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社会教案与反思

2022-08-29

教案的书写过程是对教学设计和教学理念的整理过程,包括教学课时、教学时间、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实施过程,导入、讲授、讨论、作业、板书,还有教学后的反思和小结,有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和总结提高。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我与社会教案与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一篇:我与社会教案与反思

未来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及反思

第一单元

认识我自己

1.两年的变化

教学内容:两年来的变化 教学目标:

知识 知道有关自己长大的事情,全面理解长大的含义。

能力 学会测量身高、体重的方法学习使用简单测量工具,会填写成长记录卡。

态度 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大,感悟长大是一个丰富的过程。懂得感激,形成热爱家庭的态度。

教学重点:

知道有关自己长大的事情,全面理解长大的含义 教学难点:

学会测量身高、体重的方法学习使用简单测量工具,会填写成长记录卡。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收集自己幼时的出生证、出生纪念卡、纪念册等反映自己成长的照片、幼儿用品等。

2、布置学生向家长调查自己的童年趣事。

3、了解学生准备情况。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板书设计 我长大了 出生时的体重—— 现在是体重—— 出生时的身高—— 现在的身高——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创设情景——感受“长大”

1、播放儿时的音乐,请两位同学穿上幼时的服装走一走,

2、尝试体验。全班同学尝试。

3、交流感受。

4、揭示话题。

师“同学们已经开始了新学期的学习。虽然大家的姓名不同,生活经历也不一样,但每个人都有一个温暖的家,每个同学都是从一个小娃娃成长为一名三年纪的学生,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回忆自己长大的历程。”(板书我长大了)

二、小组合作——探究“长大”

1、那我们和刚上一年级相比,我们有那些变化,先看书上这两个同学再干什么?

2、师“每位同学都和课本上的小朋友一样,经历了一个成长的过程。今天我们一起来开展一个有趣的活动——我的‘昨天’和‘今天’。”

1)小组测量。测量每个人的身高和体重,与自己出生时的情况作比较。 2)小组评一评。各小组向全班介绍自己小组哪位同学体重增加最多,哪位同学身高增加最多。

3)填写书上的成长记录卡。

三、交流故事——分享“长大”的快乐 1)小组展示照片,感悟长大是一个过程。 2)小组交流

3)教师事先布置的任务选择一件自己幼年时期最有趣的事情讲给大家听,尤其是那些令爸爸妈妈和自己难忘的事。选择一件自己幼年时期的用品。

四、活动比比谁的本领大。

师同学们通过两年的学校生活,随着年龄的增长,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会了很多本领,下来我们就来比一比,看谁的本领大。

游戏一系鞋带 游戏

二、记忆单词。

五、教师总结“通过今天的课堂活动,我们知道了每一位同学从呱呱坠地的婴儿到今天,都长大了许多。更重要的是,同学们比以前更深刻地懂得了‘长大‘的含义。希望同学们经常想到这一点,像个‘长大’的孩

子。”也希望大家在以后有更大的进步。

学生活动

1.尝试体验。全班同学尝试。 2。交流感受。 学生阅读教材。

1、小组测量每个人的身高和体重与自己出生时的情况作比较。

2、小组成员互相评一评哪位同学体重增加最多,哪位同学身高增加最多。小小组交流自己幼年时期最有趣的事情,展示一件自己幼年时期的用品。

每组请一位同学代表回答(其他组选择不同现象回答)

第二课我的优点与不足

教学内容:我的优点和不足 教学目标:

知识:知道人各有所长,懂得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道理。 能力:观察同学身上的闪光点,学会欣赏和尊重别人。

态度: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有意识地发扬优点和克服不足。 教学重点:敢于和同学交流彼此之间的优点与缺点。 教学难点:设计和书写调查问卷,能正确评价和书写。

1. 教学准备 请学生准备能代表或证明自己优点的物品,如证书、奖状、照片等以备展示自己的优点时使用。

2. 为小小辩论会准备正方和反方两个牌子。

3. 根据班级人数,准备相应的纸条,其中若干张写有“被评价人的字样以备抽签时使用。

4. 请学生准备好若干张调查问卷。

5.

与各科教师协商,请他们帮助评价学生。 课时安排

1课时

板书设计

我的优点与缺点 实话实说评自己 小小辩论会 教学过程

活动一实话实说评自己

一、教师导入

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优点,也都存在不足,只有充分认识自己的优点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才能使自己的优点越来越多,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己评价自己要实话实说。

二、小组交流

同学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回忆,挖掘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寻找薄弱点,在小组内充分交流,使每位同学的优点大家都能共同分享,不足都能引以为戒。

三、优点展示请每组选出若干名同学,模仿教材第6页同学们的做法,在班上展示自己的优点,并指出自己的不足。

活动二小小辩论会

1.教师将教材第6页男孩思考的问题,作为辩论题,写在黑板上,并规定正方观点是“平时爱开玩笑,管闲事是优点”;反方观点是““平时爱开玩笑,管闲事是缺点”。

2.请赞成此观点是优点的同学坐到正方一边;认为此观点是缺点的同学坐到反方的一边。正反方各推荐一名主辨,在规定的时间内率队友展开辩论,陈述各自的理由。

3.教师对同学的表现予以鼓励,同时结合“图文分析“中的内容,对辩论会进行总结,指出问题不能一概而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活动三请你说说心里话

1)要采用抽签的方式,确定若干名同学,为全班同学评价的对象。将他们的名字公布出来,请大家思考如何评价他们。

2)请被批评的同学依次到前边来,倾听同学们的评价。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看同学的长处,评价时以讲述别人的优点为主。

请同学将课前准备好的调查问卷,发给你的好伙伴,请他们填写。收回之后,要认真阅读,虚心接受,并真诚感谢对方。

活动四教师眼中的我

1、指导同学利用课后时间,请一位对自己比较了解的任课教师评价一下自己,并将评语写到教材第8页上。

2、课堂上,教师先请同学之间相互传看、交流老师的评语,再请学生用你喜欢的方式向大家介绍老师对你的评价。

三、教师总结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如何,取决于你平时的表现,希望大家积极努力,把握住一切机会,争取给别人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

活动五用笔记一记

1、教师指导学生将自己的评价、体现的评价及教师的评价整理归纳一下,然后分优点和不足两个方面,选择主要的记在课本上。

2、要求学生将自己整理的记录,拿给家长看看,请家长也来参与评价,把评语写在教材第9页空白处。

四、布置作业

1.请你去采访你的任课老师,看看老师眼中的你是什么样的,注意和老师交谈时的语气要有礼貌。

3.我的兴趣特长

教学目标:

态度:通过了解自己的兴趣、特长,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明确成功需要克服困难和持之以恒。

能力:通过学生认识自己的兴趣、特长,培养与同学沟通、交流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

知识:使学生知道健康的兴趣,培养文明行为和高尚情操。懂得具有一种特长,需要克服困难和持之以恒的毅力。

教学准备

1.学生搜集名人兴趣爱好广泛的小故事。 2.学生准备能展现自己特长的作品。

3.制作课件海伦·凯勒的故事。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动画导入,畅谈兴趣

教师创设情境同学们,你们喜欢交朋友吗?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你们想认识他吗?你们看,他来了。(出示课件)

教师提问谁愿意先说说你最感兴趣的事? 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的兴趣爱好。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及时评价。

小结听了大家的话,老师心里特别高兴。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因为从你们的发言中,老师了解到大家的兴趣是健康的、有益的。这些良好的兴趣爱好有利于我们身心的健康发展。在广泛的兴趣和爱好中,你最拿手的是什么?和你志趣相投的朋友结成小组,在一起说一说,看一看。一会儿每个小组选出最棒的同学在全班展示。

二、小组合作,展示自我

学生根据兴趣结成小组,交流自己的特长和作品。

三、师生互动,因势导行

教师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特长谁愿意第一个到前面来亮亮你的绝活儿?

学生展示特长舞蹈、绘画、书法、唱歌、弹琴„„

教师相机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广泛的兴趣可以给生活带来乐趣。而要使兴趣发展成为特长,需要讲究方法,持之以恒。

对于性格内向、不敢发言的孩子,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并相机讲述《海伦·凯勒的故事》。使学生知道只要肯尝试、肯努力,就一定能获得成功。

四、广泛交流,拓展兴趣

教师指出其实同学们熟知的许多名人,他们的成功与他们广泛的兴趣爱好都是有联系的。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搜集这方面的小故事,你们搜集了吗?把你搜集的小故事在小组中讲给其他同学听一听,每个组选出一名讲得最好的同学一会儿讲给全班同学听。

学生讲故事。

教师小结这些名人的成功告诉我们,良好的兴趣爱好可以使我们的生

活丰富多彩,还可以培养我们的品格,陶冶情操。老师真希望你们能继续培养自己广泛的兴趣爱好,老师相信,将来你们的生活会更加丰富多彩。

五、体验成功,树立自信

同学们,学校是一个大家庭,咱们班是一个小家庭。正因为同学们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才使我们这个家庭的生活丰富多彩,才使我们在这个家庭中生活得如此快乐。好了,同学们,让我们走上台来,带上自己最得意的作品,给我们这个小家庭留一张全家福吧!

