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a自闭症范文

2022-05-23

第一篇:aba自闭症范文

ABA听课笔记

郭延庆ABA行为分析听课笔记总结

听完郭教授这次精彩的讲座后使我受益匪浅,也更使我们确定了我们的方向是正确的,原来国内好多机构都没有经过系统的ABA技能培训,所以我们是占优势的,但是,经过这次这么多人听过此讲座之后,我们也有了莫大的挑战,莫大的竞争,所以,我们更要努力的去学习,去整理笔记。细节决定成败,做好细节,让我们永远都占据我们的优势地位,早日成为行业的领先者。 目前对于孤独症就像是盲人摸像一样,各自有各自不同的看法 医学的角度

孤独症是一种先天性的脑的发育障碍,是一种广泛性心理发育障碍,研究表明,孤独症患者中遗传因素占百分之九十,环境因素占百分之十,同时自闭症患儿与癫痫的合并率高达百分之四十到四十七,而癫痫在正常人中患病率仅有百分之零点五,

有些孩子被诊断为先天性的癫痫,但到

2、3岁时被诊断为自闭症,随着癫痫的干预,儿童自闭症有时也会有好转,但是很少数

教育训练可以促进孩子身体个神经元之间的联系,训练币可以改变神经元的数量,却可以改变各神经元之间的联系 心理学界的盲人

1、心理理论假说(我们经常运用心灵理论学说来教育你孤独症的孩子,例如,饼干的盒子里放一只青蛙,让孤独症的孩子看一眼,然后问“你猜盖上盖子不让妈妈看到,你让妈妈猜这盒子放得是什么,他会说青蛙”他所认为他看到的就是别人也会想的,这样的哟游戏在正常4——5岁的孩子百分之九十的孩子都会通过而在自闭症的孩子中只有百分之四十到五十可以通过)

2、执行功能假说,最早应用予多动症(网状上行激活系统:有滤过的作用。顶叶:决策系统。前额叶:计划、统筹的作用)

3、中央统合理论假说

4、心灵神会假说

5、整合学说

应用行为分析

例子:孩子拿着你的手机玩游戏时候,你急着要打电话,给孩子要时,会出现

1、很快就给你

2、不给,玩自己的,强制拿走会出现行为问题,家长奈何不了,只好妥协,增加了孩子的问题行为

我们往在管教孩子时总是起于问题而止于问题行为 问题是主管的,是随时随地可以发现的 问题行为是客观的,往往是在管理中出现的 孩子没有出现问题行为时候怎么管?

预防 让孩子听话的策略

1、不管是管(

1、管不过来得不管,例如,孤独症孩子在大的会场里说话,你的”嘘“对于他来说是不管用的。所以只能先给其建立规则;

2、管不了的,不管:

3、可以缓行的、缓缓再管,例如,孩子惧怕去幼儿园,可以先不给孩子说去幼儿园上课。先和孩子共同去幼儿园玩耍。待孩子习惯以后在跟她说去幼儿园上课的事情;)

2、主动满足(

1、给孩子喜欢的,给孩子想要得到的,这是给的心理标准

2、给要大方的给,无附加条件的给,这是给的操作标准

3、给要抓住给的时机标准

4、在孩子非要不可的时候不可以给,这是给的排除标准)

3、信言为美(你所给孩子发出的指令,若孩子做不到,要帮助孩子做到。要看到结发指令后的等待0——3秒钟,辅助孩子时辅助等级要从低到高,注意做到辅助淡出)

4、顺坡下驴(用行为动量去代不会的,惯性原理)

5、力建常规(建立常规的东西,不需要强化物,只需要长期坚持的练习,让孩子医师到强化物只是锦上添花,

2、只有在孩子做不到的情况下才会撤掉强化物,负性强化

6、抓小搁大

7、提供选择

8、亲历亲为

家长一般都很注重自闭症孩子的语言,那么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什么呢?如果会了语言但是不分场合的去说怎么办呢?所以我们首选可以教会孩子肢体额交流,让其明白手势的含义,能够进行沟通后在进行语言训练也可以,到时候孩子的语言如果出来了,自然就替代了肢体的沟通交流

利用辅助淡出的犯法可以教会自闭症孩子一些常规的东西。例如,做饭,塞得等等,(自闭症孩子从小训练孩子做饭,以后就会吧做饭当做是自己的事情,长大后就会自己做饭等)

正常孩子学习的东西我们不重视,正常孩子不学习的我们要学(比如。4岁的孩子学做饭等)

怎样让孩子自意识到钱币的重要性及如何更好的让其学习认识钱币?

自然情境下教学和回合实验教学是不一样的,自然情景下教学只发一次指令,不用发不对信号,

从小给孩子建立常规,例如,刷牙,坚持猜可以成功,年龄越小,越好培养 孩子出现了怎么管?

管理

消退是再处理问题行为时最基本的策略

负强化处在恶性的刺激里,去除恶性的刺激,行为会增加 离开强化,一切教育都是无用的 正强化;一个行为的发生,随着这个行为出现了刺激的增加或刺激物强度的增加,导致了行为的增强。

负强化;一个行为的发生,随着这个行为出现了刺激的消除或刺激强度的降低,导致了行为的增强。

负性强化物‘满足下列两个条件的任何事件,

1、该事件被行为终止或预防

2、该行为因此而增加 负性的理解

1、把某时间打发而不是给予

2、行为者试图终止或预防该事件 影响强化效果的因素

1、是否依从于预期的行为

依从原则

2、是否紧随着预期的行为

即时原则

3、是否匹配所预期的行为

匹配原则

4、当时是否处于渴求的状态

剥夺原则 惩罚;是与强化对立的行为矫正程序,是基于非预期性行为给予惩罚物品的过程 惩罚物;任何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及某一行为之后

2、为了增加该行为再次出现的可能性

惩罚有两种形式;给予惩罚物或撤掉强化物

区分强化 在不同刺激的影响下,只有 辨认出正确的刺激才会给强化(例如;孩子认识笔了,教师手里同时拿一支笔和一本书,问孩子“这是什么?”只有说对笔时才会得到强化)

分化训练:只有在某特殊刺激存在的情况下,某行为才会受到强化,其他刺激存在的情况下被消退,该特殊刺激被称为分化性刺激;其中单一的行为事件被称为分化性反应。(孩子会说爸爸了,只有见到自己的爸爸叫爸爸才会受到强化) 泛化训练:分为对环境的泛华、对不同刺激的泛化、对不同人物的泛化等 回合实验教学法 一.辅助等级包括: 高

-P -PP M PM I 低 (全铺) (半铺) (示范) (提示) (独立) 从高到低是-P→I:

从低到高是I→-P I:最少受限制的辅助

辅助定义:辅助是一种手段,可以增加孩子良好的行为或不好的行为 二.DTT回合试验教学

(1)回合定义:当一个实验与另一个实验之间以鲜明的开始与结束区分开来时则

称为回合. (2)回合包括:SD(指令) R(反应) SR(反馈) 例如:指令是"拍拍手" 反应是"孩子拍或不拍" 反馈是"夸奖孩子或纠正孩子" (3)注意事项: 指令SD:指令要简单明了清晰

要引起孩子的注意

声音要坚定宏亮,让孩子明白[活泼为主,严肃为辅] ④每个回合只发一次指令

⑤泛化指令,看孩子是否理解[你叫什么?你是谁?] 反应R :除了-P(全躯辅助外),要有了3-5秒的反应时间

反应要有一定的标准[不要存在刻板] 允许自我矫正[除-P外]-P属于灵促学习法

④无反应即是错误反应[当在一段时间内无反应即"不对"] ⑤没有达到预期[语言/表情/严肃"再来一次""加油了"] 反馈SR:任何一个反应之后都跟随一个反馈或结果

只强化该强化的,不要强化额外的行为[在孩子做了你要求的或没

有做到的同时又增加了额外的行为的动作不可强化] 随年龄的增长反馈要变 (4)DTT回合试验教学五大步骤(阶段): 主体教学[无错误教学法] 辅助等级高到低-P→I 只有一个学习项目,没有分心刺激,指令位置都不变 单一呈现: 从低到高是I→-P 只有一个学习项目,有一个已知的分心刺激,指令不变,位置变换

