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彦生先进事迹材料

2022-08-29

第一篇:王彦生先进事迹材料

王彦生先进事迹材料

王彦生总是把荣誉让给别人,把功绩留给组织,而从未因个人的事情,向组织上提过任何要求。2002年党委换届时,他担任曲周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县委推荐他担任副书记,他却主动提出把机会让给其他同志;2007年丛台区政协正职空缺,市里、区里准备推荐他任政协主席,但他主动向考察组提出:自己的身体状况不好,还是把机会让给其他同志吧。由于王彦生的一再谦让,他成为邯郸市在基层组织部长岗位上任职时间最长的一个,达11年之久。

‚为人之道在于正,为官之道在于廉。‛这是王彦生的人生准则。王彦生对于困难群众特别慷慨,但自己生活却比较拮据。自己基本上没有储蓄,没有奢侈生活用品。他和妻子都是靠固定工资生活的,还要赡养老父亲和继母,供孩子上大学,加上林林总总救助贫困群众的开支,日子一度紧紧巴巴。他刚调到丛台区时,一家人租住在80平米的旧房子里。两年后,女儿大学毕业回来,才张罗买了一套90多平米的二手房。当时,还向亲戚朋友借了5万块钱。在得知自己的病情后,他怕自己万一还不了,便带着女儿上门一一认账。王彦生生活非常节俭,一件衣服一穿就是好几年,在外出差或加班时,基本是在路边的小摊小店吃碗面条。他远离灯红酒绿,从不涉足高档消费场所,也很少接受别人因私事所设的宴请。

他的突然离世,令许多熟知他的人难以接受,人们呼唤着他的名字,传诵着他的事迹……

王彦生同志虽然已经离开我们,但是他的精神却在我们心中矗立成丰碑。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邯郸这片热土上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先进典型,王彦生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2009年4月以来,中共邯郸市委、中共河北省委组织部、中共河北省委先后作出决定,在广大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向王彦生同志学习活动,省委追授王彦生同志‚全省优秀组织工作干部‛称号。目前,一个以王彦生同志为榜样,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作风建设、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履职尽责、勤政为民的热潮正在河北大地形成

王彦生襟怀坦荡,正气昭然。他常讲:做人要有准则,做事要有原则。在档案管理中,年龄、党龄、工龄和学历是很敏感的问题,因为这涉及到一个人的进退留转,工资福利等切身利益。个别干部因在招工、入伍时把年龄改大了,后来又想改回去,便多次找王彦生,但这类不符合政策规定的事情,他总是坚决予以回绝,并不厌其烦地讲政策、做解释,保证了党的政策的严肃性和档案管理的连续性。在他担任曲周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后不久,原来的一位老领导找到他,想请他帮忙为亲戚办理转干手续。因为不符合有关规定,王彦生婉言拒绝了。曾有一名干部多次找组织要求提拔,并托人说情,在打了近两年‚公关战‛却毫无收获后,这个人气急败坏地找到王彦生不无威胁地说‚你难道不想给自己留条后路?‛王彦生拍案而起,针锋相对:组织原则不是任意交换的筹码!你这种作风不改,迟早会犯事!事后不到一年,这名干部就因违纪受到了处分。

2007年,一名开发商想当丛台区人大代表,由于群众基础较差,提名没有通过。他特意找到王彦生,表示‚只要能成事,花多少钱都行‛,并当场放下2万元钱转身就走。王彦生气愤地站起来,把钱扔了回去。

为了培树起风清气正的用人导向,他结合多年心得,总结归纳出干部工作的‚四对‛原则:‚对千里马型干部不亏待,让开拓者无忧;对老黄牛型干部不忽视,让实干者无悔;对包青天型干部不挑剔,让公正者无畏;对智囊团型干部不嫉妒,让谏言者无虑‛,并在实践中严格执行。在他工作过的地方,一大批凭实绩、靠德才的干部走上了领导岗位,却没有一个人提前从他那里听到要被提拔的‚口风‛,更谈不上给他送礼了。曲周县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牛玉禄在刚提任副部长时,与几位同样得到提拔的干部商量,一起请王彦生吃顿饭,表示一下谢意。结果话一出,就遭到王彦生的婉拒:‚好好干工作,就是最好的报答。要是真过意不去,就等我见马克思的时候,送我个花圈就可以了。‛2009年2月6日,在王彦生的遗体告别仪式上,牛玉禄恭恭敬敬地献上一个花圈,泪流满面:‚王部长啊,要是知道上天是这样安排的,我宁愿永远不给您送这个‘礼’!‛

王彦生不仅举贤任能,同时对不称职的干部也会采取组织措施,但绝不是简单处理了事,而是帮助他们认识问题、改正错误、迎头赶上。1998年,年仅31岁、时任曲周县白寨乡党委副书记的贾建章,因所辖某村发生突发性事件,在基层组织工作考核中排在了最后。按照县委当时推行的干部管理末位淘汰制,他被调整到一个偏远的小乡镇担任副乡长。正当他垂头丧气、打算破罐子破摔时,王彦生来到他身边,推心置腹地和他谈心,得到激励的贾建章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上。当时,曲周县正在开展农田林网建设。贾建章吃住在村,没日没夜地和干部群众一起调树苗、搞种植、做养护,树苗成活率高达90%以上,在全县遥遥领先。5个月后,1万多亩林地建成了,贾建章乡党委副书记的职务也得到恢复。6个月后,又因为工作成绩突出被提名为乡长任职人选。

王彦生呕心沥血,甘当人梯,为党的事业培养了一批批优秀干部。在先后担任曲周县委、丛台区委组织部长的11年间,经他推荐使用的干部,没有一个‚带病上岗‛。

牢记宗旨 心系群众,

真正体现了共产党人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怀

在王彦生的心中,始终有杆秤,秤砣上是老百姓。 作为一名基层领导干部,他知民之所思,察民之所虑,帮民之所需,群众的需要始终是他的第一任务。1996年8月,涉县发生数十年不遇的特大洪涝灾害,一时间桥毁房塌。时任组织部副部长的王彦生在自己老家也遭受大灾、急需救援的情况下,毅然受命分包西达镇。带领同行人员徒步40余华里,逐村察看情况。当得知由于山体滑坡,后匡门村2000多名群众被困大山,他立即带领几名工作人员,身背肩扛,翻山越岭,为他们送去了救命的水和粮!当他们一身泥泞、疲惫不堪地出现在村民面前时,数百人齐声高呼:‚感谢党!感谢政府!‛

