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研究论文范文

2022-05-10

本文一共涵盖3篇精选的论文范文,关于《药学研究论文范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了解传统中药学与生药学的区别,研究中药的发展方向。对比传统中药学与生药学在一些理论基础、研究内容、治病原理和鉴别中药质量方面的区别,表述生药学与传统中药学是完全不相同的两个概念。因为,当下的中药学被生药学理论制约,传统中药学有逐步被西药学理论为基础的生药学所同化取代的趋势。

第一篇:药学研究论文范文

基于9省区、市调查的全国基层药学人员药学服务现状及其培训需求研究

中圖分类号 R195;R95 文献标志码 A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18.06.28

摘 要 目的:为探索提高基层药学人员药学服务能力的途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抽取全国9个省(区、市)的部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药学人员(包括药剂科主任),主管药学工作的院长/副院长、医护人员、患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调查,并就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共77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参与本调查,共计发放问卷2 273份,回收有效问卷2 248份,有效回收率为98.9%;有效问卷中药学人员填写的有278份(包括药剂科主任填写的68份),主管药学工作的院长/副院长填写的有48份,医护人员填写的有771份,患者填写的有1 151份。调查结果显示,受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学人员中取得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仅140人,占50.4%;受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的药学服务项目有限,开展比例较高的是用药交待(85.7%)和用药咨询服务(84.4%),而为老年患者建立《健康服务记录卡》(19.5%)、开展慢病管理(23.4%)、在基层开展慢病相关药学知识宣传(37.7%)等项目开展比例则较低。受访医护人员对药学人员药学服务的总体满意度一般(77.2%);受访患者对药学人员服务态度的总体满意度较高(85.5%),对其专业知识水平的总体满意度一般(78.2%);受访药学人员对药学培训内容的需求比例较高的项目依次为用药交待(74.5%)、用药咨询服务(71.9%)和提供药学信息(64.0%),而对开展慢病管理(22.3%)、生活方式指导(27.0%)等项目的培训需求比例则较低,较偏爱的药学培训形式从高到低依次为去上级医疗卫生机构进修(65.4%)、专家讲座(60.1%)和基层培训基地的进修培训(57.9%)。结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的药学服务项目很局限,需进一步拓展并统一服务标准;基层医护人员和患者对药学人员药学服务的总体满意度不高,尚需进一步提高;基层药学人员的相关药学培训仍需加强,可根据其偏爱的培训形式组织实施培训,以提升其药学服务能力。

关键词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学人员;药学服务;现状;培训需求;调查

ABSTRACT OBJECTIVE: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exploring the way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pharmaceutical care in primary pharmaceutical staff. METHODS: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among pharmaceutical staff (including head of pharmacy department), director/vice-director of hospital in charge of pharmacy, medical staff and patients from primary medical institutions in 9 provinces (regions, cities). The results of investigation were analyzed statistically. RESULTS: A total of 77 primary medical institutions involved in the survey. Totally of 2 273 questionnaires were sent out, and 2 248 effective questionnaires were collected with effective recovery rate of 98.9%. Among effective questionnaires, 278 questionnaires were filled out by pharmaceutical staff (68 by head of pharmacy department), 48 by director/vice-director of hospital in charge of pharmacy, 771 by medical staff and 1 151 by patients. Results of survey showed that only 140 pharmaceutical staff had obtained pharmacy practice qualification, accounting for 50.4%. The surveyed primary medical institutions provided limited pharmaceutical care projects, and the projects with high proportion were medication explanation (85.7%) and medication consultation (84.4%). The establishment of Health Service Record Card in elderly patients (19.5%), the development of 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 (23.4%)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hronic disease related pharmaceutical knowledge publicity at the primary level (37.7%) took up low proportion relatively. Overall satisfaction of surveyed medical staff to pharmaceutical care of pharmaceutical staff was general (77.2%). Surveyed patients greatly satisfied with the attitude of pharmaceutical staff (85.5%) but overall satisfaction of them to professional knowledge of pharmaceutical staff (78.2%) was general. Surveyed pharmaceutical staff training needs in descending order were medication explanation (74.5%), medication counseling (71.9%) and providing pharmaceutical information (64.0%). However, the projects which had low proportion of training needs included 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 (22.3%) and lifestyle guidance (27.0%), etc. The more favorite training forms in descending order were further study in medical institution at higher level (65.4%), expert lectures (60.1%) and training in the training base (57.9%). CONCLUSIONS: The primary medical institutions provided limited pharmaceutical care. It is necessary to further explore and standardize pharmaceutical care criteria. The overall satisfaction of medical staff and patients on pharmaceutical care of pharmaceutical staff is not high in primary institutions, and it needs to be further improved. The related pharmacy training for primary pharmaceutical staff still needs to be strengthened, and can be conducted according to the favorite form of training so as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pharmaceutical care.

