证水流畅通,避免洪水直接冲刷坡积物。

3、重要建筑设施前方应修建楔形分流堤,防止被泥石流直接冲击。

4、关停区域内不合法小矿井。

5、未作治理工程时,应以避让为主,建议搬迁泥石流影响区居民,并禁止在该区域修建长久性建筑物。

6、应急路线应由中间向两侧撤离,随时保证道路的畅通无阻。

7、汛期应有雨情、水位、泥位专职值守,定期观测,形成数据体系。并定期上报。

(三)桦头尖泥石流

1、完善群防群测体系,长期应有专人观测雨情及泥位变化。

2、治理分水岭附近的滑坡,可采用坡改梯,坡面种草,坡脚稳拦,以防止大量松散物淤积河道。

3、河道被阻塞段应采用排导的方式,同时岩坡植树种草,减少水土流失。

4、径流区分段设立挡墙,逐级降低泥石流的冲击。

(四)红白镇松林村四组至木瓜坪村

由于“5.12”特大地震后,该区域形成了一个地质灾害带,虽然该村村民已全部搬迁到红白镇集镇区域临时安置,但也严重影响了行人和车辆的安全。

综合上述,应采取主要措施如下:

(一)加强领导,增强防危意识;

我镇非常重视该项工作,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镇有关部门负责人、各村支部书记为成员的防危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协调处理防危工作。

(二)根据各村灾害点情况,全面落实了预防方案和措施,落实了防御责任人,值班报警制度,重点地质灾害长期监测,监测人员要做好记录,建立了镇、村、组三级地质灾害防御体系。把灾害减轻到最低,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组织机构:

为了更好地落实汛期防灾预案、险情巡查、汛期值班、灾情速报、应急调查等各项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制度和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镇政府决定建立红白镇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抢险队。组成人员名单如下:

指挥长:

副指挥长:

应急分队成员:

红白镇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指挥系统由红白镇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指挥部以及各村、矿山企业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应急领导小组和抢险队组成。乡镇地震灾害应急预案篇2

一、总则

1.编制目的及依据

为保障地震应急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损失,维护社会稳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县地震应急预案》,结合我镇实际,编制本预案。

2.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镇行政区域内发生地震事件或周边地区地震对本镇造成影响的地震事件的应对处置。

3.地震应急响应分级与启动条件

3.1破坏性地震应急响应

本镇境内发生地震,或邻近地区发生地震波及本镇,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时,启动破坏性地震应急响应流程。

3.2有感地震应急响应

本镇境内发生有感地震,或邻近地区发生地震本镇有感时,启动有感地震应急响应流程。

3.3地震谣传事件应急响应

当本镇境内出现地震谣传,并对社会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造成一定影响时,启动地震谣传事件应急响应流程。

二、组织机构

成立镇抗震救灾指挥部,统一领导和指挥全镇地震应急与救灾工作。县抗震救灾现场指挥部成立后,镇抗震救灾先期处置工作结束。镇抗震救灾指挥部在县抗震救灾现场指挥部领导下,继续开展抗震救灾工作。

总指挥:

副总指挥:

成员:

三、主要职责

(一)破坏性地震应急响应

破坏性地震发生后,镇抗震救灾指挥部立即启动运作,召开指挥部会议,部署抗震救灾任务,开展地震应急先期处置。主要工作职责如下:

1.灾情收集与上报

分管民政的镇领导负责灾情收集与上报工作。地震发生后,立即带领尹曙亮、刘殿如等赶赴灾区。

(1)开展人员伤亡数量、地震灾区范围、建构筑物和基础设施破坏程度等调查;

(2)开展地震宏观异常现象、社会影响和地质灾害等调查;

(3)每隔1小时通过电话或通讯软件等向镇指挥部报告一次。

2.抢险救灾

镇长或党委副书记负责人员抢救工作。地震发生后,立即带领尹曙亮、刘殿如等赶赴灾区各村(居)。

(1)组织救援人员搜索营救被困群众,发动基层干部群众开展自救互救;

(2)配合上级救援队伍开展抢救工作。

(3)严密监视灾区火灾、易燃、易爆、有毒气体等次生灾害的发生,出现异常情况时,应迅速上报,并组织抢救队抢救人员和物资,防止次生灾害的扩大蔓延。

3.伤员救治

分管医疗卫生的镇领导负责伤员救治工作。地震发生后,立即带领孙刚、胡雪等赶赴镇卫生院和震区医疗点。

(1)组织开展伤员救治工作,视情况需要,在人员伤亡集中的村(居)设置医疗救护点;

(2)医疗救护力量不足时,提出请求支援方案。

(3)加强卫生防疫工作,配合上级卫生部门及时检查、监测灾区的饮用水源、食品等,实行重大传染病和突发卫生事件每日报告制度。

4.治安维护

分管治安的镇领导负责治安维护工作。地震发生后,立即带领石成喜、郑标等,组织派出所公安民警和骨干民兵分组行动。

(1)预防和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做好震区社会秩序维护工作;

(2)根据应急处置需要,对现场及相关通道实行交通管制;

(3)做好党政机关、水电设施、银行等重点目标保护工作。

5.宣传报道

分管宣传的镇领导负责,孙明军、孙志宇等共同参加,做好震后的宣传报道工作。

(1)通过各种手段动员全镇力量,积极参与抗震救灾工作;

(2)迅速与县地震部门取得联系,了解震情及地震发展趋势,按照上级统一口径,及时向公众发布震情、灾情等有关信息;

(3)做好舆情收集分析,每隔1小时通过电话或通讯软件等向乡(镇)指挥部报告一次,如有负面舆情,立即报告;

(4)配合上级做好媒体接待和社会各界来访工作。

6.综合保障

镇分管政工领导负责地震应急保障工作,李磊、邵坤等协助。

(1)做好全镇应急人员的生活保障工作。

(2)做好上级救灾人员接洽工作,协助安排办公、食宿、向导等相关事宜。

(3)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做好灾民转移安置、物资发放等工作。

(二)有感地震应急响应

有感地震发生后,镇党委和政府主要职责是:

1.尽快收集震情、社情信息,上报县政府;

2.加强防震减灾知识宣传,维护社会稳定;

3.协助地震部门开展地震科学考察等。

(三)地震谣传事件应急响应

当本辖区内或邻镇出现地震谣传并对社会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造成一定影响时,负责宣传报道工作的人员迅速收集掌握谣传范围、内容等基本信息,上报县政府及县地震局,协助上级公安、宣传、地震等部门做好谣言传播来源调查和宣传辟谣工作。

四、应急结束

地震灾害的紧急处置工作完成,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后果基本消除,灾区基本恢复正常社会秩序和生活秩序,上级抗震救灾指挥部宣布灾区震后应急期结束时,我镇地震应急结束。

五、其他事项

1.预案管理与更新

本预案由镇党委和政府按照有关规定发布并报县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备案。

为提高预案的科学性、时效性和可操作性,需及时对预案进行修订,预案的更新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

2.预案实施时间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施行。乡镇地震灾害应急预案篇2

1总则

1.1编制目的

高效有序地做好本厂应对突发地震灾害的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避免或最大程度地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职工生命和企业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1.2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9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2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

《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72号)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电力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9号)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

《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DL5027-93)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2013)

《电力企业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能安全[2014]508号)

《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九条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74号)

《电力企业综合应急预案编制导则》(试行)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大唐集团制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江苏省公司突发事件综合应急预案》

《大唐南京发电厂突发事件综合应急预案》

《国家地震应急预案》

1.3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企业处置地震灾害突发事件(含有感地震事件,下同)的应急处置和应急救援工作。

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2.1指导原则

应急管理应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应急处置要坚持快速反应、统一指挥、分级负责、企业内部自救与社会救援相结合的原则。

2.2总体思路

高度认识地震灾害可能带来的各种威胁和灾难,把预防和减少地震灾害引发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危害,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消除地震灾害可能引发生产安全事故的隐患;加强预防、预报、预警工作;做好应对地震灾害的思想准备、组织准备、预案准备、技术准备、物资准备。建立和完善防地震应急管理工作机制,加强应急救援装备建设,提高防范和应急救援处置能力,确保科学、有效、有序施救,将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同时防止发生施救过程造成人身伤害等次生事故的发生。

3事件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地震是地球内部介质局部发生急剧的破裂,产生地震波,从而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地面振动的现象。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的强烈的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称为海啸。地震是极其频繁的,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500万次,给人类生活造成很大影响。由于地下深处岩石破裂、错动把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出去,到地面引起的房摇地动称为构造地震。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破坏力也最大,约占全世界地震的90%以上。地震的一种基本现象是地面震动。强烈的地面震动可以在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内造成自然景观和人工建筑的破坏,如山崩、地裂(地表可见的断层和地裂缝)、滑坡、江河堵塞、房屋倒塌、道路坼裂、铁轨扭曲、桥梁断折、堤坝溃决、地下管道毁坏等。在有些地方还会造成砂土液化,以致地基失效,引起结构坚固的建筑物整体倾倒。在大地震后,震中附近地区可能发生地壳形变,即大面积、大幅度的地面隆起(或沉降)和水平位移。大地震还会激发地球整体的长周期自由振荡,产生余震。同时地震的直接灾害发生后,会引发出次生灾害。有时,次生灾害所造成的伤亡和损失,比直接灾害还大。地震引起的次生灾害主要有;火灾,由震后火源失控引起;水灾,由水坝决口或山崩壅塞河道等引起;毒气泄漏,由建筑物或装置破坏等引起;瘟疫,由震后生存环境的严重破坏所引起。

在地震灾害发生后,做好保人身安全、保厂用电、防止发生全厂停电事故,对确保电网安全运行,为本地区的抗震救灾提供电力保障,履行好本厂的社会责任,保一方社会稳定均有着重大意义。

4事件分级

按照地震灾害的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将地震灾害事件分为4级:

4.1Ⅰ级特别重大地震灾害

所在区域发生6.0级以上破坏性地震,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发电机组同电网系统解列,造成全厂对外停电,失去厂用电;虽未达到该震级,但造成特大影响的地震灾害。

4.2Ⅱ级重大地震灾害

所在区域发生5.5-6.0级地震,可能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人员伤亡事件发生。发电机组同电网系统解列、造成全厂对外停电;或未达到该震级,但造成重大影响的地震灾害。

4.3Ⅲ级较大地震灾害

所在区域发生5.5-5.0级地震,可能出现发电机组解列现象,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无人员伤亡事件发生。

4.4Ⅳ级一般地震灾害

所在区域发生4.0-5.0级地震。造成少量的经济损失,无人员伤亡事件发生,可能影响发电机组正常运行。

5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

5.1应急组织体系

5.1.1我厂成立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领导小组,是应急管理工作的领导机构,组员如下