王彦生对生活困难的群众始终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总是主动伸出援助之手。在曲周工作时,每次下乡调研或开会,只要路遇出行的老人或小孩,他总要求司机停下车来带他们一段,捎他们一程,顺便了解一些村情民意。在曲周东路庄村调研时,看到村民李守仁家生活十分困难,马上掏出一百块钱,给了孩子,让他交学费、买书本、嘱咐孩子好好学习。又与村干部一起研究,划给了李家一片荒地,承包种树苗,解决了李家的生活困难。在曲周像李守仁这样的困难群众和老党员,他每年要慰问的人竟达到20多个,每个人的名字和情况都清清楚楚,慰问金不足时,就拿自己的工资顶上。

在丛台区工作期间,当他了解到80多岁的高连荣老人,无儿无女,常年瘫痪在床;福利厂下岗职工何梅田和她的丈夫都身有残疾,没有收入来源时,立即通过丛西街道党工委,和这两户家庭结成了对子,经常给他们送去生活必需品和慰问金,使他们的生活有了保障。他还多方协调、几经周折,解决了学步桥小区几百户居民的供暖问题。

在王彦生的手机备忘录里,密密麻麻储存着孤寡老人的生日、给五保户送补贴的时间、生活困难党员情况、承诺给百姓办的实事等上百条提示信息。他说,这是一本民心帐,只有还清了帐,才不觉得亏欠,才活得踏实!

王彦生时常怀着深深的感恩之情,心系故土。参加工作后,无论是在县城还是外调到市里,他从来都是关心村里的发展比关心自家的事更操心、更关注。每次因工作原因回到家乡时,都是直奔村委会,与村干部商讨有关全村发展的一些事情。有时时间短,他连家也顾不上回。他家的房子很旧、很小,还是和堂弟两家共住,可他从来没有向村委张口,为自己的堂弟批个新宅基地。他更不会让家里人以他的名义给村里或乡里提任何要求。

尽管成年后就和父亲离开了山村,但每逢过年,他都要回村看看,为老年人送上食品,给生活困难的乡亲塞上慰问金。2009年正月初五再次回村时,他坚持走访了村里所有需要帮助的家庭,每户都悄悄留下

一、二百元。

王彦生就像一支蜡烛,燃烧了自己,温暖了他人! 王彦生工作生活过的地方,无论是涉县、曲周县还是丛台区,人们每每谈及他,都肃然起敬,赞不绝口。

低调做人 清廉从政

始终保持了共产党人的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王彦生为人低调、淡泊名利,一事当前总是为别人着想,为组织着想,为大局着想。在他的心中人品、官德比什么都重要,他在自己的博客中写到‚人活着要有个精气神儿,人生在世要追求的东西很多,但最先要具备的就应该是——精气神儿!‛

作为一名县级领导干部,在他心中只有责任、没有特权。在曲周任职期间,为了照顾身体不好的老父亲,他对外不声张,悄悄在县粮食局第二供应站租借了两间闲房安顿老人暂住,离开时自己付清了房费、水电费等全部费用。家人到曲周看望他时,他总是坚持让她们到大食堂自费就餐。

2005年,女儿王玉洁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取了省委组织部的选调生,被分配到一家街道办事处工作,他没有为女儿提供任何方便。直到2009年6月,王玉洁上班4年后,按照有关文件规定,才调到了丛台区纪委工作。而此时,王彦生已经离世4个月了!多年来,王彦生无论女儿结婚、老人去世、就医看病等任何个人的事情,都从不声张,从未给任何单位部门添过麻烦。2006年春节,趁着大年初一放假时间去北京看病时,他没有和单位任何人说,只是让女儿陪同,自费住在了一家靠电暖气供热的小旅馆。

王彦生总是把荣誉让给别人,把功绩留给组织,而从未因个人的事情,向组织上提过任何要求。2002年党委换届时,他担任曲周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县委推荐他担任副书记,他却主动提出把机会让给其他同志;2007年丛台区政协正职空缺,市里、区里准备推荐他任政协主席,但他主动向考察组提出:自己的身体状况不好,还是把机会让给其他同志吧。由于王彦生的一再谦让,他成为邯郸市在基层组织部长岗位上任职时间最长的一个,达11年之久。

‚为人之道在于正,为官之道在于廉。‛这是王彦生的人生准则。王彦生对于困难群众特别慷慨,但自己生活却比较拮据。自己基本上没有储蓄,没有奢侈生活用品。他和妻子都是靠固定工资生活的,还要赡养老父亲和继母,供孩子上大学,加上林林总总救助贫困群众的开支,日子一度紧紧巴巴。他刚调到丛台区时,一家人租住在80平米的旧房子里。两年后,女儿大学毕业回来,才张罗买了一套90多平米的二手房。当时,还向亲戚朋友借了5万块钱。在得知自己的病情后,他怕自己万一还不了,便带着女儿上门一一认账。王彦生生活非常节俭,一件衣服一穿就是好几年,在外出差或加班时,基本是在路边的小摊小店吃碗面条。他远离灯红酒绿,从不涉足高档消费场所,也很少接受别人因私事所设的宴请。

他的突然离世,令许多熟知他的人难以接受,人们呼唤着他的名字,传诵着他的事迹……

王彦生同志虽然已经离开我们,但是他的精神却在我们心中矗立成丰碑。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邯郸这片热土上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先进典型,王彦生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2009年4月以来,中共邯郸市委、中共河北省委组织部、中共河北省委先后作出决定,在广大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向王彦生同志学习活动,省委追授王彦生同志‚全省优秀组织工作干部‛称号。目前,一个以王彦生同志为榜样,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作风建设、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履职尽责、勤政为民的热潮正在河北大地形成。