KEYWORDS Primary medical institutions; Pharmaceutical staff; Pharmaceutical care; Statue quo; Training needs; Investigation

随着时代的进步,医疗卫生机构药学部门的药学人员工作内容不再只是传统的照方拿药、为患者提供药品,而是要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提供有针对性的药学服务。药学服务的概念由美国学者Hepler CD和Strand LM在20世纪90年代明确提出[1],指的是药师与患者面对面交流,为患者直接提供与药物治疗有关的专业性的用药服务,以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2-4]。现今,世界人口老龄化严重,而老年人多患有慢性疾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等,同时还多存在共病情况,用药种类较为复杂,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药学人员在提供药学服务时经常要面对这种情况。

2009年3月,我国公布的“新医改”方案——《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中明确指出,要“推进医药分开,逐步取消药品加成”。该方案强调了基层药学人员提供药学服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示基层药学服务成为我国药学发展的新趋势[5]。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在全国范围就基层药学人员的药学服务现状及其培训需求进行调查,旨在发现问题、掌握特点,从而为探索提高基层药学人员药学服务能力的途径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1.1.1 调查地点的遴选标准 根据我国通常划分的七大区的地理分布、经济发展情况,计划纳入每个分区的1~2个省(区、市)进行调查,同时遵循自愿参与研究的原则[华中地区的省(区、市)放弃参加此次调查,故剔除]。最终结合各方面因素纳入9个省(区、市),分别为广东、江苏、四川、宁夏、辽宁、山东、北京、上海、天津,涵盖六大区。

1.1.2 调查医疗卫生机构的遴选标准 每个省(区、市)调查8~10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其中包括2~3家乡镇卫生院和6~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的在编员工不少于20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在编员工不少于50人。

1.1.3 调查对象的遴选标准 每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调查2名药学工作负责人以及全部的医护人员、药学人员和调查时限内来院就诊的患者。药学工作负责人包括机构的1名主管药学工作的院长/副院长和1名药剂科主任;医护人员包括全部在编的取得执业资格证书的医师和护士;药学人员包括全部在编的药学岗位工作人员。

1.2 调查时限

调查时限为2015年9月28-30日,共3天时间,在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同时开展调查,剔除调查期间休假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和不愿参加调查的患者。

1.3 调查内容与方法

根据不同调查对象共设计5套调查问卷,分别为:针对主管药学工作的院长/副院长和药剂科主任(各1套)调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的药学服务情况(共涉及15个药学服务项目),药剂科主任除此外其他的调查项目与药学人员相同(此部分调查结果合并到药学人员调查结果中统计);针对医护人员和患者(各1套)调查其对药学人员药学服务的满意度(分为5级: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针对药学人员调查其对药学培训的需求情况(培训内容涉及10个方面,培训形式涉及7种)。调查问卷由调查组人员面对面发放,采取不记名方式填写,填写完毕后当场回收。

1.4 数据处理方法

将通过审核的有效问卷数据录入计算机,利用Excel 2013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关于医护人员和患者对药学人员药学服务的满意度调查结果的评定标准(我院自拟)——总体满意度高:非常满意+比较满意的比例≥90%;总体满意度较高:非常满意+比较满意的比例为80%~<90%;总体满意度一般:非常满意+比较满意的比例为70%~<80%;总体满意度较低:非常满意+比较满意的比例<70%。

