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情绪智力范文

2022-05-29

第一篇:领导情绪智力范文

情绪智力辨析

【英文标题】On Emotional IntelligenceXIAO Jing-ning(School of Humanities,Wuhan University,Wuhan 430072,Hubei,China)XIAO Jing-ning(1934-),female,Professor,School of Humanities,Wuhan University,majoring in brian science,epistemology,and scientific methodology. 【 作

者 】肖静宁

【作者简介】肖静宁(1934-),女,湖南衡阳人,武汉大学人文科学学院哲学系教授,主要从事脑科学与认识论、科学方法论研究。 武汉大学 人文科学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内容提要】“情绪智力”是人类对自身精神世界的认识的新突破;它弥补了传统智力概念的局限,否定了长期以来流行的智力评估的绝对权威。神经科学的最新进展表明,情绪智力是右脑的非逻辑智慧。这一认识提示我们,情绪智力与传统智力的互补性是揭示成功奥秘的关键。

【英文摘要】The concept of emotional intelligence is a great break in human cognition of psychical world;it complements the traditional concept of intelligence,and redresses the prevailing evaluation of intelligence.Emotional intelligence is a non-logical wisdom of right brain from the viewpoint of late neuroscience.This reveals that the complementarily between the traditional concept of intelligence and the concept of emotional intelligence is a key to the mystery of success. 【关 键 词】情绪智力/智商/右脑革命/互补性/成功emotional intelligence/intelligence quotient/right-brain revolution/complementarity/success 【 正

文 】

[中图分类号]B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374(2001)02-0133-08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个心理学的新概念——“情绪智力”在美国悄然兴起,并以更为通俗的“情绪智商”术语迅速扩展到涵盖面极广的人才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中,成为一个国际性的热门话题,近年来在我国也受到普遍的关注。情绪智力冲破传统智力概念的桎梏,首次明确地把与情绪、情感的认识、调控相关的能力纳入智力的范畴,是极富创见的,可以说是对传统智力概念的观念性革新。本文拟对这种革新的产生依据与理论来源作一较为深入的分析,以有利于进一步认识情绪智力的意义,发挥其积极作用,开创自己的成功人生,促进社会文明。

一、从智商的绝对权威到对人的整体成就的重视

人类历来重视智慧,20世纪初问世的智商(Intelligence Quotient缩写为IQ)一直作为测量与衡量一个人的智力(Intelligence)的指标,筛选人才的基准,已流行了近百年,应用十分普遍。在西方,几乎没有一个人在他的一生中能够回避这类测验。但是在这极其持久、广泛、庞大的各类智力测验的研究与应用中,心理学家对于什么是智力的问题并未得到令人满意的回答,对于智商在多大程度上预测一个人的未来成功深感困惑。大量事实表明,高智商者不一定就踏上了成功的坦途,而智力商数平平者也不乏卓越超群的成功者。于是,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对智商的权威性提出了质疑与挑战。

众所周知,传统的智力测验代表的只是一个人的言语能力、数学逻辑能力,这对于一个人的成就显然是非常必要的,但决不是惟一的和充分的。从整体的人生成就来看,在传统的智力之外,显然还有一些与成功的关系更为密切的东西被忽略了。心理学家通过对人的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和智慧能力的长期探索,以找回被排除在智力因素以外的东西,最终导致心理学新概念的产生。

(一)情绪智力的孕育与萌发

在对传统智力概念的挑战中,首先要提到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加特纳的“多元智能的研究”[1](第43页)。他在80年代初推行了一套儿童多元教育计划,尖锐地批评了他称之为“IQ思维模式”的单一性和一成不变的弊端,并大声疾呼:现在,已到了从更广阔的范围来探讨智能这个问题的时候了!1983年,他在《心智的构造》一书中明确指出,人的智慧和能力是多种多样的,至少归为七大类:即语言与数学这两种标准的学业能力;空间认知能力;运动才华;音乐天赋;最后两种他称为“个人智能(亦译人格智能)”的同体两面,一面是人际关系能力,另一面是所谓“内心的”自我审视能力[1](第42页)。人格智能与一个人的为人处世密切相关,能把握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自我调谐,才能认知他人的情绪、动机、愿望,并作出适当的反应,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他认为教育对孩子的惟一任务是帮助他们发挥自身的潜能,步入适合他们发展的领域,并获得对成就的满足感,而今天的教育大大迷失了这个方向。通过对人的整体成就所需能力的全面考察,他合理地指出,成功的道路有千万条,导致成功的能力也是多种多样的。可见,加特纳的智能多元化理论,特别是其人格智能理论,孕育着智力结构的革命性变革,萌发着情绪智力的光辉思想。

(二)情绪智力理论基础的奠定

美国心理学家塞洛维和梅耶接过加特纳的智能多元化理论,创造性地发挥了人格智能的基本思想,于1990年发明了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这一术语(亦译情感智力)[2](第6版),用以描述诸如对自己、对他人情绪的评价、表达和控制的能力,明确地把情绪、情感能力纳入智力的范畴,提到智力的高度,这一创见开创了情绪智力研究的新局面,迎来了心理学研究的新突破。他们二人对情绪智力的贡献不尽相同。塞洛维从5个方面对情绪智力所包含的综合能力作了阐述:1.认识自身情绪的能力,是情绪智力的核心所在,即具有理解自我及心理直觉感知的基本能力。这正是精神分析学家称之为的“专注的自我”。2.管理与控制自身情绪的能力。以上述认识为基础,对自身的情绪进行妥善的管理与调控,使其有效地适应各种变化的情况。3.自我激励的能力。指不断为自己树立目标的自身动机和使其情感专注的能力。4.认识他人情绪的能力。指对他人的情绪感受进行理解与感知的情感归向。5.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指具有与他人交往的才能,这是一种特殊的情感才能或艺术。梅耶发现人们注意和处理自己情绪的风格各异,可分为三大类型[1](第51页):自我觉知型,以对自己情绪的清晰认知为其人格特征,是能有效地管理自己情绪的积极型;沉溺型,自我沉溺于恶劣情绪反复中既不认知又无力自拔,也称为盲目型;认可型,能认知自己情绪的变化,但缺乏对不良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是一种消极的人格类型。必须指出的是,以上5种能力是紧密相连的综合能力,前3项在于认识与管理自身的情绪,第4项是体察他人的情绪,第5项是在知己知彼的共感情绪状态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互动。可见,塞洛维、梅耶不仅首次倡导了情绪智力这个重要的新概念,还以对其5大方面及3大类型的阐述奠定了情绪智力学说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情绪智力》一书问世的轰动与情绪智商的普及

情绪智力这个心理学的新概念进入美国人的日常交谈并到处都有用武之地,应归功于戈尔曼《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一书的出版。戈尔曼是《纽约时报》科学专栏作者、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具有使外行读者也能理解最深奥的科学理论的天赋。他在该书封面上宣称[3]:他的目的是重新定义对变得聪明来说有意义的东西。1995年,《情绪智力》一问世就以极大的魅力轰动全美,经久不衰地遥居畅销书榜首,很快被译成多种文字,情绪智力随之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热门话题。

戈尔曼的《情绪智力》一书站在时代的高度,针对美国社会、特别是青少年面临的危机四伏的尖锐的情绪健康问题,大声疾呼提高情绪智力乃是当务之急,给学校、家庭、社会的青少年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向。不仅如此,情绪智力也引起了企业界及社会各界的极大兴趣,给管理科学提供了全新的理论框架与启示。该书充分利用神经科学新近对情绪研究的进展,并综合了10年来心理学、教育学不同研究的成果,使情绪智力理论更加完善。戈尔曼这个“把情感置于智力之前的人”[4]声称多少年为我们所走的评估智力之路是一条错误的道路,情绪智力正是对错误道路的否定,通过把情感和智力联系在一起考察,发现情绪的变化和行为的表现体现了一个人智慧的高低。提高情绪智力,应用情绪智力,将把渴望成功的人们引向真正的成功之路。

这是一本别开生面的书,全书以丰富而生动的事例充分展示了人的情感世界,并对其内在特征与人的智力以及与人的生存能力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概括。该书在前言中指出:“本书将引导读者作一次心灵之旅,以科学的眼光探究情感,更深刻地理解我们自身及我们所处世界的种种难解之谜。在旅途的终点将使读者认识到怎样把智慧溶进情感,明白情感与智慧结合的意义何在”[1](第4页)。戈尔曼就这样拉开了心灵之旅的序幕,并分5站为整个旅程指点迷津。1.戈尔曼引用神经科学的情绪结构研究的新发现,从科学上阐释情感冲动何以会冲昏头脑、压倒理性、使人迷失正常的社会行为方向之类的人生困惑。2.戈尔曼依据先行者“人格智能”的理论框架,阐述情绪智力理论的全貌、情绪智力与智力的区分,认为情绪智力对于一个人的人格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其最根本之点是自我认知,并发展到对他人的认知,也就是共感能力,它是人际交往能力的基础,能左右人生的成功,这一站是全书的重要部分。3.戈尔曼论述与列举了情绪智力理论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4.戈尔曼认为幼年和青少年时代是情绪智力形成的关键时期。5.戈尔曼进一步提出情绪智力的教育原则与方法,如开设“社会能力开发”等课程。

总之,戈尔曼的《情绪智力》一书产生如此强烈的反响决不是偶然的,书中的真知灼见牵动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值得认真研究。尚需提及的是,戈尔曼的书通篇没有一个地方提到情绪智商这个词,但它却以始料不及的方式迅速而广泛地传播开来。这是由于美国《时代》杂志以十分醒目的“情绪智商”(也称情感智商、情绪商数、情商;Emotional Quotient,缩写为EQ)术语介绍与推荐戈尔曼的书,该词虽然不很科学,但由于智商、情商,IQ、EQ有着直观的联系,更通俗易懂,被大众所接受,也就为情绪智力的普及起到推波逐浪的作用,一些译本与评介文章征得戈尔曼本人的同意也在使用家喻户晓的情绪智商一词。至于EQ如何评判与测定,是一个十分困难的问题,经过大量研究,目前已能对其若干成份如移情能力、自我恢复力进行测定。戈尔曼认为目前尚没有可称为情绪智商的量表的纸笔测验。

二、从右脑革命看情绪智力的合理性

以上追述了情绪智力产生的轨迹,事实上,情绪智力与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右脑革命”(Rrghtbrain revolution)有着某种内在的联系,探讨这种联系,有助于增进对于情绪智力合理性的认识。笔者曾对右脑革命作了专题论述[5],在此仅择要说明。