(一)领导小组

总指挥:厂长

副总指挥:副厂长、纪委书记、工会主席、总工程师

成员:厂长办公室、安监部、设备部、工会、策划部、人资部、财务部、思政部、物资部、维修部、发电部、物业公司、燃料部、粉煤灰运输公司、实业总公司等部门行政正职组成

5.1.2应急管理领导小组下设以及办公室,是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办事机构,应急办公室主任由厂办公室主任担任,安监部、设备部负责人任副主任。

5.1.3突发事件发生时,成立现场应急指挥部,负责现场应急救援指挥工作,并根据现场需要成立现场抢险救援工作组、稳定生产工作组、综合协调工作组、安全保卫工作组、医疗救护工作组、物资供应工作组、善后处理工作组等。分别为:

1.抢险救援工作组

主任:人资部主任

成员:相关部门负责人

2.稳定生产工作组

主任:思政部主任

成员:相关部门负责人

3.综合协调工作组

主任:厂长办公室

成员:相关部门负责人

4.安全保卫工作组

主任:安监部主任

成员:相关部门负责人

5.医疗救援工作组

主任:人资部主任

成员:相关部门负责人

6.物资供应工作组

主任:物资部主任

成员:相关部门负责人

7.善后处理工作组

主任:厂长办公室

成员:相关部门负责人

5.1.4响应应急机构结构图

5.2应急组织机构的职责

5.2.1应急管理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1)贯彻落实国家及集团公司有关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

(2)负责突发事件应急决策和部署,负责指挥、协调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应急救援和决定应急结束等工作。

(3)统一协调和调度厂内一切有效资源进行事故抢险与应急处理。

(4)接受上一级应急处理指挥部对事故抢险与应急处理资源的统一指挥和调度。

(5)决定和宣布启动应急预案,负责组建各应急工作组。

(6)发生生产事故后,与有关政府部门配合,负责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事故调查,并对事故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

(7)负责对事故(事件)进行分析,制订反事故措施计划。

5.2.2应急办公室主要职责:

(1)负责突发事件应急组织机构的日常管理工作。

(2)组织、督促应急预案的编制、评审、备案和演练工作。

(3)负责监督防范措施和应急措施的落实。

(4)掌握应急处理和恢复情况,组织善后处置工作。

(5)负责汇总、通报事故(事件)应急处理的进展情况,归口管理安全生产方面的信息,及时向地方政府及上级有关部门等有关单位汇报。

5.2.3现场应急指挥部职责:

(1)接受应急管理领导小组的命令,具体负责现场的组织、指挥和调度。

(2)全面了解灾害的情况,确保科学、有效、有序施救,将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并根据现场实际及时调整应变措施。

(3)掌握灾情发展的趋势,防止次生事故的发生。及时做好与应急管理领导小组的信息联系,当人身事故或预测升级时,立即汇报。

(4)组织涉及相关设施的处置,必要时决定危险区域现场人员的疏散或撤离。

(5)调动、协调应急工作组参与抢险救援工作。

(6)具体负责应急后期处置工作,制定现场恢复的措施做好现场的保护工作。

(7)由应急管理领导小组授权,抢险救援结束后,宣布应急结束。

5.2.4应急救援现场各工作组职责:

5.2.4.1抢险救援工作组:由应急办公室主任或副主任组长,由事发部门现场抢险人员、其他分部抢险人员、厂长办公室、安监部、设备部、策划部、人资部、物资部、维修部、发电部、物业公司、燃料部、粉煤灰运输公司、实业总公司等人员组成。

主要职责:

负责人员伤害的抢险;被困人员的紧急救援;被困人员的紧急疏散;被困物资的抢险;抢修人员的防护用品的使用;抢险、抢修人员的自身安全;设备的抢险、抢修;抢险、抢修中技术支持;灾情过程中生产设备特殊运行方式安全技术措施的.审查;保证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指挥部提供技术支持;应急现场的通信畅通;抢救物资的采购、临时贮存、发放和回收;确保抢救物资质量;为应急救援提供物资保障。

5.2.4.2稳定生产工作组:由当值值长任组长,安监部、设备部、策划部、物资部、维修部、发电部、物业公司、燃料部、粉煤灰运输公司、实业总公司等人员组成。

主要职责:

负责运行设备的调度和电网的稳定;与省调联系,稳定机组运行;提供灾情引起设备破拆的技术支持;灾情过程中生产设备特殊运行方式安全技术措施的审查;负责保证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指挥部提供技术支持;协调生产运行设备的处置和运行操作;组织灾后的设备损失的评估;管辖范围内的设备运行操作;管辖范围内的运行和停役设备及现场的巡检;发现灾情及时汇报;运行设备事故预想的制订;保护事故现场;组织或协助事故调查。

5.2.4.3综合协调工作组:办公室主任任组长,由由厂长办公室、策划部、人资部、财务部、思政部、实业总公司等人员组成。

主要职责:

负责经总指挥授权向外发布灾情;经总指挥授权,负责联系人力和物资的外部救援;接待外来人员或应对外界媒体;组织救灾全过程的录像摄制;协调与外部应急力量;政府部门的关系;抢险现场人力资源的调配;负责撤离人员的安置;所需救援物资或人员的交通工具的安排;抢险现场,抢险、抢修人员的饮食供应;抢险现场,抢险、抢修人员的物品供应;突发事件信息的统一发布。

5.2.4.4安全保卫组:由安监部主任任组长,由安监部、厂长办公室部等人员组成。

主要职责:

负责突发事件应急现场的安全监督和管理;组织监督检查各部室、部门(分部)抢险救灾措施的落实;受灾场所的安全秩序;监督抢险、抢修人员的防护用品的使用;监督和预防次生事故的发生;生产、生活区域的安全警戒;物资运输和人群疏散等的交通畅通。

5.2.4.5医疗救护组:人资部主任担任组长,由医师、专职等医护人员组成。

主要职责:

负责组建抢险现场的医疗救护站;受伤者的紧急救助;与地方医院联手救治;与地方医院联系、护送被救治人员。

5.2.4.6物资供应组:由物资部主任任组长,由财务部主任及专职、策划部主任及专职等人员组成。

主要职责:

负责调集有效资源,提供最及时、最大限度的物资保障和供应;抢险资金的落实。

5.2.4.7善后处理组:由工会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由厂长办公室、人力资源部、工会等人员组成。

主要职责:

负责伤亡员工家属安抚、慰问和补偿;稳定员工情绪,确保生产自救工作顺利进行等工作。

6预防与预警

6.1风险监测

6.1.1风险监测的责任部门和人员

短期地震预报信息由厂部办公室负责接收。

6.1.2风险监测的方法和信息收集渠道

地震预报信息主要来自省(区、市)人民政府决策发布的短期地震预报。

6.1.3风险监测所获得信息的报告程序

厂部办公室接收到预报后应立即汇报厂地震应急指挥部有关人员。

6.2预警发布与预警行动

6.2.1预警分级

地震预警级别按照可能发生地震事件的严重性和紧迫程度,地震预警发布级别分为四级,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表示。

(1)Ⅰ级预警(红色):地震临震预警,未来10日内可能发生M≥5.0级地震。

(2)Ⅱ级预警(橙色):地震短期预警,未来3个月内可能发生M≥5.0级地震。

(3)Ⅲ级预警(黄色):地震中期预警,未来1年或稍长时间内可能发生M≥50级地震。

(4)Ⅳ级预警(蓝色):地震远期预警,未来数年到数十年强震形势的粗略估计与概率性预测。

6.2.2预警发布程序

厂部办公室根据省(区、市)人民政府决策发布的短期地震预报请示厂地震应急指挥部后,在全厂范围内利用媒体、网站、公告等形式发布相应级别的预警。

6.2.3预警发布后的应对程序和措施

各部门采取相应等级的应急防御措施,根据震情发展和建筑物抗震能力以及周围工程设施情况,发布避震通知,必要时组织避震疏散;对生命线工程和次生灾害源采取紧急防护措施;督促检查抢险救灾的准备工作;平息地震谣传或误传,保持社会安定。

6.3预警结束

收到省(区、市)人民政府决策发布的地震预警结束的通知后,由厂地震应急指挥部宣布全厂地震预警结束,思想政治工作部在全厂内予以发布。

7信息报告

7.1应急值班电话

突发生事件24小时接警电话:外线025-88010888内线8888

厂部办公室:外线025-88010011内线8011

集控室值长:外线025-88010888内线8888

辅控室:外线025-88010288内线8288

设备部:外线025-88010161内线8161

安全监察部:外线外线025-88010091内线8091

消防24小时值班:025-88010094内线8094

7.2即时报告

7.2.1发生地震灾害影响发电设备和已经因地震灾害发生其他事故时,有关岗位人员应迅速向当值值长和部门负责人汇报,接警人员立即向应急办公室和应急管理领导小组汇报。7.2.2发生Ⅳ级事件时,部门负责人及时宣布启动本部门应急预案,并向应急办公室汇报。

7.2.3发生Ⅲ级事件时,1小时内向地方政府、省能监办、江苏省公司报告;在应急处置过程中有人员伤亡时,应急管理领导小组应在1小时内把信息向上级单位通报。

7.2.4发生Ⅱ级及以上响应条件的事件时,应急管理领导小组应在1小时内向地方政府、省能监办、江苏省公司报告。

7.3报告内容

7.3.1内部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事件类型、发生时间、地点。

(2)事件原因、性质、范围、严重程度。

(3)事件已造成的影响和发展趋势。

(4)报告人姓名、单位及通讯电话。

7.3.2向上级单位的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企业名称、事故发生时间、受灾中心位置、企业受灾面积。

(2)事件简要情况。

(3)人员疏散、伤亡及财产损失情况。

(4)当前气象灾害情况。

(5)设备设施、建(构)筑物被破坏情况。

(6)道路交通管制情况.

