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资金管理办法试行

2022-12-02

第一篇:公司资金管理办法试行

东莞市信贷风险补偿资金和财政贴息资金管理试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加大对企业信贷的支持力度,加快发展实体经济,根据《关于印发<东莞市创新财政投入方式促进科技金融产业融合工作方案>的通知》(东府办〔2014〕54号),市财政设立信贷风险补偿资金(以下简称风险补偿资金)和贷款贴息资金(以下简称贴息资金)。为规范风险补偿资金和贴息资金的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市财政设立风险补偿资金,专门用于试点银行对经政府相关主管部门立项或推荐的企业发放信用贷款,以及试点银行开展新型信贷业务所产生的风险损失进行补偿。

信用贷款是指非实物抵押类授信、非担保公司担保类授信。

第三条 市财政每年安排贴息资金,专门用于对经政府相关主管部门立项或推荐的企业从试点银行获得信用贷款而支付的利息,以及企业从试点银行开展的新型信贷业务中获得融资而支付的利息进行补贴。

第四条 市财政局在东莞银行松山湖科技支行、浦发银行松山湖科技支行等经市政府批准的合作试点银行设立专户,首期按一定金额存放风险准备金,以后定期按银行放贷金额的10%进行调整,以定期存款的方式按约定存期收取利息,利息滚存纳入专户用于充实壮大风险补偿金。试点银行按国家有关金融管理制度管理存入的资金。

第五条 财政资金的管理和使用遵循以下原则:

(一)公开透明。财政资金使用必须公开透明,遵守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

(二)引导带动。财政资金的使用必须充分发挥引导和激励作用,带动产业高级化,打造创新型经济强市。

(三)加强监督。财政资金的使用必须确保公开、公平、公正,专款专用,广泛接受监督。

第二章 职责分工

第六条 各职能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建立信息沟通和管理协调机制,共同做好风险补偿资金和贴息资金的管理工作。

第七条 市财政局负责统计信贷项目的相关数据,拨付信贷风险补偿金,受理新型信贷业务发生的贷款贴息,会同相关部门拨付贷款贴息资金,参与银行的资格审批,加强对风险补偿金使用情况的监管、考核和评价。 第八条 市科技局、市经信局、市发改局、市商务局、市工商局负责向试点银行推荐企业信贷项目,受理推荐项目的贷款贴息申请,对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管理,按项目所适用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规定进行项目验收或完工评价。 第九条 市府金融工作局、东莞银监分局负责联合市财政局对申请合作的银行进行资格审查,人民银行东莞市中心支行协助提供拟受理推荐项目融资企业的征信状况,并协助市财政局对信贷风险补偿、银行奖励申请以及合作银行的创新型融资业务进行审查,加强对合作试点银行的监督和管理。

第三章 资助范围和方式

第十条 本办法支持的贷款计划是指《东莞市创新财政投入方式促进科技金融产业融合工作方案》中的拨贷联动支持计划、重点企业信贷支持计划、银行创新信贷支持计划,以及市委、市政府批准的其他扶持政策。

第十一条 拨贷联动支持计划对获得“科技东莞”工程资金立项资助的工业攻关、国际科技合作、产业技术进步项目,试点采用“先政府立项、后银行贷款、再财政拨款”的形式进行支持。

国家、省科技创新或产业发展项目市财政配套资金的操作参照拨贷联动支持计划执行,国家、省有明确规定的除外。

若立项项目未获得银行贷款,可在项目结束通过验收和完工评价后,以事后补助形式资助。

第十二条 重点企业信贷支持计划支持获得国家、省科技创新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资助的企业,设立企业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的企业,研发投入不低于当年营业收入3%的企业,主营收入超过50亿元的大企业,经市政府认定的大企业(集团)培育企业向试点银行申请贷款。 同一企业若同时符合拨贷联动支持计划、重点企业信贷支持计划,可同时申请不同类型贷款。立项制项目所获贷款应按合同书或补助协议所列用途使用,其他贷款应用于项目研发、产业化及扩大再生产等正常生产经营领域。

第十三条 银行创新信贷支持计划支持试点银行开展新型信贷产品的开发,包括但不限于应收账款质押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股权质押贷款、仓单质押贷款等;支持试点银行与券商、信托、担保等机构合作联合推出各类直接债务融资工具;支持试点银行与融资租赁机构结成战略联盟开展融资租赁业务;支持试点银行与保险机构合作开展的科技担保贷款;支持经市委、市政府同意或财政、金融、人行、银监等部门认可开展的其它科技金融合作创新业务(经银行总行批准并报市相关部门备案)。

专利质押贷款风险补偿和贷款贴息等已出台政策的,在原政策到期前,可按原政策执行。

第四章 风险补偿的实施

第十四条 试点银行按照风险补偿资金数额的10倍提供贷款授信额度,对经政府部门推荐的企业项目或银行创新信贷项目进行放贷,贷款期限原则上最少1年,最多3年,最高不超过1500万元。

