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社区治安防控体系

2024-04-13

创建社区治安防控体系(通用8篇)

篇1:创建社区治安防控体系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整个社会系统为了实现控制犯罪和维护社会治安为目的,由各种防范要素构成的相对稳定的在消减危害社会安定各种因素的有机整体,也就是能够从整体上对社会治安进行有效控制的社会防范机制。在市、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社区开始运作建立适应社会发展和治安形势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较好地维护了我街道的社会安定。

一、社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基本情况

1、治安力量系统社会化进程加快。加强了公安专门力量建设。特别是强化基层基础工作和组建巡警以来,公安派出所的专门工作力度大大增强,对社会治安的控制能力明显提高。同时,大力推进治安工作社会化。积极发展和完善治保会、治安服务站、街道治安联防队等群防群治组织,组织和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治安管理工作。在社区防范、安全保卫和维护社会秩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法律规范系统日趋完善。今年来,通过街道管理外来人口的治安工作、群防群治工作等,及时解决了治安控制体系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使**社区的防控体系建设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3、治安防范控制能力得到加强。社区的节庆、商贸、文体活动安全有序,未发生任何治安问题;外来人口管理工作做的到位;居民住宅被撬盗案件和内部单位多发性可防性案件得到了有效遏制。

4、快速反应能力进一步增强。在处置群体性治安紧急事件工作中,做到了信息灵敏,调度及时,出击迅速。

二、制定总体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社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适应街道的社会发展和治安形势需要为标准,以提高对犯罪的动态控制能力为目标,通过优化治安力量结构,完善管理和运作机制,增强治安防范科技含量等措施。快速反应、运作高效、具有康壮社区特点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三、建设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奋斗目标

治安防范力量比较充足、稳定。发展治安服务站、治安联防队等专业性群众治安防范力量,充分发挥其作用。技术防范措施全面推广、普及。治安防范控制中的科技含量有新的突破,防盗门、防盗锁等普及型防盗技术得到全面推广使用。电子报警装置、闭路电视监控等高科技含量设备在企业事业单位以及车辆抢防盗中得到普遍应用。

运行机制趋于科学、合理。治安防控体系要具备整体规划,制定明确标准,健全管理、监督机制,完善规章制度,特别是依靠地方立法,保证治安防控体系运转协调、高效。

四、建设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工作任务。

1、加强领导和管理,社区党工委书记亲自挂帅,治安服务站稳定发展。本着“取之社会,用于治安”的原则,大力发展和拓宽治安服务站经营范围,增加治安防范的资金投入,稳步发展群众性专职治安防范力量。

2、稳定、健全治保组织。围绕社区基层政权组织建设,实行社区治保主任专职化,保障社区组织的稳定、健全,抓好管理教育,发挥其组织街、社区看护力量和职工群众参与治安管理的作用。

3、加强社区巡逻体制建设。继续完善市巡警支,首先在重点地区派出所建立巡警小分队,我社区巡警主要负责区内和的治安巡逻,派出所承担起辖区社会面的昼夜巡逻任务。从而充分发挥巡警震慑犯罪、快速反应、服务群众的作用。

4、走人防和技术防范相结合之路,大力推广技术防范工作,强化治安防控手段。针对目前技术防范工作规模小、水平低、效益差,人防和技防脱节的状况,必须把技防建设做为构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重要支柱,大力推广、全面普及技术防范措施。

建立治安防控体系要紧紧依靠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要提高透明度,搞好宣传,扩大影响,达到社会组织和成员对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共识,自觉承担起维护治安的责任和义务,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参与治安管理,确保我街道社会治安环境的长治久安。

篇2:创建社区治安防控体系

社会治安防

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1、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八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区委、区政府及社区党工委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社区的职能作用,促进齐抓共管、广泛参与,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严密防范和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宣传教育,不断增强社区群众的治安防范意识和参与综合治理的自觉性,坚持机制创新,加强治安防范的长效工作机制。

2、总体目标。构建起以群众自治组织和辖区公共户单位为基础,公安派出所为骨干、群防群治队伍为依托,以案件多发人群、区域、行业、时段为重点,覆盖全辖区、反应迅速、打击有力、防范严密、控制有效的治安防控体系,为辖区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二、主要内容

1、构建社会面巡逻防控体系。建立公安干警牵头,专职巡防社区巡逻队等群防群治组织协同配合的巡逻体制,切实增强街头路面的有警密度和见警时间,提高对违法犯罪的发现、控制能力。充分发挥社区巡逻队、义务巡逻人员、物业保安力量的作用,形成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三级联动防控。对重点区域和治安复杂区域要采取徒步巡逻、定点守候的方式进行控制,对重点路段和易发案时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段采取徒步巡逻方式进行控制。辖区巡逻防范做到联防员协同警察巡逻相结合,便衣巡逻和着装巡逻互为补充,采取巡逻、定点守候、盘查有机结合,分层、分时、分片的控制手段,形成严密布控。社区要结合区域的治安形势制定巡逻工作方案,整合辖区治安防范资源,尤其是要加强对重点部位、易发案时段和重点地段的控制,落实防控工作措施,切实有效维护辖区的治安秩序。制定并实施巡逻防范工作考核制度,依据每日治安动态对防范力量进行适时调整,每周对巡逻防范工作进行点评,每月对巡逻防范工作进行考评,最大限度的调动各方参与社会面防控工作的积极性。

2、构建社区治安管控体系。强力推进社区警务战略,健全社区综治组织,整合社区治安资源,提高社区的整体防范水平。完善对社区民警的考核制度。社区及社区民警要组织使用好社区综治委员、社区综治工作者、流动人口协管员、联防队员、治保主任、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做到职责清、任务明、工作互补。今后社区着力抓好以下工作:(1)组织开展对辖区楼群院落(小区)及散居户的摸底调查登记工作,切实掌握辖区居住区域的防范结构及现状,为防范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2)制定防范工作方案。依据居住区域不同的治安防范结构制定不同的工作措施,对有专职值班人员的小区(院落)开展“零发案”小区(院落)的创建工作,提高防范工作效能,减少或杜绝刑事案件的发生。对无人值班的小区(院落)要划分为基础条件较好、基础条件一般、基础条件较差三类来开展工作,对前两类小区(院落)今年要有100%小区(院落)落实专人值班;对基础条件一般现阶段无法落实专人值班和基础条件差的小区(院落)散居户区域将安排落实专人进行义务守护。(3)制定社区治安混乱和突出问题的排查摸底工作。社区及社区民警对社区存在的治安混乱和突出问题进行摸底

(4)社区及社区民警以小区(院落)、楼栋(单元)为单位,采取召开群众会、入户调查、入户宣传等手段,动员群众或单位筹集资金安装防盗门,提高辖区物防履盖面。(5)在辖区内统一安排部署,开展“平安家庭”创建工作。(6)在社区党工委和综治办的指导下,做好以流动人口和刑释解教人员为主体的实有人口管理工作,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基础台帐健全、数据鲜活。(7)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工作,及时化解和调解各类民间矛盾及纠纷,确保无民转刑案件的发生。(8)社区民警要组织专业巡防、半专业巡防、义务巡逻人员在辖区开展巡逻守护工作,特别是要加强对背街小巷和易发案区域的巡逻守护。(9)在社区从事综治工作的人员一律挂证上岗(社区综治工作者、流动人口协管员,社区综治委员工作人员挂证)巡逻人员一律佩戴明显标志。(10)沿街铺面落实每日值班治安员显标志。

