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消费行为特点

2022-08-08

第一篇:大学生消费行为特点

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的特点

一、大学生旅游的特点

通过阅读《大学生旅游圣经》这本书,虽然书中主要是介绍八条适合大学生旅游的经典路线,但是从住宿、餐饮、交通、娱乐、购物等几方面看,都是提供的是最经济且以高校最为集中的八大城市,这充分体现了大学生在旅游时对消费额度有限度的特点,而且学生这个群体的特殊性要求他们在旅途中发现更多学到更多。

例如本书中第一条线路北京线,在北京市内的游览,在景点间都会有路过或稍微绕点路到青年旅馆之类的旅馆的路线,还有就是会推荐有特色但是人均消费不高的小吃群去,从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大学生在旅游时对吃住的要求不是很高的特点,我感觉这也与大学生的资金拥有量有关系。除此之外,我还发现每条线路都排的特别满,例如第一天的安排是:一早观看升旗仪式,然后漫步广场摄影留念,这里包括对天安门城楼,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正阳门等一系列景点。这只是上午的一部分活动,还要参观国家博物馆,然后在前门附近吃午饭并稍事休息后,经过天安门从午门开始参观故宫博物院,游览时间限制在4到5小时,然后从神武门出故宫。由此可见,此安排是非常满的,并且在某地的时间不长,如故宫如此庞大的建筑群仅用半天4到5个小时搞定参观,这只能说是只能看到精华部分且速度迅速,这说明了大学生旅游时充满了迫切的愿望,精力旺盛,看的越多越好,以量取胜才是王道!

二、大学生旅游消费的特点

《在校大学生消费特点》一文说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这使大学生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用品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大学生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大学生站在时代前沿,追新求异,敏锐地把握时尚,惟恐落后于潮流,这是我们的共同特点。

以上说明大学生在消费时具有较为理性和比较时尚的特点,而旅游已经成为一种时尚,而且很受人们的关注,大学生也不例外,可见大学生迫切的要去旅游,而便宜且活动多的旅游深受大学生喜爱。

三、大学生旅游现状

从《2010大学生旅游现状问卷调查报告》中了解到中国的大学生旅游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去旅游的目的是欣赏景观、增长见识(62%)和休闲散心(21%),另外找同学、熟人玩接近16%,而纯粹娱乐性质上的游玩、观光不大受大学生的欢迎。 同时,调查也显示80%以上的大学生认为影响出游最重要的是金钱,15%左右的大学生认为时间是影响他们出游的重要因素,而5%左右的大学生认为伙伴、宣传地、朋友意见影响他们。 以上调查结果显示由于大学生受到来自学校、家庭、社会的压力,故对旅游的喜爱不同。但大部分人喜欢旅游是来欣赏景观、增长见识,同时金钱是影响着多数大学生出游的主要因素。

然而劳动周我在学报编辑处劳动的时候翻看的一篇文章,我忘记叫什么名字了,他提到了一点大学生偏爱自然风景区,占了总人数的87%,还用了一个看不懂的复杂公式计算出来,表明大学生更愿意与大自然亲近。我感觉有点不妥,这个比例也忒大了, 我同意上篇文章里的观点:大部分人喜欢旅游是来欣赏景观、增长见识的,而在自然景区中能得到的知识毕竟不如人文景观的多,而人文景观大多在城市里。 大学生是一个喜欢热闹的群体,同时我感觉许多大学生都想在其他人面前表现自己。或者是为了吸引别人的关注而感到自豪或者为了联络感情互相交流等等,所以大学生外出旅游应该是成群的团体游览较多。

在外出旅游的花费上,文中说“游览、门票占其主要,占总数的约67%,其次是吃的,约占14%,交通约占19%。 ”人后我又郁闷了,住难道不是大头吗? 所以我认为大学生的旅游现状是为了增长见识开阔视野同时和朋友们聚在一起的一种以旅游方式。