第十五条 试点银行每月向相关部门报送授信台账,全面反映企业申请、贷款审批和发放等情况。

第十六条 试点银行开展上述第三章涵盖的信贷业务发生风险损失时,可向市财政局申请风险补偿,风险补偿以试点银行实际发放的信贷资金本金总额余额的10%为限,风险损失总额低于限额的,由风险补偿资金给予全额补偿;风险损失总额超出限额的,超出部分由试点银行自行承担。

第十七条 信贷风险损失的认定要素、风险补偿资金的申报审核流程,由市财政局与合作试点银行签订合作协议具体约定。

第五章 对企业的贷款贴息

第十八条 市财政对本办法所支持的信用贷款提供贴息补助。对获得贷款的企业,市财政按其贷款项目建设期内实际支付利息最高不超过70%的比例给予贴息,同一项目贴息补助最长不超过2年,每家企业每年最高贴息100万元。 第十九条 拨贷联动支持计划项目及国家、省立项项目获得市财政配套资助的,资助额度最高为立项金额,在项目完工财政拨款时应相应核减贴息资金。 第二十条 贴息申请在一年内集中受理一次。企业在获得试点银行的信用贷款,并按期支付了利息之后,于次年的3月31日前向有关部门提出贴息申请。拨贷联动支持计划和重点企业信贷支持计划贴息向项目推荐单位申请,银行创新信贷支持计划贴息向市财政局申请。

第二十一条 合作试点银行应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信贷对账工作,以书面形式将符合财政贴息条件的企业贷款信息报送相关部门,协助相关部门做好企业贷款贴息的审查工作。

第二十二条 市财政局和项目主管部门根据各自职能分工及银行提供的企业贷款信息,核定获得贴息的企业名单和贴息额度后,向社会公示,公示期为10天。

第二十三条 公示期间,任何单位或个人有异议的,可向公示发布单位提出,相关部门应进行调查,并出具调查结论报告。

公示期满,无异议或者异议不成立的,由市财政局会同项目主管部门下达贴息资助资金。

第六章 对银行的奖励 第二十四条 实施贷奖联动支持计划。试点银行执行本办法所支持的信贷计划,当年没有发生不良贷款的,市财政可在当年结余的风险补偿金中,按银行新增贷款发放量的0.5%给予业务奖励,每家银行每年最高300万元。

第七章 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价

第二十五条 获得信贷支持的单位应遵照合同规定,保证贷款使用符合要求,按期还贷付息。发生下列情形之一的,市财政局和试点银行,有权提前追讨贷款本息,并依法追究其经济责任:

(一)弄虚作假骗取贷款的;

(二)违反财经纪律,挪用或挤占贷款资金的;

(三)在日常管理中不配合项目实施情况核查,不按要求提供完整财务报表、项目进展情况报告等材料的;

(四)违反有关法律法规的其它情形。

第二十六条 对利用虚假材料和凭证骗取贷款的单位、贷款到期恶意不还款的单位,取消申报各级各类财政扶持项目的申报资格,并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的有关规定对相关单位和人员进行处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七条 市财政局定期对风险补偿资金相关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价,及时掌握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情况,分析和评价政策执行效果。

第八章 附 则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由市财政局负责解释。各项目主管部门根据本办法所定原则出台具体的实施细则并贯彻落实。“机器换人”项目按照《关于印发<东莞市“机器换人”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东府办〔2014〕77号)执行。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二篇:省院科技合作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

附件:

省院科技合作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了落实河南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及中央企业签署的合作协议(以下简称省院合作协议),支持我省与国家高层次科技部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大型企业等的科技合作,扩大科技招商,提升我省科技创新能力,设立省院科技合作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

第二条为规范和加强专项资金及项目管理,保证项目质量和实施成效,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相关法规规章,制定本办法。

第三条省院科技合作专项资金支持范围为:在省院合作协议框架下,我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中国科协所属学会、两院院士及其所在单位、中央企业签订正式合作协议的科技项目。

第二章组织管理

第四条省科技厅会同省财政厅及省科协、省科学院、省农科院等省院合作协议负责落实单位,研究提出专项项目的评审论证标准、专项年度支持重点和项目指南;统一受理项目申请并进行形式审查,组织专家开展项目的评审、论证工作;负责项目立项并提出项目经费建议;负责专项项目实施过程的跟踪管理。

第五条省财政厅会同省科技厅根据专项资金年度工作计划,安排专项资金年度经费,并依据项目合同拨付项目经费;负责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以及绩效考评。

第三章支持范围与条件

第六条专项项目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项目符合产业、技术政策,属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急需的关键技术领域,包括基础研究、科技攻关、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创新平台建设、创新人才培养等类项目。

(二)与合作方签订有正式合作协议,合作对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符合环境保护等政策规定。

(三)项目技术含量高、创新性强、成熟度高、处于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地位。

(四)项目的实施对我省相关领域关键技术突破、产业技术升级、高新技术产业化等方面意义重大,能够显著提高相关领域的创新能力。

(五)项目以承担单位投入为主,自筹资金到位,投资结构合理,项目实施期一般不超过2年。

第七条项目的承担单位为我省的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承担单位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重视科技创新工作,有较高的技术开发能力,建有市级以上研发中心,具有长期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基础,具备联合研究或开展成果转化的能力。