3、构建重点部位防范体系。要将辖区内的商铺、娱乐场所、出租房屋列为重点部位开展防范工作。按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属地管理”的原则将上述区域和单位纳入社区的综治工作范畴,与其签订《社

治安员一律佩戴明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目标责任书》,警务室要与其签订《治安责任书》,落实“谁主管、谁负责”的责任。组织开展治安检查和消防安全检查,及时消除治安、消防隐患,指导上述区域和单位的保安力量开展防范

治安巡逻和防控。

4、构建单位内部安全保卫体系。社区要与辖区内的公共户单位签订《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目标责任书》,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受益、谁负责”的综治工作原则,督促单位落实综治工作各项措施,切实做到“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办好自己的事”。警务室按照《企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21号)的规定,指导、督促、检查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对有违反该条例的现象或治安隐患要下达整改通知书,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要进行表彰或报街道办事处予以表彰,对明确为重点单位的要指导其制定单位内部治安突发事件处置预案,并对重要部位设置必要的技术防范设施。

5、坚持执行校园及周边治安工作联席会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各项措施。组织指导各学校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落实好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在上放学时段警务室指导检查督促各学校的保安人员要负责维护校门口周边的社会治安秩序,警务室要负责校园周边主、次干道的巡逻,管段民警组织社区义务巡逻人员负责背街小巷的巡逻,综治办、派出所要组织人员对重点路段进行守候。

6、构建科技防范监控体系。不断提高防控的科技含量,充分发挥技术防范在社会治安防控工作中的作用。完善且使用好辖区视频监控系统,以“三化”工程为契机,提升视频监控水平。根据《企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的规定,督促重点单位、要害部位和单位内部的财务室、仓库、保密室等安装必要的技术防范设施,有条件的单位和小区要与综合报警网实现联网,增强整体联控效能。通过人防、物防、技防结合,建立覆盖辖区重点区域、排除治安隐患和解决重点安全问题的安全防范网络。

三、保障措施

1、高度重视。把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帮助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根据“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原则,各单位加强协调和督查,通力协作,各负其责,确保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将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情况作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进行认真检查和考核、评比。

2、加强落实省市区政法工作会议精神。以化解社会矛盾、创新管理理念、公正廉洁执法为重点。切实抓好队伍建设。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勤务模式。切实提高工作效率。

3、实行“警力下沉”。最大限度地把警力摆上街面、深入社区、沉到基层。改革勤务方式,全面推进“弹性工作制”、“错时工作制”等适应动态治安特点的勤务制度,实行24小时全天候治安防控。完善工作制度,广泛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参与治安防控,不断壮大群防群治力量,进一步扩大群防群治工作覆盖面。切实加强综治办建设,确保防控体系建设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办。

4、加强宣传发动工作。认真抓好新闻宣传报道工作,用正面的宣传引导和发动群众。社区在开展法治“六进”活动中,要注意加强对学生、流动人口、重点整治区域的法制宣传,提高重点群体、重点区域群众的法制意识和防范意识。同时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发动工作,要充分利用条幅、标语、板报开展宣传教育,在引导群众加强自我防范的同时,充分调动辖区居民及流动人口积极参与到社区管理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来。在每年的法治宣传月要组织开展具有一定规模的宣传活动,营造浓厚的法治工作氛围。

5、建立健全社会治安状况监测评估。采取多种科学有效的形式开展“公众安全感”调查,及时了解和掌握辖区群众对治安状况的反映,及时分析研究治安形势,增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针对性。

6、加快辖区经济发展,促进、扩大再就业。社区要进一步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完善具体工作规划,开展专项清理整顿工作。加强辖区共驻共建单位的扶持力度,推进创业带动就业的良好格局,全力做好“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工作,鼓励“零就业家庭”成员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给予创业扶持,扩大再就业渠道。

7、进一步加强社区服务站的工作。切实做好为社区居民群众的服务,治保主任、综治工作者、禁毒专职人员、流动人口协管员,每天要深入居民群众家走访,向居民群众宣传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工作情况,社区警务室打击情况及辖区发案特点,提示居民群众应采取的防范措施,征求居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上门为居民群众开展服务工作。

四、检查考核

1、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工作中开展“四查”。一是查各单位的巡逻工作方案、工作记载,社区民警、社区的工作记录及相关的档案资料。二是实地暗查街面的巡逻防控工作情况,巡逻人员佩戴标志情况,走防群众、单位及铺面了解辖区的巡逻密度及对社区民警的熟悉程度。三是查小区,院落、单位、重点部位、校园及周边的值班、巡逻、守候的防控工作情况。四是对社区内发生重、特大刑事案或者重大影响的事故、事件被新闻媒体报道进行责任倒查,如因工作失误失职造成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2、实行重点案件同比考核办法。对重点案件实行每月通报、季点评、年定级,即每月对各片区的重点案件发案情况及上升、下降进行排位。在一个月内重点案件上升幅度在前三名的包片干部给予通报,一个月内连续二次发生案件排在前三名的包片干部给予限期整改,在整改期内因措施不力继续上升或者一个月内连续三次发生案件上升幅度排在前三名的包片干部给予黄牌警告,受到黄牌警告后还在继续上升的包片干部将实行年终考核不考虑优秀等次。

五、奖励

1、在四查工作中、有方案工作记载、工作记录等档案齐全,对无人值班守候的院落和楼栋经过社区动员居民群众建立值班或设立义务值班人员。奖励300元。

篇3:创建社区治安防控体系

一、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与综合治理工作有机结合, 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为全省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深入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省公安厅及时组织各地公安机关对本地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分析, 找出了制约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发展的体制问题。实践证明, 离开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就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导致治安防控工作缺乏整体性、联动性、针对性、时效性和可操作性。因此, 务必形成上下贯通的责任体系, 改变过去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与综合治理相脱节、公安机关单打独斗的局面, 使更多的单位和部门投入到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中来, 形成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工作的整体合力, 从组织上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提供了保障。哈尔滨市委、市政府对治安防控体系建设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领导对治安防控工作, 先后做出100多次批示和指示, 为公安机关解决了4个区、9个县 (市) 公安局长和一、二级派出所长职级高配问题;为加强110指挥中心建设、治安卡点建设、技侦侦控系统建设、购置巡逻车等, 先后增拨公安经费4000余万元。牡丹江、绥化市委多次在常委会上专题研究防控体系建设工作, 将市 (县)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经费和治安防范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各级先后落实治安防范经费2 0 0余万元。齐齐哈尔市委出台专门文件, 为公安机关解决职级问题, 并逐步落实公安机关主要领导进入同级党委常委或兼任政府副职。财政上的投入、政策上的支持、政治上的鼓励, 成为加速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有力后盾, 极大地激发了各级公安机关和广大民警做好防控体系建设的积极性。