四、大学生喜欢的旅游方式和内容

对于大学生喜欢的旅游方式主要是自己组队的自助游,以观光为主。说到以观光为主我又想到一篇很荒谬的文章,竟然说大学生旅游的方式以休闲度假为主,学生是有假要度,但是休闲度假游未免太奢侈了点也太不现实了。他们不喜欢跟团出行,虽然跟团很方便,但是会限制自己的很多行为,现在的大学生都很有个性,不喜欢走常规套路,然而我看到《论学校组织外出旅游有点》一文,我很不同意,文中说大学生喜欢跟着学校组织出游,因为活动丰富适合大学生,并且活动安全有主题。我想说的是:我去!跟着学校出游,第一,各种形式性的活动,还必须参加不参加老师会各种怂恿,我们出来玩还受制!第二,有事没事去个红色旅游景区,勃勃兴致当头一棒,有多少愿意去看望

烈士的,就算去了也不用如此悲痛,又是演讲又是宣誓,回程车上还得说自己对爱国的看法。第三,没事还搞个公益活动,一大群人在前往目的地的过程中,突然停下说大家来一起捡捡垃圾,为环保做点贡献,我想说这也太励志了,这么烂的梗还拿出来玩!我想说的是大学生真正喜欢的活动内容是大家聚在一起没有强制只有志愿,以联谊交流为主的活动。

五、总结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的特点 我感觉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的特点就是:要廉价,时间短,距离近,活动满,学习与娱乐相结合,参观的景点以量取胜,喜欢自由等。

第二篇: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特点问卷调查

“派斯学院旅游协会调查组”感谢您的支持与合作

当代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特点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 你好!

我们是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的学生。现在,,为了了解一下当今大学生业余时间的安排,重点是旅游生活的情况,合理的旅游可以增加大学生与社会其他人群的沟通,锻炼自己的交际能力和独立做事的能力。随着旅游市场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外出旅游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因此,作出此项调查,谢谢你的大力支持!答案也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请你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每题的答案中选择一个打钩(如没有特别说明,每题都只选一个答案)。

送给你一件小小的礼物,作为此次调查的纪念! 衷心感谢你的支持与合作!

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派斯旅游协会调查组”

2011年11月6日

联系电话:18223373508

负责人:邓芬

问卷编号:_______ 院系编号:_______

1.你所在的年级是

(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

2.你是否想过大学期间出游 (A)是 (B)否

3.你希望旅游消费在

(A)100-500 (B)500-1000(C)1000-1500

4.你在旅游消费时的开支主要在

(A)门票(B)交通(C)住宿(D)购物

5.你度假旅游时的费用

(A)父母支持(B)奖学金(C)个人兼职工资

6.你最喜欢那个时段出游

(A)周末(B)寒暑假(C)法定节假日 (D)个人支配时间

7.你认为影响大学生旅游的重要因素是 (A)经济 (B) 时间(C)体力(D)其它

8.你在选择度假旅游时,喜欢哪种方式

(A)参加旅行社包团 (B)旅行网络安排 (C)和他人协商安排(D)自己安排(E)其它

9.你对当地的旅游景点是否满意?通常情况下你是否会选择当地出游?为什么?

10.请你描述一下你所期待的完美的旅游计划

我们的调查结束了,再次向你表示 感谢!祝你不断进步,生活幸福。

第三篇:中学生的心理、行为特点与接受分析

周诚

近年来,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问题越来越引起各方的重视。从大量的测试调研中发现,学生心理问题有诸 多表现,部分学生发生心理障碍,产生了严重后果:一是心理承受能力极差,遇到挫折和困难走极端;二是少 男少女性困惑;三是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四是诱发错罪行为。造成学生心理适应能力差的原因有多方面:学校 中的应试教育使不少学生身心疲惫,心理素质发展滞后;教学内容中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社会上的不正之风、 不健康因素导致中学生心理迷乱;家庭教育中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同时学生自身也存在着自我教育及主 动适应意识差、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迫在眉睫的现状,要求我们的德育工作者必须从中学生的心理与行 为特点的实际入手,敏锐地作出反应,研究对策。

一、初中生的心理、行为特点与接受分析

初中阶段是个体从儿童向青年过渡的时期。初中学生具有半幼稚半成熟半儿童半成人的特点。这个年龄阶 段是他们身心发展突变的时期,不论在生理方面还是在心理方面都存在着不少特殊矛盾。初中生心理上最突出 的特殊矛盾是:渴望独立自主与成人管教的矛盾,个人活动的欲望与集体行为的矛盾,个人活动能量大与其认 识水平低的矛盾。