(二)与合作方建立了长期良好的科技合作关系,能够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三)企业应属在河南省境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内资或内资控股企业,资产及经营状况良好,具有较高的资信等级和相应的资金筹措能力,有较高的管理水平和规范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企业符合省级科技计划项目预算申报的基本条件。

第四章申报及审批程序

第八条省科技厅根据专项年度支持重点和项目指南发布通知,组织受理项目。

第九条申报单位应提交以下材料:

(一)项目申报书;

(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河南省科技计划项目预算申报书》及其附件;

(四)合作协议书;

(五)项目技术情况的证明文件(包括科技成果鉴定证书、查新报告、检测报告、专利证书或其他技术权益证明等);

(六)企业还应提供经有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上年度的会计报表,包括审计报告、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以及报表附注等,并提供最近一个月的各类会计报表(复印件)。

第十条省属单位项目由省直主管部门(包括省科协、省科学院、农科院)审核并出具推荐意见,其他单位由所在地省辖市(省直管县、市)科技局会同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并出具推荐意见。

第十一条省科技厅、省财政厅会同省科协、省科学院、省农科院对全部申报材料进行初审,初审合格的项目提交专家评审。

第十二条省科技厅会同省财政厅分领域组织相关产业、技术、管理、财务方面的专家进行评审。

第十三条根据专家评审意见,省科技厅会同省财政厅提出专项拟支持的项目和金额建议,组织签订《项目合同书》。

第十四条省财政厅会同省科技厅对拟支持的专项项目进行预算审核,确定项目经费资助额度,下达项目经费预算。

第五章项目实施管理

第十五条项目承担单位应根据可行性论证报告和项目合同书的

要求,落实自筹资金等实施条件,保障项目顺利实施,并定期报送项目进展及资金使用情况;项目主管部门负责日常的监督管理协调,保证项目的正常进展。

第十六条项目的实施管理和监督检查按照省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七条项目完成后,承担单位须向省科技厅提出验收申请。省科技厅、省财政厅会同省科协、省科学院、省农科院等负责省院合作协议落实的单位,按照《项目合同书》,组织有关专家对项目进行验收。对没有按时完成目标任务者,要限期整改;逾期仍不能达到预定目标者,中止对项目的支持,并撤销其项目承担资格。

第六章项目资金管理

第十八条对专项项目的支持方式为定额补助,主要用于项目织实施过程中与研究开发活动直接相关的各项费用,一般包括:研发专用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管理费等。具体如下:

设备费:是指在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购置或试制专用仪器设备,对现有仪器设备进行升级改造,以及租赁外单位仪器设备而发生的费用。专项经费要严格控制设备购置费支出。

材料费:是指在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消耗的各种原材料、辅助材料等低值易耗品的采购及运输、装卸、整理等费用。

测试化验加工费:是指在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支付给外单位(包括项目承担单位内部独立经济核算单位)的检验、测试、化验及加工等费用。

燃料动力费:是指在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相关大型仪器设备、专用科学装置等运行发生的可以单独计算的水、电、气、燃料消耗费用等。

差旅费:是指在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开展科学实验(试验)、科学考察、业务调研、学术交流等所发生的外埠差旅费、市内交通费用等。差旅费的开支标准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会议费:是指在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为组织开展学术研讨、咨询以及协调项目等活动而发生的会议费用。项目承担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严格控制会议规模、会议数量、会议开支标准和会期。

国际合作与交流费:是指在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项目研究人员出国及外国专家来华工作的费用。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应当严格执行国家外事经费管理的有关规定。项目发生国际合作与交流费时,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应当事先报经项目总体专家组或项目牵头(主持)单位审核同意。

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是指在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需要支付的出版费、资料费、专用软件购买费、文献检索费、专业通信费、专利申请及其他知识产权事务等费用。

劳务费:是指在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支付给项目组成员中没有工资性收入的相关人员(如在校研究生)和项目组临时聘用人员等的劳务性费用。

专家咨询费:是指在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支付给临时聘请的咨询专家的费用。

管理费:是指在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对使用本单位现有仪器设备

及房屋,日常水、电、气、暖消耗,以及其他有关管理费用的补助支出。管理费按照项目专项经费预算分段超额累退比例法核定,核定比例如下:项目经费预算在100万元及以下的部分按照8%的比例核定;超过100万元至500万元的部分按照5%的比例核定;超过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部分按照2%的比例核定;超过1000万元的部分按照1%的比例核定。管理费实行总额控制,由项目承担单位管理和使用。

(三)其他支出:是指项目在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的除上述费用之外的其他支出,应当在申请预算时单独列示,单独核定。

第十九条项目承担单位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经政策和财务制度,加强项目资金管理和核算;专项资金要按照有关财政规定的开支范围使用,符合政府采购的项目必须按规定进行。要将专项资金纳入单位财务统一管理,单独核算,确保专款专用。

第二十条对违反财经纪律,弄虚作假、挪用或挤占专项资金的,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相关规定予以处理处罚;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二十一条建立专项资金使用效果绩效考评和奖惩机制。省财政厅、省科技厅组织专家或委托中介机构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绩效考评。绩效考评的结果作为以后年度专项安排的依据。

第七章附则

第二十二条本办法由省财政厅会同省科技厅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试行。

本文档系网络所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本人定尽快处理!