二、改革勤务方式, 创新警务机制, 开展运动战, 防控能力大为提高。近年来, 各地公安机关加快了警务体制改革步伐, 取得了显著成效。实行网格化的巡逻机制。加强对社会面的治安控制, 是增强群众安全感、营造良好经济发展外部环境、提高城市知名度、建立动态防控体系的重要内容。各地公安机关按照省厅关于改革和加强巡逻防范的要求, 结合本地实际, 科学规划社会面的巡逻机制, 实行网格化的防范模式, 明确各警种巡逻防范和工作责任制, 加大了重点时空的见警率。哈尔滨市公安局率先开展“全警大巡逻”, 抽调市、县 (区) 公安局机关民警参加巡逻工作, 划片包段, 每天参与巡逻的民警达到2000余人, 节假日达到4000~5000人。大庆市公安局常年坚持重点时段的夜间全警大巡逻工作, 并由特警支队负责全局巡逻工作的组织、指导、检查、考评。牡丹江市公安局巡警支队打破警种限制, 将巡控分解到基层有关单位和警种, 制定了严格的目标考核办法, 促进了各项防范工作的落实。伊春、黑河等地实行弹性工作制, 把大量警力投入易发案的夜间和重点部位路段, 提高了警力的使用效能。

实施社区警务战略, 防范重心前移。社区是社会的细胞, 社区防范是整个治安防控体系的基础。只有把社区治安防控搞好, 才能从根本上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全省各级公安机关从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出发, 以实现“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为工作目标, 进一步深化警务机制改革, 逐步建立与新型社区管理体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社区、农村警务工作新机制, 社区警务建设无论从硬件设备、警力配备, 还是警务机制都取得突破性进展。全省已建设社区警务室2326个, 配备社区民警5785人;建设农村警区警务室1850个, 配备驻村民警2962人, 一线警力得到了有效充实。

完善指挥体系, 提高快速反应能力。按照公安部和省厅要求, 全省各地公安机关有效推进三台合一建设, 防控体系的神经中枢得到了改善, 接受群众报警快, 下达指令快, 出警快, 提高了公安机关的快速反应能力。在此基础上, 加强卡点建设, 提高了全省公安机关的查缉堵控能力。市区、县城主要交通要道, 建设了重大警情治安卡点, 形成多个层次的堵控防线和有效的城市治安屏障, 对犯罪特别是盗抢机动车犯罪产生了极大的震慑作用, 全省抢劫机动车案件出现回落。

三、整合社会资源, 新形势下防范工作主体多元化有了进一步发展。坚持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是我国公安工作的特色和优势所在。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挖掘和整合社会资源, 提高群防群治能力, 是黑龙江省防控体系建设的工作重点。近年来, 各级公安机关紧紧抓住国家出台的有关政策, 大力开展群防群治工作。一是充分利用国家关于下岗职工再就业的优惠政策, 与劳动部门配合把群防群治工作同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结合起来, 吸纳一部分下岗失业人员参与治安防范工作, 扩大了防范工作的群众基础。各地公安机关在享受下岗失业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的群体中认真筛选身体素质好、有一定工作能力的4050人员参加各项治安巡逻防范工作, 将巡逻防范工作的实施情况同个人享受国家有关政策有机结合起来。哈尔滨市道里、南岗等区组织了数千名离退休党员参加的治安巡逻队, 他们活跃在大街小巷, 成为公安机关的耳目喉舌, 使群防群治工作有了新的增长点。同时, 大力发展保安服务事业。随着市场经济发展, 社会各界对保安的需求日益增多, 公安机关乘势加大了保安队伍的培训、教育和管理工作力度, 为社会提供了高素质的专业化防范队伍, 有效弥补了警力的不足, 成为公安机关维护社会稳定的一支重要辅警力量, 确保了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案件和事故得到了有效控制。

四、打防结合, 以防为主, 以打促防的思想得到了贯彻、落实, 防范和打击有机结合。把打击作为防控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各级公安机关认真总结严打经验, 建立健全经常性的严打工作机制, 增强打击的主动性、实效性。刑侦部门根据社会治安形势, 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命案侦破、网上追逃、集中整治等各种专项打击, 有力地打击了各种犯罪活动, 遏制了大要案的高发势头。刑事侦察部门在侦察破案工作中, 把查摆防范工作漏洞作为一项重要工作, 建立了重大警情分析报告制度, 改变了以往打防脱节的问题;刑侦部门能够针对犯罪的规律特点, 及时提出防范工作建议, 有关警种和防范工作的指导部门及时调整防范方略和警力部署, 增强了防范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同时, 开展各种形式的专项行动, 集中整治影响社会治安稳定和人民群众安全的突出问题。通过专项行动, 有效地净化社会治安环境, 保障全省人民的人身财产安全。

五、加大科技防范力度, 依靠科技手段提升防控体系建设的效能。各地加大研制、开发、推广和应用公共安全产品的力度, 使治安防控体系手段不断提档升级, 在一定区域内形成了全方位、全时空的有效控制。全省居民社区在安装电子门、防盗门和楼道灯的基础上, 向电视监控方向发展。哈尔滨、佳木斯、伊春、大兴安岭等地政府有关部门专门下发关于新建楼房的安全标准, 将治安防控设施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目前, 每个地、市都有自己的安全防范示范小区, 群众对科技防范的认知程度越来越高。大中城市出城口的治安检查站, 都安装了电子监控设备, 有的在城市内主干道扩大了电子监控范围。农村的技术防范也得到了有效突破, 有效地弥补了人防的盲点。

六、广泛宣传, 大造声势, 防控体系建设得民心顺民意, 自我防范意识明显提高。各级公安机关动员有关组织和企事业单位, 在机关、学校、车站、码头、大型建筑工地、主要街路、农村集贸市场等重点地区悬挂横幅, 张贴标语, 省内多家新闻媒体开辟专栏, 积极宣传防控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措施和效果, 使防控体系建设真正做到声势大、效果好。

篇4:医院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探讨

关键词:医院;治安;防控

由于医院的社会职能具有一定特殊性,使得医院的治安工作与其他公共场所治安工作存在一定差异性。针对近年来医院的常见治安问题,笔者认为应该加强保安力量并配合完善相应的治安制度,才能够达到净化医院治安环境的目的,防范“医闹”事故和安全事故的发生,还医院一个稳定健康的环境。

一、医院治安工作及环境特点

1.由于医院开放性强、服务对象广泛和人员流动性大,使得不法分子很容易进行行骗、盗窃

因为医院所具备的性质,使得医院内部环境存在不安全因素。很多患者前来医院治疗,都会筹集一定的现金前来医院,这样就很容易给不法分子留下行骗和盗窃的目标。再加上部分患者缺乏警惕性、思想麻痹,使得被骗案件、财务被盗等时有发生,这样也会给治安保卫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1]。不法分子利用患者防范意识差、人生地不熟以及急于治病等心理,很容易从患者骗取钱财,不仅会偷钱包、手机等小物件,甚至还会盗取医院的消防工具等,一切能够还钱的东西,都会进入小偷的视线。另外,毁坏医疗设施、随意亂涂乱画、破坏医院环境等各种行为都会扰乱医院的正常治安。甚至有的不法分子还会穿上医生的白大褂,冒充医务人员,以帮助患者缴费为接口,骗取钱财。这一系列的行为,都会给医院的治安工作开展带来严重的影响,甚至还会威胁到医务工作者和患者的人身安全,这些是需要格外注意。