2 结果

共77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参与本调查,共计发放问卷2 273份,回收有效问卷2 248份,有效回收率为98.9%;有效问卷中药学人员填写的有278份(包括药剂科主任填写的68份),主管药学工作的院长/副院长填写的有48份,医护人员填写的有771份,患者填写的有1 151份。各类受访者主要人口学信息(药学主管院长/副院长未专门统计):医护人员中男性226人(占29.3%),女性545人(占70.7%);学历为博士的3人(占0.4%),硕士18人(占2.3%),本科381人(占49.4%),大专及以下369人(占47.9%)。药学人员中男性78人(占28.1%),女性200人(占71.9%);初级职称97人(占34.9%),中级职称35人(占12.6%),高级职称8人(占2.9%),无职称138人(占49.6%,均由护士、检验人员、会计人员等转岗而来);学历为本科及以上的28人(占10.1%),大专152人(占54.7%),大专以下98人(占35.3%)。患者中男性515人(占44.7%),女性636人(占55.3%);年龄为15~31岁的有453人(占39.4%),32~41岁的有256人(占22.2%),42~51岁的有245人(占21.3%),超过51岁的有197人(占17.1%)。

2.1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药学服务的情况

受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药学服务的情况见表1。由表1可见,针对药学工作负责人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受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的药学服务项目有限,并无统一的药学服务标准。开展比例较高的药学服务项目依次为:(1)用药交待:在发药时向患者交待用药时间、用法用量,告知其药品储藏条件等;(2)用药咨询服务:解答药物相关问题,讲授安全用药知识、饮食对药物治疗的影响以及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用药注意事项等;(3)药品不良反应上报;(4)处方(医嘱)审核;(5)处方(医嘱)点评;(6)提供药学信息:出版《药讯》,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药学警示信息等。而为老年患者建立《健康服务记录卡》、開展慢病管理、在基层开展慢病相关药学知识宣传等项目开展比例则较低,参与查房、参与危重症患者会诊抢救等一些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较少涉及的项目开展比例也较低。

2.2 医护人员对药学人员药学服务的满意度

受访医护人员对药学人员药学服务的满意度见表2。由表2可见,受访医护人员对药学人员药学服务的总体满意度一般,为77.2%。

2.3 患者对药学人员服务态度和专业知识水平的满意度

受访患者对药学人员服务态度和专业知识水平的满意度见表3、表4。由表3、表4可见,受访患者对药学人员服务态度的总体满意度较高(85.5%),而对其专业知识水平的总体满意度一般(78.2%)。

2.4 药学人员对药学培训的需求情况

2.4.1 药学人员对药学培训内容的需求情况 受访药学人员对药学培训内容的需求情况见表5。由表5可见,受访药学人员对药学培训内容需求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用药交待(74.5%)、用药咨询服务(71.9%)、提供药学信息(64.0%)、处方(医嘱)审核(56.1%)等。而对开展慢病管理、生活方式指导等项目的培训需求比例则较低,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常开展的参与查房、参与危重症患者会诊抢救等项目的培训需求比例也较低。

2.4.2 藥学人员对药学培训形式的偏爱情况 受访药学人员对药学培训形式的偏爱情况见表6。由表6可见,受访药学人员较偏爱(根据认为效果很好+效果较好的比例评定)的药学培训形式前2位为去上级医疗卫生机构进修(65.4%)和专家讲座(60.1%),其次为基层培训基地的进修培训(57.9%)和基层药学人员之间的经验交流(55.4%)。而对新型培训形式如手机APP互动形式的培训、网络教学等在线学习和个人自学教材形式都不太喜欢。