(一)右脑革命及其科学前提

右脑革命这一新概念是建立在神经科学划时代新突破的坚实基础之上的。众所周知,大脑由左右两半球组成,但人们对大脑结构的“两院制”一直迷惑不解。自从1861年发现语言功能定位在左半球,随之建立了左脑是优势半球的牢固的传统观念,统治了一个多世纪。随着20世纪中期计算机的兴起和迅猛发展,左脑的功能更是大大地延伸了,以至人们完全忘记了右脑,似乎生活在一个“左脑社会”中。198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美国科学家斯佩里关于“裂脑人”的研究终于揭开了大脑两半球功能专门化的崭新图景,首次发现右半球有许多不同于左半球的高级功能,修正了一个多世纪以来关于优势半球的传统观念。

右脑功能的发现,对大脑结构的“两院制”有了合理的解释。原来,大脑左右两半球犹如两套信息加工系统,分工明确,各有优势,紧密合作,相互协调。一般说来,左半球长于语言功能、逻辑分析、数学运算、推理思维,即侧重于抽象思维;右半球长于非语言、非逻辑的空间关系,知觉辨认,情绪直觉,艺术想象,即侧重于形象思维。大脑两半球功能专门化的新概念实际上蕴藏着右脑革命的思想。1983年,美国学者、实业家、发明家布莱克斯利出版的《右脑与创造》对“右脑革命”作了淋漓尽致的论述,向忽视右脑功能的单一心理模式发动了真正的挑战。他所指的右脑革命首先是“教育上的右脑革命”[6](第43页),进而指激发人的创造潜能的思维方式的革命。必须提出,右脑革命并非排斥左脑的功能,因为“人类的最高成就都是由于共同使用了大脑两半球完备的力量”[6](第60页)。

(二)殊途同归的右脑革命与情绪智力

情绪智力与右脑革命是通过不同的研究背景提出的。两者在时间上相近,从宗旨与内容上看都不约而同地落实到对人生成就与创造潜能的重视,摒弃了片面强调左脑的语言逻辑的绝对优势以及代表这种优势的智商测定的绝对权威,并极力找回排斥在其以外的至关重要的东西。虽然尚未看到情绪智力与右脑革命的倡导者之间的探讨与交流,但研究人类自身的学科之间的渗透与影响却是不可避免的,有时起到殊途同归的效果。就右脑革命与情绪智力的科学背景而言,两者均札根于神经科学的沃土之中,与神经科学不同领域的进展密切相关。是戈尔曼使心理科学王国中情绪这片未开垦的处女地不断呈现出新的图景。他在回答“为何现在来探讨这个问题”[1](第3页)时,认为神经科学的大量文献已将这个问题提上日程。他特别推崇神经科学家约瑟夫·勒杜的创造性工作,“他第一个发现了杏仁核在情绪中的关键作用”,“杏仁核与新皮层的相互作用乃情绪智力的核心。”戈尔曼依此对情绪活动、情绪爆发、理性与情感调谐等一系列情绪智力问题作了令人信服的发挥。再就心理学忽视情感方面而言,两位倡导者的观点也是惊人的相似,戈尔曼批评20世纪60年代末的“认知革命”只关注大脑冷冰冰的信息加工,情感被排斥在外,“好像智慧中容不了情感”[1](第45页)。布莱克斯利在痛惜人类大量潜能被耗费了时,尖锐地指出“原因就是把人的头脑只看成单侧的,人们的非语言的思维、知识和情感是极其有效的,但却很少得到珍视”[6](中译本序言)。为此,他不得不矫枉过正地倡导右脑革命以发挥双脑功能。无独有偶,戈尔曼在论述“我们的两个头脑”时指出:“每个人不但有一个情感的大脑,还有一个理智的大脑,我们每一个观念,一个思维,一个感受,都是两者共同运作的结果[1](第14页)。

右脑革命使人们对自身智力的看法从左脑惟我独尊中解放出来,日益认识到诸如无意识心理、情绪直觉、灵感顿悟、意会想象都是右脑功能的体现,是一种发挥创造潜能取得人生成就的至关重要的非语言、非逻辑的智慧,上述的情绪智力的五种能力,无不与此息息相关。可以有理由地认为情绪智力属于右脑非逻辑智慧的范畴[7],它从一个侧面使人们对右脑非逻辑的智慧的认识具体化了,也为情绪智力的合理性增添了新的证据。无独有偶,布莱克斯利与戈尔曼的权威著作中都有“无意识心理”及“探索无意识”的章及节。戈尔曼还利用了两半球功能专门化的成果,指出:“通常,右利者处理消极情绪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的右半球,而负责语言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的左半球”[1](第84页)。真是一语道破了情绪智力与右脑的关系。

有意思的是,右脑革命倡导者批评教育越来越不顾右脑的非语言的思维能力,培养大批“左脑型的人”,大学生的在校成绩与日后工作的独创性相关性很低甚至不相干。情绪智力的倡导者尖锐地指出,一些高智商者甚至尖子学生事业无成,天才夭折,流星殒落,是由于缺乏助你成功的情绪智商所包含的种种社会能力,干扰、阻碍了智力的发挥。可见,开发右脑的创造潜能与提高情绪智商的目标是一致的,是教育学、心理学、人才学、管理学的共同任务。

三、情绪智力在成功中的作用

有公式指出:成功的人生=机会+能力[8](第4页)。这里暂不涉及机会问题,有人把能力概括为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包括情绪、性格、动机、兴趣、意志等多种心理品质,但归根到底都带有不同的情绪色彩,与情绪感受、情绪反应和情绪状态相伴随,属于广义的情绪范畴。以上讨论的情绪智力既超越了“IQ决定一切”的传统观念,又超越了“非智力”的局限,把排斥在“智力”之外的与成功密切相关的对情绪的感知、表达、调控等等能力纳入智力的范畴,这不仅对于智力概念的重建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对于如何才能塑造出成功的人生具有极为现实的意义。为了真正懂得情绪智力在成功中的作用,有必要进一步具体地理解情绪智力的内涵,即情绪智力的功能和核心以及与传统智力(IQ)的互补关系。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主要根据戈尔曼在《情绪智力》一书中阐发的深刻见地作一些分析讨论。

(一)“中介能力”——情绪智力的根本功能

戈尔曼通过对情感能力的考察认为,它是比学校传统测量的智力更为重要的智力。他在他的《情绪智力》一书的日文版译本的序言[9](第34页)中写道:“自我情感的认知和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也是智能的一部分,而且是最终左右人生方向的重要智能”。有的学者把戈尔曼所说的这种“左右人生方向”的情绪智力称作是一种“与智商同样重要的一个人能力指示器”[4]。这是很有道理的。对此,我们可以通过观察4岁儿童对待“马什马洛”糖果的方式的著名实验得到说明[3]。这是一项温和的实验,研究人员对孩子们说,你们现在就能拿一颗糖,如果一直不拿等我办完事回来,就能得两颗糖,接着,他离开了。结果是这样的,一些儿童马上抓了一颗,有的等了几分钟也拿了一颗;另一些儿童决定等待,他们自己暗自唱歌,自己玩,甚至闭目养神,好不容易等研究者回来才得到糖果。这对4岁小孩来讲,确实是一种不小的精神考验,经历了冲动与克制、即刻满足与推迟满足的反复较量。经过追踪调查,到孩子们长大上高中时,引人注目的事发生了。当初看到糖果的诱惑就迫不及待者可能变得孤独,经不起挫折,耐心较差;而推迟糖果满足者能较好适应环境,更大胆,更自信和更可信赖,两者的学习能力倾向测验也有明显的差异。可见,情感状态的差异深深影响着人们的未来。

关于情绪智力在个人人生中的这种非同一般的作用,戈尔曼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在我们扩展的智力或智慧概念中,情感乃生存能力之关键”[1](第5页)。因为情绪智力归根到底指的是人在面对干扰、困境和压抑情景的时候,所具有的承受能力、应变能力和驾驭情绪的能力。虽然我们目前尚不能确切断定它的差异如何影响人生历程,但现有资料足以表明其强有力的甚至于主宰个人命运的作用。情绪智力高者能清醒了解与把握自己的情绪,敏锐地感受并有效地反馈他人的情绪变化,维系良好的人际交往,那么他就在生活的各个层面均占有优势,取得自身生存发展的丰硕成果。反之,情绪智力低者,由于情绪因素干扰阻碍本身智慧能力的发挥,经不起挫折失败,孤僻固执,搞不好人际关系,百事不顺,处处碰壁,何谈成功。由于可见,情绪智力是一种不同于学术能力的社会能力,它对于个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成败得失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那么,情绪智力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作用呢?这就涉及情绪智力本身的最根本的功能是什么这样一个问题了。戈尔曼对此作了独到的说明:“情感潜能可说是一种‘中介能力’,决定了我们怎样才能充分而又完美地发挥我们所拥有的各种能力,包括我们的天赋智力”[1](第40页)。这就是说,对于情感或情绪的感知、表达和调控的能力,即情绪智力在我们所拥有的各式各样的全部能力中起着一种至关重要的“中介”或“媒介”的作用,一切能力都要通过它这个“中介”而起作用,一种能力是不是要发挥、怎样发挥、发挥到什么程度才是恰当和完满的,凡此种种都为它这个“中介”所制约。由于这样一种根本性的“中介”功能,情绪智力对我们的影响无所不在,它涉及我们能力的方方面面,具有“统揽全局的”性质,从而决定着我们的人生成就。美国有的心理学家认为,智商在个人的成功中所起的作用仅占20%[2]。这是对上千名IQ在130以上的智力超常儿童作了长达30年的跟踪观察得出的令人惊异的发现。表明个人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更多的不是由IQ决定的,而是过去智商测定没有考虑进去的、现在称为情绪智力的那部分能力,加上环境与机遇占了80%的高比例,而适应环境、把握机遇则是情绪智力的特殊能力表现。可见,情绪智力的确可以看做是个人能力的指示器,是助你成功的最突出的因素。

(二)“自我觉知”——情绪智力的核心

如前所述,情绪智力理论的奠基者萨洛维提出了情绪智力的5个方面。戈尔曼的《情绪智力》一书从多种视角详尽地、生动地阐述了情绪智力理论。有学者指出,“在戈尔曼的分析中,自我意识或许是最关键的能力,因为这种能力使我们能进行某种自我控制”[3]。这一观点抓住了该理论最重要的内涵,是理解情绪智力怎样助你成功的出发点。对自我意识或自我认知、自我觉知这种最关键的能力,戈尔曼在他的著作中作了清晰的阐明。他在继承萨洛维、梅耶对情绪智力的贡献时,非常清楚地刻画出“自我觉知”这条主线,他指出:“自我觉知——当某种情绪刚一出现时便能察觉——乃情绪智力的核心”[1](第47页)。因为,一个人能时时刻刻监察情绪的变化,是自我理解和心理领悟力的基础,没有能力认识自己的真实情绪,就只好听任情绪的摆布,谈不上情绪控制,只有在自我的情绪认识和把握的基础上才能发挥情绪智力中的其他能力,如识别他人的情绪,处理好人际关系,更准确地决策自己的事业与生活,指导自己的成功人生。为了强调自我觉知,戈尔曼借用苏格拉底的名言“认识你自己”作为整整一章的标题,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这一主题,从各个角度反复指出情绪觉知是情绪能力最根本的基础,否则就不可能有情绪的控制乃至其他能力的发展。此外,戈尔曼还对自我觉知需要大脑皮层语言区的激活以及自我觉知与无意识心理的关系作了科学阐明,并强调自我觉知的情感教育要从幼儿开始。下面,我们再从两个层次对自我觉知的意义与作用加以讨论:

首先,从个人本身来看,能对自己的情绪进行自我认知,自我感受,自我评价,自我判断,自我识别,自我激励,这是一种很高的智力或能力,在此基础上,才能对情绪变化明晰地把握、妥善地调节、有效地控制,尽快摆脱消极因素的干扰,不怕挫折,远离冲动,具有良好的自制力与自信心。这样的人贵在有自知之明,能依据自身的条件选择自己的目标,并坚定不移地为实现自己的目标牺牲即时的某些满足。这样的人也就具备了成功者的优势。当然,自我控制不是一味压制情绪,而是做亚里士多德所认为的“意志的难事”[3],即任何人都能变是愤怒,这是很容易的。但是,在适当的时间怀着适当的目的以适当的方式对适当的人表示愤怒,这就不容易了。“周总理的外交风云”充分显示了他“愤怒”中的高超的情绪智力。

其次,从人际互动来看,主体的自我觉知主要是关于人我关系的认识,通过自我认知推己及彼,才能正确认识和理解他人的情绪,在这种良好的共感能力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为成功带来如虎添翼般的效力。人际交往是一门艺术,人们之间的情感交流90%左右是通过非语言的微妙的方式进行的[10]。能否敏锐地捕捉非语言信息,甚至关系着管理者的成败。当今世界已进入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网络时代,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各种问题层出不穷,社会竞争异常激烈,人们面对的心理压力与情绪危机日益突出,面临的人际关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复杂,范围更广泛,而且让你无法回避与绕过。从正反两方面来看,在格外强调合作精神、团体精神的今天,人际沟通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情绪智力高者能够面对复杂的局面保持敏锐的自我觉知感,清醒地判断自己在社会上的角色地位,并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得到别人的信任和来自各方面的帮助,为你提供机会、信息,给予精神上的、知识技术上的、甚至物质上的支持。在共同的合作中大家密切配合、达到心神交流,成功怎能不离你越来越近;反之,情绪智商低者,并非知识技术能力欠缺,或进取心不强,而是情感能力太差,情感缺陷太多,武断、专横、多疑、妒忌、冷漠,令人难以接近。由于不能正确认识与把握自己,也就无法正确理解他人,人为地为自己设置人际关系的重重障碍,矛盾冲突不断,正常工作难以为继,离成功越来越远。IQ达160的“脱轨的主管”给IQ仅100的成功者打工的现象屡见不鲜。情绪智力理论具有广泛的用武之地,从企业到事业单位,从机关学校到体育团体,人际关系搞好了,人的积极性也就调动了,大步迈向成功的时刻也就来到了。情绪智力通过人际关系为中介达到成功的作用可以从王军霞的奥运光环中得到生动的说明[11]。总之,在情绪智力的理论体系中,自我觉知是最重要的内涵,它既是种种情绪能力的出发点,也是贯彻始终的归宿。从自我认知出发,到对他人情绪的理解与共感,到良好的人际交往,把握自己是最关键的。

(三)“情商”与“智商”的互补——成功的关键

互补性或互补哲学已成为当今世界人们考察与认识各种复杂事务关系的最普遍的认识工具,智力范畴亦不例外。对传统智力概念的革新使人们充分认识到情绪智力是一种左右人生进程的重要智力,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情绪智力与智力,或者更通俗地说情商(EQ)与智商(IQ)之间,再扩大一些,实际上涉及到情感与理智、情感的大脑与理智的大脑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的问题。互补性能对此作出令人信服的说明。例如,有的学者指出:“情商不是智商的对立面”,“研究人员尽力想弄明白的是两者如何互补”[3]?戈尔曼在论及两者的关系时进一步表明,“智商(IQ)与情感智商(EQ)各自独立,而非对立矛盾”[1](第49页),并以神经科学的新成就对这两大既独立又相关的领域作了合乎实际的阐述,深刻地批判了情感与理性相互对峙的传统观念,又风趣地倡导情感与理性通过“战争与和平”保持动态平衡的新观念,为情绪智力与智力的互补性提供了科学说明。下面再就EQ与IQ的互补性作一点讨论。

首先,从人的现实的智力结构来看两者不是对立的。不少人有幸EQ与IQ均高,是一种理想的智力结构;另一些人EQ与IQ均低;多数人是IQ与EQ不同的组合,表明它们之间既是独立的领域,又存在某种相关性。那种智商特高情商特低,或情商特高智商特低的人在生活中都是比较少见的。例如纯粹高IQ型几乎是一种夸大的可笑的知识分子的漫画像,缺乏相应的EQ的互补,书本知识的巨人,生活交往的低能。人同时具有这两种智能,其关系必然是互补的。就人性的本质特征而言,EQ更有助于我们人性的完满。

其次,对个人整体成就而言,EQ与IQ是相辅相成的。一个人无论是IQ或EQ存在缺陷都很难成功。一味信奉IQ,或者一味崇拜EQ,都是片面的和错误的。就像右脑革命最终强调发挥大脑左右两半球的互补作用一样,对传统智力概念的革新的目的在于充分发挥EQ与IQ的互补作用,使二者在人生事业中互相依存,互相促进。只有在全部心理活动的基础上,才能调动个体的全部能量,从而促进实践的有效进行。鉴于左脑惟我独尊与智商决定一切的根深蒂固的影响,人们重视IQ似乎是不言而喻的。要知道IQ只能直接预示课堂成绩或学术成功的可能性,当人生之路离学业领域分叉越来越远,IQ的预测效能也越来越微弱。由于长期以来应试教育扼杀了人的活生生的情感能力,窒息了人的创造性,现在要大声疾呼的是,提高情绪智力意识,从教育入手,大力培养情绪智力,增强个体的社会适应性和社会活动能力,建立EQ-IQ作用的互补模式。实际上,人类的每一次决策都要同时接受感性与理性的指引,而感性则更直接、鲜明和强烈。情绪对理性思考的干扰或促进是人人都有的切身体验,积极情绪催人奋发,消极情绪令人沮丧,工作的效力、成败大相径庭。而在情绪完全失控如脱缰的野马时,就会体验到理性的修正与否决何等重要与迫切。情绪智力促进智力成就、智力因素的增强,而文化修养的提高又有利于情绪智力的发展调控。EQ与IQ或情感与理性两者只有共生同步发展,处于动态平衡,人们才会变得更聪明,更受人欢迎与尊敬,成为成功的社会角色。

再次,善用情绪智力是发挥EQ与IQ互补的关键。情绪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是脑的功能,从进化上看,情绪是与个体生存与种系繁衍的本能活动相关,受进化上的古老皮层大脑边缘系统支配,杏仁核在情绪调节中起关键作用,情绪的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额叶。情绪活动有时是难以驾驭的,在理智与情感发生冲突时往往是情绪战胜,科学已经发现控制情绪的中枢往往压倒理性思考的方式,前述的“情绪短路”就是指情绪信息从丘脑抢先到达杏仁核,在新皮层的思维中枢尚不知道的情况下,杏仁核先于理性思维独自激发了原始的情绪反应,这种靠情绪直觉完成的即刻反应,显然对于人的生存搏斗非常重要。了解这种情绪网络的特点,更要增强EQ意识,及时有效地关闭“短路”,不要让不可遏止的情绪爆发,使人瞬间跌进悔恨终生的深渊。正因为如此,管理情绪的能力是格外重要的,是当之无愧的值得大力倡导的特殊智力。EQ与IQ的互补,使人处在平和的心态与良好的环境氛围中,工作效率是很高的;一个人能对付压力与挫折坚持自己的追求,更是情绪智力高的表现。情绪智力不仅决定着现实智力水平的发挥,还可预示良好的发展趋势。良好的情绪是人们探求真理与钻研科学的基础,复杂的、艰巨的智力活动需要积极的情绪的支持。情绪智力对于智力活动起着动力、定向、强化和创造等功能,使聪明者更聪明,这就是成功的秘诀。

最后,认识智力与情绪智力的遗传影响的不同,增强EQ意识,促进二者互补。一般而言,传统智力测验的IQ受先天因素影响较大,情绪智力也受遗传因素的制约,但随着后天的学习,经验的积累,可以突破先天因素的局限而得以提高,有证据表明,控制冲动、识时务等情感能力是可以后天习得的。管理情绪情感的大脑额叶高级中枢一直发育到16-18岁,这就为情绪能力的提高留有很大的余地。幼年是EQ教育的黄金时期,但成年后再培养也为时不晚。此外,情绪智力是一种社会能力,有鲜明的社会背景与文化特征,随着教育程度、审美情趣、价值取向、道德修养的不同,人们的情绪反应大不相同,素质高者会远离偏激与盲目,这是IQ促进EQ的表现。在西方企业界流行着“智商使你被录用,情商使你被提升”[3]的口头禅,它提示人们,IQ与EQ的互补是毕生的事。而今遍及西方的工作模式的变化,连智商使你录用也不能保证了,名牌大学、高学位、优秀学业对求职已不再足够。我国正在进行的人事制度的改革也表明这一点,竞争机制的引入,使人们不再拥有终生职位,求职的面试关都包涵EQ与IQ的综合考查,EQ带给人的第一印象更为重要。努力提高EQ并使之与IQ交汇融合、相得益彰,乃是毕生的明智之举,是迎接挑战、迈向成功的需要。

综上所述,情绪智力理论的提出是对传统智力概念的革命性突破与革新,使人类对自身智慧活动有了进一步的更全面的认识,不仅在理论上提出了值得思考的问题,更具有实践的作用。未来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更加重视人的综合素质的时代正在来临,时代在呼唤情绪智力! 【参考文献】

[1] [美]丹尼尔·戈尔曼.情感智商[M].耿文秀,等译.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2] [法]弗朗索瓦兹.阿鲁瓦—莫南.没有情感就没有智力[N].参考消息,1997-06-16.

[3] [美]吉布斯·情感智商因素[J].力文译.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96,(9).