2.医疗纠纷逐渐增多,情况日益复杂

随着法律知识的宣传与普及度的逐渐提高,人们也懂得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但是就一环矛盾的调查难以取证来看,人们在自身权益得以保护的时候,很少会利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身的权益不受影响。一般情况下都会选择与医院的私下协商,但是因为协商中出现的意见不统一等问题,很容易激化矛盾,发生冲突,直接导致治安纠纷或者是刑事案件的出现。一旦出现打砸闹事或者是群体性围攻等行为,由于保卫科的人员、处置方法以及处置行为等局限性,对于群体性闹事的疏导和制止作用非常的有限。就算是呼叫110出警,等待警察到来之时,危害性事件已经发生。如果警察到来,却没有发生任何的打砸事件,对于扩大事态或者是煽动性的事端也难有作为。

二、医院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策略

1.实施动态化的管理

在医院内部,门诊和急诊以及病区是最容易发生治安事件的区域。在这一些区域之中,弱势群体相对的集中,夜市不乏份子进行钱财诈骗和偷盗的主要场所。为了避免这一类案件的在此发生,在咨询警方后,在病区实施动态化的管理,将具体的防范划分成为“责任书、警示单、信息员、问候语、小锁扣、陪夜证”这几个方面,让动态化管理发挥最佳的功效。其中,责任书指的是在病区的消防管理和治安管理上,要以责任书为书面形式,签订相应的要求,并且将其纳入到综合绩效考核内容中去。警示单由驻院警务室、保卫科以及护理部共同编印,当病原进入到住院区之后,需要护士引导,让病员对其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信息员指的是在每一个病区内部都应该指派一名治安信息员,如果发现可疑人物或者是异常情况,就需要及时的报告给保安部。小锁扣指的是每一位病原的床头柜、衣柜等都应该保证锁扣的完整,禁止随意的放置重要物品。问候语指的是病区的工作人员或者是治安巡视员在遇到疏忽大意的病员或者是陪客的时候,应该以问候语的方式,善意提醒,让其引起心理的警惕与重视。陪夜证,也就是每一位病患的陪伴人员都应该做好实名等级,避免不法分子浑水摸鱼[2]。

2.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针对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医院应该与警方相互的合作,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第一,调查摸底,警方与医院应该每一个月对于医院的各类事件和案件等动态情况进行分析汇总,通过实际的调查,找准医院防控体系薄弱之处,进而制定相对应的防范措施。第二,实施分级的管理制度,将医院各个部门根据实际的方案要求与标准,划分为多个等级来进行治安方面的管理。第三,完善教育培训机制,通过警方为主、医院为辅的方式,对医院的全体职工进行分级的治安教育培训,不断的提高医院的治安防范能力。第四,确定防范责任机制,应该做好医院内部各级人员的安全保卫责任制的建立健全,确保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让医院的医务人员明白,治安工作人人有责,在制度上能够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第五,实施互动的联防机制,其中包含了重大情况的随时同胞、警方和医院的联席会议制度、疑难纠纷综合调解以及联防值勤制度。

3.积极发挥奖惩制度作用

目前,很多医院在治安防范管理工作中都选择了负激励的方式,也就是一旦出现问题就要处罚。虽然处罚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未免过于的单一,很容易感觉到内部治安防控的“寒”。[3]所以,医院要注重正激励与负激励的相互结合,一方面可以制定内部的保卫责任制,对于表现领好的医务部门或者是医务工作者进行奖励兑现,另外,对于违反医院正常秩序的行为,必须给予适当的处罚,让正激励与负激励相互的兼顾,才能推动医院治安防控的更进一步。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医院改革不断深化的新形势之下,医院治安管理工作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牵涉面积更广,治理难度更大,处理更加复杂,很多的案件都可能激化成为社会矛盾,因此,建立长效的医院治安防控体系就显得格外重要。医院治安防控体系的建立,不仅可以预防治安事件的发生,同时,也可以将相应的法律法规加以完善,这样才能够有效的维护一环双方的合法权益,促进医院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田明祥,管文富.创建平安医院活动的实践与思考[J].医院管理论坛,2009(01):28-31.

[2]朱根.以化解矛盾为思路做好医院安保工作[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240-242.

篇5:创建社区治安防控体系

强化防控体系建设 打造平安和谐社区 北**办事处楚风社区居委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工作总结 楚风社区现有常住人口 8000 余人,常住居民 1700 多户,其中原“省改”职工 4000 多人,党员 820 人,地处**大道北端东侧,**路中面南侧的繁华闹市区。辖区有医院、学校、幼儿园、商铺摊位等社会服务性综合设施。管辖面积广、人员流动大、下岗人员多、治安十分复杂。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一手抓防控、一手抓稳定”的方针。在资金十分短缺、治安环境不稳定的情况下,不等不靠、不畏困难、想千方设百计、因地治宜,在狠抓人防、物防的基础上,加大投入、整合资源,逐步建立起视频监控“管住面”,门禁系统“看住楼”,智能报警“守住点”的技防模式,有效提高了社区自防能力,为建设平安稳定和谐的社区治安环境打下良好基础。

一、创新机制,强化人防网络建设 一是领导重视。社区领导高度重视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工作。社区党委书记**同志曾经担任过省专汽及楚风社区治保主任职务,既热爱综治工作,又熟悉业务,在综治岗位上作出了不平风的业绩。担任党委书记后,总是亲自过问综治工作,亲自安排人力,组织财力,认真协调、解决综治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确定专人负责防控体系建设工作,为“三防”措施落实奠定了基础。二是成立专班。

篇6:社区治安防控活动策划方案

二、深入持久地开展“严打”,认真抓好治理整顿,继续坚持“严打”方针,继续严厉惩处-性质的有组织犯罪,严厉惩处严惩危害人民群众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的-、抢劫、-、贩毒以及重大盗窃等犯罪。依法及时审判各类破坏市场经济犯罪的案件,保障经济健康发展;严惩-、-犯罪,反贪推动反-斗争深入进行。对具有法定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情节的,要按照惩办大相结合、惩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刑事政策,依法从宽处理。要积极配合打击犯罪的专项治理活动,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生活秩序的稳定。要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贯彻“预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三、大力加强同商事审判工作,努力化解矛盾纠纷人民法院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司法保障。民商、行政审判工作要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方面进一步发挥职能作用,通过审判各类民商事案件,依法维护公平、竞争、统一、有序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要认真贯彻中央再就业工作座谈会精神,严格依法及时审理再就业过程中发生的各类案件,要根据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与企事业改制相关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依法处理改制企业职工安置中出现的纠纷,保障国家再就业政策的贯彻执行,切实维护下岗再就业人员的的合法权益;要积极提供更好的法律服务和有力的司法保障,依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要按照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加大对资源、环境的司法保护力度,依法保障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高度重视诉讼调解工作,进一步强化诉讼调解作用,在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基础上坚持调解为主,多调少判,提高调解结案率,减少和降低民事纠纷对抗性。同时要加强法院和人民法庭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指导,限度的使矛盾、纠纷和不安定因素解决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止发生严惩影响社会稳定的涉讼群体性事件。维护社会的安全团结。