4、 相信我能行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懂得发挥自己的优势,树立自信心,形成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2.能力目标

能正视自己及他人的优点和不足,初步形成正确的评价能力。 3.知识目标

懂得只有相信自己,敢于表现自己,才能使自己得到锻炼得到进步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通过师生的双边活动,帮助学生排除烦恼,战胜胆怯、自卑的心理,逐步铸就学生相信自我,展示自我,敢于尝试的良好意志品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活动

1.教师以两种方式和学生问好(一种不自信“上„上„上„课”,一种精神饱满地“上课”)。

2.师你们喜欢老师的哪一次问好方式?为什么?

3.师老师对付自己的不自信是有方法的,我在放弃、退缩的时候,就在心里默默地告诉自己三个字,你们猜是哪三个字?(认可学生所猜,板

书我能行!)

4.师小结无论做什么事情,要想做好,首先要相信自己,只要相信自已行,才会我能行!(板书相信)

二、开展活动,体验情感 活动一“丁丁和甜甜的苦恼”

1.师在许多事情中,为什么有的同学敢于表现自己,有的同学却自我放弃和退缩呢?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两位带有苦恼的小朋友。

2.出示课件丁丁和甜甜的苦恼

3.师你对于丁丁和甜甜的表现有什么看法? 4.我们帮着他们出出主意好吗?

5.师同学们的方法可真多啊,真是赛过小诸葛,你们在生活中怎样解决问题,排除烦恼呢?——生讨论。

老师这儿还有一些排解烦恼的小方法,送给大家。

课件出示①多运用“我能行”、“我会继续努力”等语言激励自我。②把烦恼讲给身边的人听。③面对镜子微笑1分钟。④闭上眼睛深呼吸2分钟„„

活动二正视不足,明理导行

1.导语老师在教学中也遇到了小朋友有苦恼的情况,他把苦恼讲给我听,我给他出了个小主意。

2.教师讲教材P13“张小波的故事”。 3.分步引导

你在课堂上有没有不敢举手发言的时候,在学英语时有没有单词记不住,觉得自己特别笨,不想学的时候,在跑步中有没有因为落后而不想跑的时候?„„

(1) 原因是什么?(生说原因)

(2) 长期这样下去会怎么样呢?(生说不自信的危害) (3) 今后准备怎么做?(生畅谈想法)

4. 小结同学们找到了自己的不足,了解了缺乏自信的原因,认识到了缺乏自信的危害,用自己的方法解决了问题,你们真棒!请同学们听听好朋友大嘴青蛙的忠告(课件出示学生读)要想让自己各方面得到锻炼,就要敢于表现,把自己展示出来。

5.哪些同学愿意展示一下?(学生展示)

师展示自己,表现自己,我能行. 6.课件出示小诗《我能行》。 7.让我们一起自信地读这首小诗 (1)指名读。 (2)师生合作读。

(3)你从小诗中读懂了什么?

三、拓展、升华情感

1.师读得真好!能不能告诉老师你的收获? 2.升华情感 (1)出示舟舟图片

(2)简介舟舟智残儿,不认字,不识谱,但却能指挥世界顶极乐团演奏。他若不自信、若认为自己智障能成功吗?

(3)总结自信不但能帮助我们获得成功,甚至可以创造奇迹,让我们在生活中,学习中处处充满自信,不断地告诉自己我能行,让我们加油吧!

第二单元

我爱我家

5、说说我的家

教学内容:我的家庭成员与亲属 教学目标 :

知识:知道自己家庭成员的组成,初步了解家人的民族职业爱好和个性特点,以及家人和亲属的社会关系. 能力:学习调查的方法获取信息,运用类推的方法进行问题分析. 态度:关爱家人,了解家人. 教学重点:知道自己家庭成员的组成,初步了解家人的民族职业爱好和个性特点,以及家人和亲属的社会关系. 教学难点:学习调查的方法获取信息,运用类推的方法进行问题分析. 教学准备 :教师学生家人的全家福 学生事先了解自己的家庭成员

家庭成员与亲属的关系结构图. 板书设计

我的家庭成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都认识王老师,可是你们知道每天下班老师要和哪些人生活在一起?你向知道他们是谁吗?

老师出示全家福照片,并简单介绍家庭成员. 二.学生介绍家庭成员组成

师谁愿意像老师这样也把自己的家人介绍给大家呢?

1)请1~2名学生到前面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学生出示自己家人的照片并像老师一样进行介绍.

2)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你家里有哪些成员呢?请同学们先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

三.认识不同的家庭结构

1)贴照片,将学生准备的全家福贴在书上. 2)引导学生发现一般规律,并认识不同的家庭结构

将小组同学的教科书竖着摆成一排,然后观察每个家庭成员组成情况,看看能发现什么规律?学生可去别的小组进行参观,也可在本小组内进行讨论.

小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但每个家庭成员结构是不一样的,大家生活在一起,朝夕相处,互相关心.互相爱护.其乐融融.

四.介绍家庭成员

1)指导学生填写家庭调查表从成员人数,年龄,民族,职业,兴趣爱好等方面进行介绍

2)选择2~3名学生进行汇报 五.了解成员与亲属的关系

师在家庭中你是爸爸妈妈的孩子,你知道爸爸妈妈又是谁的孩子呢?与爸爸妈妈同辈的还有谁?

1) 指导学生看家庭成员与亲属的关系表. 2 放<亲属歌>

3)师生配合一问一答如爸爸的爸爸叫什么?生爸爸的爸爸叫爷爷;

了解类似姥姥姥爷的孩子.

4) 指导学生填写书中的问题.

总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的是家庭成员与亲属的关系,你们明白了吗?相时考考再巩固.

作业布置将未完的书中作业填写完整.

6、 我是怎样长大的

教学内容:我是怎样长大的 教学目标:

知识:使学生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家庭成员间的亲情懂得感激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 能力:通过观察和体验,学习透过现象表面看事物本质,发现和理解生活的丰富内涵学习搜集处理分析和运用信息,并能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态度:能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父母长辈的尊敬和感激,懂得关心和孝敬父母长辈. 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家庭成员间的亲情懂得感激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 教学难点:能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父母长辈的尊敬和感激,懂得关心和孝敬父母长辈. 1. 教学准备 学生儿时用的纪念品. 2. 学生的影集. 板书设计

我是怎样长大的

教学过程

一.感受长大

1.活动一:猜猜他是谁? 教师出示:几张学生小时侯的照片,让学生猜猜照片中的孩子是谁?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取出自己儿时的玩具互相交流感受.

3.指名一到两位同学到前面来说自己为什么要选择这个玩具,这里有没有什么纪念意义. 小结:同学们,通过看这些东西你们是不是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长大了那你可知道爸爸妈妈是怎样把你这个小不点养这么大呢? 二.我是怎样长大的

过渡:回忆过去,儿时的记忆仿佛就是昨天的事,比一比才知道原来我们是那么小,什么都不会现在长大了学会了很多东西,你知道自己是怎样长大的吗? 1.在相册中寻找成长的足迹

一张张珍贵的照片,就是成长的足迹,一本小小的影集就是生活的缩影记录着孩子们成长的历程,孩子的点滴成长凝聚了家人的无限关爱,首先在小组内看相册,组长负责轮流进行. 找一名同学作为代表重点介绍 2.介绍自己成长中的一片日记 3.讲一个难忘的成长故事: 1)看教材上介绍的故事 2)学生讲述自己的故事. 小结:在成长的纪念册里和成长日记里你们发现了什么? 我们不仅发现自己长大了,而且发现养大一个孩子是这么不容易,从一个嗷嗷待哺的小孩到一个英姿飒爽的少年,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知凝聚了家人的多少心血呀! 学生四人为一小组来看相册. 一名同学代表来介绍. 介绍自己的成长日记. 讲一个让自己难忘的故事.

