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初步探索

2022-09-11

生物安全实验室最早出现于美国, 主要是针对实验室意外事故感染所采取的对策。随着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发展, 实验室获得性感染也不断发生, 对实验室生物安全敲响了警钟。近年来, 我国先后颁布了《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安全通用准则》、《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生物安全实验室技术规范》及《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它们的颁布和实施使我国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管理工作真正步入法制化轨道, 也标志着我国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和实验室生物安全认可工作步入了科学、规范和发展的新阶段。然而, 目前我国各级医疗机构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状况依然很难令人满意, 笔者现就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和管理作简要介绍。

1 医院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现状

由于基层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检测内容范围广, 样品种类复杂, 病原菌的检验工作最初往往在这些实验室进行, 对实验室工作人员具有高度危险性, 因此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建立和完善生物安全管理体系, 进行实验室改造十分必要, 但是笔者发现尚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专业技术人员相对缺乏:在医院病原微生物实验室, 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所占比例不够, 而且专业人员年龄偏大, 年龄结构不合理。 (2) 实验室设备和条件相对落后:医疗机构的实验室普遍存在实验区未封闭, 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没有明确划分以及检验设备尚未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装备标准, 基础条件较差等问题, 实验室生物安全隐患随时存在。 (3) 生物安全标识不明确:许多单位没有在实验区门口设置生物危险标识或者有的生物危险标识不规范, 缺少相关信息。不能起到警示作用。 (4) 工作人员生物安全防护意识淡薄:许多工作人员存在着过去卫生防疫站的旧思维, 轻视实验室生管理, 未能做好个人防护, 如生活用品放置于实验区域内, 离开实验区时不更换工作服。 (5) 危害评估报告不规范:一些实验室的危害评估时未能全面考虑到可能涉及的传染或潜在传染因子, 危害评估报不全面, 工作人员无法实施正确的安全防护措施。 (6) 废弃物处理未按规定进行:有的实验室只处理阳性标本, 而其它标本直接移送医疗垃圾点处理, 未能到达《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要求。

2 提高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对策

为了加强培养医学检验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 总结起来, 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建立和建全各项规章制度和应急处理预案:规范化管理, 制度要先行。根据本实验室的客观实际情况, 制定各项规章制度, 其内容要涵盖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各个方面, 针对每个可能引进生物安全危害的环节, 制定生物安全手册和建立实验室事故处理制度。在单位内部可成立一个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 指导和监督生物安全工作的开展, 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安全负责 (2) 加强人员培训与管理, 提升安全意识和技能:所有进入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工作的人员必须是受过专业培训的技术人员。培训工作应该持续、定期进行, 所有进入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开展工作的人员一定要经过培训, 合格后方可上岗。 (3) 国家还需要对加强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一方面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加大对各地实验室生物安全环境设施、设备、防护用品的经费投入;另一方面权威部门尽快出台详尽统一的评估标准, 加强指导实验室生物安全评估, 卫生主管部门定期抽检实验室生物安全;以及主管部门还需在加强对各地出现的生物安全事故的分析和宣传, 强化相关人员的生物安全意识。

3 小结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从来都是存在一定风险的, 需要持续研究和探索将各种风险减低到可接受的范围内。很多医院硬件条件差、经费紧张, 难以达到相应的规范要求。但是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并不能因此放松生物安全意识, 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 克服侥幸意识、麻痹意识。因为生物安全意识在医院生物安全管理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良好的生物安全意识, 才能把各项管理的规章制度落实到实处。总之,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是关乎国家的大事, 应积极研究和探索适合中国的管理模式, 使其向规范化、科学化深入发展。

摘要:分析目前医院病原微生物物安全管理现状, 探讨提高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对策, 来提病原微生物物安全管理, 确保工作人员安全。

关键词: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

参考文献

[1] Qi GM.Pathogenic Microorganism Laboratory Biosafety[M].2edit.Beijing:People'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 2006.

[2] 卫生部.WS233-2002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2.

[3] 邓云清, 罗碧茹, 李艳华.医院实验室工作人员生物安全防护中存在的问题和措施[J].现代预防医学, 2005, 32 (6) :670~672.

[4] 林仲, 阙少聪.福建省医疗卫生机构实验室生物安全现状调查分析[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2007, 13 (3) :68.

[5] 肖义夫, 唐文革.重庆市医疗卫生机构实验室生物安全现状调查与对策[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08, 29 (7) :604.

上一篇:例析几种常见的“有序转化”思想下一篇:打赢就业心理攻坚战——浅议引导大学生走出就业心理误区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