随机轮换: 从低到高是I→-P 只有一个学习项目,有一个已知的分心刺激,指令位置都可变换

注:只有学习项目给予强化物,做记录

④扩展试验: 从低到高是I→-P 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学习项目,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分心刺激,位置/指令

都变换

⑤维持阶段: 学习新的项目中穿插学过的学习项目,巩固学过的,达到不用的记录 (5)DTT操作中易出现的问题

下指令太慢[抓住注意力] 等待时间太长右太短,应等待3-5秒

太过专注核心训练,忽视了维持项目穿插

④指令与指令之间的间隔太长

⑤练习的时间太长,三四个回合稍休息一下,不要等10个回合都做完了再休息

⑥等太长时间做过多矫正,做项目时话尽量少

⑦项目过流时间不够充分

⑧未给予区分强化

⑨不要对困难做的项目给平常的强化

⑩忘记了淡出辅助

⑾孩子一坐凳子上马上开始教学

⑿给予"不"的信息,若故意出错时可以说,无反应或不是故意时不能说"不对" 应说"加油了"或"再来一次" ⒀每发一次指令都要有一个反馈 三.个训课要求(上课步骤) (一)准备情况

1.强化物3-4种(便于去选择) 2.教育计划(项目/记录) 3.环境(是否有分心物) 4.孩子学习的位置(是否舒适/是否有变化) (二)开始教学(过程) 1.注意力(坐的位置是否为水平位置且时刻要求看我们) 发指令时 操作时 社会性强化 ④给予强化时 2.强化物选择在各个小节之间 3.发指令时,声音/语气是否正常

4.辅助是否及时,干净利落,是否来按辅助等级的要求来执行 (-P/-PP/M/PM/I ) 5.呈现学习材料:是否及时/快(给予及收回) 6.观察孩子的反应(等待3-5秒) 7.反馈: 正确:及时给予社会性强化(以及物质性强化) 无反应:充分的等待3-5秒,若还无反应就说"加油了"或"再来一次"表

情严肃 错误:及时给予错误信号

启动错误矫正程序,是否提高了相应的辅助等级

8.启动错误矫正程序

依次提高辅助等级,直到该项目完成为止

不给予强化物,只能社会性强化,做记录 9.对突发事件和问题行为的处理

10.对孩子的掌控力,老师是否占据主导位置 11.节奏感

(1)十个回合之间----回合之间的停顿 消费强化物3-5秒 (2)小结之间----间隙,是否以孩子兴趣为中心,互动教学游戏

12.有无强化物敏感性选择

13.语言----指令 表扬 错误信号 14.有无适当身体接触

15.记录(工整干净及时3-5秒) 四.个训老师易存在的问题

语言适合这个孩子(儿童化/不要深奥) 动作适合这个孩子

对于模式化程序不熟练 1.上课起立问好 2.呈现强化物 3.做项目 4.反馈信息

5.项目做完间隙休息

6.开始下一个项目(开始语结束语) ④与家长沟通

⑤对计划的理解,备计划给孩子出项目 五.强化及强化物

(一)强化定义:是行为分析技术中最基本的一种操作程序,它指的是利用强化

物来增加某行为出现的频率. (二)强化物定义:即某一行为之后,为了增加该行为再次出现的频率 (三)强化是程序,强化物是事件 (四)强化物的分类: 初级强化物(食品.抑制性物品) 次级强化物

钱币/代币/游戏/活动 ④社会性强化物

(五)强化的标准:在出现正确的行为下(无注意力有注意力) 一般强化 超级强化

正确反应 正确--提供表扬与实物奖励

良好注意力下--超级反应

无注意力下--OK强化

不正确反应 不正确--给予"不"或"再来一次" 不正确但注意力良好--再来一次

不正确且无注意力--"不" 无反应即为错误反应 (六)怎样强化?强化的注意事项

只有目标行为出现时给予 是有动机的

给孩子提供选择的机会

④根据表现,强化要有所区别

⑤持续的给予

⑥随时间逐渐淡出

⑦必须是变化的(语气/频率/时间) ⑧年龄是相适应的(因人而异) 六.错误矫正程序的步骤

引起孩子的注意→发指令→等3-5秒→错误反应或者无反应→低头说"不对"或"错了"→等3-5秒→发下一个指令→及时给予高级的辅助→正确反应给予社会性强化→表扬口气要略为降低一些:错误反应或无反应→低头说"不对"→等3-5秒→发下一个指令→及时给予再高一级的辅助

串联教学法;一般用于教孩子树立常规上,例如,刷牙,做饭、穿脱衣服等等 在进行自然情景教学时,要想办法创造机会,比如:

1、在他的面前吃他细化 吃的实物但不给他

2、激活一个玩具的玩法;停止后递给孩子

3、给孩子四块积木依次放入盒子里,紧接着给他一个玩具小熊放入盒子里

4、与孩子一起看书或者一本杂志

5、打开泡泡瓶,吹泡泡,然后拧紧瓶盖,递给孩子

6、做一个孩子喜欢的社会游戏,直到孩子高兴起来,然后终止并等待

7、吹气球并慢慢撒气,然后把撒了气的气球给孩子或放在自己嘴边并等待

8、给孩子一个他不喜欢的食物或玩具

9、拿一个孩子喜欢的玩具吧他放在一个透明看不到的容器里,放在孩子面前,但是孩子拿不到,等待

10、把孩子的手放在一个冷的、温的、或粘的物体上

11、滚一个球到孩子那,当孩子滚回来三次后,立即换一个不同的玩具到孩子那

12、引导孩子拼拼图,当孩子拼好三张后,给他换一张不合适的图片

13-与孩子一起玩一项活动,该活动含特别容易倾洒的物质,在孩子面前倾洒,并等待

14、把一个发声的玩具装到一个不透明的袋子里,让其发声,把袋子举高并等待

15、给孩子一些他喜欢玩的游戏材料,但保留工具不给他,等待

16、对游戏中得一个万军,说拜拜并拿走,重复3次,第四次,只拿走玩具

17、把一个玩具狗从桌子底下拿出来并向孩子打招呼,重复3次后,第四次,只拿出来动物并等待

第一部分 应用行为分析

Applied Behavioral Analysis应用行为分析 (ABA) Applied Behavioral Analysis - Baer, Wolf, & Risley (1968) ABA是利用行为的原理改变社会相关的特定行为并利用程序评估干预如何影响该行为。

Applied(应用的)

集中于客观定义的,可观察到的事件(具有社会意义的) Behavior(行为) 目标行为是焦点而且必须是可测量的 Analysis(分析)

对行为的分析就是理解行为为什么会出现 ABA 包括: 随机教学(自然情境下教学) 回合试验训练 (DTT) 强化程序

每个节段收集数据

应用行为分析与我们的孩子 效果肯定 易懂难练 形神一体 贵在坚持 我们的立场

我们的孩子或许表现得与众不同,但是我们知道他有自己的世界,而且我们能够了解和认识他的世界。

我们的孩子所真正缺乏的不是具体的技巧,而是对技巧应用背景理解的意识。SD→B→SR 这种意识可以是教育的人为产物,但更多的是实实在在的背景下自然习得的过程。

与对被意识到的背景一起掌握的是具体的技巧。

第三部分

应用行为分析的基本原理

行为分析的基本原理——概论

行为:人的一切活动,包括躯体活动和心理活动

行为分析:研究环境事件如何改变人的行为的科学。

环境事件:行为发生的当前背景;早期行为经验;行为的现实影响; 行为分析的基本原理——内容 功能分析 三大策略

~强化策略

~刺激控制策略

~厌恶控制策略

行为管理与功能分析 绝对不要忘记:

Behavioral difficulties do not “come out of the clear blue sky”!!! (无风不起浪)There is ALWAYS a reason, even though sometimes it is hard to tell what that is. It will pay off for you to try and figure it out!!!(事情总有起因,尽管有时它难以找到。但只有努力总是会有所得)

功能分析(了解行为的“原因”的过程 ): 为什么出现该行为? 告诉你行为的功能 告诉你: 何时出现, 以怎样的频度出现, 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出现

与什么样的人在一起时出现

Common Behaviors Treated通常的行为治疗: 攻击 – 击打,掐拧,扯头发,撞头,抓扯,咬人,踢踹,推拉,吐唾沫,把物体砸向某人或者任何武力性的身体接触

自伤 (SIB) – 指向自己的任何武力性的身体接触,比如通过击打,捶,咬,挖,扯头发,掐拧皮肤,扣眼睛,撞头或使用物体伤害自己

破坏- 从事毁坏财物,砸向硬物,跳起,蹦跳,站在家具上,尖叫,扔东西,踢,拉物体,脱衣服或漫骂

逃跑 – 跳离座位,走或跑开房间

自我刺激 – 重复性的语言或身体反应: 摇摆, 扑翼样拍打手或胳膊, 凝视, 搓手, 玩涎液, 手淫, 吮吸物体, 异食僻, 或重复性呻吟或尖叫 适应不良行为的最常见功能(1): 寻求注意行为:

例如: 边打另外一个孩子边看周围有没有成人注意他 适应不良行为常见的功能(2) 处理这样的行为„ 使用消退

不要目光接触

仅说必须说的话,音调要单调

祛除任何潜在的强化性的人或物(比如,妈妈在场) 不要安慰孩子

适应不良行为常见的功能(3) 实在的强化物: 初级: 食物

次级: 玩具, 录象(动画), etc. 自动/感官性: 内在强化的 比如旋转,发声, etc. 必须重定向。如果对于上小学是个不适当的行为,应当重定向 行为管理的策略(1) 理解孤独症孩子的缺陷

建立并持续性地使用结构化的项目 发展主动的、预防性的常规 预言并预防对个体困难的情境 发展有效的沟通系统

加强个体的能力和兴趣以发展活动 扩展社会性或娱乐性的兴趣与机会

如果一个行为确实发生,试图理清为什么,并帮助孩子以适当的方式满足他的目标

利用High-p 指令, 已经掌握,很可能依从并能够成功的项目 利用行为动量 – 从简单开始,逐渐增加难度 利用区分强化并强化适当行为 行为管理的策略(2) 消退: 阻断对一个特定行为的强化以图消灭该行为

消退爆发: 如果一个行为被“忽视”,它会增加,有时候甚至戏剧性增加。持续地“忽视”而不给予强化,它就会减少。 常见行为治疗总结 DRO差别强化 Extinction消退 Punishment惩罚

Response Consequence – 通过撤掉强化物惩罚. Antecedent control procedure – 通过控制前因因素影响行为的程序

Overcorrection – 一种正性惩罚程序,基于问题行为让患者从事一段时间的费力劳动

Time-out隔离

Token systems 代币系统 行为数据的记录: ABC 数据: A – 前提 – 行为前的事件

B – 行为 – 孩子的反应

C – 结果 – 跟随行为的事件

数据是最能反应干涉的效能和反应行为的功能。

简洁

详细说明(备注)

孩子的问题行为何时最容易出现: 行为功能分析术语:

问题行为:对构成问题的行为的客观描述

行为前因:对问题行为之前环境因素的客观描述,包括客观物理环境和其他人的行为

替代行为:有关预期性行为的信息,患者能够做到而且可以被强化从而竞争问题行为的行为动机变量:所有影响强化物或惩罚物效能的环境变量

潜在强化物:有关环境事件的信息,该事件可以作为强化物或用于治疗计划中,它可以是客观环境中的物理刺激,也可以是环境中他人的行为。 既往干预:过去用过的针对问题行为的干预方法以及效果 行为功能分析方法

间接方法:访谈或问卷

直接方法:观察者直接观察并纪录行为的前因,行为与结果

试验操作:通过操纵行为的前因与结果而观察他们对行为的影响 行为的功能分析-间接方法

信息提供者:问题行为者本人或其照护者。 优点:容易操作,节省时间 缺点:

# 信息提供者只能依靠回忆来回答问题 # 遗忘或偏倚 要求:

# 客观描述环境事件,不做推理或解释案例分析 问题:您的孩子什么时候会有发脾气的行为? 回答1:当我告诉他关掉电视机并且来吃晚饭时他会发脾气 回答2:当他不能做他想做的事情时 行为前因

#1:该问题行为通常何时出现? #2:该问题行为通常在哪里出现? #3:当行为发生时谁在现场?

#4:在行为发生之前有什么事情或活动发生? #5:紧跟行为之前别的人说了什么或做了什么? #6:在该行为出现之前他在做别的事情吗?

#7:何时,何地,与谁在一起,什么样的环境下他的问题行为最少?行为结果 #1:行为出现后发生了什么? #2:当行为出现时您做了什么?

#3:当行为出现时,其他人都做了什么? #4:行为出现后有什么变化?

#5:问题行为后孩子得到了什么?

#6:问题行为后孩子逃避或避免了什么? 行为的功能分析-直接观察法 优点:

#1:行为发生的当时记录行为的前因与结果 #2:如果结合间接评估方法,结果将更为准确 缺点:

#1:费时费力

#2:不能显示功能联系 三种途径 描述法 列表法

间期记录法

简单课型内容的介绍

如何做好组课的辅助老师

1、 给孩子最少受限制的辅助

2、 只说该说的话,不要反复重复主训老师的话,不要说与教学内容无关的话

3、 可以肯定孩子的某些行为。但不能否定

4、 适当的淡出辅助

5、 听从主训老师的安排

6、 主训老师发出指令后适当辅助孩子完成任务

7、 声音不要大过主训老师(语气轻柔)

课堂的注意事项(主训及辅助应该做到哪些)

作为主训老师应该做到

1、发指令时要清晰明白,简单明了,在获得孩子注意力的情况下发指令

2 处理问题行为要坚定果断

3准备要充分(时间·强化物·教具·环境) 4多鼓励孩子少批评

5合理利用好辅助老师,检查辅助是否到位 6对整个局面的控制,组织好课堂秩序 7随机应变的能力 8目标明确

9声音洪亮,音调要抑扬顿挫 10各族可个别化目标

11适当安排项目之间的间歇

12根据表现强化有所区分(区分强化)

13内容根据主题,形势有所创新,不要一成不变

如何辅助到位(组课和运动课)运动;大龙球·独木桥。趴地推球·拍球·冲滑板·万象组合·独角椅等

如何组织课堂纪律,准备课堂内容

1 课前课后组织孩子排队,声音洪亮,指令鉴定充满活力 2 合理利用好辅助老师

3了解孩子的问题行为并能果断处理等

内容;按照主题教学简单说明,简述课堂模式化 如何写脚本及备课

家庭作业的布置及如何与家长沟通(怎么沟通。沟通哪些内容)

第二篇:ABA对孤独症儿童教育训练的个案研究

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ABA对孤独症儿童教育训练的个案研究

(董梦娇 康复科学系 1003班 KF100329)