7、

爸爸妈妈真辛苦 教学内容:了解爸爸妈妈的辛苦

教学目标:

知识:通过观察,探究活动,使学生能感受父母的辛苦. 能力:能够体察父母的辛苦. 态度:对父母的辛苦能理解,并愿意承担一部分家务.减轻父母的负担.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探究活动,使学生能感受父母的辛苦. 教学难点:能够体察父母的辛苦,了解父母的烦心事,并能想法给父母减压. 1.教学准备

跟随父母一天,认真观察父母的工作和做家务的情况. 2.小调查,调查了解父母的内心烦恼. 课时安排

1课时 板书设计 爸爸妈妈真辛苦 教学过程

活动一.了解爸爸妈妈的辛苦 1.阅读教材第25~26页的文字和插图. 2.在小组内交流(像书上的同学那样介绍自己爸爸妈妈工作特点和辛苦程度以及做家务的情况.) 3.出示照片

4.每个小组选一名同学到前面交流(结合自己爸爸妈妈的实际情况,分别介绍他们的工作和承担的家务活.) 5. 思考:爸爸妈妈为什么要这样辛苦?不这么做可以吗? 活动二.了解爸爸妈妈的烦心事. 思考:爸爸妈妈不仅要努力地工作,还要抚养子女,照顾老人,有时还会遇到一些烦心事,爸爸妈妈有哪些烦恼呢? 1.教师引领学生阅读教材第27页(指导学生分析图文,启发学生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想一想爸爸妈妈有什么烦恼. 2.根据课前调查情况,学生在组内简单交流. 3. 3~5名学生一组在班级交流. 思考:哪些烦恼是因你而起的? 4.学生看教材第28页,认真反思,将爸爸妈妈因自己的烦心事写在书上相应的位置上. 5. 汇报由自己为父母招来的烦心事.

思考:爸爸妈妈本来已经很辛苦了,生活压力这么大,有时因为我们不懂事,爸爸妈妈还要操心,烦恼,你们有什么想法呢? 6.学生谈感受 一.作业布置: 完成书上的填空,进一步了解自己的父母. 学生阅读教材第25~26页的文字和插图. 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其他学生认真听. 学生谈自己的体会. 阅读书上的图和文. 根据调查学生进行交流. 学生交流由于自己为父母带来的烦恼.

8、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教学内容: 我家的经济来源/我家的生活支出 教学目标:

知识 了解自己家的经济来源的组成和具体有哪些项生活支出。 能力

培养学生参与家庭生活,分担家庭责任的能力。

态度

懂得自己父母挣钱的不易,懂得珍惜父母的劳动收入,同时明白自己家的家生活支出有那些以及自己的花销占多少。

教学重点 了解自己家的经济来源的组成和具体有哪些项生活支出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参与家庭生活,分担家庭责任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了解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了解所带班级同学家庭收入来源。

学生向家长调查统计家里的一个月固定支出及一年的不固定支出。 板书设计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居家过日子,都离不开钱,俗话说“不当家不知柴米贵。”那我们这些小同学今天参与当家,了解自己家的收入来源。本节课我们来一次研究性学习活动,调查一下家庭收入的来源。

二、老师将同学按照自己家长的职业进行分类工人家庭、科技人员家庭、个体经营家庭、农民家庭让学生分别说说自家的收入来源。

我们发现同学们所说自己家的收入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靠自己的劳动换得的工资或卖粮的收入以及个体劳动者靠经营收入这种经济来源叫劳动收入;还有一部分的家庭像书中小朋友所说如房租、股票、保险等叫非劳动收入。你家的属于那种是其中一个或两个。

填写下表 家庭经济来源 劳动收入 非劳动收入

教师补充对那些没有经济来源的家庭我国健全了社会保障体系;完善了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条件的地方正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二、活动

二、我花家里多少钱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和爸爸妈妈算算,从开学到现在你花了家里多少钱除了咱们书上所列举的三项你们的花费还很多如伙食费、服装费、特长费、医疗费、娱乐费、零用钱等其他让父母给你补充。

那我们把生活中的花销叫支出,有的是每天每月必须花的钱,叫固定支出。还有的是大额花销和预想不到的支出叫做非固定支出。

说一说你家的固定支出是哪些? 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指名学生来汇报。

那你家的不固定支出又有哪些? 请你把它认真填写在书上。

你们的支出有一部分是固定支出如学费、还有一部分是不固定支出如买衣服等,

三、学着当妈妈的小帮手。

将自己家的每一项支出写在一个单子上,然后告诉妈妈花了多少钱。

同学们我们算一算自己的消费占家里总消费的比例。

小结孩子们,每一个家庭的花消,培育孩子则占很大的比例,所以平常的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节俭,尽量少花钱。

9、共建文明家庭

教学内容:

家庭中的礼节 教学目标:

知识

学会健康的生活,远离不健康和不文明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

能力

乐于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态度

具有自尊自爱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学会在家里的正确待客之道。

教学难点: 学会将家里的文明礼貌行为进行归类。 教学准备

准备一些茶具水果等在表演的时候使用; 学生准备彩笔,添涂“我的表现怎么样”评价表使用 板书设计 家庭中的礼节

家庭起居

文明语言

文明就餐

行走坐卧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社会的文明与进步离不开我们每个家庭的文明,而家庭文明的重要方面是体现在家人之间的礼节。同学们在学校都是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在家里我们也需要讲礼节。那么家庭成员之间的礼节到底都有哪些呢?

二、学生讨论交流

首先学生将自己家中的一些礼节列出来,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然后在组长的带领下将各个同学列出的条款进行归纳,相同或相近的合并整理出

若干条家庭的礼节。

三、小组归纳统计后,各组代表在全班交流,在教师带领下,再次进行合并,梳理最后总结出家庭中的各种礼节。

四、辩论会—家人之间要不要讲礼节 1.学生根据自己的观点选择加入正方或反方。 2.正反两方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展开辩论。

3.辩论后,请同学们把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写在教材第37页空白处。

五、同学们在家里经常接见客人吗?

1.教师请几位同学分别介绍一下自己家是怎样接待客人的,从中找出一些共同的礼节。

2.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创编情节,分配角色,模拟表演。 3.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情况进行简单总结,并要求学生课后将评价表带回家请家长评价,下节课总结。

布置作业将自己在课堂所学告诉家长,并让家长进行评价。

填写书上的填空。 介绍自己家的为客之道。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创编情节,分配角色,模拟表演。

第三单元

我们的班集体

10、 说说我们班

教学内容: 我们班的情况 教学目标:

知识 加深对班级的了解和认识,知道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对自己承担的任务负责. 能力 学会在班集体中与人交流,合作分享快乐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态度 1.使学生懂得作为集体中的一员,要了解关心集体中的每一名成员,2.使学生懂得每一名成员要珍惜集体荣誉.

教学重点:

学会在班集体中与人交流,合作分享快乐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教学难点:

学会在班集体中与人交流,合作分享快乐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教学准备

1. 向班主任了解任课班级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2. 准备好班级获得的荣誉证书,奖状等. 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入: 师:我们的同学在一起学习生活已经两年多了,两年来同学们在这个大家庭中,共同学习,共同生活,度过了愉快的时光,学到许多本领,那么你对班级有什么了解呢? 二.活动一你说我说大家说说说我们班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然后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分别讲述自己归纳各方面的情况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2.教师出示教材第47页”班级情况”指导学生填写,使学生从小养成关心班级.维护集体荣誉的作风. 三.小记者行动

1. 将全班同学分成两组,一组同学扮演小记者,另一组同学扮演被采访者,每位小记者要采访的问题是: 1)你对班级的整体印象如何?你认为你们班是什么样的班级? 2)你认为你们班在哪些方面比较优秀? 3)你认为你们班在哪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允许学生离开座位进行采访,建议尽量找自己不太熟悉的同学进行采访. 两组轮换进行采访与被采访活动

4)采访结束后,全班进行讨论和交流我们在什么方面比较有优势?如何进一步发挥优势?我们班还有哪些不足?如何改进? 小结:班级的成败荣辱,关系到我们每一名同学,希望大家都能把自己融入到班集体中去,把班级的利益当作自己的利益,爱护班级就像爱护自己的身体一样.

11、 同学友谊要珍惜

教学内容: 我们都是好朋友 教学目标:

知识 感受与同学之间的友爱之情,学会和同学平等相处,互相帮助。 能力 了解怎样才能成为朋友,朋友之间应该是互相尊重,平等相待. 态度 体会真诚相待,相互理解讲信用的可贵,懂得同学朋友之间要建立真正的友谊,同学之间要建立真正的友谊同学之间友好交往,相互尊重的道理. 教学重点:

感受与同学之间的友爱之情,学会和同学平等相处,互相帮助。 教学难点:

能和同学之间友好相处,平等相待,并能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在师大附小上了两年多了,你们也交了不少的好朋友,那么在朋友之间你们之间发生了许多感人的故事现在请大家打开记忆的大门,把发生在你和朋友之间感人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二.猜猜我的好朋友

过渡:同学们,你们一定对自己的朋友非常熟悉对不对,那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游戏:猜猜我的好朋友. 游戏规则:用一块布包上一个小朋友的眼睛,叫几个同学从前面经过,并说一句话,让蒙眼睛的同学猜猜他们分别是谁? 游戏开始. 三.讨论:好朋友之间如何相处

师: 有的同学认为”够意思”才是朋友是这样吗?下面请看书. 1)请大家把书翻到54页,我们看看书中的朋友之间发生的事好不好. 指名四位同学叙述图意. 2)大嘴青蛙向大家提出问题,你认为这样的朋友好不好?为什么?你和朋友之间有没有类似的事情?真正的朋友应该怎样做. 师:真正的朋友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遇到困难应该共同想办法,而不是共同去做坏事,如果友谊用不平等的交往进行,那么迟早他都会失横的.