[4] [英]德里斯科尔.把情感置于智力之前的人[J].力文译.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96,(9).

[5] 肖静宁.评右脑革命[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5,(8).

[6] [美]布莱克斯利.右脑与创造[M].傅世侠,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7] 肖静宁.情绪智商——非逻辑智慧[J].思维与智慧,1997,(5).

[8] 王志强.情商学问[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1998.

[9] 徐光兴.情绪智力的测定与训练[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10] 肖静宁.令人瞩目的非语言交往[J].百科知识,1994,(8).

[11] 肖静宁.王军霞的奥运光环与情绪智商[J].高校体教研究,1997,(4).

第二篇:情绪智力论文

情绪智力

心理四班

齐妍雯

021140401

有人说,一个人的成功80%在于情商,只有20%取决于智商,到底情商和智商对于一个人的成功哪个重要呢?

在美国企业界,现在流行着这样的观点:"智商使人被录用,情绪智力使人得以晋升",这到底是真的吗?

美国心理学家奥列佛·温德尔·荷尔姆斯运用情绪智力为标准,对美国历史上诸位总统进行了分析,他认为:富兰克林·罗斯福是个二流智商、一流情绪智力的政治家,但被公认为是美国历史上一个卓越领导人。而尼克松总统拥有一流智商,但情绪智力一团糟,故而黯然下台。研究结果显示,智商决定人生20%,而情绪智力主宰人生80%。

情绪智力的定义

情绪智力又称为情感智力,是指“个体监控自己及他人的情绪和情感,并识别、利用这些信息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力”。

换句话说,情绪智力也就是识别和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绪状态,并利用这些信息来解决问题和调节行为的能力。在某种意义上,情绪智力是与理解、控制和利用情绪的能力相关的。

情绪智力的5种能力

(1)认识自身情绪的能力

认识自身情绪,这是情绪智力的基石,就是能认识自己的感觉、情绪、情感、动机、性格、欲望和基本的价值取向等,并以此作为行动的依据。 (2)妥善管理自身情绪的能力

妥善管理自身情绪,是指在认清自身情绪的基础上 ,对自身情绪的调控方面。包括对自己的快乐、愤怒、恐惧、爱、惊讶、厌恶、悲伤、焦虑等体验能够自我认识、自我协调。比如,自我安慰,主动摆脱焦虑、不安情绪。

(3)自我激励

自我激励,指面对自己欲实现的目标,随时进行自我鞭策、自我说服,始终保持高度热忱、专注和自制。如此,使自己有高度的办事效率。

(4)认识他人的情绪

认识他人的情绪,这是人际沟通的基础 ,也是对他人产生同情心的必要条件。指对他人的各种感受,能“设身处地”地、快速地进行直接判断。了解他人的情绪、性情、动机、欲望等,并能作出适度的反应。在人际交往中,常从对方的语言及其语调、语气和表情、手势、姿势等来作判断。

(5)人际关系的管理

人际关系的管理,这是指管理他人情绪的艺术。一个人的人缘、人际和谐程度都和这项能力有关。深谙人际关系者,容易认识人而且善解人意,善于从别人的表情来判读其内心感受,善于体察其动机想法。这种能力的具备,容易使其与任何人相处都愉悦自在,这种人能充任集体感情的代言人,引导群体走向共同目标。

情绪智力是促进事业成功的最重要的条件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一个现象:一个智商(智力)很高的人在事业上并无多大的成绩,一个在事业上取得一定业绩的人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一个"人情练达"的人,而一个"人情练达"者必定是"情绪智力"较好的人,任何人的事业成功,都离不开特定的人际关系,要以创造好的人际关系为中介,进而通过此中介去取得他人的帮助、支持和认可,从而才能达到成功。

情绪智力通过人际关系为中介使人成功,有主客观两方面原因。

从客观讲,由于人所具有的社会性,人们需要相互配合地工作和生活,在接触中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在思想情感和行为上相互影响,其结果产生了不同的人际关系。

从主观讲,情绪智力高者在情绪情感上能自我认识,自我调节,自我把握,远离冲动,通过良好的人缘达到成功。他们常持平和心态。这一良好的、稳定的情绪,使之常有充沛的精力与热情,令别人感到兴奋愉快,从而受到别人的欢迎,增进了人际关系的密切度。反之,如果不善调节控制自己的感情,情绪波动大起大落,这样就会使言行失度,导致与别人的关系疏远甚至紧张。平和心态和良好情绪往往源于宽广的胸怀。胸怀宽广既和性格有关,又和思想有关。胸怀宽广了,可以从方向和力度上改善人的判断和感知水平,尤其在人遭受挫折时,可以大大降低挫折感,使人较长时间维持平和的心态和良好的情绪,以及豁达乐观的精神面貌。自然,我们看到,高情绪智力者的人缘是那么好,凡事都办得那么得体,在单位的小环境和社会的大环境中如鱼得水、游刃有余。而他们的成功不正寓于其中吗?他们的目标又怎么会实现不了呢?

正确解读情绪智力

拥有高情绪智力并不仅仅意味着“做个好人”,在关键的战略时刻,个体有时还得扮演“黑脸”的角色。

情绪智力的水平并非由遗传所决定的,也不是在儿童早期阶段就已发展定型的。与智力不同的是(智力在十几岁以后就不太变化),情绪智力的水平在人的一生中能通过不断的学习而得以不断地提高,它能从经验中不断地汲取营养。对人的情绪智力水平进行的一项追踪研究显示:随着个体越来越善于调控自己的情绪和冲动,更善于激励自己以及能力的增强和社交技巧的不断丰富,人们在情绪的能力表现也不断地得到提高。用一个老套的字眼来形容这种变化就是“成熟“。

由于情绪智力可经由后天的学习和经验而不断提高,因此拥有高情绪智力并不是一件可望而不可及的事。要想成为一名成功人士,你不但应该学习相关领域的新知识、新技能,也应不断地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情绪智力。企业则可以通过一些激励措施,及开展相关的培训,提高员工的情绪智力。

提高情绪智力的策略

1、沟通。沟通技巧是与别人产生共鸣的基础,理解他人说话的内容,为解决人与人之间的问题建立基础。在听的时候,只聆听不判断,保留自己的观点和情绪;总结你听到的别人说话的内容,检查你的总结是否正确;在说话的时候,决定你的要点,有逻辑地组织它们,清楚地表达出来,确定对方已经理解你了,不带攻击、责备或生气的情绪陈述你的观点,必要时重复一遍。

2、问题解决。我们在生活、工作中不仅需要用沟通技巧来实现相互的理解,而且更需要用问题解决的技能来发展和实现有效的合作。在实际生活情境里,要把一些大的、模糊的问题分解成很多小的、具体的问题;根据可解决的条件定义这些问题;对事不对人;设想有可能解决的办法;当所有的解决方法都想到以后,分析每种方法的优点和缺点,选择最终的解决方法,执行这种方法;回顾计划完成的效果。

3、培养自己的情绪感受性。在生活、工作过程中,学习更多产生在特定情境、经验上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的体验,以便提高识别和管理自己与别人情绪的能力。

情绪是可以认识和管理的,我们的情绪不管有多少类型,也不管是积极的或消极的,它都要通过面部表情、言语表情和肢体表情表达出来,进而影响我们的心理、生理及生活本身。提高情绪识别和管理技能,目的在于培养我们的情绪知觉,让情绪成为我们自我实现和身心健康的积极力量。

第三篇:沟通能力与情绪智力

2005-7-29 19:51:39 本网 菁文 阅读488次

沟通能力与情绪智力

一、对几个案例的反思:

案例1 一位大学生给她的中学老师一封信

于老师:

您好!“一个人可以因为她曾经受到的伤害得到别人的谅解,但是她不能永远因为这件事而得到谅解。”虽然两年了过去了,这句话我一直记得,当时哭得一塌糊涂, 因为也许您恰恰真正说到了我的隐痛吧!来到大学,一连多次的挫折,让我又想起那句话,想起了您。

大学一年了,学习和生活都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先说生活吧,去年“十一”,我们学院学生会竞选,我和两个室友同时去竞选,可结果他们都当上了副部长,而我竞选失败。要不是我的一个舍友极力保荐,我连学习部干事都当不上。可在学习部里,由于和部长不和,我几乎和所有人都不说话,像空气一样。在班里,我和大家沟通也很少,现在甚至有人还不知道我的名字。最近,班里又要改选,我本来想申请组织委员,可是别人做了,一个同学建议我去竞选冷门--生活委员。我心里很不好受,觉得自己是挺差的,和谁比都没有竞争力,即使竞选,也只够赢得舍友的同情票吧! 再有就是学习, 以前我挺自负的,觉得自己聪明,就是没好好学,可现在很努力,还是赶不上,弄得我现在很沮丧、自卑,我现在天天都在怀疑自己的智力。上学期,我们宿舍6个人中4个的了奖学金,可是没有我„„

我现在都讨厌我自己,我觉得自己智商、情商都很低。我一直试图改变自己,最近一直在学卡耐基——当众发言、人际关系——可惜没起什么作用。 我现在很自卑,心情一直滑落到谷地。我希望您能帮帮我,开导一下我。希望您能有时间,希望„„

你的学生:××× 2001年4 月15日 这是一位北京某大学学生给她的高中老师的信,于老师感慨的说:“上高中的时候觉得自己很聪明的女孩,今天却说:“我现在都讨厌我自己,我觉得自己智商、情商都很低。”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大学两年,她在学到了不少知识的同时却丧失了最为宝贵的自信心。她的变化值得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深思:我们的教育,究竟在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孩子缺乏团队精神?为什么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不会与人相处?为什么我们的孩子不能承受挫折?„„

案例2 一家报纸曾报道了这样一件事:有一个大学生,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分配到一家单位工作。该生性格十分内向、沉默寡言,平时很少和同事交往,而且心高气傲,十分自负。这样一来,同事对这个人十分反感,处处冷眼相待。在这样的环境中他的性格日益怪僻,终因一件小事与同事吵了起来,而其他同事都站在他的对方一边,并扬言上书领导要把他辞退。他怒火在胸,怀恨在心,发疯似地操起桌面的一把水果刀向对方捅去„„结果他以故意伤害罪被判刑十五年。这场悲剧就是人际关系长期恶化的结果。

这位大学生心高气傲,十分自负的个性使自己自恃过高,不能同他人很好地沟通与交流,必然脱离人群,站在了众人的对立面。当因某事与同事发生矛盾争吵,同事们站在他的对方一边与之对立时,不能控制愤怒的情绪,便产生过激行为。

站在情绪文化与沟通的角度上看待上述所发生的故事,对上述事例中,发生的一些不愉快的事,本来都是能够避免的,之所以能够发生,就是由于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缺乏理解和沟通所造成的。