3 讨论

3.1 进一步拓展基层药学服务项目,统一基层药学服务标准

本调查结果显示,受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药学人员中取得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比例仅占50.4%。这说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药学工作还不够重视。而受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的药学服务项目也很局限,主要是药剂科的常规服务项目,如用药交待(85.7%)、用药咨询服务(84.4%)等;真正能体现基层药学人员价值的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服务项目,如为老年患者建立《健康服务记录卡》(19.5%)、开展慢病管理(23.4%)、在基层开展慢病相关药学知识宣传(37.7%)等工作开展比例较低。这说明我国还没有基层药学人员服务的统一定位和标准,各机构均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各自为战”,开展药学服务的水平参差不齐。

国际药学联合会(FIP)将社区药师定位为药学服务、药物治疗学和促进公众健康的专家以及专业的患者沟通者、医药健康服务提供者。鉴于此,笔者认为统一基层药学服务标准,至少应涵盖以下内容:(1)药品调剂,并在发药时向患者交待用药时间、用法用量,告知其药品储藏条件等;(2)提供用药咨询服务,指导患者合理用药,特别要重视对特殊人群(老年人、孕妇、儿童等)的用药指导[6],甚至走进社区亲自登门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以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3)开展药物相关讲座等宣传工作,向社区居民宣讲合理用药知识,提高患者安全用药意识;(4)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5)开展抗菌药物使用监测与评估工作;(6)建立患者用药档案,定期回访,对患者不合理用药问题进行干预。

3.2 提高基层医护人员和患者对药学人员药学服务的满意度

邓献良等[7]的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基层药学服务的开展是很局限的,超过70%的受访者希望药师到社区定期进行药品常识宣传,如开辟药品知识宣传栏、派发宣传资料等。而我国的基层药学人员群体仍存在整体素质较低、高层次人才缺乏、队伍不稳定等问题,还不能很好地满足民众的相关药学服务需求[8]。本调查结果也显示,受访患者对药学人员服务态度的总体满意度较高(85.5%),但对其专业知识水平的总体满意度一般(78.2%)。鉴于此,可以通过举办药师患者交流会、专题知识讲座和积极参与健康宣传,对一些基本用药知识及注意事项进行普及,借助多种途径更好地满足民众对药学服务的需求,从而提升其满意度[9]。

刘桂萍等[10]的调查结果显示,受访医护人员对药学服务总体满意,但也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如对医护人员的咨询解答与用药指导不够详细、全面等。本调查结果也显示,受访医护人员对药学人员药学服务的总体满意度一般(77.2%),说明基层药学人员开展药学服务的能力仍然较为欠缺。而药学人员群体要想提升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的影响力,必须从提升自身价值开始,只有具备过硬的专业能力,才能从根本上得到医护人员的认可。

3.3 加强对基层药学人员的相关药学培训,提升其药学服务能力

本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药学人员对药学培训内容的需求还主要集中在用药交待(74.5%)、用药咨询服务(71.9%)等常规药学服务项目上,而对更能体现其沟通能力、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开展慢病管理、生活方式指导等药学服务项目的培训需求比例均不足30%,说明这些药学服务项目尚未得到基层药学人员的重视,其自身对于参加与上述项目相关药学培训的积极性并不高。因此,为了全面提升基层药学人员的药学服务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帮助其强化“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意识,就需要借助一些外力,如由政府和行业学会组织实施相关药学继续教育和培训。另外,还需要充分考虑基层药学人员所偏爱的药学培训形式(如上级医疗卫生机构进修、专家讲座等),合理选择和运用。

3.4 本研究的局限性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于:这不是一项严谨的全国抽样调查,而是尽量满足抽样原则、兼顾自愿参与原则的多点调查。因此,本研究调查结果不能简单外延。但是,由于本研究选择调查地点较分散,参与调查的人数较多,故本研究调查结果也可大致反映全国基层药学人员药学服务现状及其培训需求。

4 结语

无论是在发展中国家、中等发达国家,还是在发达国家,基层药学服务都被视为基本医疗和基层公共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调查结果表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的药学服务项目很局限,欠缺统一的服务标准;基层医护人员和患者对药学人员药学服务的总体满意度还不高;基层药学人员的相关药学培训还需加强,药学服务能力还有待提升。随着我国基本卫生保健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今后基层药学服务将承担更多的用药安全保障、慢病管理和健康促进任务,而这些都要求基层药学人员在具备最基本的药学服务能力基础上,同时具备更专业化和高层次的药学服务能力。为此,还需要从国家层面给予更大力度的政策支持和保障。

参考文献

[ 1 ] HEPLER CD, STRAND LM. Opportunities and responsibilities in pharmaceutical care[J]. Am J Hosp Pharm, 1990, 47(3): 533-543.