所以友谊的天平必须是平等的.那么平等的友谊表现在哪些方面: 师:你能举个例子吗? 总结:朋友是什么,朋友是你干渴时的一杯水,朋友是你寒冷时的一丝温暖的阳光,马克思与恩格斯两位朋友共同完成了<资本论>,所以,孩子们珍惜你们之间的友谊吧,黄金有价,友谊无价. 四.布置作业 继续完成书中的填空.

12、 我们应该这样学

教学目标:

知识 感受与同学之间的友爱之情,学会和同学平等相处,互相帮助。 能力 能会运用所学解决朋友之间的一些矛盾. 态度 体会真诚相待,相互理解讲信用的可贵,懂得同学朋友之间要建立真正的友谊,同学之间要建立真正的友谊同学之间友好交往,相互尊重的道理. 教学重点:

感受与同学之间的友爱之情,学会和同学平等相处,互相帮助。 教学难点:

能和同学之间友好相处,平等相待,并能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 教学准备

1)了解解决矛盾的一些方法. 2)了解学生之间发生的珍视友谊的看法. 3)了解同学之间的矛盾,他们是怎样解决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谈话导入新课: 师:同学之间,有时也会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就会影响同学之间的友谊,那么怎样才能避免矛盾的发生呢? 发生了矛盾应该怎么办?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谈论这个话题.

板书:发生了矛盾该怎么办?

二、讨论矛盾发生的根源

1)请大家仔细阅读57页的四副图,然后跟你的同桌尝试表演一下. 2)指明同学到前台来表演. 大家通过看他们的表演说一说怎样才能避免这个矛盾. 师:其实这些矛盾只要我们注意一下就能避免,但是如果,不注意,就会毁掉友谊这棵大树.

三、寻找解决矛盾的办法 布置作业: 将自己的烦恼抛掉.

13、 团结合作才能赢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团结合作的必要性,在活动中体验团结合作带来的快乐情感,增强团结合作的意识。

2、初步掌握如何进行团结合作,培养合作能力。

3、知道自己是集体的一员,个人的成长离不开集体,学会与人团结合作。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在活动中体验合作成功的喜悦,培养合作意识与能力。

2、难点在体验合作成功喜悦,感受到团结合作力量的同时,对学生合作意识的激发与培养,让学生真正能在生活中做到团结合作。

三、教学过程

(一)导语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了一位可爱的伙伴——“米老鼠”,他将和老师带领你们参加一系列有趣的活动。看看“米老鼠”在活动前想和我们说些什么呢?(课件出示你我他,手牵手,少一些私心,多一份合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结力量大,合作才能赢。)从他的话中你们知道了在今

21

天的活动中该怎么做吗?(学生自由发言)根据各代表队队员的发言情况,老师适时地为代表队添加“小星星”,并板书课题——团结合作才能赢。

设计意图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就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米老鼠”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动画形象之一,以它作为学生的学习伙伴,学生会非常开心,让学生带着他们内心的疑问——什么样的活动,非常自然地进入本次教学活动。

(二)试一试

1、请大家试着用一根手指托起一本书,然后依次增加手指。

2、请各代表队的队员谈谈感受。(依据各代表队的表现适时地添加“小星星”)

3、小结托起一本书本是很简单的事,可让一根手指来进行就变得不简单了,最终随着手指的共同参与而变的简单多了,一只手能托起一本书,我们大家的手共同努力,能做些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这就告诉我们“团结力量大,合作才能赢”。有这么一个盛会——把全世界人民的眼光聚集在一起,把全世界人民的心连在一起,那就是奥运会。奥运会是全世界的体育盛会,奥运五环旗则代表了全世界人民的团结,全世界的运动健将欢聚一堂。2010年奥运会将在我国的首都北京举行,下一个活动就是让我们小组合作完成“奥运五环旗”,作为我们的礼物送给2008北京奥运会。

设计意图学生品德的形成与社会性的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在“试一试”的活动中,让学生们亲自感知 “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在说“大家的手共同努力能做些什么?”的时候,用学生的想象力把学生从

22

第二篇:大班社会教案及反思

这是大班社会教案及反思5篇,适合幼儿园教师使用,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第1篇

节约粮食

活动目标:

理解农民劳动的辛苦,知道要爱惜粮食。

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活动准备:

1. 经验准备:学习古诗《悯农》,并理解其含义。

2. 物质准备:

(1)事先收集一些小朋友扔掉的剩饭。

(2)课件:一粒米的来历

(3)面板、适量的面粉、盆、水。

(4) 配乐诗:《悯农》

活动过程:

一、观察谈话:这是谁浪费的

二、粮食来之不易

粮食今天有许多许多心里话想对同学们说,你们想听吗?让我们请水稻来说一说吧!

1.小朋友,这是一碗普通的白米饭(出示实物白米饭),而“我”是一颗普通的米粒。小朋友们,你们可知道我是怎样诞生的吗?那么就让我们一起去做一趟旅行吧!

2.演示动画:《一粒米的来历》中的场景一~场景四

你们看,农民们在做什么?仔细观察他们是怎样插秧的。

3.出示场景五:禾苗在农民伯伯的精心护养下,渐渐长高了,为了让庄稼长得更加茁壮,农民伯伯要做什么?

4.出示场景六:经过半年多时间的辛勤劳动,庄稼成熟了、农民还要做些什么?

师:好,我们谢谢水稻先生的精彩表演。

5.教师根据幼儿的作出小结,教育幼儿要懂得珍惜农民的劳动果实。

三、歌表演《悯农》

四、和面

1.向幼儿交待和面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幼儿分组和面,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及时提醒幼儿不要浪费面粉。

3.让幼儿分组讨论和面难在哪里,并让幼儿明白,虽然和面很不容易,可叔叔阿姨们还要把和好的面经过很多道工序才能加工成各种面食和糕点。

五、讨论:怎样做一个爱惜粮食的好孩子

延伸活动:

区域活动:在语言区投放儿歌内容及图片,教育幼儿爱惜粮食。

通过儿歌《大馒头,哪里来》体验农民伯伯的辛勤劳动,珍惜农民伯伯的劳动成果,爱惜粮食,不剩饭,不掉饭粒。

教学反思:

现在的幼儿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都非常优越,在幼儿园里幼儿挑食、剩饭的现象十分普遍。幼儿园每天都要倒掉一些剩菜剩饭。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设计了“爱惜粮食”活动来引导我们的孩子们从小养成爱惜粮食的好习惯。那粮食是从哪里来的呢?小朋友们都知道“粮食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通过让幼儿看《一粒米的来历》课件,体验和面,来感知粮食的来之不易,完成重点。在活动中幼儿积极参与讨论,通过讨论、小结让幼儿知道应该怎么样爱惜粮食呢,突破难点。目的是让幼儿了解粮食来之不易,体验成人劳动的艰辛,养成不挑食、不浪费、爱惜每一粒粮食的良好习惯。因为《纲要》中提到“社会教育需要幼儿园、家庭、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社会品质的形成”,所以在活动中还有家园配合、区域活动的内容,为目标更好地达成服务。

2.谈谈你在社会活动中经常应用的活动模式?