第三篇:小城镇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统筹全县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县政府设立小城镇建设专项补助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为规范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结合株洲县小城镇建设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 专项资金的适用范围

第二条 专项资金用于株洲县建制镇。

第三条 专项资金补助范围主要包括:

(一)小城镇镇区给排水、道路桥梁、环境绿化、公共照明、市容环卫、防洪防灾、污水和垃圾处理及其它基础设施建设。

(二)小城镇规划编制、镇区地形图测绘(1:1000)。

第三章 项目申报、确定和专项资金拨付

第四条 各建制镇会同财税部门根据本辖区内小城镇建设规划和镇区建设实际情况,将申请补助的小城镇建设项目及有关材料初审后(附报建设项目所在地小城镇政府规定的财政专项账号及开户行),于每年3月10日前联合报送县建设局和县财政局。申报材料如下:

(一)项目法人情况(包括项目法人简介、营业执照复印件、资本金证明等);

(二)建设项目相关批准文件(项目建议书及批文、较大规模项目的可研报告或初步设计文件、项目实施方案等);

(三)与建设项目相关的规划、测绘完成情况、成果证明、审查批准情况等;

(四)建设项目资金筹措方案,自筹资金落实到位证明;

(五)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申报表(详见附表1)。

第五条 小城镇政府应建立项目库,各地城镇办和财税部门应依据建设发展实际需要,采用微机管理,认真做好申报项目库的建设。自本办法实行后,各地申报的项目均应在项目库里提取,并逐年规范项目库建设与管理。

第六条 小城镇建设管理部门应自觉遵守建设项目方案送审制,凡需享受专项资金的建设项目,且投资规模不小于人民币30万的建设项目,在项目实施的上一6月底前和12月底前统一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第七条 县建设局、县财政局对所上报的建设项目进行审核,于当年4月30日前,将联合下文对当年行将使用小城镇建设资金投资的建设项目和专项资金补助额度予以确认.

第八条 县建设局和财政局根据联合下文所确认的项目,按照项目开工进度情况,逐步将当年的小城镇建设专项资金随项目逐步下达,确保资金及时拨付到位。

(一)对当年开工、当年竣工的建设工程项目,县财政在项目开工时拨付专项资金补助额度的40%,项目竣工后再拨付专项资金补助额度的60%。

(二)对跨建设工程项目,县财政将按照建设工程项目本专项资金补助计划,在项目开工时拨付当年专项资金补助计划的40%,完成当年规定的工程量和工程形象进度后再拨付当年专项资金补助计划的60%。

第四章 专项资金的管理与监督

第九条 各级财政和建设部门,要切实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管理与

监督,严禁弄虚作假、截留挪用,自觉接受上级部门的监督和审计,确保资金专款专用。

第十条 县建设局和县财政局将对上年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工程进度、工程质量进行检查,并提出综合评估报告。对无正当理由,未按批准内容组织实施或没有完成建设任务的,将通报批评,在今后三年内不再安排专项资金。

第十一条 小城镇建设项目要建立和落实项目建设法人制、合同制、工程项目监理制、工程建设招投标制。

第四篇:财政性资金投资项目管理试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市本级财政性资金投资项目的管理,合理控制工程造价,保证建设工程质量,提高政府投资效益,根据国家、省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市本级财政性资金(以下简称市财政资金),是指纳入市本级预算管理或财政专户管理,并用于基本建设项目投资的资金,包括:

(一)财政预算内资金;

(二)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政府性基金; (三)纳入财政专户管理的预算外资金;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财政性资金。

第三条 使用市财政资金的项目按资金来源划分为市财政投资项目和市财政补贴项目。市财政投资项目包括采用直接投资、资本金注入方式建设的项目,市财政补贴项目包括以投资补助、贴息的方式使用市财政资金建设的项目。

第四条 使用市财政资金的项目按性质划分为非经营性投资项目和经营性投资项目。对非经营性投资项目主要采取直接投资、投资补助的方式投入;对经营性投资项目主要采取资本金注入、投资补助、贴息的方式投入。

采用资本金注入方式投资形成的股权属于国有股权,由市有关部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或其他机构依法行使出资人权利。

第五条 使用市财政资金的项目,必须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城乡规划,符合土地使用、资源利用、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规定。

第六条 市发展改革部门是负责使用市财政资金项目审批、管理、监督的投资主管部门。其他行政主管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分别承担使用市财政资金项目的管理和监督工作。

第二章 项目审批

第七条 市财政投资项目应当审批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审查初步设计及概算。

市财政补贴项目应当审批资金申请报告。使用市财政资金超过3000万元,且占项目总投资的比例超过50%的市财政补贴项目,按市财政投资项目进行管理。 第八条 市财政投资项目的项目建设单位或主管部门应当组织编制项目建议书,并向市投资主管部门申请项目立项。

第九条 项目建议书应按国家、省、市有关规定编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依据;