[ 2 ] 吕工. “社区药师”职业化建设是时代发展的需要[J]. 中国药师, 2002, 5(5): 283-284.

[ 3 ] 沈海平. 社区门诊药房药学服务的发展与思考[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12(16):25-26.

[ 4 ] 巢勤华. 提高社区药学服务水平初探[J]. 药学进展,2011,35(3):122-125.

[ 5 ] LIU Q,WANG B,KONG Y,et al. China’s primary healthcare reform[J]. Lancet, 2011, 377(9783): 2064-2066.

[ 6 ] 桑明敏.社区药学服务的思考[J].浙江临床医学,2014,16(4):661-662.

[ 7 ] 邓献良, 陈吉文, 周乐清, 等. 社区药学服务需求状况调查分析[J]. 中国药学杂志, 2007, 42(10): 799-800

[ 8 ] 李红敏, 李爽. 基于文献研究的我国乡镇卫生院药学人员培训现况分析[J].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5,35(9): 1106-1109.

[ 9 ] 王京杰. 门诊西药房药学服务满意度分析与研究[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15(69):215、217.

[10] 刘桂萍, 王健. 病区药房药学服务的满意度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 现代医院, 2014, 14(12): 114-116.

(收稿日期:2017-04-20 修回日期:2018-02-08)

(编辑:周 箐)

作者:沈江华 王淑洁 曾艳 褚燕琦 王育琴

第二篇:传统中药学与生药学的对比研究

摘 要:了解传统中药学与生药学的区别,研究中药的发展方向。对比传统中药学与生药学在一些理论基础、研究内容、治病原理和鉴别中药质量方面的区别,表述生药学与传统中药学是完全不相同的两个概念。因为,当下的中药学被生药学理论制约,传统中药学有逐步被西药学理论为基础的生药学所同化取代的趋势。所以中药的发展方向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探讨,当下中药研究应依据中药本身的自然规律去探讨并研究,杜绝按西药开发的模式研究开发中药,这样违背中医药的基础理论。

关键词:传统中药学;生药学;对比研究

中药和它的药理论,是中国传统医药学家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精华理论,拥有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保藏着丰富的古代哲学思想和辨证法原则理论。跟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当下,中药在继承和发展中不断更新完善,展现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成绩。然而,当下中药的发展还有些偏离了传统理论轨道,中华中药学有逐步被以西药学理论为基础的生药学所取而代之的的发展势头。但是,实际生药学与传统中药学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理论体系。

1 传统中药学与生药学的理论基础和研究对比

根据中药和生药的定义来讲,“中药”指中医根据中医学理论实施的治疗和预防疾病的药物。传统中药是有科学依据的、有其自然属性(性味、归经、升降 浮沉、形质等)的植物、动物、矿物药,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一系列。而“生药”是都来源于天然的、未经加工或只经简单加工的植物类、动物类和矿物类药材的统称,包括中药材以外的提制化学药物的原料药材。

中医药学是五千年的历史的经验总结,是与西医西药完全不同的科学体系。传统中药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引领下,还有具体中医临床实践中总结、归纳出来的,是理论和实践的产物,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适用价值。中药的种植采收、炮制加工、配伍、调剂、制剂各环节都离不开 “四气五味、性味归经、升降浮沉、形质”,也就是中药性能的范畴。