四、积极开展新一轮安全创建活动基层安全创建工作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各项措施得以落实的有效载体。根据路南党委工委新一轮安全创建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推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向纵深发展,在总结我院过去创安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创安全小区工作,要进一步完善小区内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对小区内干部、家属及子女的宣传教育工作,要把基础防范的“硬件”和小区居民防范意识“软件”相结合,使我院住宅小区真正安全。

篇7:治安防控体系

一、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力度进一步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把手”工程逐步得到落实

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明确提出了“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工作方针,对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各级党委、政府切实加强领导,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摆上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有机结合起来,做到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认真落实领导责任制,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作为党政领导班子任期目标,层层签定责任书,加大责任书兑现的奖惩力度,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把手”负总责的要求得到进一步落实,维护稳定是政绩、是第一责任的意识进一步增强。把深化平安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作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保障工程,作为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民心工程,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基础工程。各地不断完善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领导体制,各省(区、市)综治机构普遍增加了人员编制,有的省市由过去的一个处或两个处增加到现在的五到六个处,各地普遍按人口数量把综治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逐年增加,许多长期困扰综治工作的困难和问题得到解决。

二、广泛开展平安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得到进一步深化和提升

针对当前人民内部矛盾凸显、刑事犯罪高发、对敌斗争复杂的形势,在全国广泛开展了平安建设。中央综治委把平安建设放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来谋划和推动,在调查研究、总结各地经验的基础上,先后出台了《关于深入开展平安建设的意见》、《关于深入开展农村平安建设的若干意见》,通过召开座谈会、现场推进会、理论研讨会等,不断丰富和深化工作内涵,推动平安建设深入发展。各级党委政府把平安建设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维护社会稳定的主要抓手,纳入经济社会总体发展规划,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定期研究平安建设的进展情况,解决平安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各地广泛开展了创建平安单位、平安社区(村)、平安乡镇、平安县(市、区)等活动。各级综治部门把平安建设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主要载体,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切实解决涉及民生、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问题,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合法权益,同时把提高执法能力和执法水平与开展平安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各级综治部门加强了对基层平安创建活动的分类指导,强化了平安建设基层责任主体的职能作用,推动基层创建活动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平安建设的开展为各部门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提供了平台。组织、公安、建设、交通、人口和计生、卫生、质检、安监、保监、工会、共青团、妇联、解放军等20多个部门和单位,就本部门、本系统、本行业开展平安建设作出了专门部署,研究提出了措施,广泛开展了创建平安铁道线、平安家庭、平安校园、平安医院、平安渔场、平安边界、平安油区、平安寺庙等活动,积小平安为大平安。平安建设的开展,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得到了进一步深化和提升,解决了与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切身利益问题,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忠心拥护和积极参与,夯实了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的基础,提高了党和政府及政法综治部门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和水平。

三、逐步建立和完善了预防、发现和化解矛盾纠纷的长效机制,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坚持从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着眼于预防和减少“民转刑”案件和群体性事件,始终把排查调处矛盾纠纷作为一项主要工作进行重点部署。坚持对一些重大的矛盾纠纷跟踪督办,严格落实领导责任制和一票否决权制。坚持预防为主、调解为先、民生为重、整合力量、方便群众的理念,重点抓了县级以下基层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体系建设。广泛建立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政法综治牵头协调、职能部门配合、社会组织协同、公众参与的工作体制,逐步形成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密切配合、协调运作的工作体系及发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工作平台。总结推广了浙江“枫桥经验”、江苏南通“大调解”和河北三种调解衔接配合等经验。推动地方实施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安定工程”、疑难积案专项整治行动,开展了“百日调处大会战”、“矛盾纠纷调解年”、“万名干部下基层集中排查调处矛盾纠纷”等活动,加强社会救助,努力化解劳动争议等,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推广建立乡镇(街道)矛盾纠纷调处中心,有效整合了基层资源和各种工作力量,基本形成省、地(市)、县、乡镇(街道)、村(居)委会及居民小组等五级排查调处工作网络。全面推动决策问责制、首问责任制、领导包案制、零报告制度及排查调处考核、黄牌警示制等。加强矛盾纠纷源头防范工作,搞好决策预防,注重把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把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作为维护稳定的切入点,加强了对群体性事件规律和特点的分析研究,加强了预警预测,建立健全了应急处置机制。五年来,全国各级综治部门共排查出矛盾纠纷1800多万起,调处化解1690多万起,各地由矛盾纠纷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呈下降趋势。

四、大力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社会治安防控能力有了新的提高

着眼于巩固“严打”整治成果,纠正“重打轻防”倾向,下大力气狠抓治安防范基础工作。中办、国办转发《中央综治委关于加强社会治安防范工作的意见》,提出构建党委政府领导,综治机构组织协调,以公安干警为骨干,以群防群治力量为依托,以社会面防范为基础,以特殊人群和目标管理为重点,专群结合,点线面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大力推动各地实施各类治安防控网络工程建设。全面推行城乡社区警务战略,建立多警联动的快速反应机制。推动各地结合实际制定了治安防范工作规划,综治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进市场、进乡村、进寺庙等取得显著成效。积极推进了治安防范社会化、市场化、职业化,重点培育专职治安巡防力量,大力发展保安服务业,严格管理和规范保安服务。大力倡导建立居委会、警务室、流动人口管理站、调委会、物业管理站“五位一体”的社区治安管理和警民联动工作机制,探索从下岗职工和低保对象中选聘人员组建巡逻队伍,既解决了就业问题,又加强了社区和街面治安防控,大大提高了一线防范能力。

加大了科技防范力度,倡导安装区域报警联网系统,把技术防范措施逐步推广落实到社区、企事业单位和家庭。强化了企事业单位的内部防范措施,大力推广了内部治安防范、周边治安管理和区域防范相结合的联防联动方式。广泛总结防范工作的经验,在城乡广大地区,加强教育、管理、建设等工作环节,整合治安资源,增强群众的法制观念和治安防范意识,倡导“零发案村、零发案社区和零发案单位”等创建活动,提高了社会整体防范水平。在城市,大力实施小区亮化、建自行车棚、建治安岗亭、巡逻值更、安装防护栏、建治安电子监控设施等“安居工程”,既减少了治安问题,又美化了小区环境,深受群众欢迎。在农村,推进农村治安防范承包制、保安驻村制等做法;推广使用“警铃入户”等经济实用的物防和技防设施,对入室盗窃、偷牛盗马等多发性侵财案件起到了较好的防范效果。打造“平安海域”,推广“草原110”军警民联防;在边际地区加强了地方与军队联手预防犯罪体系建设。通过人防抓落实、物防抓巩固、技防抓提高等工作,深化了源头防范,调动了社会各方面和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增强了预防、发现、控制和打击违法犯罪的能力。