(7)有无泄漏、环境污染等次生事件发生。

(8)现场应急物资储备情况,应急人员、应急设备、器材到位情况。

(9)已采取的措施和救援请求。

8应急响应

8.1响应分级

根据地震灾害的分级和分级响应的原则,的应急响应级别相对应分为四级。

8.2响应程序

8.2.1响应级别确定

应急响应分级按突发事件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级别相对应分为四级

发生Ⅰ级和Ⅱ级突发事件时,应急响应由集团公司、省公司组织实施,厂级配合应急响应;

发生Ⅲ级突发事件时,启动厂级应急响应;

发生Ⅳ级突发事件时,启动部门应急响应,各相关部门进入预警状态。

超出本级应急处置能力时,应及时请求上一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启动上一级应急预案。

8.2.2响应启动

(1)发生符合Ⅳ级响应条件的事件,部门负责人宣布启动现场处置方案。

(2)发生符合专项预案Ⅲ级响应条件的突发事件,由应急管理领导小组宣布启动相关专项预案

8.2.3响应行动

启动应急预案后,相应的应急指挥部门按所确定的响应级别进行应急行动,通知应急体系有关人员到位,成立现场指挥部和各工作组,召开应急会议,安排应急队伍进入事故现场,积极开展救助、抢险等有关应急救援工作。

8.3应急处置

8.3.1先期处置

8.3.1.1先期处置原则

(1)保三个优先,即:必须保证人员安全优先,防止和控制事故蔓延扩大优先,保护环境优先。

(2)以人员撤离为首先,保证不留死角,尽力抢救或被困人员,确保抢险人员的安全。

(3)确保发电设施不发生人为因素的损害,做好停电、停气(汽)、停水和停用转动机械的一切措施。

(4)确立警戒范围、明确疏散集合点,迅速组建现场的医疗救护站。

(5)积极筹备后勤物资。

(1)对是否转移群众和应采取的措施做出决策;

(2)对震损建筑物能否进入、能否破拆进行危险评估;探测泄漏危险品的种类、数量、泄漏范围、浓度,评估泄漏的危害性,采取处置措施;监视余震、火灾、爆炸、放射性污染、滑坡崩塌等次生灾害、损毁高大构筑物继续坍塌的威胁和因破拆建筑物而诱发的坍塌危险,及时向救援人员发出警告,采取防范措施。

(3)及时划分地震灾害危险区,设立明显的警示标志,确定预警信号和撤离路线;

(4)加强监测,防止灾害进一步扩大,避免抢险救灾可能导致的二次人员伤亡。

8.3.2应急处置

8.3.2.1应急救援指挥部应急措施

(1)收集汇总震情、灾情,向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和上级主管单位报告。

(2)启动地震应急预案,紧急部署抗震救灾行动。

(3)宣布进入震后应急期,必要时决定实行紧急应急措施,维护社会治安和道路交通秩序。

(4)根据救灾的需求,向政府部门和上级主管单位申请调遣抢救抢险队和医疗救护队赴厂进行人员抢救和医疗救护。

(5)查明通信破坏中断情况,采取应急措施沟通与外界的通信联系。

(6)查明交通中断情况,采取应急措施抢通交通运输,优先保证救援人员的运送。

(7)查明电力生产中断情况,采取应急措施保障抗震救灾应急用电。

(8)组织抢修通信、交通、供水、供电、排水等生命线设施。

(9)组织查明次生灾害情况和威胁,及时进行处置和防御。

(10)组织安置灾民,必要时疏散职工,保障职工食宿、饮水、医疗等基本生活需要。

(11)向公众公告震情和灾情,组织新闻媒体全面报道抗震救灾情况。

(12)明确避险场所:避险人员就近在厂前区、招待所前开阔区域、二期扩建端开阔场地、厂区西大门空阔场地暂时避险,听候下一步通知。

8.3.2.2生产系统各岗位人员应急措施

(1)发生地震时应按照“保人身、保电网、保主设备”的原则进行处理或避险;各工作(作业)区域在地震时应在第一时间内以所在区域最高岗位人员为组长立即组成本区域抗震临时指挥小组,组织本区域人员作业或避险,并争取利用各种通讯手段向高一级岗位人员保持联络畅通。

(2)发生地震时集控运行人员应坚守岗位,值长应通过各种通讯手段向有关领导及上级主管单位汇报地震情况。各值班员在值长指导下做好机组运行和事故处理工作,未接到避险命令不得离岗。在汽机房内巡检工作人员有条件的回到集控室避险,没有条件的自行避险,但应主动汇报值长自己的情况。所有岗位人员应立即戴好安全帽。

(3)氢站发生地震时应立即停止向发电机补氢,人员撤出至附近空旷区域避险,寻机将情况汇报值班负责人或上级领导;氢站检修人员应远离酸碱灌等有腐蚀性的溶液设备,远离电源或有可能带电的设备。

(4)脱硫、化学控制室运行人员在发生地震时应坚守岗位,在控制室避险。其他各值班员、污水处理站应紧急撤离值班室,向附近空旷区域避险。所有避险人员注意避险区域附近不能有高大建筑物、临时搭建的建筑物、不牢固的电线杆、建筑物等。

(5)输煤集控室人员应坚守岗位,所有人员戴上安全帽,根据情况躲到桌子下或墙角处;皮带值班员应停止皮带运行,躲在大柱子旁或较高大坚固设备下,距地面较低的立即撤离皮带间到空旷的地域;配电室人员应立即停止工作,尽快撤离到空旷的地域;斗轮机上的工作人员应立即将斗轮机悬臂落下,停止斗轮机皮带机运行,迅速撤离到悬臂平台上;重车、空车司机应立即停运设备,在驾驶室内或迅速撤离到空旷的地域。

(6)油区工作人员应迅速撤离到空旷的地域,严禁靠近油罐附近。

(7)在设备上工作的检修人员应立即停止工作,躲在大柱子旁或较高大坚固设备下,或撤离到空矿的地域。

(8)生产现场维护、检修人员立即停止工作,远离高温高压管道、酸碱等有腐蚀溶液之处、电源或有可能带电的设备,撤离到空旷安全的地方。距集控室较近的,应到集控室避险。

(9)化学水处理、办公楼、检修楼、食堂、招待所、运行公寓、单身公寓人员应立即在部门(厂)组织下有序撤离,在厂前区或西大门空旷地带避险,并组织清点好人员,按照事故预案成立抗震救灾小组准备救灾。

(10)避险时不要从天井下撤离,以防高空落物伤人。所有部位人员撤离严禁乘坐电梯。楼房内的人,要迅速远离外墙、门窗和阳台,选择厨房、卫生间、楼梯间等开间小而不易倒塌的空间避震;也可以躲在桌下、内墙墙根、墙角、坚固家俱旁等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避震;更不要盲目跳楼。室外的人要避开高大建筑物等,把包等软物顶在头上,或用双手护住头部,防止被掉落的玻璃碎片、屋檐、装饰物砸伤,迅速跑到空旷场地蹲下;楼梯往往是建筑物抗震的薄弱部位,要看准脱险的合适时机。

8.3.2.3通勤车辆应急措施

(1)地震发生时,车辆禁止行使。不得发车,关闭车门禁止人员上车,同时司机也要离开车辆。

(2)车辆在没有出发时发生地震,停止发车,紧急疏散人员到空旷地方,但不靠近高大建筑物。

(3)车辆行驶途中发生地震,立即减速靠边停下,疏散人员到空旷的地方。人员来不及下车时,乘员要抓紧车辆上的固定部位和车座位的靠背,减轻受伤程度。

(4)发生地震时,车辆停靠尽量要远离建筑物。如果不能远离,要保持镇定紧急疏散人员。

8.3.2.4职工食堂应急措施

(1)听到地震报警声,要保持镇定,听从后勤人员指挥。

(2)在餐厅就餐的职工在后勤人员的组织下按离出口“就近不就远”的原则散离,即按座位自左到右,自前到后撤离到餐厅外安全地方。

(3)迅速关闭、切断输电、燃气、供水系统和各种明火,防止震后滋生其它灾害。

(4)迅速开展以抢救人员为主要内容的现场救护工作,及时将受伤人员转移并送至附近救护站抢救。

(5)餐厅就餐震后撤离安置情况应立即汇报领导。

8.3.2.5绿化人员应急措施

(1)震时就近躲避,不可惊慌乱跑,首先关闭绿化专用设备。

(2)人员可撤离工作现场,尽可能作好自我防御的准备,要镇静,应该迅速离开烟筒、电线杆、围墙及高大建筑,跑向比较开阔的地区躲避。

8.3.2.6招待所、运行公寓、单身公寓应急措施

(1)服务员及时通知并组织房内人员快速疏散到紧急避难场所避险。

(2)人员下楼梯发生危险时,迅速躲避到楼梯的过道处。

(3)来不及跑出去时可躲到卫生间里和空间较小的房间。可用沙发靠背和柔软的物品顶在头顶上,躲在桌子下面或有较坚硬支撑的物体下面。尽量躲在光线能射到的地方。

8.3.3扩大应急响应

8.3.3.1现场应急指挥部对事故的发展态势及影响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估,并随时反馈给上级应急管理部门,为应急决策提供依据,如升级达到启动高一级响应程序条件,应及时提高应急响应界别、改变处置策略,同时向上级和社会救援力量求助。

8.3.3.2初步处理无效果或险情扩大时,应急领导小组调配机动突击队进行抢险救灾,同时向地方政府主管部门汇报、联系,请求社会力量进行抢险救灾。

8.3.3.3经应急处置后,事态难以控制或有扩大发展趋势时,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研究决定下达扩大应急响应命令。

8.3.3.4现场指挥部应随时跟踪事态的进展情况,一旦发现事态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有可能超出自身的控制能力,应立即向地方政府、调度和上级主管单位报告,由应急领导小组协助调配其他应急资源参与处置工作。

8.4应急结束

当地震灾害事件的紧急处置工作基本完成,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的后果基本消除,经震情趋势判断近期无发生较大地震的可能,灾区基本恢复正常社会秩序时,由厂应急指挥部宣布应急响应结束,思想政治工作部通过媒体、网站、公告等形式发布通知。

应急期间的临时紧急措施,由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宣布解除。

9后期处置

9.1善后处置

因救灾需要临时征用的房屋、运输工具、通信设备等应当及时归还;造成损坏或者无法归还的,厂财务部门给予适当补偿或者作其他处理。

9.2地震灾害损失评定

由厂设备部组织专家对地震现场灾害进行评估。

9.3社会救助

厂部办公室负责接受并安排社会各界的捐赠。

9.4保险和理赔

厂财务部应积极督促商业保险公司履行保险责任,快速勘查,快速理赔。

9.5调查和总结

厂部办公室负责组织对地震灾害事件进行调查,总结地震应急响应工作并提出改进建议,上报江苏省公司,必要时报送地方政府有关部门。

10应急保障

10.1应急队伍

应加强与社会应急救援力量的沟通,人力资源部应定期对消防员、医疗卫生人员及工程抢险人员进行地震应急技能的培训。

10.2应急物资与装备

10.2.1建立应急救援设施、设备等储备制度,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和装备。

10.2.2加强对储备物资的管理,防止储备物资被盗用、挪用、流失和失效,对各类物资及时予以补充和更新;建立与其它单位和供货商物资调剂供应的渠道,以备物资短缺时,可迅速调入。

10.2.3应急救援物资的调用由应急办统一协调,由设备部负责组织应急救援物资的储存、由厂办及物资部负责应急救援物资的调拨和紧急供应。

10.3医疗卫生保障

10.3.1人资部劳保专职负责应急处置工作中的医疗卫生保障,组织协调各级医疗救护队伍实施医疗救治,并根据造成人员伤亡特点,组织落实专用药品和器材。

10.4治安保障

10.4.1保安人员负责门卫警戒,事故现场治安警戒和治安管理,加强对重要物资和设备的保护,维持现场秩序,及时疏散群众。必要时请求柳新派出所协助事故灾难现场治安警戒和治安管理。