现代社会发展的实践告诉人们,个人的能力和智慧必须融于群体之中,与人良好、有效地沟通,才能更好地发挥个体的价值,使自己走向成功。否则,没有社会的协调、合作与他人支持,你的个体能力再高,也是无法在社会中立足的。

二、情绪文化与情商的研究

1、一个长期困惑人们的一个谜的破解

为什么经测定智商高的人,有些人不一定在社会上做出好的成绩,而有的人经测定智商平平却能取得引人瞩目的成就呢?人们并不能给出一个科学的答案,成为长期以来一个难以破解之谜,这也成为世界学者们感兴趣的研究和探索的课题。 ● 传统智力测验所造成的误区

多少年来人的智能高低,往往通过一些心理学家编制的智力测验来证明。心理学家所编制的智力测验题目,实际上只局限在测定人们的数理逻辑能力和言语能力的商数。这样以来,长期就给人们造成了这样一个误区:即智能高的人,就是经智力测验智商高的人。由于这种误导的影响,教育战线上把考查智商作为招考命题的主要依据,“智商”高的人理所当然的就成为各类学校录取的对象了。 80年代初,美国一些心理学家开始对原智力测验的内容进行质疑,他们曾对伊利诺州一所中学81届81位优秀毕业生进行过跟踪研究,这些学生的平均智商是全校之冠,他们上大学后,成绩也不错,但到近30岁时,大都表现平平。毕业10年后,他们之间只有四分之一的人在本行业中达到同年龄最高阶层,而很多人还不如一般的同学。波士顿大学教授凯伦•阿诺针对这项研究所调查的结果指出:“面对一位毕业致词代表,你唯一知道的就是他考试成绩不错,面对一位高智商者,你所知道的也是他在回答某些心理学家们所编制的智力测验时成绩不错,但我们无法对他未来的成败做出准确有效的预测。” 传统智力概念的内涵过于狭隘,实际上在客观上起到了具有破坏性的社会效果,严重浪费了人类的潜能

我国某名牌大学少年班曾有这么一位学生,他进校时,经专家测得智商高达160分以上,属于超天才型。然而,此人自命不凡,性格孤僻,言语刻薄,无法与同学们处理好关系,以至于终日里深情落寞,忧郁寡欢。后来他迷上邪教,独自一人走入茫茫深山之中,去修炼什么仙去了,从此一去不返。若论智商,此人是很高的,但是,不懂得与人沟通和交流,最终选择了可悲的道路。

● 情商的概念的提出使难以破解之谜大白于天下

进入80年代,情绪对人生的影响越来越被研究者所重视,情感与思维的相互作用也成为研究的重要课题。研究者发现人的情绪在人们生存与发展过程中成功与失败影响甚大,对传统智力测验所测的内容进行了研究,不断致力于拓展智力概念的内涵。因为通过传统智力测验所得来的智商无法真正反映一个人的智慧能力。

1995年,美国《纽约时报》的专栏作家哈佛大学教授尼尔•戈尔曼总结了学术界十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出版了他的新作《情绪智力》。此书一出版,在美国社会掀起轩然大波。一个新的概念——EQ出现,揭开了长期困扰人们难以破解之谜,即为什么经测定智商高的一些人却不能在社会取得成功,而智商平平的人却能在事业上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现在终于有了科学的答案: 因为缺乏情商,缺乏情商方面的教育。(情商是情感智商的简称,简称称EQ。)

戈尔曼笔下的“情商”的内涵包括以下5个方面:

(1)自我意识 通过自我感觉来认识自己的情感,并从情绪中脱离出来的能力。当处理他人的情绪时,不被自己的情绪所左右,乃至产生过激的行为。

积极的自我意识包含着对自身素质的清醒认识,对自身素质的有意识运用能促进自我的发展,也就是说“人贵有自知之明”。善于自我意识的人,就能把平凡的才能发挥到异乎寻常的高度。罗斯福说过:“杰出的人不是那些天赋很高的人,而是那些把自己的才能尽可能地发挥到最大限度的人。”中国古代的韩信、法国的拿破仑就是清醒的认识到自己身上的“最出色的军事家的素质”,从而成为优秀的军事家。如果一个人缺乏自知之明,那么他的行为是低效的。

我一个同学的女儿初中以前学习成绩很差,说自己比别人苯,大人也是这样认为,无意之间发现自己不是母亲亲生,当时对孩子打击很大,一度情绪非常低落,后来在母亲的影响下,为了展示自己比其他本家孩子强,发愤学习,成绩直线上升,以优异的成绩考上河北省医科大学。由于情绪的变化,使他在学习过程中,重新认识自己的潜在力量,积极的自我意识使她在学习上一个飞跃。

(2)情绪控制 情绪控制就是针对具体情况的恰当的表达方式。一个人的气愤、焦虑或者抑郁等情绪都是人之常情,但如果找不到合适的表达方式,他们可能会导致情绪低落或反社会行为。每个人的情绪随时都可能发生,学会控制情绪是我们成功和快乐的要诀。

例如,某司机可能对插到他前面的司机感到气愤,并用一些不文明的词语作为回应。这样,他可能气消了。然而有时气愤变得难以控制,并可能转化为暴力。如果这个司机加快车速并冲撞插到他前面司机的车尾,他就失去了控制。

“儿子远行母担忧”,父母可能对自己的孩子出外旅行、开车等等都非常担心,以至于父母都不能入睡,除非他们能控制自己的忧虑。

当你失去友情、失去爱人、失去自尊心时,感到伤心的时候;当你恐怕受到伤害,而表示焦急、忧虑、恐惧、紧张的时候;当别人得罪了你,你在愤怒的时候;当你应该办的事而没有办成,或是愤怒没有发泄而感到内疚的时候„„你的心里是不可能平静的。因为你的情绪随着事情发展的轻重缓急而随之波动,特别那些不愉快的情绪对健康会产生不利的影响。例如愤怒的情绪会使生理上激增能量,如果不释放出来会影响健康的,一切情绪都必须等它消了才会好。 (3)自我激励 自我激烈是树立目标并努力去实现它。人们本来就有人心的软弱,无论是多么大的伟人都是有与常人一样的缺点和错误,但是不同的是,他们善于战胜这种人心的软弱。

软弱的一面是永远存在的,你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每天都要进行自我激励,战胜人心的软弱。

对奥林匹克运动员来说,保证赢得奖牌使其一生追求的目标。他们所做的很多事情都是乏味和重复的,并且经常受到训练者和教练的批评,若在国际大赛中输了还不免受到国人的责骂。运动员如果没有自我激励,是不会坚持下去的。

很多自我激励包含抵制冲动。例如,当你为硕士研究生的考试积极准备的时候,你可能受到打开电脑与某个朋友聊天的诱惑。如果你屈服于这种冲动,你可能会全神贯注于电脑之中,以至于你完全忘记了即将来临的考试的紧迫感。

抵制冲动是强化自我激励的关键因素,自我激励和抵制冲动是一对孪生兄弟,当你定好目标,通过自我激励去完成的时候,就要克服一切影响达到目标的诱惑给你形成的冲动。唐僧西天取经就是一个自我激励和抵制冲动的典型故事,取经路上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的磨练,最终取得了真经。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习唐僧这种矢至不渝的精神。

(4)认知他人情绪 就是富有同情心,称为感情移入,就是认知和分享他人情感的能力。当我们在行走的路上发现一个受冻挨饿的孩子,用乞求的眼光看者你的时候,你的心中不由激起一种同情的感受,就想帮助他,这是感情移入。感情移入对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是非常必要的,它来自于倾听人们的真正思想,并且很多是通过理解如手势和面部表情这样的形体语言,以及由一种特定的音调所意味的内容来感知的。

情感移入具有强烈的道德含义,能够认知和分享他人的痛苦意味着你不会伤害他。例如,打扰和干涉孩子的人就是缺乏感情移入的人。与他人相互之间情感移入,也意味者你能伸出手来帮助他们。

(5)组织沟通能力 就是人们通过语言、非语言符号系统与人交往、交流和相处的能力。 人际沟通实际上能反应出个人情商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尺度,如果一个人与别人缺乏沟通,不但与同事很难相处的好,甚至连邻居、亲戚关系、家庭关系、夫妻关系也搞不好。即使这个人很聪明,也很难在事业上取得成功。所有成功的人大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善于与人进行沟通,人缘就好,朋友也多。一个嫉妒心强,小心眼,事事计较,常常“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人;一个心境低沉、消极的人都很难得到他人的喜欢和信任,也不会有真挚的友谊和相处好的朋友。一个心境豁达、开朗或是轻松的人,肯帮助别人的人,身边必定都有许多值得信赖的朋友。 情商用最概括的一句话说:就是人们情绪的自我认知、表达、理解、调节他人情绪和与他人相处、合作的能力。

据权威的《工商管理硕士就业指南》(1995年英文版)所载,经过对全球近千家企业的调查分析,在10项MBA才能指标中,最为重要的3种能力是分析判断能力、商业经营思想、良好的沟通能力。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曾对1万份人事档案进行分析,“专业技术” 和“经验”只占成功的25%,其余75%决定于良好的人际沟通;哈佛大学就业指导小组1995年调查结果显示,在500名被解职的男女中,因人际沟通不良而导致工作不称职者占82%。可见,良好的沟通能力在人们的一生中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

研究者由此而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在人生发展的过程中,智商决定人生的20%,情商则主宰人生的80%。

2、人的情绪状态对人们行为的影响

中国古代有七情说:喜、怒、哀、惧、爱、恶、欲。(扎记)《中庸》中四情喜、怒、哀、乐。

目前心理学家普遍认为的基本情绪有四种:快乐、恐惧、愤怒、悲伤。

在我写的《现代沟通学》中介绍了情绪的各种不同状态10种:有快乐、愤怒、忧虑、嫉妒、恐惧、悲伤、仇恨、希望、爱情、拒绝、厌烦等等。

经研究:情绪的激烈波动,会使生理产生变化。如:

呼吸。人在平静时每分钟一般呼吸20次,而愤怒时每分钟可呼吸40~50次,消极悲痛时每分钟呼吸9次。突然惊惧时,人的呼吸中断;狂喜或悲痛时,会有呼吸痉挛产生。

血液循环:在吃惊、恐惧情绪的状况下,血液循环加快,一个外在表现是,脸涨得通红,心率比平时增加20次,血压也会增高,这种现象女性表现得比男性激烈。

脑电反应:当人们紧张和忧虑时,脑电波波幅降低,波动频率增大。

皮肤电反应:皮肤电反应在情绪的刺激下,加强了皮肤电阻的变化,使皮肤的导电性加速波动。

内外分泌腺的反应:在悲痛或过于高兴的情况下人会落泪;焦急或恐惧时会冒汗;紧张时唾液腺等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受到抑制,会使人口干,食欲减退等。

情绪是一种相对独立的心理过程,它既可以有自身的信息加工过程,又可以参与到认知加工中去。这都对情绪本身、认知和人的行为有驱动的作用。

当一个人激烈情绪到来的时候,如果不能很好地控制和调节,不理智的状态就会导致不正确地判断,其行为就是低效的,甚至出现一些过激行为。 就每个人来说,自从出生以来就一直处在一个沟通的环境中,可以说沟通无处不在,无时没有,但在所有的沟通中,有的沟通其结果是良好的,称为有效的沟通,有的沟通并没有发挥作用反而出现一些不好的结果,这些都是受情绪的影响,称为不良沟通。

不认识字的人,我们称他为文盲,不懂科学的人,被称之为科盲,不懂得控制情绪的人,不能很好地与人沟通的人,是否应该称其为“情盲”呢?