社会活动与幼儿的一生发展密切相关,也是在我们教学活动中需要教师运用多种模式让幼儿来真正理解、运用的活动,我在社会活动中会运用以下几种模式来进行:

生活感知

这种模式适用于和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目标,如:认识超市、邮局等。利用现实生活环境对幼儿进行教育,这是本活动的最大特色。让幼儿在大自然、大社会中学习,在身临其境中获得相关的感性经验。在参观过程中,教师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去观察、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幼儿。例如,鼓励幼儿主动地向大人打招呼,主动地看一看、问一问、听一听、做一做,这既培养了幼儿大胆与成人交往的能力,又使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得到了提高,激发起对邮局工作人员劳动的尊敬之情。这样的活动,将给幼儿留下深刻、美好的回忆。

情境陶冶

此模式运适于对幼儿情感方面的教育,如:关爱残疾人、拥抱、等。改变了品德教育流于说教的方式,巧妙地运用移情训练法引导幼儿结合实际生活事件设身处地地体会残疾人的生活不方便。促使幼儿实现情感换位,即转换角色去体验特定的社会情感和事件并产生移情;使幼儿正确对待情景中他人的情绪反应并采取积极的行动。

实际练习法

此模式运用于一些习惯养成,如:排队、谦让等。幼儿期教育的特点是“养成教育”。让幼儿“在做中学”,大部分时间幼儿亲自参与实践练习,丰富了幼儿的直接经验,有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2篇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活动目标

一、让孩子认识到乱丢垃圾破坏环境这些不良行为的严重性

二、 通过视频,图片、故事,实例等等感化孩子,使孩子知道破坏环境是不好的行为,要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三、 另举如何做才是保护环境等等。

四、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五、 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重点难点

引导孩子认识破坏环境的严重性,爱护环境的重要性,明确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听儿歌《我是小画家》赞美小画家的勤劳,让环境变得美丽,引导孩子想想:我们小伙伴怎么才能让环境变样、、、、出示优美环境的图片(让孩子对优美环境有个基本认识。接下来给孩子们出示另一组图片,满地垃圾,墙上胡乱踩脚印,树枝被折等。

并提出问题:那组图片让你满意?满意的在哪?

另外的为什么不满意,从哪看得出来?

二、基本环节、

听故事,同时结合图片,影视片段,对优美环境做初步认识,通过教师图片影视片段的进一步解释说明,使孩子更进一步了解其中的美。跟孩子互动交流自己对以上优美环境的认识,感受。从内心感觉环境的优美。

转到教学重点:可是近日里,我发现我们周围的一些不好的现象,出示一系列不良行为的图像,让孩子们说说不好在哪,他们是怎么影响环境卫生,破坏我们身边环境的。从观察,发现到说说自己的看法,已经对这些现象有初步的认识,我从中做进一步解释说明,引导说出不好的行为对环境的影响。重点想想:我们面对这些现象该如何做?说出本节课的主题(保护环境 从我做起)并逐一让孩子们接受爱护环境的的重要,如何做到保护环境。

三、结束环节、

少数孩子因为是独子,在家里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对保护环境意识认识不够

四、延伸环节、

让孩子回味优美景色,同时请小朋友课后认真观察周围发生的破坏环境的现象,想想我们该怎样制止,并如何使我们周围的环境更美。

教学反思

1.首先,本节课的教学是根据孩子的认识能力,观察能力,从视觉的角度来呈现教学内容,让孩子们从认识,观察,评论等步骤进行教学。

2.对活动过程的反思:我觉得本节课的教学做到目标明确,教学过程过度紧扣,做到层层递进。不好的地方是:没能面向全班孩子,部分孩子受家长的影响对爱护环境意识不强,针对这一现象我争取把爱护环境深入班级,深入个人,从而真正做到爱护环境从我做起。

⑴ 对幼儿发展的反思,幼儿阶段的孩子希望被理解、尊重和接纳,针对孩子学习过程中的每一点进步都应该及时发现,认真肯定。同时也给孩子自己的空间,不能将他们还没自己认识的现象强加给他们,从事情的表面开始教育,使他们能从内心感知,从周围发生的种种现象中发现好与坏,该向哪方面学习。

⑵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幼儿阶段的孩子是很注重直观视觉的、听觉的,教学中应采用图像,影片等教育手段,同时引导孩子用对比的手段知道好与坏,进一步理解所发生的现象对生活、学习的影响。从而促进孩子对事物认识能力的提高。

⑶对师幼互动的反思,教学过程中,活动的环节中的各个步骤是根据孩子接受能力认识变化而变化的,对课堂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认真解决。

3.对活动效果的评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基本达到,跟孩子们互动交流是我课堂中较为满意的环节,及时发现孩子接受的程度也能从孩子的表现中看出,从而转变教学技巧达到教学目标。

4. 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想方设法把上次课堂里活动中没能很好参与的孩子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活动面向弱势。同时听取有更多教学经验的教师的意见提升自己的教学手段,使自己的教学方式多样化。

第3篇

合作力量大

活动目标:

1、体验合作的快乐,增强团队精神。

2、尝试分析故事,完整的表达自己的想法,理解合作的意义。

3、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4、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的相互配合。

活动重难点:

理解合作的意义,萌发合作意识。

学会与他人合作并掌握合作的技巧。

活动准备:

PPT课件(图片、故事动画)、“好玩的大鞋子”六双、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随音乐《众人划桨开大船》进入活动室,师幼交流。

“小朋友们好,看!今天来了这么多客人老师,我们先给客人老师打个招呼吧!“客人老师好!”

2、引入动画片,课前猜想:

导语:“小朋友都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孔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一个好看的动画片,动画片里有一只猴子,一只鹿,小朋友说一说他们都有什么本领?”

教师小结:小朋友们说得都很好,猴子和小鹿都有自己的本领,那到底发生什么事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二)展开:

1、带问题欣赏动画片《猴子和鹿》,初步理解合作的意义

(1)欣赏故事一、二段,提问:它们要比赛干什么?小朋友们猜一猜谁会获胜?为什么?

(2)欣赏故事第三段, 提问:“小朋友们,谁获胜了?

教师小结:原来爬树摘果子是猴子的强项,所以猴子轻而易举的获得了比赛的胜利。

(3)欣赏故事第四——六段,提问:这一次它们比的什么?谁获胜了?

教师小结:比赛跑步梅花鹿获胜了,因为跑步是梅花鹿的强项,所以这次它获胜了。“

(4)欣赏故事第七、八段,提问:这一次它们又要比赛什么?猜一猜这回谁会获得胜利?

(5)欣赏故事第九、十段,提问“猴子过不了河,梅花鹿够不到桃子,它们俩都在干着急,小朋友帮它们想个办法?”

教师小结,小朋友想的办法真好,它们俩可以合作起来完成比赛,那他们是怎样合作的呢?我们一起看一看

(6)欣赏故事到最后 提问: 猴子和小鹿合作成功了吗?它们是怎样合作的?

教师小结,猴子和小鹿都有自己的本领,它们合作起来力量就更大。

2、出示各种图片,让幼儿观察进一步加深对合作的理解

(1)出示赛艇图片

提问:这是在干什么?大家在电视里见过赛艇比赛吗?赛艇运动员是怎样做得,我们一起学一学?

教师小结:其实每个赛艇运动员的力量都很大,可是赛艇比赛不光需要力气大,更重要的是合作,他们要步调一致才能取得比赛的胜利。

(2)出示拔河图片

提问:这是在干什么?拔河需要合作吗?怎么合作?

(3)出示两个孩子玩跷跷板的图片

提问:他们在干什么? 玩跷跷板需要合作吗?为什么?

(4)出示推小车游戏图片

提问:这是在干什么? 和谁在合作?

(5)出示桌子,

提问:孩子们看这是什么? 如果把这张桌子搬到对面去,需要合作吗?

(请一个小朋友来试试,再请几个小朋友来试一试)

教师小结:刚才一个小朋友没有搬动大桌子,几个小朋友合作就把大桌子搬起来了,看来,合作的力量真大。

3、讨论:生活中的合作。

“其实我们的生活也离开合作。小朋友动脑筋想一想,平时的生活中有哪些事是需要合作才能完成的,可以说给你旁边的小朋友听。(幼儿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4、游戏体验,进一步感受合作

游戏“好玩的大鞋子”

(1)让幼儿自由结合三人一组,每组一双大鞋子,自由探索练习。

(2)讨论:请成功和没成功的幼儿都讲一讲自己的感想。

(3)教师讲解方法,进一步强调合作,幼儿再自由练习。

(三)结束

小结:孩子们一定要记住,将来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一定要想到合作的力量是最大的!好,为我们今天的合作欢呼“合作力量大”

“好孩子给客人老师说再见.”