【摘要】本文运用个案研究法,对一个孤独症儿童进行为期3个月的ABA康复训练。通过访谈法,观察法等方法对训练前后进行评定。结果:通过应用行为分析疗法对其进行训练,个案语言能力与非语言沟通能力有所发展,刻板行为和发脾气专业语言等问题行为发生次数减少。最好用数据,能说明问题。结论:应用行为分析疗法对孤独症儿童的沟通能力、认知能力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同时可减少其问题行为。 【关键词】孤独症 ABA 个案研究

A Case Study on education and training for children with autism ABA

【Abstract 】This paper uses the case study method, autistic children for a period of three months of ABA rehabilitation. Through interviews, observation and other methods were evaluated before and after the training. Results: Through its 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therapy training, case language ability and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skills be developed, stereotyped behavior and tantrums and other problem behaviors occur less often. Conclusion: 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therapy for autistic children communication skills, cognitive development has a role in promoting, while reducing their problem behavior. 【Key words 】ABA Autism Case Study

1、 问题的提出

儿童孤独症是发生在儿童幼年时期严重的广泛发育障碍。它以 “Kanner三联征”为主要表现,即社会交往障碍、言语沟通障碍及刻板重复行为[1]。孤独症儿童常常起病于3岁以内,早期与普通童不易区分。目前资料显示,孤独症儿童大多伴有严重的言语发展障碍,因为言语发展障碍,所以沟通及人际交往有一定障碍;部分存在自伤行为及其他问题行为。

应用行为分析疗法(ABA)是被证实最为有效的治疗手段。ABA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最初洛瓦斯将其应用到孤独症儿童的治疗,取得了很大的成效。经过30年的发展和完善,在90年代逐渐应用在孤独症的治疗,使很多孤独症儿童走向康复。ABA训练法可概括为,训练高度的个体化,利用强化等手段,改善儿童的不足之处,减少过度行为,把需要教授的内容分解成细小的单元,采用适当的强化方法,逐一去教,最终使其可以独立完成任务,并且在其他场合下能够应用其所学会的知识,训练是长期的,伴随终身的[2,3]。

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本文就一名无口语能力的孤独症儿童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ABA教学个案研究,以期探讨ABA教学对无口语孤独症儿童沟通能力发展及行为问题改善的教育训练效果。

2、 研究对象的基本概况

刘某,男,湖南张家界人,2006年出生,2岁半时发现异常,在某儿童医院诊断为孤独症,在某康复中心接受了3个月的康复训练,康复效果不明显。从2012年9月于张家界市某特殊教育学校进行教育康复训练。

生长史:出生时为剖腹产,发现异常前与父母一起生活,接受训练无效后至6岁与奶奶一起生活,于2012年秋开始和父母生活。

教育史:个案出生后一直由母亲照顾并给他提供早期教育。后由于父母忙于工作,两岁时将其全托于乡镇托儿管,其在内虽不哭不闹,但不合群独自沉浸于旋转物品中。两岁半被诊断为孤独症,后在某康复中心接受了3个月的康复训练,康复效果不明显。2012年9月至今于张家界某特殊教育学校语训班接受教育康复训练。

3、研究方法

3.1研究时间:2013.3---2013.5 3.2研究地点:湖南省张家界市某特殊教育学校 3.3教育评估 3.3.1个案能力评估

运用观察法和访谈法。首先运用访谈法向达达的老师和家长了解其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行为习惯,然后近距离的观察其行为特点、习惯,对达达行为评估如下:

社会交往方面:缺乏交往能力,不参与同学之间的游戏或活动,不与任何人进行语言交流,只能被动接受简单指令。无同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沟通能力方面:无口语表达能力,对自己的名字有反应,在手势动作提示下能遵守简单指令,喜欢发出“啊”的叫声。不会表达要求。有需求时则会发脾气、哭闹、尖叫。对陌生人不陌生。

生活自理方面:能自行脱衣服,但不会穿衣服,穿衣需要大人帮助,分不清鞋子的左右脚,会自己洗手、洗脸。大小需要老师或家长提示,喜欢忍大小便。会使用汤匙进食,但不会使用筷子。

动作行为方面:喜欢原地自身转圈。自身精力充沛,极为好动,好重复性往返跑并伴

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随着大叫。喜欢玩自己的手指,喜欢边玩手指边摇头晃脑。喜欢脱裤子。

其他:偶尔会与人对视,对视能持续一到两秒钟。上课不听老师讲课,不能长时间的坐在位置上,坐下来喜欢抠墙或墙上的装饰,喜欢吃由墙体上抠下来的白色粉末。上课铃响需老师提示才能回教室上课。

3.3.2个案问题行为评定

通过观察法,对个案的问题行为进行记录与功能分析。

由于个案无口语,无法正确表达要求。当其有需求时个案则常会用刻板行为,发脾气,发出怪异声或哭闹等方式来表达要求,情绪常处在焦虑不稳定之中。有时有自伤行为,喜欢用头撞墙。

3.4教育措施与实施过程

3.4.1选择合适的强化物及制定训练目标

通过老师训练者平时观察以及与家长等熟悉了解个案的人做访谈确定儿童最喜欢的强化物、次级强化物等。制定训练目标为:提高个案注意的稳定性;发展基本语言技能;改善问题行为。

3.4.2实施训练计划

实施ABA计划要循序渐进,并依据教学需要对教学情境、强化物等进行适时的调整。

3.4.2.1提高共同注意力

共同注意是学习的基本能力注意,可以为语言发展与交流提供良好的基础,因此笔者首先训练的是个案的共同注意力。因为个案没有语言,对一些指令也不甚理解,所以笔者从他感兴趣的物品入手(即强化物),引起他的无意注意,逐步使无意注意转为有意注意。进行眼神注视训练。让他坐笔者对面,手不能乱动与笔者对视;在活动中发出“看着我”的指令,要求双目对视等。使其注意相关指令,然后将注意训练融进指令课中进行。在平时的一些活动中也抓住机会提升其注意力。

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3.4.2.2行为训练

ABA训练法训练时会给儿童要求,也就是指令,在帮助儿童理解和遵循指令时,笔者主要着眼于训练一些简单指令,

一、二步指令,如,“坐下”、“过来”、“把椅子放好”等。指令必须是简单的,而且要统一,变化尽可能少。坚持随时随地、因势利导、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训练。当个案有任何不恰当行为时,都要制止这些不恰当行为,当他听从时要及时强化。因势利导,抓住有利的教育时机,当孩子有要求时,满足其合乎规范的行为,不恰当的要提出反要求,即他应该先做什么。因为其服从性差,理解能力有限,所以训练内容先从他感兴趣的入手,简单的指令,如,个案喜欢玩具车,指令就是“把玩具车指给我看”、“把玩具车放好”等,慢慢加强巩固,增加难度,泛化到生活中。

3.4.2.3沟通训练及情景教学

如:在要求课中人为控制的给个案刺激,引起其对某一物品的或活动的渴望,使其用姿势或语言提出要求。除设计的一对一教学时间外,每天都为儿童制造让其有自发性提要求的情景教学。做好知识的泛化。

3.5资料的采集

在教学实施之前,训练老师通过观察记录以及和家长沟通的访谈记录了解得出个案能力评估以及个案问题行为评定。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老师对每一项目标反应进行记录,保证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另外每天都有老师观察记录个案言行等方面的变化。对于强化物的选择,每天与家长沟通协商出最适宜的强化物实施ABA教学。

4、 结果

结果呈现是前后的变化。直观、简化、全方位

经过三个月ABA教育训练,目前个案,非语言沟通能力和口语沟通能力方面均有一定的发展,认知能力方面也有所提高,行为表现有所改善。

4.1非语言沟通能力方面

个案能基本理解老师手势、姿态等肢体语言所表达的意思。能够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一些需求