1.到了初中阶段,学生在班集体里的活动已经不需要老师像小学时那样事必躬亲、指导得那样具体细致了 ,而在教育者的启发引导下,通过班委会,依靠自己的干部来实现对班集体的领导,使他们真正成为班集体的 主人,这不仅可以减轻教育者一定的工作负担,而且还能使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进一步的锻炼 和提高。

2.初中学生一般都担负着一定的社会工作,在完成这些工作的过程中彼此之间也形成了一些新的关系,有 的是领导者,有的是被领导者,在他们共同完成团队组织交给自己的工作任务中,锻炼和培养了自己许多良好 的个性品质,如同志友谊感、工作责任感和义务感等等,针对这些特点,教师应该采取正确的态度和良好的教 育措施。在对待初中生的态度上,不要把他们还当做小学生看待,要尊重他们合理的建议和要求,有些事情要 同他们商量,并听取他们的意见,但又不能把他们当做成熟的青年来看待,要给予他们以关心和正确的指导, 使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尚存在的依赖性和冲动性逐渐消失,使他们的独立性和自觉性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由于 这一年龄阶段心理上矛盾的各个方面极不稳定、转化迅速、变化多样,所以初中生大都表现出生机勃勃和超常 的敏感性,容易发生突变,故在教育措施和教育方式方法上,都需要注意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教育,循 循善诱,因势利导,逐步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和对人应有的礼貌与品德。

3.初中生观察人和事的自觉性逐步增强,精确性日益提高,教师应该带领他们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同时 要注意在教育过程中不断提高对观察力的指导,通过思想政治课为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强调观察时 所采取的态度以及正确的观察方法,使学生们明确观察的目的性,知道观察什么,怎样看待观察到的种种社会 现象,怎样把这些现象与道德原理联系起来,为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创造条件,这也是使广大学生确立正 确的价值观念的重要基础。

4.初中生的意义识记开始占优势,抽象思维开始占主要地位,判断和推理比较周密,理解能力明显提高, 同时他们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还很不成熟,其主要缺点是容易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他们有时毫无根据地争 论,在论证不足的情况下还固执己见,怀疑一切,有时他们考虑问题容易犯绝对化的错误。甚至对人对事容易 有偏激情绪,常常抓住一点而不及其余。他们思维发展上的这些缺点,是和他们的知识经验不足,辩证思维还 未充分发展有关系。教育者一方面要鼓励他们解放思想、敢于创新;另一方面又要善于引导,耐心教

育,帮助 他们克服独立思考中可能产生的缺点和偏向。

5.初中生的情感带有冲动性,意志较为薄弱。他们对人对事充满热情,很容易被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所感染;他们具有活泼愉快的心境,对周围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各种事情都十分关注,对国内外政治生活中的重 大事件也很关心。这时他们的社会情操如爱国主义感、集体主义感同志友谊感、责任感、义务感等,也已经逐 步形成。特别是他们开始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和道德标准来选择朋友,他们非常重视友谊和社会交往,有时甚 至为此不惜一切代价,但是容易把友谊局限于狭隘的范围,甚至因此而脱离集体,有时会出现一些不健康的情 绪和行为,如讲哥们义气,搞小团体,互相庇护等。对此,教育者就必须及时进行教育,防患于未然,形成正 确的集体舆论,通过各种集体活动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正确方面来,引导他们的情感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与抽象思维发展相一致的是,初中生特别崇拜那些意志坚强的人,往往也下决心力图培养自己的良好意志 品质,但是他们的意志发展还很不够,尤其在遇到困难或者失败的时候,往往表现得意志比较薄弱,缺乏毅力 ,有时半途而废,有时功亏一匮。他们对意志的理解也很不全面,表现为蛮干,甚至作出有害自己的事情。因 此,德育工艺学认为,在初中阶段进行挫折教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挫折教 育是一种终身教育。之所以挫折教育在初中阶段显得尤为重要,不仅因为前述的初中生心理与行为特点,还因 为如果在初中阶段,他们不能具备一定的心理耐挫力,势必会影响到他们能否在高中阶段承受住更为繁重的学 习任务和巨大的升学与就业的压力,乃至影响一生。因此,把挫折教育提前到初中阶段,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教育初中生正确对待挫折,施教者应向他们讲清挫折后的三种反应,即情绪性行为反应(攻击、退化、固执 、焦虑、轻生)、心理防卫方式(借口、表同、投射、反向、逃避、冷漠)和积极性行为反应(升华、补偿、 正确坚持),使学生认清挫折的关键在“自我”,要战胜挫折,首先要战胜“自我”。其次在此基础上,教育 学生要有一个正确的挫折观,认识到“自古英雄多磨难”的道理,丢掉幻想,才能在挫折面前心情坦然。再次 ,要帮助学生进行目标调整,建立适当的志向水平,少一些挫折,多一些成功的喜悦。再次帮助学生摆脱挫折 带来的烦恼,如通过个别谈话法、信件谈话法等,建立心理接触,达到情感共鸣,来制定战胜挫折的方法。此 外,还应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让他们知道,挫折是一种兴奋剂,可以激发人的进取心,挫折也是