(二)项目建设规模、建筑面积、建设标准等建设方案; (三)估算总投资、资金来源及依据; (四)选址建议及建设用地规模; (五)按要求必须具备的其他内容。

第十条 项目建议书经批准后,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委托符合资质要求的工程咨询机构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报市投资主管部门审批。

第十一条 可行性研究报告应按国家、省、市有关规定编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项目概况,包括项目名称、建设规模、建设单位、建设地点、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的全称及工程咨询资格证书编号;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及编制原则、项目建设预期达到的目标、可行性研究工作范围及编制过程简述;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意义; (四)建设条件与选址; (五)设计方案;

(六)公用工程(水、电、气、通信、道路等); (七)节能分析; (八)环境影响分析; (九)消防和劳动安全;

(十)机构设置、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 (十一)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十二)项目招标内容,包括招标组织方式、招标方式、招标范围; (十三)估算总投资与资金筹措; (十四)经济影响分析及社会影响分析; (十五)结论和建议。

第十二条 项目建设单位报送可行性研究报告时,需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附送以下文件:

(一)环保部门出具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意见; (二)国土资源部门出具的用地预审意见; (三)城市规划部门出具的规划选址意见;

(四)节能评估审查部门出具的节能评估意见(不需进行节能专项评估的项目除外); (五)根据法律、法规应提交的其他文件。

第十三条 估算总投资1000万元以下(不含1000万元)的市财政投资项目,仅需编报项目建议书(视同可行性研究报告);估算总投资1000万元以上(含1000万元)、3000万元以下(不含3000万元)的市财政投资项目,项目建议书与可行性研究报告可合并报批,仅需报批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十四条 可行性研究报告经批准后,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委托符合资质要求的设计单位,依照经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总投资和建设规模进行初步设计及编制概算。

市财政投资项目应实行限额设计,初步设计的建设内容和建设标准不得超过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的范围,编制初步设计概算不得超过经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总投资。

第十五条 交通、水利、供水、排水等专业的市财政投资项目初步设计由交通、水务等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其他市财政投资项目的初步设计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查。

第十六条 初步设计审查通过后,概算报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批准的概算不得高于经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总投资。

初步设计概算与经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总投资的差异幅度超过10%的,项目建设单位应当重新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报市投资主管部门审批后方可报批概算。

第十七条 以投资补助或贴息的方式使用市财政资金建设的市财政补贴项目,由项目建设单位或主管部门向安排投资补助资金或贴息资金的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资金申请报告。

第十八条 市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对同意安排投资补助或贴息资金的资金申请报告作出批复,并将批复意见下达给申报单位。 第十九条 资金申请报告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项目建设单位的基本情况和财务状况;

(二)项目的基本情况,包括建设背景、建设内容、总投资及资金来源、技术工艺、各项建设条件落实情况等;

(三)申请投资补助或贴息的主要原因、依据和资金用途; (四)项目招标内容;

(五)市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要求提供的其他文件。 第二十条 资金申请报告应附以下文件: (一)投资主管部门出具的审批、核准或备案文件; (二)城市规划部门出具的规划选址意见; (三)国土资源部门出具的用地预审意见;

(四)环保部门出具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意见;

(五)申请贴息的项目须出具项目单位与有关金融机构签订的贷款协议和资金账户凭证; (六)项目单位对资金申请报告内容和附属文件真实性负责的声明; (七)市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要求提供的其他文件。

第二十一条 贴息率不得超过当期银行中长期贷款利率。贴息资金总额根据投资项目符合贴息条件的银行贷款总额、当年贴息率和贴息年限计算确定。原则上按项目的建设实施进度和贷款的实际发生额分期安排贴息资金。

第二十二条 市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在审查、审批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及概算、资金申请报告时,可以根据需要委托有关机构或组织专家进行评估论证,必要时还应征求其他相关部门的意见。

第二十三条 对经济、社会和环境有重大影响的重大项目投资,应当严格遵守科学、民主、公开的原则,按照我市重大行政决策的有关规定依法决策。

第三章 计划管理

第二十四条 市财政投资项目建设单位应根据经批准的投资规模,结合项目总体建设计划和实际工程进度,在每年10月10日前以书面形式向市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申报下年度投资计划。 第二十五条 市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分别编制本部门主管的市财政投资项目年度投资计划,并于每年11月1日前报市投资主管部门审查。

年度投资计划分为正式项目计划和预备项目计划。已经开工建设或计划年度内基本具备开工条件的市财政投资项目列入正式项目计划。开展前期工作的市财政投资项目列入预备项目计划。

第二十六条 市财政投资项目年度投资计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列入正式项目计划的项目名称、建设规模、建设内容、总投资、建设周期、年度投资额及资金来源(需要融资的应明确融资规模);

(二)列入预备项目计划的项目名称、建设规模、建设内容、总投资; (三)编制发展规划及开展重大项目前期工作费用; (四)其他应当说明的情况。

第二十七条 市投资主管部门依据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根据市财政资金年度投资总规模,审查汇总各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编制的年度投资计划后,报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定。

第二十八条 市投资主管部门负责下达市财政投资项目年度投资计划。项目建设单位根据年度投资计划及工程建设进度,向市财政部门提交《财政直接支付用款申请书》申请办理市财政资金拨付手续。