教学反思:

亮点1:整个环节的设计遵循了先明理、后导行的原则。明理:让幼儿先明白道理,首先我们根据故事、图片、这些直观的环节,初步感受合作的含义,了解合作的意义。 然后通过游戏,让幼儿亲身体验合作,真正了解合作力量大。

亮点2:目标和重难点的定突出了具体性的教育和养成。活动过程中完成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亮点3:最后一个环节的游戏“快乐的大鞋子”,比较新颖,是从成人拓展训练项目“有轨电车”中得到的灵感,其实有很多的经典游戏都可以充分体现合作,如:蜈蚣竞走、二人三足、卷白菜等,之所以选择“好玩的大鞋子”是因为这个游戏更能充分的将合作体现的淋漓尽致,如果没有合作,游戏将无法进行,这样的游戏更能让幼儿体会合作的意义。

不足1: 在尝试分析故事,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上面还有所欠缺。

不足2:教师缺少授课经验,和孩子的互动、交流不太娴熟。

不足3:在幼儿体验这一环节上,“抬桌子”多少有点牵强,没有找到更适合幼儿体验合作的例子。

不足4:在难点突破还有所欠缺。

第4篇

各族儿童是一家

活动目标:

1、 知道中国有56个民族,能够说出一些少数民族的名称。

2、 认识维吾尔族、蒙古族、藏族、傣族、朝鲜族等民族服饰的特征,初步了解他们生活的环境和民俗环境。

3、 懂得尊重少数民族。

4、 初步培养幼儿有礼貌的行为。

5、 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挂图9号;《小朋友的书·我的祖国叫中国》;民族娃娃

活动过程:

一、通过回顾歌曲《大中国》引入活动

1、 播放大中国的音乐,让幼儿跟着录音唱起来。

2、 师:老师刚刚在歌曲中听到这样一句歌词:兄弟姐妹都很多。有哪位小朋友可以告诉我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中国有56个民族)

3、 师:小朋友们知道我们的兄弟姐妹是哪些少数民族吗?请你说一说他们的名字。

4、 教师根据幼儿提到的少数民族,逐一出示相应的民族娃娃。

二、看挂图了解少数民族服饰的典型特点。

1、 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挂图上的少数民族娃娃,看看他们的穿着打扮有什么特点?与我们相比又有什么不一样?

2、 幼儿交流讨论,表达自己的想法。

3、 教师小结民族服装的特点:

维吾尔族:男女都喜欢戴绣花小帽,穿长筒皮靴。妇女喜欢穿薄纱连衣裙,外面套件小背心。女孩喜欢编许多小辫子。

蒙古族:穿蒙古袍,这种长袍很宽大,腰间系上红绿绸缎腰带。妇女喜欢用布包头。

藏族:女人喜欢穿五彩的横条围裙,男人喜欢穿一只衣袖。

傣族:女人喜欢穿长至脚背的筒裙。

朝鲜族:女人穿斜襟短上衣、长裙,胸前系飘带。

三、看挂图了解少数民族的居住特点、特产和风土人情。

1、 师:从挂图上我们可以看出来XX族住XX样的房子,有XX特产,他们喜欢干XX。(教师举例介绍一个少数民族)

2、 请小朋友们来为我们介绍一下其他少数民族的特点。

3、 教师补充小结:

维吾尔族:新疆,盛产甜甜的葡萄和哈密瓜,男女老少能歌善舞。

蒙古族:内蒙古,有辽阔的草原,住蒙古包,喜欢骑马、摔跤,弹着马头琴唱歌跳舞。

藏族:西藏,有连绵的雪山,藏族人有献哈达的礼仪,耗牛是高原上的交通工具。

傣族:云南西双版纳,孔雀之乡,住竹楼,泼水节是傣族的重要节日。

朝鲜族:吉林长白山,女人跳长鼓舞,喜欢荡秋千、压跳板,动作惊险、优美。男人跳舞时常常戴一顶“象帽”,帽子上的“象尾”会随着头部甩动绕身旋转。

四、幼儿阅读《小朋友的书·我都祖国叫中国》

1、 请幼儿说一说画面中的娃娃都是什么民族的。(回顾各民族的特点)

2、 观察娃娃四周的小画片,根据画面的内容与民族的特点,将画面与民族娃娃连线。

活动结束:

虽然我们都住在大中国,可是我们的生活却又如此大的差别,但是我们都是兄弟姐妹,因此各个民族都要相亲相爱,互相尊重,这样祖国妈妈才会笑脸常开!

教学反思:

这是进入大三以来第一次带活动,从选课、备课、准备教???开始,我都做了充足的准备,想要有一个完美的第一次。可是现实似乎不怎么如人所愿,今天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我还是遇到了很多问题。

在活动伊始,小朋友的兴趣还是很高的,对于导入活动的回顾歌曲大中国,大家都跟着音乐大声地唱了起来,很投入。在请小朋友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少数民族时,小朋友的知识面出乎我的想象,虽然我准备了20几个少数民族人物的简笔画,可还是有些小朋友提到的少数民族我还是没有准备到,这让活动开始有了一些瑕疵,也让我意识到以后在准备教具时,要有充足的准备!在第二个环节看挂图的过程中,幼儿焦躁的情绪就开始出现了,主要表现在有些幼儿扎堆在一起说话,有些幼儿做自己的事情,有些幼儿在回答老师的问题时过于急躁,不举手,随意站起来或者跑到前面来,这直接打乱了上课的次序,让场面有点难以控制。

主班老师在评课时指出,我在带活动的过程中还不够严格。可能在我的儿童观、教育观下,儿童应该在活动中占主导地位,而教师的指导与干预应该是次要的,甚至应该让孩子自主发展。可是这势必会与良好的次序相矛盾,因此在这两者之间的权衡方面我还要下工夫,争取让这两者不矛盾。

第5篇

医院里的故事

活动目标:

1.知道医院是看病的地方,了解医务工作者治病救人的职业特点。

2.能积极参与活动,主动询问,大胆讲述。

3.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活动准备:

1.联系在医院工作的家长拍成录像(着装,带医药箱、听诊器、压舌板等)。

2.丰富幼儿有关医院的知识经验,医生及人物动态形象图片。

活动过程:

一、交流已有经验。

组织幼儿交流自己到医院就诊的经历。

师:我们都生过病,也去医院就诊过。那请小朋友来谈谈你到医院看病的情景,好吗?

二、欢迎医生伯伯(阿姨)。

师:今天,我们请来了一位阿姨,我们听她介绍一下自己。(观看ppt)

师:这位阿姨是做什么的?(医生)她在干什么?(看病)请小朋友观察这位医生阿姨穿的什么?手中拿了什么?(医生用听诊器、注射器等医疗器械等)。请小朋友们来模仿一下医生阿姨看病的样子呢?(请个别模仿医生)。

三、幼儿向医生咨询自己想了解的有关医院、医生的问题。

师:小朋友,你们有没有想问问医生阿姨有关医院、医生的问题呢?(请幼儿问问题)

四、师幼共同交流活动中搜集到的信息。

师:刚才,小朋友问了那么多问题,我们一起来解决吧!(看ppt)结束:医生今天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关于医院的信息,我们在这里也谢谢她!

教学反思:

这个活动通过分段讲述故事,逐层分析故事内容来逐步完成,从中感受文具的心情,迁移自身,现在本班幼儿在写数字的时候,常用到铅笔橡皮等,但由于用法不当,也会让它们变成医院,通过这个活动,每个小朋友都知道要保护好自己的文具,知道每个文具的用法。但活动结尾教师可以出示几组破旧的文具,让幼儿找找修谱的方法,能更启发幼儿保护的愿望。

第三篇:关于人文与社会教学反思

关于《黑龙江人文与社会》地方课程教学的若干反思 《转帖》

小学生命教育 2010-09-17 21:45:43 阅读80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关于《黑龙江人文与社会》地方课程教学的若干反思

黑龙江省宁安市第二中学 张 佳 萍

自2005年秋季我校率先开展《黑龙江人文与社会》地方课程教学实验以来,我作为主讲教师,感受颇深,回顾走过的教学过程,感到非常欣慰,例如:新课程理念和目标得到体现;新教材在使用过程中得到验证;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发生变化;课程资源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和开发;新的学习方式和文化氛围开始形成……然而在新课程实验过程中,我们又发现存在某些不如意的方面,为此有必要对新的地方课程实验中碰到的某些问题进行冷静的思考。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所规定的课程改革 “ 六个改变 ” 的具体目标,即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改变课程内容 “ 难、繁、偏、旧 ” 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现状。可见,新一轮课程改革并不是对现行课程与教育的全盘否定,而是在继承传统教育优势的基础上对传统教育某些不足之处( “ 六个过于 ” )进行改革,改革不能由一个极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

一 ,对课程目标的反思

以教育方针为指导,结合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在教学中把 “ 升学有基础,发展有潜力,就业有技术,创业有能力。 ” 为侧重点。贯彻人文思想,注重实践,合作,探究,促进能力发展和素质提高,加强爱家乡教育,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新课程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目标。

《人文与社会》作为满足学校,学生群体和个体发展需求的特色课程。是学生生活和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纽带;它打尖了促进知识理解与实际应用的平台;是促进学生提高综合收集,处理信息,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获取新知识,交流与合作等能力的重要载体;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性发展的重要措施;是进行爱家乡,爱祖国,爱劳动等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途径。

对《人文与社会》课程面向学生、面向生活与社会的反思

1 ,文与社会》面向学生,既要让学生喜欢,又不等于迁就学生,既要注意学生的即时兴趣,又要致力于培养学生长期的学习兴趣与志趣。学生学习要接受的是几千年文明成果的结晶,因此学习的知识内容包括了直接有用和间接有用两种,我们决不应以课程内容是否对学生直接有用的知识来判断课程是否面向学生,而应当看这些内容对形成学生素质过程中的作用。举例来说,某些特殊的少数民族,如果不考此专业的话,是用不上的,却丰富了知识内涵。

2 ,《人文与社会》面向生活与社会,既要吸收世俗文化生活中合理的成份,但又不能够简单地 “ 克隆 ” 生活和社会现实,应该在秉承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有利于引导人们生活方式进步的原则下有所筛选,使课程发挥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格调、质量和水平的功效。换言之,我们在继承中华文化优良传统的同时要善于吸纳西方文明的优秀成果,但当我们在把当今世界流行通俗的东西介绍给学生的同时,又要摒弃、抵制那些格调低下的不健康的垃圾。

二 ,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反思

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事实上这也成为了当前课程改革的亮点。然而,当我们被众多冠以 “ 崭新学习方式 ” 名堂的形式搞得眼花缭乱的时候,却不得不质疑:到底应该如何认识学习方式变革?我们应该怎样理解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

反思一:如何恰当运用探究学习方式?