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4.2口语沟通能力方面

个案会说一些简单的词语,如:抱抱、喝水等。对有兴趣的事能听从指令。

4.3行为表现方面

个案玩手,摇头晃脑经常性行为发生次数有所减少;有模仿他人的意识,能在协助下模仿一些单纯的动作;情绪控制也有较大改善;抠墙行为发生次数减少;发出怪异声尖叫声的次数也大大减少。

5、

讨论

在ABA教学中要强调任务分析和强化物的重要性。经此次研究ABA教学能够促进孤独症儿童非语言沟通能力行为表达次数的增多,能够促进孤独症儿童口语的发展,能够减少孤独症儿童的问题行为。ABA治疗孤独症已经成为一种主流趋势。目前没有针对孤独症的很好的治疗方法,只有通过教育训练改善患儿的生存状态。

【参考文献】

【1】陈艳妮主编.孤独症的诊断与康复[M].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8:1-4. 【2】李雪荣.孤独症诊疗学[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4.97-98,160-195. 【3】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CCM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第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47

第三篇:洛瓦斯讲座ABA与孤独症儿童的早期干预

ABA与孤独症儿童的早期干预

讲座人:洛瓦斯教授 时间:2003年3月14日

(根据现场口译后的记录整理,未经本人审核。文中的小标题为编者所加) ABA--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学科。

今天介绍的方法(行为分析训练法,即ABA--编者注)在美国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最初在美国东海岸的哥伦比亚大学的松道夫(音译--编者注)教授,后来在哈佛大学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所以ABA是有很好的基础科学理念的。 ABA工作的价值--平等权利的确体现

我知道,若一个家庭有孩子被诊断为孤独症时,家长会非常伤心,压力也很大,他们尝试着各种努力。对此我深表同情,希望我能为大家带来一些希望和帮助。我所介绍的训练方法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是在1805年法国的伊唐(音译--编者注)曾对这些孩子做过研究并出了很多的书。他是初创者,但不是科学家。当时是在法国大革命之后,人们都非常关注教育,注重给人以平等的机会。今天我们的工作也是如此,是为了让孤独症的孩子在社会上有平等的受教育和工作的机会。 最新发展--关于ABA教学法的新书

本次讲座的内容主要出自于我手上的之本教育界手册(书名为"Teaching Individuals with Developmental Delays-Basic Intervention Techniques"--编者注)是我多年研究是成果。我花了四年的时间把它写出来,如果大家感兴趣可以读一读。我希望教师和家长有机会读到这本书,我会把它留给田惠平。 孤独症孩子的分类

孤独症人被大家看成是一个独特的群体,其中的一类孩子在教育时进步发展非常快,可以理解别人的语言,也可以表达自己,我们将他们称作"可以用语言表达的孩子。另一类孩子不能模仿语言,也不能表达,但可以通过形像语言,比如阅读和写作进行交流,表达自己的愿望。

让家长参与--教孤独症孩子的重要原则

我简单的介绍一下对孤独症儿童进行集中的早期干预的方法。在针对年龄小的孩子进行教育时,会发现孩子能模仿家长或老师的一些语言。如果经过四个月的训练,孩子的进步非常快,告诉家长也许在需要

一、两年的训练就可以了;对于另一些进步不是很快的孩子,仅告诉家长还要有长期的训练这一点并不够,我们还要告诉他,孩子将来会有怎么样的变化。我们在教孩子要学的东西,也是家长要学习的东西。我们要与父母合作,因为教孩子时家长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家长要陪伴孩子的一生,在孩子的成长中,家长是孩子的导师,是在孩子的生活中起阗非常重要作用的人物。

认识孤独症--行为特征

下面介绍一下孤独症孩子的行为特征。

首先是延迟性行为:当一个孤独症孩子被带到你面前时,从哪些迹像可以看到这些行为呢?

A.语言--最被关注的是语言方面:

B.玩耍--除了不说话以外,还不喜欢玩玩具,别人玩的时候他会躲到一边,不会参与进去: C.漠视--其它的迹象表明,他对周围发生的事情不关心:

D.感情表达--当亲人离开他时,他是否会哭?你会发现,你越是给他关注,他就越要躲避。当你要亲昵他时,他会抵抗,尤其是皮肤性接触; E.生活能力--看一下在日常生活中对一些事情的处理,如能否独立吃饭、上厕所、穿衣服、睡觉以及行走时否知道危险;

F.模仿能力--看一下孩子是否具有模仿能力,如在语言和行为方面;

G.智力--可能孤独症的孩子都无法做智商测验(一般智力发育滞后的标准是65),观察他是否有智力落后的现像;

H.异常行为--看孩子是否有过激表现,如发脾气、攻击他人、自伤等(教授播放了一段"自伤"表现的录像)。我们会注意到,大一点的孩子攻击性更强,在12-16岁之间,对整个家庭会构成潜在的威胁,13-15岁或更大的孩子会有更加暴躁性的攻击性行为,甚至会把父母当成人质关在家里。专业人员在遇到这种情况时要考虑是否应告诉家长,当孤独症到一定年龄时,他可能会对家庭有危险。如果告诉了,会引起母亲更多的忧虑;若你注意到母亲的伤心和忧虑,就要告诉她:我会长期在这里帮助你,我会把你介绍给其他的专家,他们仍然会给你提供帮助。孤独症孩子中会有很多怪异行为,而且会持续存在。但观察他们的走路和跑步时,他们的身体控制能力还是比较好的。 什么是最重要的障碍?

在前面列举的行为当中,大家会认为语言是非常重要的,也有人说注意力很关键。比如,伊唐认为注意力最重要,在美国的早期调查中,也有人这们认为。但如果有智力低下问题,他们是不可能向同龄人那样学习东西的。另外,布瑞尼认为情感表达是最关键的因素,但目前不管哪个更重要都不可能概括出孤独的基本症状。 诊断

不同的孩子,滞后/障碍的表现也不同。若孩子在生活自理、行为等方面都有滞后的现像,我们称之为全面发育障碍,而不是简单的称为孤独症。在列举的诸多行为中,不同组合,会得出不同的诊断结果,这可能要比单单诊断为孤独症更好。传统的观点认为有上述列举的行为就可以诊断为孤独症。 病因与治疗

在60年代后的今天,仍不能找到孤独症的原因和治疗方法,但仍要强调的是孤独症。这并不是用非常好的前提假设构造出来的。此外,轻重的衡量也有问题。如果是刚刚进入领域的人,他要具备敏感的分析能力,否则无法取得进展。

对于孤独症的治疗,要从行为入手。如注意力、问题行为、语言等。如通过语言入手可以衡量他的理解力、接受力和表达力;或是从问题行为入手;也可以从注意力入手(帮助他关注更多在周围发生的事情)。在美国,这些都是免费的,如果是获得几项综合治疗也可以是免费的。

如果方法适当,你会发现孩子愿意和你呆在一起,有情感的交流。智商测试(在美国也可以是免费的)的作用是其结果反映出教育训练的成果。如果构建好的环境,智商测试也会有所提高。通过测试反映出孩子的认知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快于他的生长环境。不要忘记测试的分数高低反映出他的生长环境,而非他的实际智商。不久前,在美国有人提到,非洲黑人智商底。之所以这样说,是基督徒找他们做奴隶的借口,如果智商似乎就应该做低等的工作,付很低的工资。所以对于刚开始与孤独症进行交流的人,很多事情还一无所知,对于我们的挑战是:通过努力使得这些人把他们的包袱打掉。