第四篇:提升情绪智力心得体会

学习《提升情绪智力 化压力位动力》心得体会

——XX 2016年X月XX日,我有幸聆听了程XX博士关于《提升情绪智力 化压力位动力》的讲课,讲课形式活泼多样、互动竞争,气氛愉快欢乐,很好地向大家传授了压力的来源、情绪的体现、缓压的方法、情绪的调整、职场的关系、职业的素养、沟通的技巧、执行力的提升等方面的知识,整个讲课形式新颖、内容丰富、贴切实际,十分吸引人并富有感染力,使我受益颇多。

情绪表现一般有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之分,但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引发的行为、效果不同,故应该了解自己的情绪、接受自己的情绪、感悟自己的情绪、控制自己的极端情绪,并在适当的情境中,以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适当的情绪。

在处理人际压力、事情压力的方法时,结合老师所讲得几种方法,对照自己的日常工作和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反省。如:以前在和班组谈话时,更多的是以自我为中心、原则性强、过于挑剔和带有一点批判精神,通过学习后,我就主动尝试着在对方的话里找出可接受部分加以肯定、从对方的角度去肯定对方或承认总有新的或未曾考虑过的可能性,从否定质问式转变为肯定询问式,拉近与谈话者的距离,消除对方的心理戒备和抵触情绪,取得了一定的沟通效果;使用“五步脱困法”改写目前遇到的困境,找到自己困境的根源,设定自己的目标和制定详实可行的计划,并付诸努力去实施,最终达成目标,以此方法释放了心中高压的石头,找到了脱困的方法,充实了自己的精神头和干劲。

在“职场与生活”学习中,明白了向领导汇报工作时,多用数量词讲结果,少用形容词谈感受。“好像”、“大概”、“待会儿”、“说不定”之类的词千万不要总挂在嘴边,尤其是和上级谈论工作的时候,领导往往希望听到的是“可实现的承诺”,而不是“相当于没有说的话”。不是领导想要的回答不仅会使领导很恼火,还会对自己的工作态度留下不好的印象。

“心怀感激接受命,积极主动改变运”,人不管出生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里,都应用积极的心态看待身处的环境,因为每一种环境都能给予人特殊磨炼的机遇,通过培养积极的心态,学习多方面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取得更好的结果。

通过本次学习,使我了解到人生是可以规划的、人生是应该规划的、人生是必须规划的,通过掌控自己的情绪、有效的自我激励,保持正面、阳光、积极的心态,增强环境的适应力,抓住人际交往技巧,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强化自己的服从意识,固化爱岗敬业的精神,是可以实现自己完整的、理想的、美好的人生目标。

第五篇:心理健康理论与情绪智力关系

XXX XXXXXXXXXXXX 摘要:“情绪智力”是人类对自身精神世界的认识的新突破;它弥补了传统智力概念的局限,否定了长期以来流行的智力评估的绝对权威。神经科学的最新进展表明,情绪智力是右脑的非逻辑智慧。这一认识提示我们,情绪智力与传统智力的互补性是揭示成功奥秘的关键。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个心理学的新概念——“情绪智力”在美国悄然兴起,并以更为通俗的“情绪智商”术语迅速扩展到涵盖面极广的人才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中,成为一个国际性的热门话题,近年来在我国也受到普遍的关注。情绪智力冲破传统智力概念的桎梏,首次明确地把与情绪、情感的认识、调控相关的能力纳入智力的范畴,是极富创见的,可以说是对传统智力概念的观念性革新。本文拟对这种革新的产生依据与理论来源作一较为深入的分析,以有利于进一步认识情绪智力的意义,发挥其积极作用,开创自己的成功人生,促进社会文明。

一、从智商的绝对权威到对人的整体成就的重视

人类历来重视智慧,20世纪初问世的智商(Intelligence Quotient缩写为IQ)一直作为测量与衡量一个人的智力(Intelligence)的指标,筛选人才的基准,已流行了近百年,应用十分普遍。在西方,几乎没有一个人在他的一生中能够回避这类测验。但是在这极其持久、广泛、庞大的各类智力测验的研究与应用中,心理学家对于什么是智力的问题并未得到令人满意的回答,对于智商在多大程度上预测一个人的未来成功深感困惑。大量事实表明,高智商者不一定就踏上了成功的坦途,而智力商数平平者也不乏卓越超群的成功者。于是,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对智商的权威性提出了质疑与挑战。

众所周知,传统的智力测验代表的只是一个人的言语能力、数学逻辑能力,这对于一个人的成就显然是非常必要的,但决不是惟一的和充分的。心理学家通过对人的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和智慧能力的长期探索,以找回被排除在智力因素以外的东西,最终导致心理学新概念的产生。

(一)情绪智力的孕育与萌发

在对传统智力概念的挑战中,首先要提到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他在80年代初推行了一套儿童多元教育计划,尖锐地批评了他称之为“IQ思维模式”的单一性和一成不变的弊端,并大声疾呼:现在,已到了从更广阔的范围来探讨智能这个问题的时候了!1983年,他在《心智的构造》一书中明确指出,人的智慧和能力是多种多样的,至少归为七大类:即语言与数学这两种标准的学业能力;空间认知能力;运动才华;音乐天赋;最后两种他称为“个人智能(亦译人格智能)”的同体两面,一面是人际关系能力,另一面是所谓“内心的”自我审视能力。他认为教育对孩子的惟一任务是帮助他们发挥自身的潜能,步入适合他们发展的领域,并获得对成就的满足感,而今天的教育大大迷失了这个方向。通过对人的整体成就所需能力的全面考察,他合理地指出,成功的道路有千万条,导致成功的能力也是多种多样的。可见,加特纳的智能多元化理论,特别是其人格智能理论,孕育着智力结构的革命性变革,萌发着情绪智力的光辉思想。

(二),情绪智力理论基础的奠定

美国心理学家塞洛维和梅耶接过加特纳的智能多元化理论,创造性地发挥了人格智能的基本思想,于1990年发明了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这一术语(亦译情感智力),用以描述诸如对自己、对他人情绪的评价、表达和控制的能力,明确地把情绪、情感能力纳入智力的范畴,提到智力的高度,这一创见开创了情绪智力研究的新局面,迎来了心理学研究的新突破。他们二人对情绪智力的贡献不尽相同。塞洛维从5个方面对情绪智力所包含的综合能力作了阐述:1.认识自身情绪的能力,是情绪智力的核心所在,即具有理解自我及心理直觉感知的基本能力。这正是精神分析学家称之为的“专注的自我”。2.管理与控制自身情绪的能力。以上述认识为基础,对自身的情绪进行妥善的管理与调控,使其有效地适应各种变化的情况。3.自我激励的能力。指不断为自己树立目标的自身动机和使其情感专注的能力。4.认识他人情绪的能力。指对他人的情绪感受进行理解与感知的情感归向。5.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指具有与他人交往的才能,这是一种特殊的情感才能或艺术。梅耶发现人们注意和处理自己情绪的风格各异,可分为三大类型:自我觉知型,以对自己情绪的清晰认知为其人格特征,是能有效地管理自己情绪的积极型;沉溺型,自我沉溺于恶劣情绪反复中既不认知又无力自拔,也称为盲目型;认可型,能认知自己情绪的变化,但缺乏对不良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是一种消极的人格类型。必须指出的是,以上5种能力是紧密相连的综合能力,前3项在于认识与管理自身的情绪,第4项是体察他人的情绪,第5项是在知己知彼的共感情绪状态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互动。可见,塞洛维、梅耶不仅首次倡导了情绪智力这个重要的新概念,还以对其5大方面及3大类型的阐述奠定了情绪智力学说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情绪智力》一书问世的轰动与情绪智商的普及 情绪智力这个心理学的新概念进入美国人的日常交谈并到处都有用武之地,应归功于戈尔曼《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一书的出版。戈尔曼是《纽约时报》科学专栏作者、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具有使外行读者也能理解最深奥的科学理论的天赋。他在该书封面上宣称:他的目的是重新定义对变得聪明来说有意义的东西。1995年,《情绪智力》一问世就以极大的魅力轰动全美,经久不衰地遥居畅销书榜首,很快被译成多种文字,情绪智力随之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热门话题。

戈尔曼的《情绪智力》一书站在时代的高度,针对美国社会、特别是青少年面临的危机四伏的尖锐的情绪健康问题,大声疾呼提高情绪智力乃是当务之急,给学校、家庭、社会的青少年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向。不仅如此,情绪智力也引起了企业界及社会各界的极大兴趣,给管理科学提供了全新的理论框架与启示。该书充分利用神经科学新近对情绪研究的进展,并综合了10年来心理学、教育学不同研究的成果,使情绪智力理论更加完善。戈尔曼这个“把情感置于智力之前的人”声称多少年来我们所走的评估智力之路是一条错误的道路,情绪智力正是对错误道路的否定,通过把情感和智力联系在一起考察,发现情绪的变化和行为的表现体现了—个人智慧的高低。提高情绪智力,应用情绪智力,将把渴望成功的人们引向真正的成功之路。