10.5经费保障

10.5.1在年初资金预算中设应急救援资金,从成本中列支,预算费用。主要用于应急物资的配备、预案演练、奖励和发生事故时的急用。

10.5.2会同省公司财务部做好应急救援专项费用计划,建立专项应急科目,保证应急管理运行和应急中各项活动的开支。

10.5.3发生重、特大事故时,若江苏省公司暂时无力承担,由集团公司协调解决,保证有足够的应急救援资金。

10.6通信与信息保障

10.6.1制定应急通信支持保障措施,保证在各种应急情况下都能够通信畅通,信息传递及时。

10.6.2完善应急指挥通信、网络系统,以移动电话、固定电话、行政电话、调度电话、无线对讲机为核心,建立有线和无线相结合的稳定、可靠的应急通信系统。

10.6.3公布应急汇报电话,并根据职务及任职人员的变动情况及时更新联系方式,同时将联系方式发放相关单位。

10.6.4应急指挥部与应急响应人员以及与集团公司、江苏能监办、江苏省公司、电网公司、地方政府办公室、安监局、公安局、消防支队、气象局、地震局、医疗机构等救援力量之间要通过有线电话、微波电话、手机等通信手段,确保24小时通讯畅通,并做到24小时有人值守。

10.6.5信息管理部门建立应急救援指挥通信系统以及运行维护机制,并保障信息安全、可靠、及时传输,保证应急响应期间通信联络和信息沟通的需要。

10.7交通运输保障

10.7.1厂办在应急响应时,保证及时调运有关应急救援人员、装备和物资。

10.8医疗卫生保障

10.8.1人资部劳保专职负责应急处置工作中的医疗卫生保障,组织协调各级医疗救护队伍实施医疗救治,并根据造成人员伤亡特点,组织落实专用药品和器材。

10.9其他保障

10.9.1成立以行政正职为组长的突发事件领导小组,以及突发事件专项小组的组织机构,明确职责分工、任务、目标和运作程序等。

10.9.2根据不同的突发事件建立专职或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加强应急队伍的建设,熟悉应急知识,充分掌握各类突发事件处置措施,提高其应对突发事件的素质和能力。

10.9.3配置完善的应急物资和技术装备,建立并落实严密的日常检查、维护等标准化管理制度,使各类事故处于可控状态,应急系统处于完备状态。

10.9.4对于可能发生的各种突发事件,针对每一类突发事件的特点进行具体分析,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并报大唐江苏省公司备案。

10.9.5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预案做好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同时根据总体预案切实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人力、物力、财力、交通运输、医疗卫生及通信保障等工作,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需要,以及恢复重建。

11培训和演练

11.1.1将应急管理培训工作纳入年度培训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应急救援和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使生产一线人员100%经过心肺复苏法培训,100%经过消防器材使用的培训,电气人员100%经过触电急救培训。

11.1.2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应急管理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本单位的应急预案体系构成,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应急程序、应急资源保障情况和针对不同类型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置措施等。

11.1.3如果预案涉及到社区和居民,应做好宣传教育和告知等工作。

11.2预案演练

应急预案的演练方式可以选择实战演练、桌面演练其中的一种,每年年度演练计划制定,全厂应急预案演练每年不少于22次,其中实战演练方式不少于4次,防汛类应急预案演练必须纳入其中。

12附则

12.1术语和定义

12.2预案备案

12.2.1本预案按照要求地方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南京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江苏能监办等单位评审后备案。

12.2.2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至少三年修订一次,有下列情形之一及时修订,修订后按照报备程序重新备案:

(1)当生产规模发生较大变化或进行重大调整;

(2)隶属关系发生变化;

(3)周围环境发生变化,形成重大危险源;

(4)依据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发生变化;

(5)应急预案评估报告提出整改要求;

(6)上级有关部门提出要求。

(7)本预案由物业公司负责解释。

12.1术语和定义

12.1.1地震

地震大小通常用字母M表示。地震愈大,震级数字也愈大,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震级为9.5级。目前国际上使用的地震震级--里克特级数,是由美国地震学家里克特所制定,它的范围在1-10级之间。它直接同震源中心释放的能量(热能和动能)大小有关,震源放出的能量越大,震级就越大。里克特级数每增加一级,即表示所释放的热能量大了约32倍。假定第1级地震所释放的能量为1,第2级应为31.62,第3级应为1000,依此类推,第7级为10亿,第8级为316.2亿,第9级则为10000亿。按震级大小地震划分为弱震、有感地震、中强震、强震四类。

12.1.2弱震

震级小于3级。如果震源不是很浅,这种地震人们一般不易觉察。

12.1.3有感地震

震级等于或大于3级、小于或等于4.5级。这种地震人们能够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

12.1.4中强震

震级大于4.5级、小于6级。属于可造成破坏的地震,但破坏轻重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种因素有关。

12.1.5强震

震级等于或大于6级。其中震级大于等于8级的又称为巨大地震。

12.2预案备案

本预案报辖区地方政府有关单位和上级主管单位备案。

12.3预案修订

本预案应适时进行修订,最长期限不超过三年。

12.4制定与解释

本预案由办公室制定、归口并负责解释。

12.5预案实施

本预案自发布日起实施。

【乡镇地震灾害应急预案】相关文章:

1.乡镇洪涝灾害应急预案

2.乡镇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工作计划

3.乡镇地震应急预案范文

4.地震应急预案精选

5.地震应急预案

6.学校地震应急预案

7.学校防地震等自然灾害事故应急预案参考

8.中学自然灾害应急预案

9.物业自然灾害应急预案

第二篇:乡镇气象灾害应急预案

1、编制目的。为做好气象灾害防御与处置,保证气象灾害应急工作高效、有序进行,全面提高应对重大气象灾害的综合管理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或者避免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保障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生态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2、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山西省气象条例》、《山西省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晋城市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

3、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暴雨、暴雪、寒潮、大风、沙尘暴、低温、高温、干旱、雷电、冰雹、霜冻、雾等气象灾害,以及因气象条件影响,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和重大社会影响的气象次生灾害应急处置。

本镇范围内气象灾害应急工作,应当遵守本预案的规定。

4、工作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防灾与抗灾并举,以预防为主的原则。坚持政府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部门分工负责、协调联动的原则。坚持快速响应、协同应对,实行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形成应急合力。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气象灾害应急的现代化水平。

二、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1、成立蟒河镇气象灾害应急防治指挥部,镇长为总指挥,分管农业副镇长为常务副总指挥,各村单位负责人为成员。主要职责是:贯彻落实县应急指挥部工作部署,协调指挥全镇气象灾害预防、预警工作,在发生重大气象灾害时,负责协调、指挥、督促各村各单位做好防灾、减灾和救灾工作。决定启动和终止实施本预案等重大事项。

2、成立镇政府气象灾害指挥部办公室。设在政府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行政秘书担任。主要职责是:执行镇应急指挥部调度指令,协调处理气象灾害应急工作中的具体问题。负责建筑物及相关设施的防御气象灾害检查和落实工作,并组织危房、倒塌房屋等人员、物资的转移和疏散;组织有关部门会商灾害发生发展趋势;收集、调查和评估气象灾情;制定和实施气象灾害防御预案;管理气象应急物资和装备仪器;建设和完善气象信息监测预警体系;汇集、上报险情灾情和应急处置与救灾进展情况;提出具体的应急处置与救灾方案和措施建议。负责宣传动员和新闻报道。

3、镇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职责 镇中学:负责组织做好学校灾前预防和灾害防御工作,协调有关部门做好灾后校舍恢复重建;负责对学生进行防灾减灾应急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负责灾害发生时在校学生的安全和疏散工作。

派出所:负责密切注视气象灾害事件发生时的社会动态, 负责做好交通疏导,保障应急处理车辆、人员迅速抵达事发地区。依法、及时、妥善地处置各类治安事件,查处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治安秩序,确保社会稳定。积极参与气象灾害现场应急救援。

民政:负责组织、协调救灾工作;负责受灾信息的收集、分析、评估、审核、上报和发布工作;组织转移、安置、慰问灾民;负责困难灾民的生活救助;组织指导救灾捐赠;储备救灾物资。

财政所:负责安排气象灾害事件应急处理所需经费,并做好经费和捐赠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工作。

国土资源所:负责及时提供和交换地质灾害等信息,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地区及相关设施等采取紧急处置措施,并加强监控。

林业站:负责乡镇树木的防风修枝,遭遇灾害时,及时通知供电部门切断电源;负责扶正和清理影响交通的树木。县林业局:负责及时提供和交换森林分布及火情等信息,对易发生森林火情的地区及相关设施等采取紧急处置措施,并加强监控。

公路站:负责尽快恢复被破坏的公路和有关设施,保障灾民疏散公路畅通,并组织运力做好抢险救援人员、物资运输和灾民疏散运输等工作。

水利站:负责灾害性天气气候的监测、预测预报、警报的制作和统一发布,为应急指挥部启动和终止实施本预案、组织气象防灾减灾提供决策依据和建议。对水利工程设施等采取紧急处置措施,并加强监控。承担本预案的修订工作。

农科站:负责及时提供和交换农牧业生产等信息,对农业生产及相关设施等采取紧急处置措施,并加强监控。

卫生院:负责组织调度卫生技术力量,抢救伤病员;采取有效措施做好灾区防疫工作,防止疫情、疾病的发生和蔓延。

环保所:负责及时提供和交换环境监测等信息,对易遭受损害的地区和设施采取紧急处置措施,并加强监控。

安监站:负责灾区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检查和监督管理工作。 武装部:负责组织民兵应急分队参加抢险救灾行动。

供电所:负责管辖区供电设备的安全供电,配备足够的供电应急抢修队伍和材料、物资,及时修复故障。

各职能部门应当制定和实施本辖区防御气象灾害的具体应急抢险预案,并报镇政府指挥部办公室备案。

三、 预警和预防机制

1、信息监测与报告。突发气象灾害发生后,知情单位和个人应及时通过气象灾害报警电话等多种途径报告有关信息。报告内容应包括:气象灾害种类和特征、发生时间、地点和范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已经采取的措施等。

2、预警预防行动。镇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对气象灾害信息进行研究分析,达到预警级别的,及时向指挥部报告;对可能达到重大、特别重大预警级别的,应急指挥部在采取相应措施的前提下,应及时报告县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

各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做好有关应急准备工作。镇指挥部办公室要进行检查、督促、指导,及时将准备情况报告县应急指挥部。

各村、各有关部门、各单位按照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和防御指南,积极采取措施,尽量减少和避免气象灾害的影响。

3、预警级别。按照气象灾害的影响范围、严重性和紧急程度,气象灾害预警级别分为一般(Ⅳ级、蓝色)、较大(Ⅲ级、黄色)、重大(Ⅱ级、橙色)和特别重大(Ⅰ级、红色)四级。