在座的有多少人喜欢钓鱼?如果你有经验,在挪威捕捞三文鱼是非常刺激的。如果在

六、七月份,河水不多,鱼可以在河里进行繁殖,等到八到十月份在河里钓鱼是最好的时机。十到十一月份,水份很高很冷,加上化学成分的影响,三文鱼无法繁殖成功。河流中水的情况是不断变化的,有时即使是在合适的时间繁殖也不会成功。但是在不利于繁殖的时间,通过干预改变河水的状况,三文鱼也会存活下去正如我们生存的社会一样,只要通过努力,它就会改变。我们看到,虽然孤独症不是在最佳时期来到的人,但也可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梵高就像是

六、七月份的三文鱼,而孤独症孩子是十

一、十二月份的三文鱼。但孤独症的存在为人类的生存作出了贡献--虽然起点低,也超出了原来的目标。孤独症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就像是在这个时间(左图中

十、十一坐标区)来的三文鱼,没有病,没有受到损害和能力丧失,属于事物自然顺序中的一个点。这个时间(

六、七月份)是为社会做大贡献的人,如梵高,但他的社会交往能力也很差,以至于在某段时间不得不到医院去就诊。梵高有一些自残行为,他曾把耳朵割下来送给女友,但这样是无法赢得女友的欢心的。所以他没有朋友,只拥有更高的自我,这样可以更好的对色彩进行组合搭配,创作出许多艺术品,为艺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如果当初给他做治疗,结果会如何呢?是否要教他如何去约会女朋友,赢得女友的欢心?那么治疗可能会使这样的艺术家不得知复存在。所以对那些人做治疗一定要小心谨慎,区别对待。爱因斯坦是十一月份的三文鱼,他花了一生的时间整天与公式打交道,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在美国加州大学一些在生物、物理领域很成功的人走路的步态、笑的时候很奇怪。他们唯一生存的机会就是娶个很好的女人做妻子。曾有个诺贝尔奖者,穿着绿色的衬衫、黄色的领带去出席宴会,妻子会告诉他,这样的搭配是不合适的。

所以不要把孤独症看作是有障碍的人,而把他们看作是区别于一般人的另一类人。通过特殊的教育对孤独症人进行治疗,通过环境的改变使孤独症人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在家里接受治疗要有很好的环境,对于一般的孩子,只要醒着就一直在学习,周末、假日也在学习。所以要对孤独症人生活的环境进行构造,使他有更多"?quot;着的时间。要简化教学环境,使孤独症孩子取得成功。如果成功了,他是忧伤还是高兴呢?

如果她(指身边的Helen小姐)是孤独症,大人让她坐她不坐(和Helen表演),现在我就教她坐,帮她坐下来,如果坐了我会给他最喜欢的东西。我用两腿夹住凳子她不会跑掉;如果她喜欢跑掉,给她这样的机会就不好。(与Helen换角色)如果Helen是个妈妈,把学习过程简单化(坐下),妈妈很容易掌握。现在她可以控制我了,她已经坐在驾驶员的位置上。

我是来自斯堪地那维亚的人(络瓦斯教授的原籍是挪威--编者)在那里有很多人看上去像孤独症,他们被称为"单身汉",在此之前,他们来自地中海地区,更早也许是来自非洲。他们想在地中海居住,因为那里的气候好,食品充实裕。后来,来地中海的人越来越多,还有法国、希腊等地的人,人们发现很难应付社交问题。后来从德国又有很多人来到地中海,人越来越多。人们开始受不了,就往斯堪地那维亚半岛迁移。前年,我和太太去佛罗伦萨,我们已经习惯了美国式的交往方式,在佛罗伦萨星期六晚上举行活动,人很多,大家在聊天。我太太就对我说:"洛瓦斯,我受不了了,我们回宾馆吧。"我想这就是要应付的社会压力,以前人没那么多,压力也没那么大。在北欧人们发现一个农场的人生活很孤独,瑞典、芬兰了民是如此。在美国,人感到不舒服时就到阿拉斯加去你会发现有些人喜欢独处,有些人喜欢刺激性的活动。如果你去挪威,与挪威人问好时,他会用手插在兜里摸着什么,两眼看着地,两脚不安地踢来踢去,这是他们不安的一种自我表现。如果发生战争,人们会发现斯堪地那维亚、阿拉斯加、还有中国北部的人会活下来。如果是按照这个图这样分布的情况生存的话,人的存活机率会很小。这样孤独症的教育会更有价值,对孤独症的孩子会开发出更多的技能。

问题行为的处理

右图中的这个孩子的问题行为看起来非常吓人。如自己打自己,嗑肩,甚至打别人,看起来非常不正常。这里有一个调查,这个孩子十年来大部分时间手脚被束缚,突然解除束缚后,对孩子的自伤行为情况做了观察。这里是观察到的反应,是一个15分钟内的记录: 第一天,刚开始自己打自己,线是往上走,后来停息; 第二天,带到屋子里来,一直没有出现自伤行为;

第三天,带到房间里来,一开始自己打自己怕来就好了,做了一些被认为是适当的事情。

当时的理论认为,如果妈妈拒绝孩子的切求,则认为妈妈不称职,因为她不喜欢他,妈妈不想要他,所以孩子就打他妈妈。在1965年时,人们是怎样处理问题行为的呢?如果一个孩子出现问题行为,当时会把他抱在怀里,让他知道我们喜欢他。这样孩子会很长时间没有自伤行为,但以后还会多次出现自伤行为,而每当这时妈妈就亲他,于是机率上涨了20倍。

第四天,带入房间,自伤行为出现时没有给予关爱,该行为减少;

第五天,带入房间,给予关爱,15分钟内,自伤行为比原来增加了20倍; 第六天,后来自伤行为出现时不给予关爱,该行为出现的比率又开始下降; 第七天,无自伤行为出现。

从这里可以看出:

1.通过对此问题行为的记录,可以对自伤行为进行精确的测量;

2.在60、70年代以前对自伤行为提出的安抚性的处理方式--给予孩子以关爱,是一个错误的处理方法。

右图记录的是孩子八天来行为消退的过程:

第一天,孩子的自伤行为出现时,想要搂抱他是很自然的反应,但这样做效果不会好的。 孩子10分钟内会打320次,一天中要打好几次,加起来有几千下。

第二天,线越陡表示自伤的次数越多,但经过一段时间自伤行为会减少。如果自己坚持不 住的话,可以找朋友来帮忙;如果实在不行,自己就走开吧,让别人来。 第三天,间隔5分钟自伤行为才开始。

第四天,又重新来过,孩子的自伤有所增加。

第五天,有改变,15分钟的时间内,孩子没有出现自伤的行为。 第六天,次数在降低。 第七天,次数越来越低。

第八天, 1个多小时,孩子没有出现自伤行为。

三种不同的自伤行为的处理方式:

1.正面强化:孩子自伤是为了得到关爱、关注和安慰。如果当孩子有自伤时就会得到关爱, 则会强化了这种行为,这称为正面强化。

2.摆脱别人:孩子自伤是为了不想让别人关心他。这种情况下,你要关心他,反尔也不能有好的效果。

3.自我刺激行为:例如,盲、聋哑人会有打自己,咬手等自我刺激行为。佛罗里达的一个学者发现,有些人会咬自己的手腕,并且会咬下肉。他想了解,这是不是一种自我强化的行为。为了调查,曾把胶布贴在手腕上,他们也会去咬,咬掉后也会去嚼,但不是咬肉的感觉。孤独症人的看天、抖动身体、跑动等,是不是一种感官的刺激呢?实际上是他们的神经系统需要这些刺激,否则他们不能维持下来,以动物为例进行研究也发现了这一点。独自生活的动物不如群体辞海的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发育良好,发育健全。