第二篇:王彦生先进事迹材料

2009年2月4日,中共邯郸市丛台区委常委、组织部长王彦生因病不幸去世,年仅49岁。他是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一位优秀领导干部,他用短暂的一生谱写了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王彦生同志参加工作特别是加入党组织20多年来,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始终不忘共产党员的使命和责任,把为党工作为群众服务当作人生最大的快乐,勤勉敬业,默默奉献,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的事迹鲜活而生动、平凡而伟大,集中展现了新时期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集中展现了新时期组工干部的良好形象,集中体现了‚平和安静、谦和大度、博爱真诚、感恩包容‛的新时期邯郸人文精神,是邯郸市广大党员干部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典型代表。

信念坚定 党性坚强

把忠诚党的事业作为人生的最高追求

王彦生幼年丧母,家境贫寒。在党组织的培养下,一步步走上领导干部岗位,因此他总是以一颗感恩的心回报组织、回馈社会。他在入党志愿书中写道:‚我从小失去母亲,没有人民的哺育和党的教育,就不会有我的今天。为此,我将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忠诚于党的事业……‛

王彦生热爱党、忠于党,始终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把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转化为指导实践的科学方法、推动工作的实际举措、为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在他的遗物中,最多的是书籍和笔记本。尤其是2008年3月,邯郸市作为全国试点城市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他围绕所学所思,撰写了许多学习体会,字里行间渗透着他对党的深厚感情和对事业的执着追求。

王彦生时时事事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他讲政治、讲大局、讲奉献,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摆在首位,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

2005年7月,他被确诊患了脑部左侧基底动脉梭形瘤,这就像脑子里安了一颗定时‚炸弹‛,劳累、着急、血压升高,都有可能‚引爆‛,瞬间夺去生命。因此,专家告诫他必须静养,组织建议他注意休息,他却坦然地说:既然病情的结果已经无法改变,就让我把有限的时间用来多为党做些事情吧。

就这样,四年来,一千多个日日夜夜,他以常人无法想象的坚强毅力,与病魔抗争、与时间赛跑,每天的日程都安排得满满的……

2008年奥运安保期间,他坚持24小时在岗在位,头疼得实在厉害,就用椅背顶着缓解一下,硬是没请一天假。10月,还带领丛台区50名中青年干部到清华大学参加学习培训,与大家一起学习、一起讨论、一起参观。此时,死神已经向他逼近,王彦生正承受着精神和肉体上的巨大痛苦和煎熬。

2008年底至2009年初,丛台区街道社区两委开始换届。他长时间地扎在社区换届工作的第一线,大到选举方案、会议议程,小到会场的布臵、选票的印制,都逐一过问。有一天晚上回家后,妻子见他非常疲惫,就偷偷关掉了他的手机,想让他睡个安稳觉,他发现后还批评了妻子。

2009年春节前,他出现了吞咽困难的生理反应,但假期一结束,他依然义无反顾地投入到区人大、政协会议的紧张筹备中。2月4日,政协会议开幕当天,劳碌多日的王彦生感到头痛加剧。妻子劝他别去开会了,可他执意要参加:‚‘两会’一年只开一次,我不能不去!‛就在他起身要去上班的一瞬间,轰然倒地,再没醒来。

就这样,王彦生用49岁的生命,诠释了对党的无限忠诚…… 2009年2月6日,王彦生遗体告别日当天,尽管天寒地冻,千余名干部群众仍自发从四面赶来,送他最后一程。

一位熟知王彦生的书法家得知噩耗后伴泪疾书:‚彦俊长辞丛台垂首祭英烈,生为人杰滏河洒泪送忠魂‛。

眼界高远 勇于创新

把夯实党的执政基础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王彦生是一位脚踏实地、作风扎实的实干家;同时,他又是一位具有战略眼光的开拓者,具有超前的思维和深远的眼界。

作为组织部长,他深知‚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多年来,他始终把不断提高党员队伍素质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并以很强的创新精神谋划和推进工作。

1998年,着眼于解决干部队伍能上难下、活力不足的问题,他亲自谋划修订了曲周县干部管理办法,提出了‚无功就是过,有错就追究,末位遭淘汰‛的崭新理念,在全县有效营造出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

2000年,发现部分农村党员存在党性意识差,不作为、乱作为的突出问题后,他提出开展处臵农村‚五不‛党员的工作措施,纯洁了党的队伍,树立了党的形象,其做法在全省予以推广。

2002年,立足于规范干部初始提名权,他主持制定了干部职位空缺预告制度,并提请县委开展了曲周历史上首次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实现了从‚少数人中选人‛到‚多数人中选人‛的转变。

2003年7月,调任丛台区后,通过调研他发现,作为邯郸市的主城区,社区工作已经成为承载丛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但由于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干部队伍素质不高等原因,不少社区远未能发挥‚服务站‛、‚稳定器‛和‚连心桥‛的作用。经过深思熟虑,他向区委提交了‚联帮驻‛活动方案和街道‚大工委‛建设体制的构想,以‚领导联社区、部门帮社区、干部驻社区‛的‚联帮驻‛活动为载体,以街道社区党组织和驻区单位‚双向服务,互利共赢‛的‚大工委‛建设体制为依托,构建起了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的共振点,既有效提升了社区党组织服务经济建设的能力,又为促进社会稳定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这一系列的创新举措,追根溯源,得益于他的勤学善思。 王彦生不爱交际、不爱应酬,却酷爱读书写作,书桌、书柜甚至办公室的床铺上,到处都堆着书;他善于接受新鲜事物,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就能熟练使用电脑办公,后来又开了自己的博客和QQ。他非常勤奋,在涉县县委宣传部从事通讯报道工作时,每年都能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稿件130篇以上。从事组织工作后,他结合工作实际,撰写了多篇理论、调研文章,许多观点和思考很有见解,被全国多家刊物发表。

唯贤是举 无私无畏

把选好人用好人作为首要的政治责任

‚选人用人是事关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大事,用好一个人,会激励一大片;选错一个人,会挫伤一群人。我们肩头有万千责任啊!‛这是王彦生常常叮嘱身边同志的一句话。