四、应急响应

1、分级响应程序。气象灾害预警时,根据县应急指挥部统一指挥调度,进行应急处置。

2、基本应急响应。指挥部办公室严格按应急工作流程及时将各种气象预警信息提供给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并加强应急值守。各成员单位和相应责任单位应按职责和指挥部的要求做好应急响应工作。

各公共媒体、广场、车站、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公共场所的宣传显示设施管理单位应在接到预警信息后15分钟内通过所拥有的设施向公众发布。 各部门应根据暴雨、高温、寒潮、大雾、雷电等气象灾害,按照本预案的要求采取相应的联动和应急响应措施。气象灾情信息实行直报制度。灾情的报送和处理,应当快速、准确、详实。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启动后,应急指挥部应当及时向县应急指挥部报告。

3、应急值守。预案启动时,气象灾害应急工作的各有关单位的应急人员全部到位,实行全天24小时主要负责人带班制度,保证24小时通信畅通,并将值守电话和辅助通信方式向上级气象主管机构报告。

4、指挥与协调。预案启动后,应急指挥部统一组织、指挥应急处置工作。必要时设立现场指挥部,具体负责指挥事发现场的应急处置工作。

5、应急处置。气象灾害发生后,灾害发生地村委会和有关部门、单位应立即进行应急处置,并根据需要组织群众开展自救互救,全力控制事态扩大,努力减轻气象灾害损失。

6、应急安全防护。灾害发生地和有关部门应当做好必要的应急安全防护。根据预测预报信息,及时指导人员疏散,尽量避开灾害可能影响和波及的区域。

7、社会力量动员与参与。拓宽社会力量参与的渠道,充分动员社会力量,组织志愿者队伍和公众参与气象灾害应急工作。处置

8、气象灾害调查。民政部门负责组织气象灾害调查,调查结果及时上报镇政府。

9、新闻报道。根据应急指挥部要求,及时将气象灾害及其衍生、次生灾害监测预警情况、灾害损失情况、救援情况等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公布。

10、应急结束。气象灾害应急处置工作完成后,由县应急指挥部发布结束应急状态的公告,并报上级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备案。

五、后期处置

1、气象灾害的评估。要及时组织调查、统计气象灾害事件的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评估核实气象灾害事件所造成的损失情况,并及时上报镇政府,必要时按规定向社会公布。

2、善后处置。气象灾害事件结束后,应急指挥部和灾害发生地依法做好灾害救助和灾民安置、灾害现场清理等工作,保障灾民的基本生活。

3、总结提高。气象灾害应急工作结束后,应急指挥部应及时对灾害应急工作进行全面的总结,分析整个应急过程的经验教训,查找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建议并进行整改,逐步提高应急工作的水平。

六、保障措施

1、通信与信息保障。应急救援现场应与县应急指挥部之间保持通信畅通,灾害发生地负责协助现场应急处置的通信保障。确保气象预警信息及时、可靠、准确地传递到相关村单位和人民群众。各成员单位村和相关应急责任单位应当及时将与气象灾害有关的信息向指挥部办公室报告。

2、应急支援与装备保障。各村委会和有关部门应当加强气象灾害应急救援和减灾等方面的专用物料、器材、工具的储备,建立相应的物资数据库,并对其购置、库存、使用和销毁等环节进行严格管理。

3、应急队伍保障。各村各单位按照应急指挥部的指令,组织应急救援队伍,开展气象灾害现场应急救援工作。组建各类群众性的应急救援队伍,对突发性的气象灾害进行先期处置。

4 、认真做好交通运输、医疗卫生、治安、物资、经费和紧急避难场所保障

七、监督管理

1、宣传、培训。应当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报纸、课堂、版报、宣传手册等各种媒体和手段,向社会公众宣传普及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及防御指南的有关知识,使公众掌握正确的气象灾害防御应急技能。

2、预案演练。各成员单位应对本单位应急工作人员进行应急技术、服务、管理等方面的培训,镇应急指挥部定期、不定期组织开展气象灾害预警、救援应急演练。

3、奖励与责任追究。 对在气象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在气象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中表现突出而英勇献身的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追认烈士。对因参与重大气象灾害应急工作致病、致残、死亡的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补助和抚恤。

各有关部门工作人员由于玩忽职守,导致气象灾害应急工作遭受重大损失的,依据有关规定追究相应的责任。发生重大气象灾害后,有关部门谎报灾情或者知情不报,或者拒不履行本预案规定的应急处置职责,或者拒不配合、阻碍、干扰灾情收集和救助工作,致使国家利益和人民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严肃处理。

第三篇:乡镇自然灾害应急预案

中乡府发[2012]29号

关于印发中咀岭乡自然灾害救灾

应急预案的通知

各村委会、乡属各单位:

为了进一步完善灾害救助应急体系,充分发挥乡村两级救灾应急资源合力作用,实现救灾应急工作的两级联动,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县上制定的《积石山县自然灾害救灾应急预案》,经乡政府会议研究决定,制定《乡村两级自然灾害救灾应急预案》,请各自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附:乡村两级自然灾害救灾应急预案

中咀岭乡人民政府 2012年5月10日 主题词:自然灾害 应急预案 通知 抄送:县民政局、乡党委各成员

存档

(二)共印15份

中咀岭乡自然灾害救灾应急预案

中咀岭乡位于积石山县南部,地貌为低山沟谷及山前丘陵区,属高寒阴湿气候区。乡政府驻地马家咀村,距县城22.3公里,距临夏州府所在地临夏市35公里。全乡总面积达29.26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13278亩,人均1.1亩,主要农作物有小麦、洋芋、蚕豆,经济作物有油菜。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861元。

为建立健全应对突发重大自然灾害紧急救助体系和运行机制,规范自然灾害工作,提高工作应急反应能力,保障工作迅速、高效、有序地进行,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全乡社会稳定,结合我乡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总则

(一)应急预案的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2、政府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

3、部门密切配合,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4、依靠群众,充分发挥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和公益性社会团体的作用。

(二)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洪涝、风雹、地震、地质及其他异常自然现象造成的灾害。

二、应急反应机构及职责

(一)应急机构: 乡人民政府作为组织协调全乡自然灾害救助应急综合协调机构,并成立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 长:张学功 乡长、副书记

副组长:马得胜 副乡长 成 员:祁有明 乡武装部长

马尚明 乡政府秘书

乔培志 乡民政办主任

杜新天 乡统计站

马忠雄 乡中心小学校长

马成华 乡卫生院院长

苏明荣 马家咀村党支部书记

马维忠 金昌村党支部书记

苏仲林 中咀岭村党支部书记

马玉红 梳木村党支部书记

马孝仁 庙岭村党支部书记

马 珍 大山村党支部书记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马德胜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协调开展自然灾害应急响应、紧急救援、灾民生活安排及灾后恢复重建等工作。

(二)成员单位职责:

民政:承担乡灾情临时成立的乡自然灾害救助应急综合协调机构的日常工作,综合组织、协调自然灾害救助工作;组织核查报告灾情,申请、管理、分配自然灾害救助款物;组织指导自然灾害救助捐赠;组织转移安置灾民,确保24小时内应急物资运送到位,确保应急期内灾民的基本生活。

水管站:承担乡防汛抗旱的日常工作,组织、协调、指导全乡防汛抗旱,抢险工作,对主要河流、水库实施调度,负责灾后水利设施的修复。

广播站:利用广播、电台做好防灾减灾科普宣传工作,播放减灾公益性广告,宣传防灾减灾工作中的先进事迹。在灾害

紧急发生时,及时插播防灾紧急公告。建立健全重大灾害发生时的广播公共预警体系。

武装部:在乡内出现重大灾情时,根据需要,组织、协调、调配民兵预备役人员以及所需装备、器材参加救灾工作。

农技站:负责帮助指导灾后农业生产自救。

卫生院:负责调度卫生技术力量,抢救伤病员,对重大疫情、病情实施紧急处理,防止疫情、疾病的传播、蔓延。

中小学:负责转移受灾师生,做好灾后学校教育、教学组织工作,协调有关部门共同做好灾后校舍恢复重建。

其他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本部门、本单位的抢险救灾工作,并完成区自然灾害救助综合协调机构赋予的救助任务。

三、灾情报告

(一)乡减灾委接到灾情报告后,立即向乡党委、政府报告灾情,并迅速组织有关部门调查核实灾情。灾情内容主要包括:灾害种类、发生时间、地点、范围、程度、灾害后果,采取的措施,生产、生活方面需要解决的问题等。乡民政办执行零报告制度,每日8时前汇总灾害信息,乡政府办公室和乡民政办公室保证通信网络24小时在线,专人值守。

(二)灾情发生24小时内,以乡党委、政府名义发慰问电。

(三)乡减灾委各成员单位每日9时前向区减灾委办公室报告一次灾情和救灾工作动态,重大情况随时报告。乡减灾委办公室及时组织成员单位召开会商会,对灾乡抗灾救灾的重大事项作出决定。

(四)灾情发生后24小时内,乡政府派出抗灾救灾联合工作组赴灾村慰问灾民,查灾核灾,了解救灾工作进展情况和灾乡需求,帮助指导开展救灾工作。

四、应急准备

(一)建立乡、村、组三级综合减灾救灾应急管理指挥体系,建立应急指挥平台,配备专门人员。

乡政府应根据有关规定,除安排使用好上级下拨的自然灾害救济补助资金外,要在本级财政年度预算中列支自然灾害救济事业费,并视灾情轻重及时调整。安排好本级救灾业务工作经费。同时,按照救灾工作分级负责、救灾资金分级负担,以地方为主的原则,加大救灾资金投入力度。

(二)加强乡、村、组三级救灾通讯网络建设和管理,为防灾减灾提供及时、准确的通信和信息服务,确保24小时以内准确掌握重大自然灾害信息。

五、应急反应行动

(一)转移安置和组织。发生突发性灾害对人的居住和生活造成威胁时,必须进行转移安置,转移安置由政府组织实施,并发出转移安置通知或进行动员,安置地点一般采取就近安置,安置方式可采取投亲靠友、借住公房、搭建帐篷等。政府安排运输力量,按指定的路线进行转移,保证转移安置地和灾区的社会稳定;保障转移安置后灾民的生活,解决饮水、食品、衣物的调集和发放;在灾区要防止如火灾、疫病等次生灾害的发生;对转移安置灾民情况进行登记;转移安置情况及需解决的困难要及时逐级上报。

(二)灾情的统计和报告。灾情发生后,及时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对灾害损失情况进行调查,统计汇总后逐级上报。汇总灾情后及时向区政府及有关部门报告。

(三)紧急救援行动。

1、组织干部、群众进行紧急救援工作,协调民兵进行紧急抢救、抢险工作;

2、组织卫生系统医护人员对伤员进行紧急救治;

3、交通、电力、通信等部门进行道路、设施和线路的抢修;

4、灾区急需的救援物资,紧急状态下采取征用或采购的办法征集,灾后由政府有关部门结算。救助物资运输的道路、工具、经费,救助物资的安置、保管、登记、发放、使用,按有关规定办理:

5、救助捐赠的组织。根据灾区的急需情况确定捐赠物资的品种、数量,通过政府发文,新闻媒介公告,发动社会力量向灾区捐款捐物,民政部门按有关规定负责管理捐赠款物的接收、分配、运输和发放工作。

(四)其他有关事务根据灾情,必要时可以在灾区建立前方指挥部,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灾情,争取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给予救助资金和物资支持。重大灾情的宣传报道按有关规定执行。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作用,宣传救灾工作成效和典型事迹,促进互助互济,维护灾区社会稳定。

六、附则

(一)预案生效时间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二)奖励与责任

对在自然灾害救助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由乡政府进行表彰;对在自然灾害救助工作中英勇献身的人员,按有关规定追认烈士;对在自然灾害救助工作中玩忽职守造成损失的,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追究当事人的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三)预案的管理和更新

本预案乡减灾委办公室负责管理。预案实施后,乡减灾委

办公室应适时召集有关部门和专家进行评估,并视情况变化作出响应修改后报区政府。各村委会根据本预案制定本地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

(四)预案制定与解释部门

本预案由乡民政办制定,报乡政府批准实施后,由乡人民政府办公室负责解释。

马家咀村自然灾害救灾应急预案

马家咀村西邻庙岭村,北邻居集镇,是乡政府驻地。全村共有14个社,453户,2492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389人,占总人口的97%。全村耕地总面积为1705亩,人均占有耕地0.8亩。主要农作物有小麦、油菜、马铃薯等。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861元。村内有完全小学一所,学生320人,幼儿园一所,学生89人。全村村内共硬化道路5公里,有7个社通硬化路,其余为砂石路和农土路。

为有效防治我村自然灾害,避免和减轻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国务院《自然灾害防治条例》和《积石山县自然灾害救灾应急预案》和县、乡防治方案的要求,结合我村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机构和职责

1、应急领导小组:负责我村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工作指挥、组织、协调、监管。

组 长:苏明荣 副组长:马建基

成 员:马明道 马伊斯夫 敏尕文 马来者卜 马录退 下设办公室,负责地质灾害防治和应急工作日常管理工作,办公室主任马建基兼任。

职责分工:

(1)组长:分管组织、指挥、协调本村自然灾害群测群防和突发性自然灾害各项应急处置工作;负责自然灾害灾情报告,在强降雨期间执行“零报告制度”,并负责向村民公布本预案。

(2)抢险组负责组织抢险小分队及其人员分工;组织自然

灾害临灾抢险、排险,抢险小分队由马建基担任。

(3)村民小组组长:负责组织本村民小组范围自然灾害点监测和自然灾害易发地段巡查;负责临灾时组织受威胁群众撤离;负责及时向应急工作组组长报告自然灾害灾情。

(4)应急工作组其他成员:负责物质保障、灾民安置、救护和汛期值班等项工作。

2、村(组)两级巡查小组:村两委、村民小组长、基于民兵和受影响的村民分别组成村(组)级巡查小组。

二、防灾抢险

1、自然灾害点监测,易发地段巡查防灾避险

2、预警及抢险救灾措施

当遇强降雨和上级自然灾害预警预报,立即加强自然灾害点监测、加强地质灾害易发地段巡查。特别是要加强房前屋后高陡边坡、房前屋后大于25°以上的地质斜坡、沟口及沟边低洼地带的巡查、排查。发现险情征兆,立即组织受影响群众撤离,并及时上报。疏散安置地点必须在汛期前实际调查,确保安全,划定时危险区,在危险区边界设置境界,同时明确具体监测人。在强降雨过后,根据自然灾害情况,采取修建地表排水沟、埋实裂缝等简易治理措施。

3、监测、巡查要求

旱季每月监测、巡查一次。汛期 5月1日—7月15日每15天量测、巡查一次,基监测自然害点有异常变化和暴雨天气前后,应加密测次数,每日观测次数不少于3次,灾害体处快速状态的,应1—2小时监测一次;易发地质灾害地段巡查不少于2次,并通知加强观察、巡查,险情立即报告。监测、巡查必须做了数据记录、归档。

4、灾后处理

灾情发生后,村应急工作组将与上级一道做了灾区群众的思想工作,安定群众情绪,并妥善安置受灾群众,及时组织灾区群众开展自救。

三、保障措施

1、组织到位。做到机构落实、组织落实、人员落实,不断把村自然灾害防治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轨道。应急领导小组、应急工作组成员、抢险小分队成员、村(组)两级巡查小组成员于每月3月底前完成补充,修改本预案,并向村民公布。

2、宣传到位。向村民宣传自然防治的基本知识,公布本预案,充分认识防御自然灾害工作的艰巨性。重要性,提高村民有自我防范意识。

3、措施到位。自然灾害点“防灾工作明白卡”、“防灾避险明白卡”填制发放到位;自然灾害点监测到位、自然灾害地段巡查到位;汛期前组织对避险路线、临时安置点勘查,并向村民公布。

4、物质到位。每个村民小组购锣一面、锣锤一把、雨衣一套、手电一把、应急灯一盏、铲两把(具体数量由村组具体实际确定)等必备物质设备,村委会保管。

马家咀村委会

2012年5月10日

梳木村自然灾害救灾应急预案

梳木村北邻中咀岭村,东邻大山村。全村共有11个社,353户,1736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910人,占总人口的52%。全村共有党员46名,全村耕地总面积为2575亩,人均占有耕地1.5亩。主要农作物有小麦、油菜、马铃薯等。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861元。

为有效防治我村自然灾害,避免和减轻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国务院《自然灾害防治条例》和《积石山县自然灾害救灾应急预案》和县、乡防治方案的要求,结合我村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机构和职责

1、应急领导小组:负责我村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工作指挥、组织、协调、监管。

组 长:马玉红 副组长:王万云

成 员:马世新 敏成英 王寿真 马维真 苏一黑牙

下设办公室,负责地质灾害防治和应急工作日常管理工作,办公室主任王万云兼任。

职责分工:

(1)组长:分管组织、指挥、协调本村自然灾害群测群防和突发性自然灾害各项应急处置工作;负责自然灾害灾情报告,在强降雨期间执行“零报告制度”,并负责向村民公布本预案。

(2)抢险组负责组织抢险小分队及其人员分工;组织自然灾害临灾抢险、排险,抢险小分队由王万云担任。

(3)村民小组组长:负责组织本村民小组范围自然灾害点

监测和自然灾害易发地段巡查;负责临灾时组织受威胁群众撤离;负责及时向应急工作组组长报告自然灾害灾情。

(4)应急工作组其他成员:负责物质保障、灾民安置、救护和汛期值班等项工作。

2、村(组)两级巡查小组:村两委、村民小组长、基层民兵和受影响的村民分别组成村(组)级巡查小组。

二、防灾抢险

1、自然灾害点监测,易发地段巡查防灾避险

2、预警及抢险救灾措施

当遇强降雨和上级自然灾害预警预报,立即加强自然灾害点监测、加强地质灾害易发地段巡查。特别是要加强房前屋后高陡边坡、房前屋后大于25°以上的地质斜坡、沟口及沟边低洼地带的巡查、排查。发现险情征兆,立即组织受影响群众撤离,并及时上报。疏散安置地点必须在汛期前实际调查,确保安全,划定时危险区,在危险区边界设置境界,同时明确具体监测人。在强降雨过后,根据自然灾害情况,采取修建地表排水沟、埋实裂缝等简易治理措施。

3、监测、巡查要求

旱季每月监测、巡查一次。汛期 5月1日—7月15日每15天量测、巡查一次,基监测自然害点有异常变化和暴雨天气前后,应加密测次数,每日观测次数不少于3次,灾害体处快速状态的,应1—2小时监测一次;易发地质灾害地段巡查不少于2次,并通知加强观察、巡查,险情立即报告。监测、巡查必须做了数据记录、归档。

4、灾后处理

灾情发生后,村应急工作组将与上级一道做了灾区群众的思想工作,安定群众情绪,并妥善安置受灾群众,及时组织灾

区群众开展自救。

三、保障措施

1、组织到位。做到机构落实、组织落实、人员落实,不断把村自然灾害防治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轨道。应急领导小组、应急工作组成员、抢险小分队成员、村(组)两级巡查小组成员于每月3月底前完成补充,修改本预案,并向村民公布。

2、宣传到位。向村民宣传自然防治的基本知识,公布本预案,充分认识防御自然灾害工作的艰巨性。重要性,提高村民有自我防范意识。

3、措施到位。自然灾害点“防灾工作明白卡”、“防灾避险明白卡”填制发放到位;自然灾害点监测到位、自然灾害地段巡查到位;汛期前组织对避险路线、临时安置点勘查,并向村民公布。

4、物质到位。每个村民小组购锣一面、锣锤一把、雨衣一套、手电一把、应急灯一盏、铲两把(具体数量由村组具体实际确定)等必备物质设备,村委会保管。

梳木村委会 2012年5月10日

中咀岭村自然灾害救灾应急预案

中咀岭村位于乡政府南面,北临梳木村,属典型的山岭地带,全村共有13个社,471户,2065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476人,占总人口的70%。全村耕地总面积为1995亩,人均占有耕地0.95亩。主要农作物有小麦、油菜、马铃薯等。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861元,全村村内共硬化道路3公里,有5个社通硬化路,其余为砂石路和土农路。

为有效防治我村自然灾害,避免和减轻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国务院《自然灾害防治条例》和《积石山县自然灾害救灾应急预案》和县、乡防治方案的要求,结合我村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机构和职责

1、应急领导小组:负责我村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工作指挥、组织、协调、监管。

组 长:苏仲林 副组长:韩学珍

成 员:王双龙 马么乃 王玉祥 马牙古白 马奴海 下设办公室,负责地质灾害防治和应急工作日常管理工作,办公室主任韩学珍兼任。

职责分工:

(1)组长:分管组织、指挥、协调本村自然灾害群测群防和突发性自然灾害各项应急处置工作;负责自然灾害灾情报告,在强降雨期间执行“零报告制度”,并负责向村民公布本预案。

(2)抢险组负责组织抢险小分队及其人员分工;组织自然灾害临灾抢险、排险,抢险小分队由韩学珍担任。

(3)村民小组组长:负责组织本村民小组范围自然灾害点监测和自然灾害易发地段巡查;负责临灾时组织受威胁群众撤离;负责及时向应急工作组组长报告自然灾害灾情。

(4)应急工作组其他成员:负责物质保障、灾民安置、救护和汛期值班等项工作。

2、村(组)两级巡查小组:村两委、村民小组长、基于民兵和受影响的村民分别组成村(组)级巡查小组。

二、防灾抢险

1、自然灾害点监测,易发地段巡查防灾避险

2、预警及抢险救灾措施

当遇强降雨和上级自然灾害预警预报,立即加强自然灾害点监测、加强地质灾害易发地段巡查。特别是要加强房前屋后高陡边坡、房前屋后大于25°以上的地质斜坡、沟口及沟边低洼地带的巡查、排查。发现险情征兆,立即组织受影响群众撤离,并及时上报。疏散安置地点必须在汛期前实际调查,确保安全,划定时危险区,在危险区边界设置境界,同时明确具体监测人。在强降雨过后,根据自然灾害情况,采取修建地表排水沟、埋实裂缝等简易治理措施。