第二十九条 年度投资计划经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后,应当严格执行,不得擅自调整。

年度投资计划在执行过程中确需调整的,由市投资主管部门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进行调整。

第四章 建设实施

第三十条 市财政投资项目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采用自管的建设管理模式: (一)市财政资金投资低于5000万元;

(二)市财政资金投入占项目总投资的50%以下; (三)涉及国家安全、保密、防灾抢险等特殊情况;

(四)项目业主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具有同类工程建设管理经验、具有相应的管理能力和技术力量。 第三十一条 非经营性市财政投资项目不符合第三十条所列条件的,均应实行代建制管理,并按照代建制管理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二条 市投资主管部门应当在审批项目建议书时明确项目建设管理模式。 第三十三条 使用市财政资金的项目开工建设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依照城乡规划法有关规定已经办理相关规划许可手续; (二)需要申请使用土地的已经依法取得用地批准书; (三)已经按照有关规定完成环境影响评价审批; (四)实行审批制的初步设计及概算已经审查通过; (五)已完成节能评估和审查;

(六)建筑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依照建筑法的有关规定,已经取得施工许可证或者开工报告。

第三十四条 使用市财政资金的项目应按照国家、省、市有关招标投标和政府采购的规定进行。市财政投资项目未通过施工图设计审查和工程预算财政投资评审的,不得组织施工招标。

第三十五条 项目建设单位应在招标文件及合同中明确,对审计机关实施审计的市财政投资项目,应以审计部门出具的审计结果作为工程结算的依据。

第三十六条 市财政投资项目合同价格、工程结算严格按照中标价格执行。合同执行过程中,由于不可预见原因,可能造成投资增加、建设内容扩大且项目建设单位提出变更要求的,应当经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并报变更审批部门批准确认。经批准需要增加合同以外的建设内容符合招标条件的,必须组织招标。

第三十七条 市财政投资项目编制工程预算所依据的施工图设计必须严格按审定的初步设计的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和建设标准进行,禁止擅自扩大规模或提高标准。

市财政投资项目预算和结算应送市财政部门进行财政投资评审,项目预算评审意见作为项目招标、政府采购的参考依据;项目结算评审意见作为拨付项目工程尾款的依据。

预算超过经批准的概算的,超出部分的建设资金由项目建设单位自行解决,市财政资金不予安排。

第三十八条 市财政投资项目在建设实施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形之一,建设单位可申请调整项目概算,其中概算调整超过经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总投资10%的,按第十六条第二款的规定执行。 (一)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造成项目建设条件发生重大变化的;

(二)因资源、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考古及调查、勘察等情况有重大变化,造成投资增加或需要调整建设方案的;

(三)因国家和省、市重大政策变化或者材料价格波动超过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风险包干幅度,对项目造价影响较大的;

(四)因项目建设实施过程中出现特殊情况,原设计方案经批准已作重大修改的。 第三十九条 使用市财政资金的项目,严格执行工程监理制。监理单位依照法律、法规及有关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工程承包合同,对建设工程质量、建设工期和投资控制进行监督管理。

第四十条 市财政投资项目完工后,应当于6个月内完成工程结算、竣工财务决算和竣工验收工作,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竣工财务决算应当报财政部门审核,竣工验收工作由市行业主管部门会投资主管部门负责。

第四十一条 市财政投资项目应当于竣工财务决算审核完毕后30日内,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物业权属登记手续。

实行代建制的项目,代建单位应在竣工验收合格后3个月内将资产移交至使用单位。 第四十二条 重大市财政投资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可由市投资主管部门组织有关专家和评估机构,对工程质量、投资效益、环境影响等进行后评价,以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性。

第四十三条 市投资主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审计部门、监察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使用市财政资金的项目进行监督检查。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四条 政府有关部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监察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依法追究其部门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的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规批准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和投资概算的; (二)未按规定拨付建设资金的;

(三)强令或者授意项目建设单位违反本办法规定的; (四)因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重大损失的; (五)其他严重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 第四十五条 项目建设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投资主管部门等有关部门责令限期整改、暂停项目建设,并视情节轻重依法追究其行政或法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提供虚假情况骗取市财政资金的;

(二)未按规定履行基本建设程序擅自开工建设的;

(三)未经批准擅自提高建设标准,改变建设内容,扩大或者缩小建设规模的; (四)未依法组织招标的;

(五)转移、侵占或者挪用建设资金的;

(六)未按规定时限办理工程结算和竣工财务决算的;

(七)未及时办理竣工验收手续、未经竣工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即交付使用的; (八)已经批准的项目,无正当理由未及时实施或者完成的;

(九)签订与招标文件、中标合同实质性内容不一致的补充合同协议,造成市财政资金损失的;

(十)其他严重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

第四十六条 咨询评估机构在咨询评估时弄虚作假或者评估结论意见严重失实的,按中介机构管理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并可通告市财政投资项目的业主,建议项目业主3年内不委托上述机构承担相关工作。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七条 使用市财政资金的项目发生重大安全质量事故的,依法追究项目建设单位、代建单位,勘察、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以及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四十八条 使用市本级财政性资金进行的土地储备等其他项目投资,参照本办法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九条 本办法所称投资补助,是指市财政资金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投资项目和政府投资项目给予的投资资金补助。