他不拘一格选人才,唯贤是举。现任涉县县委党校支部书记的付岩伟,于1991年4月因文字功底扎实被调入县委组织部工作。由于敬业勤勉,他进步迅速,很快成为部里写材料的骨干。一年后,县委组织部成立研究室,要选拔一名主任。当时付岩伟所在的组织科,数他资历最浅。但作为分管副部长,王彦生却力荐付岩伟。最终,付岩伟从办事员被破格提拔成股级干部。

2001年,曲周县直机关一名副职在干部调整时有争议,但王彦生通过多方走访,了解到这名干部性格耿直率真,不太注意说话的方式,但却是一个很有思想和魄力的可造之材。于是,他举荐这名干部到最为困难的基层担任正职。结果,短短一年时间,这名年轻干部就 打开了局面,还在年底考评中一举拿下几个先进,赢得了大家的一致认可。

王彦生襟怀坦荡,正气昭然。他常讲:做人要有准则,做事要有原则。在档案管理中,年龄、党龄、工龄和学历是很敏感的问题,因为这涉及到一个人的进退留转,工资福利等切身利益。个别干部因在招工、入伍时把年龄改大了,后来又想改回去,便多次找王彦生,但这类不符合政策规定的事情,他总是坚决予以回绝,并不厌其烦地讲政策、做解释,保证了党的政策的严肃性和档案管理的连续性。在他担任曲周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后不久,原来的一位老领导找到他,想请他帮忙为亲戚办理转干手续。因为不符合有关规定,王彦生婉言拒绝了。曾有一名干部多次找组织要求提拔,并托人说情,在打了近两年‚公关战‛却毫无收获后,这个人气急败坏地找到王彦生不无威胁地说‚你难道不想给自己留条后路?‛王彦生拍案而起,针锋相对:组织原则不是任意交换的筹码!你这种作风不改,迟早会犯事!事后不到一年,这名干部就因违纪受到了处分。

2007年,一名开发商想当丛台区人大代表,由于群众基础较差,提名没有通过。他特意找到王彦生,表示‚只要能成事,花多少钱都行‛,并当场放下2万元钱转身就走。王彦生气愤地站起来,把钱扔了回去。

为了培树起风清气正的用人导向,他结合多年心得,总结归纳出干部工作的‚四对‛原则:‚对千里马型干部不亏待,让开拓者无忧;对老黄牛型干部不忽视,让实干者无悔;对包青天型干部不挑剔,让公正者无畏;对智囊团型干部不嫉妒,让谏言者无虑‛,并在实践中严格执行。在他工作过的地方,一大批凭实绩、靠德才的干部走上了领导岗位,却没有一个人提前从他那里听到要被提拔的‚口风‛,更谈不上给他送礼了。曲周县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牛玉禄在刚提任副部长时,与几位同样得到提拔的干部商量,一起请王彦生吃顿饭,表示一下谢意。结果话一出,就遭到王彦生的婉拒:‚好好干工作,就是最好的报答。要是真过意不去,就等我见马克思的时候,送我个花圈就可以了。‛2009年2月6日,在王彦生的遗体告别仪式上,牛玉禄恭恭敬敬地献上一个花圈,泪流满面:‚王部长啊,要是知道上天是这样安排的,我宁愿永远不给您送这个‘礼’!‛ 王彦生不仅举贤任能,同时对不称职的干部也会采取组织措施,但绝不是简单处理了事,而是帮助他们认识问题、改正错误、迎头赶上。1998年,年仅31岁、时任曲周县白寨乡党委副书记的贾建章,因所辖某村发生突发性事件,在基层组织工作年度考核中排在了最后。按照县委当时推行的干部管理末位淘汰制,他被调整到一个偏远的小乡镇担任副乡长。正当他垂头丧气、打算破罐子破摔时,王彦生来到他身边,推心臵腹地和他谈心,得到激励的贾建章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上。当时,曲周县正在开展农田林网建设。贾建章吃住在村,没日没夜地和干部群众一起调树苗、搞种植、做养护,树苗成活率高达90%以上,在全县遥遥领先。5个月后,1万多亩林地建成了,贾建章乡党委副书记的职务也得到恢复。6个月后,又因为工作成绩突出被提名为乡长任职人选。王彦生呕心沥血,甘当人梯,为党的事业培养了一批批优秀干部。在先后担任曲周县委、丛台区委组织部长的11年间,经他推荐使用的干部,没有一个‚带病上岗‛。

牢记宗旨 心系群众

真正体现了共产党人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怀

在王彦生的心中,始终有杆秤,秤砣上是老百姓。 作为一名基层领导干部,他知民之所思,察民之所虑,帮民之所需,群众的需要始终是他的第一任务。1996年8月,涉县发生数十年不遇的特大洪涝灾害,一时间桥毁房塌。时任组织部副部长的王彦生在自己老家也遭受大灾、急需救援的情况下,毅然受命分包西达镇。带领同行人员徒步40余华里,逐村察看情况。当得知由于山体滑坡,后匡门村2000多名群众被困大山,他立即带领几名工作人员,身背肩扛,翻山越岭,为他们送去了救命的水和粮!当他们一身泥泞、疲惫不堪地出现在村民面前时,数百人齐声高呼:‚感谢党!感谢政府!‛

王彦生对生活困难的群众始终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总是主动伸出援助之手。在曲周工作时,每次下乡调研或开会,只要路遇出行的老人或小孩,他总要求司机停下车来带他们一段,捎他们一程,顺便了解一些村情民意。在曲周东路庄村调研时,看到村民李守仁家生活十分困难,马上掏出一百块钱,给了孩子,让他交学费、买书本、嘱咐孩子好好学习。又与村干部一起研究,划给了李家一片荒地,承包种树苗,解决了李家的生活困难。在曲周像李守仁这样的困难群众和老党员,他每年要慰问的人竟达到20多个,每个人的名字和情况都清清楚楚,慰问金不足时,就拿自己的工资顶上。

在丛台区工作期间,当他了解到80多岁的高连荣老人,无儿无女,常年瘫痪在床;福利厂下岗职工何梅田和她的丈夫都身有残疾,没有收入来源时,立即通过丛西街道党工委,和这两户家庭结成了对子,经常给他们送去生活必需品和慰问金,使他们的生活有了保障。他还多方协调、几经周折,解决了学步桥小区几百户居民的供暖问题。

在王彦生的手机备忘录里,密密麻麻储存着孤寡老人的生日、给五保户送补贴的时间、生活困难党员情况、承诺给百姓办的实事等上百条提示信息。他说,这是一本民心帐,只有还清了帐,才不觉得亏欠,才活得踏实!