这是一本别开生面的书,全书以丰富而生动的事例充分展示了人的情感世界,并对其内在特征与人的智力以及与人的生存能力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概括。该书在前言中指出:“本书将引导读者作一次心灵之旅,以科学的眼光探究情感,更深刻地理解我们自身及我们所处世界的种种难解之谜。在旅途的终点将使读者认识到怎样把智慧溶进情感,明白情感与智慧结合的意义何在”。戈尔曼就这样拉开了心灵之旅的序幕,并分5站为整个旅程指点迷津。1.戈尔曼引用神经科学的情绪结构研究的新发现,从科学上阐释情感冲动何以会冲昏头脑、压倒理性、使人迷失正常的社会行为方向之类的人生困惑。2.戈尔曼依据先行者“人格智能”的理论框架,阐述情绪智力理论的全貌、情绪智力与智力的区分,认为情绪智力对于一个人的人格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其最根本之点是自我认知,并发展到对他人的认知,也就是共感能力,它是人际交往能力的基础,能左右人生的成功,这一站是全书的重要部分。3.戈尔曼论述与列举了情绪智力理论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4.戈尔曼认为幼年和青少年时代是情绪智力形成的关键时期。5.戈尔曼进一步提出情绪智力的教育原则与方法,如开设“社会能力开发”等课程。 总之,戈尔曼的《情绪智力》一书产生如此强烈的反响决不是偶然的,书中的真知灼见牵动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值得认真研究。尚需提及的是,戈尔曼的书通篇没有一个地方提到情绪智商这个词,但它却以始料不及的方式迅速而广泛地传播开来。这是由于美国《时代》杂志以十分醒目的“情绪智商”(也称情感智商、情绪商数、情商;Emotional Quotient,缩写为EQ)术语介绍与推荐戈尔曼的书,该词虽然不很科学,但由于智商、情商,IQ、EQ有着直观的联系,更通俗易懂,被大众所接受,也就为情绪智力的普及起到推波逐浪的作用,一些译本与评介文章征得戈尔曼本人的同意也在使用家喻户晓的情绪智商一词。至于EQ如何评判与测定,是一个十分困难的问题,经过大量研究,目前已能对其若干成份如移情能力、自我恢复力进行测定。戈尔曼认为目前尚没有可称为情绪智商的量表的纸笔测验。

二、从右脑革命看情绪智力的合理性

以上追述了情绪智力产生的轨迹,事实上,情绪智力与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右脑革命”(Right-brain revolution)有着某种内在的联系,探讨这种联系,有助于增进对于情绪智力合理性的认识。笔者曾对右脑革命作了专题论述,在此仅择要说明

(一)右脑革命及其科学前提

右脑革命这一新概念是建立在神经科学划时代新突破的坚实基础之上的。众所周知,大脑由左右两半球组成,但人们对大脑结构的“两院制”一直迷惑不解。自从1861年发现语言功能定位在左半球,随之建立了左脑是优势半球的牢固的传统观念,统治了一个多世纪。随着20世纪中期计算机的兴起和迅猛发展,左脑的功能更是大大地延伸了,以至人们完全忘记了右脑,似乎生活在一个“左脑社会”中。198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美国科学家斯佩里关于“裂脑人”的研究终于揭开了大脑两半球功能专门化的崭新图景,首次发现右半球有许多不同于左半球的高级功能,修正了一个多世纪以来关于优势半球的传统观念。

右脑功能的发现,对大脑结构的“两院制”有了合理的解释。原来,大脑左右两半球犹如两套信息加工系统,分工明确,各有优势,紧密合作,相互协调。一般说来,左半球长于语言功能、逻辑分析、数学运算、推理思维,即侧重于抽象思维;右半球长于非语言、非逻辑的空间关系,知觉辨认,情绪直觉,艺术想象,即侧重于形象思维。大脑两半球功能专门化的新概念实际上蕴藏着右脑革命的思想。1983年,美国学者、实业家、发明家布莱克斯利出版的《右脑与创造》对“右脑革命”作了淋漓尽致的论述,向忽视右脑功能的单一心理模式发动了真正的挑战。他所指的右脑革命首先是“教育上的右脑革命”,进而指激发人的创造潜能的思维方式的革命。必须提出,右脑革命并非排斥左脑的功能,因为“人类的最高成就都是由于共同使用了大脑两半球完备的力量”

(二)殊途同归的右脑革命与情绪智力

情绪智力与右脑革命是通过不同的研究背景提出的。两者在时间上相近,从宗旨与内容上看都不约而同地落实到对人生成就与创造潜能的重视,摒弃了片面强调左脑的语言逻辑的绝对优势以及代表这种优势的智商测定的绝对权威,并极力找回排斥在其以外的至关重要的东西。虽然尚未看到情绪智力与右脑革命的倡导者之间的探讨与交流,但研究人类自身的学科之间的渗透与影响却是不可避免的,有时起到殊途同归的效果。就右脑革命与情绪智力的科学背景而言,两者均札根于神经科学的沃土之中,与神经科学不同领域的进展密切相关。是戈尔曼使心理科学王国中情绪这片末开垦的处女地不断呈现出新的图景。他在回答“为何现在来探讨这个问题”时,认为神经科学的大量文献已将这个问题提上日程。他特别推崇神经科学家约瑟夫•勒杜的创造性工作,“他第一个发现了杏仁核在情绪中的关键作用”,“杏仁核与新皮层的相互作用乃情绪智力的核心。”戈尔曼依此对情绪活动、情绪爆发、理性与情感调谐等一系列情绪智力问题作了令人信服的发挥。再就心理学忽视情感方面而言,两位倡导者的观点也是惊人的相似,戈尔曼批评20世纪60年代末的“认知革命”只关注大脑冷冰冰的信息加工,情感被排斥在外,“好像智慧中容不了情感”。布莱克斯利在痛惜人类大量潜能被耗费了时,尖锐地指出“原因就是把人的头脑只看成单侧的,人们的非语言的思维、知识和情感是极其有效的,但却很少得到珍视”。为此,他不得不矫枉过正地倡导右脑革命以发挥双脑功能。无独有偶,戈尔曼在论述“我们的两个头脑”时指出:“每个人不但有一个情感的大脑,还有一个理智的大脑,我们每一个观念,一个思维,一个感受,都是两者共同运作的结果。 右脑革命使人们对自身智力的看法从左脑惟我独尊中解放出来,日益认识到诸如无意识心理、情绪直觉、灵感顿悟、意会想象都是右脑功能的体现,是一种发挥创造潜能取得人生成就的至关重要的非语言、非逻辑的智慧,上述的情绪智力的五种能力,无不与此息息相关。可以有理由地认为情绪智力属于右脑非逻辑智慧的范畴”,它从一个侧面使人们对右脑非逻辑的智慧的认识具体化了,也为情绪智力的合理性增添了新的证据。无独有偶,布莱克斯利与戈尔曼的权威著作中都有“无意识心理”及“探索无意识”的章及节。戈尔曼还利用了两半球功能专门化的成果,指出:“通常,右利者处理消极情绪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的右半球,而负责语言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的左半球”。真是一语道破了情绪智力与右脑的关系。 有意思的是,右脑革命倡导者批评教育越来越不顾右脑的非语言的思维能力,培养大批“左脑型的人”,大学生的在校成绩与日后工作的独创性相关性很低甚至不相干。情绪智力的倡导者尖锐地指出,一些高智商者甚至尖子学生事业无成,天才夭折,流星殒落,是由于缺乏助你成功的情绪智商所包含的种种社会能力,干扰、阻碍了智力的发挥。可见,开发右脑的创造潜能与提高情绪智商的目标是一致的,是教育学、心理学、人才学、管理学的共同任务。

三、情绪智力在成功中的作用

有公式指出:成功的人生=机会+能力。这里暂不涉及机会问题,有人把能力概括为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包括情绪、性格、动机、兴趣、意志等多种心理品质,但归根到底都带有不同的情绪色彩,与情绪感受、情绪反应和情绪状态相伴随,属于广义的情绪范畴。以上讨论的情绪智力既超越了“IQ决定一切”的传统观念,又超越了“非智力”的局限,把排斥在“智力”之外的与成功密切相关的对情绪的感知、表达、调控等等能力纳入智力的范畴,这不仅对于智力概念的重建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对于如何才能塑造出成功的人生具有极为现实的意义。为了真正懂得情绪智力在成功中的作用,有必要进一步具体地理解情绪智力的内涵,即情绪智力的功能和核心以及与传统智力(IQ)的互补关系。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主要根据戈尔曼在《情绪智力》一书中阐发的深刻见地作一些分析讨论。

(一)“中介能力”——情绪智力的根本功能

戈尔曼通过对情感能力的考察认为,它是比学校传统测量的智力更为重要的智力。他在他的《情绪智力》一书的日文版译本的序言中写道:“自我情感的认知和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也是智能的一部分,而且是最终左右人生方向的重要智能”。有的学者把戈尔曼所说的这种“左右人生方向”的情绪智力称作是一种“与智商同样重要的个人能力指示器”。这是很有道理的。对此,我们可以通过观察4岁儿童对待“马什马洛”糖果的方式的著名实验得到说明。这是一项温和的实验,研究人员对孩子们说,你们现在就能拿一颗糖,如果一直不拿等我办完事回来,就能得两颗糖,接着,他离开了。结果是这样的,一些儿童马上抓了一颗,有的等了几分钟也拿了一颗;另一些儿童决定等待,他们自己暗自唱歌,自己玩,甚至闭目养神,好不容易等研究者回来才得到糖果。这对4岁小孩来讲,确实是一种不小的精神考验,经历了冲动与克制、即刻满足与推迟满足的反复较量。经过追踪调查,到孩子们长大上高中时,引人注目的事发生了。当初看到糖果的诱惑就迫不及待者可能变得孤独,经不起挫折,耐心较差;而推迟糖果满足者能较好适应环境,更大胆,更自信和更可信赖,两者的学习能力倾向测验也有明显的差异。可见,情感状态的差异深深影响着人们的未来。 关于情绪智力在个人人生中的这种非同一般的作用,戈尔曼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在我们扩展的智力或智慧概念中,情感乃生存能力之关键”。因为情绪智力归根到底指的是人在面对干扰、困境和压抑情景的时候,所具有的承受能力、应变能力和驾驭情绪的能力。虽然我们目前尚不能确切断定它的差异如何影响人生历程,但现有资料足以表明其强有力的甚至于主宰个人命运的作用。情绪智力高者能清醒了解与把握自己的情绪,敏锐地感受并有效地反馈他人的情绪变化,维系良好的人际交往,那么他就在生活的各个层面均占有优势,取得自身生存发展的丰硕成果。反之,情绪智力低者,由于情绪因素干扰阻碍本身智慧能力的发挥,经不起挫折失败,孤僻固执,搞不好人际关系,百事不顺,处处碰壁,何谈成功。由此可见,情绪智力是一种不同于学术能力的社会能力,它对于个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成败得失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那么,情绪智力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作用呢?这就涉及情绪智力本身的最根本的功能是什么这样一个问题了。戈尔曼对此作了独到的说明:“情感潜能可说是一种‘中介能力’,决定了我们怎样才能充分而又完美地发挥我们所拥有的各种能力,包括我们的天赋智力”。这就是说,对于情感或情绪的感知、表达和调控的能力,即情绪智力在我们所拥有的各式各样的全部能力中起着一种至关重要的“中介”或“媒介”的作用,一切能力都要通过它这个“中介”而起作用,一种能力是不是要发挥、怎样发挥、发挥到什么程度才是恰当和完满的,凡此种种都为它这个“中介”所制约。由于这样一种根本性的“中介”功能,情绪智力对我们的影响无所不在,它涉及我们能力的方方面面,具有“统揽全局的”性质,从而决定着我们的人生成就。美国有的心理学家认为,智商在个人的成功中所起的作用仅占20%。这是对上千名IQ在130以上的智力超常儿童作了长达30年的跟踪观察得出的令人惊异的发现。表明个人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更多的不是由IQ决定的,而是过去智商测定没有考虑进去的、现在称为情绪智力的那部分能力,加上环境与机遇占了80%的高比例,而适应环境、把握机遇则是情绪智力的特殊能力表现。可见,情绪智力的确可以看做是个人能力的指示器,是助你成功的最突出的因素。