3、监测、巡查要求

旱季每月监测、巡查一次。汛期 5月1日—7月15日每15天量测、巡查一次,基监测自然害点有异常变化和暴雨天气前后,应加密测次数,每日观测次数不少于3次,灾害体处快速状态的,应1—2小时监测一次;易发地质灾害地段巡查不少于2次,并通知加强观察、巡查,险情立即报告。监测、巡查必须做了数据记录、归档。

4、灾后处理

灾情发生后,村应急工作组将与上级一道做了灾区群众的

思想工作,安定群众情绪,并妥善安置受灾群众,及时组织灾区群众开展自救。

三、保障措施

1、组织到位。做到机构落实、组织落实、人员落实,不断把村自然灾害防治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轨道。应急领导小组、应急工作组成员、抢险小分队成员、村(组)两级巡查小组成员于每月3月底前完成补充,修改本预案,并向村民公布。

2、宣传到位。向村民宣传自然防治的基本知识,公布本预案,充分认识防御自然灾害工作的艰巨性。重要性,提高村民有自我防范意识。

3、措施到位。自然灾害点“防灾工作明白卡”、“防灾避险明白卡”填制发放到位;自然灾害点监测到位、自然灾害地段巡查到位;汛期前组织对避险路线、临时安置点勘查,并向村民公布。

4、物质到位。每个村民小组购锣一面、锣锤一把、雨衣一套、手电一把、应急灯一盏、铲两把(具体数量由村组具体实际确定)等必备物质设备,村委会保管。

中咀岭村委会 2012年5月10日

大山村自然灾害救灾应急预案

大山村位于乡政府东南部,南邻别藏镇。全村共有11个社,424户,2132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004人,占总人口的94%。全村耕地总面积为2094亩,人均占有耕地0.9亩。主要农作物有小麦、油菜、马铃薯等。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861元。全村村内共硬化道路0.7公里,有2个社通硬化路,其余为砂石路和土农路。

为有效防治我村自然灾害,避免和减轻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国务院《自然灾害防治条例》和《积石山县自然灾害救灾应急预案》和县、乡防治方案的要求,结合我村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机构和职责

1、应急领导小组:负责我村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工作指挥、组织、协调、监管。

组 长:马 珍 副组长:张沙巴尼

成 员:马永平 马麦咱尼 龙玉祥 马木洒 马一奴 下设办公室,负责地质灾害防治和应急工作日常管理工作,办公室主任张沙巴尼兼任。

职责分工:

(1)组长:分管组织、指挥、协调本村自然灾害群测群防和突发性自然灾害各项应急处置工作;负责自然灾害灾情报告,在强降雨期间执行“零报告制度”,并负责向村民公布本预案。

(2)抢险组负责组织抢险小分队及其人员分工;组织自然灾害临灾抢险、排险,抢险小分队由张沙巴尼担任。

(3)村民小组组长:负责组织本村民小组范围自然灾害点监测和自然灾害易发地段巡查;负责临灾时组织受威胁群众撤离;负责及时向应急工作组组长报告自然灾害灾情。

(4)应急工作组其他成员:负责物质保障、灾民安置、救护和汛期值班等项工作。

2、村(组)两级巡查小组:村两委、村民小组长、基于民兵和受影响的村民分别组成村(组)级巡查小组。

二、防灾抢险

1、自然灾害点监测,易发地段巡查防灾避险

2、预警及抢险救灾措施

当遇强降雨和上级自然灾害预警预报,立即加强自然灾害点监测、加强地质灾害易发地段巡查。特别是要加强房前屋后高陡边坡、房前屋后大于25°以上的地质斜坡、沟口及沟边低洼地带的巡查、排查。发现险情征兆,立即组织受影响群众撤离,并及时上报。疏散安置地点必须在汛期前实际调查,确保安全,划定时危险区,在危险区边界设置境界,同时明确具体监测人。在强降雨过后,根据自然灾害情况,采取修建地表排水沟、埋实裂缝等简易治理措施。

3、监测、巡查要求

旱季每月监测、巡查一次。汛期 5月1日—7月15日每15天量测、巡查一次,基监测自然害点有异常变化和暴雨天气前后,应加密测次数,每日观测次数不少于3次,灾害体处快速状态的,应1—2小时监测一次;易发地质灾害地段巡查不少于2次,并通知加强观察、巡查,险情立即报告。监测、巡查必须做了数据记录、归档。

4、灾后处理

灾情发生后,村应急工作组将与上级一道做了灾区群众的

思想工作,安定群众情绪,并妥善安置受灾群众,及时组织灾区群众开展自救。

三、保障措施

1、组织到位。做到机构落实、组织落实、人员落实,不断把村自然灾害防治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轨道。应急领导小组、应急工作组成员、抢险小分队成员、村(组)两级巡查小组成员于每月3月底前完成补充,修改本预案,并向村民公布。

2、宣传到位。向村民宣传自然防治的基本知识,公布本预案,充分认识防御自然灾害工作的艰巨性。重要性,提高村民有自我防范意识。

3、措施到位。自然灾害点“防灾工作明白卡”、“防灾避险明白卡”填制发放到位;自然灾害点监测到位、自然灾害地段巡查到位;汛期前组织对避险路线、临时安置点勘查,并向村民公布。

4、物质到位。每个村民小组购锣一面、锣锤一把、雨衣一套、手电一把、应急灯一盏、铲两把(具体数量由村组具体实际确定)等必备物质设备,村委会保管。

大山村委会 2012年5月10日

庙岭村自然灾害救灾应急预案

庙岭村位于乡政府西南部,西邻金昌村,北邻居集镇劳动村,南面中咀岭村。全村共有9个社,405户,1908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326人,占总人口的67%。全村耕地总面积为1962.9亩,人均占有耕地1.1亩。主要农作物有小麦、油菜、马铃薯等。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861元。

为有效防治我村自然灾害,避免和减轻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国务院《自然灾害防治条例》和《积石山县自然灾害救灾应急预案》和县、乡防治方案的要求,结合我村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机构和职责

1、应急领导小组:负责我村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工作指挥、组织、协调、监管。

组 长:马孝仁 副组长:李占海

成 员:马尕奴 赵么乃 马胡塞尼 马哈三 张玉财 下设办公室,负责地质灾害防治和应急工作日常管理工作,办公室主任李占海兼任。

职责分工:

(1)组长:分管组织、指挥、协调本村自然灾害群测群防和突发性自然灾害各项应急处置工作;负责自然灾害灾情报告,在强降雨期间执行“零报告制度”,并负责向村民公布本预案。

(2)抢险组负责组织抢险小分队及其人员分工;组织自然灾害临灾抢险、排险,抢险小分队由李占海担任。

(3)村民小组组长:负责组织本村民小组范围自然灾害点

监测和自然灾害易发地段巡查;负责临灾时组织受威胁群众撤离;负责及时向应急工作组组长报告自然灾害灾情。

(4)应急工作组其他成员:负责物质保障、灾民安置、救护和汛期值班等项工作。

2、村(组)两级巡查小组:村两委、村民小组长、基于民兵和受影响的村民分别组成村(组)级巡查小组。

二、防灾抢险

1、自然灾害点监测,易发地段巡查防灾避险

2、预警及抢险救灾措施

当遇强降雨和上级自然灾害预警预报,立即加强自然灾害点监测、加强地质灾害易发地段巡查。特别是要加强房前屋后高陡边坡、房前屋后大于25°以上的地质斜坡、沟口及沟边低洼地带的巡查、排查。发现险情征兆,立即组织受影响群众撤离,并及时上报。疏散安置地点必须在汛期前实际调查,确保安全,划定时危险区,在危险区边界设置境界,同时明确具体监测人。在强降雨过后,根据自然灾害情况,采取修建地表排水沟、埋实裂缝等简易治理措施。

3、监测、巡查要求

旱季每月监测、巡查一次。汛期 5月1日—7月15日每15天量测、巡查一次,基监测自然害点有异常变化和暴雨天气前后,应加密测次数,每日观测次数不少于3次,灾害体处快速状态的,应1—2小时监测一次;易发地质灾害地段巡查不少于2次,并通知加强观察、巡查,险情立即报告。监测、巡查必须做了数据记录、归档。

4、灾后处理

灾情发生后,村应急工作组将与上级一道做了灾区群众的思想工作,安定群众情绪,并妥善安置受灾群众,及时组织灾

区群众开展自救。

三、保障措施

1、组织到位。做到机构落实、组织落实、人员落实,不断把村自然灾害防治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轨道。应急领导小组、应急工作组成员、抢险小分队成员、村(组)两级巡查小组成员于每月3月底前完成补充,修改本预案,并向村民公布。

2、宣传到位。向村民宣传自然防治的基本知识,公布本预案,充分认识防御自然灾害工作的艰巨性。重要性,提高村民有自我防范意识。

3、措施到位。自然灾害点“防灾工作明白卡”、“防灾避险明白卡”填制发放到位;自然灾害点监测到位、自然灾害地段巡查到位;汛期前组织对避险路线、临时安置点勘查,并向村民公布。

4、物质到位。每个村民小组购锣一面、锣锤一把、雨衣一套、手电一把、应急灯一盏、铲两把(具体数量由村组具体实际确定)等必备物质设备,村委会保管。

庙岭村委会 2012年5月10日

金昌村自然灾害救灾应急预案

金昌村位于县城西南部,东邻居集镇劳动村,南邻本乡庙岭村,北邻居集镇强滩村。全村共有9个社,303户,1365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120人,占总人口的73%。全村耕地总面积为1449亩,人均占有耕地0.94亩。主要农作物有小麦、油菜、马铃薯等。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861元。全村村内共硬化道路18.6公里,有9个社全部通硬化路。

为有效防治我村自然灾害,避免和减轻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国务院《自然灾害防治条例》和《积石山县自然灾害救灾应急预案》和县、乡防治方案的要求,结合我村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机构和职责

1、应急领导小组:负责我村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工作指挥、组织、协调、监管。

组 长:马维忠 副组长:马兴华

成 员:薛德贤 关国胜 马哈给 马成海 候哈给 下设办公室,负责地质灾害防治和应急工作日常管理工作,办公室主任马兴华兼任。

职责分工:

(1)组长:分管组织、指挥、协调本村自然灾害群测群防和突发性自然灾害各项应急处置工作;负责自然灾害灾情报告,在强降雨期间执行“零报告制度”,并负责向村民公布本预案。