王彦生时常怀着深深的感恩之情,心系故土。参加工作后,无论是在县城还是外调到市里,他从来都是关心村里的发展比关心自家的事更操心、更关注。每次因工作原因回到家乡时,都是直奔村委会,与村干部商讨有关全村发展的一些事情。有时时间短,他连家也顾不上回。他家的房子很旧、很小,还是和堂弟两家共住,可他从来没有向村委张口,为自己的堂弟批个新宅基地。他更不会让家里人以他的名义给村里或乡里提任何要求。

尽管成年后就和父亲离开了山村,但每逢过年,他都要回村看看,为老年人送上食品,给生活困难的乡亲塞上慰问金。2009年正月初五再次回村时,他坚持走访了村里所有需要帮助的家庭,每户都悄悄留下

一、二百元。 王彦生就像一支蜡烛,燃烧了自己,温暖了他人!

王彦生工作生活过的地方,无论是涉县、曲周县还是丛台区,人们每每谈及他,都肃然起敬,赞不绝口。

低调做人 清廉从政

始终保持了共产党人的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王彦生为人低调、淡泊名利,一事当前总是为别人着想,为组织着想,为大局着想。在他的心中人品、官德比什么都重要,他在自己的博客中写到‚人活着要有个精气神儿,人生在世要追求的东西很多,但最先要具备的就应该是——精气神儿!‛

作为一名县级领导干部,在他心中只有责任、没有特权。在曲周任职期间,为了照顾身体不好的老父亲,他对外不声张,悄悄在县粮食局第二供应站租借了两间闲房安顿老人暂住,离开时自己付清了房费、水电费等全部费用。家人到曲周看望他时,他总是坚持让她们到大食堂自费就餐。

2005年,女儿王玉洁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取了省委组织部的选调生,被分配到一家街道办事处工作,他没有为女儿提供任何方便。直到2009年6月,王玉洁上班4年后,按照有关文件规定,才调到了丛台区纪委工作。而此时,王彦生已经离世4个月了!多年来,王彦生无论女儿结婚、老人去世、就医看病等任何个人的事情,都从不声张,从未给任何单位部门添过麻烦。2006年春节,趁着大年初一放假时间去北京看病时,他没有和单位任何人说,只是让女儿陪同,自费住在了一家靠电暖气供热的小旅馆。

王彦生总是把荣誉让给别人,把功绩留给组织,而从未因个人的事情,向组织上提过任何要求。2002年党委换届时,他担任曲周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县委推荐他担任副书记,他却主动提出把机会让给其他同志;2007年丛台区政协正职空缺,市里、区里准备推荐他任政协主席,但他主动向考察组提出:自己的身体状况不好,还是把机会让给其他同志吧。由于王彦生的一再谦让,他成为邯郸市在基层组织部长岗位上任职时间最长的一个,达11年之 久。

‚为人之道在于正,为官之道在于廉。‛这是王彦生的人生准则。王彦生对于困难群众特别慷慨,但自己生活却比较拮据。自己基本上没有储蓄,没有奢侈生活用品。他和妻子都是靠固定工资生活的,还要赡养老父亲和继母,供孩子上大学,加上林林总总救助贫困群众的开支,日子一度紧紧巴巴。他刚调到丛台区时,一家人租住在80平米的旧房子里。两年后,女儿大学毕业回来,才张罗买了一套90多平米的二手房。当时,还向亲戚朋友借了5万块钱。在得知自己的病情后,他怕自己万一还不了,便带着女儿上门一一认账。王彦生生活非常节俭,一件衣服一穿就是好几年,在外出差或加班时,基本是在路边的小摊小店吃碗面条。他远离灯红酒绿,从不涉足高档消费场所,也很少接受别人因私事所设的宴请。

他的突然离世,令许多熟知他的人难以接受,人们呼唤着他的名字,传诵着他的事迹……

中央组织部作出决定,追授王彦生同志‚全国优秀组织工作干部‛称号,中央组织部、省委组织部下发通知,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向王彦生同志学习。为贯彻落实好中央和省委精神,在全公司掀起学习宣传王彦生同志先进事迹的高潮,进一步推进全公司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深入开展,认真组织广大党员干部集中学习王彦生同志先进事迹。要把向王彦生同志学习活动与学习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认真做好向王彦生同志学习活动的组织领导。

第三篇:王彦生同志先进事迹学习材料

1.个人简介

王彦生,男,汉族,1959年11月生,1975年参加工作,1982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0年3月,任涉县县委组织部副部长;1998年1月起,先后任曲周县委常委、组织部长,邯郸市丛台区委常委、组织部长。2005年7月被确诊患脑部动脉瘤。患病期间,他仍恪尽职守,忘我工作。2009年2月4日,在赶赴丛台区政协会议开幕式时突然发病,不幸去世,年仅49岁。

作为一名组工干部,特别是在担任组织部长的十多年间,王彦生同志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党性坚强、品行端正,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清正廉洁、公道正派,多次被邯郸市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他以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实际行动,树立了新时期共产党员、组工干部和组织部门领导干部的良好形象。

2.先进事迹

出生于革命老区河北涉县一个小山村,曾在博客里自名“山生”。幼年艰辛,吃百家饭长大,他体悟到真诚的可贵,最懂得感恩。

在组工战线上工作的近20年,他襟怀坦荡、勤勉自持,用亲民获得爱戴,用求索破解疑难,用公道赢得尊重,身边的人都说,“王部长是有原则的好人”。经历与病魔抗争、与时间赛跑的四年,最终他还是撒手尘寰。带着依恋不舍,他别过了养育他的沃土,关爱他的家人,朝夕相处的同事。