一 种镇静剂,可以使容易头脑发热的初中生冷静下来。当然,有些学生会听不进去,那么你可以耐心等待,当他 遭受挫折之后,就会后悔当初没听你的话,也许会感激你,以后也会对你的话加倍注意。

6.初中生自我意识增强,“成人感”突出。他们既能自觉地评价自己,又力图在任何场合中都表现自己, 但为了表现自己是强者,他们有时会出现一些冒险行为,这就要求施教者去关心他们,对他们的评价要恰如其 分,教育他们学会客观、全面地看待别人和自己,学会辩证地分析问题,逐步引导他们自觉地主动地进行自我 评价和自我教育。此外,还应该看到,初中生的理想也不够稳定,容易受外界影响,情境性大。他们对理想中 的人物有强烈的模仿倾向,而且这种模仿又带有表面的性质,甚至还可能出现单纯地喜爱某些不重要的个性特 点的倾向,爱屋及乌,如把粗鲁当作勇敢。由于理想在初中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施教者 要帮助他们选择正确的理想范例,认识理想人物的主要的高贵品质,指导他们运用理想范例来进行自我修养, 让他们把理想变为现实,把理想人物的高贵品质逐步转化为自己稳定的个性品质。

总的来说,初中阶段是一个独立性和依赖性、成熟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因而对他们的德育训练要 付出更大的劳动。

二、高中生的心理、行为特点与接受分析

高中阶段是学生在生理上、心理上日趋成熟的时期。教师和周围的人们日益尊重他们对

问题的见解,给予 他们一定的信任,要求他们在学校各项活动中起模范作用,作低年级同学的表率。这个时期学生的智力活动已 经接近成人的水平,他们的各种心理活动也逐渐显露出个人的特征:学习动机比较稳定,学习兴趣明显分化, 抽象思维从经验型向理论型急剧转化,自我意识日趋成熟,自我教育更加自觉,理想富于现实性,他们的世界 观已经初步形成。他们的情感日益深厚,意志行动带有自觉性。他们对友谊很重视,交朋友要求相互了解,有 共同的志趣,并且在遇到困难时能互相帮助,互相谅解,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讲义气,不讲原则,彼此感情 用事。少数男女学生之间产生了所谓最初的爱情,对这个问题不管不问固然不对,但过于敏感地采取神秘主义 的态度也不足取,更不能用压制或行政命令来处理,而应当更多地对他们进行正面教育,从爱护的角度规劝和 说服,让他们了解过早接触“爱情”,既表现出轻率,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也将对自己的智力发展和个性品 德形成产生不良影响。在此基础上,教育者还要注意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积极开展文艺、体育、科技等有意 义的课外活动,加强共青团学生会的组织活动,避免社会上一些不良刺激的影响,引导男女学生在丰富的集体 活动中建立正常的集体关系,形成自然交往,打破男女之间的神秘主义,让德育工作赶在“爱情”萌发之前展 开,高中生的心理就完全能够得到健康的发展。同时,要千方百计让他们在社会实践中丰富阅历,在社会交往 中理解他人,在成绩评价和树立典型时激发进取心,增强竞争意识,在热点问题的讨论过程中,学会和善于在 不同场合从容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责任心、自主精神和自理能力。当然,也应看到,高中阶段是一个人走 向社会生活的准备时期,也是一个人开始严肃考虑自己未来生活的时期,因而,处于青年初期的高中生,心理 压力最大,心理反应(行为)也最强烈。