(2)抢险组负责组织抢险小分队及其人员分工;组织自然灾害临灾抢险、排险,抢险小分队由马兴华担任。

(3)村民小组组长:负责组织本村民小组范围自然灾害点监测和自然灾害易发地段巡查;负责临灾时组织受威胁群众撤离;负责及时向应急工作组组长报告自然灾害灾情。

(4)应急工作组其他成员:负责物质保障、灾民安置、救护和汛期值班等项工作。

2、村(组)两级巡查小组:村两委、村民小组长、基于民兵和受影响的村民分别组成村(组)级巡查小组。

二、防灾抢险

1、自然灾害点监测,易发地段巡查防灾避险

2、预警及抢险救灾措施

当遇强降雨和上级自然灾害预警预报,立即加强自然灾害点监测、加强地质灾害易发地段巡查。特别是要加强房前屋后高陡边坡、房前屋后大于25°以上的地质斜坡、沟口及沟边低洼地带的巡查、排查。发现险情征兆,立即组织受影响群众撤离,并及时上报。疏散安置地点必须在汛期前实际调查,确保安全,划定时危险区,在危险区边界设置境界,同时明确具体监测人。在强降雨过后,根据自然灾害情况,采取修建地表排水沟、埋实裂缝等简易治理措施。

3、监测、巡查要求

旱季每月监测、巡查一次。汛期 5月1日—7月15日每15天量测、巡查一次,基监测自然害点有异常变化和暴雨天气前后,应加密测次数,每日观测次数不少于3次,灾害体处快速状态的,应1—2小时监测一次;易发地质灾害地段巡查不少于2次,并通知加强观察、巡查,险情立即报告。监测、巡查必须做了数据记录、归档。

4、灾后处理

灾情发生后,村应急工作组将与上级一道做了灾区群众的

思想工作,安定群众情绪,并妥善安置受灾群众,及时组织灾区群众开展自救。

三、保障措施

1、组织到位。做到机构落实、组织落实、人员落实,不断把村自然灾害防治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轨道。应急领导小组、应急工作组成员、抢险小分队成员、村(组)两级巡查小组成员于每月3月底前完成补充,修改本预案,并向村民公布。

2、宣传到位。向村民宣传自然防治的基本知识,公布本预案,充分认识防御自然灾害工作的艰巨性。重要性,提高村民有自我防范意识。

3、措施到位。自然灾害点“防灾工作明白卡”、“防灾避险明白卡”填制发放到位;自然灾害点监测到位、自然灾害地段巡查到位;汛期前组织对避险路线、临时安置点勘查,并向村民公布。

4、物质到位。每个村民小组购锣一面、锣锤一把、雨衣一套、手电一把、应急灯一盏、铲两把(具体数量由村组具体实际确定)等必备物质设备,村委会保管。

金昌村委会 2012年5月10日

第四篇:乡镇冰冻暴雪灾害应急预案(通用)

害应急预案推荐度:自然灾害应急预案推荐度: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推荐度:洪涝灾害应急预案推荐度:洪涝灾害应急预案推荐度:相关推荐

第五篇:乡镇2020年山洪灾害防御应急预案

为了进一步做好我镇的防汛工作,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顺利度过汛期。经镇党委会议研究决定制定此方案:

一、总则

1、编制目的

山洪灾害是指山丘区由于降雨引发的山洪、泥石流、滑坡等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的灾害。为规范和指导兴隆镇山洪灾害防御工作,有效防御山洪灾害,最大限度地减轻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避免群死群伤事件的发生,特制定本预案。

2、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等国

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各级地方人民政府颁布的有关地方性法规、条例及规定;

3、编制原则

坚持科学发展观,体现以人为本,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为首要目标;

贯彻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防、抢、救相结合的原则;

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分级管理责任制、分部门责任制、技术人员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

因地制宜,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4、本预案适用于兴隆镇范围内的山洪灾害。

二、总结各类山洪灾害的成因和特点

1、山洪灾害的成因

我镇山区乡镇的地形地貌类型较复杂,变化较大,依据地貌形态划分为高山、丘陵、平原,这种阶梯式的地势水平梯度的变化具有明显的陡坡,对暴雨的分布和洪水组合汇流产生显著影响。这种高差起伏的山地为夏季暖湿气流抬升形云致雨、增加近锋坡面的降水强度和时间提供了条件,易引起长时间强度的降雨,常造成严重的山洪灾害。

2、高强度暴雨是发生山洪灾害的直接原因。因为是丘陵地区,水流落差大,河槽调蓄能力小,汇流快,往往形成陡涨陡落,日降雨量超过140.00mm,即形成洪水,引起洪灾。

三、我镇山洪灾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暴雨山洪出现的季节性强,4---9月份是我县的主汛期,也是我县山洪灾害的多发期,容易给山区的基础设施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

2、暴雨山洪的镇域性明显,易发性强,我镇X沿山各村,极易形成具有冲击力的地表径流,导致山洪暴发,造成山洪灾害。

3、山洪来势凶猛,成灾快。山洪汇流快,无数条山沟、溪流汇流的洪水来势凶猛,一次洪水历时一般为1-3天。

4、山洪破坏性强,危害大。山洪灾害常常瞬间成灾,瘁不及防,山洪造成河道改道,公路中断,耕地受淹,河堤冲毁,良田被毁,房屋倒塌,严重毁坏基础设施。

四、山洪灾害防御现状

1、防灾非工程措施现状及存在问题

为加强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的组织领导,我镇成立了以镇人民政府镇长x为指挥长及其它有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防汛抗旱指挥部,各村也相应成立了以村委会主任为负责人的应急抢险队。但由于山洪灾害突发性强,成灾时间短,全镇山洪灾害易发区设置监测点,监测系统。

2、防灾工程措施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镇沿山各村群众有麻痹大意的思想,东陵沟、西陵沟等存在较大的隐患。

五、危险区、安全区的划分

根据区域山洪灾害的形成特点,在调查历史山洪灾害发生区域的基础上,结合兴隆气候和地形地质条件、人员分布等,容易发生山洪灾害的重点村有:X。

六、组织指挥体系

1、组织指挥机构

为加强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的组织领导,我镇成立以镇人民政府镇长x为指挥长,人武部部长x、副镇长X任副总指挥,X、公安派出所、供电所等单位负责人任成员的防汛抗旱指挥部。指挥部办公室设在镇政府院内,由x兼任办公室主任。

各行政村成立了以村书记为负责人的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组。

2、职责和分工

镇防汛指挥部统一领导和组织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各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实施山洪灾害防御预案。镇防汛指挥部办公室负责指挥部的日常工作。

各村防御工作组在镇防汛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具体组织各村组的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并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等。有关村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组负责本行政村内降雨监测、预警、人员转移和抢险等工作。

七、各工作组工作职责

监测组:负责监测辖区内雨量站、气象站等的雨量,水利工程、危险区及溪沟水位,泥石流沟、滑坡点的位移等信息。

信息组:负责对镇防汛抗旱指挥部、气象、水文等部门各种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掌握暴雨洪水预报、降雨、泥石流、滑坡、水利工程险情等信息,及时为领导指挥决策提供依据。

转移组:负责按照指挥部的命令及预警通知,做好受威胁群众按预定的路线和地点转移的组织工作,负责转移任务的责任人要一个不漏地动员到户到人,同时确保转移途中和安置后的人员安全。

调度组:负责水利工程的调度运用,抢险人员的调配,调度并管理抢险救灾物资、车辆等,负责善后补偿与处理等。

保障组:负责临时转移群众的基本生活和医疗保障的组织工作,负责被安置户原房屋搬迁建设及新的房基地用地审批手续联系等工作。

应急抢险队:在紧急情况下听从命令进行有序的抢险救援工作。

信号发送员:在获得险情监测信息或接到紧急避灾转移命令后,立即按预定信号发布报警信号。

各项工作的责任人及联系方式,兴隆镇防汛抗旱指挥部各项工作组的责任人情况表。

八、监测预警

一级预警实施措施:由乡镇政府根据气象部门提供的雨情信息发布一级预警,乡镇主要领导根据事先的分包任务,在降雨前到达分包地区,靠前指挥,降雨后,每间隔半个小时由工作小组带队的乡镇干部向分包地区的乡镇领导报告巡逻情况,严格实行零报告制度,发现异常情况时,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向附近群众报警。群众接到警报后,立即向事前指定地点撤离。在报警以后,要马上报告县防汛指挥部,分包督查该乡镇的县防汛指挥部成员单位领导及水利局的技术人员立即赶往该地区,协助乡镇指挥抢险救灾。同时,自然资源、交通、通讯、民政、环保等有关县防指成员单位要按照各自职能,迅速开展抢险救灾工作。

九、转移安置

转移受威胁地区的群众,应本着就近、迅速、安全、有序的原则进行,先人员后财产,先老幼病残后其他人员,先转移危险区人员和警戒人中,防止出现道路堵塞和意外事件的发生。原则上向附近的高地撤退,具体撤离路线及地点由各山区乡镇根据实际的地形地势制订。转移时要严格落实责任制,由村干部或乡镇干部分片包干负责,并向群众解释清楚。

十、抢险救灾

山洪灾害应急处理由镇防汛抗旱指挥部负责,水管、土地、交通、通讯、民政、环保等有关镇防指成员单位要按照各自职能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当山洪灾害易发区观测点水位超过限制水位或山体发生变形有滑动趋势时,各观测点及时向上级汇报,由镇防汛抗旱指挥部或有关部门及时发出警报,对紧急转移群众作出决策,如需转移时,应立即通知相关村组按预案组织人员安全撤离。

十一、保障措施

1、汛前检查

实行以查组织、查工程、查预案、查物资、查通信为主要内容的检查制度,发现薄弱环节,要明确责任,限时整改。

2、宣传教育及演练

汛情、旱情、工情、灾情及防汛工作等方面的公众信息交流,实行分级负责制,采取分级负责的原则,由各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统一组织培训。镇防汛抗旱机构负责各村防汛抗旱指挥机构负责人、防汛抢险技术人员和防汛机动抢险队骨干的培训。

专业抢险队伍必须针对当地易发生的各类险情有针对性地每年进行抗洪抢险演习。

十二、纪律

实行行政首长总体负责,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分工负责,是搞好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的关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明确规定:“防汛抗洪工作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统一指挥、分级分部门负责。”各级人民政府和防汛指挥部一定要抓早、抓实、抓好,做到有备无患,全面落实领导、队伍、方案、物资等各项责任制,进一步强化防汛工作行政首长负责制,逐级分解任务,落实责任,保证防汛指挥调度正常运转。各有关责任人要按照责任分工,深入到分管的防区现场检查指导,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发生汛情时,要立即赶赴现场指挥抗洪抢险和救灾,切实履行职责。凡因工作不力、责任不落实出现问题,造成重大损失的,要按照《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坚决追究有关领导和当事人的责任。

上一篇:乡镇平安创建工作总结下一篇:行政人事部岗位职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