换个角度看自伤行为,我们会发现,有时一些想自杀的人,在有些情况下,若我们想救他,他往往可能真会自杀。所以孤独症的自伤行为特点和自杀者的特点有相似之处。我曾在西亚图的一个基金会工作过,这里只有20个客户,其中就有

3、4个自杀了。他们为什么自杀呢?经研究发现,心理学家发现病人有自杀企图,会给病人采取保护措施,我们发现自杀都发生在这个医生上班时,因为他很急于关爱客户。 我说这些,是为了说明孤独症群体并不是很独特的群体,他们身上有的东西我们常人身上也有一些。

孤独症的自我刺激行为 观察我们周围的人,都会有一些自我刺激行为,从每天清晨开始就持续不断的存在。比如我就会不断抠鼻子,幸运的是我有一贯耐心的太太。抠鼻子是个低层次的自我刺激行为。自我刺激行为分两类:一类是低层次的,它与身体行为有关;另一类是高层次的,它与生活活动、周围的安排有关。

观察孤独症孩子的自我刺激行为,比如搭积木时会把一样形状的放在一起,在把方形的放在一块儿,把三角形的放在一块儿后,孩子会有一种非常开心的感觉。孩子也会按照顺序摆放,强调的是对应匹配的关系,就象宾馆里拜访餐具一样。就象我们打高尔夫球,挥一杆进一个洞。投篮球也是一个好例子,观众花钱去看,如球进篮,观众会鼓掌。这些实际上都是自我刺激行为。另外,一般球队的拉拉队长会是个漂亮的女孩,当球进时为他们欢呼加油。换句话说,孤独症孩子的表现也有他们生理、生物学上的合理性。 运用ABA教孩子--科学研究的结果

1973年,我们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它们是: 1.自我刺激 2.鹦鹉学舌

3.适当语言或语调 4.社会性的非语言 5.适当玩耍

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将送到医院进行治疗和接受过训练的家长带的孩子进行比较。这个实验是这样的,孩子们是在诊所里接受训练,后续实验是把一些孩子送到医院接受治疗(有能力的人管理运做的医院);另一些孩子送给接受过训练的家长带。后来再将孩子带来时发现,家长带的孩子的自我刺激行为比例下降了,后面的四项也有不同程度的差别。这个结果和我们一般人的想法非常不同,一般人认为的是让家长带孩子会更严重的想法是错误的。所以说,用科学的态度看问题是很重要的。 我们的研究结果说明: 行为训练的优点是:

1.复杂的行为,比如说语言是可以通过训练学会的; 2.孩子的不当行为,包括自伤行为可以大幅度减少; 3.训练的时间越长,效果越显著;

4.普通人,包括家长和大学的学生都可以学会当老师;

仅出专业人士进行每周20-40小时的教学不可行,因为首先费用就太高。比较好的方法是培养一些学生,让他们跟多年从事基础研究工作的人学习,学生会非常高兴。通过接受培训,他们可以带个案。我们进行了调查,看哪些人愿意来,结果我们发现有很多大学生都愿意来做这份工作,而且人数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我们知道今天的大学生与50年代的学生不同,我做学生时,整天想的都是玩,而现在的学生愿意更早与社会有接触和交流,更早融入到社会。

行为训练的弱点是:

1.因为反应的具体情况不同,所以每一个行为都必须有针对的去训练。如果一种做法对孩子没有帮助,那我们就要作出改变。

2.因为环境特点不同,所以训练必须在所有的环境里进行。我们的训练是在诊所里进行的,慢慢地有诊所改为家里,再到所有的环境中训练。因为我们不知道孩子离开诊所后会是什么样子。

3.训练的成果是会反复的。如果我们的孩子

四、五年没有反复的话,他还会倒退到原来的状态中去。所以我们要做的是,建立好的环境,从

三、四岁到

七、八岁,在到成年人,否则我们的孩子学到的东西会丢失掉。 4.训练对孩子的影响很不一样,每个人会有不同的反应。1971年时,我们发现,接受训练的孩子进步很大。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呢?这可能跟神经学有关。年纪轻点的孩子的神经系统比年纪大点的孩子的神经系统学习的接受能力要强。另外一种说法,存在机遇之门。年轻点的神经系统产生的神经机构比老的神经系统要强,要多。我们已经有神经系统方面的很研究数据支持此观点。

ABA--目前唯一有研究数据证明其训练有效性的方法

在1987后的研究中,我们把孩子们分成三个组:实验组、控制组I、控制组II。 实验组的孩子要接受每星期40个小时的密集型训练; 控制组I的孩子每星期接受10小时的ABA训练; 控制组II的孩子无训练。

孩子们刚进来时,智商测试都在65-107之间。在这张数据表上,N代表人数,MIQ代表平均智商,RANGE代表智商的范围。从左往右看,第一列数据代表孩子上常规学校的人数,第二列代表的是上语言障碍学校的人数,第三列代表是上智障或孤独症学校的人数。 对于在座的年轻专业人士,应该把重点放在最后一组上,因为这些孩子很需要帮助,而且做这项工作有一个好处是:容易发现问题。 从上面的情况中可以看出,孩子最初的情况差不多,经过不同的训练方法和不同强度的训练,以后的情况却大不相同。 语言能力与训练效果

以语言和模仿来说,有的语言能力欠缺的孩子经过训练后智商可以超过10或更高。在以下(见左幻灯片)这张表上对两类孩子进行了对比:一类是表现不好的,能力呈下降趋势,达到有障碍的程度;一类是有最好结果的,孩子的整体能力比他的语言能力高。孩子表现方面的能力超出他们的语言能力。 不同训练强度和方法的效果比较

以下的两张幻灯片列出了将在加州大学(洛瓦斯教授所在的大学)所进行的高强度训练和低强度训练与结构化教学三种方式进行比较结果。比较了三个方面:与人交流、生活自立能力和社会交往。 训练与评估

训练之后的评估体系很重要。表一是一份评估表,它通过13种不同的方法了解孩子不同的情况,在入班时、12个月、24个月和6岁时进行测试。表中的第二项是ELM,即早期学习情况的评估,它在训练四个月后进行,对孩子在语言学习、表达、接受、理解、模仿等方面进行测试,并将结果告诉家长,让家长知道训练是否有效。就像癌症病人要先去医院检查,然后接受治疗,治疗一段时间后再去复查的程序一样,我们也需要对孩子的训练情况进行测试。最后一次测试是在孩子六周岁的时候进行的。在这个表中,最后一项--家用长的满意度,这一点非常重要。每周,我们的训练小组成员都会和家长有一次相互交流的时间,一方面告诉家长孩子有所进展,下一步的训练计划;另一方面让家长提出意见和建议。 结果:

威斯康星测试有优越的成绩

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2和洛夏克测试正常 有意识到他人心理状况的证据

MMPI(美国常用的标准方法)跟踪调查发现,最好的孤独症人进入社会后,他们当中很多人过着正常的生活,已没有什么孤独症症状的表现

第四篇:让自闭症儿童家长信赖的唐山自闭症治疗机构

当“自闭症”这个字眼无情的侵入了了你的生活,当孩子面临着被其他幼儿排斥,被普通幼儿园拒之门外,当你面对五花八门的自闭症治疗机构,彷徨无助的家长们真不知道该何去何从。

唐山世纪星自闭症康复学校,自建校5年来一直以为心智障碍人员提供专业技术支持,打造学前融合教育平台,进行公益倡导活动,促进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为使命,打造成为自闭症儿童家长信赖的唐山自闭症治疗机构。

本机构目前拥有专业自闭症训练师20余名,其中三级副主任级别以上训练师9名,教育或特殊教育相关专业教师占半数以上。师资力量雄厚,教师人员稳定性高。教学科学严谨,针对每一个自闭症儿童自身特点,量身制定个别化训练计划,孩子各方面能力得以快速提升。