(二)“自我觉知”——情绪智力的核心

如前所述,情绪智力理论的奠基者萨洛维提出了情绪智力的5个方面。戈尔曼的《情绪智力》一书从多种视角详尽地、生动地阐述了情绪智力理论。有学者指出,“在戈尔曼的分析中,自我意识或许是最关键的能力,因为这种能力使我们能进行某种自我控制”。这一观点抓住了该理论最重要的内涵,是理解情绪智力怎样助你成功的出发点。对自我意识或自我认知、自我觉知这种最关键的能力,戈尔曼在他的著作中作了清晰的阐明。他在继承萨洛维、梅耶对情绪智力的贡献时,非常清楚地刻画出“自我觉知”这条主线,他指出:“自我觉知——当某种情绪刚一出现时便能察觉——乃情绪智力的核心”。因为,一个人能时时刻刻监察情绪的变化,是自我理解和心理领悟力的基础,没有能力认识自己的真实情绪,就只好听任情绪的摆布,谈不上情绪控制,只有在自我的情绪认识和把握的基础上才能发挥情绪智力中的其他能力,如识别他人的情绪,处理好人际关系,更准确地决策自己的事业与生活,指导自己的成功人生。为了强调自我觉知,戈尔曼借用苏格拉底的名言“认识你自己”作为整整一章的标题,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这一主题,从各个角度反复指出情绪觉知是情绪能力最根本的基础,否则就不可能有情绪的控制乃至其他能力的发展。此外,戈尔曼还对自我觉知需要大脑皮层语言区的激活以及自我觉知与无意识心理的关系作了科学阐明,并强调自我觉知的情感教育要从幼儿开始。下面,我们再从两个层次对自我觉知的意义与作用加以讨论: 首先,从个人本身来看,能对自己的情绪进行自我认知,自我感受,自我评价,自我判断,自我识别,自我激励,这是一种很高的智力或能力,在此基础上,才能对情绪变化明晰地把握、妥善地调节、有效地控制,尽快摆脱消极因素的干扰,不怕挫折,远离冲动,具有良好的自制力与自信心。这样的人贵在有自知之明,能依据自身的条件选择自己的目标,并坚定不移地为实现自己的目标牺牲即时的某些满足。这样的人也就具备了成功者的优势。当然,自我控制不是一味压制情绪,而是做亚里士多德所认为的“意志的难事”,即任何人都能变得愤怒,这是很容易的。但是,在适当的时间怀着适当的目的以适当的方式对适当的人表示愤怒,这就不容易了。“周总理的外交风云”充分显示了他“愤怒”中的高超的情绪智力。 其次,从人际互动来看,主体的自我觉知主要是关于人我关系的认识,通过自我认知推己及彼,才能正确认识和理解他人的情绪,在这种良好的共感能力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为成功带来如虎添翼般的效力。人际交往是一门艺术,人们之间的情感交流90%左右是通过非语言的微妙的方式进行的。能否敏锐地捕捉非语言信息,甚至关系着管理者的成败。当今世界已进入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网络时代,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各种问题层出不穷,社会竞争异常激烈,人们面对的心理压力与情绪危机日益突出,面临的人际关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复杂,范围更广泛,而且让你无法回避与绕过。从正反两方面来看,在格外强调合作精神、团体精神的今天,人际沟通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情绪智力高者能够面对复杂的局面保持敏锐的自我觉知感,清醒地判断自己在社会上的角色地位,并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得到别人的信任和来自各方面的帮助,为你提供机会、信息,给予精神上的、知识技术上的、甚至物质上的支持。在共同的合作中大家密切配合、达到心神交流,成功怎能不离你越来越近;反之,情绪智商低者,并非知识技术能力欠缺,或进取心不强,而是情感能力太差,情感缺陷太多,武断、专横、多疑、妒忌、冷漠,令人难以接近。由于不能正确认识与把握自己,也就无法正确理解他人,人为地为自己设置人际关系的重重障碍,矛盾冲突不断,正常工作难以为继,离成功越来越远。IQ达160的“脱轨的主管”给IQ仅100的成功者打工的现象屡见不鲜。情绪智力理论具有广泛的用武之地,从企业到事业单位,从机关学校到体育团体,人际关系搞好了,人的积极性也就调动了,大步迈向成功的时刻也就来到了。情绪智力通过人际关系为中介达到成功的作用可以从王军霞的奥运光环中得到生动的说明。总之,在情绪智力的理论体系中,自我觉知是最重要的内涵,它既是种种情绪能力的出发点,也是贯彻始终的归宿。从自我认知出发,到对他人情绪的理解与共感,到良好的人际交往,把握自己是最关键的。

(三)“情商”与“智商”的互补——成功的关键

互补性或互补哲学已成为当今世界人们考察与认识各种复杂事务关系的最普遍的认识工具,智力范畴亦不例外。对传统智力概念的革新使人们充分认识到情绪智力是一种左右人生进程的重要智力,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情绪智力与智力,或者更通俗地说情商(EQ)与智商(1Q)之间,再扩大一些,实际上涉及到情感与理智、情感的大脑与理智的大脑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的问题。互补性能对此作出令人信服的说明。例如,有的学者指出:“情商不是智商的对立面”,“研究人员尽力想弄明白的是两者如何互补”?戈尔曼在论及两者的关系时进一步表明,“智商(1Q)与情感智商(EQ)各自独立,而非对立矛盾”,并以神经科学的新成就对这两大既独立又相关的领域作了合乎实际的阐述,深刻地批判了情感与理性相互对峙的传统观念,又风趣地倡导情感与理性通过“战争与和平”保持动态平衡的新观念,为情绪智力与智力的互补性提供了科学说明。下面再就EQ与IQ的互补性作一点讨论。

首先,从人的现实的智力结构来看两者不是对立的。不少人有幸EQ与IQ均高,是一种理想的智力结构;另一些人EQ与IQ均低;多数人是IQ与EQ不同的组合,表明它们之间既是独立的领域,又存在某种相关性。那种智商特高情商特低,或情商特高智商特低的人在生活中都是比较少见的。例如纯粹高IQ型几乎是一种夸大的可笑的知识分子的漫画像,缺乏相应的EQ的互补,书本知识的巨人,生活交往的低能。人同时具有这两种智能,其关系必然是互补的。就人性的本质特征而言,EQ更有助于我们人性的完满。 其次,对个人整体成就而言,EQ与IQ是相辅相成的。一个人无论是IQ或EQ存在缺陷都很难成功。要知道IQ只能直接预示课堂成绩或学术成功的可能性,当人生之路离学业领域分叉越来越远,IQ的预测效能也越来越微弱。实际上,人类的每一次决策都要同时接受感性与理性的指引,而感性则更直接、鲜明和强烈。情绪对理性思考的干扰或促进是人人都有的切身体验,积极情绪催人奋发,消极情绪令人沮丧,工作的效力、成败大相径庭。而在情绪完全失控如脱缰的野马时,就会体验到理性的修正与否决何等重要与迫切。情绪智力促进智力成就、智力因素的增强,而文化修养的提高又有利于情绪智力的发展调控。EQ与IQ或情感与理性两者只有共生同步发展,处于动态平衡,人们才会变得更聪明,更受人欢迎与尊敬,成为成功的社会角色

再次,善用情绪智力是发挥EQ与IQ互补的关键。情绪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是脑的功能,从进化上看,情绪是与个体生存与种系繁衍的本能活动相关,受进化上的古老皮层大脑边缘系统支配,杏仁核在情绪调节中起关键作用,情绪的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额叶。了解这种情绪网络的特点,更要增强EQ意识,及时有效地关闭“短路”,不要让不可遏止的情绪爆发,使人瞬间跌进悔恨终生的深渊。正因为如此,管理情绪的能力是格外重要的,是当之无愧的值得大力倡导的特殊智力。EQ与IQ的互补,使人处在平和的心态与良好的环境氛围中,工作效率是很高的;一个人能对付压力与挫折坚持自己的追求,更是情绪智力高的表现。情绪智力不仅决定着现实智力水平的发挥,还可预示良好的发展趋势。良好的情绪是人们探求真理与钻研科学的基础,复杂的、艰巨的智力活动需要积极的情绪的支持。情绪智力对于智力活动起着动力、定向、强化和创造等功能,使聪明者更聪明,这就是成功的秘诀。 最后,认识智力与情绪智力的遗传影响的不同,增强EQ意识,促进二者互补。一般而言,传统智力测验的IQ受先天因素影响较大,情绪智力也受遗传因素的制约,但随着后天的学习,经验的积累,可以突破先天因素的局限而得以提高,有证据表明,控制冲动、识时务等情感能力是可以后天习得的。管理情绪情感的大脑额叶高级中枢一直发育到16—18岁,这就为情绪能力的提高留有很大的余地。幼年是EQ教育的黄金时期,但成年后再培养也为时不晚。在西方企业界流行着“智商使你被录用,情商使你被提升”的口头禅,它提示人们,IQ与EQ的互补是毕生的事。而今遍及西方的工作模式的变化,连智商使你录用也不能保证了,名牌大学、高学位、优秀学业对求职已不再足够。我国正在进行的人事制度的改革也表明这一点,竞争机制的引入,使人们不再拥有终生职位,求职的面试关都包涵EQ与IQ的综合考查,EQ带给人的第一印象更为重要。努力提高EQ并使之与IQ交汇融合、相得益彰,乃是毕生的明智之举,是迎接挑战、迈向成功的需要。 综上所述,情绪智力理论的提出是对传统智力概念的革命性突破与革新,使人类对自身智慧活动有了进一步的更全面的认识,不仅在理论上提出了值得思考的问题,更具有实践的作用。未来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更加重视人的综合素质的时代正在来临,时代在呼唤情绪智力!

参考文献:

戈尔曼《情绪智力》

上一篇:领导揭牌致辞范文下一篇:路侧停车收费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