他,用49岁短暂的生命历程,书写了自己的信条:把一切奉献给对家乡父老的炽爱、对党无限的忠诚。

2009年2月4日早上7点,正准备参加当日召开的区政协会议的中共邯郸市丛台区原区委常委、组织部长王彦生,就在起身上班的那一刹那,在自己家里的沙发前猝然倒下。无论妻子女儿怎么呼喊,他也无法再睁眼看看他深爱的家人、眷恋的故土,无法再为他热爱的组工事业工作一天、一小时、哪怕是一分钟„„

这位农民的儿子,优秀的党员,受到尊重和爱戴的组工干部在与病魔抗争了5年后,过早的离开了人间,年仅49岁。王彦生去世半年多了,每当家人、亲友、同事和受他帮助的农村和社区居民谈起他来,无不眼眶湿润,感慨不已。

早年经历教会他懂得心系百姓、勤勉自强,王彦生在博客里曾经这样写道:“我的童年是在亲人们的可怜声中度过的。父亲为了我一直未再娶,相依为命而又严厉的爱自不必说,亲人们给我的爱使我终生难忘,无以回报。他们造就了我的性格特征„„”

幼年丧母、家境贫寒的王彦生,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考上了中专,从山村出来的中专生转变为县城里的工人,后来在党组织的培养下,一步步走上领导干部岗位。熟悉他的人都知道,早年的农村生活经历和求学历程,使他总是以一颗感恩的心回报组织、回馈社会,用一种平和包容的态度处世为人。作为一名领导干部,王彦生对老百姓特别是农村百姓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在工作实践中特别重视到田间地头了解基层情况,体察百姓冷暖。每次到村走访调研,从不跟乡镇领导打招呼,不搞前呼后拥,经常是和司机两个人,轻车简从进村。他怕给基层添麻烦,很少在村里吃饭。曲周县依庄乡东路庄村是王彦生在曲周县工作期间的联系点。该村原党支部书记张德顺回忆到,有一次,王彦生来村调研工作,回去时天色已晚,在他一再恳求下,终于同意留下吃饭,但有“约法三章”:一不动酒,二不吃肉,三不准其他干部作陪。就这样,王彦生和司机二人破例在他家简简单单吃了一顿农家饭。

王彦生对生活困难的群众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总是主动伸出援助之手。尽管收入有限,家庭生活并不富裕,但王彦生每次下基层时都会带一些现金,给遇到的困难群众一些帮助。他在曲周东路庄村调研时,看到村民李守仁家生活十分困难,马上掏出一百块钱,给了孩子,让他交学费、买书本、嘱咐孩子好好学习。为了彻底解决李守仁家的贫困问题,他又与村干部一起研究,划给了李家一片荒地,扶持他种树苗,解决了李家的生活困难。李守仁每当谈起这些事时,总是热泪盈眶,感念不已。在党政干部眼里,作为组织部长的王彦生是一个区县里掌握人事变动的重要“人物”,一般百姓却很少弄得清楚“组织部长”是一个什么样的官。在他们老百姓眼里,王彦生就是一位慷慨大方、古道热肠的共产党员,真诚朴实、心系群众的好干部。

从念书上学开始,王彦生的勤勉都是身边的人公认的。不论是在他工作过的涉县、曲周县还是丛台区,在他的办公桌上、书柜里、床头上都堆满了书。既有政治、经济方面的,又有文学艺术方面的,他把业余时间大都用在了读书学习上。他常说“一定要多看书,学会积累、学会运用,只有将理论融入到实践中才能做好工作”。正是基于这样不断的积累,王彦生在工作环境发生改变或是遇到新问题时都能做出自己的判断,都能想出一些“新点子”来。

1998年,着眼于解决干部队伍能上难下、活力不足的问题,他亲自谋划修订了曲周县干部管理办法,提出了“无功就是过,有错就追究,末位遭淘汰”的崭新理念,在全县有效营造起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2000年,针对部分农村党员存在党性意识差,不作为、乱作为的突出问题,他提出开展处置农村“五不”党员的工作措施,对此作法先后刊发并在全省予以推广。2002年,立足于规范干部初始提名权,他主持制定了干部职位空缺预告制度,并提请县委开展了曲周历史上首次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调任丛台区组织部长后,王彦生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倡导该区开展了 “领导联社区、部门帮社区、干部驻社区”为主要内容的“联帮驻”活动,从2004年到2006年,全区共筹措资金2000多万元用于硬件建设,79个社区的办公条件全部得到了更新和改善。帮扶干部和帮扶部门累计为群众办好事、实事1800多件,更加密切了干群关系。

谈到王彦生的学习精神,他的前同事、时任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张俊兴回忆到:王彦生读书十分广泛,政治、经济、哲学、历史、小说都有涉猎,而且电脑操作熟练,网上办公轻车熟路。“一定要多看书,学会积累、学会运用,只有将理论融入到实践才是工作。”王彦生常常这样告诫部里的同志。

十几年组织工作经验使他知人善任、坚持原则

多年的工作经验,使得王彦生懂得作为一个组织部长,首要的责任就是选好人用好人。王彦生曾在日记中这样写道:用什么人是个导向,不用什么人也是个导向。用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人在社会上就会多起来,不用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人在社会上就会少下去。

为了培树起风清气正的用人导向,王彦生总结归纳出干部工作的“四对”原则:“对千里马型干部不亏待,让开拓者无忧;对老黄牛型干部不忽视,让实干者无悔;对包青天型干部不挑剔,让公正者无畏;对智囊团型干部不嫉妒,让谏言者无虑”,并在实践中严格执行。

王彦生从担任涉县组织部副部长开始,就十分注重注意选贤任能。原涉县县委组织部干部、现任县党校支部书记付岩伟回忆起自己被破格提拔的经历至今记忆犹新。当时,按论资排辈、先来后到的“潜规则”,研究室主任绝对轮不上他,但主管研究室和组织科的王彦生,还是将他这个没有副股级任职经历的新手扶上了研究室主任的位置。“在和他一起工作的7年时间里,我也从未听说过哪个同志因为工作岗位安排问题对他有意见,他刚直不阿,按原则办事的作风得到了周围同志的一致认可” 付岩伟在接受采访时谈到。