生药学作为一门学科,是始于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出现的。开始是19世纪初期叶德国学者正式使用pharm akognosie这一学科名字。这一名词使用是由希腊文“pharm akon”(药物)和“gnosis”(知识)连合而成,即“药物知识”。至于“生药学”这一名词是来自于日本学者大井玄洞的译著《生药学》。下山顺一郎于1890年出版了第一本《生药学》。我国学者赵黄于1905 年留学日本,1911年回国时带回“生药学”一词,并于1934年与徐伯筠合编了《现代本草——生药学》上篇。接着,叶三多于 1937 年撰写出了《生药学》下篇 。上下两篇《生药学》的内容主要阐述介绍国外书籍中收载的或供西医应用的生药,还开创了生药鉴定的近代理论和方法。

生药学的理论基础是许多学科理论结合的科学 ,其中有本草学、植物学、动物学、植物化学、药物化学、生物化学、药理学、临床医学、分子生物学和中医学等多个学科。核心就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从微观分析药物所含成分来分析研究药物,因为符合西药学理论所以更容易为西医所接受。所以说,生药学并不是以中医理论作指导,而更加依据于西方现代医学理论。

在20 世纪70和80年代之间,国外一些大学相继取消了“生药学”的课程教育,但是,我国的生药学发展没有出现这样情况,一贯保持发展时期。因为,中医中药核心具有有着使用天然药物的广阔市场和丰富的天然药物资源,随着分离和分析技术的不断开发进步,新技术逐渐应用于生药检验鉴定,这些都推动了我国生药学高速发展。但是,生药学不是中药学,它与传统中药学有着本质的区别。

传统中药学是中国历史的总结,来自中国、发展在中国有着得天独厚的理论体系,主要研究对象是中药的产地、种植采收、传统炮制加工、调剂处方应付、传统中药鉴别、传统制剂等一系列。生药学是来自西方,用西方医学的科学理论来研究开发生药,主要研究药物的化学成分和生物合成一系列问题。

2 传统中药学与生药学治疗疾病的方法不一样

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方法是: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辨证论治疗。中医医学用阴阳、五行学说来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规律,阐述疾病的原因是因为人体内的阴阳失调所致,按照人体阴阳的偏盛偏衰,诊断疾病的寒热虚实。病有阴阳,治病用的药一定有阴阳,中药的药性,“寒、热、温、凉”四气,“酸、苦、甘、辛、咸”五味,升降浮沉等也都有阴阳归属。调理治疗疾病时,依据病证的阴阳偏盛偏衰的情况,给出治疗方法,再根据药物性能的阴阳属性,采用相应的药物,调理正阴阳失调状态,改善阴阳平衡,所以达到治愈疾病之效果。即“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实则泻之,虚则补之”。所以,中华中药学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诣在中医在疾病的预防、治疗、养生一系列调理额。

中华中药学研究的是“中药”,生药学研究的是“生药”,核心的区别在于“中药”有属性,在中医理论引领调理为主。“生药”是没有属性的,分析研究的是化学成分,不能服务于中医理论。

传统中药指出,各种药物都有本身的药性,所谓的“药性"是指与疗效有关的药物性质和性能的统一称呼,涵盖四气(寒、热、温、凉)、五味(酸、苦、甘、辛、咸)、升降沉浮、性味归。还有,中药的功效取决于中药材的药性、药物的形质和入药部位等。但是,生药学研究则是中药的功效取决于所含成分。这也是中药与生药的最根本不同。

3 传统中药学与生药学对中药质量好坏鉴定不一样

中华中药学注重的是,中药材的质量与产地、栽培、加工、等级、规格有关,然而,生药学则更加重视化学成分的含量测定。例如金银花,中华中药学认为金银花以花小无开口、 颜色黄白色、形丰满、质重者最好。因河南产的密银花最好,山东产的东银花用量最大。但是,生药学理论研究结果是,按照金银花中化学成分绿原酸含量的高低来衡量,灰毡毛忍冬好于正品金银花忍冬,有利于更好的提取绿原酸的原料。就种致病菌和病毒的抑制、杀灭功能也胜于济银花和密银花[2]。