世纪星学校在2010年开办融合幼儿园,融合园分为小、中、大三个班级,有近百名普通幼儿。并且每班配有专业的融合教师随班指导,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自闭症儿童的融合教育。

第五篇:自闭症

儿童孤独症

同义词 自闭症(发育障碍类疾病)一般指儿童孤独症

儿童孤独症是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一种亚型,以男性多见,起病于婴幼儿期,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言语发育障碍、人际交往障碍、兴趣狭窄和行为方式刻板。约有3/4的患者伴有明显的精神发育迟滞,部分患儿在一般性智力落后的背景下某方面具有较好的能力。

英文名称:Autistic disorder 就诊科室:精神心理科,儿科 多发群体:婴幼儿

常见症状:人际交往和情感交流障碍 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遗传

遗传因素对孤独症的作用已趋于明确,但具体的遗传方式还不明了。 2.围生期因素

围生期各种并发症,如产伤、宫内窒息等较正常对照组多。 3.免疫系统异常

发现T淋巴细胞数量减少,辅助T细胞和B细胞数量减少、抑制-诱导T细胞缺乏、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减低等。 4.神经内分泌和神经递质

与多种神经内分泌和神经递质功能失调有关。研究发现孤独症患者的单胺系统,如5-羟色胺(5-HT)和儿茶酚胺发育不成熟,松果体-丘脑下部-垂体-肾上腺轴异常,导致5-HT、内啡肽增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分泌减少。

临床表现

1.语言障碍

语言与交流障碍是孤独症的重要症状,是大多数儿童就诊的主要原因。语言与交流障碍可以表现为多种形式,多数孤独症儿童有语言发育延迟或障碍,通常在两岁和三岁时仍然不会说话,或者在正常语言发育后出现语言倒退,在2~3岁以前有表达性语言,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减少,甚至完全丧失,终身沉默不语或在极少数情况下使用有限的语言。他们对语言的感受和表达运用能力均存在某种程度的障碍。 2.社会交往障碍

患者不能与他人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年幼时即表现出与别人无目光对视,表情贫乏,缺乏期待父母和他人拥抱、爱抚的表情或姿态,也无享受到爱抚时的愉快表情,甚至对父母和别人的拥抱、爱抚予以拒绝。分不清亲疏关系,对待亲人与对待其他人都是同样的态度。不能与父母建立正常的依恋关系,患者与同龄儿童之间难以建立正常的伙伴关系,例如,在幼儿园多独处,不喜欢与同伴一起玩耍;看见一些儿童在一起兴致勃勃地做游戏时,没有去观看的兴趣或去参与的愿望。

3.兴趣范围狭窄和刻板的行为模式

患者对于正常儿童所热衷的游戏、玩具都不感兴趣,而喜欢玩一些非玩具性的物品,如一个瓶盖,或观察转动的电风扇等,并且可以持续数十分钟、甚至几个小时而没有厌倦感。对玩具的主要特征不感兴趣,却十分关注非主要特征:患者固执地要求保持日常活动程序不变,如上床睡觉的时间、所盖的被子都要保持不变,外出时要走相同的路线等。若这些活动被制止或行为模式被改变,患者会表示出明显的不愉快和焦虑情绪,甚至出现反抗行为。患者可有重复刻板动作,如反复拍手、转圈、用舌舔墙壁、跺脚等。 4.智能障碍

在孤独症儿童中,智力水平表现很不一致,少数患者在正常范围,大多数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国内外研究表明,对孤独症儿童进行智力测验,发现50%左右的孤独症儿童为中度以上的智力缺陷(智商小于50),25%为轻度智力缺陷(智商为50~69),25%智力在正常(智商大于70),智力正常的被称为高功能孤独症。

诊断

通过采集全面详细的生长发育史、病史和精神检查,若发现患者在3岁以前逐渐出现言语发育与社会交往障碍、兴趣范围狭窄和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等典型临床表现,排除儿童精神分裂症、精神发育迟滞、Asperger综合征、Heller综合征和Rett综合征等其他广泛性发育障碍,可做出儿童孤独症的诊断。 少数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典型,只能部分满足孤独症症状标准,或发病年龄不典型,例如在3岁后才出现症状。可将这些患者诊断为非典型孤独症。应当对这类患者继续观察随访,最终做出正确诊断。

治疗

1.训练干预方法

虽然目前孤独症的干预方法很多,但是大多缺乏循证医学的证据。尚无最优治疗方案,最佳的治疗方法应该是个体化的治疗。其中,教育和训练是最有效、最主要的治疗方法。目标是促进患者语言发育,提高社会交往能力,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和学习技能。孤独症患者在学龄前一般因不能适应普通幼儿园生活,而在家庭、特殊教育学校、医疗机构中接受教育和训练。学龄期以后患者的语言能力和社交能力会有所提高,部分患者可以到普通小学与同龄儿童一起接受教育,还有部分患者可能仍然留在特殊教育学校。

目前国际上受主流医学推荐和使用的训练干预方法,为孤独症的规范化治疗提供了方向,这些主流方法主要有

(1)应用行为分析疗法(ABA) 主张以行为主义原理和运用行为塑造原理,以正性强化为主促进孤独症儿童各项能力发展。训练强调高强度、个体化、系统化。 (2)孤独症以及相关障碍儿童治疗教育课程(TEACCH)训练 该课程根据孤独症儿童能力和行为的特点设计个体化的训练内容,对患儿语言、交流以及感知觉运动等各方面所存在的缺陷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核心是增进孤独症儿童对环境、教育和训练内容的理解和服从。

(3)人际关系训练法 包括地板时光疗法(floor time)、 人 际 关 系 发 展 干 预 疗 法 (relationship development intervention,RDI)。 上述治疗方法在国内一些孤独症康复机构已开展,获取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论证。 2.药物治疗

目前药物治疗尚无法改变孤独症的病程,也缺乏治疗核心症状的特异性药物,但药物可以改善患者的一些情绪和行为症状,如情绪不稳、注意缺陷和多动、冲动行为、攻击行为、自伤和自杀行为、抽动和强迫症状以及精神病性症状等,有利于维护患者自身或他人安全、顺利实施教育训练及心理治疗。常用药物如下: (1)中枢兴奋药物 适用于合并注意缺陷和多动症状者。常用药物是哌醋甲酯。 (2)抗精神病药物 应小剂量、短期使用,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药物副作用,特别是锥体外系副作用

①利培酮 对孤独症伴发的冲动、攻击、激越、情绪不稳、易激惹等情感症状以及精神病性症状有效。②氟哌啶醇 对冲动、多动、刻板等行为症状和情绪不稳、易激惹等情感症状以及精神病性症状有效,据报道还可改善社会交往和语言发育障碍。③阿立哌唑、奎硫平、奥氮平等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 在控制患者的冲动、攻击和精神病性症状也有效。

(3)抗抑郁药物 能减轻重复刻板行为、强迫症状,改善情绪问题,提高社会交往技能,对于使用多巴胺受体阻滞剂后出现的运动障碍如退缩、迟发性运动障碍、抽动等也有一定效果。

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s)对孤独症患者的行为和情绪问题有效。如舍曲林可试用于6岁以上患者。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aba自闭症范文】相关文章:

孤独症aba范文05-23

孤独症aba免费06-21

解读自闭症范文05-20

农村自闭症范文05-20

自闭症考试范文05-22

自闭症综述范文05-22

自闭症自理范文05-22

自闭症真相范文05-22

自闭症认知范文05-22

自闭症图文范文05-22

上一篇:项目告知函范文下一篇:红歌200首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