1.孤独心理。自以为成熟的高中生,往往自高自大,或把自己封闭在一个圈子里,而一个劲地抱怨别人不 理解、不体贴,于是与世隔绝的孤独感便油然而生,心理上的孤立,往往形成孤僻的性格;羞涩、敏感、易怒 交织在一起,在行为上便表现为目的在于引起别人注意的抗拒行为,轻则会违反校规校纪,重则铤而走险,走 上犯罪道路。针对具有孤独心理的学生,教育者可以从下列几方面下功夫:教育他们尽量多和别人交往,不要 使人际关系淡化和疏远化;教育他们尽量缩小与同学之间的差异,不做超人,也不做怪人;教育他们尽量主动 增进两代人(师生间、父子间)的相互了解;教育学生不要害怕孤独,一个高尚的思想者,可能找不到可以对 话的人,只能向着自己的内心世界掘进,这也许正是天才的萌芽。孤独并不等于孤立。

2.自卑心理。高中生的自卑心理,来源于害怕失败、缺乏信心和生理缺陷,实际上也是心理耐挫力低的一 种表现,故挫折教育仍然是高中阶段的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3.惧怕心理。惧怕可以说是人类情绪之冠,往往会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命运,甚至会影响社会和历史的发展 进程。高中学生的惧怕心理在一个人的受教育阶段,可以说是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就学生群体来说,优生惧 怕同学的竞争,中间生惧怕掉队,差生感到前途无望;就学生个体来说,惧怕数学或作文,惧怕记忆力的突然 衰退,惧怕父母的期望落空;而复习时的紧张,考试时的失常,都是惧怕的结果。一旦惧怕惯了,就往往形成 性格上过于胆怯和羞涩,从而产生心理障碍。他们可能处处疑心,事事戒备,缺乏自信心和主动性;在学习上 ,也常常会表现为随大流,缺乏闯劲和首创精神。由于惧怕,这类学生往往会采取自我中心的态度,表现为易 于顶撞、冒犯和侵害他人的不良行为。教育者应该耐心疏导,首先协助他们采取行动疗法,实践证明,这是消 除惧怕心理的最有效途径。比如学生怕在大庭广众下讲话,就帮助他下定决心,提供机会,坚持练习在众人面 前讲话的本领。其次,教育学生不断学习,增长知识。比如,对惧怕记忆力衰退的学生,就要为他提供有关记 忆力方面的知识和增强与恢复记忆力的方法。德育工艺学始终认为,品德教育与智育是相辅相成,而不是截然 分开的。

4.嫉妒心理。这是一种比较错综复杂的混合心理,它往往指向于周围熟识的人。漂亮的

容貌,优异的成绩 ,老师的宠爱,优越的家庭,都可能引发高中生的嫉妒之心,他越是关心和重视嫉妒对象,越有可能会让绝望 与恐惧感击中,从而发展为憎恶、敌意、怨恨和复仇这样一些恶劣的情绪,在行为上可能会对对方加以恶意中 伤;在极端情况下,有些学生甚至会发生伤害、杀人等等攻击性和破坏性行为。教育学生摆脱这种恶劣情感, 最好是告诉他们,正视自己的差距,然后扬长避短,去发现和开拓自己身上所具有的潜能,帮助他们达观一些 ,冷静地对待事态的发展,不要成为感情的俘虏,才能从病态的自尊心中解放出来。

(责任编辑 刘守旗)*

第四篇:90后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和应对策略大全

90后大学生的行为特点和引导策略(总结篇)

目前,“90后”大学生已经成为我国高等学校大学生的主体, “90后”大学生有着不同于“70后”、“80后”大学生的鲜明特色,他们近年来备受媒体及公众的关注。每个时代的青年都有不同于其他时代的鲜明特征,“90 后”大学生受成长环境的影响,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有很多新的特性,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充分了解和研究“90后”大学生的新特性和思想特点,创新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方法思路,因势利导地进行恰当的引导和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思想行为特点:

1. 开放活跃,认同主流思想,但理想信念比较模糊;