4 当下中药学被生药学理论制约和发展轨道偏离

生药学引入中国以后,通过对中药的开发研究,在中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还逐渐与中药鉴定学结合密切。生药学的分析研究,给准确识别、鉴定中药基源的种类,调查、考证中药的资源起到了积极地推进动作用。然而,需要我们重视的是,生药学和中华中药学是两门完全不同的学科,各有各的不同的发展历史。当下生药学的研究成果很多都加入到中药工作中,会使人们出现误会,以为生药学就是中药学,中药学被生药学理论束缚,无法在原轨道上正常发展,而且被逐步取代。好像中药学唯有走成分研究的方法,才是现代化,偏离了中医药的传统理论。新药开发只研究其有效成分,没有按照君臣佐使的中医理论进行配伍。不然也不会说不清几种成分是有效的,判断标准没有按照中医理论。错误的认为不研究化学成分就不能称其为科学研究,论文如果不涉及生药学研究,好像就没有分量。这一现象,使传统中医药理论的研究受到了曲解,严重制约中医药理论的健康发展。所以我们应该多考虑中医药的传统理论,从这方面去进行探讨研究生药学,更好的推动中药理论发展。

5结语

当下中药研究需要遵循中药自身的自然规律进行分析研究,分析研究药物的有效成分,还有有效成分单体的提取利用,这类分析研究并不能完全涵盖中药的全部功能。当下中药研究所面临的困扰和难题也是探索中药当下研究的新思路,尽量杜绝按照西药开发的模式研究开发中药。中药的发展一定跳出过去陈旧的研究思路,逆向思维,要与时俱进按照中医药基础理论来开发新的研究、探索中药治疗疾病的原理,走中华特色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黄璐琦 , 张瑞贤 , 曹春雨.我国生药学的历史回顾[ J] .中国中药杂志 ,2000 , 25(4):195.

[2] 童巧珍 ,周日宝, 贺友舜 ,等 .灰毡毛忍冬花蕾中绿原酸和咖啡酸的含量测定 [ 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4 , 6(2):61.

作者:魏洪超

第三篇:社区卫生药学服务策略研究

【摘要】社区的卫生服务在城市卫生中占有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新形势药学服务教育下,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是建造我国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主要内容之一。开展社区卫生药学服务不仅在就医方面为社区居民提供了方便,使社区患者在医疗费用上的负担也有所减少,而且还可以促进更加和谐的医患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社区居民的生活水平质量的提高,在此基础上使我国的社区卫生医药学的服务工作进一步加快,在社区公众的安全和合理用药方面起到指导的作用[1]。

【关键词】卫生社区;药学服务;研究

社区卫生药学服务,不仅在医疗的服务方面,更是在社区居民安全以及合理有效地用药方面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保障,另外,社区卫生药学服务的实施也是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医疗保健的重要体现。通过向社区开展药学服务,不但可以为社区的居民提供方便,在卫生健康方面为社区居民解决相关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为社区居民提供的卫生服务需求具有多样化以及个体化的特点,同时还可以拓展社区居民对医药卫生教育的认识,在社区居民的健康意识方面得以提高,减少社区居民的发病现象。所以,在社区药学服务的开展,不仅可以使药师的专业技能得到充分地发挥,而且还可以更好地服务社区患者,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水平。

一、提高药学服务在社区中的有效策略

1、创造良好的环境

站在社区居民健康的角度来将,社区卫生药学服务的发展有这非常重要的意义,社区的药师为社区患者提供了很大帮助,并有效地保证了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通过社区药师向社区的居民讲解有关健康知识的内容,根据每个社区患者的病情特征,提出对患者用药的建议,并向患有慢性疾病的患者和老年患者提供医疗卡,以便有效监护患者的用药情况[2]。