后来,他在曲周县、丛台区担任组织部长的近11年里,他一直保持着知人善任的敏锐目光和力倡公道正派的用人风气。2004年,当时的联东街道办事处原班子内部矛盾较多,各项工作受到严重影响,王彦生及时向区委建议,果断地将原党政一把手全部调离,将时任丛东街道办事处主任的刘兴国调任联东街道党工委书记,把扭转工作局面的重任交给了他。刘兴国到任后身先士卒深入一线团结带领干部群众苦干实干,使该街道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各项工作在全区名列前茅,得到全区上下的一致好评。

回忆起这段往事,刘兴国感慨颇深,“当时我心情很矛盾,既感激于组织和领导的信任,又惶恐于不可预知的挑战,犹豫徘徊间,是王部长的一番语重心长的谈话打消了我的顾虑,王部长说“任人唯贤,不仅仅是选贤举能,而是要把合适的人放在能够发挥最大潜能的合适位置。作为一名领导干部,一个领导班子,只要能以宽广的胸襟去面对困难,不谋私利,不争权力,就能获得最大的拥护和支持„„”。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许多经王彦生建议提拔的干部,都在自己的新岗位上做出了成绩,但是当这些干部向王彦生表示感谢时,王彦生总是说,不辜负组织信任做好本职工作,就是对他最好的感谢。王彦生平时很注意廉洁自律,他的“请客不到、送礼不收”是出了名的。在他看来,受了别人的恩惠,哪怕是一顿饭、一盒烟,自己的公正就无法保持下去。

2005年夏天,王彦生常常感到一阵阵的头疼。在市医院查不出咋回事,7月,在家人的坚持下,妻子女儿陪他到了北京天坛医院。结果让人震惊:王彦生患了脑部左侧基底动脉梭形瘤。医生介绍说,这就像在脑子里安了一颗定时炸弹,着急、劳累、生气、血压升高,都有可能引爆,瞬间夺去生命。由于王彦生的动脉瘤恰好长在脑基底大动脉上,如果做手术,不仅费用昂贵,而且风险特别大,很有可能留下后遗症或下不了手术台。

该怎么办?王彦生的心第一次失去了一贯的镇定从容。正当壮年,党和人民把自己从一个山里娃娃培养成为一名组织部长,正是该报恩的时候,却发生了这样的事。王彦生似乎一夜之间苍老了很多,他四处搜索、上网查找各种手术相关的信息:成功病例、预后、手术费用„„但并发症、死亡等字眼灼烧着他的心,家人忧伤的眼神和背地的啜泣更让他辗转反侧、彻夜难眠。

怎么办?刚刚确定的加强执政能力的调研课题如何开展?年轻后备干部怎么样培养教育?自己帮扶的香椿园社区残疾夫妻何美田、任志正今后怎么解决生活来源?王彦生有太多太多的事情放不下,割不断。

怎么办?王彦生心里还有太多太多的牵挂:涉县老家白发苍苍的老父亲还每天坐在门口,遥望远方,盼着儿子逢年过节回家看看;劳累半生的妻子还有太多的话要和他唠叨,自己退休后带她去旅游、尝尝坐飞机滋味的诺言还没有兑现;豆蔻年华的女儿还在读书,懵懵懂懂的孩子啊,以后人生的路该怎么走,眼巴巴指望他的指点„„

怎么办?在王彦生的博客里,记者真切感受到了他当时的挣扎:“我想还是不做了吧,据说得花

二、三十万元!即使手术成功,也恐怕不能像正常人那样工作,何以报答?现在除了偶有头晕,没别的不好感觉,说不定还能好好做几年事情„„”

抉择之后,王彦生又恢复了往日山一样的淡定从容。不到两个礼拜,他又去上班了。在单位,他像没事人似的工作。只是妻子知道,下班后一回到家,他不再像原来那样有说有笑,而是常常累得躺在床上不想说话。

家人心疼他,劝他别上班了,或者换个轻闲的部门。妻子还建议他回大山环抱的涉县老家好好静养。丛台区委也对他的病高度关注,表示可以在工作安排上尽量给予照顾。王彦生却一一谢绝了。他向时任区委书记贾宝仓坦露心扉:“现在看来,病情的结果已经无法改变了。让我把有限的时间为党多做些事情吧,这样心里坦然些。”

正是怀着这种对党的忠诚和坚定的信念,他以常人都难以企及的精力和热情,投入到忘我工作中,直到生命最后一刻。

2008年奥运安保期间,只要是值班,他都坚持24小时在岗在位,头痛得实在厉害,就用椅背顶着缓解一下,硬是没请一天病假。记者翻阅他案头的工作日志时,看到一页这样的记载:“7月30日,星期三,雨。头痛半个月了,一天没休息,我要坚持!”坚持、坚持,王彦生就是这样以只争朝夕的精神,为党的事业燃烧着生命中最后的光和热。

同年10月,丛台区选派50名年轻干部赴清华大学进行培训,王彦生亲自带队前往,虽然几次往返于医院和学校之间,却从未耽误过课程。

从2008年底到今年初,丛台区街道社区两委开始换届。他扎在社区换届工作的第一线,大到选举方案、会议议程,小到会场的布置、选票的印制,一一过问。有一次,妻子晚上偷偷关了他手机,想让他睡个安稳觉,发现后被他批了一通。

2009年2月4日,丛台区政协会议开幕当天,为筹备大会连续忙碌多天的王彦生头痛难忍。妻子看到他脸色难看,就劝说道:“如果你感觉不舒服,就别去开会了,跟领导请个假,在家歇一天吧。”

“那怎么行,‘两会’一年只开这么一次,我怎么能不去?”