本办法所称贴息,是指市财政资金对符合条件、使用了中长期银行贷款的投资项目给予的贷款利息补贴。 第五十条 本办法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2年。有效期届满或政策法规变化,根据实施情况依法评估修订。

第五篇:成都市创新创业种子资金管理办法(试行)

市科技局 市财政局 市金融办

第一条(目的依据)

为进一步完善我市创业风险投资机制,营造良好的企业创新创业环境,促进技术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结合我市实际,特设立“成都市创新创业种子资金(”以下简称种子资金),并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用途与基本原则)

种子资金适用于促进市域内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领域内的项目孵化和成果转化,弥补种子期、初创期企业的市场缺失环节,破解融资瓶颈。通过对种子期、初创期企业的资金支持,鼓励创新创业活动,为创业风险投资领域培育优质项目。

种子资金属于非营利性专项资金,运营、管理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种子资金的运作按照项目选择市场化、资金使用公益化、提供服务专业化的原则进行。

(二)种子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必须遵守现行法律、法规和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符合成都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产业发展政策。

第三条(资金来源) 种子资金来源于成都市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种子资金的运作收益和其他社会资金。种子资金设立总规模3亿元人民币,初始规模6000万元人民币,以后视资金使用和需求情况逐年到位。

各区(市)县政府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立区(市)县级科技创业种子资金,用于与市级种子资金匹配。

第四条(支持对象)

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备较高创新水平(包括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和较强市场竞争力,有较好潜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或有望形成产业规模的种子期、初创期企业以及为这些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银行类金融机构和担保机构,均可纳入种子资金的支持对象。

(一)支持的企业应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1.工商注册地和税务登记地在成都市域内,且具备独立法人资格;

2.发展阶段处于种子期或初创期,公司成立不满3年,净资产不低于50万元人民币,并在500万元人民币以内,年销售收入不超过800万元人民币;

3.技术创新及商业模式创新特色明显,技术较为成熟; 4.生产及市场营销计划可行,市场开发潜力大,成长性好; 5.掌握了核心技术或必备的研发、生产技术,具备研发人才队伍和生产必须的设施设备,具备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

6.申报项目的自主知识产权关系明晰; 7. 企业及其实际控制人诚信记录良好。

(二)支持的银行类金融机构、担保机构应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1. 在成都市域内,设立小企业专营机构的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以及经依法批准设立的担保机构;

2. 为满足前款条件的企业提供了贷款、担保等融资服务; 3. 所提供的贷款利息不高于人民银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的30%;担保手续费率不高于3%。

第五条(使用方式)

种子资金使用的主要方式为:股权投资、融资担保、融资补贴等。

第六条(股权投资)

种子资金可通过直接投资、联合投资等形式获取企业股权,参与企业的创建或重建。

(一)直接投资时,种子资金对单个项目的投资额度最高为200万元人民币,投资期限不超过5年,且不能成为最大股东,应有明确的退出方案设计,原则上不派员参与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

(二)联合投资时,种子资金对单个项目的投资额度最高为200万元人民币,但不超过投资总额的30%。

第七条 (融资担保)

为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和放大作用,种子资金可直接或通过与其他机构联合组建专业性担保公司,在银行、担保或创投机构对本办法支持的种子期、初创期企业实施贷款或创业投资时提供一定比例的担保。

(一)鼓励专业担保机构与种子资金联合组建专业性担保公司,为办法支持的种子期、初创期企业提供信用担保、联合担保或再担保服务,支持企业发展。

(二)种子资金对银行的单户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实施担保,企业或其实际控制人无需提供实物资产抵押,种子资金担保最高限额为200万元人民币,担保期限最长2年。

(三)对创投机构投资的单个投资项目,按创投机构投资额度不超过50%为投资项目提供银行贷款担保,投资项目的创业股东以其项目股权提供反担保,种子资金对单户企业的担保最高限额为300万元人民币。

第八条(融资补贴)

为鼓励银行、担保机构为本办法支持的种子期、初创期企业提供融资服务,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种子资金可按融资效果给予银行、担保机构专项补贴。

(一)银行对本办法支持的种子期、初创期企业的贷款余额在上基础上每增加1亿元元人民币或贷款户数在上基础上每新增50户,给予10万元人民币补贴,单户银行补贴总额最高为50万元人民币;担保机构为本办法支持的种子期、初创期企业新增贷款担保且担保手续费低于3%(含3%)的,按当年新增担保额的1%给予补贴,单户担保机构补贴总额最高为50万元人民币。补贴资金应进入银行专项准备金和担保机构的风险准备金。

(二)融资补贴申请程序由种子资金管理机构另行发文通知。

(三)同一内凡已申请本市级同类补贴的,不得再申请本项补贴。

第九条(管理机构与职责)

(一)设立成都市创新创业种子资金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评审委),评审委成员由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金融办等部门负责人和种子资金日常管理机构负责人以及行业专家组成。评审委通过组织召开评审会对种子资金管理重大事项进行决策、监管和协调。评审会由分管副市长或委托的市政府副秘书长召集,