接受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都是学生的重要学习方式,彼此取长补短,不可偏废。当前我们在大力倡导探究式学习方式的时候,既要看到探究学习是师生在课堂中一种积极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又要看到这是一种受学习内容、学习条件制约的学习方式,是一种不能普遍适用于任何内容的学习方式。而我们在实施探究学习方式的时候,除了要为这种学习方式的开展提供足够的支持条件,使之能够面向全体学生并关照个别差异之外,更加要力求避免那些假探究行为,包括探究一些毫无价值的问题,或者是完全没有给予学生充分探究时间,当学生思维还没有展开就要求回答问题,甚至是功利化的探究活动(学生只是为了抢到回答问题的机会,而并没有关注问题本身的意义)等等。

作为教师应当强调教学的有效性,以减少学生的无效学习,我设计了两种教法:

1 ” 激发兴趣法 ” ,在故事,游戏中引出问题,开启思路;将认知要求融与故事,游戏活动之中;将技能技巧训练寓于角色表演之中。让学生在玩,乐中愉快获取知识。如一班的朱超然等六名同学,自编自演的泼水节,植树节等受到了师生们的好评。二班的班长 —— 唱的 “ 黄梅戏 ” ,有滋有味。于是同学们纷纷表演民族笛子,满族歌曲;讲民族英雄故事-----,真正形成了 “ 情境激趣 ” 氛围。

2 “ 点拨引导法 ” :课堂上,我让学生担当 “ 主演 “ 的角色,努力使学生做到 ” 三动 “ ,即动脑,动口,动手。如放手让学生动脑搜集民族故事;动手制作民族服装,画民族图画;动口讲民族故事,唱民族歌曲等。

反思二:如何实施合作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实验中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名词,提倡合作学习几乎成了课堂教学改革的代名词。

为了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从而培养学生自觉探究知识的能力,结合自己课堂教学实践,归纳以下四种方式:

1, “ 从课堂到家庭,到社会,实践 —— 发现 ” 的方式

学生向家长请教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他们在课堂上反思说:这样做增进了和家长的情感,拉近了和家长的距离,以往和家长无话可说,如今发现家长是那么有知识,有才学。

学生向社会请教,发现社会就是一个大课堂。

2, “ 分析 —— 论证 ” 的方式

学生合情合理的分析,想象往往是解决问题的开端,创造往往从想象开始,在教学的过程的过程中,诱发学生争论,想象,无疑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式。

3, “ 讨论 —— 归纳 ” 的方式

(1)交流讨论,全班交流;

(2)媒体演示,加深理解;

(3)合作探究,答成共识。

反思三:有效的学生自主学习?

让学生自主学习是课程改革力求达到的理想境界,然而学生自主学习方式应该如何表征?教师为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应该做些什么?这些都是非常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有人主张让学生自主学习就是 “ 学生上台,老师下台 ” , “ 学生在台上,老师在幕后 ” 。这样的说法同样带有片面性。提倡学生自主活动,不等于放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自主学习在倡导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并不排斥学生作为教育对象接受教师指导的必要性。更何况,我们要反对那种让学生站到前台 “ 表演 ” 教师在后台所设计和 “ 导演 ” 的内容这种非真实状态下的所谓 “ 学生自主活动 ” 。

因此,我在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更要注重有效的自主学习。1要让学生实质性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包括参与提出并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的质疑;学会修正;对同一问题的多元理解;自主规划和调控学习的进程;参与设计评价指标;以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反思总结。2,要把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时间和广度、参与水平的深度(是否开展了高水平的思维活动)、参与过程中的情感投入程度以及生生间、生师间的合作程度作为衡量学生自主学习是否有效的依据。此外,每位教师应为学生有效的自主学习而规范自己的行为:激发起学生内心深处的学习动机;和盘托出教学设计,凸显活动的目的性;为学生基本能力的 “ 天然 ” 养成费尽苦心;引导学生思维和课题的走向,使讨论焦点化;对学生进行融入血液的鼓励性评价;充分关注差异,关键时刻给予特殊的帮助;真心实意营造宽松、安全的氛围。

三,对现代教育理论和教师定位的反思

1 ,对教师魅力的反思

深厚的学识素养与严谨风趣的教学语言相贯通的气质风度,是教师教师必须具备的条件。教师学识风度的表率作用远远胜过那些学习戒条和奖惩功过的条例。

教师魅力根源,在于教师有一颗爱心,和学生心灵勾通,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不仅是一种间接的无形的情感境界,更是一种培养学生情感和健康心理的力量, “ 精诚所制,金石为开 ” ,以爱施教,情感沟通,使学生的心灵总是产生欢乐感,培养了学生的乐学,会学,创学的情感,达到了以情增智,以智促情的目的。教师的勉励自然彰显!

2 ,教师专业化的反思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新课程实验的重要保障条件,也是新课程实验的重要工作内容。教师专业化包括了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品质等方面发展极其丰富的内容。但我们在新课程实验一段时期中发现,教师的专业化遭到了太多的质疑,甚至是责难。

首先是对教师在新课程实验中 “ 穿新鞋走老路 ” 的责难。其实, “ 穿新鞋走老路 ” 在新课程实验起始阶段是难以避免的。

其次是关于教师角色的转变,新课程实验在这方面提出的要求呼声很高,似乎教师不转变角色就将成为新课程的绊脚石。角色定位,是教师对教育、学校乃至自身的存在和发展深入理解的过程,也是教师认识自我价值并不断地履行社会要求的过程。这本来是教师的一种内在需要,但我们现在感觉到太多的是外部强加给教师的要求,而有些要求本身就带有某些片面性,要求教师彻底否定过去的角色定位,例如不能当 “ 知识的传播者 ” ,要当 “ 学习的促进者 ” ,不能当 “ 教学的管理者 ” ,要当 “ 学生的引导者 ” ……作为教育工作者,传道授业解惑仍然是教师应尽的责任,因此我们不应以否定一切的态度来看待教师角色的转变,而应该多一点辩证观点,教师不仅是知识的呈现者,而且是信息的重组者;不仅是对话的提问者,而且是疑问的激发者;不仅是学习的辅导者,而且是学习的促进者;不仅是课堂的管理者,而且是课堂的合作者;不仅是学业的评价者,而且是成长的记录者。

四,利用网络,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合作精神

网络教学正逐步成为传统教学之后的又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它高度体现了个性教学和协作学习模式的统一。教师要正确的指导学生使用网络,在网上下栽对学习有用的知识,图片等,及时检查并予以鼓励表扬,学习积极性高涨,有一种自豪感,认为自己先行一不步,能在网上完成作业,并与老师交流,进一步激起他们的好胜心,自信心,学习的自觉性增强了,从而也体验到了网络学习的愉快和喜悦。如:郭晓艺同学在网上给老师留言,进行心理咨询和学法咨询。有的学生把少数民族图片制成光碟。总之收获是可喜可贺的!

最后我个人的一点想法,不知是否正确,仅供参考。《人文与社会》既然开课,对于有突出成绩者,教师在学业成绩上是否适当加1--10分左右。

我希望《人文与社会》这门地方课程,象一朵奇花异葩,在教育这片百花圆中越开越鲜艳!为现代化教育,素质教育,就业教育-----夯实基础!