2. 价值观念多元化,自我、务实、功利性取向明显;

3. 个性、自我、乐观、张扬,但集体观念和团队意识较差;

4. 思维活跃,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强,但辨别能力差;

5. 知行不

一、道德选择困惑,诚信意识亟待加强;

6. 网络依赖性强,媒介素养欠缺;

7. 活动积极、敢于创新,但受挫能力差,心理素质欠佳。

引导策略:

 树立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加强人文关怀;

 重视课堂教育,不断完善和创新教育途径和方法,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

 积极培育各种校园文化载体,提高吸引力和感染力,加强实践性教育;

 利用网络平台和新媒体,积极拓展工作途径,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和引导; 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克服困难、经受考验和承受挫折的能力;

 强化对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的培养,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

第五篇:“90后”学生的心理与行为特点及教育对策

随着数量庞大、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90后”青少年步入中学,一方面给学校带来了勃勃生机,成为校园文化发展的重要新生力量,另一方面也冲击了现有的学校教育及其管理模式,带给人们太多的视觉不适,乃至心理、行为、管理不适。加强“90后”学生的思维方式、个性特征与行为方式研究,理性把握“90后”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对于搞好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具有积极意义。

一、“90后”学生心理与行为特点分析

1.心理特点素描。“90后”学生聪明,吸收知识能力强,对新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但学习易浮于表面。父母对他们的期望值比较高,使他们压力很大。他们渴望成才,有积极的自我预期和学习信念,但学习的外部动机强烈,内部动机不足,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正确的学习方法,抗干扰能力弱,学习心态易受环境影响。他们有追求知识的愿望,但偏于书本知识,动手操作能力较弱,实践能力不足。

他们敢爱敢恨,注重快感享受,但体验不深刻,也不太注意他人感受,情感表达方式反传统。他们重视与同伴的感情交流,但忽略亲情,与父母的代沟、矛盾、冲突加剧。他们的情感问题普遍增多,且偏向灰色、封闭。如有的学生有孤独感、空虚感;有的学生情绪消沉、忧郁,甚至有自杀倾向;有的学生有偏执心态,厌倦心理,特别是厌学情绪普遍。

他们极力表现与众不同,但同辈认同感很强,从众心理很浓。他们希望充分表达自己的意志,但决断犹豫,行为冒失、轻率。抗挫折的能力很低,对网络和手机短信等十分依赖,容易成瘾。

他们崇尚个性张扬,世界观偏激,缺乏对社会现实的理解与宽容,反传统、反主流。他们追求个人价值最大化,强调实惠、实用,并极力保护个人隐私。他们的自尊心特别强,容易陷入自我中心。不爱换位思考、替别人着想。他们爱好广泛,尤其爱新玩意,如劲舞、爱Party、爱视觉美等,但容易喜新厌旧。他们特别喜欢标新立异,喜爱玩“火星文”、冲浪QQ个性空间等。

2.行为特点素描。一方面他们已近成年,渴望独立,热衷社团活动,另一方面他们缺乏自理能力,不成熟,装嫩,拒绝长大,爱摆弄幼稚行为。他们的反哺意识弱,常与父母冲突;嫉妒心比较强、不尊重别人的人格和劳动。

他们的消费不考虑实际经济收入,追求名牌,好比较。他们离不开现代通讯工具,常常边听音乐边做作业。学习、明星、社团、电脑、网络、MP

3、MP

4、手机、游戏是他们的话题中心,他们的生活很现代,他们的生活很精彩。

他们崇拜非传统明星,追求非主流时尚,生活方式去大众化,喜欢“非主流闪图”“非主流繁体字”“非主流照片”等。

他们性开放、易冲动,性行为低龄化,尤其痴迷电子言情、色情小说和网络电子书。

有新闻传播媒体这样看这幸福的一代:听ipod,玩PSP,看《火影忍者》,吃奶片,写“火星文”,画兔斯基,崇拜周杰伦,被定义为改革开放成果的彻底享用者,信息时代的优先体验者,教育体制改革的保护对象。

概括地说,“90后”学生的群体心理与行为特征,就是“五强”“五弱”:一是时代感强,责任感比较弱;二是认同感强,实践能力比较弱;三是参与性比较强,辨别能力比较弱;四是主体意识强,集体观念相对来说比较弱;五是个性特别强,心理承受力比较弱。