五、坚持齐抓共管,积极做好特殊群体的服务、管理和教育工作,社会管理的薄弱环节得到明显加强

将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等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目标体系,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工作机构不断强化,工作队伍不断壮大。按照“公平对待、搞好服务、合理引导、完善管理”的方针,不断完善了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机制。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出租房屋管理工作的通知》,加强了出租房屋和流动人口聚居地的管理。协调推动有关部门部署了清理整治劳动力市场秩序工作,严厉打击侵害农民工人身财产安全的违法犯罪活动。各地共开展劳动力市场秩序清理整治10万余次,取缔非法的劳务中介组织1.2万多家。查处侵害流动人口合法权益的各类案(事)件45万余起。大力推行市民化管理、亲情化服务,建立了“进城务工青年之家”等工作阵地,深入开展“千校百万”、“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阳光工程”等培训活动,着力提高整体素质和就业能力,目前各地共建立各类流动人口培训学校1.5万余所,培训流动人口达2亿多人次。大力加强法律援助、服务机构和维权站(点)建设,为20多万农民工提供了诉讼法律援助。全面清理针对外来人员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改善了农民工就业环境、子女就学环境。开展了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专项检查、“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工程”等系列活动。已建立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服务和管理站(点)5万余个,聘用专兼职协管员20多万人。加强了对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中新情况新问题的调查研究,中办、国办转发了《中央综治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加强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

从预防违法犯罪的角度,重点加强了对辍学生、流失学生、闲散青少年的教育、管理和引导工作。全面实施“为了明天”工程,下发了《关于深化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意见》,制定了实施方案;深化创建优秀“青少年维权岗”、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和社区青少年法律学校等活动。全国各地创建“社区青少年法律学校”4500多所,确定了1000多个“青少年违法犯罪社区预防计划”试点街道,“零犯罪”社区、“零犯罪”学校逐步增多。在全国各地开通统一号码“12355”的青少年维权和心理咨询服务热线。推动建立青少年事务专职社会工作者队伍、配齐配强中小学兼职法制副校长,全国有80%以上的中小学校配备了24万多名法制副校长或法制辅导员。

组织协调各成员单位广泛开展各种活动,加强了对单亲家庭子女、父母外出打工的留守子女、贫困家庭学生以及工读学校学生等特殊群体的教育、保护和管理。出台了《关于加强流浪未成年人工作的意见》,积极推动各地建设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全国已建成救助管理站1239个,服务对象也由流浪未成年人及乞讨人员逐步扩大到务工不着、寻亲不遇、被偷被抢等遭遇临时生存危机的困难群众。开展了打击强迫诱骗未成年人流浪乞讨和强迫拐骗聋哑青少年违法犯罪专项整治工作,积极探索建立打击、解救、遣返工作机制。

积极探索了社区矫正工作的方式方法,推广了“帮带制”、“连心卡”等安置帮教好做法。这些工作使重新犯罪明显减少。五年来,全国共建立了4742个安置帮教机构,有25800多名专职人员在4万多个工作站开展工作,总计有180多万刑释解教人员得到帮助、教育和服务。

六、围绕人民群众关注的切身利益和党委政府关注的热点问题,开展了各种形式的专项整治和专项斗争,有效维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市场经济正常秩序

开展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打掉了一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团伙,沉重打击了黑恶势力犯罪的嚣张气焰。依法打击多发性侵财犯罪,组织开展了“两抢一盗”、治理自行车被盗问题等专项行动,受到广大人民群众欢迎。大力整顿和规范了市场经济秩序。把“严打”斗争同整治治安混乱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紧密结合起来。重点严格管理易燃易爆物品、剧毒物品和枪支弹药,严密社会面的治安防范和控制。认真排查整治农村治安混乱地区,依法严厉打击农村地区的各类犯罪活动,不断提高了农村地区社会治安防控能力。全国已建成农村警务室8.9万个,配备驻村民警9万多名。把反偷渡、整治非法卫星电视接收设施等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总体规划,加大了工作的力度。有关部门齐抓共管、协同作战,部署开展了打击盗窃破坏“三电”、整治油气田及输油气管道生产治安秩序等专项斗争,重点组

织了全国 “侦破命案”、“扫毒”、“遏制毒源”、打击拐卖妇女儿童、打击淫秽色情网站等专项行动,极大地推动了社会治安环境面貌的改善。五年来,各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部门共组织排查出治安混乱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81100多个,有效整治改观72500多个。

把安全文明校园创建作为教育系统平安建设的重要抓手,下发了工作意见,集中排查、解决学校及周边治安隐患及突出问题。加大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和打击非法音像制品的力度,净化社会治安环境和文化环境。广泛开展了平安铁路示范路段创建活动,大力加强了大秦铁路、青藏铁路的护路联防工作,建立了青藏铁路护路联防工作机制,协调解决了护路联防工作经费、队伍建设等问题,为青藏铁路平安畅通提供了有力保障。五年来,涉及铁路的刑事、治安案件逐年下降。

七、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工作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

狠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的落实,充分发挥其“龙头”作用,基本形成党政统一领导、综治机构组织牵头,各部门各方面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各地落实中央精神,把党政领导干部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能力和实绩列为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有许多地方制定了程序化规定,把考核结果作为向党委政府提出干部任免奖惩建议的重要依据,与晋职晋级和奖惩直接挂钩。进一步加大了一票否决权的行使力度,为用好一票否决权, 在总结工作实践的基础上,制定了实施领导责任查究的一系列规定。中央综治委对发生重大治安问题的省(区、市)下达了领导责任查究通知书,先后督促12个地(市)做好整改工作。五年来,各省(区、市)综治委共督查了43084个单位,查究了16279个单位,一票否决了12118个单位。另一个方面,积极做好评先表彰工作,对2001至2004105个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96名先进工作者进行了隆重表彰,对成绩突出的1000多名党政领导干部和政法综治干部进行了嘉奖。大力推动建立党政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抓综治工作的实绩档案、建立综治工作联系点和联络员制度等等。大力倡导对党政领导实行“一岗双责”、“双挂帐”等做法,使领导责任制不断得到完善。

中央综治委先后与法院、检察院、教育、民政、工商、海关、新闻出版等20多个部门联合下发文件,进一步明确有关部门参与综治工作的职责任务,使“谁主管,谁负责”原则更加制度化、规范化,促进了齐抓共管局面的形成。有近20个省(区、市)进一步修订或完善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条例,推进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法制化进程。

加强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评工作,下发《省、自治区、直辖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考核评比标准》,建立完善了各专门工作小组和有关部门的考核评比目标体系。各地综治目标管理责任书签订的层次越来越高,范围越来越广。通过考评、督导检查,找准了差距,解决了突出问题,加强了薄弱环节。通过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体制机制,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优势在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工作中得到进一步发挥,并且在处置非典疫情和抗击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等特大自然灾害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八、坚持不懈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基层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进一步加强了综治委、办的自身建设。中央综治委与中央编办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乡镇、街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组织建设的若干意见》,各地加大了落实工作力度。通过整合资源,整合工作力量,在乡镇(街道)大力推进综治工作中心建设,促进综治工作中心与基层站(办、所、庭)、治保会、调委会以及群防群治队伍的工作对接,形成了有效的基层综治工作网络和群防群治工作机制。