妻子拗不过他,把早饭端来。他草草吃了两口正准备起身,突然“呀”的一声,捂住了头。接着,便轰然倒地,再没醒来„„

王彦生去世的消息传来,丛台区八届人大二次会议代表无不落泪,他们联名提议,在全区学习宣传王彦生同志事迹。

共过事、没有共过事的人们纷纷赶来,向他的家人慰问。一名副厅级干部执意拿出1000元丧金。他说:“我和彦生同志不熟悉,但我敬佩他的官德!”

2009年2月6日,是王彦生遗体告别日。外面彤云密布,阴风呼啸。殡仪馆内挽幛如云,花圈似海!千余名干部群众自发从四面赶来,人们扼腕叹息,洒泪送别这位受人敬仰的部长。

一位当地的书法家得知噩耗后挥泪疾书:“彦俊长辞丛台垂首祭英烈,生为人杰滏河洒泪送忠魂”。

第四篇:向王彦生同志学习-王彦生先进事迹学习心得(范文模版)

向王彦生同志学习

又一名平凡而伟大的共产党员离我们而去,而他留下了足以感动和鼓舞全国人民的先进事迹。他是一位焦裕禄式的好干部,他被誉为太行之子,燕赵之魂,他用自己短暂的一生兢兢业业,呕心沥血,诠释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崇高职责。王彦生,这个名字已经载入了共和国的史册,深深烙进了人民群众的心里。人民不会忘记,这个党员干部的所作所为已经完美的无可挑剔;人民不会忘记,这个在生命尽头却更加努力为群众奉献的

听了王彦生同志的事迹,我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虽然没有什么惊天壮举,也不是丰功伟绩,但这20年来始终坚持以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严格要求自己,清正廉洁,淡泊名利,兢兢业业,甘为人梯,尤其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毅然放弃生的希望,更加忘我的投身到人民的事业中去,这是在用自己的生命谱写忠诚的赞歌。我要向王彦生同志学习。

一要学习王彦生同志鞠躬尽瘁、忠诚对党的精神。“我从小失去母亲,没有得到过母爱的温暖,但我得到了党的关怀,在学习工作中每前进一步、每取得一点成绩,都浸透着党的关爱,没有党的教育就不会有我的今天,为此,我将不惜以自己的生命捍卫党的事业„„”这是王彦生入党志愿书上的真挚语言。他用短暂的一生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承诺,同时也树立了新时期共产党员、组工干部的良好形象。王彦生同志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他讲大局,讲政治,讲奉献,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摆在首位。我认为,对党的忠诚并不是停留在口头上的,最终要看行动,看实效。一方面是在大是大非面前是否能够谨守共产党员的本分,作出正确的决断;另一方面是在平时能否时时处处为党的事业着想,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绝不为了个人利益而做有损党和国家的事。

二要学习王彦生同志把服务群众作为第一任务。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必须对党无限忠诚,我们的党是人民的党,共产党是鱼人民是水,所以为人民群众服务是我们的第一任务。王彦生同志牢记党的宗旨,把人民群众的事当成最重要的事。帮助群众的工作他总是尽力去做,对于孤寡老人和五保户他给与无微不至的关怀。我们学习王彦生同志也要做到想民之所想,帮民之所需,解民之所难。首先要有一颗善于发现的心,及时了解群众最需要什么帮助。其次是要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发自内心的想把群众的事办好。

三要学习王彦生同志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平凡人的伟大之处便在于可以把平凡做到无微不至,持之以恒。王彦生同志做到了这一点。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的本职工作就是教好学生。可以说教书是个良心活。当教师要耐得住寂寞。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在讲台上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离不开平时的积累、备课。准备的充分,教学效果就会比较好,学生学到的知识就更多。作为一个党员教师,应该有王彦生同志的那种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的精神,将所有事情都力争做到最好,做到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心。

王彦生同志的英年早逝对于党的事业是一大憾事,但是他的精神得到了传承。大家在学习这种精神的同时已经把他永远留在了我们心里。以后再我们的骨子里将会有那么一种可贵的精神,他平凡而伟大,指引着我们每个人做好本职工作,忠诚于党的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种精神叫王彦生精神。

第五篇:王彦生先进事迹

《王彦生先进事迹》读后感

张国岽

通过报道、网路学习了解了曲周县委常委组织部长王彦生同志先进事迹,从中发现,王彦生同志并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轰轰烈烈的大事,他只是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了一个共产党的领导干部应做的事情。但是,正是从这些小事上,更加反映出一个共产党员必备的优秀品质;一名共产党员必须具备“扎根农村、奉献青春、勇于挑战、艰苦奋斗”的精神。

我个人认为,王彦生的“四种精神”很值得我们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特别是组工干部认真学习。

一是信念坚定、清正廉洁的忠诚精神。王彦生同志作为一名组工干部,特别是在担任组织部长的十多年时间里,坚持原则、坚持党性、勤政廉洁、公道正派,多次被市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称号,树立了新时期共产党员、组工干部和组织部门领导干部的良好形象。

二是心系群众、为民谋利的公仆精神。王彦生同志始终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竭尽全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在抢险救灾中,有他奋勇的脚步;在社区村落里,有他忙碌的身影;在赈灾捐款箱前,有他慷慨的解囊。

三是鞠躬尽瘁、恪尽职守的奉献精神。王彦生同志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了无限的工作之中,直至生命最后一刻。49年的时间不算太长,但在这有限的时间内,他以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对人民群众的满怀深情。

四是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的敬业精神。王彦生同志兢兢业业,脚踏实地,从最平常的事、最平凡的事做起。工作上不畏艰苦、勇挑重担,生活上不怕吃苦、不贪图享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示了一个共产党人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的高尚情操

学习王彦生精神落实到促进基层党建工作改革创新上。认真研究和探索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坚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不断创新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内容,强化活动效果。尤其是推动工作方式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由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由单一性向多样性转变。在推出富有特色活动载体的同时,注意把党建工作的内容与形式有机统一起来,使党建工作由虚变实、由软变硬。对基层党建工作制度开展好“废、改、立”工作,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适应基层党建工作需要的制度体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切实加强对基层党建工作的宣传,创新宣传方式,做到态势连贯、重点突出、声势强劲,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营造良好氛围。

上一篇:物业仓管员工作总结下一篇:我与社会教案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