第四篇: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

诸城市科信小学 刘慧琴

(一)自主、开放性的教学模式。我在教学中重视用开放的视觉处理教学。其一,课程内容的开放。我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运用教材,,通过师生共同收集与主题相关的信息资料,丰富了课程资源,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有利于教育目标,有实效性,符合孩子的心理特征。其二,学习方式的开放,学生的学习没有局限在课堂的40分钟,学生的学习更多地来自于课外,来自于自己的生活经验。课堂为学生提供展示信息、才能的平台,课堂气氛自由、开放。

(二)学生参与的自主性突出。新的教材,注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鼓励学生自主参与,自觉实践。我在教学中很注意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教育的主人自主探究。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不是通过听讲来学习,而是直接参与的,以调查、观察、讨论、制作、表演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积累直接经验。在各个环节中舞台的主人是学生,我只作为一名引导者和组织者。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实践、探究搭建一个广阔的舞台。

(三)、适时适当的表扬激励措施。

老师在讲课前,对学生给予了一定的奖励措施,只不过形式不一样罢了。有的奖励智多星、小五星;有的奖励笑脸、小红花;还有的奖励分数、纸鹤等;不仅给予了小组一定的奖励,还在恰当时候表扬个人,如回答问题到位的同学,老师会赞扬他是“有勇气、勇敢的好孩子”, “长大了,你一定是一名出色的交警”,“你是最棒的”;个别同学说话、坐的有点歪,老师会及时地说:同意自己是聪明的请坐好。如此简单的一句话,让个别同学及时的坐如松了。可见,表扬的力量有多大!

(四)让儿童在活动中学会合作。我首先重视学生与学生合作:如让学生找好朋友说说自己看到的春景;小组里介绍自己的百宝箱;小组合作制作送给春姑娘的礼物等环节,鼓励了学生相互学习,共同分享、交流和体验合作的乐趣。在小组合作中,还非常注意从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时刻提示学生在小组活动中互相学习,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学会合作,也把活动的机会提供给每个小学生。同时,还注重教师与学生合作,倡导了一种师生合作探究式的互动关系。

第五篇: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

战争风云下的苦难

今天我上了《战争风云下的苦难》一课。在课前我与同学们进行了简短的交流,交流内容也是临时即兴发挥。我让本班参加春运会的运动员同学介绍了自己所取得的成绩。学生的热情被充分调动了起来,我可以看到他们眼中流露出来的自豪与兴奋,交流是成功的,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美中不足的是没有让他们向自己的教练表达感谢之情,这样将更能烘托气氛,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 上课之初,我通过课件展示了两组图片,分别是表现世界的和谐、和美、和平和战争中的儿童,学生得到了最为直观的感受,心灵也受到了很大的震撼,很好地融入到了课堂之中。

本节课的重点在于战争所带给人类的灾难,而该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距离较远,因而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得难度,而课件的合理运用可以很好地弥补这一点,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从直观上了解关于战争的一些东西。尽管如此,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很难与老师配合,好在该班有几位同学对于战争和历史的知识涉猎较为广泛,因而和老师的配合还算默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在设问的时候只让学生说自己“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想说什么?”等等最为直观、简洁的问题,避免抽象难懂的词汇,这样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尤其是“南京大屠杀”、“一位母亲的话”等环节的安排让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与血腥。

激情。我觉得无论是什么课,教师在上课时都应该是充满激情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感染学生,让他们在轻松愉快中获得知识和技能。试想,如果老师上课死气沉沉,学生能不昏昏欲睡吗?我认为本节课自己在这点上做的还可以,特别是在结束时配乐总结的时候,学生全体自发鼓掌,这也算是对我的一种肯定吧。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有些环节的过渡与衔接不是很流畅,另外忽略了一个环节,即在讲“生命的摧残”时应让学生对战争的发起者说一句自己最想说的话。如果这样,学生的理解将会更加充分。

小学思品课是一门教学性、情感性很强的课程。“激性、明理、导行”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三要素,而激情则是重要因素。因此,思想品德课更要摒弃空洞说教,注重情感教学,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参与教学的的各个环节,在愉悦的心情状态中学习、掌握、深化道德认识,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

在教学中,我依据教学特点和学生实际,利用教材中的激发学生情感的因素,力求把课导得巧妙、新颖、有趣,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使学生的学习情绪不断高涨。

学习明理是思想品德课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我主要通过学习课文、分析归纳,让学生悟出道理,初步形成道德意识,而情感是在认识客观事物中产生的,“知之深,受之初”,因而在学生学文明理过程中,形成道德认识前后,因势利导地激发学生道德情感。例如精心设计一些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并借助假设、联想、想象、对色、角色互换,心理移位等心理体验,把学文与明理,知识上的接受与情感上的认同有机结合起来。

学生要将学文明理中形成的道德认识化为具体实践中的道德知为,“辩析导行”十分重要。我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教材重难点,有的放矢地设计一些富有思考性、启发性、导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辩析正误,从中提高道德判断能力。

注重实效情感的评价标准。小学生由于受年龄、家庭和周围环境的影响,对道德评价标准难免存在片面性和局限性。因此,导行阶段的教学首先借助教材,从理性的角度向学生阐明社会主义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和是非标准,但仅有这些理性的标准是不够的,还必须在学生的情感世界里树立起情感的评价标准。通过介绍一些英雄或老一辈革命家等具有高尚道德的人和事,让学生真切感悟到什么叫高尚,什么是自己应该学习的榜样。在指导学生学习英雄人物时,不仅让学生了解英雄人物具备什么样的高尚品质,而且让学生记住英雄人物的主要事迹和一些感人的细节。让学生从活生生的、真实可信的事例中感受英雄的伟大,从而产生热爱英雄人物之情。

动情用理,辩析导行。我根据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动情用理导行,让学生心服口服,入耳入脑。例如,有道辩析题:“国产的东西都不如进口的东西好”。学生争论很激烈,最后教师从国产名优产品为国争光,假冒伪劣产品败坏名声,外国的东西并非样样都好,这三个方面激发学生爱国产物品的情感,引导学生澄清思想,统一看法,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良好的思想品德体现于具体的道德实践,在导行训练和实践中,让学生不仅巩固道德的认识,培养道德行为和能力,而且萌生崇高的道德情感。我热情鼓励,积极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学生产生成功的欢乐情感体验,从而顺利地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紧张又有序的一个学期已经过去。在这一学期中,我任教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人的思想品德体现一个民族的形象,反映一个社会的性质。为此,《品德与社会》教育凸显其重要性。为了培养优秀的高素质的人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我们责任重大。下面就自己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落实课程计划,完成教学任务

开学初,在学校德育工作思想的指导下,细心学习《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领会其教育思想,认真撰写教学计划,做到有目的,有步骤地实施。把握教材特点,联系学生实际,适时拓展资源,注重人文关怀,做到有的放矢,出色地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收效明显。

二、凸显以人为本,营造和谐课堂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给予学生一个自主的空间,师生平等、民主、安全、愉悦,才能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心灵得到释放,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得以调动,课堂得以真正“活”起来。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是一个有生命的个体,要让其活力都得到充分的展示,就要让课堂完全成为他们自我发展和自我展示的舞台。对他们而言,课堂不能是一个简单的探求知识的过程,而是他们快乐生活的一部分。因此,他们不能是“配角”,不能只是在老师的指挥下沿固定轨道前进去捕获某个答案,而是实际的参与者,教育教学中的主角。课堂是他们的,自由而且快乐,他们是在快乐中学习。这样,每个学生作为有生命的个体,作为活生生的人,才能得到充分的尊重,才能让他们的生命的活力得以充分的发挥。

三、实施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众所周知,学生是发展的主体,也是评价的主体,要想真正准确、深入地评价学生,单靠教师是不行的,评价者应由单纯教师发展到由教师、学生、家长组成的评价群体。因此,在教学中,为了真正发挥评价的作用,我不再采用以往传统的自上而下的评价,而是一种多方参与的评价,通过评价既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又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于此同时,在评价上我还做到不仅要考虑学生的过去,重视学生的现在,而且更着眼于学生的未来。这样,更好地体现对学生的关注和关怀。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达到了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

四、开展拓展训练,指导学生行为

课堂上在认真学习教科书的知识之外,精心设计课外阅读资料:如国家大事,身边模范等,用品德与社会的眼光给予学生拓展训练,打开他们的思路,使课本知识得以有效的补充。让它们进一步了解我们这个社会,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与辉煌,感受社会,感受历史,让它们对社会中的是与非,善与恶有一个更加感性的认识。这样潜移默化地指导着学生的思想与行为,收到事半功倍的课堂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还有不足的地方,教学内容的设计不够丰富,所展示的世界还不够大,教学媒体的运用还不够充足,个别学生的耐心辅导还欠缺。

纵观得失,觉得品德与社会学科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内容,要灵活地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教,并着眼于更放开的、更广阔的学习空间,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力图在课堂内开拓学生的视野,让他们对自己所处的世界更感兴趣,更想探究,更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做自己的小主人,做社会的小主人。

上一篇:王彦生先进事迹材料下一篇:物业公司员工守则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