2、提高知识与技能

针对社区的药师而言,要想使药学服务在社区中可以长期有效发展,药师需要在专业知识与技能上,加以提高。首先提升药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对社区的每位居民提供同样的药学服务,保持公平公正的态度。另外还应该对各类药物的特点进行熟悉掌握,以便为社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最后还要使自己在实践和培训中不断提升业务水平与综合能力,实现全面发展,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的药学服务。

3、调动积极主动性

社区卫生药学服务的顺利开展,与相关部门、社区居民和社区的医师以及其他医务人员的配合和支持密切相关,所以,需要调动积极地主动性,在人们积极参与的过程中,开展各项相关活动。社区的药师应把患者的健康情况作为自身工作的核心内容,读每位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记录,并实施对其用药过程的监护,嘱咐患者按时并合理用药,以此来提高自身服务质量及医疗效果[3]。

4、做好正确的引导

目前在我国,相对于开展药学服务的工作而言,医药费支出不足的现象普遍存在,所以,为了改善这一现象,政府等相关部门在提供扶持的前提下,还要正确引导社区卫生药学服务的顺利进行。减少对药物的浪费以及保证药物质量,避免不良现象的发生,使社区卫生药学服务为社区居民提供更优质的的服务。

5、定期对处方评价

为了使医疗行为在社区中更好的顺利进行,需要对医疗行为进行不断规范,保证药品的质量问题。为此,需要定期对处方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针对处方是否有不合理用药、是否有有规范性的开药等现象进行分析与评价,避免出现隐患问题,通过和临床专业医生进行及时有效地沟通[4]。

二、对社区卫生药学服务的发展的建议

1、规范查询工作

药物的说明书对患者提供了指导作用,包括主治症状、用药时间及用药剂量、注意事项和禁忌事项等相关内容,这也为药师指导患者用药行为提供了依据。如果可以根据各种药物的特点将药物注意事项等内容录入到数据库进行管理,这样就可以使医护人员对所需药物的查询工作进一步提高,同时还可提高对患者的服务质量,为以后的参考提供有效地依据。

2、推广宣传教育

社区卫生药学服务的主要内容是,通过社区的药师大力宣传有关药学服务的知识,为社区居民提供用药咨询服务。为了合理有效地向社区居民提供用药指导,需要与社区居民多加交流,开展组织各项药学教育活动,使社区居民积极地参与其中,大力宣传用药的信息和相关知识,让社区居民了解其教育形式的意义,提高药学认识度,以此来保证社区卫生药学服务的质量,进一步实现药学服务的最终目标。

3、提供上门服务

为了更好地提高社区卫生药学服务的质量,还可通过把药房的联系方式公布于众,这样可以使社区患者在每时每刻都可以满足服务的需要,确保社区患者在发病时及时地找到药师,进行药学处理。在有必要的前提下,还可收集社区患者个人的病例资料,针对需要重点服务的患者,通过资料可以及时找出,如慢性疾病的患者或者老年患者等,药师可采取上门服务的形式,对这部分患者提供更好的用药指导,同时提供了方便。在其过程中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疑惑问题,从而使社区卫生药学在社区中长期有效地发展[5]。

结束语:

综上所述,社区卫生药学服务的发展,不但为患者在医疗方面的到了很大便利,使患者有效用药的安全性的到了提高,達到了合理用药的最终目的,而且在实施社区卫生药学服务的过程中,站在药师的角度来讲,在专业知识与技能方面看,也得到了有效的提高。跟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一步做到与时俱进,为社会发展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方便。

参考文献:

[1]杜伟.社区医学开展药学服务初探[J].中国实用医药,2010(17):4-9.

[2]王忠壮.社区药学服务实践及模式创建[J].药学服务与研究,2011(03):15-20.

[3]秦冬颖,黄业姣.社区医院开展药学服务模式探讨[J].中国药业,2010(06): 8-13.

[4]罗宁,张斯汉,蔡威黔.建立新型社区药学服务模式的研究[J].中国药房,2010(01):5-15.

[5]常利杰,张拓红.居民对社区药学服务需求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0(22):8-16

作者:陈威晔

上一篇:基层医学论文范文下一篇:毕业美术论文范文