推动各地加大了基层综治工作保障力度,积极探索了开展群防群治工作的方式和途径。专职治安巡逻队、治安联防队、乡镇社区保安、治安巡逻志愿者、铁路护路联防队、流动人口协管员、综治特派员、维护稳定信息员、矛盾纠纷调解员以及法律援助、安置帮教和社区矫正等各种形式的群防群治力量不断壮大,在维护治安和社会稳定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大力推进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干部队伍建设。五年来,先后举办了两次全国地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干部培训班,各地(市)综治办主任和解放军保卫干部共800多人参加了研讨培训,举办了省(区、市)综治办主任研讨班。认真总结了近年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经验,分析面临的新形势,专题研讨了治安防控体系建设、重点群体管理服务、综治领导责任制等问题。各地普遍加大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干部培训工作力度,进一步提高了队伍的综合素质和工作水平,增强了在基层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平安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的落实。

九、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宣传工作加强,宣传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宣传氛围日益浓厚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宣传工作进一步加强。成功举办了全国“严打”整治斗争成果展览,集中展示了“严打”整治斗争取得的成果和经验。坚持每年开展的综治宣传月活动,做到了报纸有字、广播有声、电视有影。开办了《中国平安网》,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工作提供了及时、快捷的舆论宣传平台。与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社会与法频道》合作,连续三年推出了《平安中国》宣传系列节目,有30多个省委书记、省长就平安建设接受了采访,有150多个地市委书记、市长接受了采访。并举办了四场《平安中国》、《正气歌》等专题文艺晚会,弘扬了见义勇为精神,进一步调动了广大群众参与平安建设的积极性。组织拍摄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系列专题片《长治久安之路》、《平安之路》等,受到了基层的欢迎。组织了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新闻作品评选工作,宣传推出了3000余篇好作品,评出优秀新闻稿件1000余篇,极大调动了广大新闻工作者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宣传工作的积极性。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开展平安建设作为宣传工作重点,列为中央媒体的重大选题,部署了系列宣传报道,营造了浓厚舆论氛围。同时,充分发挥《法制日报》、《长安》杂志、中国长安出版社等政法综治宣传主渠道的作用,不断扩大了宣传覆盖面。每年推出《中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年鉴》,编辑出版了《长治久安之策》、《社会治安防范的策略与实践》等。

五年来的工作实践,进一步深化了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发展规律的认识,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一是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不断适应变化的客观实际。二是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确保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政治方向。三是要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注的突出问题,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有持久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动力。四是要坚持服从和服务于发展第一要务,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全局,增强服务意识,围绕发展抓综治,抓好综治促发展。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进一步推动改革发展、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的任务日益繁重、责任重大,可能遇到的矛盾和挑战、困难和问题很多。当前,社会大局总体稳定,但影响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还不少,诱发违法犯罪因素还大量存在;社会转型期矛盾纠纷增多,调处难度加大;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相对滞后,源头治理不力;一些地方在发展稳定问题上,还存在着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固步自封,盲目乐观,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责任还没有得到很好落实,齐抓共管的工作体制机制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许多基层基础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队伍建设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等等。

今后,必须切实解决好这些矛盾和问题,找准加强和改进工作的切入点,抓住机遇,开拓创新,推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取得新成效。

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抓紧抓好

27日上午,公安部党委委员、副部长黄明专程来到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为参加全国地市公安局长专题培训班的全体学员作了《关于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问题》的辅导报告。黄明在辅导报告中指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长治久安的一项基础性工程,也是破解当前公安工作面临的难题、促进公安事业科学发展、提高公安机关驾驭复杂局势能力的一项保障性工程,同时也是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一项民心工程。各级公安机关要按照部党委“适应新形势、确立新理念、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的要求,通过深入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全面提高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能力和水平。黄明指出,当前深入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客观条件已经成熟,要认真总结各地好的经验,明确工作目标,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努力实现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全面设防、一体运作、有效管控、精确打击的要求,争取到2012年,在全国省、市、县基本建立健全以指挥中心为龙头,以警务信息大平台为支撑,以六张网络为骨架,以六项机制为保障,点线面结合、网上网下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专群结合,打防控一体化运作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实现对社会治安的多层次、全方位、全时空的有效覆盖。要坚持“党政领导、专群结合,科学规划、整体防控,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因地制宜、务求实效”的基本原则,抓建设、健全完善,抓改革、整合资源,抓创新、效益提升。

篇8:创建社区治安防控体系

关键词:深化拓展,防控体系,预防减少犯罪

近几年来,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诱发、滋生违法犯罪的各种消极因素大量存在,刑事犯罪总量居高不下,刑事犯罪行为智能化、科技化、专业化趋势日益突出,犯罪行为时间上的突然性、空间上的不确定性、手段上的对抗性明显增强。多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建立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预防和减少犯罪的治本之策,要实现社会治安根本好转,必须大力加强社会治安防控工作。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要求,把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目前,我国的治安防控工作逐步走上了规范化发展道路,在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稳定已经成为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成为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进一步拓展治安防控体系功能,直接关系到单位、社会的稳定。在这种形势下,拓展和深化治安防控体系的建设,应着重从防控体系的思路和发展方向这两方面探讨。

1 深化拓展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思路

从目前广西首府南宁市的治安防控状态来看,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已发展到一个关键阶段。当前在基本体系已经建成、各项要素已经具备的情况下,促进整体治安防控体系在各组成部分之间相互策应、彼此补充、紧密衔接、有机联动和高效运转,使整个体系发挥出最大综合防控效能,仍是全力实现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探讨的总体目标。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可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化和拓展。

1.1 发挥好信息预警系统的作用

南宁市各个辖区公安机关的信息预警系统是各个所队的治安防控体系的神经中枢,其他系统必须以此为中心进行运转。必须建立完善的信息资源库,具体包括人口信息库、治安管理信息库、案件事件信息库、违法犯罪信息库、外事管理信息库、队伍管理数据库等。目前,辖区各所队的这些资源库已基本建成,但在信息关联、互通共享、自动比对等功能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开发、完善和应用。必须进一步强化信息应用:以公安机关信息部门、研究部门和治安部门为主体,通过对各类犯罪信息、管理信息和社会信息进行系统的收集梳理和归纳分析,定期定向提炼出带有规律性、普遍性的问题,归纳出对治安防控工作具有指导意义的信息,为科学指导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这项工作要形成规范的制度化,长期坚持下去。

1.2 发挥好快速反应系统的保障作用

市局和各个辖区的快速反应系统包括指挥中心所管辖的所队的治安防线,迅速反应、有效指挥、处置到位是这个系统的基本要求。①要在“1 10、122、119”三合一的基础上,建立集中接警系统,使之成为信息畅通、指挥有力、反应快捷、手段先进、运转高效的现代化指挥调度系统;由此系统统一接手处理各类刑事、治安、交通、消防等方面的报警求助,并以此为基础,探索建立集中、统一、规范、高效的应急联动指挥调度中心,与各单位、各部门联动,统一接手处理各类报警求助。②要立足治安形势和地理的科学设置,建立健全一整套科学有效的管理、出警、处警机制,确保警情发生时能够立即到位实施堵截,为广西首府南宁重大节庆日活动和会议的召开做好各项安保工作;要按照科学规划、统筹布局、整合资源、综合利用的原则,将各个辖区所有治安监控系统进行全面整合,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编号、统一建设、统一管理,辖区各企事业单位现有电视监控系统全部纳入辖区指挥中心管理,实现各监控点联网运行,真正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管理规范到位、快捷高效的查堵网络。