评审委主要职责是:

1. 决定种子资金经营方针、发展规划和投资政策; 2. 审议批准种子资金的工作计划和工作报告; 3. 审议批准确定种子资金的收益分配方案;

4. 审议批准种子资金对外投资、投资退出、融资担保以及融资补贴方案;

5. 审定种子资金管理机构的考核结果,确定其工作经费比例;

6. 审议批准种子资金管理的其他重大事项。

(二)评审委下设办公室(设在市科技局),负责提请和组织召开评审会。

(三)受评审委委托,成都生产力促进中心为种子资金日常管理机构,在市科技局的业务指导和市财政局的监督下,负责种子资金的日常事务性工作,执行评审委的决策,并行使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与责任,具体履行以下职责:

1. 依据本办法,制订并完善相关实施细则和业务流程; 2. 负责种子资金项目的信息发布、申报受理、程序性审查、调研论证,并提出初审意见;

3. 协助评审会的组织筹备和实施;

4. 执行评审委的决策,负责种子资金项目的实施、监管与回收等日常管理工作;

5. 负责编制种子资金管理运营的工作计划和资金计划。

(四)种子资金管理的工作经费,可在所管理的资金总额的3%以内由评审会根据工作绩效考核结果据实审定。管理工作经费主要用于种子资金项目的调研、论证、实施、回收以及种子资金项目的日常管理等方面的开支。

第十条(申请程序)

(一)申请受理。申请人按照本办法的要求,向种子资金管理机构提交申请和相关材料;种子资金管理机构负责对申请单位的资质、申请材料进行程序性审查,审查合格后即可办理受理登记手续。

(二)调研审查。种子资金管理机构受理申请后,按照种子资金使用类别组织专业人员实地调研,并汇总提出初审意见报评审委办公室。

(三)审批决策。评审委办公室收到申请材料和初步审查意见后,报请评审会召集人召开会议,对申请项目和种子资金管理机构的初步审查意见进行评审决策;经评审会审定通过的项目,由种子资金管理机构依据审定意见办理资金拨付手续,并按照项目协议履行权利与义务。

第十一条(项目管理和资金回收)

(一)项目管理。种子资金管理机构除按种子资金股权投资和融资担保项目协议规定的条款进行监督管理外,还应组织专业人员或第三方中介机构对种子资金项目和承担企业进行定期走访调研,随时掌握资金使用情况和项目进展情况,发现问题应及时提出建议意见报评审委。

(二)资金回收。对以股权投资方式投入的资金,一般采取首次公开募集上市、协议转让、企业回购或者破产清算等方式实现退出回收;对以融资担保方式投入的资金,在担保期限届满后解除担保并收回保证金。

(三)融资担保合同提前终止。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种子资金管理机构有权提前终止融资担保合同,收回资金,并保留进一步追究相关责任的权利:

1. 项目承担企业擅自挪用种子资金、弄虚作假; 2. 项目承担企业无正当理由停止申报项目的开发和生产活动;

3. 项目承担企业发生重大法律纠纷; 4. 项目承担企业经营管理严重失职。

(四)项目承担企业的义务: 1. 做好项目组织实施; 2. 保证资金专款专用;

3. 积极配合种子资金管理机构监管;

4. 按项目协议履行被担保义务,或按期上缴红利; 5. 项目协议规定的其他义务。 第十二条(清算与后续管理)

种子资金项目如发生失败,将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各方签订的合同条款之规定由种子资金项目各方共同组成清算小组,对项目实施情况、失败原因、损失情况进行评估,分清原因、责任和各方应当承担的义务,并按《成都市政府性审计、会计业务会计师事务所名单暂行管理办法》选择审计机构对种子资金损失部分进行审计,报经评审委审批后,采取案销账存方式管理项目及财务档案。

第十三条(管理与监督)

(一)种子资金管理机构须接受评审委的监管与指导,及时报告管理运作过程中的重大事项;在每季度末向评审委报送本季度资金使用情况,并于每个会计结束后3个月内提交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审计报告。

(二)评审委和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种子资金的监管与指导,在种子资金管理机构自评报告的基础上,对资金运作的目标、效果及其资产情况进行评估和绩效考核。评审委可委托有关部门或中介机构对种子资金管理机构上一种子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专项审计和监督检查,所需费用以及评审会评审论证、绩效评估等管理性支出,均据实在种子资金管理费中列支。

(三)种子资金应由成都生产力促进中心专账核算、专项管理、专款专用,不得用于本办法所规定以外的金融性融资、股票、期货、房地产、赞助、捐赠等支出。

(四)种子资金申报企业应当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负责。对弄虚作假,骗取、套取种子资金,或出于欺诈目的故意导致种子资金项目减值或破产清算等行为的企业,一经查实,立即取消种子资金申请资格,列入种子资金黑名单,通过媒体予以通报,并由种子资金管理机构追回已拨付的资金,追究项目承担单位的相关责任。

第十四条(解释机关)

本办法由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金融办负责解释。 第十五条(实施日期)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30日后实施,有效期2年。

上一篇:公司员工岗位管理制度下一篇:公司制度工作技术标准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