二、“90后”学生心理与行为的原因分析

目前我国还缺乏关于这一代学生的心理特点、行为方式的系统研究。关于其心理、行为特殊的原因分析也比较零散、浅显。本文仅作一些粗浅的尝试。

1.教育让新一代的底气更足。社会稳定、经济优越、教育发达、文化繁荣开放的社会环境,使“90后”学生享受的社会资源比任何一个时代的人都富足。沐浴着太平的盛宴、滋补着人类的物质精神文明成果,使“90后”整体素质得到提高(但由于吃得多,锻炼得少,“90后”的体质却是下降的)。同时父母文化程度普遍提高,家庭教养方式更为合理,对孩子文化教育更加重视,教育训练的投入更多,这也是“90后”学生素质整体提高的原因。但是由于对孩子的期望值也普遍提高,孩子得到的外在学习动力更大,感受到的学业压力也增大了。

2.社会表达个性的物质条件更成熟。家庭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消费主义影响深刻。“90后”学生有更多自主消费的选择权和能力,父母宽松的消费态度和社会普遍加深的消费主义,不断膨胀着他们的消费欲望,攀比心理又为他们的消费行为加了一把火。

3.虚拟的世界改变了新一代的精神寄托。互联网的刺激无处不在,海量且良莠不分的信息、恣意挥洒的QQ个人空间,以及声、形、动画并茂的网络游戏等,把缺乏判断力和自制力的青少年拖向虚拟世界不能自拔。

4.生理早熟而心理晚熟。一早一晚的“时差”导致“90后”学生难以把握自己,在成长中难免出现种种困惑和问题。“90后”学生大多处在身心逐步趋于成熟的时期,心理上易受外界的影响,在这个人生的重要时期,由于人文素质教育的不足,自身变得无所适从,不知道自己生活与发展的目标,不知道自己是谁,想做什么,找不到自己的定位,找不到自己去实现理想的路径和方法,因此就容易消沉、颓废和堕落。对于自主性和依赖性反差极大的“90后”学生而言,这样“茫然无措”的心理状态会表现得更明显。

5.代际差异的影响。两代人生活世界的差异和文化心理的差异导致了成人权威性地位的下降和“90后”学生的茫然及盲目的反叛。尤其是今天教育的非科学做法加重了他们的反叛性。从科学教育角度看,“因材施教”是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但眼下对于“材”的认识,教育者的了解并不充分、全面,于是,怎样根据“材”质不同开展教育,也就难上加难。由于繁重的升学压力和教育的惯性,普通学校很难有比较灵活的教育方法跟上时代的变化节奏。大家经常采用的办法是“以不变应万变”。于是,我们发现,在今天的中小学校,虽然学生已经从“70后”“80后”变成了“90后”,但一些老师的教学方法,还是照搬对“70后”那样的灌输模式,而对学生的管理也没有任何改变。所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鸿沟不是消除了,而是扩大了。

三、“90后”学生的教育对策

1.正确评价,理性看待“90后”

“90后”学生是一个问题突现、争议四起的青年群体,社会各方面对他们褒贬不一。但我们既要看到问题的一面,更要看到他们可爱和优势的一面,给予正确评价,积极引导。对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困惑和偏失行为既要给予帮助和教育,还要以一个正常的心态来审视,在改革的时代,在社会发生急剧转型的时期,思想上还不成熟的学生,偶尔的失范行为只要教育得当,是可以较好地得到纠正,从而健康地成长的。

2.加强心理教育,引导“90后”健康成长

各级教育工作者都应该重视学生的心理教育,树立起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带头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各科任教师也应该在所任教学科中渗透心理教育,

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了解和掌握其心理状态和发展特点。开展心理缝康教育的前提是掌握和了解学生当前的心理状态,新生入学就要进行心理普查,摸清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心理发展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思想教育和心理教育目标和规划。对有需要的学生及时进行面谈,根据学生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对于“90后”突出的心理问题如浮躁、自私、承受挫折能力弱等,更要特别关注。