1.3 发挥巡逻防范系统的作用

根据最高指挥调度系统指挥各辖区的治安设防、全面覆盖、反应灵敏、职责明晰、保障到位的要求,组织好治安防控网络,牢牢控住治安局势,这就必须做好面上治安防控网工作。巡逻工作是动态环境下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的一项最基本的措施,应按照“网格布警,昼夜覆盖、以巡为本、重在盘查,以动制动、以快取胜”的原则,最大限度地把各种社会治安辅助力量摆到面上,切实增强面上防控密度,提高动态控制能力。在巡逻力量上,以治安巡警为骨干,以保安联防队和街道群防群治力量为补充力量。在职责分工上,公安民警负责重要区域内重要部位和治安复杂地带的巡查,保安联防和群防群治力量参与巡逻防范工作。在勤务方式上,要做到24小时巡逻,真正构建起全方位、全时空的路面巡防网络。对区域内街道、社区治安防控网,要充分发挥警务室作用,发动和利用社区资源,广泛组织和开展街道、社区群防群治工作,落实安全防范措施,努力形成时间上相互衔接、空间上相互策应、防范上机动灵活的立体化、全方位的社区治安防范格局。在防控手段上,要针对各居民区实际情况,灵活采用。对新建居民区,主要采取以封闭式管理、物业保安、智能监控为主要内容的防控措施。对旧居民区,主要采取安装楼寓闭路式对讲门、防盗窗栓、楼道亮化、小区围挡、邻里互望为主要内容的防控措施。多方面筹集资金,为治安防范设施建设提供必要保障。对于区域内企事业单位内部防控网,要以单位内部保卫力量为主体,整合单位内部各种防控资源,大力开展以“无发案、无事故”为主要内容的争创“双无单位”活动,进一步规范内保系统的各项安全防范制度,构筑以单位要害部位为重点,以人防、物防、技防、心防有机结合的单位内部安全防范为防控网络,有效预防、减少刑事案件和治安灾害事故的发生。

1.4 发挥好管理控制系统的作用

治安管理是强化阵地控制、打击违法犯罪、预防减少案件发生的重要手段,也是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基础,必须按照“突出专项,强化控制,打牢基础,重在管理”的要求,以责任制为前提,以规范化为保障,以信息化为依托,以防控违法犯罪为目的,采取强有力措施,切实加强重点人员、重点地区、重点行业和重点场所的管理控制,掌握重点人员,控制重点地区,防范重点行业场所。控制重点人员,即对违法犯罪前科人员、滋事闹事人员、重点精神病人等可能危害社会安全的人员,必须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实行全面掌握,重点控制。控制重点地区,即对治安问题突出、影响社会治安秩序的地区,必须加强清理整治,加强日常管理。控制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对枪支、弹药、剧毒及存放、使用、生产危险物品必须做到掌握底数,加强监督检查。目前,随着社会管理制度的变革,治安管理工作受到较大冲击,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手段都亟须改进。

1.5 充分发挥绩效评估激励作用

要确保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必须对其发挥作用的情况进行绩效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防控体系进行不断调整。绩效评估的主要依据是社会发案情况和公众安全感。通过客观准确的评估,对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运转成效作出科学评价,及时总结经验,弥补不足,纠正偏差,改正错误,使其更加完善、高效、科学、经济。

2 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基本发展方向

目前,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较发达的城市的治安防控体系在维护社会治安和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在防控理念、防控布局、防控机制、防控措施和防控效果等方面仍有不足之处。因此,有必要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促进治安防控体系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当今国外治安防控体系的建设发展历程,基本上都呈现出“探索—适应—不适应—再探索—再适应—再不适应”的循环往复的过程,但其总体发展轨迹还是呈螺旋式上升的。经过对欧美西方发达国家和周边地区的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情况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按以下5种管理模式去探索深化防控体系建设的发展方向。

2.1 防控体系建设理念创新化

近二三十年来,美国的警务理论之所以能引领世界潮流,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一大批非警察大学院校的学者在从事警察研究。他们的思想更加活跃,方法更加科学,研究结果也更加可靠。因此,在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过程中,特别是涉及面广、覆盖范围大的工程,要注意吸取社会各界专家、学者参加方案论证,确保项目建设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2.2 防控体系建设机制科学化

西方国家的治安防控机制强调快速反应和整体作战,强调动态管理和时空控制,实现了指挥方式由多层次、多环节的阶梯型向一步到位型转变。如:他们将近三分之二以上的武装警力布置在公共街面上,以动态警务活动方式替代静态警务活动方式,最大限度地压缩和消除犯罪的空间和时间等。由此,我们不妨调整警力的布局,改革勤务模式,全面实行弹性工作制和错时工作制,最大限度地把多数警力部署在案件高发、防范薄弱、群众需求的重点区域、时段和部位,对社会治安实行全方位、全天候的动态控制。

2.3 防控体系建设管理企业化

西方国家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普遍实行目标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全程管理等企业化管理模式,强调以最少的投入、最低的成本、最优的服务去获取最大的效益。如,美国的应急报警电话实现了全国联网,无论是突发事件,还是急病、火灾、匪警等,全部由“911”紧急通信中心受理处置,提高了处置效率。我们应该很好地学习和借鉴他们的做法,可以将所有紧急求助热线全部整合为“110”,建立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城市应急指挥中心,各部门配套联动,对各类社会突发事件进行统一处置。

2.4 防控体系建设运作市场化

西方国家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治安防控体系建设遵循市场经济法则,充分利用市场经济规律进行引导、调节、管理。如,英国公共场所安装的视频监控系统,由政府投资的数量不到10%,其他90%以上的监控系统由社会投资、民间自建。目前,我们正在大力开展社会治安动态监控系统建设,要在短时间内取得大的发展,就必须在防控体系建设中施行市场化运作、产业化经营上狠下工夫。

2.5 防控体系建设形式多样化

西方国家和香港特别行政区非常注重防控形式的灵活性和多样化,实行人防、物防、技防、心防有机结合。如,车辆普遍安装GPS监控系统,重点部位和居民住宅安装有线无线联网报警、视频监控、电脑联网固定目标自动报警设备,大力推广保安服务,广泛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和少年警讯活动等,形式多样,成效显著。这些防控手段虽然我们也都在应用,但是要注重解决普遍存在的防控力量不足、防控手段单一、防控覆盖面不大等问题,特别是要做好各种防控手段之间的有效衔接和配合,形成整体防控合力。

总而言之,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深化防控体系改革,乃是打击刑事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也是控制、减少各类治安案件发生的治本之策。

参考文献

上一篇:党员证明文件下一篇:给台湾小学生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