加强沟通,促进和谐交往。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学生健康发展和搞好学习的重要保证。要建构良好的师生人际关系、生生人际关系和亲子关系,帮助父母营造和睦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在温暖的家庭中体验亲情和幸福的家庭生活,尽量减少外界和网络各种负面因素的刺激。要避免只注意对孩子物质的供给而忽略了他们的精神需求、情感需求,避免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与成绩息息相关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要避免精神关怀与心灵沟通的缺失,因为许多不愁吃穿的“90后”最突出的问题恰是精神上的空虚寂寞、烦恼郁闷。

用“现实快乐”击败“网络迷恋”。人生从游戏开始,伴随游戏发展,要注重日常生活中能满足学生人际交往、团队归属和成就体验等方面的心理需要的游戏活动,这是减轻他们网络游戏、虚拟依赖的有效途径。对于学校来说,要加强校园网建设,建立以理论知识、团队活动交流为特色的学校网站;以学生社会实践、社团活动为特色的社团网站等等。在内容的编排上,要时刻注意新颖、丰富、有特色,并及时更新,增强网站吸引力。对于班级来说,建立班级网站,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增强学生的凝聚力。建立班级QQ群,可以减少师生面谈的拘谨和尴尬,学生也乐于在网上和教师进行交流,可以无拘无束地畅所欲言,教师的引导采用网络传导也就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

激发其内在发展潜能。“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叶圣陶语)”“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语)”,引导“90后”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是培养新世纪人才的关键。新生刚入学,学校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重点,使他们尽快适应新生活。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建立相互沟通的平台,如主题班会、座谈会、团日活动等集体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感受到家的温暖和集体的力量,同时建立学生之问、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信任。另外,刚入学的新生迫切渴望个人获得发展,这时班主任应帮助学生树立人生目标,树立正确的“三观”,帮助他们规划学习生活,树立人生的近期和远期目标,切勿荒度时光。不仅要引导他们学会自主学习、自主管理,更要学会面向未来,全面做好个人规划。

3.培养其精神气质,提高人文素养

人文素质也称文化素质,是一个人外在精神风貌和内在精神气质的综合体现,包括语言文字修养、文学艺术修养、伦理道德修养、文明礼仪修养、政治理论修养、历史和哲学修养等。人文素质教育则是指将上述人类优秀的人文科学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经验教训表明,在现代化过程中能否高度重视人文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不仅直接关系到社会能否协调、和谐、稳固,而且直接关系到经济持续发展的后劲和张力。

教学内容不应仅仅局限于学科范围本身,还要在课堂上体现出人文主义的教育精神。日本临时教育审议会第四次咨询报告中写道:“任何人都不是孤立地生存于世的。每个人都应当自觉意识到所肩负的建设国家和社会的重任。为此,必须注重培养‘公共精神’,包括培养全心全意为公众和社会服务的精神,尊重社会规范和法律法规的精神,以及对他人他物和异质性、多样性的宽容心。”正如国际二十一世纪教育委员会主席雅克?德洛尔先生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中所指出的:我们对教育的视角“不应再像过去那样,只是从教育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的角度,而应以一种更加开阔的眼光,即以促进人的发展的眼光来确定教育的意义”。

4.加强实践锻炼,提高创新能力

“90后”学生大多求知欲旺盛,但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缺乏实践锻炼。教育工作者要引导学生构建和形成学习型班级、学习型社团,牢固树立终身学习、学以致用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也要引领学生敢于创新,使学习终身化、学习自主化成为每个人的共识;引导学生敢于实践应用和担当一定的社会责任。要把学校的每个方面都建设成能为学生的学习和应用提供平等机会和条件,教学资源丰富而便捷的开放体系。

5.创新管理理念,实现内涵式发展

学校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从外延发展转向提高质量的内涵发展的道路上,社会教育环境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学生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90后”学生生理、心理的特殊性,如果学生工作还固守原来的管理理念必然会带来许多的问题。从科学发展观来看核心是以人为本,对于学校而言就是要以学生为本,对于学生管理而言,首要的是要转变管理理念,摒弃我们习以为常的做法,从以“结果管理”为目标的学生管理理念,转变为以“过程管理”为重点的和谐管理理念。要根据学习者的群体特性、个别差异,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推出不同的教育内容。

上一篇: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下一篇:大学生四年自我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